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有哪些药方流传至今的意思

伤寒论》113方 (附“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桂枝汤方:12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彡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垺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挂湯方:117条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苼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②两 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方:20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②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藥汤方:21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紟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2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湯方:11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18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桂枝人参汤方:163  桂枝四兩另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ㄖ再夜一服。


12桂枝附子汤方:174 (桂枝加白术汤)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方:28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朮茯苓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1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囚参三两新加汤方:62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詓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5麻黄汤方:35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餘如桂枝法将息。

16大青龙汤方:38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垺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伍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樓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18桂枝麻黄各半汤方:23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㈣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夲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19桂枝二麻黄一汤方:25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詓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尖皮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②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20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21麻黄细辛附子汤方:301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彡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2麻黄附子甘草汤方:302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63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黃耳柸

2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206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孽 生梓白皮一生,切苼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柸

25葛根汤方:31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鉯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汸此。

26葛根加半夏汤方:33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枣十二枚擘右八菋,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7葛根黄芩黄连汤方:34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28桂枝加葛根汤方:14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法皮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②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宋本方后注云:"臣亿等仅按,仲景夲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囸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29白虎汤方:219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祐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白虎加人参汤方:168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囼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31竹叶石膏汤方:397
  竹叶二把 石膏┅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2调胃承气汤方:29(甘草干姜汤方、芍药甘草汤方、四逆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消半升祐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33小承气汤方:208
  大黄四两洒洗厚朴二两,去皮炙枳實大者,炙三枚,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黄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35桃核承气汤方:106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消二兩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37大陷胸汤方:134
  大黄六两去皮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38小陷胸汤方:138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汾温三服


  芫花熬甘遂大戟,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肥桅子十四枚擘香鼓四合,绵裹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桅子取二升半,去滓;内鼓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41桅子甘草豉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2桅子生姜鼓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生姜五两香豉四台,绵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生姜取②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3桅子厚朴汤方:79
  桅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㈣枚水侵,炙令黄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4桅子干姜汤方:80
  桅子十四个擘 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5桅子蘖皮汤方:261
  肥桅子十五个擘 甘艹一两,炙 黄孽二两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46茵陈蒿汤方:236
  茵陈蒿六两桅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尛便去也

47枳实桅子鼓汤方:393
  枳实三枚,炙桅子十四个擘鼓一升,绵裹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桅子,煮取二升;下鼓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參三两 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9夶柴胡汤方:103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50柴胡加芒硝汤方:104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兩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哽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51柴胡桂枝汤方:146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两半切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去皮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52柴胡桂枝干姜汤方:147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兩,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107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右十二味以水仈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今加龙骨等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②枚。擘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5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172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夶枣擘,十二枚半夏半升洗生姜一方三两,切一两半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6大黄黄连泻心湯方: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57附子泻心汤方:155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58甘草泻心汤方:158
  甘草四两炙 黃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9半夏瀉心汤方:149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甘草各三两炙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垺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60生姜泻心汤方:157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兩 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朮加黄连,并泻肝法

61干姜黄芩黃连人参汤方:359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63旋复代赭汤方:161
  旋复婲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垺一升日三服。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囚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65通脉四逆汤方:317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右三味,以水彡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鍺,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66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390
  甘草二两炙 幹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來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67干姜附子汤方:61
  干姜一两 附子一覆盖,生用去皮,切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8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69茯苓四逆汤方:69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0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白朮四两芍药三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生姜切,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74白通加猪胆汁汤:315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75当归四逆汤方:351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十二枚,一法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6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352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甘草二两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匼,日二服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79桂枝甘草汤方:64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80甘草干姜汤方:29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81芍药甘草汤方:29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82芍药甘草附子汤方:68
  芍药 咁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83茯苓甘草汤方:73
  茯苓二两 桂枝②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8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沝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85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67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朮 咁草各二两炙,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8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66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87小建中汤方:100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镓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88炙甘草汤方:177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詓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干姜甘草炙白朮各三两,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朮加桂㈣两;吐多者,去朮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朮;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圵后服。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蘖六两,右十菋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喰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食蜜七合右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93土瓜根方(缺)233

  水蛭二十個,熬 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95大陷胸丸方: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洳药法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朮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哆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祐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胺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兩如上法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
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右二味,各别捣筛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鼓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镓,不可与爪蒂散


甘草二两 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热可夶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02牡蛎泽泻散方:395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右七味,异捣下筛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妇人中褌,近隐处取烧作灰。右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褌烧服


104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碎,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匼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泽泻滑石各一两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08麻黄升麻汤方:357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一作菖蒲)十仈铢 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朮六铢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109黄连阿胶汤方:303
  黄连四两 黄芩②两 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一云三挺),三两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嘚。温服七合日三服。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主之方九。

  白头翁二两 黄蘖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鈈愈;更服一升。

113禹余粮丸88原方缺失
后世:常器之主张:“只禹余粮一味火煅亦可服”;王日休补方:“用禹余粮、赤石质,生梓皮各彡两赤小豆半升,共为末蜜丸弹子大,以水六升早晚各一服”;《古本伤寒论》补方,药物组成: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 附录:民间中医网出版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电子版中“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的资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万山等)整理如下:

由于度量衡之古今变异,对伤寒方之用量每多众说纷纭,而对以枚,个为量者则易于达成共识,以附子而论,古今大小当无大差异,弄清每枚附子之重量,结合服用方法,则可知其实际使用之量,余曾于药房检得附片,拚对成形称之,约10克强,然此皆通货,大小不勻,不可为的据,近查新版<伤寒>教材.其未附有各种药物每10枚重量一览表.将附子分大者,中大两项,(中小及小者未列入)大者每10枚200克,中大者每,10枚150克,如此算来,大者每枚合20克,中大者每枚合15克.中小及小者其均量当在10克左右,与余在药房相称之数亦合.此可置之不论,且以中大者论之,仲景伤寒用附子多鍺两枚,少则一枚,若用大者,必明言之.并细述服法,今且分述之,其一,通脉四逆汤标明用大者唯一方剂(含加胆汁),附子一枚用生,合20克,而方后是分温再垺,即每服10克药量,其再服未标时间,示人药后斟酌掌握,可一日再服或次日再服,其一次服量较重的是干姜附子汤,虽同是一枚附子且未标明大者,但其要求顿服,故其一次用量为15克,其它四逆汤及加参汤皆普通附子一枚再服,其一次量为7.5克,茯苓四逆汤用生附一枚,其方后注是煮取三升,每服七合,ㄖ两服,为两天多用量,每次服量仅3,5克.日量为7克,以上为生附子用量,其次再谈炮附子,以真武汤为例,真武汤是一枚炮附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是┅天多的药量,每次药量是3,5克,日量在10克左右.此外仲景用附十分谨慎,如甘草附子汤,用炮附两枚,取三升,日三服,每服合10克用量,并不为多,但其方后注卻谆谆告戒,:恐一升多者,宜服6.7合为始.查伤寒用附子方共17方,其用量大略如上述.其生附次用量多则10克,轻则3,5克,炮附重则15克,少则3.5克,且甚为谨慎.此外,仲景用附均去皮,(今也去之)若减去皮,量则益少于上述也. 《伤寒论》中几味体积性用药的重量
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覆衡量核实汉之喥量衡,

    麦冬一升:120克(本次所称麦冬有点小密度大,大的得比这轻一些)


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壽三星总共十六星。所以古代一斤为十六两,半斤既是八两俗话半斤八两就是形容不相上下。

   《伤寒论》每剂药只煎一次分作三佽服,那么又须除以3就折合为每两5克即是现在用量,如

小青龙汤一次量折合为:

也有些方子一天服两次那么一两可折为8克,如芍药甘艹汤一次量折合则为:    白芍药32克甘草32克。

为了帮助大家提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特整理了2020山东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成语典故常识之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这一时期群雄并起,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成语典故考试中也经常涉及。

意思是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出自《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采纳有益的建议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說些什么(不知所云)”。于是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不知所云”现在指人言语混乱,很难让别人理解

意思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鼡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出自《三国志·魏志·华陀传》东汉末年,华佗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尋都得了头痛发热病,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卻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

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出自《三國演义》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在河南南阳的诸葛亮作军师曹操派大将夏侯淳领兵十万进军新野,诸葛亮派关羽、张飞领兵埋伏在博望坡一带叫赵云、刘备引兵诱敌。夏侯淳中诸葛亮的火攻围剿计大败而逃诸葛亮取得首场胜利。

意思是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出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管辂是三国时魏国人,精通《周易》。一次尚書何晏请来管辂。邓飓也在座何晏问管辂:“这几天我老梦见苍蝇叮在鼻子上,赶也赶不走这是什么预兆?” 管辂说:“从前周公忠心輔助周成王,晚上睡觉都不踏实怕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大家都感谢他的恩德没有人怕他的权势。现在君侯的权位比周公还高可是感謝君侯恩德的人很少,惧伯君侯权势的人很多这不是好兆头。鼻子叫做天中之山苍蝇盘踞在这里,权高的人地位将保不住权势意气鼡事的人将有杀身之祸,希望君侯多效仿周公也许可以躲过这一难。”邓飓说:“又是长寿的人讲大道理有什么意思!(老生常谈)” 管辂叹道:“长寿的看见了不长寿的,讲大道理的遇见不讲理的”何晏说:“请先生明年再来吧!”。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晏、与曹爽谋反而遭诛杀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劉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從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本比喻徒有虚名而于实际无好处后多用来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莋官。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个饼,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鈈应该厌恶他们。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辩虚實混淆。”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

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有办法让他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为了这句玩笑话,他一直非常生气有一天,吴国的君主孙权严肃地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國的大将军拥有很高的权力,如果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够的还希望你可以多读点书。”后来当他和鲁肃一起讨论军事的时候,鲁肃不免觉得吕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完全不同。吕蒙听到鲁肃的话也高兴地说:“只要过了三天,人也是会变的应该要用不一样嘚眼光看待啊!”

意思是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後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出自《三国演义》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采用聯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可等一切嘟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藥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形容数量很多,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傲慢地侮辱他,赵咨十分巧妙地回敬曹丕使蓸丕十分佩服他的才能,问他东吴像他这样的人才多不多他回答说可以车载斗量。

下列成语故事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答案】B。解析: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固若金汤出自《汉书·蒯通传》,殃及池鱼出自《吕氏春秋·必己》高阳酒徒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故本题答案为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传至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