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忙着出货,我怎么感觉就我一个人着急忙慌一样的

已收藏本页面
昨天仓库大叔到车间来拉货,某某老板的货今天赶着出货,我们都忙着告诉他自己做的是哪位老板的货,然后冷不丁的一个阿姨冒出一句话:喂你要我吗?瞬间车间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坏笑,哎玛,我能说这群啊姨的笑声太、太、太淫荡了吗?仓库大叔连货都不找了逃命似的跑出了车间。|第一次发,大婶们请手下留情!!
喂,你要我吗?
后才能发表评论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  林小娜决定去广东了。广东于她而言,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二十三岁那年,她带着妹妹从广东寄回来的一封信,孤身一人提着一只箱子从老家出发,去广东东莞寻找出路。她刚去的那个地方叫塘厦。后来又辗转去了东坑,她进过好几家工厂,刚开始到广东的时候,一无所长,在车间里面做普工。后来学会了电脑,才做起了文员。记得她第一次进厂做文员的时候,进的是东坑的一家小工厂,工资不高,一个月六百块钱。不过那个时候的物价也不高,六百块钱也能顶现在的一千多块钱用呢。后来她的工资加到了七百五十块。她觉得那笔工资已经够多了,在那个时候她那样想。当然,那是七八年以前的事情了。  后来那家工厂要从东莞搬到惠州。林小娜在东莞也没有什么朋友,除了自己的两个妹妹。她不想出了厂又出去找工作呢,所以就跟着工厂去了惠州。至今回想起来,她都不知道自己离开东莞去惠州算不算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工厂搬到惠州之后,就彻底变了,不再是她熟悉的那间工厂了。以前在东莞的时候,劳动部门管得严,工厂就算偶尔拖几天工资,但是拖几天之后,就会把工资发下来。可是一到惠州,就真是黑得没有话说了。在工厂连续拖了工人三个月工资以后,她听到了不好的传言,说是工厂要倒了。林小娜于是辞工了,这样才算结清了工厂拖欠她的工资。那是她到广东两年时,也就是她二十五岁那年春天的事情了。  事实证明,林小娜做出辞工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工厂虽然没有像传言中的那样倒闭,至今还半死不活地存在着,可是据留在工厂里面的同事说,拖欠工资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呢。林小娜辞工也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她没有选对出厂的时间。如果她晚几个月出厂,或许她的际遇又会不一样呢?当然,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人只能做出一种选择。既然她已经在那个特定的时间辞工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没有太多的如果。她辞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SARS病毒的高发时期。二零零三年春天,SARS病毒席卷了中国大地,大家谈S色变,广东珠三角地区正是这个非常时期的非常地带。那个时候走在外面,街上总是冷冷清清的,人流量比平时少了很多,那在街上行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个个都是戴着口罩。通常情况下,没有特别的事情要做,人们是不会出去外面的,那个时候在工厂里面的打工仔打工妹口中流传着一句话:我怕死。  林小娜辞工快到期的时候,经理问她:“小娜,你找到新的工作没有?”林小娜回答说:“还没有找到,等出了厂以后再去慢慢找。”其实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在哪里,林小娜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在那个非常时期,很多工厂都停止招工呢,怕外面的人把病毒带到厂里面来了。经理是一个好人,听林小娜说工作还没有着落,于是帮她介绍了一份做跟单员的工作。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二节
偶遇    非常时期,林小娜在惠州又是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她就进了经理介绍的那家工厂。那是一家塑胶厂,工厂规模很小,一间工厂也就五六十人。工厂离林小娜以前工作的工厂并不远,只有两位点路。走路也就二十多分钟能走到。进了那家工厂以后,才知道那家工厂比她以前工作的工厂更垃圾,只不过工资略高一点而已。不过,在那个特别的时期,能进到厂也是一件好事。于是林小娜在那家工厂做了下来。小厂里面的文员,一个人得做好几个人的活儿呢。工厂办公室很小,不足十平方米的地盘上,挤满了包括老板、出纳、正副厂长和几人文员。在这间工厂,与其做是做文员,倒不如说是做杂工。她们七点钟开始上班,进了办公室就开始打扫卫生,打扫完卫生,楼下的货车已经装满货了,林小娜和另一名同事就开始开送货单,工厂的厂车开始送货出去了,林小娜她们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已响起来了。客户的电话打过来了。于是又开始与客户周旋,一个上午忙完了,送货的车回来了,下午上班的时候,她们又重复上午的工作:开送货单,同客户周旋,还得抽时间做帐。工厂没有专门的财务,林小娜和另一跟单员跟客户是从头跟到尾,从接单到做月结,同客户的财务对帐,什么事情都得做。这间工厂从来没有双休日,从星期一上班一直上到星期天,再从星期天又上到星期一。林小娜在这间工厂一做就是几年,转眼就到了二十七岁。林小娜在工厂里面唯一的朋友就是晓兰,她的同事。进了这家工厂,林小娜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包身工,不仅仅只是自己,晓兰也像包身工。因为她们在这间工厂从来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在这样的一个工厂,在车间里在干活的人,不是已经成家的男人,就是还没有成人的小男孩子,她们在这里当然没有可以恋爱的对象。林小娜感觉自己的青青就这样在这儿渐渐地老去了。一个女孩子最灿烂的时光,也就是这几年吧,可是这几年她进了一个错误的地方。  就在二十七年的这年春天,林小娜的人生也因为这间工厂而改变了。这年春天, 工厂接到了一个大客户,一间有六千工人规模的工厂,名叫和祥集团的。和祥集团同他们签署了合作的合同,一年四季都发订单给他们厂注塑。  订单量很大,而且林小娜他们工厂的品质又垃圾得要命,所以祥和集团派来了一个品质技术员,一个生产领班来协助他们的生产工作。张木就是和祥集团派来的品质技术员。张木刚来林小娜他们厂的时候,老板告诉张木,林小娜就是负责他们厂的跟单员,以后有事情就直接找林小娜。那个时候,还有另一家客户也派来了一个品质技术员驻厂,是个女孩子,不巧的那家客户也是林小娜负责的。三个人因为平时工作的时候在一起,下班后也偶尔出去一起玩。张木最大,是大哥。林小娜排在第二,是大妹。那个小女孩呢,就是小妹。林小娜常常对他们两个人说:“我们三个人算起来起是桃园结义的兄妹吧。”其实林小娜说这些话,并没有什么私心,只是想同他们拉一下关系,好开展工作。  林小娜也不知道事情为什么就发展成了另一个样子:小妹渐渐地很少同他们玩了,只剩下了张木还在和她一起玩。再后来呢,林小娜突然觉得她和张木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太对劲。接着,工厂里面的人也觉察出了林小娜和张木的关系不太一般。林小娜自从进了那间工厂以后,就没有谈过一次恋爱,甚至连一个能说上几句话的异性朋友也没有。张木就是和林小娜在一起谈得来的朋友。不知不觉地,林小娜就鬼使神差地偷偷地喜欢上了张木。林小娜也该谈一次恋爱了。要不,等青春老去了,还没有真正地爱过一次呢。张木呢,也似乎是在同样的时刻,喜欢上了林小娜。林小娜谈恋爱无可非厚。可是张木呢?据说张木早就结过婚了,家里面有老婆孩子的。又是一个与男人的婚外恋有关的故事。同事们为林小娜捏了一把汗,怕她上了张木的当。有好心的同事劝林小娜趁早与张木断了,可是林小娜就像中了邪,嘴上说着:“我知道分寸呢。”可是她却越陷越深了。  这段错误的感情一直这样继续着。外人看得清清楚楚,可是怎么劝林小娜,每次林小娜总是笑着对劝她的人说:“我知道,谢谢你的好意。”嘴上这样说着,但是她就是要和张木来往。大家都知道,林小娜正在勇往直前地向着悬崖边上走去……林小娜真是没有救了。一次工厂开管理人员会议的时候,老板为这件事情骂了她。林小娜一气之下辞了工。  
  沙发,支持
  第三节
越轨    出厂之后,林小娜拖着一只箱子去了东莞。当然,一只箱子没有装下她所有的行李。没有带走的,她放在张木那儿。林小娜去东莞,其实也是在躲张木。因为她隐隐觉得,如果还不和张木了断,他们之间就会纠缠不清的,去了东莞,生了几天病,找了几次工作。虽然她的人在东莞,可是心却飞到了惠州。在东莞呆了几天之后,她又惠州去了。其实,坐在回惠州的车上,她就知道,她这一去,一定有故事发生。  其实在惠州,林小娜也没有什么朋友。回到惠州以后,她住进了张木为她租来的房子,当然是两个人一起住。直到这时,两个人才真正地在一起。张木依旧以和祥集团品质技术员的身份驻在林小娜以前上班的那家工厂,林小娜呢,则忙着找工作。林小娜找了好久才找到工作,那间工厂在另一个区,离他们租房子的地方很远,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工厂是五天工作制的,不过为了拿加班费,星期六他们还会上一天或是半天班。每个星期六,下午一下班,林小娜就会迫不及待地回到他们租房的地方去,在心里头,林小娜已经把那间小小的出租屋当成自己的家了。  林小娜上班以后没有多久,张木调到另一家加工商那边去工作,他们又把家搬到了张木工作地点个附近。张木对林小娜说:“我们要一个孩子吧。”林小娜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没有过几天,张木又调到东莞一家工厂去,他们于是干脆把房子租到了和祥集团附近。用张木的话说,只有和祥集团才是他的工作地点呢,所以要把房子租到那儿去。林小娜很快就怀孕了。  在林小娜怀孕两个月的时候,她工作的工厂倒闭了。没有了工作,她也没有出去不找,干脆回到出租屋里面,等待着孩子的出生。张木依旧是满世界地跑,很少呆在她身边。即使回来,也只是看一下,顶多小住几天就又走了。公司派他在外面干活呢,他不能违背公司的命令。他还得在那儿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呢。其实,就算张木在林小娜身边,又能怎么样?和祥集团所在的地方,是鸿发工业区,那个工业区里面有几十家工厂呢,走在工业区里,张木随时会遇见和自己一个村庄的人,而且他的大舅子一家就在工业区里面打工呢。张木的堂妹在工业区里面开了一间蛋糕店,那儿是他们村子里面的人聚会的地方。不过林小娜从来都不去那儿。所以,就算张木陪在她身边,她的生活也不会过得充实,而是过在恐惧之中,怕张木老婆那边的人找上门来问罪呢。就算她再怎么不声张,张木村子里面的人,还是知道了张木身边多了一个女人,而且马上要给张木生孩子了。他们村子里面的人,大部分是赞同张木的做法的,张木的老婆得了叫红斑狼疮的病,据说活不几年了。一个三十刚出头的男人,肯定得找一个能和自己生活一辈子的女人过日子。他们只是同情张木,有人同情要小娜。在张木家里的那位未死之前,林小娜其实只是充当了备用胎的角色。  林小娜就这样一直守在那间小小的出租屋里,生下了女儿点点。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林小娜带着她回了老家。一个没有结婚的女子,突然生了个孩子带回来了,在林小娜她们老家,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林小娜骗村里人说,孩子的爸爸同她离婚了。于是,林小娜成了村庄里面的可怜人:一个和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刚出生的孩子的可怜女人。当然,骗过了村里人,她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孩子得上户口呢。没有结婚证,没有准生证,想给孩子上户口,就得交一笔罚款。给孩子办户口,几乎用光了她和张木同居以后存下的所有的钱。当然,林小娜自己还存了一笔私房钱,有一万多块,她一直没有告诉张木,那笔钱是她认识张木以前存下的,她当然不会告诉张木。怀上了张木的孩子以后,林小娜曾经在心里头这样盘算着:如果张木她的肚子大得走不动以后,偷偷跑掉了,或者是对她不负责了,她还可以用自己存的这一点私房钱,生下孩子,然后给孩子买一个户口。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过,张木没有做那个负心郎。不过,那一万多块钱很快就有了用处:家里要建房子。林小娜的母亲没有生儿子,就生了三个女儿,林小娜排行老大呢,建房子她当然得出钱。而且那一点私房钱还不够,她还得挣多一点钱回来。林小娜回去的时候,张木就和她说好,等过完年,就把孩子交给林小娜的母亲帮忙带,她得出来挣钱呢。挣钱养孩子,还有帮家里建房子.  
  第四节
出发一  刚过完春节,张木就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催她过去。林小娜硬是在家里呆到了正月尾,才决定走。其实,林小娜真的一点也舍不得走,孩子才八个月大呢,太小了,把这样小一个孩子放在家里,她会牵挂她的。可是,没有办法,他们太穷了,她得出去挣钱养孩子。  离家前一天,林小娜和母亲带着点点去了一趟县城,给点点买了足够吃一个月的奶粉,又给她买了一辆三轮车,照了两张照片,回到家,她收拾了行李,准备坐第二天的早班车出去。因为从她家到火车站,得坐三个多小时的车呢。一大早出发,到达火车站的时候,也就中午了。这天晚上,林小娜的母亲带着点点睡觉。  第二天早晨林小娜起床后,母亲告诉林小娜,晚上点点哭了,哭到后半夜,才喝了半瓶牛奶。林小娜想:点点一定是饿了才哭的。于是从母亲手里接过了点点。点点也向林小娜张开了双臂。林小娜抱起了孩子,孩子的嘴巴就朝林小娜胸前凑过来。林小娜马上喂点点了。点点张开小嘴,用力地吮吸着奶水。她不知道,母亲是最后一次喂她了。以后,她的主粮,就由母乳变成牛奶了。  喂饱了孩子,林小娜背起背包,走出了村庄,开始她的打工之旅了。在村口,等了好久才等到去县城的车。到县城的时候,已经中午了。火车站在市里面呢,宜昌火车站,因为有三峡水电站而特别出名的一个火车站。还得坐一个小时的车。林小娜在县客运站的大门口,给张木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她已经在县城里面了,很快就去火车站坐车。张木问她:“要不要叫我哥哥先给你买好火车票?现在出来广东的人多呢,怕是等你赶到火车站,车票都卖完了。”张木的哥哥就在宜昌市里面做工程。既然张木已经这样问了,林小娜就说:“那你叫他先去帮我买好车票吧。”  林小娜在车站外面的快餐厅里面叫了一份六块钱的盒饭。就着用劣质的油炒出来的菜,她一口气吃了两碗米饭。补充了体力,林小娜又去车站旁边的超市买了一点干粮,不知不觉她在县城就浪费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了开往市里面的车。虽然张木说请他的哥哥帮她去买车票,但是林小娜心里清楚,张木的哥哥不一定会去帮这个忙,就算他和张木是亲兄弟。求人不如求已呢,而且张木的哥哥又是特别小气的人,就算他愿意帮忙去买车票,但是他心里肯定会在盘算着:买车票的钱她会不会给我呢?林小娜最清楚了。  对于市宜昌火车站,林小娜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去广东,都是从这里出发。她的青春,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一个小时以后,林小娜到了市汽车站。火车站就在汽车站对面的山上,不过走过去差不多要十分钟。林小娜打了个电话给张木,让他问一下,他哥哥有没有帮忙把车票买好。几分钟之后,张木打电话过来,说他哥哥正在出租车上,很快就到火车站了。林小娜心想:果然没有猜错,求人不如求已。只是,她心里还是有一点着急: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到当天去广州的车票呢?就算是站票也行,因为在市里面呆一天,消费挺大的。她没有钱,也舍不得花钱。  
  她的青春,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  顶
  唉,不知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要跟张木这样的男人?仅仅就因为工作环境太狭隘没有适合谈恋爱的人吗?想起了老辈人说的那句话:女孩子就是菜籽命
  第五节
车票    到了火车站,售票厅里面排着长龙。不过,这条龙还没有延伸到门外去。而且售票员卖票的速度并不慢,林小娜大约站了一二十分钟,就买到了车票,晚上七点钟开车,是站票。走出售票厅,林小娜打了个电话给张木,告诉他,她自己已经买到车票了。张木问林小娜:“我哥哥呢?”林小娜告诉他:你的哥哥还没有到呢,我正想让你顺便告诉他一声,不用劳驾他过来了。才两点多钟呢,离开车还有四个多小时。虽说交通部门制定的春运时间早已结束了,不过车站的人流量还是很大,车站外面的临时候车室还没有拆掉。 因为人流量大,车站控制了进站时间,开车前两个小时才能进站。林小娜想:、还得在外面呆两个多小时,才能进候车室呢。她站在车站的广场上,想着该去哪里。其实也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坐在广场边上等。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买一张凳子。林小娜站在车站广场上透了一口气,迈开步子准备去买凳子。可是她觉得腿很沉重。在家带孩子的这几个月太辛苦了,以前她时常把点点放在家里面让母亲看着,自己跑出去偷一下懒,可是现在把孩子放在家里,她就这样走了,还没有上火车呢,却因为有了牵挂而走不动了。其实,一路上,她打过好几个电话回家了,母亲告诉她,点点很乖,不用她担心。  林小娜只朝前走了几步,就看见张木的哥哥向广场这边走过来了。她本能地想躲开他。对于刚才他答应了帮她买火车票,最后却放飞机,她在心里头是有成见的。从宜昌开往广州的火车票,也就是七十八块钱。难道她不给他这张车票钱吗?兄弟间的情谊,连七十八块钱都值不到吗?就算林小娜不是张木的正牌老婆,但是张木已经认定了她也是老婆了,你这个做哥哥的还能说什么?林小娜没有和他说上几句话,因为林小娜自从见他第一面起,就对他没有好印象。不过他是张木的哥哥,或多或少给他一点面子而已。她打开包,把点点的照片递过去给他看。张木的哥哥拿着照片看了很久,才说:“点点都这样大了。”林小娜说:“是呀,小孩子长得快。”张木的哥哥说:“把这张照片给我吧。”林小娜没有给。她只有一张呢,这张照片她还得带去广东给张木看呢。其实张木哥哥心里头打的什么主意,林小娜最清楚。张木哥哥他们夫妻俩是过了四十奔五十的人了,钱倒是有,只是膝下没有一个孩子,所以当林小娜还怀着点点的时候,他们就打她肚里孩子的主意了。他们是这样想的:张木在老家已经有一个女儿了,眼下肯定是想要一个儿子。如果林小娜生的是女儿,张木说不定不想要。如果张木不想要,他们就把孩子领过来养了。一则呢,膝下有孩子啦。二则呢,按中国旧时的传统,二房的孩子过继给大房,名正言顺,将来他的那一份家业也就没有落到外人名下。不过,当林小娜生下了点点,他探听张木的口气时,张木没有答应。林小娜生了点点以后,躺在床上休息,等她一觉醒来,还没有睁眼睛,就听见张木正在和他姐姐谈论这件事情呢。他们以为林小娜还在睡呢,所以说话的时候没有顾忌。林小娜故意闭着眼睛,听见张木这样说:哥哥的心思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我不会答应,女娃怎么啦,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养,不送给他。林小娜听到了那一段话,才明白为什么在她怀孕的时候,张木的哥哥总是三番五次地打电话过来问候了。原来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张木的哥哥又问了一些关于点点的话题。林小娜说:“你如果有空,可以和嫂子一起去看点点呀,你去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我妈,我妈会告诉你坐车的路线。”其实乘车路线很简单,林小娜回家那样久,张木家的人都没有去看过一次点点呢。张木的老家在外省,去一趟不方便,还算情有可原,但是张木的哥哥离她们那里那样近,他都从来没有去过。张木的哥哥问林小娜是几点钟的车。林小娜告诉他,七点钟的车,没有座位,她还得去买一只凳子。张木的哥哥问林小娜要不要去他那儿吃了晚饭再走,林小娜说不了。张木的哥哥动身去,给她买了一只板凳,一瓶可乐,然后就走了,林小娜坐在广场外面等。  
  楼主继续阿,但愿不是杯具
  第六节
候车    林小娜不是第一次买到站票了。早些年的时候,林小娜连一只板凳都舍不得买呢,上了车,把行李放在车厢里面,人就坐在行李上。如果没有地方放行李,她就一人直站着。那个时候的她,是那样意气风发,向着自己的未来迈开脚步。而现在呢?她已经三十岁了,虽然还没有老去,却也没有以前那种斗志了。她独自一人,坐在板凳上,吹着家乡还带着一丝寒气的风,顿时感到了一丝个凄的凉。她是谁?张木的老婆?姘头?婚外情人?还是什么都不是?她知道,张木的哥哥瞧不起她。从她带着点点回老家那次,他们第一次相见的时候,她就知道了。那天在宜昌下了火车,她和张木并排走着。孩子是张木抱着的。张木的哥哥见到了他们,先是从张木的手里接过了点点,抱在自己怀里,然后才瞟了一眼走在张木旁边的她,问张木:“这就是她?”不过,林小娜并没有因此而难过。她想:你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呢。因为瞧不起张木的哥哥,林小娜也打心里瞧不起张木的嫂子。这叫恨屋及乌。  林小娜坐的这个地段不差,在一个临时进站口旁边。而她乖坐的这趟车,正好要从这个进站口进站。七点钟开车,五点钟进站,她得在这儿静坐两个多小时,才到进站时间。这就是说,在两个多小时内,她只能坐在这里,因为她孤身一人,没有人帮她照看行李和凳子,如果真的是内急,她就得背上背包,提着凳子去上厕所。林小娜坐了一会儿,还真内急了。她于是真的背上行李,提着凳子去了厕所,然后又回到她的位置来。现在她的身边多了几个人,他们也同林小娜一样,背着大包小包过的。去广州的车总是这样,一年四季如此。  又过了好一会儿,林小娜的身边又来了两个人。她们是两母女。母亲五十多岁了,女儿的年纪和林小娜差不多。她们也是和林小娜坐同一趟车去广州的。她们买的也是无座票。于是三个人很快就聊到一块儿去了。终地盼到了上车时间,三个人挤上了火车。她们是较早挤上火车的。上了车,她们就准备按着原计划,在车厢接头处放板凳呢。可是那个位置早已被比她们先到的人捷足先登了。她们于是朝车厢里面走,准备找个安身的位置。可是哪里还有位置呀,过道里很快就占满了人。大家都和她们一样,想赶到广州去挣钱呢。三个人在过道里面挤了好久,也没有找到个放板凳的地方。这节车厢的乘务员见车厢太挤,于是打开了列车长办公席的位置。顿时,小小的列车长办公席,一下子就挤了四五个人。椅子上坐着一个,桌子上坐两个,地上再放了两张板凳,坐了两个人。林小娜就坐在桌上。窗外,是漆黑的夜。这个时候,她特别想点点。点点应该睡了吧?她打了个电话回去,母亲告诉她,点点喝过牛奶就睡了。听母亲说点点睡了,林小娜才放下心来。  
  看的好心酸
    不想把这部小说写成杯具,因为一开始,林小娜这个人物,就是一个杯具式的人物,我想读者朋友们也不希望看到杯具,都希望林小娜能过上好日子。但是,林小娜要从这条路上走出来,还有许多辛酸的故事要发生。  我是宜都人,小说的主人公林小娜,是以我的一个朋友为原型塑造的。上帝就喜欢和人开玩笑,让一些本来善良的人,不能过安稳的生活。林小娜就是被上帝开了一个玩笑,所以她的命运注定了与张木在一起就是一场杯具。不过,杯具与喜剧之间,就隔着几步路。林小娜通过自己的奋斗,故事最后肯定会有喜剧发生,这正是读者朋友们所盼望的。。
  第七节
在火车上    其实点点一点也不像母亲说的那样乖,点点白天没有见到她,但是有外婆带,她还算听话。可是一到晚上,她就开始找妈妈了。林小娜离家的那个晚上,点点哭了一夜,她不停地哭,不停地叫妈妈。她不知道,怎么一天都没有见到过妈妈。就在她坐在火车上的时候,母亲也在陪着点点哭。早就听说过,给孩子断奶的时候会胀奶的。白天林小娜一整天都在奔波,不觉得胀奶呢。可是上了火车没有多久,就觉得胀了。胀奶的滋味真不好受,奶水憋在身体里面,林小娜觉得整个胸部都闷得慌。奶水在胸口,等着像洪水一样泄出来呢。林小娜想:等下流出来就舒服了。她正这样想着呢,只觉得胸口突然舒服了一些,奶水真的喷出来了。林小娜从家里出发的时候,没有准备隔奶水的毛巾呢,很快,贴身的衣服就被奶水浸湿了。她拿出几张纸巾贴在胸口。奶水喷了一会儿,垫在胸口的纸巾就打湿了,林小娜觉得很不舒服。贴身的衣服是湿的,纸巾又粘在胸前,她把手伸进衣服里面去,想挤掉纸巾上面的奶水,可是那团纸巾却粘粘的。纸巾烂了。她干脆去掏那团纸巾,但是掏出来的却是碎末。奶水暴发过一次以后,隔一会儿,就自然地流出来了。林小娜的衣服也就没有干过。火车一路行走着,天就亮了,进了广东地界。  胀奶的事情还一直困扰着她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呢,她又尿急了。自从上了火车,她就没有去过厕所呢。尿液在膀胱里面荡来荡去,感林小娜觉得如果再沉积多一点,膀胱就会爆炸了。她去过几次厕所,厕所门口排着长龙呢,轮不上她。眼看着再过两个小时就要下火车了,下了火车还得挤呢,她得继续乘车呢,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呢,在下火车之前,一定得把体内的废物排出来,下了车才能赶路。于是,她只好在厕所门口排起了长队。排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才轮到她。进了小小的厕所,她痛快地蹲了一会儿,把沉积了一个晚上的尿液排出来了,才回到自己的栖身之处去。  坐下来没有多久,她又想上厕所了。或许是憋的时间太长了,刚才没有把膀胱里面的囤积物全部排完吧。这一次,她才彻底排完了。回到座位上,她觉得很饿。还是头天中午在县城吃了一份快餐,上火车之后,她就吃过那对母女递给她的一只小蛋糕,外加自己带的一瓶八宝粥。包里面还有一袋方便面呢,可是快要下车了,来不及吃了。很快车上开始骚动起来,旅客们开始从行李架上拿自己的行李。林小娜一直注视着她的那只包。包里面值钱的东西倒没有,包里装着一块腊肉,还有一只腊羊腿,都是家里的特产。林小娜的母亲说,林小娜在广东坐月子的那一个月,张木的姐姐照顾她有功,张木也有功,得带点家里的特产给他们吃一下。其实只有林小娜自己知道,那一个月他们待她好不好。不过,她没有对母亲说,怕说出来母亲会伤心。  
  顶哈子。  刚在网上搜了搜,才晓得像林小娜这样子的打工女孩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工厂全是女工,于是就几个女工供一个男朋友。天噢!
  广东这个鬼地方,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林小娜只是千万个被杯具的女孩子之一。在广东这片土地上,不知有多少个林小娜。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
  第八节
回惠州    终于到站了,林小娜背起背包,走出车厢。那对母亲在她后面,她走几步,就等她们一下。可是她们的行李太多了,而且她们就住在广州附近呢,林小娜想着自己还要去省汽车站乘车,就先走了。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了火车站。广州的气温就是同宜昌不一样。在宜昌的时候,人们还穿着大棉袄、保暖裤呢,可是一到广州,天气就不一样了。在火车站广场,人们顶多穿两件衣服,至于保暖裤,那根本就不需要了。林小娜脱下了棉袄,穿着羊毛衫走。太阳很大,羊毛衫上的奶水很快就干了,黑色的羊毛衫上出现了一道道白色的痕迹,她的身上散发出一股奶腥味。秋裤裹着她的腿,她迈着沉重的腿走到了汽车站,买了去惠州的车票。拿起票到手里一看,只剩几分钟就到点了。林小娜拼出了最后一点力气,一步一步向着乘车卡位靠近。好不容易上了车,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林小娜迫不及待地打开包,拿出方便面,撕开袋子啃起来。一袋方便面很快就吃完了,她又喝了两口水,饥饿才缓解下来。  这个时候,她该给母亲,还有张木打个电话了。可是手机没有电了,连开机都开不了。出发前唯一没有做好准备的,就是没有给手机充足电。算了,只能等到了再说吧。等会儿就能见到张木了。到了出租屋以后,再一边充电一边给家里打电话吧。林小娜所乘坐的这趟车,并不是直达惠州汽车总站的,而是开往惠阳区去的。因为路过惠州市区,所以也就卖了惠州的票。后来林小娜才知道,在省汽车站,根本没有直达到惠州的车,要买直达车,一定得去天河客运站去。  汽车慢慢地行驶,从广州到达惠州居然用了三个小时。车没有进惠州汽车站,而是在一个叫东平的小站停下来,司机对车上的乘客说:“买票到惠州的,在这里下车,从这里从车去市区,两站路就到了。”其实在那儿下车对林小娜却是好事,因为林小娜住的地方离那儿不远,而且有现成的公交车可以直接坐到呢。可是,在车上颠簸了那样久,她居然没有反应过来呢,只知道抬起腿向前走。这样不知不觉向前走了两站,才坐上了开往目的地的公交车。  十分钟后,到了目的地。林小娜在自己经常下车的那个路口下了车。走出公交车,她就看见站在对面的张木。张木已经在那儿等了她很久了。张木告诉他,他出差回来就一直站在这个路口等她呢。他还在外面出差的时候,就接到她母亲的电话,问她到了没有,因为她的手机关机了,联系不上。所以,他出差一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回厂报到,就在这儿等她了。  
  传说中的sofa?
  想起在火车站看到的那一群一群的人了……
  第九节
锁事    张木送林小娜回出租屋以后,就回工厂去了。他对林小娜说,让她休息一会儿,等他下了班回来再做晚饭给她吃。屋子里面只剩下林小娜一个人了。她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澡,把身上的奶腥味、汗臭味洗掉。林小娜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把换下来的衣服装进了盆子里,在屋子里面躺了一会儿。时间不早了,张木的姐姐起床了,她正在上夜班。张木姐弟俩租的是同一个房东的房子,两家是门对门呢。两个人说了一会儿话,张木的姐姐上班去了。她说感冒了,不想吃饭。其实林小娜知道,她不是不想吃饭,她是怕林小娜算计她,让她做晚饭呢。其实林小娜也没有那样会算计别人。她一路走来太累了,如果不累,她一定会做好了晚饭和他们一起吃的。  天黑了好久了,张木还没有回来。林小娜饿极了,左等右等不见张木的人影,她走下楼,到附近的快餐厅要了一份快餐。记得去年她还没有回家的时候,一份素菜快餐才要三块钱呢,如今却卖到五块钱了。都是她回家这几个月的时候涨起来的。回家以后,一直呆在乡下,外面物价上涨了,她还不知道呢。林小娜吃完了饭回来,张木已经在屋子里面等她了。  吃过了晚饭,林小娜对张木说:“明天是星期四,有现场招聘呢,我得出去找工作。”惠州不大,正规的人才市场没有几家,人事局主办的人才市场,逢周二、四、六举办现场招聘会。林小娜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呢。张木说:“你还刚出来呢,得休息两天再出去。再说,你看你现在的这个模样,能找到好工作吗?”林小娜想了想,也是。自己一直在家里面带孩子,整个人就像一个乡下妹,得包装一下自己再出发。  虽然说没有出去找工作 ,可是林小娜也没有白在家里玩,整理个人资料、做饭打杂,这段时间张木在公司上班,张木的姐姐又上夜班,做饭的事情当然落在林小娜身上了。转眼就到了星期五。求职用的照片,个人简历,林小娜都准备好了,只是她还觉得该把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整理一下了。上午的时间短,林小娜没有时间去拉头发呢。去一下菜市场,回来休息一下,就得准备午餐了。张木十一点半得准时回来吃饭呢。林小娜刚做好了饭,张木就回来了。张木的姐姐也起来了。几个人在一起吃过了午饭,睡觉的接着睡觉,上班的去上班,林小娜收拾了碗筷,就去理发店了。  拉头发真麻烦,三四点钟去,到晚上十点钟才拉好。林小娜走在路上,肚子早已经饿了。回到家,她就找吃的。走进屋,就看见桌子上放着半碗吃剩的饭菜,饭和菜混在一起,乱糟糟的,一看就知道是吃剩下,还没有来得及倒掉的。锅里却是空的。林小娜一看这副样子,就充着张木发起火来。中午还是她做饭给他们吃呢,晚上她不在家,他们吃过了饭就不记得给她留一份了。张木解释说,他姐姐也只是吃了一点中午的剩饭就去上班了,他还没有吃晚饭呢,准备等她回来以后才做饭的。说着,张木揭开一只盖着的碗,碗里面是土豆丝呢,张木炒的,说等她回来了,就煮面条呢。林小娜最不喜欢吃面条了,不过这样晚了,也只有这样了。  
  搬个小板凳,坐都看。
  第十节 发达楼的故事  星期六。三八女节。林小娜出发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去了。从她住的地方到人才市场不远,坐车也就要四十分钟。可是林小娜一大早就出发了。到人才市场的时候,还不到八点钟呢。正常情况下,求职人员入场是在八点钟以后。林小娜在人才市场门口等了一会儿,卖门票的人才慢腾腾地下来呢。林小娜花十块钱买了一张门票,就上楼去了。这是人事局下属的人才市场,卖门票在一楼,人才招聘在三至五楼。三楼呢,是一家餐厅。人才市场所在的这栋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发达楼。所以,在惠州呆得久的人,把去那家人才市场叫做“去发达楼”。两年前,林小娜曾经来这里找过工作。那个时候的发达楼是繁荣昌盛,每次进场,招聘的总是比求职的多,很多招聘人员老远就会冲着你打招呼。那个时候,招聘的台位可是从三楼一直摆到了五楼呢。有时候,进场还没有转够一圈,面试通知单就已经拿了好几张在手里面了。林小娜走到三楼门口。守门的老大妈告诉她,招聘在四楼,求职的从四楼进。林小娜于是上了四楼,进了场。后来她知道,那天她去早了一会儿,因为那天进场求职的女同胞,都是免费求职,她是第一个进场的,或许上面的人还没有把决定告诉下面卖门票的吧?  四楼依稀摆着几张桌子,招聘台位并不多,而且以招保险业务员的居多。很快,林小娜就把四楼转完了,才找到两三家符合自己意愿的工厂,可是还不知道人家是否中意她呢。林小娜决定去三楼和五楼去看看。她下了三楼。三楼的桌子凳子都没有摆出来呢。人才市场的办公室就设在三楼。有一个工作人员见林小娜下去了,就告诉她:“三楼没有招聘,只有四楼才有。”不会吧?只有四楼才有?林小娜有点不相信,她上了五楼,五楼和三楼一样,也是空荡荡的。人才市场不景气呀,换一句话说,就是惠州这边工业不景气。两年没有找过工作了,怎么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啦?林小娜不知道,还有更不景气的日子在后面呢。十月份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广东,惠州也未能幸免。这次风暴,击碎了她关于广东的所有梦想。  招聘单位九点钟才陆续进场。用人单位是老大呢,求职的当然得等他们了。在出来求职以前,林小娜就和张木合计着,在谈到待遇时,得开价多少。两年前,林小娜的工资是一千五。两年时间过去了,物价也上涨了几番了,工资也得跟上去呀。按林小娜的资历,叫一千八也不算多吧。行,就包吃包住一千八。  林小娜相中的那几家工厂招聘人员都来了。她去面试的时候是非常自信的,虽然她已近两年时间没有工作了。她在心里想:或许,我今天此行就可以把工作搞掂呢。林小娜挨家投简历去了。有两家收了她的简历,问了一下林小娜对工资的要求,就说电话通知。一般情况下,电话通知也就没有太多的希望了。不过林小娜还是问了一下待遇方面的问题。招聘的人告诉她,工资也就一千两三百块钱。怪不得,林小娜的工资要求是一千八,显然她开价太高了。林小娜向着她的最后一个目标走过去。以前林小娜做跟单员时,同那家工厂有业务方面的往来的,是一家大厂呢,名气挺大的。林小娜想:大厂里面待遇应该不错吧。负责招聘的是湖北人,老乡呢。林小娜和她聊了一会儿天,她就很爽快地给林小娜写了一份复试通知书,让她下午两点半准时到工厂复试。林小娜临走时才记得问工资呢。一问她的心更凉了。比前两家更低呢,月薪一千二,还不包吃,每个月还得扣一百五十元生活费,一个月辛苦下来净得一千零五十元。林小娜知道,这样低的工资,她下午肯定不会去面试。不过,这张复试通知单是她进发达楼以后拿到的第一张纸条呢,她没有丢掉,而是装进了小包里面。  
  蛇哥也来顶贴了,真谢谢。在天涯看蛇哥的宜昌鬼事好久了,特别喜欢,相信蛇哥会推出更好的作品。
  第十一节 结缘美达厂    林小娜又沿着招聘现场走了几圈,看来没有奇迹出现了。时间还早,连十点钟都不到,花了十块钱买的门票呢,她不想那样快就离场。又转了一会儿,她准备回去做午饭了。这个时候,她看见有一个台位用一张红纸贴出了一张招聘启事。发达楼里面的招聘启事全部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呢,用毛笔写在红纸上贴出来,她还是第一次看见。出于好奇,她想走过去看看,  坐在招聘台前的是美达单车厂。美达单车厂和张木的工厂在同一家工业区。从林小娜租住的地方到美达单车厂,也就二十多分钟时间。林小娜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就想好,最好在租房附近找工作,这样每天都可以回家。张木呢,常年在外工作,她就在家里等他回来。美达单车厂她是知道的,张木的姐夫就在那间工厂上班呢,做打磨工,一个月能拿到一千五六百块。文职的工作,至少应该比一人普通工人高吧?林小娜这样想着,抬起头看招聘启事。  林小娜注意到,有一个招聘岗位叫现场预算,她觉得挺有意思。因为她不知道这个岗位到底是干什么的?不会就是在车间里面做统计之类事情吧?她还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活儿呢。林小娜于是递上了个人简历,问负责招聘老头儿:“请问你们公司现场预算的岗位,是做什么的?”老头儿详细地给她说明了这个岗位要做的事情。林小娜知道了,原来所谓的现场预算,就是做物控员,负责监控全厂的物料的。林小娜做过短期的物控员,所以这份事情她知道怎么做。老头儿大致看了一下她的个人简历,很快写了一张复试通知单,让她下午去工厂复试。林小娜收拾好复试通知单,急忙回去准备午饭去了。  下午,张木去工厂上班,林小娜也去美达单车厂面试去了。当她来到单车厂门口时,厂门口的树荫下,早已聚了一些前来面试的人呢。这些面试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群:一群是来面试普通工人的,他们这一群人,以中年人为主,间或也有几个年轻人。一群呢,全是清一色的挂着包包的女孩子。这些人数不多,每个人的手里面都揣着一张复试通知单呢,她们是来面试文职的。从厂门外走进厂门的,穿着美达单车厂厂服的人,总会习惯性地向他们望去一眼。工厂又在招兵买马了,说明工厂生意好呢。  
  等着看下文呢。难道主人公在美达单车厂发生了什么故事?
  第一卷
第十二节 面试  两点钟到了,人事部的文员和慢吞吞地来到了保安室,透过保安室的玻璃向外面望了一下,然后才打开玻璃,对着外面叫了一声:“面试的排好队进来。”一声令下,前来应聘的人,不管是应聘普工的,还是来应聘文职的,很快人员就汇集在一起,排成了一条长龙。几十个人走进了厂门,队伍分成三列排好了,招聘的文员把他们带到了工厂饭堂。几十个人,每个人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把身份证毕业证计划生育证明全部摆在桌子上等着检查了。有几个人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因为用的是别人的身份证呢。  第一关完了,来过第二关。负责招聘的文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个人简历表,让他们填表格。这是一份很简单的表格。大约过了十分钟以后,就开始有人交表格上来了。又过了几分钟,大多数人就已经把表格交上去了,只有少数人的表格还没有交上去呢。文员等了片刻,看了看表。半个小时了。没有交上表格来的那几个人,在这一关被淘汰了。  接着过第三关。饭堂来了另一个文员,拿着表单,一一叫着名字,叫上去以后,让你先抬着头给她看一下,然后再伸出手给她看一下。有两个打了耳洞的男青年被淘汰了,还有几个手长得细皮嬾肉的家伙被淘汰了。用那个文员的话说:“我们招的是能吃苦耐劳的工人呢,我们的工作环境很辛苦,有的车间还有很大的灰尘呢,吃不起苦的人,招进来做不了几天就走了,有什么用呢?”  过了三关以后,剩下的人,那些面试普通工人的,就算过关了,由一个文员给他们写体检单,去做肺结核和乙肝两对半筛选。林小娜她们呢,还没有完呢,她们被带到了写学楼,去接受部门经理的面试去了。进了前台,她们被带进了休息室。休息室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坐在休息室里,透过落地玻璃,可以清晰地看见外面的一切。窗外,是工厂的绿化地带,苏铁和女贞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草坪也是一尘不染。这样的环境看上去的确很舒服,没有人会想到这儿会有灰濛濛的车间。林小娜记得,张木的姐夫每天下班回去,都得清洗口罩呢。而且外面的阳台上,总会看见他晾着的口罩。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坐在招待室里面的人陆续被叫了上去,有的人进去一下,很快就下来了,冲着她们挥一下手,就匆匆走了出去。一看她们挥手的姿势就知道,她们是最先被淘汰的一批人。和林小娜她们坐在一起等待的人里面,有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本科,英语过了八级的。她的脸黑黑的,脸上还长着一脸痘痘。一看就知道是被太阳晒的。她告诉林小娜,她已经在外面找了一个月的工作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呢。她已经是第三次踏进美达单车厂的大门了,还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被录用。林小娜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真大,或许,对于她们这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就业形式没有这样严峻吧?  轮到林小娜上去面试了。她被带到三楼的一间接待室。面试她的人提了几个问题,林小娜一一回答了,那人就说:“你已经通过面试了。”林小娜心中一阵惊喜。这样就好了,她就不用住在厂里面,住在自己的小窝里面多舒服呀!林小娜还没有高兴够呢,马上她就高兴不起来了。过了面试,当然得谈工资的问题呀。没有想到美达单车厂的工资也不怎么样:底薪一千块,加上津贴,总共也就一千四百块左右。扣掉生活费两百二十块,她也就能拿到一千一到一千二百块钱。林小娜以为被挨宰了,她问经理:“你们工厂的工资不会这样低吧?我有一个亲戚就在你们工厂上班呢,做打磨工,一个月也净赚一千五六呢,怎么文职的工资还这样少呢?”经理笑了笑,告诉她:工人工作辛苦呢,而且又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工资当然得高一点。他对林小娜说:“那些职务,就算我给你同样高的工资,你也不会去吧?”原来如此。不过,这一点工资确实太少了。不过,既然已来了,而且过了面试,她又不好意思拒绝人家。经理问她:“你同意吗?同意来这里,我就打电话给人事,让她给你写体检单。”  林小娜又被人事部文员带回了一楼的休息室。这时,坐在休息室里的人,只剩下三四个了。她们都是最终的胜利者。找到了工作,林小娜却高兴不起来。那一点工资,还养不活点点呢,就更不用说存钱给家里建房子了。按计划,建房子的时间在下半年,怎么办?没有钱寸步难行。  
  张木 张木,一个不解风情,不会挣钱的已婚男人,林小娜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木头身边。悲剧。
  或许吧,小说的第三卷,他们就已经离开了广东,回宜昌来了。不久之后,读者朋友就会看到林小娜在宜昌的辛酸生活。我会写到献福路,写到欧洲城对面的那一片黑鸦鸦的矮房子。林小娜将在那儿开始她回宜昌以后的生活。不过,现在还是第一卷,还没有那样快。林小娜要不要离开张木,就看第三卷,张木回宜昌以后的表现来定吧。留个悬念给读者朋友,也给我自己。
  嗯嗯,
  好,再顶!!!
  辛酸~~~~~~
  人生,或许就是一场与辛酸有关的戏。相信林小娜,以及像林小娜一样处境的人,会走出漩涡的!
  有的人是玫瑰,而有的人就只能是车前子
  楼主快点更新吧
  第一卷
放弃以后  听说林小娜找到了工作,张木下班回家的时候,带回了一瓶酒,说要庆祝一下。吃饭是在张木姐姐的房间。她们的房子大一些,人多的时候,只有她家能摆下一张桌子。林小娜喝了一点酒,就特别兴奋。一兴奋,她就开口说大话了。一说大话,她就有点飘了。美达单车厂的这份工作,可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肉。如果她明早去体检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拿着体检单去工厂报到,开始上班的生活。每个月十五日,工厂会准时把上个月的工资打到个人帐户上。这家工厂唯一的好处,就是只压工人半个月工资。但是,如果去了,就意味着,她从此以后就没有机会找更好的工作了。就这样结束找工作的生涯吗?或许,在人才市场还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呢。但是说放弃,也不是那样容易的事情。放弃这份工作,她得再找多久,才能找到工作呢?  张木姐姐家的窗户开着,有风吹进来,林小娜觉得那一股风吹在脸上真舒服。她向窗外看了看,一伸手,就把美达单车厂的体检单扔了出去。小纸条出了她的手,随风飘走了,不知道飘到了什么地方。体检单没有了,明天早晨的体检当然是去不成了。这份工作当然泡汤了。  惠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人才市场倒是有很多家。除了发达楼,还有一家叫富甲的,据说是惠州规模最大的人才市场。林小娜只是听说,并没有那儿求过职。不过之前有收到过这家人才市场的宣传单,林小娜记得是逢星期三、五、日现场招聘。  张木星期天是要上班的,他们公司正忙呢,所以就没有休息了。张木去上班,林小娜也就去富甲人才市场了。在人人乐下了车,林小娜就去找那家人才市场。因为有人告诉她,从人人乐门口的大路一直向前走,就是富甲。林小娜并不熟悉那儿的地形,所以一开始上路,她就走错道儿了。结果南辕北辙,离富甲越走越远。记得有人告诉过她,从人人乐过去,最多二十分钟就到富甲了。林小娜确定自己不仅仅只是走了二十分钟。她打不清方向了,当她走到一个公交车站点时,决定向等车的人求助。可是林小娜一张开口问路,就有人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她,然后就闪开了。也难怪,现在社会骗子太多了,所以人际关系也冷漠了,不敢同陌生人打招呼了。林小娜问了好几个人,最后终于有一个戴着随身听听音乐的女孩,告诉她,她走错路了,沿着她脚下的路走下去,是找不到富甲的。说话的时候,正好来了一辆公交车。女孩子跳上了公交车,走了。林小娜还想继续问到富扬该怎样走呢,可是女孩子不见了人影。  林小娜只好原路退回,退到了人人乐,再往另一条路走过去。走了好久,又到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这是哪里呢?这一次会不会又走错路了?还是得问路。像刚才一样,人们见了她就闪。好不容易问到一个好心人,那个人告诉她:“你看,你转过身去,斜对面就是富甲人才市场了。”林小娜转过身去,真的看见了富甲人才市场的招牌。终于找到了。  林小娜穿过马路,向着富甲人才市场走过去。人才市场的广场上静悄悄的,一点也不热闹。林小娜问大门口的一个保安:“请问今天有没有现场招聘会?”保安说没有。要小娜觉得奇怪呢,星期天是有招聘会的呀!保安说,以前是有,不过从前两个月开始不没有了,星期天的招聘会改在星期六进行了。林小娜算了一下:发达楼那边的现场招聘会是周二、四、六,富甲这边是三、五、六,一个星期,她就可以赶五场招聘会。从周二到周六,每天都有去处。找工作的事情,怎么也得在一个星期内搞掂。    
  祝小娜好运~    每个在广东漂过的人都有过类似找工作的经历。    深圳工作的时候,同事是惠州的,经常趁休假时间陪她一起回家,熟悉的深惠高速,熟悉的人人乐,熟悉的西湖。。。
  第一卷
找工作的故事    林小娜没有找到工作,张木倒是对她说:“别着急,慢慢找。”其实林小娜知道,张木不会每天陪在自己身边说话,说不定哪一天,他又被调到外面去工作了。她得赶在他调去外面之前,把工作找到。吃中午饭的时候,张木对林小娜说:“我下个星期可能要调到外面去了。”林小娜问:“星期一就走吗?”张木说:“应该是星期三左右出去。”听说张木又要调出去了,林小娜忙煮了羊腿。张木开玩笑说:“你从家里面背出来的东西也快吃完了,得赶快找到工作,去吃工厂的饭菜了。”本来是一句玩笑话,却让林小娜特别伤感。错过了一份工作,就得多跑许多路呢。家里带出来的这一点东西吃完了,以后每天真的要掏钱去菜市场买菜吃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张木很快就调出去工作了,林小娜每天忙着找工作。周二、周四、周六去发达楼,周三、周五去富甲。一个星期下来,面试通知单收到了不少,林小娜也跑了很多路。几乎每天上午去了人才市场,下午就拿着面试通知单去面试。她去过离惠州很远的博罗县,也去过很偏远的地方。记得那天去博罗面试,面试的时候,正好张木打电话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她说在去博罗的车上。一听说林小娜要去博罗,张木就一百个反对:“博罗太远了,又偏僻,工资低,治安又不好,你不要去,去了也是浪费车费。”林小娜说:“我去看一下吧,不去看一下,怎么知道是好是坏呢 ,反正来去一趟也就二十多块钱车费呢。”张木说:“你把这二十多块钱拿去买吃的还好过拿去坐车呢。”  林小娜按照面试通知单上写的路线,先坐公交车,到了公交车都不去的地方,再转乘大巴。单上明明写着,从四角楼,也就是公交车的终点站到一个叫泰美的地方,也就是工厂所在的地方,只要四块钱就到了。没有到泰美的专程车。对于行驶在这条线上的大巴来说,泰美不过只是一个无名小站。上了车,林小娜问售票员:“到泰美几块钱?”售票员说:“六块。”林小娜才知道,又被工厂给骗了。那些位置偏远的工厂,招不到工,为了骗人去面试,他们总是故意说不用多少车费,等你上了车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既然已经上了车,也只好去了。车费都掏了,你能退吗?从四角楼到泰美,坐车还不用半个小时呢。六块钱车费,太贵了!  下了车,倒是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家工厂。她被带到了海外市场部。林小娜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把她带到这个部门,因为她的外语并不好,踏入社会这些年,早就把在学校学到的那一点少得可怜的英语还给老师了。林小娜被带进办公室以后,就开始坐冷板凳了。不过她坐的那个位置特别好,正对着窗户,下午的阳光照射过来,正好可以晒到她,挺暖和的。办公室里面的人都各自忙着自己的活儿呢,没有人注意到林小娜。她差不坐独自坐了半个时辰,才有人来面试她。面试的过程很简单,很快就谈到了工资问题。经历了长时间的找工作,林小娜也不敢对用人单位开价一千八了,她开价一六。面试官笑了一下,说:“小姐你以前在惠州市区工作,工资水平高。不过我们这里工资没有这样高。博罗这边工资等级比惠州低一级呢,如果你过来上班,包吃住,八百块钱一个月。”林小娜说:“我在惠州随便进一个工厂做员工,都不止拿八百块钱呢。”面试官说:“博罗最低工资标准才五百八呢,我们开出的八百块钱的工资,已经远远高出最低工资标准了。而且在这边,消费水平比惠州市区低,所以你在这里拿八百块,相当于在市区拿一千多了。”这样低的工资,当然没有谈成。  后来她又去了一次博罗,也是被用人单位骗去的。面试通知单上写的地址是小金口呢,她坐公交车到了站点下车,一看路牌,哪里是惠州市区的小金口镇呢,而是博罗县了。不过这儿是公交车能到的地方。那家工厂的工资也同样低,自然没有谈成。为了找工作,林小娜风里来雨里去,其中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独自去扛。张木调到外面去工作了,一天辛苦下来,回到出租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每次和他通话,他都说她笨,说有些地方一说出来就知道偏僻呢,为什么她还要花路费去面试?这些跑在路上的钱,倒不如买东西吃了,还不用如此辛苦。其实当每次林小娜去了一个偏僻的地方面试,结果都因为工资问题没有谈拢的时候,坐在回程的车上,她自己也会这样想。可是不出去走走,怎么会知道那家工厂好不好呢?出去一次,也是给自己制造一次机会。手中的钱只有出的份儿,没有入的份儿。每当独自坐在出租屋里,盘算着一天的支出的时候,林小娜就特别后悔:要是当初进了美达单车厂,此时她已经坐在办公室里挣工资了。  
  顶哈子
  始终没想通,张木在林小娜的人生之路上起了什么作用?让她成熟起来?
  慢慢看呗
  第十五节
找到工作啦    林小娜找了好长时间的工作,还没有单位录用她。这天她接到江北一家工厂打过来的电话,让她去面试。惠州人习惯性地把惠州大桥以北叫江北。林小娜出去面试前,给张木打了个电话。一听说她要去江北面试,张木又开始同她急了:“江北又偏又远,你来去一趟又得花几十块钱呢。”林小娜骗她说:“好啦,我不去就是了。”其实她还是去了。这次她没有拿张木给她的钱做路费,而是用自己出来的时候没有花完的路费钱。张木给她的那一点钱越来越少了,她都不忍心去花了。  先是坐公交车到了惠州汽车总站,在惠州汽车总站坐上了去江北那个小镇的小巴,然后南坐了三块钱的摩托车到了工厂。林小娜应聘的职务是市场部跟单员。等她到了工厂,市场部经理却不在,只有现一个人事部主管面试了她,简单地问了一下林小娜的工作经历以及工资要求。林小娜一一回答了,然后人事部主管简单地把工厂的制度,工资标准说了一下。工厂是五天工作制的,但是星期六上午要上班,算加班。底薪和加班费加在一起,一个月能拿到一千三四。包吃住,不扣一分钱。找了好久的工作了,这家工厂虽然偏了一点,但是总体上还不错,而且她一直没有找到合乎她的工资标准的工作呢,算起来这家工厂还是开价最高的。林小娜也只好接受了这家工厂了。人事部叫林小娜等电话通知。  第二天,林小娜又接到了电话,说市场部经理要面试她。她只得又去一次。这一次,她面试上了。工厂让她做了体检,拿着体检单,带上行李来上班。终于找到工作了。从放弃了美达单车厂的那份工作,算起来半个月时间过去了,她也该去上班挣钱了。  
  第十六节
工厂印象  林小娜去工厂报道那天,张木的姐姐和姐夫正好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他们在外面漂的时间久了,不想在广东混了,想回家过男耕女织的生活呢。而林小娜呢,因为年轻,她还想在广东继续奋斗。送走了张木的姐姐和姐夫,林小娜收拾了行李,锁上了房门,坐车去江北开始她的新生活了。  在江北这个名为东湖的小镇,林小娜进的这间工厂还算差不多。因为在那个小小镇,许多工厂才三四十个人的规模呢,林小娜进的那家工厂,也有两三百人,算是大厂了。每个过了试用期的工人,工厂都给买了养老保险呢。不过那个时候的林小娜对于养老保险的概念十分淡薄。她要的是钱。她最缺的也是钱。  林小娜来面试的时候,就有人告诉她,工厂是做螺丝的。以前林小娜进过塑胶厂,进过化妆品厂,接触的东西都是大件的,用眼睛和鼻子就能分瓣出眼前的物体是什么呢。对于螺丝,林小娜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虽然她是有跟单经验的人,但是来这间工厂,她就是一个新人,什么都不懂的新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她上班的第一天,才被带进了自己的部门——市场部。之前来工厂面试了两次,都是在前台旁边的休息室里面和上面的人谈话呢,根本没有机会去市场部看一看。后来林小娜才知道,这是卓凡螺丝公司的规定:外来人员不许进办公区域。别说一个跟单员了,就算你是来面试总经理,也只能在前台旁边的休息室里面试,在你没有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员之前,就是不能进办公区域。  工厂的办公楼非常小,二三十平方米的地方,被划成了好几块:最左面的是财务部,接着是采购部。市场部和人事部就只能坐在大厅里面了。大厅也划分成了好几部分:靠右边划了一块,有一间小会议,还有一个小小的洗手间,而且市场部的后面,还围了一点小小的地盘出来,隔成一间,那间小小的房子是总经理办公室。两三百人的工厂,居然还养着一群跟单员。同林小娜一起进来的,还有一个男孩子,大学应届毕业生,学设计的,来了广东找不到工作,只能进来这里做了。市场部主管和林小娜年纪差不多,据说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品质管理员,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得到了总经理的赏识,坐直升飞机上来做市场部主管了。林小娜进来市场部,任务就是接下主管手上的客户,让这个主管不用跟单,专门做一个管理这些跟单员的名符其实的管人的主管。因为是新增职位,所以并没有林小娜专门的办公桌。主管后面倒是有一个空位置,以前生管部经理,也就是林小娜主管的主管坐过的位置,经理因为坐到采购部办公室去了,所以这张桌子也就空了下来。这张办公桌就给林小娜坐了。坐上这个座位,林小娜就在心里偷着笑了。香港人的公司,对座位排列是很讲究的,职务低的坐在前面,职务高的坐在后面,他们说只有这样,头儿们才能管得往下属呢。可是现在林小娜却坐在主管后面,而且是坐在经理的位置上。坐在这个位置上,对于林小娜来说,倒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市场部主管来说,那可是犯了大忌讳,一个主管被自己的手下压着干活,工作一定不会顺利。林小娜在心里头曾经这样说:主管,有我压着你,你就别想翻身啦!  后来证明也确实如此。这倒并不是因为林小娜坐在她后面,让她的工作不顺利,而是因为她这个空降兵,对于市场的了解是一塌糊涂,以她的那个脑袋瓜子,想在很短的时期内,理顺乱麻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跟着她一起遭殃的人,非林小娜莫属,因为林小娜接手的就是她的工作。  
  第十七节 工作进行时  林小娜上班的那个上午,主管安排她跟着一个输单文员学习。公司用的是ERP系统。林小娜出去找工作的时候总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会ERP吗?”她不会.其实ERP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不过只是一个软件而已。但是很多工厂就要求你会用它,你不会,他们就不给你工作的机会。卓凡在招聘她进来的时候,并没有问她会不会ERP呢,林小娜心里一阵窃喜:终于可以在这里免费学习所谓的ERP系统了。不过,她刚到,板凳还没有坐热,还没有人教她。林小娜上午坐在输单文员旁边学习了半天,下午输单文员请假了,丢给林小娜一整叠没有输完的章让她去输入电脑。林小娜坐在电脑前,忙了一下午,才把那些单输完了,也就到了下班时间。主管对林小娜说:“你如果没有事情就不用来加班了。”在卓凡,她们是拿月薪的,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林小娜吃过晚饭就回宿舍去了,她不知道,她的其他的同事都加班到很晚呢,主管让她早早下班,也是有用意的。因为按主管自己的话说:在卓凡螺丝公司做跟单员,工作挺辛苦的,如果让一个新人知道我们的工作量这样大,肯定会吓跑新人的,这样永远招不到新人进来。所以,得优待新人,才能留住他们。  第二天,林小娜到了办公室,主管给了一个客户让林小娜去负责。林小娜欣然接了过来。那只是一个小客户,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订单的。林小娜接过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出货。出货也非常简单,仓库备好了货,林小娜打一下送货单,叫一下快递公司把货收走。货寄出去了,任务完成了。做完了这件事情,林小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主管让她熟悉电脑里面的资料。林小娜于是开始了坐冷板凳的生活。上班的时候,那些跟单员各忙各的,顾不上林小娜,林小娜只能两眼对着电脑发呆。那个同她一起进厂的男同事阿强也和她一样,在坐冷板凳呢。他还好一点,座位在主管前面,上班时间开下一小差,还有人挡着呢。林小娜呢,就没有坐到他那样好的位置了。  林小娜的那个座位着实也不是什么好位置:她的背后,就是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面,只要抬起头,就可以看见林小娜的一举一动。而且那个新加坡籍的总经理,并不习惯坐在座位上看人,他常常是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或者干脆走出办公室,走到林小娜身后,观看整个大厅的动静。就算总经理不盯着她,办公室的摄像头也正好在她的身后呢。因为还没有进入到状态,所以对电脑上的那些资料于林小娜而言,就像天尽收眼底一样费解。主管说,等她把手头上的订单理顺了,就匀接给林小娜,可是她似乎总不能把自己的那一堆烂东西理顺。林小娜习惯了干活,让她坐在座位上不干活,白拿公司的工资,她还真的适应不了。她得找一点事情做了。  有一天下午,她走到主管的座位旁边,小声对她说:“刘主管,我进公司几天了,你能不能安排一点事情给我做呀?”快下班时候,主管指着办公室上的一大堆样品,对她说:“小娜,你把这堆样品寄出去吧。”林小娜把样版搬到自己的桌上,找主管要客户的联系地址和电话。这个问题还真被林小娜问到了。主管不好意思地对林小娜说:“我手头上五十多个客户,还真记不起他们的地址呢。而且有的客户我根本没有同他们打交道。”林小娜说:“你把你的通讯录给我,我去找吧,找不着再请教你。”主管一本破破烂烂的通讯录递给她,还告诉林小娜,那个本子上的客户信息也不是她做的,而是她的前一任做的,她还没有来得及翻过呢。林小娜把那个不知是何年何月留下来的破本子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还有两个客户的地址找不到呢,只得又去请教主管。主管看了看那两个样品,对林小娜说:“我忘了告诉你,电脑里面有客户通讯的,你查一下那份表。”林小娜按着主管说的,查了电脑上的资料,电脑上也没有记录呢。主管告诉她:“明天上班以后,你打电话到工程部问一下,他们知道的。”她的道理是:样办是工程部的工程师做出来的,在卓凡公司,工程部的人不能单方面寄任何样品给客户,一定得从市场部跟单员的手中寄出去。但是,客户催样品的时候,不会催到跟单员这里来呢。所以呢,当我们市场部的跟单员没有客户地址的时候,那就得麻烦工程师们给提供一个准备的地址。林小娜想:珠三角的快递,如果今天晚上快递,明天上午客人就能收到呢。如果等明天早晨找工程部门问到了地址再快递呢,客人要下午才收到。于是,她拿起电话,打电话到工程部。没有人接电话。林小娜接着打,打了好一会儿,都没有人接电话呢。于是她赶紧给相应的工程师发了邮件,让他们在明天上班的时候,就知道她要客户的地址。林小娜发完邮件,时间就过了七点。她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主管还在加班呢,据说她是整个市场部加班最多的,每天很晚才回宿舍呢。有人曾私下对林小娜说:“你接了刘主管的那一堆客户,以后你就是我们市场部加班到最晚的了。”林小娜想:有班加也好啊,总比坐冷板凳强多了。  
  第十八节
宿舍印象  因为没有太多的事情给林小娜做,所以每天林小娜下班以后,总是第一个回宿舍宿舍和工厂生产车间不在同一个院子里,在工厂对面的另一栋楼,走过去也要两分钟时间。宿舍里面的空气比办公室里面更糟糕。她们宿舍里面住了三个人。一个是和她一个部门的跟单员,大家叫她阿华的。阿华辞工快到期了,正在带一个徒弟呢。虽然和自己是一个部门的同事,但是她们两个人说话并不多。阿华是个小女孩,每天下班以后总有节目,要么就是去镇上玩,或者到其他同事宿舍看电视去了,直到很晚了才回来,想和阿华说话,也只有在早晨才有机会:起床了,相互打个招呼。另一个呢,是采购部的采购员阿美。阿美正大着肚子呢,都说怀孕的人心情不好,在林小娜看来,这句话用在阿美身上,真是对极了。林小娜在宿舍里面住了好几天了,都没有机会和阿美说话呢。阿美的皮肤有点黑,再加上整天总是板着脸,所以给人的感觉仿佛就是林小娜欠了她几斗米。刚进来的第一天,林小娜还以为自己得罪了阿美,或者阿美讨厌自己,所以板着一张脸呢,后来见她对阿华也是如此。阿华告诉林小娜,自己在宿舍里面住了几个月,也没有同阿美打上一声招呼呢。林小娜才知道那是阿美的个性,起初还想和阿美交个朋友什么的,下了班在宿舍里面才有人说话呢,听阿华这样一说,林小娜也就没有主动去和阿美好了。反正在公司里面,各做各的事情,在宿舍里面,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大家和平相处,天下太平。这样就好。不过,就算阿美想犯到她林小娜头上来,林小娜也不会和她斗,她会不理睬她。这世上有两类人惹不起:一类人是无赖,另一类人,就是孕妇。人家可是一身两命,受保护的对象呢。不过,阿美每天也不是准点下班,她通常也是加班到很晚才回来。所以,很多时候,宿舍里面只有林小娜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胡思乱想,没有人会打断她的思维。当然,这也不是林小娜的专长,一个三十岁的有孩子的女人,她有多少功夫去胡思乱想呢?所以,宿舍带给林小娜的,就是寂寞。人长了嘴巴就是说话的,这在办公室里面不能说闲话,进了宿舍总可以说一点闲话吧,可是又没能人同她说。她突然有点觉得自己倒霉:怎么就进到了这样一个宿舍呢?看来想在宿舍里面找一个说话的人,还真的很难。不过这样有一个好处:省了说闲话的机会,在公司也就不会因为说闲话而卷入口水战。俗话说,人在职场,就得管好自己的嘴,当然,闲话的大部分,并不是出自于办公室,而是出自于办公室以外的地方,譬如宿舍。宿舍里面没有说闲话的余地,所以也就不会有口水战了。    
  sofa一哈
  第十九节
回家  星期六。上完四个小时的班,吃过中午饭,林小娜回到了宿舍。进公司还没有几天呢,林小娜也没有打算回去。其实就算回去,她面对的还是寂寞。张木调到深圳那边去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调回来呢,张木的姐姐姐夫回家去了,不会再出来了,临走时把把房子都退了,所以就算回去,也没有人同她说话。张木姐姐的女儿倒是在租房对面的工厂上班,不过小女孩与三十岁的女人是有代沟的,也没有多少话可说。回到宿舍,林小娜打算过一个没有人陪着说话的周末了。  阿华早不见人影了,阿美倒是在宿舍里面,她正打开电脑,在看电视呢。电脑是她的私人物品,所以林小娜也不好意思凑上去看。她坐床沿上,盾了一会儿书,感觉特别闷。于是,拎起包包,准备回家。阿美见她要走,问她:“去哪里?”林小娜说:“我回去,明天才过来。”这是她们第一次打招呼呢。说着,林小娜打开门出去了。  林小娜走到镇上,坐上十二路公交车,她要坐车到汽车总站,然后再转乘公交车回鸿发工业区。这样坐公交车回去,从东湖镇坐车到汽车总站,再从汽车总站到鸿发工业区,车费算起来不多,总共四块五毛钱就够了。在汽车总站下了车,天下起了大雨,她的那把雨伞都不够挡雨了,很快她的衣袖就打湿了。虽然来惠州好些年了,但是对惠州汽车站的地形她并不熟悉。汽车站那儿因为建了天桥,把本来很简单的几条道路弄得很复杂了,一下车,林小娜就打不清方向了。她转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开到鸿发工业区的车子。上了车,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告诉她:你坐反方向了,得到对面去坐车。林小娜只得冒着大雨,走到马路对面去,走了好长一段路,才找到公交车站点。天下雨的时候,公交车也不太准时。林小娜在走来走去的时候,鞋子早进了水,成了名副其实的水鞋。站上除了林小娜,没有第二个等车的人。等了约摸半个小时,才来了开往鸿发工业区的车。上了车,林小娜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间小小的不够十平方米的农民房,那间对点点开始胎教,又生下点点的农民房,林小娜把它当成了在惠州的家。  因为是回家的车,所以林小娜觉得车子开得特别快。其实公交车只是在按着它正常行驶的速度在向前走,并没有林小娜要回家就开快一点。或许,是林小娜的感觉不一样吧。半个小时以后,车子就驶进了鸿发工业区。在天和刚物广场门口下了车。离开鸿发工业区才几天时间呢,可是林小娜觉得自己出去好久了。天和购物广场是鸿发工业区最繁华的所在。每次她出去外面回来,走到天和门口,就有一种到家门口的感觉。那间小小的不够十平方米的农民房,那间对点点开始胎教,又生下点点的农民房,林小娜把它当成了在惠州的家。  因为是回家的车,所以林小娜觉得车子开得特别快。其实公交车只是在按着它正常行驶的速度在向前走,并没有林小娜要回家就开快一点。或许,是林小娜的感觉不一样吧。半个小时以后,车子就驶进了鸿发工业区。在天和刚物广场门口下了车。离开鸿发工业区才几天时间呢,可是林小娜觉得自己出去好久了。天和购物广场是鸿发工业区最繁华的所在。每次她出去外面回来,走到天和门口,就有一种到家门口的感觉。才出去外面几天呢,可是林小娜却觉得自己出去很久没有回来了。    
  向勤快更新的LZ致敬。
  第二十节
遭遇飞车党  下了车,林小娜向天和购物中心里面望了望。天和门口,永远都会有一群群穿着工衣的工人们进进出出。整个鸿发工业区,就只有天和一家像样儿的购物广场呢,它的生意当然不错。林小娜犹豫着要不要去天和里面去逛一上。如果是在睛天,每次出门了再回来,她总要去里面逛一圈再回家。可是现在,是下雨天呢。好不容易在她下车的时候雨小一点儿了,她得趁着雨小的时候,去菜市场买了菜,赶快回家去换鞋子呢。这样想着,她就放弃了去天和转一圈的打算,决定去天和斜对面的菜市场。如果林小娜早一会儿,或者是民主党一会儿横穿马路,或许她不会受到那一场惊吓。可是,时间的巧合,地点的巧合,人物的巧合——偏偏在那个时候,要横穿马路去买菜的是林小娜。所以,倒霉的人当然是林小娜了。  天和门口的那条马路并不宽。工业区里面的马路,自然也没有红绿灯,过马路的时候,瞅着路上没有车辆,就穿过去了。此时的马路上,并没有汽车驶过来,只是远远地有一辆摩托车开过来。林小娜想:摩托车是小家伙,好躲让呢。于是她就按照正常走路的速度,横穿马路去了。  眼看着林小娜就要穿过马路了。再走一两步,她就上了菜市场旁边的人行道了。就在这个时候,林小娜觉得有一辆摩托车抵着她的后背了。在那一瞬间,一种不祥的征兆掠近她的脑海:糟了,被摩托车挂到了。这样想着,林小娜的脑海里面马上一片空白。会被撞成什么样子呢?她不敢想象。  事实上,情况并没有林小娜想象严重。摩托车并没有想撞她,只是看上了她挂在肩上的那只包包。那只包包也并不是什么好包包,是从小店里面花三十块钱买来的,仿帆布包包,用了五六个年头了,早过时了,不过林小娜认为那个包包还没有坏,所以就一直在用着罢了。就在林小娜的脑海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从摩托车上伸出了一只手,抓住了包包的带子,然后,摩托车猛地一踩油门,加大了马力,拖着林小娜向前驶去!林小娜终于反应过来了:是飞车党!  以前经常听同事们讲遭遇飞车党的故事。她听说过的最惨的一个,因为舍不得放下肩上的包包,结果被飞车党拖了好几百米,命都差一点丢了。林小娜听故事的时候,所以同事们总结出一个经验:遭遇飞车党的时候,不管包里面的东西有多重要,但是还是没有命重要。歹徒们要什么东西,全部给他们吧。平时聊天时听来的故事,在这个关键时刻还真是救了林小娜。她被摩托车拖着走了好几步,歹徒就是死死抓住她的包不放。歹徒不放下包包,当然只有她放弃了。于是,她桦开手,包包就从她的肩上滑了下来,落到了歹徒的手里。然后,那辆摩托车很快就驶出了林小娜的视线。  包包没有了。不过,庆幸的是,不知道是瞑瞑中有什么力量在帮助林小娜,还是她自己的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做得对,所以虽然被飞车党抢了包,她却没有蒙受多少损失。林小娜回家的时候,是把手机和钱包装进了挂包里面的。她挂着包,走到宿舍楼下的时候,忽然觉得把这些东西装在包里面不对劲,于是又把它们从包里取出来,放进裤兜里面去了。她的这个动作,为她挽回了一笔损失呢。  林小娜撑着雨伞,跨上了人行道,马上有人走过来问她的包包里面有没有贵重的物品。还有的人问她有没有受伤。原来有很多人看见林小娜被抢呢。只是,菜市场附近那样多人,居然没有过一个人站出来阻止歹徒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如今的人际关系太冷漠了,各家只知道自扫门前雪了,没有好人了?不过,林小娜转过来想:在那种情况下,残生作案的速度太快了。停车,抢包,踩油门溜走,整个过程顶多才半分钟时间,在那样短的时间内,或许路人们也同她一样,没有反应过来,摩托车就已经抢了她的包包,逃走了。这样想着,林小娜的也就不在意没有人帮她了。也有人对她说:“你赶快报警吧。“林小娜没有报警。一则她的包包里面并没有值钱的物品,除了有十块钱现金,剩下的就是一堆歹徒来说,绝对无用的东西。二帅呢,就算她报了警,等到巡警赶到的时候,摩托车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且这引起摩托车要么就是没有车牌号,要么就是用假车牌,工业区里面没有电子眼呢,上哪儿去抓这些坏人呢?因为是下雨天,歹徒都穿着大雨衣,林小娜都没有看清歹徒的面孔呢。  去菜市场买了一点菜,就回家了。没有包包了,可是她没有急着去买。已经找到工作了,不用整天挂羞包包在外面跑了,包包也只是周末的时候用一下而已。进厂没有几天,还没有从卓凡螺丝厂拿到一分钱的工资呢,得等领过工资以后再去买包了。所以,暂时只能用塑胶袋来代替挂包了。    
  顶。貌似女猪角混得很惨哦。
  第二十一节
小镇印象  星期天在家里吃过了中午饭,林小娜就坐车去工厂了。在东湖镇下了车,时间还早,她打算在镇上逛一逛再回厂里面去。已经在这个镇来工作了,以后还会常常和镇中心的店家打交道呢。小镇不大,而且这里还没有工业化,多少年来小镇的工厂一直没有增加,工厂少,流动人口自然也少,所以小镇也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显得非常落后。  沿着公交车站向前走,一直朝里面走,就算是镇上的街道了。街道不长,看起来只有半里路。电信、农行、医院、邮局家家户户地排在公路两旁。这些国字号的单位,它们的模样儿还有一点气派,也在最显眼的位置。过了这几个单位,再朝里面走,公路马上变得坑坑洼洼了。沿着坑坑洼洼的公路两旁,密密麻麻地颁布着一些矮小的店面。林小娜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口望了望。一看就知道,店里面卖的全是廉价的地摊货了。林小娜一直往前走。在路的尽头,就是市场了。下午的市场并不热闹。市场外面,有几个摆地摊卖水果的。林小娜走到里面去,卖菜的档口,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只有几个卖烧鸭的,和一个卖鱼的,一个卖猪肉的在里面呢。地面上,只剩下满地的垃圾。这样糟糕的小镇,简直还不如林小娜老家的小镇呢。至少老家的小镇,路面是宽敞而干净的。不过,听说东湖镇马上要火起来了。据说在离镇中心不远处的一个野湖边上的那块几十亩的荒地,开始建楼盘了。因为建楼盘,那个从来都没有一个名字的野湖,也给冠以了好听的名字:白鹤湖。而且开发商还真的买了一些白鹤回来放到湖边上呢。还没有正式开工,宣传的横幅就已经打出来了,在东湖镇各个显眼位置,或者挂了红色的条幅,或者在墙上刷上了醒目的广告画,楼盘的名字叫“白鹤居”,宣传口号是“生态型的家园”,宣传单上说,那儿空气优良,没有工业污染,适合居住。不过,楼盘建起来,至少也得花上几年时间呢,就算房子建好了,也得有人买去住下了,才能火呀。算起来,东湖镇要真正的火起来,还需要耐心的等待。  没有用到二十分钟,林小娜就把东湖镇给逛了个遍。虽然小镇上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店,但是比起工厂宿舍楼下的那个商店,已经是好多了。卓凡厂里面,才一个小卖部呢,店里面面没有几样东西,而且那不多的货物也不是好东西,如果你在购买的时候不仔细留意一下生产日期,或许你就会不小心买到过期的商品。林小娜前几天就上过一次当。她买了一支饮料回去喝了,马上拉肚子。商品就算没有过期,买到手上以后,一定得先用手抹掉灰尘,才可以放心使用。林小娜想:既然在镇上来了,一定得买一点东西再回去。她走进镇上唯一的一家面包店,买了一袋方面包,实在找不出在镇上逗留的理由了,于是回厂去了。  公交车站斜对面,也就是电信营业厅旁边,有一个斜坡。上了斜坡,路面倒是平坦了。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穿过一个红绿灯,接下来就是黄泥路了。沿着黄泥路再走了一段,就走到卓凡螺丝厂了。算起来,从小镇走到工厂,也不用多久,二十分钟就足够。只不过每走一次路,鞋子上面就会蒙上一层灰。如果坐摩托车呢,就要三块钱了。因为路面坑坑洼洼的,所以坐在摩托车上也不好受,倒不如步行舒服。    
  第二十二节
领命  休息的时候,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星期一,准工作日。林小娜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正好是八点整,不早一分钟,也不晚一分钟。打开了电脑,就去会议室开例会去了。市场部刘主管管理手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开会。每天早晨,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会。而且开会的时候,还会请上市场部经理过来。市场部经理也是新来没有多久的,和总经理来自同一个国度——新加坡。林小娜以前在别的公司就职的时候,也是经常开会的,公司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大家坐在一起开会讨论一下,问题就解决好了。可是在卓凡螺丝厂,开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开完会,该交到客户手上去的产品依然没有一点动静,还在车间的某一台机器上生产,甚至还没有从铁丝变成螺丝呢。要想让铁丝早一点变成螺丝交到客户手里去,还得依靠这些跟单员一个车间挨着一个车间地去跑,去催。如果他们的脚步慢了半拍,待会儿客户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开完会回来,主管对林小娜说:“小娜,把你之前跟的那个客户交接给阿强,等你同他交接完了,我把这边的客户交接一部分给你。”林小娜同阿强交接完了工作,去找主管。主管对她说:“你回到座位上去收邮件吧,你打开电脑,共享资料夹里面有一个叫工作分配的表。每一家客户后面,有相应的跟单员的代号。你的代号是002。我先交接了三十四家客户给你。”然后,主管就开始铺天盖地地发邮件给客户了,三十四家客户,挨家挨户地告诉客户:从现在开始,贵司的业务由林小娜小姐负责,请大家一如继往地支持我们。发一份邮件,就抄送一份给林小娜,以及市场部的所有人、新加坡经理、总经理、以及卓凡公司相对应的业务员和各个部门。林小娜打印了一份工作分配表,逐个地核对自己的客户。还没有等林小娜看完那一份表单,主管又发话了:“小娜,我们部门几个比你早来的跟单员,每个人都分了四五十家农户呢,我先分三十四家给你,等你熟悉工作了,我再重新分配一下工作,你的工作量还会增加。”林小娜当然知道那几个早来的跟单员,每个人的客户数量都比她多。不过她们手下的客户,有的是一年半载也不会下一次订单过来,算起来常年有订单的就没有几家了。就算是常年有订单的大客户,因为相对应的业务员就在大陆这边,他们也在帮忙盯着这些客户,所以跟单员的压力并不如林小娜这边的压力大。林小娜的客户,都是香港写字楼那边的一个叫阿明的业务员接过来的订单。人家只是偶尔来工厂这边看一下,生产的事情,出货的事情,都是林小娜在跟进呢。当初刘主管进市场部的时候,市场部的前一任主管已经离职好几个月了,又没有招到新手。所以,当她来了市场部,对客户进行重新分配的时候,那些比她早来的跟单员,纷纷拣了好跟的客户去了,剩下的那些没有人要的客户,就是她的了。如今,这团包袱又要扔给林小娜了。  林小娜连客户名字都还没有记熟呢,客户的催户电话就来了。卓凡厂的客户,也同工厂的跟单员一样,用代号表示。林小娜接过电话,客户就自报了家门,然后找她要货了。林小娜拿着那张工作分配表,按客户的名称来找它的代号。因为只有找到了代号,她才能查得到欠料状况。客户见林小娜这边老关天都没有吭声,生气了,嚷着要刘主管接电话。林小娜只好把话筒递给了主管。虽然主管是个空降兵,但是表达能力还真不错,当然,卓凡厂把主管的位置交给了她,就给了她权力,她说的话,自然比林小娜说的让客户满意。一般的人都有一种心理在作怪:上级的话一定比下级的话可靠。宁愿相信一个做上级的鬼,也不愿意相信一个做下级的人。主管在帮林小娜解围的时候,她也没有在座位上坐着等。她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找到了客户代码,正在查看订单资料呢。在卓凡厂,最大的好处,就是查客户订单时,不用把着一大堆订单,一页一页地翻阅,打开电脑,查一下名为“制单跟进表”的工作簿就好了。客户的订为时单输入了系统,系统就自动生成了这份工作簿。这个工作簿里面有好几个表,一份未交货清单,一份已交货清单,一份送货记录。打开未交货清单,红色阴影的是已经到了交货期还没有交货的。黄色阴影的,是三天之内就到交货期的。绿色阴影的是交货期在三天以后的。林小娜查到那家客户的订单资料时,电脑屏幕上满天飞动着的是红色的阴影。表单上显示,仓库没有,或者是没有足够的库存。那些货,该在哪个位置呢?是正在机上生产,或者还是一捆铁丝,静静地躺在线材仓的某一个角落呢?客户挂电话的时候,让主管和林小娜两个人商量一下,回复他何时才能交货呢。  两个人商量了一会儿,又打过电话问了生产部门,才回了一个邮件给客户。回完邮件,主管对林小娜说:“小娜,从今天开始,你就要独立工作了。今天的出货计划,星期六我已经帮你做好了,等会儿你打印一份出来,下车间看一下你的货。明天的出货计划,就由你自己来做了。到了交货期的产品,不管现在有没有货,你都排上去。我们部门有一个公用的表单,叫出货计划表,就在市场部共享文件夹里面。每在上午十二点钟以前,你得把出货计划粘贴上去。”  
  第一卷 第二十三节
独立工作啦  林小娜着出货计划表,下车间去了。螺丝的前身,是铁丝。从铁丝变成螺丝,有几个工序:先把铁线拿到打头机上,打了螺丝头,然后去搓牙,撕好牙,也就是螺丝的半成品了。/然后到了第三个工序:热处理。一颗颗螺丝,放进几千度的高温炉子里面去锻烧六个小时,它的作用就是给螺丝加硬。热处理之后,再电镀,给螺丝上上各种各样的颜色。电镀好了,放到药水里面浸泡一下,龠出来吹干了,就送去全检部检验。生产三部负责电镀。检验完了,到包装部打包装。包装好了,入库,仓库的备货员按市场部下达的妯货计划备好物料,然后,市场部跟单员拿着仓库备货的数据,开好送货单,一颗颗卓凡制造的螺丝,就从工厂出发,或走货运,或走物流运往珠三角各地,或者更远的地方。  林小娜拿着出货计划表,从打头车间一路走过来,就到了仓库。一路上,也没有什么收获。因为不熟悉,所以就算一颗颗螺丝摆在她的眼前,如果不看标签,她还真的不知道那是她要的东西。仓库倒是备好了一些货物了。林小娜的出货计划还真多,有好几十种螺丝呢。不过,缺的货也多。林小娜记得主管告诉她一句非常经贩典的话:“你催货的时候,正着不行,就倒着来。”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常理来讲,跟单员去催货,,是从负责打头搓牙的生产一部,一路找到负责热处理的生产二部,再到负责电镀的生产三部,然后到全检部,包装部,这样一路找下来。当然,这样找除非你对工厂的生产状况非常了解,知道产品在哪个位置上。可是对于新人林小娜来讲,她还不认识自己要的东西呢,她知道的,就只有那一长串代表螺丝的编号。这样倒着来,办事速度还更快。  在仓库看了一下数据,林小娜就进了包装部。包装部里面堆了好几卡板等待包装的产品呢,还有的产品没有地方堆,堆到外面去了。林小娜进去的时候,已经有几个跟单员在包装部里面转来转去了。她们也在找货呢。林小娜一只手拿着出货计划,对着胶箱外面的标签找了老半天,还真有收获呢。不过,她找到的产品放在中间,被好几盆螺丝压着呢。她搬开胶箱,把自己要的螺丝拿出来,放到包装台上,然后就去全检部了。在全检部兜了一会儿,时间不早了,她找仓库命了数据,上办公室开送货单去了。  主管已经教过她怎样开送货单了。林小娜坐在电脑前,开始独立操作了。林小娜并不笨,可是她还没有熟悉系统,所以坐在办公桌上忙了老半天,还没有开出几份送货单呢。其他跟单员已经开好送货单,在做其他的事情了,只等着林小娜开完送货单,司机就可以出车了。可是,林小娜老半天还没有把送货单拿下去呢,司机生生气了,让送货员来办公室催林小娜。送货员上来,见林小娜还在慢腾腾地开单,就冲着她发火了。主管问林小娜:“小娜,你还有多少单没有开完呀?”林小娜说:“还有很多呢,我才开了一小部分送货单。”主管从林小娜手中拿过仓库的单据,帮她开起送货单来。林小娜则忙着准备明天的出货计划了。  卓凡螺丝厂市场部还真是一个流动人口市场。林小娜进厂没有几天,和她住一个宿舍的阿华就离职了,因为她教的徒弟出师了,她当然要远走高飞呀。一个市场部,现时有了三个新成员:林小娜,阿强,还有接手阿华工作的阿娟。虽然平时主管也会过问他们的工作,但是他们都算是自立门户了,总不能老是依靠主管来帮忙,所以压力就特别大。阿强是个刚跳入社会的人,不管工作有没有做完,五点半准时下班。阿娟那边呢,她只负责两个大客户,一天最忙的时候就是上行和下午刚上班的时候。忙完了这段时间,她的工作也就完成了。也是五点半准时下班。只有林小娜这边的事情多一点。因为她的客户很散,远的近的客户都有。近的,就在珠三角,远的,在江浙那边呢,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a5摩托帮一个人出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