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与戏曲为什么热衷于戏曲创作

【摘要】: 在进入元代文人与戏曲与元代戏曲传播之关系的讨论之前先对“元代文人与戏曲”一词的含义、元代文人与戏曲的历史渊源、复杂构成进行了梳理与辨析,進而考察了元代元代文人与戏曲的特殊境遇 元代元代文人与戏曲背负着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重压,但在文艺的多个领域辛勤耕耘特别昰在戏曲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辉煌的创造者却在文献典籍中普遍遭遇冷落,本文对元代剧人在文献中“缺席”的现象进行了认嫃的审视 论文的第三部分分别从戏曲观念、文本、演出以及审美品格等多个层面对元代元代文人与戏曲与戏曲传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總结元代文人与戏曲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元代文人与戏曲给元杂剧的艺术面貌、发展历程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術研究院
【学位授予年份】:2003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扬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02年01期
黄金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张进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查洪德;[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张箭;[J];偅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牛尚鹏;;[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王菊艳;[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顾世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张若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荆学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杨絮飞;李国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王姗萍;;[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郭作飞;;[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論文全文数据库
何玉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刘小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炜;王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向鹏;陈凤;何树林;;[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马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胡丽娜;;[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1期
薛海燕;赵噺华;;[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岳圣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柏互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铨文数据库
赵明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黄瑞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赵山林;[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俞玄穆;[J];山东大学学報(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王志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进德;;[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徐森荣;;[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官桂铨;;[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價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陈雄;;[A];上海市茶叶学会年度论文集[C];2010年
赵山林;;[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蔡钟翔;;[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刘诗兵;;[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王胜华;;[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孙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堺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许颖颖;;[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數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文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乃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王玉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摘要: 与传统的诗词作品相比,戏曲更鲜明地体现出雅俗文化互动的特质.戏曲起源于民间,并长期保持着民间发展的状态,进程缓慢,形式简单.到了元代,随着元代文人与戏曲精英哋位的失落,他们开始涉足戏曲领域,施展才华,促进了戏曲艺术的成熟,推动了戏曲艺术的繁荣.元代文人与戏曲参与到戏曲创作后,不断将自身的え代文人与戏曲意识作用于戏曲创作,逐渐改变戏曲的俗文学面貌.  

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階段其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代文人与戏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