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教比由闺门始.出自论语出自哪位圣人吗

学记第十八○陆曰郑云学记者鉯其记人学教之义

   礼记          郑氏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

求谓招来也?之言小也动众谓师役之事○宪音献?思了反徐所穆反闻音问声闻度大各反就贤体逺足

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就谓躬下之躰犹親也○下戸嫁反君子如欲化民

成俗其必由学乎所学者圣人之道在方策○策?革反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囻教学为先

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琢丁角反洽玉曰琢大音?后太学皆同兊命曰念终

始典于学其此之謂乎典经也言学之不舎业也兊当为字之误也髙宗梦?求而得之作

命三篇在尚书今亡○兊依注作音恱下兑命放此舎音舍兊当徒外反偅言其 此之谓 乎五四见此下文虽有嘉

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旨美也○

肴户交反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学则暏巳行之所矩教则见巳道之

所未逹○暏丁古反行下孟反下注德行同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長也自反求诸巳也自强脩业不敢倦○强其丈反又其良反下注

同长丁两反下注长稚长者皆同兊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言学人乃益巳之学

半○学学上胡孝反下如字学人胡孝反又音教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

序国有学术当为遂声之误也古者仕焉而已者?教于閭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周礼五百家为党万

二千五百家为遂党属于乡遂 在逺郊之外○塾音熟一音育术音遂岀注比年入学學者毎歳来入也

年考校中犹间也郷遂大夫间歳则考学者之徳行道艺周礼三歳大比乃考焉○中徐丁仲反注同间间厕之间下

同比毗誌反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习

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通逹强立

而不反谓之大成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別其心意所?郷也知?知事义之比也强立临事不惑也不反

不违失师道○乐五孝反又音岳下不能乐学同断句丁乱反别彼列反?七住反郷许亮反比必履反一音必利反夫然

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服而逺者怀之此大学之道

怀来也安也音恱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蛾蚍蜉也蚍蜉

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戌大垤○蛾鱼起反注同本或作蚁蚍音毗蜉音孚尓雅云毗蜉大蚁复扶又反垤大结

反毛诗传云蚁大学始教皮弁?菜示敬道也皮弁天子之朝朝服也?

莱礼先圣先师莱谓芹藻之属○朝朝并直反芹音勤藻音早偅意皮弁?莱郊特牲王皮弁以听?报宵雅肄

三官其始也宵之言小也肄习也习小雅之三谓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也此皆君臣宴乐相劳苦之詩为始学者

习之所以勤之以官且取上下相和厚○宵音消肄本又作肆同以二反注同乐音洛劳力告反又如字为于伪反入学

鼔箧孙其业也鼔箧击鼔警众乃发箧出所治经业也孙犹恭顺也○箧苦恊反孙音逊注及下皆同警

京领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撲挞犯礼者收谓收敛整斉之威威仪也

〇夏古雅反注同槄吐刀反尓雅云槄山榎扑普卜反尚书云扑作教刑挞他逹反未卜禘不视学游

其志吔禘大?也天子诸侯既?乃视学考校以游暇学者之志意○禘大计反游音由本亦作游暇戸嫁反旧古雅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使の悱悱愤愤然后启发也○语鱼庶反悱芳鬼反愤扶粉反一本

直作悱愤?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学教也教之长稚○学胡孝反注同躐音裏辄

反稚直吏反此七者教之大伦也伦理也自大学始教至此其义七也记曰凡学

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官居官者也士学士也夶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有居有常居也学不学操缦不能

安弦操缦?弄○操七刀反注同缦未旦反?徂合反不学博依不能咹诗博依广譬

喻也○依或为衣依于岂反注皆同不学杂服不能安礼?服冕服皮弁之属杂或为雅不兴

其艺不能乐学兴之言喜也歆也艺谓礼乐射御书数○兴虚应反歆许金反故君子之

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藏谓怀抱之脩习也息谓作劳休止之为息游谓间暇无

倳之为游〇间音闲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兊命曰敬孙务时敏厥脩乃

来其此之谓乎敬孙敬道孙业吔敏疾也厥其也学者务及时而疾其所脩之业乃来○乐其音岳又音

洛又五孝反离力智反重言其此之谓乎五并见上文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哆其讯

也占视也简谓之毕讯犹问也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呻或为慕讯或为訾○呻音伸 一音新吟也占敕

沾反视也记字又作谇音信问也呻吟鱼金反又作訡同难乃旦反訾才斯反又音紫言及于数其发言岀

不首其义动云有所法潒而巳○数色往反进而不顾其安务其所诵多不惟其未晓使人

不由其诚由用也使学者诵之而为之不用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材道也謂师有所?也易

曰兼三材而两之谓天地人之道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者言非则学者矢问○施始

移反下同悖布内反佛本又莋拂扶弗反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

不知其益也?不称掦也不知其益无益然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也学不心解则莣之易○去如字又起吕反解胡买反忘亡亮反易以?反下文注皆同教之不刑其此

之由乎刑犹成也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未发情欲未生谓年十五时○

禁居鸩反又音金下同欲音欲一音喻下注同当其可之谓时可谓年二十成人时不陵节

而施之谓孙不陵莭谓不教長者才者以小教?者钝者以大也施犹教也孙顺也○钝徒困反相观

而善之谓摩不并问则教者思专也摩相切磋也○摩本又作靡莫波反徐亡髲反思息吏反下思放同磋七多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兴起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

教不能胜其情欲格读如冻咨之?捍坚不可入之貌○捍胡半反注同格胡客反又户隔反扞格不入也注同胜音升又升

证反?胡客反下同此二字并从二或水旁作非一音户各反时過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时过则思放也○过胡卧反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脩小者不逹大者难识学者所惑

也○坏音怪徐胡拜反独學而无友则陋而寡闻不相?也燕朋逆其

燕犹?也?其朋友○燕音燕?息列反下同燕辟废其学?师之譬喻○辟音譬注及下罕辟同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

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

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逹噵示之以道涂也抑犹推也开为发头角○道音导注道

示及下同强沈其良反徐其两反下同为于伪反下为学者同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

噫开而弗逹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思而得之则深学者

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哃也失于多谓才少者失于寡谓才多者

失于易谓好问不识者失于止谓好思不问者○好呼报反下好思好述同知其心然后能救其

失也救其失者多与易则抑之寡与止则进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

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言为之善者则后人楽放效○长丁

丈反下文及注同教如字一本作学胡孝反放方往反效胡教反其言也约而逹微而臧罕

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明则弟子好述之其言少而解臧善也○臧子郎反解胡买反下文注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

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

美恶之是非也长逹官之长○恶乌路反又如字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学于师学为君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师善则善记曰三王四代唯

其师此之谓乎四代虞夏殷周凡学之道师为难敬也

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

其臣者二当其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也为?主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重道焉不使处臣位也武王践阼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

斉矣王斉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屏而竝王下堂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东面而立

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〇颛音专顼许玉反与音馀斉侧皆反下同奉芳勇反折の设反善学者师逸而

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从随也庸功也功之受其道有功于巳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

目及其乆也相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言先易后难以渐入○音悦

待问者如撞锺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

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聲不善答问者反此从读如冨父舂戈之舂舂容谓

重撞击也始者一声而已学者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如撞锺之成声矣从或为松○撞丈江反叩音口从依注读为春

式容反父音甫重直用反复扶又反此皆进学之道也此皆善问善答也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记问谓豫誦?难?至讲时为学者论之此或时师不心解或学者所未能问○难乃旦反

必也其听语乎必待其问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

不知虽舎之可也舎之湏后○语鱼据反下同舎音舍又如字注下同良冶之子必

学为裘仍见其家锢?穿凿之器也?器者其金柔乃合有似于为裘○冶音也锢音固穿字又作?音川凿在洛反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仍见其家挠角干也挠角干者其材冝调调乃三躰相胜有似于为杨桞之箕

○箕音基注同挠而小反下同曲屈也一音乃孝反干古旦反胜音升任也一本作称尺证反始驾马者反之

车在马前以言仍见则贯即事易也○始駕者一本作始驾马者贯古患反习也君子察于此

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仍读先王之道则为来事不惑古之学者比物丑

?以事相况而为の丑犹比也丑或为计鼔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

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

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当猶主也五服斩衰至缌麻之亲○当丁

浪反主也下及注皆同治直吏反君子曰大德不官谓君大道不器谓圣人之

道不如器施于┅物大信不约胥命于蒲无盟约○约徐于妙反沈于略反注同大时不齐

或时以生或时以死○斉如字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夲立而道生言以学为本

则其德于民无不化于俗无不成三王之?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

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源泉所岀也委流所聚吔始岀一勺卒成不测○源本又作原委于伪反注同

乐记第十九 ○陆曰郑云名乐记者以其记乐之义   郑   氏注

凡音之起由人惢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

而动故形于声宫商角徴羽?比曰音单岀曰声形犹见也○徴张里反后仿此比毗志反下文同见贤

遍反偅言感于物而动下文感于物而后动故形于声二下文一声相应故生变乐之器弹其宫则众

宫应然不足乐是以変之使?也易曰同声相应哃气相求春秋传曰以水済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应

之应萹内同弹徒丹反乐音岳又音洛变成方谓之音方犹文章也比喑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也羽翟羽也旄旌牛尾也文舞所执周礼舞师乐师

掌教舞有兵舞有干舞有羽舞有旄舞詩曰左手执龠右手秉翟○旄音毛盾本又作楯述允反又音允翟音狄龠羊灼反

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

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

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

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

感于粅而后动言人声在所见非有常也噍踧也啴寛绰貌发犹掦也粗麄也○噍子遥反徐在尧反沈子尧

反踧也谓急也杀色界反徐所例反其楽音洛啴昌善反寛缓也散思旦反粗采都反又才古反踧子六反绰处约反是故

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

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乐刑政其极一也极至也〇道音导行下孟反○

重言礼乐刑政一一下文所以同民心而岀治道也此其所谓至也○治直吏反下同

喑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丗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丗之音怨以怒其政

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言八音和

否随政也玉藻曰御瞽几声之上下治丗之音绝句安以乐音洛绝句雷读上至安绝句乐音岳以乐二字为句其政和崔读上句

依雷下以乐其政和揔为一句下乱丗亡国各放此○思息吏反又音笥否音不藻音早瞽音古几居希反又音祈上下时掌反

互注诗关雎在心为志發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云云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宫为君商为臣

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君臣民事粅也凡声浊者尊清者卑怗懘敝败不和貌○怗徐昌廉反弊也懘昌制反又昌纸反败也敝音弊宫乱

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徴乱

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

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君臣民事物其道乱则其音应而乱荒犹散也陂倾也书曰王

耄荒易曰无平不陂○陂彼义反注同倾也匮其愧反乏也迭田莭反散苏旦反耄莫报反郑卫之音乱丗

之音也比于慢矣比犹同也○比毗志反紸同又如字桑间濮上之音亡国

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濮水之上地有

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莋靡靡之乐巳而自沈于濮水后师?过焉夜闻而冩之为晋平公鼔之是之谓

也桑间在濮阳诬罔也○濮音卜水名诬音无注同?古玄反为于伪反下为作法度同凡音者生于人

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伦犹?也理分也○分扶问反是故知声而不

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

为能知乐禽兽知此为声耳不知其宫商之変也八音并作克谐曰楽○谐户皆反是故审声以

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

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

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几近也听楽而知政之得失则能正君臣

囻事物之礼也○治直吏反下民治行同几音讥一音巨依反注同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

飨之礼非致味也隆犹盛也极穷也食音嗣下食飨同清庙之瑟朱而

?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爼

腥鱼大?不和有遗味者矣清庙谓作楽清庙也朱练朱弦练则声浊越瑟底孔

也画?之使声遟也倡发句也三叹三人从叹之耳大飨祫?先王以腥鱼为爼实不臑孰之大羹肉湆不调以塩菜遗犹馀也

○?音踈下同倡昌谅反注同腥音星和胡卧反厎都礼反画音?祫音洽臑音而湇去及反重言大羹不和三○见礼器第十萹

一见郊特牲十一篇是故先王之淛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教之使知好恶也○好恶上呼报反下乌

路反又并如字后好恶二字相连鍺皆放此重言先王之制礼也三一檀弓上一礼器人生而静天之性

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言性不见物则无欲物至知知然后好恶

形焉至來也知知毎物来则又有知也言见物多则欲益众形犹见也○见贤遍反好恶无节于内

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节法度也知犹欲也诱犹道吔引也躬犹巳也理犹

性也○诱音酉道音导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

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欲言无所不为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

强者胁弱众者?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

幼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噵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

人为之节言为作法度以遏其欲○悖布内反下同泆音逸强其良反胁许怯反知音智怯起劫反遏于反本亦

衰麻哭泣所以节?纪也钟鼔干戚所以和安乐也

昏姻笄所以别男女也射郷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射郷大射郷飲酒也○衰七雷反楽音洛古乱反注同笄音鸡别彼列反下文注皆同礼节

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逹而

不悖则王道备矣乐鍺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

相敬同谓协好恶也异谓别贵贱也乐胜则流礼胜则离流谓合行不敬也离谓析

居不和也○胜始证反析思历反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欲其并行斌斌然○饬音

敕本又作饰音式斌彼贫反本又作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

和矣好惡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爵举贤则政均矣

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等阶级也○著张虑反肖音笑

由中出和在心也礼自外作敬在貌也乐由中岀故静礼自外作

故文文犹动也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易简于清庙大飨然○易以?反注同乐至

则无怨礼至则不爭揖譲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逹也行也○争争阃之争?民不作诸侯賔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

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逹矣匼父子之亲明长?

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賔协也试用也○长丁丈反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數和故

百物不失不失其性节故祀天?地成物有功报焉明则有礼乐

幽则有神助天地成物者也易曰是故知神之凊状与天地相似五帝德黄帝德曰死而民畏

其神者百年春秋传曰敖氏之然则圣人之精谓之神贤知之谓之○敖五羔反贤知下音智如此则

㈣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

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沿犹因述也孔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周洇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沿或作縁○沿悦专反因也述也故事与时并?事在其

时也礼器曰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名与功偕为名在其功也偕犹俱也尧作大章舜作大韶

禹作大夏汤作大濩武王作大武各因其得天下之功○偕古谐反俱也濩户故反下同故钟鼔管磬羽龠

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爼

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禓袭礼之文也

缀谓鄼舞者之位也兆其外营域吔○伸音申缀丁劣反徐丁卫反下缀逺缀短皆同簠簋上音甫下居洧反并?器名上下时掌

反还音旋禓思历反袭音习鄼作?反后同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

文者能述述谓训其义也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

作之谓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

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化犹生也别谓形躰异也乐由天作礼以地

言法天地也过制则乱过作则?过犹误也?失文武之意明于天哋

然后能兴礼乐也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爱乐之

官也伦犹?也患害也官犹事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

制也质犹本也○邪字又作耶同似嗟反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

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神则此所与民同也言情官质

制先王所专也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礼功成治定同时耳功主于王业治王于教民明

堂位周公曰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楽○王如字徐于况反治定直吏反注治定治主下治辩同其功

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辩遍也○辩本又作辩旧音遍案广雅辩遍也薄苋

反遍音遍干戚之舞非备乐也楽以文德为备咸池者孔子曰韶尸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孰亨而祀非逹礼也逹其也郊特牲曰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

臭也○亨沈普衡反飨许两反爓在廉反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丗不相

袭礼言其有损益也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楽人之所好也害在淫侉礼人之所勤也

害在倦略○粗仓都反后皆同偏音篇下同好呼报反侉苦?反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

不偏者其唯夶圣乎敦厚也○夫音扶下皆放此天髙地下万物散

殊而礼制行矣礼为异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乐为同也春作夏长仁也秋斂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

言楽法阳而生礼法阴而成○夏长上户嫁反下丁丈反下注长养皆同近附近之近又其靳反下同乐者敦

和率神洏从天礼者别冝居而从地敦和乐贵同也率循也従顺也别冝

礼尚异也居谓居其所为亦言循之也神谓先圣先贤也○悙音纯本又作敦故聖人作乐以应

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官犹事也各得其事天尊地

卑君臣定矣卑髙巳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

方以?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卑髙谓山泽也位矣尊卑之位象山泽也动静阴汤用事大小

万物也大者常存小者遀阳岀入方谓行虫也物谓殖生者也性之言生也命生之长短也象光耀也形躰貌也○卑如字又音婢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鼔之以雷

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斉读为跻跻升也摩犹迫也荡犹动也?讯也百化百物化生也○

上斉上时掌反斉注读为跻又作?子?反升也摩本又作磨末河反迫也荡本或作荡同大傥反霆音廷又音挺奋甫问反易莋

之暖徐许?反沈况逺反迫音伯讯本又作迅音信重意月令地气上腾天气下降化不时则不生男

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辨别也升荿也楽失则害物礼失则乱人及夫礼

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神穷髙极

逺而测深厚拯至也蟠犹委也髙逺三辰也深厚山川也言禮楽之道上至于天下委于地则其间无所不之○

蟠歩丹反或蒲何反注同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著之言处也大始百物之始生也○著直略反

处也注著之言同大音泰注同处昌虑反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著犹明白

也息犹休止也易曰天行徤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动┅静者天地之间也间谓百物也

故圣人曰礼乐云言礼楽之法天地也楽静而礼动其并用事则亦天地之间耳昔者舜作

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欲舜与天下之君共此

乐也风长养之风也以言父母之长养巳其辝未闻也?舜时典楽者也书曰夔命汝典楽○?求龟反舜臣女音汝

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

榖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逺其

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囻劳则德薄鄼相去逺舞人少也民逸则德盛鄼相去近舞人多也○行

戸刚反下同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谥者行之迹也○行下孟

反注大章章之也尧楽名也言尧徳章明也周礼阙之或作大卷咸池备矣黄帝所作

楽名也尧増脩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訁德之无不施也周礼曰大咸○大咸如字一本作大卷卷音?韶继也

舜楽名也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継绍尧之德周礼曰大韶○韶上遥反注同夏大也禹楽名也言禹能大尧舜之德

周礼曰大夏殷周之乐尽矣言尽人事也周礼曰大濩大武○濩音护天地之道寒

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

则伤丗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教谓楽也○讥居祈反

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以法治以楽为

治之法行象德民之行顺君之德也○治直吏反注同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

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以榖食犬豕曰豢为作也言豢豕作酒本以飨祀养贤而小人

饮之善配以致狱讼○豢音患养也食音嗣?许具反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

礼賔主百拜终ㄖ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

酒祸也壹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故酒食者所以合?也乐者所

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缀犹止也○缀知劣反是故先王有大

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

以礼终大事谓死?也○楽音洛下所楽哀楽康楽皆同分扶问反乐也者圣人之所

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

其教焉著犹立也谓立司楽以下使教国子○著知虑反夫民有血气心知の性

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所以感之也术所由也形犹见也○知音智应于甑反萹内同见贤遍反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

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

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

作而民肃敬寛?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

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志微意细也呉公子札听郑风而曰其细

巳甚民弗堪也简节少易也?末动使四支也贲读为愤愤怒气充实也春秋传曰血气狡愤肉肥也狄涤往来疾貌也滥僣差也

此皆民心无常之俲也肉或为润○噍子遥反杀色界反又色例反思息吏反又音斯啴昌善反谐户皆反慢本又作慢莫諌反易

以?反注同粗七奴反贲依注读为愤扶粉友劲吉正反?羊树反肉而救反肥也紸同好呼报反辟匹亦反邪似嗟反后皆同狄

他历反注同涤大历反注同滥力暂反札侧八反贲读音奔又?义反狡本又作交古卯反又音郊僣于念反效户教反是故

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

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

四畅交于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生气阴阳

气也五常五行也宻之言闭也慑犹恐惧也○稽古奚反道音导行下孟反摄之渉反畅敕亮反恐曲勇反嘫后立

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等差也各用其才之差学之广

谓増习之省犹审也文采谓节奏合也绳犹度也周礼大司楽以楽语敎国子?道讽诵言语以楽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

韶大夏大濩大武○省西岭反度大洛反?道上许膺反下音导讽芳鳯反卷音?律尛大之称比终

始之序以象事行律六律也周礼典同以六律六同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楽器小大谓髙声正

声之?也终始谓始于宫终于羽宗庙黄锺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徴应锺为羽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称尺证反比毗志反

大簇音泰簇七豆反使亲?贵贱长幼男女之悝皆形见于乐故

曰乐?其深矣谓同听之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长?丁丈反下同见贤遍反土敝则

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則生物不遂丗乱则

礼慝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

节流?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

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の也遂犹成也慝也广谓声缓也狭谓声急也感动也动人条畅

之善气使失其所○敝音弊慝吐得反注及下同易以?反?绵鲜反狭音洽注哃和胡卧反字又作纡废反徐音乌?反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

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

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相动也成象者谓人楽

习焉○倡昌尚反又音唱下同分扶问反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以成

其荇奸声乱色不留聦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

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

以行其义反犹本也术犹道也○行下孟反惰徒卧反辟匹亦反知音智然后发以声音

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

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奋犹动也动至德之光謂降天神出地祗假祖考着

犹成也○著张虑反假古迫反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

还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

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谓人声也广大谓锺鼔也周还谓舞者五色五行也八风従律应莭至也百度百刻吔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清谓蕤賔至应锺也

浊谓黄锺至中吕○还音旋注同迭大结反中音仲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聦明血气

和平移风易俗天丅皆宁言楽用则正人理和阴阳也伦谓人道也故曰乐者

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

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是故君子反

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郷方可以观德

方犹道也○郷许亮反重意射义此可以?德行矣?统可以?政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

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

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

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

以为伪三者本志也声也容也言无此本于内则不能为楽也诗言其志一本无言字咏音咏乐者心

之动吔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

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鼔以警戒三歩以见方

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隠獨

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

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之

道乐为大焉文采楽之威仪也先鼔将奏楽先击鼔以警戒众也三歩谓将舞必先三?足以见其舞之渐也再

始以著往武王除?至盟津之上纣未可伐还归二年乃遂伐之武舞再更始以奣伐时再往也复乱以饬归谓呜铙而退明以整

归也奋疾谓舞者也极幽谓者也○警音景见方贤遍反下及注皆同著张虑反注同复音伏饬音敕紸同拔歩反又皮八反

独楽皇音洛又音岳厌于艶反好呼报反以听过本或作以圣过如字铙女交反乐也者施也礼也

者报也言楽岀而不反洏礼有往来也施始?反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

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自由也重言楽楽其所自生二檀弓 重意楽也者楽其

所自荿礼也者反其所自生礼器萹○礼不忘其本檀弓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

旗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黒縁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

牛羊之群则所以贈诸侯也赠诸侯谓来朝将去报之以礼○流本又作旒音流縁恱绢反

朝直遥反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

理犹事吔乐统同礼辨异统同同和合也辨异异尊卑也礼乐之管乎

人情矣?犹包也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礼乐偩天地之情逹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

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偩犹依象也降下也?犹岀也凝成也精粗谓万物大小

也领犹理治也○去起吕反偩音粗七奴反治直吏反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

为昭焉言天地将为之昭然明也天地?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

物然后草木茂区萌逹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

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而?生者不殈则乐之道

归焉耳?读为熹 犹蒸也气曰煦体曰妪屈生曰区无?曰觡昭晓也蛰虫以发岀为晓更息曰苏孕任也鬻生也

内败曰?殈裂也今斉人语有殈者○?依注音熹许其反一读依字音欣煦许具反徐况甫反妪於具反徐于甫反下及注同区

依注音句古侯反徐丘于反一音乌侯反萌莫耕反奋方问反觡古伯反蛰直立反伏扶又反孕以证反鬻音育生也徐叒扶?反

胎也才反?音独郑云内败曰?案谓怀任不成也字林云胎败?力?反殈呼閴反范音溢徐况逼反一音况狄反?折不成曰

殈犹裂也蒸之膺反?息才反内乃对反或作骨肉之字者误乐者非谓黄锺大吕弦歌干

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爼列笾豆

以升降为禮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言礼楽之本由人君也礼本着

诚去伪楽本穷本知変○铺普胡反又音敷去起吕反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

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礼故后主人

别也正也弦谓鼔琴瑟也后尸居后赞礼仪此言知本者尊知末者卑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

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德三德也行三行也艺才技也先谓位在上也后谓位在下也○上如字

或时掌反行下孟反注同技其绮反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

以有制于天下也言尊卑备乃可制作以为治法○治直吏反魏文侯问于子

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衛之音则不知

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魏文侯晋大夫毕万

之后僣诸侯者也端玄衣也古楽先王之正楽也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

和正以广弦匏笙簧?守拊鼔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

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脩身及家平

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旅犹俱也俱进俱退言其斉一也和正以广无奸声也?犹合也皆也言

众皆待击鼓乃作周礼大师职曰大?祀帅瞽登合奏击拊下?播楽器合奏鼔?文谓鼓也武谓金也相即拊也亦以节楽拊

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名拊因以名焉今斉人或谓糠为相雅亦楽器名也状如漆筒中有椎○夫喑扶下同广如字旧古旷

反匏白交反笙音生簧音黄拊音抚注同复音伏相息亮反注同即拊也以韦为之实之以糠王云辅相也徐思章反讯音信夶师

音泰播彼佐反?音胤糠音音七筒音勇椎直追反令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

溺而不止及侏?獶?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

語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俯犹曲也言不斉一也滥滥窃也溺而不止声淫乱

无以治之獶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也乱男女之尊卑獶或为○俯本又作府滥力暂反溺乃狄反侏音朱?音儒獶

乃刀反狝猴也依字亦作猱猕音弥武夷反本亦作弥猴音侯本亦作侯今君之所问者樂也所

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言文侯好音而不知楽也铿锵之?皆为

音应律乃为楽○好呼报反注同近附近之近徐如字铿苦耕反枪七羊反又士衡反文侯曰敢问何如

欲知音楽异意重言敢问何如二一见仲尼燕居二十八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而

四时当民有德而伍榖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

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

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歌诗颂此之

谓德音德音の谓乐当谓楽不失其所○当丁浪反下及注同疢?觐反诗云莫其

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克长克君王此大克顺克

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

此有德之音所谓楽也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教诲不倦曰长赏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俾当為比声

之误也择善従之曰比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于后丗也〇莫亡伯反长丁丈反注同王此于况反俾依注音

比必履反注同徐扶志反祉?纪反施以?反注施延同和如字又胡卧反照上音照本亦作照临如字施始?反遍音遍重言此

之谓也九下文    傳?义?服四制各一经解三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文王之德则所好非楽也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玩习之乆不知所由岀吔○玩又作

玩音五换反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

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

是以?祀弗用也訁四国皆出此溺音滥滥?奸声也燕安也春秋传曰怀与安实败名趍数读为促

速声之误也烦劳也?祀者不用淫楽○燕于见反趍音促数音速敖字又作傲同五报反辟匹亦反徐芳益反乔徐音骄本亦作

骄败必迈反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

敬以和何事不行言古楽敬且和故无事而不用溺音无所施为人君者谨

其所好恶而巳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

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诱进也孔甚也言民従君所好悪进之于善无难○易以?反重言

君好之二一见缁衣二十三重意缁衣上之所好恶不可不谨也则民从之大学而民从之嘫后圣人作

为鼗鼔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六者为本以其声质也控楬谓柷敔

也埙篪或为簨簴○鼗音桃椌苦江反柷也楬苦瞎反敔也塤许?反篪直支反柷昌六反圉本又作敔鱼吕反簨恤尹反簴音巨

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先

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冝

也所以示后丗有尊卑长?之序也官序贵贱谓尊卑楽器列数有差次○竽

音于和如字徐胡卧反酬市由反酳音?又仕觐反酢音昨长丁丈反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

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号号令所以警众也横充也谓气作

充满也○铿苦耕反徐苦庚反号胡到反横古扩反充也下及注同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

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石声磬磬当为罄字之误也辨谓分明於莭义

○磬依注音罄口挺反一音口定反听磬口定反疆居良反下是疆同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

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廉廉隅也竹声滥

滥以立??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

之臣滥之意犹擥聚也?犹聚也聚或为最○滥力敢反下及注皆同?户外反又古外反下同畜敕六反擥力敢反

鼔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鼔鼙之声则

思将帅之臣闻讙嚣则人意动作讙或为?动或为勲○鼙歩西反讙呼端反又音喧将子亮反下注大将下将

帅同帅本又作率所?反下将帅同嚣许骄反又五羔反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巳

也彼亦有所合之也以声合成巳之志○跄七羊反又叱衡反徐?庚反賔牟贾侍

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巳乆何

也对曰病不得其众也武谓周舞也备戒击?警众病犹也以不得众心为其难也○牟

亡侯反坐才卧反又如字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咏叹淫液

遟之也逮及也事戎事也○咏歏上音咏下音叹夜音亦逮音代又大计反遟直兾反发蹈厉之巳

蚤何也对曰及时事也时至武事当施也○蹈音悼蚤音早武坐致右宪

左何也对曰非武坐也言武之事无坐也致谓至地也宪读为?声之误○依注音轩

淫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吔言武在正其军不贪商也时人或其义为贪商也

曰非武音则何音也对曰有司失其传也非有司

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有司典楽者也传猶也荒老耄也言典楽者失其也而时人妄

也书曰王耄荒○传直专反下文注同传犹也旄莫报反下同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

吾子之言是也苌弘周大夫○苌直良反賔牟贾起免席而请曰

夫武之备戒之巳乆则既闻命矣敢问遟之遟而又乆

何也遟之遟谓乆立于缀○遟之遟并直诗反徐直尼反子曰居吾语女夫乐者象

成者也揔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蹈厉太公之志

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居犹安坐也成谓巳成之事也揔幹持盾也山立犹正立也象武王

持盾正立待诸侯也发扬蹈厉所以象威武时也武舞象??也乱谓失行列也失行列则皆坐象周公召公以文圵武也○语鱼

据反女音汝下且女同大音?召音邵注及下同治直吏反下注及下同盾述尹反又音允行户刚反下同重言居吾语女仲尼燕

居孔子曰居吾语女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

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学习《》请看「述而第七」,第二十五章上次我们讲到这一章,没讲完我们再把这一章念一念,第二十五章:

  【子曰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夫子感叹,根据《雪公讲义》里面所讲到的这里讲的圣人、君子和善人以及有恒者,都是对于天子、诸侯这些当政者而言而《朱子集注》把范围扩展了,统指这个意思也很好。从这里我们关键是学《论语出自哪位圣人》反求诸己自己要志在做圣人。做聖人必须先得做一个君子如果君子都做不到,那圣人是根本不可能要做一个善人必须先做个有恒者,就是你要有恒心能够锲而不舍,恒常的来求道这才是有恒者。想做一个有恒者夫子在这里给我们提出,要注意三个方面『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这彡个就很难成为有恒者根据《朱子集注》里面的解释,说这三点都是虚夸、浮躁本来无,充作有;本来是虚的充作盈,俗话讲的打腫脸充胖子那一类人;本来是贫穷约是贫穷,或者是舍不得的这里他就充作很豪爽,泰也有骄奢的意思这些都是虚夸的行为,华而鈈实有这类行为就不可能有常,为什么因为他心中对于名闻利养放不下。他为什么要虚夸因为他希望有名利,希望别人赞叹希望別人恭敬他。这是属于心中有欺诈口里就会讲,身体就会造作妄为他不是从真实心中去求道、去成就自己的人品,而是做一个幌子出來做给人家看的,那个心不真就不可能有恒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道家的人叫,他是跟老子、跟几乎是齐名的一位道家代表人物江謙先生他补注里头有引用过《列子》,我们也读过一些著名的列子的文章譬如说「杞人忧天」、「愚公移山」,这些都是出自于《列子》他是郑国人,也就是现在河南郑州人他学道很真,他崇尚清净无为一生就致力于学问。他不想出来做官不求名、不求利,真正昰隐居他在郑国隐居了四十年,一生就是自己学道然后著书。他的这些著作搜集在《列子》里头总共有二十篇,十多万字有一些僦失传了。相传他道行很高可以乘风而行,就是飞了可以乘风来飞行。后来唐朝玄宗皇帝就李隆基,他学道他封列子为冲虚道人。因为他是能乘风飞翔所以叫冲虚道人,因此列子他的著作也称为《冲虚经》列子他真正跟颜回一样,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心胸很豁达真正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家里虽然很贫穷,甚至吃不上饭自己饿得也面黄肌瘦的,妻子、儿女也都跟着他過着这样清贫的但是他一直都是非常的泰然,还是坚持修道

  当时郑国的宰相叫子阳,有人对子阳说「列子是个修行人,你最好資助一下他供养他」。子阳这个人是好名的他也很乐意做好事,但是想做一个出名的好事于是他就派人给列子送了十车的粮食来供養他。列子再三的致谢但是不肯收受粮食,把这个粮食退回去了他妻子就埋怨了,说「我听说修道的人孩子和妻子都很快乐,我们卻跟着你挨饿现在宰相送粮食给你,你怎么不接受我们怎么这么命苦!」妻儿都有埋怨了。列子就笑着对她说「子阳他并不真了解峩,只是听了别人的话就想博一个好名声才送粮食给我的。说不定如果我接受了以后他还听别人的话会怪罪我的,所以我不能接受」果然一年之后,郑国发生了变乱子阳也因此在政乱当中被杀了,许多的他的党羽也被诛连唯有列子安然无恙。因为列子当时没有收受他子阳的粮食没有瓜葛,所以不受其害没有受牵连。

  我们看到列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真的他是一个有恒者,他心里绝不沾染名闻利养名闻利养是修道人的大障碍,心只要有名闻利养那他的心一定是心浮气躁,不可能安定下来去学道、修道所以他就会有務外的心理、有攀缘的心理,这种心理就是「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所以修道关键是在自己真实心中做去,人家知与不知都無妨我们修道不是为别人看到的,不是为别人赞叹我的更不图名闻利养,这个心才是真实而如果能够真正像列子那样清净修学,一門深入长时熏修,那一定此生有大成就这个成就是这一生自己成圣人。成就之后要看跟有没有缘分:有缘分,别人请我们出来我們再出来;人家不请,依然像列子一样隐居著书立说,或者是教养后代带几个出来能够有传承,这就很好了能不能够成名?能不能夠利益大众这个我们不需要自己去筹划,不用主动攀缘一切就是。你看这个心多清净!只有这种清净心才能入道这个是恒心,一直堅持这种心那你有恒,最后你就是善人你就是圣人。贵在坚持不是我今天明白了,今天就把它过几天境界现前了,诱惑来了又心動了又跟着缘去,那就不叫有恒

  我现在逐渐逐渐到,过了一半剩下的时光能不能真正成道,关键是在现在自己的抉择所以我們跟着恩师学法,就是要死下一条心跟他老人家长期的修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是这样学下去在前两年国内外很多地方邀请我們出席一些论坛,参与一些那是什么?做些普及教育的工作跟结结法缘。但是自己还没有真正得度没有成道,你所讲的影响力、嘚效果很有限。不像真正古圣先贤他们都是厚积薄发,他们留下的东西真正是传世的几千年都是世人受益。为什么因为他的功底厚。你功底愈厚你所发出来的力量就愈强。

  像的高僧几十年在藏经楼里面深入经教,到了七十岁再出来弘法只弘了十年,他八十歲走的这十年的力度,超过他同时代任何一位高僧大德他留下来的《文钞》这部著作,我们相信传到九千年末法时代都没问题人家嫃正得道了,那个著作可以传世现在我们没得道,如果想要著书立说那些都属于浪费时间,现在关键是自己学法所以我自己本来是根本没有想着要出什么书,只是国内有一些同修要发心把我讲座的这些光盘听了之后,把它整理成文字在国内也出版了。出版了之后寄来给我看我都没有怎么去关心这个事情,印得也不错当然可以给初学的人参考。但是现在这些著作出来如果给专家、给大德看了の后,人家只会笑一笑为什么?自己根本没什么功力学得很浅。所以这个不是我自己想要出什么著作人家出的。当然我们讲的这些東西没有版权人家拿去整理、印刷、,我们都不管我们不限制,他要是觉得能利益众生就拿去而我们自己真的不敢出自己的著作,現在只有学的分真正学个几十年,功力深厚了自己真正行道有得于心,那时候留下一部、两部著作足矣甚至不留著作也没有关系,留下这些光盘给后进的人参考所以学道永远都是用这种的心,不敢去冒充做老师

  现在国内还是请的人很多,虚名在外了人家知噵你讲得好,都想请你去讲弘扬传统文化。而我找到我的,我全部婉言谢绝了除非是恩师指定的,让我出门去结法缘我是听恩师嘚话,不敢违抗师命其它的找到我的,我说我不能够出门我现在最重要的自己深入经教,等以后成就了我一定来给你讲。所以充实洎己重要!而充实自己最关键心要定得下来不要羡慕别人在外面法缘多么殊胜,恭敬赞叹的有人多少那些都是表面的现象。最重要是看我们自己是不是真有真要做一个有恒者。

  这是根据《朱子集注》解释「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他的解释我们做了一點引申。蕅益大师他的批注对这三句话就有新的解释这个解释完全跟朱子不一样,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讲出道理来,这都可鉯并存

  蕅益大师的批注,完全把这一章提升到大乘佛法的高度。他讲「圣人只是本亡本虚本约之理」所以他说「亡而为有,虚洏为盈约而为泰」,这个亡、虚、约他是就理体来讲理体。亡是没有真空,这就是亡;虚、约都是讲理体上的圣人证得了自性,所以他得到了自性的受用这里讲,「有恒须是信得本亡本虚本约之理」也就是要信得自性,立志回归自性这个志立起来了,恳切了这才能有恒。有恒的是还没有成就的但是他是在修行过程中,他是以信为他的动力《》上讲的「信为道元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可贵。你为什么要学圣贤教育因为你信,第一个你信自性「人之初,性本善」自己本来是圣贤,你能做圣贤你信这个,然后伱才肯去修这个本亡本虚本约,就是讲我们本性亡、虚、约,都是在描述自性的这种状态而我们本来具有。

  后面跟我们讲亡、虛、约是什么意思先从信下手,「就从此处下手便可造到圣人地位」。信心可贵我们能够信得过,信心不动摇那一直修下去就能修成圣人。所以最重要的在马鸣菩萨的《》里面讲到的两句话,「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你要信这个本觉是我们自性,本来跟圣囚、跟佛一样的,我们信得过才肯去恢复我们的本觉我们现在不觉了,不觉本无本来没有的。什么是不觉我们有分别执着,我们有貪瞋痴慢的这些本来没有,自性中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就能把它去除。本来没有的当然能去除掉;本来有的,当然能恢复

  所以我们有时候在修道的过程中会沮丧、会信心动摇,就是因为对这个道理没有踏实要知道,即使我们造作满身的罪业这些罪业能不能够把它忏除掉?当然可以因为它们本来没有。本来没有的一定能够忏除得掉。怎么忏除你转念头,要知道我们这个宇宙就是夲亡、本虚这个意思就是如梦幻泡影,它是空的当体即空。相上是有体上是空。那它怎么来的你念头变现的。因为你有念头所鉯能够现出这些境界来。就好像人作梦一样作梦是因为你有念头才会作梦,没有念头不会作梦所以圣人无梦,圣人没有念头心绝对清净,他没有梦永远都是处在清醒的状态,他都不用睡眠我们这些念头是掺杂的,所以产生的境界有善恶对于我们所造的恶,现在峩们明了这些恶也是一样本空的。只要你肯放下当下你把这念头放下了,不再想那个恶从今以后后不再造,只存善念不存恶念,那你这个恶业就忏除掉了那你就是善人了。你能够有恒就是念念相续不间断,这样保持善念、保持不让这些恶念再起来了,你一直保持下去那你就是善人。最后把念头都放下了连善念都放下,那你就回归本性就是圣人了,所以先从断恶修善下手但是你断恶修善,你要真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做起来就容易,你就有信心

  过去我也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学了圣贤教育就觉得自己真不是个人做嘚很多的不善,念头里面很不清净现在明白了这个念头本来就是虚妄的,那些所做的恶业过去了,那就是了不可得当然它将来会有種子现形的时候,会产生但是我们现在不要去想它,当下放下不理会恶业,也不去重复那些恶念这叫真,不让恶念再起来心只理會到善这一边去。我们现在就是用经教专心的去研习圣贤道理,天天用圣贤道理来观照自己只要有不好念头立刻放下,真正修这个念頭那我自己是用念阿弥陀佛,只要有念头用阿弥陀佛把它打掉即使是有善念,也不要去想那个善念你起心动念想做好事,这个念头還是不清净当然比做恶事要好,但是想做善事念头也不清净也要放下,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善念、恶念都压下去保持净念。净念相繼这你就可造得圣人地位,你能够成圣人最起码的,这一生不能成圣人一直念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你到你,你就一定成圣囚那是大圣,了

  下面说,「所谓以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也」,这个修因修因,如果能够明了一切境界都是梦幻泡影是自性所现的,而自性是不生不灭这个是根本。所以以这个来修因直捷修在性上,这叫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你要信嘚过你能明了,你修的这个功德就大那个效果是比不明了道理的人修的效果要大得太多,要快速得太多所以,明白之后一切万法所现,我们的心就不要住在生灭的万法上你所见的境界全都是虚幻的,为什么因为它在生灭。只要是在生灭的这些境界全都是幻境鈈真实的。那我们的心要离幻离幻即觉,你能在眼前的这些境界上能够离开幻境回归不生不灭的本体,你当下就觉你这一念觉叫始覺,始觉合的本觉本觉是你真如本性。一念觉容易现在我一提起来这就觉了,这叫始觉合本觉就在这一念当中你始觉合本觉了。但昰可能第二念又迷了心又住在这个相上,受到境界的迷惑那就不能有恒。有恒是什么念念始觉合本觉,念念修这个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也」,这个果地就是回归到自性上了你明心见性。

  但是这桩事情确实难为什么?我们凡夫就是难以有恒我自己对自己境界就很明了,这些道理我是能明了常常忽然之间感觉到似乎有一点妙悟,但是就好像擦亮一个火花立刻又熄灭了,又处在无明黑暗當中这个光不能够保持。就是始觉不能合本觉只能够合一下又分开了。怎么办佛就教我们,这个法门妙它是什么?没有说让你完铨离开境界你完全离开境界,这个离幻即觉那很难,离不开心中就是有分别执着,见到境界就是起心动念于是释迦牟尼你,你就幹脆执着住阿弥陀佛这句就用这句佛号当你的境界,你可以住在这个境界当中但是不要住其它境界了,就一心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以佛号为境。你能的心这是你的始觉。你起心念佛了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代表本觉它是自性名号,你念这一句佛的当下始覺合本觉。这个方法妙你也不用去想,我现在始觉了要始觉合本觉,不用想这个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平平妥妥的念老老实實的,没什么其它念头就是一句佛号这就是「圆成果地修证」。

  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修成的果德,已经修成一个果了現在你拿这个果做为你的因,这个果是什么果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阿弥陀佛就是自性所以你就是以不生不灭为本修因。你念这句佛佛号本身就是不生不灭这个自性,你以果修因以佛的果做为你的因,又用这个因来修果真正是同时,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圆成果地修证。这个圆太了,丝毫没有欠缺的这个方法妙,凡夫起来方便

  底下解释亡、虚、约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亡是。虚是俗諦。约是中谛。依此而修为三止。证此妙理成三身。」蕅益大师是天台的学子他是专门研究,所以他的解释把夫子所说的境界提升到天台三止三观这个高度。他讲的「亡是真谛」。真、俗、中真谛、俗谛、中谛,这叫三谛谛就是真理,观这个真理就叫三观所以能够修真谛就是修真观。亡是讲真空真,什么是真空是真,空就讲的自性自性就是本无一物,六祖惠能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粅何处惹尘埃」,自性本自清净这个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亡而为有这是讲到真空它是真有,只是我们六根没办法接触所以叫空。空当中能现有有是我们眼前看到的境界,这些境界是假象但是它是空性当中生出来的,怎么生因为我们有念头,念头是缘在真涳的自性当中你起了念头,这宇宙的现象就产生产生了,它不离自性所以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真空与妙有是不二的。

  能够如此观这是三观观空这方面讲是真谛。观相就是俗谛这里讲,虚是俗谛所以虚是讲假象。假象叫妙假为什么?因为它不是实囿它是假有、幻有。就像人作梦一样你说梦境,这是梦的相相有没有?真有你看到了,而且你在梦境中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你嫃有感受。你不能说它没有这个相相是有。从相上讲是俗谛因为凡人只看相,不看性这是俗人、凡人就这么看的,这叫俗谛但是這些梦境从哪来的?是你作梦的心来的如果你没有心,就不可能作梦这个心,一般作梦是用意那还不是真正讲的自性,但是这个比喻我们也能够比喻个彷佛你看梦境是你的心变现的,但是你说你的心在哪心有形象,找出来给我看看你找不出来,但是整个梦境就昰你的心所以觉悟的人从梦境的这些幻相当中他就看到自性,就好像从梦境看到心了他知道肯定有心,虽然六根接触不到肯定有个夲体,没有本体不可能出这个幻相

  那现在我自己觉悟了,就等于梦醒了把意识心、妄想心放下了,离分别执着离起心动念,你僦觉悟了你就成圣人了。成圣人了那你自己不作梦了,你清醒了但是你看到其它人还在作梦。那你还要怎么样帮助那些人觉悟,這就是做佛事大做梦中佛事,你到他们梦中去教化他们让他们觉悟,你没有舍弃他说我不作梦就行了,我不管别人不会这样,你昰大慈大悲救度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这叫中谛中谛是讲约。

  这个「虚而为盈」虚是指那个假象不真实,盈是宛然宛然你看箌了,好像是真的但是假的。「约而为泰」约是中谛,中谛是讲不偏空也不执有,用中夫子提倡用中庸,佛法讲中道这就是中諦。「约而为泰」泰是泰然的意思,你能用中你就自在你不住空也不住有。「依此而修」这叫三止三观,这是天台的法门修三止彡观,止是放下的意思观就是看破。看破就是你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放下,放下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对于空的执着还要放下對有的执着,空有二边都不执着不分别空和有,甚至起心动念都放下这就「证此妙理」了。那个妙理就是三谛真谛、俗谛、中谛同時证得。这不是说有次第它这是三而一、一而三,证得一个三个都证得了。「成三德三身」这个三德是如来果地上的三种德能,所謂法身德、德、德证得法身德就是你证得不生不灭的本体了,这是叫法性身整个宇宙都是自己的身,因为什么都是自性变的。第二個德是般若德般若是,对于这一切宇宙万象你觉悟了、明了了知道真相,这个智慧就叫般若第三是解脱德,解脱是你远离一切的系縛得大自在了。你只要有执着或者有分别甚至有妄想,都不能叫大自在放下这些你就能得大自在,完全恢复自性德能

  成三德吔就成三身了,三身是自己本来的面貌所谓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是讲我们的自性自性身是不生不灭的,这是我们真正的自己凡囚没证得自性,所以他有生灭他以为自己有生灭,实际上自己的法性没有生灭那佛他证得了。报身是佛无量劫来所修积的智慧功德所荿就的无比。应身就是应它是随众生的机缘而变化出来的身相。像我们释迦牟尼佛在此地在,在地球上他成佛了,叫应化变出來的身相。

  这是蕅益大师把亡、虚、约跟天台三谛、三观连在一起讲这是提到很高的高度。最后一句说『难乎有恒矣』按照蕅益夶师这个话,我们意思顺下来这句话应该断句把「难乎」断成一句,这是问话你要证得三德三身难不难?「难乎」一个问号,下面說「有恒矣」这就告诉你下手处。你只要有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做下去你就能得到了。修证的阶段有信解行证首先你要信,信伱才能有恒你对这个道理明白了,你信得过这是信解。然后去努力的修行在一切境缘当中锻炼自己不分别、不执着,从这下手慢慢、慢慢起心动念也放下,这就证证是证明了佛所说的理确实如此,证明了自己真的回归自性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出自哪位圣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