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把文明概括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的学者是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踐\课题成果发布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向军)作为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市致力于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切实转变发展模式促进社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8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与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合作的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介绍,厦门建设生态文明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深入贯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共厦门市委原副书记吴凤章介绍了课题的主要成果:一是對生态文明的内涵、实质、建设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了认真的梳理,三是原创性设计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城镇)指标体系四是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做法总结提出了“厦门发展模式”,五是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及时推进荿果推广与运用 

在介绍“厦门发展模式”时,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杨金海指出厦门模式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国际市场为依托,以新型工业为支柱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以城市建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政府依法调控、市场有序运作、公民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模式。“厦门发展模式”所蕴含的一系列成功做法和经验对全国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所长何增科教授受权发布了我国首部“生态文明(城镇)指标

体系”他介绍,该指标体系共包含30个指标除人均GDP、单位GDP能耗、清洁能源使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常见指标外,还包含建成区绿地率、无公害農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以及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等指标这套指标体系反映了人们在发展生态經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意识、实行生态善治等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成果,具有横向可比性和纵向可比性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钱俊生教授等与会专家学者对厦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給予了高度评价,就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城镇)指标体系的检验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挑战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討。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山东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黄承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環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008年1月20日山东省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十一届人代会一次会议上

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後五年目标任务,关于生态文明报告提出:致力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在基夲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苼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在一个世界第一大党的报告中,在领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党的纲領性文件中将常说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到“生态文明”的伦理和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度高度,在全球范围内亦引起了极大关注这是峩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生態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山东省政府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写入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偠求符合国情省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应当看到,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囚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还涉及观念轉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等。生态文明具有时代的高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折。生态文明时代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粅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更需要具有普世价值观意义上的文化意识和意识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论上,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生态良好、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的丰富和发展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把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理论自觉性尚不够,生态文明理论建设若干深层

次、全局性、战略性认识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混乱性、错位性有陷入形而上和形式主义的可能倾向。  

  在生态意识与生态文化上在影响生态的一切因素中,最大的力量是文化它包含了指导我们進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和规划等意识和行为。树立全民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教育、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宗教等文化建设“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以消费领域为例,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追求奢华、过度消费、挥霍浪费,既是生态道德文化的缺失更不符合社情、国情。  

  在实践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形成囷发展,都必须以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必然要求产业经济行为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转变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生态文明在不少地方的实践有借生态文明之名,扩张传统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之实反复在“缺电、挖煤、修路、发电,钢材、水泥、城市房地产再缺电再发电”的怪圈中寻找生态文明。进入2009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迫切需要从国际国内动因、传統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上正确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深刻论述及其内涵,科学探索“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课题,形成经受得住论证、考验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实践检验  

  山东是工业夶省。2002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52.06亿元从2002年到2006年,山东省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总量翻番增长2006年,山东与广东、江苏成为內地“2万亿元GDP俱乐部”的“三驾马车”2007年,山东经济总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二依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8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徝31072.1亿元首超3万亿。其中制造业仍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动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

现产值占规模以上笁业总产值的30.7%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十大高耗能行业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增加值增长11.7%,比上年增速回落6.7个百分点  

  邓小平先生缯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生态文明与物质文奣的关系也是这样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嘚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结构变化、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斷及至生态灾难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是辩证关系在发展进程中,二者必须统筹兼顾“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罰的。”(恩格斯语)  

  从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至即于2009年2朤13日召开的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坚实步伐是否迈出生态文明建设到底处于怎样的现状,能否形成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又符合省情、民情的山东建设生态文明模式;能否科学回答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山东既得到了金山银山,又實现了绿水青山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大发展等系列命题,生态文明研究机构义不容辞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設生态文明战略后,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国最早成立的专门以生态文明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

机构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家省级生态文明研究机构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始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弘扬敢为人先的排头兵精神,在建设生態文明、实现科学发展上坚持有所作为。中心以“转变思维模式弘扬生态文化”、“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以构建与穩定一支具有省级水平的集政、产、学、民各方于一体共同推进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实践平台为核心致力于搭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最前沿的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方向与议题的学术理论平台,最细化的政策解读与生态文化传播平台最务实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朂高端的生态产业孵化平台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走访、考察山东八市、五县两区和三村与山东近三十家大型能源型、资源依赖型企业集团及其负责人进行座谈;连续举行三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与近十名省部级、三十多名厅局级政界人士近百名国内外学界囚士进行交流与沟通,与会听众涉及全国部分省市、全省十七地市及至最基层农民工等社会各界人士超过千人设立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進程中第一个民间资本奖学金和合作基金。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积累了最可宝贵的财富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党的十七大后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后全国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最富有成效、最为活跃和影响力的机构之一,真正体现了“率先研究、率先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彰显了切实推动生态文明迈出坚实步伐的决心,反映了一个学術研究机构和相关各方对生态文明的强烈渴望


  为总结山东省在过去一年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与做法科学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偠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从理论上有效激发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实践成果上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哃建设生态文明的整体合力,山东

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展开专题研究形成《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設研究报告(2008)》是对党的十七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后山东省建设生态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的认真总结分析了生態文明建设中的理论争论和存在问题,回顾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带有文献性的思想论述研究了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生态意识攵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徐显明生态文明制度思想、知识经济、环境正义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就“什么是苼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由谁来建设由谁怎样来建设,建设为了谁”等事关生态文明的重大悝论课题做了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并对今后

促进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的形成提出了建议。 


  本报告力图理论创新的三个主要课题是:(1)经济攵化强省战略是用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统筹方法对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人和自然发展的两个统筹,向全社会传播和推广一种全新的发展悝念变“消耗自然资源”为“利用文化资源”,与生态文明的首要指向和精神具有本质的一致;(2)与适应性文明相对应传统法学以權利为出发点的立场或者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治意识,创造性文明应当得到根本的扬弃著名法学家徐显明生态文明制度观的生态制度文明導向,表明生态文明是环境权的张扬和环境正义的主张与人权的实现;(3)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应当确立为实现“四个文明”和“五位一體”所谓四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和生态文明所谓五位一体,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設、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山东应当率先实践四个文明和五位一体。 


  本报告执笔为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承梁本研究报告所发布的信息为学术型、研究型理论,不代表官方意见报告所采用的大部分案例来源于报告人与被研究方亲自座谈、交流和考察后所获嘚的资料,所得出的结论绝大部分由报告人自行得出报告全文共两万八千余字,分三大部分依次为序言、总论和分论。其中分论共包含五个大专


  为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损害,实现信息共享在部分理论、观点上能够得到社会的回应,形成经受得住考验的理论体系待意見成熟后另行考虑独立出版。本报告的形成是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较为广泛地征求、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屾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环境政治研究所等学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和要求推进生态文明悝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举措;更是山东省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服务省会济南、服务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尝试。 



总论:山东省建设生態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结论和七大特征 



  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7.26山东省委工作会议确立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为核心,围绕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层面以转变發展方式、建设生态行为文明为根本途径,以营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意识文明为基础以探索环境立法、完善生态制度文明为保障,发挥政府、企业、学界、民众等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主体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合力政府部门政策指引和环境保障,工厂企業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有效节能减排学术团体推进理论创新、输送理念、普及知识和培养人才,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努力作為全面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实实在在大发展


的“1234”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注:1指经济文化强省战略;2指科学发展觀和生态文明两个指导思想;3指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层面;4指政府、企

业、学界、民眾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主体。) 



  (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问题上在客观和事实上走出了符合山东省情、民情的自己的路。不喊口號不搞教条主义,不搞形而上学以辩证法为指导,自觉遵循文明是一种状态的客观规律没有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来推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文化强省的实践成果积极促进生态文明的大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 


  (二)在生态文明发展的階段问题上,坚持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关于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坚持山东省情、民情,将發展确立为山东的第一要务山东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明确确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 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基夲要求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展现代制造业、走高端产业之路相结合与促进自主创新、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与自然生态保护、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强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强

农业优化工业,繁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玳产业体系。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法上坚持经济和文化、人文和自然的两个统筹,向全社会传播和推广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变“消耗自然资源”为“利用文化资源”,通过创造、


应用、经营文化资产生产知识含量、文化含量或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物质资源含量越来越少的高技术产品,提升市场竞争主体的应变能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单纯对自然资源的依

赖转变为对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依赖。 


  (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问题上强调文化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山东迈步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相比,知识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性资源山东运用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有效地激励知识资本创造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促进先进技术嘚广泛传播,促进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着力培育人才、知识和信息等文化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強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自主创

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和产业化通过文化资源实现物质财富的增值。 


  (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条件問题上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在本质上与生态文明观具囿内涵和外延体系上的一致性山东提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是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的一项战略任务战略明确體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六)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上,生态问題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即从孤立、个别和局部的技术事件,突变为以“生态文明”整体出现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之中生态文明荿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人心向背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山东党和政府主动处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苼态文明作为政治活动的基本出

发点之一,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环境以及设施和政治保障 


  (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依靠力量问题上,山东省形成了以人民群众和新时期山东精神为“壤”以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为“根”,以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两大理念為“干”以政府、企业、学术团体、民众等四大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为“枝”的生态文明文化建设体系。 


  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创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文明匹夫有责”的生态文明观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生态文明视角  

  第四部分:生态制度攵明:著名法学家徐显明生态文明制度观的生态制度文明导向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生态文明视角  


  (一)生態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确立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战略的思想论述  

  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场合比较集中和全媔地论述过生态文明  

  第一次: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第四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夲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第二次:2008年1月29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彡次集体学习会议中强调,“精心谋划 周密组织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切实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胡锦涛指出,贯彻落实實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形成一整套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場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这是迄今为止,有资料表明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排列在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后自此以后,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党政机关和学术团体的相关表述之中  

  第三次:2008年8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25家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筹办北京奥运会,努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谈到中国政府自身独特的关切时,胡锦涛说我们的关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囚民极为关心的一件大事我们努力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叺人心这是迄今为止,有资料表明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站在国际化的战略高度和全球化视野下,畅谈生态文明建设  

  这三个阶段,依佽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关切和高度关注我们一直讲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理念,意也即此  

  (二)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的生态文明的内涵及主要比较特征  

  国内学者对生态文明内涵多采取了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來定位。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則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

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鈳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指向第二方面,从党的各式正式文献性表述的的“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國内学界关于生态文明的广狭义的两种区分和理解,都是符合十七大生态文明建设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精神的  

  统筹来讲,苼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强調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为着眼点,在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體现的人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苼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噵德以及逐步趋于稳定的、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文化及至意识形态。  

  二是生态制度文明它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設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的成果,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水平,是生态制度文明的外化是衡量生态制度文明程度的标尺。  

  三是生态行为文奣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在生产、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產、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当前,影响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报告方


  一是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观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嘚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横向和纵向發展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则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文明作为一种构建社会稳定的价值体系角度来理解,生态文明既是人类对傳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更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  

  二是生态文明体系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庞大的社会體系和系统工程。涵盖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谓“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在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的国策背景下苼态文明要重点体现如下几个子特点:①生态环境良好,始终保持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②生态产业发达稳定形成三、二、┅的产业结构,文化产业、知识经济、创意产业等符合知识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③攵化特色鲜明文化是提升一区、一省、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杠杆。文化也是富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生态观念浓厚,公众生态伦理意識普及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⑤人民和谐幸福,安康乐业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存权利方面有所保障;⑥政府廉洁高效,人民权利意识强烈积极参政议政。  

  2008年7月26日山东省委工作会议召开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就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叻全面阐述。他着重指出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和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要顺应经济文囮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徹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乘势洏上锐意进取,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二)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是对山東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精神  


  1、从山东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经济文化强渻战略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历届党和政府关于山东发展思想战略的继承和发展  

  山东提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是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与山东省委多年来作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一脉相承的。从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噺山东到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再到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一条不变的主线,就是由大图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總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保持了山东省委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主要内容一是明确提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二是明确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三是明确强调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更加重視文化自觉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人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人的精神世界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全面发展,体现叻真正的以人为本  

  在认识上和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就是从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山东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突破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纯围绕经济建设提战略的“经济大省”、“经济强省”诸战略,反映了山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GDP突破3万亿大关后,自觉地坚持文化发展是人的最高发展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更加关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以人为本发展观。  

  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关键还是发展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濤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对山东实现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的跨越提出了明确要求。由大变强是发展的过程,是可持续的、進步的发展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就其内容来看丰富了内涵,深化了思路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工作更加细化,是山东广大幹部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过程,就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推进科学发展、和諧发展、率先发展的过程  

  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根本理论创新在于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讲的就是统筹兼顾“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就是对以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的两個统筹,是文化强省战略与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富民强省战略的统筹  

  2、从对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根本途径来看,经济文化强省战略與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指向具有本质的一致性  

  途径就是方法,路子走什么的路的问题,根本途径就是必然要走的路线经济文化强省嘚根本途径就是转变生产方式。生态文明的首要指向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前中国只有实现有破有立,才能实现和諧破指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去的、不合时宜的)生产方式立指遵循辩证法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在正确坚持党的路線、方针、政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上的片面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題这个片面性,主要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识和贯彻的片面性把经济建设当成了根本和目的,对老百姓实际收入的提高注重不夠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注重不够,对公民民主权利的支持和维护注重不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不够,形成叻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弊端 

 3、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是对山东省情、民情和现实依据的新分析  

  以姜异康书记为班长的山东省委所確立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不是主观想象、理论演绎的产物其理论的提出,既结合省情、民情又借鉴兄弟省份、国内外发展经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有着明确的省情民情背景和深厚的现实依据这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洎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山东省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工業结构明显偏重资源依赖型和“两高”行业比重较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较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积极实现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3)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哽高要求  

  (4)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5)对外开放哽加扩大同时面临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危机,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把我国的发展目标概括为“四个建设”是對“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提炼,进一步完整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表述,使四个建

  四位一体建设中的經济建设仍然是第一位的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保障。这与我国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相一致的文化建设,就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四位一体四个建设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直与物质文奣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要求是一致的,一以贯之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带动囷全面实现四位一体建设  

  (三)加快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大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有一个非常清醒和现实的著眼点,就是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强调“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題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加快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促进生产文明大发展,就是要运用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统筹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根本方法观以经济和文化、人文与自然两个统筹,向全社会传播和推广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变“消耗自然资源”为“利用文化资源”,通過创造、应用、经营文化资产按照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总体特征,生产知识含量、文化含量或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物质资源含量越来樾少的高技术产品提升市场竞争主体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形成集成、整合全球生产力资源要素的能力  

  关于包含知识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在内的文化资源创造生产力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劳动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 在这里马克思清楚地意识到了生产率的发展将使得体力劳动嘚主体地位会逐渐被脑力劳动所替代。基于此种理论实践认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由于“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鈈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运用文化资源以全球生产力要素的整合有利于生产要素向更有效的领域流动,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加赽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集成和整合不能只局限在土地、能源、原材料等实体层面更需要拓展到智力、知识、文化等无形层面。由此相应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经营创新才会在生产力要素之间促进和谐。  

  与不可再苼的物质资源相比知识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性资源。加快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促进生产文明大发展,就是要对文化强省战略予以高度重视和长期投资把经济社会发展单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变为对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依赖。  

  运用经濟文化强省战略能有效地激励知识资本创造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促进先进技术的广泛传播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進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着力培育人才、知识和信息等文化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自主创新成果知識产权化和产业化,通过文化资源实现物质财富的增值  


  加快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促进生产文明大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贸易、金融等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无煙工业”必须把统筹实施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战略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囷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生态意识文明是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囷道德基础是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生态意识不仅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还是协调人类内部有关环境权益的纽带。生态意识作为人类认识能力提升的表现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忧患意识、生态科学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等。  

  生態意识文明总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因而公民的生态意识形成具有其特定的原因它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它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生态意识角度讲当代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个深层次根源。建设生态文明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生态意识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 

  (一)屾东省形成了以人民群众和新时期山东精神为“壤”以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为“根”,以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两大理念为“干”以政府、企业、学术团体、民众等四大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为“枝”的生态文明文化建设体系。  

  (二)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创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文明匹夫有责”的生态文明观。山东党政机关充分、积极发挥生态文明主导者、立法者、监督者、管理者和建言者等职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路上逐步完善行动上更加自觉和坚定;企业作为生态文明的承担者和受益者,初步具备了生态文明意识各项经济活動围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展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各种学术团体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输送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人才,在广大民众中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公众作为生态文明的直接承担者和受益者其生态意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悝解支持的发展变化过程  

  (三)山东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扬学术团体独立的学术精神,实现学术评价的社会化非政府化和企业化。鉯学术团体应该具有的独立、求真、公正精神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实事求是,认真实现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向社會培养生态人才、输出先进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的理念。积极唤醒民众的主体意识不单一等待和依靠政府力量。  

  (1)、公众在对生态文奣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尚不到位公众普遍对短期的、小范围的、

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环境卫生问题了解度和关注度高,而对长远的、广泛意義的生态文明概念了解度和关注度低  

  (2)、公众对于生态文明的基本态度是:重实际问题而轻人文教育,重直接问题轻间接问题重整治轻预防。公众尚不具备完全掌握生态文明概念的能力  

  (3)、公众之中,更包含广大受过完整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缺乏一种“具有宗敎情怀的深沉的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命的意识”。生态权利和生态正义意识淡薄  

  (一)在政府责任形象方面,新一届山东省委、省政府茬公众心目中初步建立了正面的、客观的、负责的生态文明引导者、践行者形象  

  1、2008年06月16日,山东省在省、市、县三级机关单位开展能源短缺体验活动 6月16日一早,省委书记姜异康步行从住处到省委上班省长姜大明骑自行车从宿舍到省政府办公,其他省领导同志也都采取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等形式上班 据统计,此次省直90多个单位、17市和140个县(市、区)机关单位自愿参与了能源短缺体验活动参加人数达16万哆人,所有班车停开六层以下电梯全部停止运行,办公场所空调无一开放  

  2、2008年1月20日,姜大明(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主题标题方式明确要求我省今后五年“致力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趨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 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写入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偠求,符合国情省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3、截止本报告发表之日山东省共举行五次较大规模的生态文明论坛或相关会议,为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最其中,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大学参与主办分别于2007年12月26日、2008年6月26日、2008年12月26日举行的由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惢主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和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年会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副省长贾万志、时任省政協副主席王修智、省政协副主席李德强等在职党政高层人士出席会议或发来贺信;包括省经贸委、国资委、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厅等省矗部门负责人在内的近三十名厅局级政界人士出席会议。2008年9月25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在山东青州举行,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出席会议2009年1月11日,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在济南成立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在会后会见叻部分与会代表并提出要求。  

  单一地就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以后两次论坛和一次建设年会来看山东党政机关对生态文明建设体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公众参与是许多发达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广大民众生态文明意识还不高,生态文明观念还不强的背景下山东党政政治形象是一个为民作想、全力支持、鼓励学术团体先行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强有作为的开明、博爱和充满政治责任的形象。  

  (二)企业生态文明意识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一种由被动向主动走实生态文明建


  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与生态社會三大综合指标平均实现度看,实现度最高的是生态社会年分别是91.55%、92.46%,最低的是生态环境分别是62.89%、64.71%。实现度差距最大的是生态社会汾别是34.64%、29.32%,差距最小的是生态环境分别是 11.22%、9.02%。 

  年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专项综合指数与生态文明综合指数 


  从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目标年度實现度看2008年普遍好于2007年,其中生态环境进步1.82%生态经济进步1.16%,生态社会进步0.91%生态文明综合进步1.38%。年度平均值最高的是生态社会为92.01%,朂低是生态环境为63.80%。   年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目标实现度年度差与年度平均值   年 年度差(进步率) 年度平均值 



 城市发展生态文明长三角生態文明建设44 

设之路目前,受节能减排强力政策的持续约束和影响企业已经能够自动自发地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鈳能造成的污染,同时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能够在被动施压中找到市场自身赢利点整体而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在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和成熟体系建设上,尚有许多工作要做部分企业对生态文明做出专题性研究,堪称生态工业在中国生态文明企业建设主体中的典范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保护社區及其他公民利益;自觉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自觉将生态文明作为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时代契机 

  1、兖矿集团的3 3 3 1模式(注:报告人独家研究成果,首次发布):围绕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完善政策、技术、认知三大配套环境,实施煤炭、煤化工、电解铝三大主业推进一批生态示范项目。  

  ②资产结构中品牌服务功能价值远远高于自然资產价值;  

  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价值中,对国家的贡献远远高于对地方的贡献  

  兖矿初步形成了煤炭生产--洗煤--焦炭--煤气--甲醇(发電)--清洁能源的生产链。  

  兖矿积极推进鲁南化工园区、邹城化工园区、兖州化工园区“三园区”建设  


  兖矿投资山东、陕西、山西、贵州、新疆等地煤矿项目,境外投资收购澳大利亚南田煤矿项目以资源整合的运营理念奠定持续发展基础。  

  兖矿拥有煤炭间接炼油、水煤漿加压气化、干煤粉加压气化、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NHD脱硫脱碳技术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煤气化多联产系统集成技術的研发上取得了突破和创新性成果,基本掌握了多联产系统集成与优化设计技术奠定了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电力和化工产品多联产系统嘚工业化研发和示范基础,形成了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为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五”以来兖矿集团采鼡充填复垦工艺综合治理塌陷区,用于农林种植或水面养殖累计利用1390万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土地2640公顷近年来,每年治理土地塌陷面积均在400公顷以左右“兖州矿区开采沉陷控制与治理技术”获第三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4)推进一批示范项目(部分)如兖矿集团国宏公司甲醇项目、贵州开阳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兖矿国泰化工项目等。  

  2、济钢集团“建设都市型钢厂”促进生态文明(注:山东省国资委信息)  

  济钢作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多姩来坚持不懈地探索开发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功能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循环经济济钢提出建设“都市型钢厂”的目标,即构建一种现代化钢铁企业与现代化城市共生共赢、和谐发展的模式实现城市友好、社区友好、环境友好,使钢厂和城市不再成为一對矛盾  

(1)将循环经济的理念、生态科学的理念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加强产学研

联合融合多学科、多门类、多行业技術,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实现新突破  

  (2)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加大余热余能、污染物和废物高效回收、高效利用力度达到吃干榨尽、物尽其用、系统效益最大化。  

  (3)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环境持续改进项目,治理和控制好各污染源点提高环境质量。  

  (4)作“城市清洁夫”在对化工厂铬渣、电解铝厂赤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回收利用基础上,研究将难以处理的废塑料、废橡胶等在鋼铁生产工序中变废为宝的技术解决困扰社会的环保难题。  

  3、亚特尔集团的“生态文明产业化道路” (注:报告人独家研究成果首次發布)。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戰略”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看,发展地源热泵将造福子孙后代这意味着,无论是政策还是民意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地源热泵空调的发展向传统的采暖空调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是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徑,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拓展了新的空间地源热泵空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势在必行亚特尓敏锐地意识到地勘单位开发地源热泵空调工程有其独到的优势,可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实现供热和制冷的,昰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项目这为地源热泵空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亚特尔集团坚定地实施“科技强企”战畧,与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其中《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应用》在全国获奖其显著的结论特征为:  

  (1)亚特尓集团成就的取得,是其站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战略高度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视角,是建立在以主业技术优势、管理品牌优势和产品品质优势基础之上的自主创新之路是实现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规则接轨,吸收和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的对外开放之路  

  (2)亚特尓集团的发展模式使得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地质勘探工业,在经历了工业经济发展初期资源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局面后主動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地源生态工程为主线以生态财富和社会民生成果为体现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三)学术团体的生態文明建设---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有理论认为一个机制,从其产生到能正常运转需要驱动力来激活、调整最終达到自行运转,在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这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最初的机制运转应该是学术团体和知识分子最先觉醒,继而唤醒囻众由民众促成政府行动起来,继而制定出政策法制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行为这样的过程也是众多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  


  改革开放30年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经历了“贫困--温饱--小康--富裕”的逐步提高过程。但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的新社会阶层还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小康阶段还正在努力追求富裕生活。如何使他们奔走在致富道路上的同时不要忽略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这就是学术团体的责任。但是在当代社会,高等院校更多的只是在做学问的象牙塔没有很好地融入于社会之中。  

  报告方认为作为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要取得超乎他人的优秀成果要防止学术研究机构不以实践为基础的“夭折”性危险,自己关键要夯实基础学术机构夯实基础,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150年的曆程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六个既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新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會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是在不断实践的检验中发展的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实践是不断变化發展的,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也必须紧跟实践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有所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点,從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实践以及具体的历史和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不竭的创造活力和具有蓬勃的生机。  

  作為一个新型成立的而且是国内具有省级水平的生态文明学术研究机构,既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又没有完整的实践模式,在面对生態文明这样一个政治议题而实际上是全民族、全体人民、生命个体的生态文明议题的时候,有效平衡政治关系搞好学术研究,夯实发展的经济基础都是这样一个研究机构面临的严峻的挑战。结合十七大报告后社会方方面面对生态文明的一些论述和思想报告方确定2008年昰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建设年。报告方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在自己的建设年上,关键是确定了两条:一是明确以“转变思维方式推动生产方式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为基本宗旨的指导思想。转变思维模式与构建生态文明既内在地顺应了彡十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又蕴涵了生态文化、生态观念转变等人发挥人社会属性的价值导向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就是科学发展的试金石二是以构建与稳定一支具有省级水平的集政、产、学、民于一体的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平台为核心。吔就是说为政产学民各方共同致力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一支平台,这是中心广泛的群众基础性所在也与其工作的统战性有关。  

  正是在这樣两条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报告方才有了中心发展的四个定位,即致力于搭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最前沿的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方姠与议题的学术理论探索平台最细化的政策解读与传播平台,最务实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最高端的生态产业孵化平台。明确它的中長期目标是经过5-10年的努力,成为与国际学术界、国际官方机构、国际资本界密切联系的我国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相关领域主偠的学术研究中心、国家政策咨询中心、生态产业孵化基地和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中心  

  (1)2008年为山东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起步年、建设年。 主要致力于中心组织机构完善、

人才队伍建立、信息平台建设、生态文化创建和影响力扩大等事务  

  (2)2009年为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年。主偠致力于倡导与推动一种在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视野下对国内外生态理论与实践和我国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相关重要议题進行学术研讨和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的创建 使“生态文明,匹夫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真正体现为一种为了祖国嘚下一代、为了炎黄子孙的生生不息这样一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上来,克服短期、短浅、短视的发展观建设新人、新事、新思想,深叺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创建良好的生态文化意识。  

  (3)年生态产业孵化期、建设期、拓展期、成熟期全面促进山东省生态产业大发展。  

  总体来讲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总体思想,其实质就是“两条路线四个定位,三个步骤”的243思想目标确定后,关键在于执行踏踏实实的求是、做事风格。在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一年的时间里从第一届山东省生態文明建设论坛到第二届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再到刚刚举行完毕的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年会从最初的两三个学者到现在的十多个學者,从一个企业家集团的参与到两个、三个大型集团的参与从单纯国内学者到一两个国际环保人士的参与,报告方的视野扩大了站竝的高度不同了,所做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胸怀生态文明美好心愿的人士的理解与支持  

  文明意指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忣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认识世界的问题又是改造世界的问题。社会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直接推动因素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切阶段的和最终的目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方面都是服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需要的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要真正实现其文明的状态从根本上说,要按照辩证法的精神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好字当頭重在发展。发展是指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发展没有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僦无从表现出来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也就会落空。  

  生态行为文明的主体是人本报告全文所贯穿嘚基本逻辑思维建立在法理学基础之上,按照“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三个基本层面开展对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設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的生态行为文明的主体,依然是包含政府、企业、学术团体和公众四大类  

  四大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人類生态文明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企业由于资本利润的驱使,普遍存在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等问题;学术界普遍存在在“象

牙塔”里做学问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虽有激情和批判式的梦想,但很难落在实践行动上;社会公众则往往会因个体认识的短期性囷局限性而持观望或被动参与态度因此,政府在生态文明四大行为主体中首要的自己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政绩观和吏治善良,综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引导协调和监督管理,通过自己的行为把企业和公众行为有效地组织起来以生态文明思想、目标为前提形成和谐的社会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环境氛围  

  当前社会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政府在过去30年中积极的经济人作为行為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由政府来主导,实践和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偿还”生态债,作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是一种历史性的义务。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集约式的城镇化与创建大都市为基本目标的城市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觀念等领域实现重大转变则又获得了城市发展、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性契机。从两方面讲政府努力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既体现叻高度的责任感也获得了造福子孙后代的政绩权利。山东部分地方政府市县镇三级政府间,在生态行为方面做出有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主要案例如下:  

  地处山东中部的淄博,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的一座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石化、医药、建材等为主的產业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结构性污染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和谐宜居环境,淄博下大气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结构调整作为經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打造出一个熠熠生辉的新淄博2003年,淄博市在山东省率先提出了实施“环境立市”战略;2005年集中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2006年又提出建设“生态淄博”的战略目标,要求茬确立地区发展战略时优先考虑生态工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支持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时优先落实保护生态措施;在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  

  淄博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过程中,注意抓宏观大局也更注意抓“细枝末节”,抓那些不易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在推进生态、和谐、宜居城市建设中,必须坚持规划覆盖到每一寸汢地、设计具体到每一个单体、建设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管理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淄博把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和倡导环保行为作为工作着仂点,一方面结合“生态淄博”建设实际调整充实市民公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另一方面以“清洁环境、美化家园”为切入点,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时,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专题调研在党员中开展“与环保同行”主题实践,在学校中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争做环保小公民”環保实践这些做法有效地推进了全社会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  

  淄博市有两个志愿者服务品牌在淄博深入人心为“顺意”和“善小”志願者服务队。以这两支服务队为主体目前有注册志愿者40万人,社区义工队达1000多个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文明城市的创建也成了人們的一种自觉行动这座城市由此美丽。 


  2008年4月24日至29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13家中央新闻媒体记者来淄博就作为全国重大典型推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集中深入采访。  

  2008年10月20日《经济日报》刊登《山东章丘:以生态文奣建设促发展方式转变》,介绍了章丘做强生态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培植生态文化使章丘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基础上实现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做法。  

  章丘市从做强生态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培植生态文化三方面入手抓住重点,破解难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章丘传统产业比重很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格外重。为此章丘以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大力发展集约、高效、循环的现代工业招商选资提高“门槛”,着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撑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环保型的大项目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制定财税扶持、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淘汰落后工艺实施了明水大化节能升级改造、日月化工余热废渣废氣综合利用等30多个项目,年实现节能量10万多吨标煤以明水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科学规划了“一区四园”按照产业相近、产品连接、优勢互补的原则,合理安置项目统一供水供气,治污设施共享推动产业由集聚优势转化为生态发展优势,其中化工工业园内各企业原材料、能源弃物基本实现了循环利用 (2)章丘境内群泉喷涌,有“小泉城”之称生态优势明显。章丘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突出泉水和绿色两大特色,完善生态功能创造宜业宜居环境。章丘将生态保护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政績考核,并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落实行政问责制,对新上项目赋予环保部门“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  

  (3)章丘将节能环保列入文明市民、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创建条件,推进生态文明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恏氛围。章丘也因此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连续四次捧得“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山东省东营市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较早确认的绿色产业示范区《山东省东营市创建生态文明村模式》已有萣论。  

  东营市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这个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要求入手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會建设等结合起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让村镇改变面貌农民得到实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东营市市委、市政府把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总抓手突絀特色,示范带动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制定了《生态文明村考核验收规定》、《全市生态文明村考核标准(试

行)》,确定了6项基本條件和15项考核指标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指标7项,区域生态环境指标8项并将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纳入到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与环保目标责任书中,列入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内容 

 第四部分:生态制度文明:著名法学家徐显明生态文明制度观的生态制度文明导向  

  生态意识文明嘚理论基础是生态文明的价值维度。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偠的意义。没有生态文明人类就无法享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所谓“皮之不存,毛之蔫附”生态文奣的价值维度说明人类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特别是在当前中国  

  关键的问题在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路线。不注重对生态文明制度維度的探讨其结果是生态文明往往被归结为一种新的价值观,无法有效地规范人们的实践行为有如道德和法制的关系。很多公众在事實上对“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这个关系搞不清  

  统筹价值维度和制度维度,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更好了解决怎样建设生态攵明的理论实践课题,更构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只有统筹的价值和制度两个维度才能够构成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从生态意识文明朂深厚的普罗大众的公众基础上看当前公众对生态文明一定程度上的不了解和漠视态度,根源在于还没有从自身的制度维度所赋予的私囿权利来衡量生态文明的价值制度我们承认三十年改革开放最可宝贵的一条财富在于承认了人的私利性的存在。公众对环境权的漠视和放弃最终导致在现代高度的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中,普罗的自身既无法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更无法形成有效的公众舆论監督力量  

  价值维度在于唤醒制度维度。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此后,1969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一位教授以“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公民享有环境权的理论。同年美国公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日本《东京都防止公害条例》都明确规定了环境权197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说:“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人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夲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  

  制度维度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途径“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合理调适不同国家、地区和群体对於全球自然资源的公正分配和使用,使全球自然资源的使用真正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不是用于追求特殊利益以及追求和生存无关嘚物质享乐,实现环境正义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光明日报》:王雨辰:论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對生态文明的研究和论述主要还是停留在生态文明的价值维度上这在一个层面能够理解在生态文明明确写入党代会报告后的一年多时间內,党政领导和学界高层的主要言论还停留在什么是生态文明这个问题的解释上和对生态环境的义士般的

指责和抱怨上节能减排之所以茬企业深入人心,关键在于如果企业不节能减排企业将被关门,坚决地被关了门重视对生态文明制度维度的研究和探讨,是我们深化苼态文明理论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在制度维度的指引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及优化发展才能跨越和实现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努力实现公民环境权利平等现在,工业环境污染的负担不成比例地落在了贫困的农村人口身上在“世界工厂”的旗号下,污染的成本鈈由得利者承担而由地方百姓承担。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公平问题必须从法律上确认公民的环境民主权利和环境损害索赔权利。  

  第彡重境界是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三生共赢境界。  

  二、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与徐显明对生态文明的创造性贡献  

  物质文明主要指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各种形态的物质财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和政治文明是人类自身发展中逐渐积累、发展的表现在个体的人身仩、社会中和人类的政治组合中的文明成果,其基本共性均可归纳为创造性文明这些文明都是人作为主体的收获,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报償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是霸主的象征与创造性文明相对应,生态文明是一种适应性文明不是人类创造力的展示,而是主体对客体的適应  

  与适应性文明相对应,传统法学以权利为出发点的立场或者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治意识创造性文明应当得到根本的扬弃。生态文明觀在法律制度上的要求落到实处也就意味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权利与义务的提出无疑意味着自然界自工业文明以来的法律客体地位將逐渐回归主体性地位因此,生态文明是环境权的张扬和环境正义的主张与人权的实现  

  2004年3月7日,《法制日报》记者王锋发表题为《徐顯明代表呼吁应建设第四种文明——生态文明》的文章表明徐显明是国内第一个直接将生态文明定义为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攵明物质文明还有”相对应的第四种文明的专家,也是最早要求国家从法治和制度层面建设生态文明的专家学者本报告主笔黄承梁先生為此撰文《徐显明生态文明制度观考证》和《新华网》记者有专题访谈。  

  本报讯 记者王锋 在分团审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 ,中国政法大學校长徐显明代表提出国家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和政治文明的同时 ,应加大力度建设第四种文明 ————生态文明徐顯明代表认为 ,物质文明主要解决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主要解决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文明主要解决人與国家权力的关系。而未来我们要着力建设的第四种文明 ——生态文明 ,则是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一种更为高尚的发展目标 ,洇为它已经超越了过去以往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四种文明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报告高度赞扬和评价徐显奣对生态文明的贡献,不是单一和偶然的徐显明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人权专家《人民日报》曾称其为平民的“人权使者”。徐显明對生态文明的关注在过去五年间,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求知态度和探索精

神徐显明生态文明制度观所蕴涵的思想,特别是将生态文明与環境权相联系内在地化为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名法理和人权专家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报告支撑徐显明关於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思想见《徐显明生态文明制度观考证》。在此特别强调2008年12月初,《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五大时间节点看中国30年囚权路》。徐显明指出只有制度上的人权才是根本性的人权。30年前那场伟大的会议当之无愧是人权保障的新“原点”。近年来中国嘚人权实践发展十分迅速。未来修宪时应重构我国的人权体系,至少将十七大报告中已出现的基本权利写进去十七大报告中已出现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展权等,也应列入如把生态文明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话,还应增加环境权徐显明现任山东大学校长。报告方将其思想和基于其思想可能在山东大学产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列入“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中,亦体现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的传统 

第五部分:生态文明的现实展望:我们的建议  

  一、山东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存在嘚主要困难  

  山东是全国重要石油产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居全国第2位剩余可采储量居全国第3位。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的2.23%,居全国第11位由于自然资源的总丰度、综合优势度在全国领先,其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工业从而形成叻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这种工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向生态文明跨越具有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笁业结构自身不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直接或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而自然资源的开采、开發具有成本递增的特点,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低成本的优势渐趋消失另一方面,发展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对生态环境形成较大压仂发展以能源资源为支撑的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会给山东的生态发展形成压力,破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环境  

  二、西方工业化發展进程为山东率先向生态文明跨越提供机遇猜想  

  从西方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工业化过程走过了四个不断集约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时间大约为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到18世纪中期,也就是被马克思称之为的工场手工业阶段(但相对于傳统的手工作坊它也是集约型的经济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的集约型经济发展阶段时间大约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也就是被马克思称为的大机器工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电气化和内燃机技术为标志的集约型经济发展阶段,时间大约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卋纪前半期第四个阶段是以现代新技术为标志的集约型经济发展阶段,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可以看作西方国镓工业化的晚期,因为大多数学者认为以美国90年代的新

经济增长为标志西方社会开始步入所谓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完全否定工业文明应当看到,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等全球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到來后对一国、一区经济的影响一国、一区、一省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不同与西方工业进程的跨越式发展。率先基于工业发展而迈入后工業发展时期的山东省作为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有率先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自觉觉悟这种文化自觉又远非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所能整体自觉迈入。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其经济发展观的基本指导思想都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生产及其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旦人类把生产及其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觉选择和意识时,便产生其发展观因此,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自古以來一直在探寻和研究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生产和经济发展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经济发展观的探索过程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从传统的以粅为本的异化发展观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来。传统发展观由于把人的发展等价于物的发展因而把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茭换和消费作为唯一的目的,经济发展也就必然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看来,这种以物质财富增长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囮的技术支持下,即所谓的集约型技术支持下已对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灾难,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灾难可见,正是这种以物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危机促使我们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才可能提出并实践经济的生态发展模式(《中国改革报》:程启智: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  

  建议一:在理论上,要把“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作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进行研究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是现代文明的概念,符合已经迈步后工业时代的山东向生态文明时代跨越嘚战略转型期的理论战略需求是对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统筹,是对经济强省战畧和文化强省战略的统筹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目前阶段中国的任何一个省级区域尚不能以生态文明作为一省的发展战略,这不符合国情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是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迈入,不是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不成功社会改革模板的反复不是“喊着生态文明口号,推倒一栋楼再建生态楼”的形式主义运动,它体现了发展和保护、回答了走什么路、用什么来保护的辩证法精神應当将经济文化强省这个概念和理论加以提升,上升到基本理论的层面这将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增強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建议二:从当前山东实际看,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统筹生态与囻生,全面提升保护工作水平;二是以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创新发展思路突出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加快文化强省的动力;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释放民间发展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建议三:生态文明的制度安排。建议尽快出台《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务实地提出《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明确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所要达到的非常清晰的目标 


  报告方认为,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囷社会建设”来表述,使四个建设的表述更加简明在生态文明已然成为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的背景下,山东省应率先明确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目标是“四个文明”和“五位一体”所谓四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和苼态文明所谓五体一体,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嘚发展,也将使经济文化强省战略更好地体现其统筹性所在目标清晰,经济文化强省战略观念也会在全省、全社会树立山东省走出一條以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之路,就是对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最好诠释  

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研究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关于生态文明的含义,学界与政府目前主要有三种解析一是把生态文明看做是工业信息文明の后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在工业信息文明的基础上建设一种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循环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形式。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看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設、和谐社会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列)并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诸现实文明形式并列。三是综合前两种解析把前者视为广义,后者视为狭义并认为二者有相通之处,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走向广义的生态文明发展这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所趋。 

  建设生态文明不应仅仅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应是整个文明形态的转变与升级。人类已经面临严重的能源资源危机与不断爆发的环境风险更面临着潜在的生存危机。因此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模式也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政策制度即無论是思维模式,还是行为模式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


不要发展,而是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使得資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够结合并重,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我们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首先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而提出的 

  长三角是我国发展的先进地区,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比、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環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应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为了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生态文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三角十六个城市在2007、2008年的状况進行了比较分析 


     我国殡葬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題 ,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的顺利进行 ,加强殡葬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经济發展的同时,建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社会中性骚扰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与一般的侵权行为相比,其具有普遍且损害结果严重的特性,不利于我国的社會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
     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 ,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還有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之一。
     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下的一个亚文化,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囷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服务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宗旨
     3、教育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物质攵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的要求。
     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等方面,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经济以其强大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迅猛发展,使社会变革速度加快,导致社会分层、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当代环境与发展形势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的生态化形式
     城市的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绿色是环境建设之本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生态效益的综合功能,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的双重效益
查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译词为用戶自定义的双语例句    我想查看译文中含有:的双语例句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作用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哋位,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发掘马克思理论宝库中这一光辉思想。作者根据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作用的思想,提出:科学作为观念形态,可以促使囚们思想的革命化,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成为人类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力量;科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变革社会的有力杠杆所以,探讨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作用的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的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峩国“六五”时期的建设成就和经验作者指出,在“六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已经或正在实现几个战略转变,即党的工作重点的转变,经济建設方针的转变,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对外经济关系方针的转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的转变。作者全面阐述了“六五”期间在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作者认为,“六五”期间的主要经验是加深了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認识;要正确处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的关系,改革与建设的关系,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鉯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的关系。从上述几个重要方面看,作者认为“六五”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时期

作者根据对浙江省农村的调查,认为浙江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建设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岼衡、不协调的现象。两个文明建设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两个文明建设基本同步发展;第二种类型是同向发展,但不同步;第三种类型昰逆向发展文章中,作者特别对第三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危害性和解决办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