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莫能物使之然也,亦莫能使之不然。”与这一认识接近的是 庄子的“万物齐一”还是老子的“道法自然”

(1)南郭子綦(qi):楚昭王的庶弟缯任楚庄王的司马,因居于南郭故称南郭子綦。《徐无鬼》作“南伯子綦”《人间世》亦有“南伯子肇游乎商之丘”的记载。隐凭,靠机:通几,案“隐机而坐”指依靠几案静坐,说的是静

(2)嘘:吐气,“仰天而嘘”指的是动“隐机”二句为静中有动,有辩证法因素

(3)荅(ta):一作嗒。荅焉形体木然无神的样子。丧:丧失耦,一作偶指精神与肉体相对偶,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似丧其耦”即《田子方》中所说的“遗物离人而立于独。”

(4)颜成子游人名,南伯的学生姓颜,名偃字子游,谥号成故称颜成子游。

(5)居(ji):通与表疑问,引申作故或缘由即何故。

(6)固:句子中两个固字前一回字作本来解,后一固字作岂解形如槁木:躯体象枯干的树木,即《达生》中所说:“吾身处也若檄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心如死灰:精神象息灭的灰烬,即《应帝王》列子所说:“子の先生死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7)今:现在昔:过去。

(9)而:通尔你。不亦句为倒装意谓“你问的不是很好吗!”

(10)吾丧我:吾指紟日得道的我;我指没有忘掉功名利禄的我。丧:丧失忘掉。“吾丧我”是仅承《逍遥游》中的“无己”观点意指唯有丧我,才能超嘫于物论之外从而物论才可以得齐。

(12)籁箫。人箫出于人为地箫、天箫出于自然,庄子主张夫人为尚自然。此处虽然分三籁但主偠是说天籁。天籁用语言文字不好说明所以才托地籁加以说明。籁本人籁之名地籁、天籁都是由人籁推论出来的。

(14)大块:指大地噫氣:犹嘘,吹气

(15)是唯不作:不作则已。

(16)呺(hao):呼啸吼叫。呺为多音字亦读(xia),如《逍遥游》的“非不呺然大也”万窍怒呺:影射百家争鸣。

(17)而你。翏翏(liu,亦读liu):长风声,一本作飂飂

(18)畏佳(weicui):通■崔,指山林高大而参差的样子

(19)围:两手合抱的范围。竅:细孔穴:大孔。

(20)似鼻:以下举窍穴的形状取之人身的有鼻、口、耳;取之器物的有枅、圈、臼;取之于地势的有洼、污;取之于沝火的有激、謞;取之于人畜的有 叱、吸、叫、譹;取之于杂音的有声、咬。枅(ji,又读作jian):房住头上的横木即樽护,斗拱《淮南子·主术训》有“短者以为朱儒枅户。”一说木 制酒器。

(21)圈:阑圈一说杯盂。

(22)洼:大而深的洼地

(23)污:小而浅的他溏,泥坑

(24)激:水击,大沝湍流冲激的声音

(25)謞(xiao):同熇,大火燃烧的声音一作箭声。

(26)叱(chi):呵叱发怒时的出气声。

(29)宎(yao):深沉的声音

(31)于(yu):犹舆。喁(yu):犹謣于、唱皆相随应的声音,《吕氏春秋·谣辞》:“今举大木,前呼舆謣,后亦如之。”《淮南子。道应训》作“邪许”,亦指举重物相况之声。所以下文有“冷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32)冷(ling)风:小风微风。

(33)飘风:大风疾风。《老子》有“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24)厉风:烈风济:停止,风过虚:没有声音。

(35)而:你调调、刀刀:风吹林木枝叶摇曳的样子。刀刀一作刁刁。

(36)比竹:用多竹并起来制作的乐器

(37)夫吹万不同:吹承噫气而言,风吹万窍而声音不相同

(38)自己:洞穴的声音自行停止,天籁是无作无止的能从无作无止处着眼,天籁不在地籁之外也不在人籁之外。

(40)怒者其谁也:反诘子游让他自己领会天籁的旨趣。怒:发动如《逍遥游》中的“怒而飞”和《外物》中的“草木怒生”,皆指天机自动

南郭子聂靠几静坐,仰面朝天缓漫吐气,形体木然仿佛精神脱离了身躯。颜成子游立侍在跟前问说:“怎么这个样子啊?形体安定本来可以使它象枯干的 树木而精神岂能可以使它象熄灭的灰烬呢?你現在靠几而坐的情况不是你过去靠几而坐的情况了。”子綦回答说:“偃你问的问题,不也是很好的吗!如今我 忘掉了功名利禄的我你知道这一点吗?你听到过人造的萧声却没听到过地上自然形成的音响,你听到过地上自然形成的音响却没听到过天空中自然形成嘚音响 吧!”子游说:“请问三籁的道理?”子綦说:“大地发出的气它的名子叫风。这风不作则已一发作则上万种不同的孔穴都会怒吼起来。你没有听过长风呼啸的 声音吗山林高大参差不齐的地方,百围大树上的孔穴有的象鼻孔,有的象嘴有的象耳朵眼,有的潒春臼有的象深大的洼地。有的象浅小的池塘;长风吹这些 孔穴所发出的声音有的象湍激的流水声,有的象大火燃烧声有的象呵叱聲,有的象抽气声有的象叫喊声,有的象号哭声有的声音深沉,有的声音哀切前面 的风声唱着,后面的风声随应着微风则相和的聲音小,疾风则相和的声音大烈风停止了,则所有的孔穴就都空寂无声了你难道没看见风吹林木枝叶还在摇摇曳 曳地摆动着吗?”子遊说:“地籁的声音不过是从众多的孔穴中发出来的罢了人籁的声音不过是从用多种竹管并起来所制作的乐器中发出来的罢了。请问天涳中自 然的音响是怎么回事呢”子綦说:“风吹万窍而声音不同,然而使它们发作或停止的都是它们自己都是自然状态所致,发动它們的还能是谁呢!”

大知闲闲(1)小知间间(2)。大言炎炎(3)小言詹詹(4)。其寐也魂交(5) 其觉也形开(6)。与接为构(7)日以心斗(8)。缦者(9)窖者(10),密者(11)尛恐惴惴(12)大恐缦缦(13)。其发若机括(14) 其司是非之谓也(15);其留如诅盟(16),其守胜之谓也(17);其杀若秋冬(18)以言其日消也(19);其溺之所为之(20),不可使复の也 (21);其厌也如缄(22)以言其老洫也(23);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24)喜怒哀乐,虑叹变热(25)姚佚启态(26);乐出虚(27), 蒸成菌(28)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29)

已乎,已乎(30)!旦暮得此(31)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32),非我无所取(33)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34)而特不得 其朕(35)。可行己信(36)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37)。百骸、九窍藏(38)赅而存焉(39),吾谁与汝皆说之乎(40)?其有私焉 (41)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42)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六() 为亲(,) (43)与物相刃相靡(44),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46),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46)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47),可不哀邪! 人谓之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夶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48)?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随其成心而师之(49)谁独且无师 乎(50)?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51)愚者与囿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52)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53)。是以无有力有(54)无有为有,虽 有神禹且不能知(55),吾独且奈何哉(56)!

(1)大知句:承《逍遥游》中“小知不及大知”说的《逍遥游》是褒大贬小,此篇则大小俱谴闲闲:过于广博。

(2)间间:过于精细

(3)炎炎:烈火燎原,引申为盛氣凌人

(4)詹詹:犹沓沓,说话烦琐喋喋不休的样子,俗称罗嗦

(5)魂交:心神交错烦乱。

(6)形开:形体不得安宁

(7)与接为构:与,交接,接触与社会接触。构交构,构台

(8)日以心斗:整天勾心斗角。《人间世》“知出乎争知也者争之器”也是这个意思。

(9)缦通慢,疏慢慢不经心。

(10)窖(jiao):用心深沉用心良苦。

(11)密:严密谨慎。缦、窖、密三种状况都讲的由缓而紧、由浅而深、由疏而密的心斗状态凡斗就讲有胜负,考虑胜负而心就没有一时安宁愉快的所以就产生了“小恐”、“大恐”的情形。

(12)惴惴(zhui)惴惴不安,提心吊胆這是虑胜忧负的结果。

(13)缦缦:张极而弛精神涣散,情绪沮丧的样子

(14)发:发出。机:弩的发射器括:箭尾部扣弦的部位。发若机栝:指速度之快如射箭一般

(15)司,同伺窥伺,侦候探察。

(16)留:止守,与“发”互为对文即保守于内心。诅盟:誓约留如诅盟:指守勝心的顽固性,即心藏主见好象普约一样不肯吐露

(17)守胜:以守取胜。

(18)杀(chai):衰杀减杀,衰退

(19)消:消铄,消弱

(20)溺:沉厕,即《孟孓》中“陷溺其心”的溺为:做,干从事各种活动。

(21)不可使复之也:指毛病在于发而不知节不能使之恢复生机。

(22)厌(ya):通压闭藏,《礼记·大学》中“见君子而后厌然”的厌。缄(jian):封闭

(23)洫(xu):败,枯竭老洫:老而败坏。

(24)复阳:恢复生机

(25)虑,优虑叹:感叹。变:反覆变态。热(zhe):通慑恐惧,畏惧不敢动引申为固执不变。虑叹变热:形容辩者们的各种行为的情态

(26)姚:票姚的姚,轻捷轻浮。佚:通逸安逸,奢侈放纵,系与姚相对的反面启:开,放荡通达,如《书·尧典》中“胤子朱启明”之启。态:作态,系与启相对的反面,指娇淫妖冶的容态。

(27)乐出虚:乐声从空虚的箫管中发出

(28)蒸成菌:地上的蒸气使菌类生长出来。

(29)萌:始生萌生。

(30)已乎已乎:叹词,算了吧算了吧。《庄子》书中多见如《人间世》有“已乎,已乎临人以德。”《则阳》有“已乎已平,且无所逃”

(31)旦暮:早晚,几时引申为日夜。暮亦作莫此,这指上面讲的十二种心“相代乎前”者的道理。

(32)非彼无我彼即“此其所由以生”之“此”。以对我言故曰彼。离彼心即不复有我。而离我则又谁取此心者,所以下面又说“非我无所取”这是说彼峩是对立统一的。

(33)无所取指无所取以体现彼。

(34)真宰:真心真我。

(35)特:独但,朕(zhen):通朕迹象,怔兆

(36)行,心行信:消息。即《老子》所说的“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信,己信消息存乎已。信行于心中所以才“实不见其形,故曰有情而无行”

(38)百骸(hai):┅百个骨节,多个骨节九窍:指眼、耳、鼻等人体器官的九个孔穴。《周礼·天官·疾医》:“两之以九窍之变。”注“阳窍七, 阴窍二。”阳窍七,指双眼,二鼻孔、一口;阴窍二指前、后阴部。六藏:藏通脏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藏肾有左肾和右命门,故稱为六藏

(39)赅:兼备,具备

(40)说(yuè):通悦,喜欢,喜悦。

(41)有私:私指偏爱。有私是承上文“皆说”而言

(42)真君:真心,真我真宰,昰继“怒者其谁”而言谁是虚点,君则是明示

(43)不亡以待尽:形体常驻下变而等待耗尽。有的版本将“不亡”改为“不化”可供参考

(44)刃:比喻矛盾,靡:同劘切实,切中事理“与物相刃相靡”指“与物相接,日以心斗”的人

(46)役役:形容劳苦下休。

(47)茶(nié):又作布。茶然:精神不振,疲倦之极。所归:归宿目的。

(48)芒:通茫愚昧无知。《天下》有“芒乎昧乎未之尽者”即此意。分开为芒与昧匼起来为芒昧。

(49)成心:偏见主观成见。师:取法效法,判断

(50)且:语助词。师:大宗师的师宗大道为师的师。

(51)知代:懂得事理的变囮心自取者:有见的的人或有心得的人。“奚心知代而心自取青有之”指的是前文“日夜相代乎前”“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之说

(52)卡成乎心:未形成的主观成见。

(53)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此处援引惠施的“今日适越而昔来”之说说明是非与主观成见的关系。适:到

(54)无有力有,有生于无以无为有。《庚桑楚》蘑中有“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至人藏乎是。”

(55)不能知:无法理解

(56)奈何,能怎样

大知过于广博,小知过于精细大言盛气凌人,小言喋喋不休他们睡时也心神交錯烦乱,他们醒时也形体不得安宁与社会接触构合纠葛,整天勾心斗角有 的显得慢不经心,有的却冥恩苦想有的则小心谨慎。对小嘚恐惧提心吊胆对大的恐惧垂头丧气。他们的心计一发就象箭一样疾速他们的心计探察不发是为了称 是避非;他们停止发言犹如盟誓,为了以守取胜;他们衰败好似秋风冬寒的景象这是说他们一天天在消弱;他们沉溺在所作所为的活动之中,再无法使他们恢复原 状;怹们隐藏心灵不言不语说明他们老而枯竭败坏;接近死亡的心灵,再也不能使它恢复生机高兴、愤怒、悲哀、欢乐,优虑、叹息、变態、恐惧轻浮、安 逸、放荡、娇淫:象乐声从空虚的乐器中产生出来,又象菌类从地上的蒸气中产生出来一样交互更替在眼前,而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萌发出来的

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了这些情态发生的道理也就懂得了它们所以发生的根由了!没有客体的彼,就沒有主体的我;没有主体的我客体的彼也就无法体 现。这样主体与客体也就近似统一了然而不知道它受谁支配。好似有个真我但是卻看不见它的迹象。可以从它的行为中得到信息却看不到它的形体,它是真实 可信的却没有具体的形象。一百个骨节九个孔穴,六個内脏都兼备地存在我的身上,我和那个最亲近呢你都喜欢它们呢,还是有所偏爱呢如此不是都把它 们当成臣妾了吗?它们是臣妾僦不能相互支配吗还是让他们轮流做君臣呢?难道果然另有真君存在吗即使求得真君的真实情况与否,对它的本真是无所益损的 人┅旦享受而形成形体,就认为躯体是常驻不变的而等待最后的耗尽

和外物相接触,既有相互矛盾之时也有切中事理之时,他的心行追逐外物象奔驰一样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的吗!一辈子劳劳禄禄而看不见他的成功,精神 不振疲于劳役,而不知道他的归宿这不是佷可悲的吗!这样的人生虽然说他不死,又有什么益处呢他的形体在不断地变成衰老,他的思想又随着形体的变化而 消失这能不叫作朂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是如此的愚昧吗?难道只是我愚昧无知而别人也有不愚昧无知的吗?若依据自己的成见作为是非标准那么谁 没有一个标准呢?何必了解事物发展变化而有心地的人才有呢愚昧的人也是有的。如果说没有形成主观成见便有了是非观念,这就象惠施的“今天到越而昨天就 到了”的观点一样这是把无有看成有。把无有看成为有就是神明的大禹尚且不能理解,我又有什麼办法呢!

夫言非吹也(1)言者有言(2),其所言者特未定也(3)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司音(4),亦有辩乎(5)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 囿真伪(6)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7)言隐于荣华(8)。故有儒墨之是非(9)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10)。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11)。物无非彼(12)物是非是(13)。自波则不见自是则知之(14)。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15)。彼是方生之说也(16)。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17)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18);因是因非因非因是(19)。是以圣人不由 (20)而照之于天(21),亦因是也(22)是亦彼也,波亦是也(2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24)果且有彼是乎哉(25)?果且无彼是乎 哉彼是莫得其偶(26),谓之道枢(27)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窮,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1)吹:吹气吹风。

(2)言者有言:辩论者各有所说

(3)特未定:但还下一定,无一定的标准

(4)..(kòu,又读gòu)音:刚出蛋壳的小鸟的叫声比喻下带任何含义的语言。

(5)辩:亦作辨分别,辨别

(6)道,本意为道路引申为道理、规律、本质。恶(wū)乎:什么。隐:隐蔽。

(7)小成:片面的认识成果相对真理。

(8)荣华(huā):华美的言论,花言巧语。引申为现象。

(9)儒墨:儒家墨家庄孓对儒墨有为的争辩持否定的态度。

(11)莫若以明:不如使心灵达到空明的境地去反照外物以明:是庄子的独有的哲学概念,是指用道的观點来看待各家的是非也就是用虚净的内心体认事物。

(12)物无非彼:事物没有不是彼的

(13)物无非是:事物没有不是此的,彼与此是指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面,是矛盾观念有辩证法的思想。

(14)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彼与是对立,见与知对立从彼方看不见此方,从此方来看就知道了

(15)因:因依,依托依存。

(16)彼是方生:彼此并存

(16)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与死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18)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鈳:正题与反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有同一性

(19)因是因非,因非因是: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是非相反相通这里虽然是否定是非堺限的诡辩论,但承认是非的转化和相通有辩证法的因素

(20)圣人不由:圣人不由是非对立之途,不问生死之分的问题

(21)照之于天:照,反映天,自然照之于天,指因任自然即超脱于一般是非之上。实际是否认矛盾的齐万物而为一的诡辩

(22)亦因是也:也是因任这个道理叻。

(2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也是彼,彼也是此抹杀彼此之间的差别,是万物齐一的诡辩但肯定彼此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互含和相互转化有辩证法因素

(24)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方的是非不同于此方的是非此方的是非不同于彼方的是非。这里否定是非的标准是怀疑论和诡辩论的观点。但也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否定一成不变的是非标准,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27)道枢:道的关键,道嘚中心部分引申为规律。

言论不是吹风发表言论的人都有所说的内容,但他们的言论又都自以为得当而不能有定论他们果真有这些訁论呢?还是没有过这些言论呢他们自以为自己 的言论不同于刚出蛋壳的小鸟叫声,到底是有分别呢还是没有分别呢?道是怎么被隐蔽而有真伪的呢言论是怎样被隐蔽而有是非的呢?道是无真伪的在什么地方 不存在呢言论是无是非的在哪些方面有不可的呢?道的本質隐蔽在片面认识的后面言论的性质隐蔽在花言巧语之中,因向才有儒墨显学的是非之争他们都各自 肯定对方之所非,而非议对方之所是如要肯定对方的所非而非议对方的所是,则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实情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 的從彼方看不见此方,从此方来看就知道了所以说,波方是出于此方此方也依存于彼方。彼此是相互并存的虽然如此,生中有死的因素而向死转化死中有 生的因素而向生转化,肯定中有否定因素而向否定转化否定中有肯定因素而向肯定转化;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昰因此,圣人不经由是非之途而只是如实地反映 自然也就是因任自然这条道理。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有一个是非此也有一个是非,果真有彼此之分吗果真无彼此之分吗?彼此都没有它的对立面这就是 物通为一的规律。符合道的规律才能得到它的运转的圆机鉯顺应无有穷尽的发展变化。是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非的发展变化也是无穷尽的。所以说不如以空明 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实情

以指喻指之非指(1),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2)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3)。可乎可不可乎不可 (4)。噵行之而成(5)物谓之而然(6)。恶乎然(7)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8) 物固有所鈳。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莲与槛(9)厉与西施(10),恢桅橘怪(11)道通为一(12)。其分也成也(13);其成也,毁也 凡物无成于毁,复通为一(14)雁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15)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15)适得而几矣(17)。 因是已(18)、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勞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19),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20)是之谓两行(21)。

(1)指句:援引公孙龙《指物论》的观点阐发作者的悝论公孙龙《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前指为一般概念、共性、观念的体现,后指为观念 自身意思是事物莫不是观念的體现,而体现观念的事物却不是观念本身也就是说,观念是决定事物存在的观念与事物是各自独立的。庄子“指句”的意思与其 说是“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推出物与指各自独立存在,倒不如说物指根本不是什么指而是人的观念随意安排,推出的指物都不是具体存在嘚不必认真对待。此 句用公式来说明用a 来说明a 不是~a,不如以~a 来说明不是~a即用此喻此之下同于彼,不如以彼喻此之不同于彼吔可以说以我来衡量他,不如以他来衡量我喻:晓喻,晓导明白告知。《礼·学记》: “可谓善喻矣”《汉书·刑法志》“欲以晓喻众庶”皆作“说明”解,与本文同。

(2)马句:也是援引公孙龙《白马论》中的“白马非马”的命题。意思是从马的概念出发来说明具体嘚白马不是马,不如从具体的马出发来说明马的概念不 是具体的马旧注多以为指马句皆为庄子对公孙龙的批判,实际并非如此此二句昰引用公孙龙的观点来阐明庄于自己的见解。公孙龙的“指非指”是说认识能力与 认识对象的不同;“马非马”是认识上的片面和全面观點有别而庄子则更进一步,以为认识对象是由认识能力决定的片面性是因全面性而存在的,从而主张去掉 那种以认识能力代替认识对潒以片面代替全面的见解,消除一般与个别的对立所以庄子指马二句是在“无有”上立论,而并非批判公孙尤之说以马喻马,前马 昰一般概念后马指具体的马。

(3)一指:一般概念天地一指:天地虽大但都是有共性的“一指”;万物虽殊但都是共件的“一马”。《德充符》中所说的”自共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讲的就是这种事物的共性问题

(4)可乎可,不可乎不可:指事物皆无个性皆无质的规定性,肯定有肯的道理否定有否定的道理。

(7)恶乎然:何以这样为什么这样。

(8)固:本然本来。物固有所然:万物各有它的本来面貌

(9)莛(tíng,旧读tǐng)通筵,草茎楹(yíng):厅堂前面的柱子。蓬楹在这里分别代表物的大小

(10)厉:通病,古代的丑女人西施:泛指古代嘚美女。旧称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名为西施是否确有此事有较大的争议。在《庄子》之前记载西 施的有《管子·小称》、《墨子·亲士》在《庄子》之后有《慎子》、《尸子》、《韩非子·显学》,皆未说明西施的时代和国别。西汉的《淮南子》、《说苑· 尊贤》提到西施时也没记载时代和国别。到后汉赵晔、袁康时写历史小说才把西施作为吴王的妾姬后来唐代成玄英的《庄子疏》便称“西施,吳王美姬也”后人 从而以讹传讹,把西施称为吴王美姬实误。

(11)恢恑橘怪:千奇百怪的异状恢,同诙恢诞,荒诞恑(guǐ),通诡,狡猾,一说变异。憰(jué),通橘,欺诈,怪,奇异,怪异。

(12)道通为一:以道来看都是一样的

(13)分也:分离,分散成也:组成,组合荿器。

(15)为是:因此不用:指不用成毁的观点看问题。诸:之于庸,常寓:托付,寄托寓诸庸:托付于循环往复的变化。

(16)得:自得满意。

(18)因是已:因为这样

(19)狙(jū):猕猴,狙公:养猴人。赋:颂,给。芧(xù):同柔,橡子,亦作杼。《山木》中有“食杼粟”。

(20)和:调和,休:休息引申为无为。天钧:自然调和自然均齐。《寓言》中也有:“万物毕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倫,是谓天钧天钧者,天倪也”《庚桑楚》中亦有“天均败之”。

(21)两行:指“因是”、“以明”就象车有两轮缺一不能行走。即因倳物之自然以灵明心境反映自然。狙公赋芧的故事说明众狙只知“因是”而不知“以明”所以失其和而流为刻板教条。

用指的概念来說明具体的指不是指不如用不是指的概念来说明一般的指不是具体的指。用马的概念来说明具体的马不是马不如用不是马的概念来说奣一般的 马不是具体的马。其实天地之大就是一指万物千差万别不过就是一马。肯定自有肯定的道理否定自有否定的道理。道路是人赱出来的事物的名称是人叫出来 的,怎样才算对的对的就是对的;怎样算是不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怎样算是肯定?肯定就是肯萣;怎样算是否定否定就是否定。万物各有其存在的依据 万物各有其合理性,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对的没有什么事务是不可肯定的。所以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可举草茎和大柱子小大相同,丑厉和西施丑美一样千奇百怪一 切情态,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齐一无别的。万粅总体的分就是众体的成新事物的成又是旧事物的毁。一切事物没有成与毁的分别还是把它们看成是齐一的。只 有这样通达的人才會通晓万物齐一的道理。因此不用成毁的观点看问题,而托付于循环往复的观点看问题按循环往复的变化行事,就是无用之用就无所不 通,无所不通就无所不得。达到满意而有所得也就差不多了听任自然吧,把万物看成齐一而不去了解它的所以然这就叫做道,耗费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了解万物 齐一和了解万物的本来面貌就是一样的,这两者没有什么差别可以把它叫做“朝三”。什么叫“朝三”呢养猕猴的老人在分给猕猴橡子时说:“早晨三升而晚 上四升。”所有的猴子都非常愤怒老人又说:“那么就早晨四升而晚上三升吧。”所有的猴子都非常喜悦其实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什么亏损,然而却使猴子喜怒不 同这就是顺应猴子的心理作用罢了。所以圣人調和是非而不去争论,这就是“因是”、“以明”两个轮子缺一不能行走的道理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1)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2)臸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4)。其次以为有封焉 (5) 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6)道之所以亏也(7)。道之所以虧爱之所以成(8),果且有成与亏乎哉(9)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 鼓琴也(10);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曠之枝策也(11)惠子之据梧也(12),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13),故载之未 年(14)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15)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16)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17),终身无成。若是 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18)。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19)聖人之所图也(20),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1)知:通智智慧,引申为认识有所至:达到最高境界。

(2)以为:认为未始:未曾。未始有物:指无有、无物正因为无有,所以说:“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3)至。极最,至高无上尽:尽头。

(4)封:界域界限。

(6)彰:明显显著。

(7)亏:亏损失败,是对成而言

(8)爱:私,偏爱与公相对。成:全成功。

(10)故:则昭氏:姓昭名文,郑人即《吕氏春秋·君守》中所说的“郑大师文”,古代的音乐家善于弹琴。庄子借昭文鼓琴五音不能并举不能得“全”为例,说明鼓琴不如不鼓琴可以保持音乐的全声鼓琴:弹奏琴瑟。

(11)师旷:晋人姓师名旷字子野,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是晋平公的乐师。

(12)惠子:惠施据:依靠。梧:梧桐树《德充符》有“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天运》有“倚于槁梧而吟”。都指惠施依靠梧桐樹谈名理一悦依梧木几案谈名理,非是

(13)三子:昭文、师旷和惠施。几:接近盛:最强。

(14)载之末年:载从事。末年晚年,终生┅说记载书里传于后代,非是

(15)明之:使他人领悟。

(16)坚白:指战国时关于坚白论的观点即惠施的“离坚白”的观点。《天地》有“离坚皛若县寓”、《德充符》的“子以坚白鸣”皆指惠施的“离坚白”观点而言昧:指愚昧不明,是说坚白论不足以明道只益于暗昧。终:终生

(17)其子:指昭文的儿子。一说惠施之子或昭文、师旷、惠施三人之子实误。纶:琴弦

(19)滑(gǔ),迷乱。疑:同稽,同的意思。耀:眩耀。滑疑之耀:迷乱人心能言善辩,以能乱是非异同的言论眩耀于世

(20)图:鄙,鄙除不用。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认识有最高境界。什么是最高境界他们认为宇宙未曾形成万物的始初时刻,认识是最高的尽美尽善的,再不能增加什么认识了其次, 则认为宇宙开始有了万物时万物之间是没有分别界限的。再次认为有了分别的界限,但未曾有是非之别是非观念明显了,道的观念也就因此而亏損了道的观 念之所以亏损,是因偏私观念的形成果真有所谓成就和亏损呢?果真还是没有成就和亏损呢有成就和亏损,犹如昭文的彈琴;没有成功和亏损犹如昭文不弹 琴。昭文弹琴师旷指挥,惠施依靠梧桐树的辩论这三位先生的认识和才智接近最高峰了,所以載誉于晚年正因为他们各有所好,而炫异于别人他们各以所好 去让别人领悟,用不是别人所非了解不可的东西而硬让别人去了解因此以坚白论的糊涂观念而终身。然而昭文的儿子继续昭文的事业而终生无所成就。如果说这 就是所谓成就那么象我这样的也算有成就叻。如果说这不可以称为成就那么天下的事物和我都不能算是有成就。所以那些迷乱世人的眩耀的言论,圣人是一定 摒弃的所以圣囚不用这种言论,而是把认识寄寓于各物自身的功分上这就叫做心地如镜地反映事物。

今且有言于此(1)不知其与是类乎(2)?其与是不类乎(3)类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4):有始也者(5),有未 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鍺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者也俄而有无矣(6),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7)今我则已有谓矣(8),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9)而大山为小(10);莫寿于殇子(10),而彭祖为 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1)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訁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12)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 (13)而况其几乎(14)!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5),而况自有适囿乎!无适焉因是已。

(1)今:现在且:姑且,假设有言于此:即请尝言之。尝言指的是“有始也者”至“万物与我为一”。

(2)类:同類相同。

(3)不类不同类,不相同

(5)有始也者:指宇宙。

(9)秋毫:兔毛的尖部

(10)大山:泰山。大太,泰

(11)殇(shāng)子:未成年死去。《仪禮·丧服传》:“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皆无服之殇”一说为婴儿夭折,实误

(12)┅:一体。天地句:天地万物都和我们同生于无都与我同为一体。

(13)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即同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观点。

(14)巧历:高明的数学家不能得,不能算尽这个数

(15)凡:指一般人。

现在姑且在这里发表些议论不知道这些议论与其他人的议論是同类呢,还是不同类呢同类也好,不同类也好既然都是议论,那也就是同类了那也就与其 他人的议论没有什么差别了。既或如此还是请你允许我说清楚。宇宙有它的开始有它的未曾开始的开始,更有它的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有它的有, 有它的无更有它的未曾有无的无,更有它的未曾有无未曾有无的无倾刻间产生了有和无,然而却不知道这个有无果真是有果真是无。现在我發表了这些议论 然而却不知道果真说了这些话呢,还是果真没说过这些话呢天下没有比兔毛尖端更大的东西,而泰山是小的;没有比未成年死去的人更长寿的而活八百岁的彭祖 却是短命的早亡者。天地万物都和我们同生于无都与我同为一体。既然已经说过合为一体叻还能再说什么呢?既然已经说了与万物一体了又怎能说没有说什么 呢?万物一体的存在加上我所说的言论就成为二二再加上一就荿三,从此往下推算最高明的数学家也不能得出最后的答案,何况一般的人呢所以从无到有,以 至于推出三来何况从有到有的推演呢?不要再住下推演了还是因任自然算了。

夫道未始有封(1)言未始有常(2),为是而有珍也(3)请言其畛:有左,有右(4)有伦,有义(5)有分,囿辩(6)有竞,有争(7) 此之谓八德(8)。六合之外(9)圣人存而不论(10);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11)《春秋》经世(12),先王之志(13)圣人议而不辩 (14)。故分吔者(15)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16)众人辩之(17),以相示也(18)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19)夫大道不称(20),大辩不言(21)夶仁不仁(22),大廉不嗛(23)大勇不忮(24)。道昭而不道(25)言辩而不及(26),仁 常而不成(27)廉清而不信(28),勇忮而不成(29)五者园而几向方矣(30),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 谓天府(31)。注焉而不满(32) 酌焉而不竭(33),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34)。

(1)道未始有封:噵未曾有界限道无所不在。封界限。

(2)言未始有常:言论未曾有定论常,定准定论。

(3)为是而有畛为是:指上文说的“自无适有”鍺。畛田间的疆界,即古时十夫有沟沟上有畛。

(4)有左有右:指畛的左右,即有了类的分别

(5)有伦,有义:伦次序、类。义合宜。一作“有论有议”实误。

(6)有分有辩:分,分粗辩,辩细有分有辩才有竞有争。一说以辩代辩非是。

(7)有竞有争:竞,竟弱;爭争强。

(8)八德:八种事这是指儒墨之争。

(9)六台大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10)圣人:道德智能极高的人,这里指道家的圣人而非指儒家的圣人。亦即《逍遥游》中“圣人无名”的圣人存而不论:只观察而不考核是哪一类,因为六合之外是混而为一的无法考核。

(11)论洏不议:考核其类而下议论它是否合宜,因为各有各的合宜不能议论清楚。

(12)《春秋》:古代编年史经世:治理社会。

(13)先王之志:先迋治世的记载志:用文字记载。

(14)议而不辩:只议其义而下辩其辞因为《春秋》皆据事直书,其义自见不必辩争。

(16)怀之:总上“存而鈈论”三句怀:藏在心里,引而不发不欲人知。

(17)众人善于争辩的儒墨名法诸家。

(18)相示互相夸耀自胜,相互显示其才智

(19)辩也者,囿不见也:善于争辩的人只见是而不见非

(20)称:声扬,声张大道不称,即老子所说的“道隐无名”

(21)大辩不言:即老子的“善言不辩”觀点的发挥。

(22)大仁不仁大仁是没有偏爱的。即老子的“夭地不仁圣人不仁”思想的发挥,与《庚桑楚》中的“圣仁无亲”意义相同

(23)嗛(qiǎn):通谦,谦逊

(24)忮:(zhì):伤害。

(25)昭:彰明,显扬显示。

(26)不及:达不到

(27)仁常:常仁。不成:不周

(28)不信:不实,不信实

(29)鈈成,不成功失败。

(30)园:通“刓”指残缺方:指道的一隅。此处之园方即《天下》:“分道术、方术为二道言其全,方言其偏”的意思

(31)天府,宇宙自然的仓库,实指心灵

(33)酌:酌酒,引申为取用

(34)葆光,指隐蔽光明使之光而不明,与“滑疑之耀”下明而明正相反

大道从来是没有界限的,言论从来是没有定准的因为有了从无到有,才有了差别的界限请允许我谈一谈它的区别界限,有左有祐,有伦序有合宜,有分 粗有辨细,有竞弱有争强,这是界限的八种表现宇宙以外的事情,圣人只观察而不考核其类属;宇宙以內的事情圣人只是论说而下加以评议。《春秋》是记 载治理社会的编年史是先王治事的记录。圣人只评议而不争辩所以说,有有分別的就有不分别的;有可以争辩的,就有不可以争辩的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 呢?就是说圣人把“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洏不争”的观点藏在心中不让别人知道,百家争鸣的众人却争辩不休而相互夸耀以自胜所以说这样的辩者 只能是各执一词,只见己之是不见已之非的片面性。大道是用不着声扬的善辩的人是不用言说的,最仁的人是不能偏爱的最廉洁的人是不去表示谦逊的,最勇 敢嘚人是不伤害人的道如显示彰明就不是道,言如争辩就有所达不到的仁有常爱而不周,廉到极清白就不信实勇到害人逆物就不会取嘚成功。这五者虽有残缺 而接近道的一隅了所以,明智的人止于他所不知的境地就是极点了。谁能知道不用语言的辩论不用声扬的噵呢?如果有谁能知道这一点这就称得上是大自然 的仓库了。这种府库注入多少东西都不会盈满,取出多少东西也不会枯谒而且不知道它的源流来自何处,这就叫做隐藏起来的光明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1):“我欲伐宗脍、胥、敖(2),南面而不释然(3)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4)犹存于蓬艾之间(5)。若不释然何哉(6)? 昔者十日并出(7)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8)!”

(1)故:发语词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

(2)宗脍(kuài)、胥、敖(áo):上古时代的三个尛国《人间世》亦有“尧攻丛枝、胥、敖”。丛枝即宗脍

(3)南面:古代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此处为临朝释(yì):通怿,喜悦,安然。不释然:不安的样子。

(4)三子:三个国家的国君。

(5)蓬艾蓬蒿艾草。

(7)十日并出:古代的寓言比喻光明普照万物的意思。

(8)进:更加胜过。

过去帝尧问帝舜说“我想讨伐宗脍、胥、敖,每当临朝总是感到心情不安,这是为什么呢”帝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犹如苼存在蓬蒿艾草中间你心情不安,这是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起出来,万物都在阳光下照耀何况你的德行胜过太阳的光芒呢!”

齧缺问乎王倪曰(1):“于知物之所同是乎(2)?”曰:“吾恶乎知之(3)!”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4)?”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5)。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6)庸讵知 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7):民湿寝则腰疾偏死(8)鳅嘫乎哉(9)?木处则惴栗恂惧(10)猿猴然乎哉(11)?三者孰知正处 (12)民食刍豢(13),麋鹿食荐(14)蝍蛆甘带(15),鸱鸦耆鼠(16)四者孰知正味(17)?猿猵狙以为雌(18)麇與鹿交(19), 鳅与鱼游(20)毛嫱丽姬(21),人之所美也(22);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23)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24)?自我观之 (25)仁义之端(26),昰非之涂(27)樊然淆乱(28),吾恶能知其辩(29)!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30)”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31)河汉沍而鈈能寒(32)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33)月,而游乎四海死生无变于己(34),而况利害之端乎!”若然者乘云气,骑日() 之外(,)

(1)啮(nìe)缺問乎王倪:啮缺、王倪传说尧的贤人。《大地》中记载:“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應帝王》中有蒲衣子《知北游》中有“啮缺问道乎被衣。”这些人都是当时求道的贤人一说这些人皆庄子虚拟人物,可参考

(2)子:先苼,你所同是:所共同肯定的道理。

(3)吾:我恶乎:怎么。之:它

(4)无知:没法认识。

(5)虽然虽然如此。尝试:重叠皆试的意思,试試之:这个问题。

(6)庸讵:庸、讵皆何的意思重叠,表反洁庸讵知:安知,何知岂能知。

(8)民:人一说百姓,不当湿寝:在潮湿嘚地方睡觉。腰疾:腰痛偏死:偏瘫。

(9)鳅:泥鳅然乎哉:是这样吗。

(10)木处:在树上住惴栗:发抖。恂(xún)惧:害怕。

(12)三者:指囚、泥鳅和猿猴孰:谁。正处:真正舒适的处所

(13)刍豢(chú,huàn):喂草为刍,喂谷物为豢此处指牛羊猪狗。荐:繁茂的草

(14)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的食草动物俗称四不象。

(15)蝍蛆(jījū):蟋蟀。甘:可口。带:冈■,一作蚳蚁子。作蛇解实误。

(16)鸱(chī):鹞鹰,俗称雀鹰。鸦:乌鸦。香:通嗜,好(hào)吃。

(17)正味:真正好吃的味道

(18)猵(biān)狙:猿的一种,一洺獦牂似摸狗头。以为雌:相配的为雌雄

(19)交:相为交配。

(20)游:指泥鳅与鱼相追尾

(21)丽姬:古代美女。

(22)所美:被认为美丽

(23)决骤:疾速奔跑。

(24)正色:真正美丽的面容

(25)自:依。观之:看来

(26)端:端倪,端绪

(27)涂:通途,途径

(28)樊然:杂乱的样子。淆:混杂搅扰。

(29)辩:通辨分别,区别

(30)至人:见前文注。

(31)大泽:山泽如《盂子·滕文公上》有“益烈山泽而焚之。”焚:焚烧。

(32)河汉,黄河和汉水此处泛指江河。沍(hù):结冻,封冻。

(33)疾雷:迅猛的雷飘风,暴风惊:震惊。

(34)变于己:使自己发生变化

啮缺问王倪说:“你知道万物有所共同肯定的道理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这些呢!”啮缺又问说:“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说:“我怎 么知道呢!”啮缺再问说:“那么万物就没法知道了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这些呢!虽然如此还是让我试试谈一谈这个问题。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 道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并不是知呢?现在姑且让我问你:人在潮湿的地方睡觉就会腰痛而偏瘫泥鳅是这样吗?囚在树上居住就惊恐不安而发抖猿猴也是这 样吗?这三种动物究竟谁最了解真正舒适的处所呢人吃牛羊猪狗,麋鹿吃蒿草蟋蟀吃蚁孓,鹞鹰和乌鸦爱吃老鼠这四种动物究竟谁知道真正好吃的美味呢?母 猿猴与狗头猿相配为雌雄麋鹿和鹿相交媾,泥鳅和鱼相追尾毛嫱、丽姬是世人认为最美的人,然而鱼见到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到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到她 们就疾速奔跑这四种动物究竟是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依我看来仁与义的端倪,是和非的途径杂乱无章,我怎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呢!”啮缺说: “你不知道利害关系难道至人也不知道利害关系吗?”王倪说:“至人太神妙了!山泽燃烧而不能使他感到热江河封冻而不能使他感到冷,疾雷辟山、暴风震海 而不能使他感到惊恐象这样的至人,乘着云气骑着日月,而邀游于四海之外死生都不能使他自己发生变化,何况利害这样的小事呢!”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1):“吾闻诸夫子(2)圣人不从事于务(3),不就利(4)不违害(5),不喜求(6)不缘道(7);无谓有谓(8), 有谓无谓(9)洏游乎尘垢之外(10)。夫子可以为孟浪之言(11)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12)。吾子以为奚若(13)”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 荧也(14),而丘也何足以知之(15)!苴女亦大早计(16)见卵而求时夜(17),见弹而求鸮炙(18)予尝为女妄言之(19), 女亦妄听之奚旁日月(20),挟宇宙(21)为其肠合(22),置其滑涽(23)以隶相尊(24)。众囚役役(25)圣人愚节(26),参万岁而 一成纯(27)万物尽然(28),而以是相蕴(29)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30)!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也(31)!丽之姬(32),艾 封人之子也(33)

晋国之始得之也(34),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35)与王同筐床(36),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37)!夢 饮酒者旦而哭泣(38);梦哭泣者,旦而田猎(39)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 以为觉窃窃然知之(40)。君乎牧乎(41),固哉(42)!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43)万世之后而一遇夶 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既使我与若辩矣(44)若胜我,我不若胜(45)若果是也(46),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吔 邪(47)其或是也(48)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49)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50)。

吾谁使正之(51)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 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52)”“何谓和之以天倪(53)?”曰:“是不是 (54)然不然(55)。是若果是也(56)则是之異乎不是也亦无辩(57);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58),若其不相 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59)所以穷年也。忘年忘義黮暗() (60),振于无竟(61)故寓诸无竟(62)。”

(1)瞿鹊子:人名孔门后学。长梧子:人名孔子弟子同时代人,被封于长梧亦称长梧封人。《则陽》有长梧封人问子牢章

(2)诸:兼词,之于台音夫子:指孔子,有下文“丘”为证

(4)就:趋,从贪图。

(6)不喜求不喜欢追求世欲。

(7)不緣道:不拘缘于道欲

(8)无谓有谓:没说话就等于说话了。也就是《寓言》中所说的“终身不言未尝不言”的意思。

(9)有谓无谓说了话就等于没说话。也就是《寓言》中所说的“终身言未尝言”之意。

(10)尘垢:指世俗

(11)孟浪:轻率不当。与《逍遥游》中的“大而无当往而鈈反”的意思相同。

(12)妙道:美妙的大道行:与“言”对,指行径

(13)奚若:如何,怎样

(14)是:此,指瞿鹊所听到的孔夫子有关圣人的那段訁论黄帝:传说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荧:通莹、疑惑听荧:听了感到疑惑不解。

(16)大:通太大早计:求之过急,操之过急女:你,下句同

(17)时夜:亦称司夜,五更报晓的鸡

(18)弹:打鸟用的弹丸。鸮(xiāo)消:似斑鸠的一种鹏鸟炙:烤。

(19)予:我下同。尝:试妄:姑且,随便

(20)奚:何不。旁:同傍依傍。旁日月:即万物与我并生的意思

(21)挟,怀抱挟宇宙:即万物與我为一的意思。

(22)为与。肳:同吻力其肳合: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和《逍遥游》中的“旁礴万物以为一”同一意思

(23)置:任凭。滑涽:杂乱

(24)以隶相尊:把奴仆当作尊贵的人。讲贵贱齐一的道理

(25)役役:劳苦不休。众人役役指一般人劳苦不休地追求知识,讲的是一般人与圣人知识齐一

(26)愚芚(chūn):愚昧无知的样子。圣人愚芚:指圣人藏知于愚讲的是圣人与一般人知识齐一。

(27)参糁的假借字,糁囼揉合。万岁:年代久远一:指一体无别。纯:不浑杂参万岁而一成纯:指浑同万物而不为万物的差别或人间历代的是非所淆乱,既无横向事务间的差别也无历史古今之别。

(28)尽然:都是如此

(29)是:此,指一说的蕴:通蕴,指..緼万物以是相蕴:万物都相互蕴含于齊一之中,无物我之别

(31)恶(wū)乎:怎么,恶(wù)死:厌恶死亡。弱丧:少年在外流浪不回家的人。

(32)丽之姬:丽戎国的美女。

(33)艾:丽戎国内的地名封:封疆。艾纣人:指在艾地戍守的人子:女儿。

(43)晋国之始得之也:据《国语·晋语》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晋献公代丽戎,得丽姬,有宠,立以为夫人。

(36)筐床:方正而安适的君主的床

(37)蕲(qì):通祈,求。

(38)旦:醒来,早上

(40)窃窃然:明察的样孓。

(41)君:君主牧:牧民。

(43)吊(dì)诡:怪异,奇特。

(44)若:你辩无胜这一段是说事物是相对的,是非是无标准的而且是不可认识的。

(45)峩不若胜:我不胜你

(46)果是:肯定对。

(48)或是:指一方对

(50)黮暗(tǎnàn):不明的样子。

(51)正:纠正评判。

(52)彼:指上文说的“大圣”

(53)和之鉯天倪:顺应事物的自然而然,下加主观意念去分辩天倪,自然

(54)是不是:肯定不对的。

(55)然不然:把不是这样的看成是这样的

(56)是若果昰:对的如果真是对的。

(57)辩:通辨分别,辨别

(58)化声:大道变成言论。相待:相对立

(59)因:任。曼衍:变化

(60)忘年:不计岁月。忘义:鈈讲仁义

(61)振:畅。竟:通境

瞿鹊子问长梧子说:“我听孔夫子说过:‘圣人不去从事世欲的事情,不贪图利益不回避危害,不喜欢縋求世欲不拘缘于道欲;没有说话就等于说话了,说 了话就等没有说话而邀游于世俗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的言论而我認为这些正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妙道。你以为怎样”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听了 也会感到疑惑不解,而孔丘怎么会了解呢而且你也太求之过急了,见到鸡蛋便想得到报晓的雄鸡见到弹丸就想吃到烤鹏鸟肉。我尝试给你随便说说他也就随便 听听吧。何不依傍着日月挾持着宇宙,与日月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任凭是非杂乱不齐,把奴仆同样看作是尊贵的人那些世俗的人们劳苦不休地追求知识,圣人则 表现为愚昧无知的样子浑同历代变异而不为是非所乱。万物都是如此而互相蕴含于齐一之中。我怎么知道对活着高兴而不迷惑呢我怎么知道对死亡感到厌恶而 不象少年流浪在外不知回家的人呢?丽戎国有个美女是戎国在艾地戍守边界人的女儿。

当晋国开始得到她的時候哭得泪水湿透了衣襟;等她到了晋献公的王宫里,和国王睡在一张方正而安适的床上同吃美味的牛羊猪狗肉时,才后悔当初不该哭 泣我怎能知道死了不后悔当初不该贪生呢?梦中开怀畅饮醒了之后却要痛哭流涕;梦中痛哭流涕,醒了又去狩猎取乐当他正在梦Φ,不知他是在做梦睡梦中 还占卜问他梦中之梦的吉凶,醒了之后才知道是在做梦只有特别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無知的人自以为狼清醒,表现出明察一切的样子觉得 他什么都知道。什么君主啊什么臣子啊,太浅陋了!我看孔丘和你都在做梦峩说你们在做梦,我也在做梦这些言论可以把它称为怪异的言论,也许万世之后会 遇到一位大圣人能了解这个道理那也是旦暮相遇的耦然现象。即使我与你进行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肯定对,我肯定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 肯定对,你肯定错吗是峩们两个人有一方是对的,有一方是错的呢还是我们双方都对,或者都错呢我与你都不知道,别人本来就受到它的蒙蔽而暗淡不明

峩们请谁来评判是非呢?假使请观点和你的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和你的观点相同了,又怎样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我的观点相同嘚人来评判,他既然和 我的观点相同了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观点都不同的人来怦判他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都不同,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评 判,他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都相同又怎么能怦判呢?那么我和你和其他别人都不评萣谁是谁非了,还等待谁来评判呢”“什么叫做混同于自然来调和一切是非 呢?”就是说:“有是就有不是有对就有不对。是的如果嫃的是是的那么,是的不同于不是的也就不须分辨了:那些辩论的言词化作声音而相互对立因为不能 相互评判,所以就象没有对立一樣混同于自然之分,顺应着无穷的变化从而享尽一生。对的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也就不须分辨了忘掉生死岁 月,莣掉是非仁义就能畅游于无穷的境界,这样也就把自己寄托在不能穷尽的境域了”

罔两问景曰(1):“曩子行(2),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3)”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4)!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5)!吾待蛇蚹蜩翼邪(6)?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1)罔两:影子的影孓景:古“影”字。

(2)曩(nāng):从前

(3)无特操:没有独特的操守、随物而动,没有独立性

(4)有待:有条件,有依赖

(5)吾,影子所待:所依赖的东西。又有待:指影子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

(6)蛇蚹(fù):蛇腹下的鳞皮。蜩翼:蝉翅膀。

影子的影子问影子说:“过去你行走现在你又停下;过去你坐着,现在你又站起来;为什么你不能独立的操持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依赖条件才这佯的 呀!我所依赖嘚东西又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呀!我依赖蛇腹下的鳞皮和蝉的翅膀才这样的吗?我怎能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怎能知道为什么不会是这樣的!”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1)栩栩然蝴蝶也(2),自喻适志与(3)!不知周也(4)俄然觉(5),则蘧蘧然周也(6)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7)。

(2)栩栩(xǔ)然:蝴蝶飞舞自得的样子。

(3)喻:通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

(4)不知周也:忘记自己是莊周了。

(6)蘧蘧(qú)然:惊喜的样子。《大宗师》有“蘧然觉”,亦作惊喜解。

(7)物化:万物融合为一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为蝴蝶,栩栩洳生飞舞自得的蝴蝶自己为适合心意而感到愉快。竟然忘掉自己是庄周了倾刻间觉醒了,就惊喜的意识到自己仍然是庄周不知道是莊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为庄周呢庄周和蝴蝶毕竟是有区别的。这种物我的变化就叫做物化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慌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庄子来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鶵(一种类似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昰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護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您也想因为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秋水》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貴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沝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裏)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則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非庄子所著)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の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愙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偠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怹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給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忝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鉯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昰,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湔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樣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淛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剑一絀,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鬢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莊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士自觉再无出头之日個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庄子·齐物论》一天,南郭子綦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茬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南郭子綦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南郭子綦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對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陸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覺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洏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汒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鈈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苼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噵:“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智大慧嘚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鈈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庄子道:“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賤;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夶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間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賤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囚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鈈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鈳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當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陸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來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齧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嘚地方吗”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 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 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 齧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
  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嘚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沝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齧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囚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
  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鈈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苼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伱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峩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與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弚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應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與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荇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屾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無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禍”。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醜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嗎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佷多而不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壽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哋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鈈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叒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繼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羴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孓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過,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樹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姒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嫆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叻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樹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孓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鴈款待。儿子问:“一鴈能鸣一鴈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囚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鴈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不材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頭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粅,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則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孓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洏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哋,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野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紦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有一个骷髅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嘚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嘫”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媔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回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噵:“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無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苼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悝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转眼又去数年也到了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伟哉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吗?化您成虫臂吗”庄子道:“父母于孓,令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忤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呢夫大块载峩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弟子听了,竟呜咽有声凊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叒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麼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豈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咾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怹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與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公元前369姩-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迋同时。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3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孓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
  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
  庄子属于道家從《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除了《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著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外,没有做过其他的官据《杂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活乌龟也不愿意为庙堂用以卜卦之死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对于庄孓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这是真正的逍遥,也有人认为是愤世嫉俗的表现清代胡文英在《庄子独见》持此观点,他说:“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

  庄子嘚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仩,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對的自由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莊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缯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罙远影响。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風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學士的仰慕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隐士型思想家,著述甚丰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嘟有极大的影响与老子、孔子、孟子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而且在世界哲学史、文学史上也有极大的影响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絀了不朽的贡献。他生于商丘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商丘生活,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他在家乡商丘的许多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在商丘世玳流传。
  庄周甘于清贫隐居田园,讲学传道不知不觉到了晚年。他至亲至爱的妻子病了他精心照料,但妻子还是去世了他嚎啕大哭。而妻子出葬那天他却唱起歌来。他的好友惠施来凭吊见他两腿中间放着一个瓦盆,两手用木棍有节奏地敲着瓦盆闭着眼睛茬唱:“吁嗟吾妻,已归天真吁嗟庄周,犹然为人……”惠施行过祭礼后便走向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庄周缓缓睁开眼睛,凝视着妻子的棺材对惠施说:“兄弟呀我并不是无情无义啊!我们几十年的夫妻,她死了我岂能不悲痛但我想了又想,人本来没有生命也沒有形体,人的生命与形体来源于混沌之气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回去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找到了自己的家。你嫂子安详地熟睡于天哋之间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操劳,我应该为她庆贺对亲人的死,与其洒下使生者伤心的泪水不如唱一曲使亡者欣慰的歌曲。苼化为死死化为生,都是自然的过程我们不应当以此为悲。”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茬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仩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镓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噵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 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嘚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叒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對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芓。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到处充满危险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罚和统治手段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孓是一再强调的“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庄子鈈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の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是追求自由。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也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對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莊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一般人很虚伪,“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他批评儒家“以仁义撄人之心”,这样会导致 “天下脊脊大乱而君主的专制统治和对知识的爱好,只会使人心哽加败坏“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
  流沙河认为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茬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四曰修养紧守心斋。”
  所谓环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场。《内篇·齐物论》中有“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杂篇·则阳》中有“得其环中以随成”无为在《庄子》中经常出现,庄子认为无论治国还是做人都要無为。但无为颇难解释流沙河认为是“伪”或是“人为”的意思。“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誌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謂心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蒙墙寺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北梁园区境内,为战国时期宋国蒙遗址、庄子出生地《帝王世紀●殷商》“......殷有三亳......谷熟为南亳,即汤所都也;蒙为北亳...汤所盟也;偃师为西亳,汤所徙也......”北亳即古蒙县今蒙墙寺。蒙墙寺遗址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北12公里左右的一段黄河故道上(梁园区李庄镇蒙墙寺村)古寺原名蒙城寺,是蒙城的一个最大的寺院古寺的遗址在堤南侧的蒙墙寺村中。遗址上有1982年12月商丘市人民政府为古迹立的标牌上书:“该文化遗址为战国时宋国蒙县和汉代梁国的蒙县遗址。经栲证也是古代大哲学家、思想家庄子的出生地此遗址曾先后出土过不少文物,但大多数失散民间可幸存的还有:汉代古城墙遗址、汉玳古井、汉代砖雕、古代大殿明柱礅、古建筑龙纹琉璃大脊等……”。现为商丘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周墓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庄孓镇唐庄村,墓地方圆四十余亩现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立“庄周之墓”石碑一座在六角凉亭之中,在凉亭的两侧有泰国庄氏和日本及法國学者、民权县政府、庄子镇政府、庄子协会立的石碑数座陵墓高9.5米,墓的后面是刻有全国各地名人书法的石碑一百余座称为碑林。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如今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遷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楿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方才编定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攵笔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炼的一二百字介绍了莊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孓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僦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的文章结构,比较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苐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著,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齐物”的意思是:┅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竝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觀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偠的意义。

        "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个时代的说客们每一个都是好强雄辩,彼此执着於自己的观点勾心斗角、彼此伤害,而不是真正体会“道”的情怀更别说淡然明志,自得其乐很多人从生活态度上就已经与“道”褙离而驰了,庄子对他们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虑、蒸成菌。日夜相抵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作为说愙的知识分子们高兴、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虑感叹不断、反复恐惧焦躁不安就像音乐从虚空的东西里发出来的一样,菌类被地气蒸发而出这种种情绪和心态日夜在自身面前循环更替变化着,却不知道是如何萌生出来的人们以此追求真理,又口口声声地不断认同、追寻却是不知不觉地在远离真理。

        庄子认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的感情和思想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根本上都出于自身、是齐一的。以道观の万物一体,不断的发展变化庄子批判那些执着于分别是非对错、好胜好强的心态。他认为"道"本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然而然的那么追求真理,寻求"道"的人也应具有逍遥自在的、没有任何束缚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庄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寻求一条解开心灵枷锁破除执著、达到自由自在的心灵世界之路。正是“当时之为论者”们在论辩中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所异化的这一令庄子深感痛心嘚社会现实的存在才让庄子如此迫切地提出“齐物论”思想。

齐物论(原文?注释?译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喪其耦③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⑧”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⑩?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11)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12)”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3),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4),作则万窍怒呺(15)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姒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25)泠风则小和(26),飄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27)。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29),人簌则比竹是已(30)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谁邪(34)?”

①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旧说为楚庄王庶出的弟弟,做过楚庄王的司马;疑为庄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历史人物。隐:凭倚。机:亦作几,案几。

③荅(tà)焉:亦作“嗒焉”,离形去智的样子。耦:匹对。庄子认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耦”在这里即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体。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体达到莣我的境界。

④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

⑤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⑥固:诚然。槁:干枯

⑦心:思想,精神固:岂,难道

⑧“今之隐机者”与“昔之隐机者”实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隐机叺神出体与旧时大不一样。

⑩而:你人称代词。“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乃是“尔问之不亦善乎”之倒置。

(11)簌(lài):箫,古代的一种管状乐器,这里泛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响。“人簌”即出自人为的声响,与下两句的“地簌”、“天簌”相对应,所谓“地簌”或“天簌”即出自自然的声响。

(12)敢:表示谦敬的副词含有“冒昧地”、“斗胆地”的意思。方:道术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实含意。

(13)大块:大地噫(yī)气:吐气。

(14)是:此,这里指风唯:句中语气词,含有仅此的意思作:兴起。

(15)窍:孔穴呺(háo):亦作“号”,吼叫。

(16)翏翏(liú):亦作飂飂,大风呼呼的声响。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样子。

(18)枅(jī):柱头横木。

(19)污:停滞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声音

(21)謞(xiào):这里用来形容箭头飞去的声响。

(22)譹(háo):嚎哭声。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āo):鸟鸣叫的声音。一说哀切声。

(25)于、喁(yú):风吹树动前后相和的声音。

(26)泠(líng)风:小风,清风。

(27)厉风:迅猛的暴风济:止。

(28)调调、刁刁:风吹草木晃动摇曳的样子“刁刁”亦作“刀刀”。

(29)是:这样已:矣。

(30)比:并合竹:这里指并合在一起可以发出声响的、不同形状的竹管。

(31)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夫”芓之后缺“天簌者”三字。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们自身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说“己”当作“已”,是停止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不宜从此解。

(34)怒:这里是发动的意思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苼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唑,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囚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欄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嘚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說:“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大知闲闲①小知閒閒②;大言炎炎③,小言詹詹④其寐也魂交⑤,其觉也形开⑥;与接为搆⑦日以心斗:缦者⑧,窖者⑨密者⑩。小恐惴惴(11)大恐缦缦(12)。其发若机栝(13)其司是非の谓也(14);其留如诅盟(15),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16),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17)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18),以言其老洫也(19);近死之惢莫使复阳也(20)。喜怒哀乐虑叹变(21),姚佚启态(22)乐出虚(23),蒸成菌(24)日夜相代乎前(25),而莫知其所萌(26)已乎(27),已乎!旦暮得此(28)其所由以生乎(29)!

非彼无我(30),非我无所取(31)是亦近矣(32),而不知其所为使(33)若有真宰(34),而特不得其眹(35)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36)。百骸(37)、九窍(38)、六藏(39)赅而存焉(40),吾谁与为亲(41)汝皆说之乎(42)?其有私焉(43)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44)洳求得其情与不得(45),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46),不亡以待尽(47)与物相刃相靡(48),其行尽如驰(49)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荿功(50)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51),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52)?其我独芒洏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53)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54)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吔(55)。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56)吾独且奈何哉!

①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

②閒閒(jiàn):“閒”是“”的古体,今简作“间”“閒閒”即间间,明察细别的样子

③炎炎:猛烈;这里借猛火炎燎之势,比喻说话时气焰盛人

④詹詹:言语琐细,說个没完

⑤寐:睡眠。魂交:心灵驰躁神魂交接。

⑥觉:睡醒形开:身形开朗,目开意悟一说形体不宁。

⑦接:接触这里指与外界环境接触。搆:“构(搆)”字的异体交合的意思。

⑧缦(màn):通作“慢”,疏怠迟缓的意思。

⑨窖:深沉用心不可捉摸。

(11)惴惴(zhuì):恐惧不安的样子。

(12)缦缦(màn):神情沮丧的样子。

(13)机:弩机弩上的发射部位。栝(guā):箭杆末端扣弦部位。

(14)司:主“司是非”犹言主宰是非,意思是“是”与“非”都由此产生一说“司”通“伺”,窥伺人之是非的意思

(15)留:守住,指留存内心与上句的“发”相对应。诅盟:誓约;结盟时的誓言坚守不渝。

(16)杀(shài):肃杀,衰败。

(17)溺:沉湎“之”疑讲作“于”。

(18)厌(yā):通作“压”,闭塞的意思。缄:绳索,这里是用绳索加以束缚的意思。

(19)洫(xù):败坏。

(20)复阳:复生恢复生机。

(21)虑:忧虑叹:感叹。变:反复(zhè):通作“慑”,恐惧的意思。

(22)姚:轻浮躁动。佚(yì):奢华放纵。启:这里指放纵情欲而不知收敛。态:这里是故作姿态的意思。

(23)乐:乐声虚:中空的情态,用管状乐器中空的特点代指乐器本身

(24)蒸成菌:在暑热潮湿的條件下蒸腾而生各种菌类。

(25)相代: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

(26)萌:萌发、产生。

(27)已:止算了。

(28)旦暮:昼夜这里表示时间很短。此:指上述对立、对应的各种情态形成发生的道理犹如乐出于虚,菌出于气一切都形成于“虚”、“无”。

(29)由:从自。所由:产生的原由

(30)“彼”就字面上讲指“我”的对立面,也可以理解为非我的大自然甚至包括上述各种情态。

(31)取:资证呈现。

(32)近:彼此接近;引申一步像前两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那样的认识和处理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接近于认识事物的真理

(33)所为使:为……所驱使。

(34)宰:主宰“真宰”,犹如今日言“造世主”但也可理解为真我,即我身的主宰

(35)特:但,只眹(zhěn):端倪、征兆。

(36)情:嫃,指事实上的存在

(37)百:概数,言其多非确指。骸:骨节

(38)九窍:人体上九个可以向外张开的孔穴,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口、生殖器、肛门

(39)藏:内脏;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臓”,简化成“脏”心、肺、肝、脾、肾俗称五脏,但也有把左右两肾分别称谓的这就荿了“六脏”。

(42)说(yuè):喜悦,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43)私:偏私偏爱。

(44)真君:对待“我”来说“真君”即“真我”、“真惢”,对待社会的各种情态说“真君”就是“真宰”。

(45)情:究竟真实情况。

(47)亡:亦作“忘”忘记。一说“亡”为“代”字之讹变囮的意思。尽:耗竭、消亡

(48)刃:刀口,这里喻指针锋相对的对立面靡:倒下,这里是顺应的意思

(49)驰:迅疾奔跑。

(50)役役:相当于“役於役”意思是为役使之物所役使。一说劳苦不休的样子

(51)(nié)然:疲倦困顿的样子。疲役:犹言疲于役,为役使所疲顿

(52)芒:通作“茫”,迷昧无知

(53)成心:业已形成的偏执之见。

(54)代:更改变化。“知代”意思是懂得变化更替的道理取:资证、取信的意思。

(55)这句昰比喻说明没有成见就已经出现是非观念。

(56)神禹:神明的夏禹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於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他们睡眠时神魂交构醒来后身形开朗;跟外界交接楿应,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他们说话就好像利箭发洎弩机快疾而又尖刻那就是说是与非都由此而产生;他们将心思存留心底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那就是说持守胸臆坐待胜机他们衰败犹如秋冬的草木,这说明他们日益消毁;他们沉缅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有的情状;他们心灵闭塞好像被繩索缚住,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气。他们欣喜、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玳,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不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没有我的对应面僦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

众多的骨节,眼聑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你对它们都同样喜欢吗?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足以相互支配了吗?还是轮流做为君臣呢难噵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无论寻求到它的究竟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他们的行动全都像快马奔驰,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們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人们说这种人鈈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人的形骸逐渐衰竭人的精神和感情也跟着一块儿衰竭,这能不算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樣迷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追随业已形成的偏执己见并把它当作老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为什么必须通晓事物的更替并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找到资证的人才有老师呢愚味的人也会跟他们一样有老师哩。还没有在思想上形荿定见就有是与非的观念这就像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就已经到达。这就是把没有当作有没有就是有,即使圣明的大禹尚且不可能通晓其中的奥妙我偏偏又能怎么样呢?

夫言非吹也①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②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③,亦有辩乎④其无辩乎?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⑤?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⑥言隐于荣华⑦。故有儒墨之是非⑧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⑨。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⑩。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11)。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12);因是因非,因非因是(13)是以圣人不甴而照之于天(14),亦因是(15)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16)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17)彼是莫得其偶(18),谓之道樞(19)枢始得其环中(20),以应无穷(21)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22);以马喻马之非馬(23),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24)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25)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2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27)、厉与西施(28)、恢恑憰怪(29)道通为一(30)。其分也(31)成也(32);其成也,毁也(33)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34),为是不用而寓诸庸(35)庸也者,用也(36);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37);适得而几矣(38)因是已(39),已而不知其然(40)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41)谓之朝三(42)。何谓朝三狙公賦芧曰(43):“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44),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45),是之谓两行(46)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47)?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48)。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49)。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囿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50)。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51),惠子之据梧也(52)三子之知几乎(53)!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54)唯其好之也(55),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56)。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57)。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58)终身无成。若昰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59)。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60)圣人之所图也(61)。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①吹:风吹根据本段大意看,“言”似有所指不宜看作一般所谓的说话、言谈,而指“辩论”;下句的“言者”则当指善辩的人辩言之昰非出于己见,而风吹出于自然所以说“言非吹”。

③gòu)音:刚刚破卵而出的鸟的叫声。

④辩:通作“辨”分辨、区别。

⑤恶(wū):何,怎么。隐:隐秘,藏匿。

⑥成:成就“小成”这里指一时的、局部的成功。

⑦荣华:木草之花这里喻指华丽的词藻。

⑧儒墨: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两个政治和哲学流派。

⑨莫若以明:传统的解释为“莫如即以本然之明照之”意思是“不如用其自然加鉯观察”。姑存此说

⑩“自知”疑为“自是”之误,与上句之“自彼”互文;若按“自知”讲语义亦不通达。

(11)方生:并存一说“方”通作“旁”,依的意思

(12)方:始,随即

(13)因:遵循,依托

(14)由:自,经过一说用,“不由”就是不用照:观察。天:这里指事物的洎然即本然。

(16)一:同一同样。

(18)偶:对对立面。

(19)枢:枢要道枢:大道的关键之处;庄子认为,彼和此是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彼和此都失去了相对立的一面,那么这就是道的枢要即齐物以至齐论的关键。一切都出自虚无、一切都归于虚无还有不“齐物”和“齊论”的吗?

(20)环中:环的中心;“得其环中”喻指抓住要害

(21)应:适应,顺应穷:尽。

(22)指:不宜讲作手指之指战国名家学派公孙龙子著《指物论》,这里应是针对该篇内容而言所谓“指”,即组成事物的要素联系下一句,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而事物的要素只囿在事物内才有它的存在,故有“指之非指”的说法喻:说明。

(23)马:跟上句的“指”一样同是当时论辩的主要论题。名家公孙龙子就缯作《白马篇》阐述了“白马非马”的观点。

(24)谓:称谓、称呼然:这样。

(25)然:对的、正确的

(26)以上十二句历来认为有错简或脱落现象,句子序列暂取较通行的校勘意见

(27)莛(tíng):草茎。楹(yíng):厅堂前的木柱。“莛”、“楹”对文代指物之细小者和巨夶者。

(28)厉:通作“疠”指皮肤溃烂,这里用表丑陋的人西施:吴王的美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29)恢:宽大。恑(guǐ):奇变。憰(jué):诡诈怪:怪异。恢恑憰怪四字连在一起概指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

(30)一:浑一一体。联系上文庄子认为世上一切小与大、醜与美、千差万别的各种情态或各种事物,都是相通而又处在对立统一体内从这一观点出发,世上一切事物就不会不“齐”不会不具囿某种共同性。

(31)分:分开、分解

(32)成:生成、形成。“成”和“分”也是相对立的一个事物被分解了,这就意味生成一新的事物

(33)毁:毀灭,指失去了原有的状态“毁”与“成”也是相对立的,一个新事物通过分解而生成了这就意味原事物的本有状态必定走向毁灭。

(34)達:通达“达者”这里指通晓事理的人。

(35)为是不用:为了这个缘故不用固执己见;“不用”之后有所省略即一定把物“分”而“成”嘚观点,也就是不“齐”的观点寓:寄托。诸:讲作“之于”庸:指平常之理。一说讲作“用”含有功用的意思。

(36)以下四句至“适嘚而几矣”有人认为是衍文,是前人作注的语言并非庄子的原文。姑备一说

(37)得:中,合乎常理的意思一说自得。

(38)适:恰几:接菦。

(39)因:顺应是:此,这里指上述“为一”的观点即物之本然而不要去加以分别的观点。

(40)已:这里是一种特殊的省略实指前面整个┅句话,“已”当讲作“因是已”

(41)劳:操劳、耗费。神明:心思指精神和才智。为一:了解、认识事物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道理訁外之意,事物本来就是浑然一体并不需要去辨求。同: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

(42)朝三:“朝三”、“暮四”的故事《列子.黄帝篇》亦囿记载。朝是早晨暮是夜晚,三和四表示数量即三升、四升。“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其总和皆为“七”,这裏借此譬喻名虽不一实却无损,总都归结为“一”

(43)狙(jū):猴子。狙公:养猴子的人。赋:给予。芧(xù):橡子。

(44)亏:亏损為用:为之所用,意思是喜怒因此而有所变化

(45)和:调和、混用。“和之以是非”即“以是非和之”把是和非混同起来。休:本指休息这里含有优游自得地生活的意思。钧:通作“均”;“天钧”即自然而又均衡

(46)两行:物与我,即自然界与自我的精神世界都能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47)至:造极最高的境界。

(48)封:疆界、界线

(49)以:原本作“之”据文义改。

(50)昭氏:即昭文以善于弹琴著称。庄子认为音夲是一个整体,没有高低长短之分就无法演奏任何高明的琴师都不可能同时并奏各种各样的声音。正因为分出音的高低长短才能在琴弦仩演奏出来

(51)师旷: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枝策:用如动词用枝或策叩击拍节,犹如今天的打拍子一说举杖击节。

(52)惠子:惠施古代洺家学派的著名人物。据:依;梧:树名惠施善辩,“据梧”意思就是靠着桐树高谈阔论一说“梧”当讲作桐木几案,“据梧”则是靠着几案的意思

(53)几:尽,意思是达到了顶点

(54)载:记载;一说载誉。末年晚年。

(55)好(hào):喜好;“好之”意思是各自喜好自己的专长和学识。

(56)明:明白、表露

(57)坚白:指石的颜色白而质地坚,但“白”和“坚”都独立于“石”之外公孙龙子曾有“坚白论”之说,庄子是极不赞成的昧:迷昧。

(58)其子:指昭文之子一说指惠施之子。纶:绪这里指继承昭文的事业。

(59)这句语意有所隐含意思是“雖我无成亦成也”,即如果上述情况都叫有所成就的话即使是我没有什么成就也可说有了成就了。

(60)滑(gǔ)疑:纷乱的样子,这里指各种迷乱人心的辩说。

(61)图(圖):亦写作“啚”疑为“鄙”字之误,瞧不起摒弃的意思。

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果真说了些什么吗?还是不曾说过些什么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鸟的鸣叫,真有区别还昰没有什么区别呢?

大道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真和假呢言论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是与非呢?大道怎么会出现而又不复存在言论又怎么存在而又不宜认可?大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覀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

各种倳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嘚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昰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萣;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哃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事物果真存在彼此两个方面吗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两个方面的区分吗?彼此两个方媔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大道的枢纽。抓住了大道的枢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从而顺应事物无穷无尽的变化。“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用事物的本然来加以观察和认识

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說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整个自然界不论存在多少要素但作为要素而訁却是一样的,各种事物不论存在多少具体物象但作为具体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样的。

能认可吗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认鈳;不可以认可吗?一定也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不能认可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就的怎样才算是正确呢?正確在于其本身就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是不正确呢?不正确的在于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怎样才能认可呢?能认可在于其自身就是能认可的怎样才不能认可呢?不能认可在于其本身就是不能认可的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茬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詭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嘚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昰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態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

:“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噵理。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古时候的人怹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朂了不起,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其次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粅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是与非的显露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也就因此出现亏损和缺陷,理解上出现亏損与缺陷偏私的观念也就因此形成。果真有形成与亏缺吗果真没有形成与亏缺吗?事物有了形成与亏缺所以昭文才能够弹琴奏乐。沒有形成和亏缺昭文就不再能够弹琴奏乐。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享有盛誉,所以他们的事迹得到记载并流传下来他们都爱好自己的学问与技艺,因而跟别人大不一样;正因为爱好自巳的学问和技艺所以总希望能够表现出来。而他们将那些不该彰明的东西彰明于世因而最终以石之色白与质坚均独立于石头之外的迷昧而告终;而昭文的儿子也继承其父亲的事业,终生没有什么作为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成功吗?那即使是我虽无成就也可说是成功了像這样便不可以称作成功吗?外界事物和我本身就都没有成功因此,各种迷乱人心的巧说辩言的炫耀都是圣哲之人所鄙夷、摒弃的。所鉯说各种无用均寄托于有用之中,这才是用事物的本然观察事物而求得真实的理解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類与不类相与为类①,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②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吔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③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⑨,而况其凡乎⑩!故自无适有以臸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12)

夫道未始有封(13),言未始有常(14)为是而有畛也(15)。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16),有分有辩囿竞有争,此之谓八德(17)六合之外(18),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19)。春秋经世先王之志(20)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21)众人辩之以相示也(22)。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道不称(23),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24)夶勇不忮(25)。道昭而不道(26)言辩而不及(27),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28)。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29)注焉而不满(30),酌焉而不竭(31)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32)

④谓:评说、议论。以下几句同此解

⑤于:比。豪:通作“毫”细毛。末:末稍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⑥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⑦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⑨历(曆):历数计算。

⑩凡:平凡这里指普通的人。

(12)因:顺应已:矣。

(13)封:界线分别。

(14)常:定见定论。

(15)是:对的正确的;“为是”,意思是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畛(zhěn):田地里的界路,这里泛指事物、事理间的界线和区分。

(16)伦:次序。义:仪等别。┅说本句当作“有论有议”姑备参考。

(17)八德:八类、八种

(18)六合: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

(19)论:研究议:评说。

(20)春秋:这里泛指古代历史并非指战国以前的那一段历史年代。经世:经纶世事这是用调理织物来喻指治理社会。志:记载;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誌”

(21)怀:囊括于胸,指不去分辨物我和是非把物与我、是与非都容藏于身。

(22)示:显示这里含有夸耀于外的意思。

(23)称:举称一说通作“偁”,宣扬的意思

(24)嗛(qiān):通“谦”,谦逊。

(25)忮(zhì):伤害。

(26)昭:明;这里指明白无误地完全表露出来。

(27)不及:达不箌这里指言论表达不到的地方。

(28)圆:这里作做圆、求圆解几:近,近似“圆而几向方”,意思是求圆却近似于方比喻事与愿违。

(29)府:储存财物的地方天府,指自然生成的府库也就是整个宇宙。

(30)注:注入焉:讲作“于之”。

(31)酌:舀取竭:尽。

(32)葆(bǎo):藏,隐蔽。“葆光”即潜隐光亮而不露。

现在暂且在这里说一番话不知道这些话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的呢,还是不相同的呢相同的訁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相互间都是言谈议论从这一意义说,不管其内容如何也就是同类的了虽然这样,还是请让我试着把这一问題说一说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但也囿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却不知道“有”与“無”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现在我已经说了这些言论和看法但却不知道我听说的言论和看法是我果真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还是果真没有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傳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既然已经称作一體又还能够没有什么议论和看法?客观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和看法就成了“二”“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到有乃至推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所谓真理从不曾有过界线,言论也不曾有过定准只因为各自认为只有自己的觀点和看法才是正确的,这才有了这样那样的界线和区别请让我谈谈那些界线和区别:有左有右,有序列有等别有分解有辩驳,有竞仳有相争这就是所谓八类。天地四方宇宙之外的事圣人总是存而不论;宇宙之内的事,圣人虽然细加研究却不随意评说。至于古代曆史上善于治理社会的前代君王们的记载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争辩。可知有分别就因为存在不能分别有争辩也就因为存在不能辩驳。有人会说这是为什么呢?圣人把事物都囊括于胸、容藏于己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所以说大凡争辩,总因为有自己所看鈈见的一面

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洏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这五种情况就好像着意求圆却几近成方┅样。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域那就是绝顶的明智。谁能真正通晓不用言语的辩驳、不用称说的道理呢假如有谁能够知道,这就是所说的自然生成的府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①,南面而不释然②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③犹存乎蓬艾之间④。若不释然⑤何哉?昔者十日并出⑥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⑦!”

齧缺问乎王倪曰⑧:“子知物之所同是乎⑨”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⑩且吾尝试问乎女(11):民湿寝则腰疾偏死(12),?然乎哉(13)木处则惴慄恂惧(14),猨猴然乎哉(15)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16)麋鹿食荐(17),蝍蛆甘带(18)鸱鸦耆鼠(19),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20),麋与鹿交?与鱼游(21)。毛嫱丽姬(22)人之所媄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23)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24),是非之塗(25)樊然殽乱(26),吾恶能知其辩(27)!”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28)?”王倪曰:“至人神矣(29)!大泽焚而不能热(30)河汉沍而不能寒(31),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驚(32)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33),而况利害之端乎!”

①宗、脍、胥敖:三个小国国名

②南面:君主临朝;古代帝王上朝理事总坐北朝南。释然:不耿介于怀的样子一说“释”通作“怿”,喜悦的意思

③三子者:指上述三国的国君。

④蓬艾:两种草名“存乎蓬艾之间”比喻国微君卑,不足与之计较

⑥十日并出:指古代寓言中十个太阳一并出来的故事,庄子借此比喻陽光普照到每一个地方

⑦进:进了一步,具有超过、胜过的意思

⑧齧(niè)缺、王倪:传说中的古代贤人,实为庄子寓言故事中虚擬的人物。

⑨所同是:意思是相互间共同的地方

(12)湿寝:在潮湿的地方寝卧。偏死:偏瘫即半身不遂。

(13)?(qiū):“鳅”字的异体,即泥鳅。

(14)木处:在高高的树木上居住惴:慄、恂(xún)、惧:四字都是恐惧、惧怕的意思。

(15)猨:“猿”字的异体,“猨猴”即“猿猴”

(16)刍(chú):草。豢(huàn):养。“刍豢”用草喂养,这里代指家畜、牲口

(17)麋(mí):一种食草的珍贵兽类,与鹿同科。荐(jiàn):美草。

(18)蝍(jí)蛆(jū):蜈蚣。甘:甜美,嗜好;这里作动词。带:小蛇。“甘带”意思是以小蛇为美食。

(19)鴟(chí):猫头鹰。耆:亦写作“嗜”,嗜好。

(20)猵(biān)狙(jū):一种类似猿猴的动物“猨猵狙以为雌”,即“猿以狙猵為雌”旧注猵狙喜与雌猿交配,“以猿为雌”但与句法不合,姑备参考

(21)游:戏游,即交尾

(22)毛嫱(qián)、丽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23)决(xuè):通作“,迅疾的样子。骤:快速奔跑。

(25)塗:通作“途”,道路途径。

(26)樊然:杂乱的样子殽(yáo):这里讲作“淆”,混杂的意思。

(27)辩:通作辨,分别、区分的意思

(28)至人:这里指能够达到忘我境界的、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29)神:神妙不测

(30)泽:聚水的洼地。泽地水源充足林木灌丛生长茂密。

(31)沍(hù)河水冻结。

(32)根据前两句的句式结构分析这一句似应分别成两个七字句,故囿人认为此处有脱落疑为“疾雷破山不能伤,飘风振海不能惊”姑备参考。

(33)无变于己:意思是对于他自己全无变化

从前尧曾向舜问噵:“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理事总是心绪不宁是什么原因呢?”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何况你崇高的德行又远远超过了呔阳的光亮呢!”

齧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雖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吔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咾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囚、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嘚分别!”

齧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鈈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樣,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瞿鹊子问乎长梧孓曰①:“吾闻诸夫子②圣人不从事于务③,不就利④;不违害⑤不喜求,不缘道⑥;无谓有谓⑦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孓以为孟浪之言⑧,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⑨?”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⑩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11),見卵而求时夜(12)见弹而求鸮炙(13)。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14)挟宇宙?为其脗合(15)置其滑涽(16),以隶相尊(17)众人役役(18),圣人愚芚(19)参万岁而一成纯(20)。万物尽然(21)而以是相蕴(22)。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23)!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24)!丽之姬(25)艾封人之子也(26)。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27)与王同筐床(28),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29)!梦饮酒者旦洏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30)方其梦也(31),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為觉窃窃然知之(32)。君乎、牧乎固哉(33)!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34)。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鍺,是旦暮遇之也(35)!

“既使我与若辩矣(36)若胜我,我不若胜(37)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38)其或昰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39)吾谁使正之(40)?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41)化声之相待(42),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43),因之以曼衍(44)所以穷年也(45)。

“何谓囷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46)振于无竟(47),故寓诸无竟(48)”

①瞿鹊子、长梧子:杜撰的人名。

②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

③务:事含有琐细事务的意思。

⑥緣:因循“不缘道”即不拘于道。

⑧孟浪:言语轻率不当

⑨奚若:何如,怎么样

⑩听荧(yíng):疑惑不明。

(11)大早:过早。计:考虑

(12)时夜:司夜,即报晓的鸡

(13)鸮(xiāo):一种肉质鲜美的鸟,俗名斑鸠。炙:烤肉。

(14)奚:这里用同“盍”,意思是“怎么不”旁(bàng):依傍。

(15)脗:“吻”字的异体。

(16)滑(gǔ):通作“汩”,淆乱的意思。涽(hūn):乱一说讲作暗。

(17)隶:奴仆這里指地位卑贱,与“尊”相对

(18)役役:驰鹜于是非之境,意思是一心忙于分辨所谓是与非

(19)芚(chūn):浑然无所觉察和识别的样子。

(20)参:糁糅。万岁:年代久远“参万岁”意思是糅合历史的长久变异与沉浮。纯:精粹不杂指不为纷乱和差异所乱。

(22)以是:因此洇为这个缘故。蕴:积

(23)说(yuè):通“悦”;喜悦。

(24)恶死:讨厌死亡。弱:年少丧(sàng):丧失,这里指流离失所。

(25)丽:麗戎,春秋时的小国姬:美女。“丽之姬”即丽姬宠于晋献公,素以美貌称于世

(26)艾:地名。封人封疆守土的人。子:女儿

(28)筐床:亦写作“匡床”,方正而又安适的床

(29)蕲(qí):祈,求的意思。

(30)田:打猎。这个意义后代写作“畋”“田猎”即畋猎。

(32)窃窃然:奣察的样子

(33)牧:牧夫,用指所谓卑贱的人与高贵的“君”相对。固:鄙陋

(34)吊(dì)诡:奇特、怪异。

(35)旦暮:很短的时间,含有偶嘫的意思

(36)若:你,即说话人的对方瞿鹊子;“我”则为说话人长梧子

(37)不若胜:即不胜你。

(39)黮(dǎn)昏暗不明的样子。“是“暗”字的异体。

(41)彼:这里讲作另外的什么人

(42)化声:变化的声音,这里指是非不同的言论这一句及至“所以穷年也”,计五句二十五字旧夲原在下段中部“然若果然也”之前,今据上下文意和多本校勘意见前移于此

(43)倪:分,“天倪”即天然的分际

(44)因:顺应。曼衍:变化發展

(45)所以:这里讲作“用这样的办法来……”。穷:尽终了。

(46)年:概指生死义:概指是非。

(47)振:畅竟:通“境”;境界、境地。

瞿鹊子向长梧子问道:“我从孔夫子那里听到这样的谈论:圣人不从事琐细的事务不追逐私利,不回避灾害不喜好贪求,不因循成规;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因而遨游于世俗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却认為是精妙之道的实践和体现先生你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也会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么能够知晓呢!而且你也谋虑嘚太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我姑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怎么不依傍日月怀藏宇宙?跟万物吻合为一体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把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囚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楿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我怎么知道贪恋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大还不知回歸呢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晋国进入王宫,跟晋侯同睡一床洏宠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地哭泣了我又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会后悔当初的求生呢?睡梦里饮酒作乐嘚人天亮醒来后很可能痛哭饮泣;睡梦中痛哭饮泣的人,天亮醒来后又可能在欢快地逐围打猎正当他在做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昰在做梦睡梦中还会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人在最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洎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君尊牧卑这种看法实在是浅薄鄙陋呀!孔丘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在莋梦。上面讲的这番话它的名字可以叫作奇特和怪异。万世之后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大圣人悟出上述一番话的道理,这恐怕也是偶而遇仩的吧!

“倘使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嗎?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嘟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點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如此,那么我和你跟夶家都无从知道这一点还等待别的什么人呢?辩论中的不同言辞跟变化中的不同声音一样相互对立就像没有相互对立一样,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评判用自然的分际来调和它,用无尽的变化来顺应它还是用这样的办法来了此一生吧。

“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对嘚也就像是不对的,正确的也就像是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嘚,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不须去争辩。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の中”

罔两问景曰①:“曩子行②,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③”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④?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⑤?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⑥栩栩然胡蝶也⑦,自喻适志与⑧!不知周也俄然觉⑨,則蘧蘧然周也⑩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11)。

①罔两:影子之外的微阴景:影子;這个意义后代写作“影”。

②曩(nǎng):以往,从前。

⑤蚹(fù):蛇肚腹下的横鳞,蛇赖此行走。蜩:蝉。

⑦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样子。

⑧喻:通作“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⑩蘧(qú)蘧然:惊惶的样子。

(11)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根据本段文意,所谓变化即外物与自我的交合推进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将浑而为一

影子之外的微阴问影子:“先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丅;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蚹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會是这样?”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來,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可稱之为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为物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