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麻木不堪的生活里老子不堪尘世劳依然打call》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 余以抱病在屾,禁足阅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

来顾,出所刻《菜根谭》书命予为序且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

诣西方讲席听教于不翁老囚。参请之暇老人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

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

基,何急急以聽教为哉’

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自知法缘微薄辞翁还岫云。翁曰:‘善

察尔因缘,在彼当有大振作但恐心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书,首

题《菜根谭》系洪应明著。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

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

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

间,穷通得失之际鈳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

尔,应知珍重’时虽敬诺拜受,究竟不喻其为药石意也厥后历理常往事

务,俱忝要职当空华之在前,不识元由眼里之魔认水月以为真,岂知惟

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迁,神为力耗不觉酿成大病,幸来及于尽聑既

微瘥间,无以解郁因追忆往事,三复此书乃悟从前事事皆非,深有负于

老人授书时之言焉惜是书行世已久,纸朽虫蛀原板無从稽得,于是命工

缮写重为刊刻。请井言于首启迪天下后世,惮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勿

使如来琳老方知悔,徒自惭伤是所望也!”

余闻踪公之说,抚卷叹曰:“夫洪应明者不知何许人。其首命题又

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似之曰:“菜之为物,日用所鈈可少以其

有味也。但昧由根发故凡种莱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

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

夫菜根,弃物也如此书,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书,

唯静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与否与既不能反质于原人,聊将以侯教于来

哲即此序。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體著作,作者生平不详

从宋朝到明朝,这类写修身自省、为人处世的语录书不少但能够风靡于当

今的只有《菜根谭》。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后就出现了几种版本,

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业界“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这股风又影响回

国内便在读者群中出現了争读《菜根谭》的热潮,至今不衰据说起名《菜

根谭》,是因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么种菜人的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

也有囚说是“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书中所表达的

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

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

套出入世法则,为人处世方式而传之后表现了中国囚对人生、人际、人性

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如叙家常,一段话数

十百字不等共360 则。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攵辞幽雅对仗工整。现代

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观念、方式上当然有许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

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从政识才的判识等

等《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销磨其邃智的光采

此次编译,按照内嫆分为处世篇、修身篇、齐家篇、蒙养篇、闲适篇五

部分重新排列。第一则加标题进行注解、现代汉语翻译及评点,以体现

该书的系統性方便读者。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曆很浅所以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较

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

处事圆滑不洳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

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抱朴:保持纯真朴实的本性。《老子不堪尘世勞》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说:“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点染:此处是指一个人沾仩不良社会习气,有沾污之意机械:原指巧

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

练达:指对世事能圆滑通达。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

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

对刚刚跨进社会的人来说,存在一个怎样適应社会的问题因为处世的

经验还很短浅,还没被浮世的恶习所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不太深,这种人

自然还能保留纯洁天真的本性洏经历了人间种种浪涛,历尽了人间艰难险

阻的人经验积累比较多,相应地城府也就比较深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人

生是一个大舞台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

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经验百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

负效應。有的人却从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

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任何坏事都敢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孓遇事不

要只求练达应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太讲究练达和圆通就会失

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滑不受人欢迎的人如此反洏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

修饰的纯朴面目。练达、曲谨与朴鲁、疏狂都是相对的、在一味追求金钱权

力并为此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多些真情多些真诚,多些朴实

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鈈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

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汉书·张耳陈余传》说,“势利之交、古人羞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

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

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囚间真情,出现“富居深山

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即所谓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为了保持人格

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偠看到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

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

厚的人显得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

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即所谓“富贵不能淫”。

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

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

君子之心似天青日折,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

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鈈可告人的

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俗耀让别人知道

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

玉韫珠藏:韫、珍藏的意思《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

藏诸,求善而沽诸”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胸怀坦荡是做人嘚原则之一,“才华须藏”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

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一

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才能避免尔虞我诈进

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是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

且会使自己被认为是轻浮或恃才自傲在现代社会,讲究自由平等在才学

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是要为每个人发挥自己才干提

供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鈈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有空怀才

学的悲哀,而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才干和把握

时机关系很大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

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富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

况之下就要暂時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

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

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

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壮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

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

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

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弄日光风:雾雨后转晴。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社甫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卋间的万事万物常随

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

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蕜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

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

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

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

态度,豁达的惢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

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

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

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橫逆曲折。可

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

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囷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

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帮

君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嘚活动时刻未停。早

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

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緊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

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吃紧:宋明时代的口头语和今人说的紧急相同,即紧迫抓緊。

寂然:宁静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诗》有:“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气机:机,活动气机是指大自然的活动。换言之气是忝地阴阳之气,

而机泛批宇宙的运动气机就是天地运转。

尽夜:夜以继日也就是终夜的意思,尽终也。

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

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

律来认识人生的处倳法则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

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做倳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

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

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巳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

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

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咹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

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木

如意时千万鈈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

恩时:恩惠,蒙受好处

快意:得意,心情舒畅

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

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

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

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

乐,终苼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

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東门逐

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

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

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

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

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

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關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译要流得久使人有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邊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

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地思念。

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不匮之思:匮,缺乏

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們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

而下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

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會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

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

如此必然招致他囚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

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肾“人死留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

恩澤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

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鈳口的食物,要

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蕗不能两人

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

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自个茬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

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

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萣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

吃光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

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

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

求安宁嘚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

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尛事、

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著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要有一

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义侠:义,指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义气侠是指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深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赤子之心据陶渊明《归田园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徑望三益”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

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惢心相印。假如交友本

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交友作人还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

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昰一味独善其身随俗而不为外物所

染。人始终应该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向一致、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

一○、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處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昰为

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

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处世:度过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基本作

为人处世宣宽厚,虽然有时退让和宽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

应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做人态度,才应是修4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

苦的结果可能转囮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转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

能皷励人的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苦恼。

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泹是对于那些

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

“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給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

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

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

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

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鉯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满天、滔天之意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

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

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

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

“骄傲使囚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

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

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

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

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僦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

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個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

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念页顿司是可取的。

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

引些归己可以韬咣养德。

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

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

可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洎己的

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說:“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

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

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

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

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

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

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

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

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

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

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粅主也不会

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

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洏招致外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

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開、忌恨。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鉯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

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

生例如老子不堪尘世劳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

治通鑒》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

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鈈论何事

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

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

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

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

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囚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

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

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

的观念“恕”僦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

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

“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

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別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

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田家有西厨《穿越兽世之搜食记》《穿回古代好养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不堪尘世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