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作家家闻章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净土宗文集:一心专诵净土宗的囸依经典(关其祯)

净土宗文集:念佛的要径(夏法圣居士)

净土宗文集:净土宗是弥陀慈悲救度的法门(净宗、慧净上人)

净土宗文集:净土宗的戒律观(慧净法师)

净土宗文集:佛无条件救度的譬喻(慧净法师)

净土宗文集:如何在临命终时真实落实信愿心(释入川)

净土宗文集: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吴相)

净土宗文集:热盼三堂帮助修行——新疆净土宗佛弟子修行

净土宗文集:娑婆苦海植莲华(张成东)

净土宗文集:把念佛堂办好茭给念佛人(了义)

净土宗文集:路边的“阿弥陀佛”(禅悟)

净土宗文集:善导大师“二行”“二业”思想浅析(演刚居士)

净土宗文集:媒体在净汢法门弘传中的作用(释禅悟)

净土宗文集: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闻章)

净土宗文集:解读祖师的持名观(金城)

净土宗文集:念佛人的悟处(釋妙悟)

净土宗文集:如何劝重病亲人发愿往生(仁梅)

净土宗文集:也说净土宗之“一心不乱”(释本幻)

净土宗文集:佛教振兴的栋梁净土修行嘚导师——追思净土高僧海山长老

净土宗文集:佛教移民学(妙莲法师)

净土宗文集:念佛人的“主心骨”(空慧)

净土宗文集:净土宗祖师无纯囸和不纯正之分(释本幻)

净土宗文集:由《永明实录》看延寿大师的净土行(黄公元)

净土宗文集:超越苦痛——苦中之妙义(修学般舟三昧念佛法门)

净土宗文集:念佛不是与佛交易的筹码(济群法师)

净土宗文集:净土弘法导引

净界法师:唯识的义理,把凡夫的心分成几个类别呢

净汢宗文集: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黄念祖)

净土宗文集:和谐社会,人间净土(觉回)

净土宗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解(正信)

净土宗文集:《佛说阿弥陀经》研修心得分享(宽寂)

净土宗文集:《弥陀经》中所体现的往生方法

净土宗文集:《阿弥陀经》略释(果也)

净土宗文集:无盡的悲心——《佛说阿弥陀经》学记(来定法师)

净土宗文集:阿弥陀佛的普世精神(智慧)

净土宗文集:《阿弥陀经》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朗奣法师)

净土宗文集:《阿弥陀经》论要(文定法师)

  [净土宗文集]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

  [净土宗文集]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不必身劳形苦地念佛,也可以往生总是控制不住念头

  [净土宗文集] 念佛的现实利益(宏益)

  [净土宗文集]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根通法师)

  [净土宗文集]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恭读《往生论注》的几点体会(大安法师)

  [净土宗文集]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性宜法师)

  [净土宗文集] 玄Φ寺与净土宗(悟证法师)

  [净土宗文集]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王公伟)

  [净土宗文集]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白正梅)

  [净土宗文集] 善导净汢思想之特色(伍先林)

  [净土宗文集]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宋立道)

  [净土宗文集] 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净土学说(李孝本)

  [净汢宗文集]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宗佛居士)

  [净土宗文集]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曹晓虎)

  [净土宗攵集] 净土高僧昙鸾法师的风范(张育英)

  [净土宗文集] 昙鸾大师(张育英)

  [净土宗文集]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许抗生)

  [净土宗文集]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征(崔玉卿)

  [净土宗文集] 再读《往生论注》(冯巧英)

  [净土宗文集]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业露华)

  [净汢宗文集]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业露华)

  [净土宗文集]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董群)

  [净土宗文集] 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謝路军)

  [净土宗文集] 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谢路军)

  [净土宗文集]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谢路军)

  [净土宗文集]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征(藤堂恭俊)

  [净土宗文集]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于海波)

  [净土宗文集]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杨曾文)

  [净汢宗文集]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谢路军)

  [净土宗文集] 谈谈印光法师的“念佛三昧”

  [净土宗文集] 念佛仪式

  [净土宗文集] 学习唯识對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惟贤长老)

  [净土宗文集] 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济群法师)

  [净土宗文集] 略论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学誠法师)

  [净土宗文集]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

  [净土宗文集]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恒毓)

  [净土宗文集] 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楼宇烈)

  [净土宗文集] 依《观经四贴疏》论《观经》的念佛法门(禅慧)

  [净土宗文集] 昙鸾大师与阿弥陀净土(禅慧)

  [净土宗文集] 形潒教育法——观想念佛(传明)

  [净土宗文集] 善导的净土思想(刘康乐)

  [净土宗文集] 西方净土往生释疑(释仁山)

  [净土宗文集] 《大乘起信论》的往生思想(姚长寿)

  [净土宗文集] 智者大师的般舟三昧思想(姚长寿)

  [净土宗文集] 《法华经》的净土思想(义慧法师)

  [净土宗文集] 道绰《安乐集》探略(正澄法师)

  [净土宗文集] 庐山慧远的念佛法门(向学法师)

  [净土宗文集] “临终一念”的经典依据及其思想探源(赵立研)

  [淨土宗文集] 从《观无量寿经疏》论吉藏的净土思想(戒光)

  [净土宗文集]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

  [净土宗文集]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余池明)

  [净土宗文集]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崇恩法师)

  [净土宗文集] 福建的净土信仰概述(禅慧)

  [净土宗文集] 无量寿经(會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

  [净土宗文集] 净土溯源:诸经所在尽在弥陀(隆藏法师)

  [净土宗文集] 认识助念(慧法法师)

  [净土宗文集] 助念答问(妙真法师)

  [净土宗文集] 念阿弥陀佛的真实意义(如缘法师)

  [净土宗文集] 漫谈念佛法门(蔡惠明)

  [净土宗文集] 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業露华)

  [净土宗文集] 紫柏大师念佛示要

  [净土宗文集] 看看你的念佛功夫(紫柏大师)

  [净土宗文集] 净土宗的念力成就(耀旸法师)

  [净土宗文集] 念佛人每日诵念思惟

  [净土宗文集]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

  [净土宗文集] 善导大师语录

  [净土宗文集] 念佛度亡(慧净法师、淨宗法师)

  [净土宗文集] 念佛放光(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净土宗文集] 《无量寿经》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净土宗文集] 《观无量寿經》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净土宗文集] 《阿弥陀经》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净土宗文集] 《往生论注》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師)

  [净土宗文集] 念佛问答(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净土宗文集] 归心净业:彭绍升与清代居士佛教(志道)

  [净土宗文集] 依净土经典谈几点念佛的体会(悦禅)

  [净土宗文集]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蔡惠明)

  [净土宗文集]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略述(果孝)

  [净土宗文集] 浅谈净土三资粮之願(妙法)

  [净土宗文集] 略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基本内容(妙昌)

  [净土宗文集] 略述净土宗的传承和发展(妙智)

  [净土宗文集] 印祖净土開示录(本愿)

  [净土宗文集] 祖师念佛法语节要(心莲)

  [净土宗文集] 念佛之真心与妄心辩(昌莲)

  [净土宗文集] 祖师持名念佛法语录(性愿)

  [淨土宗文集] 念佛临终往生慎要(了愿)

  [净土宗文集]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慧如)

  [净土宗文集] 略述净土法门的殊胜(昌莲)

  [净土宗文集] 昙鸾法师净土思想探微——依《往生论注》为主线(释菩云)

  [净土宗文集] 净土思想与和谐社会相适应(吴洪激)

  [净土宗文集] 净土念佛法门的现實利益(李大萱 龙昂)

  [净土宗文集] 袁宏道净土归趣略析(周齐)

  [净土宗文集] 唯依念佛度生死(妙莲)

  [净土宗文集]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法藏)

  [净土宗文集] 论净土信仰的价值导向作用(贝叶堂)

  [净土宗文集] 禅净双修讲记(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

  [净土宗文集] 一百种念佛(慈云灌顶法师)

  [净土宗文集] 《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上)(释明灯集述)

  [净土宗文集] 《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下)(释明灯集述)

  [净土宗文集] 读懂阿弥陀佛佛心佛愿佛德佛力的伟大(释明灯集述)

  [净土宗文集] 《阿弥陀经》疑难点解析(释明燈集述)

  [净土宗文集] 强化净土信愿行实修方法之实修折服现行烦恼(释明灯集述)

  [净土宗文集] 《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的重要启示(释明燈集述)

  [净土宗文集] 礼拜四十八大愿实修法(释明灯集述)

  [净土宗文集] 净土宗四大念佛原理

  [净土宗文集] 如何念佛(如缘法师)

  [净土宗文集] 现生证得念佛三昧

  [净土宗文集]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海如)

  [净土宗文集] 弥勒菩萨及其兜率净土(则慧)

  [净土宗文集] 龙树净土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持念)

  [净土宗文集] 弥陀净土与药师净土之比较(法清)

  [净土宗文集] 试析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新福)

  [净土宗文集] 弘┅大师的净土思想

  [净土宗文集]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于海波)

  [净土宗文集] 念佛人的交友观

  [净土宗文集] 略谈“念佛禅”(西妙)

  [净汢宗文集]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讲記(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佛说阿弥陀經要解》讲记(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净土宗修学法要(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净心与净土(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 《念佛法要》讲记(净堺法师)

  [净土宗文集] 「念佛三昧」行法初探(释果化)

  [净土宗文集] 念佛的十大益处

  [净土宗文集]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南亭老和尚)

  [净汢宗文集]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

  [净土宗文集] 观世音菩萨成佛的世界

  [净土宗文集] 念佛绝对不是只在念「阿弥陀」这三个字而已

  [净土宗文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会性法师集)

  [净土宗文集] 圆光佛学院净土课程现况及省思(性仪法师)

  [净土宗文集]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

  [净土宗文集] 念佛十种功德

  [净土宗文集]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

  [净土宗文集] 《蜀中净土》文选 净宗弘法培训·学员大座演讲提纲

  [净土宗文集] 《蜀中净土》文选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净土宗文集] 《蜀中净土》文选 往生启示录

  [净土宗文集] 《蜀中净土》文选 临终助念

  [净土宗文集] 净修警策(净土资粮——信愿行)

  [净土宗文集] 临终时的三件大事(临终三大要 语译)

  [净土宗文集] 一封普遍答复的信(一函遍复 语译)

  [净土宗文集] 持名念佛四十八法(清 妙空大师)

  [净土宗文集]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释·提要)

  [淨土宗文集]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

  [净土宗文集] 念佛 当生成就之佛法(李炳南居士)

  [净土宗文集] 净土真谛(梁乃崇教授)

  [净土宗攵集] 大德黄念祖老居士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作者:闻章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末学所在的地方,一南一北有两大禅宗祖庭禅宗氛围浓厚。不但在我们这儿就全国而言,禅宗根基罙厚早已深入中国文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自从达摩西来,禅宗在中国落地生根经六祖之后大兴,“一花开五叶”不管在家出家,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者不胜枚举且留下众多公案。由于这样历史的原因禅宗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很深。其心性上

越以及直观體会的禅味特别渗透进中国文人的心灵因此,自古至今文人雅士,或深或浅大多都会修学禅宗,读点禅宗故事参点禅门公案。所鉯与身边的人一样,我学佛也是从禅门而入每每读禅宗经典,每每品味禅门公案都会得到很大的心灵愉悦。其间也曾接触过净土法门,也读过净土经典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也充满向往。但有的人说极乐世界不过是化城,若想成佛没有捷径可走,前边禅宗祖师大德已经留下深深的辙迹,沿着路追着光走就是了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我自己的疑惑:极乐世界“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荇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楼阁街道都是七宝所成好是好,似乎不如娑婆国土有生机心想,大概这也是佛陀为了引诱那些喜欢金银財宝的人方便设喻的吧有了这样自以为是的想法,对净土的兴趣也就淡了甚至对自己在禅净之间这种游移和不坚定,默默生出惭愧心虽然如此,对净土还是未能断情总有着若即若离的感觉,也时常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后来,由于不断的闻思因缘时机一到,终于悟絀:极乐国土的七宝世界是必然的!因为佛在《维摩诘所说经》中已经明示“心净则佛土净”,当时佛陀还让与会大众看到了

娑婆世界嘚本来面目也是地平如掌、金碧辉煌的。佛陀因此说:“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在娑婆世界我们都是盲者,但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再也不是盲者了,那里的人已经不是凡夫而是三不退转的“阿鞞跋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心是干净的,是坚固的是不苼不灭的。万法因心想生那样的一个心,当然生出来的就是那样的一个世界不是七宝所成又能是什么?或

能是比七宝更洁净、更坚固嘚东西所成但我们不懂,我们只见过七宝因此佛只能说七宝。这个问

题解决之后我自然很欣喜,内心里也跟净土法门更亲近了因此念佛也更积极了。念佛同时也看净土经典,也看印光大师的书也听大安法师的光盘。当然禅宗的书也看,不是有一种说法么:“囿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那时也只是想当然的师心自用并不知道参禅虽悟而未彻,都不能算“有禅”并非指参参话头就算有禅叻;深信切愿求往生才叫“有净土”,而非泛指念念佛就是有净土)心想,这等于上了一个保险不过这份保险,还是以禅宗为基础的心底里还没有彻底归到净土这儿来。真正的转变是在2012年初我在北京讲课,讲的是《易经》《易经》之所以有预测功能,缘于天人感應卦以决疑,“感而遂通”当一个人有疑问时,万事万物都是卦都是答案,都在告诉你结果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不认识不管認识不认识,但道理如此:天地一卦讲这些,本来是让别人明白的但是,别人明白没明白我不知道我一下子把自己讲明白了。既然卦以决疑到底是禅成就还是净土成就呢?我的疑问谁来答呢天地有卦象来显示么?这么一想一下子有显示了,不仅是有显示而且昰大有显示;不只是现在显示,多年前就在显示;不仅显示净土卦象也显示禅宗卦象。真的是“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啊!且让峩来说这显示: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禅定成就,靠自力参学;净土成就靠

接引。先说自力成就在像法时期,为什麼自力就能成就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人的心灵状态是自由、安适的是随缘就分的,欲望很淡薄生活中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比方说那时的人大多安居在一个地方,心灵也是安然的即便出门,也多靠双脚骑马骑驴坐轿是最好的了。即便这样也随处是目的,“停車坐爱枫林晚”有了好的风景,就可以不走了遇到朋友,就直接跟着回家了随处是风景,随处是目的心灵是可以随处扎根的,所鉯才有那么多的诗歌呈现出来整个大众都是这样一个心性状态,修禅的人自然更是如此因此禅师的一棒一喝,或者一饼一茶就可令囚开悟。人生是随时的开悟也是随时的。当下即是不是当生成就,而是当下成就也正因为如此,禅宗才能大兴于天下随着时代的變迁,人的心灵也在变变得跟以前大不一样。末法时期我们人的心是浮躁的、忙乱的,欲望大烦恼多。正是欲望把我们随遇而安的惢破坏了正是欲望把生活的目的凸显出来,强烈地凸显出来是欲望制定了目标,这些目标反过来又加深了欲望于是目的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直接人就在这里团团转。为了满足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种种欲求各种东西被发明了出来——汽车、火车、飞机、火箭、宇宙飛船、手机、电脑、电视、麦克风、空调、冰箱……各种工具,各种电器各种设施,数不胜数还有很多我们都来不及认识的不断更新換代的高科技产品,都是来满足我们的欲望的而且这些东西,大的有专人

操作小的自己操作,操作起来都极简单方便摁个键按个钮僦行。由此我们说我们处在傻瓜时代傻瓜时代是个什么时代呢?就是外力时代一切都是靠外力来实现,当然有自力的但自力的效果僦太差了。你要靠自力你就不能有别人那样的成效。别人到北京几个小时你骑自行车,几天到问题还不在几天能到,主要是与整个時代不合拍人的生活靠外力,修行是不是也靠外力呢应该这么说,连生活都靠外力了修行能不靠外力么?阿弥陀佛那里有“宇宙飞船”——般若之舟、慈悲之舟和福德之舟;有“无线电波”——这电波比我们的电波不知高级多少倍遍一切处,没有盲区船也好,波吔好我

们只要按一个钮,摁一下开关就是了这个开关,即是信心、愿心信心起,就等于联系到慈船了;愿心生就等于种下莲华了。只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生起愿望,只要我们持佛名号剩下的事情就不用我们管了,一切交由阿弥陀佛了福德资粮不够么?智慧不夠么阿弥陀佛有无量福德,无量智慧他来给我们做保证。有了这个保证我们才可以带业往生。想一想真是万幸,幸中之幸无过此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时在末法,我们这些罪业凡夫旧业新殃,不知造了多少!在这样一个内心欲重、外境喧嚣,自我意识极度膨胀的时代若想靠自力断惑证真,势比登天!多亏有阿弥陀佛来救拔我们就像汶川地震,直升飞机临空灾民抱着强烈的渴求、大声呼唤即是了。阿弥陀佛乃应世佛苦难众生乃当机众,彼一呼必有此一应。佛来救拔我们我们也要积极响应,依教奉行因此真信切願,执持名号就必然万分重要了。这便是我深入观察、思惟后得出的结论由此生大欢喜。来自生活的启示肯定不会错《金刚经》上吔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表明佛的法身遍一切处禅门中也有无情说法的公案,洞山睹影、香严击竹砖头瓦块都能给人以大启悟。如紟万事万物都在叙说方便快捷的成佛妙法,我们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由此我想,俗世间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

为了生活本身,应该更囿深意人活着,在六道里漂溺生死不是目的目的是经生死苦难,来悟知真谛真谛是什么?真谛是生命的升华进入不生不死的光明境界。所有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在向人们宣说升华的道理和升华的方式,时时处处在告知只是我们未能领略。

按:聂云台居士()是曾国藩(文正公)外孙,于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先驱实业家、中国民族棉纺织业四大巨子之一、中国办学三贤之一。其所处新旧交替、各种思想碰撞、时局动荡、民族资本艰难创新生存的历史时代背景加上其显赫荣耀的家族传承及睿智从容的祖辈遗风,似乎注定了聶云台居士一生的灿烂与不凡从儒学大家到基督信徒,最终皈依佛教聂云台居士一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巨变。印光大師赞其“文正公心法阁下得而传之,故能脱离富贵习气乐我天真,不随物转也”1942、1943年间,聂居士为劝诫世道人心撰写《保富法》┅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便收到助学献金十七万余元之巨,柳亚子等各界名流纷纷响应一时传为佳话。

本文内容即是出自聂云台居士所著《保富法》《学佛札记——记学佛因果说》因为原文是半文半白,为便于今人阅读末学浅译成皛话,并稍作整辑若有错谬,请不吝指出南无阿弥陀佛。

一、聂云台居士学佛因缘

我刚开始学佛时包寿饮先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伍年后我在杭州晤见了寿饮先生的父亲包培斋居士。当时我和包培斋先生一同在西湖畔招贤寺中借宿,得以亲闻他讲述自己学佛的因緣后来,我又遇到了王季果先生王先生也谈到自己能够学佛,也都是因为包培斋先生的父亲死后作神、在梦中示现显灵这个因缘得鉯触动启发。

包王两位先生都是为官从政之人,现在却舍弃官宦之途的经营专心学佛。他们修持佛法早晚功课十分精进勇猛,严格偠求自己放下一切万缘,这种心性和行为若不是在佛法中深受利益的话是做不到的。包先生的夫人及其一家子女也都沐受了佛法的化導;王先生的夫人则比王先生还要先信佛在北京天津一带,受到包先生父亲灵感启示而学佛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啊!

我既有这样的机緣,得以听闻到这个神奇感应的详细内容回来后便如实记录下来。现在我就将这些内容作为我笔记的开端,并且讲述其缘起如下

我茬民国九年的冬天,从欧洲游历后返回国内我在外游历时眼见欧洲经历战事摧残凄凉困苦的惨况,深为感慨回国后,又眼见北方发生旱灾后人民流离失所、伤亡哀痛的苦状,于是立志发愿从此持奉斋素、力戒杀生我发这样的愿,正是因为我深信佛所说的因果法义知道这些战乱灾荒之祸事,都是因为广大众生共同造作的恶业所感召而其中因为口腹之欲而杀生食肉,正是诸种恶业中最重的一种啊!

苐二年春天我结识了包寿饮先生,和他一同游赏西湖并见到了微军和尚。我问和尚:“佛以普度众生为大愿但僧人却要离开世间潜惢修行,只为自己解脱不去度化众生。为何僧人不能仍然在世间广做利益众生的善行呢比如像基督教徒一样,在世间做种种慈善”囷尚对我说:“僧人远离世间潜修佛法,正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深入世间普度众生如果自己都不明白如何解脱生死、解脱烦恼,又如何引領教化众生求得解脱呢你如今自己思量一下,你所做的那些自认为利益众生的事情是不是都是真的有益于众生呢?凡事都要看究竟鈈要只看表面啊。”我听了起初并不以为然。过了半年才恍然了悟和尚的话实在是正确啊。于是我开始稍稍读一些佛经,希望有所獲益寿饮先生让我降伏我慢心、生发谦卑心,那么自我执着和成见就可以去除、对于佛法的要旨必定更容易了解并且,先生还教我礼佛沉下心来老实修行。可以说我学佛,是得益于微军和尚的启发也是缘续于寿饮先生的教导。

聂云台(后排中)的母亲曾纪芬(前排中)90寿辰时其一家合影

二、包培斋居士学佛因缘

四年后我才听闻王季果先生由于包培斋居士父亲灵感示现而学佛的因缘奇事,随后又與包培斋居士在杭州见面包培斋居士正是寿饮先生的父亲,他告诉了我他学佛的因缘原来,包居士以孝廉身份在北京政府部门任职岼时喜欢读一些科学书籍,深信西方的科学是令国家民族富强的唯一途径当时欧洲战事正激烈,袁世凯也刚刚亡故内外时局都不稳定。有一天半夜包居士梦见自己父亲走进他的房间,坐在他睡的床沿上对他说:“我现在是护法神。因为你的寿命将要尽了特意来告訴你。”居士问道:“寿命有延续的方法吗命运可以改变吗?”

他的父亲说:“可以啊行善就可以延寿,你只要依止佛法精进修持吃素念佛,那么命运一定可以改造!”居士说:“如果以人的力量可以延寿那么袁世凯又怎么会死?如果吃素可以长生那么蔬菜将会仳那些肉食珍馐都要昂贵了!寿命怎么可能会凭人力而改呢?”他的父亲叹息道:“你的执着太深了我无法让你觉悟。你自己决定吧呮是我还有一句话要告诉你:我们在生时造业已经够多的了,死时就不要再增添恶业了希望你一定要告诉家人,死后不要厚葬装裣的衤衾一定要用棉布去做,祭奠时一定不要杀生安葬的棺木也不要用昂贵的,几十元钱的就足够了这些东西对于死去的人没有丝毫利益,只是白白去损耗世间有用之物给亡者增添罪业罢了。”居士听了这才心生感动,说:“父亲说得如此恳切一定不是虚妄的假话。峩一定遵照父亲的教诲去做只是我如果吃素的话,滋养身体的食材还是不能少的所以还是要吃一点牛奶和鸡蛋。”他的父亲说:“可鉯”又说:“你可以清晨时到东直门外某观音殿拜佛。我到时候会在那里等你”居士一梦醒来,非常惊异就着灯光看钟表,刚刚凌晨两点起初居士认为这只是一个幻梦而已,不足以相信后来细想一下,梦境如此清晰应该不是幻象。于是坐了起来默默地回忆梦Φ的情景,回想父亲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得非常清楚。他担心自己再睡下后把这些话给遗忘了于是干脆不睡了,坐等天亮只待天亮後去观音殿检验这个梦的真假。

一到黎明时分居士就急急出门,步行至观音殿拜佛刚刚准备拜下去时,看见有一个人站立在香案旁掱里拿着花,身穿蓝色长袍等他拜佛起身后,这个人却不见了这时,他看见守庙的庙祝正在殿中打扫就问他看没看见刚才站在香案旁边的那个人。庙祝回答说:“看见了不就是和您一起来的那个人吗?”居士说:“你确定你真的看见了那个人吗你可不要信口回答吖。”庙祝说:“我的儿子刚送了一个客人去车站您和这个人进来时,他正好出门应该也见到了。请等我儿子回来后问问他吧。”居士就坐着等他的儿子回来他儿子回来后,也说看见了一个穿着蓝色缎面夹袍的人和居士一起进的庙而且那时刚好有一阵风吹动那人嘚衣角,他儿子看见了那人的衣里所以知道那人穿的是夹袍。他儿子还描述了那个人的身材样貌和庙祝、居士本人看见的都是一样的,确实就是居士父亲的形貌啊居士这才知道果然是他的父亲在显现灵感,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就吃斋素,断除肉食而且称诵佛号。当時是民国五年六月等到居士休年假回到天津的寓所,家人才知道居士吃斋素的缘由于是他的夫人【注1】和子女们都一同吃素念佛,一起为居士延寿而祝祷

包居士的女婿某某,从美国留学归国从西方人那里学得了一种通灵法术。于是家里人就让他用这个法术来召请居壵父亲的神灵前来凭借着乩笔来沟通交流。其父亲神灵借助乩坛【注2】所说的都只是佛法修持的事情。久而久之这件事渐渐传播到叻外界,亲友来占乩问事的慢慢多了起来政界中也开始有人来请问时事了。于是其父亲神灵借乩坛向家人告诫不得再请他降坛从此,這个乩笔就不再灵验了

包居士父亲生前在台湾基隆任同知一职,平时最为崇仰曾文正公凡是批判案件、教训家人子弟,言语间必定以攵正公为模楷他平素不谈佛法,但却特别爱惜物命严格戒止杀生。有一天他看见厨子拿着一条活鱼进府,立即命人打板子加以责罚后来,他对别人说我并不是真的要去责打这个厨子,只是有人强迫这些下人们去购买活物所以故意这样做来警示这些人的。

三、王季果居士学佛因缘

王季果居士王湘绮(即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先生第四个儿子。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士官学校。回国后茬陆军任职多年。他的夫人杨氏是杨度(民国奇人、风云人物、革命家,字晳子)的妹妹一同在日本留学,擅长于国学成绩特别优秀,是留学界女众圈子里的先进人物当时维新革命的思潮正是非常兴盛的时候,季果居士和他夫人也是革新派的急进者因为他们才气縱横、声名显著,所以被同学辈所敬仰追随最近几年来,王居士和夫人突然一同吃长斋学佛凡是他们旧时的知交好友听闻此事后都非瑺惊讶。居士有个儿子在杭州某校教德文。居士夫妇于是就在杭州颐养我常去西湖,久闻居士大名而且听说他学佛的因缘非常奇异,所以一真想与他亲自晤谈一次可惜一直没有达成这个心愿。

1925年正月王居士到达上海,我便特意前去探访这才知道了他学佛因缘的詳情。居士和梁璧园先生是姻亲民国六年,和梁先生一同客居于北京一天,梁先生邀请居士一起去天津说包培斋居士的父亲死后作鉮,常常托梦显灵给其家人继而凭借乩笔显现神通,可以为世间人回答一些疑问他打算前去请问一下自己的事情。原来梁先生的眼聙长久失明,自己相信这是夙世业力所致于是皈依佛法,痛加忏悔后听闻包居士父亲的灵异事迹,便急于想向他询问自己失明的因果季果居士平素并不信鬼神,尤其痛恨乩坛鬼神的荒诞妄语所以不肯陪他同去。梁先生因为自己眼睛不方便强迫他和自己作伴同行。箌了天津季果居士将梁先生送到包家府宅,就离开了随即前往杨家的寓所住宿。他的岳母也是位信佛人央请居士为她抄写经文。居壵抄到夜晚大约二点钟时忽然看见窗外有人影闪过。他怀疑有贼仔细再看,竟然是一位披着金色铠甲的巨人散发着盛大光明。正惊疑间这个巨人突然就不见了,这才醒悟是位神灵他就寝后,梦见一个人前来对他说:“我是护法神包某你方才看见的巨人就是我呀。”接着居士又梦见佛国净土的种种不可思议庄严妙好境界。第二天居士把所见所梦都告诉了夫人,夫人就和他一同来到包家他们見到包培斋居士父亲的遗相,和居士梦中所见的样貌一样包家人又给居士看西方极乐世界图,也与居士梦中所见佛国净土完全相符他囷他夫人二人都对西方极乐净土从未听闻过,更未见过脑海中也从来没有这种事物存在,但是梦境确是历历分明居士对佛法产生信仰,就是从此开始的

后来,居士先回到北京仍然在杨家北京的寓所居住。偶尔有一次居士带着夫人杨氏从帐房出外散步时,经过一个賣肉摊见摊位上钩挂着的竟然都是人的肉体,不由得极度惊骇大叫起来。同行的友人奇怪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居士就讲了他所看见嘚怪象。友人就说:“这是你眼花了这明明挂的都是猪肉嘛!”可是经过其他卖肉的摊位,居士还是看到摊位上挂的都是人肉到了城牆脚下,他看见一个人拉着一辆沉重的煤车在烈日下艰苦行走就对同行的友人说:“这个人真是可怜,怎么能承负得了这么沉重的货物呢”友人说:“这明明是一匹马呀,你怎么看成一个人”居士心知事有蹊跷,就催促着赶快回家了过了几天,梁先生从天津回来主动问居士是不是最近见过和马有关的异象。居士就告诉他自己前几日见到拉车的是个人,友人却说是匹马的事情梁先生就说:“昨忝向包居士父亲之神灵询问家中某人死后投生在何处。神灵指示我要我向您询问您看见的一匹马的异事,就知道了”经过此事,居士財深信佛教六道轮回之说真实不虚后来,他为岳母抄完经书他岳母为他用火腿做菜。菜一端上来居士一看,满盘血肉狼藉根本无法下筷。从此以后居士就吃长斋,并精研佛法了

 予学佛之始,得力于包君寿饮之夹辅者为多越五年,乃得晤寿饮之尊翁培斋居士于杭州以适同寓于西湖招贤寺中,得闻其所述所以学佛之因缘又得遇王君季果,言其学佛之因缘皆由于培斋先生之尊翁死而为神,示夢显灵之启示有以诏之。包王两君均服官政,乃舍宦学佛而朝夕功课尤勇猛精进,刻苦自励敞屣一切,非深有得于中者不能为也包君之夫人暨一家子女皆沐佛化,王君夫人则先王君入佛京津间因受包君尊翁之启示而学佛者,不知其人焉予既得闻其详,归而记の以为予笔记之发端,并述其缘起如右

  予以民国九年冬,自欧游返国外感欧陆战后凄凉困苦之状,归观北方旱灾流离死亡之惨立志持斋戒杀,盖深信佛说因果之义知战祸灾荒,皆群众恶业所酿成而为口腹杀生,其最着之一端也次年春,得识包君寿饮并哃游西湖,见微军和尚予问曰:“佛以度众生为志,而为僧必离世潜修是自为而不为人也。似不若仍居市朝为利益众生之事如基督敎之所为者为善。和尚言潜修者乃为度众生之预备,若自己尚不明白何以济人?”汝今自思凡汝所为利众之事,果皆有益于众生者乎凡事须究竟,勿但观表面也予初不以为然。越半年乃恍然悟和尚之言为当。因稍读佛经冀有所得。寿饮谓予须去我慢意、生卑丅心则执着成见可去,而于佛旨必易了解并教予礼佛,以祈默相予之学佛,和尚启之亦寿饮教之也。

  越四年始得闻王君季果因包培斋居士之尊人灵感启示而学佛之因缘,旋即得晤培斋居士于杭州居士即寿饮之尊人也。居士乃告予以其学佛之因缘盖居士以孝廉官部曹居京师,平日好读科学书深信科学西法为致富强之唯一途径。时欧战正殷、袁氏方死一日夜半,梦其父来坐其床沿上。謂之曰:“予今为护法之神因汝寿命已促,特来告汝”居士问曰:“寿可延乎?命可造乎”其父曰:“可。行善可延寿汝依佛法修持,茹素念佛则命可改造也。”居士曰:“人力苟可延寿则袁氏不死矣;素食可长生,则蔬菜将贵逾珍羞矣寿命岂人力之所可为哉?”其尊人叹而言曰:“汝执着甚深予无法使汝觉悟,在汝自决可矣终有一言告汝。吾辈生时造业已多死时勿更增恶业。宜切告镓人勿厚殓,衣衾必以布料祭奠勿用生物,棺木值数十元者可矣此等物于死人无丝毫之益,而空耗世间有用之物徒增恶业也。”居士乃感动谓:“父言恳切如是,必非虚语因言当遵父命,但虽茹素而滋养料不可少。必食牛乳鸡蛋”其尊人曰:“可。”且曰:“汝可于清晨往东直门外某观音殿礼佛予将候汝于彼。”醒而异之就灯光视时表,方丑正也初以为幻梦不足信,旋自念梦境清晰洳此非幻也。姑起坐默忆梦景,回想父言记之甚熟。恐复睡而遗忘也因坐以待旦,决计往观音殿以觇其异黎明即出门,步至观喑殿礼佛方下拜时,见一人立香案旁手拈花,着蓝色袍拜起而人不见。见庙祝正在殿中泪扫因问其见适立香案旁人否。答曰:“見之是同君来者耶?”居士曰:“汝确见其人乎勿信口答复也。”庙祝曰:“吾儿顷送客至车站君与是人入时,彼适出请俟其归,問之”居士因坐候其子归,亦言见有蓝缎夹袍者同居士入庙适风动衣角,见其裏故知为夹袍云。且言身材形貌与庙祝居士所见同。盖居士尊人形状也因知果为其父见示矣。自是日起遂持斋断肉食,且诵佛号时民国五年六月也。年假归津寓家人始得悉居士持齋之由。于是夫人子女辈均同茹素且同念佛号,为求居士延寿云居士之婿某,自美国留学归从西人学得通灵术,家人因相与请居士澊人之灵至藉乩笔示教,所言惟佛法修持之事久之渐播于外,亲友来问事者渐多政界中有来问时事者,乩因谕家人嗣后不得复请洎是遂绝笔云。居士尊人生时官台湾基隆同知平日最崇仰曾文正公。凡批判案牍教训家人子弟语必称文正。素不谈佛学惟戒杀甚谨。一日见厨司持生鱼入立命笞责之。旋谓人:“予非欲笞彼盖有强使其购致者,故警之耳”

  王季果居士,湘绮(王闿运)先生の第四子也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士官学校归国后,从事陆军者有年其夫人杨氏,杨度皙子之妹也同留学日本,长于国学故其荿就亦特优,为女留学界之先进时维新革命之说正盛,季果与夫人亦革新派之急进者。才气纵横声名藉甚,为同学辈所倾仰近数姩间,季果与夫人同以长斋学佛闻。凡旧时知好均异之居士有子,授德文于杭之某校居士夫妇,因就养于杭予常往西湖,久耳居壵名且闻其学佛之因缘有足异者,久欲一晤询之而未得

  乙丑正月,居士抵沪过访乃得闻其详。居士与梁璧园君为姻戚民国六姩,同客京师一日梁君邀居士赴津,谓包培斋居士之尊人死而为神,常托梦显灵示其家人继则藉乩笔通问答,今将就而请问焉盖梁君目久失明,自信为夙业所致因皈依佛法,以自忏悔闻包居士尊人之灵异,急欲藉询一己之因果也季果素不信鬼神,尤痛恶乩坛の诞妄不肯偕行。梁君因目不便强使为伴。抵津送梁入包宅即去。宿于杨寓其岳母亦信佛者,央居士为写经居士写至夜二时许,忽见窗外人影疑为贼,细视之则金甲巨人,光耀赫然方转念间忽不见,知为神矣就寝后,梦一人来谓之曰:“予护法神包某適所见即是也。”旋又梦见佛土种种庄严境界次日以告其夫人,夫人偕之至包宅见培斋尊人相,与梦中所见同示以西方极乐世界图,与梦境又符二者皆夙无所闻见,脑经中无此物而梦境历历不昧。居士之信仰由此起矣。居士先归仍居杨氏京寓。偶偕杨氏账房絀外散步过屠肆,见所悬皆人身体也因大骇而呼。友怪问之居士述所见。友曰:“汝眼花矣此猪身也。”过他屠肆居士所见亦嘫。至城根见一人曳煤车行烈日中甚苦。因谓同行之友曰:“是人可怜安能曳此重载乎?”友曰:“明明马也汝乃见为人乎?”知其有异乃促使归寓。他日梁君自津来问居士见有马异乎。居士告以畴日所见曳车人而友谓实马也。梁君曰:“昨问于包氏尊人之神以其家中某人死后之情形。而神示以问君所见之马即是也”自是居士乃信轮回之说。确乎有徵矣写经既毕,岳母为治火腿居士见の,皆血肉狼藉不能下箸,自是遂持长斋研精佛法云。

【注1】包培斋夫人冯平斋居士念佛往生事迹见《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四-冯平齋宜人事实发隐》。

【注2】关于扶乩印光法师开示道:“明末,苏州有扶乩者其门徒有七八人。一日扶乩说佛法,劝人念佛求生西方与前之所说,绝不相同此后又来二十多次。末后乃说扶乩乃鬼神作用,吾乃某人此后不复再来,汝等不得再扶乩此事载西方確指中。民国初年香港有扶乩者,言其仙为黄赤松大仙看病极灵。有极无生理之人求彼仙示一方,其药亦随便说一种不关紧之东覀,即可全愈黄筱伟羡之,去学得其法而扶,其乩不动别人问之,令念金刚经若干遍再扶依之行,遂亦甚灵因常开示念佛法门,伟等即欲建念佛道场云,尚须三年后办三年后,彼等四五人来上海请经书次年来皈依,遂立哆哆佛学社以念佛章程寄来。念佛後观音势至后,加一哆哆诃菩萨光问,何得加此名号彼遂叙其来历,谓前所云黄赤松大仙后教修净土法门,至末后显本谓是哆哆诃菩萨,且诫其永不许扶乩

见《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江景春书

大安法师开示:这个乩坛就是请各路神仙过来问事一般嘚扶乩,它的法术是有一个沙盘上面有一个乩架——丁字的形状,悬了一个锥端左右两边有人扶着;然后你有什么事情,或者个人的休咎——吉凶祸福包括想治疗什么身体疾病,想问什么命运你就问;一问,这个乩笔就会在沙盘上写字就会有问必答:是这么一个法术。这法术一般在佛教正法是不认同它的也不会去做这些事。但是菩萨度化众生常常善巧方便,对于特殊机缘的众生也可以临坛來做教化开示,这就叫“菩萨行于非道通达佛道”的方式。 

在民国年间——我们看《印祖文钞》当时香港有一批做企业的,以王德煒為主他们也是扶乩,请黄赤松大仙降坛结果降坛有一个仙人过来,慢慢地取得这些扶乩人的信心他们问什么还真的答得很灵验。最後降坛的这位仙人就让他们去念《心经》让他们去念《金刚经》,最后让他们去念阿弥陀佛名号引导他们进入佛法之后,就让他们把這个乩坛撤掉这“仙”叫哆哆娑婆诃菩萨。王德炜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后就找到了印光大师专修念佛法门,印祖也认定:这个哆哆菩萨就是一个菩萨降坛来给他引导 

这部书得到我们佛门的认同,也是不容易的它的方式是我们佛教不认同的,但是它所体现的内容——包括叫做觉明妙行菩萨这个人——却真的从理上来说那是千真万确的。在明末清初这八个人请仙过来,这些人都要炼丹术——长生鈈老之术身体要健康,祸福吉凶他答的都很准慢慢产生信心之后,忽然这个乩坛上的仙就劝他们念佛这些人就问:“念佛是好的修荇吗?”回答:“是好的修行——最好的修行”“那怎么念呢?”让他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八个人就听从了。乩坛上的这位菩萨僦为他们详细地开示念佛法门让他们舍去原来修行的道法、道术,求生极乐世界在乩坛上这位菩萨就宣说他为什么过来的因缘,是八百年前跟这八个人有师徒关系劝他们念佛菩萨名号都能出现异香满室、天花乱坠的种种瑞相,这样八个人开始产生信心就专门念佛。這里面有一个为头的人叫无朽“无朽”,这位是八个人中的老师了这位觉明菩萨就劝他到三昧和尚处去求出家——“圆僧相”。 

大家知道三昧和尚这是明末清初一个律宗的大德。从宋、元以来——特别元代以来中国整个的律学:戒律松弛。那么在明末的时候出现了彡位中兴律宗的大德一位是慧云馨公律师,一位是三昧律师一位是见月律师。这三位正好都是师徒关系三昧和尚就是慧云律师的徒弚。慧云律师被称为是优波离再来三昧和尚也是一个很有道德的人,在那个时候到处传授三坛大戒——他是第一人那是受到皇帝尊崇嘚。他临往生的时候也是预知时至在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就把日期一翻说:“我初四取涅槃”在初四那一天让大家过来助念佛号,他洎己沐浴说:“水干,我走”还真的:身上的水干了,他就走了三昧和尚他慧眼独具,发现了见月律师见月律师虽然出家时间不長,在僧团资历很浅但是三昧和尚就选择他作为宝华山律宗道场的住持。也就说三昧和尚是戒律非常严谨——就是知见非常正的一位夶德。 

这个无朽刚刚到三昧和尚处的时候就说:“我要拜你为师,要出家”那三昧和尚就问:“你怎么想到到我这儿出家?是谁叫你過来的”他就把这个因缘说出来:“我在乩坛上,有位觉明妙行菩萨叫我过来”这一说,三昧和尚是不相信的说:“你这搞什么名堂嘛!”这位无朽再把乩坛上所得到的觉明妙行菩萨的一个偈颂表达出来了。这个偈颂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这八个人以为降坛的是一个仙囚,就指月亮作为一个题目来请这个仙人做个偈子。这个偈子马上说出来了这偈子给大家念一下,大家看看前面序文都有。 

“一月咣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一月”——一个月亮的光明可以遍照无量的世界——“千世界”。这就代表菩萨的“本月”不动月光遍照就是比喻他的分身。“分身无量”干什么?去照射那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救度他们。虽然月光普照但是要知道月光的本体跟月光无二无别,这是体、用无二所以“不动庄严变化机”,在极乐世界他的报身不动然而应众生的根機来变化种种的形态,来度化众生大家要注意,这个偈子一说出来三昧和尚相信了,因为这个偈子太符合佛菩萨救化众生的那种悲智、那种善巧 

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大家读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往生论》里面谈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二十九种:依报庄严的┿七种,正报庄严分阿弥陀佛庄严的八种还有极乐世界菩萨的四种功德庄严。其中四种功德庄严第一个是不动应化。“安乐国清净瑺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报身在本土不动应众生的根机来应化。这些菩萨在极乐世界转无垢的法门——就是转大乘的法门这些佛菩萨们在极乐世界就像太阳。刚才讲觉明妙行菩萨是用月亮作为比喻《往生论》里面是用日——太陽作为比喻。太阳的本体不动然而它的日光能够普照,表明他的变化机——化身虽然化身到他方世界去,但是他的报身像须弥山一样茬极乐世界安立“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这是同时应化。极乐世界菩萨能够不前不后在“一时”——哃时分身无量无边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三昧和尚是一个什么样的祖师?他是一个明白人一看这个偈子符合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本懷,马上就向西方顶礼三昧和尚就给这个无朽剃度,让他出家 

清代一位很有名的居士大德——彭绍升居士,对这本书也是推崇备至這本书我们从它的时间段来看在明末,这里讲的“崇祯癸未五月二十八日”开始到清代的“顺治丁亥十月初二”,一共二十四回崇祯癸未年是1643年,顺治丁亥年是1647年有四年零四个多月。就是他降坛做这种开示有四年四个月的时间前后有二十四次,然后由弟子记录下来记录下来开始还没有成书,直到康熙己酉年就是1669年——相差了22年这本书就开始刻板流通。到了彭绍升时那是乾隆三十八年,彭绍升居士又再一次刻板流通这本书在印光大师这里也是得到了印证的,印祖也是认为觉明妙行菩萨就像王德炜乩坛上出现的哆哆菩萨一样昰真实不虚的,是菩萨来应化、教化我们众生的是“菩萨行于非道,通达佛道”的一种教化方式(大安法师2009年讲《西方确指》于秦皇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著名作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