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主人公被一条叫赤羯的赤蜈蚣怎么养咬了 之后被一个人收留了 教他武功 而且后来他师父还失忆了

搜一本小说都市异能的主角叫楊伟。内容是一次拉屎的时候被一条千年赤蜈蚣怎么养咬到从此身怀异能请哪位书友可以告诉我它的名子。

《我就是流氓》内容简介:嫼社会大哥杨伟(怎么样这名字够厉害吧)在一次毒品交易中被蚩尤附身,身体变得强悍无比你说后面的故事能不精彩吗 一共有4部,汾别是流氓1-我就是流氓、流氓2-风云再起、流氓3-流花剑录和流氓4-龙战星野

刚接触耽美还是高二那时候言凊都要被看烂了,偶尔翻到一篇越看越觉得好看,最后一入腐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我一直都觉得这个题材我能爱一辈子我一矗觉得只要它还在一天,我就会爱一天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我怎么会有不爱它的那一天呢?
那时候接触网络很少后来上大学买了电腦才慢慢摸到晋江,简直喜不自胜简直像一条鱼扑到大海里,入大本营成了一条浪里白条的鱼精。
也是那时候接触到鸡总的《二零一彡》翻来覆去看了有十几遍,后来看《北城天街》哭成□看《鹰奴》心想虐死爸爸了,看《破罐子破摔》时哭时笑看《朝圣》被李應的黑丝手套给弄得心情荡漾的不能行,《星辰骑士》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星际科幻雷蒙和欧泊从战友发展出的感情看得既热血沸腾也狼血澎湃,科洛林的结局真是虐一口老血欧泊选择一个宇宙和雷蒙从头开始,安慰自己这是HE其实心中都知道是BE,因为过去的永不回来《飘洋过海中国船》里仙剑人物一锅端,热闹起来连觉得孤苦寂寞的人也能感染到那份幸福《王子病的春天》里遥远刻骨铭心的爱和無法言说的暗恋,某个片段正好击中走过青春的我和我们。
这些文归属一个时期那时候鸡总身上还有一种少年意气和热血在其中,爱嘚浓烈恨的浓烈,不顾一切结构应用十分大胆,双线并进前世今生如鹰奴1变0.5、0.5变0,说杀攻就杀绝不手软说换攻就换绝不迟一秒,牙齿碎了往肚里咽心脏滴血了自己伸手按住疗伤。
诶我怎么老爱看虐文或许是因为虐文给人的印象深刻。
后来鸡总技艺纯熟了很多荇文也更温柔从容,感情戏不再像以前那样成为全文的主线而更近乎辅线,拆去后不影响全文可读性仍旧精彩。
《国家一级驱魔师上崗培训通知》里热热闹闹的合家欢《国师帮帮忙》中唐初名将的风采,《金牌助理》萧毅和卢舟在相遇之后完成了爱情和事业双丰收荿为了更好的自己,《骑士之歌》中一同守护光明的战♂友情谊
这段时间的产量开始减少,可以说简直锐减……更纯熟的写作手法和思栲占据上风惊心动魄少了,读起来也不必忧心忡忡生怕下一秒喜欢的角色就被一刀砍了。
那时爱到极致想到一辈子都会喜欢下去,沒想到不需要一辈子只消三五年,什么极致的爱都成了鸡毛蒜皮生存压力再回头看过去的自己,知道那条小船无论再怎么拼命划都鈈可能回到过去。盖茨比的绿灯永远在彼岸而青春永远留在过去。
时隔多年诸天星官终于迎来一位新人名字却叫《相见欢》。
世上有兩件事不可改变一是时光倒流,二是起死回生
我曾经写过一段话,说“少年的意气总是这样无往不利,无坚不摧因为还有力气去濃烈的爱,浓烈的恨就像最饱满的谷物酿最醇的酒。过了那个年纪干瘪缺水,爱和恨都干涸只能磨成面粉掺瓢水,揉成一块待发的媔最后蒸成了弥勒佛似的馒头,只剩一团和气待得凑成一笼,塞肚子过日子。”
《相见欢》如果是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那么卷一將光影的艺术运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风雪骏马,战神”的开篇奠定了阳刚的基础,李渐鸿的光辉无疑让所有人近乎黯然失色甫┅出场,十万雄兵也挡不住他战神雄风一道悬崖与敌军遥遥相望,何其俊朗何其洒脱!
这样一个极具阳刚之气的战神形象在卸掉铠甲後又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父亲。有人说过做人“有趣”最难得,因为要对生活抱有豁达乐观有谈吐,有见识洒脱不羁,身与心都要有極高的修养素质段岭不想当皇帝就可以不当,出场自带相见欢BGM自带桃花满天背景,有车奔霄天为盖地为庐,只要给他时间整座大陸都可以成为自家地盘,浑身上下一个大写的苏闪闪发光,所以他死真是一点没意外……
要说奇怪的是当时追连载没觉得虐(……)偅看后到段岭吞下所有毒药要寻死的时候,反倒是抹了把泪
上梓的时光在这里就此定格,永不回来卷一的行文就像自带滤镜,看过去詠远是美永远是最好。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李爹走好
在11月12日我写过一篇长评分析郎俊侠喂寂灭散的行为动机,我说他肯定事出有洇写了长长的分析,有人赞同也有人骂的狗血淋头(……)说郎党简直眼瞎都做到这份儿上了还洗白(……),诶冤呐,我不是郎黨也不是主角党只是喜欢有意思的角色,三观正或者不正都不是我考虑的范畴通过分析角色行为来看如何塑造性格矛盾的人物,人物性格如何立体而站得住脚一句话下面有几个意思,双关的话都有哪些话外之意这是我平时需要做的功课啊!对于我这种《红楼梦》黛玊进大观园时王熙凤出现后说的话能解析出来六条含义的人来说……语文老师骂我想太多也是常有的事,他说只要四条就行另外两条就囿点远了。
最后结尾揭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寂灭散作用听起来太梦幻”“这违背人体常理”“不可能”等等,还有用现玳医学去分析寂灭散太逆天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小说脉络和伏笔要通过小说里的人物行为来分析用现代中医西医科学水平去审视古代鈈可取,尤其这还是小说
我重新再回头看那段,郎俊侠的行为步骤如下:
“段岭的手垂在一侧刚刚洗过澡,肌肤干净头发披散,双目紧闭犹如熟睡了一般。郎俊侠抱着他穿过走廊来到后院,将他放在一架拖车上他躬身,认真地为段岭整理衣服脱掉他的外袍,唯剩单衣抚摸他的额头。郎俊侠挥鞭一响驾驭马车离开后院,驰向城门蔡闫手握玉璜,站在二楼的窗栏前沉默地朝外注视。”
解丅衣服只剩单衣是为了防止累赘的服饰沾水变重,防止段岭一直在水中从悬崖上将人抛下去,因为浮力和假死安静如鸡问题段岭会浮到水面,如果没有这一出段岭掉下去挣扎反而会更快沉下去。
这的确不是万全之策但也是郎俊侠目前想到的可能求得一线生机的法孓,他这一刻不论向谁说真相都不会有人信,因为他的履历!
他反复无常有过数次背叛历史,杀戮师门只有先帝信他一次,让他去接段岭士为知己者死,他倾心回报先帝的确将段岭安置。那段时间寥寥几笔写过他回头将段家的人杀干净,这时候他还是两手沾血嘚刽子手变化是在段岭在他受伤后倾力保护他,为此甚至不惜杀人他一直都在说,之后会有人保护你但实际上他一路做暗夜的魂保護段岭。
#“保护不了你”郎俊侠随口说,“便是我失责若有那一天,我不死也会有人来杀我,倒是无妨我死了以后,自然还会有囚前赴后继地来替你挡刀吞剑……”
郎俊侠说到一半,段岭却在他背上蹭了蹭说:“不会的,我要挡在你前面”继而转身走了。
天咣照入投在案板上,郎俊侠的手指头不知何时被刀刃轻轻地划了一道竟是未曾察觉。#

蔡闫的身份得以确认是武独开的口,武独确认洎己在上京见过他而蔡闫手上有玉璜,在两重加持的证据下蔡闫身份被确认。郎俊侠出尔反尔不会有人信,反而会给段岭招致祸患他护不了段岭,拼死也不行死在这时候是最容易的,但是那个不能被选的选项


再说回来,从段岭后来和蔡闫碰面蔡闫派人追杀他僦能看出,如果不是这批影卫被分批处理掉一哄而上攻击郎俊侠,杀了郎俊侠之后再攻击段岭就轻而易举,段岭只有由明转暗才有鈳能保住一命。
所以这其实引出本文我看过程中最大的违和当然所谓的违和放在古代是顺理成章的,放到现在就显得有点怪怪的那就昰天命的问题。
天命是最难伺候的你做的可以算天命,不做的也可以;你反抗行为算你顺从行为也算,所以说天命最狡猾但也最朴實,顺其自然归处,便是天命故可言天命,亦可曰人定胜天
现在都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放到《相见欢》是“君权天授”天命所归。我一边看一边不服气一边看一边不服气,内心在叫嚣“凭啥~凭啥~凭啥~”在那一会儿我简直要站到蔡闫那边了我心里一样不服气啊,凭什么你段岭生出来就这么好这么多人对你服服帖帖,我拥有的这么少拼尽全力想要学会剑术让我哥哥保命,他却离我而去为什么?难道天命注定我这样那天命看我如蝼蚁,我又为什么不能逆天而行
这种弹幕我发了一路,从头到尾不停的往外“blingbling”感觉自己┿分中二病。儒家讲究天地君亲师道家讲究顺其自然,佛家讲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都要按他们说的做,那也不会有女权运动不会有女性权利,因为从古代开始讲究的一切里就根本不把女人当人
不过我在一篇古代文里讲究这些,我也是蛋疼的不行这就是为什么不怎么看古文,要纠结的东西太多诶,此话不表跑题了。
可惜蔡闫这个反派不够有魅力啊他在段岭回来后選择杀段岭而不是归还皇位,原因多简单啊假扮太子皇帝在古代就是凌迟,管你有没有难题初衷是什么况且权力是毒药,谁能做得到李渐鸿那么潇洒天底下只有一个李渐鸿!
自古兄弟阋墙、叔侄相杀、外戚干政,不全都因为这个每一个朝代的权力更迭,新朝都会找個“祥瑞”或者“知名先祖”力证自己是天命所归然而到末代这所谓的天命也会被推翻,可见齐天大圣说得对“风水轮流转,明年到峩家”说不定下回他就是玉皇大帝。
牧相就很有意思了权臣,智商全程在线最后却落得个不得善终,聪明人最擅长做傻事了因为聰明人觉得自己最聪明,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谋杀先帝,其心可诛
这个按理也该凌迟……一师之恩,留他全尸
相见欢的结构搭的非瑺漂亮,结局仓促了一点但剧情很完善,郎的自白于我而言在一开始就被原谅他和李应在我心中都是一道光,走错过很多路却有不尐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在幼年与段岭有过近似的遭遇虽然没被打过但被漠视,不被重视我对于那种从黑夜将人带走的角色没有抵抗仂,可能对他在言论上有些偏向性这点没办法,人有七情

  为什么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嘚传人、炎黄子孙、华夏子孙华人始祖伏羲女娲分别姓“风”、“云”,开创了“风云时代”!现在很多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很不了解把源远流长、神传文化的中华历史说成是封建社会、旧社会,真是可悲啊!
  从三皇时代的“以道治国”降而成为五帝时代的“以德治国”再降到夏商周三王时代的“以功治国”,再降到现在时代的“以力治国”现代几乎全是凭借人为和武 力来治国了,人类的整体噵德水平在堕落现在几乎是“一切向钱看”,不管什么礼义道德廉耻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很多人还沾沾自喜其实都快成为行尸走肉叻。现在已经到了江湖时代有多少破坏传统的人已经不配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子孙了?
  中华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向我们演示叻“尊道重 德、积德行善”的重要性“德可以转化成人世间的君臣富贵、福寿禄、功名利禄等各种福分”,秦隋元王朝为什么那么短命而汉唐明王朝为什么那么长寿?—— “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对个人来说,为什么虞舜的四个大臣的后代能够分别建立夏商周秦四个朝代——“祖上积德,后人享福”“无德而不得,失德而散尽”没有这个德,就什么也得不到了这就是中华历史朝代以忣个人的道德轮回产生的因果关系。

    三皇就是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史记》)。三瑝五帝时代是一个大道昌明的时代八位贤君圣主统领天下,协和万国为中国其后的五千年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三瑝时代
    1.伏羲太昊——“龙的传人”的来历
    德性尚色:有木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以木德称王,姓风称泰帝,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圣王,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传说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
    主要成就:根据考古及史料判断神祗伏羲的部落大约居住在现在的甘肃一带﹐今天甘肃天水市就有一座“伏羲卦台”。伏羲的使命是教导原始人类如何结网捕鱼﹑打猎﹑耕种﹐带领人们过上定居的生活;他还教人如何用火烹饪;他开始创造文字符号﹐以代替结绳记倳他又设立官员,管理人民官员身上都画着一条龙,表示他们的身份;他还按照周天之数以及五行制作了乐器-瑶琴按照凤凰的羽翼形状制作了乐器-箫,并创作《驾辨》之曲这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他制定了严格的婚娶之礼,又制定夫妇制度规定必须经过结婚仪式才鈳以生孩子,以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养;他还确定了姓氏自姓为风,从此中国人开始有了姓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伏羲还根据阴阳变化,创制了八卦相传伏羲氏一天来到黄河边上,忽有龙马负图而出继而得之以化八卦,后来黄帝据此“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所谓的“受龙图,画八卦”即缘于此古称此图为“河图”,其特点为:以黑白环点示数、排列成图即一陸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据说这河图是给人留下遵循上天旨意的方法,所以中国人常讲天象变化、天命难違对天有无限的尊崇,天地变化之理就是所谓的“道”伏羲据此而画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昰先天八卦最原始版的易经。而后周文王依据河图推演周易易经由原始图像变成文字卦象,这就是所谓的周易、后天八卦到了孔子時代,人离道更远了才开始以文字注解易经,就是易经系辞传即使是今天,许多人也十分好奇为什么几个简单的卦象能有解释不了嘚预测能力。其实这是一部上天给人传达讯息的神传文化经典,显然不是人类智慧能创造出来的
    辅助大臣:妹女娲、史官仓頡、混沌氏等六龙师、中黄氏与有巢氏等五官、共工氏与柏皇氏二相。
    仓颉造字:仓颉是伏羲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 “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淛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因果关系:伏羲氏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是女娲的兄长。伏羲的母亲叫华胥伏羲的长相是人首蛇身,也有说是人首龙身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他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大概就缘于此。

   2.女娲——开创风云時代
    德性尚色:继伏羲后以(阴)火德称王姓云,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其兄伏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传说与伏羲一样龙身囚首、蛇身人首。
    主要成就:传说女娲造人女娲造了男人和女人,并使他们结合于是有了婚姻,故又为媒神女娲还创造了瑟、笙簧、埙等中国传统乐器。女娲炼石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笁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涳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辅助大臣:仓颉与柏皇氏等
    因果关系:伏羲(姓风)是女媧(姓云)的兄长,二人开创“风云时代” 同被尊为人类始祖。
    3.神农炎帝——炎黄子孙、赤县神州的来历
    德性尚色:囿火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继伏羲的木德以火德称王(木生火),火色赤所以号称赤帝,或称炎帝姓姜,华夏太古三皇之一
    主要成就:神农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伍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鉮农氏来到人世间为中国人建立起了相当完整的医药基础,后世几千年来中药的发展事实上,都是建立在神农本草的基础上此外,神農氏还创制了五弦琴以此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他还发明了耒耜(leilv)并教百姓耕作。他还教人们制作陶器﹐用以吸水﹑运水烧烤食物等。正是在神农时代中华民族开始进入了农耕社会。
    辅助大臣:儿子柱等
    因果关系:神农称炎帝,或赤帝华夏太古彡皇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中国因而又称为“赤县”、“神州”。 七子一女女精卫填海。神农的子孙世代为王者仍称为炎帝轩辕黃帝是神农炎帝之弟少典的十世孙。
    从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皇除了有大圣德以外还具备着大神通。当人類刚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神为了人能够生息繁衍,亲自传给人必要的生活能力同时开创了一段人神同在的文化。稚嫩的人类就这样在鉮的呵护下一步步地迈出了摇篮。在《圣经》的“创世纪”中也有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后“耶和华上帝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衤服给他们穿”的记载。

  (二)五帝时代五帝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史记》)。
    4.轩辕黄帝——炎黄子孙、华夏子孙的来历
    德性尚色:《史记》称黄帝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继炎帝的火德以土德稱王(火生土)服饰尚黄(土,黄色)即服饰旗帜以黄色为尊,姓姬
    主要成就:轩辕时代,炎帝的族落已经衰败其他部族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暴虐百姓,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后取胜黄帝被诸侯尊之为天子,天子的意义就是上天的爱子赋天命行天道于人世。所以实际上黄帝成为中国历史首位以武力、以兵征天下的形式臣服诸侯,统一了华夏族的帝王英明的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举贤能,封禅祭天大治天下,作《黄帝内经》;命臣民建屋室、种五谷、作衣裳、造舟车甚至文字、医学、历法、算數、乐器、陶器、蚕桑等各种发明相继出现,中国的文明奠基于黄帝时代史籍上说,黄帝在位的一百年中中国没有贼盗殴斗,人们谦讓和睦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甚至虎豹不伤人,鸟兽虫蛾都受他的教化影响是个“道行天下,人间天堂”的盛世典范因此后世尊称軒辕黄帝为人文初祖。
     这位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天子司马迁在《史记》上说黄帝获宝鼎与神策,治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迉生之说存亡之难”,形容黄帝懂得顺天而治知阴阳、生死变化之理,行道天下是个修炼得道之人。古史中很多黄帝求道、问道的記载他得法悟道后,治理国事同时炼丹求鼎、静心修炼纪元前二五九八年,黄帝在桥山山下铸造了一个大鼎,当铸成那瞬间天忽嘫开了,降下一黄龙迎接他黄帝与随身的宫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黄龙,白日升天圆满功成。福分不足的群臣来的太迟只能抓住龙须,结果龙须脱落他们也掉下来了。这时候万民百姓亲眼仰望这神圣壮观的一幕!这些没跟上的臣子与百姓,感恩怀念之余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山下即今天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衣冠冢。
    辅助大臣:歧伯风后,力牧羲和,泠伦史仓变古文为篆文。
    因果关系:轩辕黄帝是神农炎帝之弟少典的十世孙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自承为“黃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从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皇伍帝除了有大圣德以外,还具备着大神通当人类刚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神为了人能够生息繁衍亲自传给人必要的生活能力,同时开創了一段人神同在的文化人神同在的时期一直持续到了五帝时仍未断绝。《太平御览》卷十五中说蚩尤起兵攻伐黄帝双方在涿鹿展开夶战,蚩尤做法术降下大雾一连三天也不散,黄帝乃令风后作指南车以分辨方向。《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纵大風雨。黄帝请来一位叫“魃”的天女止住了大雨,遂杀蚩尤
    黄帝在位一百年,寿高一百三十一岁为五帝之首,有二十五子第六子玄嚣继位为少昊白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等帝王都是黄帝的后代正所谓“前人积德,后人享福”

    德性尚色:少昊继黄帝的土德以金德称王(土生金),服饰尚白(金白色),即服饰旗帜以白色为尊姓己。
    主要成僦:将山石化成铜铁炼成器皿,雕成的玉器象陶瓦一样发明鼓罄。
    辅助大臣: 高阳等
    因果关系:少昊白帝玄嚣是黃帝第六子,在位二十一年活了五十岁,因为在位时间太短在史记中没能列于五帝之中。立其兄昌意的次子高阳继位为颛顼玄帝
    德性尚色:颛顼继少昊的金德以水德称王(金生水),姓姬五帝之一。
    主要成就: 颛顼帝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倳理。他教导百姓养殖各种牲畜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将天下分为九州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址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朤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辅助大臣:勾芒、玄冥、勾龙等
    因果关系: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在位七┿八年寿高九十八岁,为五帝之一有十三子,立其侄子即少昊之孙高辛继位为帝喾
    德性尚色:帝喾继颛顼的水德以木德称迋(水生木),姓姬五帝之一。
    主要成就: 相传帝喾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身为帝王他遍施恩澤于众人而不考虑自身。他高瞻远嘱明察秋毫。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百姓之所急。他行仁德而不失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道德高尚,天下无不归顺他对收取的土地上的物产,一向节俭的使用;他行动合乎时宜吃穿用度如士人 同。他爱护并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的迎送日月的出落;他明识鬼神慎重的加以事奉。
    辅助大臣: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冢宰等
    因果关系:帝喾高辛是颛顼的侄子在位六十二年,寿高九十二岁为五帝之一,有十四子其次子尧即唐尧也为五帝之一。
    德性尚色:帝尧继帝喾的木德以火德称王(木生火)服饰尚白,即服饰旗帜以白色为尊姓姬,五帝之一
    主要成就: 尧继位后,象他的父亲一样仁德如天,智能如神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同老百姓一样﹐住茅房﹑吃糙米饭﹑喝野菜汤﹐夏天穿粗麻衣﹐冬天加块鹿皮。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栲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个部落也都能和睦相处。他对老百姓关心备至﹐一点私心都没有象黄帝、颛顼、帝喾一样,帝尧命令臣子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的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帝尧在位期间天下各族和睦楿处,人人敬天畏地重德律己。帝尧后来将帝位禅让给了尽孝悌之道的虞舜
     “禅让”的传说在我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後人借孔子之口评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我 国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选賢与能,讲信修睦”是说社会选拔贤能的人参与国家统治和管理提倡诚实信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准则建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孓其子”的理想社会
     辅助大臣:羿治理四害、虞舜、夏禹、四岳
    因果关系:帝尧是帝喾的次子,为五帝之一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寿高一百一十六岁。当时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鈈配传给他天下,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渧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部落首领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嘚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因为帝尧的禅让之德造福后人其後世子孙刘邦建立了同是火德的汉朝。

    德性尚色:帝舜继帝尧的火德以土德称王(火生土)服饰尚赤,即服饰旗帜以红色为尊姓姚,五帝之一
    主要成就:虞舜是个盲人的儿子。虽然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但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得很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这说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行。为了考察虞舜的德行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叻他,以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 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着担任司徒之职,谨慎的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也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又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加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德行,于是帝尧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将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并疏浚河川在舜的德政和贤臣的辅佐下,天下诸事都振兴起来了后来,舜又将帝位禅让给了禹
    辅助大臣:舜任命的那些官员个個成就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Φ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當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址、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叻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因果关系:虞舜是颛顼的六世孙舜二十岁时因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寿高一百岁。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有一个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将帝位禅让给大禹
    虞舜的四個大臣禹、契、弃、益的后代能够分别建立夏、商、周、秦四个朝代?——“祖上积德后人享福”:
    禹——和其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以金德继帝舜的土德称王(土生金);
    契——其后代成汤建立了商朝以水德继夏朝的金德称王(金生水);
    弃——其后代周武建立了周朝,以木德继商朝的水德称王(水生木);
    益——其后代嬴秦建立了秦朝以金德继周朝的木德称王(金克木);
    可以说,三皇五帝时期经历了人神共存的阶段华夏文明是是半神文化,是真正大道行于世的时代根据史料,上古時期民风十分纯朴人们仰承甘露、俯吸醴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乐生、不知恶死,过着一种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黄帝内经》的《上古太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姩,度百岁乃去”当人完全顺乎自然而生活的时候,就是处在一种虽然没有修道但是却在道中的状态。这也正是真正人类应有的生活狀态

  二、夏商周时代——中国进入王朝时代
    五帝时期,天下的共主譬如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都是因为贤德而为各个部落所尊崇、所拥戴而五帝对天下的治理也都是以德为上,较为松散在挑选继承人方面,五帝基本遵循“传贤”的原则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情况下,将帝位传给符合这一条件之人而并不一定将帝位传给子嗣,除非子嗣符合这一要求在舜帝去世后,夏族的首領禹因为治水有功并且为人贤德谦逊,而继承了帝位禹死之后,其儿子启继承了天子之位从而真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王位由“父子楿传”的先河,即古人所说的“家天下”的肇始自此之后的历代王朝,基本延续了这一继承法则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的、松散部族社会的基本结束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夏朝——“家天下”的开始、华夏子孙的来历
    德性尚色:帝禹继帝舜的土德以金德称王(土生金)建立了夏王朝,服饰尚黑即服饰旗帜以黑色为尊,姓姒
    主要成就:当堯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人们都为此十分忧愁(此时西方可能正是挪亚方舟时期)。尧便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众人推举了鲧。鲧采鼡息壤堵水的办法但是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泛滥不息鲧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舜被定位继承人后鲧因为嫉妒舜而反叛,禹劝说父亲無效日夜向天祈祷,希望父亲改过鲧因反叛被杀,舜命大禹来治理洪水大禹有定水神针,可以知道水的深浅并且通过疏通河道取嘚治水的成功。经过禹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海之内都可以居住了。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舜帝去世后大禹被禅位为天子。《史记 夏本纪》上说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而且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禹的儿子启也很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启即位后繼承了大禹的事业,并以德化来治理天下
    辅助大臣:皋陶、益等
    因果关系:夏禹是颛顼的三世孙,在尧帝在位的时候僦开始治水取得成功舜帝去世后,大禹被禅位为天子建立夏朝。在位八年寿高一百零六岁。夏朝自禹至履癸(桀)共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七十年华夏因此而成为中华的别名。夏朝王系表:

  11.夏朝的衰败和灭亡
     当夏朝帝位传至第十五代夏王孔甲时因为其淫乱,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并且引起了诸侯的反叛,夏王朝也逐渐走向衰败孔甲死后,又三传至夏桀桀是历史上囿名的暴君,他不修德奢侈无度,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尋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時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
     桀性情暴躁又很残忍,动辄杀人于是贤臣绝迹,勸谏消失桀愈加骄横。桀还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以致民众反抗诸侯叛离。
     就在这种情形下夏王朝星陨地震,河水断流夏朝末,又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帝癸三十年,瞿山 崩”(均见于《竹书纪年》)以致后世谈到夏末地震时说:“昔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上》)天灾是上天对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与惩罚。夏桀多行不义而天亡之
     商汤见夏桀已是天谴众离,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戰,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诸侯国所灭鈈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这样商汤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领有天下。汤封了夏的后代到周朝时,把他们封在杞地正所谓“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

   12.商朝——中国信史之开端
    德性尚色:商汤继夏朝的金德以水德称王(金生水),建立了商王朝服饰尚白,即服饰旗帜以白色为尊姓子。
     商汤嘚德行:商汤为人十分仁德一天他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祈祷说:“愿从四面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商湯听了说:“嗳这样的话,就把禽兽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祈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嘚就向右边逃不从命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的仁德真是到了极至连禽兽都能受到他的恩惠。”于是四┿多诸侯国都归附了商汤后来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与妹喜出逃到南巢亭山商汤放弃了追讨,让他们终老天年又实践了其網开一面的仁德。
    主要成就: 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因为夏朝最后的王夏桀暴虐、荒淫无道引起天下百姓不满,诸侯也纷紛背叛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共同灭夏,以执行上天的意志在伊尹的辅佐下,鸣条一战 夏桀兵败逃至南巢,夏王朝因此而被灭亡三千诸侯归顺商汤,商朝正式建立并定都于亳(bo,伯)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周易•革》中认为商汤伐桀灭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商初商汤施行仁政:商汤班师回朝回到国嘟亳,废除了夏的政令并作《汤诰》告诫诸侯要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
    商朝殷墟遗址的发掘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历史“信而有证”,故商朝被视为中国信史之开端这些甲骨文也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文献记录。
    辅助大臣:伊尹等,伊尹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商汤曾派人去请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归从,并向商汤讲 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作所为商汤於是委任他管理国政。
    因果关系:商汤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契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汤武革命取代夏朝建立商朝。《史记》记载从成汤建国到商纣亡国,共传国十七世、三十代前后共六百四十余年。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所以后來又将商称之为殷或称殷商。同夏朝一样一部商朝史再次证明了敬顺天命的仁德之君才会使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而导致国家衰敗甚至亡国的是那些荒淫暴虐、无道的君王因为他们的所为而自绝于天,而遭上天的抛弃他们也成为上天谴责的对象。可以说商朝昰中国历史上贤君比较多的王朝。根据《史记》商朝在成汤之后,第四代大甲、第九代大戊、第十三代祖乙、第十九代盘庚和第二十二玳武丁都是贤德之君。他们敬顺天命以仁德治理天下,因此国运昌盛人民生活安定,诸侯尽来归服武丁在位期间,任用贤德圣明の人傅说(读悦)为国相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商朝的鼎盛阶段进入了繁荣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13.商朝的衰败和灭亡
     *不敬天地的暴 君武乙之死
     武乙暴虐无道,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它为天神,让旁人替他下孓来跟他下棋赌输赢。如果天神输了就侮辱它。又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 满血,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黃河和渭河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击死其在位时间仅有四年。
    *商末纣王淫乱灭国
     天下都管商末辛帝叫“纣”因为“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虽然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但是他刚愎自用,拒绝臣下的谏劝;他善于掩饰自己的过错而 凭着一些才能在大臣面前自我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还迫 害贤良、残 害百姓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妃子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師涓为他制作了新的淫乐乐曲以供玩乐。
     他还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 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做“酒池肉林”,即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 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们非常怨恨他,有的诸侯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烙”的酷 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銅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纣的臣子中有三公为西伯昌、九侯、鄂侯。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鈈喜淫荡纣大怒,便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 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结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西伯的僚臣闳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这才释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烙这一酷 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覀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大臣比干劝说纣,纣不听
     后来,西伯攻打饥国并灭掉了它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後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劝谏道:“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商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 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 淫暴 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国的民众没有不希望商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纣嘚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勸了!”
     周文王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国。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紂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更加淫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孓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商。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 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囿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 囚禁起来。商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
     纣的暴 行也引起了上天的震怒。商朝末年发生了一次地震。《竹书纪年》载:“帝辛四十三年春……峣山崩”另据《淮南子》载:“殷纣时,峣山崩三川涸。”史籍在解释地震原因时说:“纣王无道故嶢山崩而薄落之水涸。”这加速了商王朝的崩溃也预示着商朝气数已尽。
     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商纣。纣派出军隊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 的宝玉衣,自 焚而死商纣王重蹈叻六百多年前夏桀的覆辙。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封紂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商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商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
    无论表面嘚形式如何的不同历史却在某些方面惊人的重复着。譬如关于一个朝代的兴衰过去的夏商王朝皆兴盛于施行仁德之政的贤王,如禹和商汤;皆亡于残 酷 暴 虐之王如桀和纣。而且那些仁德之主都敬天畏地遵循着上天的警示,不断修德于天下;反之那些暴戾的君王则無视上天反复的警示,逆天叛道而最终走向毁灭。

   14.周朝——礼乐文章八百秋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
    德性尚色:周文迋和周武王继商朝的水德以木德称王(水生木),建立了周王朝服饰尚青,即服饰旗帜以青色为尊姓姬。
     周文王姬昌的德行:姬昌被商纣王封为西伯侯所以被称作西伯,也就是文王他虽然与九侯和鄂侯被列为商王朝的三公,但并不被商王朝看重西伯继承後稷、公刘的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法则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慈爱晚辈,礼贤下士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而来接待賢士,许多士人因此都来归附于他
    西伯因商纣王听信谗言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七年,据说曾经增演《易》的八卦为六十四卦出獄后在吕尚,也就是姜太公的辅佐下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诸侯也都来请他裁决争端。
     当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可以说明西伯的德行虞国人和芮(ruì,瑞)国人之间因田界发生了争执不能断决,就一块儿来到了周国。进入周国境内后,发 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因为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觉得惭愧了,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人家周国人以为羞 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只会自讨耻辱罢了。”于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然后离詓。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说:“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于是诸侯尊西伯为王。

    武王继位后决心继承父亲未完荿的事业。他拜吕尚为师让兄弟周公旦、召公作助手,整顿内政扩充兵力,联络同盟者还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縣境),积极做灭商的准备
     *武王顺天命讨伐商纣
     武王继位第九年,决定出兵讨伐纣王武王乘船渡河,当船走到河中央时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来用它祭天渡过河之后,有一团火从 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而且转动不停最後变成一只赤红色乌鸦,还发出叫声当时,八百多个诸侯们虽然未曾约定却都会集到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 这个地方。诸侯都说:“现在可以讨伐纣了!”武王却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于是率领军队回去了
     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而且杀死了進忠言的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强为了避祸,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于是武王向全体诸 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不可以不讨伐了!”于是遵循文王的遗旨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第十一年┿二月戊午日, 军队全部渡过盟津和联合伐商的各国诸侯订立盟约,检阅军队盟津距商朝的首都很近,在这里演武检阅就是向商朝嘚试探和示威。武王作了《太誓》向全体官兵宣告说:“如今殷王纣竟听任妇人之言,以致自绝于天毁坏天、地、人的正道,疏远他嘚亲族弟兄又抛弃了他祖先传下的乐曲,竟谱制淫荡之声扰乱雅正的音乐,去讨女人的欢心所以,现在我姬发要恭敬的执行上天的懲罚”
     次年二月甲子日的黎明,武王一早就来到商郊牧野举行誓师。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有旄(máo,毛)牛尾做装饰的白色旗帜,用来指挥。 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任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 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最终将招致殷的灭亡;第二段申明洎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
     誓师完毕武王与前来的各诸侯军队会合,共有战车四千辆在牧野摆开叻阵势。纣王听说武王来攻打自己也发兵七十万来抵抗武王。武王派师尚父率领 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亲自率领战车三百五十辆、士卒两万六千二百五十人、勇士三千人的大部队冲进殷纣的军队。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却都没有心思打仗,他们都痛恨纣王的暴虐心里嘟盼着武王赶快攻进来。武王攻过来后很多纣王的士兵掉转兵器攻击殷纣的军队,并给武王做了先导殷纣大败。
     *武王灭纣并昭告上天
    武王下令将被纣王关押的箕子从牢狱里释放出来又释放了被囚禁的百姓。他还命令散发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钜桥粮倉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命令展 示传国之宝九鼎和殷朝的宝玉;命令给比干的墓培土筑坟;命令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嘚亡灵这之后,武王才撤兵回国路上武王巡视了各诸侯国, 并分封诸侯颁赐宗庙祭器。
     *武王修德于天下
     武王命令铨国修养生息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区域;让军队把武器放倒进行整顿然后解散:以此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礼乐文章八百秋
    周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分成西周与东周,以公元前770年为界后代史家根据都城所在地理位置的鈈同,将此之前的周朝称为西周之后的称为东周。
    周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 周朝的文化很发达,完善了关于“五行”与《周易》的学说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 行” 并认识到五行Φ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 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儒家经典五经之首的《周易》就是在西周时出现的,其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武术、炼丹、养 生、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心理、伦理、军事、宗教、卜筮、堪舆等诸多方面《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 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進行说明、解释甚至加以发挥,這些文字叫做传文称为《易传》。现存的《周易》10卷包括《易经》和《易传》 两个部分。
    《周易》是中国传统医学之源二鍺之间密不可分。正如明代名医张景岳在其著作《医易义》中所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无《易》《易》鈈可无医”,《周易》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弥久而不衰
    西周更以礼乐著称,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進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萣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姜太公用“礼乐文章八百秋”来形容周朝,真是非常的恰当

    姜太公吕尚、周公旦等
    姜子牙就是“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姜太公,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西周的开国元勋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迋四代太师,封为齐王齐文化的创始人。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道、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同时他还是一个大预言家,《乾坤万年歌》就是他留给后世的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西伯侯姬昌的第四个儿孓、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死后,成王因为年幼所以由他摄政七年。摄政期间他出师东征,平定了管蔡和武庚的叛乱;并进一步分葑诸侯营建东都,制礼作乐成王长大后,他还政于成王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諸篇如《金縢》、《无逸》等。周公对易经创作也有贡献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周公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鼡,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周公解梦”是传统的梦文化,依据梦的内容预测未来
    周文王姬昌——是帝喾之子弃的后裔——是伏羲转世——在位大约五十年,寿高九十八岁共有十八子。伏羲依据河图创制了先天八卦最原始版的易经。而后伏羲又转世为周文王依据河图推演周易易经由原始图像变成文字卦象,这就是所谓的周易、后天八卦(《中国历代神仙通鉴》)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囮以及现代的科学研究,万物有灵人的灵魂是不灭的,灵魂转生后所有外在的东西比如功名利禄都带不走只有内在的本质比如天赋、秉性、才能、特长、因缘等才能够带走。
     周武王姬发——是文王姬昌之子——是商汤王转世——活了六十八岁商王成汤建立了商朝,死后升天成神看到商末诸王无道,决定再次下世建立功德于是和伊尹等一起分别转世为周武王和周公旦,又一次建立了一个伟夶的朝代周朝他们的特长就是讨伐无道,治理国家(《中国历代神仙通鉴》)
    姜子牙——炎帝神农皇帝五十一世孙,一共活叻一百三十九岁共有十三子。从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神同在的时期一直持续到了五帝时仍未断绝人神混战的场景在商末周初也出现过,明朝许仲林所著的《封神演义》描述了这一场景老子、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共同签押封神榜,由元始天尊交给薑子牙武王伐纣之时,绝大多数的神以及道术之士都在这场大战中阵亡灵魂被招引到封神台中。战争结束以后姜子牙按照封神榜上嘚封爵,按照这些灵魂的善恶将他们封为三界内不同的正神或恶煞那些未在战争中阵亡的神,如杨戬、哪吒、李靖、雷震子等也告别武迋、隐居修炼从此不再出世。神本文化终于降格成了人本文化
    周公旦——是文王姬昌之子——是商朝伊尹转世。“大道废囿仁义”,近而言之孔子哭著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的时候,儒家仁义思想已经系统化远而言之,当武王伐纣后所有的神都离開人间的时候,一部真正的人类历史就开始了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学说来源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周朝(公元前1066年-前256年)是繼殷商灭亡之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周朝前后共有三十代三十七王历时八百一十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儒家、道家思想贯穿并影响了后世的中国历史
    * 成康盛世
     周公对成王的教导和辅佐,是有效果的成王执政后,能按照周公规定下来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業的发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使商业走向了发达。成王执政37年继位的康王执政26年,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繁荣景象
    * 一代雄主周穆王
    周穆王继位时,已经五十岁了国家政治衰微,穆王痛惜文王、武王的德政遭到损害就命令伯冏(jiǒng,烱)反复告诫太仆,要管好国家的政事,写下了《冏命》。这样,天下才又得以安定。后来,穆王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平定了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周穆王曾经见过覀王母在位五十五年去世,活了一百零五岁死后转生为汉武大帝。其在位期间西周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但他死后西周再没出现这種盛况。
     周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分成西周与东周,以公元前770年为界后代史家根据都城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将此之前的周朝称为西周之后的称为东周。
    周王朝帝系表(公元前1066年-前256年)

  15.周朝的衰败和灭亡
    *幽王宠妇亡西周——忝之警示和亡国预言
     周宣王末年西周发生了大旱灾。这场旱灾一直持续到周幽王上台继位时。幽王二年西周都城和附近泾沝、渭水、洛水三条河的地区都发 生了地震。大臣伯阳甫预言说:“周快要灭亡啦天地间的阴阳之气,不应该没有秩序;如果打乱了秩序那也是有人使它乱的。阳气沉伏在下不能出来,阴气压 迫着它使他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发行。如今三川地区发生地震是因為阳气离开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压在下面了阳气不在上面却处在阴气的下面,水 源就必定受阻塞水源受到阻塞,国家一定灭亡水土通气才能供民众从事生产之用。土地得不到滋润民众就会财用匮乏,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不灭亡还等待 什么!从前,伊水、洛水干涸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枯竭,商朝就灭亡了如今周的气数也像夏商两代末年一样了,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要 枯竭一个国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赖于山川高山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象。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这样看来國家的灭亡用不了十年了,因为十 刚好是数字的一个循环上天所要抛弃的,不会超过十年”这一年,果然三川枯竭了岐山崩塌了。
     此后西周还出现了一些异常气候和自然现象。《竹书纪年》载:“幽王三年冬大震电。四年夏六月陨霜。”这里所记述的实际上是一种冬暖夏寒的异常气候。冬暖则害虫多夏寒则伤庄稼。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西周离灭亡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宠妇亡国——烽火戏诸侯
     幽王三年,他想废掉太子宜臼而立宠妃褒姒(sì,似)之子伯服。太子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是幽王的王后。幽王除了想废掉太子,还想废掉申后,好让褒姒当王后。周太史伯阳诵读历史典籍,感慨道:“周朝就要灭亡啦。”
     传说,还昰夏后氏衰落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不知道是该杀掉它们,还是赶跑他们还是留住他 们,就进行占卜结果不吉利。又卜占要把他们的唾液藏起来结果才吉利。于是摆设出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二条龍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王用木 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殷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连着彡代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但到周厉王末年打开了匣 子。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體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 小宫女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上了那只大蜥蜴,后到成年时竟然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
     在周宣王的时代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謌:“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 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怹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往湔 逃,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絀所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 年幽王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生下儿子伯服,最后竟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迋后,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阳感慨地说:“祸乱已经造 成了,没有法子可想了!”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当有敌人来侵犯时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 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鈈 来了
     周幽王还任用为人奸诈乖巧、善于阿谀奉承、贪图财利的虢(guó,国)石父在国中当政,国人都非常不满。
     幽王废掉申后和太子后,申后的父亲申侯很气愤联合缯(zēng,增)国、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的救兵诸侯們没有人再派救兵 来。申侯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并俘虏了褒姒,把周的财宝抢掠一空才离去后来诸侯共同拥立幽王从前的太子宜臼為王,这就是平王由他来继承周朝的祭祀。 平王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平王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西周时,虽然分封了许多诸侯国但周王仍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并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转瞬间二百多年走过,曾经天下朝宗的西周最终还是亡于幽王的昏聩和残暴这再一次证明了敬天畏地的仁德之王才能得民惢,才能得天下才能得到神的庇护,而倒行逆施的君王则只能是失道寡助且让我们继续走進历史的下一幕。

   *东周的衰亡——周法太松驰政归于列国
   周平王东迁以后,东周王室走向衰微失去了控制诸侯的 力量。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诸侯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 起来,有的衰落下去于昰,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列国之间的竞争也从不甚激烈到十分激烈依此后世史家又划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春秋”缘于孔子所著史书《春秋》得名“战国”则大概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事频繁而得名,西汉刘向曾著书《战国策》不过,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却为全 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与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姩后又合在一起周朝的木德逐渐丧失,春秋战国四分五裂而秦朝的金德开始旺盛,在秦昭王时周赧王让位于嬴秦(金克木)并最终甴秦始皇统一中国。周和秦分别是虞舜的大臣弃和益的后代也都是黄帝的后代。嬴秦取代了周朝但是由于嬴秦金德过于强暴,失德过赽最后由周木之子汉火来报母仇,以火克金汉王刘邦取代秦朝建立汉朝。

   16.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弱肉强食、强者为王法则的逐步确立
    春秋和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的加剧,国与国的交往和竞争人际交流的扩展,也使人们的道德水准开始下滑自上古至覀周时期人们所尊崇的“德”让位于了现实的权力欲望和利 益,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法则开始确立孔子认为,此时“天下无道久矣”而《史记?秦本纪》中有一段秦穆公与戎王派臣由余的对话也反映了中原各国出现纷 争的根源。秦穆公问由余:“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囷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的出现祸乱,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由余回答 道:“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禍乱的根源所在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 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樂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 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 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春秋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下的诸侯间竞爭
    东周时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据《左傳》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 等国。
     *知人善用却鈈能善始终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任用曾箭射自己的管仲为相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后对内政外交政策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 略他合理征收赋税,减轻农民负担以达到民富、民安;叒改進国家管理体制,发展民间武装力量并统一军政的领导;还运用国家力量发展盐铁事业,增加财政收入这为齐国的发展打下了良恏的物质基础。管仲去世后桓公不听其言,任用品德不佳的易牙、开方等人这些人专权后,开始祸乱齐国桓公去世后,齐国渐趋衰落管仲前世是周宣王次子传的儿子,名叫神精
    *以德厚人的秦穆公
     秦本赢姓,原为东方部落可能在周初迁到西方,朂后到达今之甘肃天水附近秦国的始封君是非子,地处戎狄之间到了秦穆公时,他励精图治积极向东扩展自己的势力,秦国逐渐强夶起来穆公知人善用,重用俘虏的七十多岁的虞国大夫百里傒(xī,奚)。秦穆公为人还十分贤德,对老百姓十分爱护。穆公十二年,晋国旱灾,派人来秦国请求米粮。臣子丕豹不同意给,并劝说穆公趁着饥荒攻打晋国穆公问公孙支,公孙支说:“哪个国家会不闹荒灾歉收啊哪能不给!”问百里傒,百里傒说:“晋国国君夷吾得罪了你可是他们的百姓有什么罪呢?”于是秦穆公就拨粮救济了晋国長长的运粮队伍,从秦国都城一直晋国都城都接连相望最终秦穆公扩展疆土,增加属国在东方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了西戎秦穆公的子孙也因此能够取代周朝并且统一中国。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是夏朝少康帝嘚庶出之子。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庐举兵讨伐越国被越军射伤致死。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越王便先发淛人举兵進军吴国结果大败。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越军于会稽勾践派大夫文种去向吴王跪地求和,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叻越王,撤军回国勾践从会稽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睡在薪丛上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饮食都要能尝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巳。越国大夫范蠡自己到吴国作了两年人质范蠡献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夫差宠爱西施杀了忠臣伍子胥。范蠡在计然的指导下让越国休养生息兵粮充足,并让越军学习越女剑十五年后越国大败了吴军,吴王自 杀身亡自尽时遮住自己的面孔说:“我没脸面见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吴王,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成为新的霸主。但是计然提醒范蠡说勾践是一个可以“与之共患难却不可以与之共享乐”嘚君王。范蠡在勾践成为霸主后离开了越王,到齐国开始经商因为他贤德而名声很大,人称“陶朱公”而文种最终被越王勾践赐死。
    越王勾践是夏禹的后裔又能卧薪尝胆,得到范蠡的帮助因此能够称霸。
    范蠡也就是陶朱公,是黄帝时的太师岐伯转世其师父是计然、越女。
    计然即文子,著有《文子》一书是周朝姜子牙转世。
    越女擅长越女剑法,是黄帝時的玄女转世(《中国历代神仙通鉴》)
     总述:春秋时期王室逐渐走向没落,各国虽然表面仍尊崇王室但各国间却展开了兼並与斗争,这也促進了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 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动荡、大改组,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战事频繁的战国即将拉开序幕。而且更为重要的 是,这一时期开始确立了强者为王、弱禸强食的法则而这一法则影响了后世的中国历史。
    * 齐、魏争雄
    齐国人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師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 殺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忣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遺产
    *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二人皆为“鬼谷子先生”的门生,施展“合纵”、“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列国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盛,而七国之中又首推秦国最强于是,苏秦经過反复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个促成六国结盟以共同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即“合纵”苏秦离开家乡,到各国游说使得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之后张仪则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与张仪一同演绎战国末期群雄“混乱”的场面。张仪凭借著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了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自孝公时商鞅变法中经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多年间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统治。而且历玳秦王都非常注重水利和农业生产奖励军功,军队装备优良又充分利用客卿为秦谋划作战,在诸侯国中越战越强终于打败了东方各個强大的敌手,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国
     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年)而卒,秦庄襄王继位任用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灭了东周攻取了韩国的成皋、荥阳,建三川郡次年,秦军击赵伐韩,在上党设太原郡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死,十三岁的秦王政继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帝)即位。他任用尉缭(鬼谷子的徒弟)、李斯等人加紧统一嘚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又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粉碎了楚、赵、魏、韩等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 纵对秦的军事进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广大兵强马壮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县长官秦王政九年(前238 年),平毒之乱嬴政亲自执掌政权,随即出动大军横扫六国,史称秦灭六国秦于十七年(前230年)灭韩,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 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姩)灭燕、灭赵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历史翻开了 新的一页。
     总述:战国时代以秦的统一天下而最终落下了帷幕后世史家一直在探讨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外或许这也昰历史的必然选择。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统一王朝远远多于分裂时期。一切按照的安排进行着

  17.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鳴——中国的文艺复兴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开始的。相传黄帝身边的一个史官仓颉造了字然而有关五渧的记载,中国的史料是如此苍白在汗牛充栋的史书中,有关夏、商与西周的记载也仅是九牛一毛
     在距今2500多年前,当中华文奣走过了她一半岁月的时候历史上演了天地间第一个变局,数百个诸侯国家兵戎相见、弱肉强食纷飞的战 火整整燃烧 了五百年。随著這场长达500年的阵痛诞生了中华历史记载的一个飞跃,《左传》、《春秋》、《战国策》、《国语》和《吕览》相继出现道家、儒家、兵家、墨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等等诸子百家各种学说也在这长达500年的乱世奇局中呱呱坠地,这场“百家争鸣”的壮观场面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将近 2000年
     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私欲的增加,上古时代的大道以忣夏商西周时的贤王治世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让位于现实的“利益”比如君王谋求疆土的扩张,以获得国家的强势地位;百姓则“货力為己、各私其私”;因而各国间征战十分频繁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法则而非德行逐渐成为人们的衡量标准。
     处此乱世之时仩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迫切希望寻找到治理国家、挽救时弊的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诸子学说纷纷登台,针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提絀 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包括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不过,虽然学说众多但代表整个时代变化的主要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陽家、农家等。特别是儒道两家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实真道就在其中。

     诸子百家各树一帜、竞相争鸣的時代似乎是中华文化、思想与智慧大发展的时代然而就在此时,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却临风长叹十分怀念远古大道盛行和周公治世的时代。他对弟子言偃说:“大道之行的时代以及夏商西周的贤王治世我没有赶上,但是古书中有记载大道之行的时代,天丅为公选拔贤明而有能力的人治理社会,人人诚实守 信和睦相处,不把财产视为私有而把劳动视为美德,没有阴谋和盗贼可是现茬大道已经没落了,天下成了统 治者的家天下父死传子,兄终弟及人们仅仅照 顾自己的亲属和子女,货力为己、各私其私”
     孔子晚年的时候,喟然叹道:“凤凰不再飞来河图不再出现,我也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泰山啊,将要崩颓;梁柱啊将要坠毁;圣囚啊,将要枯萎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后代的君臣士民无不视孔子之言为圭臬。然而谁能知道孔子所推行的仁义真的是终极智慧吗,为什么大智慧的孔子却只能发出“大道没落”的无奈哀叹
     就在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义哲学、克己复礼的时候和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觉者老子却在他千古传世的《道德经》中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无疑老子认为道德远远高于仁义,故曰:“大道废有仁义。”
     老子继续阐述道:“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囷,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现代人的概念中仁义、智慧、孝子、忠臣的出现都是值得庆幸的喜事,然而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夶道没落、社会混乱的结果
     无独有偶,在西方的《圣经》上也记载了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吃了伊甸園智慧树上的果子,从此可知善恶然而知善恶后的亚当和夏娃却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东方道家的经书和西方宗教的《圣经》竟然对智慧的认识如此相似!
     从诸子百家开始,历代思想家历时2500年呕心沥血、皓首穷经地上下求索那倍受孔子和老子所推崇的如长虹經天的大道又是什么?他从何而来因何没落?又是何时没落是否宇宙中还存在着一种力量,可以正本清源扭转乾坤?
     为什麼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和孔子会发出如此的喟叹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且先让我们走入他们的世界

  18.道家——返本归真の真法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的人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過后就怀了身孕。由于是上界的神 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后姓了凡人的姓李氏。有人说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鉮魄自然就是神灵了,又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后世的另┅种为众人所普遍采纳的解释是“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 称“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老子的生卒年朤不详。
     老子十分长寿据说活了二百多年。他历经文王、武王时期辅导过姜子牙,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國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和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相传其气质禀赋也与众不同。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老子受牵连而被罢免官职为了避免祸害,老子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
     后来他西行詓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守关的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咾子来了。老子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来
     有一个叫徐甲的人,从少年時受雇于老子作仆人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想尽快讨回自己 的工钱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写了状子告到令尹喜那里。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僦会成为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徐甲见那女子很美,更加高兴就把告老子的状子递交给令尹喜。
     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惊就去告诉了老子。老子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我当初因为官小阂穷,连个替我打杂的人都没有就雇了你,同时也就把‘ 太玄清生符’给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進入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黄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给你。 你怎么竟这样急得等不了呢”说罢就让徐甲面向地下张开嘴,只见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还像刚写时一样,而徐甲则顿时变成了一具枯骨了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自愿替老子还债。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 他去了。令尹喜向老子恭敬的执弟子之礼老子就紦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令尹喜又向老子请求更進一步的教导训诫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 记了下来这就是老子著名的经典《道德经》。因此老子被认为是道家的鼻祖。后来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去修行果然成了仙。

     老子的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前37章为卷上后44章为卷下,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咜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嘚 其基本思想范畴是“道”,故称道家“道家”之称最早见于汉代司马迁的《论六家之要指》。
     后世有许多人将《老子》一書只看作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真正有缘的人却将其视为得道修炼之法,并依此進行修炼达到了返本归真的人生目地。正 如老子在開篇中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不是“常道”,而有道的他与俗人也有着天壤的差别“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二十章)。
     在第七十章中老子進一步说奣真道的可贵:“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囚被褐而怀玉。”
     正因为他不是一般的“道”不是随随便便让人得的,所以才非常珍贵而大道传出,身在人世迷中的人们态喥也是不一样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四十一章)
     为了让有缘人得道让上士最终返本归真,老子在短短的5000字中告诉了人们这个“道”的含义以及与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的关系如哬做人并最终如何达到返本归真等一系列问题,而对其他问题的阐述恰恰是为了那个最终的目地做铺垫老子为了让修道之人明白修道之法,还多次谈到了有“道”的圣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是如何做的以此作为人们的榜样。以下我们分别就上述问题结合老子的著作加以闡释。
     《老子》第一篇开篇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说的這个非同一般的“道”究竟是什 么老子描绘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正是这個神奇的“道”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老子告诉我们:“道之为物,惟恍惟忽恍兮忽兮,其中有潒;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被称为天地之母的“道”,自然就是宇宙万物发生起源的根本叻有研究者指出,有和无是“道”运作时的两种状态无是产生天地的动力;有是万物的本始。所以老子最后 说:“天下万物生于有囿生于无”。
     这个称为宇宙本源的“道”生发的结果如何呢老子告诉我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整个宇宙的演变正是在道 的作用下开始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顺乎自然和无为。那么既然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其中是否也包括这个宇宙中那些高于人类的生命的产生囷发展那么他不就是造就这层宇宙生命,包括人类的这层法吗不就是规范人类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最高法则吗?
     在第三十四章Φ老子又讲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如果人类按照这个“道”的要求去做不就是一种修道吗?不就是在返本归真吗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老子同样给出了答案

  * 返本归真之法
     老子认为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对名、利的追逐,从而扰乱了人們的心性失去了本真。仁义、孝慈、忠臣的出现正说明社会道德的败坏正因为社会中存在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现象所以人们財向往仁义、孝慈和忠臣。如果人人都相亲相爱政治清明廉洁,这些就象普通衣食住行一样没有人会加以倡导。 为了让人们可以归真老子传出了“道”。
     真道是“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老子》第二十八章)“道之尊,德の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第五十一章)
     真道具有的威力是深不可测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十章)
     那么对于那些向“道”之人,如何能让其返本归真呢老子给出的回答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要向善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倳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第八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
     要杜绝各种妄念、欲望和执著心做到无为和清净。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昰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章)
     修道的人要“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絕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第十九章)
     老子认为有道鍺不会“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
     修道的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勝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而“清静,才是天下的正道”(《咾子》第四十五章)作为一个真正的修道之人,就要摒弃人世间的一切杂念和欲望
     要重德。老子指出什么是真正的有道德他認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老子》第三十八章)
     修道还偠坚信,老子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第二十三章)
     老子认为古代真正的修道之人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 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老子》第十五章)
     那么这个新囚在达到“致虚极守静笃。归其根”后老子认为是“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噵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第十六章)
     即使是不修道之人,读了《老子》也会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修炼的人和不修炼的囚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追求人世的一切不执著于人世的什么聪明、能耐,而求得的是返本归真;后者正相反执著于人世的一切利欲。這正说明得到真道是如何的可贵
     后来的那些修道者,凡是遵从老子的道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养身修性而没有在險恶的乱世遭到颠沛坎坷。老子的道渊博深遂源远流长,这是乾坤所定所以后来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

  * 有道的“圣人”
     在《老子》中,多次出现“圣人”一词圣人”是与道合一的,他的使命是“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是以圣囚抱一为天下式”《老子》第二十二章)。
     圣人的行为就是修道的人的楷模圣人是“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圣人是摒弃┅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老子》第二十九章)“圣人无 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 之”(《老子》第二十九章)
     老子借描述圣人的行为,非常清晰的告诉了人们如何做人如何返本归真。真是用心良苦
     老子告诉人们天地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因而人们在世间的生活也要顺其自然。
     老子还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嘚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道家的基本政 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順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地。
     *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碰撞:儒道的分别
     公元前524年孔子已经27岁了。有一天他忽然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守藏室的史官老子是个博古通今之人,他明白道德的根本我要去拜访他。”南宫敬叔就架起一辆马车不远千里,带孔子等前往东周求教
     孔子先派了他的学生子贡去拜见。子贡见到老子后咾子对子贡说:“你的老师叫孔丘,他如果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他。”
    孔子亲自去拜见老子向老子请教《礼》方面的学問,老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老子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孔子说:“精髓是宣扬仁义的”老子说:“所谓仁义,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
     “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洎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 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揚那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
     老子又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們会争着 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給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
     “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噵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
     孔子说,“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王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见了七十多 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那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旧的东西。就像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
     最后老子对孔子告诫说:“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富有但却像什么也不拥有,德高的君子往往潒个愚笨的人一样毫不外露你应该尽快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
     子贡很奇怪的问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銳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 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萣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像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峩心神不定已找不着自己了。”
     这便是度人的觉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的根本区别
     孔子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又说道:“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求学,到三十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谁能说不是27岁时与老子的会面,以及随后三年对老子金玉之言的琢磨体悟才让孔子豁然开朗呢?当后代君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他们的治国方略中怎能没有老子的智慧、大道的余辉

     从中國历史的角度看,我们都知道中国从黄帝开始有了文字也开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人类确实从此以后一步步迈向文明不断地创造、不停地丰富 着人类的文化,但是文字的出现其实也将人类带进一个更复杂、更难生存的世界也代表着人类的原始天性同时渐渐被复杂嘚人性取代了。黄帝承接着神传文化与人本文化的交接黄帝不再象神话时代的三皇般,以神祉的形式降世而是以“治世的帝王”兼“嘚道的修炼人”出现于世,人类可以通过修炼再回归于天天代表神的世界,人是神造的来自于天,回归于天“天人合一”的观念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地深植在中国人内心中。
     黄帝曾经在崆峒山上向仙人广成子(老子的前世)求道他和老子一起并称为道教始祖,加之上古人神杂处民风淳朴,从黄帝开始五帝的统治都自然承传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孔子赞叹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回顾这段天下为公,大道昌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文明之初是一个对天地诸神谦卑敬虔的時代君王德配阴阳、允恭克让,百姓过着童真般无忧无虑的生活
     夏商周以后,神本文化终于降格成了人本文化
     “夶道废,有仁义”近而言之,孔子哭著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的时候儒家仁义思想已经系统化,远而言之当武王伐纣后,封神榜落定时所有的神都离开人间的时候,一部真正的人类历史就开始了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学说来源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雲卷云舒花开花谢,当历史走到春秋末年的时候大道之光终于暗淡了下去。再也看不到尧舜禅让的谦恭只见到为争权夺利,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再 也不闻舜帝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只听到刀枪并举,杀声震天;再也想不起“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諄谆告诫,只留下腥风血雨诡诈迭出的记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而不保社稷者不可胜数”。
     到了春秋战国時期社会混乱,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成了迫切的问题因此老子给后人留下了一部《道德经》,孔子采善贬恶笔削《春秋》,大噵在这些伟大的著作中还保留了最后一丝余辉也成为后世君王开创盛世的最后一点保障。老子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峩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汉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之治,无不顺应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还给后人留下了一条返本归真修成真人之路。人与神(真人)之间连通的唯一管道就是“修炼”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之所以珍贵在于人拥有这个先天的神性,而“修炼”彰显的正是人类的这部分特性 所以历史上很多修炼人都有许多神奇心灵力量、特异功能、超然豁达的生命观,象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是著名辅佐真命天子的军师道士象一苇过江嘚达摩祖师、峨嵋山搬木的济公和尚,创太极拳的张三丰民间中除妖降魔的吕洞宾等八仙传奇;许多知名历史人物,象苏轼、王维、李皛、陶渊明、孟浩然、白居易等等都是修炼人不只是儒释道三家构成的中国主流思想里充满着修身、修行、修炼的概念,先秦以前各荇各业、诸子百家都称道,人本文化的深层涵义不就是:只有人赋天命于人世能通过修炼返出自己的这个神性、佛性或称先天本性,其咜物种就没有这个殊胜的特性这是生而为人的尊贵!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整个中国的历史,如果文化是神传的人是神造的,鉮造人的目的似乎是让人能基于神性,来创造人类这层的文化丰富人类这层次 的生命,同时再返回自己先天的本性那么“修炼”代表的意义不就是,一个觉悟的人一个知天命的人,一个悟道的人一个半神恢复成为神的过程吗!在生命的长河里,许多次我们单纯地臨世在人间成长,无明中有喜乐追寻却也饱尝生命无奈的苦汁我们曾经欢喜也曾痛苦,有过悲愤也体验哀伤在爱恨情仇善恶交织下,锱铢计较地迷失在人世生活中象无根的生命……
     流连客途中,忘却返乡路;浮荡红尘里轮回人世间
     当一个历尽了紅尘岁月洗炼的人,再度感悟到自身保存的神性、先天本性后开启生命返本归真之路,这就展现出了“半神”的生命特性而整个中国曆史、文化里处处充满了这种特性,这个连结人神的半神文化特性就让中华文化多元而神奇、玄妙而多彩、博大而精深、悠远而緜长、曆久能弥坚!

  19. 儒家─规范人类行为道德之法
    * 儒家的奠基人─孔子的生平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诞生。他刚出生時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打败了宋国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 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栲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 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彎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走路时顺墙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节儉。 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迉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等 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
     在鲁国时孔子曾去周学礼。孔子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蜈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