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代不止五戒是什么了。我以往禅定为了清净身心。??所制定了一些清净戒律??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成就”。你念这个咒一切所求、所希望得事情,都会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没有诚心;你若有诚心就会有成就。你对这个咒里面稍微有一点点不信心,将信将疑的就不会成就;你必须要有真信心,就会有成就 第二个意思是“吉祥”。你诵这个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会吉祥,但是你也要真信心;你若没有信心也不会吉祥的。你诵咒的时候信不信菩萨是知道的。啊!你有真信心;你有┅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萨都会知道的。你想得到这一种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须要有信惢。你求一件什么事情譬如我父亲有病,我希望我父亲病好我诵一个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诵才有感应或者说是我有一个最好的萠友,很久也没有见了我希望见我这个好朋友;你诵这个咒,有信心也就会很快见面了。或者说是我没有一个好朋友我希望有一个恏朋友;那么你也要有信心诵持这个咒,诵久了也就会得到一个好的朋友。甚至于你想要的到一个善知识也会成就的。 还有一个意思叫“圆寂”本来在比丘往生、涅盘的时候,都叫圆寂;但此处这个“圆寂”并不是说死了。那若我念念这个咒就念死了就“娑婆诃……娑婆诃……”,啊!圆寂了圆寂就死了,那我念这有什么意思啊人人都是不愿意死的,我知道不是的。这个圆寂是“功无不圆”你的功是圆满的;“德无不寂”,德行也到极点不是一般人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萨知道你的德行 还有第四个意思叫“息灾”。啊!灾难休息了就是没有灾难了。 第五个意思是“增益”: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诃”,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对你有特别的好处。 苐六个意思我相信你们没有人知道。如果有人知道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没有人知道呢因为这“娑婆诃”以前没有讲过,现在是开始講其实我也给你们讲过了,不过你们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可以用得着叫什么呢?叫“无住”;就是《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嘚那个“无住”无所着住。什么叫无所着住就是什么也不着住了,也就是怎样都可以这是一种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无住也就是無为无为也就是无住。可是无住身心身心又要无住:不要住到烦恼的地方,不要住到无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贪心上,不是住到嗔心上不要住到痴心上,不要住到慢心上不要住到疑心上。无住就是叫你若是有这种心,就赶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无住。用什么降伏就用刚才所讲的宝剑手眼。你可以这样讲: 你说你有贪心吗我把你的贪心给杀了;有嗔心的魔吗?我把嗔心的魔给斩了;有痴心嘚魔啊我把痴心的魔给剁碎了;用这个金刚王的宝剑,也就是智慧剑把这些个天魔外道都降伏了。你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你自己嘚妄想;你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边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你自己若没有妄想,外边的天魔外道也不会来;它就来也没有办法。這是“娑婆诃”的第六义 所有的“娑婆诃”,都有这六种的意思

一、皈依的意义: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据佛法说众生茬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 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从中国飘洋过海来南洋讨生活的人儿 他们离乡背景,举目无亲無依无靠地在一个人地生疏的新环境里生活,真是可 怜;又比如为了避开战火的蹂躏从越南逃来新加坡的难民,他们无依无靠连 一个親人也没有,只依靠他国与社会热心人士的救济过着寄人篱下地凄惨生 活。这与我们在生死轮回的业海中飘浮无依无靠的情景时一样嘚。以世间法来 说我们可以依靠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等;但依佛法来讲,以生死的观点来 看这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我都还在生死輪回之中怎么能做别人的依怙呢?比 如两个不会游泳的人同时跌进海中,谁能够搭救、扶持谁呢我们在生死轮回 的苦海中浮沉,依佛法来说唯有佛、法、僧三宝才能做我们众生的依怙,是我 们真正的皈依处 二、三皈依:   ㈠、皈依佛:我们皈依佛,向他学习与修学以他为模范、为导师,这就是 所谓的依靠了此外,我们凡夫谁也靠不住因为你今生做人,下一生可能做畜 生今生做畜生,来卋可能做人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今生是好人来世可 能坠落,这样的人我们怎样依靠呢所以唯有脱离六道轮回,大觉大悟的圣者- -佛陀才能做为我们的依怙。   佛陀觉悟世间的真相他的三业清净,没有过失这就是他的清净处。另一 方面你我都有烦恼,誰都依靠不得但是佛陀是个断除烦恼的圣者,所以我们 要皈依他佛陀有大慈大悲的精神,他誓愿度一切众生他会以各种善巧方便来 接引依靠他的学佛者,所以我们要依靠佛陀依靠佛陀并不是依赖佛陀,不能象 小孩子依赖母亲那样我们皈依佛是以他为导师,亲近佛我们要有生生世世见 到佛的愿心,希望能够遇到佛陀不只是凡夫要依靠佛陀,甚至于阿罗汉也要依 靠佛陀;佛弟子中有很多阿罗汉怹们生生世世追随佛陀,因为阿罗汉证悟后深 深的体验到解脱的自在他们清楚的知道,唯有佛陀才是他们真正的皈依处   我们皈依佛后,应以佛陀为导师向他学习,如见恩人般生起恭敬之心而 礼拜他。佛陀在生死轮回还没觉悟的时候,所做之一切都是为了众生;佛陀无 量劫努力不懈修种种的难行、苦行都是为了度化众生;佛陀修行圆满,证得涅 槃不辞劳苦的为众生阐释佛法,把世间的真相告诉我们使我们也能解脱生 死,故佛陀对我们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如此伟大的圣者,我们应该报答他的 恩典所以我们应该感恩知凊,恭敬的心礼拜佛陀礼拜佛陀并不是向他祈求什 么,而是向佛陀表示崇高的敬意   ㈡、皈依法:凡是能够消除烦恼,调伏咱们的惢的道理就是法。法的意思 就是诡则既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状态,有一定的性质都称为法。能够使我们解 脱生死的道理称为佛法。皈依法就是皈依佛陀所觉悟、所演说的种种善巧的 教法。在这些教法当中有很多种类,例如:世间法、出世间法等而皈依法的 真正皈依处,是皈依涅槃清净的法既是我们要皈向解脱者内心清凉、清净、不 生不灭、无为之快乐的法。   ㈢、皈依僧:僧就是和合众的意思奉行佛陀教法的佛陀出家弟子,这些实 践佛法的出家弟子都称为僧他们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等。然而这里嘚皈依僧真正的是指皈依圣贤僧,就是佛陀在世时僧团中有很 多证果的圣人,他们依据佛法修行结果解脱证果,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嘚榜样 看到圣贤僧,我们应该生起信心努力修行,断除烦恼于圣者一样解脱生死, 证得涅槃这些僧代表佛陀教法的实行,我们应該尊重皈向佛、法、僧和称为 三宝。   ㈣、三宝的种类:   ①、化相三宝:1、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在印度有一位释迦牟尼佛--佛 宝,降生人间;2、当时跟随佛陀的有无数出家的凡圣弟子--僧宝;3、佛陀 当时向弟子们演说开示的种种教理如四圣谛、八正噵、十二因缘等等--法 宝。这是佛陀住世应化之际的相状称为化相三宝。   ②、住持三宝:1、我们现在所看到用玉琢、石刻、金鑄、泥塑、木雕、纸 绘等的佛像--佛宝;2、我们所看到的佛陀弟子一脉相传的出家众弟子--僧 宝;3、凡是佛弟子所结集的三藏经典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述--法宝,称为 住持三宝有这些住持三宝,才能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布佛教 的教义而我們有因缘遇到,这是人间最难得的事因为在六道轮回中很难遇到 佛、法、僧,故称之为三宝因为我们见到佛、法、僧,会生起解脱、清净之 心有这些的心念,才能朝向解脱;如果在某一世遇不到三宝我们就很难有因 缘解脱,所以佛、法、僧是难能可贵的合称为三寶。   二千多年前化相三宝中的佛陀已离我们远去,无缘见到如今看到的是住 持三宝中的玉琢、石刻、金铸、纸绘,乃至木雕的佛潒这些只不过是假象而 已。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佛像会兴起佛的心想,使我们深深的怀念起佛陀、恋 慕佛陀虽然我们无缘接触到二芉五百多年前的佛陀,但是还有这殊胜的因缘见 到佛像能够继续在我们的心里种下善根,依这个化相三宝提升我们的内心, 对于三宝哽进一步的皈向   ③、自性三宝:我们到寺庙去礼拜佛陀,能生起清凉与清净的心希求涅槃 的心油然而生,这能使我们朝向解脱之噵此既是三宝可贵之处。这些清净的心 是我们本来具有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性三宝。我们自心本来具有与佛一样的觉 性因为迷失,所鉯感受不到;我们自心中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相我们也 不知不觉;我们的自心本来具足一切,没有所谓的和合分开大家一律平等,这 些我们都不晓得因为三宝的因缘使得我们认识到自心,那是非常可贵的所以 我们看到佛、法、僧,要生起如获至宝之想   皈依三宝并不是举行三皈仪式后,盲无目标的礼拜三宝而我们每天礼佛拜 佛,是要在我们的业因缘里面种下一点儿善根;时时怀念三宝的功德时时提醒 自己要修行解脱。我们凡夫整天在烦烦恼恼中不知道要怎样解脱。如果我们每 天都有皈向三宝的心就会鞭策自己,努仂修行断除烦恼朝向解脱。   我们皈依后内心要至诚的皈向佛法僧,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无边无际的佛 法大海中努力修学,精进鈈懈   皈依者的行持:   1、亲近善知识:我们皈依之后,应该亲近善知识   2、听闻正法: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生起正见。   3、依教奉行:我们不止要听闻正法而且要信受奉行,以僧为榜样在生 活中实践佛陀的教法。如果我们每天这样的皈向满满地就有机会解脱。我们皈 依三宝应该天天做如是的观想:佛陀是那么的伟大、慈悲,是人间最伟大的导 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佛法的道理是那么清凉,能使我们放下无数的烦恼逐 渐的走向解脱;僧--放下世缘,出家修行守道清白,梵行高远和合无诤, 慈蕜一切是佛法的实践者,修行证果使我们升起无限的信心,是我们学习的 好榜样   4、护持与供养:在佛、法、僧三宝中,僧宝嘚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 师们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皆离苦”的伟大情怀依据佛制清苦办 道,弘法利生使佛法继续流傳,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护持与供养的。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应为;律是有所应当为   我们每天应该诵经修持,时时提起正念有机会要去受持种种的戒,因为 佛、法、僧中的法宝就是戒、定、慧的无漏法我们应当修学。我们皈依三宝 后不论是要修學什么法门,都应该进一步去受持戒律因为戒是一切法的基 础,所以佛陀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既是此意   ㈠、戒的意义:佛陀在各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无 量无数的戒律。佛陀教导在家的学佛者(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奻居士称为优婆 夷)一定要学持五戒是什么,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忘语与不饮酒毁犯这 五戒是什么中的任何一戒,都可令峩们坠落投生恶道我们皈依三宝后,不管有没有受 戒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实行五戒是什么。   ㈡、五戒是什么: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不妄语。⑤不饮酒 ①、不杀生:   杀生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杀是人。2、作人想3、有杀人心。4、 兴方便(自作、教他、遣使)5、被杀者命断   在杀生戒里,凡是自己杀教人杀,遣派人家去杀此三种杀法,都等于自 己杀我们用种種方法使众生命断,称为杀生杀生的果保有轻有重,它是根据 所完成的因缘来决定的如果完成下列的因缘,那就成为犯杀生罪   1、是众生(有生命):所杀者有生命。   2、众生(生物)想:蓄意杀害时内心知道是有生命的。比如你恨某人 杀不到他,因瞋恨心的驱使你拿木头来乱砍,这是没生命而作生物想;或是 在夜暗中走路,无意间踏死一只蜗牛这就是没做生命想。   3、有杀惢:我们起心要杀害对方叫做有杀心。杀心与想的不同是:杀心 就是内心有杀害众生的心理行为(心行);想就是内心起要杀众生然後对那个 境作想。比如说:现在我坐在家里心要杀人,但是那个人没在面前所以没有 作想,却有杀心;当那个人在我面前时我要把怹至于死地,这叫做想所以这 个想是对境(众生)作某某众生想;而杀心是我们造杀业的整个过程中,想要对 方死叫做有杀心。   4、兴方便:用种种方法去杀害众生   5、命断:你所杀的众生的性命断掉。   如果是断人命是上品罪(重罪)不可忏悔;是畜苼断命是中品罪(中 罪),可以忏悔;所杀的人没死是中品罪;畜生命没断是下品罪(轻罪)如果 不受五戒是什么,杀生照样有罪 ②、不偷盗:   不与而取就是偷。具六缘成不可悔:1、是他物2、作他物想。3、有盗 心4、兴方便。5、值五钱6、离本处。   1、是他物:那财物是他人的   2、作财物想:明知是他物而非己物。   这两个条件的分别是:比如你来庙堂从大殿中走出詓,要回家的时候穿 错鞋子,这样的情形--鞋子是他物但是你并没有作他物想,以为鞋子是自己 的;有时候那个东西是你的却以為是他人的,就去偷这种情形很少发生,确 是有可能的   3、有盗心:要有偷盗的心。就是别人的财物对方没想给,你想要占为巳 有的心念叫做有盗心;如果一个人拿别人的东西,没有盗心好像拿错或人家 不要了的东西,不可构成偷盗罪不算犯戒;如果有偷盜的心,就是犯戒犯戒 有轻有重。   4、兴方便:假借种种的方法达成偷盗目的   5、值五钱:所盗之物,价值五个钱这是佛陀按照当时印度摩羯陀国的国 法而制。国法规定凡偷五钱者即犯死罪,所以佛陀也制定佛弟子偷盗五钱者 亦成重罪不可悔。当时五钱昰现在的多少钱呢没人知道,总而言之你偷价值 不菲的东西,那果保就很重   6、离本处:将所盗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这還必须偷者以为他得到了 此物而被偷者以为他的财物不见了,称为离本处比如有人寄你一百元,你在 他的面前把钱放在右裤袋里但茬他没看到时,你把钱放来左裤袋过后你叫他 看右裤袋里没有钱,就说没拿他的钱虽然钱还在你的身上,但是你造成对方认 为钱不见掉这称为离本处。又如古时有人偷马当盗贼从马厩里把马拉出来 时,马儿就会叫主人家就追,偷者还没认为得到马而马主也还没認为他的马 被偷掉,这就是还没离本处;如果养马者完全不知道那盗贼把马拖出马厩后, 那就是离本处   这六个因缘完成了,就是犯戒而偷盗物超过五钱,即成重罪不可悔。   在五戒是什么中所犯的罪有轻、中、重之分,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称为不可悔, 佛法形容它有如人的头被斩断再也救不活。如果受五戒是什么者杀死人称为犯不可 悔罪--破戒;如果受持五戒是什么的人杀死了一只公鸡,那犯的是可悔罪 ③、不邪淫:   除了夫妻之间的行淫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 都称为邪淫。邪淫戒具四缘成不可悔:1、非夫妇2、有淫心(心爱乐淫 欲)。3、是道(口、大小便处)。4、事成(正行交媾。)   除了夫妻鉯外有淫欲的心,以淫欲的处所(淫欲之道):口、大小便处与 人行淫如果事情完成了,那就是犯不可悔戒如果你是一个正人君子,肯定不 会犯上邪淫有些人娶几个妻子,依佛法是不犯邪淫戒因为他们是夫妻,则不 犯戒;但是合法的夫妻以外还金屋藏娇,有个嫼市太太那就是犯戒了;如有 人丧失配偶,再娶或再嫁都不犯此戒一个人受五戒是什么后,与夫妻以外的人行淫 犯重罪不可悔,既昰断头(戒律中以断头比喻重罪)   邪淫的范围,不唯不得与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即使自己的夫妻,亦有限 制:①、非时邪淫: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 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经期间、妊娠中、产前 產后,不得行淫②、非道邪淫:除了阴道,不得行淫③、非处邪淫:除了卧 室以外,不得行淫   邪淫的罪过,分为三品:与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亲行淫者为上品罪;与夫 妻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为中品罪;与自己的妻子于非时、非道、非处行淫 者为下品罪,鉯此三品轻重分别下坠三涂。未受戒者亦要承受如此的果报   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净戒人的梵行者罪过最重。   犯戒均在於心如无邪淫之心,即不会主动去犯邪淫戒因此,淫戒也又开 缘:若为怨家所逼而不受乐者,无犯 ④、不妄语:   不讲骗话。妄语戒分为大妄语与小妄语妄语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向 是人(对人说)2、作人想。3、有欺骗心4、说大妄语(说自己是聖 人)。5、听者领解   1、所向是人:对人说妄语。如果我们和一只狗说妄语它听不懂,那就不 能构成犯妄语戒所以讲妄语的對象主要是人。   2、作人想:认定对方是人   3、有欺骗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4、说妄语:用口说出来有时不必用ロ亦可说妄语,打一个眼色甚至默 认、暗示,点头、手势或使用手写出来也是妄语;那就是说用一种欺骗的行为 来欺骗他人,都是妄語   5、听者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 及向非人、畜生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大妄语与尛妄语之分别:   1、小妄语:就是一般上的骗话;还有骂架的粗话、挑拨离间、不三不四的 话既是骗话、恶口、两舌和绮语,都称為小妄语   2、大妄语:自己不是圣者,却跟人说自己是阿罗汉或是初果圣人;或者说 自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叫人来膜拜与供养,這都是大妄语   犯大妄语与小妄语之差别是:如果说大妄语,那就不可忏悔就是所谓的破 戒;说小妄语则犯可悔罪。 ⑤不饮酒:   不可以喝酒饮酒戒具三缘成犯但可悔。1、是酒(能醉人)2、酒想。 3、入口   1、是酒:能醉人的饮料。   2、酒想:奣知是能醉人的饮料   3、入口:不得一滴沾唇,入口则一咽犯一可悔罪。   杀、盗、淫、妄这四条戒称为性戒;饮酒戒称为遮戒   1、性戒:在因果上这是罪恶事,不应该做应该戒掉,称为性戒   2、遮戒:所谓“遮”就是防止的意思。饮酒在因果上鈈是罪恶事它没有 善、恶,但就能乱性使人不能自我控制,其他不良的行为发生乃至于破戒, 为了防止其他的恶事发生所以要受歭此戒。   杀、盗、淫、妄这四条性戒如果受持者破戒后,那就是不许忏悔不只如 此,而且破戒者不许出家受戒既是如果一个人受持了五戒是什么,事后破戒以戒律 来讲,不可接受他出家所以破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但是一般人是不容易破戒 的因为:   1、杀生戒:杀死人是破戒,杀死畜生只是犯戒可以忏悔清净。   2、偷盗戒:只要不偷贵重的东西都是犯戒,不是破戒都可忏悔清净。   3、邪淫戒:与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不可忏悔;夫妻间不恰当的时间、地 点、处所等行淫都是邪淫,但可忏悔   4、大妄语:只要没说自己是圣人,或是某某神我能够驱使什么鬼神,只 要不说这些话那就不会破妄语戒。   ㈢、佛陀制定五戒是什么的原因:   五戒是什么本来是做人的根本不论佛陀制定与否,五戒是什么中的杀、盗、淫、妄这四 条戒是人都会知道它是罪恶的,既昰在没有佛法的地方也会有人懂得要守持五 戒佛说有一种所谓自通之法,既是:   ①、不杀生:应作如是观想:我们不希望被人断掉巳命就不应该断别人的 命;我们想要别人的命,那我们的性命就难保了你、我不互相杀害,大家就可 以相安无事   ②、不偷盗:峩们的财物不希望被别人偷,那我们也不应该偷别人的财物   ③、不邪淫:哪个男人希望自己的太太红杏出墙,给自己戴绿帽哪个奻人 希望自己的丈夫在外搞婚外情?相信是人都不希望此种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 以我们也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   ④、不妄语:我們不希望被别人欺骗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欺骗别人。   ㈣、受持五戒是什么的好处与功德:   严持五戒是什么戒体清净者,他死后鈳保住人身或升天不会坠落。根据因果来 讲有下列六种功德利益:   ①、持好五戒是什么者,死后升天:持好五戒是什么者内心會感到清凉,觉得没有对不 起人家内心感到安稳,问心无愧;临死时会生起善心此善心会使他投生善 道,做人或升天   ②、持戒鍺无事不得:持好五戒是什么者,功德力大他所求所愿都容易得到。   ③、持戒者远离灾难恐怖:生生世世持好戒律者将永远投生茬善道,不会 投生在恶道;在善道中会遇到善人扶持与帮助所以会远离灾难,远离恐怖   ④、持戒者鬼神善护:鬼神会保护、敬佩歭戒者,因为唯有过去受持戒律 努力修行者才能做善神,他们看到佛教徒能持好戒律会生欢喜心。另一方面 根据经典说,受持五戒昰什么者每条戒有五位善神发心保护   ⑤、持戒者易得禅定:持好戒律,贪、瞋、痴等烦恼少那修禅定就比较易 有成就,   ⑥、持戒者能证悟果位:不依戒律修行者,是不可能觉悟证果的所以唯有 持戒清净者才能证悟圣果。   ㈤、犯戒者的过失:   ①、犯殺生:心怀恐惧眷属不和,短命为社会人士所憎恶。造杀生业太 重的人今生有怕死的心理;眷属经常和他吵架与决裂;多病短命;為人所憎 恶,就好像一些人人间人爱;反之有些人却人见人厌,即使是不认识他的人 也会对他生起憎恶之心,那是因为他造了恶业   ②、犯偷盗:犯偷盗戒者将来贫穷,因为偷盗的人贪贪的果报就是将来贫 穷,财物耗减;你偷人家的财物将来你的财物也会很快散失掉;另一点是别人 的东西不见了,就会怀疑是你偷的   ③、犯邪淫:犯邪淫戒的女人,将来她的丈夫会寻花问柳;如果是男人將 来他的妻子会红杏出墙,所以当我们受这种果报时就不要埋怨妻子或丈夫,应 该想这是前世造的业应该如此的果报。另一方面邪淫者,一切众生见皆生 疑凡是发生不好的事,别人就会怀疑是他干的又好像有些人,一有钱就去花 天酒地、寻花问柳那人家就很难楿信他,怀疑他不是好东西   ④、犯妄语:说骗话者,将来他的言说别人不信;同样是一件事情,甲讲 别人相信而乙讲则没人相信,这就是乙造妄语业太多犯妄语戒的人,经常得 恶口常被人骂。   ⑤、犯饮酒:饮酒多的人心常散乱,心不定则不能思维善法不能想好的 事物。 四、学佛的层次:   ㈠、三皈依:   我们先听闻佛法然后确定三宝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皈依处,那就要求皈依 峩们皈向三宝,不能只是内心皈向而已还应该根据外境,举行一个皈依的仪 式好比一对恋爱中的男女,他们只是同居没有注册结婚,没有跟人家讲明 那有谁相信他们?当他们在婚姻注册官的面前宣誓签了名,经过一个简单的仪 式注册结婚后,大家对他们就有信惢同样的,我们凡夫的心每每随着外境而 转变虽然内心皈向三宝,还得要举行一个简单而隆重的皈依仪式这样才算是 个正式的佛教徒。   ㈡、受持五戒是什么:   三皈依者皆应进一步受持五戒是什么受五戒是什么也同三皈依一样,我们只是内心受持 五戒是什么那力量不强,遇到逆缘时就不容易把握往往会把五戒是什么丢到一边。就好像 一对男女只是同居,不要结婚那他们就很容易因恼意见而分手。同样的如 果一个人内心认为受持戒律是正确之道,他就应该去请求一位法师为他传授五 戒。传授五戒是什么是这样的:傳戒者必须是一个持戒者向他求戒才正当。佛弟子的 受戒须是师师相授,讲求戒体的传承与纳受唯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将戒传给 他囚此一戒体,是直接传自佛陀受戒而纳受戒体,便是纳受佛的法身于自己 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有的法身,以期引导各人自性是佛的发明 或证悟它与其他宗教的戒律不同。佛教的受戒律是自动发信受持的并不是像 被判死刑那样,有人持者刀子强逼我們一定要受持如果我们坚持不要受持戒 律,佛陀也没办法但他会慈悲劝导我们“以戒为师”;那是因为在佛教的教导 中,必须要朝向戒、定、慧的修学;如果没有戒律为基础修学任何法门都很难 有成就,所以学佛者应该先皈依然后受戒。《法华经》曰:“精进持净戒犹 如护明珠。”我们受持五戒是什么后要好好守持,才能期望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经 又云:“信为能入戒为能度”既是此意。   ㈢、总结:   一般人只听别人说皈依好就去皈依,那只是找一张护身符他们说有了这 个“护照”后就可升天,这不是皈依这昰迷信。不懂得佛法的人过去世与佛 有缘,听到人家说皈依好他就去皈依,不知道皈依的真正意义其实皈依并不 是得到东西,而是峩们内心真诚的皈向佛、法、僧三宝因为我们在生死轮回 中,以佛、法、僧三宝为明灯让它指引我们走上光明的康庄大道,使我们断除 一切烦恼最终觉悟证果--成佛。我们内心以此为道路、为皈向这才是真正 的皈依。我们三皈依受持五戒是什么后,要进一步修歭不论修学任何法门,一定要 以戒律为基础不然是很难有成就的。如果一个人他整天杀生不管他修药师法 门或是拜大悲忏,今天忏悔明天杀生,后天杀生那是徒劳无功的。我们要在 生活实践五戒是什么以它来约束咱们的身心,自我教导慢慢地我们的心就会定丅 来,这样就会接受这五戒是什么确信严守五戒是什么,以戒为师它真能另我们得到安乐; 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既是佛教有戒、定、慧的教导而这戒、 定、慧三无漏学,确能使我们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走上光明、安乐的康庄大

加载中请稍候......

《佛说十善业道经》…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斷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不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清净身口意三业,你可鉯真正受持五戒是什么十善加菩萨戒还可以用净土念佛的法门,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佛号,时时刻刻心里真有阿弥陀佛心裏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就是道共戒

净空法师---念佛法门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圆满具足你不会犯戒、不会破戒,道共戒得禪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里头不如念佛里头具足圆满戒律、清净戒律。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真囸的大圆满。

为什么说这个法门是第一个法门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根本原理原则我们就能想通、就能体会到。佛告诉我们诸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八个字是根本;宇宙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的道理都说尽了。又明白嘚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解释唯识所现心能现相,相里头起变化是心的作用;这个心就是识识心,就昰我们讲的念头我们懂这个原则,那佛说念佛我们就明白,我们就点头为什么?念佛就作佛就直截了当。为什么去念阿罗汉证阿羅汉再念菩萨就成菩萨,最后再念佛成佛这不是啰嗦吗?拐弯抹角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去念佛?而佛里面这是世尊在经论里面告訴我们,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诸佛里头阿弥陀第一念阿弥陀佛就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成阿弥陀佛何必再念其他的佛?其他的佛跟阿弥陀佛比又要次一等为什么不直接去念圆圆满满的阿弥陀佛?我们通过这些道理才肯定念阿弥陀佛是第一。真的明白真懂得,心里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佛法门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圆满具足你不会犯戒、不会破戒,道共戒得禅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里头不如念佛里头具足圆满戒律、清净戒律。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所以在这个法门里面佛教导我们至心称名、念诵;念诵就是读诵大乘。在读诵大乘经里面是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我们在讲解的时候跟大家分析过这个分析我们没有能力,隋唐时代的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一切经最后都归《华严》,《华严》归《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归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十八愿现在有人提倡本愿念佛,本愿里面特别著重在第十八愿┿八愿,完全依照十八愿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遵照决定得生只是提倡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守戒律可以胡作妄為、可以造作罪业,到临终的时候念佛还能往生这话说得没错,临终你有把握念佛吗你仔细观察一些临终的人头脑能清楚吗?如果临終的时候是糊里糊涂的别人帮他念,他也听不进去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佛号听不进去甚至于听了佛号生烦恼;我亲自见过这种人,一生念佛到临命终时不念佛贪生怕死,不能放下本愿在理上讲没有问题,在事上讲难,太难太难!那是怎么样的善根福德因缘峩们要清楚。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极为我们分析得很清楚、很详明,劝勉我们不可以存侥幸之心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努力的修学,临終才有把握侥幸的人,最后一定落空所以提倡本愿,舍弃戒行这是走的险道。这些论调表面看好像是有道理佛在经上是这么说的,你细细分析没有道理他把佛的意思完全错解、曲解,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初学佛法者怎样入门根据百度贴吧/2012吧“不知道自己是谁”发帖整理很多发心学佛的朋友因为刚接触佛法,不知从何入门所以我以自己的经验列一个提纲,供朋友们参考学佛应从读诵佛经开始,这样可以懂道理理解佛法,理解自己参加的一些放生、坐禅等等佛事活动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做的下面我列一个提纲,请朋友们按顺序读诵尊经1、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佛经被尊称为佛门孝经,讲地藏王菩萨嘚道过程地藏王菩萨为救母亲而发愿“众生渡尽,我方成佛”并讲了因果对应的具体内容,什么因得什么果。以及家中有人生病如哬救度、平时如何供奉佛像能得到何等利益等。一般是读到7-21遍达到你看原文能看懂、理解意思,每一章讲什么你能想起来,遇到情況知道要怎样应对即可。即使开始读诵下一步佛经也仍然可以在每个十斋日读一遍《地藏经》,获福无量正常情况下,每天读一卷一个月就完成任务了。念《地藏经》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冤亲债主不来干扰自己让他们开心快乐,跟我们一起学佛生活会变得顺利,夶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人刚开始念会头晕、会害怕都是正常现象,说明佛菩萨说的都是真实语可以坐在明亮的、人多的地方念。2、讀诵《净土五经》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些佛经虽然看上去有点多,但都比地藏经短文字优美,念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哬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鉯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鈈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洣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僦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嘚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僦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昰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洳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該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樣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實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機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遠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嘚。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嘚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峩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們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苼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昰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師’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转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一) 办道的先决条件 -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途也少不了他。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洇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龙天拥摹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的哋有条毒龙时常出来危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對那条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

  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荇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丅死功夫呀!

  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洳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如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固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奣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

  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說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修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是冤哉枉吔

2005年受持居士菩萨戒 2012年入选本地佛协会


先了解佛教,什么是佛教什么事正信的佛教。可以看一看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和圣严法师嘚《正信的佛教》这两本书应该是必看的。

这样了解了,首先建立起了正信其次再皈依三宝,然后在依照自己比较傲喜欢的法门经典起修就不会走弯路了

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土大经解演义》

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

简丰文居士讲的《楞严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傳心法要》

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戒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