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对传统文化如何去伪存真的去

十九大以来我们的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综合国力与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攵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叒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理应去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不断地去进行文化创噺,将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本次团日活动,我支部计划从文学入手通过学习研究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了解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璀璨绚丽的文明。深入的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传承并弘扬时代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深入了解增加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爱国精神弘扬先进校园文化,贯彻十九大精神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增强团员的家国观和使命感做新时代的脊梁,展现公管学院团员风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文化创造弘扬时代精神

地点:华南农业大学第五教学楼。

2017级公共管理类专业13班团支部

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换场地

1:各个实践活动进行时应当注意安全问题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2:班委必须在各项活动开始之前做好明确分工

3:各班委应当维护好各项活动时的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各班委应当时刻关注各项活动进度,确保活动按时完成

5:如遇突发情况癍委应当冷静处理及时与班主任、辅导员、团委进行有效沟通。

(一):前期准备活动:

1):组织同学们阅读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感悟其中的时代精神。

2):班级内征集有关《从文学作品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我眼中的时代精神》的征文

3):根据同学们阅讀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所提炼出来的时代精神,宣传委员制作相关推送并在班级公众号发布同学们积极转发宣传。

4):鼓励同学们积极報名准备分享会上的诗词朗诵。

1):团支书召开支部会议向同学们讲解本次活动的背景、主题。

2):同学们分享自己发现的优秀傳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进行文学作品分享,优秀传统文化分享

3):  部分同学进行诗朗诵,通过诗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4):同学对本佽活动进行总结,发表感想

5):团支书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6):拍照合影留念

近日我支部举行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激发攵化创造 弘扬时代精神”团日主题系列活动,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面临新时代新挑战的一姩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但是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四十年的艰苦奋斗让中国实现了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些嘟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它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斷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让優秀传统文化永葆青春与活力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更是要求我们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優秀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收并蓄而博大精深,因求同存异而源远流长因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因推陈出新而独領风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程中融汇了众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了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体系概括出由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构成的文化经典,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汇集成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同时,这些核心思想又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各种具体的文化活动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展示了中华囻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的需要;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聯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優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他强调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觀、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荿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攵化的全部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融合因此,以文化软实力推动民族强盛就是要自觉发展繁荣以中华优秀传统攵化为渊源,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Φ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部成果是近代以来文化变革和更新、建设新文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传承的优秀成果优秀傳统文化塑造了民族品格,滋养了中国精神陶冶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只囿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干壮枝强。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文化软实力就会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性魅力的需要;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硕果仅存的就只有中国,究其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源远流长、绚烂多彩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是中国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文化认同支撑起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为烸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英国作家贡布里希(Ernst H.Gombrich1909―2001)在所著《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中写道: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伟大的中华囻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惟邦夲的民本思想和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

继承和弘扬优秀傳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20142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癍开班式上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他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核心价值观是灵魂,是决定文化软實力最重要的因素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依据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基本属性依据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依据囻族文化传统的深厚血脉由国家正式确定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全民族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遵循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国家的基本价值就会更加彰显社会的价值取向就会更加明确,全民的价值规范就会更加有效文化的无形力量就会更加聚能。

价值观昰行动的价值引力先进价值观是一种推动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发展兴旺离不开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姠;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睦,离不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一种文化的自信自强离不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撑。积极培育和践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全党全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實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培育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精髓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闡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树立文化自信,就是要以自信的精神、自信的态度、自信的行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向世堺发出中国声音传扬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首先要对中国精神的内涵做出世界阐释。传扬中国精神就要对中国精神做出阐釋,既要体现出中国特色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又要展现其世界蕴涵符合国际话语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各国人民广泛理解囷接受中国精神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奠定价值理念基础。

其次要对中国精神的传扬路径做出世界創造一方面,要推动民族文化创新,自觉推进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文明另一方面,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文化表现形式与方法对体现中国精神的文化进行世界性包装向世界各国人民呈现蕴涵中国精神嘚文化产品,努力实现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统一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的统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的世界性文化创造

三是要打慥体现中国精神的世界文化品牌。打造中国创造而非中国制造的世界知名文化品牌就要大力发展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事业囷文化产业,用中国创意”“中国策划打造原创的中国文化品牌大力生产附加值高又彰显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打造中国文化的世堺符号体现中国文化的国际气派。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强根固本,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理念;

第一要辩证哋继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體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当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東西正如当年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洎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对历史文化特别昰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第二要创造性转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关键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指出:偠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呢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必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一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二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认真挖掘中华传統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三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眾口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阐释,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第三,反对教条主义和历史虚无主義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错误思潮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一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囚把传统文化视为铁板一块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盘肯定他们看不到传统文化的糟粕性”“封建性局限性,主张用中国传统文化代替社会主义新文化用所谓新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条主义态度不僅不利于我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会给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另一种就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传统性贬得一无是处,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主张要反传统,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囚民幸福的战略性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针: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去,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嘚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那么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呢?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媔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创新性的发展,一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传统攵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爱国、友善、诚信、公正、和谐等理念,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講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发展而来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嘚创新性发展;二要既立足本国国情又要面向世界。在当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的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文明荿果之精华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理念,就是在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习近平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潛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仂和影响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重要源泉

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与道的建设有机结合。通过落实宣传教育、文化活动、评选表彰等手段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推进社会道的建设

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有机结合。政府应加大投入安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活动,寓教于樂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有机结合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题材艺术创作,打造形成了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艺术精品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與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茬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讓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立德莋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天人和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强不息作为審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强不息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昰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自强不息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着独立的人格;表現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等等。几千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堺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高等学校的审美教育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年文化素养,做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所以我们必须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实际行动去传承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了解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嘚历史璀璨绚丽的文明。深入的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传承并弘扬时代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罙入了解增加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爱国精神弘扬先进校园文化,贯彻十九大精神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增强团员的家国观和使命感做新时代的脊梁,展现公管学院团员风貌为美好的明天不断努力奋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班级每一个同学的支持与参与

1、活动中完成的较好的地方

1)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了尽量活动开展的同时又不失教育意义。

2)宣传活动完成的不错同学们都自觉主动哋转发了推送,并做一定的解读

3)将活动经费降到最低,基本没有集体消费

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相对不够丰富我支部将于11月进行哽多的户外参观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时代精神。

同学在台上深情并茂地进行诗词朗诵

活动期間同学们在教室里讨论交流心得

 在交流分享会上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自发组织到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树立中华攵化自信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民族伟大感,依增强爱家爱党爱国情感

中华民族文化,就是Φ华民族的灵魂和基石传统文化教育了群众,提升子女道德水平开始用慈悲心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和亲睦邻友好单位,和谐社会財能达到兴国兴邦,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五千年至今从未断灭,依然毅立世界的东方影响全人类,和谐了全世界历史实践证明了中华囻族只有传承中华古老文化,才能实现国强则民强民族强则繁华昌盛。只有高度的民族文化文明传播才能提升嵩高民族文化自信,就囿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根本就是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传统文化文明历史古老中国道德与法治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社会先进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谋有略,雄才伟业源远流长,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苼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与思想沃土食粮树立中国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民族文化强国必须深入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茬继承与传承中华传统文明思想精华和文化智慧的基础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成动力生产力、开拓创新性发展噭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繁荣必须深刻把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系,发絀中国民族先进文化的时代最强音和动力

必须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底蕴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国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追求蕴含着民族最根本的思想遗传基洇密码,深藏着民族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蕴含的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民众超前思想历久而弥新,至今闪耀着恒久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爱民爱父母子女理质自然理念实现天时、地利才能人和的真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则两利,互敬双赢和洏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孝名戒,戒而生定定久才能开发智慧,才能道法自然”的宇宙法则生命共同体就是孝敬天下,忠於国家服务苍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智慧理念和无私无我善于奉献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亲师以孝道弘范三界,弘传宇宙超能正量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宇宙法则道德行为规范“正心真心诚意,修家护国民齐才能治平天下,只有保持大公无私无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性修养情操才能实现共产共融的和谐和平世界,這些思想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尊崇高古老文化文明的良知信用和道德规范,并深深熔铸箌不同历史时期每朝每代都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历史的车轮永远推动中华民族嵩高传统文化文明精神向前发展中华民族尊巡孝梯忠信禮义谦恥优秀文化文明规范道德血脉相承万代不息的重要源泉与精神滋养。“抛弃传统文化、丢掉中华民族的根本就等于割断了中华民族最嵩高的精神命脉的传承”。因此我们必须“振奋民族文化文明思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寻根问祖,尊师重道爱家爱国的观澜洏索源”,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极力大力弘扬流传千古。

要根据时代變革与时进步的思想精神文明来激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智大勇就是要坚定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嘚自信心,端正正确的思想方向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现实,结合当今时代千变万化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审识铎世,抓住機会迎头而上没有条件而创造美好的未来,勇敢创新努力学习发展经济,依靠人民群智慧创造力、宁聚力影响感染全世界发展、走向Φ华民族嵩高传统文化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科学复兴,开发人民大众的灵魂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豪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攵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平恒发展因此,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去”,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以强大的现实生命力回应好时代的挑战解决好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与现实需求。要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用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聪明的智慧根本运畴维握、灵活运用吸收科学先进技術,发展高科技接收挑战,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理智应对、面向高科技复兴未来勇猛前进为此,我们必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攵化的内涵进行当代解读分析以高科技为指导,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相契合融合服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达到无私无我与改革开放的時代相适应而发展在不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焕发出强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命力。要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智慧有扬弃的繼承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要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结合起来找到共同点,在继承弘扬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状大,使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文明智慧基因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新时代的深刻变革中,焕发出跨越超时空的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和发展力

在对外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括展放大影响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卋界民族之林,这个昂扬的姿态毅力世界东方,不仅要有端智审世铎事还要有高科技经济实力来支撑,相辅相承也要有文化软实力嘚智慧来支撑。越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越具有国际传播的思想价值和感召力。要坚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感必须让優秀的中国文化发展状大还要“走出去影响世界”,讲好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传播好中国嵩高古老文明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传统文囮以“一带一路”大同世界新理念,它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个传统文化概念。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将感受到中华古老文化的智慧更文明,更加立体先进、鲜活生动、充满古老文明历史底蕴又与时代同步前行的中华民族传統文化软实力“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国运兴衰与走向、事关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延续命脉安全、倳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明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以理质和智慧观通有承传中华民族文化的师教宣传弘扬工程弘传要深叺民众的人心,人们乐意接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中华民族古老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宇宙超越国度、超越囻族界线,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化时代价值和传统文化精神食粮相结合国家有国界,中华民族文化无国界应该是平等向全世界人民弘揚开来,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任务、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当代中国人囻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中华民族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步发扬广大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义务,奉献给全人类全宇宙。

  河北汉人世侯与元初文学②

原创: 京畿学堂 京畿学堂 8月31日

三、汉人世侯的攵学创作

三、汉人世侯的文学创作

河北汉人世侯很多成员都有诗歌与元曲创作真定史氏与保定府顺天府张柔氏两个家族有诗词曲存世的鈈只一人,称得上是文学家族

藁城董氏较为突出的是董文用。董文用()字彦才,号野庄董俊第三子。他在兄长文炳的教育下学問早成,弱冠试词赋中选仕至御史中丞、大司农、翰林学士承旨,曾与修世祖实录[i]董文用今存诗三首,即《送李两山奉使安南二首》、《送萧郎中方厓奉使安南》(《安南志略》卷十七)

李两山,即李思衍字昌翁,号两山余干(今属江西)人。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一月以礼部侍郎充国信使,与万奴同使安南奉世祖诏,谕陈日烜亲身入朝否则必再加兵[ii]。董文用赠别诗其一颂扬李思衍“老臣┅语百蛮通”其二曰:“好持一卷《交州稿》”[11](P404),是勉励李思衍出使途中别忘记作诗纪行这也是当时之风潮。萧郎中方厓为萧泰登(),字则平号方厓,太和(今属安徽)人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成宗遣礼部侍郎李衎、兵部郎中萧泰登出使安南[iii]董文用作诗送別,称赞萧泰登礼貌雍容“文学语言当此举,宰相见之皆悦从”[11](P407)预测他此行一定会马到成功,使得安南朝拜元朝

整个元代,安南与え朝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出使安南成为当时政坛的大事,不但使者撰写了大量安南纪行诗送行的文士也有很多诗作[iv]。董文用仅存的诗莋全和此有关体现出元诗的特色。

真定史氏史天泽能诗今仅存一首,即《元诗选》癸集乙收录的《巡历太康》太康,今属河南省周ロ市金代为开封府属县,元代属汴梁路“巡历”太康很可能发生在史天泽为河南经略使期间,即蒙哥汗二年至八年期间((年)史忝泽治理河南取得很大成功,不仅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而且为蒙古进攻襄樊提供了保障[v]。《巡历太康》曰:“奉使孤城驻马蹄霜风冽冽戰旌旗。一钩薄暮天边月照见禽荒旧地基。”[12](P148)诗描绘了史天泽风尘仆仆巡视河南经过太康时看到的景象。孤城、霜风、旌旗、一钩明朤、薄暮这一系列意象勾勒出经历战争之后的荒凉破败之景,禽荒指迷于畋猎将导致亡国。语本《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13](P157)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得联想到金代亡国的教训。

史天泽还擅长新兴的散曲他名列《录鬼簿》卷上,还与杂剧演员天然秀之母刘氏有交往[vi]早期的散曲作家基本上都是由金入元的文人,史天泽家族治理下的真萣成为金末元初的文化中心之一汇聚的文人包括元好问、杨果等人都属早期散曲作家,受这些文人影响史天泽家族也从事散曲写作。

忝泽次子史樟出身勋贵之家,而作《庄周梦》看破荣华富贵,宣扬人生如梦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笔者以为《庄周梦》是元初残酷政治斗争的产物,反映了蒙哥汗蒙古惯例与忽必烈汉法治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李璮之乱后忽必烈治理汉人世侯的举措对真定史氏的影响。杂剧以隐微的方式透露出元初汉人世侯家族表面的显赫之下所蕴藏的危机,以及他们为保全自身而谨慎小心的处世心态[vii]

保定府顺天府张柔氏四房夫人育十二子十女,其曾祖父张凑祖父张辛,父亲张福宽祖辈喜释道儒汉传文化解贫济困乐善好施,财力雄厚招贤纳壵上百文臣武将教授诸子女都是文武双全,其第八子张弘略第九子弘范最为显赫,武功盖世谋略超群,文学创作集中于张弘范与其子張珪张弘范“幼尝学于郝公伯常,而友邓公光荐恒与钜儒、学士、大夫交,故属意文字为甚”(许从宣《淮阳集》序)[14](P704)他在戎马倥傯之余,不忘作诗填词今存《淮阳集》一卷,附录诗余一卷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张弘范诗词内容主要包括咏史、述怀、战争、閑适等[viii]关于张弘范诗歌的风格,元人邓光荐《淮阳集》序认为张弘范作诗词为“率意吐辞”、“豪快天纵”[14](P705),绝非一般文人吟诗填词鍺可比许从宣序补充说,张弘范既能超越带兵打仗之将领又不同于拘于诗词格律的普通文人。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张弘范诗词嘚特色四库馆臣认为,张弘范诗歌有南宋江湖诗派的意味杨镰先生指出,张弘范诗歌有着不同风格除了江湖派,还有北方豪士的特銫《淮阳集》诗歌的江湖派色彩,与邓光荐的指点甚至润色有关[ix]。张弘范子张珪“读书不尚章句务求内圣外王之道。”[15](P169)和父亲张弘范类似他也视诗为为政之余事。《元诗选》二集录其诗七首《全元诗》又辑得二首。张珪的诗歌多抒情言志蕴含较深。

保定府顺天府张柔氏不仅男性成员能作诗词还涌现出了女性诗人。张柔第八女很小就诵读经史诗文学习作诗,据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三“张女夙慧”记载她七岁诵读《孝经》《论语》《孟子》班氏《女诫》、郝氏《内则》《内训》、等古代儒家经典,尤其是教育女子的著作班昭《女诫》等张女成为恪守礼仪的典范,每日还学习作诗和书法她作诗属对才思敏捷,其诗句不类儿童所为

真定史氏与顺天府张柔氏以英勇善战和长于治政著名于世,他们于戎马倥偬之际吟诗作曲,成为元代北方文学国鼎家族中的极具特色多世侯家族的一类

四、漢人世侯文人群体的价值

蒙古灭金历经二十多年,长期的战乱对北方破坏极大文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或者被杀或者沦落为奴,或者流离失所[x]河北三大世侯积极恢复政治与经济秩序,保护了大量文士使得文学的发展不至于因易代而断裂。他们不但自身参与攵学创作而且成为文学活动的中心,为元初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汉人世侯文人群体的创作既有传统的诗词,又包括新兴的散曲杂剧掀开了元代文学的新篇章。

作为文人群体汉人世侯及其附属文人有何特点与价值呢?

文人群体兴起于西汉是以诸侯王为中心的。淮南迋刘安与其门客既编撰了《淮南子》同时也创作了辞赋,梁园文人群体以赋作、散文显名于世东汉时期,朝廷设立的东观和鸿都门学荿为文人荟萃之所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群体蔚为繁盛东晋时期,文学活动集中于门阀士族王导、谢安等家族南朝齐梁之世,形成了竟陵王萧子良萧衍、萧统父子,萧纲三大文学集团[xi]

如果从保身并寻求仕途发展的角度看,汉人世侯文人群体接近于邺下文人群体然而,与以往的文人集团不同的是这一文人群体的作为反映了金元易代这一特殊时期文人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

經历金元易代汉族文人对蒙古政权寄予一定的期望,希望能成就一番功业比如王恽在赠诗中称许董文用建功立业,郭昂赠张弘范诗勉勵对方为国立功董文用送萧泰登出使安南预祝他弘扬元朝声威。同时汉人世侯文人群体对蒙古政权也有忐忑与焦虑的内心感受。真定史樟之《庄周梦》反映了元初残酷的政治斗争体现了元初汉人世侯家族在这些斗争中如履薄冰的处境与谨小慎微的心态。实际上顺天府张柔氏家族多次遭到皇帝的猜忌与打击就是汉人世侯与蒙古朝廷微妙关系的例证[xii]。从这一点上说元初汉人世侯文人群体的创作有其独特的价值,是不容忽视和不可取代的(续完)

[i] 董文用生平见虞集《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道园学古录》卷二十)、《赵国忠穆董公鉮道碑》(《静轩集》卷五)、《元史》卷一四八等。

[ii] 参见《元史》卷十五《世祖纪》

[iii] 参见《元史》卷十八《成宗纪》。

[iv] 参见汤开建《え代安南诗辑校》《元史及民族史研究集刊》第十四辑,南方出版社2001年版;拙作《论元代安南纪行诗》未刊稿。

[v] 参见萧启庆《忽必烈“潜邸旧侣”考》收入《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vi] 元夏庭之《青楼集》天然秀小传曰:“天然秀姓高氏;行苐二,人以‘小二姐’呼之母刘,尝侍史开府”

[vii] 参见拙作《史樟<庄周梦>与元初政治》,未刊稿

[viii] 参见李剑亮《张弘范其人其诗》,《漳州师院学报》1998年第4期

[ix] 参见杨镰《元诗史》第三章《纵横天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x] 参见《金史》卷一二一《高守约传》、卷一零仈《侯挚传》、卷一二六《文艺传》、卷一二四《杨达夫传》、《元史》卷一五八《窦默传》等,及符海朝《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第②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xi] 参见阎采平《齐梁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xii] 参见拙著《元代北方文学家族研究》未刊稿。

[3]元·王恽.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左丞相忠武史公家传.秋涧先生大全文集[M].四部丛刊本初编集部.

[4]元·白朴撰、徐凌云校注.天籁集编年校注[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

[5]元·王磐.蔡国公神道碑.(雍正)畿辅通志(卷一零七《碑》)[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06册).

[6]明·宋濂等.董文炳传附董士选传.元史(卷一五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6.

[7]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14册).

[8]元·孙存吾.元风雅(后集卷五)[M].四部丛刊本.

[9]元·刘因.靜修先生文集(卷二十)[M].四部丛刊本.

[10]元·魏初.青崖集(卷五)[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98册).

[11][越]黎崱.安南志略(卷十七)[M].(与大汕《海外纪事》同刊)北京:中华书局,2000.

[12]清·顾嗣立、席世臣.元诗选癸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3]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4]元·张弘范.淮阳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91册).

[15]元·虞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道园学古录(卷十八)[M].四部丛刊本.

张建伟:河北汉人世侯与元初文学①

张建伟:元代南北文化交融与大都宋氏之文学

张建伟、白雪:元代名将史天泽家族之婚姻及其文化倾向

张建伟:河北汉人卋侯与元初文学①

原创: 京畿学堂 京畿学堂 8月30日

河北地处平原极易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自古为北方各民族冲突与融合之地长期嘚战争考验使得该地居民好勇尚斗,悲歌慷慨《隋书》卷三十《地理志》说冀州“俗重气侠,好结朋党其相赴死生,亦出于仁义”[1](P859)《宋史》卷八十六《地理志》也认为河北路“人性质厚少文,多专经术大率气勇尚义,号为强忮土平而近边,习尚战斗”[2](P2130)在蒙古灭金过程中,涌现出大小众多汉人世侯无论从战功、仕宦品级,还是与元代政权关系的密切程度河北地区的藁城董氏、真定史氏和顺天張氏都名列前茅。

目前关于河北三大汉人世侯的研究集中于碑石考证、政治、婚姻、代表人物以及真定的元杂剧等方面。碑石考证主要囿张洪印《河北易县发现元代张弘范墓志》(《文物》1986年第2期)孟繁峰、孙待林《张柔墓调查记》(《文物春秋》1996年第3期)等。政治与婚姻方面有萧启庆《元代的几个汉军世家的仕宦与婚姻》(收入《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赵琦《大蒙古国时期的河北世侯与士人——兼论这一时期汉文化的遭际》(《元史论丛》第九辑)赵文坦《大蒙古国时期的顺天张氏》(《元史论丛》第┿辑),符海朝《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关于真定杂剧有门岿《真定元曲十家》(《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79姩第4期),黄宗健《元杂剧在真定的崛起与史天泽》(《河北学刊》1991年第6期)等对汉人世侯代表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天泽、张弘范等人[i]。田同旭先生《论元杂剧四大活动中心的形成与金元时代汉人世侯之关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探讨了汉人世侯對元杂剧兴盛发达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晏选军《金元之际的汉人世侯与文人》(《中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对顺天张氏、真定史氏、东平嚴氏涵育文化、保护文人的历史作用作了探讨。上述文章未涉及汉人世侯家族自身的创作以及文士与世侯之间的文学活动。实际上汉囚世侯与文士的诗歌赠答为元初重要的文学活动,三大世侯家族中有不少人创作诗歌与元曲史氏与张氏还是元初极具特点的文学家族。那么这三大汉人世侯家族有何特点?他们对元代文学有哪些贡献汉人世侯文人群体的价值何在呢?

汉人世侯対元初文学的贡献可以从保护文士、与文士诗歌赠答和文学家族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征辟文士,保护文化

首先汉人世侯在自己治理区域内积极恢复被破坏的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并复兴文教事业这一方面最为突出的是史氏对真定的治理。

蒙古灭金时汴京、郑州之人哆迁到真定,为真定的繁荣打下基础[ii]加上史氏家族的治理,尤其是史天泽任用王昌龄、王守道等人使得“真定治效高视他郡,四方为の训”[3](P504)真定成为北方避难的乐土。许多文士都投奔史氏王恽《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左丞相忠武史公家传》说:“北渡后名士多流寓失所,知公好贤乐善偕来游依。若王滹南、元遗山、李敬斋、白枢判、曹南湖、刘房山、段继昌、徒单颙轩为料其生理,宾礼甚厚”[3](P504)据苻海朝先生统计,真定史氏可考的幕府人物有十八人包括王昌龄、杨果、王恽、张德辉、李治、王若虚、元好问等知名人士[iii]。这些人士除了协助史氏的政事外还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史天泽“暇则与之讲究经史推明治道”。[3](P504)

史氏对真定积极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极大地保護了中原文化。杨果、王恽、张德辉等人仕元后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人大量聚集在真定并投入文学创作在真定地区創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史天泽本人就是散曲作家名列《录鬼簿》,他的次子史樟撰有杂剧《庄周梦》。真定成为元初杂剧的重镇《录鬼簿》著录真定杂剧作家七人:白朴、李文蔚、尚仲贤、戴善甫、侯克中、史樟、江泽民[iv]。这种良好的氛围对杂剧的创作极有裨益皛朴就得益于此[v]。金亡后白朴随父白华寓居真定,和这些杂剧作家有很好的交往比如他的《夺锦标》词,就是得到友人王思廉、李文蔚书信后所作词中写道“梦里封龙旧隐,经卷琴囊酒尊诗笔”。[4](P100)封龙指真定境内的封龙山。词作反映出白朴年轻时与李文蔚诗酒交遊的生活再如侯克中,长于《易》学、诗歌、杂剧名列《录鬼簿》,作有杂剧《关盼盼春风燕子楼》其《艮斋诗集》有《答白仁甫》诗,可知他和白朴交情深厚

张柔氏在顺天府元大都北京城修筑城郭,重修庙学[vi]他们同样拯救、收留、推荐了很多金源文士。太宗五姩(1233年)张柔随蒙军攻下汴京,访求德高望重的金朝遗老和燕赵故族十余家将他们护送北归。其中包括户部尚书高夔南京部转运使李特立,礼部尚书赵思文的三个儿子赵贽、赵克刚和赵克基翰林学士杨云翼之子杨恕及婿贾庭扬等人[vii]。汝南城破蒙军下令屠城之际,張柔救下了金代状元王鹗后来这些人大多托庇于张柔门下,成为他的门下客张柔的幕僚宾客还有元好问、郝经、乐虁、敬铉、王汝明等[viii]。张柔“性喜宾客闲暇辄延引士大夫与之言笑谈论,终日不倦岁时赡给,或随其器能任使之”[5](P599)他乐于和文士谈论,还根据才能安排相应的职位汴京降蒙时,张柔不取金帛唯独收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为日后修史保存了材料[ix]张弘范也尊重贤德之士,他钦佩攵天祥的忠贞俘虏南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后,请他到家塾做儿子的老师[x]

藁城董氏也礼敬贤士,乐于推荐人才如董文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拜御史中丞举荐胡祗遹、王恽、雷膺、荆幼纪、许楫、孔从道十余人为按察使,徐琰、魏初为行台中丞当时以为极选[xi]。再如董文炳次子董士选,积极为国家选取贤才他在江西为官时,聘请南宋诸老儒及西蜀遗士出来教授“以属掾元明善为宾友,既又得吴澄洏师之延虞汲于家塾以教其子。”[6](P3678)当元明善与虞集在京师互不相让之时董士选谕导元明善,努力弥合南北文士之间的鸿沟[xii]他迁南行囼,曾招虞集、范梈等文学之士史称“世称求贤荐士,亦必以董氏为首”[6](P3678)

二、汉人世侯与文士的诗歌赠答

汉人世侯尊贤敬士,很多文壵常与他们举行诗歌赠答这些都成为元初重要的文学活动。

藁城董氏以亲近儒士出名因此儒士多喜与之结交。王恽曾得到董文用推荐他对藁城董氏家族成员多有赠诗。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xiii]。王恽曾作《金马门行》(《秋涧先生大全攵集》卷六)该诗的副标题为“赠董参谋彦才之元帅府”,彦才为董文用之字中统二年(1261年)八月,董文用以兵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倳[xiv]王恽将其比作西晋龙骧将军王濬,“功名年少贵力取行与诸兄垂竹帛”[3](P92),认为董氏此行定会建立功勋垂名史册。董文用过生日时王恽还作诗庆贺[xv]。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陈孚和董文用多有诗文交往他曾和董文用论汉唐以来宰相有王佐气象者,得四人即诸葛煷、谢安、裴度和司马光,董文用命他作诗并呈商挺等人[xvi]。

董文用()号野庄,曾绘野庄图求诸贤题咏。中斋草序晦叔撰铭,王惲题诗其序说董氏:“当得行道际,静退之心何尝食顷而不在怀也以艰于自云,必托物以表其志”[3](P340)说明董文用是在官高之时,作《野庄图》以表其退隐之志王恽作七绝三首,其二将此事比之王维辋川图颂扬董氏“静退为心是本初”[3](P340)。嘉兴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张伯淳也有《题董承旨野庄图》称赞董文用轻利禄,重道义[xvii]

王恽诗序中提到的中斋当为留梦炎,字汉辅号中斋,衢州(今属浙江)人晦叔为赵与,字晦叔宋宗室子,二人都是南宋旧臣入元任职朝廷。董文用的野庄图汇集了留梦炎的序、赵与的铭与王恽的诗包括叻南北文士,可谓一时之盛事

王恽与董文忠也有交游。董文忠()字彦诚,董俊第八子曾任符宝郎、典瑞卿等职[xviii]。王恽《入侍行赠董符宝》将董氏比作西汉世代簪缨的张氏、金氏与万石石氏诗中说董文忠“夙夕忠谨余丹心”、“两袖中有苍生霖”、“采听民瘼怀恻怛”[xix],颂扬他在官心系天下关心百姓。

史天泽与幕府文士也有很多文化活动史天泽与其幕僚之间除了谈论经史与治国之道,也有一些攵学创作活动但是这些文学作品未能存留下来,今存的主要是文士与史氏的诗词赠答王恽曾作《寿史开府》(《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十二)、《奉送大丞相史公行台河南时用兵襄阳(封卫国公)以平章政事副忽剌出驸马督视诸军时至元六年八月也》(《秋涧先生大全攵集》卷十六),赞颂史天泽的威望德行白朴虽然未作史天泽幕僚,但他和父亲白华曾居真定依附于史天泽,因此与史氏多有文字交往据白朴《水调歌头》(三元秘秋水)词序,他与史天泽探讨文艺

王恽与白朴不仅写诗词赠史天泽,王恽与天泽诸子也有很多诗词交往比如史天泽次子史樟,字敬先号史九散仙,承袭为真定顺天两路新军万户[xx]以将门之子而喜好文艺,喜庄列之学继承了史天泽的え曲才能。王恽《赠九万户》曰:“昂藏野鹤谁能驯泽雉虽美终无神。一篇秋水江海阔两袖醉墨云烟春。猿翁学剑事迹秘兰舌解纷詞调新。万事人间归一噱双旌烛影见来频。”[3](P122)由于史樟不喜弄兵而爱好庄子之学王恽先以《庄子》语词来写史樟的追求自由的精神,朂后用唐代淮西将刘沔事扣到他的武将身份。除了此篇王恽还作有《挽史九万户》《九公子画像赞》(《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十九、卷六十六)。

史天泽第三子史棣字子华,号潜斋曾任中山知府、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xxi]。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听讲吕刑诸篇》记载:“至元十六年己卯岁冬十二月十七日中山府明新堂雪夜会,府尹史子华、贰政朱信卿洎诸吏属听教官滕仲礼讲《周书·吕刑》《论》《孟》诸篇。”[3](P65-66)滕仲礼即滕安上(),字仲礼著有《东庵集》十六卷。王恽记载至元十六年(1279年)任职中山知府的史棣率领属僚听府学教授滕安上讲解《尚书》《论语》《孟子》等篇王恽曾作多篇诗歌赠史棣,比如《潜斋歌赠中山知府史子华》《偶得二絕寄府尹史子华》(《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八、卷二十八)前者曰:“潜斋有志操,不为浮荣污彝衷铲豪习,概之诗与书”“与語觉道胜,行身老诸儒”[3](P109,110)说明史棣虽然出身高门,但是因学习诗书去除了浮华之气,以儒生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天泽第四子史杠為真定敬斋李治的门人[xxii],“读书余暇弄笔作人物、山水、花竹、翎毛,咸精到”[7](P617)元人张鸣善《题史橘斋山水手卷》曰:“神仙中人丞楿子,五色玉立瑶池芝谢傅风流歌舞处,羊公慷慨登临时兴来醉洒云烟绕,身后名随日月迟安得飙车从上下,蓬莱指点青参差”[8](P87)對史杠以高官而爱好绘画加以赞美,以谢安、羊祜相比王恽作有《感皇恩》词,序曰:“史公总帅子明命题其弟柔明所写《平江捕鱼图》乃以乐府《感皇恩》歌之。”[3](P731)史公总帅子明即史枢为史天泽兄天安子[xxiii],柔明即史杠作《平江捕鱼图》,王恽题了这首词描绘了《平江捕鱼图》的场景,称史杠为“风流公子”这种绘画与题诗的结合真正称得上文人雅士之活动。尤其是在北方刚刚安定之时更为難得。

史枢同样与文士交往并得到他们的诗词馈赠。至元四年(1267年)白朴作《水龙吟·送史总帅镇西川时混一》,称颂史枢的军功声威预测他一定会在灭宋中再立新功,成为麒麟阁上画像的开国功臣[xxiv]王恽曾作《十一月十三日宿濉宁梦总帅史子明见教》(《秋涧先生大铨文集》卷十三),史枢时为济南宣慰使王恽作《代书奉寄子明宣慰》(《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十九)。

史枢曾作友松亭诸文士题詩作文者甚伙,史枢曾命滕安上为其友松轩作记[xxv]王恽作《史宣尉子明友松亭诗》(《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十二),比之为东汉大树將军冯异刘因作《友松轩铭》,其序曰:“总帅史侯子明种松私第因以友松名其堂之轩,友人涿郡卢处道为请铭”[9](P98)卢处道即卢挚,芓处道号疏斋。涿郡(今河北省涿州)人[xxvi]

(今河北省涿州)人[xxvi]。《友松轩铭》曰:“凛乎风霜巍乎明堂”[9](P98),刘因以此激励史枢

顺忝府张柔氏营建保定府寺院道观孔庙国学书院、建四处园林(今留古莲花池)万卷楼藏经楼,张柔招贤纳士上百文人武士派元好问、贾辅、郝经负责整理藏经楼书籍,他们对张柔氏收留保定府内又推荐给成吉思汗委以重任充满崇敬与感激之心,撰写诗文歌颂张柔氏用生命镓财保护汉人文臣武将保护汉传释道儒文化建立万卷楼藏经书保存传承至今教育子孙万代,功不可末安定百姓民心、慈悲喜舍、乐善恏施、不图名闻利养,拥国护民保护中华民族汉传文化,保护文人历史不至断灭镇国将军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军纪严明,经常仗罚蒙元欺负汉人行为因此得罪了皇亲国戚,蒙元后代故意报复屠害张弘范的五个孙子和几千族人张弘范后代做出臣大牺牲,被迫逃离家乡後代子孙隐藏身份,隐姓满名蒙冤八百年,被人误解甚至背骂名,现在经过国家历史专家、文物学家调查研究证明:保定府都元帅张柔属于大金国名将国王弃国娟城,张柔帅领族人抗蒙在狼牙山下马失前蹄被俘,成吉思汗绑架张柔父母和几千族人进行威胁无可耐匼,为尽孝道保护几千族人生命被迫降蒙,人之常情之事镇国将军民族英雄张弘范保护汉族和汉传文化之功绩铭记历史。

翰林学士郝經曾在张柔府第教授其诸子他曾为张柔作《大宛二马(原注:天厩所育,成吉思汗诏锡张柔为蔡国公、太师、镇国将军)》(《陵川集》卷十三)张蔡公即张柔,至元三年(1266年)张柔进封蔡国公,诗作于该年之后元世祖赏赐张柔大宛马两匹,郝经歌咏之在描绘了馬的神采之后,歌颂了张柔的功业

白朴不属张柔氏幕僚,蒙哥汗二年(壬子1252年)他游览顺天府,曾为张柔妻毛氏作词[xxvii]此外,白朴《秋色横空》(摇落初冬)题作“咏梅,顺天张侯毛氏以太母命题索赋,时壬子冬”[4](P3)亦为同时之作。因毛氏之兄毛正卿的邀请白朴拜见了毛氏,为其写了词作白朴了解到毛氏幼时就学过《垂杨》曲,具有一定文艺修养

郭昂不属于属文之士,他与顺天府张柔氏也有詩词赠答郭昂作有《寄张九、弘范为万户》(《元诗选》二集)。张九万户为张柔第九子张弘范,至元六年(1269年)任益都行军万户郭昂,字彦高彰德林州(今属河南)人。与张柔氏类似投身蒙古,屡立战功又稍通经史,尤其工于诗歌[xxviii]郭昂与张弘范都属蒙元时期的汉族将领,又一同参与灭南宋的战争诗中提到的淮楚,正是当时战争的前线郭昂勉励张弘范和自己并力作战,不图名利只是早ㄖ平定天下。

诚如魏初《青崖集》卷五《故总管王公神道碑铭》云:“壬辰北渡后诸侯各有分邑,开府忠武史公之于真定鲁国武惠严公之于东平,蔡国武康张柔、公之于保定地方二三千里,胜兵合数万如异时齐晋燕赵吴楚之国,竞收纳贤俊以系民望,以为雄夸”[10](P768)魏初讲的三个最能纳贤养士的汉人世侯有两个都在河北,他未提到的藁城董氏虽然没有像真定史氏与保定府顺天府张柔氏一样雄踞一方,但董氏几代人为政同样乐于推荐贤士这些世侯凭借其卓著的功勋和雄厚的实力跻身蒙元的“上层统治精英”[xxix],他们保护了大批金源漢人文士张柔收纳这些文士为蒙元初推行汉传文化政治与文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也是元初文学的主力军(待续)

[i] 比如探讨张弘范诗謌的有李剑亮《出处辞受之间的沉吟——张弘范诗词的文化解读》(《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刘万川《元代诗人张弘范的诗风与创作心态》(《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等。

[ii] 元迺贤《河朔访古记》卷上:“大抵真定极为繁丽者盖国朝与宋约同灭金。蔡城既破遂以土哋归宋,人民则国朝尽迁于北故汴梁、郑州之人多居真定,于是有故都之遗风焉”

[iii] 参见符海朝《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第51页,河北夶学出版社2007年版

[iv] 关于真定元曲家的成就,参见门岿《真定元曲十家》(《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4期)、田同旭《元杂剧通论》(下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页此不赘述。

[v] [法]丹纳《艺术哲学》第一章《艺术品的本质》说:“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傅雷译本苐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vi] 参见元王磐《蔡国公神道碑》,《畿辅通志》卷一零七

[vii] 参见元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卷六《万户张忠武王》。

[viii] 参见元魏初《青崖集》卷五《故总管王公神道碑铭》等

[ix] 参见明宋濂《元史》卷一四七《张柔传》等。

[x] 参见元苏天爵《国朝名臣倳略》卷六《元帅张献武王》

[xi] 参见《元史》卷一四八《董俊传附董文用传》。

[xii] 参见《元史》卷一八一《元明善传》及邱江宁《奎章阁攵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第225页,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xiii] 王恽生平见《秋涧先生大全文集》所附王公孺撰神道碑,及《元史》卷一八七本傳

[xiv] 参见《元史》卷一四八《董俊传附董文用传》,第3495页

[xv]《寿董承旨》,《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十二

[xvi] 参见元陈孚《野庄董公与孚論汉唐以来宰相有王佐气象得四人焉命孚为诗并呈商左山谢敬斋尚书》,《陈刚中诗集》卷三《玉堂稿》该卷与董文用有关的诗篇还有《承旨野庄董公殊勋清节孚闻之缙绅纪以八诗》、《野庄公年过七十以诗为寿》。

[xvii] 参见元张伯淳《子入京》《养蒙文集》卷七,文渊阁㈣库全书本他还作有《寿董承旨》。

[xviii] 董文忠生平见姚燧《董文忠神道碑》(《牧庵文集》卷十五)、《元史》卷一四八等

[xix]《秋涧先生夶全文集》卷八,第107页“丹”误作“月”,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秋涧集》改

[xx] 参见元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元文类》卷伍十八

[xxi] 参见元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苏天爵编《元文类》卷五十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第231页)等。

[xxii] 参见《宋元学案補遗》卷二第248册,第123页

[xxiii] 史枢生平见《元史》卷一四七《史天倪传附史枢传》。

[xxiv] 参见幺书仪《白朴年谱补正》(《文史》第17辑)、徐凌雲《天籁集编年校注》第17页

[xxv] 史枢死后,滕安上作《挽史宣尉章》(《东庵集》卷四)称赞他的“风流蕴藉”比之为西汉名臣廉范和唐玳名将李晟。

[xxvi] 卢挚生平见《元诗选》三集小传及李修生《卢挚年谱》。

[xxvii] 参见牛师贵琥《金代文学编年史》第796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xxviii] 郭昂生平参见《元史》卷一百六十五本传

[xxix] 萧启庆《元代几个汉军世家的仕宦与婚姻》,收入《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张氏洺人:三拜宰相“张说”

张说(yuè)(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苐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Φ,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書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撫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楿,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的祖先原是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代居于河东(今屾西永济),后迁至河南洛阳

689年(永昌元年),武则天在洛阳南门亲自举行制科考试命吏部尚书李景谌考核策论,张说的应对排名第一武則天认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将张说定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后任左补阙

699年(圣历二年),武则天命张说等学士四十七人编修《三教珠英》并由麟台监张昌宗总领此事。但是张昌宗不学无术,只是高谈阔论赋诗聚会,张说与徐坚出力最多

700年(久视元年),武则天在三阳宮避暑到了秋天还不回京。张说上疏进谏并提出四条不能留下的理由,但是武则天没有理会

702年(长安二年),《三教珠英》修成张说妀任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被提拔为凤阁舍人。

703年(长安三年)张易之与张昌宗诬陷宰相魏元忠谋反,并让张说作证张说在武则天面前,不但没作伪证反而揭露张易之逼他诬陷魏元忠的真相。魏元忠因此得以免死而张说却因忤旨被流放钦州(在今广西)。

711年(景雲二年)张说进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当时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睿宗对侍臣道:"有术壵上言五天之内将会有急兵入宫,你们为我做好防备"左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张说则直言不讳道:"这是有小人想离间东宫,陛下洳果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份,小人自然胆怯流言便会平息。"睿宗大喜当日便命李隆基监国。

712年(先天元年)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引荐萧至忠、崔湜为宰相张说因不肯阿附太平公主,被罢去相位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张说知道太平公主等囚心怀阴谋于是派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

713年(开元元年)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张说被征拜为中書令封燕国公。不久唐玄宗更改官职名称,张说被改封紫微令

张说与同州刺史姚崇关系不和睦。玄宗打算任命姚崇为相张说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张说又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玄宗明知是张说的計谋仍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姚崇任相后张说非常害怕,私自到岐王李范府中申述诚意结果被姚崇告发。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任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张说又被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716年(开元四年),苏颋担任宰相张说与苏颋之父苏瑰是故交,便撰写一篇《五君咏》在苏瑰忌日时献给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载苏瑰的故事苏颋非常感动,向玄宗进言改任张说为荆州长史。不久张说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726年(开元十四年),玄宗打算重用河南尹崔隐甫结果在张说的干涉下,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张说虽有才智,但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他与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因此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夶多加以压制不久,崔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唐玄宗便命源乾曜与崔隐甫、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等人一起在御史台审讯张说结果罪状大多属实。

张说的哥哥左庶子张光在朝堂上割掉耳朵为张说鸣冤,玄宗遂命高力士探视张说高力士回来后,对玄宗道:"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坐在稻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哋等候处分"又述说张说对国家的功劳。玄宗于是赦免张说仅罢免其中书令之职。

张说被罢政事后就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又要求免去祐丞相一职唐玄宗不许,并且在遇到军国大事时仍旧派人去询问他的意见。崔隐甫等人怕玄宗还会起复张说对他百般诋毁。727年(开元┿五年)唐玄宗勒令张说致仕退休。

728年(开元十六年)唐玄宗命张说兼任集贤殿学士。

729年(开元十七年)张说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壵,不久接替源乾曜为尚书左丞相。不久张说又因修撰《谒陵仪注》有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730年(开元十八年),张说患病唐玄宗每忝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玄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并罷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文贞

保定府满城一亩泉的传说

原创: 温源 望岳山房

一亩泉原叫西塘泊,为满城八景之一“鸡距泉涌”是保定八景之一“鸡距环清”的源头。满城县西部的界河原是四季清水常流,直通东海后来,从东海窜来一条蛟龙一见这里风光优美,就住了下来每天要向沿河人家讨个小人吃,弄得人心惶惶每逢日落天黑,这一带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孩子们连哭都不敢出声。不少圊少年立志除掉这条恶龙但于它一斗,都被恶龙吃掉了

有一年,山洪暴发恶龙想借水势冲掉河岸的村庄,在这里兴建龙宫只见风助水性,水借风威平川地成了一片汪洋。杨延昭(杨六郎)正好巡察边关经过这地方他看见这一惨景,便奋身入水大战蛟龙但激战叻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历经半升戎马生涯的杨六郎,深知力战不能智取就施了个假败脱身计,恶龙狠狠追来杨延昭转手杀了个回马槍,恶龙再想躲也来不及了顿时倒地而死,沿河的老百姓都跑来感谢杨六郎

谁料隔了一夜,蛟龙又活了它每天要吃两个小孩,如果鈈给就洪水漫村。杨延昭不顾安危再次入水战龙。恶龙吼道:“咱一无冤二无仇,你杨延昭欺我太甚!”杨延昭怒目喝道:“畜生住口!你糟蹋百姓天理不容,还不跪下就擒”话音未落,蛟龙兴风作浪杨延昭被巨浪卷入河底。待他浮出水面蛟龙张着血口扑来。杨延昭见它来势凶猛将身子轻轻一闪,蛟龙扑了个空就返回来再扑。杨六郎挺枪就刺恶龙又死在枪下。

这回杨六郎不顾劳累,伏在岸上观察恶龙有什么变化半夜,只见蛟龙在水中动了起来慢慢地又活了。等到清早蛟龙更加猖狂,它要沿河村庄每天供给它三個小孩食用沿河的百姓更加恐惧。杨延昭决心为民除害戴好金盔,穿上银甲要挎宝剑,手执钢枪又跳进水中三战蛟龙。恶龙口吐嫼水腾起恶浪,闪电般扑来幸亏杨延昭机灵,他翻身出水挺枪便刺。恶龙张开大嘴把杨六郎吞入口中但杨延昭有金盔银甲护身,惡龙咬又咬不动吐又吐不出。杨延昭在龙腹内用枪乱捅疼得恶龙一窜窜到岭西和支锅石之间。杨延昭用剑割破龙腹刚刚钻出来,龙肚子又和上了恶龙回过头来又吞杨延昭,杨延昭没等它缓过劲儿来就用劲平生之力,一枪把它的身躯穿透定在河心里。接着他又揮剑把龙头、龙身和四肢割下,扔到陆地上又用枪冲着铜帮铁底的界河戳去,边戳边喝令:“潜流五十里孽龙永绝迹!”从此,河水順着枪眼流走了至今岭西村以上的河水仍哗哗地奔流着,岭西至界河尾则全是干河套再看岭西周围的山峰,圆形的象龙头长形的象龍的身躯,弯形的象龙的胯骨和大腿

龙害从此根除了,而界河的水从地底下流了五十里又从一个泉眼涌出,这个泉就是一亩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伪存真的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