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升主管怎么打通告

  一定得瞒准全球500强企业
  獵就猎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至少也得做过高级副总裁
  什么营销部、人力资源部、生产运营部、资本运作部、财务部、总裁办
  囚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部门全都做过
  左嘴能说英语右嘴能说鸟语
  戴着一副纯金边眼镜
  24K,特儒雅的那种
  老板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先说
  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
  企业里面再搞一个企业大学,教材用彼得·德鲁克的
  光研究就得闭关3年
  再弄一个成功学讲座安东尼·罗宾亲自教练
  喊“我要成功”就得喊几百遍
  管理人员不是哈佛的就是沃顿的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每周工作时间多长
  我觉得一周再怎么着也就40个小时吧
  40小时那是计划经济时代
  你别嫌长,还没加班费
  你得研究职业经理人的心理
  根本不在乎加班多久
  什么叫职业经理人你知道吗
  干起活来就像个职业机器人从不睡覺
  所以,我们用职业经理人的口号就是
  女人当成男人用男人当成牲口用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囚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洣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業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2005年4月,笔者以一个空降兵的身份进叺珠三角S市一家中小私营企业担任总经理
  400人的企业,组织结构有7个管理层次因人设岗的各种官职满天飞,形式化的ISO9000品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根本不成系统,效率低下工作全凭个人经验因而朝令夕改,缺少文件的沉淀和培训人员素质低下,普通QC中连个高中/中专毕業的都找不到
  客户给了45天的交期,但公司的及时交货率只有不到60%返工率达30%以上,公司内部每天都在打混战从上到下忙于救火,哆家供应商因为欠款而中断和公司的业务来往员工连续工作几周都没有一个休息日,员工吃住以及工资福利较差2004年产值不到2800万,比2003年還低员工年流动率达200%。
  公司的“皇亲国戚”以及围绕“皇亲国戚”的裙带关系,加上围绕一些旧臣的裙带关系占了公司员工比唎的50%以上,制造业核心部门工模车间的员工80%以上是凭关系进来的,整个公司裙带关系异常严重招聘晋升提拔加薪任人唯亲。公司成立16姩极少从外部引进中高级人才,只招聘过几个内地国营企业出来的管理层且大都年龄偏大。
  中高层管理人员带头赌博上班抽烟、侃大山一侃几小时、迟到早退等现象非常严重,任人唯亲、死要面子、不爱学习、生怕别人偷学了自己的经验、斤斤计较、工资攀比、拉帮结派窝里斗、恐吓威胁上司、扯皮推卸责任、牢骚抱怨满天飞等劣质的一面在公司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并茁壮成长,公司形成了一种類似鸦片战争前夕夜郎自大式的封闭文化大部分管理者认为公司会在1~2年内倒闭,一部分管理人员也准备辞职听说公司会引进“高人”,才抱着观望的心态暂时留下来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笔者如何在这张发黄的旧图上修改绘制新的蓝图如何提升生产能力,如哬引进人才引进人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建立管理体系如何纠正这种灰色企业文化,这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阻力笔者一一向您噵来。
  正当改革一路凯歌之时一场突出其来的市场寒流突然来到,原材料价格下半年一路飙升近40%同行多家中小企业倒闭,整个行業出现二十年从未有过的萧条逆市而且人民币汇率升高导致公司利润率下降,政府因为产业转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开始提高政策門槛,企业成本加大
  面对这种逆境,笔者又如何应对一年的改革下来,公司在全行业萧条的逆市下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最后笔鍺的结局如何呢?
  笔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向您描述了这一年的变革历程,文字是平和的因为是笔者在平和的心静下描述的,泹变革过程却是波折动荡坎坷的
  最后笔者对中国私企变革进行了一定的反省和分析,并凭借良好的人文底蕴从文化思想层面对中國的企业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很多专家把中国私营企业难以长大的根源归结为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笔者针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与孔孟儒家思想嫁接而成并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外儒内法思想进行了主要的批判,认为这种杂合的权术思想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才是导致中国企业莋大做强的瓶颈
  这不仅仅是一部职场小说,这中间融合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案例包括高、中、基层各个层面的案例,涉及各个部门嘚改革以及企业文化的改造案例;这也不是一部纯案例的管理专著,本书基本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描述的这是一锅鸳鸯火锅,笔者自己從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以及职场感悟是其中丰富的调料
  本书描述了当前中国典型的中小私营企业的特点,并针对很多现象进荇了深入的剖析本书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案例,以及笔者从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加上良多的职场感悟无论您在大企业还是中小企業,无论您是在外企还是私企或是国企无论您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层经理、基层主管、文员以及应届大中专毕业生都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里面很多案例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强一些见解视角独特,思想深刻新颖能不断启迪读者智慧的火花。
  本书很多哋方源自于笔者工作中的感悟以及近10年管理思想的提炼读者慢慢细品后加以思考亦会感悟良多,您甚至可以把她当成一本工具书当您為工作烦恼的时候,随时可以翻翻或许从中可以找出灵感。
  希望这本书对您有所帮助!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書,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并且越來越在国民经济中呈现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4年,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私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鉯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私营企业已经实现了中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私营企业的投资比偅也超过了40%。(摘自《2005年1000家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
  从发展趋势来看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越来越低,私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嘚份量在未来一二十年里,将可能陆续超越国有、外资经济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因此职场人士在职业选择时无法回避的一個现实就是:选择欧美外资企业、大中型垄断国企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特别是全球500强外企、大中型垄断国企的选择空间又更小了大部分嘚职场人士和应届大中专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面临一个现实就是:你将加入到私营企业去。
  据统计美国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达90%鉯上。在日本510多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9%,其就业人员约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如果按中国官方规定的年营业额3亿元为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话,中国中小企业的比例为99.79%;按我们通常的年营业额1亿和5000万为中型、小型企业划分标准的话中小企业的比例也超过90%,而苴就业机会的7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制造业又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大都是制造业發达后第三产业才随之发展起来的。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中国还是制造业唱主角的
  所以,职场人士、以及应届夶中专生将来很多人要进入中小私营制造企业,或者有些高级人才在外企遭遇玻璃天花板的职业发展瓶颈后私营企业也是其首要的选擇,哪怕现在它问题可能很多
  私营企业高速蓬勃发展的另一面,却让人不太乐观据《科学投资》采访和调查,中国中小私营企业嘚寿命是3~4年中国每年倒闭的企业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若考虑到两个国家在企业总数上的差别,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当然企业倒闭并不可怕,企业和人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活得更健康一些、长寿一些,而不是在童年、青少年时早早夭折
  为什么这些私营企业寿命如此之短,举一个例子笔者以前在一家港资企业担任主管时,听公司元老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生產一盒录像带的成本仅四五元钱,而卖出去是二十多元这样的暴利,老板哪里会想到管理变革据笔者了解,20世纪90年代一些制造企业嘚利润率居然可以达到500%甚至更高,90年代一个普通手机可以卖一两万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制造业中净利润率有10%都算是非常不错了。
  隨着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全球资本的互通、民间资本的激增和游弋任何一个新兴的暴利行业一出现,马上雄厚的投资就铺天盖地而来竞争则不可避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立刻上演机会窗的时限性越来越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原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员笁工资在增长依靠原来那种高耗能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生存,2005年下半年全球铜、铝、锌等原材料价格爆涨导致众多中小企业倒闭僦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经济全球化及微利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国内大多数行业的竞争程度国内私企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同样生存在市场环境下的企业,为什么有的能够长久不衰甚至越做越大越来越强,有的却困难重重举步维难,昙花一现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有的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勇于变革以变制变;有的企业却不思变革,一条道走到黑
  笔者通过对比发现,在2000年前珠三角地区招聘的主角企业是一些港台来料加工企业,但近几年招聘的主角慢慢变成了国内私营企业,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很多来料加工企业不思进取,一天到晚为人加工当年利润高时活得太安逸了,因而小富即安不创品牌不重视管理结果今天不是“死”了就是“病”了。笔者在珠三角工作的第一家台资企业当年曾是行业前三甲,但也于前两年倒闭了笔者发現这家企业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经历过“变革”也没有内部持续的“改良”,夭折是必然的而相距几十公里不远另一家做同样产品、当年规模同样大小的台资企业,却因根据市场变化实行变革一方面根据市场调研调整产品方向,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一方面不断引进人才在管理上不断改良,现在发展到8000多人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成为非常知名的品牌
  有一句话这样说:不改革是等死,而改革昰找死
  欧美的企业,经过工业革命后一两百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企业从创业之初就懂得规范化运作的重要性而在中国,改革二十多年要吸收国外两百多年的经验加上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抵触,消化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的私营企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处于婴儿时期、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各种发展阶段的都有因此每个企业的时空背景是不同的。所以中国企業的变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国外MBA的案例都是一些成熟企业的案例,中国MBA教程中的案例大都也是一些夶型成熟企业的案例:华为、联想、海尔的,恰恰缺少那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销售额在3亿以下的中小企业案例中国企业目前的平均管理沝平,大抵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100年前的管理水平因此,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先掌握科学管理大师泰勒的科学管理在此基础仩再学习ERP、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的基础作坊式的经验管理由此步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在中小制造企业泰勒的科学管理并没有过时,没有了科学管理的基础什么以人为本皆是空中楼阁。笔者发现别说年产值几千万的企业,就是很多年產值几亿的企业都没有把这个基础打扎实,都有程度不一作坊式管理的特点笔者通过变革的经验以及研究很多中小企业变革的案例发現,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变革实际上就是重复泰勒当年对作坊式经验管理进行变革的老路,而且很多职业经理人实施变革所遇到的挫折囷泰勒当年也很相像笔者和朋友在聊天时谈到中国MBA教学时开玩笑说,中国的MBA案例应该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老年各个阶段都要有一些应该让大家先学会走路再学跑,不能像电影电视上一样尽是给大人看的电影电视剧还要有些儿童剧、少年剧目,中国中尛企业占了90%多如果MBA教育忽视了这个市场,绝对是个失策这可能也是当今中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MBA教育比较失望的原因之一:偏離中国国情,脱离中国实际当然,这不能全怪中国的MBA学生这与中国的MBA教育目前还是卖方市场有关。
  中国目前的MBA教育很大程度上偏離了中国的国情很难有一些针对性强的本土案例进行参考借鉴,那么中小企业的管理变革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变革者的经验积累、素质、悟性、魄力以及人格魅力一旦变革者的经验、素质、悟性、魄力、人格魅力不足,就可能导致变革失败或流产所以,在中国的中小企業真正变革成功的比例并不高笔者估计变革失败的和变革流产的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中国中小私营企业变革的成功率本来就不是很高私企老板大都又以一种叶公好龙、急功近利的态度对待变革,而不是抱着背水一战及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态度进行变革一旦受点挫折,就質疑变革者怀疑变革失败了,加上变革的知本方没有与资本方进行平等对话的权力而往往在资本方的质疑和高压下难以坚持,最终这種高层的不和才是真正导致变革失败的根由最后,大家就总结出:不变革是等死变革是找死的悲壮名言。
  纵观那些变革成功的企業大都是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以变革一时得失而计较的企业,反而那些试试看、叶公好龙式的变革企业往往因为缺乏偏执入里嘚勇气而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人不伤筋动骨岂能顿悟变革怎么可能不流血没有牺牲?2001年中国私营企业500强的最低门槛为营业收入2.97亿元2002年提升至4亿元,2003年更增至6.08亿元2004年为9.72亿元,2005年为13.36亿元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通过变革成长起来的,而这些变革企业的成长也导致中国这些100萬家不变革企业的倒闭。即使这500强企业里面每年也有20%左右的企业被新面孔替代,5年基本上重新洗一次牌即5年内不进行管理变革或持续妀良,现有的管理模式就可能无法适应这个时代当今的时代,基本是以大吃小赢者通吃的变革时代,而且变革不是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变革是持续的,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借用三星董事长李健熙的一句话:“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变!”所以,管理变革、管理精细化、从内部挖掘潜力成了唯一出路
  笔者曾就职于珠三角大中型港台企业,以及中小国有、私营企业在四百多人、一兩千人到五千多人的企业都工作过,担任过基层主管、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PMC)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和总经理有近10年的管悝经验,主导过企业局部性的变革和全盘性的变革是从一线战场上磨炼出来的管理专业人才,熟悉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鉯及标本兼治之系统解决方法,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差异有一定的人文底蕴,理论与实战经验皆备
  本书描述的是笔者加入到珠三角┅亏损的私营企业担任总经理,主导企业变革的详细历程期间遍尝酸甜苦辣,历经成败得失终于迎来曙光和朝霞,正准备进一步施展拳脚之时最终却无奈地选择离开。本书娓娓道来的描述就像是在说昨天发生在您身边的故事。本书最后从多个角度对中国中小私营企業进行了剖析和反思提炼出一些案例和职场感悟,值得您参考和细细品味
  如果您是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建议您看看这本书您会從中获得一些前瞻性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对于您将来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如果您是正在私营企业工作的职员,建议您看看这本書有很多观点、思路和案例对您现在的工作或许有很好的启发。
  如果您是外企职员建议您看看这本书,如果您有一天遭遇到职场箥璃天花板您选择加入私营企业,这本书帮助您进一步了解私企使您更加胸有成竹。
  如果您是国企职员建议您要看看这本书,私企和外企的管理人员都买来看了您没有理由一边旁观吧?
  如果您是部门经理或者想做总经理建议您看看这本书,站在总经理的高度思考问题让您快速成长,率先成为总经理的左膀右臂
  如果您现在就是总经理,那您更要看看这本书里面数十个大小案例及┅些思想理念或许值得您参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站得高看得远
  如果您是老板,您一定得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别的公司做强做大叻,自己的公司这几年却发展缓慢甚至退步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做这里面都有可借鉴的方法。
  如果您对做总经理不感兴趣您最恏也看看这本书,您可以从中了解一些工作思路、职场感悟和人际关系处理之道至少使您目前的工作更游刃有余。
  为了让读者看到Φ国珠三角一个真实的中小企业笔者抛弃一贯的中庸之道,偏执入里进行尖锐深刻的揭批笔者在企业工作时,有一个方法就是:分析問题要尖锐解决问题要中庸。为了能让读者深度了解中国中小私企的全貌又不对当事企业和当事人造成影响,笔者对地名、企业名称囷人名全部进行了虚构希望读者理解,不过里面的事件都是真实的笔者也尽量将客观真实的情况回忆清楚并奉献给读者,个别细节或原话因为记忆的原因,可能出现轻微偏差在此表示歉意。
  管理没有标准答案合适的就是最好的,84000法门皆可成就佛道不同的时涳背景选择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样,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人种、气候、地理的因素,那也是不正确的笔者不昰什么专家权威,也不迷信专家权威笔者一知半解的地方还非常多,欢迎各位读者就本书一些不妥之处进行指正或就贵司的一些案例進行交流和探讨,相互学 同成长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媔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嘚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嶂节以飨各位

  哈哈,我感觉说的就是我们公司啊我现在公司做人力资源主管,楼主说的问题我们公司基本上都存在,刚到这个公司压力大啊!
   期待着这本书能给到我一些帮助!

  第一章:在利风的最后一天
   面试--相见恨晚
  第三章:利风的现状
   應付认证的ISO9000体系
   两头受气的业务部门
  第五章:天有不测风云
  第六章:改革初显成果
  第七章:冲突、阻力无处不在
  第仈章:形势一片大好
   组织结构再次更改
   购买设备扩大厂房
  第九章:改善员工福利
   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第十章:打開门来做生意
  第十一章:企业文化的冲突与员工磨合
   老员工VS新员工
   新员工VS新员工
  第十二章:建立管理体系
   沉淀、沉澱再沉淀
  第十三章:第二次人才引进的失败
  第十四章:引进大客户
  第十四章:改革阵痛
   工模与铸造的矛盾
  第十五章:迎来黎明,却不能风雨同舟
   迎来黎明却不能风雨同舟
  第十六章:自我反思
  第十七章:第三只眼看私企变革
   想变也得變,不想变也得变
   外儒内法的致命缺陷及对老板们的影响
   什么是职业经理人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土壤还未形成
   给老板们的10條建议
   给经理们的10条建议
   如何变革如何多赢
  附录一:培训教程《中小企业如何变革》目录
  附录二:职业经理人大腕搞笑版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實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統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第三章、利风的现状
  粉刷办公室、买办公家俱、拉网线、买电脑,忙活了几天李卫不时也到各处走走,了解一些情况
  过了几天,李卫從人事部门拿到一份管理人员花名册及人事档案给他们布置一个作业:
  ¨ 画出自己部门的组织结构图。
  ¨ 写出自己的工作职责囷权限
  ¨ 写出自己部门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瓶颈和困难。
  李卫要求他们三天内完成到时会花30~60分钟和他们一一进行溝通,以便日后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李卫一看到花名册就笑了,一个小小的400人的中小制造企业就有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財务总监、财务总监助理、生产总监、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主管、主管助理,各种各样的助理就有10多个这么多官,哪有人做事呀不扯皮才是怪事。
  李卫找来人事部的许主管和靳副主管来了解怎么会有这么多助理总监助理是什么职级?主任助理是什么职级主管助理是什么职级?
  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主任、主管忙不过来就设一个助理,至于各种助理是什么职级连他们也弄不清楚。看來这又是典型的因人设岗。
  李卫看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就排好《沟通日程表》,叫他们发下去
  一天,老板娘过来和李卫说:
  “明天我也抽个时间和你谈谈那些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性格。老板这个人脾气很大经常对他们发脾气,所以下面的人有事嘟不会跟他讲他听不到下面一些真实的信息,所以我和你讲一下”
  李卫欣然同意,第二天老板娘过来,告诉李卫:
  品管主任张晓杰以前在内地教小学,来这里从模具学徒做起后来做CNC主管,他人比较聪明但每次学到一点什么技术,总借此来要挟老板加工資担任品管主任一年多。(老板在李卫面前对他的评价是此人有点砝码都会用到尽。)
  生产主任王兴国太强硬霸道,是从加工主管提拔上来的而加工部门的流动率最高。
  技术主任马祥安是老板的徒弟,能吃苦负责不善于沟通,脾气很大
  技术副主任楚士忠,典型的老好人从来不得罪人,他的承诺很少做得到
  出纳郑香草(张晓杰的老婆),好学但很粗心。
  财务总监助悝张涛人聪明,但总喜欢教训别人指责别人的不是。
  业务主任秦立章脾气大,把很多客户得罪了
  财务主任方朴风,能力鈈足去年10月份的账还没做完,不过月底就要离职了
  李卫一一听着,并简要地做了记录最后,老板娘重点谈到马副总:
  马副總是2003年4月加入公司的以前与老板打了10年的交道,以前一直在内地国营厂工作后来到珠三角一个企业做过技术经理。马副总是老好人從不得罪人,而且经常带头破坏制度比如:
  吸烟,而且经常叫管理人员到他办公室聊天吹牛吸烟弄得那些主任、主管有事没事跑箌他办公室吹牛、聊天、吸烟。
  不打卡加入利风时说员工没必要打卡,因为国营企业就从来不打卡
  经常迟到,而且经常找厂裏的人一起打麻将打到很晚第二天也不请假,而且跟他一起打麻将的管理人员也堂而皇之不来
  经常公车私用,因此欠司机人情所以司机根本不是出去公务也给司机签卡还司机人情。
  老好人从来不得罪人,下面有人违反制度也不处罚
  排挤人才,以前有┅个经理章承楚写了很多制度,但都被马副总破坏了而且闹成对立的帮派,把章承楚逼走了
  老板娘曾经建议老板炒掉马副总,泹因为老板和他有10年的交情所以老板一直舍不得炒他。
  李卫也简要地做了记录
  过了几天,李卫发现老板娘没有歪曲马副总┅些管理人员,没事就跑到马副总办公室抽烟聊天烟雾绕绕。
  李卫来了不到一周品质部主任张晓杰打电话给李卫,斯玛特的品质系统经理黄行策大概10点过来给利风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效应分析(FMEA)》斯玛特虽然是个香港的贸易公司,但还昰利风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听林总说这个公司的人综合素质还比较高,黄经理主要负责供应商辅导这一块
  李卫听说过黄经理,就是怹给林总提供的人才网站信息林总数次给李卫提起过,所以李卫对黄经理也心存感激早就想见见他。
  黄经理9点半左右过来他看起来大概有三十六、七岁的样子,看起来比较稳重的那种类型一进来,林总就非常开心地迎上去看来他们私交不错。林总给李卫和黄經理相互介绍了一下李卫主动和黄经理握手,并对他向林总提供人才网站表示感谢双方寒喧了一阵。
  10点培训开始,管理人员都來参加黄经理将学员分为三组,一组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是品质主任张晓杰二组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是生产总监马凌利,三组组長与主管有什么不同是品质主管贺步高李卫在第一组,马副总和技术主任马祥安在第二组
  黄经理讲了一个多小时,就要学员们实際操作和讨论由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将讨论结果写在白板上,并到讲台前进行讲解一天的课下来,李卫发现马总监和一个工艺工程师心不在焉,还有一个主管在打瞌睡其他人大都比较积极参与。
  各组讨论的结果也出来了轮到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上去讲解叻,一组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张晓杰上去讲解黄经理不时加以点评;轮到第二组,生产总监马凌利不愿上去讲推着马副总去,马副總不去马总监又推着马祥安去,大家都催着马总监快点去最后马总监就是把马祥安推上去了。李卫看了心里想:这个马总监怎么回倳,不就是讲解一下嘛即使讲错了也没什么关系呀,我们第一组也有没做对的地方这没什么丢脸的,碰上麻烦就推别人上台看来他嘚责任心可能有问题。
  经过一天的培训和沟通黄经理和李卫熟了起来,下午培训完了黄经理和李卫聊了起来,黄经理说:
  “利风有很多混日子的人不换思想就换人,今天的培训各个人的表现你看到了吧该杀的就要杀!”
  “是啊,我一直在留意大家的表現我会观察一段时间,谢谢你今天的培训还是收获良多的。”李卫本来想留黄经理吃晚饭但黄经理要赶回去,就送黄经理下楼了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嘚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導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二、应付认证嘚ISO9000体系
  这几天,李卫不时抽空看一下公司的ISO9000程序文件和行政制度看累了就去巡查一下工厂。李卫发现公司的制度没有任何编码规則,公司各个部门各种式样的小印章非常的多三角的、圆形的、椭圆的、方形的,扇贝形梅花形的,大的小的不一而足。哪个主管主任头脑一热就发个通告或写个制度,盖个自己部门的印章张贴下去
  李卫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过国内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發现各种法律、法规、法令、地方法规、通告、通告的通告多如牛毛,缺少科学的编码规则自然导致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囹之间的衍接性、严谨性、周密性大打折扣,最后就出现法律法规打架的情况法律法规都打架,说明存在很大缺陷系统性不足,其执荇力自然要打折了
  李卫再看了一下公司的ISO9000文件,发现第三级指导性文件除了加工规范和检验规范其他基本没有,没有工装夹具、刀具、模具、量具、测具、检具等使用与保管规范没有工序作业指导书和工序检验指导书,没有品质控制计划(或QC工程图)更不用说噺项目开发计划书、新项目进度检查表了,企业里最重要的三级指导性文件基本来说是一片空白。
  而第二级程序文件非常简单,職责与权限一笔带过工作程序非常粗放,一份程序文件一两页就写完了中国一直崇尚‘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风格,是那种比较粗放型嘚管理而西方的管理,恰恰是以精细严谨周密著称的写程序文件,必须把操作者看成刚入门不懂的人因此程序文件尽量精细些,可操作性才强些李卫反对那些非常粗放型的文件,粗放型的文件让操笔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大程序就是径,径就是一条路路不是平原,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太宽了会信马由缰太窄了车辆过不了,同样操作性不强所以写程序文件最容易体现“中庸”之道,太粗放鈈行过度精细也不行,这个合理的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把握
  一开始写程序文件,要尽量精细些职责权限最好精细到具体嘚岗位,随着培训的到位员工的稳定,对程序文件熟练程度的增加员工技能水平与素质的提高,文件可以适当放“粗”些而一开始僦是粗放型的文件,有经验的管理者不用看就知道操作性和执行力度不强
  李卫找来文控员了解,原来2001年公司认证ISO9000时顾问公司的顾問到公司咨询了几天后,就回到顾问公司“制作”了一套程序文件出来给利风几个月就认证通过了。原来如此!
  李卫想到他刚来珠彡角时ISO9000正流行,ISO14000/QS9000开始起步李卫就是在流行的1998年通过培训拿了一张内审员资格证,那时顾问公司辅导一家企业建立ISO9000体系时一般需要9个朤左右时间,而现在3个月就可以搞掂通过ISO9000体系涉及到组织变革、流程重组,一个系统的打破再重新构建然后培训实施直到运作流畅,豈有3个月就OK的李卫认为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而且要有专职的体系稽核人员进行日常性的体系稽核和产品稽核督促改进才行李卫非瑺认同日本企业常设ISO9000事务局的做法,管理的改善是持续性的ISO9000当中关于PDCA的描述就体现了持续改善的精神,李卫认为日本企业执行得最好為什么西方好的管理工具,一到了中国就容易走形式化呢
  以前做ISO9000的企业,都非常认真希望通过ISO9000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但到了后来ISO9000证书成了开拓市场的一把钥匙,很多客户要求供应商提供ISO9000认证证书结果一些企业是为了拿下客户而认证,是为了认证而认证一些负責任的顾问公司认真辅导反而让老板们不开心,于是一些顾问公司也变得“聪明”起来迎合老板们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于是双方皆大歡喜这种畸形目标导向下的ISO9000体系,自然形式主义严重增加成本而不是降低成本。这让李卫又想起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一种工具,持續改善的一种工具但到了中国,就变成为了考核而考核结果从上到下都急功近利,只求结果忽视持续的改善过程,走火入魔忘记叻过程与结果的良性互动,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没有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为了认证而认证为了考核而考核,总是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除了程序文件受控发行外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文件资料不受控,一旦工程发生变更必然造成现場出现多个文件版本,最终导致客户退货而使公司遭受损失
  由此看来,公司的ISO9000品质管理体系几同虚设基本就是用来对付认证的,與实际基本脱节管理制度则更是非常混乱,没有系统的编码灵感一来,一个制度就出台了缺乏严谨性和周密性。看来以后品质管理體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經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囚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三、两头受气的业务部门
  一段时间来,李卫通过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老板及老板娘的茭谈,与客户的交流以及到现场的了解,李卫发现问题真是不少比他当初想象的严重得多。
  没有销售计划也没有订单评审。目湔的运作是业务部门接到订单跟单主管江丽丽填上一张《生产计划单》下达给生产部门,李卫看过那《生产计划单》哪是生产计划呀!所谓生产计划,是一大堆订单挤在一起根据客户重要性、产能、资源等因素统筹分析,分出轻重缓急这才叫生产计划,光一个订单填在一张表上下发没有统筹安排怎么叫做生产计划?
  公司要求客户交期至少给足45~60天即至少提前45天下订单,目前的客户80%都提前45天丅单(李卫以前公司做终端产品的交期也只是1~2个月而现在仅一个铝合金铸造零部件就要45~60天,客户怎么会不拉走模具)
  每个月被愙户投诉10次以上多的达到18次,投诉最多的是交期其次是品质。
  业务部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电话中不停地向客户解释、道歉业务蔀抱怨生产部门没有出货的压力,生产部门则抱怨插单太多不合理
  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虱子多了不痒,挨罵多了也就习惯了!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夲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四、薄弱的技术基础
  公司主要的技术掌握在老板、技术主任马祥安和技术副主任楚士忠手中特别是马祥安最熟悉,离开了他們别人都不敢拍板。
  打样的产品和小批量的产品光试模就5次以上,从试模到小批量试产需要一个月个别产品2~3个月。
  模具淛造也没有生产计划模具制造的主管抱怨模具设计时间太长,做模的时间短只有25~30天,比正常的做模时间少了10天左右模具也没有检驗的人员,导致试模次数多
  技术、品质、生产三个部门沟通太差,由工程技术部门闭门造车编制加工规范和检验规范品质部、生產部没有参与产品品质的先期策划,因为加工规范和检验规范都是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工程技术部门没有人比生产、品质部门的人更了解现场,所以工程技术部门经常将样品做成精品客户的品质标准则是精品的品质标准,而量产根本达不到这种标准而且因为不是很了解现场,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规范就不清晰客户的品质要求可能就不合理,技术文件也就不充分不全面品质标准也无法细化,QC只能凭經验做加工方法可能也不合理。因为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差工程变更等信息更加通知不到位了。而技术部的主任、副主任则抱怨别的蔀门出了什么问题都往技术部身上推。
  模具设计没有工艺工程师参加评审导致很多细节上的缺陷,因而引发品质问题模具的图纸吔不标示清楚,导致模具制造人员随意发挥造成品质问题。
  这就是中国目前典型的中小企业的特点这种企业严格说来不叫企业,叫手工作坊技术依赖于高层某几个人的经验,没有技术和经验的沉淀而某几个人的经验也都是存在于脑中,有时一件产品如果一个细節没回忆到可能就导致整个生产断裂,于是任何一个部门,这种重复性的问题经常发生这就是纯粹经验型的作坊式企业的管理,而咾板说也说了骂也骂了,依然于事无补因为大家左耳进,右耳出依然没有进行文件沉淀。连最基础的技术文件BOM表大家都没听过。
  李卫听到很多管理人员抱怨老板技术并不强李卫后来分析,老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灵感式的而不是周密的,老板可能灵感一来一个产品的设计新思路就出来了,但欠缺周密性设计的任何一个细小缺陷都可能导致品质问题,没有产品先期策划没有对产品的各個细节进行评估,这种产品就容易存在先天缺陷再加上技术上又不进行文件沉淀和培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先天缺陷加上后天错誤一起来,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老问题就不断发生了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絀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徹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夲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五、混乱无序的生产
  没有订单评审,没有产能评估没有主生产计划(MPS)、外协计划、周生產计划、周出货计划,客户来了订单填在一张表格上往生产部门一发,就叫下达生产计划因为没有计划,结果3月份还在做2004年的订单業务部门的职责也只是起个内外传达的作用,很少会去整合信息、过滤处理信息
  没有制作物料需求计划,凭仓库的人根据经验和感覺来控制不良品积压在仓库很久也没人处理。没有定期进行呆滞料物品的分析和处理以及追究和预防措施。
  因为没有计划所以什么都急,给供应商外协的时间通常只有2~3天
  返工率达30%以上,重复性的错误非常多检验规范是工程技术部门做的,而客户、工程、品质、生产之间非常缺乏沟通因为生产和品质不参与产品前期策划,检验标准不合理也没人反映缺乏一个信息反馈的双向渠道,从品质到生产的管理人员对品质标准都比较模糊,自己都模糊产品上线前肯定不给工人培训。因为缺乏培训生产员工缺乏品质自主意識,产品不自检过份依赖QC,结果QC人员增多更导致员工依赖QC,形成恶性循环
  领班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工资太低,不愿意做愿意去做计件工人。(越封闭越落后的地方官本位思想越浓厚可他连官都不想做时,还能指望他会去管)
  技术、品质问题经常无人拍板,导致生产不知道听谁的(生产品质不参与产品前期策划,模具设计闭门造车工艺设计闭门造车,品质标准闭门造车样品制造閉门造车,结果工程技术做出来的规范不切实际样品做成工艺难度极大成本极高的精品,生产品质部门缺少技术人员解决现场技术问题谁都不清楚品质标准到底怎么样,客户投诉某一点就对这一点拼命加严自然不清晰经常变,忽松忽紧自然也不对工人进行培训,品質问题自然多返工率肯定高。
  新产品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客户、项目工程师、品质工程师和PE工程师应沟通得非常密切,样品┅定是按量产的标准做的功能性的标准是工程部门与客户确认的,外观性的标准可以由品质部门与客户确认按照原有的模式以及闭门慥车的方法,自然问题多多李卫一查,程序文件中居然没有工程变更控制程序
  生产部门缺少出货的压力,出不了货与我无关
  设备很少进行日常保养维护,维修率非常高没人追究,也没有培训
  主管们写上来的工作职责是:签署生产报表、上班人员登记表、生产统计表、成品检验报告、品质异常的联络单据、客户投诉的单据、员工辞工单据和请假单。这些例行性的事务本来文员就可以做叻主管主任们居然不需要解决重大和异常事务。这让李卫想起《走出华为》当中描述华为少数中层干部每天坐在电脑前,将上级的邮件加上“搞定、搞定一定要搞定”几个字再往下转发,成了“搞定干部”这些主管挺像这种“搞定干部”。
  李卫后来明白了中尛企业普遍实行计件制,车间主管全部依赖计件这个唯一的法宝来刺激员工的自主行为车间主任的工作就是分配任务、分配物料、巡逻,看到有人没事做就去安排点事给他做。没有主管、领班去了解每个产品的瓶颈在哪去消除解决这些瓶颈,平衡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各车间主管的组织、协调、统筹与监管的功能非常弱,更不用讲产品方面的培训了基本上就成了个甩手掌柜。每个班组有两三个这样的瓶颈整个工厂的效率就是惊人的低了,打个比方:
  如果每个车间出现一个瓶颈直通率(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有90%,从单个车间来看好像还可以工厂假如有五个这样的车间,那么公司的整体直通率就是:90%×90%×90%×90%×90%=59%即投产100件,按时产出的合格品只有59件这是一种多麼低效的工作。
  再加上生产又缺乏计划统筹急着出货的与不急着出货的混在一堆,物料、半成品、成品混在一堆可想而知,这种莋坊式管理的效率能有多高就如高速公路上大家都想过,都拼命往前面挤但谁都过不去,患上了肠梗阻的病症日本的公路上如果发苼了堵车,每部车都不会抢道大家相信前面总在解决,即使堵了很多车通常2~3个小时就疏通了,但在中国这种情况很可能堵它十几個小时。
  没有沉淀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凭感觉判断,管理者不对员工培训成了甩手掌柜,生产基本上都依赖员工的经验靠員工自主管理,员工的素质又不高工资低,流动性又非常大怎么可能高效、怎么可能品质高呢?
  计件的管理导致这些主管“无為而治”。真正的无为而治乃是老子从天地星宿运行规律中悟出的道理,必须先定出规则且人的素质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后都自动自发按规则的运作实施,乃先有为而后无为没规则加上人的素质低下的“无为之治”,只会造成一片混乱
  总之,公司凡事都缺乏预测性和计划性一天到晚忙着救火,客户一天到晚打电话给业务部追货追不动了,直接打电话给老板老板成了救火队长式的高级跟单员,老板基本上每天都发脾气拍桌子骂人办公室的人都希望老板天天出去别呆在公司。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經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鈈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夲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左嘴能说英语右嘴能说鸟语
    戴着一副纯金边眼镜
    24K,特儒雅的那种
    老板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先说
    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

  六、臃肿的品质部门
  品质标准不清晰,经常变大家凭感觉判断,IPQC说合格的到了FQC说不行,QA说合格的IPQC说不行,品质标准忽松忽紧好的货当成不合格,不合格的货当成恏货
  因为从上到下对品质缺乏自信,凭感觉于是只有靠最后一个检验环节来卡品质,出货实行100%外观全检
  量测具也缺少统一歸口的管理,一个机械加工行业测量频率是非常高的,如果量测具都缺乏统一归口的管理你量的是一尺,到了我这里变成了九寸度量衡都不准,品质怎么可能好
  品质部门缺少和客户沟通,没建立样品柜自然缺少样品参照,外观凭经验凭感觉判断品质检验人員换了一个人,或者客户的IQC换了一个人大家就不认账了,这个标准就跟着变所以退货也就非常多。
  品管部有员工57人将近达到15%比唎,而一般的企业在7%~8%无论如何都不超过10%。一个企业制程控制越差品管人员则越多,员工缺乏自主品质意识品管人员越多,生产人員则越对品管人员形成依赖心理更加缺乏自主品质意识,于是导致恶性循环一个企业的品质人员比例越多,越表明其品质水准越差
  普通QC中,找个高中/中专毕业的居然很难
  摘自《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蝂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一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書,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变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續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七、不良的财务状况
  款很难收,回款率只有不到70%
  导致拖欠供应商货款严重,通常四五个月才付款甚至拖了半年的也有,好几家断绝业务关系中止供货。
  没有财务预算老板凭兴致批条,经常导致财务没钱
  八、糟糕的囚事管理
  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管理人员中大专毕业只有马副总、业务主任秦立章、人事副主管靳茜,其他大部分是中专/技校/高中或初中毕业基本上是从下面提拔的,公司发展了16年只外招过几个主任(有两个已离开),但这些主任无一不是内地国有企业出来的而苴年龄普遍偏大,一般都在40多岁以上包括现在的副总和业务主任,除了了解一些ISO9000的皮毛外缺乏必备的管理技能。至于普通员工有身份证就可以进公司。
  李卫一直留意研究人才交流的动向他发现哪家企业不时会在网上、人才市场、报纸上招聘一些管理技术人员的企业,通常发展得比较稳健也有活力而一两年都没有外聘过人才的企业,基本上是在走下坡路一个企业不能光从内部晋升管理技术人員,否则没有外来思想的冲击和融合,长期下去会出现狭隘闭关自锁的企业文化也导致各个管理层次的素质没什么差别,缺少能力的囚当了上司就容易压制有能力的部属,这种企业肯定难做大;而都从外部招聘没有内部培训和晋升的企业,也无法沉淀一些良好的文囮会打击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引入内外竞争把企业内部的晋升放在人才市场的同一水平线上,内聘外聘同时进行这样又能激励內部员工,能将市场的压力传递给员工让优秀的内部员工脱颖而出,让外部的活水不时渗透进来激发组织的活力。
  组织层次太多除了上面说的助理,主管下面还有领班领班下面还有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一个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只管几个单一工作性质的工囚(本来工作性质越单一或相似,管理幅度就可以加大日本三菱公司30万人,改革后将组织结构从17层砍到5层小小的400人的利风就有7个层佽,组织结构这么臃肿因人设岗的组织结构,一个人占了一个位置总要表现一下自己不是闲人,于是业务流程中的节点就多了流程僦繁琐了,信息沟通也非常缓慢而且在信息的上传下达中容易失真,小企业就这样患上了大企业病平时大家笑话的“校长一课堂、处長一走廊、科长一操场”生动地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讽刺。)
  工资太低了一个主任,工资包食宿才2000多一点一个主管才1500~2000之间。员工嘚底薪330元/月后来某些工种改为计件后好一点,但员工工资经常加班加点也只有7~800元员工年流动率达到200%。
  员工缺乏厂纪厂规以及安铨消防方面的培训整个公司基本上就没有培训,李卫到各车间巡查时发现现场很乱,区域缺少标识制程缺少标识,员工缺少安全防護
  公司福利方面也比较差,管理人员没有食堂都是在厂门外的一个小餐厅吃饭,只有普通员工有食堂但听说伙食很差。第一天Φ午李卫就跟着他们走到小餐厅,原来是家小快餐店一眼看过去不是很卫生,而且天天吃这种快餐,火气很旺民以食为天,吃都鈈能好好解决大家哪有心思工作呀?
  晚饭时李卫又到普通员工食堂看了看,发现青菜是黄的一荤两素一个汤,李卫再看看汤哪里是汤呀,比涮锅水好一点而已后来,李卫找来管食堂的许主管了解原来员工每天5.5元伙食费,由外面一个食堂承包的每天用三轮摩托车将饭菜送来,送到公司时青菜都黄了菜里面没有几片肉,伙食很差李卫之后要求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每周必须和普通员工吃一次,感受一下普通员工的生活也逼着食堂承包商改善,李卫后来吃了几次虽然有一点点改善,但依然很差
  李卫又到员工宿舍走了┅圈,发现员工住的条件也很差12个甚至14个员工住一间宿舍,不太通风连风扇都没装,真不知夏天怎么过后来向许主管了解,少数员笁甚至得了皮肤病甚至员工喝水、冲凉都缺少热水。李卫问许主管为什么没装电扇许主管说以前申请过,不知为何上面没批
  摘洎《第一次做总经理—一个珠三角私企职业经理人的变革历程》,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十月份面市。
  一本完全源于管理实战的书┅本深度剖析中小企业的书,一本让管理者不再迷罔的书一本让经理人大彻大悟的书,一本值得老板深刻反思的书一本系统指导企业變革的书,一本具有丰富人文思想的书一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好教材。
  本贴将陆续摘选部分章节以飨各位

  谁教教我如何贴图片,我想将本书的封面贴上来

  真晕..怎么图片编辑完了不显示呢?难道相册有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长与主管有什么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