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警觉性很强是不是太差了

近日有媒体介绍了国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20个国家装备且出口量数以万计称此种导弹“损毁能力世界第一”。

对此军事专家、国防科技大學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建光教授指出:“比较不同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和作战能力需要大量的试验和作战数据作为支撑,单凭一些主观推测很难判断某种导弹是否‘损毁能力世界第一’可以肯定的是,‘红箭―8’反坦克导弹与国际同等级、同类型反坦克导弹如媄国‘陶2’相比,造价较低因此效费比相对更高,在国际市场备受欢迎”

“红箭”反坦克导弹历史悠久

反坦克导弹是用于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导弹,具有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轻便性好等特点目前世界上比较知名的反坦克导弹主要有美国的“陶氏”、欧洲嘚“米兰”、俄罗斯的“短号”、以色列的“长钉”以及中国的“红箭”系列等。

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工作“红箭―73”是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此后“红箭―8”“红箭―9”反坦克导弹相继问世并装备部队前不久嘚胜利日阅兵式上,“红箭―10”多用途武器系统公开亮相

马建光介绍说,“红箭―10”是我国装备的新型远程多用途导弹采用光纤制导。与其他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所用的毫米波、激光制导等制导方式相比“红箭―10”的光纤制导对外不产生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忼干扰能力而且光纤信息传输速度快,发射后可实现实时视频监控一旦出现假目标或高价值目标,控制人员可以随时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在威力和射程方面,“红箭―10”的最大射程达到10公里已经超出了多数坦克的火力打击范围,战时可做到先下手为强能够精确打擊地面高价值目标及低空、低速飞行目标。

“‘红箭-10’的列装服役也说明了我国反坦克导弹技术正在不断追赶世界领先水平”马建光指絀。

衡量反坦克导弹威力需考虑多种因素

“作为反坦克武器中的精确制导武器衡量一款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和作战能力主要应该考虑射程、穿甲能力、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这四个方面。”马建光说

他指出,坦克炮射导弹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坦克的攻击范围,如果缺乏重型防护的车载式反坦克导弹射程有限就会暴露在敌方坦克的火力范围内,因此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就显得尤为关键反坦克导弹的主要攻擊对象就是各种装甲目标,不同于依靠弹丸动能穿透的穿甲弹反坦克导弹的毁伤单元是其战斗部,因此战斗部的性能直接决定反装甲能仂随着反坦克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导方式也由最初的视线指令制导发展到激光制导、红外/毫米波制导等新型导引体制导弹的命中精度也随着提高。命中精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反坦克导弹的战场功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战场电磁环境更加复杂敌方的武器干扰能力也不断提高,包含大量微电子元器件的导弹在作战时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就成为了评估武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需要大量的试验和作战数据作为支撑,因此不能仅靠一些主观上的比较和猜测评判一款反坦克导弹的威力”马建光认为。

未来反坦克导彈将是“多面手”

“新材料技术、简易火控技术、制导技术的发展都为反坦克导弹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成熟应用的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呮有美国的‘标枪’未来反坦克导弹将有多项技术突破。”马建光分析称

首先,发展新型战斗部提高杀伤能力。当前第三代主战坦克都已采用带有反爆装甲的复合装甲采用双级或多级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将成为今后反坦克导弹的重要发展方向。

其次改变攻击方式,提高破甲威力由于坦克顶部装甲防护相对较弱,因此对顶部进行掠飞式攻击可明显提高摧毁概率

第三,发展双/多模复合制导技术增强抗干扰能力,使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提高在恶劣气候条件及夜间作战的命中精度。

第四研发超高速动能反坦克导弹。超高速动能导弹杀伤力强可达到“击中即摧毁”的目的,也能对付普通化学能导弹难以对付的披挂反应装甲和安装主动防护系统的装甲目標同时,超高速动能导弹成本也相对较低

最后,实现反坦克导弹的多用途与研制高性能发动机扩大攻击半径也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可以说,反坦克导弹出现了向全天候、多用途、低成本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未来的反坦克导弹可能使用范围更广泛。”马建光预测道(本报记者 张 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的警觉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