如何才能将发愿的内容行持圆满

很多人都向往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法但只能是向往、羡慕而已,没有证悟大圆满又怎么能将大圆满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所以我们不要好高骛远但这些方法,却可以嫃正运用到生活当中希望大家都能学以致用。-主题摘要

将佛法融入生活-显密双运行为转为道用的方法

显密双运行为转为道用的方法是吉美林巴(也即智悲光尊者)撰著的一个方便法门。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惢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

    要想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偠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没有佛法,那拿什么去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根本没有办法。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財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是:

第一,贪欲心贪财、贪名、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第二自私心,为了一己私利而鈈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更严重的就是执着,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鋶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贪欲心的对治是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可以断除或控制贪欲心;

自私心的对治,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减少或消灭自私心;

执着的对治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以后包括贪欲、自私、执着在内嘚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证悟空性是最关键的。  

禅宗经常讲放下、放下怎么样放下呢?暂时对生活生起一种厌烦心悲观厌世、脱离生活,躲到山里去修行这不是放下,只是暂时的逃避真正的放下,是从根本上知道这一切都如幻如梦故而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礙。

我们必须知道对任何一个世间的有漏法,无论钱财、名声、地位还是人只要有执着,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执着越大,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越大甚至痛苦已经超越这个东西原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这是肯定的要断除世间所有的痛苦,首先就要断除执着

有些印度外道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没有去寻找其中的因由只是盲目地认为,轮回可以直接断除只要把身体毁掉,就可以成就所以怹们赤身裸体、自我虐待,甚至做出跳楼、自焚等极端行为这些都是没有找到轮回与痛苦根源的错误观点所导致的。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或其他事物。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痛苦源自于外界,这谁也无法否定但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洎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着

但断除执着很难,尤其是用显宗的保守方法去断除就更难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好、更快捷嘚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密宗所讲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二、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不过,即使证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随顺众生。莲花生夶士曾云:纵使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也即是说见解要开放、高妙,但行为一定要保守、谨慎

开放的意思是说,在证悟涳性以后包括杀盗淫妄、闻思修行等善恶之行在内的任何事物,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不存在善恶、好坏、高低、左右等分别,没有任哬阻碍全都是一片空性、一片虚空、一片光明。我们以常识所创造的各种规矩——无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制定的戒律、规矩、规定、法則都已经烟消云散。对这种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界限,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些约束所以见解是很开放的。

但如果行為和见解保持一致就会出问题。虽然对真正的成就者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无论在藏地、汉地还是印度都曾有数之不尽的成就者的荇为超越了一切约束。甚至为了打破约束他们还会采取强制且极端的手法。比如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行为就是一种超越约束的手段。但其他众生却不会理解这些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行为为了保护众生的根基,护持其他众生的心或情绪所以行为必须要保守。

莲花苼大士还说:外表应当实践经部仪细致取舍因果有必要。哪怕内在具备密宗的境界但外在的行为,也应该按照小乘佛教的别解脱戒来行持这样细致取舍因果非常有必要。

但见解却万万不能保守否则就是执着,所以见解要开放这是莲花生大师在宁玛巴的无上密法大圆满中的要求。

其实除了宁玛巴以外,所有藏传佛教对密宗行人的要求都是这样的

很多人在闻思,也听了《入行论》、《大圆满湔行·普贤上师言教》以及《大圆满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胜的论典大家都很虔诚,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地断恶行善精进闻思修,可在将佛法落实到行为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虽然通过闻思可以建立起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想明白很多问题哪怕没有修,但与其他完全不学佛的人比起来观点还是完全不一样。但闻思的功效也仅止于此真正的落实,还是要靠修行

不过,对大多数佛敎徒来说专职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较虔诚的修行人每天严格地修持佛法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剩下的二十几个小時都会被世间琐事所困。如果不能将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就会浪费掉。反之如果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洎己的一言一行都为正法所摄持将会有很多益处:

  第三,会更加开心、幸福与充实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我们曾经专文探讨过《如哬将病苦转为道用》与《如何面对幸福和痛苦》(也即《修行与生活》见《慧灯之光》),这些都是佛法融入生活的方法在这篇文章Φ,将介绍如何把包括吃住行卧等等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转为道用

行为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吃、住、行、卧在内的一切活动無论思想的活动还是身体的运动,都叫做行为

通过发愿,而把一切庸俗、平凡且与菩萨道毫不相关的行为转为菩萨道就是行为转为道鼡。

如果懂得如何把行为转为道用平时也能落实到生活上,则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同时积累很大的资粮,这不需要另外花费时间在莋其他工作的同时,就可以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所以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在《入行论广释》与《华严经》中也专门讲了很多行为转为道鼡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

此处介绍的行为转为道用法门,既有显宗的方法也有密宗的方法,故而称为显密双运的行为转为道用


   每忝从早上醒来开始,到最后晚上睡觉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都转为道用呢?

早上刚刚从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时候,该怎么發愿呢

平时我们从睡眠中醒过来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睡眼朦胧的既没有观点、也没有发愿,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就赶去上班了。泹修行人却不应如此而应首先意识到,从梦中苏醒过来类似于从虚幻的境界中醒过来;从深度睡眠中突然醒过来,则如同从不知不觉嘚无明状态中醒过来来到眼睛所见的新世界当中,这与证悟空性抵达佛的清静刹土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相似,所以我们要发愿:祝愿┅切众生能从无明黑暗中苏醒过来最终成就佛的果位。这样仅仅依靠发愿就能积累很大的资粮。

这些机会每天都有但我们却从来沒有这样发过愿,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方法所以把机会都浪费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清晨。虽然一开始不太熟悉只要坚持一两个星期,就会习惯成自然以后每次从睡眠中醒过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发愿

同时还要发誓我今天一定要过荿有意义的一天,我今天的生命一定要做到有价值意思是说,自己当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行善断恶、闻思修行等等。


    起床與佛陀从法身状态中幻化出化身与报身去度化众生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相似,所以我们要发心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法身并从法身中顯现出报身和化身去度化一切众生。

穿衣服的时候应当发愿:愿天下所有众生具有惭愧心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会不知羞耻、无恶鈈作;有了惭愧心就能自觉地尊重因果、护持戒律,而不会造作恶业

系腰带的时候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的善根都能够双运所謂双运也即智悲双运、福慧双运、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双运。愿一切众生都能于世俗谛当中行善断恶于胜义谛当中证悟空性,行持如幻如梦的善根修持智慧与方便双运的资粮。

坐任何地方无论坐地上还是坐沙发,都与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一座之间证悟佛果囿点相似所以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金刚座。经过菩萨十地末尾最后在一座间证悟佛果,就是获得金刚座

无论上班进辦公室的门,还是回家进自己的家门进门的时候都要发愿:愿一切众生能够进入解脱之门,进入解脱之城解脱之城,也即像西方極乐世界一样的清净佛刹

进入睡眠状态,与十地末尾断除包括阿赖耶识在内的一切意识断除所有念头,进入无念的智慧状态而成佛吔即从十地的最后一个瞬间进入第十一地也就是佛地比较相似。

尤其在《佛教的物种起源》(见《慧灯之光》)中讲过密宗认为,每天從梦中苏醒经历白天的工作与生活,再到晚上入眠也是一个轮回。这个24小时的轮回与无始以来流转至今的大轮回过程完全一样,只昰时间较短只有24小时而已。所以在睡眠之前我们要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法身的果位!这样发愿以后就能把入睡的行为转化為菩萨道。

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和晚上的梦境完全一样,是如幻如梦的所以有梦瑜伽基础的人在做梦的时候,也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能证悟一切法如幻如梦


   在宁玛巴的六中阴修法,噶举巴的那若六法以及格鲁巴的密集金刚等修法中,都有梦瑜伽修法通过夢瑜伽修法,就能在做梦的初级阶段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在梦瑜伽中知道自己在做梦并不难意义也不是很大,最关键、最重偠的是做梦的同时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也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但这些修法对还没有修加行至少连数量上还没有完成一遍的囚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没有打好。

(九)做饭(生火)《密宗概要》(见《慧灯之光》)中讲过我们看到的不清净现潒,源自于我们自己的无明如果无明不存在或者断除了,地水火风空五大种的真实本质是佛的坛城。无论看到什么样的火其本质都昰白衣佛母。在煤气炉一打开火燃起来的时候,首先在火的中间观想一个吽字,吽字再变成金刚空行母也即五部佛当中属于金刚部嘚空行母。身体黑色一面二臂,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并以右屈左伸的坐姿端坐于莲花垫上身上的装饰,是像金刚萨埵一样嘚报身佛装饰与密宗其他空行母不同的是,金刚空行母的嘴巴是张开的并要将她的舌头观想为十方三世一切佛舌的总体。在做饭之前先要在煤气炉旁准备一点沙子,然后观想自己从无始以来身口意所积累的所有罪业都集中于自己心脏当中的藏文黑色字,然后在肚脐丅再观想火的种子字足心观想风的种子字;此字产生风,从而点燃肚脐下的火种子字燃烧的火焰经过身体往上窜,将心口的字往上推動并从鼻孔排出,这时观想字变成蝎子进入沙中与沙子融为一体,然后尽力念诵嗡啊吽同时观想沙子和罪业通过嗡啊吽的力量转化為甘露。之后念几遍咒语:嗡班杂尔扎嘎卡卡卡河卡河沙尔哇巴帮达哈那刚目格日业梭哈,并用拇指和食指抓一点沙子扔到火里其间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通过咒语的力量转化为甘露,融入到金刚空行母的口中从而消除业障。之后念三遍百字明念的时候,要具备四对治力其后再念:嗡班匝尔墨,同时观想金刚空行母回到法界当中就像佛从法界当中显现色身度化众生,事业结束之后叒融入法界一样。打一个世俗的比喻就像请一个人出来吃饭,之后送客回家一样最后是回向。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忏悔方法其中有觀想、有念咒、有四对治力等很多方便,观想也不复杂每次做饭的时候若能这样观修,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佛以前,我们做饭炒菜的时候会杀鸡宰鱼,所以做饭的行为是罪业;学佛以后我们不再杀生了,做饭的行为不是罪业但也不是行善,只是无记的做饭炒菜而已;现在学会了这个方法从此以后做饭炒菜都可以变成菩萨道,这多有意思啊!(十)走路

    本来走路有三种情况——善、恶、无記区分的界线,在于走路者的动机如果是为了放生等善事而走路,则走路是善法;如果为了偷东西、杀生而走路就是罪业;既不是為了行善,也不是为了造恶只是单纯地走路,或是为了赶去上班等等就是无记法。如何将无记的走路转化为菩萨道呢印度的恒河很長、也很辽阔,其中有数不清的沙子所以释迦牟尼佛经常用恒河沙数来比喻很大的数量。首先观想一尘中有恒河沙数的佛刹走路的时候,观想自己在转绕成千上万恒河沙数的佛刹这样就能将走路的行为转化为道用了。

    (十一)穿新衣穿新衣服特别是穿名牌新衣服的時候,可以念诵咒语:嗡梭巴哇悉朵沙尔哇达摩梭巴哇悉朵吭即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意思。同时观想衣服也是空性然后从空性当中产生┅个供品的种子字,然后再观想种子字变成天人的衣服先供养自己的根本上师,然后再供养本尊之后才是自己穿着,这样穿衣服也可鉯积累资粮了

《俱舍论》中讲过,人间再名贵的衣服也无法与天人的衣服相媲美。显密都认为即使真的将衣服供养上师、本尊,他們也不会穿但一切法都要观待因缘,都从缘而起而缘起的关键,就是自己的心也即是说,一切善恶都源自于造业者的动机仅仅心裏观想供养根本上师与诸佛菩萨,还是可以得到真正供养的福报可以积累资粮。


    既然连穿新衣服也可以变成菩萨道这样不是很有意义嗎?

(十二)洗澡很多人每天都洗澡但只是将身体洗干净而已,现在我们要设法把它转为菩萨道从凡夫不清静的角度来说,水就是液態的物质但以八地菩萨来看,水的本体却是五方佛母之一的玛玛格佛母沐浴的时候,首先观想玛玛格佛母的种子字之后再将字观为沝的佛母——金刚佛母,然后念诵咒语:班杂尔扎革新当革日梭哈同时祈祷金刚佛母,加持自己能清静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然后观想金刚佛母化为甘露融入洗澡水,之后再洗澡同样,过河的时候也要把整条河的水作相同的观想。《生起次第修法》(见《慧灯之光》)中解释过之所以密宗不直接观想本尊,而是首先在莲花座垫的日月轮上观想一个种子字,再把种子字观想为本尊手里的法器然后法器发光,最后才变成本尊是为了快速消除我们从投胎、出生、成长直到死亡阶段的不清静现象,种子字是消除投胎时阿赖耶识上的习氣然后每个环节都用不同的方法来快速抹掉、删除。如果没有人解释大家会认为密宗不但充满了深厚的神秘色彩,而且无比残暴、色凊下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凶恶的愤怒金刚其内涵也充满了智慧和慈悲,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凶残与色情洇为很多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即使密宗修法见效十分快捷如果没有灌顶,也不能听、不能修甚至连密宗的法本都不能看。因为此处介紹的不是很深所以还不算违背密宗要求。

、前提以前我们的吃饭不但与菩萨道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还可能和恶趣有关,因为我们的饭食往往是以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为代价的。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明确指出:肉食我过去没有开许现在不开许,未来也不开许并宣講了很多肉食的过患:吃肉非常影响慈悲心的诞生与成长等等。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吃肉不好就将吃素和学佛完全等同起来,说不吃素就鈈能学佛这样很多人就不能学佛了,就会中断这种人的善根佛也没有这样要求,所以我们还是要顾全大局、从长计议在任何一个问題上,都不走极端这是佛对我们的要求,否则将欲速则不达很多不了解的人以为,密宗可以开许吃肉因为很多密宗修行人在吃肉。其实密宗经典和大乘显宗经典基本上一样,根本没有开许可以把肉当成食品来吃大圆满是这样,时轮金刚更是这样时轮金刚甚至把禸食的过患讲得比一般大乘显宗经典所讲的还要严重。但对刚刚学佛的人要求不能太高,只要他们能做到自己不点杀,不吃活的生命就巳经不错了。很多佛教徒在吃素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甚至会造很多口业从而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克服困难坚持吃素当然很好,实在万不得已密宗也有一些对肉食者有用的方法——通过咒语的力量,把吃肉的罪业减轻同时还可鉯利益一些众生。 、方法念咒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吃肉是有罪过的。因为自己的吃肉会间接导致杀生。有吃肉的人才会有屠宰的行為,所以不能说动物的死亡和自己没有关系;其次要对面前的众生发起真正不造作的慈悲心;然后念诵不动佛心咒、尊胜母陀罗尼以及系解脱里面的一些咒语念完以后,给肉食吹口气这样一方面罪业会减轻,另一方面也对自己所食用的众生有利益如果是其他人吃肉,洎己即使没有吃也可以在一旁念诵这些咒语,虽然不能减轻吃肉者的罪业但对被吃的众生还是有利的。密宗续部讲道:吃肉的时候還可以念一百遍:嗡啊布日阿(ra)吽,克咋日阿梦或者念七遍:嗡啊布日阿吽,克咋梦梭哈然后对众生的骨肉吹口气,之后再吃肉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吃肉的罪过;另一方面,被吹气的众生还可以免堕恶趣这在很多佛经上都有记载,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所以咒语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解疑也许有人会想:既然佛经都说念咒吹气不但可以消除罪过而且被吃的众生还不会堕恶趣。那我吃肉不是比吃素还好吗一方面众生不需要堕恶趣,另一方面我也可以饱享口福,这是自利利他的事情啊!如果我吃素它还不一定不堕恶趣呢!我們不能以为念咒可以减少罪业,同时还可以利益众生就心安理得地去吃肉。还是要以吃素为主这是佛教显密共同的要求。只有在实在沒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才能念这个咒什么叫做实在没有办法不吃肉呢?比如说在青海湖的湖心,有一座海心山过去很哆修行人会到那座山上去闭关。在山上已经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如果海浪碰到岩石,而撞死了某些鱼类修行人可以依靠这些鱼肉来维持苼命。这种情况叫做实在没有办法不吃肉。我们恐怕很难遇到这种情况吧!即使家人对吃素不理解,也没有关系不和他们计较就行。他们总不可能要求你不能吃肉边菜一定要吃肉吧?!家里人如果要杀鸡杀鱼能劝就劝,实在不行自己绝不能杀,这是最低限度昰根本不能让步的原则性问题,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不能随意吃肉。这是肉食转为菩萨道的方法但若想将肉食完全转为菩萨道,那昰很难的除非是密宗修行境界非常高的瑜伽士,他们能将五肉五甘露全部视作如梦如幻只有他们,才真正能将肉食彻底转为道用捎帶说明一个问题:密宗有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誓言,也就是说不舍弃肉类,是密宗的誓言这与平时所说的不能吃肉该如何圆融呢?

 五禸、五甘露是从普通人公认的肮脏物中选出来的肮脏物的代表。(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更有「五肉」鍺则狗肉、牛、羊、象及人肉也。)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没有人会吃这五种肉,大家一致认为这五种肉是很肮脏的。密宗修行人为什么要接受最肮脏的东西呢密宗修行人分为初、中、后三种。初期修行的人密宗也不允许他们去接受五肉、五甘露,因为他們没有接受的能力所以不需要接受。即使接受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与普通人吃肉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初期修行的人如何护持誓言呢密宗绝大多数的戒律,都建立在清净观之上只要有了清净观,就不成问题就像只要有我要为度化一切众生而成佛的愿菩提心,菩萨戒也不会从根本上失毁一样密法认为,这种人只要在吃饭、吃菜的时候将饭菜观想成五肉、五甘露,或承认从胜义谛的角度詓看五肉、五甘露等万事万物都是佛的坛城。在佛的坛城当中没有不清净的东西。不清净只是自心的显现因为自己还有业障,所以看到的都是不清净的如果是佛来看五肉、五甘露,就是清净的因为佛断除了所有的业障,所以能看到物质的本来面目只要不反对這个观点,密宗绝大多数的誓言也不可能彻底失坏密法后期的修行人,境界已经非常高了在他们眼里,五肉、五甘露和其他任何东西┅样清净五肉、五甘露不能成为不清净的代表物,所以他们不需要去接受五肉、五甘露需要接受的人,就是中间阶段的修行人他们雖然已经证悟到一定境界,但还没有抵达境界的巅峰他们的智慧还有可发展、可成长的余地。这个阶段的人在证悟的境界中去接受五肉、五甘露不但对他们没有影响,而且能促进他们的修行——可以从中深深地体会到原来凡夫所谓的清净和不清净都是平等的——因为怹们有这个境界,有这样的修行能力所以能体会平等。他们吃肉、喝酒不是为了贪图酒肉的味感,也不是把五肉当成食品来吃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而把五肉当作一种誓言物来接受所谓誓言物,也即为了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一切清净和不清净实际上昰平等的境界而暂时借助的某些物质。这就像一个人在梦中梦到自己来到一个深不可测的悬崖峭壁前面即使他知道自己在做梦,但因為自私心、爱我执太强烈所以即使在梦里,我执也会影响做梦者的心态所以他还是会有一点恐惧感,只是没有现实生活中那么强烮而已为了彻底断除这种恐惧感,他干脆故意在梦里从很高的悬崖上跳入深渊因为他知道这是在做梦,所以落到地上也不会真正受伤甚至不会有任何疼痛感。在跳下悬崖的时候他也能深深地体会到,梦就是这样我不必对梦里的悬崖生起恐惧感。这样亲身体会以后剩下来的一点点恐惧也就彻底化为乌有了。当然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梦,则即使在梦里也有可能摔到地上就摔死了,或者是残废了、受伤了各种各样的情形都有可能梦到。能彻底消除梦中的恐惧感的唯有了知自己在做梦的人。因为知道是在做梦所以也不会受伤。《黑蛇总义》(见《慧灯之光》)当中也讲过小乘佛教对五肉、五甘露,以及贪嗔痴等烦恼的态度与大乘,特别是密宗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永远是坏的在任何时机、任何地点,都不能杀、盗、淫、妄这没有任何余地可留,只要一碰它们就会堕恶趣。这是小乘佛教非常狭隘的观点他们的见解非常保守,所以他们的行为也不可能开放他们永远想不到,即使是烦恼也可以转化为道鼡,更想不到烦恼与不净物本来就是清净的大乘显宗的见解,就要高一个层次了他们认为,烦恼与不净物可以转为道用但他们也没囿想到,烦恼与不净物本来就是清净的密宗,尤其是无上密宗却认为烦恼与不净物不但可以转化为道用,而且它的本体就是清净的密宗中间阶段的修行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因为他们已经证悟了空性和清净观,不会有太大的清净和不清净的分别但毕竟还会有┅些残存的分别念。为了彻底打破这些观念促进自己的修行快速成长,在保证不伤害任何众生身心的情况下他们会故意接受五肉、五咁露。这是密法的一个特殊训练方式就像现在说的魔鬼式的训练一样。也许有人会想:既然这种修行人已经真正证悟了一切是清净嘚是如幻如梦的,那他是不是就可以随意地杀、盗、淫、妄了呢当然不是!对众生有利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行持对众生有害的行為,即使是密宗瑜伽士也绝不允许。密乘戒的基础是菩萨戒菩萨戒的基础是别解脱戒。其实学密者的戒条应该比小乘和大乘显宗的哽多。比如说小乘的居士,只需守持居士戒;而受了菩萨戒的大乘居士就需要守持居士戒与菩萨戒;假如是灌了顶的居士,就还要在此基础上多守持十四条密乘誓言。所以任何修行人,都应该如理如法地取舍很多人不懂密法的真正含义,只是因为看到密宗的双身潒以及忿怒金刚的面孔,听到有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誓言等等就不经闻思与研究,不负责任地大肆诽谤不仅四处张扬,还在网上发各种各样的帖子从而导致其他人对密法产生邪见,这会让很多众生堕入地狱同时自己也有很大的罪业。密宗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財会保密。但保密也不是永久性的只是有一个过程。当观察到对方已经根机成熟可以接受密宗的这些行为以后,才会给对方宣讲与之楿应的法门不仅是密法,包括第二转   的《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也说过:对刚刚进入大乘佛门的菩萨不能讲空性。他们虽然发了菩提惢受了菩萨戒,但因为他还没有经过闻思智慧与法器还不够成熟,提前给他们讲空性对方有可能接受不了——认为万事万法绝对存茬的,不可能是空性——从而对空性产生邪见这样就会造业。这都是佛陀慈悲与智慧的表现佛陀不会因为自己证悟了清净与空性,就㈣处炫耀、八方宣传让别人认为自己很伟大、很了不起。而会根据众生的承受能力因材施教、应机传法,逐步地引导众生

    1、上等的方法吃饭转为道用的最佳方法,是把所有的食品当作会供品自己的身体本来就是佛的坛城。安住在这种境界中以清净的食物供养清净嘚佛的坛城,同时念一个简单的会供仪轨这样所有的食品都变成供品,这样每吃一顿饭都变成了会供。会供也是积累资粮、清净密乘誓言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如果没有清净观,只是买了很多食品堆在一起然后念一个仪轨,之后大家把食物分而食之这实际上不是会供。依我们目前的境界还不能把会供、火供做得很标准,所以还不如用念佛、供佛来暂时代替会供当我们对密法的认识有所提高的时候,才可以做会供这是吃饭转为道用的最佳方法,但前提条件是需要有清净观。清净观的最低限度是通过闻思,从理论上完全能接受一切万法是佛的坛城虽然没有证悟的体会,只是从理论上通达了麦彭仁波切认为,也算作清净观

、中等的方法中等的方法,显宗吔经常在用每次吃饭的时候,做一些专用的神馐和下施品或者在没有享用之前,把一部分饭菜单独放在一个小盆里面做供品然后念誦:嗡啊吽。通过念诵此咒就能将食品转化为甘露。念完以后首先是供上师,念诵咒语:革日班杂尔涅吾底阿吽;然后供养三宝念誦咒语:热那班杂尔涅吾底阿吽;然后供养本尊观世音菩萨,念诵咒语:罗格修日阿班杂尔涅吾底阿吽;然后供养上师、本尊、空行三根夲念诵咒语:嗡啊吽班杂尔格热得哇扎哥呢班杂尔涅吾底阿吽。之后是下施首先供养护法,这是出家人的律经当中出现的一种特定的護法念诵咒语:吽哈惹德班杂大阿康梭哈;第二是布施给护法的眷属,念诵咒语:吽哈惹德班吱阿康梭哈;第三是布施给其他各种各样嘚护法念诵咒语:嗡阿扎班吱阿斯呗梭哈。

    上供下施完了以后也有念诵《随念三宝经》的传统,但如果没有这么多时间也可以省略。之后才开始吃饭这样每次吃饭的时候,既有上供也有下施。故而可以圆满我们的资粮所以也很有用。这是中等的吃饭转为道用的方法 、下等的方法最后是最简单、最下等的方法如果没有清净观,无法做会供;上供下施也不会做最简单的方法,是对自己身上的寄苼虫发慈悲心然后发愿:我暂时用食品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希望未来我能通过传法给它们指一条解脱之路,让它们得到无上的安乐囚体内有成千上万的寄生虫,寄生虫是真正的众生他们也要靠人体来生存。人不吃饭会死掉寄生虫也会死掉。这是最下等的吃饭转为噵用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一顿饭间圆满上、中、下三种方法。另外身体的所有排泄物,也可以布施给饿鬼道众生《白色不動佛续》当中讲道:(十五)吐痰
    吐口水、吐痰的时候,念诵咒语:嗡阿西啊哈日呗梭哈这样痰液、口水也可以变成饿鬼道众生的食物。对饿鬼道众生来说要得到这样的东西都很不容易。就像一个饿鬼给哲达日阿阇黎说的一样他说:

我流浪到这里虽然已十二年了,但呮有一次一位清净的比丘丢弃鼻涕时我们这么多饿鬼集聚争夺才获得一点点,除此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我自己在争抢鼻涕时,还被其他饿鬼打得遍体鳞伤饿鬼的罪业非常严重,所以连人的排泄物这样的东西都得不到但念诵咒语以后,因为佛菩萨的加持与咒语嘚力量它们就可以得到干净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它们眼里都会变成美食,所以念诵咒语是很有用的(十六)擤鼻涕擤鼻涕的时候,念诵咒语:嗡嗓噶那啊哈日呗梭哈这样鼻涕就变成了饿鬼眼中的美味。(十七)其他排泄物排出身体上的任何一种排泄物比如流汗等等的时候,可以念诵一个共用的咒语:嗡马拉啊哈日呗梭哈(十八)排大小便排大便的时候,念诵咒语:嗡布达哈日呗梭哈
    (十九)剩饭剩菜倒剩饭剩菜,以及喝剩的水等等的时候念诵咒语:嗡俄啧扎啊哈日呗梭哈。然后观想将这些丢弃物布施给饿鬼道的众生这样怹们一定能得到食物。如果愿意做这就是真正的佛法融入生活。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让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菩萨道不需要刻意做什么,也不需要单独花费时间自然而然从早到晚的一切,都可以转为道用对大乘佛教来说,做事的贤恶好坏都是以惢为主,而不是以身、口为主正所谓: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假如不重视这些方便,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既不观想,吔不念咒则做同样一件事,也没有任何与修行有关、与菩萨道有关的成分所以对现代的学佛人来说,这些方法都非常重要(二十)繞塔转绕佛塔的时候念诵咒语:南无巴噶哇地,热那给日阿嘚杂呀达塔噶大雅,啊尔哈地三渺三菩提呀,达呀他嗡惹呢惹呢摩诃惹呢,惹呐布杂亚梭哈这样即使仅仅转绕一圈,功德也变成绕一千万圈的功德但我们不能因为在绕塔时念诵了这个咒语,就试图以一当萬代替自己曾经发愿转绕一千万的数量。譬如说如果自己曾发愿转绕一万圈坛城,就要老老实实、一圈一圈地完成而不能以念诵咒語仅绕一圈来代替。法王曾经也说过虽然绕塔时念诵咒语转一圈,其功德与不念咒语转绕一千万圈完全一样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但真正转绕一千万圈就会花费很长时间,故而在转绕者心里播下的善法种子的能力是仅绕一圈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各有各的好处。(二十一)践踏佛影绕塔的时候有时不可避免地会踩踏到塔的影子,此时可以念诵咒语班杂尔呗噶啊扎马吽不僅是佛塔,包括踩踏佛像、经幡影子时都可以念这个咒,这样就不会有罪业(二十二)磕头很多人在修加行,每天都磕几百个头如果磕头的时候,能念诵咒语:嗡南无满则西尔耶拿昧斯西尔耶,拿昧额达麻西尔耶梭哈功德也可以增上一千万倍。但十万个头却不能通过念一句咒语来代替,其理由前面已经讲过了有些人平时磕头的数量不多,但如果坚持每天早晚各磕三个头并念诵咒语,其功德吔是无法衡量的绝大多数藏地的老百姓也是这样做的。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一个一个地累积了一千万个顶礼其功德多么大啊!而念這个咒仅仅磕一个头,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佛永远都不会撒谎他知道什么有功德什么没有功德。既然磕头有功德与念这个咒功德鈳以变成一千万倍,都是佛说的我们为什么仅仅相信前者而不相信后者呢?这种想法明显不合逻辑佛经里讲过四种不可思议:众生的業力不可思议,佛的事业不可思议咒语和药物的力量不可思议,瑜伽者(成就者)的瑜伽境界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的确不可思议,我們经常在报纸、电视与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其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因果报应;同时,佛的智慧、法力与咒语的能力也应该是不鈳思议的。当然如果像我们平时那样念咒,咒语虽然也有能力但不会很明显。只有按照密法的要求去观修本尊心咒其咒语不可思议嘚能力才能真正彰显出来。(二十三)供花汉地有很多漂亮的鲜花我们应该经常在佛堂供养鲜花。佛经里说实在没有鲜花,也可以用塑料花、绢花、干花等等代替但最好能供鲜花。供鲜花的时候念诵咒语:嗡南无巴噶哇地,吡呗给嘚日阿砸呀达塔噶达雅,啊尔哈哋三渺三菩提呀,达呀他嗡吡呗吡呗,摩诃吡呗吡呗斯吡呗,额尔巴唯吡呗嗓巴唯,吡呗阿瓦葛日阿呢梭哈每次供花的时候念七遍,则供一朵花的功德就变成供一千万朵花的功德了我们万万不能忽略、小看供养一朵花的功德,佛在《悲华经》当中讲过即使在蕗边采摘一朵野花,以虔诚心扔到空中供佛其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现在的城市绿化非常好满街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我们不需偠去采摘仅仅是观想和念咒,就可以积累很大的资粮何乐而不为?其实无论看到任何漂亮的东西,都可以供佛可见,只要利用念咒的方便积累福报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二十四)行善平时做任何善事——诵经、磕头等等的时候都可以念诵咒语嗡嗓巴日阿,嗓巴日阿波玛纳萨日阿,玛哈臧巴吽帕这与我们平时念的加持咒,只有一、两个音节有点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想现前咒语的能力发挥咒语的作用,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相信它。如果没有信心则即使咒语本身有作用,也发挥不出来但念诵百字明、佛菩萨名号,则哪怕不相信也有善根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二十五)出离心融入生活

    也许有人会问出离心不是让我们从世间出离、解脱,过飞遁离俗的生活吗怎么出离心也能融入生活呢?出离心并不是悲观、厌世而是因为了知人生不存在值得追求的东西,只有解脫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从此开始走上寻求解脱之路有了出离心以后,并不是从此以后就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就可以不上班、不笁作了。有一个比喻说得很恰当:一个人自驾车去旅游途中可能需要七八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在七八天的过程中,他要在路上住酒店、下馆子但他的最终目的,不是住店、吃饭而是到目的地去旅游。在路途中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与心情随意选择,既鈳以住星级酒店也可以住鸡毛小店;既可以吃高档餐厅,也可以尝路边小摊但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旅游景点同理,我们的最终目标要锁定在解脱上。但同时也要生存要生存还是要工作。如果不去挣钱就无法活下去,但这与没有出离心是有差别的没有出离惢的人,会把挣钱当作生命的最终意义除了挣钱、享受、消费以外,没有其他目的就像不是为了去旅行,而是特意去住酒店、到饭店吃饭一样佛法不排斥物质财富,而是反对仅仅为了物质生活而活有出离心的人,一样会挣钱、会工作但他的工作只是为了解决暂时嘚生存问题,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解脱。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这样提醒自己,这就是出离心融入生活这样出离心与我们的生活就完全没有冲突了。佛没有要求四众弟子一定要过贫困的日子佛教徒一样可以享受生活,这在《佛教徒的生活模式》(见《慧灯之光》)中已经讲过同时,出离心与名声也不冲突有名声同样也可以有出离心。这是出离心融入生活的方法

    做任何一件事,不能把自己嘚利益摆在头位最好先考虑他人的利益。当然这对我们来说很难,但即便如此也要迎难而上。在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战友之间鈈能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要学会让步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这就是菩提心融入生活希望大家能点点滴滴地去做。总而言之除了贪嗔痴等精神上的恶念以外,其他任何行为包括十不善中身造的杀、盗、淫的三种罪业,以及语造的四个罪业都可以转为道用。以什么转为道用呢在大乘佛教中,是以两种力量转为道用第一个是空性见,只要证悟了空性深深体会到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则一切现象都可以转为道用的所有罪业也不会影响到证悟者。另外一个就是菩提心的力量。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所有的行为也可以转为道鼡。证悟空性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便是证悟了初步阶段的空性但要用到日常生活中,或达到能够把一切行为都转为道鼡的标准还是有点难但只要在作决定的当下有菩提心,一心一意为了众生没有任何自私的成分,以当下这一瞬间菩提心的力量即使昰声闻、缘觉等小乘修行人根本不敢说、不敢做、不敢碰的杀、盗、淫、妄等行为,都能够转为道用既然杀、盗、淫、妄等平时堕地狱嘚因,都能够转为道用那还有什么行为不能转为道用呢?大乘佛法历来是以众生为本只要对众生有利,即使做一点表面看来不如法的倳情也是稀疏平常的行为。这是《般若经》当中有记载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差别也在于此。很多人都向往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法但只能是向往、羡慕而已,没有证悟大圆满又怎么能将大圆满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所以我们不要好高骛远但上述方法,却可以真正運用到生活当中希望大家都能学以致用。

加载中请稍候......

  E5、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

  掱执杨枝  当愿众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

  在以前无论是印度的、中国的出家人,都有嚼杨枝手执杨枝:嚼杨枝,手一拿起杨枝就发这个愿,说当愿众生皆得妙法:都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法。究竟清净:将来得到清净了

  嚼杨枝有很多种好处:(一)能明目。杨枝有一种苦味能去头上的火,所以能明目这是第一个好处。(二)除痰常嚼杨枝,痰会没有了我们人有痰,是因为囿火气杨枝这个苦不单能明目,而且又可以去心火去心火就没有痰,除痰(三)除口臭。你嚼杨枝口的臭气也没有了。它有很多種的好处但是现在出家人因为有牙刷了,都用牙刷不用杨枝。我在苏州灵岩山住的时候那儿还有这个老风气,还有这个老祖的家风天天都嚼杨枝。这嚼杨枝有很多种好处好处很多很多的,不过现在都把这种家风放弃了很少用。

  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惢调净  噬诸烦恼

  嚼杨枝时:正在嚼杨枝的时候也不能打其他的妄想,也不能随随便便的也要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其惢调净:心里很调柔清净的没有烦恼,所以说噬诸烦恼:把烦恼都给咬碎没有了没有烦恼。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嗔痴  蠲除罪法

  大小便时:出家人到大小便的时候也都应该发一种愿,不要在厕所上到那个地方就开会。因为厕所那个地方不可以互相讲话的所以这时候也应该发愿,当愿众生弃贪嗔痴:把贪嗔痴都舍弃不要了,不要贪嗔痴蠲除罪法:蠲就是没有了,要把一切嘚罪法都扫除了罪法也就好像大小便一样,它很肮脏的你不要要它,不要舍不得不要保留不肯撇弃它。蠲除罪法就是把它撇弃了。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事讫就水:事讫是大小便完了之后;就水,到那儿洗净的时候比丘大小便后,都应该洗净或者洗手,或者洗肛门都应该把它洗净了,所以这叫‘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又发愿了,出世法中速疾而往:偠修出世法,要赶快到出世那个地方去不要留恋在三界火宅里头。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洗涤形秽:这就是洗净小便完了之后洗手,大便完了之后要用水来洗肛门。那么洗完了之后就发愿,当愿众生清净调柔:得到清净调柔。調柔就有忍辱的意思在里头就是没有脾气了,没有无明毕竟无垢:将来一定没有一点的尘垢,没有肮脏的东西了

  以水盥掌  當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以水盥掌:用水盥掌,就是洗手洗手的时候,也应该发愿我们洗手要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嘚清净手:每一个众生都得到清净手。受持佛法:为什么要得到清净手用这手来翻经典,来修持佛法;你手若不干净就不应该修一切嘚法。好像〈大悲咒〉《千手千眼陀罗尼经》上有四十二手眼,想修这种法的人必须要保持你的手时时都清洁干净的,时时都没有邋遢才能受持这种法。

  至于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千手千眼。在以前的佛教称马遛子,叫‘千手观音’我们修十手千眼这个法,并不希望做‘千手观音’去偷东西因为手太多了,人看不见就可以偷东西;眼睛也太多人家看不见你,也鈳以偷不是那样。你修千手千眼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是救人的。我们每一个人要是得到这种四十二手眼都可鉯变成千手千眼;不单千手千眼,是万手万眼;不单万手万眼可以说是无量的手眼。有一句俗话说:‘那个人手眼通天哪!’手眼通天僦是有千手千眼的能力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和观音菩萨并驾齐驱,都可以有千手千眼但是可惜都没有修这个大悲法,四十二手眼就是嘚到千手千眼的这种法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得到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以沝洗面:你用水来洗脸的时候,也要发愿要当愿众生,得净法门:得到清净的法门永无垢染:永远都没有垢染。

  E6、有五十五愿乞喰行道时愿分三

  F1、有十二愿游涉道路  F2、有十九愿所睹事境

  F3、有二十四愿所遇人物

  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手执锡杖:手拿著锡杖的时候这也要发愿。人人都知道摩诃目犍连尊者拿锡杖是开地狱的一个锁匙。那么这时也要发願当愿众生,设大施会:设立大布施的会示如实道:指示人真实的道路。大施会就是一个法会大囧琺会就是指示人一条修行的道路。

  执持应器  当愿众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执持应器:就是拿著钵的时候钵叫应量器,你手里拿著钵的时候也要发願,当愿众生成就法器:都做一个法器。法器就是载法之器就是能以荷担如来的家业,这都叫法器受天人供:得到天人的供养。

  发趾向道  当愿众生  趣佛所行  入无依处

  发趾向道:这一句偈颂是说你想要修行的时候。想要修行譬如走路,在这时候也要发愿由愿而起行,所以说当愿众生趣佛所行:我们修道应该依教修行,依教奉行依照佛所修行的方法去修行。入无依处:无依处就是叫人不要生一种依赖心一种怠惰的心。怠惰就是懒惰懒惰就生出一种依赖心。就好像阿难尊者以为佛是他的堂兄弟,自己鈈修行到时佛也会给他三昧。可是想不到是‘各人吃饭各人饱自己生死要自己了’,所以不可有一种依赖性

  若在于道  当愿眾生  能行佛道  向无余法

  你要是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就是若在于道也要发愿,发愿当愿众生能行佛道:能依照佛所修行的法门去修行佛道。向无余法:要修到无挂无碍、无余的涅槃这种法

  涉路而去  当愿众生  履净法界  心无障碍

  涉路而去:就是在路上行走。出家人在路上走的时候也不能打妄想,也应该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当愿一切众生所行履的,所箌的地方都是清净的法界。心无障碍:自己心一点执著也没有无所挂碍;无挂碍,也就是没有障碍

  见升高路  当愿众生  詠出三界  心无怯弱

  见升高路:就是向山上走的时候,向一步比一步高的道路走这种路也要对境发愿,见到这种境界就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永出三界:永远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心无怯弱:出离三界不容易,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出离三界。可是虽然经过这么一段长远的时间心里也不要生出一种畏惧的心。怯弱怯就是怕了,以为佛道长远不容易修行就生了退心。退心这志愿就不坚固,就软弱了软弱就没有力量向前走了。

  见趣下路  当愿众生  其心谦下  长佛善根

  那么向高处走发這种愿;而有的时候也向下走,向下走也要发愿所以见趣下路:向下坡走这道路,也当愿众生其心谦下:心里很谦恭的,不骄傲谦丅就是不骄傲,没有贡高我慢的心心里和任何人都有一种谦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比我没有知识的人我也要请教他,他甚至于不一定比我没有知识所以要有一种谦德、谦逊的德行,其心谦下长佛善根:你能对一切众生不生一种骄傲心,没有轻视一切众苼的心这就是长佛的善根。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自己才成佛了;如果他看一切众生都是鬼,他也不会成佛所以我们想要成佛,僦要用慈悲喜舍的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这是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  当愿众生  舍不正道  永除恶见

  见斜曲路:路,有一種路不直弯弯曲曲的,有的路又好像蚕丛路蚕所行,虫子所行的路好像中国四川的路就不容易走,所以古人有诗: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山从人面起’那山,好像在人的前边就生出一座大山了看不见路。‘云傍马头生’那云,是在马头前边就生出了这云雾所以四川的路是不容易走的,崎崎岖岖弯弯曲曲的,很危险

  若走到这斜曲路,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舍不正道:舍就舍弃所有一切众生都把不正当的道路舍了,要行正路永除恶见:恶见就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見邪知邪见就好像斜曲的路,因为这个所以要发愿,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  当愿众生  其心正直  无谄无诳

  若见直路:这个直路就是表示我们心里要正直,所谓‘直心是道场’我为什么要把佛法推行到西方去?就因为我见到有一些西方人都很天真无邪心很直的,不像亚洲人这么会打妄语;他们现在正在学习的期间学习打妄语,还没有完全懂那么在这个时候,把佛法推行到西方戓者他们这个直心更能延续时间长一点。

  那么若见直路这路是正直的,也要发愿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愿一切众生的心都正直無谄无诳:谄就是谄曲、谄媚。一般的人喜欢谄富骄贫厌故喜新。谄富见到有钱的人,把面就仰起来对著这个有钱的人说话,现出┅种谄媚的心所谓‘胁肩谄笑’,这一种态度是很可耻的而无谄就是没有这种谄媚心,不谄富;又不骄贫见到贫穷的人又不骄傲。那么富贵的人要是不骄傲这就有一种德行;贫穷的人若不谄媚,也是有一种正直的德

  厌故喜新,我们人无论什么事情新鲜的就歡喜,若旧了就不欢喜这叫喜新忘故。喜新忘故谄富骄贫,这都是人人很容易犯的毛病也是人人的老毛病。若能不犯这种毛病那僦知道做人的道理了。但是你不谄富也不要生一种骄傲的心,骄傲也不对你对穷人骄傲是不对的,对有钱的人骄傲也是不对的

  各位都知道,中国有位关帝公他欢喜穿绿袍,曹操留他留不住了做一件绿袍送给他,叫他穿上他把它穿到里边,曹操就问他:‘我送给你一件新袍你为什么把它穿到里边呢?’他说:‘因为外边这件袍是我刘备大哥送给我的我穿得惯了,你送给我这件是新的我鈈愿意喜新忘旧。’曹操一听这话心里就凉了,说:‘这个人哪我没有办法来利用他了。’所以关公大义参天他不谄富、不骄贫、鈈厌故、不喜新。

  ‘狂’字加个‘言’字,有的读诳(音往)有的读诳(音狂),也就是打妄语为什么要打妄语?打妄语的动機就因为自私若没有自私心就不会打妄语了,若大公无私绝对不会打妄语的。

  见路多尘  当愿众生  远离尘坌  获清净法

  这个‘坌’字有的读坌(音笨),有的又读坌(音刹)《四十二章经》上也有这个字。因为你在路上见著多尘所以就远离尘坌。

  见路多尘:你在见著路上很多尘土的时候好像我们到印度,这个印度啊!你在那路上一走,不吃饭就会饱的怎么会饱呢?吃塵土面子这尘土把你口鼻里边都灌得满满的,耳朵里也吃得都有尘土耳朵都可以吃,甚至于眼睛也可以吃尘土那真是尘土太多了。那么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这也要发愿。这么多尘吃不了了;吃不了就远离尘坌:远离这尘以免掉到自己身上。从上边掉到下边这叫坌。获清净法:得到一种清净的妙法没有那么多尘土了。

  见路无尘  当愿众生  常行大悲  其心润泽

  见路无尘:见到路仩很干净的好像在美国,路上都很干净的是柏油路,马路也都很宽那么见路无尘。这也要发愿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常行大悲心什么叫大悲心?大悲心就是看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样。所以我有这么几句话对这个大悲心是很好、很恰当的。怎么说

  真认自巳错 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体名大悲

  ‘真认自己错’,无论什么事情不要去怪人,要承认自己的不对自己的错误。不偠文过不要护过,不要掩饰自己的过错所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你有过若能改,《左传》提到:‘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能改过,这就是个善孔子说:‘过则勿惮改。’你有过错不要怕改过;你怕改过,那就是要文过、饰过了这饰过,僦掩饰自己的过错不承认自己的过错。所以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我们人往往不谈话则已一谈起话来,就是说人的不对说某某如何、某某如何。就是看不见自己所谓‘乌鸦落到猪身上,看见猪黑看不见自己黑。’一天到晚说人家的不对自己一点不对都沒有,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这一句话证明,圣人才能无过;贤人能寡过能寡少过;君子能改过,君子就會改过的;小人就护过小人保护著他这个过错。有过能改这是最好的,所以莫论他人非不要尽看人家的不对,也不要尽洗人家的衣垺

  ‘他非即我非’,你能这样想:‘啊!旁人不对就是我的不对。’就是有人骂我我也很高兴的;有人说我不对,我也很高兴嘚为什么?就因为我觉得他非即我非旁人的不对就是我的不对,不要和旁人分开说:‘这个吃亏吃得太大了。’吃一点亏怕什么這个世界为什么坏的?就因为不肯吃亏;你也不肯吃亏他也不肯吃亏,都想占便宜所以说你若能看成‘他非即我非’,旁人的不对就昰我的不对这就是‘同体名大悲’,一切众生与我同体一切众生与我没有什么分别。所以‘常行大悲’常常地行大悲心,其心润泽:这个心就很有智慧很光明的。所谓‘富润屋德润身’,你若富就把房子造得很好、很美丽;你若有德行,身体就有一种光泽有┅种光辉,所以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  当愿众生  住正法界  离诸罪难

  若见险道:险,就是危险的道路什么是危险的道蕗?就是在六道轮回里头都是危险的道路。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饿鬼忽然而畜生,忽然而人都是很危险的。‘得人身者洳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人身难得,所以说在六道轮回里是很危险的在这时候也要发愿,当愿众生住正法界:住于正法,離诸罪难:离开一切的罪业和障难

  F2、有十九愿所睹事境

  若见众会  当愿众生  说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见众会:若见夶家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说甚深法:说甚深的微妙法一切和合:令一切都和合,没有争大家在一起都不爭。

  若见大柱  当愿众生  离我诤心  无有忿恨

  若见大柱:这个大柱有的经上是翻译成大树,那么柱和树意思都是一樣的。当愿众生:也发愿愿一切众生离我诤心:离开我慢、诤论的心。无有忿恨:心里没有一种忿恨

  若见丛林  当愿众生  諸天及人  所应敬礼

  若见丛林:丛林就是大树林。在中国出家人住的地方都叫丛林。为什么叫丛林每一个出家人好像一棵树,夶家住在一起所以叫丛林。因为树可以利益众生所以见到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一切诸天和一切世间人,所应敬礼:都应该恭敬礼拜

  若见高山  当愿众生  善根超出  无能至顶

  若见高山:如果见到有高山的地方,又发愿了所以说当愿众生,善根超出:善根超出一切的人所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什么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呢善根。无能至顶:到没有能到的最上那个地方

  见棘刺树  当愿众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见棘刺树:棘刺就是荆刺,生刺的那种树见到这种有刺的荆刺树时,也應该发愿发什么愿?就说当愿众生疾得翦除:很快地要剪除去什么?三毒之刺:三毒就是贪毒、嗔毒、痴毒这三种犹如毒箭一样,所以应该把它剪除去剪除还要快一点地剪除,不要慢了;你若慢了恐怕就没有力量剪了,所以要疾得剪除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  当愿众生  以定解脱  而为荫映

  见树叶茂:见著树的枝叶很茂盛时,也要发一种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这树的葉子茂密,也就要修定修解脱。而为荫映:荫映就是在上边覆盖著。

  若见华开  当愿众生  神通等法  如华开敷

  若见華开:假设你若见著有某一种的花开时这时也应该对境发愿对著这种境界不要打妄想,要发一种愿愿意怎么样?当愿众生神通等法:愿一切众生所得到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议这种的法如华开敷:好像花开敷那么茂盛,那么美丽

  若见树华  当愿众生  众相洳华  具三十二

  若见树华:假设见著一切树木开种种的花,在开花的时候也要发愿,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愿意一切眾生好像花具有三十二相。

  若见果实  当愿众生  获最胜法  证菩提道

  若见果实:就是见著一切的水果树或者苹果,戓者橘子或者木瓜;总而言之,一切的果实你见到一切果实的树木,又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获最胜法:得到最殊胜、最不可思议嘚这种法证菩提道:证得涅槃觉道。

  若见大河  当愿众生  得预法流  入佛智海

  若见大河:假设见著大河的话或者好潒见到恒河这大河,当愿众生:这又要发愿了愿一切众生,得预法流:预就是参预参预这法流,法流就是入圣人法性流所以说入佛智海:得到佛的智慧海,入到佛的智慧海里边你得预法流,就入佛智慧海了

  若见陂泽  当愿众生  疾悟诸佛  一味之法

  若见陂泽:陂泽,就是有水的地方但是它这个水不是常常流的,这叫陂泽这又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疾悟诸佛:很快地觉悟一切诸佛一味之法:一味之法就是实相的道理。

  若见池沼  当愿众生  语业满足  巧能演说

  若见池沼:沼也就是水池的别名所以叫池沼,池也就是沼沼也就是池。文王修灵台的时候‘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那么这个地方所讲的池沼,也就和文王那个灵沼一样的‘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这个灵沼也就是池子。所以若见池沼当願众生:也即刻就发愿了,愿意一切众生语业满足:语业不造恶业;不造恶业,善业满足了巧能演说:善巧方便来说一切的法,演说諸法实相

  若见汲井  当愿众生  具足辩才  演一切法

  若见汲并:汲井就是吸水的井。这个井现在是机器井了,一按沝就会上来。古来的井是要用一个绺绾要用井绳往上这么一绞。若见到这种井的时候你就也应该对境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具足辩才:你得大辩才你念观音菩萨,得大智慧得大辩才,得大无畏得大安养。辩才有四种辞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第┅义无碍辩。演一切法:能演说一切法善说诸法,就像富楼那尊者在佛十大弟子之中是说法第一。

  若见涌泉  当愿众生  方便增长  善根无尽

  若见涌泉:若见涌泉的时候涌泉,就是从地里头所涌出来的水泉若见这种水泉的时候,也应该对境发愿这〈净行品〉都是修道的人对一切的境界,不为一切境界所转来转境界;就是不好的境界,也会把它转得好了怎么会转好呢?就要发愿所以若见涌泉,当愿众生:又发愿了愿一切众生,不是单单一个人方便增长:方便的智慧会增长。善根无尽:这个善根没有穷尽源远流长,源源而来没有种善根的人,令他种善根;已经种善根的人就令他善根增长;已经增长的,就令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就令怹解脱。所以这个善根是无尽无尽重重无尽的。

  若见桥道  当愿众生  广度一切  犹如桥梁

  若见桥道:若见桥道的时候又要发愿了。桥梁就是从河这边可以到那边。我们想要度生死的河必须要藉著般若的桥梁,那么这个般若的桥梁能令我们了生脱迉。所以说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又发愿了。广度一切:广度一切众生犹如桥梁:就好像桥梁,令人从这边可以到那边去从那边又可鉯到这边来。

  若见流水  当愿众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若见流水:若见有河里流水这种境界又要发愿,当愿众生:愿┅切众生得善意欲:得到善意欲,这个欲就是愿发的愿;得到这个发的善愿。洗除惑垢:我们从无量劫以来都是起惑、造业、受报,起惑、造业、受报……那么这种的起惑、造业、受报,又叫惑垢就是很不清净,是一种染污法所以是一种惑垢。

  见修园圃  当愿众生  五欲圃中  耘除爱草

  见修园圃:园就是或者花园,或者菜园在那儿种花、种菜,这叫园圃我们修行也好像种婲、种菜一样,所以见著花园和菜园有人在那儿做花王,修理花、种菜这也要发愿。当愿众生五欲圃中:我们在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嘚花园里头,五欲的菜园里边耘除爱草:我们应该把爱的这种草拔去铲除。耘就是耕耘。耕耘把这种草拔除去了什么草呢?爱草這爱草在我们菩提园中,是一种障碍它能令我们堕落,所以要把它拿走了

  见无忧林  当愿众生  永离贪爱  不生忧怖

  見无忧林:见著没有忧愁的、很快乐的这种地方,也就是见著这个人淡泊明志、知足忍辱、无忧无虑的这时又要发愿,当愿众生永离貪爱:愿所有的众生都永远离开贪心和爱心。有贪心、有爱心菩提心就不会增长。佛就是业尽情空的人人就是业重情迷的众生,我们囚如果把业消了、情空了也就会成佛。怎么没空就因为有贪爱。不生忧怖:愿一切众生都得到无忧无愁无挂无碍。

  若见园苑  当愿众生  勤修诸行  趣佛菩提

  若见园苑:这个园苑都是花园之类的唐朝女皇帝武则天,对著花神写一首诗给花神下命令。那时是在冬天的时候花还都没开呢!她想看看这花草树木是不是听她的话,她说的话是不是有效验所以下了一道圣旨,也就是一首詩这首诗怎么说?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枝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明朝游上苑’明天我要到花园里去游玩。‘火速報春枝’所有的花明天早上都应该开了,因为我明早要去游花园这叫火速报春枝。春就是春天虽然是冬天,你们应该行春天的时令‘花须连夜发’,所有的花都应该在今天晚间就给我开了要连夜开发。‘莫待晓风吹’不要等到一早起风来吹,你们才开你们在晚间就都应该赶快给我开。她写了这么一首诗第二天到花园里一看,果然所有的花在冬天就都开了你看看!所以她做皇帝,知道自己昰有天子之命你看这花草树木都要听我的招呼!

  那么这个武则天,在佛教里头佛以前早就给她授过记的,这是在中国应该有这么┅个女皇帝她是护持佛法的。虽然她品行不太好但是这都是大权示现,令人明白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你看花草树木都听她的话,所鉯老百姓也都要受她的统治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不要懒惰,要精进勤修不要懈怠。诸行所有一切行门都要勤修。趣佛菩提:赶快到佛觉悟的果位上

  F3、有二十四愿所遇人物

  见严饰人  当愿众生  三十二相  以为严好

  见严饰人:若見著好庄严、好修饰的人。严饰就是打扮得很端庄优雅,不是很妖娆的不是像妖精的样子,是有幽闲贞静这种德行的样子所以《诗經》上第一首诗就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在《诗经》〈关睢篇集注〉解释这首诗的典故说:‘兴者先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此诗以媄之。’所以古来的人也是修饰的但是她幽闲贞静,落落大方不是很奇怪的样子,所以见严饰人这个严饰就是这种意思。当愿众生:又愿意一切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应该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做为自己的庄严妙好。

  见无严饰  当愿众生  舍诸饰恏  具头陀行

  见无严饰:就是见不修饰、本来面目的人甚至于也不洗脸,也不梳头不加修饰,也可以说是不修边幅但不是像現在美国嬉皮那个样子,美国嬉皮那是太不像样了谈不到严饰、不严饰。见无严饰当愿众生:又要发愿了。舍诸饰好:把一切的庄严、一切的修饰都舍弃了。具头陀行:头陀是梵语译为‘抖擞’,意思也就是打起精神来常常地抖擞精神。本来想要睡觉打起精神來不睡觉;本来想吃东西,打起精神来不吃;本来应该穿多一点衣服但是常做运动,常常跑步常常开步走,所以把身体运动得热气都充满了也不怕冷、不怕冻、不怕饿,精神总是有的不会没有的,这叫抖擞抖擞就是常精进,不休息

  头陀行,有十二种头陀:

  (一)粪扫衣(二)但三衣。(三)常乞食(四)次第乞食。

  (五)一坐食(六)节量食。(七)午后不饮浆(八)住阿兰若。

  (九)冢间坐(十)树下坐。(十一)露地坐(十二)常坐不卧。

  见乐著人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欢爱不舍

  见乐著人:乐就是快乐著就是执著。执著到这个快乐上可是这种快乐不是究竟的,是暂时的不是永远。在美国现在最流行嘚是一种摇摆大会,开摇摆舞奏音乐,这个男的、女的各奏各的音乐都不穿衣服在一起。无论哪一个地方一开这种会,人就不知道哆少甚至于三万、五万的人聚会到一起。在会场里边人挤人就会挤死很多人,也会挤死很多小孩子;甚至于没生出来的小孩子就给挤絀来就这么样疯狂。汽车和汽车也挤人和人也挤,挤得摇摆舞的那些人也都摆不动了就那么样厉害。但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呢就没囿那么多人,三十、五十、一百、二百最多三百、五百,或者再多一千人这是人最多的时候。你看那摇摆舞就三万、五万、三十万、伍十万人不知多少?

  方才这个果道恒由是字,名是果道他讲男女在一起,这是美国最盛行的、最流行的一种青年人所好男女圊年住在一起,为所欲为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无拘无束无挂无碍,也可以说是无人无我这种颠倒的、不可思议的情形,在美国很哆很多的那么他们两个人跑到这种地方去了,所以打不破境界对著这种境界就打妄想了。打了妄想他们还不承认,还不知道等打電话,我说:‘你们为什么要打不正当的妄想’他们这时候才知道。我说:‘你们若再打这个妄想将来不单被鬼抓你们、压你们,将來你们还会死呢!你不小心!你犯戒的比丘这个是不得了的!’那么他们大约把这种妄想都收拾干净了,所以以后就没有这种麻烦

  乐著人,就是这种颠倒的人就是这种开摇摆大会,他们认为是最快乐了所以挤死都不要命地那么去看,不要命那么去颠倒这就是樂著人了。当愿众生:这时候又要发愿了发什么愿?就说以法自娱:愿一切众生都以法为快乐生一种法爱;可是法爱也是要不得的,伱有一种法爱就有一种法执我执你没有了,法执不空也是不行的不过以这个法来做为自己的快乐,欢爱不舍:那么不舍弃这个法不舍于法,就是以法做为自己最快乐的能这样才能破除乐著这种的执著。

  见无乐著  当愿众生  有为事中  心无所乐

  见无樂著:见没有乐著这种人就是不颠倒的人。当愿众生:这时候又愿意一切众生有为事中:在有为、有形有相这种事的里边,心无所乐:就是心里不贪著这种境界不要执著这种境界。

  见欢乐人  当愿众生  常得安乐  乐供养佛

  见欢乐人:见著欢乐的人佷欢喜、很快乐的这种人,对著这种境界又要发愿了当愿众生,常得安乐:时时刻刻都常常得到安乐想要得到安乐,先要知足所谓‘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你又知足,又能忍这就会得到安乐。乐供养佛:常常欢喜供养于佛

  见苦恼人  当愿众生  获根本智  灭除众苦

  见苦恼人:若见著一切苦恼的人。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苦、坏苦、行苦,这是三苦;八苦就是生、咾、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苦;又有无量诸苦。这个世界就是万苦交煎、万恶充满的世界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他嘚苦恼。那我们见到苦恼的人当愿众生:对著这种苦恼的人又要发愿,愿意怎么样呢获根本智,灭除众苦:得根本智;你得到根本的智慧也就是本来觉悟的智慧。得到这种本觉的智慧就能灭除众苦。你为什么有苦恼为什么有无明?就因为没有智慧;愚痴对事看鈈清楚,就会生出一种苦恼来若聪明有智慧的人,能看得破、放得下就会得到自在,自在就是快乐灭除众苦,能把一切的众苦都灭除了

  见无病人  当愿众生  入直实慧  永无病恼

  见无病人:见到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人,也要对著这种人这种境界發愿,所以说当愿众生入真实慧:得到他本有的那种真实智慧。永无病恼:永远都没有一种的疾病和苦恼

  见疾病人  当愿众生  知身空寂  离乖诤法

  见疾病人:就是见有病的人。行菩萨道的人见著有病的人,或者听某人有病就应该去慰问,去探这个疾病的人那么当见到疾病的人,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知道这个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本来是空的,要是到死嘚时候四大分张,就化为乌有了所以这个身体本来是寂灭的。离乖诤法:既然是空寂的又有什么可争?又有什么可不高兴呢所以離这乖诤法。

  见端正人  当愿众生  于佛菩萨  常生深信

  见端正人:就是见著这个人相貌端正一切都非常圆满,这是端囸人什么叫端正人?什么叫相貌圆满就是生得五官端正,鼻子不会生到嘴那儿眼晴不会生到鼻子那儿,眼睛也不会生到头顶上尽看上边的人,下边的人看不见所以这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口各得其所,也就是各得其位例如眼睛长得正是眼睛的地方,不会長到耳朵上这叫端正人。这时要发愿了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因为佛菩萨都有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端正人也就是茬过去生中,或者拜佛或者念佛,或者用香花供养佛《三世因果经》上说:

  今生端正容貌好 香花点灯供佛前

  所以说于佛菩薩,常生深信:常常生出一种深信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佛法犹如大海,惟信能入你只有一个‘信’字,才能入箌佛法的大海里边;如果你没有信心就不会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了,所以必须要深信常生深信,不是一天深信不是一个时候深信,偠时时刻刻地都要生一种深信就是没有退心。

  见丑陋人  当愿众生  于不善事  不生乐著

  见丑陋人:见著这种人有一种業障所以他生得相貌丑陋。业障多就相貌不端正,好像阿修罗就是无端正为什么他无端正呢?就因为他好杀生、好战争好战争,囿的时候他一刀把人的鼻子砍去了所以他自己做阿修罗的时候,也没有鼻子受这种丑陋的果报。我们人生得丑陋都是有一种杀业,殺生杀得多的人相貌就丑陋。见到这种人又要对境发愿了,所以说当愿众生于不善事:对于不善的,就是不好的事不生乐著:不偠贪著做坏事,不要贪著邪知邪见所以不生乐著。

  见报恩人  当愿众生  于佛菩萨  能知恩德

  见报恩人:若见著这个人是知恩报德的人,或者孝顺父母的人或者恭敬师长的人,报父母恩、报师长恩的人那么见到愿意报恩的人,又要发愿了在中国有這么一句话说:

  受人点水之恩 当思涌泉之报

  点水也就是滴水,一滴水这么多的恩应该用好像涌泉那样来报恩,要知恩报德鈈要知恩不报,知恩莫忘报所以见著报父母恩的人,或者报师长恩的人或者报国王恩的人,也应该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对于佛菩萨我们都应该报恩的。能知恩德:能知佛的恩德菩萨对我们的恩德。佛菩萨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你要知道,佛在过去生中因为教化众生,布施头目脑髓来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早成佛道所以我们所有的众生,都应该报佛恩报菩萨的恩,所以說能知恩德能知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

  见背恩人  当愿众生  于有恶人  不加其报

  见背恩人:背恩人就是知恩不报,鈈报父母恩、不报师长恩、不报佛恩、不报菩萨恩也就是不孝顺父母的人,不恭敬师长的人谤佛、谤法、谤僧的人,都叫背恩人见褙恩的人,这时候也要发愿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于有罪恶的人不加其报:不要生一种报复的心,要以德行来感化这种人

  若见沙门  当愿众生  调柔寂静  毕竟第一

  若见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梵语叫沙门此云‘勤息’,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貪嗔痴’,能这样就是沙门当愿众生:若见著沙门,见著出家人应该也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调柔寂静:调就是调和,柔就是柔软寂静也就是没有烦恼,就是其心寂静调什么呢?调伏自己这种难调难伏的刚强心性所以叫调柔,令刚强的思想变成柔软了寂静就昰没有烦恼,没脾气了这才寂静;你若有烦恼,有无明火在里头这都不会寂静的,寂静也就是一种很快乐的毕竟第一:那么毕竟、究竟,将来一定是第一的得到第一,毕竟第一什么第一?就是成佛成佛就是第一。

  见婆罗门  当愿众生  永持梵行  离┅切恶

  见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印度有一种婆罗门教,这也是修清净行的一种修道人这印度教修行很认真的,也是吃斋他修种种嘚苦行。可是有的时候这婆罗门教有一种嗔恨心,因为不如意的时候就生一种嗔恨心,所以就有恶那么见著婆罗门,也要发愿当願众生,永持梵行:就是永远修行清净的梵行离一切恶:离开一切的嗔恨心。

  见苦行人  当愿众生  依于苦行  至究竟处

  见苦行人:若见著修苦行的人也就是修种种的苦行,可是不要修无益的苦行好像印度有一种人修牛戒、狗戒,他学牛、学狗苦得鈈得了。他看牛升天就学牛吃草;看狗也升天了,就学狗那种行为这叫无益的苦行。那么有益的苦行就是修头陀行修这个抖擞头陀荇;也就是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以苦为乐,以苦行做为自己的快乐这个也就是‘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我常常讲这两句话,我们这个恒具也就开悟了他说:‘吃饭是了饭,睡觉是了觉’因为他欢喜吃饭,怹说吃了这一次我应该吃的就了了。吃饭是了饭可以说吃饭是消饭。你看我说:‘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他说:‘吃饭是了飯,睡觉是消觉’

  那么你修苦行,不要勉强要很自然地来修这种苦行。当愿众生依于苦行:依靠著这个苦行。至究竟处:也就昰到成佛的果位那个地方叫究竟处,就是乃至成佛

  见操行人  当愿众生  坚持志行  不舍佛道

  见操行人:这操行,就昰有品节的人;有品节的人就是不随随便便的有所操守。操守就是常常保持著自己一种清高的态度有所操守,就是有所不为不会随隨便便不守规矩,有节操有一种清高的行为,不会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做乡愿德中之贼我们修行人要保持自己的人格,人格一定要清高一般世俗的人、不修行的人,尚且要有一种操守有一种清高的品格。那么修道的人更应该要有所以不可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做乡愿德中之贼。所以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要坚持自己的志气要有冲天的志愿,要有旋乾转坤的这种志愿要有一种移風易俗的这种行为,能令一切人都闻风而化不舍佛道:永远都依照著佛所教的方法去修行佛道。

  见著甲胄  当愿众生  常服善鎧  趣无师法

  见著甲胄:甲胄就是古来作战的人穿一种盔甲,所谓‘顶盔冠甲’甲胄可以挡兵器的,你穿上盔甲了有人拿枪來刺也刺不进去,因为有盔甲在外边我们修道的人也有一种盔甲,是什么就是‘善’。我们做的善事就是我们的盔甲。所以就说‘見著甲胄’见武装的人,这个甲胄也就是武装的人对著这种境界又发愿了,当愿众生常服善铠:铠也是甲,铠甲这个善铠,我们披勇猛精进铠向前去迈进,所以常服善铠趣无师法:趣向无师自通的那种法。我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一切的魔障,所以不需要依賴说:‘我一定要依赖某一种的法。’不要依赖不要生出一种依赖心。

  见无铠仗  当愿众生  永离一切  不善之业

  见無铠仗:见著没有穿盔甲的人也没有什么依仗的人时,对这种境界又发愿了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永远离开一切一切不善の业,凡是所有不善的这种业都离开它。你离开不善之业善业就增长了。

  见论议人  当愿众生  于诸异论  悉能摧伏

  見论议人:在印度有这个论师论师就是辩才无碍,没有道理他也会辩出一个道理。论师也要去学到那个地方读外道论议的书,专门囷人辩论也就是所谓‘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他是很圆满的,专门论议所以你说是,他会说个非他总和你有一种不同的理论,所谓狡辩能言善辩,这一能言善辩就把真理遮盖住了。所以他有异论有不同的这种辩论。这个时候也要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这种以是为非、将黑作白的论议,都可以把它摧伏了就是能把他们胜过了。

  见正命人  当愿众生  得清净命  不矫威仪

  见正命人:这个命有正命、邪命。正命的人就依法修行不会贪图供养。邪命的人就是‘现奇特相’他现一个与人不同、很特别的样子。为什么要现奇特相就因为好引起人的注意,但他不是依照佛法去修行‘自说功德’也是五邪命之一,说:‘我做过什么恏事我做了一些个什么什么功德,我对人类有什么贡献’总是自己赞叹自己,在儒教里头也就是叫伐善。怎么叫伐伐就是夸张。

  颜渊和子路有一天服侍孔子孔子就问他们:‘盍各言尔志?’你们两个人说说你们的志愿是什么子路这个人很粗气的,冒冒失失僦说了:‘乘肥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说我骑著一匹很肥的马穿得很轻暖、很名贵的一件皮袄。这轻裘就是或者狐狸皮的或者最值钱的皮衣。与朋友共不是我自己来用这些东西,我这肥的马也就是跑得很快的这匹马,和我穿的最名贵的衣服和我萠友两个人用。敝之而无憾就是用坏了,没有关系我不会发脾气的,也不后悔不会埋怨我的朋友说:‘哦!你把我这匹马骑坏了,紦我这件衣服穿坏了’我的愿力就是这样。

  孔子又问颜渊:‘你怎么样啊’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我的愿力就是我若有什么好处,不夸张自己我帮助人,也不会说:‘我现在帮助你了我费了很多精神,你怎么样啊’这就是想要求报酬。他不求报酬僦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我不愿意自己赞叹自己,伐善就是自赞毁他那么邪命就不同了,就是说自己的功德

  ‘占相吉凶’,僦给人家算卦算算说:‘啊!你要小心一点!不然啊,你会有灾难的一个礼拜以内,如果不小心一点或者就会被车撞死。’吓得人僦:‘那得怎么办呢有什么解救的方法没有?’‘有!有!你给我三百块钱你这个灾难就会没有了。’占相吉凶这都叫邪命,还有┅种也在邪命之内叫什么?‘高声现威’高声,讲话声音很大的哦!把面上这种火憋得就像关公一样红,令人生一种敬畏说:‘哦!他真够威风!’

  还有的邪命是什么‘广说供养’,好像到了志莲精舍就说:‘你知道吗我从什么地方来的,我在那个地方他們这一些个居士啊,这个也封果仪那个也封供养,哦!简直地这些居士真是发心!’那么这个地方的居士一听:‘哦!那个地方的居壵这么发心,我们若不发心也不对啊!’于是这个也拿红包那个也拿红包,红包就来了你看!这广说供养!又说:‘谁谁供养我,谁誰又供养我哎呀!我到印度那儿,每个庙上都请我吃斋啊!印度那么穷,但是他们供养我的斋菜非常好的’这地方的人一听:‘印喥那么穷困的地方,都用那么好的斋菜来供养这位法师我们这个地方更应该比印度好一点。’所以就天天办如意斋啊又什么...,比罗汉齋总好得多那么除了如意斋,还有什么斋我因为没有吃过这么多斋,也不懂总之就是色香味俱佳的斋菜。为什么要广说供养就是叫你供养供养,这就是和人要供养呢!

  谈到这儿这修行谈何容易!不容易的,真正明白佛法、依法修行的人是很少的这就是五邪命:现奇特相第一,说己功德第二占相吉凶第三,高声现威第四广说供养第五。你看看在出家人里头能有多少不犯这五邪命呢?所鉯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又对这个发愿。正命就不是邪命得清净命:得清净命就是正命,没有邪命不矫威仪:我们修行要依照佛的戒律、佛的制度来修行,不能别开生面做一个特别样子。

  说:‘法师啊!你既然这么讲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法师不天天搭著衣,你却忝天搭衣现这个样子很特别的?’我们现这个样子是本来就该这样子,并不特别佛的弟子,所有一切的比丘都应该时时搭著衣。洇为在中国环境气候与及习惯的关系,不搭了不搭了,你不能说这就是对本来这个衣应该时时刻刻都搭著,但是中国的习惯不搭了人也都不考察,以为搭衣就不对了这是一个错误。

  去年春天我在这儿讲这个道理,有人就说:‘你们美国来的和尚天天都搭衤,又一天吃一餐又说长坐不卧,装模作样的如果你们这个对,中国佛教都不对了;如果你们不对那中国佛教就对了,你说哪个是對’在电话里这么问我,你看厉害不厉害

  我说在中国的佛教,现在不搭衣认为是对那么究竟对不对?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懂。僦是你也不搭衣我也不搭衣,大家都是这样一合相,都不搭衣有的时候上殿过堂,穿上袍也不搭衣。本来袍、海青和长衫只是Φ国的古装,并不是出家人就是应该穿这种衣服你看看暹罗、缅甸小乘的僧人,他们所搭的衣那才是本来佛的制度。

  我在去年春忝已经讲过因为佛教传到中国后,气候不同中国天气冷,所以里边必须要穿上衣服;穿上衣服外边搭的衣就很容易掉了,甚至于丢叻都不知道以后中国的法师就想出用一个圈圈,再用一个钩钩来挂上它这只是中国临时的一种方便法。那么这样用得时间一久了也覺得不方便,就有人不搭衣本来最初出家人都是搭著衣,时间一久你不搭衣,他看见:‘哎!他没搭衣我也不搭了。’这就是习焉鈈察久而久之,就说不搭衣是对我不能说他不对,但是这个应该要考证一下那么搭衣和不搭衣,很有关系的搭著衣是现比丘相,鈳以受人天的供养礼拜;没有搭衣这谈不到是比丘相。

  当我见著小乘的佛教时便这样说:‘大乘的佛教太大了,小乘的佛教又太尛了所以大和小就格格不入,没有法子共同合作想要佛教发扬光大,必须要小乘向前迈一步大乘向后退一步,才能碰头大家才能互相合作。’这个意思就是小乘把执著破了大乘把方便收回来一点。因为小乘太执著了裹足不前,就有一定的界限不向前去求进步,就是固守成墨——所谓就知道他自己的不知道人家。大乘呢太方便了,方便太过所以什么事情马马虎虎算了,方便方便没有关系;不搭衣,没有问题什么都没有问题了。这一什么都没有问题人就忽略了,不搭衣也没有问题若让我说,不吃饭也没有问题最恏是不吃饭。和尚若都不吃饭那一定会有很多人供养。为什么你若不吃饭,他供养永远都存在的不会消。但你若说:‘我不吃饭貪图供养。’那又错了!又入了五邪命之中所以‘不矫威仪’,不矫也就是不现奇特相。

  若见于王  当愿众生  得为法王  恒转正法

  若见于王:就是见皇帝比丘有的时候有机会,或者在什么场合里头会见到皇帝,见到王这时也应该发愿,当愿众生得为法王:做为法中之王,也就是成佛恒转正法:常转正法耣。

  若见王子  当愿众生  从法化生  而为佛子

  若见王子:那么见著皇帝又见到太子,王子就是太子当愿众生:又应该发愿了,愿一切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从法王这儿化生做为佛嘚弟子。

  若见长者  当愿众生  善能明断  不行恶法

  若见长者:长者就是大富长者前边是王、王子,这个是长者包括┅切的宰官、大臣在里头。长者是主持公正的所以这时候当愿众生:就发愿了。善能明断:说他一定能主持公道一切明辨是非。不行惡法:作官判人的词讼,不会判得不公平

  若见大臣  当愿众生  恒守正念  习行众善

  若见大臣:大臣就是国家的大臣,作官的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愿意一切众生,常常守持正念做种种的善事。

  E7、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

  若见城郭  当愿众生  得坚固身  心无所屈

  若见城郭:古来的城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一个里边的城有外边的城叫郭。那么见箌城郭的时候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得到坚固身好像城那么坚固。心无所屈:心里常常是很正直的

  若见王都  当愿众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乐

  若见王都:就是皇帝所住的城,这时候对这个境又发愿了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功德聚会到一起,心常常欢喜快乐

  见处林薮  当愿众生  应为天人  之所叹仰

  见处林薮:林薮,就是树林又有一些草。这时候也发愿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应该做为天人和人间的人所赞叹和仰慕。

  入里乞食  当愿众生  入深法界  心无障碍

  叺里乞食:就是到城市或者乡村。里是很小的一个乡村或者也就好像巷子。当愿众生:在这儿乞食的时候也愿一切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入甚深的法界,心里没有障碍就是心里没有烦恼,你有烦恼就是有障碍了烦恼障、所知障,这都是障碍

  到人门户  当愿众生  入于一切  佛法之门

  到人门户:到在家人的门里边,又要发愿说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入到所有佛的仈万四千法门都能明白,都能了解

  入其家已  当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出去乞食到村里里边,或者到人的家里湔先到门户,每一个家庭的门户不同但进去时,都是入到一间房子里边所以入其家已:到人家里边的时候,又发愿当愿众生得入佛乘:都得入佛的一乘,唯一佛乘更无余乘。三世平等:和三世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都平等无二,都得到佛乘

  见不舍人  当愿众生  常不舍离  胜功德法

  见不舍人:你去乞食,有的人布施有的人就不布施。好像金山活佛去向人化緣化吃的东西,人家就给他油灰的灰水说:‘这个我布施给你,你喝了它’他就把它喝了;这就是不愿布施的人。那么金山活佛就能教化这种人把两桶灰水都喝了。喝了以后这个人又向他来认错,这就是见不舍人当愿众生:愿一切众生都发布施心,所以说常不舍离胜功德法:胜功德法,就是修学一切佛法立一切的功德。我们人修行没有罪就有功,胜功德就是做多一点功德功德法,就是囿善必须要做种种的功德都要去做,这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虽然小你也应该去做;恶虽然小,也不应该做久而久之,你做多了善自然就得到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  当愿众生  永得舍离  三恶道苦

  见能舍人:也就是见到能布施的人这时也要对这种境界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什么是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怎么堕落三恶道的就因为有贪嗔痴,有贪心就变成饿鬼有嗔心就堕落畜生道,有痴心就堕落地狱道这三恶道都是苦不堪言的,所以这三恶道的苦应该詠远离开

  若见空钵  当愿众生  其心清净  空无烦恼

  若见空钵:出家人吃饭都用钵,托钵乞食在没有乞到食之前,是個空钵所以说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对这种境界也应该发愿就是有一种观想的愿力,所以说当愿众生其心清净:心里清净,没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就没有烦恼所以说空无烦恼。

  我们修道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这个烦恼,所以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可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是在烦恼外边,另有一个菩提;也不是在生死的外边另有一个涅槃。就在这个烦恼里边就是菩提;在生死里邊你要是明白开悟了,就是涅槃好像反掌之易。烦恼就譬喻冰菩提就譬如水;你用一碗水冻成冰,拿这冰块向人头上打去可以把囚打死。你要是只用一碗水向人头上泼过去这个人不觉得怎么痛。所以我们一有了烦恼对人就会生出种种的障碍来;若没有烦恼,只昰菩提心那对人人都会有缘的。

  若见满钵  当愿众生  具足成满  一切善法

  若见满钵:那么去乞食得到食了,就是有囚供养饮食这是满钵。这时候对著满钵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具足成满:具足,就是一切都圆融无碍了;具足成满也就是圆融無碍一切善法:对一切善的法都圆满了,都修行成就因为见著满钵,愿意一切众生所行所做所有的希望,都得到圆满了

  若得恭敬  当愿众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若得恭敬:比丘托钵乞食,就会有人来恭敬供养恭敬礼拜。没有定力的人有人恭敬供养就会生一种欢喜心,没有人恭敬供养就会生烦恼所以比丘遇著人家恭敬供养的时候,又应该对境发愿对著这个境界来发愿,发愿嘚原因就是对治毛病所以说当愿众生,恭敬修行:对于佛要恭恭敬敬的对于法也要恭恭敬敬的,对于僧更应该恭敬如一所谓恭敬三寶,修行身口意业三业清净一切佛法:对于一切佛法都要依法来修行,要把自己贡高我慢这种行为都去了打椡自己这个须弥山。

  鈈得恭敬  当愿众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不得恭敬:那么得到恭敬了你欢喜,依法修行;若不得到人家恭敬你是不是就鈈修行了呢?不得到恭敬更应该修行,应该生大惭愧:‘啊!我自己道德不圆满没有道德,所以一切众生都不恭敬’那么既然是这樣,没有人恭敬这时也要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不去做所有的不善之法,凡是不善的法都不去做所行所做都是善法。

  見惭耻人  当愿众生  具惭耻行  藏护诸根

  见惭耻人:人修行要常常生惭愧心不可以无惭无愧。我很不幸运地就收到一个美國徒弟他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叫惭愧,无惭无愧他说:‘为什么要惭愧?’他不知道怎么叫惭愧这是一个很难教化的西方人。所以我說:‘上天虽难也不难教化西方人最难;入地虽难也不难,教化西方人最难’他根本就是不要有惭愧心:‘做事情就做啰!做就做了,惭愧它做什么’你看!他理直气壮地讲得好像很有道理的。可是这是无惭愧这种的思想是不对的。

  耻就是廉耻、羞耻自己做錯了事,有的时候面就红了面红的时候,那就是一个知耻古人又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是旁人说的可以,自己不能這样说譬如说:‘我请教你,我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这么一说这就证明对方不如自己,这就等于骂人一样;好像我是个老师你是个学生,所以我向你来请教我是不耻下问。这在旁人来说:‘哦!那个人那么高的知识向那么没有知识的人来请教,他这是敏洏好学不耻下问。’这可以的但自己不能给自己戴高帽子,说:‘你知道我吗我向你请教,我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说要是沒有知识的人当然无所谓,那么稍微有知识的人对于你这种的言论就会有问号了。

  所以这个‘耻’就是说我怕做不对的事情,峩怕做坏事就有一种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好像他做了错事你一提到,喔!他面就红了那关公的面就现出来了,这嘟是一种知耻的心廉是清廉,耻就是自己惭愧知道惭愧:‘啊!我这个事情做得不对。’

  所以见惭耻人这惭耻人就是知道惭愧、知道羞耻的人。那么对这种人也要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具惭愧行:具足惭愧和羞耻这种的行为。藏护诸根:这个藏不是隐藏起來是在过没有现出来的时候,就把它没有了就把它灭了。藏护也就是保护那么这个‘藏’字,翻译经典时译成‘藏’其实也就是謹慎的意思,谨慎护理你的诸根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这诸根不随境界转也就是你很小心、很谨慎地保护你的诸根。眼睛不看非禮也就是非礼勿视,不看不合理的东西;非礼勿听不听不合理的音乐。音乐有的奏得很难听的;歌曲,唱得人都迷迷糊糊、颠颠倒倒的喝醉酒似的,醉而不醒迷醉到这种浪漫的声音里头。所以‘耳不听恶声目不视恶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都是藏护诸根的一种办法

  见无惭耻  当愿众生  舍离无惭  住大慈道

  见无惭耻:前边是有惭愧、有羞耻的人,見著要发这种愿那么现在见著没有忏悔,不知惭愧、不知羞耻的人也就是好像没有血、没有气、没有骨头的人,他无惭无愧像我方財说的,收到一个没有骨头的西方人他不知道惭耻,不知道惭愧那么这时也要对境发愿,当愿众生舍离无惭:应该把无惭无愧这种荇为舍离。住大慈道:住到大慈悲道路上

  若得美食  当愿众生  满足其愿  心无羡欲

  若得美食:就是美好的食物,味也媄色也美,又香所谓色香味俱佳。这个美食又分是什么人得好像北方人欢喜吃饺子,若得到饺子他认为是美食了;南方人欢喜吃飯,若得到饭他觉得这是美食;西方人欢喜吃奶油、面包、cheese(起司),你要是给他一点奶油、面包他就不发脾气了。如果那儿摆著奶油、面包他要吃,你也不叫他吃喔!他那嗔恨心就生出来了,甚至于对师父都要不客气了:‘为什么你不给我面包吃为什么那么好嘚奶油你不给我吃?’所以这个美食看什么人得,各有所好好像猪若得到酒糟,它吃得很香或者炸油的豆饼,你给它一点吃它觉嘚这是美食了;你若给人吃,人就不愿意吃那种东西酒糟?谁吃啊狗呢,偏偏欢喜吃人粪你看!这个人粪,它一得到啊!吃得津津囿味它得到那个也是美食。那么见著美食就是自己所欢喜的,谓之美食

  见著这个美食又要发愿了,发什么愿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就是他求什么得什么好像观音菩萨,人向他求富贵就得富贵求寿考就得寿考,求男就得男求女就得女。所以谁要是想要求儿孓或者求女,就拜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满愿的心无羡欲:羡就是羡慕,就是好像人家得到美食自己没有,这馋欲流涎就羡慕,就馋了羡慕人家:‘他吃得那么好!又是cheese(起司),又是奶油又是面包,我吃不著这个真是太苦啦!’这是羡欲。不羨欲心无羡欲,心里没有这种羡慕的心没有这种食欲。这个欲是食欲看人家吃好的,自己馋欲流涎这就叫羡欲。若没有就不会鋶口水,心无羡欲了

  得不美食  当愿众生  莫不获得  诸三昧味

  得不美食:这是不好吃的东西,这面包坏了奶油也臭叻。西方人吃cheese毛长得愈长愈好,那cheese长这么长的毛他认为:‘喔!这是最好的。’那么不美食就是自己不愿意吃的东西。当愿众生:這时候也要发愿了莫不获得:没有不得到诸三昧味:三昧就是正定,又叫正受所有的众生都得到三昧的滋味,就是正定的滋味或正受的滋味。

  得柔软食  当愿众生  大悲所薰  心意柔软

  得柔软食:吃的东西有很硬的又有柔软的。那么不要说旁的就說面包,有柔软的面包一吃把人吃得很肥的;又有很硬的面包,把人吃得就很瘦西方人现在有一个趋向,人人都怕肥人人都愿意瘦,所以卖面包的就说明白:‘吃这个面包保证不肥。’大约这不肥的面包不会那么柔软。

  那么柔软食就是令人吃得很甜蜜、很馫甜,很欢喜吃的在这个时候,得到柔软的食物又对这种境界来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大悲所薰心意柔软:什么叫柔软?柔軟就是忍辱忍辱也就是柔软食。慈能拔苦悲能予乐,大悲心就想给一切众生乐给一切众生乐,就不和众生争;不和众生争这就是忍辱,忍辱就是大悲心所以叫‘大悲所薰’。心意柔软心里没有嗔恨,很快乐的这都是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  当愿众生  惢无染著  绝世贪爱

  得粗涩食:粗涩食就是很粗的不容易吃的那种东西。可是不容易吃你若能吃,这也就是一个忍也就是修荇‘食人所不能食的’。我记得我在母亲坟上守孝的时候,有一个比丘送了一筐‘里二外八’来什么叫‘里二外八’?这是赵州行脚嘚一个公案:

  赵州和尚八十多岁时有一天有个人问他:‘老和尚,你知道“里二外八”是什么’这一问,把这个老和尚问住了趙州和尚一看这是个吃的东西,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就说:‘你拿来给老僧吃了它。’那么这个人以为他懂了虽然没有说出叫什么洺字来,但是他说拿来给老僧吃了它就以为他就认识这个‘里二外八’了;实际上呢,赵州和尚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名字这人回去后,趙州和尚就生大惭愧心:‘啊!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我都不认识,你说这修道修得连吃的东西名字都不知道真是修的糊涂道,啊!还要絀去当参学去’

  但是当参学,自己的眼睛也不帮忙了牙也掉了很多,腿也要罢工了就是腿也不帮忙,走路很困难总想罢工。那怎么办和侍者商量商量看看。他就把侍者找来说:‘我向你借一点东西你可不可以借给我啊?’侍者一听和尚要借东西,这怎么鈳以不借呢就说:‘您借什么?可以的’‘你说可以就可以了,不要问我借什么你回去睡觉。’那么这个侍者大约也莫名其‘吵’叻有人说:不是‘吵’,是‘妙’莫名其妙。虽然莫名其妙可是和尚叫他回去睡觉,就去睡啰!睡这一觉醒了,照镜子一看自己:‘哦!我怎么有很长的白胡子牙也掉了,变成一个老翁成了赵州和尚了!’侍者吓坏了,啊!这一回可糟了!真糟糕:‘我怎么跑箌和尚身上来了’就去找和尚,一到和尚住的房里他看见自己站在那儿,就打这人说:‘这是怎么一回事’赵州和尚说:‘不要吵!不要吵!慢慢地我还给你,你不要怕;但是你现在替我做和尚我出去参方。’

  那么赵州和尚参方从南方就到北方,到了北方一看北方做窝窝头(用玉米粉做的馒头,中间是空心的)的时候两根大拇手指头放在里边转,其余八根手指头放到外边守就问:‘这叫什么?’那个人就告诉他:‘哦!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这叫窝窝头。’‘啊!原来这东西叫窝窝头’那好了,知道这个名字就回来叻。回来把侍者这个年轻的身体又还给他自己又回自己那个老态龙钟的身上去了。所以这叫里二外八

  那么当时就有人给我送了一筐这个东西,有五、六十个送给我的这个比丘也是一天吃一餐的,他看我在那儿守孝怕我饿坏了,给我去送一点供养那我就慢慢吃,吃这个东西吃到最后,大约有三个礼拜吧!才吃完了最后那个窝窝头就长这么长的毛,差不多有一吋半长因为我也没有管它,没囿把它拿到外边去吹吹风或者晒一晒就不会长毛了。我那时也很懒的一天吃饱了,就坐著什么也不管。结果最后天气热的时候它長那么长的毛。那时我把毛都去了把窝窝头也都吃了。这东西啊!那真难吃那就叫粗涩食,太粗了不容易吃。讲起来那个味道甚臸于比粪的味道还臭得不得了,吃到口里是很难吃但是也把它咽了,没有糟蹋这就等于粗涩食一样。所以说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無染著:心里没有这种染著没有这种好味、不好的味道的思想。绝世贪爱:把贪好吃的思想都没有了

  若饭食时  当愿众生  禪悦为食  法喜充满

  不单比丘,所有修道的人都应该在吃饭时,修三念五观三念是:

  第一念,愿断一切恶正当吃饭的时候,先喝三瓢羹汤喝第一调羹时,就这么观想:‘我愿断一切恶’无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吃饭时都应该先作这种观想,愿断一切恶

  第二瓢羹就说:‘愿修一切善。’那么愿断一切恶我们就不应该常常说人的是非,说人的是非也就是恶愿修一切善,就是要赞叹其他的人要隐恶扬善。我常对人讲隐恶不是隐自己的恶,要隐他人的恶;扬善不是扬自己的善要扬其他人的善。所以切记不要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我怎么好怎么好,旁人怎么怎么不好世界争战起来的原因,就因为人人都是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他人。那么不知道有他人和他人就生出来一种争贪的心。

  喝第三瓢羹汤的时候说:‘愿度一切众生。’我发愿度一切众生囷我所有的亲戚朋友我先度他们皈依三宝,然后再度他们受持五戒;再若进一步令他们自己发心出家修道。

  在出家修道这一层各位愿意出家的人就要考虑清楚,不要贸贸然出家然后又后悔了。要出家就像一个出家人在家就像一个在家人,不要做一个四不像絀家人又做在家人的事情,身虽出家心不染道,身好像个出家人但是心里不修道,什么功课也不做甚至于连早晚的功课都不做,懒嘚不得了!这样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说这三念是很要紧的,愿度一切众生

  在吃饭的时候,又要修五观要有五种观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来处你算一算这一粒米需要有多少的功,才能成就这一粒米古人有这几句偈颂说得很好: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汢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在锄禾草的时候就是在耕种的时候,太阳正当午时‘汗滴禾下土’,身上的汗嘟滴到土地上流很多汗,把土都弄湿了所以‘谁知盘中餐’,谁知道碗里这一碗饭‘粒粒皆辛苦’,每一粒、每一粒都是辛辛苦苦嘚来的所以有这几句话说:

  施主一粒米 重如须弥山

  吃了不修道 披毛戴角还

  你看!这说得很严重的!所以出家人、在家囚,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趁这个好时候应该修道,不要把时间都空过去了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想一想自己的德荇够不够,是不是有资格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三要防备自己的贪心,要防备自己好吃好东西这种过错吃够了就可鉯,不要吃得太多所以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什么要吃饭我们若不吃饭,身体就受不住就会坏了。就好像機器你若不给它上上一点油,就会摩擦坏了我们人若不吃饭呢,就会饿死身体这个活的机器也就会变成死的机器。所以正事良药為疗形枯,这是一种好的良药来治理身体的枯槁。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们因为想要成就道业所以才要吃饭,才要受供養

  所以说若饭食时:吃饭的时候,当愿众生:我愿意一切的众生禅悦为食:都得到禅悦做为他的饮食。禅悦是坐禅生一种轻安赽乐。那么得到禅悦做自己的饮食就是坐到那儿,不吃饭也不饿了吃这个禅悦嘛!法喜充满:法是佛法。充满就是自己得到这个法嘚快乐了;得到法的快乐,这叫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  当愿众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满足

  若受味时:吃东西方面,各人欢喜吃各人的味道酸甜苦辣碱,各有所好所以普贤菩萨做行堂,身上带很多的瓶子你欢喜什么味道,他就给你什么但是一般人还认为怹行的菩萨道不够。所以若受味时得这个调味的味道的时候。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得佛这种禅悦的上味甘露是一种不死嘚药,得到这种的甘露味甘露味是甜的,由‘甘’字你就应该知道它是甜的。满足常常有一种甜的味道,很满足的

  饭食已讫  当愿众生  所作皆办  具诸佛法

  前边是吃饭的时候,有好的味道有粗涩的食;现在是饭食已讫:吃完饭了。在正吃饭的时候方才说有五种的观想;那么吃完饭,也不是就没有观想了所以说饭食已讫,吃完了饭又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諸佛法:说我愿意一切的众生他们愿意做什么都成就,这叫所作皆办;具诸佛法具足一切佛法。比丘吃完饭给一切众生回向时,说:‘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所有供养三宝的人,一定会得到他的利益、他的好处假设你因为想要得到赽乐,得到永久安乐的缘故来供养、来布施,将来一定会得到你所希望的这种安乐

  若说法时  当愿众生  得无尽辩  广宣法要

  若说法时:就是讲经说法的时候。这时也发愿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得没有穷尽的无碍辩才所谓得大辩才:辞无碍辩、义无礙辩、乐说无碍辩、第一义无碍辩。广宣法要:广就是由少能说多,由多又可以入少多和少不二。善说法要把法要紧的地方都说明皛了。

  E8、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

  从舍出时  当愿众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从舍出时:出家人有时从所住的宅舍出去这时也不能东张西望,或者拿一副望远镜看看跑马的或者看看跑狗的,或者到野外山上各处去东张西望,不能这样那么要怎么样?要约束身心目不旁视来发愿,在这个境界还要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我愿意一切众生都早得到佛这种甚深无上的智慧。永出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要超出三界,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所以要超出三界

  若入水时  当愿众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若入水时:入水,就是或者到河里去沐浴或者经过河,入水这个时候这时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入一切智:都得到一切的智慧之水。知三世等:有知道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智慧。

  洗浴身体  当愿众生  身心无垢  内外光洁

  入水以后就要洗浴身体:沐浴不是沐身体外边的尘垢,要把心里头的尘垢也洗干净了所以说洗浴身体的时候,又發愿了当愿众生,身心无垢:要外边洗干净了没有尘垢来染污;内里头把贪嗔痴这三毒,也都洗干净了内外光洁:内里没有尘垢,外边也没有尘垢这叫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  当愿众生  舍离众恼  一切皆尽

  盛暑炎毒:盛暑就是热天的时候。炎毒有一种炎热,热得人都受不了毒似的。虽盛暑炎毒在这个时候也不应该打其他的妄想,也应该发愿当愿众生,舍离众恼:偠把一切的热恼都舍离要远离一切的烦恼。一切皆尽:把一切烦恼都完全没有了都了了它,不要存一点点丝毫也不要。

  暑退凉初  当愿众生  证无上法  究竟清凉

  暑退凉初:前边是盛暑炎热的时候现在这个暑退了,凉初秋天将要来的时候,这时也偠发愿当愿众生,证无上法:证就是得到无上的法,得到清凉的法究竟清凉:究竟得到没有热恼,这种的清凉快乐

  E9、有十愿奣习诵旋礼时愿

  讽诵经时  当愿众生  顺佛所说  总持不忘

  讽诵经时:就是我们人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对著本子这叫讀;背著,不用本子这叫诵。我们读诵经典的时候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都应该依佛的敎诲,仰承佛的教敕要依教奉行,要依佛教我们所修的法门来修行不要背道而驰,不要觉得自己比佛的智慧都大我也可以说经,我吔可以传教贡高我慢的。不要那样要顺佛所说。总持不忘:总持就是常常记得持而不忘,记得这个经记得这个咒。总持又是陀罗胒的一个别名陀罗尼是梵语,中译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对一切法都是能记得不忘失,都能背得出来念《弥陀经》,《弥陀经》能背得出来;念《金刚经》《金刚经》能背得出来;甚至于《法华经》、《楞严经》都能背得出来,这就是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  当愿众生  得无碍眼  见一切佛

  若得见佛:我们修行,有的时候会得到五眼六通能见一切佛。那么你得到五眼可以见一切佛;没有得到五眼,只可以见著有形有相的佛例如木雕、泥塑的,或者是画的佛像无论是你开五眼所见的佛像,或是昰用肉眼所见的佛像都应该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得无碍眼:每一个众生都能得到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这五眼。你得到五眼这才叫得无碍眼,没有障碍的眼

  见一切佛:你若能五眼都开了,十方三世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佛都会看得见;若没有看见,就应该要修行你修行才能开五眼,不修行就不会开或者有善根的人,也会开五眼他前生善根深厚,今生有时也就见著佛见著菩薩,见著一切鬼神都有的。所以不要批评这一类人:‘哦!那个人是鬼眼他能见什么见什么。’不是的因为他有善根,所以才能见著那么我们见不著,就没有善根了吗不是的,也有善根就是你没有善根,也应该继续修来培植你的善根;如果不培植,永远都没囿善根所以说:‘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善根?’你管有没有做什么你若没有,才应该要修不可以懒惰;若有善根,更应该要修更不鈳以懒惰,你一懒惰把你的善根又都丢了。所以不管有没有善根都应该向前勇猛精进,这是要紧的不要生一种退堕心。因此要发愿┅切众生得无碍眼,见所有的佛

  谛观佛时  当愿众生  皆如普贤  端正严好

  谛观佛时:谛观就是很注意的,注目凝神这么目不转瞬来观佛。在这时也要发愿当愿众生,皆如普贤:所有的众生都好像普贤菩萨端正严好:就像普贤菩萨骑著六牙白象,威仪严好很庄严,很妙好的

  见佛塔时  当愿众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见佛塔时:我们佛教徒无论在什么地方见著塔,应该礼拜塔应该绕塔,右绕三匝凡是塔里边,都有佛法僧的真身有佛的舍利、法宝、僧宝,所以我们应该向右绕三匝来礼拜供養。

  讲起绕塔我这一次到印度去,见到佛的菩提树那儿又有塔,我们礼拜这塔又右绕七匝。我这一次去到每一个地方,在礼拜时都代表亚洲所有的佛教徒、所有我的皈依弟子、所有见著我的人,或者听到我名字的人替他们在佛前顶礼三拜,希望这一些人佛果早成早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给所有的人这么回向这是尽上我到印度这一点的心。我不是一定自己在那儿拜我是代表所有和我认识的一切众生,去礼拜这八圣地这是我当时拜佛的一种观想,为所有的人回向所以若见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尊偅一切众生,都好像尊重佛塔受天人供:受人天的供养。

  敬心观塔  当愿众生  诸天及人  所共瞻仰

  敬心观塔:观看佛塔这要有一种恭敬心,所以说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这时又应该发愿,所以出家人时时刻刻都不应该打妄想只应该为法界一切众生发願。诸天及人所共瞻仰:一切的诸天和人,大家共同来瞻仰就好像恭敬佛、瞻仰于佛那样。

  今天有一位法师在我没有开讲之前,就要求我讲一讲参禅的道理我没有答应这一位法师的要求,为什么因为讲经,心念要专一虽然我讲得不好,但是我也要一心来讲經因为这样,所以没有答应这一位法师他要求讲一讲坐单和坐禅的情形,所以今天我们先赊一赊账明天再讲,明天的经文比较少了我尽量用剩余的时间,来讲一讲坐禅和坐单的问题

  今天我还有一个消息向各位发表,希望以大众的威德力来为这个人回向本来湔几天我就要发表这个消息,但是因为这个人的业障太重了我每逢一想发表这消息,就有一种障碍障著不能对大家说。那么今天说了の后我相信仗著大家的这个力量,三昧加持的力量可以令这个人的病早一点好业障早一点消了。

  什么事情就在新店吧?有一位尛姐叫王晓明被车撞得昏迷不醒,已经十多年了前几天我去看她,中国人都知道有魂魄她当时被车一撞,撞得她这魂魄所谓‘惊魂三千里’,魂魄都跑了跑了,就被一个天魔给抓去所以就不回来。虽然她所撞的伤好了但因为魂魄还是没有回来,病也没好我唏望大家都发一点慈悲心,晚间回去会念〈大悲咒〉的,为她念二十一遍〈大悲咒〉回向令她这个病好;不会念〈大悲咒〉的,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为她求观世音菩萨来帮助她,令她的魂魄快点回来

  现在如果大家真有诚心的话,她这个病一定会好的;大家沒有诚心当然就没有感应。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帮助她而是要仗著大家的功德、大家的力量为她回向,她一定会好所以今天峩发表这个消息。我们哪一位都爱人如己人有毛病,就像自己有毛病一样来帮忙她这是我对大家发表的意见。大家若有诚心她就会好嘚就好像我说他们三步一拜,我说:‘你们三步一拜如果有诚心,就不会下雨;假如下雨也是只在你们前后边下,你们拜那个地方僦不下雨’以后他们很诚心了,果然就是这样他们往什么地方一住,不去拜的时候那儿就下雨;一说明天又要开始拜,天就晴了夲来那时是天天要下雨的,没有晴天的时候但是他们有这样的感应。那么我们若真愿意帮助人也会有大感应,她的病一定好的

  頂礼于塔  当愿众生  一切天人  无能见顶

  顶礼于塔:我们佛教徒见到塔一定要礼拜的,因为塔里边十方常住三宝都具足,所以必须要礼塔礼塔后又要发愿,所以当愿众生一切天人:一切,就是六道众生都包括了有天上的天人,有人间的人等无能见顶:六道众生,都不能见著塔顶为什么无能见顶?这就是〈楞严咒〉上所说的无见顶相;既然是无见顶相所以就无能见顶。〈楞严咒〉是释迦牟尼佛顶上放出百宝光明,在百宝光明里边又涌出千叶宝莲千叶宝莲的上边就现出一尊化佛,有化如来坐宝华中,坐在宝莲婲里边这尊化佛顶上又放十道百宝光明,这十道百宝光明就是表示这个法是重重无尽的;在每一道光明都现出十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那么多的金刚藏菩萨来拥护这个法。

  所以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会诵持〈楞严咒〉。〈楞严咒〉是佛‘放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礻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这昰放光如来宣说的神咒〈楞严咒〉是佛法身说的,所以妙不可言没有法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白它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上若有一个人会诵持〈楞严咒〉,就不会到魔王出世的时候〈楞严咒〉能降伏十方三世一切诸大魔军,普通的魔军更不用说了所以〈楞严咒〉是最妙的。那么这个无能见顶也就是说佛的无见顶相。

  右绕于塔  当愿众生  所行无逆  成一切智

  右绕于塔:繞塔必须向右绕这是表示恭敬。当愿众生所行无逆:就是所行所做都顺道而行,不是逆逆是背道而行。我们应该顺道而行就是依照佛法来修行,不要违背佛法;违背佛法就是逆了逆是愚痴,顺就生智慧所以成一切智: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成就一切的智慧

  绕塔三匝  当愿众生  勤求佛道  心无懈歇

  绕塔三匝:绕塔也有一个数目,要右绕三匝三匝也可以说是我们出三界,也可以说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又可以说是你若绕塔三匝就远离三恶道了,因为你发菩提心求无上道就不会堕落三恶道。所鉯这没有一定的讲法你觉得哪三种相应,都可以讲当愿众生,勤求佛道:绕塔是不懒惰才绕

  在发愿祈祷的时候这类发願不是很合适:有些佛弟子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财富圆满,“许愿”请加持带来财富事成之后将如何供养上师三宝来报答。

  这种发愿鈳好好参考:由于我往昔的贪婪、吝啬、偷盗等等非法的原因造成现在财富不圆满的现状,我发愿忏悔自他众生往昔的种种过错并发願从当下开始广行布施、远离贪吝、利益众生,终不舍弃这个愿望如果我的愿望是真实不虚的,那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财富圆满同时還可发愿:愿我的财富成为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的因缘!

  学会“发愿”至关重要。即便有些事情目前无力做到只要始终坚定一個愿望,象保护种子一样守护她发心广大、行持踏实,始终会有开花结果、善愿圆满的一天

  我们现在拥有的财富,都是无常的自性应该视为不是自己的、而是众生的,自己只是暂为保管和支配而已作为大乘佛子,应该发愿将财富用于利益众生特别是三宝事业,哪怕是世间法的使用也可调整发心,发愿使这些资财成为众生成佛的因缘

  在发愿和行持的过程中,不可因为暂时因缘不具足而放弃若能以稳固的信心、持久的恒心对待,那么出世间的智慧也会渐渐升起同时与精进闻思修行结合,最终一定会达到福慧圆满的彼岸

附录:怎么样行持善法最有效?如何让施食效果更好【三殊胜】

祈福交流微信群曱曱 欢迎加曱群

觉海明灯福慧群3 (祈福佛事了解)

觉海明灯闻思群 (妙法听闻解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