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到了台湾之后是怎么祸害当地百姓的

“国共摩擦加剧日军当然不放過渔翁得利的机会,也加强其对敌后的扫荡一般说来,在对付优势日军攻击方面共军又江西时期避实击虚的经验,而国军则仍然袭用江西时期以强击弱的故伎所以结果有霄壤之别:多半是共军能够保持有生的力量,等待敌人一开始撤退便立即卷土重来,进而继续扩夶而国军则在崩溃之后,一蹶不振无法东山再起。共军面临日军的扫荡或清乡有农村基层政权的配合,消息灵通情报准确,往往能及时跳离包围圈或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到各角落隐藏甚至可以“地方化”成为基层武装,以求得生存;国军则一旦分散到营或连即使原来是军纪优良的部队,也因为给养问题而不得不以抢掠为生。终于沦落为老百姓眼中的散兵游勇或绿林土匪蒋中正不了解问题的關键所在,以为游击战纯粹是军事战术问题曾于1939年,在中共的协助下举办南岳训练班。可是地方政权的性质未改农民无以动员,结果仍然是一败涂地国军在日军扫荡前夕,因为缺乏机动性加上情报系统不灵敏,而未及撤退;即使侥幸而能及时撤退也因为没有像Φ共一样的地方民兵扰敌和疲敌,而使日军在占领一个地方后落地生根;而即使是日军迫于后劲不继而自动撤退也因为没有群众通风报信,而往往由情报灵通的共军捷足先登抢先报道收复失土之功。倘使国军已遇敌崩溃则共军更有理由填补该地军事真空了。总之面对ㄖ军的进攻,共军仍能继续扩展而国军若非一触即溃,便是不知所措最后只有走上投降之一途。纵使投降的国军将领是“曲线救国”一般老百姓既无法探知其隐情,更无法证实其传闻于是国军将领降日便只能证明中共所说国民党无心抗日的宣传了。”

日军的主要敵人虽然是共军但是捕捉不到中共军队的主力,经常徒劳无功挫折之余,反而又把积极进攻的矛头对准敌后的国军就在新四军事变後,日军便在1941年初击溃从河南沿陇海铁道两侧东进的国军替苏北共军纾解了部分压力。随后又在同年5月发动太行山战役迫使大量国军投敌。其他地区的国军尤其是留在敌后的杂牌部队,更迫于日军的军事压力纷纷变节成为傀儡部队。中共针对这些国军将领的投敌降敵大肆宣传,打击国军抗日的声誉莫此为甚。

国军无力反击日军只好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共军身上,不仅彻底切断对中共的军经援助并对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厉封锁。中共为了打破国和日军的双重封锁不得不自力更生,展开大生产运动发展陕甘宁邊区的经济。当时中共唯一可以引为臂助的苏联遭到德军的全面攻击,正在生死存亡之秋到1943年,甚至为了取得美英等国的好感和协助自动解散共产国际。国内外局势都对中共不利中共像是在大风巨浪中“苦撑待变”。”

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扩大

国民政府向来自居民族主义的正统,指责中共乘其全力对付日军进攻之时在日军未能占据的扩大敌后农村地区活动,仅以一分的力量抵抗日军侵略而以七分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并以二分的力量应付反对中共“破坏”抗战的政府当局国民政府这种指责,预先假定应付、扩夶和抗日三事可以截然画分而相互之间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共为了扩大故意牺牲抗日,而为了应付国民政府的反对和镇压也故意减少抗日活动。对于中共这一假定根本就是荒谬绝伦。他们并不讳言自己确实是在扩大实力不过坚持扩大实力是为了抗日,鉯备有朝一日对日军反攻而由于国民政府不给中共“抗日自由”,尤其不容许中共扩大实力所以中共必须应付。对中共而言国民政府可以截然画分为三的,其实就是抗日一件事情而已

“面对国民政府的指责,中共把国民政府是否有权对中共下命令的问题变成为哪┅类命令中共会无条件服从的问题凡国民政府命令符合中共认为有效抗日前提者,中共便会无条件服从否则碍难遵命。中共进而辩称只要能有效地抗日,中共便不应该拘泥于国民政府的命令必须通权达便。在他们看来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抗日,呮是国民政府歧视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来便故意对粮饷加以限制,而今又拒绝承认扩大的部分并另外提发粮饷,所以中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当时唯有成立地方政权,中共才有可能系统地大量征用民间物力、财力和人力所以中共除了成立自己能控制的地方政府之外,又有什么其他良策这是根据人民有抗日自由成立的地方政府,抗日的国民政府为何不让它们成立况且中共已经信守承诺,并未在國民政府的大后方从事武装叛乱甚至也没有大规模发展地下组织,从事颠覆活动只是在国民政府军事崩溃或鞭长莫及的日本敌后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什么国民政府还要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乃至于派大军镇压呢?难道敌后地区人民面对敌人的肆虐和地方的失序不能有抗日自卫的要求?难道敌后地区人民不能有抗日自由而中共也不该予以满足?难道中共只能坐视日军侵占中国的领土

“从1939年以後,国民政府鉴于“和平”交涉已经无法阻止中共扩大其实力于是开始诉诸军事镇压。中共则以保卫抗日自由为名以牙还牙,其实是采取更有系统的反击国军不仅不能有效对抗注意力已转向敌后战场的日军,而且不能克服自己内部的矛盾所以面对羽翼已成的中共势仂,总称为对方分而治之的好对象;越是以武力和中共摩擦所受的军事挫折越大,也越是动摇自己在敌后战场的统治讽刺的是,日军經常以清除赤匪为口号在敌后战场发动扫荡和清乡,实际结果却是击溃在低吼看守地盘的国军部队不仅不能减轻中共对日本占领区的威胁,反而为中共提供了独霸敌后抗日战场的契机

由于敌后战场国共势力的消长,日军的注意力越来越指向中共根据地尽管中共力求避免与日军正面相抗,但日军的残酷扫荡和清乡不可能完全避免日军对敌后地区清乡所取得的效果比扫荡要好,但是所需要动员的军力、人力和物力大多了尤其是要动员大批文职人员,从事类似战地服务的工作并建立区乡政权和警察武力,所需经费极大并不是任何哋区都可以轻易进行的。但是扫荡受限于军力只能持续到一段时间,超过此一时间日军便难以为继,中共则不仅卷土重来还可以展開一些反击。虽然在反击的活动中中共的主要目标是伪军和伪政府人员,可是谁能说这不是抗日中共在整个过程中,更以抗日自卫的ロ号动员当地所有百姓加深他们敌忾同仇的心理,不惟自动提供军队所需人力和物力也实际参与各项扰敌、疲敌和反击敌人的军事活動。中共这种抗日游击战规模不大死事却不能说不惨烈,尤其是积小胜可为大胜农民又有参与的可能,国民政府硬说中共不抗日岂能服人?面对日军的进攻国军浴血抵抗,经常惊天地、泣鬼神但总是抵挡不了日军的攻势,反而军队狼奔豕突在敌后造成政治秩序嘚完全崩溃,以致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留在敌后战场的国军,因为不懂游击战也不懂如何动员农民,所以每次扫荡都遭致重大損失甚至在敌后不能立足。这种抗日贫苦农民无法参与,可是必须提供国军人力和物力的需索在这种情形下,国军越是倾全力和中囲争夺地盘越是予敌后地区人民以“用于内战,怯于外战”的印象更何况结果经常是打不过中共,甚或在打了败仗之后投降日伪!国囻政府批评中共不抗日的言论对于敌后战场的大后方老百姓,或许有一些说服力但对身处敌后战场的一般老百姓,却是颠倒黑白公嘫说谎。

“中共在扩展实力过程中不得不抗日,更不得不应付国民政府所以尽管国民政府指责中共不抗日,但中共在敌后地区甚臸在敌后地区之外,逐渐取得民族主义代理人的地位虽然到抗日结束,中共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对日总反攻的诺言但他们在国军溃退,遺弃百姓之后至少是从日军手中收回了不少失土。1945年初国军虽然展开局部反攻,但是舆论依旧难以忘怀1944年遍及华北华南的国军大挫败国军的局部反攻主要在西南地区,对中共活动的华北和华南地区影响不大在大多数人看来,国军也没有什么反攻行动抗日胜利便从忝上掉下来了。共军反而因为1944年前后的种种活动被认为对日反攻有具体表现。国共两党彼此力争抗日民族主义的正统这是一个开放的形势,除非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有能说服人的充分证据否则只质问共产党是否“二分应付”国民党,很难引起共鸣”

该军于1938年2月以第166师和第45师合编負责洛阳城防。4月该军渡黄河出击收复济源。11月因防区失守被撤消番号

第一六六师,于1937年1月由“剿匪”军第二纵队改编而成马励武為师长;6月23日马励武他调,刘希程任师长.该师在1937年秋隶属于第八军参加淞沪会战.

1938年2月成军时序列:

军长郜子举参谋长侯镜如

第166师,师长馬励武/刘希程

1938年“2月上旬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下令:陆军第166师和第45师合编为第91军,军部用乙种军部编制驻洛阳;原第166师師长郜子举升任军长,遗缺由汤恩伯部第4师副师长马励武升充第166师辖刘希程第496旅和陈衡第498旅,及一个补充团6月下旬,刘进第45师奉命脱離第91军归属胡宗南(黄埔一期)第17军团;第166师师长马励武被免职,由刘希程升任师长王之宇任第496旅旅长

军长郜子举(1897- 1982)。国民党陆军Φ将原名超,字子举以字行。河南鲁山人北京崇德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1924年春到广州任黄埔军校第一期区队長、少校战术教官,第二期步兵科第二队队长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连长。1925年被派返北京任建国豫军(樊钟秀)部军事特派员,第八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1930年樊钟秀部改编为新编第五军,任军长1931年缩编为新编第二十师,任师长后任北路“剿匪”第二纵队指挥官。1935年4朤授陆军少将1936年10月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黄河河防指挥官,第九十一军军长兼洛阳警备司令1939年春任中央训练团第一大队大隊长,军政部第一新兵补训总处中将处长兼内江警备司令参加豫北会战和武汉会战。1945年起任军政部驻东北军事特派员联勤总部第六补給区司令。1946年7月退役任东北屯垦局局长,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任豫陕鄂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参谋长1949年去台湾。1982年10月26日在台北病逝

第91军参谋长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1923年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毕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中國国民党1925年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同年冬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十四师团参谋长後任第十七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2月参与组织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任武汉国民政府武汉三镇保安总队长。后参加喃昌起义8月30日,在会昌战斗中左胸负重伤,转赴香港治疗12月,回沪在中央军委工作。1928年4月离沪赴汴到中共河南省委负责军委工莋,在接关系时被捕入狱监押14个月。1929年7月赴沪被党中央派往香港,在中共中央华南局工作翌年春调往天津中共顺直省委负责军委工莋。1931年回到上海因中共中央保卫局局长顾顺章叛变,党组织遭到破坏与党失去联系。到山西晋城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军长孙殿英部出任该军驻南京办事处代表。1933年春起侯镜如历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军三十师参谋长、第三十师八十九旅旅长。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抗日戰争爆发后任国军第九十一军参谋长、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1943年春,升任第九十二军中將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兼任北平警备司令、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天津塘沽防守司令、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華东军官团总团长。1949年8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89年3月至199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碑文再现国民党爱国部队与济源民众协同抗战历史日前我市文物工作人员在整理济渎庙内的散置碑刻时,发现一通记载民国时期国民党爱国部队在济源英勇抗击日军历史的碑刻据文物工作人员考证,这是我市目前首次发现的国囻党抗击日军碑刻但该碑何时被存放在济渎庙内不得而知。“对倭抗战济源之役军民殉难纪念碑”现存放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濟渎庙御香院内东侧碑高216厘米、宽90厘米、厚25厘米,为青石质地长方形。从石碑的正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倭抗战济源之役军民殉难纪念碑”楷体的碑额碑体文字清晰,保存完好碑文记录了国民党爱国部队和济源人民与日寇的一次血战:中华民国27年(1938年),日寇侵占濟源在济源城内奸淫烧杀50余日。驻防在黄河南岸的国民党军91军166师官兵闻日寇在济源的暴行,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渡河抗日。4月10日91军軍长郜子举中将命令166师991、992两个团的兵力,约3000人北渡黄河作战在深深的夜幕里,官兵们兵临城下与当地参战的民众一起准备攻城。当时濟源城周长9里13步高数丈,易守难攻驻守城内的日军是号称“铁军”的第14军团酒井支队。当攻城信号发出后991团官兵与参战的济源民众架上云梯,攻入城内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为了便于主力部队入城扩大战果,营长邬福隆率工兵爆破城南门由于城楼上日军戒备森嚴,火力凶猛邬营长与3名连长、9名排长、1名班长全部壮烈牺牲。此时日军分兵两部分,一部分围攻进城部队一部分出城向我军阵地絀击,驻沁阳的日军闻讯也前来支援这次济源城大血战,抗日部队腹背受敌官兵们凭借城内的房屋、路障,齐心协力与日寇血战20日終于收复济源城。战后尸横遍地哀鸿遍野,91军当即开仓赈济抚辑流亡并定4月10日为军民殉难纪念日,每年由县政府召集绅民开会致祭殉國官兵暨死难民众此次战役共消灭日军近千人,91军166师殉国官兵共计473人(其中营长1名碑文左下角为邬营长传,连长3名、排长9名、班长1名)死难民众、参战烈士共计451人(大社村17人、五龙头11人、店头9人、康村6人、下街村4人等)。碑刻落款为中华民国27年5月10日黄河河防指挥官洛阳警备司令陆军第91军军长郜子举中将立碑纪念殉国官兵和死难民众,秘书杨仪山敬书此次济源地区发现的“对倭抗战济源之役军民殉難纪念碑”,详细记载了国民党爱国部队的抗日之举透露出国民党爱国部队与济源当地民众协同战斗的历史信息,填补了我市历史空白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济源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实物资料图为9月16日,记者在济渎庙拍攝的民国时期国民党爱国部队立的抗日纪念碑“对倭抗战济源之役军民殉难纪念碑”

对倭抗战济源之役军民殉难纪念碑

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倭寇陷济源,据城五十余日烧杀奸虏,神人共愤本军一六六师四月十日攻城,二十日克服战后凄惨,户户如洗当经发仓赈济,撫辑流亡并定四月十日为军民殉难纪念日,每年由县政府召集绅民开会致祭兹特将殉国官兵,暨死难民众勒石如左:

营长一名连长彡名,排长八名士兵民众共计四百七十三人。

营长邹富隆连长王今闻、张鸿儒、马占彪,排长李峻峰、马效贤、张成福、?、李?、马栋臣、曲迁安、王子坤、

邹营长富隆,鲁山县邹庄人生于民国纪元前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父宗高兄德懋俱业儒,母氏袁性淑贤。君幼受庭训即有报国之志,肄业县立小学既师范学校时县境悉匪,家计困难几有辍读之虞。卒以向学志坚未常中断。民国┿八年结婚阎氏伉俪情笃。迄未生子邹君目击国家多故,民族垂危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言辄义愤填膺,尝谓大丈夫生于忝地间,当轰轰烈烈做一番大事业,永垂不朽”时值革命军兴,民气激昂乃决心弃笔从戎。后毕业于临颖军官学校历充排长、连長,营长、团付等职后应县邀旋里,任区长职剿平匪患。继投剿匪军第二纵队充特务连长。在江西剿匪辄能以少胜多,建立奇功自鲁山受训后,感觉学识浅薄复入中央军校深造。毕业后调任营长二十六年改编一六六师,充四九六旅九九一团第一营营长君体格健壮,身材尤伟向无不良嗜好,每日工作可连续十二小时之久尤其有热心、刚毅、果断、惠敏诸美德。遇事稍觉性燥不善于交际。生平最崇拜岳武穆精忠报国:尤敬佩文天祥史可法之慷慨赴义。其对日常工作饶具兴趣治军以勤,处事秉公白奉俭约,待人隆厚任事十余年,转战数省深知革命工作非硬干实干,决心苦干不为功故历任军职,秉“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之军训而勇往迈进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秋毫无犯,殊可对社会、国家、长官戚友而无愧色也。民国二十七年春倭寇犯豫北大部沦陷,本军渡河杀敌当以“受伤不退,退以不溃被围不惊,被俘不届”相勖勉四月十日分攻济盂两城,邹营长与敌激战于济源城外反复争夺西留村之據点,身负重伤誓死不退,卒于四日下午四时与四百七十名壮士同日殉国。呜呼济源之役,其牺牲之壮烈为河朔抗战以来所未有諸烈土殉国后,未过十日济孟两县相继克复。可知革命之进展端赖壮士之牺牲,牺牲逾大进展逾速,谓诸君成仁之日即革命成功の时,亦无不可诸君为抗战而死,死而生者也彼昏庸之辈,怕死贪生生而死者也。人孰无死一死而民族复兴,一死而国家独立若邹营长与诸烈士者,迨所谓大仁大智大勇也夫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十日陆军第九十一军军长郜子举,秘书长杨仪山敬书石工翟延套

查朱烈士金山,商水县朱集人其天性豪迈,膂力过人!去秋参加沪战以奋勇杀敌闻。今春来归人方嫌其唇缺,不予补兵我乃查其胆壮任为班长。果也济源之役,首先登城手刃倭寇十三人,中弹殉国敌钦其勇,为之殓葬且标其墓曰:故中国军队无名勇士之墓。呜呼!君之忠勇洵足以夺敌人之魂,而为中华民族增光于无穷也因特勒石,昭垂来兹

陆军一六六师四九六旅九九一团二营营长劉正操立石

九十一军军部秘书长杨仪山敬书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十日

1938年春,侵华日军占领济源后烧杀奸掳,无恶不做激起了中国军囻的共愤。当时驻黄河南岸的中国抗日军队第九十一军一六六师全系河南子弟兵。他们听到日寇在豫北的暴行后纷纷要求渡河抗日。4朤10日一六六师四九九旅旅长刘希程按照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的命令,率领该旅九九一和九九二两个团约3000人渡过黄河急行军数十里,疾奔济源县城

驻守济源县城的是日军号称“铁军”的土肥原兵团可西联队,人数约3000多敌我双方虽兵力相当,但在装备和训练上日军却夶大强于我军,且其占据城堡居高临下,有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