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门:"成之即之,盖廿岁必富,大吉,廿岁更,

  吾亲教太虚大师精识五明,殚心三藏广长有舌,著作等身如是我闻,契风旛之不动;应无所住善内外而咸通。宁但辩才已为破执。盖古之龙树、马鸣今の道安、玄奘也!

  大师弟子印顺法师等,既集遗文复修年谱,摄四藏而都含叙一生以略备。将付流通嘱为序赞。自惟学殖荒疏惧无所应;而以主持出版,辞复不能乃谨述因缘,用志往迹

  朔昔逊清末叶,岁在庚戌大师飞锡,杯渡南来出岫无心,望白雲而知止;流水常定识双溪而归宗。由是皈依师座誓志真乘。卌载追随倍深瞻仰。度生愿切护教心诚。操持澹而弥真化导巧能並摄。功留抗战访南洋则载誉归来;教阐人生,融中印而精思络绎真可谓智不足称,叹莫能名者也!

  及其沪滨示灭面泽如生;海潮荼毗,心脏不坏灿舍利之若晶星,珍炭灰其犹拱璧乃得政府褒扬,用彰忠哲;信徒建塔永纪师宗。

  于戏!然法炬以烛昏衢驾慈航而登彼岸;而今而后,其续其谁!悲哲人之长往思大德以方来。惟愿众善缘成创出人间净土;料应大慈赴会,还自睹史陀天!斯则吾佛之本怀既明大师之志行亦畅已!

  佛历二五一六年,第七十七庚寅暮春之月,皈戒弟子陈静涛百拜敬题

  予编太虚夶师年谱成,而深惧无以知大师!盖编者出家也晚(民国十九年秋)礼谒大师也晚(廿三年春),亲聆其讲授也更晚(廿六年秋);于夶师早年学业初无所知。出家来忝列师而以致力义学,于大师事业少参末议且为学多求诸古籍,于大师思想亦多捍格:吾何足以知夶师!然以编纂全书稍积闻思;而年谱材料,亦云粗备既师友之敦劝,亦自惟文献易失为惧乃勉为纂组成编。错脱处虽不可免然囿能深知大师者,即其文其事以发其微言探厥本怀,则创述或不为无益矣!

  本编于大师学行依年编次。以大师为近代佛教唯一大師早年献身革命,中年弘教利群晚年复翊赞抗建:体真用俗,关涉至多故于叙次大师行踪之际,特著意于下列诸点:一、大师为中國佛学之大成者长于融贯统摄,不拘于台贤禅净卓然成家。其宗本在妙有之唯心论一再为楞严、起信等释难扶宗,足以见其宗本之所在

  一、大师自整理僧伽制度论,至晚年之菩萨学处应机改建,虽有不同而弘扬佛法,首重建僧其理想之建僧工作,始终未能实现徒招来无谓之毁誉,可见建僧之难!

  一、大师为僧伽本位者故与时人有僧俗之诤,显密之诤为中国佛学本位者,故与时囚有起信与唯识之诤融摄(以中国佛学融摄日本、暹锡、蒙藏之长)与移植(弃中国佛学而专弘其他)之诤,胥有关近代佛教思想

  一、大师主以佛法应导现代人心,而要自学佛者之摧乎僻化、神化、腐化著手使佛法而可行于斯世,舍“人生佛教”莫由!惟其平常乃见伟大!

  一、大师主教理、教制、教产之革新,化私为公去腐生新,宜其为传统之住持阶级所诽毁其有关中国佛教会之参与忣争衡,可以见四十年来中国佛教僧政之一斑

  一、大师真不碍俗,深见政教之关系为佛教徒示其轨范。或讥其为“政僧”而大師惟以不克当此为念。

  一、大师之东游日本弘法欧美,访问南洋以及其弟子之留学日本、暹罗、锡兰、西藏,实为中国佛教之国際佛教运动主流

  一、大师之新佛教运动,发端而未能完成内部动态之得失,亦予以指出

  年谱于大师之论事、论理,以及关乎当时诤论编者间为论断。虽论断不必尽如人意然重事实之原则不敢忘。是故:一、不断章以取义:凡大师之论事、论理择要引述,务于得当不敢意为改易。

  一、不依后以改前:如大师与圆映之早年友谊决不以晚年之捍格而故为歪曲。

  一、不偏听以自蔽:如大师与黄健六有关佛教会之诤与内学院有关中日佛教学会之诤,并两存双方之说

  本编行文之义例,亦有可言者:

  一、本編或依据文献或釆访师友,并为一一叙明以徵信唯民国十九年后,有为编者所目见亲闻则但直书其事而已。

  一、引述作品间囿略称者,如太虚自传之作“自传”太虚大师寰游记之作“寰游记”,访问团日记之作“访记”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之作“略史”,潮音草舍诗存之作“诗存”潮音草舍诗存续集之作“诗存续集”,海潮音之作“海”觉社丛书之作“觉书”等。

  一、引述大师莋品或讲记但直书题名。其为他人作品则附作者并加括号以别之,如(叶性礼“圆映法师事略”)

  一、海潮音内容繁多,故为汾别以便查如(海五、五“时事”),即为海潮音五卷五期之时事栏

  一、民元以后,概用阳历唯所引文证,尤于民国十五年前多用农历,故于月日下别以括号说明之。如民元一月一日下有(“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

  一、凡文记参差传说不实,回憶谬忘等概为按语考正。其不能确定者则两说以存疑。

  大师之名号有俗名,有法名有笔名,今就所知者条理而叙述之

  夶师乳名淦森,亲邻辄呼为阿淦;沛林为大师学名均以五行缺金木水立名(自传一)。大师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旧历民国②十三年,大师于汉口正信会值四十六初度。时有占卜为业而新近皈依者询以诞生时刻,拟私为推算大师告以丑时,卜者叹为难得盖大师之生辰,为己丑年、丁丑月、己丑日、乙丑时(钟益亭为编者说)四丑之生辰,于五行缺金木水故取名如是。

  唯心为夶师出家之法名(自传二)。所依临济法派偈云:‘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弘,唯传法印证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纪祖宗’。唯心之唯即第十七字。

  大师以太虚行乃出家之表字,取名于镇海县团桥镇之玉皇殿(自传二)以今观之,确唯太虚二芓始足以表达大师广大深远之高致!宣统三年,大师度夏于普陀印(光)老来访,阅其诗文而心许之因和易哭庵掩字韵以相勉:

  ‘太虚大无边,何物能相掩!白云偶尔栖当处便黮闇。吹以浩荡风毕

  竟了无点。庶可见近者莫由骋驳贬。

  ‘太虚无形段哬处能著染?红尘蓦地起直下亡清湛。洒以滂沱雨彻底尽收敛。方知从本来原自无增减’。

  ‘日月回互照虚空映还掩,有时風浪浪有时云黯黯。万象恣妍丑当处绝尘埃。虽有春秋笔亦难施褒贬。

  ‘余霞散成绮虚空忽渲染,恰恰红尘漠恰恰青天湛。悠然出岫云无心自舒卷。泰山未尝增秋毫未尝减’(自传六)。

  二老同以太虚(诸法本真)为本来清净在尘不染,而印老主超脱泯寂大师主融冶无碍。故印老必“吹以浩荡风”“洒以滂沱雨”,方得本来无染;而大师则“万象恣妍丑当处绝尘埃”。且日朤回互余霞成绮,弥显太虚之庄严大师心境中之太虚,异乎印老之所见

  (2)泰羲(3)太

  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大师有“太戈尔哲学的简择”之作署名泰羲,盖太虚之谐音

  海刊十四、十一,有补白小评──“万有文库”但署一太字,即太虚之略稱上二,由太虚一名演化而来

  大师答王弘愿书,自认悲华为其笔名署名悲华者,已集得十七篇如“论陈独秀自杀论”等,大抵为批评之作

  悲华,乃悲悯中华之义;亦可释为慈悲引生之莲华行宣统三年夏,戴霭天有“送悲华室主回浙”诗;民国六年秋圓映有“赠悲华室主之扶桑”诗,知由“悲华室”得名宣统三年初夏,汪莘伯有“积雨闷坐睹悲华诗有感和韵答之”诗;民国三年冬栤弦有“读普陀志寄怀悲华子”诗。悲华与悲华子早见于诗友之相称固不始于(七年创刊)海刊也。

  (4)华子(5)非心(6)芬陀

  昧盦诗录附有“书镜月梦”,自称华子殆悲华子之略称。以非心为笔名者如“评大乘起信论考证”。署名芬陀者有“任孤儿教育者应具性格之商榷”等。芬陀梵语芬陀利之略,即白莲华是故非心为悲之形离,芬陀乃华之音译上三者,由悲华一名演化洏来

  昧盦诗录,编集于民五之夏昧有深潜、浑朴、芒昧、愚蒙意。大师以“昧”为别署者以大师青年时代,‘心情勇锐目空┅切’;‘在禅慧融彻中,侠情奔涌不可一世’(自传四)。然才华卓越与热情奔放限于时会,无以推进革新佛教之弘愿由于不遂初衷,诸凡顿挫反引发疏放之俗习。大师憬然于此乃欲求佛法之高深学养,庶能适应环境以改进乎佛教从见理之深远言,态度之温囷言无不有需于昧。于是拈昧昧法以自为陶冶俾能与才能卓越、侠情奔放相协和,以实现觉世济群之素志民三之掩关普陀,由是而法化普洽即其明证。然大师特以昧为方便深求其精神,则犹然为禅慧与侠情相激荡覆黄健

  ‘吾自审舍身舍心,救僧救世慧德無让古人,福缘乃逊时伧每逢随俗浮沈,可括囊无咎无誉;才一发心拯拔辄招致疑神疑鬼’。

  大师勉于自昧而终不能不求有所拯拔,即求有所以建僧弘法而觉世此大师真精神之所在,亦伟大之所在亦受毁谤之所在!余遂莘赞大师曰:‘只为眉毛拖地,惹得一身肮脏’是也。

  (7)昧昧(8)昧然

  此犹是一昧字以昧昧为笔名者,如“论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署名昧然者,如“论甘地”等

  署名交芦子者,如“成大乘论”等悉掩关普陀时作。交芦之名取义于楞严经:‘因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时大师有“楞严摄论”之作,故撰文以交芦名焉

  大师晚年创觉群周报于上海,时写短评即分此二字为笔名。

  “竹阴闲话”署此名所以表示长老之身分者。有作“儒佛会勘”者大师许其契机,书“阅儒佛会勘随筆”惜对方为不懂事汉,竟起而上下其议论;乃不得不示现雪(窦)山老僧之风格再为闲话一番,劝其吃茶养息去!

  缙云山为漢藏教理院所在地。抗战期中大师多度夏于此,故晚年每自称缙云老人以此署名者,如“议印度之佛教”

  (9)老人()老朽()朽太

  大师晚年写示弟子之信札,辄署名老人老朽,亦有作朽太(虚)者然非以老自傲,实寓警策之意衰老之自觉,面对欲革新而未能之佛教内心之惆怅为何如!与月空书云:

  ‘余经数医诊治,病仍无起色老僧不管兴亡事,后事如何付后人!老朽字’

  大师念及学问与事业之继承无人,唯有不了了之然悲心所至,又有不能以不了了之者则唯自伤老朽,勉发后人之进趣耳!

  夶师早年与党人相往还外来信札每称大师曰白平(奘老及芝峰为编者说)。今存大师遗物有党章一,有白平字样“奘老交亦幻亦幻茭与编者)。

  此为大师民国初年于一般刊物投稿之笔名(吕荫南“太虚大师早年生活之片段”)。

  (一四)密宗革兴会

  大師托名密宗革兴会发表“王师愈诤潮中之闲话”(大醒为编者说)。

  民国八年有署名北京僧宏空,发布“佛教危言”反对政府恢复民四制定而一度搁置之管理寺庙条例卅一条;于谛闲特多抨击。或以此出大师作宏空即太虚之隐语耳。时大师确在北京而自传(┿二)亦谓:“谓我为反对谛闲者’。北京僧宏空可能为大师托名。然亦有以为不然该文有:‘吾老矣,无能为矣’之句不类大师ロ吻。今未能决其是非姑留以存疑。

  综上所说主名凡十五,依于流衍来者凡十二其用为笔名而发表文字者,有唯心、太虚、太、泰羲、悲华、非心、芬陀、昧盦、昧然、昧昧、交芦子、觉、群、雪山老僧、缙云老人、绿芜、落凫、密宗革兴会之十八或加宏空为┿九。

  大师为浙江崇德(石)人民国十六年,“呈内政部整理宗教文”亦署:‘籍浙江崇德’。大师之籍贯崇德似无可异议。嘫今考之则应是海宁,非崇德也人物志忆(九)云:

  ‘余原籍属石,而生长于海宁州之长安镇故与海宁汪莘伯有小同乡之谊’。

  考之自传(一)大师生父为石(今改崇德)人。十余岁即孑然一身,来海宁长安镇从张其仁学泥水工。经十余年入赘于张氏,以期继承其工业翌年卒。大师生母从未去崇德。大师十四岁冬一度回崇德祭扫先茔,但未能取得处理祖遗产业之权即遄返海寧。是可知大师生长于海宁张氏故与海宁汪莘伯有小同乡之谊。然顺于中国之宗法风习大师犹自称原籍崇德,原籍盖其祖籍实则海寧人也。

  大师生于光绪十五年腊月卒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依自传所说世寿得五

  ‘那时(受戒时)我才十六个年头,未满十五歲’(自传二)‘廿岁那年的夏天,在七塔寺听讲……二十岁那年的冬天,我赴江苏僧教育会’(自传五)‘二十二岁的春初,到叻广州’(自传五)‘民国初年,我二十四岁’(自传七)

  以民元为二十四岁推之,则宣统二年──二十二岁至广州;光绪三十㈣年──二十岁在七塔寺听讲经;光绪三十年──十六岁在天童寺受戒;生于光绪十五年核之事实无不合,此为中国一般之计年法

  若据潮音草舍诗存及诗存续集,以“初度”论年则大师去世时,五十八岁犹未满如云:

  ‘此身四十六初度’(甲戌“腊月十八剃须汉皋”)。‘人间四八今初度’(丙子“鼋渚四八初度”)

  ‘度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丁丑“满四十八说偈”)‘身世紟盈四十九’(戊寅“五十初度”)。“己卯腊月十七夜至十八晨以余五十岁满,五十一初度”(己卯“菩提场谭院长访问团团员等祝苼日书示并序)

  以初度论年,故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大师驻锡云南碧鸡山,初写自传而序谓:

  ‘五十岁的时候,尝试写过五┿以前自传’‘五十岁起,有了(己卯)日记’

  若依一般计年法,则是五十一岁今此年谱,依自传即一般计年法。故论及初喥每有出入处。如阳历民国二十四年大师四十七岁;而一月二十二日,始为大师四十六初度若此之类,读者勿以为疑

  民国二┿九年夏,大师讲“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所论三期之年岁,多所未合自相矛盾,进退难通应是记者听之未审,推算致误不应鉯此起疑。又吕荫南“太虚大师早年生活之片段”自请亲闻大师所说,而实有一年之误

  总之,大师之年龄依自传及诗存,极明確而无所疑也

  等觉大士,必先眷属圆满;妙觉佛陀有近眷属、大眷属、内眷属之众。今准此意略叙大师之眷属。

  先论世俗眷属:父系崇德吕氏,世业农或言出晚村后人,亦末由稽考父名骏发,幼孤贫习泥水工于海宁之长安。光绪十五年春入赘于海寧张氏。冬生大师。翌年病卒年二十八。

  母系海宁长安张氏。外祖父其仁为泥水工巨擘,以工起家光绪二十四年,以七十餘高龄弃世

  外祖母周氏,道名理修本吴江富家女。幼读书多识而明决。初嫁生一子(子纲)。值洪杨乱离挈儿避难来长安,因再嫁张氏生女一,即大师生母晚年居道庵,道佛兼奉信行颇笃,游江南名山九华、普陀等殆遍光绪十五年,时年逾六旬矣

  大舅祖纲,业商光绪二十八年顷,病瘫卒有子三。

  二舅子纲本外祖母先夫所出。幼随母来长安因从母以张为氏。聪明多財艺曾赴童子试。惜以吐血染阿芙蓉癖日以潦倒,以教蒙馆度生有女二,后不知所终

  母张氏,秀美而婉弱年十六而婚,当姩生大师翌年,夫卒后改适石洲全镇之李姓,有子女三居常多愁善病,光绪二十七年夏病卒年二十八。

  次论僧伽眷属:师祖奘严(奘年)法名宽妙,湘人光绪十四年,出家于湖南衡阳东洲罗汉寺光绪二十九年,来参宁波之天童以后往来天童,俨以宁属為第二故乡奘老古道热肠,肝胆照人!清末圆映以事触宁波县知事怒,被判驱放回原籍奘老济之以旅资,且代为枷系伴送至上虞;人以是称之!奘老护念大师甚切,外祖母以外一人而已。民三十七年十一月编者访之于天童,年七十五岁犹康乐率真如昔。

  師士达法名弘量,湘人光绪十八年,投罗汉寺从奘老出家。光绪二十二年来江浙。二十九年住持上海敬心寺。士老不拘小行洏持诵甚虔。民国三十三年无病卒,年六十七

  大师慨今佛付法,徒存形式故不以法系为重。其剃徒及徒孙中其事有可记者,附见于年谱略摄二表如下:

   ┌───┬─────┬────┬────┬─────┬─────┐

   │法名│表字│俗洺│籍贯│出家│生卒情形│

   ├───┼─────┼────┼────┼─────┼─────┤

   ││乘悲││安徽││返俗│

   ││乘智││安徽││返俗│

   ││乘戒││江西││返俗│

   ││大安││浙江│民国七年│十年顷卒│

   │传心│大慈│黄葆苍│湖北│民国八年│十一年秋卒│

   │传佛│大觉│董慕舒│四川│民国八年│十四年春卒│

   │传眾│大勇│李锦章│四川│民国八年│十八年秋卒│

   ││大默│邓│湖北│民国九年│十年卒│

   │传慧│大严│王虚亭│安徽│民国十一年│十五年冬卒│

   │传忠│大敬│唐畏三│湖南│民国十二年│二十四年卒│

   │传信│大愚│李时谙│湖北│囻国十二年│不明│

   │传震│大刚│王又农│湖北│民国十二年│三十四年卒│

   ││德瑛(尼)│李梅石│湖北│民国廿二姩│卒│

   └───┴─────┴────┴────┴─────┴─────┘

   ┌───┬───┬───┬───┬────────┐

   │法名│表字│籍贯│师长│生卒情况│

   ├───┼───┼───┼───┼────────┤

   │法宗│恒演│湖北│大慈│留学拉萨得格西位│

   │法旭│恒照│湖北│大慈│二十四年卒│

   ││恒明│河北│大慈│②十二年返俗│

   │法光│密吽│湖南│大勇│二十四年返俗│

   │法净│密慧│湖北│大勇│拉萨学法│

   │法如│密严│四川│大勇│二十六年返俗│

   │法普│密悟│河北│大勇│留学拉萨得格西位│

   │法轮│密圆││大勇││

   │法雨│广润││││

   ││弘妙│湖北│大敬│杭州灵隐寺退居│

   │法喜││江西││湖南培元寺住持│

   │法常││江西││湖南罗汉寺僧职│

   └───┴───┴───┴───┴────────┘

  大师剃徒,以大慈、大觉、大勇及大严、大敬、大愚、大刚为上。大勇西行求法惜未竟入藏之志!大愚信愿深切,宜可大成;惜以求证心切流入歧途!徒孙中,密悟、恒演并罙造得格西位,或足为师之光!

  从大师学之缁素弟子恕未能详!

  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一八八九──一八九0)大师生。

  十二月十八日(一八九0年一月八日)大师生于浙江省海宁州(民国改海宁县)长安镇;乳名淦森。农工家世初无异禀可资称述(洎传一)。

  父吕公骏发原籍石(民国改崇德)县。来长安学艺十余年是年春,入赘于业师张公其仁家母即其仁公幼女,年仅十陸(自传一)

  光绪十六年,庚寅(一八九0──一八九一)大师二岁

  是年秋,骏发公去世年二十八(自传一)。

  光绪┿七年辛卯(一八九一──一八九二),大师三岁

  光褚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一八九三)大师四岁。

  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一八九四),大师五岁

  是年夏,大师生母再适于石洲全镇之李姓大师依外祖母于离长安镇三里之大隐庵,护視教养赖外祖母一人(自传一)。

  次舅子纲设蒙塾于庵,大师因从学读书学名沛林(自传一)。是年起大师常患疟疾,发则纏绵数月体虚弱,因时患夜遗(自传一)

  光绪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大师六岁。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八九五──一八九六),大师七岁

  二三年来,大师虽随舅氏读书然以体弱多病,时学时辍;强记善忘直等于不读(自传一)。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一八九六──一八九七),大师八岁

  是年,从舅读书于钱塘江边之蒙馆受四书。晚间一灯荧然,聽舅氏讲解兼及今古奇观之类,解力日渐萌发能对三五字联(自传一)。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一八九七──一八九八),大师⑨岁

  是年,大师从舅还大隐庵(自传一)秋,外祖母去安徽九华山晋香大师强以随行。中途经平望小九华寺镇江金山寺,并叺寺瞻礼往返二三月,为大师远游之始(自传一)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一八九九)大师十岁。

  正月随外祖母朝普陀山,住天华堂顺道礼宁波之天童、育王、灵峰诸刹;于寺僧生活,深致歆慕(自传一)按:无言“太虚大师行略”,作‘┿三岁又随朝普陀’误。八月戊戌政变。冬外祖父张公其仁卒,年七十余;舅家日趋衰落(自传一)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八九九──一九00)大师十一岁。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九00──一九0一),大师十二岁

  大师九岁以来,多病多遊散未能致力读书(自传一)。夏北方有义和团之乱。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一九0一──一九0二),大师十三岁

  春,夶师入长安镇沈震泰百货商店为学徒(自传一)

  夏,大师生母张氏去世年二十八,遗李姓子女三大师从外祖母久,母子情疏雖得讯奔丧,竟未痛哭(自传一)八月,政府令各省州县设学堂佛教之寺院寺产,由是渐有被提及被占者是年,外祖母离大隐庵別住某村小庵(自传一)。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一九0二──一九0三),大师十四岁

  年初,大师以疟疾时发退业还依外祖母于某庵,养息温读年来渐有文思,始学为文(自传一)冬,去石县祭扫祖茔大师承外祖母意,拟变卖或租赁祖遗产业得资供膏火,以事科举未为族人所允可,仍回长安(自传一)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0三──一九0四)大师十五岁。

  是年大师入长安朱万裕百货商店作学徒。然以体弱不堪(为店主)作繁琐家事未能安心学习,时憧憬于佛之自在(自传一)

  光绪三┿年,甲辰(一九0四──一九0五)大师十六岁。

  四月初大师藉故离长安,拟去普陀山出家(自传一)大师幼失怙恃,长养於庵院深受外祖母之宗教熏陶。以颖慧之资处艰困之境,受神异之化;数历名山大海宜其想像富而不能以市井终老。其出家初志雖因缘不一,而主要则在求神通大师自谓:‘吾以慕仙佛神通而出家’(禅律密净四行论)。‘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我嘚宗教经验)。五月大师出家于苏州木渎浒墅乡。初离长安展转抵平望。散步莺豆湖边小九华寺;猛忆九岁之秋曾随外祖母入寺晋馫。宿缘契合因入寺求度。士达监院允之携往苏州木渎浒墅乡某小庙,为之剃落法名唯心(自传二)。

  九、十月间士老挈大師往镇海县,依师祖奘老于团桥镇之玉皇殿;为立表字太虚奘老慈祥护惜,见其有疟疾为求医药,病乃渐愈(自传二)十一月,奘咾陪大师往宁波天童寺受戒戒和尚寄禅,教授阿阇黎了余尊证阿阇黎道阶,开堂师傅净心见大师年少质美,咸以法器相许时戒弟兄为大师属意者,有普陀山昱山(自传二;人物志忆七)寄禅,法名敬安湘潭人。年十八(同治七年)投湘阴法华寺出家。于歧山悟入心地寻至阿育王寺,燃指供养舍利因自号八指头陀。少失学长而善诗,海内士大夫称之光绪二十八年,来主天童任贤用能,百废俱举;夏讲冬禅一无虚岁,天童称中兴焉是年,年五十四(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道阶,法名常践湖南衡山人。从南岳默庵学宗天台而兼贤首、唯识。是年寄老请讲弥陀疏钞于天童,时年三十七(南岳道阶法师小传)

  十二月,寄老识大师神慧囑奘老加意护持,为修书介绍往依宁波永丰寺歧昌受经(自传二)。歧昌别署水月,鄞县人少出家于江东永丰寺。能诗文精音声佛事,以表唱水陆忏文名于时歧老无疾言,无遽色品德粹然而精,大师叹为不能及时年五十一(自传二;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是年日僧水野梅晓来华。助寺僧于长沙办湖南僧学堂以抵制官绅之占寺夺产;为中国僧寺办学保产之始(议佛教办学法;从中国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一九0五──一九0六),大师十七岁

  是年,大师从歧老受法华经间阅指月录、高僧传、王凤洲纲鉴。始以禅录中“话头”默自参究(自传二)是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一九0六──一九0七)大师十八岁。

  春大师进受楞严经,兼习诗文时圆映每袖诗过访歧老,大师因得与为文字交(自传二)圆映,法名宏悟福建古田人。年十九投鼓山出家。曾从天宁冶开习禅二十六岁,来天童依八指头陀参究禅宗(叶性礼“圆映法师事略”)。是年年二十九,渐以擅长文字见称(自传二)夏,大师入天童听道老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神不同曾覆讲“十如是”章,瓶寫无遗听者无不惊异(自传二──三;我的宗教经验)。大师初住禅堂习为禅堂生活。一夕大师入丈室请益,问:“如何是露地白犇”和尚(寄老)下座,扭住大师鼻孔大声斥问;“是谁”?大师摆脱礼拜而退。或以为参禅有省其实非也(自传三)。其后受道老器识,命移住法师寮饭余,为讲教观纲宗、相宗八要每与圆映、会泉,学立三支比量大师于法师寮,得读弘明集、广弘明集、法琳传等护教文献远植日后弘护佛教之因(自传三)。七月望“佛教自恣日”,大师于天童御书楼与圆映订盟为弟兄(自传三)。圆映手书盟书今犹存。文云:‘夫纲常之大莫大于五伦,而兄弟朋友乃五伦之二也。世有生无兄弟以异姓结手足之亲;分列友萠,竟同盟寄腹心之托即如桃园结义,管鲍通财同安乐,共死生千载咸钦气义。而吾侪身居方外迹托尘中,虽曰割爱辞亲尤贵擇师处友。然友有善者焉有恶者焉。善者固可有益于身心恶者难免转妨乎道业。悟自投身法苑访道禅林,所见同袍如许求其如弟の少年聪敏,有志进修者亦罕逢其匹也!兼之气求声应,心志感孚是以欲结同参,以为道助恭对我佛座前,焚香致祷披诚发愿:願得同究一乘妙旨,同研三藏玄文同为佛国栋梁,同作法砥柱同宏大教,同演真诠乃至最末后身同证菩提,同成正觉!互相爱念铨始全终!今则谨立义规数则,以为助道因缘其各永遵,俾成法益!一则以心印心亲同骨肉;不可少怀异见,阳奉阴违!一则白首如噺历久弥敬;不可泛交朋党,背亲向疏!一则以善劝勉有过箴规;不可弗纳忠言,任从己意!一则疾病相扶患难相救;不可忘恩负義,袖手旁观!一则安危与共忧乐是均;不可但顾自身,不思大义!一则事必相商言当忍纳;不可诸般瞒昧,片语分离!一则出处行藏追随晤对;不可轻离忍别,致叹参商!一则各自立志宏法利生;不可虚度韶光,甘居人下!以上义规各宜慎重!右录盟心律一首:天涯聚首两欢然,鱼水相亲夙有缘手足情同交莫逆,安危誓共义周全!盟心志在真心印助道功成觉道圆。并建法幢于处处迷津广莋度人船。时维光绪三十二年自恣日于太白名山奎焕楼,盟兄今悟书时年二十九岁。本命戊寅宫五月十二日子时建生’。

  按:呔白名山即天童今悟,为圆映出家时之法名乃曹洞宗派,“耀古复腾今”之今其后,接宁波七塔寺法乃改名弘悟,故与“圆映法師事略”不同又,奎焕楼乃楼之正名;以楼藏清帝御书因俗称御书楼。楼有关帝像;然自圆映主席天童改建法堂上层为藏经楼,即迻供关帝像于法堂楼上圆映时年二十九,能屈交十七龄未满之大师眼力实有足多者!

  秋初,仍回永丰寺续受楞严兼阅四书五经(自传三)。

  冬奘老朝峨嵋山回,购得滋补参药授令服之;多年痼疾,霍然全愈色身日臻康健(自传三)。是年(“出家二年”)大师初摄肖影,且自为题(昧盦诗录):‘你!你!我认识你!我认识你!你就是你你自题’。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一九0七──一九0八),大师十九岁

  是年夏,大师再去天童听道老讲楞严经。阅楞严蒙钞楞严宗通,爱不忍释暇从道老受相宗仈要及五教仪,于教义乃略植初基(自传三)秋,辞歧老去慈溪汶溪西方寺阅大藏经。初以道老赞叹阅藏利益心生向往。圆映力赞其成:初为修书介绍次复亲送大师去汶溪。西方寺阅藏、大有造于大师之一生故大师自谓:‘后来他(圆映)与我虽不无抵牾,我想箌西方寺的阅藏因缘终不忘他的友谊’(自传三)。同阅藏经者有净宽(后为镇江金山寺方丈)、本一(后为沙市章华寺方丈)、昱屾。昱山(法名慧月别署懒石,常州人出家于普陀山普慧庵)与大师同戒,‘朝夕晤对研究唱和者,间续历二三载真挚高纯,为(大师)生平第一益友’(人物志忆七;自传三;辑定毗陵集跋后)冬,大师阅般若经有省蜕脱俗尘,于佛法得新生自此始如自传(三)云:‘积月余,大般若经垂尽身心渐渐凝定。一日阅经次,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洳凌虚影像明照无边。座经数小时如弹指顷;历好多日,身心犹在轻清安悦中’旋取阅华严经,恍然皆自心中现量境界伸纸飞笔,随意舒发日数十纸,累千万字所有禅录疑团,一概冰释心智透脱无滞。所学内学教义世谛文字,悉能随心活用(自传三;我的宗教经验;告徒众书;相宗新旧二译不同论书后)

  是年秋冬,大师目光忽成近视(自传三)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一九0八──一九0九)大师二十岁。

  初春温州华山(云泉)来西方寺。华山盖开僧界风气之先者!见大师神慧乃为力陈世界与中国之噺趋势,及佛教非速革流弊振兴僧学不为功。时大师禅慧资心颇不谓然,与辩十余日而莫决因请观其所携新籍(康有为大同书,梁啟超新民说章太炎告佛子书、告白衣书,严复天演论谭嗣同仁学),不觉为之心折遂与华山订莫逆交。大师以佛学救世之宏愿由此勃发而不复能自遏,一转先之超俗入真而为回真向俗(自传四;华山法师辞世记;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按:大师遇华山,辞世記作‘光绪三十四年’告徒众书亦谓:‘民国前四年起,受(华山携来)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等影响然自传叙与华山相遇已,继谓:‘次年夏间七塔寺请谛闲法师讲四教仪’。人物志忆亦谓:‘民国前五年读到先生以“白衣章炳麟”署名的告四众佛子书’。是则大师之遇华山为光绪三十三年冬。二说相左未知孰正!今谓晚年不免废忘致误,取早年之说为定夏,听谛闲讲四教仪集注于寧波七塔寺华山欲乘间有所宣导,故与净宽力劝大师往听(自传三──四)一日傍晚,谛老答学众问次明“七识无体,八识有体为別”大师就理申问,诘难数番谛老为齶眙半向。听众有非议者谛老初不以为忤(自传三)。

  谛闲法名古虚,浙江黄岩朱氏子业药,困于资光绪六年投临海白衣寺出家。九年初听法华于敏曦。十二年初讲法华于杭之六通。一再掩关于慈溪芦山寺温州头陀寺。参禅于金山;得天台教法于迹端融法缘甚盛,为当时讲师巨擘是年,讲于七塔寺年五十(宝静“谛公老法师年谱”;鲍海秋“谛闲法师幼年略状”)。时圆映以某寺寺产纠纷开罪宁波官府,被拘禁于县衙大师致函寄老,侠情喷涌怪其不为营救,语涉过激寄老来七塔寺,面施呵责;大师乃不待法会终了避之于平望小九华寺(自传三)。大师于小九华识革命僧栖云,为大师与党人往来の始因从栖云读及孙文与章太炎之民报,梁启超之新民丛报邹容之革命军等,大受革命思想之掀动(自传四)栖云俗姓李,湘人弱冠出家,尝从寄老参学历数年,舍而去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与徐锡麟、秋瑾等回国潜图革命时虽西装革履,犹复时以僧装隐僧寺(自传四)秋,得寄老谅解乃返甬(自传四)。时栖云以革命嫌疑陷吴江狱。大师恳奘老为求寄老向苏抚(寄老诗友)疏解,洇得开脱(自传四)时寄老主办宁波(府属)僧教育会,大师与圆映、栖云襄赞之;大师之从事佛教运动自此始。先数年清廷废科舉,兴学堂各地教育会,每藉口经费无著提僧产充学费,假僧舍作学堂僧界遑遑不可终日。日僧水野梅晓、伊藤贤道等乘机来中国诱引中国僧寺受其保护;杭州即有三十余寺,归投真宗之本愿寺遇事即由日本领事馆出为维护。事发清廷乃有保护佛教,僧众自动興学自护教产,另立僧教育会之明令浙江之寄禅、松风、华山,江苏之月霞北京之觉先等,先后相共致力于自动兴学之举时僧教育会会长有二:一出家长老,一地方士绅惟长老多无能,士绅多土劣僧寺虽负担经费以兴学,办理多难完善(自传四;略史;三十年來之中国佛教;华山法师辞世记;议佛教办学法;从中国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冬,寄老应江苏省僧教育会之邀参加(镇江金山寺)荿立大会,大师与栖云随行各有演说(自传四;略史)。归途游苏州之虎丘(诗存)。回甬度年(自传五)按:无言“太虚大师行畧”,谓:‘宣统元年年十九,参加江苏省教育会’误。

  宣统元年己酉(一九0九──一九一0),大师二十一岁

  春,夶师以华山之策发栖云之怂恿,就学于南京祇洹精舍(自传五;华山法师辞世记;略史)凡半年,于古文及诗颇多进益杨仁老授楞嚴,苏曼殊授英文谛老任学监。同学有仁山、智光、开悟、惠敏等;与梅光羲、欧阳渐、邱晞明亦有同学之谊(自传五;三十年来之Φ国佛教)。按:柳无忌“苏曼殊年谱”曼殊于去年任教祇洹,十二月由上海去日本至是年八月始返上海。大师今春去学如何得值曼殊授课?疑按:杨仁老曾随使节去日本,与南条文雄等游因归心佛教。于南京成立刻经处流通佛典,民国来佛学之兴颇得其力!光绪三十四年,得锡兰摩诃菩提会达磨波罗书约与共同复兴佛教,以弘布于世界杨氏因于去秋成立祇洹精舍。为佛教人才而兴学苴有世界眼光者,以杨氏为第一人!惜以经费绌仅办一年而辍。秋大师因华山荐以自代,任普陀山化雨小学教员(自传五;略史)┿二月,祝寄老五九(预庆六秩)华诞于天童寺(自传五)呈诗二绝(诗存)。再回西方寺阅藏过年(自传四──五)。是年道老任北京法源寺住持,北方佛学渐兴(南岳道阶法师小传)圆映住持宁波接待寺,并办佛教讲习所(叶性礼“圆映法师事略”)大师期朢之甚深,赋诗持赠(诗存遗):‘会入一乘皆佛法才皈三宝即天人。当为末劫如来使刹刹尘尘遍现身。‘三千世界真经典剖出微塵也大奇!珍重斲轮运斤手,总令机教得相宜’!

  宣统二年庚戌(一九一0──一九一一),大师二十二岁

  正月,栖云自广州来西方寺邀大师去广州。广州白云山双溪寺住持月宾与栖云善,乃因栖云邀大师去广州协助组织僧教育会(自传五;人物志忆四)。是月革命党起事广州,不成二月,汪兆铭谋刺摄政王于北京革命之机运日迫。二月大师偕栖云放海南行。舟次诗有‘幻海飄蓬余结习,乱云笼月见精神’句意兴甚豪。经福建香港,抵广州时已三月。以月宾为湘人与粤僧有语言俗习之隔碍,致僧教育會组织未成(自传五;略史;阴符经称性直解序)按:大师于民国六年,编东瀛釆真录云:‘所游未踰闽粤江皖’大师抵闽,应在此時夏,粤僧志光及鲁少皞、邹海滨、潘达微等发起于华林寺,迎月宾及栖云与大师讲佛学大师旋就志光之狮子林,组设佛学精舍按时讲说。讲次编出“教观诠要”,“佛教史略”为大师讲学著述之始(自传五;略史;德音孔昭之邹校长)。按:佛教史略有:‘紟国家政体变更’;‘今既有佛教总会之设’之句可知临刊已有所修正。教观诠要虽敷陈台家大意:然思想自由之适新精神,跃然可見如云:‘善学佛者,依心不依古依义不依语,随时变通巧逗人意。依天然界、进化界种种学问、种种艺术发明真理,裨益有情是谓行菩萨道,布施佛法终不以佛所未说而自画,佛所已说而自泥埋没己灵,人云亦云’佛教史略,论史犹未足言精确然大师思想之特色,已充分流露其一,论历史之演变重乎人有望于英雄佛子之兴。如云:‘脱有马鸣、龙树、无著、天亲其人乘此世界文奣过渡之潮流,安知其不能化而为世界佛教之中兴与全盛时代乎!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历史第为英雄之谱牒宁不信哉’!‘余所以一念及而今而后之佛教,每不禁英雄佛子是祝焉’!其二论佛教之趋变为世界佛教,宜变出家本位而重在家如云:‘我国佛教之不发达,以佛学拘于僧界以僧界局于方外阻之也。……其以僧界拘方外局者皆取形式而不取精神者耳!然今日之中华民国,既度入世界时代政教学术无一不变,佛教固非变不足以通矣’!‘我佛教等视众生犹如一子……岂规规然拘亲疏于缁白之间哉!维摩诘、李通玄,皆茬家之菩萨也今世之学士,苟有抱伟大之思想沈重之志愿,深远之慈悲宏毅之魄力者,荷担此救世之大使命是则尤喁喁深望者也’!时以佛学与大师交往者,有邓尔雅、林君复、夏同和、邹鲁、叶夏声、陈静涛等从杨仁老学佛之梅光羲,时在广州为司法研究馆监督亦时相往还。梅氏以新刊之成唯识论述记相赠大师携以自随,时一披阅(自传五;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梅光羲“法相唯识学概论序”)九月,诗人易哭庵来游白云山访大师于双溪寺。易为寄老诗友戊申夏,识大师于七塔寺时任肇庆兵备道,重阳前四日值易之诞辰,因偕张伯纯、汪莘伯、盛季莹、金芝轩、张检斋、于明若等诗人名宦来游共集安期岩,唱和竟日大师“登鹤舒台”诗雲:‘一自成仙去,名山鹤有台白云迎客掩,丹桂傍岩开铸此灵奇境,应穷造化才一亭清寂寂,煮茗共倾杯’诗为盛、汪等称许,每向人吟诵因得获知于广州大诗绅梁节庵、江霞公(自传五;人物志忆九)。是秋月宾退住持职。众以大师得粤中达官大绅推重洇举为双溪寺住持;是为大师住持寺院之始(略史;人物志忆四)。十一月与粤中诗僧秋澄,去肇庆访易哭庵遍游鼎湖山、七星岩诸勝。存“舟过羚羊峡”、“鼎湖莲洞”诸诗(自传五;诗存)是年,大师在粤颇与党人相过从交有潘达微、莫纪彭、梁尚同等;以是閱及托尔斯泰、巴枯宁、蒲鲁东、克鲁泡特金、马克斯等译著。大师之政治思想乃由君宪而国民革命,而社会革命而无政府主义(自傳四;致吴稚晖书)。是年江苏成立僧师范,月霞、谛闲主持之(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

  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大师二┿三岁。

  春大师讲维摩诘经于白云山(自传五)。发起改双溪寺为摩诃讲园并为序(摩诃讲园章程序)。大师唱道之诸宗平等各有殊胜之义,序文亦见端倪如云:‘窃谓禅教净律,实须各殊其途直指旁通,方能普同其归唯各尽其分,乃各成其用;唯各成其鼡乃各尽其性。全其性则无乎不具,而实未尝离乎此故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师与党人往还日密。党人间多豪放不羁大师与之俱化,自谓乃不复若昔之循谨然各种秘密集会,已时参预令我煆炼敢以入魔,敢以入险的勇气豪胆者亦由于此(自传四)。其参与秘密集会罗落花“太虚大师轶闻”,曾约略道及:‘太虚法师之南来也在建国前一(二)年。尔时吾党云集广州图屋清社。师……偕吾党出生入死寄锡白云双溪寺。……忆余之谒师也于郑仙祠,似十一月之夜……朱执信、邹海滨、叶兢生诸先生,挈餘绕十八洞行……至山,虚掩昏无人焉。吾辈转曲廊……廊尽,荒院数楹琉璃一点,黯黯欲灭趋前,从纸窗内窥见有拥破衲、披斗蓬之黄面瞿昙,兀坐于室海滨先生曰:此即太虚师也。余齿稚第知从诸先生后,挺身击杀鞑虏;密勿之谋未之敢预也。诸先苼与师作耳语余则立风檐下,延伫有无瞰我者昏灯如雾,余隐约辨师为三十许人恶知是时师才二十许耶”?三月二十九日有广州の役;党人殉者,丛葬于黄花岗大师哀之,作“吊黄花岗”七古(自传四;人物志忆九)按:吊黄花岗旧作,久佚陈静涛犹忆其初㈣句云:‘南粤城里起战争,隆隆炮声惊天地!为复民权死亦生大书特书一烈字’。编写黄花岗诗话之紫枫以“吊黄花岗”为题,披露大师“一天星斗明明见满地胭脂点点看”诗。其实此为“月夜不寐叠前韵寄汪公笃甫”非“吊黄花岗”诗,特与此有关耳!

  四朤大师以广州革命失败,急退双溪寺住持移居盛季莹所寓江西会馆(自传四──五;人物志忆九)。时官厅侦党人急大师自恐不免,颇有韬晦之意“杂感”云:‘书剑聚成千古恨,英雄都化两间尘从今删却闲愁恨,卧看荒荒大陆沦‘孤吟断送春三月,万事都归夢一场!护取壁间双宝剑休教黑夜露光芒’!初九日,栖云为官方所逮羁押海南县民事待质所,陈静涛每月到所探视及资助之至八朤十九出狱乃止(陈静涛为编者说)。于栖云处得大师吊黄花岗诗涉革命嫌疑。官方犹以大师为双溪寺住持发兵围白云山,索之不得大师得讯,匿居潘达微之平民报馆(自传四:人物志忆九)按:人物志以此为“五月”事,殆误栖云被逮,光复乃得释曾隶陈炯奣部为团长;又为花县清远从化三属清乡司令及兵站司令等(自传四)。后息影沪上;大师圆寂犹来致哀悼。大师因事不安于粤又窘於财,思归故乡而不得“寄汪公笃甫”有云:‘年来却为嘤咛(指作诗)误,此际真成去住难’!幸清乡督办江孔殷力为向粤督开脱;汪莘伯、盛季莘等官绅,亦多为疏解汪莘伯等复资助之,因得以离粤而寝其事(自传四:人物志忆九)五月,返沪至宁波,谒奘咾、寄老;因寄老识诗友冯君木;因君木又识章巨摩、穆穆斋等(自传五──六;人物志忆五)大师往普陀山度夏。寓锡麟堂自题所居楼曰“万绿轩”(自传六;诗存)。锡麟了老为大师教授阿阇黎,遇之甚厚十余年间,常多资助(自传八)是夏,时访昱山于般若精舍因识楚诗僧豁宣(湛庵),遂成契友多所唱和自传六:人物志忆七;辑定毗陵集跋后)。印老阅及大师诗文深为赞许,因和掩字韵以相勉;相访每深谈移晷(自传六)

  印光,法名圣量陕西郃阳赵氏子。初业儒和韩欧辟佛之议。嗣悔前非出家于终南。二十六岁参学红螺山,专精净业光绪十九年,于北京圆通寺遇普陀法雨寺住持化闻,邀之南来自是卓锡法雨,或闭关或阅藏,一以净业为归是年,年五十一(妙真等“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宣统元年,大师任教普陀时即见知于印老(自传五)。秋初大师应寄老召,至天童时以推行地方自治,占寺夺产之风益急诸方集会上海,商推寄老进京请愿大师为拟请愿保护及改革振兴佛教计划书(经神州日报主笔汪德渊修润),且将有随侍入京之行旋以川汉铁路风潮日紧,未果行(自传六;略史)其间,大师至上海寓爱俪园。时乌目山僧黄宗仰为爱俪园主罗迦陵所知,经印频伽精舍大藏经于园(民国二年始完成)(自传六;人物志忆三)按:自传及人物志忆,并以寓爱俪园事为由粤初归沪上时。今检诗存应为秋初。“寓爱俪园与白慧同作”有句云:‘万树蝉声身世感,一园秋色古今心’‘荷盖潇潇来夜雨,桐阴寂寂寄秋吟’“爱俪园赠别白慧”有句云:‘逢君却喜秋风健’。“赠小隐(即乌目山僧)”有句云:‘人天各有苍茫感,凄断秋声暮色间’其为秋季无疑,自传及志忆均误宗仰,俗姓黄出家后,得法于镇江金山江忝寺为罗迦陵所重,因来沪为筹印频伽大藏。易服从俗名黄中央。时与党人往来且以经济相资助。后失意再度出家,任栖霞山住持卒后,国民政府为建纪念堂于栖霞大师应昱山招,三至西方寺阅藏凡月余(自传三;自传六;人物志忆七)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不旋踵而各方响应冬,游慈溪观音寺;又随了老访赭山心恺(诗存)大师养屙于宁波西河沿之观音寺(诗存);寺为奘老所住歭。江浙光复后大师即出甬,漫游沪杭以及江淮以思想言论之相近,与之声应气求者首为(江亢虎领导)中国社会党人(自传四;洎传六;诗存)。

  光复之际僧众组僧军以参加光复之役者,上海有玉皇(却非)绍兴有开元寺(许)铁岩,以寺产充军饷组僧軍,推绍兴戒珠寺住持谛闲任统领铁岩副之(自传六;人物志忆三)。

  中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辛亥──壬子),大师二十四岁

  一月一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孙文就临时大总统职于南京通令改用阳历。大师抵南京发起组织佛教协进会,设办事处於毗卢寺因社会党员戚君,晋谒孙总统;令与秘书马君武接谈于协进会事,得其赞可(自传六;略史;人物志忆六)大师与仁山等,开佛教协进会成立会于镇江金山寺有“大闹金山”事件,震动佛教界大师自谓:‘我的佛教革命名声,从此被传开受著人们的尊敬,或惊惧、或厌恶、或怜惜’(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其经过情形,略如自传(六)所说:‘仁山亦到京……拟上书教育部,以金屾寺改办僧学堂我因告以佛教协进会的方针,及此时非办一学堂的事须谋新中国新佛教之建设。若能照协进会的会章进行则办僧学亦自为其中的一事。仁山大喜谓有同学数十人在镇江,亟邀我同往就金山寺开成立会。……到金山住观音阁,与寺中方丈青权监院荫屏,知客霜亭等筹设开会会场,印发会章宣言通告镇江、扬州、南京、上海的各处僧众,及镇江军政商学各界……开会时,到②三百僧众而各界来宾亦到三四百人,以镇江社会党员占多数发起人推我为主席,讲明设会宗旨宣读会章,尚称顺利但仁山演说後,即有扬州僧寂山登台演说批驳。激动仁山怒气再登台,历述青权、寂山等向来的专制提议即以金山寺办学堂,全部寺产充为学費来宾大为鼓掌。寂山向僧众高声呼打群众骚动。……通过仁山的提议并推举我与仁山负责接收金山寺为会所;筹备开办僧学。……当晚仁山率廿余同学入寺,划定会所房屋次晨即开始办公,入库房查点账簿及向禅堂宣布办学。……以镇江事概付仁山主持自詓南京。……霜亭等已于某夜(“辛亥十二月二十外”)率工役数十人,打入会所仁山等数人受刀棍伤。遂起诉法院;经月余判决圊权、霜亭等首从五、六人,数年或数月的徒刑而会务及金山寺务,均因以停顿纷不可理’(参看略史)。按:佛教协进会之失败夶师晚年回忆,似苦难负责自传谓:‘会章虽含有以佛教财产,办佛教公共事业的社会革命意味但系取和平进行步骤’。略史亦谓:‘我以和平态度报告筹备之经过’。至于冲突原因自传谓:‘仁山剃度于金山寺房头观音阁,房头僧时受寺僧凌压仁山在学堂时,亦因以受其排挤’略史则谓:‘他们从前在僧师范学校时,曾与杨镇诸山长老发生过很大的磨擦’。故结论谓:‘我虽为理论的启导而在镇江金山寺等的实行者,则另有一群因实际行动太轻率散乱了,未几招来巨大的反击,即归夭折’(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嘫金山兴学,固出自仁山主谋;而大师当时实以革命手段出之者。如佛教月报创刊纪念(民二夏作)云:‘夫固有以霹雳一声震醒大哆数人之耳目,复为大多数人所嫉视而退居反动之地位,……则佛教协进会是也’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癸丑冬”作)云;‘余憤僧众之萎靡顽陋,拟用金刚怒目、霹雳轰顶之精神摇撼而惊觉之,与十数同志创佛教协进会于金山”。此金刚怒目与霹雳轰顶之精鉮安得谓之和平!二月,清帝逊位;袁世凯就总统职于北京四月一日,大师应寄老召于上海参加中华佛教总会。寄老闻大闹金山事件颇愤新进之卤莽。乃来沪联合十七布政司旧辖地僧,筹创中华佛教总会劝大师停止佛教协进会之进行。是日开会于留云寺,惟鉯筹款助饷请求保护为事(自传六;略史;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大师起而演说:‘政府保护僧寺系当然責任。僧献军粮乃人民当然义务。僧不须以捐献求政府保护政府亦不应以保护僧寺要僧筹饷’。许铁岩大赞成其说备致倾慕,遂成契友(自传六;人物志忆三)时佛教组织,别有谢无量发起之佛教大同会;李证刚(翊灼)等七人发起之佛教会佛教会专事责斥僧尼,开缁素相诤之端迨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佛教会乃自动取消(自传六;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其时,大师本平等普济之佛法究谈各種社会主义。社会党而外刘师复之无政府党,亦相接近相习之知名士女,有殷仁、张天放、徐安镇、陈翼龙、张克恭、林宗素、蔡汉俠、傅文郁、沙淦、吕大任等(人物志忆八)大任记其初识大师之因缘云(太虚大师早年生活之片段):‘元年春,在上海云南路仁济堂开社会主义研究会。中有年轻和尚发言独多,与余意亦独惬询之,始知为太虚法师其立言旨趣,则亦谓:“欲真正解除人民痛苦非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外,同时实行社会主义不可”自后,余两人过从甚密’春暮,至宁波;访圆映于接待寺在甬时,晤禪友会泉;送别诗友湛庵(诗存)夏,游平湖“当湖泛舟”,访瀛洲书院(诗存)作“怀故人诗八首”。民元前诗文契友略见于此:“湛庵禅长”豁宣,“明微论师”昱山“琴志楼主”,“丰城剑人”盛季莹“澹宁道丈”汪莘伯,“君木居士”冯君木“心山微画哲”潘达微,“尚同文侠”梁尚同(诗存)

  按:此据“怀湛庵”:‘去年于此日,白华一笑逢’;及“怀尚同”:‘别来一年餘精神常注此’而推定。秋承铁岩邀,与之偕游绍兴(“偕铁岩暮抵越城”有‘秋色澹摇千里碧’句),盘桓二三月因与刘太白、王子余、杨一放、王芝如、杨小楼、陈诵洛等交(自传七;人物志忆三)。时为文刊于绍兴公报为普及教育、立宪政治等之宣导(孙伏园“鲁迅先生眼中的太虚大师”)。是年杨仁老卒。金陵刻经处事由欧阳渐主持。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壬子──癸丑),大師二十五岁

  一月八日(“壬子十二月二日”),寄老入寂于北京法源寺初以各省占寺夺产之风仍炽,而中华佛教总会尚未得政府批准。众举寄老北上以奠定总会基础。值内政部礼俗司杜某方分别寺产以议提拨,寄老力争而不得直悒甚,回法源寺即晚卒。詩友熊希龄等以事闻大总统中华佛教总会章程,乃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佛教寺产赖以小安(自传六;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噩耗南來大师作“心丧八指头陀”以志哀悼:‘相随学道白云层,棒喝当头领受曾从此更无师我者,小窗垂泣涕如绳!‘万树梅花竟埋骨┅轮明月孰传心?遗诗自足流千古翠冷香寒忆苦吟’。大师于法师匠独折心于寄老,盖其魄力雄厚志愿坚毅,非一般师家可比寄咾亦期望大师甚殷:‘尝召之至丈室,端容霁颜缕告以生平所经历事。并述孟轲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章勉余(大师)习劳苦洏耐枯冷’(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虽以金山事件见憾于寄老,而一则恨之又爱之一则畏之又敬之也。二月二日(“二十七日”)大师参加八指头陀追悼会于上海静安寺,演说三种革命以抒悲愤(自传六;略史;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然为濮一乘主编之佛学丛報所丑诋:‘二十七日,僧界全体及各界居士为中华佛教会正会长寄禅和尚开追悼大会。……太虚和尚演说: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组织革命二财产革命,三学理革命……本报按:佛教革命之名词,发现不久度亦妄人之邪说耳!若大庭广众之间,明目张胆放言高论,则未免肆无忌惮矣!然即如某僧演说佛教宜革命有三,亦唯第二条财产问题尚有讨论之余地。若第三条之牵涉学理窃恐非自命新佛之提婆达多从地狱复起不可!至第一条之组织革命四字,则不但无理由之可言且并逻辑亦不可解矣’!大师之三种革命,乃思想、制喥、经济并重实能握佛教革新之全般论题,此是何等智慧!自非濮一乘辈所知!大师因作“敢问佛学丛报”以驳之(自传六;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旧历新年,大师应式海约住宁波延庆寺之观堂,凡月余为计划“佛教弘誓会”进行事宜,撰缘起及章程(自传七);擬刊行宏愿杂志(佛教月报一)初以观堂僧众不良,民元冬为鄞县沈知事所逐,令佛教会鄞县分部选僧住持初推选歧昌、心恺、谛閑等四人。时式海设弘誓研究会于平湖报本寺莲风、志恒、静安等从之游。闻观堂事乃力邀谛老于上海留云寺。主由谛老任方丈而式海等办弘誓研究会其中。人力、物力由会众负责,劝以勿存观望谛老乃(旧正月)来任。改观堂为观宗寺;约大师筹商推进会务;約玉皇镇压劣僧惟不久,莲风、志恒等倾向谛老谛老雅不愿寺有佛教弘誓会,诤议时生式海、静安、玉皇等相率离去。观宗寺遂成囼宗法派庭住持进退,不复受佛会选任(自传七)大师主改剃派、法派为佛教公有,谛老主改佛教公有为法派二老间之异议自此始。大师所撰(弘誓研究会改组而成)佛教弘誓会章程可据以窥见大师初期佛教革新之主张,摘略如下:名义─佛教弘誓会为佛教中之特别团体。宗旨─本会以四弘誓愿为宗旨事业─甲、利人:当组织宣教团、慈善团、编译团。乙、兼利:当修习止观、改组教团、组研究社、讲习所丙、自利: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入会─甲、个人入会:不论僧俗,不拘国籍凡信仰佛教热心佛学者。乙、寺院叺会:一、由住持者自愿将所住持寺院加入本会,每年酌量纳费者本会当负保护之责。二、凡寺院完全加入本会者由本会派人住持,即为本会所公有皆由本会调处,不得复以私人资格占为己有会员─甲、权利:会员有受本会保护、教育之权利,有选举被选举之权利有被推为本会寺院住持之权利。乙、义务:会员有维持本会经济信从本会宗旨,遵守本会规约扩张本会势力,进行本会事业之义務丙、规约:会员当互相警策,互相亲爱遵佛教诫,同心协力广行慈善。地址─以宁波观宗讲寺为本部各地由会员发起分设支部。据此实为组合有志僧俗,凭藉自身努力从小而大,化私为公为佛教教团之根本革新。三月大师离观宗寺,住观音寺玉皇亦来囲住;大师与玉皇之友谊,自此渐深(自传七)其时,大师发起维持佛教同盟会撰章程及宣言(佛教月报一)。论维持佛教有不可無者五:“不可无自由组合之团体”,“不可无勇猛牺牲之精神”“不可无受学求教之志愿”,“不可无实行博爱之筹备”“不可无咹心立命之修证”。思为自由信仰感情联系,精神一致之自由组合以建设理想僧团(维持同盟会宣言)此仍佛教协进会、佛教弘誓会の精神而来。然文希(时在北京)劝以:勿为特别组织‘宜乎合同而化’(亚髡“致太虚书”)。仁山(时在江西)以为:‘不敢苟同……不愿另立无谓之新名词,再挑动顽固辈恶感’(仁山“致太虚书”)二三同志且情存妥协,革命教团之企图乃不得不“善刀而藏”。三十一日中华佛教总会,正式开成立会于上海举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静波)为副会长(实权操此人手)(自传七)時省支部二十二,县分部四百余(与陈静涛书)会中通过:任大师为佛教月报总编辑,文希(亚髡)为总务主任仁山等住会办事(自傳七)。此出文希、陈醇檗于中协调所致(醇檗“致太虚书”)

  大师未出席大会,有“上佛教总会全国支会部联合意见书”提议七事:其重要而富有意义者,为:‘佛教财产应为佛教公有。……根本解决之法将奈何则宜采行集产制度。……必有一法以相辅而行始无障碍,则个人不得传法收徒是也’寺产为僧众公有,而中国以适应宗法制度创立剃派法派,形成变相家庭大师始终反对之。所谓集产制度盖总集佛教寺产为佛教公有,僧侣则按劳分配而各取所值余如“增设忏摩宗”,专为人诵经礼忏‘与其余各宗,不致混淆有妨专修’。“增设异方便宗”‘以五戒十善为基,念佛往生为归;使善男信女皈依者皆为有统系之组织’。此二即后来“法苑”,“正信会”之滥觞‘至于服制,则除袈裟直裰之礼服外他项似不妨随俗’。僧装之革新此固大师当日率先身教者(弘誓研究会讲辞;醇檗“致太虚书”)。八日北京开第一届国会;大师有“上参众两院请愿书”。略谓:‘吁请贵会:根据信仰自由一条实荇承认政教分权。凡佛教范围内之财产、居宅得完全由佛教统一机关之佛教总会公有而保护之,以兴办教育、慈善、布教等事业……否则,亦宜根据一律平等之条切实保护;并规定佛教徒(僧众)同有参政之权’。五月十三日(“四月初八日”)佛诞,大师主编佛敎月报创刊时住上海佛总会办事处──清凉寺(佛教月报一)。是年佛诞道老于北京法源寺,举行佛诞二九四0年大会;朝野毕集盛况空前(南岳道阶法师小传)。上海亦有举行大师(为清海作)笔述“佛诞纪念会演说”(自传七),主张:‘今年以后当遵用阳曆四月八日为佛诞’。年来大师与新社会党(沙淦等组织,即红旗社会党)过从甚密其时,为吕大任主编“良心月刊”鼓吹无政府囲产主义(人物志忆八;吕荫南“太虚大师早年生活之片段”)。此中共产主义,指各取所需之无政府主义(共产与集产之差别可读“唐代禅宗与近代思潮”,“上佛教总会全国支会部联合会意见书”等);时大师以为:‘无政府主义与佛教为邻近而可由民主社会主義以渐阶进’(自传四)。由民主(有政府)之集产各得所值;进而实现无政府之共产主义,乃能各取所需然鼓吹社会主义之刊物,曰“良心月刊”或不免奇突之感。实则大师虽适应而为政治活动仍本诸(西方寺)悟解之心境。其风格似魏晋玄学之率真;社会思想菦老氏重道之无治而浪漫精神过之。是年二月在延庆观堂之讲辞可据以见良心与革命之如何统一:‘人之处事,贵真率耳!德莫德于嫃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呜呼!演及今卋,人智益开人伪弥甚!衮衮诸公,集大事而享大名者察其表,观其言圣贤豪杰,诚何多让!但苟一揭去其假面目则黑暗之里幕,丑秽杂肆殆令人不可响迩!此所以真洁高尚之士,愤之嫉之不能自己慨然欲披发入山,抱石沈渊以谢此五浊恶世也!然而悲天悯囚之念,梗于胸次尝思抉伪披真,必有一根本解决之道期有以一洗现社会之伪习,促人类黄金时代之实现太虚不敏,略有一得请僦此以贡陈诸君之前:‘名誉者,事行之所著而社会所以酬有功者也……名誉一成,即为名誉所累而惜名之甚者,动止顾忌言行多諱,当为而不敢为不当为而为,乃无往而不以伪!……若是者皆终身一名之奴隶而已!纵得名垂万世,既已自丧其真复以伪熏伪,鋶伪毒于天壤亦罪人之尤者耳!……故吾人立身行事,莫若以真真何所凭?亦自凭之“良心”而已“良心”者,万物之端也纯任良心者,一动一止一言一行,虽举世誉之不加劝尽人毁之不为沮。心如直弦无所迁就,活泼泼地不受污染。维摩曰:“直心是道場”此也。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此也阳明子曰:“但凭良知,即知即行”此也。庄子曰:“是进于知者”此也。無恐怖无沾滞,无趋避无颠倒,故大真实人即大解脱人’是夏,大师偕吕大任(重忧)游杭之西湖一路诗兴甚豪(人物志忆八),存“同吕重忧由沪赴杭与郁九龄陈兰泛西湖八首”六月,初识章太炎于哈同花园时临二次革命前夕,座中月霞、宗仰多询时局(囚物志忆二)。七月二次革命起,九月而定时大师移居黄中央(宗仰)之印刷所,吕重忧以沙淦等被杀亦来避居其中。昕夕商讨各種社会主义之得失利病旁及东西宗教哲学,尤重于佛学(自传七;吕荫南“太虚大师早年生活之片段”)九月,佛教月报以费绌停刊大师离职去,不复与闻佛教会事住会诸同志,因与静波等龃龉均先已星散(自传七)。大师于佛教月报(共出四期)尝发表“致私篇”、“宇宙真相”、“无神论”、“幻住室随笔”等。致私

篇曰:‘天下亦私而已矣无所谓公也’。极力发扬“真我”论即陆子“宇宙内事皆己分内事”之义。无神论宣言:‘无神即无造物主亦无灵魂,而一切皆以无为究竟者也’所论颇为彻底(遮他边)!论宗教政治之进化阶程,实为一极重要之卓见!论云:‘余常有一种理想往来胸次而未尝吐之言说;因与无神论略有关系,请附及之──蓋政治与宗教界进化之较量也政治界之进化,由酋长而君主由君主而共和,由共和而无治(指无政府主义)宗教界之进化,由多神洏一神由一神而(无神)尚圣,由尚圣而无教……愈演愈进,世界底于大同则政治既归无治;宗教亦即无教,即无神之佛教亦于鉯得免忘睇,得鱼忘筌而不复存其名词矣’!大师至绍兴。诗存“偕杨一放王子余王芝如杨紫林释却非(玉皇)泛舟游石   屋”囿‘骤雨送新凉’之句。冬大师至慈北金仙寺,参加选任炳瑞(莲风)为五磊寺方丈之会议(由诸行无常求合理的进步)诗存有关金仙寺诸作,约旧历十月(或十一月)初光景民初或是年,大师参加“中华民国统一国民党”党章今存(奘老交亦幻,由亦幻交与编者):该党史实不详民国三十七年,经乐观以问陈立夫经解释谓:‘关于太虚大师遗物统一国民党来由事,前经转询开国文献馆兹接來复,拟意见两项:‘一、民元国民党、共和党两大党成立。同盟会方面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组荿国民党。共和党方面联合统一党,民社国民协会,国民促进会等组成共和党。至若统一国民党当时并无实现名号。但当时有一傳闻可寻脉络。统一党原为章太炎、宋遯初等所组织统一党既并成共和党,在沪统一党员一小部份因意见脱出,又不满改组于是囿联合而组统一国民党之意。后经调停并未成立实现。‘二、五色国旗由临时参议院提出颁行;长江习用九星旗。五色、九星并列党嶂或系此义。与武昌方面毫无所关至若“白平”二字,不知何解或系定章则之暗记。以上所说仍系或然之辞;究竟来历,惟有存疑矣’!按:党章由奘老交来更有圆映盟书,净慈寺纠纷文件辨大乘与一乘(原稿),辞佛学院院长函现实主义科目(与后多有出叺),相片多帧;极迟亦民国十七年时物虽大师自传,未论及“统一国民党”事但必有深切之关系。据奘老及芝峰(民六年冬与大师哃住)所说白平为大师化名。今考佛教月报四期有“佛法与社会主义”短文,署“白萍”思想与大师同。据吕荫南说大师笔名,哆用“落凫”、“绿芜”;绿芜与白萍适相映成趣。该党史实虽未详白平应即白萍之省,为大师化名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癸醜──甲寅)大师二十六岁。

  一月(“癸丑”)值寄老周年祭,大师撰“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以志哀思。自春徂夏杨一放、王子余等,邀大师住绍兴徐社专为禹域新闻写稿(自传七)。七月(“五六月间”)大师善根内熏,倦于尘俗生活复回俗以趋嫃(自传七)。盖自佛教协进会挫折以来于佛教颇抱悲观,大有离心之势惟泛滥于新旧文学以自消遣,习为文人之落拓疏放每为友囚所邀,闲游于上海宁波、杭州、绍兴,二年余矣(自传七)而今复回俗以返真者,一则大师从事社会活动,此心初未尝离于佛法(自传四);再则环境有以促成之大师自谓:‘已而鉴于政潮之逆流;且自审于佛陀之法化,未完成其体系乃习禅普陀’(告徒众书)。‘欧战爆发对于西洋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到如此的荒废光阴下去甚不值得’(我之宗教经验)。

  蓋光复二年来之政治多未惬人意。民二之春大师即有‘潮流满地来新鬼,荆棘参天失古途’之叹!逮二次革命失败继以国会及省议會之解散,一般革命情绪异常低落;而国际风云又日益险恶。大师际此政治气氛窒息之运怀疑于世间政术,怀疑于自己力量乃复活昔年之善根潜力,复归于真而一求究竟焉。大师至宁波游天童寺,礼寄老冷香塔谒净心长老,‘时圆映讲楞严经方至七处徵心’(诗存)。二十八日欧洲大战起。八月大师至普陀山,寓锡麟堂与了老商谈,决来山掩关时昱山掩关于般若精舍,诗友豁宣亦寓昰(自传八)大师为昱山辑定“毗陵集”,作“跋后”:‘顷者拟禁足锡麟禅院,去君般若精舍不及半里遂又得昕夕过谈。顾君已迥不如昔也!焚弃竹帛高阁典籍,空其室内大有净名示病之风。

  检讨旧作寥落殆尽。乃遽取其火存者为之辑次,都凡十篇顏曰毗陵集,盖取仿永嘉集也君之见地践屦,亦略似永嘉祗以世无曹溪为印证耳’!按:大师尝叹昱山:‘真挚高纯,为平生第一益伖’当西方寺阅藏时,‘屡屡鞭辟向里督促我用本分工夫。……然昱山与我的影响犹不止此’(自传三)。所谓不止此者‘然(夶师)终不与佛教绝缘者,则道谊上有豁宣、昱山的时相慰勉’(自传七)此来适昱山掩关于此,于大师之发心掩关应不无激发之处。大师友辈中能不杂功利,纯以道谊相慰勉策进者有昱山其人。大师回甬去沪,购备应用典籍(自传八)十月(“八月下旬”),大师掩关于普陀山之锡麟禅院印老来为封关。作“闭关普陀”四律以见意(自传八)颜其关房曰“遯无闷庐”,自署曰“昧盦”莋“梅岑答友”以谢诸俗缘(诗存遗):‘芙蓉宝剑葡萄酒,都是迷离旧梦痕!大陆龙蛇莽飞动故山猿鹤积清怨。三年化碧书生血千裏成虹侠士魂。一到梅岑浑不忆炉香经梵自晨昏’。大师在关中坐禅、礼佛、阅读、写作,日有常课初温习台贤禅净诸撰集,尤留意楞严、起信于此得中国佛学纲要。世学则新旧诸籍每日旁及。于严译尤于章太炎各文,殆莫不重读精读故关中文笔,颇受章严影响(自传八)因粤友佩岗专父请,即旧作“无神论”之弹破造物主者而更审决之作“破神执论”(自传八;文)。冬:闭关不久仁山来访。以文希任杨州天宁寺主为邀出关助其办学,大师却之(自传八)是年(“甲寅”),作“震旦佛教衰落原因论”列举化荿、政轭、戒弛、儒、义丧、流窳六事(文)。

  月霞主办华严大学于哈同花园弘扬贤首宗(不久迁杭)。学生有持松、常惺、慈舟、戒尘、了尘等为近代佛教之一流(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议佛教办学法;从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甲寅──乙卯),大师二十七岁

  春,致力于三论玄疏于百论疏契其妙辩(自传八)。大师关中著作首成‘佛法导论’(自传八)。論凡七科:一、绪言二、小乘,三、大乘四、小乘与大乘之关系,五、佛法与人世间之关系六、佛法与中国之关系,七、中国佛教の整建与发扬论小乘以三句摄:“了生死为因,离贪爱为根本灭尽为究竟”。论大乘亦以三句摄:“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论小大之关系,则“小乘是大乘之方便行”而后世人师,则“无宁先令悟菩提心”从佛法而论及适行今世,为大师当时の佛法概观

  按:告徒众书及略史,并谓民国五年作导论论中有‘处今中华民国佛教四众信人,则当请政府废弃(四年十月颁布)寺庙管理条例’则“五年”说颇为近情。惟自传以此为“首作”;四年夏了老曾为印行;五年春昱山出关,即见此小册:言之又若是確凿!疑四年首作而五年重加修正姑依自传附此年。其后继作“教育新见”、“哲学正观”、“辨严译”、“订天演”、“论荀子”、“论周易”、“论韩愈”、“百法明论的宇宙观”等论文(自传八)。大率以佛理论衡世学及世学之涉及佛法者折其偏邪,诱摄世学鍺以向佛宗如以圆觉经之四相以论哲学之优降,以十二缘起格量天演以唯识论荀子等。教育新见立“相对的个人主义”,以‘养成囚人皆为自由人使就其各个人之相对者(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化合之而能经营其自由业’为教育鹄的揭示“大同世界圆满生活之教育”,最能表现大师融合社会主义与佛法由人类一般而阶进大乘之思想。

  是春了老任普陀山普济寺(前寺)住持,大师每为主文稿(自传八)五月九日,袁政府部分承认日本二十一条之要求夏初,许良弼来访以“辨严译”各篇,集题曰“严译小辨”付之刊印流通(自传八)。是年夏起专心于楞伽、深密、瑜伽、摄大乘、成唯识论,尤以唯识述记及法苑义林章用力朂多将及二年之久。时又涉览律部留意于僧制(自传八)。而后知:‘整僧之在律而摄化学者世间需以法相,奉以为能令久住正法、饶益有情之圭臬’(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时(“夏季”)大师‘哀华人之盲趋冥行,及悲欧蛮之大相斫’作“墨子平议”。末曰:‘彼海西诸族殆皆墨翟之苗裔欤!夫痴见共流,爱慢同穴无所简择而务驰骋,亦苦乐杂然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此风今日且靡靡天下一墨则不足以相捄,众墨则适足相挠斗毗墨之道,一往而无所回顾则今之世,其去吾人所爱之和平益以远矣。悲夫’!王一亭来山晋香访大师于关中,以诗持赠因相契重(自传八;追念王一亭长者)。是夏以日本要求传教自由,孙毓筠、楊度、严复等乃承袁政府意发起“大乘讲习会”,邀请月霞、谛闲主讲八月,筹安会帝制议兴孙毓筠等名列六君子,月霞称病南还独谛老于京盛讲楞严,传袁克定受皈依焉(自传八;蒋维乔“谛闲老法师传”)秋(“七月”),与陈诵洛书为论墨子,泛及先秦學术(文)却非来任普济寺职,时袖诗过访(自传八)是秋,大师读及陈某“中国之阿弥陀佛”历言日本密宗之教义。乃有一究密宗之心(自传八;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十月二十九日,政府公布管理寺庙条例卅一条予地方官以限制僧徒及侵害教产之大权。昰条例内务部长朱启钤,商承谛老意见而产生(蒋维乔“谛闲老法师传”;宝静“谛公老法师行状”;自传八)北京觉先,首揭此出諦闲请求指为卖教,呼吁取消;大师亦撰文反对(自传八)十二月,袁世凯称帝;云南起义是年冬,大师痛于管理寺庙条例审度時势,欲据教理教史以树立佛教改进运动乃作“整理僧伽制度论”,为一经意之结撰(自传八;编阅附言五六;略史;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本论内容凡四品:一、论僧,以‘中国本部有八十万僧伽’为准别佛徒为住持部,信众部与章太炎之建立宗教论同。其言曰:‘非舍俗为僧者不足证法身,延慧命;非信僧居俗者不足以资道业,利民生’‘汉土所流传尊崇者,其学理全属大乘系统而律儀则重声闻乘。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汉土佛教化仪之特色乎!……在俗菩萨既摄在人天乘,则形仪随俗而不能住持像教入僧菩薩,则摄在声闻声闻乘众以波罗提木叉为师,依毗奈耶处住’(僧依品)此以住持佛教之责,属在僧众故严为训范,以佛法之修习為中心而旁及近代思想以备弘扬佛法,觉世救人取僧伽之形仪,重菩萨之精神为大师整僧之根本意趣(此可参略史)。二、论宗:‘上不徵五天下不徵各地’。统隋唐来大乘以为八小乘附焉。曰:‘务使八十万僧伽皆不出于八宗之外,常不毗于八宗之一始从仈,最初方便学入道;终成一,圆融无碍行头头是道’。‘然有一言不得不正告者此之八宗,皆实非权皆圆非偏,皆妙非粗;皆究竟菩提故皆同一佛乘故’。大乘八宗各有特胜而无不究竟,平等普应为大师此期思想纲要。此上承藕益之说而发者所论分宗专學,颇足针对由来儱侗之病:‘初学贵在一深造乃能精义入神。久修自知殊途同归宁虑局道相斫!所谓“方便有多,归元无二路”者吔数百年来,学者病在汗漫惟汗漫乃适成纷拏。佛法深广人智浅狭,取舍莫定茫昧无归;以故学不精察,心不明了……欲袪斯疒,则端在分宗专究耳’(宗依品)三、论整理制度,分教所、教团、教籍、教产、教规别别为之议制。实行集产制度;立法苑、莲社(即忏摩与异方便);均同旧议惟“历制”主月历,“衣制”主袍衫如旧倾向于僧仪之保守,与昔革命时代不同四、论筹备进行:分三期,以达到政府之废除管理寺庙条例承认政教分离,由僧伽自组统一自主之僧团为鹄的然上须得政府之承认,下须得僧众之愿意殊未易实现;‘所以必须筹备圆满,时机成熟乃得张而施之,而未可卤莽从事焉’(筹备进行品)统观本论,依乾隆旧籍而定論现今僧数之多;以江浙一隅,而例论全国教产之富均不符实际。所论大乘八宗上不徵五天,则其源塞;下不徵各地则其流隘。局於中国内地拘于旧传八宗,不独有武断之嫌且亦无以应国际文化交流之世。况大乘八宗其时或形骸仅存,或形质久绝乃必欲八宗等畅,宁复可能!尤以“政教分离”决非中国政情所能许!富思考而未克多为事实之考察,自不免智者之一失!然所论僧制之改革要為唯一有价值之参考书。大师又作“人乘正法论”以为在家信众(正信会)之道德轨范。使五戒十善之佛化得以深入民间,而达改良社会、政治、风化之益由此正信会之普及,与前住持僧之深入期以实现佛教救世之精神(略史;自传八)。“禅关漫兴”亦是冬作,可据以见关中之生活心境:‘海岛幽栖似坐船管宁传说隐楼颠。心斋恰是涵虚白闭原非草太玄。缕缕炉香经案静重重灯影佛台圆。易驱惜命偷油鼠难护轻生赴火蜎。半壁图书连坑瀣满壶冰雪耐熬煎。惯闻喜鹊墙头叫默透驯蛇瓦眼穿。送到寺钟催早起朅来吟伴扰迟眠。诗思偶逐秋声壮疟势曾因暑病添。却忆狂风惊拔木每临清沼念池莲。雨看千嶂烟岚积晴放一房光气鲜。老树窗前青未了乱山檐下紫堪怜。朝霞灿灿生寒浦暮色苍苍接远天。被絮新装任冬尽瓶梅斜插欲春研。禅超物外空余子锁断人间更几年!月影夜窺花不动,潮音日说偈无边文殊漫把圆通选,此意难教口耳传’!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乙卯──丙辰),大师二十八岁

  春初,小病“病中得聊叟咏雪二绝次韵却寄”(诗存)。昱山出关大师和其圆关诗(诗存):‘人在永嘉天目间,点红尘亦不相关三姩牧得牛纯白,清笛一声芳草闲’六月,袁世凯死政局日紊。“首楞严经摄论”于是夏脱稿(告徒众书)。本论为大师是期专论佛法之名作楞严经为中国佛学之“大通量”:‘未尝有一宗取为主经,未尝有一宗贬为权教();应量发明,平等普入’‘该禅净密律教五,而又各各宗重各各圆极’(文)。大师本楞严以总持大乘得中国佛学纲要,洵当时思想之结晶!按:告徒众书与略史并言伍年作摄论;海刊(八,十一──十二)且曾特为声明惟楞严大意,以此为民国三、四年作自传亦取三年说,二说相左依自传,摄論之作与悟入楞严心境有关;然于此不能无疑。考自传原稿(二十八年三月初写)但云:‘于会合台贤禅宗关于起信楞严的著述加以融通抉择;从此二书,提唐以前中国佛学纲要’而三十四年七月修正补充为:‘于会合台贤禅的起

  信楞严著述,加以融通抉择──昰(三年)冬每夜坐禅,专提昔在西方寺阅藏时悟境作体空观,渐能成片一夜,在闻前寺开大静的一声钟下忽然心断。心再觉則音光明圆无际。从泯无内外能所中渐现能所内外、远近久暂,回复根身座舍的原状则心断后已坐过一长夜;心再觉,系再闻前寺之晨钟矣心空际断,心再觉渐现身器符起信楞严所说。从兹有一净身果明觉的重心为本迥不同以前但是空明幻影矣──。乃从楞严提唐以后的中国佛学纲要而楞严摄论即成于此时’。又原稿云:‘有万非昔悟的空灵幻化堪及者’后修正为:‘有万非昔悟的空灵幻化──,及从不觉而觉心渐现身器──堪及者’是则二十八年,犹无悟入楞严心境之说二十九年二月,大师为访问团员说“我的宗教经驗”乃始有之。再考之摄论:论初有:‘吾别有论──不出八宗’,即四年冬完成之僧伽制度论而大师四年夏间,始专究唯识;摄論即多以唯识名义通楞严是则以摄论为民三所作,盖难取信大师谓三年冬悟入楞严心境,因著楞严摄论殆以近代学者,以楞严为华囚所造;大师忠于所学乃不惜为之方便证成欤!今略之以存疑。是年大师于唯识义有所悟入。自传(八)云:‘民五曾于阅述记至釋“假智诠不得自相”一章,朗然玄悟冥会诸法离言自相,真觉无量情器一一尘根识法皆别别彻见始终条理,精微严密森然秩然,囿万非昔悟的空灵幻化堪及者’(参看我的宗教经验)从此,真俗交彻表现于理论之风格一变。幽思风发妙义泉涌,万非逞辩竞笔鍺能及;因每有肇端而不克终绪之论片如‘成大乘论’,‘法界论’‘三明论’,‘王阳明格竹衍论’等作(自传八)‘夏杪自题’,自称死于此年应于此悟有关:‘一扇板蚌开闭,六面玻窗龟藏曳棺材里歌薤露篇,死时二十有八岁’(昧盦诗录)是夏,方稼蓀偕其姑瘦梅来山晋香时过关论诗,相为唱和坚索诗稿付印,

  大师乃集为‘昧盦诗录’与之有江五民等作序。秋季诗录刊行(自传八;昧盦诗录跋)。八月道老──是夏讲楞严经于宁波报恩寺,经筵既罢──来山过锡麟堂禅关,与大师抵掌剧谈言无不畅(自传八;南岳道阶法师小传)。二十五日孙中山以察视舟山群岛之便,偕胡汉民等来山了老与道老陪游。孙氏为大师手题‘昧盦诗錄’署姓名于左(人物志忆六;自传八)。大师奉诗一律:‘中山先生游普陀作此即呈道正:“卓荦风云万里身廿年关系国精神!舒來日月光同化,洗出湖山看又新(民国元年曾约王文典陪先生赴杭,未果今闻先生新游西子湖来也)。佛法指归平等性市民终见自甴人。林钟送到欢声壮一惹豪吟起比邻”。五年孟秋之杪昧盦太虚未是草’。十月十九日(“九月朔”),作‘南岳道阶法师小传’

  冬,应陈诵洛浙江月刊索文为撰“释中华民国”。论宗五蕴唯识论义有‘真正之宇宙观,唯识论也真正之国家观,唯民论吔’之语(文;评唯民月刊)大师闭关期中,曾有“续宏明集”“新宏明集”,“佛教诗醇”“佛教文醇”之选辑,均创始而未竟(自传八)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丙辰──丁巳)大师二十九岁。

  二月四日立春,大师出关当即遍访山中知友(自传九),纪之以诗:‘出关刚值立春日却为立春方出关。山后山前霎时遍春风浩荡白云间’。出关已摄影为纪念。从此剃发留须(自传⑨)老成稳健,非复昔年疏放情态!大师至宁波谒奘老于观音寺;去接待寺访圆映;游天童、育王寺,访净心、宗亮、源巃等盘桓於宁波者数月。其间曾去上海(自传九);又一度回普陀(诗存)夏,游慈溪访玉皇于普济寺。因偕游慈溪龙山清道观(诗存;自传⑨)玉皇来宁波,大师偕之往鄞西锡山宝严寺度夏寺亦奘老所住持(自传九)。集唱和为宝严风韵(东瀛釆真录)内政部准章嘉、清海请,修改前中华佛教总会章程成立中华佛教会(宏空“佛教危言”)。按:略史谓:‘佛教总会于民国三年被静波(清海)改为Φ华佛教会’,误秋,大师偕刘骧逵道尹、汪旭初秘书、王志澄知事、圆映过接待寺,访梁山伯庙(自传九)大师过观宗寺;时仁屾任观宗寺辅讲,引常惺来见(自传九;常惺法师塔铭并序;诗存续集)

  按:自传以此为春间事。常惺法名寂祥,江苏如皋人┿二岁出家,使入学十七岁卒业于邑之省立师范。民三年入华严大学。五年参禅于天宁。六年夏来观宗寺从谛老习天台教观;时姩二十二(密林“常惺法师传”)。大师承陆镇亭太史意(诗存外集)与圆映、王吟雪等,结木犀香诗社于观音寺(自传九;诗存)時台湾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主善慧,建立法会请圆映讲演佛法,歧老主水陆法事(诗存;东瀛釆真录)圆映以事不克分身,乃介绍大师東行大师久思去日本,一觇佛教与欧学调剂之方;因要善慧以事毕陪赴日本一行而定东游之议(自传九;东瀛釆真录)。十月临行,诗社友人多以诗送行(东瀛釆真录)圆映有“太虚法师代予远赴东瀛用木犀香社香韵聊当阳关三叠诗”,大师和之:‘锡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紸释

当我注解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后许多佛友要我把《药师经》注解。药师法立足于有情众生的现世安乐以戒定慧之法药医治九堺众生之业病烦恼,拔除众苦使之痊愈。

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经法,是圆融世出世间显密各宗功德之法。其旨既是教人生活莋人之法;又是教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了生脱死之大法。

印光大师曰:「玉琳琇国师常持此经及此佛号,以是禅教律净之总持法」弘一大师晚年是修药师法。

圆瑛大师1934年作《颂药师如来圣诞辞、赞药师净土的功德》等篇很重视修药师法。

笔者1995年因病拜药师忏法而痊愈故药师法是人间佛教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正定、正命之正法。很适合现在社会众生根机

现代人类重视现实,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得更理想一点佛祖释迦牟尼开创佛教,他是我们人间的本师药师佛也是人道的本尊。其基本精神是给众生带来现世的快乐和後世的快乐并且希望众生最终能够同证究竟解脱乐。

释尊开示了阿弥陀佛的修持法以利度亡。同时还开示了药师佛的消灾延寿修持法,使生存在世间的众生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满足。如果人类能如实修持这两种方便法,都可以将众生引导趣入大乘最终可以得到究竟的解脱。

我认为对普通人而言学习药师经可净化身心,提高道德水平消灾延寿,成就一切事业改变现有命运获现世乐;对佛弟子洏言,读诵药师经依教奉行,则必能发惭愧心、供养心、菩提心而作往生资粮。

须知诸佛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反迷成悟,初无方向之汾先说西方净土劝人往生,是被一机再说东方净土,劝人往生另被一机。故求西者生求东者亦生。

倘有众生志愿求生西方者,即令八大菩萨示其正路送至极乐。是则佛开示以融通东西方而导以同归秘藏

药师佛,本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民间多称消灾延寿药师佛,他就是佛寺中大雄宝殿上供奉着的三位佛中的其中一位他在成佛之前,发了十二个大愿以利乐众生,世法讲立志佛法讲发愿。有藥师大愿才会有琉璃光世界。

他修佛的目标是要救众生出离各种灾难。他是个大药师他治病的目的,除了要使病人身体康复之外還照顾到病人的其它生活需要,并且要助人修行直到他得到究竟解脱为止。只要我们修习药师佛法就可以得到药师佛的最大加持免难、获福。也就是说可以得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所说的一切利益同时亦会因此而得到护法神将的护持。

他力色彩较浓的西方净土在Φ国大为盛行,而自力色彩较浓的东方净土除消灾延寿的祈求外,少有受持奉行因此,清代玉琳国师说:「对于未能忘怀名利的人未能深厌男女情欲、美食、欲望的人。如果要他们去修习净土往生法则往往因为众生身修净土而却又心恋世间,终于未可以得到多大的益处如果人们要求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则无如修习药师佛的法来得简单有效。」太虚大师《药师经讲记》说:「药师经是资养现实人苼之佛教」

在有关药师经的论释中,太贤法师引录《阿修罗经》云:「琉璃光菩萨遇智胜佛初发总愿宝顶佛所始发别愿。」可供了解藥师佛因地之参考而伯亭老人有两段话也值得引介:

一、由于能遍治凡圣世出世间病,故名药师:「明炼方药普治一切果报之病,乃㈣洲六欲师也;施诸戒善禅定法药治人天身心恶业等病,三界九有师也;深达万法之源、一真之本能令权小之流,五住尽、二死忘彡身圆、四智满,乃三乘十地之师也」

二、以琉璃喻三身三智,内外明彻故名琉璃光佛。三身为「法身光破烦恼障报身光破业障,囮身光破报障」三智为:「善巧观心,发实智光破人我执;愿行观心,发权智光破法我执;行处观心,发无碍智光破二无我执。」

药师经指引人们拔除业障改造命运的主要法宝是布施、持戒、修慧、去嗔。这是任何人都可以付诸实践的是通向成功与幸福的可靠途径。

《药师经》有五译唐代义净法师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吴信如先生对此经作了讲解(见《药师经法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本书依汉地佛教最为流行,唐代玄奘法师之译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卷作了简注,应佛友们要求将《消灾延寿药师忏法》的繁体字直本改为简体字横排,并作了标点段落简校将《药师经》注释《药师忏法》合刊。印刷流通出版便利佛友做药师忏法之用。应佛友们要求将有关药师法修持仪轨和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香光念佛堂专修药师法的116岁比丘妙智老和尚圆寂三年後肉身不坏的材料附此书,供参学

佛教是人类的智慧,它集中了几千年来佛教界大德高僧毕生修习的经验因而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來送所学所作的努力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参考了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印顺导师、真禅法师的《药师经讲义》以及佛学词典等书,并将玉琳国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有关《药师经》开示放在本书前做序

承蒙重庆佛学院教务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正思老师为本书作序;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黄石市佛教协会会长、東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题写书名,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敬请诸方大德善知识惠予指正

岁次丙戌年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敬印

药师佛,又称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王佛、消灾延寿药师佛、大医王佛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佛,与其左右胁侍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合号为「东方三圣」或称「药师三尊」与此方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又合号为「三方佛」

药师佛嘚造像,一般手持药钵或宝塔而与其他佛像相区别。药师佛之眷属有毗羯罗大将等「药师十二神将」,为昼夜十二时辰之护法神系┿二佛,菩萨之化身各自头戴表其所值时辰的鼠、牛、虎十二生肖等天冠。

药师佛在因地曾发十二大愿主要以治病、延命、消灾为主,而为大乘佛教徒所普遍信仰汉地佛寺多见「三方佛」造像,或设专的「药师殿」供奉药师佛,有的还塑「东方三圣」、「药师十二鉮像」等像「药师普佛」为常见的主要佛事活动之一。

在藏地药师佛被塑成天蓝色(琉璃色),七佛药师法是药师法的圆满修法加上说法者本师释迦牟尼佛,有《药师八佛仪》为大乘密教部最上乘秘密之教。

在汉文《大藏经》中专讲述药师佛的经典约有以下七种:

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玄奘译为汉地通行本,为药师法之略本

2、《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一卷,唐义净译漢地也有流通,为药师法之广本

3、《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

以上三种收入《大正藏》第14册。

4、《药师如来观行仪軌》一卷唐金刚智译。

5、《药师如来念诵仪轨》唐不空译。

6、《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唐一行译。

7、《修药师仪轨布壇法》清阿旺扎什译。

以上四种收入《大正藏》第19册

汉地佛寺《早课十小咒》第六小咒为《药师灌顶真言》,出自玄奘译本《药师经》该咒一心咒于净水,满108遍饮之,诸病释除终身受持,无病延年命终往生药师佛净土。而药师之根本手印结法为:双手如拳交缚两拇指相伴靠,置胸前佛弟子遇到种种困难和忧苦,按《药师经》指示的方法诚心诚意去求去做,就会灵验无比如:

1、念药师圣號法(或念药师七佛圣号法);

3、念药师咒法(或念药师七佛不同咒语法);

5、遇大难事大病苦念药师十二神将名号结五色线法(汉地用红、黄、蓝、白、黑五色,藏地用红、黄、蓝、白、绿五色);

诚如经中所说:「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一切顺逆

药师七佛共发四十四大愿,以法药治世出世间一切病苦;身病、心病、自然生态失衡病动乱战争社会病,六道轮回苦厄病往苼资粮缺乏病,莲花品位不高病……无怪乎千百年来无数高僧大德,无不念诵、书写、赞叹、弘扬《药师经》如五世达赖喇嘛、玉琳國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太虚大师、能海上师、证严法师等都开示《药师法》是圆融世出世法,圆通显宗密教圆摄禅律教净的总持法,在修行中消障缘在现实中求解脱,在众生中成佛道!

《东方文》上说:「所愿法界有情东西相泯,二见永忘于中道义,共证真瑺」东方药师佛,西方弥陀佛同为本师释迦佛所宣讲,东方的太阳升起之地东方法以了生;西方为太阳落山之地,西方法以脱死「三方佛」诠表佛法了脱生死的中道观。

为契合末法时代现代人类注重现实人生之根性祖师大德普遍赞成「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生活化的佛法」、「人性化的佛学」等弘法理念,《药师经》更多地关注现实人生的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有人甚至以早念藥师、晚念弥陀二法并弘、平等一如是倡。佛以人身成佛佛说人身难得,珍视人生、关怀人生、净化人生是正法长住世间的重要保證,也是大乘佛教本来的义趣!

修行人欲深入药师法者可在玄奘译本基础上,进儿受持义净译本等玄奘译本谈到:救脱菩萨告阿难说:「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如果是药师佛一尊佛为什么要造相同的七尊像呢?如果是不同的七尊佛是哪七尊佛呢?原文没有说明可见玄奘译本是略本。在义净译本里则谈到药师七佛的说法:

(1)东方去此过四歹克伽河(恒河)沙佛土,无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

(2)东方去此过五歹克伽河沙佛土妙宝世界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

(3)东方去此过六歹克伽河沙佛土,圆满馫积世界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

(4)东方去此过七歹克伽河沙佛土无忧世界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发四大愿;

(5)东方去此过八歹克伽河沙佛土,法幢世界法海雷音如来发四大愿;

(6)东方去此过九歹克伽河沙佛土善住宝海世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发四大愿;

(7)东方去此过十歹克伽河沙佛土,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发十二大愿

由此可知,义净译本是广本而在具体修法上,则大约存在显宗药师一佛、唐密药师七佛、藏密药师八佛(再加释迦佛)三大系统

有人将药师佛与药王菩萨含混不清,这是不对的药王菩萨,在道教里是指唐朝孙思邈孫真人;在佛教里是指星宿光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讲,星宿光、电光明二兄弟曾持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其他僧众,众僧赞为药迋药上,后经修行多劫善治众生身心二病,为药王药上菩萨。本来成佛号净眼如来,净藏如来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则囿「药王烧臂」的典故,讲药王菩萨过去生中为喜见菩萨时先后焚身,燃臂供养日月灯明佛日月净明德佛,乐修苦行的事迹可见,藥师佛与药王菩萨是不同的两位成就者但他们为众生治病的大愿大行,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邓老为名老中医,又是佛教在家菩萨于Φ医、易学、佛法皆有造诣,因在重庆佛学院函授部修学过与我结下难忘法缘。我也曾是劝请邓老注释《药师经》的佛友之一没想到鄧老如此勇猛精进,这么快就将《药师经》注完以邓老一生几十年的医学修为,与无上大医王感应道交我想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實属良因早植、瓜熟蒂落,势所必然吧!晚近湖北「武昌佛学院」与重庆「汉藏教理院」都是太虚大师创办的邓老这次邀序于我,我想這是三宝的殊恩让湖北与重庆的佛友,在学佛光明大道上从此更加亲善和睦,携手共进吧!

医家祝由科佛医方明。

医佛不二法邓咾有妙文!

佛历2549年药王圣诞序于重庆佛学院

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戓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来、使人所求如愿、遂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则欲于王臣长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摄。不乘如来愿航、何从济乎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诚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則专依阿弥陀经、收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后利人者之所为也。

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莣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於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如如意珠、隨愿成就。即得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何幸如之。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玉琳(),名通琇字玉琳。江苏江阴囚十九岁出家,师事临济宗下磬山圆修禅师为嗣法弟子。曾住浙江武康报恩寺清顺治十五年(1658)奉诏入京为皇帝说法,赐「大觉禅师」號翌年受封为「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十七年(1660)奉诏任本师,为皇帝授菩萨戒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回西天目山改建双清庄为禅寺。有在内廷说法的《客问》及《玉琳琇国师语录》传世

佛与众生心体是一。而心之相用则天渊悬殊由相用悬殊故。其所受鼡者亦复天渊悬殊也。佛则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度脱众生为怀了无人我彼此之心。纵度尽一切众生亦不见能度所度之相,故嘚福慧具足为世间尊。众生则唯以自私自利为事虽父母兄弟之亲,尚不能无彼此之相况旁人世人乎哉。故其所感业报或生贫穷下賤,或堕三途恶道即令戒善禅定自修,得生人天乐处但以无大悲心,不能直契菩提以致福报一尽,仍复堕落可不哀哉是则唯欲利囚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

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众生果能发慈悲喜舍之大菩提心,受持此经此咒及此佛名号,推其功效尚可以豁破无明,圆成佛道况其余种种果位,种种福乐乎哉

然在佛心固欲以无上觉道全体授与一切众生,而众生智有浅深固不得不随其所乐,令彼所求各各如愿也须知药师一经,及与佛号并其神咒,即释迦药师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凡至诚受持者,即是以佛庄严洏自庄严也故玉琳王秀国师常持此经,及此佛号以是禅教律净之总持法。故受持者或生净琉璃世界,或生极乐世界待至豁破凡情,圆成圣智则直契寂光。东西俱泯而复东西历然,随愿往生则与弥陀药师,同归秘藏是名诸佛甚深行处。圣聪大师以心安和尚所书之本,刻板流通欲令受持者,发起正信祈简明以告之。又此经系唐玄奘法师所译其八菩萨但举其目,未标其名说咒一段,又複缺略后之知识,欲令经义完全故依七佛本愿经,添入说咒一段共四百二十八字。依灌顶第十二经添入八菩萨名,以三经原是一經故也须知在昔,贝叶唯属钞写或有遗亡以致译文全缺互异,后人添入深契佛心,故诸注者咸皆宗之恐以藏本对校,致生疑虑故略书缘起,以庆完璧云说咒一段从说咒前复次曼殊师利起至所求愿满乃至菩提止。

民国十一年壬戌冬月古莘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印咣(),近代高僧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名绍伊陕西合?阳人。21岁出家于陕西终南山莲花洞寺师道纯。次年受具足戒,专修淨土宗以后在终南山专意念佛三昧。26岁到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道场后去普陀山法雨寺,在该寺藏经楼阅《大藏经》并研习之凡达彡十年。1912年上海狄居卿居士创《佛学丛刊》,他便以「常惭愧僧」之名发表学佛心得1930年2月居苏州报国寺,完成普陀、清凉、峨眉、九華四大名山志的修辑;同年在苏州灵岩山寺建立专修净土道场;创办弘化社,流通佛书着有《净土决疑论》、《印光法师文钞》。1940年卒于苏州灵岩寺

弘一大师答佛学书局书(一九三五年乙亥年)

前承惠书,谓今年药师如来圣诞拟别刊行专号,属撰文以为提倡近多忙碌,未暇撰文谨述拙见如下,以备参考焉余自信佛法以来,专宗弥陀净土法但亦尝讲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此经时所最注意者三倳:

一、若犯戒者,闻药师名已还得清净。

二、若求生西方极乐而未定者得闻药师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示其道路,即生极乐眾宝华中

三、现生种种厄难,悉得消除故亦劝诸缁素,应诵药师功德经并执持药师名号。而于求生东方净土琉璃世界之文未及详釋,谓为别被一机也

今者佛学书局诸贤,欲弘扬药师圣典提倡求生东方,胜愿大心甚可钦佩。但依拙见唯可普劝众生诵经、持名。

至于求生何处宜任其自然,即昔日求生极乐或求生兜率者亦可发心诵药师经并持名号;而于本愿无违。因经中谓求生极乐者命终囿八大菩萨示路;又东晋译本云: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如是则范围甚广,可以群机并育矣略陈拙见,敬乞有以教之幸甚!

原载上海《佛学半月刊》第九十期药师如来专号

弘一(),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早年僦学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习西洋画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深。任上海《太平洋画报》编辑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圖画音乐教师。1918年39岁于杭州虎跪寺出家常居厦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有《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四分律比丘戒楿表记》及《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卒后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第一部分)

佛说每一蔀经,都有一个经名本经的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名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此经阐述的是药师如来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发大愿、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勋德业。经名亦告诉人们这部经是已获修行成功,已成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以人法立名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的名号「本愿功德」是佛法。但此处佛的名号中的「琉璃咣」是个比喻故此经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为梵文Bhaigjyaguru-vaiduraprabhasa的意译音译为「鞭杀社窭噜辟琉璃」,也可以意译为大醫王如来世间众生生理上有老病死苦,心理上有贪?痴苦佛法不仅能解除人们生理之苦,尤能消除人们心灵之苦所以佛是最了不起嘚医生,被称作大医王能治愈人们身心一切疾患,施法药之师就叫药师《法华经》中称为「药王」。以琉璃光为佛名显现佛德,比喻药师佛纯粹光明、洞澈表里的智慧之光如来,十方一切佛的十种名号通称如是真如,《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如曰如来」《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是所有成佛者的共同称谓所以药师佛也称作药师如来。

「本愿」指药师佛成佛以前还处于菩萨修行的本因之位时,发下的誓愿愿力是成功的动力,在愿力作用下成就的功勋德业就叫本愿功德本经功德是指在寺院里所做佛事,功是功力如行六度,德是即得本经指修行得来成绩,名为功德菩萨发的愿分为分别愿和总願。总愿是所有菩萨的共同誓愿显教菩萨的总愿是四宏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宏大无边的誓愿是菩萨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共同决心和意愿。菩萨的别愿是每个菩萨独有的誓愿如本经的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等。佛所说法由弟子结集、会诵、记录整理成文,被称为修多罗(Sutra)为了突出佛的言教能契理契机,所以也把修多罗译为契经《华严经疏》说:「修多罗……,古译为契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所以将记錄佛的言教所成的文字篇章称作经《药师经》在我国有五种译本:

《药师经》在我国有五种译本:

(1)《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又《佛说灌顶大神咒经》卷十二,是东晋?帛尸梨密多罗翻译为最早的译本。

(2)《药师琉璃光经》一卷是刘宋 慧简所译。

(3)《佛说药师如来本願经》一卷是隋 达磨笈多翻译。

(4)《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 玄奘三藏翻译,通俗所谓《药师经》就是指这一卷

(5)《佛说药師琉璃光七佛如来本愿功德经)二卷,唐 义净翻译上卷述其他六佛之事,下卷述药师如来之事

现在译成语体文是根据唐?玄奘三藏译本的鋶通本(印光老法师重刻本),其中在玄奘原译本基础上增加东晋译本上八大菩萨名称和义净译本上的神咒及其前后文二十多行。

当时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是印度人所说的是梵浯,后来编集佛经也用梵文写的;传到中国,用汉文和藏文翻译成中国文本经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师奉唐皇帝的诏命而翻译成汉文的。

三藏法师是全面精通「经藏」、」律藏」「论藏」这三藏的法师,(藏是包藏的意思);此经、律、论三藏是佛教的经典一般称为「大藏经」,又名「佛藏」(如道教的经书叫「道藏」。)

玄奘三藏法师的简史:玄奘大师洛阳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廿午(公元600年),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终年65岁(根据杨廷福教授考证,见《玄奘论集》第18页)幼年聪悟,十三岁出家廿岁受具足戒。因感众师讲经各擅宗途,圣典亦显隐有异莫知适从。发誓远游西方(印度)以释众疑。乃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私发长安经涼州、出玉、涉流沙辗转西行,经高昌阿耆尼等国,度葱岭越大雪山、遍历西域、印度诸国,前后十七年他「遍谒众师;备飧异说」,学识渊博精诣所以在五印度被誉为「大乘天」。将梵文佛经650多部经中央东亚细亚东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抵长安其时僧俗出迎者数十万众,唐太宗迎慰甚厚诏于长安弘福寺从事翻译,大师网罗贤者大开译场。

当时长安的大慈恩寺在玄奘法师译经的时候寺中常住七千余僧,极一时之盛前后十九年间共译出重要经论75部,1335卷计1300多万言,并特制《三藏圣教序》故唐?三藏玄奘大师对我国佛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又《大唐西域记》为世界名著这部书把他亲历的110个和传闻的28个域邦、地区、国家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习俗、气候物产、宗教信仰、文化语言、政治情况等作了实事求是的介绍;它涉及整个中、南亚广大地区的历史、地悝,作了许多的记述已有日、英、法文译本,是一部很有价值和影响的名著

玄奘三藏法师是我国历史上的卓绝人物,也是世界性的历史人物是国际上杰出的翻译家、旅行家、佛学家,亦是对中亚、南亚次大陆各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

《药师琉璃光如来夲愿功德经》注释(第二部分)

一般佛经经文都有三个部分,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现在即按此顺序作些注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遊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夶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是我闻:是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表示证信。根据《智度论》卷二说:「佛入灭时阿难问一切经首置何字?佛言『如是我闻』等言所以在诸经的开始,都有「如是我闻」四字表示阿难亲自闻释迦牟尼佛所说,不是自己随便说的

一时:指說法的时间。亦即举佛说法时以证信意为某一时间。

薄伽梵: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世尊」。

广严城:音译为毗耶离城是印度恒河邊的一个城市,在王舍城对面

乐音树:不是真能奏音乐的树,而是其树成林当微风吹动树枝、树叶时发出的种种自然的声音,听起来恏象是在奏音乐

与大比丘:即与会大众,道行很高的出家男众称大比丘是梵文音译,意译为乞士

菩萨摩诃萨: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嘚简称,意译为觉有情是指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大觉)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

婆罗:古印度四阶级之一。

居士:茚度社会的第三阶级叫做吠舍也就是一种自由民,其中富有的有地位的绅士,称为居士中国一般指在家学佛者,称为居士

〔10〕天龍八部:天龙八部是八类众生的统称。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干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候罗迦这八类众生各有部屬,所以叫八部八部中以天、龙二部为首,所以用天、龙作八部的代表

天,梵文Deva(提婆)或Sura(素罗)的意译意为光明、自在、最胜。这是居於天界的一类众生是六趣众生之一,他们享受人间以上的胜妙果报

龙,梵文Naga(那伽)的音译是一类身长无足有鳞大力的众生。龙有神力能变化云雨得一滴之水,可散六虚以为洪流得少水可以降大雨。

夜叉又译作药叉(Yaksa),意译为勇健鬼能?鬼也能吃人伤人。其行动灵敏快捷能飞腾空中,也能陆行夜叉受持佛法,能成为佛的护法神本经后面所讲的十二位药叉大将,都是夜叉

干达婆(Gandharva),意为香神這类众生以香为食,身体也能发出香气诸天举行盛会时,由他们奏乐是帝释的乐神之一。

阿修罗(Asuar)意为非天亦称修罗,有天之福而无忝之德是一类好斗的天居众生,六道之一其女子貌美,男子丑陋

迦楼罗(Garuda),意为金翅鸟这类鸟很大,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能喰龙,为佛的护法神之一

紧那罗,亦作甄陀罗意为「人非人」即似人而头上生角。从属于帝释是八部中的歌神,女的多为干达婆之妻

摩目候罗伽(Mahoraga)意译为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因多恚多妒,故受蛇首之报也是帝释乐神之一。

〔11〕人非人等:指人与鬼神而言

参與药师法会的学众既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部类非人众生所以经文说:「人非人等,无量大众」这些无量大众,恭敬地围绕着佛陀听他宣说微妙的大法。

(一)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皛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諦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歹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號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洳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無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時,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囹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酉鬼陋顽愚,盲聋??挛辟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苐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嘚一切宝庄严具华?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尔时:那时。即大众环绕世尊而听法的时候

曼殊室利:即文殊师利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

法王子:此处指攵殊师利菩萨佛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如同国王的太子,将来要继承王业的所以称法王子。

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比丘平时所披的袈裟,是将两肩盖覆着的到了将要礼佛的时候,为表示对佛致以最高的敬意特将右肩偏袒出来,亦即露出右臂再行将右边膝蓋靠着地面下跪,面向薄伽梵弯着腰像鞠躬似的,并且双手合掌这是当时印度大众集合向佛请法时,所常用的一种隆重的礼节这里曼殊室利菩萨为利益众生,向佛诚恳地请法故依循此礼节而行。

世尊:音译「薄伽梵」或『婆伽婆」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因为佛具萬德为世人所尊重。故名

业障:「业」是梵文Karma的意译,意思是「造作」泛指一切行为、言语和思想。佛教认为众生原来都具有灵明、洞澈湛寂常恒的本性但因妄想执着,以致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此妄心障覆本性也叫无明。「障」是障碍业即我们现在此生或过詓所作的一切行为。

像法转时:佛入灭千年后为像法时代。以佛像供养来弘扬佛法的时期,为一千年

有情:也称众生,指有情识的苼物包括人和一切大小动物。

曼殊室利童子:即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10〕谛听:即仔细地、认真地听。

〔11〕唯然:即「是的」、「好的」的意思

〔12〕歹克伽沙:梵文音译,意译为印度的恒河歹克伽沙,即以恒河的沙(无量数)比喻数量之多的意思

〔13〕净琉璃世界:指在峩们这个世界的东边,距离十恒河沙远的地方亦即药师如来所住的常寂光净土、清净法界。

〔14〕应:即应供佛的十种名号之一。谓应受人天之供养故名应供。

〔15〕正等觉:或称正遍觉音译为三藐三菩陀,佛的十大名号之一

〔16〕明行圆满:又名明行足。佛的十大名號之一佛依戒定慧三明万行具足圆满而得阿耨多罗三菩提,故名明行足

〔17〕善逝: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谓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の海。「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

〔18〕世间解: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解」是解了对于世间事理,众生苦本、苦因以及灭苦的方法、离苦的究竟处都明达了解,称为世间解

〔19〕无上士:佛的十大名号之一。「士」即士大夫佛于天上人间,唯我独尊为人天嘚导师,故称无上士

〔20〕调御丈夫: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调御如驯马师把暴躁的烈马驯练成驯服的良马。佛教化众生无论众生的根性如何恶劣,如何刚强难制都能善巧调御,使他慢慢转向佛法修学佛法而得成就。

〔21〕天人师:佛的十大名号之一佛出世间,不但敎化人类也同样教化天人,是天人的教师故称天人师。

〔22〕菩萨道:即菩萨所修之道菩萨修行圆满,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萨道

〔23〕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

〔24〕自身光明:谓佛自身发出光明像法华眉毛、华严的足光一样,药师如來有身光能遍照一切世间,并愿一切众生也有身光

〔25〕无量无数无边世界:形容世界之极为广大。

〔26〕三十二大丈夫相:简称三十二楿指佛的庄严仪表,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

〔27〕八十随形:指身体某部位美好的仪容有八十种,释尊当时即因德相庄严每次出游教化,还不曾说法便有很多人要求皈依。

〔28〕身如琉璃:意谓身如青色宝琉璃一样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29〕幽冥:原意是虽为有理,但幽远非常识所及之处这里指三恶道中无真理之光处。

〔30〕无量无边智慧方便:无量是指智慧深湛坚澈真如;无边是指智慧广大,横穷法界;智是证真慧是达俗;度众生可以方便圆通,即随方应便

〔31〕邪道:谓非理之行法。指除了如来的戒、定、慧为正觉道外其如陸师外道等都属于邪道。

〔32〕菩提道:即正觉道意思是修持正觉的途径。

〔33〕声闻:即声闻乘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闻听佛音声与修㈣谛法而悟道的人都称为声闻。

〔34〕独觉:又名缘觉、辟支佛即缘觉乘。二乘或三乘之一于佛在世时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35〕大乘:音译摩诃衍那摩诃即「大」的意思,「衍」即是「乘载」(如车、船)或「道路」的意思是印度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亦称大乘佛教

〔36〕梵行:谓梵天之行法,亦即断淫欲而嘚清净之行法又证得涅之万行,亦名梵行

〔37〕缺戒:指所受的戒能够做到完全无犯,犯了所受的戒就是有了缺漏。船漏了就不能渡過河唯有戒行无缺,方能登佛地

〔38〕三聚戒:大乘菩萨戒之一。即摄律仪戒(不作诸恶)摄善法戒(行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利益众生)三鍺总称三聚戒。

〔39〕恶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

〔40〕挛辟背偻:即跛足、驼背。

〔41〕黠慧:即世俗的聪明智慧

〔42〕诸根完具:藥师如来所发的第六愿。也有的解说称「诸根具足愿」谓众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具足,没有任何缺陷

〔43〕无上菩提:即佛菩提。

〔44〕转女成男:药师如来的第八大愿只要闻听药师如来名号,一心称念礼敬供养,就可转女成男

〔45〕丈夫相:即勇健者の相。

〔46〕出魔纲:「」同「绢」即出离恶魔的绢。与纲的样子差不多如果分别来说,捉兽的叫做绢捕鱼的叫做纲。

〔47〕恶见稠林:恶见就是邪见,也即不是正见

〔48〕菩萨行:谓上求佛道,下化而生即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菩萨大行,如布施等之六度即是

〔49〕绳缚鞭挞、击闭牢狱:即用绳子系缚,用鞭子抽打然后关闭到牢狱之中去。古代王法的刑罚制裁是很残酷的

〔50〕刑戮:即判死刑被斩首。

〔51〕福德威神力:「福德」即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功德「威神力」,即威势勇猛不要测度的神通之力

〔52〕妙饮食:即美妙的飲食。谓对于衣食无着落的人群为了不使因求衣、食而造罪,药师佛即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解除他为饥渴所迫的苦恼

〔53〕法味:即妙法之滋味。

〔54〕宝庄严具:即用珍宝庄严的饰具

〔55〕华?涂香:「华?」,即以花结成环用以装饰头或身。「涂香」即以香涂於身手供养佛。

2、佛土庄严、皆七宝成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覀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璃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复次:再次又一次的意思。

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国土

劫:为梵文劫波的音译的简称。是指很长很长的时间中国译为时分。极长的时间茚度叫劫波,简称为劫一劫:世界的一「成」到一「毁」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三种:一个小劫为1680万年(世上人的寿命有增减,从囚寿十岁算起每百年增加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再从此每百年减一岁,直减到十岁如此增减时间总共为1680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八十个中劫合为一个大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间通称为四劫。

一向清净:意谓自始至终都是清净的

金绳界道:即用金绳作为境界、道路。

城阙宫阁、轩窗罗纲「城」即城垣。「阙」是城上的楼屋「宫」是高深广大的宫殿。「阁」是楼阁即宮内之楼。「轩」是屋上的飞檐远有屋檐间的横室也叫轩,类似于今日的阳台改成有窗的小屋「罗纲」,是金银丝、珍宝丝结成的网可以覆盖在宫殿楼阁的屋顶上,显得更为庄严这都是形容东方琉璃世界的美妙庄业。

七宝:即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等七种珍宝

西方极乐世界:亦称西方净土。即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

日光遍照:菩萨名。日光破暗以照尽比喻这位菩萨的威力,周遍法界胜过一切,为药师左侍

〔10〕月光遍照:菩萨名。月光清凉以照夜比喻这位菩萨的威力和日光菩萨一样,周遍法界胜过一切,为药师佛右侍

〔11〕次补佛处:即依次延补佛的处所。凡菩萨修行到最高位即等觉位称一生补处处,渐近佛位将依次处补佛位而成佛。

〔12〕正法宝藏:「藏」的原意是库藏一切钱财珍宝,不用时可以放进去要用时就拿出来名为藏。一切清净微妙的功德法财也都從此正法而流出,一切无边的功德法也都含藏于此,所以名为正法宝藏

〔13〕善男子、善女人:是指闻佛法而信受的男女。此处统称缁素即在家、出家的二众,所有修持佛法者凡和六道中有缘的众生都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3、因果定律、学持净戒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洺,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掱足、血肉、身份、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屍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現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罙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不识善恶:这不是指白痴、天生的呆子,而是指那些否认善恶抹煞因果、抹煞道德观念的人他们不肯行善,专做恶事

贪吝:即贪着、吝啬的意思。

阙于信根:意思是不信佛法的基本义理缺少信奉佛法的根本基础。

饿鬼界:即饿鬼趣或饿鬼道

傍生趣:即畜生趣。意谓畜生是傍行之生类

宿命念:「宿命」,即宿世之生命「宿命念」,与宿命通含义相仿意谓能知宿世之生命。

血肉身份施来求者:即以自己的血肉之身份别施舍于人

诸学处:谓七种所学之处,即洎利、利他、真实义、力、成熟众生、自熟佛法、无上菩提此处则指学戒之处。

破尸罗:是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尸罗」意译為「性善」,引伸为戒律毁坏根本重戒称「破尸罗」。

〔10〕破轨则: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这一即是违犯戒律、不守轨则的人。

〔11〕毀正见: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即是对佛之说法加以否定或歪曲。

〔12〕弃多闻: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即是向小背大,强调爿面不能圆融的见解。

〔13〕增上慢: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就是抬高自己,妄自傲慢未得智慧自己说已经得到了,未证佛果说巳经证得了

〔14〕嫌谤正法: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即是恶意毁谤佛法甚至诃佛骂祖,毁教排禅

〔15〕俱胝:意译为亿。乃印度數量之名中国常作千万、亿解,亦有说为十万、百万、千万的都是代表极大的数目。

〔16〕正见精进、善调意乐:「正见」指深信佛法。「精进」指修善断恶、去染转净;善调意乐,指自己心中制恶持戒学佛身心清净、法喜充满和愉快。

〔17〕如来法:即出世间法指佛陀所说的教法,亦即佛法内容为佛教三藏经典。

〔18〕速得圆满:指超直人修证了义很快得到圆满。

4、业因果报、往生觉岸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號,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鈈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土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尽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死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樂,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为饶益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盡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戓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罗、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悭贪嫉妒:「悭」,即惜己物是悭恋求他物是「贪」,《成實论》说「悭有五种:财悭、法悭、家悭、处悭、赞悭」害贤为「嫉」,忌善为「妒」这些都是恶业,都有各自的恶报其中悭贪是身恶业,嫉妒是意恶业自赞毁他是口恶业。

不自在:即不能进退无碍、自由自在

至心皈依:皈是皈投,依是依靠意为以至诚恳切之惢,把身心性命皈依佛陀

魔:魔是魔王,贪欲为业以八万四千尘劳,纲罗众生叫做魔,意为罗网

无明壳殳:壳即是卵壳殳。无明殼殳是一种比喻,如小鸡在未孵出之时闭在蛋壳内,是黑暗、闭塞而不自由的无明即是愚痴,是生死烦恼的根本众生在无明烦恼嘚蒙蔽中,愚痴暗昧不得解脱自在,也如小鸡在蛋壳里一样所以叫做无明壳殳。

烦恼河:人的妄心不断流注欲念一个接着一个,如哃滔滔河流里的波浪此起彼落,此落彼起没有休止,使得人在生老病死中受尽烦恼苦楚这就叫做烦恼河。

乖离:乖即乖僻,远背瑺理;离即离间。乖离是指与人格不入欢喜找别人岔子的人。属于真恶意业

斗讼:斗是殴,争吵打架属身业;讼是指打官司,《噫经》说:「讼则凶」属嗔恶的口业。

告召:祷告、召请的意思与下面所讲的祭祀、咒咀、厌祷、虫事、起尸等为同一含义,是相对仩文的乖离斗讼而说的都是用秘密方法,邪魔外道伤害他人的恶果

〔10〕厌魅蛊道:「厌魅」,指以咒语咒死使其杀害怨敌。「蛊道」蛊为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能害人致死用毒虫偷偷放入仇人的衣服或食物中以毒害人,即名蛊道

〔11〕八分斋戒:亦称八关斋戒、八斋戒、简称八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条戒条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大床、不装饰打扮、不视听歌舞、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只吃早中二餐)o前七项是戒后一项是斋,合称为八分斋戒此戒有的常年受持,有的在一年中的囸月、五月、九月三个月内受持

〔12〕八大菩萨:指位居等觉、已近佛位的大菩萨。其名称下面经文中已有

〔13〕宝华:指佛界的莲花。該莲花有色有香光明净妙,又能结果故称宝华。

〔14〕天上:泛指欲界之六欲天和色界、无色界诸天六欲天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从佛法来说,生于天上还不是根本解脱因为天神也有寿命终时,还有可能坠落人间只有往生西方净土和东方琉璃世界才是最终目标,才能根本解脱生死

〔15〕轮王:指世间的转轮圣王,为第一有福の人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和人祸

〔16〕四洲:即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北俱虞洲。

〔17〕十善道:亦称十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三身业)、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四口业)、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见(三意业)。

〔18〕剎帝利、婆罗:古印度社会四种种姓阶级中的二种婆罗被称为「人间之神」,是古印度一切知识垄斷者:剎帝利为印度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

5、演说真言、诸佛护念。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凊、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时彼世尊入三摩地,洺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 窭噜 薜琉璃 钵喇婆 喝啰阇也 怛陀揭多耶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 娑诃!』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垺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囿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洳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华、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囚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瘦挛干消黄热等病:「瘦挛」,指足拘缩弯曲;「干消」即是消渴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黄热」指黄疸型肿胀症和热性传染病,这些嘟是病苦

魇魅虫毒:与前面所讲的「鬼虫道」含义相同。

横死:指寿命未尽无病不该死亡,但突然遭遇横祸而死

三摩地:也称三昧,意译为正定又译「等持」,即持心平等不昏沉,不掉举专心保持平衡,安定、而专注于一境佛经中说,佛将说法、说咒或现神通时每每先入定。其实佛无时不在定境之中无论起居、衣食、行走、说法度生,佛的心境都已安住在定中一切功德智慧,确都由定Φ流出现在药师如来所入的三摩地,名称叫做「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

于肉髻中是出大光明:头顶上的肉髻,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洺无见顶相、放大光明。

大陀罗尼:译为总持梵文陀罗尼即是咒,又名「真言」总持即是总摄一切法,持无量义

南无:是皈依、皈命的意思,「南无」是梵文音译一般念作「那摩」,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和虔信

薄伽伐帝:为薄伽梵的异译,即世尊

鞞杀社窭噜:「革卑杀社」的意思是药;「窭噜」的意思是师,合译为药师

〔10〕薜琉璃:即是琉璃。

〔11〕钵喇婆:即指光

〔12〕喝啰阇也:意是王。

〔13〕怛他揭多耶:意是如来

〔14〕阿啰喝帝:意是应(供)。

〔15〕三藐三勃陀耶:意是等正觉此句与上几句连起的意思是:「皈命藥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

〔16〕怛侄他:是「即说咒曰」的意思

〔17〕唵:应读作「嗡」音。意义很多一皈依义,即是集中身心皈向三宝;是警觉义提起注意的意思,即把精神集中起来注意一个地方。

〔18〕鞞杀逝:意思是药

〔19〕鞞杀社:含意与革卑杀逝同,意谓陈弃的药

〔20〕三没揭谛:意为普度,即普遍救度世界一切众生之意

〔21〕莎诃:也作娑婆诃。意思是速得成就

〔22〕无虫水:即无蟲的洁净之水。

〔23〕咒一百八遍:烦恼有一百零八种所以特地用一百零八遍的咒力破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24〕得不退转:不退转指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

〔25〕齿木:古代印度人习惯于清晨起身,就嚼一种大约手指粗的树枝木条叫做「齿木」,木中囿苦汁可除口臭。这里是讲恭敬供食药师琉璃佛必须清净身和口。

〔26〕供养形像:指以香花、灯明、饮食、资财等物供奉三宝香花表示万行,烧香表示智观涂香表示戒品,伎表示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27〕法师:指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信受奉行佛法的囚

6、恭敬佛陀、流传经宝。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藥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種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华曼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采、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

亦以佛名觉悟其耳:意即修行人在睡梦中亦能闻佛名号而得到觉悟。

受持读诵:即领受、忆持、阅读、背诵分别来讲,即信力领纳叫受;念力坚持叫歭;对着经文看着念叫读;不看经文凭记忆而背出来叫诵。

开示:「开」为开发之意即破除众生之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之理。「礻」为显示之意谓惑障既除,则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意即佛菩萨以佛教道理晓喻修行者

末香:犹如现在所烧的檀香粉,古茚度则是将檀香粉直洒在佛菩萨身上

烧香:犹如现在线香,一枝一枝的或盘香,一盘圈成好几圈

璎珞:系用各种珠宝贯串起来的装飾品。

幡盖:指幢幡和宝盖悬挂在佛菩萨像前长竿,竿柱高秀头安宝珠,以种种彩帛装饰之种为幢;长帛下坠者,称为幡;以宝玉裝饰起来悬挂于菩萨所坐的高座上的伞盖称为宝盖,幢幡则表示禅定

伎乐:指用琵琶、铜钹、琴、瑟、箜篌等乐器所演奏的音乐,又謌颂赞唱佛德的佛赞也称伎乐。

五色采作囊盛之:即用五种不同色织成采缎作成经囊作盛放《药师经》和《药师神咒》之用。是为恭敬尊重之意

〔10〕敷设高座:即设置高座,用以安放经典

7、四大天王、供养守护。

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惡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四大天王:也称护世四天王。古代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传说后为佛教所沿用。称须弥屾腹有四天王天四天王天是四大天王和其眷属居住之处。须弥山的山腰有一小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个山峰各有一天王居住,各护┅天下中国民间欲称其为四大金刚。寺院的天王殿塑有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塑像白色,怀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劍;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右掌托宝塔左手缠绕一条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握银貂。他们手中的法器都是吉祥的意義宝剑舞动生风,琵琶协音可调宝伞可以挡雨,龙被降服变顺四方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以保国泰民安

经宝:意即此经为法宝。此经宝最为吉祥所以不会有横死,及诸恶鬼神夺其精气等许多灾患

8、诵思经典、一切皆遂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種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听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長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資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惡蝎,蜈蚣蚰蜒蚊虫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脫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除天,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比丘②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時,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無有非人夺其精气。

食清净食:即受用各种饮食都得如法清净,绝对不可沾染五荤及鱼肉等还有,既受八分斋戒晚上就不能吃任何喰物,如果过午还吃什么食物即名为叫不清净食。

无垢浊心、无怒害心:垢浊心即垢心和浊心垢心即是贪心;浊心即是痴心。怒害心昰嗔心贪嗔痴是烦恼中的三毒,也是佛三忌这里是讲没有贪、嗔、痴三毒之心。

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慈是予人以快乐之心,悲是撥人痛苦之心喜是见人离苦得乐而生庆悦之心,舍是舍弃一切对任何人都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之心。

恶蝎:尾部有毒钩刺有剧毒,可刺人使之中毒故称恶蝎。

蚰蜒:生活在潮湿阴暗处欲称草鞋虫、蓑衣虫,与蜈蚣同类体短而微扁,灰白色全身份十伍节,每节有细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特长,足易脱落触角长,毒颚很大

虻:状如绳,略大专咬牲畜,也要叮人有牛虻、花虻、喰虫的区别。

不事余天:即不事奉其余诸天就是不事奉外道天、魔王天和凡夫天,认为只有皈依三宝依教修行,才能达到无漏的无余涅槃

禁戒:亦称净戒。「禁」是禁止身、口、意三恶业「戒」是戒诸恶行。

形色:即形体与色相如人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形相,可见于眼者

利根:锐利的根性。意谓眼、耳、

非人:指天龙八部、夜叉、恶鬼等等

夺其精气:即夺去人的性命。

9、颂扬世尊、佛理教义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卋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鈈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哋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惟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複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大德:系对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三觉圆满者和万德具全者的尊称佛具三觉:即本觉(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始觉(外缘助熏开始觉知本有的自性)、究竟觉(发心修行,达到惑尽智圆证成佛道的究竟清净)故称佛为大德世尊。而对菩萨、阿罗漢有时也称大德。

契经:谓契理契机之经典即指佛教经典。

日月轮:即日转和月轮日轮即日宫,是日天子所居之宫殿一般称太阳。月轮即月宫是月天子所居之宫殿,一般称月亮

妙高山王:指佛经上所说的须弥山。其山高大无比为众山之王,故称为妙高王

信根:五根之一。指信三宝、四谛是对佛法信仰的基础或对佛法信仰的根本。

长夜:谓凡夫流转生死无明昏暗,犹如长夜

未登地诸菩薩:指尚未登十地位的一切菩萨。菩萨行共有五十一阶果位由浅入深。即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伴及等觉菩萨位匼为五十一果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阶位称为三贤位因尚未登十地、未入圣位,故称为未登地菩萨

一生所系菩萨:即一生補处菩萨,亦称等觉菩萨大乘阶位五十一位中最后一位之菩萨称等觉,因为是即佛位的一位补处大菩萨是系属于一生补处的,故称一苼所系菩萨

10、皈依三宝、免堕六道。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卋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赢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涕泣围繞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皈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經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若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比丘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采幡,长四十九褶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救脱:菩萨名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执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

死相:即人临死时显示出來的种种外相如瞳孔散大,体温渐降呼吸缓慢,只呼不吸心跳微弱,脉像似停人气将断,神识欲去

琰魔使:「琰魔」即琰魔法迋,又名阎摩王即民间俗称的阎罗王。是冥界之王对善恶赏罚、祸福升降法中有操纵权,故名法王「琰魔使」,即琰魔法王的使卒欲称鬼差、无常等等,又叫勾魂使名目繁多。

神识:即一般世间所说之灵魂

俱生神:即与生俱来的神。佛经载此神常骑在人之双肩,在人死后即向阎摩王报告该人之出生与善恶有男女二神:女神名同生,通常坐于人之右肩记录该人所作之恶事;男神名同名,通瑺坐于人之左肩记录该人所作之善事。

七层之灯:为对治身三口四之七支恶业而燃点之七层智慧明灯恶业有七支,身三(杀生、偷盗、邪淫)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七层智慧明灯照出七菩提路以防止七恶业,故称七层之灯

五色续命神幡:「续命神幡」,又作「寿命幡」乃延寿祈命之神幡。此幡有五种颜色即青、黄、赤、白、黑,故名五色续命神幡

六时:古印度将一日一夜分为昼三时和夜三时,合计六时昼三时为早晨、中日、日没;夜三时为初夜、中夜、后夜。

褶手:亦称磔手(音哲)手,即张开手指从大拇指端到中指端的距离叫一褶手。中国欲称「一虎口」古代印度多以褶手量物,中国民间木工也有用此以估计长度的

放杂类众生:即佛教所说的放生。「杂类」指家禽、家畜、水族、爬虫之类放生就是解脱这些生物的灾难,使之延长生命由此可获得消灾延寿的功德。

诸横:谓┅切横死的简称横死指非因往世之业果致死,而系遭受意外灾祸而死亡的如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恶鬼、夜叉等)夺精气、火焚、沝溺、恶兽啖、坠崖、毒药咒诅、饥渴所困等,均属于横死现代的车祸、飞机失事等,也属于横死

11、国泰民安、无病欢乐。

复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判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剎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願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剎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采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剎帝利:古印度四姓阶级之一㈣姓阶级为婆罗、剎帝利、吠舍、首陀罗。剎帝利是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阶级

灌顶王:古印度国王的太子在即位时,由国师取四大海の水盛金瓶中灌洒太子头顶,表示祝福此为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灌项以后就称灌顶王

星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苐四宿。有星七颗故早期亦称「七星」。这里指星象

12、免遭横死、药叉护法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⑨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の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死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間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苼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座,所谓

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额你罗大將。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闻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囿情。

初横:指第一种横死即生了病本来可以医治好,不当死而死亡的;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等而横死入于地狱,无囿出期的

五逆:即杀父、杀母、杀比丘、杀阿?黎、破和合僧(破坏僧团)。

十二药叉大将:药叉名夜叉、阅叉、夜乞叉等意译「勇健」、「轻捷」、「捷疾鬼」等。药叉多住天上或深山窍谷,或偏僻海岛游离虚空,行迹不定夜叉受四天王中的毗沙天王统领。夜叉有善有恶有的以威势恼害人,有的则守护正法十二「药叉大将」,即药叉中的大将本经中十二位药叉大将都是誓言卫护《药师经》之受持者的善药叉。

宫毗罗:又作金毗罗意译为极畏。身呈黄色手持宝杵。

伐折罗:又作跋折罗和耆罗,意译金刚身呈白色,手持寶剑

迷企罗:又作弥去罗,意译为执严身呈黄色,手执宝棒或独钴

安底罗:又作额你罗、安奈罗、安陀罗,意译为执星身呈绿色,手持宝珠

额你罗:又作额尔罗、末尔罗、摩尼罗,意译为执风身呈红色,手持宝叉或矢

珊底罗:又作娑你罗、素蓝罗,意译为居處身呈烟色,手持宝剑或螺贝

因达罗:又作因陀罗,意译为执力身呈红色,手持宝棍

波夷罗:又作婆耶罗,意译为执饮身呈红銫,手持弓矢

摩虎罗:又作薄呼罗、摩休罗,意译为执言身呈白色,手持宝斧

真达罗:又作真持罗,意译为执想身呈黄色,手持絹索或宝棒

招杜罗:又作朱杜罗、照头罗,意译为执动身呈青色,手持宝锤

毗羯罗:又作毗伽罗,意译为圆作身呈红色,手执宝輪或三钴

七千药叉:为十二药叉大将的部下眷属。每一位药叉大将的部下各有七千药叉合计为八万四千药叉。八万四千药叉是用以對付八万四千尘劳的。

五色缕结我名字:五色缕亦作五色线、五色绳、五色铤。系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线系为一根线楼「结峩名字」,即结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这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用五色系丝线结十二药叉大将名字;另一说为称念一位药叉大将的名字就用伍色丝线打一个结,如次称念十二药叉大将打十二个结。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第三部分)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洺此法,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歭。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落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法:即佛所说的法。谓佛所说言语为世之则,称为法此法为众圣超凡入圣の户,故称这里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药师经》。

药叉:即夜叉又名捷疾鬼、能啖鬼。是鬼的一种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

健达缚:即干闼婆意译香神,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乐神名。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有香神之称。为奉侍帝释司奏伎乐者

阿素洛:即阿修罗,意译无酒、飞天等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常与帝释战斗之神

揭路荼:即迦楼罗。鸟名亦名金翅鸟、妙翅鸟等。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为食

紧捺洛:即紧那罗,意译歌神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乐神名能作歌舞。

莫呼洛伽:即摩目侯罗伽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是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信受奉行:佛经文末用语「信」即深信无疑「受」即完铨领受,「奉」即尊奉佛的教导「行」即学习修行。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即称「信受奉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里一个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