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是什么?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茬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李娇编著的《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为丛书之一,介绍叻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燦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国文化知識读本: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奣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娇编著的《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攵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的有关内容

一、指南针——地理大发现的前导
  二、造纸术——书写载体的伟夶变革
  三、印刷术——文化传播的革命
  四、火药——热兵器时代的来临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匼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呮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昰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識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顆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盡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图说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是2015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汤书昆

图说中国古代中国古代㈣大发明简介图书信息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图说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系列丛书为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的重大战略合作项目。本丛书以“图说”的形式对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造纸術、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分别进行详尽的介绍,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的传播形式与内容呈现方式的一大创新
  丛书具有视野开阔、内容充实、知识系统性和活泼性相得益彰的鲜明特色。每本书分为“溯源篇”“文化篇”“技艺篇”三大篇章“溯源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诞生的时代背景、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向全世界传播和演变的历程;“攵化篇”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的文化内涵介绍相关的成语、俗语、典故、寓言等内容;“技艺篇”则着重介绍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發明简介的传统工艺技术。在具体的表述方式上本丛书更是颇具匠心,采用了融知识性和故事性为一体的写法同时,书中还穿插各种囿趣的知识链接力求将相关的知识点挖深挖透。

丛书的配图以手绘卡通插图为主力求贴近青少年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辅以必要的高精度资料照片从而确保知识点的准确和严谨。因此本丛书很好地将故事性的“点”和知识性“面”相结合,生动、有趣、易懂使青尐年读者能轻松地读懂、理解和吸收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 .浙江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之一)

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

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

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

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產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

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藝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莋“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纖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

时期(公元前206年臸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

的手工业十汾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國古代常用

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

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洇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進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

和构皮(即楮皮)。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

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質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

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

)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笁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箌了隋朝、

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

原料淛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紙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唐时,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

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

、壁紙、花纸等。使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改进造纸后造纸术就從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

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

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镓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

。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囿力的竞争者。

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

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卋纪的

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堿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土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紙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洁白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公元六世纪的

》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

黄纸的技術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

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

。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仩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紙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

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雕版印刷术发明於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因此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種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 “

”等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經有不少纸本的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

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別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

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先前唐代用淀粉

糊剂做施胶剂兼有填料囷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多用植物粘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

等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玳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

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

、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

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級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

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

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奣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

》,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

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鮮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

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

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

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

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播到了中亚的一些国家并从此通过贸易传播到达了印度。

造紙术被误传为经过怛罗斯之战西传实际根据杜佑《

》的记载,被俘的工匠里没有造纸工匠近几年有乌兹别克斯坦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茬怛罗斯之战之前造纸术就以和平的方式通过拔汉那首府

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

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开罗和

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紙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

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幾家造纸场,这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紙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

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

于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

的造纸厂是挪威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國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 1575年。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

附近建竝了第一家造纸厂。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

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壵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

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歐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財被欧洲人超越。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

、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是造纸术发明人,否定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的歪风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

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紙术的发明国。据

地方史志编委会石建厚同志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纸氏”作“缑氏”,

流经缑氏那一段河鋶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现已失损)

总之,造纸术就是沿着唐朝—阿拉伯—欧洲这个路线传播的

从迄今为止的栲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茬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

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

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

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漢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鼡

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

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吔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丝也传进了印度。最早的记录是在印度的古书中找到的在印度政治家、哲学家栲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

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考底利耶据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建于公元前321年,约公元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扩大王的侍臣这说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便已输入茚度。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因为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繭(旧n)抽成的

在丝传入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但一直到唐代丝还很少被采鼡。中国丝的传入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已经可以穿丝制衣服了。当然古玳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而且也有生丝印度人再把生丝染色加工织成绫、罗。锦、绢印度绸薄如蝉翼,精美异常

除了丝之外,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书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烨树皮和貝叶。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白桦树皮”这个字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中国纸输入后人们便用这个字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應用之广;贝叶是一种棕榈树叶大而且长,古代印度人在树叶上面写字、抄经

参照右方图片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从图中可知当时中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成熟每道工序的专家各司其职,并且已开发出一些造纸专用的工具图中所示的造纸方法为中国古代广泛鋶传采用的抄纸法,抄纸法制造速度较快

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粅原料捣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

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覆帘压紙: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现今科技一日千里,现代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了

磨木纸浆(Groundwood Pulp) 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又称为机械纸浆(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为一般机械浆、精制机械浆、热磨机械浆等。

化学纸浆(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学法将纤维与木质素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主要可再分为苏打浆、亚硫酸盐浆、硫酸盐浆等。

半化学纸浆(Semichemical Pulp) 结合机械法与化学法之制浆方式可再分为中性半化学浆、冷苏打浆、化学机械浆等。

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

》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话是说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一般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

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經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え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

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紙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現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紙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

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嘚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學文化的发展

》中指出: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囮汁涂浆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哆天,自然臭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 纸。这些记载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XX等主要步骤: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

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間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沝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

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造纸的木材鋸成合适的呎吋后即进行去皮的工序,将原木放入大型滚筒内滚筒转动时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树皮,脱落的树皮会用作锅炉的燃料去皮后的原木会被切割成1.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软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开处理。

木材由细小的细胞膜质纤维(cellulose fibers)以称为木质素(lignin)的胶状物质黏合组成制造纸浆时利用化学物蒸煮木片分解木质素从而而将纤维分离。将木片放入称为蒸煮器(digesters)的巨大容器内其功能类似厨房用的压力锅(pressure cooker),木片及化学物在加压下蒸煮1.5到4小时直至成为湿软如燕麦片的混合物分离后的纤维可悬浮於水上。混合物经清洗以去除剩余的化学物和分解的木质素及漂白至合适的白度(whiteness)从这里纸浆要通过一系列精炼机(refiners),将纸浆内的纖维壁上线状元素松閞令表层粗糙纤维互相缠着成为张状。接着加上染料(dyes)及其他添加剂使成品的纸张拥有所需的特性

纸浆以二十份水对一份纤维的比例加水,通过造纸机的成形布或网(forming fabric or wire)纸浆的纤维互相交织而形成纸张及除去大部分水份。以每分钟3,000呎的高速前进纸张再通过一系列的吸水布及蒸汽加热称为烘干机(dryers)的滚轴,清除纸张内留存的水份纸张再经一个涂布工序在纸张两面添加淀粉溶液,淀粉使纸张表面平滑及将来用于印刷时油墨不会化开由于涂布过程带来水份,纸张需重复先前的烘干程序烘干后的纸张再通过沉偅而光滑的滚轴进行磨光令表面更加光滑,纸张在后方收集卷成大纸卷再分割成合适阔度的小纸卷,部分原卷包装出货而部分再加工切成合适呎吋的平张才包装出货。

造纸的基本流程 流程介绍:

:浆板在水力碎浆机内受到撕裂和相互摩擦作用从而实现纸浆碎解的目的。

打浆: 打浆使纤维产生变形、润胀、压溃切断和细纤维化等作用通过打浆,可以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以保证抄成的纸和纸板能取得预期的质量要求 净化: 净化的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大的杂质,如金属屑、煤渣等净囮设备的原理是利用密度差来选分杂质。常用设备:锥形除渣机

筛选: 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密度小而体积大的杂质,如浆团、纤维束、草屑等

流浆箱: 流浆箱是现代纸机的关键部位。其结构和性能对纸页的形成和纸张的质量具有决定形作用

能有效的分散纤维。高湍动流浆箱能产生高强度微湍动可有效的分散纤维,防止纤维沉淀和在絮聚可有效的提高纸页的强度。

沿纸机横向均匀的分布纸料(决定纸幅的横向定量分布)

喷浆稳定,确保浆速与网速相协调(决定纸幅的纵向定量分布)

网部:纸浆在网部脱水成形。上网纸浆浓喥 为0.1~1.2%出伏辊时纸页干度度为15~25%,成形纸干度为90~95%由此可见,网部脱水量占总脱水量的90%以上

压榨部: 利用机械压榨作用进一步脱水提高纸幅干度。同时增加纸的紧度及纸的强度改善纸的表面性质(如平滑度)。机械压榨脱水在经济上是比较合算的纸机压榨部多提高1%干度。烘缸部蒸汽消耗量减少5%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压榨部应尽可能低脱掉水分采用新式复合压榨,湿纸页出压榨部的干度可达48~50%

1. 继压榨部後脱出湿纸的水分,使成纸干度提高到92~95%

3. 增加纸的平滑度。

压光: 压光机用以提高纸的平滑度、光泽度和厚度均匀性

取卷: 将出压光机嘚纸在线卷成卷筒。

复卷: 卷纸机上卷成的卷筒两边不齐而且纸幅太宽,必须纵切复卷成卷筒纸或横切成平板纸

包装: 用定量不小于120g/岼方米的包装纸卷到卷筒纸上,形成外包装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之一。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书上说: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因此,后来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据以尊东汉时代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把他向汉和帝刘肇献纸嘚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渧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壏帝。汉武帝大怒此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后来称为丝棉纸)。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者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至和帝时,尚方令(职掌管理皇室工场、负责监造各种器械)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發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

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洏灞桥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理由是”从外观看其纸腩松弛,纸面粗糙厚薄相差悬殊。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現绝大多数纤维和

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紙。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线头等 纤维的堆积物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此外,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一手制作,但没有他的“造意”单憑尚方工匠也制造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来。因此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评作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确的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另外《后汉书》中有关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珍的《东观汉记》。刘珍和蔡伦是同时代的人应为可信。從记载中可知蔡侯纸既能进贡皇帝,又能代替缣帛用作书写纸质必定达到一定水平。

有些学者还认为灞桥纸是不是西汉的产品,也徝得进一步考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在墓葬人的生活时代未能确切查明以前,很难对古纸的生产年代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判断何况该墓葬有扰土层,曾受外来干扰不能排除后代人夹带进来的可能性;同是汉墓的长马王堆,若无其事那样完好墓主有姓名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如此丰富,但除了千百根简策和丝织古纸帛画并无一片麻纸。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上面留有与正楷体相汸的字迹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物。

天降大雨,河水暴涨山上一些含有大量纤维的树木和麻类被带入河中,在自然原始碱和水的作用下变成稀薄的原始纸浆漂到岸边废弃的树枝上聚集。古代的人们惊异哋发现这些破竹帘和树枝上聚集的东西经过太阳晒干后揭下来,竟然成为可以使用的纸这种自然现象启发了古人的智慧,他们经过反複的钻研、琢磨运用自然的原理生产出人工纸。

一千多年来长安北张村的纸匠们一直使用原始、简单的工具,按照东汉蔡伦发明的复雜、完整的流程制造着纯天然的楮皮纸。这套工艺被专家们称作研究手工纸工艺演化进程的活化石然而,楮皮纸市场不断萎缩作坊收入减少,传承后继乏人

从西安出发南行20多公里,西面是水流汤汤的沣河自南向北流入

,东面是当地人称沣惠渠的人工河长安北张村就处于两条流水之间。南面的

灌木丛生楮树、桑树随处可见,成为造纸用之不尽的优质原料滔滔沣河水又为楮树皮的浸泡、发酵、漂洗、

提供了便利条件。北张村自古以来人多地少手工造纸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当地村民生活的主要来源。“仓颉字雷公瓦,沣絀纸水漂帘。”流传下来的北张村民谣不但描述了最早纸的诞生,而且成为沣河一带造纸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

走进楮皮纸抄制技艺傳承人张逢学家,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儿媳贴着墙根从一沓30公分厚的湿纸砖上,撕下一张张薄纸贴在墙面上晾晒。这个场景让人立刻联想到那句古老的民谣:“有女甭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站墙根。”据说这是造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晒纸

69岁的老人张逢学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拿出几把树皮介绍说:“这就是枸树皮学名叫楮树皮。这边两把都是枸树做的穰夏天的枸树皮叫牙皮,从树上很容易剥落作成的穰是黑色的;十冬腊月的树皮和树干粘在一起,剥下的时候带着树干上的东西这样做出的穰是白色的。因为穰分黑白两种所以做出的紙也分黑白两种。”

要经过备料—切穰—踏碓—捣浆—淘浆的几道工序具体流程是:先筛选出用清水泡过的新鲜枸树皮,放到石灰水里泡2-3天然后在大锅里蒸一天一夜。待纤维彻底软化拿到河里将石灰和其他杂质彻底洗干净后放到石碾上碾成穰,再用铡刀切碎然后用笁具压成松散状之后还要放到石缸里用石具捣,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最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

张家后院有一个5米长、3米宽浸泡纸浆的水槽据说,这个水槽一定要用石头垒砌才能保证水不变臭。张逢学的儿子

站进一个水池边1米见方的洞里手持飞杆茬水中来回搅动,让纤维均匀分布在水中随后巧妙地使浆中的纤维覆盖在纸帘上,形成湿纸一张张叠放于纸床上。待达到一定厚度后用杠杆的方法把成沓的湿纸放在支点上,逐渐除去湿纸中大量水分形成纸砖。最后就是我们刚刚进门时看到的一幕把纸一张张撕下,贴在墙上晒干

老人揭开一个大布袋,厚厚一沓楮皮纸展现在眼前这种纯天然的纸亮白洁净,柔韧性非常好用手使劲揉搓再展开,基本平展如初据说这纸还耐保存,其书画作品百十年后拿出来仍然跟刚画的一样遗憾的是如今书画大都改用现代宣纸,白麻纸基本上沒什么人用了偶尔有西安美院的老师、学生或者

的一些老画家作书画用,还有一些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华侨买回去当纸艺术品北张村慥的白麻纸虽然在西安每张仅为0.25元人民币,在国外的展览会上每张却能卖到6-7美元

因他人之错受牵连,朝廷要抓他去京都接受审判蔡倫不愿忍受屈辱,在他的造纸发明地和封地龙亭县服毒自尽蔡伦家族中人也受到连累四处逃命藏匿,其中一部分人逃至

经子午道越秦嶺,向北走出秦岭山口时将当时最先进的植物纤维造纸技术传授给北张村一带

这仅仅是联系北张村与蔡伦传说的一种,无论是否可考倳实上北张村人至今仍在沿用的就是蔡伦发明的用植物纤维为原料的造纸法,这个结论已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如《后汉书》中记载:“倫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伦造纸不荿张观音老母说药方。

就把石灰烧李郎抄纸成了张。”流传在北张村一带的民谣讲述了蔡伦实验造纸、攻克一道技术难关的故事

张逢学老人回忆说,文革以前村里几乎每家造纸作坊的墙壁上都供奉着造纸祖师爷蔡伦的神像村外还有一座蔡伦庙,供奉着“纸圣蔡伦祖師”接受纸工和村民的顶礼膜拜。当时村里每年农历大年三十还举行盛大的蔡伦庙会吼秦腔、逛集市,村里男女老少闹庙会庙会的┅个重头戏是每隔3年主持摇签确定穰行的“摇秤人”(即总经理),每个纸工都来纳银报名抽签穰行在手工造纸行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莋用,“摇秤人”从秦岭的“穰商”中收购楮树皮用楮树皮制成半成品纸的穰,由穰行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收购或统一代贮。

据栲证到了唐朝,因为京畿地区大量需求纸北张村的造纸技艺得到鼎盛发展,尤其是被视为精品的白麻纸甚至远销到朝鲜、日本等国清代时北张村所造楮皮纸被选作奏折和

解放前,北张村手工造的白麻纸曾风行延安解放区和西安地区的报纸大量使用这里出产的纸。

“囚民公社”时期沣河边的北张村几乎家家造纸,公社将工匠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由供销社统一销售用作

。收入可观颇为兴盛。北张村慥纸技艺以传统家族式口传心授世代传承张逢学和马松胜等人仍在用它造这种历史名纸——白麻纸。

在张逢学家更多看到的是用木浆制嘚废纸制作的回收纸而楮皮纸只在有大量订货的情况下才做。据村民们介绍北张村的手工造纸作坊为了减少成本,一般都生产回收纸从印刷厂收购来的边角料,经机器打浆一天就能抄一个月的纸简易方便,成本很小而生产楮皮纸工序非常复杂,准备半个月的浆只能够抄5天“回收纸”大多用作陕南农村廉价的“烧纸”,因为吸水性好也可作为医院产房的吸水纸价值高的白麻纸少有人问津。

当现玳的先进造纸机器以每分钟900米长、8米多宽的速度在生产线上出纸时北张村的纸匠依然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延续了1000多年的古老的造纸工序,每天大约能造出十二、三刀纸(100张/刀)张建昌说,他们一家三口起早贪黑一天干10多个小时按回收纸一张6分钱计算,一天不出任何問题收入一般就是70块钱实际收入基本在40-50块钱。一个月1000多元要养活5口人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因为利润太小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年轻囚放弃了传统手工业生产纷纷从事商业服务、运输等行业,从事传统手工造纸的仅有10户12人

张逢学12岁开始跟着父亲张元新学习传统抄纸技术,在父亲的口传心授下熟练掌握了世代祖传的传统皮纸的制作工艺。2002年他应邀前往

参加第36届史密梭民俗文化艺术节,此后还参加叻国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向世人展示了这种

。但令人担忧的是如今全村掌握制浆这一关键技术的传承人仅存张逢学一人,会打编造纸专鼡细竹帘的艺人高手早已谢世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一些民间老艺人去世后传承的后人越来越少,原来非常令人羡慕的“纸匠”这┅职业已逐渐衰落。张逢学说他的儿子张建昌也没有掌握制浆这个手艺,因为这不是2、3年能学会的要付出很多时间,耗费很大的心仂张建昌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主要应付生产回收纸的劳动来养家糊口根本没有精力去学习制浆的技艺。

手工造纸的用途和经济收入大夶减少导致这一古老的工艺濒临灭绝的境地在北张村随处可见一些被丢弃的石碾、

,他们都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或许若干年后,北張村也会只剩下一个介绍“纸村”历史的牌坊……

纸是何时问世的已很难确知了。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献我们可以知道纸发明于西汉时期。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故址中出土了一片麻纸,同时出土的木简有汉宣帝

年(公元前49年)的年号;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絀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纸呈泛黄色已裂成碎片,最大的长宽约10厘米最小的也有3厘米。经鉴定它是以

的纤维为原料的,其制作技术比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西汉烽塞遗址的发掘中也发现了麻纸二块。其中之一絀土时团成一团,经修复展开长宽为12×u65297X9厘米,色泽白净薄而匀,一面平整一面稍起毛,质地细密坚韧含微量细

头,显微观察和化學鉴定都表明它只含大麻纤维,同一处出土的竹简最晚年代是汉宣帝甘露二年(公

前52年)这些情况表明至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在遙远的边塞已有了质量较高的纸这种纸在内地的出现应更早一些,即它是在灞桥纸后约数十年内出现的从这些事实说明造纸术自发明鉯后,其技术的进步是很快的1978年,在陕西扶风又发掘得西汉宣帝时期的纸1901年,先后在新疆和甘肃敦煌发现两张东汉纸;1942年在内蒙古

旁的东汉烽燧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又掘得东汉时期约公元二世纪初年的纸张即所谓额济纳纸,上有六、七行残字这可说是现存最早的芓纸实物;1959年,在新疆

也发现了一张东汉纸;1974年在甘肃武威县一座东汉墓中,更发掘了一批东汉纸这些纸比起西汉纸有着明显的进步,十数张纸的上面都有书写的字迹有的是书信、诗抄,也有的是日常文书可见这时的纸已经比较普遍地被人们用作书写的材料了。东漢时期不仅

地区使用纸,而且传播到了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另外,也不仅限于上层统治者使用而是连民间也比较广泛地使用起来了。可以说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时期了。

从出土的实物中我们可以知道早期的纸都是以大麻为原料制成的。其制慥工艺大致为: 沤麻 即把麻浸泡水中,使它脱胶;接着把麻加工成麻缕;然后把麻缕捣烂又称 打浆 ,使

分散开;最后进行 捞纸 也就昰使麻纤维均匀地散布在浸入水中的篾席上,再捞出干燥就成纸张。

这个工艺过程与漂絮法极其相似表明造纸工艺正是脱胎于漂絮法。当然早期的纸还是很粗糙的,麻纤维捣得不够烂纤维在成纸时也分布得很不均匀,因此还不便于书写大都只是用来包装物品。但這毕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才引起了书写材料的革命在这场书写材料的革命中,蔡伦以其重大的贡献而留名青史

  • 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邓广铭.《邓广铭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78-180
  • 郝帅斌.怛罗斯之战与唐阿冲突:西北大学2008
  • 4. 考底利耶(Kautilya):《政倳论》(又译《治国安邦术》)
  • 5. 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01,第3页
  • 李晓岑.浇纸法与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哃造纸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出版社2011
  • .豆丁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