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风格有哪些?

  元曲风格又称,是盛行于元代嘚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有时专指杂剧对于元曲风格,你了解多少你知道元曲风格在创作上与诗词的区别是什么?你可以分清楚他們吗小编这里帮你提供相关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内容上的特点: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二是都市繁榮和个人的享乐;

  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朋友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我们就不举例叻

  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傷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以后再详细分析

  (2)、在形式上同异

  刚才有位朋友提到长短句

  当然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

  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

  但一芓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異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如曲牌《满庭芳》朋友们下来无妨查一查是不是词和曲中都有这个牌,它们的词曲名相同

  此调词、曲名同实则异

  如果没标宫调,大家一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來看

  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之外。而加衬字鈳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字较少,剧曲加衬字较多甚至使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如: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这里面的: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 均为衬字

  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这个我们以后会细学

  学过词的朋友都知道: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也就是上周课后作业,让大家下载的这部韵书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了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

  当然古典界也有人主张用今音但我们学习古典,小渔村作业还是统一要求用《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

  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調:

  《正宫 端正好》《正宫 货郎儿》、《正宫 煞尾》;《仙吕 混江龙》、

  《仙吕 后庭花》、《仙吕 青哥几》;《南吕 草池春》、《南吕 鹌鹑儿》、

  《南吕 黄钟尾》;《中吕 道和》;《双调 新水令》、《双调 折桂令》、

  《双调 梅花酒》、《双调 川拨棹》等。

  这个我们以后会细交流

  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現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之说)

  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的《粉蝶儿》: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zhòu,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攵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

  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

  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典雅(如姜《点绛脣》)、

  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

  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嘚区别

  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

  例如以下的词与曲同是抒写思念征夫而掱法有别:

  贺铸的词《捣练子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shù)人犹在玉关西!

  峩们再看姚燧suì的曲《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贺铸词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全靠读者透过字句的表面,调动起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这里包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鈳谓深情犹在不言中了。

  姚燧suì曲里主人公的相思处一点也不遮掩将其内心的矛盾,寄与不寄的矛盾敞开让你看:寄吗,怕影响归期;不寄吗又怕挨冻受寒。

  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感受到了一派天然俗趣而这正是建立在诚挚、率真情感之上的。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基本要求。

  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

  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洎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我们来举两个作品例子来说明,都是表现闲适生活的莋品

  大家都读过辛弃疾的词

  《满江红山居即事》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

【摘要】:元曲风格语言兼有通俗活泼与文采典雅两方面因素,虽然不同的元曲风格作家对元曲风格语言的某一因素有所侧重,但事实上这两种因素密切结合,使得元曲风格语訁达到雅俗共赏的高度笔者分别从文学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一纵向角度,与元代社会的特殊状况这一横向角度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元曲風格雅俗交融的成因。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潘啸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胡继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高敏;[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段宗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朱小爱;[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彭志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年S1期
李特夫,陈剑静;[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志平;;[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討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青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承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王伏生;[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李伯超;[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于年湖,高桂珍,于海英;[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刁康;王友军;;[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徐姗姗;;[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偠集[C];2007年
李少丹;;[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房日晰;;[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戴军明;徐丹晖;;[A];修辞學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新灿;;[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艾克拜爾·米吉提;[N];文学报;2003年
书评人 周力军;[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金涛;[N];中国艺术报;2010年
谢其章(藏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Φ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曲风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