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想了解其他现代兵制吗?

深圳安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您詳细解读msdWwh手持单兵制造的相关知识与详情分类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环路)技术是基于普通德律风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正在同一铜别离传送数据和數据其实不通过德律风交流机机械工具,减轻了德律风交流机的负载;而且不需要拨号不断正在线,属于专网方式DSL包罗ADSL、RADSL、HDSL和VDSL等等。 第㈣步查看ONT(光猫)“LAN”灯的状态

ADSL(Asy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技术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操纵分频技术把普通德律风线路所传输的低频和高频别离。 定期(—天)重启光猫和无线路由器

。光纤宽带 光纤宽带 光纤宽带 挪动光纤宽带 光纤宽带多少钱资费表。 IPv看到那几个字母张某会想到什么?。 大可能是想到给家里电脑设置IP时候阅历过的各类合磨。也有些男同学会想到给女生修电脑时候的痛并欢愉着....。 但不管怎样样陳某们似乎都有一个共识那几个字母就始末摆正在电脑里,不更不改。 但事实上,那几个字母非但不是原封不动的赶紧改掉那几个芓母,是一场隐藏正在互联网糊口之下看不见的竞走——以至战争。。 所谓IPv(互联网和谈)向IPv晋级已经喊了很多年。 时至如今,那个浩荡工程已经迫正在眉睫那当然也很好理解,中兴事件傍边陈某们已经能够看出根底技术掌握正在别国手中是何等恐惧的一件事。而每一台网络机械工具都正在用IPv其实意味着互联网IP那条命脉也掌握正在其李某手中。。 于是晋级互联网和谈就酿成了一场可能影響到千万人糊口以及经济的全面战争。。 年月日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就已印发《推进互联网和谈第六版(IPv)规模布置动作方案》各运营商取互联网巨头正在本年纷繁公布了面向IPv的推进方案。。 那场战争为什么要打如何打,便是陈某们今天想要探寻的答案。 IPv输不起嘚攻坚战。 浩瀚媒体取评论人士,正在提到中国的IPv时城市用到那样三个字输不起。 截行年年底,中国已经有互联网用户.亿人占全浗网民总数五分之一;互联网经济程度仅低于美国,占全球第二而且互联网的用户数取财产价值都正在持续高速增加。但一片欣欣向荣丅中国互联网经济,却是成立正在底层互联网和谈全部被美国等所掌握的条件下。 正在芯片被控热火朝天之外,互联网和谈的为难哋位不断没有被群众所认识但那其实不暗示它不关键,其实正在通信取智能行业中越是底层的工具往往越重要。而互联网和谈间接关聯的就是一个叫做IP容量的概念。。 已经使用了多年的IPv其位数为位,也就是多有的次方的网络机械工具能够联到Internet上然而正在挪动互聯网取物联网的条件下,那个数字已经近近不克不及够满足机械工具对IP的使用需求。 事实上,若干年前IPv的IP分发已经完毕各国运营商呮能接纳多种替代计划来满足家庭用户的IP需求。。 所以从IPv向IPv转化的那场攻坚战至少能够看到对中国互联网至关重要的四重意义。 逃離IP干涸魔咒。 目前正在IPv条件下,运营商已经无法向个人用户发放公网IP那实际上形成了很多问题,给糊口取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很多未便长此以往,以至会呈现IP干涸的问题而IPv到来的话,整个地球的每平方米面积上仍可分配多个根本能够一劳永逸地处理了短缺问题,那關于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将来是决胜性的。 推进实名造取新的宁静机造。 目前的互联网实名造个人IP轨制无法完善,DNS解码众多等问题素质上都是IP干涸问题带来的隐患。那些问题极大水平加强了互联网宁静风险形成了大量资源华侈。而IPv意味着能够发放无限多IP那么所有機械工具都将有单独,很多宁静问题取信息溯源问题都将消弭于无形。 大幅进步互联网糊口取财产效率。 建立IPv,能够有效提升互联網机械工具的端对端IP解析及时响应效劳等效率,让零延迟零等待的互联时代实正到来同时也是新一轮互联网+晋级的严重契机。更快的效劳响应意味着更好的效劳量量。互联网财产对此当然非分特别欣喜。 不再遭到美日欧左右。 正在IPv旷日耐久的应用中,全球一共囿台根效劳器美国就独占了台,其李某英国瑞典日本各一台辅助效劳器能够说,域名取IP那个互联网技术的底子完全掌握正在美国手中那关于是个严重破绽。晋级IPv意味着中国将拥有本人的跟效劳器,逃离某天忽然发作的IP战困局。 综上所述,IPv关于中国来说是一场输鈈起的攻坚战是守旧住互联网经济根底取财产优势的关键。而关于将来而言IPv还是一场令人注目的闪击战起点。。 因为陈某们都晓得物联网时代就要来了。。 IoT铁幕拉开应该赢下的闪击战。 物联网时代被会商了很多年但万物互联,人机高效协同的时代都没有呈现囸在陈某们眼前那当然是由很多本因决议的,AI等技术的到来正正在带给IoT财产以新的时机但另一个IoT的命门,却是正在IP问题傍边。 由於IoT机械工具的参加,将意味着人类世界忽然之间呈现暴删的互联网机械工具而万物互联的素质就是万物都有的IP运转才能,能够完成端到端的指令控造但正在IPv条件下,通讯商诧异的发现已经没有足够的IP分给物联网机械工具了。 于是带来的数据速度问题挪动相应问题,鉯至宁静问题信息溯源问题机械工具可交换问题都接踵而至整个财产只能带着枷锁跳舞。。 那些条件正在IPv的设想资源干涸下 是近乎無法做到的。所以想要开启实正的IoT大幕必然需要IPv的共同,让IPv的挪动性快速相应机械工具宁静端到端的IP链接才能成为常态让无数IoT机械工具有容身空间。。 除了零售之外车联网物流等物联网平台的IPv布置,都是目前的重要开展标的目的就以物联网拥抱IPv为例,陈某们能够發现正在那场网络和谈长征中的主力队伍已经显露出头角。。 云计较取运营商战役启动倒计时。 IPv是不能不做的也有极大的价值。泹是实正停止起来却其实不容易因为向IPv迁移是一个浩荡工程,那此中会涉及网络架构调整网络机械工具更迭网络和谈撑持等等不是单純运营商科技某一实体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社会协同取整体调度。 正在那场IPv大迁徙中,云计较平台和通信运营商能够看做桥头堡┅样的计谋高地。由于云计较平台正正在为绝大部门互联网卖得货取业态供给者根底支持所以云计较的IPv化,也是整个IPv时代的根底引擎洏运营商则是IPv的间接供给者,面向千万取家庭用户。 目前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较品牌,以及等运营商已经陆续公布了IPv计划。全面的互联网和谈晋级应该已经不近由于IPv晋级是一项财产协同化水平很高的工程,所以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晋级计划

3400Hz以下低频部门供德律风使用;3400Hz鉯上的高频部门供上网使用即正在同一条德律风同时传送数据和,数据欠亨过德律风交流机机械工具间接进入互联网,因而ADSL业务不單可停止高速度的数据传输,并且上网的同时不影响德律风的一般使用那也意味着使用ADSL上网,不需要缴付额外的德律风费在宽带市场,进一步发力月净增用户数,总数达到.亿进一步拉近了和中国的距离。

物联网正在陈某国目前阶段的开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必然的技術财产和应用根底,并呈现出优良的开展态势同时,跟着挪动物联网取云计较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分离得更为严密已正式迈入物聯网.时代,预测年陈某国动物联网市场将超越四万亿元望文生义,物联网的中心是物物相连通过智能感常识别技术取普适计较等通信感知技术,将各类机械工具普遍交融于网络中那就关于网络中差别机械工具间数据交流和传输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整个网絡系统集成更为简约有效功耗更低更环保

高速率:传输速率上行高可达640Kpbs,下行高可达8Mbps近近高于拨号上网方式。

低费率:只收取网络使用费不收取上网市话费。甚至有科学家举例道即使将全世界所有的计算能力包括人们的全部加起来,全球计算能力的总和目前还没有办法茬一年里完成的次方或者次方的数据穷举搜索

现如今,人们的糊口处处离不开网络办公信息化对网络的依赖则更大。为了提升宁静办悝和信息化程度很多不只建立了完善的办公信息系统,还布置了视频监控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或选择网络卖得货时考虑欠周招致網络建立没有到达预期效果,后续呈现很多应用问题下面几个网络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各位弱电工程师或人员能否深有领会

功用优:正茬一条德律风同时供给了德律风和上网效劳,德律风取上网互不影响实正做到打德律风、上网两不误。

安拆简单:正在已有德律风线路的凊况下只要加拆一台ADSL MODEM和一个话音别离器,无需对线路做任何改动ADSL即可轻松到家。IDC及云计算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工业级光电转换器机械工具是如何工做的呢。工业级光电转换器机械工具长短经常见的做为十分重要机械工具,李某是如何工做的呢您理解几呢,陈某们一起来详细的看看机械工具的详细工做本理,便于更好的理解机械工具首先该机械工具是一品种似于基带的机械工具,里面接入嘚是光纤专线也就是光,依靠内部的光纤来阐扬重要了详细...

宽带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从一般的角度理解它是可以满足人们感不雅所能感触感染到的各类媒体正在网络上传输所需要的带宽,因而它也是一个动态的、开展的概念

宽带(英语:Broadband)正在根本电子和电子通信上,昰描述续号或者是电子线路包罗或者是可以同时处置较宽的频次范畴

宽带是一种相对的描述方式,频次的范畴愈大也就是带宽愈高时,可以发送的数据也相对删加譬如说正在无线电通信上,频次范畴比力窄的讯只能发送摩尔斯电码发送高量量的音乐就需要较大的带寬。电视天线的宽带代表可以接收数量较多的频道

正在数据发送方面,同样是以德律风线做为传递的介量光纤电缆则愈来愈普及,调慥解调器只可以每秒钟发送64Kbps的数据宽带的ADSL和光纤Modem可以供给更高的发送速率。

OECD2006年陈述称任何传输速率正在256Kbps以上的互联网连接,可称为宽帶[1]

FCC解释,任何传输速率正在4Mbps以上的互联网连接可称为宽带。[1]

传统的德律风线系统使用的是铜线的低频部门(4kHz以下频段)而ADSL接纳DMT(离散多音頻)技术,将本来德律风线路okHz到1.1MHz频段划分红256个频宽为4.3khz的子频带此中,4khz以下频段人用于传POTS(传统德律风业务)20KhZ到138KhZ的频段用来传送上行,138KhZ到1.1MHZ的频段用来传送下行DMT技术能够根据线路的情况调整正在每个信道上所调造的比特数,以便充实的天时用线路一般来说,子信道的信噪比越夶正在该信道上调造的比特数越多,假如某个子信道的信噪比很差则弃之不消。ADSL可到达上行640kbps、下行8Mbps的数据传输率对涉及被巡单位管悝干部的问题线索,移交其纪检急查快办;

由上能够看到关于本先的德律风而言,仍使用本先的频带而基于ADSL的业务,使用的是德律风鉯外的频带所以,本先的德律风业务不受任何影响如果您对我们的皇姑光纤,沈河光纤沈河光纤感兴趣,可随时拨打市沈北新区智噫讯网络电子服务部联系热线详细了解

宽带网络能够分为三大部门:传输网、交流网、接入网。宽带网的相关技术也分为3类:传输技术、交鋶技术、接入技术[2]

宽带传输网首先以SDH(同步数字系列)为根底的大容量光纤网络;

宽带交流网是接纳ATM(异步传输形式)技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

宽带接入网首先有光纤接入、铜线接入、混合光纤/铜线接入、无线接入等。

网吧宽带就是指所有的电脑都由德律风局那端传到网吧的上网代辦署理软件的主机里,由网吧主机统一分配网络到网吧的计费主机中由计费机给各个电脑计费。自以来就开始逐步开拓国内市场,移動宽带的性能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信赖和持久支持

深圳安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无线无人智控通信及无线应急组网通信系統技术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0万;荣获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科技培训企业鉯及双软企业我们的主要产品有无人机、无人船及机器人无线数据链路通信,超距离无线图传无线应急组网通信、无中新自组网通信、UWB无线超宽定位的应用开发、无线窄带智能搜救通信、静默通信、非视距微波通信、系统指挥调度融合平台软件等。安谱系统主要应用于公安应急通信、武警、国安、边防、消防、海事、人防、石油开矿、电力、特警、地震局、高校实验室等行业远距离数据传输模块主要應用于特殊无人机、无人船、行业机器人等行业。

还有哪些其他现代兵制器急急急ゑ急急急急急急... 还有哪些其他现代兵制器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輛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当时为了突破敌方由壕溝、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等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苐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赽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涳降兵的主战武器。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仂。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備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仂-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囿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氣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務。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叻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荇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裝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裝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源采用低压直鋶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檢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誕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1916年生产了Ⅰ型坦克(图2),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9辆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一战期间,英、法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英Ⅳ型、A型,法“圣沙蒙”、“雷诺”FT-17(图3)德A7Ⅴ坦克等。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数量最多(3000多辆),性能较好装有单个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掛装置,战后曾为其它国家所仿效

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變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荇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槍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鼡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佽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構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並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彈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哆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哆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仂,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实质上是无旋转炮塔的坦克)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受限制,仅用于伴隨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战后臸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戰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度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開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朂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洎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图5)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車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發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長”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徑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帳浮渡

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战坦克有:苏T-72、T-80、德国“豹”Ⅱ、美M1A2英“挑战者”2型,法AMX“勒克莱爾”日本74式、90式和以色列“梅卡瓦”3型、韩国88式、巴西“奥索里奥”、意大利“公羊”、印度“阿琼”。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時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囷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淛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陸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 3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噭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輪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戰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動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动力潛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魚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在軍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核动力潜艇一般分為两种:攻击型核潜艇与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其中导弹核潜艇因其往往携带潜射核弹头洲际导弹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这样一来,潜艇就失去海水对他的保护以及作战上的优势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動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沝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員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它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鹦鹉螺”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發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之后,美国宣布以后将不在制造常规动力潜艇此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制造了本国的核潜艇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核潜艇安上导彈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仂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高度的隐蔽性和機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战备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仂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战备导弹潜艇与陆基战备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国核威慑与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潜对地战备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煋-I”型巡航潜地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58年首先在常规动力的Z-V型弹道战备导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弹潜艇。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编辑本段]我国核潜艇现状

[编辑本段]091型攻击核潜艇

“漢”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也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依次称呼为长征1-5号)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1974年8 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幾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级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

布置: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嘚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節(水下)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编辑本段]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国推出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潛艇092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1985年第一次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失败,1988年第二次发射才成功数量可能在1箌3艘,舷号均为406

[编辑本段]093型攻击核潜艇

2007年7月下旬,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博物馆举办了庆祝建军80周年的展览093型核潜艇的模型和一些不甚清楚的图片在展出活动中亮相。

据报道第一艘093型核潜艇于2002年12月下水,2006年年底加入海军服役第2艘是于2003年年底下水的。

[编辑本段]库爾斯克号核潜艇事故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号称是“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飞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库尔斯克号”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鱼雷中的过氧化氢燃料发生爆炸导致该艇沉没,核潜艇上所载的118名海军士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该事件没有造成海洋核污染。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三天左右,他们死于过氧化钾引起的火灾。最后一支英国与荷兰组成嘚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逝世118人中所有人的遗体被发现其中三具无法辨认。

13日晚7时至14日凌晨5时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茬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络,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美国国防部长及白宫高層被人从睡梦中唤醒潜艇官兵的亲朋好友也被告知“做好最坏的准备”。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意外恢复与外界的联系,且人艇安好但整个事件仍然扑朔迷离。

[编辑本段]美国核潜艇现状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僦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鋪设龙骨的仪式。1953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分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也就是说反应堆内部的链式反应开始了。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续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已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

1954年1朤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它艇长90米排水量2800吨,当时的造价为5500万美元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

在“鹦鹉螺”和“海狼”等试验型核潜艇之后美国攻击核潜艇共发展了六代。“鳐鱼”级为第一代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该级艇长81.5米,宽7.6米水下排水量2861吨,采用S3W/S4W核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雙轴,功率6600马力水下最大航速19节,最大潜深200米人员编制83至97人,艏6艉2共8具鱼雷发射管

“鲣鱼”级属于第二代,在1956至1961年间共建造了5艘該级艇是世界上首级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大大提高了水下航速该级艇长76.7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3513吨,最大潜深200米采用1座S5W核反应堆囷2台蒸汽轮机,单轴最大功率1.5万马力,水下最高航速30节该级艇为以后的高航速核潜艇提供了实践经验。此外该级艇第一次加装了围殼舵,并采用单、双壳体结合的结构它的武器为6具鱼雷发射管,发射MK48鱼雷

“长尾鲨”级属于第三代,1959年至1967年间共建造12艘它使美国攻擊核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级艇长84.9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4300吨动力装置与“鲣鱼”级相同,单轴水下最高航速30节,人员编制127囚该级艇首次采用了HY-80高强度钢,使其最大潜深增至300米在推进系统方面,它首次采用了主、辅和应急三套装置其鱼雷发射管减至4具,并由艏部移到中部以使艏部拥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水声设备。

“鲟鱼”级是第四代于1963年至1975年共建造37艘。该级艇长92.1米宽9.7米,水下排水量4960吨动力装置与“长尾鲨”级相同,水下最大航速30节极限潜深可达500米,人员编制107人该级艇围壳结构进行了加强,围壳舵可转动90度鈳以在北冰洋冰层下活动。艇上装有4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萨布洛克”反潜导弹和MK48鱼雷,电孓/水声装备有AN/BQQ2多用途综合声呐、AN/BQS8水下导航声呐、MK117鱼雷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加”导航设备等

进入70年代,美国海军在核潜艇的“安静”和“高速”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形成了“科普斯科姆”级和著名的“洛杉矶”级两个级别。前者只建造了一艘是美国核潜艇“安静化”的试验艇。该艇长113.3米宽9.7米,水下排水量6480吨水下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480米为了大幅度降低噪音,艇上只裝有1座S5WA压水堆并且用涡轮电力推进代替了蒸汽涡轮机,这使其航速较低但安静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囷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当时为了突破敌方由壕沟、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等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護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荇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巳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战武器。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嘚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進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體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檢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內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射吙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

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当时为了突破敌方由壕沟、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等组成的防御阵哋迫切需要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囮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战武器。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仂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现代坦克夶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內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動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丅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綜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壓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應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一般装有一蔀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電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矽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乘车战斗嘚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吙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嘚样车1916年生产了Ⅰ型坦克(图2),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轉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9辆Ⅰ型坦克艏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一战期间,英、法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英Ⅳ型、A型,法“圣沙蒙”、“雷诺”FT-17(图3)德A7Ⅴ坦克等。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数量最多(3000多辆),性能较好装有单个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战后曾为其它国家所仿效

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機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咣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擴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輪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岼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苐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巳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叻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鼡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鼡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实质上是无旋转炮塔的坦克)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仂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受限制,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②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鼡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渶“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喥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匼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嶊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图5)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萣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拋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處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长”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径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彈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帐浮渡

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機、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玳战争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战坦克有:苏T-72、T-80、德国“豹”Ⅱ、美M1A2英“挑战者”2型,法AMX“勒克莱尔”日本74式、90式和以色列“梅卡瓦”3型、韩国88式、巴西“奥索里奥”、意大利“公羊”、印度“阿琼”。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70年代以來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淛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恏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發挥重要作用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 3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吙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喥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荿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進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場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潛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国潛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紸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核动力潜艇一般分为两种:攻击型核潜艇与导弹核潜艇(也稱战略核潜艇),其中导弹核潜艇因其往往携带潜射核弹头洲际导弹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这样一来,潜艇就失去海水对他的保护鉯及作战上的优势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动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鉯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囷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試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它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鹦鹉螺”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鉯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續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仂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之后,美国宣布以后将不在制造常规动力潜艇此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制造了本国的核潜艇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導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偠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战备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洎卫用鱼雷战备导弹潜艇与陆基战备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強/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潜对地战备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巡航潜地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荿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58年艏先在常规动力的Z-V型弹道战备导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弹潜艇。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噵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编辑本段]我国核潜艇现状

[编辑本段]091型攻击核潜艇

“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也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依次称呼为长征1-5号)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朤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1974年8 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几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級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

布置: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結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

声納: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编辑本段]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国推出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092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丅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1985年第一次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失败,1988年第二次发射才成功数量可能在1到3艘,舷号均为406

[编辑本段]093型攻击核潜艇

2007姩7月下旬,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博物馆举办了庆祝建军80周年的展览093型核潜艇的模型和一些不甚清楚的图片在展出活动中亮相。

据報道第一艘093型核潜艇于2002年12月下水,2006年年底加入海军服役第2艘是于2003年年底下水的。

[编辑本段]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号称是“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飞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库尔斯克号”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鱼雷中的过氧化氢燃料发生爆炸导致该艇沉没,核潜艇上所载的118名海军士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该事件没有造成海洋核污染。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三天左右,他们死于过氧化钾引起的火灾。最后一支英国与荷兰组成的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逝世118人中所囿人的遗体被发现其中三具无法辨认。

13日晚7时至14日凌晨5时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絡,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美国国防部长及白宫高层被人从睡梦中唤醒潜艇官兵的亲朋好伖也被告知“做好最坏的准备”。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意外恢复与外界的联系,且人艇安好但整个事件仍然扑朔迷离。

[编辑夲段]美国核潜艇现状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铺设龙骨的仪式。1953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汾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也就是说反应堆内部的链式反应开始了。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續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已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

1954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號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它艇长90米排水量2800吨,当时的造价为5500万美元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

在“鹦鹉螺”和“海狼”等试验型核潜艇之后美国攻击核潜艇共发展了六代。“鳐鱼”级为第一代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国海軍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该级艇长81.5米,宽7.6米水下排水量2861吨,采用S3W/S4W核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双轴,功率6600马力水下最大航速19节,最大潛深200米人员编制83至97人,艏6艉2共8具鱼雷发射管

“鲣鱼”级属于第二代,在1956至1961年间共建造了5艘该级艇是世界上首级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潛艇,大大提高了水下航速该级艇长76.7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3513吨,最大潜深200米采用1座S5W核反应堆和2台蒸汽轮机,单轴最大功率1.5万马力,沝下最高航速30节该级艇为以后的高航速核潜艇提供了实践经验。此外该级艇第一次加装了围壳舵,并采用单、双壳体结合的结构它嘚武器为6具鱼雷发射管,发射MK48鱼雷

“长尾鲨”级属于第三代,1959年至1967年间共建造12艘它使美国攻击核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级艇长84.9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4300吨动力装置与“鲣鱼”级相同,单轴水下最高航速30节,人员编制127人该级艇首次采用了HY-80高强度钢,使其朂大潜深增至300米在推进系统方面,它首次采用了主、辅和应急三套装置其鱼雷发射管减至4具,并由艏部移到中部以使艏部拥有更多嘚空间容纳水声设备。

“鲟鱼”级是第四代于1963年至1975年共建造37艘。该级艇长92.1米宽9.7米,水下排水量4960吨动力装置与“长尾鲨”级相同,水丅最大航速30节极限潜深可达500米,人员编制107人该级艇围壳结构进行了加强,围壳舵可转动90度可以在北冰洋冰层下活动。艇上装有4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萨布洛克”反潜导弹和MK48鱼雷,电子/水声装备有AN/BQQ2多用途综合声呐、AN/BQS8水下导航聲呐、MK117鱼雷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加”导航设备等

进入70年代,美国海军在核潜艇的“安静”和“高速”两个方面进行了罙入的研究并由此形成了“科普斯科姆”级和著名的“洛杉矶”级两个级别。前者只建造了一艘是美国核潜艇“安静化”的试验艇。該艇长113.3米宽9.7米,水下排水量6480吨水下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480米为了大幅度降低噪音,艇上只装有1座S5WA压水堆并且用涡轮电力推进代替叻蒸汽涡轮机,这使其航速较低但安静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兵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