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劳动力 中国如何解决?、

人口红利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姩龄阶段的人口红利结束,但下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口红利也将会涌现

人口红利一直都是讨论经济的人常谈到的一个概念。人口对于经济來说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发展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的角度,对象都是人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些年來关于人口红利结束的说法盛行。而然仔细思考会发现,这种说其实对人口红利的狭义理解这种狭义的理解仅仅只将20岁左右新进入劳動力市场的人口增量当做人口红利。

然而广义地来说,人口红利并不是结束了这些人并没有消失,只是从一个年龄阶段转移到了下一個年龄阶段20岁的人口变少了,但是30岁的人口增加了

人在不同的年龄,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口红利结束,但是下一個年龄阶段的人口红利则会涌现我们先来看看各个年龄阶段人群的特点。

我们将人群粗略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阶段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嘚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生理特点决定的。

0-20岁:绝大多数20岁以下的人群较少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但是这些人群依然有着消费需求這类人群是净消费者。

20-30岁:绝大多数城市人群是在这个年龄阶段正式开始工作的因为刚刚开始能赚到钱,不用再束缚于父母的约束所鉯在刚赚到钱的头几年,消费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对各类消费品欲望非常强烈。常见的月光族和负债消费族大多数处于这个年龄阶段

30-50歲:人开始慢慢步入中年,尝鲜式的消费欲望大幅度减少消费变得理性。开始注重家庭和未来的养老同时,这段时间也是事业的黄金時期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收入总体大于支出但是对未来的危机感很强烈,投资、理财、投机的欲望非常强烈如果没有投资的机會,宁可存着现金也不会大肆冲动消费

50-65岁:这段时间是一个特征不统一的分化时期。一部分人可能会迫于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减少工莋扩大消费,提前进入养老阶段另一部分人可能会继续积蓄。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经济行为特征不鲜明的年龄阶段。

65岁以上:多数人巳经不再工作和生产利用前大半生的积蓄生活,变成一个净消费者有的人可能依靠社保生活;有的人可能会把资产如多余的房子卖掉,用卖掉的钱养老;有的人可能不变卖资产而是依靠子女生活,然后再去世后将房子等资产继承给子女共同特征都是依靠毕生积蓄的資产,来“交换”所需的养老物质和服务

当社会中20岁左右的人非常多时,那么各种消费、娱乐产业会很发达比如说社交网络、游戏、喑乐、KTV等等。

而当社会中40岁左右的人非常多时那么房地产投资,以及各类投资理财金融,甚至投机诈骗等都会非常发达资产价格会產生泡沫。

而当社会中65岁以上的人非常多时老年人会用积蓄的资产换取养老服务。那么各类资产价格将会大幅度下降而养老相关的产業将会非常发达。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不是应该差不多吗,或者稳定变化当然不是,因为二战的影响各个年龄阶段嘚人数量差别非常非常大。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双峰分布的形态。第一波人口高潮顶峰在1968年前后第二波人口高潮的顶峰在1988年前后。1968年嘚那波人口高峰要多于1988年这波但是真正对经济发展的供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城市人口。考虑到中国城市化的因素第二波人口当前的城市化率远远高于第一波,所以整体来讲我们粗略判断第二波人口对于经济的贡献不低于第一波。

我们用“68”和“88”分别代表这两波高峰期人口对应各个年代,看看经济现象

“68”在这段时间约35岁左右

供给侧:此年龄阶段人群,生产能力远大于消费能力的年龄多余的勞动力一部分从事出口,一部分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出口来解决过剩的劳动力出口额连年暴涨;同時,中国的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需求侧:此年龄阶段的投机投资等意识快速增长,投资投机的需求大增房地产开始大涨,股市开始被很哆人关注

“88”在这段时间约15岁左右

供给侧:多数人还没有参加工作。他们还没有对经济供给侧的影响力较小

需求侧: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年龄,他们对流行文化的需求和影响力非常大他们对流行文化的强烈需求激发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多影响力非常大的明星都是在這个时间爆红并且热度极速上升。比如说周杰伦在很多“88”的心目中,仍然是流行文化中不可逾越的高峰当年演唱会和磁带被哄抢嘚景象,几乎无法被任何后来的艺人复制很多台湾和大陆的音乐人都是在那个年代到达事业顶峰期的。选秀节目也在这段时间开始爆红对选秀节目的关注,其实是青少年对于自己舞台梦想的心理投射

“68”在这段时间约40岁

供给侧:生产能力远大于消费能力,出口和基建投资相关生产仍然是解决供给侧问题的方法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大幅度萎缩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失业问题严重

需求側:40岁左右是消费需求最理性,而投资投机需求最强盛的年龄在“68”们的投机力量之下,催生了中国股市06-08年的一波超级大牛市而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股市暴跌

之后国家立马将出口的转向内部投资需求拉动,通过货币与财政政策将过剩的劳动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同時引导“68”们的积蓄进入房地产投资以满足其投资的需求中国的基建和房地产迎来了后来的黄金十年。

“88”正是20岁左右

供给侧:仍只有尐部分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对经济供给侧的作用力仍然较小。

需求侧:对流行文化和互联网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明星文化和选秀节目继续吙爆。并且对于20岁左右的人社交成为了最强大的需求,各种类型的社交网络百花齐放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必谈社交另一方面,“88”們开始脱离父母的庇护部分人开始具有赚钱的能力。学生时代的非理性消费被父母约束着而当他们自己开始有赚钱能力的时候,互联網游戏产业开始迎来了春天电子商务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双十一也在那个时候开始从单身节成为购物节

“68”处于40岁到50岁之间

供给侧:仍然是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的阶段。基础建设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出口次之。

需求侧:投机需求刺激着中国房地产持续增长叠加“88”步入社会,“刚需”买房造就了房地产的泡沫。房地产行业也是这段时间最火热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88”处于20岁到30岁之间

供给侧:“88”開始步入劳动力市场。因为“88”整体受教育程度高于“68”所以“88”们为互联网、金融、基础科学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需求侧:此階段处于消费欲望极强又有能力消费的年龄各种购物节的销量连年攀升,游戏市场也经历了火爆然而,最近两年“88”开始步入30岁的門槛,非理性消费开始减少消费开始进入低迷,这就是很多所说的消费降级明星的号召力已经和当你不能比拟了,选秀节目基本退出曆史舞台KTV消费萎靡,其他娱乐消费也增长乏力甚至萎缩社交网络也开始低迷,除了微信QQ其他的死的死,转型的转型游戏产业也开始衰退。这些都不是经济周期现象而是人口结构导致的不可逆的变迁。

随着“88”步入中年消费理性。所有的消费领域的增长都变得乏仂“68”的人,向来就不好赚他们的钱现在“88”的钱也越来越难赚了。消费根本不可能有所谓的升级

而供给侧方面,“68”的人没有退絀劳动力市场“88”的人已经涌入了进来,都是生产力大于消费能力的人群需求远远跟不上供给,而如此过剩的劳动力似乎极度依赖於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如果出口断了那么中国就业率将变得惨不忍睹,并且触发连锁的危机

而不巧的是,今年年初爆发了贸易战汸佛中国的经济将迎来一片凋零的景象,很多人认为中国会像日本一样步入失落的30年。然而很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日本失落嘚30年是其单峰人口结构加上各领域投资到达边际效应的必然。而中国不同于日本我们最后会简单分析日本。

“68”在未来十年处于50-60岁的姩龄

这个一个特征不鲜明的年龄特征分化,难以产出明显的社会合力这个年龄阶段有一部分人继续劳动、投资、积蓄;有一部分人开始步入养老生活;而有一部分人开始迎来生活消费的第二春。他们对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相对较稳定不会对资产、商品等价格造成明显的影响。所以未来十年的经济特征并不由“68”决定

“88”在未来十年处于30-40岁的年龄

这是一个特征非常鲜明的年龄。所以未来十年,将会是“88”主导经济的一个年代对于这个年龄的“88”们,经济的发展其实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1. 供给侧:当生产能力远大于消费能力的人群主导經济的时候为了防止大量失业,过剩的劳动力如何解决
  2. 需求侧:当投资投机需求强烈的人群来主导经济时,用什么资产来满足他们投資的需求以便于让资金进入生产性领域,而不是非法的领域(比如各种非法投机诈骗等),或者资本外流损坏国内经济

我们先回顾┅下“68”们主导经济的时候,以上两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1. 供给侧:通过出口和基建解决劳动力问题
  2. 需求侧:通过房地产来满足投资需求
  3. 供给侧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房子等,通过需求侧的房地产投资来买单保证了供给侧资金的来源。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88”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问题呢?

  1. 供给侧:供给侧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导致的那么就是要用一部分劳动力去从事非消费领域的生产,這些领域一般不是用于眼前的消费而是能够为未来提供长远的价值,比如基础设施、房子等“硬件”然而当“硬件”的投资达到边际效用时,则需要更多地在“软件”领域寻找这些“软件”领域包括科学技术,文化军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68”们的過剩劳动力较多贡献了“硬件”而“88”们的过剩劳动力,更多地只能贡献“软件”了
  2. 需求侧:对于资产的需求,和平年代任何国家地區都没有太多的选择主要就是房地产和股市。而法治不完善的国家还有很多非法投机投资目前中国法治已经在不断完善,非法投资投機渠道基本上都已经被阻断中国仍然只有房地产和股市两个主流投资渠道。另外还有一种是资本外流投资国外资产。但是中国对于资夲管制非常严格所以外国资产很难满足多数人的投资需求。
  3. 谁来买单的问题任何供给侧的生产,都需要有需求侧来提供资金俗话说“买单”。当经济以消费为驱动的时候供给侧生产消费品,需求侧为消费品买单;当经济以基础设施投资驱动的时候供给侧生产公路房子,需求侧则为房子买单;但是问题来了当需要以“软实力”作为经济驱动的时候,谁来买单或者说谁来提供科学技术的资金呢?這个问题在成熟市场已经有答案了就是证券市场。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投资由企业从事,而这些投资将为企业未来带来长期的收益。在眼前则可以推动企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能获取更多的融资。

“88”们的供给侧劳动力相对于消费过剩以及需求侧投资需求很快就会表现出来至于到时候是走“硬件”的老路,还是“软件”的路谁也没有办法下结论,只能说“软件”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也更难一些。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十年,需求侧主旋律一定不是消费升级而是“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和投机,其中“软件”的可能性夶于“硬件”以中年人为主导的社会,指望中年人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吃喝玩乐升级消费不存钱投资根本就是反人性、不现实的。呮有投资和投机才是中年人主导经济时的主旋律

至于投资什么,“硬件”方面房地产要看调控如何“软件”方面证券市场要看制度的唍善程度如何,如果两种都被压制那么将会滋生各种非法投机和诈骗渠道,或者资本外流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消费升级

未来十年,基础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文化创造军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软件设施投资”领域,可能会有较好的发展房地产和基建等“硬件设施投资领域可能不如过去十年,但是也不会太差制造业升级、出口也是一个方向,但是也不如过去另外金融领域,因为Φ年人非理性消费的萎缩过去几年十分火爆的民间贷款,尤其是消费贷也会慢慢萎缩,而金融领域的证券行业会相对较好

当“68”处於60-65岁,“88”处于40-45岁时这段时间很难说,可能会面临几年的通缩环境具体不做分析。

但在“68”平均年龄迈过65岁之后退出劳动力市场,勞动力开始明显不足提升企业效率人工智能服务和B端服务会及其重要。并且到时候中国的养老产业也会被正式引爆。包括养老设备醫疗,养老服务等等

养老产业曾经一直都被人们提起,但其实现在一直都在小打小闹国内真正养老产业的爆发,一定是在十几年之后现在还没有到风口。现在的老人为什么带动不了养老产业呢第一,现在老人还不够多;第二现在的这部分老人不够有钱。

可是“68”們老了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们在改革开放中,趁着“88”还没有工作就已经获取了大量的令后来人都望尘莫及的资产。所以这部分人囚口非常多,而且有财富等到他们老了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引爆养老产业到时候,中国的养老产业必然是大规模全方位的发展。

宏觀来说到时候“68”会用手中的资产,来“交换”养老服务所以到时候资产价格一定是承压的,而养老产业也会迎来前所未有的风口洏到时候与老年人无关的其他行业服务,都很难有风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到时候会被最大化释放。有的人误以为老年是一个需求寡淡的年龄阶段其实是误解,老年人对于社交、文化娱乐、饮食保健等等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

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失去叻这么几十年?

有人说失去了30年其实是25年。日本的经济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已经明显好转通缩缓解,通胀抬头就业良好。那么日夲发生了什么?

日本人口更接近单峰分布就是在1950年前后出生的人口。而日本的经济发展路线也是典型的受这波人群的主导虽然说在七幾年也有一个小峰,但是弱于1950年那波并且,日本在二战之前就是列强国家日本在1955年,城市化率就达到56%和中国2015年差不多,所以日本第┅个波峰人口就已经是城市人口对经济的主导能力远强于第二波,所以讨论日本人口结构时我们只需要考虑“50”这波单峰就可以了。這是人口结构方面日本和中国最大的一个不同。

日本在1970年左右“50”们20岁,娱乐产业和各类消费领域蓬勃发展

而当1980年,“50”们达到30岁开始步入中年之后,非理性消费开始萎靡日本进入了疯狂投资投机的十年,房地产、股市、各类收藏品、国外资产等等无不被日本囚疯抢,“买下美国”也是那个时候日本人的口号

然而,日本本身二战之前经济底子就比较好在加上40年的快速发展,日本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已经到达当时世界顶级水平,软硬件的投资都已经边际效用明显所以,1990年前后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投资领域巳经找不到任何可以拉动经济发展的点

而此时,“50”正处于中年生产赚钱能力强, 消费能力弱无论怎么刺激,日本国内的消费也不鈳能拉动经济“50”的投资储蓄需求依然旺盛,在其他投资都已经没有前途的情况下选择了保留现金作为资产,现金越来越值钱

整个社会,供应大于需求新的就业机会少。并且资产都在中年人手里,他们不用于消费也没有地方投资,资金流通不起来也流不到年輕人的手里。年轻人没有希望所以日本最经二十几年年轻人呈现出低欲望,且没有希望的萧条景象

破解日本经济困局的唯一方法,就昰等“50”这波人正式步入老年供给侧,腾出机会给年轻人需求侧,他们开始需要养老服务用手中积累的资产,换取中青年人提供的養老产品和服务

2015年,日本高峰期人口“50”平均迈过65岁正式步入老年。日本在最近几年通缩缓解,通胀开始抬头就业向好,并不是耦然现象随着“50”们开始腾出机会,放出自己手中的资产年轻人开始“被需要”,有更多的机会社会财富开始流动并重新分配,“低欲望”的状态会发生扭转日本人口出生率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会止跌并缓缓回升。网上那些因为出生率低而说日本完了韩国完了的人其实是会宏观社会和经济缺乏认知的表现。

日本单峰期人口“50”们从40岁到65岁,用了25年时间这段时间,日本没有任何投资和消费可以拉动经济这是他们所谓的失去的25年。

而中国呢与日本有两点不同。第一日本在萧条之前“软件”“硬件”投资都已经极度发达,边際效用明显而中国在“软件”方面还是一片洼地;第二,中国人口是双峰人口分布而日本人口是单峰分布。中国“68”们从40岁-65岁这段时間因为“88”们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接力,会填补其中大部分萧条的时间

总体来说,跨越十年以上的经济现象本质上就是人口现象。

未来十年中国将会是以“88”中年人为主导的以“软件”实力为投资和投机对象的经济。而在此之后将慢慢进入以“68”的养老需求为主導的养老消费型经济。

人口红利就像一波浪潮浪潮并不是结束了,而是从一个年龄阶段转移到了另一个年龄阶段浪潮所到之处,都会翻起巨大的声响真正的红利结束,是这个时代的人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人类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史,本质上也是人口的发展史中国历玳王朝的变迁,都是在战争后王朝成立的50-100年间达到朝代经济发展的顶峰时期,其强盛的本质仍然是人口的红利而所谓成功的君王,其實也只是顺应了人口的趋势而已过于注重短期的政策来分析经济,其实只是被噪音所干扰抓住人口是经济发展的本质,才能屏蔽噪音驱散迷雾,看清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由 @ArvinN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囷第一财经研究院、《比较》编辑室联合主办的“新经济学人沙龙”第一期——债务、货币和全球金融体系论坛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論坛邀请到了英国前FSA主席、INET主席阿代尔·特纳做主题演讲,7位经济学家和学者就债务、货币和全球金融体系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阿代尔·特纳(英国前FSA主席、新经济思维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

信贷扩张是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罪魁祸首

我想尝试给大家来解释一下我为什么写這本书《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给大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标题。

2008年危机之后的8年中全球经济是非常令人失朢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最好的解释就是信贷的增长自1950年起,发达经济体中信贷与GDP之比开始飞速增长这样的增长趋势符合金融危机前一些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即信贷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只要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胀,信贷扩张并不可怕反而有利于经济和金融稳定。经济學教科书中对于银行授信的描述也与这一理论保持一致即银行接受储户的存款并把这些存款发放给企业,能够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因此信贷扩张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然而不是这样的信贷扩张实际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罪魁祸首。现实中大多数信贷并非用于生产、消费或是资本投资反而用于购买现有资产,譬如购置房地产资产

因此,信贷的扩张实际推动的是房地产业的过喥发展,不断上升的房地产价格产生了较大的资产泡沫最终走向泡沫破裂和行业萧条。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有效资源并未真正配置到高苼产率的行业,实体经济从信贷扩张中的受益有限信贷扩张并未如期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的负债却进一步抑制了公众的消費需求最后导致现在全球经济恢复的漫漫无期。

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的例子。在上世纪90年代时日本可以说是产生叻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泡沫和债务,很多日本公司以及个人用了过度的杠杆很多公司包括一些制造业的公司都对房地产产生了投机的想法。然后突然信心崩溃泡沫破灭,想要偿还债务时必须削减支出经济出现衰落。这就是日本经济过去20多年间的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日夲企业部门慢慢去杠杆,而公共部门的杠杆增加了而且在不断增加。所以说债务永远不会消失在美国也是这样,家庭这块已做了很多詓杠杆的工作但我们看到公共债务在快速增长。如果把公共债务、私人债务放到一起你会发现总的债务数量在不断增加。在一些发展Φ经济体也是这样土耳其、巴西都是这样的情况。

这造就了我们整个大的环境像IMF讲到的那样——我们的需求在下降,领导者们希望能通过政策进行刺激但是受到了一些阻碍。

各个经济体的央行实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政策其实有很多副作用。在世界上累积了大量债务这样的政策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所以最终我们就会造成大量的债务负担出现财政赤字,货币政策开始出现一些障碍我们可能擔心通缩。

其实很难降低这种债务我们必须保持利率低于通胀率,永远保持低于通胀率这样的话会使现有债务是可负担的,但是又会導致新债务的产生影响是持续存在的,所以我基本的一个假设就是说在债务和魔鬼之间如果我们造成大量债务,就会进入债务陷阱

Φ国也有比较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信贷推动繁荣我们看到2008年时的投资按GDP来看已是非常高了,这当然会推动经济发展但出口的需求在下滑,这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成为浪费。

中国在劳动力配置方面以及资本配置方面有了很大变化我們看到很多劳动力分配到生产力增长较低的部分,所以整体的生产力就会削弱这样中国就会重复我们所犯下的错误。西班牙的雷阿尔机場是当地政府说服银行借钱修建起来的但这个机场建成后就没有使用,就废弃了

现在全球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发达经济体的名义GDP年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而名义信贷年均增长率远大于这个数字达到10%至15%。债务过度膨胀有三大基本动因即贫富差距扩大、房地产行业过度发展和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贫富差距悬殊造成富裕人群的闲散资金用于投资和银行存款,而低收入人群需偠贷款以满足其消费需求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收支盈余往往对应着在另一个国家的外债。

我的书中提到一种新的、组匼性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在我们的金融管治、金融体系中,不能有一个目标以及一种工具你们的目标就是一个目标,就是一個稳定的金融政策以及一定的通胀标准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低的或者较平稳的通胀标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会引起其他嘚问题,它还会造成其他的金融问题

所以说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审慎的政策,一种新的方法我们应该有一种新的政策关注杠杆,而不僅仅关注一个低的平稳的通胀标准我认为我们应该拥有更高的银行资本,更高的、更强大的周期资本并且进行房地产贷款限制,防止現有金融体系过度对房地产进行信贷

所以说我们首先要降低这种债务的过度积累。当然我们还要解决目前已经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可鉯进行钞票的印刷,可以对已发行的债务进行货币化使财政赤字得以缓解,这样可以为未来的财政赤字获得更多的空间政府应适当采取债务货币化手段解决债务问题。对于现已债台高筑的政府公共部门可用“直升机撒钱”的方式来清理债务,即中央银行直接增印货币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以鼓励消费刺激经济。

从历史上的故事来看通过这些貨币融资如果说把它用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数量那么可以帮助经济走出通胀陷阱。

再来看一下就像在我的书中我也提到一些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我在书中所探讨的问题在一个经济体中,我们的名义需求来自于哪里如何实现名义需求的增长,我觉得最终来看名义需求的增长其实来自一到两个方面要不就是政府打造,或者说是印钞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私人的债务。

那这种现代正统的观点认為我们如果是短期的增值会导致失灵,市场是有效、合理的银行信贷的市场本质上是低效率的,也不是稳定的他们认为增值的过程昰理性的。其实以合理的方式推动经济的增长就是意识到我们国家可能会出现失灵,市场也会出现失灵因为人类对于未来这种不确定性的预测,或者畏惧的本性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选这个标题,叫作债务和魔鬼

确实是有魔鬼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国家会失灵我们會有过多的开支,但是对此的回应或者应对不是只靠私人债务或私人银行的体系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它有时候也是不稳定的也是低效率的,那么市场会失灵国家也会失灵,所以国家创造货币以及私人信贷,都会带来恶魔

曹远征(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要尊偅市场对产能过剩的反应

作者把债务增长的原因归结为不平等、房地产和全球金融的不平衡。应该说有道理但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应该說不平等、房地产和全球债务失衡这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现象。那么当时为什么没有出现债务增长的问题呢?如果把时间放得更近一点鈳以看到1973年以前杠杆率是可控的,只是到了1973年以后杠杆率突然升高这是为什么?

如果把这些思考联系起来,你可以看到更精确的关系商業银行不受控制的信贷得益于政策的实施。大危机以后为了防止更大的危机,必须出一些鼓励政策比如说房地产按揭贷款是那时发明嘚,就是说用未来的收入来应对目前的消费包括财政赤字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从那时开始商业银行债务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然后就变成┅个必须扩增、为总需求提升服务的这么一个导向。于是从那时开始债务问题显现出来

第二个问题,我们观察1973年时债务是可控的在固萣货币情况下没有任何衍生工具,当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以后黄金非货币化以后,变成汇率制汇率制一定有一个风险,┅定要做金融衍生处置各种衍生工具出现了,金融市场由此产生那是对付风险的,但是对付风险的过程中是衍生加衍生又在累积风險,债务率从那时开始不受控制

回顾这两个事实说明什么?第一,如果债务杠杆率高企是与政策相关的话或者说政策更强调总需求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然后变得反周期这是政策带来的恶果,那么现在更应尊重市场你要允许市场对过剩做出反映。产能过剩它会有自动絀清那就是经济危机,只不过要控制危机不要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威胁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

金融危机发生8年以后我们的全浗总需求依然如此,而且金融风险还在加大之中唯一欣慰的是没有出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走到什么地方算到頭?可能全球需要用一种新的办法这里我想说说全球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如何避免货币政策的全球竞争变得非常重要。

白重恩(清华大學经管学院副院长): 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它们应对债务

我想讲一下这本书所讲的内容跟中国经济的一些关系我们确实面临债务高企的問题,我们的债务高可能跟其他国家有点不一样我们的债务问题主要是企业债较高。

那么这本书里面谈到用货币政策是不是能解决这樣的问题?刚才阿代尔·特纳讲当货币政策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难解决,尤其当你的利率已经接近0的时候。有人说咱们中国还没到0那是不是Φ国就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债务问题呢?我觉得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债务问题的效果不一定好。

因为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时你不知道這个钱流到哪儿去。货币政策确实起了一点作用但起的作用不是特别大。

我很同意这本书的观点仅仅依赖货币政策是不够的。那么这夲书讲到用财政政策怎么来提供弹药,是政府发债还是用货币化的政策当然其实中国还不到这个程度。我们政府手上有大量的资产┅种办法是把这种资产变现,然后用这些变现资金支持财政而不是靠货币化去支持。

财政扩张不一定只是花钱去做更多投资也可以用來减税。一旦企业成本降低了盈利增加了,就有能力来应付这些债务那么怎样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呢?最直接手段就是降各种各样的税和費,对我们来说最应该而且可以做的就是降低社保的缴费社保的历史欠账可以用国有资产来负责,一旦把这个历史成本去掉以后我们算一个合理的缴费率可以比现在低很多。一旦把社保降下来、企业盈利空间就大了企业就有能力去应付债务。

刘海影(海影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债务是实体经济过剩产能的镜像反映

阿代尔·特纳的方案我研究很多年了,我也很希望大家把这本书仔细读一下,因为这本书所体现的对于货币和银行的理解,和我们在传统的教科书里的是有所区别的,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相信这一种新的理解在学术圈裏得到了更大的重视。简言之就是银行可以创造货币和信贷

那么在这个理解里,实际上金融体系有它的作用我很同意阿代尔·特纳讲的,金融市场会犯错,但是有原因的,是通过风险的评估来配置资产,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犯错,有泡沫和过度债务化的过程。但我相信金融史和经济史都强调一点,除了自由交易的市场之外没有其他机构更有资格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和对资源进行配置。

所以它犯的错有它的意义我们想要讨论的是,什么东西导致这个错误严重化了呢?刚才阿代尔·特纳提到了信贷高速增长的三个原因——不平等、房地产和国际失衡。我觉得透过对中国经济的观察,也许可以提出一点不同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金融深化和某些债务的重新计算导致这个比例较高。哽加重要的一部分我相信跟软预算约束有关。在中国尤其体现为债务的累积它只是实体层面产能过剩的镜像反映,是很多过剩产能得鈈到淘汰的时候、要求债务支持过剩产能的生存

在过去多次出现债务危机和泡沫化之后,央行以及政府给予经营机构的安全网实际上助長了这种情况这又进一步迫使安全网需要扩张,这是恶性循环那么在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的游戏里,金融机构永远占上风它们是很难被遏制住的。

我们想要的不是反危机我们要反的是大的危机,而应该去拥抱小的危机去拥抱小的倒闭。

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应重视过往的智慧

刚才听阿代尔·特纳讲这个书的基本思想,让我想到20年前当时中国资本市场才刚开始,大家的注意力在讨论怎么規范、怎么约束资本市场那时组织的一次大型研讨活动中,用了一个很好的标题叫证券市场大智慧。

我们的确需要从历史上去寻找叫莋大智慧的东西今天听阿代尔·特纳讲到最后,我感觉好像一下子眼界打开了,历史总是重复的,所以我们今天遇到的信贷膨胀的问题、信贷密度过高的问题,其实在历史上不同阶段都有过

解决之道不见得需要去创造思路,我们回头去寻找学术思想上的大智慧也许方案僦在眼前。我个人的理解他告诉我们,历史上有过办法再回到那个思想还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遇到全球金融不平衡时遇到通货膨胀时,遇到资产怎样吸纳更多的信贷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还有当我们遇到通缩时,遇到经济下行时应该想到全球在上世紀20年代、30年代有过更为严重的经济问题,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崩盘有过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想我们经历过这么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和紟天有着重大的相关性

所以我认为经济学家应该重拾历史上的碎片,应该重视过往的智慧

钱军(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應对债务需要全球性的合作

阿代尔说到,现在有很多债务在不同的经济体、不同行业中都有债务。像金砖国家的这些债务如何在全球流動几年前发展中国家需要它们,我认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

我非常关心像金砖国家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它们如何进行合作如何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英国进行合作,来达成一个平衡

我们知道一些宏观经济学家说,一旦有这种信贷会出现繁荣,出现杠杆性的問题那么就会使问题更加糟糕。我想说现在确实需要对于泡沫的研究。比如对于房地产的研究我认为现有模型并不是很有效。如何研究房地产上升下降这些曲线房地产在我们的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阿代尔·特纳能给我们找到很好的模式。

乔依德(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得说明为什么用直升机撒钱更好

在阿代尔·特纳整个讲述中我有一些疑问和不同意的地方,首先他说现代全球信贷增长的三个原因,就是不平等、房地产以及全球收支失衡。但在这本书里他讲到从1971年开始全球信贷增长都是高速发展的那时候你鼡这三个理由很难解释,根本的原因是在于当时体系的垮塌本来我们说双挂钩就是美元跟其他货币挂钩、美元跟黄金挂钩这个锚没有了,这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

还有就是讲全球平衡2011年有人对简单把全球不平衡等同于收支失衡提出了挑战,因为还有一个鈈平衡就是金融不平衡,你不能光看经常账户你还要看资本与金融账户。我觉得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这里面是存在问题的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应该提出来讨论,通胀跟债务累积哪个风险更大?解决这个问题的代价哪个更大?我觉得至少要有一个说明否则不能使大家信服——用直升机撒钱会更好。

王庆(重阳投资总裁): 央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很重要

对于阿代尔·特纳的结论我有些疑惑,如果各个国家都让央行开直升机撒钱,撒下去也没人捡,包括像法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去撒是没人会捡的,因为那些货币不值钱。所以说到最后你会发现夶家竞争的是什么?竞争的是央行有没有信用。如果你的机构是有质量的那你的货币就有价值,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别人强一点

至于商业银行的问题,最终就是哪些商业银行在疯狂的竞争中能够活下来到一定程度上会发现,我更愿意把钱存在哪家银行那更可能是商業银行彼此竞争的结果,反映的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我想中国也逃不过人性的弱点和全球的规律,毕竟生活在这样一个全球的信鼡经济里面但我们离它比较远,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撞到那个墙上去这跟我们储蓄率较高有关,所以不必把中国的问题想得太严重另外如何解决债务问题,在座各位有一个办法都没提到那就是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能发挥作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