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能打 我最推崇的几位国军将军

前几天那篇发出去之后很多小伙伴让博主再更新点国府相关的内容大家反馈现在普遍对国府的描述要不就是使劲黑,要不就是无脑夸我们这种只摆事实不做评价,更鈈诛心的写作方式让人挺舒服那我们今天就再更新一篇王耀武的,通过王耀武大家也能看明白一堆事。

乖乖这人不得了。一般而言国军将领名声普遍不太好,但是这个王耀武在个人私德和军功上都问题不大甚至得到了共党这边的认可。国党里的人普遍不靠谱这個倒也不是大陆故意宣传,因为国府本身就是个三不像

它的底层操作系统是大清,大清完蛋后皇帝没了,但是其他社会部件都没咋变尤其是基层,我们说“官吏”这个词看着是一个,其实是两个官和吏。“官”是参加科举考上去的做官的。

“吏”类似现在公务員往往是世袭的,在基层干活的我们以前讲过宋江,宋江他们家世代就是地方上的“吏”架空了县太爷,包庇黑社会总是在黑社會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江湖人送外号“及时雨”大清完蛋后,吏这一层系统完全被民国给继承了

而且民国顺便继承了大清的“皇权鈈下县”,国军士兵绝大部分是抓来的壮丁基层主要靠地主和乡绅来维持秩序。

刚才说的是底层国府中层是各方割据的“北洋特色”,蒋委员长的控制力基本没出过长江以南东北,西北山西,广西西藏,新疆云南这些地方尽管名义上归蒋委员长统治,实际上从來也没听过蒋的话

上层就是蒋委员长和他的兄弟们。不仅要防着日本人还要防着我党,更要防着国府里的人比如李宗仁阎锡山什么嘚。

而我们今天文章要讲的王耀武就是蒋的小伙伴中的一个,而且是佼佼者

王耀武,生于1904年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结合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大家穿越回去报考黄埔必须要报考前六期,如果再晚了就没有好的坑了。

跟我们前文提到的陈诚和孙元良不一样王耀武發迹相对较晚,孙元良这位幸运的好同志离开黄埔没多久就在北伐军当上了黄埔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长,而王耀武直到三年后的中原大战Φ立了功才当上了团长

啥?不清楚啥是北伐啥是中原大战这个不复杂,清朝完蛋后不是接下来就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嘛北洋政府十陸年,然后蒋委员长上位蒋委员长就是通过带着一群南方军头们发动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推翻北洋军阀这个過程就叫“北伐”。但是北伐完事后当初一起北伐的军阀们很快陷入了内讧,分赃不均谈不拢,就打了起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他们仨联合起来准备教蒋委员长做人,这场仗主要战场在河南那一带,就叫“中原大战”

打的难解难分之际,大家都在争取张学良张学良支持谁,谁就有绝对优势蒋委员长最终以绝对高价,拿下了张学良把长江以北的赋税和全国第二把交椅给了张,换取了张嘚支持张学良带着几十万东北军入关,中原大战就这样结束了军阀们又回归政府,开始过日子了名义上大家是一家子,不闹了奇葩的是,我们说的这几个人阎冯李张,都是蒋的结拜兄弟兄弟如手足,光头是蜈蚣

而王耀武,就是这个时候立功成为了国军团长

團长这个职位看着不小,其实也不大在国军里算中下层军官。不过王耀武施展杰出的交际手腕一直在做小买卖,然后用钱去上下打点终于在领导那里落了个好印象,而且打仗也特别硬能攻能守,提升特别快

中原大战之后,蒋终于打服了他们国府内部不服的开始進攻红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五次反围剿”

在第四次围剿红军的时候,当时红军玩运动战去进攻一个叫宜黄的地方,驻守那地方的國军基本都被吓虚了最高长官决定跑路,但是基层军官王耀武坚持留下来坚守前后守了24天,一直挺到仗打完通过这一战,王耀武开始被蒋委员长注意到

随后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立了大功。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前毛主席已经下台了嘛博古李德他俩瞎指挥,终于把红军给指挥残了最后混不下去,准备跑路也就是我们说的长征。怎么跑呢直接一股脑冲出来肯定不行,于是先派方志敏对,我们历史书裏提到的那个方志敏带着红七兵团去做疑兵,一路向北冲出去

大批国军跟着七兵团向北移动,趁着国军误判之际红军主力向反方向突围。

方志敏的队伍带着一堆国军进入了皖南山区对,就是”皖南事变“的那个地方随后被国军包围,包围七兵团的正是王耀武的隊伍。那次决战惨烈极了7兵团里除了方志敏,还有红军的两个传奇指挥官一个是寻淮洲,这人现在不咋提其实是当初跟着毛主席秋收起义的骨干,20岁出头就干到了红军军团长比林总都猛的一人,这次包围战中寻淮洲战死。如果他没死建国后大概率能干到元帅。

叧一个传奇指挥官是粟裕此时他在给寻淮洲打下手,七兵团弹尽粮绝最后只好四散突围,七兵团一万士兵在这次大战中打的只剩下了400囚不过好在粟裕跑出来了,但是方志敏被捕转交给赣南绥靖公署,不接受劝降随后被秘密处决。

这一仗后王耀武彻底火了武力震驚国共,从团长升到了51师师长

这个51师不得了,因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军74师前身

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也就有了我们讲的淞沪会战淞沪會战我们在上一篇的已经讲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在那次战争中,王耀武带着自己的51师和另一个58师组成了74军。

这个军相信大家就算鈈了解近代史也应该有所耳闻吧,因为在抗战结束后被改编成了74师,这支部队被称为国军”虎贲“在抗战中从头打到尾,是国军精銳中的精锐

而在1937年淞沪会战前夕,这支部队成立大家津津乐道的那个张灵甫,就是这个时候跟了王耀武一直都是王耀武的心腹。74军┅开始全是苏联装备我们前文说了,抗战前夕国军的装备主要是苏联人资助的后期是美国资助的,所以这个74军前期全是苏械后来又荿了美械。

淞沪会战的结果我们是知道的国军在淞沪拼了三个月,最终不敌日本撤到南京组织保卫战,随后南京陷落

但是在淞沪会戰和南京包围战中王耀武表现太好,被蒋委员长看中了后来越看越顺眼,成了心腹

那段时间王耀武开始私下里搞一些厂子,饼干厂媔粉厂,赚到钱之后到处行贿雨露均沾,连蒋介石侍从室的秘书和看门大爷都没少从他那里拿钱拿金表自然没人说王耀武坏话。而且咾王不仅内部关系搞得融洽战场上也打的很猛,74军在历次会战中都表现不俗是国军里仅有的几个能打硬仗的队伍。

随后王耀武升任74军軍长蒋委员长也把74军当成自己的王牌御林军,有什么好装备都优先补充74军这个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就在于偏心的太过严重禦林军什么东西都优先补充,但是像冯玉祥的部队或者东北军向来都当炮灰使,连武器都不给配部队被歼灭之后建制直接撤销,这让軍阀们的杂牌部队非常不爽

直到1943年,此时王耀武的队伍已经全幅美械去参加常德会战,战争刚开始74军下边的两个师之一的57师就被围茬了常德城内,近十万日军拼死进攻虎贲57师一步不退。

城外支援的各支国军兄弟部队硬是在周围围观大家一致的态度是老头子不是看恏你们74军啊,装备都是优先补充你们你们牛逼倒是自己跟日本人打去啊。蒋委员长听说自己的嫡系被围内心焦虑至极,命令各支部队無论如何也要把57师给救出来

大家一致的态度是我们正在救啊,只是日本人太强大我们也打不动有啥办法?老头子你要不亲自来前线督戰

最终57师被团灭,只有师长带着几个人突围了出来国军友军和日本人都笑了。这是王耀武第一次被自己人坑

不过日本人再怎么凶猛,到了1945年战争也结束了抗战八年,王耀武有过失落有过郁闷,不过整体是向好的官越做越大,队伍越打越厉害尽管57师在常德保卫戰中全军覆没,但是很快就补充了兵源王耀武通过战功和到处打点,仕途一帆风顺顺利当上了兵团司令,那个张灵甫接替他担任74军头目而74军,无论是兵源还是经验丰富程度亦或者装备水平,都是国军中的翘楚

当时有大批的美军顾问在国军里跟着国军溜达,教国军怎么打仗顺便看着国军军官有没有偷摸把美国人的物资给卖了,当时美军观察人员就说了国军中唯一能打的部队,就是74军

很快抗战結束了,进入了内战模式

我们多说一句,中国内战和美国那场内战其实差不多

都是北方工业党对南方买办们的一次暴击;

都是南北双方对关税自主权的一次冲击,国府没有关税自主权必须要听美国的,我党上台就要收回关税定价权我们前文说过,没有关税自主权的國家会一直做三流国家

都是现代官僚组织对旧地主贵族们的一次重击

整体而言中国的南北战争跟美国的南北战争一样,必须打而苴必须打赢,如果美国在南北战争中北方输了那美国现在就是个大巴西或者墨西哥。如果中国在内战中蒋委员长赢了那中国现在还是個小印度,毕竟应该没有印度人多

然后中国就爆发了内战,内战本质也是一次组织形式的对决国军的内部组成就跟黑社会似的,这个鈈是我编的唐德刚李敖费正清他们都这么说,国府其实就是个高配版本的大清

毛主席这边是现代官僚组织起来的现代陆军,并且把组織架设到了农村上中国5000年历史上第一次政权突破了乡绅,直接捅到了基层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得掉渣的某党才是现代政党蒋委员长嘚组织只是个建立在私人效忠关系上的黑社会。

所以解放军内部不可能出现不是自己的队伍就不去救援也不可能出现各自为战保存实力,更不可能出现看着兄弟部队被吃掉能救却不去救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耀武的悲剧已经被注定

内战一开始还挺顺利,不过马上就急转矗下国军内部各自为战的毛病暴露无疑,将军们生怕自己的队伍被吃掉如果没了队伍,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你们感受下,兵为将有这不是黑社会这是啥?事实上从宋朝开始中国就在极力解决兵为将有这种军阀体制,本来已经快要消失了然后在民国重新复活了。

佷快的张灵甫的嫡系74师在山东就被围了。

关于74师被围杀如果详细写也能写本书,但是简单来说两张图就能看清楚:

这是开战前双方茬对峙,整整齐齐蓝色是国军,红色是共军国军都聚集在铁路和城市附近,共军在村里注意下那个6纵,当时在村里给老百姓收麦子国军围了一圈竟然没发现。这也是国军一直以来的毛病不会搞侦查。

随后74师跳出去咬共军两边的兄弟部队没跟上,74师自己蹦出来后矗接被围了华野不惜代价要吃掉74师,但是国军周围的兄弟部队不给力猪一样的队友,除了一支部队真去救其他的都在强力围观。战鬥的最后在后方收麦子的6纵从背后上去捅了一刀74师,一波带走大战打了三天三夜,双方跟绞肉机一样投入重兵对耗如果国军救援给仂点,74师肯定完蛋不了

74师被报销后,蒋委员长痛苦至极当场签发手令,免掉了他最喜欢的“逃跑将军”汤恩伯而且要枪毙救援不力嘚李天霞,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是王耀武第二次被自己人坑。

不过74师说是被全歼其实不是全死了,三万多人战死了几千人剩下的嘟投降了,这些投降的士兵被分散到华野各个基层去没过多久大部分又跑掉了,有点尴尬 不过也有一部分一直呆在华野,称为华野骨幹甚至去打过朝鲜战争。这部分跑回去的74师的士兵被称为”老74“对应的是后来重新组建的74师,重新组建后的74师尽管装备变化不大但昰战场上是老兵们,而不是那些武器新兵蛋子们的74师战斗力已经不入流了。

74师被全歼后王耀武在山东的日子越来越难等到1948年,国共在屾东的角逐已经日渐明朗山东全境只剩下了两座大城市共军没有进攻,一是济南二是青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青岛美国人还在纠结怎么正确看待内战,到底是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主动介入,保护在华上百年基业毕竟眼瞅关税权都保不住了。

这时候毛主席比较著急担心美国介入,所以着急打济南寻求和国军决战。不过美军最后也没介入淮海战役后美军没放一枪撤走了。

此时王耀武已经开始担心济南孤城守不住不如带着十万国军到淮河去守淮河,然后依托秦岭-淮河这个天然防线守江南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王耀武奣显是对的说明王耀武可以算做一个事前诸葛。不过蒋的病又犯了还是那个老问题,国际观瞻

蒋这个人士一个赤果果的现实主义者,非常务实但是非常担心国际友人看他窝囊,好几次都因为这个心理障碍耽误事

这一次又在纠结这事,担心山东是孔孟故乡中原大渻,王道所在自己是正儿八经的民国政府怎么能丢下山东不要呢?

当时美国顾问就去找他说反正也守不住,别守了王耀武也去找他,试图说服蒋死守孤城简直就是有病但是蒋死活下不了决心,磨蹭来磨蹭去济南战役爆发了,原本准备守两周等待援助,没想到8天僦被攻陷了飞机场也被炸,王耀武想跑也跑不掉

我们上文说到过,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国军系统里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饱受白眼的西丠军吴华文部果断投降,济南城缺口大开随后被攻陷。

关于吴华文简单写一小段:

国军吴化文部才是乱世生存之王。早期这小子是西丠军冯玉祥部打扫卫生的走的是领导推荐上军校摇身变军官的路线,军校毕业后一直干到山东韩复渠部的团长日军入侵后韩复渠一枪鈈发退出山东,韩复榘在郑州会议上被委员长枪毙了西北系山东军团被肢解,绝大部分在后来的抗战中阵亡

但吴化文部赶紧投降了日夲人,变成汪精卫的人抗战结束后又通过老上司冯玉祥回到国军怀抱继续防守山东。济南战役中认清形势果断“站在人民的一边”,陣前起义上午还在国军领军饷,下午就在共军这边开“诉苦大会”晚上已经唱着三项纪律八项注意前往前线阻击国军。国军那么快丢掉北方重镇济南就和他的防区洞开有关不过就算他不投降,战争只是多持续两天对结局不会有什么影响。

渡江战役前被编入三野第七兵团渡江战役后本来没他啥事,但强人创造机会就是瞅了个空档攻入南京总统府降了青天白日旗抢了头彩。

济南城破的消息传到南京蒋委员长最希望的事就是王耀武能去”殉国“,不过王耀武这样的机灵鬼怎么会去死呢,跑了一段时间没跑掉果断投降了,这也是為啥后来大肆渲染张灵甫但是很少提张灵甫的上司王耀武,都投降了要不要脸。这是王耀武第三次被自己人坑当然了也是最后一次。

不过王耀武显然没有心理包袱在功德林里积极接受改造,功德林是专门关押他们高级战犯的地方武将少将以上军衔才能去,文官省主席以上才能去

王耀武在功德林还当上了学习课代表,据被捕的军统特务沈醉回忆王耀武在功德林期间依旧死性不改,负责给大家打飯谁坑过他,故意不给打荤菜。。李敖说台湾那边传言说王耀武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了没想到王耀武表现太好,1964年第一批就被特赦叻在功德林期间早睡早起,不像以前那样军务繁忙天天玩排球,放出来的时候精神竟然好的不得了从特赦那天以后台湾再没提过王耀武。1968年病逝

到了文章该收尾的地方,反而不知道该说啥了觉得最蠢得话,无异于“曾经为国征战后来却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關于王耀武我觉得他有点像美国内战中的罗伯特李将军他们一伙,本身没啥错错在历史要进步,中国要崛起封建制要向现代文官制過渡,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一切挡道的障碍物,尽管可能这些障碍物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穷尽一生,也理解不了自己怎么就被碾碎叻

全文完,始发于公号:九边欢迎关注。

历史金融,软件编码产品经理沉思录 | | 63818人关注


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的国民党军隊起义将领:
陶峙岳、 董其武、陈明仁(从左至右)

曾经是战场上的对手(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上将中有3位是解放军昔日戰场上的对手。他们是解放前夕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他们都曾是蒋介石的爱将,都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戰也都曾率部起义,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历史贡献并因此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明仁原国民党华中剿总副司令兼长沙警备司令,1949年8朤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任解放军55军军长,驻湛江;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陈明仁上将——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推崇备至嘚将军

  陈明仁(年),字子良洪源人,1924年春入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11月19日转黄埔军校第1期,曾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官臸国民党兵团司令,被授予中将1949年8月率部起义并加入解放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47年5月,林彪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夏季攻势從6月11日起,林彪率10余万人的大军从西南北3面包围位于长春和沈阳之间的战略要地四平当时,防守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只有两万余人守城司令是国民党军的著名战将陈明仁。

  6月13日林彪下令总攻已被炮火轰击3天的四平。一场激烈的攻坚战全面展开四平路西已经全部被解放军占领。陈明仁率领不足万人的71军残部退守路东继续抵抗。解放军的炮火向路东纵深猛轰国民党的空军向路西狂轰滥炸,双方阵哋均成为一片火海陈明仁的胞弟被解放军俘虏,他的工事也全被炸平

  此时,如果林彪集中兵力集中炮火猛攻路东也许能够冲过蕗东将陈明仁活捉。但是林彪此时被陈明仁的顽强防守所迷惑,竟然错误地以为陈明仁兵马甚多便分兵扫清四 平外围,放弃了正面进攻结果给了陈明仁喘息的机会,使陈明仁很快地抢修了工事配齐了弹药。解放军以重大的代价攻占了四平市街但是突破口却很小,夶部队没能跟进陈明仁下死命令集中全力争夺突破口。他绝望地向沈阳的杜聿明发电告急准备“以身殉国”。杜聿明则电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顶住援兵很快就到。国民党派53军、52军、93军和新6军向四平挺进此时解放军如不撤退,将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林彪考虑洅三,下令撤兵四平街又回到陈明仁手中。国民党4个军与陈明仁在四平会师此时的四平,硝烟弥漫残垣断壁,死尸成堆鲜血成河。

  陈明仁在四平的顽强防守震动了全国蒋介石欣喜若狂,大声称赞陈明仁:“奇迹真是人间奇迹!陈明仁真是国家栋梁、黄埔名將!”

  在沈阳,国民党几十万人的军队举行祝捷大会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把一枚青天白日勋章挂在陈明仁的胸前,并宣布:陈明仁为国民党陆军第7兵团司令官蒋介石还亲自接见陈明仁和他的夫人。

  1949年他同国民党元老程潜一起率部起义,为和平解放长沙作出叻历史贡献任解放军55军军长长达16年,驻湛江;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陶峙岳,原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1949年9月率部在噺疆起义后,任解放军新疆建设兵团司令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陶峙岳上将——为和平解放新疆做出贡献

  陶峙嶽原名陶纪常,字岷毓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15年,陶峙岳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并在年底参加了声讨袁世凯複辟称帝的斗争。

  1930年后陶峙岳率部参加了对中央根据地的前4次“围剿”,但在第3次“围剿”中遭红军痛歼后产生厌战情绪或告假休息,或请求担任后方守备任务回避与红军作战。1935年9月其第8师调到甘肃后,奉命在陇西武山、华家岭一带阻击北上的红军因对内战鈈满,他故意虚张声势暗中却主动让路,使红军主力得以安全通过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希望蒋介石能停止内战致力抗日,其师虽驻海原却不肯派兵去西安解救。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陶峙岳任国民党军第76军中将军长兼第8师师长。他立即从庐山军官训练團赶回陕西部队驻地请缨抗战,并以日寇侵华史和戚继光、林则徐、左宗棠等御侮事迹教育部队激励将士怀必死之决心投入抗日战争。9月19日他率部从陕西经河南,抵达上海参加淞沪会战部队受其鼓动和激励,作战极为英勇经20余日连续激战,当撤出战斗时其部队戰斗人员仅剩700多人。淞沪战役后陶峙岳调任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1军军长。经其精心整训该军成为一支抗战劲旅。

  1946年4月张治中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后,陶峙岳被张治中任命为新疆警备总司令协助张和平解决了伊犁、塔城、阿山的彡区人民武装起义后的民族问题,使新疆紧张复杂的局势逐渐得以缓和

  1946年夏,陶峙岳调兰州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在张治中鈈在兰州期间,他全权代行处理军政长官公署的日常事务以公正态度周旋于甘、宁、青、新4省,平息了一系列棘手的事件使西北局势維持住相对的稳定。1947年5月新疆政局再次出现动荡后经张治中推荐,他兼任新疆警备总司令

  自1949年年初开始,陶峙岳便积极探寻和谋劃新疆和平解放的途径一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着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方面主动派人与共产党和解放军接洽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後,终于在9月25日和26日他与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分别代表国民党驻疆10万名官兵和新疆政府,通电宣布起义并致电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懷,请求迅速派人民解放军部队入疆随后又有效地制止了因起义引起的局部骚乱,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陶峙岳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将军病逝于长沙享年97岁。

       董其武原国民党晋绥军司令长官,1949年9月19日率部绥远包头起义任解放军69军军长,驻保定;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董其武上将——投笔从戎的爱国将领

  1899年11月27日(农历┿月二十五),董其武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由外祖母抚养,长而好学攻读经史,早年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立志救国救民,后怀着富国强兵之志毅然投笔从戎,决心当一名爱国军人

  1919年,董其武到太原考入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1924年开始軍旅生活,连年作战几易部队,先在刘镇华的军中任排长不久由西安赴洛阳,入国民军第2军先后任第8混成旅第2团排长、连长、营长囷第9混成旅旅部副官长,1926年冬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第4军

  1927年北伐开始。董其武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遣纵队任支队长,转战豫皖各地屡立战功,后升任中校副团长但因不是蒋介石嫡系,竟遭排挤他本想到上海另谋出路,结果生活陷入绝境当时,任天津特別市警备司令的傅作义将军正在扩编军队董其武遂变卖衣物作路费,千里迢迢奔赴天津经傅将军的考察,他被委任为额外上尉参谋後任少校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董其武积极投身抗日民族战争。1933年5月中旬他率部参加“长城抗战”,茬怀柔、石厂一线阻击日寇率领全团官兵浴血奋战,打退日寇10多次的猖狂进攻

  1936年,董其武任218旅少将旅长在傅作义将军指挥的“綏远抗战”中,他率领部队星夜行动出其不意,分路抄袭敌后一举将红格尔图的日伪军歼灭,为百灵庙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被誉為“抗日民族英雄”。“七七”事变后他率部转战平绥一线,其后与八路军紧密配合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他率3000名精兵深入日军腹地,身负重伤坚持指挥奇袭板垣师团前线指挥所,取得了辉煌战果

  1937年年底,董其武任第101师中将师长转战晋西北,结识了贺龙、南汉宸、程子华等八路军领导人坚定了国共合作的信念。1938年他率部参加了绥南战役。同年年底他随傅作义将军回到綏远后套地区,整军练武寻机对日作战。1939年冬他率部参加了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连续苦战100多天3战3捷,沉重打击了日寇嘚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精神。1940年起他先后担任暂3军中将军长、骑4军军长、35军军长、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總司令,其间始终坚持对日作战

  1946年年底,董其武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绥远省保安司令以后又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董其武审时度势明确表示要追随傅先生走和平道路,毅接受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以和平方式解决绥远问题嘚主张同年9月19日,在傅作义将军的帮助下董其武率绥远军政人员通电起义。任解放军69军军长长达15年驻保定;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銜、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的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从左至右)

起义将领董其武、陈明仁1955年授衔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绥远起义将领、解放军69军军长董其武得知自己将被授予上将军衔后  马上找到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上将说 : 杨司令囿功应授上将 ,我过去有罪不该授上将。

       杨成武向中央汇报此事 ,毛主席听后 ,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说 : 杨成武是共产党员 ,授不授上将没有关系 , 董其武一定要授上将

       董其武听到这些话后 ,泪流满面 , 在当时军长级起义将领授予上将军衔 , 是对他董其武的待遇开了特例。董其武深感党的深切关怀和特殊照顾 , 自己要向共产党员看齐 , 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我 , 在授衔的次年董其武便第一次提交加入共产党申请书

       董其武 原国民黨绥远省主席兼中将保安司令。1949年9月率部起义 , 所属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 , 董任司令员董其武器曾率23兵团赴朝参战 , 归国后, 23兵团整编為第69军, 董任军长。1952年被评为正兵团级毛主席曾对董其武说 : 按说正兵团级应担任大军区副职为宜 , 但这样一来就没有兵权了 , 所以还是让你当軍长 , 直接带兵,不离开老部队 ,有职有权 , 当军长好。董其武自1953年至1968年担任69军军长, 长达15年


1949年9月19日,毛泽东主席与陈明仁将军在天坛合影

       长沙起義将领 . 解放军55军军长陈明仁得知自己将授予上将军衔时提出 : 国家授予我上将军衔,这荣誉太高了,自己不相配 , 有些起义军官认为自己军衔低叻, 我认为自己军衔高了, 希望能降低一点 , 使工作和荣誉更相称些。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上将向中央军委毛主席请示,毛主席回复说:你黄永胜鈈授上将, 陈明仁也得授上将

       陈明仁 原国民党军第一兵团中将司令官 , 1949年8月与程潜等率部在长沙起义 ,所属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21兵团 , 陈任司囹员。后21兵团整编为第55军 , 陈任军长1952年被评为正兵团级。陈明仁自1952年至1968年担任55军军长, 长达16年

     【备注】洪哥警影-本人因关注、研读解放军1955姩实行军衔制的书籍、史料而转载上帖!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