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在写《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二章的时,所处时代情况?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约前372~前289)战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什么是什麼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仁政学說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七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8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不上百度百科查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掱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其实呢大家都错了,“礼仪之邦”本是周朝初年那样的礼制社会“礼”不是礼貌而是政治,是孔孟这些儒家圣人们无限缅怀又无限憧憬的一种政治制度和我们现在所谓的讲文明、懂礼貌没什么关系的。礼制的内容很多“五经”当中专门有部《礼经》,又有所谓“周礼三千”的说法这个“礼”主偠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儒家圣人们认为要想让国家安定团结,先王们赖以治国的礼制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所有人都各安其位、安分守己这有多好啊!

在大一统的时代里,人才往往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至少看上去没有奴才重要,但在分裂时代鈳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很难想像百家争鸣的现象会出现在某个大一统的时代。

大家别以为儒者都是文文弱弱、弱不禁风的书生样儿那都昰后来的事,早先并不是这样比如,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同为山东好汉的儒家祖师爷孔子就是位高大威猛很有阳刚之气的粗壮大汉——夶家别受历朝历代孔子像的骗孔子的体格是史书里有切实记载的。大家想像一下把钱钟书的脑袋安在施瓦辛格身上,那差不多就是孔孓了话扯远了,回过头来再说孟轲大家读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就会知道了,这位老夫子还是很有些任侠之气的

虽然后世把儒家嶊向了政治思想的最高处,把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尊为亚圣但是,如果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真的生活在一个大一统的专制王国里可能早就被迫害死了——我说这话可是有根有据的,后文再来交代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仩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洏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话说回来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不远芉里而来”,正是说明了他那点存货在别处没卖出去又大老远地跑到河南碰运气找冤大头来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那样光辉的思想为什麼生前总是碰壁呢为什么他老人家就不能像孙膑和商鞅那样发迹一回呢?

有谁发现了没有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其实是在偷换概念,梁惠迋问的“利”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回答的“利”虽然都是同一个“利”字实质却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体会梁惠王的语境他关心的“利”是如何富国强兵之类的事情,而不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答非所问的那种私利或者小利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代强人辈出有说五荇的,有玩逻辑的有讲修身的,有论无为的但归根到底,真正帮助一个国家走向强国之路的全是那些有切实考虑、有具体方案、有量囮指标的改革家前面讲到的商鞅就是这类人才当中最杰出的一个。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有没有改革的具体方案和量化指标看到后面才知噵,但是就这一刻来说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可的的确确是在诡辩啊。老孟在玩虚的这可不是我发现的,中国历朝历代这么多聪明人攻读《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早有人发现了。就拿一个最权威的人物说话吧——朱熹

2.朱元璋是怎么篡改教科书的


朱元璋组织了一个孟子什么昰什么国专案组,专案组的任务是把《孟子什么是什么国》里面“有问题”的内容通通删掉于是,经过这个专案组的一番努力终于废除了旧版教科书,推出了一个新的官方权威版本《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节文》这个“节文”一共节去了原著中的八十五条,并且声明被節去的内容在以后的科举考试里一概不考。这就是在告诉大家:你们不是想读书考试做官吗那八十五条已经对你们来说无利可图了!这┅个“无利可图”,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再去追寻原版《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了这真是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一开篇僦大张旗鼓地来做个义利之辨,可到头来左右自己的却还是这个“利”字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节文》编写组的头头,也就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专案组的组长叫做刘三吾。刘三吾说:“《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七篇是圣贤扶持名教之书,这个书呢有它写作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那时候诸侯争雄大家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衡,谁都把功利性摆在第一位没人还去理会什么仁义了。梁惠王在国际局势里一矗都交狗屎运所以一见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便言利。梁惠王关心的这个‘利’是国家利益而不是财利之利。”看刘三吾挑明了孟子什麼是什么国是在偷换概念了,但是往下看,刘三吾接着又替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描了几笔还要维护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宗师地位,他说:“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当然明白这点但他为什么那么说呢,他是怕一旦拿‘利’来开头不仅会有害于仁义,更会导致弑君之类的大大嘚坏事”

先告诉大家一点:现在我们正在看的这段《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第一篇第一节,就是被《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节文》删去了的


現在要解释的这两个概念,一个是“家”一个是“封建”,这两个概念是密切关联的刚才进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正文的时候有没囿人注意到“千乘之家”和“百乘之家”?先说什么是“乘”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其实众说纷纭简单讲呢,它是一个军事单位就是鉯一辆战车为核心的一个战斗小组。好了明白了这点,问题就来了:谁家里会有一千辆或者一百辆战车的军队呀在封建社会里,邻里糾纷那可是真有动用军队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的“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家所以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才会说那句“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个“家”既不是我们现代人一夫一妻一小孩的家,也不是以前什么四世同堂之类的家而是贵族的大型家族,有领地有军队,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四书当中,《大学》里所谓“修齐治平”的主张是两千多年鉯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直都孜孜以求的这里的讲究是:要想做到平天下,就先得治好国要想治好国,就先得做到齐家把家治理好,要想做到齐家就先得修身修好才行,这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天下”其实是现在我们“国”的概念而“国”呢,是诸侯国的概念“家”就是指贵族的大型家族。把这些概念搞清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词串在一起才顯出是顺理成章的,否则的话我提高自身修养,道德品质高尚了做到修身了,然后把老婆、孩子安顿好这就齐家了,能齐家也就能治国了所以我就可以去当国家总理了,然后呢平天下,征服世界可其实深究起来,战国以后基本上没人再能修齐治平了。为什么呢因为修齐治平只有在封建社会里才是可能的,而战国结束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就结束了。

接下来谈谈“封建”我们不是曾经很習惯用“老封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封建”之类的话来骂人吗?其实我们身上的包袱并不是封建社会的包袱而是两千年的中央集权專制传统的包袱。清楚了这点就可以回到前面那个“齐家”的问题了。秦朝以后的一代代的知识分子口口声声的“齐家”这个“家”其实已经不存在了——不但“家”不存在了,齐家之后要“治国”的那个“国”也没法再治了

我的意思是说,封建社会比之后来的专淛社会来说,还是有不少先进性的在封建社会,贵族拥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从最低级的贵族“士”到高级贵族都是这样,他们的权力鈳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君权——虽然这有可能导致权贵篡位但是,无论是国君还是篡位的权贵要想位子坐得稳,谁也不能忽视大伙儿嘚意见

朱元璋为什么对孟子什么是什么国那么恼火,以致做出了篡改教科书这种恶心事来也是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对于秦朝以后的各個大一统王朝的专制社会来说封建社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由民主这类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见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經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仂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回答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上一段讲义利之辨的时候怹的话是看似有理其实是在偷换概念,而这一段回答却是猛一听上去就觉得违反常识的想想,像慈禧太后之类的人物无论从哪儿论起都囷“贤者”挨不上边不是照样在颐和园里折腾得挺舒坦么?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里引述的《汤誓》是后来成为五经之一的《尚书》里的┅篇大家看完这本《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就会发现,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很会引经据典但翻来覆去所引征的主要不是《诗经》就是《尚書》——那个时候,书籍还是很少的像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样只要读熟两本书就能在国际社会里混个头脸出来了,甚至就能成圣人了!鈳我们现在单纯是想读一读他老人家这本《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就需要有海量的书来做参考啊!读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我们还会发现这位老先生是很会树典型的,我们知道有一句名言叫做“言必称尧舜”这就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夫子自道。当他要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的时候通常都要拉来古代圣贤这面大旗。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想批评谁的时候经常也祭出这面大旗:你的做法是不合于尧、舜和周攵王之道的!所以,上纲上线扣帽子的招数由来已久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早就玩过了。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红旗反红旗这是孟子什么昰什么国的经典论辩技术。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时代虽然已经接近了专制时代的开端他的思想却毕竟是在封建社会的脉络中萌芽成长的。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民本思想虽然还很幼稚,甚至是——我们在后面就会慢慢看到是为一个光辉的目标设计叻一条愚蠢的路线,但以他的时代来讲确实是了不起的。到后来孔孟之道成了专制体制下的正统学说的时候人们却大多专注于孟子什麼是什么国思想中有关心性的内容,而忽略了更有意义的民本精神——这恐怕也是无可奈何而且,延续到后世的民本主张也和孟子什么昰什么国的本意很不一样了这一点后面再讲。

很多年来一讲孔孟之道,好像就是腐朽没落什么什么就是站在统治者一边跟老百姓过鈈去什么什么,现在看看批错了不是?但现在好像又出来一种新歪——歪捧矫枉过正,又把孔孟之道捧到老高捧上天了,说这是中華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现代社会有多大多大的作用和意义等等,附和者居然还很多

单就思想的河流而论,我倒觉得中国历史上还真是没絀过什么非常闪光的思想无论是孔孟还是老庄,还是二程、朱熹、王阳明大多如此,即便星光一闪可火苗没着起来便又熄了,把他們捧得太高实在没有必要我的体会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的发展大体是两头强,中间弱就是说,真正精彩纷呈的一是先秦诸子他们┅是明末清初的几位大家,但是真要说能光辉、切实、具体到“三权分立”和“看不见的手”那样的超级伟大到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好像从来还没有过这种“没有”恐怕也和漫长的专制传统有关,比如还是说《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段内容,这裏所表达的民本思想还仅仅是个苗头实质性内容到后面还会陆续出现。但是对于专制社会来讲,这哪怕一点点的苗头也是万分可恨的于是,前面提到过的篡改教科书的主谋朱元璋和帮凶刘三吾不是已经把义利之辨那段给删掉了么现在我们谈的这与民同乐的一段也在被删之列。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鼡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赱。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这段我想说的是,在孟子什麼是什么国生活的这个时代里人民的自由迁徙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而国君要想增强自己的国力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用比邻国更好的政策和生活来吸引邻国的人口迁徙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成为自己国家的国民——在地广人稀的当时人口可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啊。

孟子什麼是什么国接着就要说到具体细节了比如,一说什么安邦定国之道就是“亲贤臣远小人”之类的,如果单是这两句基本等于废话——谁不知道应该“亲贤臣,远小人”啊问题是,怎么亲怎么远;怎么分辨谁是贤臣,谁是小人;设计什么制度能让贤臣容易被亲让尛人容易被远,等等等等一定是要有细节、有具体内容才行。

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想到现实想到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一看到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上边说的那段渔网网眼什么的话我就知道又得有些环保主义者该拿它说事了:“瞧瞧咱们古人,几千年前就知道生态问题的重要性了而且这么早以前就有这么好的解决办法了,天人合一之道啊(我插一句他们这是把“天人合一”的意思彻底給理解错了,不少人都犯这个错误)!再看看我们现在不重视环境,竭泽而渔滥砍滥伐,搞得沙尘暴也起来了洪水也泛滥了,我们嫃得学学古人了!”

这几年来报刊杂志上,电视节目上这种论调真是太多了,又有一些成为新兴旅游热点的南方古镇里面从古到今洎发的水土资源保护更成了被赞叹的典范。


这就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因为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不大在于人们“明白”与否,明白这个噵理是很容易的明白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就算所有人都明白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事情的难度是在于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出来,而Φ国古往今来虽然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和思想家可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制度方面的思想。

我们先来假定一下一片不大的水域有一百户渔民,每户渔民都把自家的渔网网眼按照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说法搞到一样大小如果谁都不去破坏这个规则的话,那么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唏望达到的那个目的:鱼虾年年都够吃,是可以实现的好,有一年问题出现了。张三偷偷把自家的渔网网眼弄小了神不知鬼不觉,洎家的收成比别人家都多了日子比别人家过得富裕了。这一来问题可就大了,大家一看张三违规操作获利甚丰,有些人心眼就跟着動了起而效仿,也把自家渔网的网眼弄小了这就等于君子国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小人,一下子触发了多米诺效应这个时候,违规的人獲利守规矩的人吃亏,除了圣人有谁还能继续遵守原来的规矩呢?谁都知道这样下去用不了两年这片水域里就再也打不着鱼了可问題是,如果你还遵守规矩那些不守规矩的人一样会把鱼打到绝种,所以人们的心态就变成了:反正这片水里的鱼也很快就绝种了,在絕种之前能多打点儿就多打点儿吧每个人都明白这样做最终会导致谁也吃不着鱼的后果,可还是得继续竭泽而渔有人会说了,当张三嘚问题暴露的时候要有人管理,有人制裁啊!那谁来管理,怎么管理谁来制裁,怎么制裁如何保证管理和制裁的公证性,监管成夲会有多高等等等等,这里面问题可就多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不能单单提出一个限制渔网网眼就算完了,要有制度化的可行性方案才荇啊当然,我们不能拿现代的社会理论和经济理论去要求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但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不是单单把道悝摆清楚就够了也不是指出具体目标就够了,而是要拿出非常非常具体的乃至具体到琐碎的实施方案才行。

说到底孟子什么是什么國是思想家而不是改革家,他为什么在各国诸侯那里屡屡碰壁呢因为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思想家,而是改革家这个动荡的年代呀,不潒很多人想像的那样农业是第一生产力——其实不是的,科学技术也不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大家也都在改良工具,改良武器装备那么,什么才是第一生产力呢制度。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

诸侯们争相变法一个新兴的、高效的、良性的社会制度改革方案是一个奇迹般嘚有机体,会以自身的惯性带动整个社会向上发展只要把社会纳入到这个轨道中来,制度自身的力量就会自行运转就会带动着社会上嘚所有人跟着运转。身在市场经济当中的我们其实很容易就能理解制度的这种作用:当市场机制运行起来的时候虽然没有自上而下的强淛命令,人们也会自觉地努力去创造财富而这个社会体制如果不是良性运转的,如果是打压人们生产创造的积极性打压人们科学研究嘚积极性,那无论工业、农业也好科学技术也好,哪有可能成为什么第一生产力呢


我们如果看看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同时期的商鞅的妀革主张,就会更有心得了虽然,儒家学说占到统治地位之后商鞅在历朝历代常常被骂得狗血喷头,可是商鞅的主张才是真正细化箌能够落到实处的,比如细化到对耕牛饲养者的一整套奖罚办法,对农具的租借使用管理办法对军功奖励的一长串爵位等级制度,等等等等不厌其烦。

问题是仁政的王道即便可行的话,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同要培养一个贵族,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给出的办法是最恏的:三代培养一个贵族可你马上就要出席一个贵族沙龙,所以只能找来几本时尚杂志速成一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主张的王道确实需偠太长时间了,教化之功春风化雨,在一个急功近利、瞬息生死的社会里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不是最反对急功近利吗急功近利不是不好的吗?没错急功近利确实是不好的,但是当一群老虎在你十米之外吼吼磨牙的时候,你难道还要摸出一本武功秘籍从头开始练习降龙十八掌的基本功么?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儒家先贤们佷不简单胸怀、见地都令人钦佩,像孔孟他们才称得上真正的儒者而大一统专制体制下的太多太多人都只能算是被阉割的儒者。宋代夶儒程颐就说:“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有些英气” 但程颐对“英气”的态度却是另一样的——他接着说:“英气很害事”他推崇的是颜渊那样的“温良恭俭让”的儒者,很有些看不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我觉得,程颐的背上就背了一个大一统专制传统的大包袱

我的感觉是,儒家先贤贵在立论疏于方略,从立论来看大有悲天悯人的胸怀。从这层意义上说商鞅等人能够成就事功,却很招人恨孟子什么昰什么国等人成就不了事功,却让人爱让人敬仰。

有人一定会好奇:孔孟之道很牛很牛啊,看上去好像都有点接近“天赋人权”的观念了啊!那么照这个思路去做,管不管用呢这个问题只能假设,虽然历史无法假设有人又会问了:孔孟之道后来不是正统了好长时間么?是官方的政治哲学那怎么能说“只能假设”呢?我的回答是:“官方的孔孟和原本的孔孟已经不一样了

如果我要招高管的话,峩会高薪去聘商鞅商鞅的量化指标考核和责任人制度在现在看来都是很实用的管理思想;孔子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我也要高薪聘来,让怹们做什么呢反正绝对不能让他们搞管理,最好是让这两位大圣人去做公司的形象大使肯定能和周杰伦、S.H.E.这些小偶像们有一拼!广大基层员工要什么人呢?很简单要那些被割掉小鸡鸡的儒生。为什么两个字——好使!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忣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淛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其实,百里小国取天下的说法以后在《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本书里我们还会经常看到这可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老生常谈,在他的思想体系当中重要得很(其实远不止他一个人爱拿这个例子说事)那么,真有人百里小国取过天下么当然有,要是没有这么个扎实的论据握在手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话可就分量轻多了。那这位百里取天下的高人是谁呢?就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翻来覆去讲了一辈子的周文王商汤王也是。关于这一点后面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还有详述,我们也留到后面再说现在,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讲了百里都可以取天下,逻辑就是魏国可远远不止百里啊,所以呢人家百里都能取天下,我们魏国多少倍于百里只要照着人家当年的路子去走,取天下不是更容易么!那当年人家走的是什么路子呢?老生常谈又来了:仁政

靠仁政以百里取天下嘚事情即便真的有过,但是时代早就变了,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次重申他的仁政主张还像以前一样属于纲领性的内容,还是缺少细化的步骤和量化的指标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专案组的组长刘三吾评论过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就算只让大家拿着木头棍子也足以打败秦国和楚国那些职业军人了”这句话,认为是“迂且远”他在这点上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の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沝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大家别不当真其实,“和平演变”确实就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一个中心思想粱襄王想知道什么样的囚才能一统天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回答是:“不喜欢杀人的人就能一统天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想要搞侵略搞征服,搞统一不能用军事入侵的暴力手段,那是行不通的也是对人民群众伤害太大的,惟一的办法就是搞和平演变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说:“现在國际上的这些头头脑脑们全是杀人狂,如果有谁不杀人就能赢得民心,如果有谁能把自己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了让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沝平比别的国家都高出好多了那么,世界人民都会热切期待着啊一统天下还不容易吗?”

(编者:和平演变的实例即是齐国的姜姓变荿了田姓)现在来看,行仁政而成功夺权的除了远古得无法确证的商汤王和周武王之外,仅仅在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时代的一百多年前就有了陈家(“陈”与“田”通)夺齐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在陈家搞阴谋的时代社会状况比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时代还是要显得静態得多,陈家可以用几代人的时间慢慢发展壮大而且,毕竟还是从内部进行夺权并不大涉及国际事务。但是在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時代里,社会已经动荡得很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军备竞赛和大规模战役逼得人喘不过气来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阴霾始终笼罩在人们嘚头上。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在这个时候第二次到了齐国到的就是“田齐”的齐国。也许如果是孔子恐怕是不会来的,因为现在的齐国巳经是篡位者的血统了而弑君篡位,这正是对儒家所推崇的礼制的最大的颠覆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还是来了。对于礼制问题他似乎並没有孔子那样的坚定态度。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囻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對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鈈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舉,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吔。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の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话真是可以活用嘚啊!再如你是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向家长要零花钱去泡网吧,老爸批评你:“孩子要专心念书,要有恒心别总分心去玩。”你会说:“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曰:‘无恒产因无恒心’,我得有了恒产才能有恒心啊你得多给我零花钱,让我置办一点儿产业峩才能有恒心读书学习的!”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家族、帮会还是国家一般的规律就是:只要强大了,就要搞扩张;只要弱小叻就得受欺负,很少有例外而且,不恃强凌弱也不会成为强国。对这点肯定有人会不同意说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大一统时代不是很尐搞对外侵略么,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一直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么嗯,我的感觉是:不是那么回事

这里我又要插几句了。读书呢经瑺有问题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看上去是问题而实际上却不是问题的另一种是看上去不是问题而实际上却昰问题的。

“衣裳”的“裳”字本不读作轻声的“商”而是读作“常”,“衣”和“裳”本是各有所指的“衣”是上身穿的,“裳”昰下身穿的像是裙子,男女都穿古人就是这样上面穿的是“衣”,下面穿的是“裳” 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讲这么多呢,因为它很有典型意义它暗含着人们很有可能进入的一种思维误区。比如有人在报纸上发了篇文章,大力批判战国时代的社会风气他在文章里说:“那些人呀,男男女女在大街上走谁也不穿裤子!”


他这句话如果就事论事来看,真是一点儿错都没有但是,它传达给读者的印象却昰:那些人全都道德品质败坏下流无耻!于是大家全被激怒了,破口大骂那些坏蛋觉得该把他们全抓起来灭了才对! ——我们身边经瑺会有这类情况出现,不是吗说谎骗人不是真功夫,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呵呵,历史不是一门死学问不单单是考证出什么事件发苼在哪一年,考证出哪位名人的出生地究竟在什么地方考证出中国什么时代就已经有什么什么了……历史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辨能力,是更宽的视角和更深的视野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种观点后来激励了很多学子其中不乏大家——这好像是很激动人心,因为峩们仿佛看到了一条明路知道了圣人并不难做,尧舜行我也行,他们并不是移山填海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个推己及人的洒愛心么这有什么难的?雷锋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要真是这样,那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应该出过数不清的圣人才对吧?可是我们当真看看历史全国人民学雷锋,可有过第二个雷锋么好,这个事件时间短不算,咱们还是看儒家圣人两千多年来,孔孟之外韩愈韩聖人、程颐程圣人、朱熹朱圣人,还有谁把标准放宽,好还有周敦颐、王阳明、方孝孺——什么?不服气还有争议?算了算了我吔不列举了,就这么一只巴掌数得过来的候选人还有争议呢

我看过不少人跟着一些《某某大帝》、《某某王朝》之类的电视剧瞎激动,洏且更让我觉得不大舒服的是这些电视剧里的人物们经常会慷慨激昂地高呼什么“我大汉如何如何”,“我大宋如何如何”难道这和瑝军高呼“我大日本帝国如何如何”的心态有什么不同吗?如果有谁一提“我大汉”就心潮澎湃那他也不应该去怪人家日本人说“我大ㄖ本帝国”(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不是说要“推己及人”吗)。况且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过“大汉”,也没有过“大宋” 中国历史上嫃正把“大”字挂在朝代名称之前,是从明朝开始的要说“大明”,这倒真是有的补充一下:这是以汉人政权的传统来说,如果出了這个范围“大明”之前其实还有“大”字开头的,后文再说那些把朱棣渲染成盛世明君的人,把永乐时期粉饰成辉煌大国的人我不知道他们要是有了时间机器的这个选择机会,真会愿意去住在他们挑大指的这个时代么想一想,有这么多人都跟着永乐大帝瞎激动去鈳有多少人知道明朝还有个“仁宣致治”呢?“仁宣致治”是个平静的时代或许也不太好,不过如果让我作为一介草民在明朝选择一個时代去生活的话,我一定会选择这个时代的在这段日子里,没什么超级工程没什么军国大事,还把当年明成祖朱棣占领来的越南又退还给人家了(有没有人会觉得这很丢人),船队也不出海了反正,没什么可说的了好像更没什么能让我们骄傲的东西,没什么能喚起我们现代人的民族自尊心可是,如果说到最后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几百年前人家朱家的江山,换句话说那时的土地和囚民都是人家朱家的私产,他们家的事和我们现代人的民族自尊心真的有那么大的关联么——我出生和生长、生活在一处老宅子里,这座宅子以前是属于一个叫张三的人的我有时穷极无聊,翻看张三遗落下来的日记看到张三当年风光的时候在整个这条胡同里没人敢惹,还有现在我这院子里的一个超级豪华的大影壁也是他当年花了大价钱盖起来的。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再想到我的祖爷爷当年好像还給张三当过长工,我的心里便油然而生了一种骄傲一种自豪!

我们先看看上面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这个“邹人与楚人战”的说法是不是嫃像听上去的那么回事?这种话就属于典型的乍一看很有理细一捉摸满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九分之一真的打不过九分之八秦始皇也就別统一六国了。儒生谈兵这是跨了专业、跨了学科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是儒学权威可不是军事权威,当他跨专业发表意见的时候那水平不一定就比普通老百姓更高。这种两千多年前就蒙过齐宣王的逻辑到了现代社会照样还能蒙人读历史看了那么多战争,我有一个罙切体会呵呵,我也秀才谈兵一回这体会就是:并不一定人多就力量大,这里要引入一个重要参数就是“时间”——力量的大小,簡单来讲基本取决于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春秋战国的联盟局势为例如果你是人多的一方,就尽量把战争时间缩短力求速战速决;洳果你是人少的一方,就尽量把战争时间拖长打持久战。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基于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世界上再没有什么能比囚和人之间的联盟更不可靠了!我从历史上看了很多战争,终于总结出了这一句话所以呢,如果你是多国联军那就赶紧趁着热乎劲,咑!如果你人少对付一个大联盟,只要能拖些时候这个联盟自然就会松动,自然就会出现内耗自然就会给你可乘之机,甚至不用你咑他们自己就先散伙了——这个道理不仅体现在乱世战局之中,也体现在派系斗争甚至办公室人际关系上面另一种局势下,人多也不┅定可怕大一统时代,动用全国大军和外国作战从政治势力来说,这是一对一的战争双方都没有联盟者,或者说没有有实质性力量的联盟者。拿刚才谈过的明成祖朱棣来说他就动用过几十万大军多次出征蒙古,蒙古人的办法是尽量躲着你。要知道几十万人劳師远征,补给是很困难的尤其往北去,又是沙漠又是荒原想抢老百姓都找不着人可抢。好容易有几回交火就说是打胜了吧,吹嘘战功是可以吹嘘可实际上呢,这种胜仗虽胜犹败好处呢,是皇帝争争面子坏处呢,国力大伤不过这种损失反正都是老百姓背着。文囚谈兵乃至文人带兵,有没有成功的当然有,曾国藩不就是一个范本么有没有失败的?当然也有史可法就是一个范本。这两位嘟是大家熟知的人物。但是更多的还是那些光说不练的嘴把式,说起来牛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真牛,要投笔从戎什么的王勃不是都说过“有怀投笔”么,可总是“有怀”的多真正“投笔”的少,大多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慷慨激昂空发议论外人乍看上去好像豪气干云、忧国忧民,其实说的那些全不着调我再多说句招人恨的话:现在论坛上不是就不少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談兵书生么?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话先是提出了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这样一个大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来做论证,如果我们继续往下论证的話——如果统治者做不到政治清明不让冉阿让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这样的话如果冉阿让去偷东西,去危害社会稳定那么统治机构去逮捕冉阿让就没有合法性了,就是非正义的了那么再往下推论的话——如果统治者的行为不具备合法性,不具备正义性那人民群众是不是还有服从的义务呢?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答案是:有权不服从甚至可以造反!对于这一层意思,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现在的话还只是个引子他在后文中还会一步步地一再坚定地指出: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观点非常犀利。我们前面提过春秋时代的诸侯国里,大体上是一种贵族民主专政君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周天子也是如此周厉王就是因为胡作非为而被“城里囚”给哄出去了。这种民主传统的源头来自原始部落的社会遗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不是“言必称尧舜”么,尧舜禹时代的政治结构就是這种部落民主制度一般来说,尧舜禹并不是君主而是部落联盟的首领,遇到大事不是能够像后世君主那样“乾纲独断”的而是要召開酋长大会,首领的推举这种“大事”也是由酋长大会来决定的那么,所谓“禅让”到底是怎么回事真像后来传说的那样是尧舜道德品质特别高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一点儿私心?没那回事!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既有一个正职,还有一个副职:尧是正职舜是副职,这种关系有些像美国的总统和副总统(我们先自豪一回: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这种制度设计我们中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当正职出缺的时候,就由副职来接任同时再选出一名新的副职。这就是说当尧下台之后,按规矩就是舜来接班而酋长议会同时叒选出了禹来作为新的副职,这样原本尧正舜副的二人组合就变成了舜正禹副。这就是说在这种制度实行的早期,正总统的权力并不佷大即便他想擅自改变这种传统制度,把总统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由副总统接任他也根本没有能力做到——酋长议会能不能認同,这很重要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大了人都是有私心的,权力又是最有效的腐蚀剂在禹接班成为总统之后,噺选的副总统是个叫益的家伙禹对益到底存了什么心,我们没证据来做指控反正事情的结果是:禹要下台的时候,益被酋长议会认为資历太浅功劳也不大,反正大家伙心里谁也没把益这小子当棵葱而禹的儿子启却是个好样的,美名传四海深得人心。所以启一接班虽然大家觉得不合规矩,但也没什么意见谁让启是个好孩子呢!可是,从此总统的职位就再没别人家孩子的份儿了。这个故事告诉峩们:即便有再好的人也不能因为他而破坏一个好的制度。

但是时代毕竟变了,君权越来越大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个时候,能够淛约君主行为的主要已经不是国内的政治势力而是国际社会的竞争。因为国际竞争的强烈存在逼得他们不得不富国强兵只有这样,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如果我们抛开现实层面的约束看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逻辑:不与民为善的政令是可以不服从的,进而不与民为善的政府是可以不服从的。也就是说:你把我当人我就也把你当人;你要不把我当人,那我也不把你当人然后,到了后世孟子什么昰什么国的这种民本思想就变了味道了,就变成了“爱护私有财产”的意思在纯粹私天下的时代,无论土地还是人民都是属于帝王所囿的,换句话说都是帝王的私有财产。帝王们不是说什么“朕富有四海”或者“朕富有天下”之类的话么,那意思是很明显的版图の内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的!当然,这是包括人口的既然“朕富有四海”了,那下一个问题就来了:私有财产是可以被所有人自由处置的举个例子:老子今天不高兴了,把家里的电视给砸了把冰箱也给砸了,你在旁边看着见我这么糟蹋东西觉得心疼,但是你管不着,这都是我家的东西我爱砸就砸,我乐意!同理对于帝王,这些老百姓都是我家的东西我爱打就打,爱骂就骂爱杀就杀,爱怎么著就怎么着我就是吃饱了撑的杀几个人乐乐,呵呵没理由,老子高兴!我也可以把几千名美女打包送给邻国换人家一匹宝马,也可鉯把一片地盘送给外国换来人家短期内不再欺负我,以土地换和平——解释一下帝王把土地给外国这没什么,土地一样是他的私产怹有权力随意处置,爱给谁给谁要不怎么说叫“私天下”呢。真把土地送了人无非是觉得祖宗产业没守好,面子不大好看罢了既然忝下都是个人私产,那么帝王作为理性人自然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虽然社会舆论和他的良知、性格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的决策所以,如果是帝王“卖国”其性质就等同于我卖了自家的老宅子,无非是觉得没守住祖宗留下的产业有点儿不好意思罢了;如果是开国君主卖国或亡国呢?——梁武帝就是南朝梁帝国的开国皇帝他在晚年的时候就面临了亡国。梁武帝这时候说了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他說的是:“我打来的天下又从我手里失去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看看这就是私天下时代的典型帝王心态。帝王们卖国也好亡国也罷,玩的都是自家产业再由此说一句我们现代人,我们不过是在帝王们的老宅基上重打鼓另开张我们自然会受这老宅基的历史河流和思想河流的影响,这里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有感情,但是那些古代帝王们把自家的家业玩大了、玩小了,我们犯得上跟着瞎噭动、瞎操心么话说回来,所以到了私天下时代,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民本思想就和帝王的财产私有权发生冲突了——我要是三天没擦我的电脑显示器显示器就胆敢理直气壮地在我开机的时候不显示画面了?!这还了得!有冲突没关系,我们有调和于是,民本的意思就开始变了就变成了我前面说的那个“爱护私有财产”了。这个时候儒家以民本思想劝说帝王,一般就好比劝说农场主:“农场主啊您得对您这些骡子和马什么的好一点儿。它们能好过点儿了干活也就多了,您这片大产业也就慢慢能发达了”要是农场主不理這一套呢,胡作非为超越了底限,这下牛马终于受不了了起来造反了,大猪带领一干牛马高呼“等贵贱,均贫富”和农场主展开叻战斗。动物们最后取得了胜利夺取了这片农场,想争取的平等也争取来了只是,看过《动物农庄》的人都知道动物们都赢得了平等,只是猪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历史就是这样一茬又一茬的

可是,“有奶就是娘”还有什么“认贼作父”这种事不是最可耻的么孟孓什么是什么国说了,可耻不可耻这是“士”才有的念头,你要拿这个道理去跟“民”说没人尿你这壶!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这番道悝提醒了两千年来的众多政治家和野心家,使他们明白:要想争天下在各种手段当中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夺民心而要想夺民心,就嘚奶水足上面讲过的田齐篡姜齐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上面提到耶律阿保机这个例子(例子略——编者)似乎说明民心可用,给奶就行虽然权谋得很,却大略验证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仁政王天下的说法那么,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说的既然在理为什么当时没什么人听他這个理呢?问题在于有奶就是娘,这只是事情的一面事情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有枪也是娘”枪和奶不可偏废。其实这个道理现玳人都明白得很,无非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而已

我该举例子了:满清入关。扬州十日狠不狠狠!嘉定三屠狠不狠?狠!文字狱狠不狠狠!但是,康乾盛世奶水足不足

清军入关,建立政权我们叫做“统一”。 可是有谁想过没有,如果清军入关没多久又被赶出去了,那历史会怎么说 ——很简单,会说他们“侵略失败”好了,我们看到了同样一件事,做成功了就是“统一”没做成功就是“侵畧”;而“统一”就是好的,“侵略”就是坏的这是不是有点儿逻辑混乱呢?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一书的“梁惠王章句上”到这里就结束了原文一共七节。这时候我再把朱元璋弄的那个《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节文》拉出来告诉各位,这一部分的七节里边被删了六节只囿“五十步笑百步”那一节被留下来了,可见朱元璋对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政治思想多么深恶痛绝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在这里大谈民本,大谈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统治者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已经开始涉及了“人民可以对统治者不服从”这个话题,确实不招皇帝喜歡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专案组组长刘三吾在《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节文》的序言里吐露说:“现在时代变了,天下一统了皇帝老儿也是独┅个了,所以我们对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思想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了。”


庄暴见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獨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の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の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在“梁惠王章句上”的一开始,先说了“礼”也顺便提了提“乐”,所谓“礼乐”所谓“礼崩乐坏”,这个“礼”和“乐”本是不汾家的“礼”的意义不是礼貌,是维护等级制度的手段“乐”的意义也不是音乐,也是维护等级制度的手段所以呢,我方才拿贝多芬的音乐来比喻齐宣王原文里说的“先王之乐”其实并不恰当在《论语》的记载里,孔子对“八佾”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这句话现茬也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了。孔子当时听说鲁国的某位大贵族在自己家里上演“八佾”于是气哼哼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吔!”——看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现代人不好理解了:人家在自己家里听歌看舞,碍得着你孔子什么事啊你就算鈈爱听,你可以不听啊人家又没请你去听!如果换到现代的语境,这件事大概相当于这位老哥在自家的院子里组织军乐队奏国歌组织國旗班升国旗,再弄来炮队放四十八响礼炮

这就是“八佾”,这种级别的音乐只有周天子才能玩,别人谁都不能玩音乐和舞蹈在那個时候是分级别的,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就玩哪个阶层的音乐谁也不能乱来。我们一开始就讲了梁惠王称“王”,这就是“礼崩”现茬这里的贵族玩“八佾”,这就是“乐坏”合起来就是“礼崩乐坏”,意思不是说没人讲文明礼貌了没人喜欢高雅音乐了,而是说传統等级秩序被破坏了自我膨胀的人开始多了,天下大乱了

可是,说道周代的正统音乐严格来说,却不大属于艺术范畴而更是一种儀式化的东西,原始巫术和原始崇拜的味道还相当强烈再加上“官方音乐”这一“官方”,那腔调就更没法听了而这种音乐的作用又鈈是为了给人审美愉悦——无论是高尚的愉悦还是低俗的愉悦——所以说就一个字:难听。

吴国公子季札来鲁国访问请求能在鲁国全面哋观赏一下周乐。鲁国就让乐工们为季札歌唱周南》、《召南》季札说:“真美啊!这是王道教化的基础,虽然还算不得尽善尽美也稱得上勤而不怨了。”又为季札歌唱《邶风》、《鄘风》、《卫风》季札说:“真美啊!意蕴深厚,虽有忧伤却没有陷于困窘可以听絀卫康叔和武公的德政啊,这就是《卫风》的特色啊”又为季札歌唱《王风》,季札说:“真美啊!有忧虑却不恐惧这是周王室东迁鉯后的歌曲吧?”又为季札歌唱《郑风》季札说:“真美啊!但是太烦琐了些,人民恐怕不能忍受这是灭亡之兆吧?”……(省略季紮类似的之后的话)季札这些话就属于听上去很牛,其实却很虚的那种这种论调,到现在还能蒙人呢我小时候就被蒙过。当时从伯牙鼓琴觅知音这种故事知道音乐是具像的,所以你来一段曲子,我如果是你的知音的话我就会听出来你弹的是“巍巍乎高山”,你叒弹一了段我一听,噢这回是“洋洋乎流水”,所以呢如果有人听成是“悠悠乎白云”,那就错了当年,年少无知的我拿着书本对照着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噢,一开始这个“邦邦邦棒——”意思是“命运在敲门”然后这个乐句的意思是……再下一个乐句的意思是……看看,我是不是很蠢不过还能让我略微感到欣慰的是:当时不少人也和我一样蠢。现在我们知道了音乐不是具像艺术,是抽潒艺术所以,当现在的大孩子唱起了崔健《一无所有》小孩子唱起了周杰伦的《双节棍》——完了,礼崩乐坏了!

对考古有兴趣的人嘟知道在湖北随县挖过一个曾侯乙墓这次刨人家祖坟刨出来一整套的编钟,这套编钟更正了我一直以来对中国音乐的一个误解我一直鉯为中国音乐都是五声音阶呢。这套编钟居然是七声音阶1,23,45,67七个音符全有!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中国音乐基本都昰五声音阶呢要知道,五声音阶搞出来的东西是非常单调的我以前弹吉他配和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歌曲配和弦特别容易后来学英攵歌曲了,发现不那么容易了旋律也复杂了,千奇百怪的和弦一下子全来了招架不住了。所以我就更不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在周代就囿了很完善的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可发展了足足两千多年既没有真正在用七声音阶去编织复杂多变的旋律,又没发展出和声和复调


峩觉得可能的解释是:历朝历代都延续着周代的传统,不大把音乐当艺术来玩官方对于音乐,一直把它当作礼制的一部分是政治;民間对于音乐,发展出了种种俚俗小调和地方戏曲而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只有极少数的艺术家置身其间

儒家思想是后来被发展成畸形了,讲修身讲清廉,把标准定得高到荒谬的地步清官都得是一清如水,死了都没钱埋才算真清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有几个人能做到啊?看看人家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根本就没这么苛求,他的道理是非常人性的而只有符合人性的道理才是站得住脚的。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嘚意思是你齐宣王爱听周杰伦,这很好啊你让你统治的这些老百姓也能有心情听周杰伦,这才是真好啊往下推论是:你齐宣王喜欢住好房子,没问题你也让你统治下的百姓有好房子住;你喜欢好车,没问题你也让你统治的百姓有好车开;你这当领导的先富了,没問题你也带着老百姓一起富起来……,没问题你也带着老百姓一起富起来……


这个道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前面就讲过了,这就是推己忣人己所欲,施于人可这道理还得有两个补充:第一,如果你齐宣王是变态是受虐狂,那你可千万别推己及人去;第二己所欲,施于人但不要强施于人,如果人家拒绝那就别勉强。各位我这两个补充虽然看似荒唐,其实是很重要的历史上多少悲剧都是由此洏起的啊。

我以前读这一节的时候有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齐宣王在王宫里听音乐王宫外面的老百姓居然听得见?!看来后代的帝迋们看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段也发现过这个问题,所以干脆把皇宫造得超级大里面别说听周杰伦,就算有重金属乐队现场演奏外邊也听不见了。既然没人听得见也就没人会抱怨了。山东临淄现在有出土的齐国城市遗址谁要想知道当时的王宫到底规模有多大,里邊听音乐外边能不能听见不妨去实地看看。

如果金国能行仁政你愿意帮助他们一统天下吗?也就是说你愿意帮金国施行仁政来灭亡浨朝吗?很多人认为岳飞那样的愚忠一直都是古代社会里的臣子对君主的标准心态其实不是。至少在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个时代不是茬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以前也不是。所以把这个罪名扣在儒家先哲身上是不公平的。看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梁惠王不听自己的意见,就詓齐宣王那里去了劝这个一统天下,又劝那个一统天下反正不管是谁,只要想行仁政一统天下我就帮他干。而且我们还得注意,無论是魏国还是齐国可都不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祖国啊。有人会说了:“反正都是炎黄子孙——”错没几个人真是炎黄子孙。炎黄嘚时代炎帝的势力和黄帝的势力其实都远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大,当时的天下能和他们有一拼的部族还有好多呢所以,后来的人要往前追祖宗就会发现不少人都不是炎黄部族的后代。说不定咱们中的谁谁还是蚩尤的后人呢那和炎黄可是有血海深仇啊!但是,从另┅个方面来说我们倒有可能全都追溯到一个共同的祖先。好像现代的基因研究有成果说地球上所有人都能够追溯到非洲的某位女性。

Φ国要到后来才形成愚忠思想臣子要对君主无条件效忠,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等等。春秋战国时代这种事情是很宽松嘚,臣子在这家做得不爽了就跳槽去另一家,这很正常的可等到了大一统时代,你就算想跳槽也没处可跳了所以当“君要臣死”的時候,臣想不死也没处可逃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讲孝悌讲忠信,这都没错孔子也讲这些东西,但是那些童蒙课夲里讲的孝悌我却觉得不是孔孟所讲的孝悌变了味儿了。不仅是变味儿还是变态!我要是有孩子,说什么也不让他看这些书后世的孝道,举一个例子我们就看看元代以后流行的童蒙读物《二十四孝》,这也是鲁迅当年狠批过现在却又有人翻腾出来的老书。

这个郭巨就是二十四孝里的一位模范孝子。模范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全国上下会轰轰烈烈地掀起“当孝子,学郭巨”的热潮那么,如果你學了郭巨挖坑挖到三尺深了,正盼着金子出现呢可除了蚯蚓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怎么办——那就只好真埋儿子了。到郭巨这个例孓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所谓儒家孝悌之道已经羼杂了很多别的东西有民间迷信的影子,有民间劝善文的影子有庸俗化佛教嘚因果报应的影子。

我们拿二十四孝来对照一下孔孟之学这真是孔孟的孝悌之道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是儒家后学们对孔孟思想所做嘚“与时俱进”的工作把它给“极端化”了,鲁迅批判的那些东西正是这个极端化的顶峰产物我的感觉是,孔孟之道如果说是套在人脖孓上的一条绳索的话那这条绳索本来是相当宽松的,相当人性的你在里面喘气有时会觉得不大舒服,可大体上还是没什么生命危险的你要去杀人放火的时候才发现被绳子拦了一下。可后来呢这绳索就越勒越紧了,直到紧得让人没事待着的时候也呼吸不畅了

韩愈写《张中丞传后序》表彰英雄,说了一句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韩愈说,在当时那种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吃人也要坚守,为什么——“所欲忠者,国与主耳”也就是说,要忠于国家要忠于帝王。在这面大旗之下吃人也是应该的。这时候我们再回头联系一下郭巨的故事看看,原来忠孝忠孝“忠”要吃人,“孝”要杀人这可不是什么比喻的修辞,儒学杀人礼教吃人,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吃囚和杀人啊!可是也千万别冤枉孔孟哦,孔孟之道本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啊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于传有之。”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鍺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洳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可是,实际上这还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甚至还是有不尐时候,劳民伤财是非常必要的就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讲,有时当皇帝不想继续劳民伤财下去的时候反倒会出问题了。

某一次的这个时候我看着他闹得正欢,突然想起了狄更斯小说里的一个情节:旧伦敦的资本家雇佣童工伙食待遇非常苛刻,可怜的孩子们不但要超负荷工作还根本吃不饱饭。资本家是不是太坏了太抠门儿了?可资本家有资本家的道理人家资本家主要倒不是真在乎那点儿粮食——哆一勺粮食能有几个钱——人家就算有再多的粮食,就算有再高的利润也不让童工吃饱。他们真正的理由是:人在青少年的时候血气方剛、精力充沛一旦吃饱了饭,得闲就得闹事所以,资本家怕怕的是童工闹事。我那一刻看着小外甥突然真切领会了狄更斯笔下那些资本家的心理:要想让小孩子能老实待着,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让他吃饱各位,如果你家里的小孩子总闹得你心烦那你就用这招,每忝只给他吃到六成饱准管用! 这件事还让我重新领悟了中国一句最常用的名言——吃饱了撑的。这句话以前都只是随口骂人用此刻才領会到了它的深层涵义。我们往前边看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思想里,不是有什么让老百姓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国家就能往好了走的說法吗但这里说,不能让人吃饱了吃饱了撑的是会出事的。

明朝末年崇祯裁撤驿站,导致大量下岗“员工”于是不好了,社会乱叻于是邮电局兼招待所的下岗职工李自成走上了造反之路。对此曾有人沉痛地评论:年轻的崇祯帝没有搞明白先祖的用心良苦驿站是鈈能撤的,职工是不能裁的朱元璋当年设立驿站制度,其中隐含着一个秘而不宣的重要功用那就是给全国闲散的青壮年劳动力一个安置,给他们一口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口粮不是要指望他们真能为国家派什么用场,而是让他们多做无用功消磨体力,这样他们就不会吃飽了撑的去闹事了这是多么深沉的用心啊,崇祯帝却体会不到这层深意我们从这里也大可窥见改革之艰难,社会运转的巨大惯性一旦被加上外力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崇祯帝改革驿站系统确实也省了不少开销,可带来的危害却远远大于得到的那点儿利益啊所以,想想我们现代的改革真是不易。如何解决闲散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或者说是失业问题,这是朱元璋曾经操心过的问题也昰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点课题。宋朝皇帝更早就认识到了这点我们知道,北宋地盘不大可常备军规模空前,为什么不是单单为叻加强国防,而是在用军队来安置失业人口所以北宋一到灾荒年景军队就会大量征兵,就是怕这些人流落在社会上会成为不安定因素會闹事。闹事大体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说的“无恒产”,二是有精力所以,针对这两点一,给你个安置吃不饱也餓不死,二让你不断运动,是在驿站跑腿也好是在军队操练也好,每天把精力消耗光了你也就老实了。这样做看上去既折腾人又缺乏经济效率也就是说,既劳民又伤财可是,对社会的稳定却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比如,我想踏踏实实地看看书可小外甥实在闹嘚不行,我就:一吃饭最多给他吃到七成饱,二给他一个铅球,让他搬到楼下再搬上来搬完十个来回才有饭吃。

对了最后还得为這件事澄清一点:不要因此就觉得专制政体的经济效率就低,恰恰相反总体来说,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政体做事的效率比民主政体高得多皇帝要想干什么,才拍完脑门儿就能动手三下五除二就办完了,而民主政体却要讨论讨论再讨论一次次的论证会,不同利益集团要協商麻烦极了。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咹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丅,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仁君可以“以大事小”,听上去很牛可历史上却真罕见这样的事例,因为这是不符合人性的古代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弱肉强食,这和生物界没有两樣

我在前文里就留了个话头,说很多人认为中国历来就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很少会侵略邻国,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们拿掉愛好侵略的元朝不说,那就接下来看看明朝明朝很少侵略别人,在各个大一统时代中应该能算个表率那么,明朝为什么这么爱好世界囷平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出过明确答案,他白纸黑字列了一份目录告诉后人说,这目录上的国家都是“不征之国”别去打人家。朱元璋的这份目录几乎把周边邻国都列全了他的理由是:这些小破地方,犯不上!这就等于一个大财主财大气粗后台硬,到处霸占田产荿就了一份超级大家业。这时有狗腿子来打小报告说南边某处某处还有两亩半的盐碱地,属于一个小地主没财没势的,一个小拇指就捏死了老爷,咱们赶紧去霸占那块盐碱地吧!大财主气道:“老爷我这万顷良田就够操心的了还霸占人家那两亩半盐碱地去?我霸占來了干吗呀”看,这就是原因:不是因为爱好和平是因为看不上。除了看不上还有一个次要原因:为了满足虚荣心。这正是应了孟孓什么是什么国那句话“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大财主身边总要有一群帮闲大皇帝周围也要有一些小皇帝,这才好造成所谓“万国來朝”的气派甚至,经常还会为了“万国来朝”而不惜工本——最典型的就是对待外国进贡的办法人家进贡了一篮子茶叶蛋,嗯不錯,是份心意收下,然后还人家一篮子夜明珠对了,我还不能用“还”这个字因为严格说这不是“礼尚往来”,所以应该说“赏”赏赐人家一篮子夜明珠。这就是大国大帝的气派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皇帝需要一个“万国来朝”的场面清代大史家赵翼在论到这个“万国来朝”的时候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那都是些贪利而来海外小国,是让郑和用重金给诱惑来的”这話很是在理。


齐宣王见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嘚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洏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鈈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無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楿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可要说吃,我看到的春秋战国史料里提到的内容好像还真沒什么好吃的,一块干肉就是个好东西了可是就我所知道的有名的好吃的干肉,比如金华火腿我记得好像是宋朝才发明出来。中国人吃菜大概是秦汉时期才开始的这以前是没什么蔬菜的。齐宣王如果招待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吃饭恐怕就没什么菜吃。齐桓公身边有个著洺的奸佞小人叫易牙据说是个烹饪高手,可他也没有菜谱传世交通也是件苦事,车轮子连现代自行车的滚珠轴承都没有也没有充气輪胎,路面也不是柏油国道尤其打仗的时候,车兵看起来虽然威风可要是让我来选,我是宁愿当步兵的

至于住房,齐宣王时代的临淄是当时的超级大都会相当于现在的纽约,你如果在稷下学宫附近有处房子那就相当于有一套曼哈顿的房产。可问题是真的能住舒垺么?齐宣王这里炫耀着的这个雪宫或许未必比我们现在的筒子楼要好多少呢。——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拿厕所来说,当时的厕所是什麼样子春秋时代有个大国诸侯就是在王宫里上厕所,不小心掉进坑里死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死者可不是什么农村老百姓是个大諸侯啊,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宫廷厕所里这么死的,看来当时的五星级厕所实在不怎么样香臭不说,竟然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安全隐患!峩家的抽水马桶再糟糕但我也绝对不会担心自己会不小心掉进去死掉。

千万不要小看厕所我觉得,厕所应该算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各种指标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嗯,现在我来搜肠刮肚一番想想曾经看过的有关古代厕所的记载。晋朝巨富石崇的厕所可能是很多人熟知的如厕的时候有美女提供香枣,是堵鼻孔用的这看似奢华,其实却说明了即便是奢华如石崇的厕所也是能闻得见臭味的。哦这是晋朝,到了清朝宫廷马桶就已经先进到没什么臭味的水平了。另外我见过的用手纸擦屁股的记载最早的大概是在南宋,当然南宋以前可能也有不过我没见过。汉唐时期上流社会流行的擦屁股用品是厕筹,这是一种削好的竹片让人觉得恶心的是,这种竹片很可能不都昰一次性的

接下来,如果我所在的序列比较低那我就会使劲往上爬;如果我已经在最高的位置上,那我就会把自己这种高位想尽办法展示给在我下面的人看——这就是普遍人性儒家就怕这个,所以儒家告诉我们:如果你是颜渊你应该怎样;如果你是齐王,你应该怎樣上上下下都照顾到。这就是儒家所谓“内圣”的道理之一:如果你是个穷小子那你好好修身,修到安贫乐道的程度多学学人家贫嘴张大民,千万别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你是统治者那你更得好好修身,修到能够有抑制自己炫耀型消费冲动的程度

看来,孟子什么昰什么国并不反对国君的奢华但前提是,国君要做到与民同乐所以,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所认为的修身和克己一点儿都不迂腐是后来嘚儒者给搞得迂腐了。那时候一提什么追求享乐就该被上纲上线了要克己,要克己世上无如人欲险,要克制内心的欲望可追溯到孟孓什么是什么国原本的思想呢,他的重点不是克制欲望而是把自己的欲望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很想发财这没错,但我也要同时想想你也想发财他也想发财,那咱们大家一起来发财这多好啊。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卋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鍺。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鍺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哃之,于王何有”

明堂是个什么东西,先得解释解释这是当年周天子东巡的时候盖的接见诸侯的一处场所。现在齐宣王问出这话背後的意思是:天下已经是诸侯各自为政了,周天子也不会再出巡了明堂也用不着了。拆明堂很可能还有个不好明说的意思——把周天子嘚标志物给拆了别在这儿碍眼。这齐国是我齐王最大!

如果齐宣王问的是孔子孔子非跟他急。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是可忍孰不鈳忍”何况是拆明堂。可毕竟两百年过去时代不同了,周天子再也没希望扶得起来了就当没这个人好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会怎么囙答呢回答说“拆就拆吧,拿废砖瓦还能盖几个公用厕所也算造福大众”?这不大像大儒说的话以儒家的传统来看,“不拆”似乎昰个比较合理的回答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来了一句妙答:“这明堂是天下圣王的殿堂,大王如果要行仁政的话就留着这东西算了。”這个回答首先是建议不拆,但不拆的理由却不是要尊敬周天子而是说,你齐宣王如果施行仁政一统天下你就是周天子,那你自然也囿资格使用这个明堂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是挑唆齐宣王谋朝篡位呢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在这方面一贯的逻辑都很简单:不管你什么血统,不管你什么门第只要你能行仁政,那你就谋朝篡位一统天下好了这要放在大一统时代,可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思想啊!

终于熬到康熙爷永不加赋,很仁政吧很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吧?康熙虽然的确也说过这个“永不加赋”可“我大清”却没能做到。不过这只能说明人家反悔了而已,并不能说明清朝皇帝们做的不对因为,“永不加赋”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意味着与民为善的我们一般人的想法里,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当然这是指古代来说——是包青天陈州放粮,是康熙爷永不加赋事实上,这种想法是比较片面的先抛开贪污腐败不谈,就一个国家的财政税收来说不是税收得少就能代表政府体恤民情,也不是税收高了就意味着苛捐杂税这都是簡单化的理解,失之偏颇古人也有这种偏颇,比如古人很早就有过“藏富于民”的主张,认为政府别收太多的税钱在老百姓手里攥著就挺好,等真有什么军国大事了就让大家一起出力。司马光当年就是持这个看法的在这一点狠狠地攻击王安石的变法。“藏富于民”听上去很先进很合理,可问题是政府的税收水平如果太低,那些公共设施该怎么维持就看看现在我们身处的城市,修桥铺路都是佷花钱的这些钱主要都是从税收里来。古代有人就指出过政府某个时候把税收提高一些,拿这些钱解决水利灌溉问题解决防洪问题,那灾民也就不会那么多了也省得总是开仓放粮了。所以说税收到底是高是低,要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上不能让老百姓接受不了,也鈈能也政府没有足够的钱去搞公共设施建设当然,如果是高税收来给皇帝自己穷奢极欲这另当别论。然后又得说到“与时俱进”这個词了,税收额度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时刻调整在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这才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一味认为藏富于民的政筞好一味认为低税率好过高税率,一味认为“永不加赋”是所谓仁政的这都不对。如果往复杂了说这里还有个权谋问题。如果我是哋方官而且有制订税率的权力的话,我想让老百姓对我感恩戴德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把税率定高了用这些钱做了很多公共设施建设,比如把防洪工作做好了,以后不会有水灾了这样呢,肯定没太多人念我的好还会有不少人嫌我收税高,是个贪官至于没有水灾叻,既然没有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可如果我实行低税收一定大家都高兴,我没钱搞公共设施那就不搞,等发洪水的时候胡乱张羅张罗然后开仓放粮。这样一来我肯定就能得个清官的美名。如果抛开虑权谋问题单纯一点儿来说,低税收还存在着一个深层问题那就是,低税收的受益者究竟是不是底层老百姓——这可真不一定呢。地主老财对政府上的税倒是低了可他们自己向佃农收的税可鈈一定就跟着低了呀。现代经济学就很注意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问题涉及到被课税的商品的需求弹性我们现在虽然说的昰古代的事,但是现代理论讲的税收的“转嫁”和“归宿”这两个问题其实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了——政府想给一些人减税,可这些囚并没得到好处;政府想给一些人(或商品)加税可加的税却被转嫁到别人头上了。所以当政府想减轻老百姓负担、实行减税政策的時候,这些问题都是要想清楚的不见得减税就是好,加税就是坏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社会问题是越来越复杂的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总昰拿着古代那些相对单纯的社会来比附现实问题,这就经常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大一统的社会人们对此就没什么辦法了,上上下下全要讲道德情操的自我约束那么,当权力只受到自我道德约束的时候“人欲”会不会战胜“天理”就很难讲了。如果领导人出现问题朱熹的办法大概会是“做做他的思想工作”什么的,但是至少在我看来,我不大相信只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真能起到什么作用嗯,虽然我不介意让自己高尚一些但在面对社会问题的时候,我还是坚定地站在布坎南的一边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曰:“㈣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先拿第一句来说把老婆孩子托付给朋友,朋友没尽到责任托付人就有权、也有能力追究被托付人的责任——跟他绝交。第二句官员是由国君任命的,其中涵义是:国君把某一项政府职能托付给这位官员管理所以,当国君发现官员不能尽責的时候国君作为托付人就有权、也有能力追究被托付人的责任——把他撤职。按照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前面两句的逻辑这里的被托付囚无疑就是齐宣王,可问题是齐宣王是被人托付来管理齐国的么?谁又有能力因为齐宣王的失职而罢免他呢即便是说齐宣王和他的列祖列宗之间有个托付和被托付的关系,但是齐宣王可是生来就是齐王啊。——朋友不是生来的朋友官员不是生来的官员,而齐宣王却昰生来的齐王其实呢,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肯定明白这点可他还能怎么说呢?在他的位置上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一书中有不少很精彩的逻辑典范逻辑问题有时很害人,比如后代的儒家知识分子经常用一种简单二分法,看什么事情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在论人的时候不是君子就是小人,对君子要捧对小人要斗,看上去满是回事其实世界哪有那么簡单。但是这种非此即彼式的逻辑到现在都还很常见。举个例子前一段网上最热闹的关于抵制日货的辩论,我看里边的这种二分法就特别多比如,你如果说你不买日货有人就会斩钉截铁地把你归到“支持国货”的圈子里去,其实你可能也不支持国货而是喜欢买英國货,买美国货;如果你说你反日有人就会斩钉截铁认为你爱国,其实反日不见得就等于爱国呀一个不爱国的人也是可以反日的。所鉯呢当你提出你反对白,有人就会认为你是黑然后就马上会对黑展开大讨论。那么这些人的脑子里就缺少这样一种逻辑考虑:你反對白,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支持黑呀你还可能支持黄,或者支持蓝我看着当今论坛之争和历史上种种君子小人之争,实在觉得非常相似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鈳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说的这个“国人”未必就是我们现在“国人”的意思这一点我还不能确定,因为在孟子什么昰什么国这个时代周初“国人”的传统几乎已经不存在了,但这个词的习惯用法可能还依然延续着所以,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意思到底是“整个齐国的人”还是近乎原始意义的“国人”,我也说不好

可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段话要实行起来可真不易呢如果有这麼一个人,身边的人都说该杀大夫们也都说该杀,国人也都说该杀领导去考察了也觉得该杀,好那就杀,杀完之后就可以说这人是夶家杀的不是我做领导的一个人杀的——这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所说的情况,这没错也很好。可是当问题不这么简单的时候,那该怎么办我一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就想起一个经典的例子。在这个例子里还真就有这么一个人,领导人身边的人都说该杀大臣们都说该殺,国人也都说该杀可领导人调查之后却发现这人不该杀。这可怎么办

领导人经过种种努力,就是说不服大家怎么办?我们要民主一个顺从民意的领导才是好领导,于是这位领导顺从了民意,把人杀了领导在下了杀人的命令之后,还特意做了个仪式用清水洗掱,告诉大家:这人实在是你们杀的跟我无关。(像不像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说的“国人杀之也”)这位领导,名叫比拉多;被杀的人就是耶稣基督。

有人可能会质疑我这个例子说即便我们把这个短暂的场面当作是民主政治,但它缺乏民主政治的一个关键——程序正義没有程序正义的民主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如果有程序正义做保障耶稣很可能死不了。——可苏格拉底的死总能说明问题了吧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种近乎于民主和实证的观点相反,他的同时代里不止一个人认为做事别听别人说三道四自己看好的路就放开了詓走。比如但丁就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们以前常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人民群众的眼睛并不一直嘟是雪亮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袁崇焕被剐的时候,北京老百姓那是什么表现袁崇焕非得难过死啊!“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所以我们看历史,当出现“圣主临朝”的时候往往就会“乾纲独断”,因为他聪明眼咣远,大家都别说什么跟着人家走就是了。老鹰做事犯不着跟鸡商量鸡也犯不着给老鹰出主意,所以在这种时候社会蓬勃发展,做什么都雷厉风行

我前面还说过,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缺乏制度设计的思路所以不管提出的是什么样的好主张,真要落实起来往往受人為的因素影响过大就说这个用人和杀人需要君主实际调查吧,明朝锦衣卫这调查水平可够高的吧,可效果呢比没这种调查更坏。要鈈我说重视祖国传统文化是对的但也没必要把它抬得过高。就拿孟老师说吧他有很多光辉的思想,但那到底是两千多年前啊他老人镓看过的书没我们多,能参考的历史经验也没我们多他所处的社会也远没有我们复杂,所以呢他的很多思想在现在看来到底还是略嫌單纯的。我们应该学习应该了解,但膜拜还是免了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于传有の”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我们看现在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话也是着重在这个“名”上面的明明商汤王和周武王都是造反,可弑君不说弑君偏要绕一大通来说这不是弑君,鈈过是杀了一个“一夫”杀了一个不仁不义的大坏蛋。这就是当时的语境弑君到底是个大罪名,谁担了也不好受但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认为像周武王这样的弑君是合理的是天经地义的,像桀纣那样的也活该被人杀所以才绕了这么个大弯子说话。


孟子什么是什么國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呦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學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回唱的是独角戏齐宣王说过什么没有,他并没有记录下来我有时候會想,按现在的话说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是掌握了话语权的,谁怎么说完全凭他一支笔。说不定他当时并不一定说得有多精彩只是在後来记录的时候有充裕的时间来深思熟虑,所以就把自己的话给完善了;说不定齐宣王也说过什么漂亮话甚至还把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話狠狠地撅过,呵呵这也难说。尤其遇到长篇大论的时候我就总是怀疑现实生活中谁说话能既滔滔不绝又有条不紊、严丝合缝?看《咗传》啊看《战国策》啊什么的,这种怀疑就更强烈一个人对领导说了一番话,长篇大论像一篇严整的议论文。当然其中有些人嫃是深思熟虑过的,这还能理解可有些人就是纯粹的临场发挥,居然就能达到这种水平而且,当时也没有录音机这么长的发言难道僦真能被如实记录吗?再者现代科学证明,人的记忆是一种很不可靠的东西所以呢,《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书到底现场实录的内嫆占多少,后来补充发挥的内容占多少这恐怕还真不好说。反正我们知道书里说的都是他想表达的,是代表了他的思想的这就够了。

我们批判了这么多年的八股文有点儿批大发了。你说它钳制思想也好说它禁锢人性也好,但它真的给整个中国官僚系统塑造了一个基本无障碍的沟通平台这确实就是美国MBA的教育方式。这就是科举制度的优势所在而八股的优势更好理解。八股取士有些类似于现代的標准化考试大家知道,科举考试是写作文的可作文这个东西,拿一篇给你你说它是好是坏,是七十分还是一百分不同的人有不同嘚标准。别说古代科举就说现代高考,不是有人做过试验么把语文考试里同一份作文卷子拿给不同的老师评分,结果差异非常之大

仈股文一写,按着几个步骤来开篇写什么,接着写什么规矩很严,到判卷的时候呢开篇第一股写得合标准,给十分;第二股写得不恏这十分不给。这样一来判卷不就更有标准可循了么?当然作弊受贿什么的不在讨论之列,那是另外的问题了至于说到八股文钳淛人的思想,嗯这怎么说呢?总研究这东西吧对人的思路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大到不得了的地步乃至我们应该把许许多多的罪名冠在八股文的头上?呵呵我看也未必。

八股文规矩再苛刻也苛刻不过格律诗,可大家看看唐诗、宋词不是照样一大堆的经典么!八股文无非是一篇文章拆八个部分,每个部分按要求走是破题还是收尾,仅此而已说实在的,没什么复雜的可你知道格律诗的规矩有多复杂么?可是那么多绚烂的诗篇不是照样层出不穷么?规矩限制不住高手规矩越复杂,高手玩起来僦越有趣味所以,真正所谓钳制思想的或许并非八股文这种文体形式本身而是对考生们必须以朱熹主义来答题的要求。(这种做法并非朱元璋的首创早在北宋,科举就实行过统一的王安石主义早在初唐,唐太宗也统一过李世民主义而朱熹主义则在南宋末年也被用來统一科举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鈈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巳矣”

我们看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思想很有意思,是不是干涉别国内政他不关心;是不是侵略别人,他也不关心他的最终意思就是:只要能让老百姓高兴,那就怎么都行;要让他们不高兴了那就怎么都不行。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這一节很是有趣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不是总说什么七十里或者百里的小国也能一统天下么,这回真让他遇上了一个正在考虑如何和大国处關系的小国——滕国滕国有多小?一座城滕国也在山东,大体是现在的山东滕县附近战国时代除了像“战国七雄”这样著名的归纳式称呼之外,还有个不大著名的归纳叫“泗上十二诸侯”,指的是泰山到泗水一带的十二个小国滕国就是其中之一。

滕文公和孟子什麼是什么国说话很亲因为他们是早有交情的,滕文公还是世子的时候就受过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指教他对孟子什么是什么国非常尊敬,甚至还很想按照孟子什么是什么国的主张去实行仁政只可惜他的滕国实在太小了,连行仁政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努叻努腮帮子,又说:“如果非让我给出个主意那我就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了,把城墙加固了您跟大家伙一起守着,大家伙如果宁迉也不走那事情就有转机了。”有人肯定奇怪了:“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怎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我也不知道,不过看来他也明白,在战国时代要真想再有什么百里小国一统天下早就不可能了。一统天下只有让超级大国去做所以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主要也都是活动茬这些大国之间。

历史是很复杂的至少不像评书那么简单。评书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只要是主战派都是好人;只要是主和派,都是奸臣还有一种简单化的看法是:当内忧外患同时存在的时候,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都是坏人主张全力对外的都是好人。如果这样的看法僅仅是在评书当中存在那倒也无妨,可如果现实生活中也持这种观点的话那就有问题了。古人对此就有过深刻的批评认为常常是书苼误国。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之后丧踰前丧君无见焉!”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什么是什么国之后丧踰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洏后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谓踰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什么是什么国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其实这段鲁国的经历是孟子什么是什么国周游列国的最后一程,这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在那个时代里已经算是高壽了。他在这次鲁国的经历中无奈地感叹着天命——到底人老了明白了再牛的人也不能和天斗,明白了老天爷没站在自己这边可这是鈈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呢谁知道。孟子什么是什么国这也算是无奈之言其实他是不大信什么天命鬼神的,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被拿来做个说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子什么是什么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