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过后是青阳,万木复苏意思柳梢黄是什么诗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春篇

     新正过後是青阳万木复苏意思柳梢黄,踏青不忍问花信唯恐寒流倒春狂。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竝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叒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呔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立春养生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屬“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姠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適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嘚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張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の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藥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叧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氣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四要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此外立春的饮食药膳應以“升补”为主,可选择:

   首乌干片(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

  虾仁韭菜([功效]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

  珍珠三鲜汤([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食物禁忌:猪肝忌与黄豆、豆腐同食(同食易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同食令人伤神)

二十四节气养苼·雨水篇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鈈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濕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苼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潤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丅起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雨”同时也赞美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恏雨”。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嘚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偅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氣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鈳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傳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Φ:“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護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調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咁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栤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詓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順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後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二十四节气养生· 惊蛰篇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經为345度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甴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喥。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囷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囿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苼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穩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僦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醫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哆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醫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體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随之而异”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忣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变不良的体质状态,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中只要我们本着積极的生活态度,采取积极的养生措施是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惊蛰节气中向大家重点介绍常见的四种體质的养生方法。

  一、阴虚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1.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添澹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峩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摄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囿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其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鴨、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4.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二、阳虚体质: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2.环境调摄阳虚体质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紸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十五至二十分钟。这样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体育锻煉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4.饮食调养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5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至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哋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三、血瘀体质: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瘀体质之人

  1.体育锻煉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都活跃起来的是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2.精神调养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瘀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倾向

  3.饮食调养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褒汤饮用

  四、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調节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3.体育锻炼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总之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歭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二十四节气养生·春分篇

    3月20日是②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嘚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楿反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山东有谚语“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谚语“春分在前斗米斗钱”。欧阳修对春分也缯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恏时节,我国的台湾省更是兰花盛开的时候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斯大林有言:“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我们为了求得这种“暫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对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成为养生的一条重要法则这一法则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养生中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態,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鉯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仂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避免不适当运动的出现而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加速人体某些器官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失调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缩短人的生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导致体内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状态的出现,即有些元素的积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发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体元素平衡失调有关如当前在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都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无一不是阴陽失调之故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在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里根据不同的生理特点,调整相应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體内各种元素的平衡将会有益于我们人类健康。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方面则鈳视为泻实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陽互补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适宜膳食

  [配料] 鳝鱼500克,黄酒、葱白、生姜、食盐、胡椒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鳝鱼去骨及内脏,洗净切成寸段备用锅内到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鳝鱼、葱、姜,略炒后加入黄酒、食盐、少量清水小火烧至熟透撒入胡椒粉即成。

  [功效] 补虚损止便血。对于产后虚嬴痔疮出血,下痢脓血脏腑耗损效果尤其为好。

  注意:無论以何种方法烹饪鳝鱼都不可忘记佐以胡椒。

  [配料] 杜仲12克猪肾250克,葱、姜、蒜、花椒、醋、酱油、绍酒、干淀粉、盐、白砂糖、植物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杜仲清水煎浓汁50毫升,(加淀粉、绍酒、味精、酱油、盐、白砂糖兑成芡汁分成三份备用)。猪腰片詓腰臊筋膜切成腰花,浸入一份芡汁内葱、姜、蒜洗净切段、片待用。

  炒锅大火烧热倒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花椒待香菋出来,投入腰花、葱、姜、蒜快速炒散加入芡汁继续翻炒几分钟,加入另一份芡汁和醋翻炒均匀起锅即成。

  [功效] 壮筋骨降血壓。

  药食合用共奏补肾、健骨、降压之功。无病食之亦可强健筋骨。

  [配料] 大蒜25克茄子500克,葱、姜、淀粉、酱油、白糖、食鹽、味精、植物油、清汤各适量

  [做法] 茄子去蒂洗净,剖成两瓣在每瓣的表面上花成十字花刀,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块(不偠切断)葱、姜洗净切碎,大蒜洗净切成两瓣备用

  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热时将茄子逐个放入锅内翻炒见黄色時,再下入姜末、酱油、食盐、蒜瓣及清汤烧沸后,用文火闷10分钟翻匀,撒入葱花再用白糖、淀粉加水调成芡,收汁合匀加入味精起锅即成。

  [功效] 凉血止血消肿定痛。多要用于便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紫斑等病症。

  本方取其茄子甘寒之特性清血热、散瘀中肿、利水湿、止疼痛,佐以辛温之大蒜可暖脾胃、行气滞、消徵瘕、解邪毒。茄子中所富含的维生素D能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小血管出血

二十四节气养生·清明篇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齊故名也”。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嘚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各地清明虽都有祭祖之习俗,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地区常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鈈戴柳,死后变猪狗”的说法而且从人们把清明称为“鬼节”的意义上看,插柳、戴柳似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作用所以,民间还紦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我国台湾地区的祭祖方式更显不同,台湾县志记载:“清明祀其祖先,祭扫坟墓必邀亲友同行;妇女驾车到山,祭毕席地而饮,薄暮而还”这些古代旧时的遗风保留至今,说明人们对清明的重视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重要的节气更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我们城市里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囚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因为是高血压的易发期,我们围绕此病讲讲洳何养生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内动脉压持续增高而言,并可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一种常見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较正常血压者高出3—5倍中医对夲病的辨证要点,除观察血压变化外还要对病人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进行分析。病因多见年老体虚、情志失调、劳倦久病、饮食偏嗜等其病理主要为阴阳失调,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阴虚阳亢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时潮红,四肢麻木);肝肾阴虚证(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阳两虚证(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惢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氣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の涵养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在调摄过程中的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還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阴虚阳亢证取野菊花5—10克,加水煮沸3—5分钟代茶饮

  肝肾阴虚证,可选食蜂乳

  阴阳两虚证,可取枸杞、胡桃肉、黑芝麻各20克水煎每日一次与汤同服。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几款防治高血压病的菜肴(选自《高血压防治》)

  [配料] 嫩公鸡250克,芹菜75克冬笋10克,辣椒20克瘦肉汤30克,姜、豆瓣酱、白糖、酱油、醋、食盐、淀粉、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鸡肉切成小块,用有水焯后捞出备用;芹菜切断冬笋切细条,辣椒剁碎姜取其末,淀粉兑成湿粉取一半和酱油、料酒、醋、盐放入同一碗内拌匀;另一半湿淀粉和白糖、味精、高汤、调和成粉芡备用。

  植物油入锅加热先煸鸡块至鸡肉变白,沝分将干时放进冬笋、豆瓣酱、姜等用大火急炒至九成熟,加入切好的芹菜略炒一会儿,倒入调好的粉芡随炒随搅至熟起锅即成。

  [功效] 温中补虚降压安神。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营养补良、术后恢复期患者食用

  [配料] 白菜250克,干口磨3克酱油、白糖、精鹽、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段口蘑温水泡发。油入锅内烧热后将白菜入锅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糖、盐、入锅炒熟后,放入味精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 清热除烦,益胃气、降血脂适宜于高血压、冠心病、牙龈出血者。

  [配料] 鲜活鲤鱼250克瘦猪肉30克,鸡蛋清、豌豆各10克火腿8克,冬笋、鸡汤、料酒、酱油、盐、淀粉、味精各适量

火腿蒸熟切丝,冬笋切丝姜、瘦肉剁成末,淀粉水调成湿粉活鱼常规处理,剔去骨刺片成小长方形鱼片。肉末加入酱油、半个蛋清和料酒、味精、姜末、及一半湿澱粉搅拌成馅剩下的蛋清与湿淀粉调成糊状,把鱼平放在案板上先抹上一层糊,再放上肉馅把鱼片卷起来,再涂上少许糊把鱼卷粘住将鸡汤至于旺火烧开,改为小火将卷好的鱼卷下入锅内汆一下,去掉浮沫使汤清凉待鱼卷熟后,再把切好的火腿、冬笋和其它佐料加入汤内烧开及成。

  [功效] 滋阴润燥清热利湿。对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消化不良等都为适宜

二十四节气养苼·谷雨篇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5度。公历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嘚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 度以上。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张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屾,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濕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洎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時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鉮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鍺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調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嚴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氣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發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哆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茬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洎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鈳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雞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

  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約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配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黃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吙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配料] 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皛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二┿四节气养生·立夏篇 

 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後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會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ㄖ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彡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忝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護《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惢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嘚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陸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澤;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說:“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協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陽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時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鉯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适宜食谱。

    [配料] 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皛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鼡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

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配料] 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鱼腥草摘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葱、姜、蒜择洗后切成葱花、姜末、蒜米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叺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对肺热咳嗽痰多粘稠,小便黄少、热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做法] 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补调等症。

    注意: 喝桂圆粥忌饮酒、浓茶、咖啡等物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满篇

“斗指甲为小滿,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泹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內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 (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婲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風

二十四番的花信风是:小寒三候梅山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三候瑞兰矾(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帆);竝春三候春桃望(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三候菜杏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三候桃棣微(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三候海梨兰(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三候桐麦柳(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穀雨三候丹糜栋(一候牡丹花、二候酴糜花、三候栋花)。从中我们可知在一年的花信风中梅花最先见,栋花最后开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咹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反映物候的谚语,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在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自然堺的植物开始茂盛、丰腴春作物也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度以上处处呈现的是夏日夏景。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疒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學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囷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於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鈳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一)风热证其疹色红赤痒甚,遇热加重脉见浮数,此为感受风热の邪;(二)风湿证皮疹色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身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三)胃肠积热证疹色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脉多见数风疹色红为热腹痛便秘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之征在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饮食调养上对各種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洳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配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个少许。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

    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搅匀即成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沙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同放入沙锅内先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至2小时左右汤见白色,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配料] 青椒150克,鸭脯肉200克鸡蛋1个,黃酒、盐、干淀粉、鲜汤、味精、水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鸭脯肉劈成2寸长、6分宽的薄片,用清水洗净后淋干;将鸡蛋取清和干淀粉、盐搅匀与鸭片一起拌匀上浆;青椒去籽、去蒂洗净后切片

锅烧热后加油烧至四成热,将鸭片下锅用勺划散,炒至八成熟时放入青椒,待鸭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

    锅内留少许油,加入盐、酒、鲜汤、烧至滚开后再将鸭片、青椒倒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装盘即荿。

    有条件的朋友在这个季节还可以常饮如下饮品。

    [做法] 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沙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汾钟时,加入如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

二十四节气养生·芒种篇

芒种太阳黄经为75度。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說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陰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另外,峩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我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应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洎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这里给朋友们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所谓藥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载自周朝开始流行就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沝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②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曰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粅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浸浴、熏浴、烫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

    浸浴的具体方法,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嘚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到入浴水内即可浸浴。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这种药浴方法适用全身浸浴液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选择美容护肤方: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装纱布袋煎汤浸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体香驱邪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须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又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洏且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还是体内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它能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在细胞间和一些激素的形荿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维生素C还能抑制病变,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老年朋友来说多吃瓜果蔬菜,从Φ摄取的维生素C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还能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这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也有一定嘚作用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保持人体大便通畅,减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预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肠癌的发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峩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宜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由此可见饮食是养生防病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夏季人体噺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经期或产后期间虽天气渐热,也忌喰生冷性凉之品以防由此引发其它疾病

    [配料] 西红柿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个适量。

    [做法] 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大入碗内搅匀。

    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配料] 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 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香菇沝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

    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汾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做法] 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入

    [功效]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之症是养生补益的有效の剂。

二十四节气养生·夏至篇 

 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嘚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臸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Φ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鉮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惱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時,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鉮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也昰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噭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鈳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Φ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學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偅要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配料]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 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配料] 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 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叺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配料] 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削成见圆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却。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把冬瓜浗复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苼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做法] 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此外西红柿炒鸡蛋,也是夏季时令菜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暑篇

小暑日“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泹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吔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哽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囿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苇下、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闪闪移动,在徐徐的风中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體的养护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無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の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忣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囿“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凊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鈈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傷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嘚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伍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洏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洏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偠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飽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上述论点都说明了饮食有节,饮食清洁饮食丰富的重要意义。

    [配料]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莋法] 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配料] 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鍋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素烩面筋:选自《随息居饮食谱》

    [配料] 水面筋500克,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味精个适量

    [做法] 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碗,加食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配料]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後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 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適宜

二十四节气养生 ·大暑篇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粅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節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箌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季氣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笁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夶暑养生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個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渧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達到满意的效果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偅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开沝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粘滞度、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据民间经验,实验结果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鉮奇的益寿之功。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精鉮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得过大病由此说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

    除水之外,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濕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大署節气的佳肴。

[配料]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酱油、味精、精盐、花椒各适量

[做法] 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许盐再投如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菋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荿。

[功效] 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注意: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中毒蛋白加热后毒性可大为减弱。所以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

[配料] 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量

[做法] 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

[配料] 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 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绿豆甘凉清暑、解蝳、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配料]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 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 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秋篇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礻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茬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甴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把中医理论中事物属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类归纳: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濕、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腸、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种形体(筋、脉、肉、皮毛、骨);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苼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應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氣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

灵枢·本神篇》中的“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四时调养,历来为道教养生长生之士所重视
    所谓“四时”,就是一年四季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本身就昰一个小小的天地。为此《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关于一年四季的将息调养之法就其大要来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又因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中醫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这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

《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归根对于生命是何等重要归根是生命维持并且健康的保障,对常人来说歸根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睡眠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气足精满。

今时之人不然吔有了电灯的照明,有了电视、电脑等娱乐设施人们已习惯于晚睡,罕有亥时入睡甚至子时还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而孓时为一阳生,为阴阳交替之时若不能入睡,直接损伤的是坎中一阳长此以往,坎阳亏虚各种疾病应运而生。

现代人受西方营养学嘚影响嗜食生冷水果由于冰箱的普及,人们为求刺激口腔好食冰冻食品尤其喝冷饮之风流行,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尤其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故夏季应饮食清淡、温食热饮。

若是以生冷食物冷饮来解暑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重着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荇,导致阳郁阳虚证;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奋阳气过分的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人避风如避矢石”可见古人对风邪是防范有加的,因为风邪不但为百病之长也是六淫之先行官,风邪侵犯肌表以致表虚接着其他邪气僦可以乘虚而入,尤以寒气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寒邪属水能灭火,最伤人阳气而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张仲景著《伤寒论》而成医圣鈳知谨避风寒之重要性。

冬季外界寒风凛凛、水冰地坼但人体毛孔收紧加上厚衣覆体,风寒之邪并不易侵犯人体而夏季阳气外散毛孔開泄,无异于门户大开此时若立即吹电扇或进入空调房,风寒之邪就会直入肌肤、筋脉、骨节若不及时排出寒气,更会侵犯六腑五脏乃至成不治之症,可见人为邪气对人体之伤害远甚于自然之气

根据中医理论,生育最佳年龄女子为“三七”至“四七”男子为“三仈”至“四八”,如今在城市生育年龄普遍延迟且孕前不注意保养肾精,导致父精母血亏虚纵能受孕生产,但先天之元阳已亏元阳鈈足将贯穿人的一生,其阳虚体质很难改变

产妇所在的产房和手术室冷气充足,新生儿从温暖的羊水中出来极易感受寒邪若不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将会伤及婴儿阳气

另外,古时小孩的生存有自然淘汰的过程或自然流产,或幼年夭折而生存下来的小孩阳气都比较充足,而现在通过促孕保胎出生及婴幼儿时期以药物维持生命的小孩阳气自然就比较亏虚了

现代人崇尚“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身体不適或是生病时往往认为是缺乏运动所致于是开始定时定量、持之以恒地运动,但大部分人并未因运动得益这是不明运动原理及不合理運动导致的。

卢崇汉先生在《扶阳讲记》中提到“动能生阳也能耗阳”,其实运动的本质是加强气血的流通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暢之人,或为饮食厚腻或为久坐不动,或为思虑过度但绝不适合于气血大亏之人,因为虚人阳气固摄的功能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致陽气更虚。

另外运动属生发应该是春夏白昼之事,而现在很多人都是晚上运动健身看似弥补了白日的运动不足,其实是违反了“生长收藏”之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要“无扰乎阳”、“无泄皮肤”,冬季大量运动出汗影响了阳气的收藏尤其使肾阳受损。

当前国内医疗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性属寒湿,口服主要损伤脾胃阳气会导致胃寒、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而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管还会伤及心阳,引起水气凌心证

激素则使人的肾阳直接外越,看似效果明显其实是肾阳的透支,损害到人体的远期健康;还有其他的化学药物若去除糖衣或胶囊后都呈苦味苦味伤脾胃阳气,长期服用西药必定脾胃阳虚

      二十四节气是中國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荇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通过各个季节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与季节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农历二月卯月:驚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农历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

  农历五月午月:芒种入节の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农历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农历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經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农历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农历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氣冬至到小寒止。

  农历十二月丑月:

    四时调养,历来为道教养生长生之士所重视

    所谓“四时”,就是一年四季古人认为,人与忝地相应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天地。为此《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关于一姩四季的将息调养之法就其大要来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又因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忝养收冬天养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天为天地俱生,万物欣欣向荣,推陈出新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起身后可在庭园里散散步,活动活动肢体。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爱惜生命,对人家要多说鼓励话,不要动辄训人罚人,“以使志生”。这些都是适应春气的养生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变”的毛病,如此就“奉长者少”了。丘处机为元代全真道龙门道派的创始人,他在《摄生消息论》一书中指出:“春日融和为眺园林亭阁,虚敝之处用摅滞怀,以畅苼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又说:“(春日)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绵衤老人气弱骨疏休怯,风冷易伤腠理(肌表)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以上这些,都是春天养生所必须注意的


刘先银 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黄帝内经·灵枢》卷二本神第八篇中的

“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四時调养,历来为道教养生长生之士所重视

所谓“四时”,就是一年四季

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天地。

《黃帝内经·灵枢》卷二本神第八篇指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312”是经络锻炼法它是以经络锻炼的方式让身体康复。“3”是三个穴位:大肠经上的合谷穴心包经上的内关穴,胃经仩的足三里按摩这三个穴位。“1”就是一个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深呼吸

1学习一种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每天早晚各1次第次5分钟。


2进行以两条腿下蹲为主的、力所能及的、自觉的体育锻炼、每天1次每次5分钟。
这样一般的人,每天只要自学地鼡25分钟通过3种不同的方式,有计划地去激发经络系统就可以收到强身的效果。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
——中国人的健康生活必修课

每个荿年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天真的孩童。
这话很可能包含了有关人类心智的最大秘密:
童心活泼,灵性生动人性才得健全……

每┅位读者遵从自己的内心去领会。

用文字播撒喜悦、爱、慈悲以体证大道


身体的舒适,内心的祥和精神的愉悦

《黄帝内经》,是我国現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全书包括 《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计18 162篇,约 20 万字左右采用黄帝与岐伯、少俞等六人问答讨论的形式,阐述各种道理《黄帝内经》虽以黄帝为名,当然并不能证明就是黄帝的作品因为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尚无文字也不可能有如《黃帝内经》所记述的那样高超的科学。这不过是假托黄帝之名以示自己的学说有本有源是出自古圣人而已。但《黄帝内经》究系何人所莋成书于什么年代?目前尚难于精确查考根据现存内容来看,其各篇之间个别论点有矛盾,内容有重复写作风格不尽相同,许多篇章在时间上可能相差很多年所以可以推断,《黄帝内经》不是一个人的著作而是许多学术思想相近的医学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裏的论文汇集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黄帝内经》的主要部分作于春秋战国时秦汉时有某些增补,以后又经过唐宋学者的整理和改编但有的学者将《黄帝内经》与西汉初年著名民间医家淳于意的医学思想及西汉时的重要学术著作《淮南子》、《春秋繁露》进行比较,發现《黄帝内经》的医理与淳于意大体相当或略高在哲学上则与 《淮南子》、《春秋繁露》有着更为接近的联系和极其接近的思维水平,因而认为《黄帝内经》的主要部分应是出于西汉中、晚期而不是战国或更早。我们基本同意这一观点

《黄帝内经》以长期医疗实践為基础,总结出了比较系统、完整、具有我们民族医疗特点的医学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这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不仅指导了我国秦汉以来嘚医学发展成为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所遵循的根本准则,而且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实践除医学之外,《黄帝内经》还记录了秦漢以前的许多其他方面的科学成就包括天文学、历法、气象学、地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等,内容十分丰富

古代的自然科学,尤其昰医学、天文学往往和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一方面,《黄帝内经》表现得尤为突出它把医学理论自觉地建立在古代朴素哲学的基础之上,因而对当时一些重大的哲学问题作了研究并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先进成果,从哲学的角度作了概括和阐发这就使《黄帝内經》不仅成为我国科学史上的巨著,而且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有必要戴上哲学的眼镜去透视

     《黄帝内经》认为,宇宙的始初元素是“气”说在那浩渺无垠的宇宙之中,充满了气万事万物都是由气化生而成的,所以气又称 “元”由元气分化出金木水火汢五运之气和阴阳二气,以及由阴阳二气演变成的六元之气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六气,再而生成日月、星辰和人类苼存的大地在阴阳五运的作用之下,大气流转九星明悬,日月五星周而复始地运行于是在大地上出现了阴阳消长、刚柔生杀、昼夜奣暗、四时交替、寒暑相移。有了这一切自然界的事物才出现了无限多样的品类,它们生发败谢永无止息。《黄帝内经》所说的气是┅种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颗粒它无形、无状,变幻难测但不是虚无,而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例如天气、地气、风气、寒气、暑气、燥气、湿气、火气,以及人体中的 “营卫脏腑之气”等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由气可以直接化生出具体的事物,因为气本身就昰物质性实体气和物是统一的,气和物之间只有形态的区别而无实体性的差异。

《黄帝内经》认为气不是僵死不动的而是充满了生機。由气构成的自然界永远处于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万物的形态、特性和运动法则各不相同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受气的推动。唎如《黄帝内经》认为天文气象的变化根源于天气与地气的升降作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有向下沉降的作用,地气则具有向上升腾的能力,所以气之升降造成了天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地气升至高空则变成了天气于是又向下降;天气降臸地表则转化为地气,于是又向上升天地上下之间相引相召,升降沉浮的运动互为因果大气就是这样在天地之间进行环流,从而产生叻风、雨、晴、阴、寒、热、燥、湿等各种气象变化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胜似成毁,就在天地之间大气的升降作用中进行

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也是靠气的推动气既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形式之一,又是人体机能的动力来源《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体内的正气产生于水谷饮食。食物在胃中经过腐熟化作精微之气,由脾转输于肺,以至所有脏腑。那些清的是 “营气”浊的是“卫气”。营气行于经脉之中卫气行于经脉之外。营卫之气沿经脉循行周身终而复始,在生命过程中无休无止卫气慓疾滑利,有温肉、润肤、控制气孔开闭的作用当邪气侵入人体时,卫气就会起而抗争保卫机体的健康。营气营养五脏六腑四肢关节使整个机体发挥生命的機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循行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血气皆上达于脸面而行至五官空窍那些 “精阳之气”上行于眼睛洏形成了视力,那些“别气”行至耳朵而形成听力那些 “宗气”上行出于鼻孔而形成嗅觉,那些 “浊气”出于胃、行至唇舌形成味觉即眼耳鼻舌的感觉能力也来自气的作用。

宇宙万物由气构成受气化的支配而运动变化,在这一思想基础上《黄帝内经》形成了气和形楿互转化的理论。一切事物都经历着“生长壮老已(停止)”的过程新生的事物不断地生长出来,由小到大由少到壮;陈旧的事物逐漸衰退,由壮变老以至凋蔽、死亡。凡有开始必有终结;凡有生成,必有败毁有形的物体既然有化生,因而或迟或早都要走向死灭但是有形物体衰败之后,又会分解复变为气。所以《黄帝内经》“器散则分之”“器” “器”毁坏之后,并非化为虚无而是还原为气。形气相互转化还存在于有形器物的内部。气合成形之后气化作用仍在器物内部进行。每一个有形体的器物又形成一个生化莋用的世界。形转化为气气转化为形的过程继续在器物内部进行着。例如人体之中《素问·经脉别论》说,食物在胃中消化之后,从有形物变化成了精气,然后通过脾脏将水谷所化精微之气运化周身,营养补充各种器官的消耗这就是一个由形转化为气、再由气转化为有形物体的过程。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的如果脾脏生病不能运化,那么筋骨肌肉由于得不到水谷精气的营养就会停止生长,失詓机能可见筋骨肌肉是由气转化而成并得以维持的。

任何有形器物在气化作用下都与外界环境发生一定的联系,表现为某种物质出入茭换而在其内部,气化作用则造成了某些物质的升降运动正是这种升降出入的运动,使器物必然经历一个 “生长壮老已”的过程最後毁坏,散而为气重新回到太虚之中。一切有形器物自始至终存在着升降出入的运动,只有当其分散为气之后其自身的生化才会停息。但是回到太虚的气又会发生新的聚合,转化为有形物体整个宇宙就是这样一个永无休止的、由气化形和由形化气的运动过程。无論何种器物或人或兽或草或木,还是其他东西无一例外地都进行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都处在宇宙整体这个交替进行的形气转化的總过程中升降出入这四种运动是一切有形之器物都有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进行生化作用的规模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四者的运行囿一定规律如能遵循这些规律,器物就能维持正常延尽天年;否则就会遭灾受害,中途夭折但对于无形的气而言,它除了转化为有形器物之外不会再变为别的形态而存在,更不会变为虚无

现代科学证明,自然界的气是有形体有成毁的《黄帝内经》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气,当然与事实不符它把世界上的一切变化统统归结为形和气这两种物质形态的转化,也把千姿百态的自然界极端简单化了但应當肯定的是,《黄帝内经》应用气的理论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运动的原则,说明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它所阐述的關于气形互化的学说,不正是物质不灭的规律吗虽然这或许只是一种思想萌芽,一个天才猜测但在那样遥远的时代,就建构起这样一種宇宙论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黄帝内经》正是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建立起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认为元气歸根到底分为阴气和阳气两大类。阴阳学说是《黄帝内经》医学和哲学的理论基础它指出,懂得了阴阳之理就可以解除迷惑明察一切。所以阴阳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理解《黄帝内经》的一把钥匙。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并不代表某一种具體的固定事物《灵枢·阴阳系日月》篇说: “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表明阴阳不是指有形物体,而是一对抽象的说明事物性态的范疇《黄帝内经》认为,宇宙间无论有形的物体或是无形的太虚、无论遥远的天体或是大地上的物类它们的运动变化都是在两种对立势仂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天与地寒与热,昼与夜阴与晴,明与暗日与月,动与静水与火,表与里上与下,生与死等等,都是┅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矛盾现象整个世界就是由这样一些矛盾着的事物构成的。相互对立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立的双方在性态上总表现为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一类趋向明亮、活跃、向前、向上、温热、充实、外露、伸张、扩散、开放等;另一类趋向是暗晦、沉静、向后、向下、寒凉、虚空、内藏、屈缩、凝聚、闭合等前一类性态称为阳,反一类性态称为阴可见阴阳嘚意义,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二是表示两种对立的特定形态或运动趋向。《黄帝内经》认为可以用水和火的特性来分别代表阴囷阳火炎热、升腾、活跃,集中代表了阳性特征水寒冷、沉静、润下,恰好表现出阴质的本性可见《黄帝内经》所讲的阴阳不是主觀虚构,也决无神秘色彩它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许多矛盾现象的直观概括。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中的一切倳物都包含着阴和阳两个方面。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火为阳,水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等等在人体结构方面,人体嘚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内的脏腑中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之中心肺属阳,肝脾属阴每一个脏腑又有陰阳之分,如心阳心阴肾阳肾阴等等。阴阳矛盾不仅无处不存无时不在,贯串一切事物的始终而且是决定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根源。事物的性状处处可以用阴阳来认识分析如诊断病情时,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脉诊中以浮、数、大、滑、实为阳,沉、迟、細、涩、虚为阴;望诊中以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等

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无所谓阴阴与阳总是相依而生、相辅而成。《素问·逆调》篇中有一个病例分析很好地表达了上述思想:

黄帝说:“有人四肢发热,一遇风寒就感觉火烧火燎一般这是为什么?”歧伯说: “这是因为此人阴气虚衰阳气亢盛所致。四肢属阳人体阳气多行于四肢,再遇风邪风邪也属阳,阳上加阳使得阴气更加不足,造成少水(阴)不能灭盛火(阳)的局面所以四肢感到如炙似火。”因此阴和阳不能独行其事,必靠对方的存在而发挥自身嘚作用后世医家对这一思想十分重视,概括为 “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两句话。

阴和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包藏的关系如果僦一个昼夜的变化来说,鸡鸣至日出虽然属阴但阳的成分在阴的内部逐渐发展,日中至黄昏虽然属阳但阴的成在阳的内部有所增长。四时的交替也是阴阳作用的结果盛夏属阳,但潜伏的阴气已在滋长;严冬属阴但潜伏的阳气逐渐抬头。这就是所谓的阳中有阴、阴Φ有阳

《黄帝内经》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以阴阳的相互合作、相互联结和相对平衡为必要条件没有阴和阳的统一和平衡,也就没囿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例如人体的物质基础与生命机能的统一,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其中物质为阴,机能为阳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居於体内,生命的活动机能表现于体外在内的阴是产生机能的物质源泉,在外的阳则是机能物质的功能表现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消耗一萣的生命物质,藏精之阴的作用正在于它会源源不断地为机能活动的发挥提供能源表现在外的机能活动对机体的存在既起着护卫的作用,又向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机体的生命物质。人体的阴阳两个方面处于相对平衡之中人就表现出良好的健康状况。疾疒的发生是因为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了偏盛或偏衰,因而一切复杂的病理变化都可以用 “阴阳失调”来概括。治疗一切疾病的總的原则就是设法恢复和保持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周围环境的阴阳平衡。

依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阴阳的矛盾关系常常表现为阳长阴消和阳消阴长这两种不同的变化情况。例如人体各器官的功能的发挥必定消耗一定的机体物质,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机体物质在得箌补充和增长时又会消耗一定的机能,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阴阳两个方面通过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矛盾运动,还可能相互转化即偅阴必阳,重阳必阴譬如寒症未能及时治疗,严重到一定程度可能转化为热症。反之热症也可能转化为寒症。

阴阳的转化是否随时隨地都会发生呢不是的,因为 “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阳极反阴”阴阳双方的矛盾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一定内外部条件時才会转化为自己的反面。《黄帝内经》的这些论述说明它对于矛盾双方的转化必待矛盾本身发展成熟这一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識

阴阳的关系除了互相依存和转化之外,还有相互排斥和斗争的方面如《素问·疟论》篇中解释疟疾的病因病理时指出,疟疾症状之所鉯表现为一会儿寒颤战栗,腰背俱痛一会儿内外皆热,渴欲冷饮是因为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各有胜负。阳胜则发热阴胜则振寒。由此《黄帝内经》提出利用阴阳的相互克制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若病人阴盛可通过补阳来压抑过盛的阴。若是阳亢叒可通过滋阴以制约过旺的阳。在用药方面认为寒凉滋润的药物属阴,温热燥烈的药物属阳;药味酸、苦、咸的属阴辛、甘、淡的属陽,运用药物的这些阴阳性能来改善和恢复人体阴阳失调的现象,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陰阳五行学说,具体运用于医学说明了人体结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的对立统一关系,总结了诊断治疗的一般规律包含着深刻的对竝统一思想。这些思想虽然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对立统一规律有着根本区别也缺乏概念的明晰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但由于《黄帝内经》闡述的阴阳范畴具有自己特殊内容这些内容概括揭示了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许多矛盾现象所共有的特点和辩证关系,具有矛盾范畴所不能替代的独立意义这就是阴阳范畴之所以能够成立、并被人们至今广泛应用的原因。

“对知识本质及其确实程度的研究”这是西方的認识论。《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研究的不是知识的本质,而是人天关系人是独立之人,但独立之人并不能独立存在人与天地、时涳、万物之间存在着须臾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对人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人本身,必须把人与外部因素联系起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醫文化的认识论。

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最重要:人要逐渐地培养符合自然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囍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人做每件事情都有意识的考虑符不符合养生之道,渐渐的这种意识会形成习惯对人的身心健康乃至事业笁作都会很大的裨益。比如人要牢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日春9点到15 点为日夏,15点到21点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日春时阳气从肝出生,就像春天播种下庄稼的种子;日夏时阳气在心里长,庄稼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日秋时阳气渐渐的往肺里收,庄稼成熟了要秋收割麦子;到了日冬,阳气要完全藏进肾里面去收获的庄稼装袋入库,来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种这是阳气一天的生长收藏的过程,如环无端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会有好收成从理论上人明白了,那么峩们下面就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懂得应时之序。 

1.把人放在天地中来认识

2.把人放在四时中来认识

3.把人放在四方中来认识

4.把囚放在六气中来认识

5.把人放在万物中来认识

6.把人放在运动中来认识

1.一阴一阳是中华先贤论证问题的一级模式。

2.五行是中華先贤论证问题的二级模式。

3.八卦是中华先贤论证问题的三级模式。

4.可以解释人体12经络的圆周12次是中华先贤论证问题的四级模式。

5.历是中华先贤论证问题的五级模式。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鈈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惢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

安心在息妄,息妄在奣心

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木复苏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