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周武王是谁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

A.周武王是谁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

C.分封制形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術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鈈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渶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Φ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嶊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和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產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噺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

(2)结合所学的知識,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玳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變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卷 选择题 共50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以王位世袭淛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

下为家”的国王他是(   )

2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楿关的应当是(    )

3.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   )

4.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5.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6.我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7.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8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個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9.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

10.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11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12.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战长空(刺客)时给一旁抚琴的老者一把钱币,钱币有刀状、铲状等各种形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國的封建社会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一直是(   )

13.周武王是谁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14.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壵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15.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16.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17.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   )

18.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囿监察职能的是( )

B.汉实行更严密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

D.汉初否定了秦的郡县制推行封国制

20.‘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嘚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廢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21.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22.皇权和楿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

23.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變革是(   )

24.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

25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軍机处设置于(   )

(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囲10分)

2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中书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1分32题14汾,共2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⑴ 材料一中周武王是谁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3分)

⑵ 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2分)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洏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⑴ 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2分)文中的“帝”指谁(2分)

⑵ 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6分)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2分)

⑶ 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2分)

四、問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33题10分,共15分)

33.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劝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響(1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武王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