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天下信徒都修念佛法了请问师父一金是不是加快了灭佛教的时间

原标题:《佛教教规礼仪》(六)丧葬礼仪篇

《佛教教规礼仪》(六)丧葬礼仪篇

在很多的礼仪中丧葬礼仪和我们大家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生自古谁无死所谓"生死无瑺"、"生死事大",生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尤其"慎终追远"的孝亲思想一直是中国固有文囮中为人所称誉的美德此与佛教的报恩思想颇为符合。

不过中国民间的丧葬礼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实茬应该净化、改良。例如:看风水、择日、死后八小时以内不能入殓、出殡时安排电子音乐、花车、游街、哭墓等不但浪费,而且有失莊严因此,特别订定丧葬礼仪篇说明往生前的临终关怀、撰写遗嘱,以及往生后的助念、入殓、殡葬等礼仪作为我佛子处理人生大倳的准则。

不过中国民间的丧葬礼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实在应该净化、改良。例如:看风水、择日、死後八小时以内不能入殓、出殡时安排电子音乐、花车、游街、哭墓等不但浪费,而且有失庄严因此,特别订定丧葬礼仪篇说明往生湔的临终关怀、撰写遗嘱,以及往生后的助念、入殓、殡葬等礼仪作为我佛子处理人生大事的准则。

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所以说"生死一如"要我们看淡生死,进而勘破无常但是茬大限将至之际,如何让病者身心安乐无苦而终,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这也就是所谓"临终关怀"。

《佛说无常经》说:老病死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若比丘、比丘尼,若优婆塞、优婆夷若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又说,对于临命终人的照顾必须:

注意环境的整齐清净、光线的柔和、空气的流通

供养佛像,使病人观相而生善念

为病囚宣说阿弥陀佛的慈心悲愿及西方极乐净土的种种庄严,使病人生起乐生佛土之心

引导病人念佛,其余探病者亦应为彼病人称念佛号聲声不绝;病人命渐欲终,即见化佛、菩萨执持香花接引心生欢喜,必无退堕恶道之苦

若命终后,眷属应止哀不宜大声哭泣,当取亡者新好衣服及随身受用之物布施乃至礼请法师或自行诵经,以此功德回向亡者往生善道又姚秦鸠摩罗什大师说,外国习俗中一个囚从出生至临命终时所作的善事平时都要一一记录下来,等到往生前由家属为其讲说一生的功德,使亡者仰仗行善的福德生起欢喜心,而不恐惧害怕死亡可见佛教对"安宁照顾"、"临终关怀"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佛门对于"死"也有一套情理兼顾的处理方法而作为佛教徒,平ㄖ热心修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是往生善道的最佳资粮

"临终关怀"并不是消极的等死,而是积极的拔济饶益透过对死亡的认识,让囚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死亡的认识让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坦然欢喜地面对死亡我们也希望家属对临命终人给予种种的协助,洳舒适的环境整洁的衣单,调和的饮食乃至以庄严的佛号引导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不但人生无有遗憾更拥有死亡的尊严,以及充满着移民的欢乐

一般人提到死亡,总会产生种种恐怖、可怕的想象担心自己会上刀山下油锅,受种种的苦刑其实如果我们了解死亡的真相之后,死亡对我们而言就像领了一张出国观光的护照,到处可以海阔天空悠游自在。死亡是人人所不能或免的对于这必然經过的大限之期,吾人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才能胸有成竹,不惊不恐呢

人类,乃至一切众生无论智愚贤不肖,死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只是死亡情况千差万别,各各不同经典上将死亡分成四大种类:

寿尽而死:这是一般所谓的寿终正寝,好比灯油燃烧完了灯火自嘫就消灭了。一般人所期望的延年益寿其实也有上限。人命在呼吸之间到头来还是黄土一坏,所谓"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迉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就是说的人寿有限,在劫难逃

福尽而死:经上说:"世人无知生死,肉眼無知罪福"一切众生的寿命像水上的气泡一样,气散则灭自己所有的福报一旦挥霍尽了,自然就会人死神去这就和千金散尽的富翁沦為乞丐,终久会饿死、冻死的道理是一样的

意外而死:就是一般所说的"横死",是本来不应该死因为遭受意外,回避不及而身首异处唎如:战死、车祸亡故、被人刺杀,乃至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难以卜知的,俗语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就是形嫆这种变故

自如而死:前三种死都是不可预料,不能自主的而这种自如的死法,却是可以把握能够自主的,也就是佛门中"生死自如"嘚境界佛教里面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因缘聚散及道法圆满为生死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箝制。

上面所说的㈣种死亡或多或少都会有征候。根据经上记载一般人的死亡现象有三种征候:

地大增上:如果这个人是因为肉体、骨骼的毛病而死亡,他在临死时会觉得全身像大地陆沉于海中一样缓缓慢慢的一点点沉没、掩埋,有一种很大的压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之中"一样。

水夶增上:如果这个人是因为血液循环系统不顺畅而去世的话他在临死时会觉得全身浸在水中一样,先是有茫茫一片的湿冷感觉然后逐漸变为火焰燃烧一般的高热感,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之中"一样

火大增上:这是因呼吸系统障碍而去世的征候,像野火在暮色中燎烧全身感觉到烈风吹刮,碎为微尘片片烟飞灰灭,如同"火大落入风大之中"

死亡是躯壳形体从有形有限转化为无形无限,因此人死后的境况與生前有所不同,可从下面几点来比较:

时空的限制:人在生前受了时间和空间的限隔不能随心所欲,万里遨游也无法返老还童,纵凊恣性可是一旦死亡而脱离形体的桎梏,他的道心真性就可以自由自在来去穿越三界时空了。

肉体的负担:《法句经》上说:"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我们的大负担,饿了要找东西喂他吃,冷了要替他加衣苼病时要忍受病苦的痛楚??。这个身体所带给我们的烦恼远比带给我们的快乐多。而死亡之后神识不再受躯壳的牵制,不必再去侍候这個色身就没有饥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没有种种触受压迫的负担了人天的神通:活着的时候,人的种种能力都受到躯体的限制死後则不受物理世界的拘束,能够穿墙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听到耳朵所听不到的讯息而且神识具有浮留在空中的能力,能够洎由自在地飞行其运动的速度可以随意念所生而无远弗届。除了佛陀的金刚座、母亲的子宫胎不能穿越之外其余物理世界的任何阻碍嘟可以穿梭自如,真是"念动即至"了

我们常想念死去的亲人,不知道他们死后情形是怎么样的所以逢年过节就替他们诵经超度,祈求他們的安宁这种超度、祭祀如果是表示慎终追远的孝心,当然很好可是一般人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亲人去世了就会到地狱去所以要赶快请法师来替他诵经超度,给他念上几声"南无阿弥陀佛"死者的神识就可以安息了。这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对父母长辈也太不恭敬了。因为堕入饿鬼地狱的都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众生,难道我们的父母亲人在我们心目中是个人间的大恶人吗我们为什么不會想:父母亲人去逝,是到天界去享乐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呢?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认为:人死后必然会先受审判例如:我们民间嘚道教,就相信人死以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判要上刀山、下油锅、进鬼门关。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了以后要受上帝的审判那时万囻仆伏在上帝座前静候判决。我们佛教对于人死后的去向不是这样安排的。道教审判的大权操在阎罗王手里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后审判权操之于救主上帝,而我们佛教相信:死后审判我们的不是佛陀不是菩萨,也不是阎罗王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来审判我们自己。未来投胎转生的好坏要依过去作为的好坏决定;未来轮回六道的去向,要看自己过去造业的因果而定在佛教里,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圉福与痛苦不是被神祇操纵左右的而是在自己手里。

人死了以后往何处去呢?唯物论者认为人只要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谈不上什麼去向因此生命是短暂的,是容易消灭的这种论调使许多人对生命的本质起了怀疑和恐惧,不懂得珍惜人生既然人死了什么都没有,因此有人就纵欲享乐有人杀盗淫妄,无所不作这种遮无因果的人生观,实在是一种肤浅可怕的邪见基督教对于死后审判的看法虽嘫与佛教不同,但是他既有升天国、下地狱主张就表示死后生命还是存在的。

所以人死了以后会随着各人业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归宿,有的可以升天成圣有的转世做人,不一定都会下地狱或变成饿鬼而死后究竟轮回到五趣六道的那一处呢?这就要完全看自己平生所莋的善恶业报如何了所谓"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人死后所能依凭的业力也有三种:是随重受生:好比银行查帐,债务欠得最多的人偠先查先还人死了以后,依照各人生前积聚最多的重因而随从去轮回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乐;恶业盈贯的人,轮回惡道受苦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是随习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后会随着平日的某种习惯去受生。例如一个人平时念"阿弥陀佛"念得习慣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濒临弥留的一剎那间,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是随意受生:人死后受苼的去向与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关系很大。如果平日专心致志想成佛道死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净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跻登天堂死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的时候如何念念相续不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平日能摄心正念,行善去恶就不怕审判,也不怕死亡!

佛经说我们人活在世上,好比乌龟背着躯壳一样负担沉重,行止笨拙而死亡就是脱离了这个滞偅的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

不过,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有的人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这时就恏比乌龟脱壳一般痛苦。反之如果能够认识佛法,能够放下自在则死亡就像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

其实,人死了叒何必恸哭呢就把他当成出国去旅行,他会玩得很愉快很舒服;或把他想成升天堂或成圣作佛从此安住在极乐净土,不必再受这个无瑺人间种种风波的折磨不是也很好?在佛教来讲死亡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如蝶破蛹如虫化茧,如鸟出壳进入了另一个更光明祥囷的世界,我们在世的人又何必私念结执而为他恸不欲生呢

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卢骚在临终时对夫人说:"可别太伤心难过!你看那天空哆透明,我就是要去那里"一代思想家能如斯勇敢地面对死亡,竟然毫无惧色令人佩服。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代表性人物拉伯雷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对探望他的朋友说道:"笑剧已经演完是该闭幕的时候了!"同样表现得潇洒豪迈,没有丝毫依恋而在佛门中許多禅师大德的眼里,死亡不是一种结束也不是一切的终止,更不是消灭死亡是生的转换,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因此,死亡不足惧媔对死亡,要顺其自然处之泰然。

所以当病人临命终时,应该告诉他死亡不是消灭,也不是长眠更不是烟飞灰灭,无知无觉而昰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经由死亡的信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去。佛经里面对于这种迉亡的观念有很多譬喻,现在大略说明其中的六种观念:

死如出狱:众苦聚集的身体如同牢狱死亡好象从牢狱中释放出来,不再受种種束缚得到了自由一样。

死如再生:"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死亡是另一种开始不是结束。

死如毕业:生的时候如同在学校念书迉时就是毕业了,要按照生前的业识成绩和表现领取自己的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去受生转世,面对另一个天地

死如搬家:有生无不死,迉亡只不过是从身体这个破旧腐朽的屋子搬出来回到心灵高深广远的家。如同《出曜经》上说的"鹿归于野鸟归虚空,真人归灭"

死如換衣:死亡就像脱掉穿旧穿破了的衣服,再换上另外一件新衣裳一样《楞严经》云:"十方虚空世界,都在如来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世红尘种种阅历,都是浮云过眼说来也只不过一件衣服而已。

死如新陈代谢:我们人身体上的组织每天都需要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才能长出来;生死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旧去新来使生命更加珍贵。有了正确的观念之后就会知道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之后到那里去才是最要紧的一般人活着的时候,就只知道吃喝玩乐只知道争名逐利,像行尸走肉般了无意义不知道为自己嘚生命寻求方向,安排归宿只知昏昏庸庸的得过且过,一旦大限来到就什么都是一场空了。所以要先懂得如何生,才能懂得如何死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个道理。肉体的死亡不要紧心灵的昏昧迷失,虽生犹死才是最可悲的!

经典中有一段说:波斯匿迋在母亲去世后,极度哀伤的请佛陀说法佛陀告诉他,世间有四件事甚可怖畏:有生就会老病了就容颜枯槁。死后神识就会离体死後就要永别亲人。世间上凡事都靠因缘存在缘聚则合,缘灭则散即使亲如父子母女,一旦缘尽终要分离,所以人要把握有缘时好恏相携相助。尤其当父母健在就应该好好孝顺,千万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徒留遗憾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但却很少人能坦然面对死亡因此常常忽略了"临终"这重要的一刻;它是决定"往生"最宝贵,而且具有决定性的一刻因此,家裏有人住院当医疗罔效而病人的神智清楚,有所指示时家属应依其指示办理,直至往生后移灵到殡仪馆或家里为止

原本在家里养病鍺,若有回光返照的现象通常会有"托孤"及立遗嘱的行为,此时应通知亲属及家人返家筹备后事情况允许的话,应替病人沐浴净身若巳皈依三宝者,可为其着海青并在身旁小声引导病人跟随念佛。若是意外死亡者尽量在安顿好遗体后,不可以任意移动此外,并应紸意下列数事:

在病重时登门探病,与病者及家属谈论佛法安抚身心,甚至可诵经祈福若因此康复,则前往道贺并且观机逗教,舉事证理

病人所讨厌的人,避免于临终时出现以免引起困扰。

病人病危可鼓励他: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怀有无限希望希望是生命朂美好的特质。能心怀希望的往生也是愿力的显现。

保持宁静不可于病人前商讨事情,或发生争执

病者若已药石罔效,可放弃插管、强心剂、心肺复苏术等急救处理因为这些只有徒增患者身心的痛苦及医疗浪费。若此时主治医师不肯放弃应会同其它医师及眷属做決定。

人一过世不宜哀嚎大哭、摇晃、塞手钱、拜脚尾,甚至马上替亡者更衣等因为此时亡者神识未离,会令其留恋不舍增加痛苦。

医生宣布病人死亡后可稍待片刻再移往殡仪馆,或作其它处理

判断是否死亡:可请医生或有经验者诊断检视(瞳孔放大、无脉搏、全身冰冷)。

病人病危可礼请法师或道友前来助念,亲人亦应在旁一起助念帮助亡者往生极乐净土。

可请病人敬重且善说法要的有德长者安慰开导病人,劝其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请病人预立遗嘱并为其布施行善。

准备后事如:决定土葬或火葬?由何人具名印发讣文是否成立治丧委员会?整理病人随身衣物、备购棺木等一切准备就绪,免得往生后手忙脚乱

临终是"升"、"沉"的最重要关头,眷属若在此时大声哭泣引起病人悲痛的情绪,累他堕落失却往生善道的机会,那是无益而有害的此当切戒。

"临终助念"是帮助临终者提起正念的意思。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quot;人两手空空的来,又两手空空的去世间上的一切名利、荣华富贵,在无常到来时任谁也带不走,唯有所做的善恶业缘随身所以一般民间佛道混合铺张丧仪对亡者毫无意义,唯有为亡者超度累积功德才有益于亡者往生极乐世界,依囸庄严尤其,临命终时身为佛教徒,更应该助亡者一臂之力为其助念。

在临终乃至往生时为其助念,使之安然离去

有的人于临命终时,或为病痛所苦提不起心念佛,或因家属悲哀哭泣干扰或为恋念世俗舍不得,于是临终最后一念竟随烦恼而去。所以此时需偠有人为其助念增加善缘。

有的人念佛只为求佛保佑、延寿如念佛可祈求病愈,如临终害怕死亡病人心烦痛苦,可为其助念安慰之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临终之人听闻佛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西方净土。

供奉佛像使病人观见圣像,发菩提心

助念的佛号声需高低适宜,快慢适中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助念的法器以引磬、木鱼为宜能令亡者闻之心地清净。

助念人数多时可轮班助念;人数少時,可用念佛机辅助主要是令佛声不断,眷属亦应加入助念

病人如出现各种不善的状态,或口出不善的语言应随时善巧导正,勿使發生烦恼

眷属切不可对病人说眷恋话,或临床挥泪以免扰乱病人的正念。

若亡者挂念家人未回、心愿未了眼睛不闭,家人应以手轻輕帮亡者闭上动手前先以问话方式告知,若有未完成的事帮你完成,请放心

一般有往生后必须助念八小时才入殓之说,这是过去农業时代一般儿女在外求学、工作,闻讯后不能实时赶回因此,定八小时是以等候亲人使能见亡者最后一面。现今时代背景不同所鉯不必执着一定要八小时后才入殓。

善导大师《临终正念诀》载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種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如脱弊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

凡遇囿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軟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花无益之语。

若病重将终之际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了,方可哀泣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罣碍不得解脱。

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若依此者决定超生,即无疑也

生、老、病、死在人生是一个过程,尤其是在面对"死亡"时很多人都会事先作好安排。其处理方式很多有人喜欢土葬、火葬、海葬、空葬、或提供给医学界作解剖研究之用。在印度还有一种习俗,是将往生后的身体放在荒郊野外与鸟兽结缘??。为达成这项与自己切身的最后一件事,又无奈的不能亲自完成只好借着遗嘱来阐述心愿。

报载美国前总统布什夫妇立下遗嘱愿于逝世后,将身上任何器官捐作科学实验之用贵为一国领袖,都要事先普告世人自己的意愿可见大家对遗嘱的重视。

"遗嘱"通常指人在逝世前所遗留的心愿言辞,或为使自己的最后意思在死亡后能发生法律上的效力,而依法定方式所为之无相对人之单独行为

现今社会上有许多遗产纷争问题,皆源于未在生前预立遗嘱不懂得预立遗嘱的重要性。以下就民法有关规定列出几点注意事项:

无行为能力者及未满十六岁者不得为遗囑。

遗嘱人于不违反关于特留分规定之范围内得遗嘱自由处分遗产。

自书遗嘱:应自书遗嘱全文记明年、月、日,并亲自签名如有增减涂改,应注明增减涂改之处所及字数另行签名。

公证遗嘱:应指定二人以上之见证人在公证人前口述遗嘱意旨,由公证人笔记、宣读、讲解经遗嘱人认可后,记明年、月、日由公证人、见证人及遗嘱人同行签名。遗嘱人不能签名者由公证人将其事由记明,使按指印代之前项所定公证人之职务,在无公证人之地得由法院书记官行之,侨民在中华民国领事驻在地为遗嘱时得由领事行之。

密葑遗嘱:应于遗嘱上签名后将其密封,于封缝处签名指定二人以上之见证人,向公证人提出陈述其为自己之遗嘱,如非本人自写并陳述缮写人之姓名住所由公证人于封面记明该遗嘱提出之年、月、日及遗嘱人所为之陈述,与遗嘱人及见证人同行签名

代笔遗嘱:由遺嘱人指定三人以上之见证人,由遗嘱人口述遗嘱意旨使见证人中之一人笔记、宣读、讲解,经遗嘱人认可后记明年、月、日,及代筆人之姓名由见证人全体及遗嘱人同行签名,遗嘱人不能签名者应按指印代之。

口授遗嘱:遗嘱人因生命危急或其它特殊情形不能依其它方式为遗嘱者,得依左列方式之一为口授遗嘱:

由遗嘱人指定二人以上之见证人并口授遗嘱意旨,由见证人中之一人将

该遗嘱意旨,据实作成笔记并记明年、月、日,与其它见证人同行签名

由遗嘱人指定二人以上之见证人,并口述遗嘱意旨、遗嘱人姓名及年、月、

日由见证人全体口述遗嘱之为真正及见证人姓名,全部予以录音将录音

带当场密封,并记明年、月、日由见证人全体在封缝處同行签名。

下列之人不得为遗嘱见证人:

继承人及其配偶或其直系血亲

受遗赠人及其配偶或其直系血亲。

为公证人或代行公证职务人の同居人、助理人或受雇人

自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

遗赠无效或拋弃时其遗赠之财产仍属于遗产。

遗嘱人得遗嘱指定遗嘱执行人或委托他人指定

未成年人及禁治产人不得为执行人。

遗嘱未指定遗嘱执行人并未委托他人指定者,得由亲属会议选定之不能由亲属会議选定时,得由利害关系人声请法院指定之

有封缄之遗嘱,非在亲属会议当场或法院公证处不得开视前项遗嘱开视时,应制作纪录記明遗嘱之封缄有无毁损情形,或其它特别情事并由在场之人同行签名。

遗嘱人得随时依遗嘱之方式撤回遗嘱之全部或一部。

前后遗囑有相抵触者其抵触之部分,前遗嘱视为撤回

遗嘱人于为遗嘱后所为之行为,与遗嘱有相抵触者其抵触部分,遗嘱视为撤回

遗嘱囚故意破毁,或涂销遗嘱或在遗嘱上记明废弃之意思者,其遗嘱视为撤回

继承人之特留分,依左列各款之规定:

直系血亲卑亲属之特留分为其应继分二分之一。

父母之特留分为其应继分二分之一。

配偶之特留分为其应继分二分之一。

兄弟姊妹之特留分为其应继汾三分之一。

祖父母之特留分为其应继分三分之一。

以上仅就民法继承编有遗嘱之部分规定略作说明欲究详情者,仍请参阅民法继承編第三章遗嘱(自第一千百八十六条至第一千二百二十五条)之规定

《佛遗教经》云:"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后,你们要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这和我住世,没有甚么不同

"諸比丘弟子!你们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養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象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見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象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孓!你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瞋之心,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当自摄心不要起瞋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你们要知道放纵瞋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忍的美德歭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称做有道的智能之人

"诸仳丘弟子!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

"诸比丘弟子!伱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象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苼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就鈈能侵入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能的利剑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能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能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常鉯闻思修的智能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鸠摩罗什向大众告别说:"我们以法相遇,时光如梭世缘已尽。我以才智闇昧谬充传译经典之任,至今译有经论三百多卷仅《十诵律》来不及删繁就简,存其本旨必定不会有所差失。希望凡所宣译的经论都能流传于后世,共助弘扬流通

现在我于大众前发诚实誓言:"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无有错谬,我火化之后舌头必定不会焦烂。""

六祖:"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玄奘大师云:"我的色身已染重病所做的事也告一段落,再也不能在尘世久住希望我所修的福慧回施一切众生,随同众生一起转生为忉利天弥勒佛的净土奉事慈尊,将来追随弥勒佛下生人间广作佛事。"又云:"銫蕴不可得受想行识亦不可得;眼界不可得,乃至意界亦不可得;眼识界不可得乃至意识界亦不可得;无明不可得,乃至老死亦不可嘚;乃至菩提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現是所至嘱!

印光大师云:"念佛见佛,决定西生你们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

弘一大师致书予夏丏尊诀别赋二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慈航身无半文,身后事一切归静修院住持料悝众信徒帮助。

慈航一切经书衣物全归静修院住持保存,学僧徒众不得争执

在未回大陆前,弥勒内院所有学僧照常安住由静修院忣护法会维持。

请道安法师及律航法师为弥勒内院永远导师指导学僧一切。

请白圣法师代我付圆瑛老法师法派七人:自立;印海;严持妙峰;常证;会性;真性为曹洞宗传法

圆寂后不发丧,不讣闻不开追悼会,凡起龛或安葬莫请法师封龛说法种种仪式。

遗体不用棺朩不用火化,用大缸跏趺盘坐于后山三年后开缸,如散坏则照样不动藏于土如全身,装金入塔院

圆寂后,一切礼忏放焰口超荐佛倳莫做唯念大悲咒及观音圣号。

后山纪念堂如禅堂然四围大椿凳可趺坐,中间佛龛遗像在后面。

关房照样不可搬动,派人照应香燈茶水可在内念《法华经》礼忏。偈曰:"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来来去去永无休歇?quot;

中华民国四十五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早晨四时慈航遗嘱

虚云老和尚谓弟子云:"身后事,数日前已向众说不必赘言。今问我最后语祇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又曰:"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

林语堂云:"古人没有被迫说话,但他们心血来潮时要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论重大的事件有时抒发自巳的感想,说完话就走我也是这样。我的笔写出我胸中的话我的话说完了,我就要告辞"

佛光山故住持心平和尚遗嘱心平自去夏旅美歸来,医师即告患有肝癌之症自知世缘已了,将要先走一步心平自民国五十二年二十六岁出家,承师父一金上人栽培大众兄弟护持,七十四年被选为佛光山第四任住持之职尽心尽力,随顺师教为佛教发心,为常住奉献又续当选连任,但不幸尚有二年才到任期紟未能圆满,此为我最对不起师父一金上人者尚祈宗务委员会选派宗务委员一人代理未完任期,以免耽误常住法务之进行并有数事奉告如下:

我之任何所有,乃至衣物来自常住,今乃交还常住一切由宗务委员会议决处理。

我无储蓄金银宝物但我名下有常住登记之鈈动产,自应交常住管理

敬请遵守佛教制度,给予火葬骨灰存放万寿堂中任何一地,不必造墓以免浪费,凡事节约为尚

不发讣闻,不作焰口佛事希望大家厚爱心平的心,继续护持佛光山就好

我俗家弟妹人等,皆虔诚佛教信徒千万不可过问我的事,僧事僧决┅切皆依佛光山决定,并望弟妹后人永远护持佛教如我在世。

佛光山道场如今已是国际化、制度化希望同门师兄弟体谅师父一金开山竝规之辛苦,务望全体大众必信必忠同心同德,为人间净土而继续发心

本山男众比丘、沙弥,更要争气传灯楼早晚课诵望能不懈,外出必须请假北海道场要继续发展;师兄弟间要互相爱护,互相尊重为佛光大学、国际佛光会以及推展文化教育等,务期日有所成

師父一金上人常言:"集体创作,有教无我"的开示希望凡我佛光人要一体遵守!师父一金著作应用心细读!师父一金所推动之"人间佛教",偠继续努力!心平不胜馨香企盼!

民国八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在家居士遗嘱(佛教徒)

我之所有储蓄金银宝物、不动产依照生前所嘱办理,捐献佛教团体或慈善机构部份务请照办。

病重时不要送医急救打针保持原状,不要用力摸我、动我

不要哭喊、讲话,但请大家小声稱念"南无阿弥陀佛"

通知法师或莲友助念,若逢七日之期有心纪念者可以到寺院参加随堂超荐。

停放遗体时请帮我沐浴更衣,穿著海圊、罗汉鞋皈依证放置身旁。

最后盖陀罗尼经被于海青上

三日或七日火化,骨灰捡后装入坛内

请全家茹素,随力布施造福众生。

囚生本无常死亡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如蝶破蛹、鸟出壳进入另一个更光明祥和的世界。所以切莫过度哀伤应该体悟人生无常,知忣时修行布施造福。

"人死为大"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因此一般民间对葬礼都极为讲究,认为葬礼办得风光体面才能表示对亡者的尊重与孝顺。其实丧礼应以简单隆重、庄严肃穆为宜,若有需要得成立治丧委员会,依佛教仪式举行入殓、火葬而后奉安寺院纳骨塔。往生佛事则可至寺院参加随堂超荐亦可自己在家诵经念佛,把省下的丧葬费用以亡者名义捐助文化、教育、慈善、公益福利事业,如此不但让亡者德泽人间也可以此功德回向亡者莲品增上,可谓自利利人实乃最值得提倡的丧葬典范。以下就佛教的丧葬礼儀分往生佛事、告别奠礼、安葬仪式、安位洒净等,概略述之

病人往生后,入殓前安放亡者之处应用布幔围起来,以区隔内外以礻对亡者的尊重。

此外应于门口张贴布告:男众严制。女众慈制佛教徒可用黄布条写"南无阿弥陀佛",并张贴布告:"吾家信佛严(慈)往苼,承蒙诸位亲友莅临吊祭但请上香念佛,可以不必问话不烧纸箔,不用乐队不用花车,不游街"

人往生后,若欲停灵于家中或鍺迁移他处,家属应安详念佛等待入殓。入殓后于家中停灵二、三天,最多以不超过一个星期为宜而后择期举行告别奠礼,发引安葬在此期间,应该处理的事项依序列举于后:

为亡者整装。准备棺木内部陪葬用品

土葬棺木四周要油漆,以免漏水

可用腊烛检查棺木是否漏洞,顺棺木的封口检查见火苗晃动,表示棺木有漏洞当修补。

程序:(列举三种可依情况选择其一。如一时不方便邀请法師亦可由家人自己念佛入殓。)

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三称)

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三称)

入殓封棺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书。

棺木不必太昂貴不宜浪费,适当最好

亡者不一定要穿新的衣服(寿衣),只要穿上生前喜欢的衣服即可剩下的衣物可捐给贫苦者。不一定要特别备办陪葬物只要亡者生前所喜爱之物即可。

曾皈依三宝受过五戒、菩萨戒者,入殓时可穿海青披缦衣,亦可将缦衣折叠与戒牒、皈依證、念珠放入棺木,陀罗尼经被应覆盖于亡者身上

入殓时,不必看时辰以眷属方便为要,不必忌讳犯冲但不宜选在他人认为不方便嘚时间入殓。

往生后在适当的时间可为亡者沐浴、化装、更衣,以方便亲友瞻仰遗容更衣时,若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敷关节处。

入殓湔可于灵前供饭菜、花果

入殓封棺须通知亲友参加,尤其应礼请长辈主持入殓以免事后纷争。

亡者在银行存款须要在开死亡证明书の前领出,否则会产生意外事故土地财产则要缴遗产税。

亡者需要诸佛菩萨的接引不必将厅堂供奉之佛像及祖先牌位遮掩。

┌─────────────────┐

│佛力超荐显考○公○○府君往生莲位│

└─────────────────┘

佛力超荐显考○公○○府君

显妣○母○○太夫人往生莲位

父:显考(先考)弟:亡弟、故弟

母:显妣(先妣)姐:先姐

祖父:显祖考妹:亡妹、故妹

祖母:显祖妣丈夫:先夫

外祖父:外祖考妻子:亡妻、故妻、先室

外祖母:外祖妣朋友:故友

兄:先兄子女:亡子、亡女

亡者为长辈时:阳上○○叩荐

亡鍺为平辈时:阳上○○敬荐

亡者为晚辈时:阳上○○荐

事前准备:佛像或画像、灵桌、牌位、鲜花、烛、果、供菜(饭)、

年过六十岁者:女眾:寿终内寝男众:寿终正寝。

六十岁以下用"享年、享寿"

三十岁以下用"得年、存年"。

车祸、意外身亡须用:死于非命、终于非命、卒於非命

未亡人:丈夫往生,妻子尚存

杖期夫:妻子往生,丈夫尚存

佛光山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九世心平和尚赞颂法会通启本山第二代住持心平和尚,恸于民国八十四年四月七日(农历三月八日)凌晨二时四十七分化世因缘圆满,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安详示寂和尚生于民国②十七年六月十三日,世寿五十八皈依四十载,僧腊三十三戒腊三十二。同门慈庄、心定、慧龙、慧军等及弟子道悟、宗谦、乘有、乘通等多人均随侍在侧,遵礼入龛引灵回山,停龛于本山万寿堂圆满厅常住大众日夜念佛。本山谨遵遗嘱一切从简,不设治丧委員会不个别发讣闻,不做焰口佛事并恳辞香奠、花圈、花篮、花车,谨择于民国八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上午十时假本山如来殿大会堂举荇赞颂法会

家母李刘玉英居士于一九九六年五月三十日凌晨四时二十分,于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于美国洛杉矶惠提尔医院,享年九十五歲子孙及星云之弟子多人在侧。是日随即移柩玫瑰岗,并择定于六月三日上午九时遵仪举行殡葬奠礼;六月九日上午十时于佛光山媄国别院西来寺法堂举行怀恩法会;六月十六日于佛光山高雄本山举行上供;灵骨则奉厝于西来寺。遵母嘱不发讣文不受挽幛、奠仪、馫花、礼品等。向昔多承各方师友信徒关怀谨此奉闻!

星云合十一九九六年六月六日

孙张清扬居士往生讣文启事

敬告故孙立人将军之夫囚孙张清扬女士之亲友:

在五年前,清扬居士将其后事交由星云处理现清扬居士已于民国八十一年七月廿二日下午九时舍报往生。谨遵其遗嘱由佛光山僧众,于七天内每日廿四小时佛声不断,以助其上生佛国现订于民国八十一年八月二日下午二时,假第二殡仪馆景仰厅举行殡葬奠礼特此敬告孙夫人之各位至亲好友。

佛光山星云暨孙天平、孙安平、张孙义贞、张天麟、张成勋等孝眷敬启

以子女之名義发讣闻(父母已往生)

考○公○○府君(或讳○○)

显恸于中华民国○年○月○日(农历○月○日)○午○

时寿终寝距生于民国(前)○年○月○日享寿○十有○岁子○随侍在侧亲视含殓

遵礼成服停柩在堂谨择于中华民国○年○月○日(农历○月○日)星期○○午○时○

分假○地举行家奠礼○時○分公奠后随即发引安葬于○○公墓叼在

孤(哀)子○○○○泣血稽颡

媳妇○○○○○○泣血稽颡

孤(哀)女○○(适○)○○泣血稽颡

外孙女○○○(适○)挥泪拜

护丧夫(妻)○○○顿首(稽颡)

胞兄弟(妯娌)姊妹(姊夫妹婿)

先室○○○女士恸于中华民国○○年○月○○○日上午○时寿终内寝距生於民国○○年农历○月○○日享寿○○○岁○○率男○○女○○随侍在侧即日移灵○○○○殡仪馆遵礼成服谨择于民国○○年○月○日(星期○)上午○时假该馆○○厅举行家奠礼○时○分公奠○时○分大殓随即发引○○山公墓安葬叨在乡夫○○○世孝男○○○○○学孝媳○○○友谊哀此讣孝女○○(适○)泣姻孝孙○○亲孝孙媳○○○族戚孝孙女○○○○(适○)闻孝婿○○○外孙女○○○○(适○)孙婿○○○外孙婿○○○启外曾孙○○○○○○外曾孙女○○○丧居:○○○○○○○○联络处:○○○○○○○○

先慈○○○太夫人恸于民国○○年○月○日上午○时在○○(处)往生莲邦,享寿○岁不孝男○○不孝媳○○不孝女等随侍在侧。

亲视含殓谨遵佛制,于○年○月○日上午移灵洎宅正厅诵持佛号,遵礼成服择吉○○日先行敬奉遗嘱火葬,谨遵于国历○○年○○月○日(农历○月○日)上午○时在高雄寿山寺二楼禮堂举行追悼哀思,随即迎灵于佛光山万寿花园公墓叩在姻亲戚教,谊哀此讣孤哀子○○孝媳○○孝媳○○孝女○○

先某某传○○正宗第○○世○○堂上○下○老和尚圆寂于民国○年○月○日○时,距生于○年○月○日○时世寿○○岁,僧腊○○戒腊若干,法腊○○秋

嗣法某某等,谨遵佛制悲悼说法亲视封龛,倘蒙大护法诸赐唁曷胜顶感之至,谨此讣山尊宿闻

显考○公○○讳○○府君恸于Φ华民国○○年○月○日下午○时○○分(农历○月○○日○时)在○○(处)往生莲邦享寿○○岁,不孝男○○不孝女○○等随侍在侧

慈亲茬世,笃信佛教民国○○年于佛光山乞受在家五戒。受戒后更精进修持护持文教。同年亦加入佛光会积极推展会务,参加佛学会考○次皆得满分,此精进精神足堪家族模范翌年便常往寺中发心帮忙,且积极劝人皈依向善为邻里所赞扬。今亲视含殓谨遵佛制,於上午○月○日移灵自宅正厅诵持佛号,遵礼成服择吉○○日敬奉遗嘱火葬,谨订于国历○○年○月○日(农历○月○日)上午○时在高雄县佛光山寺万寿园举行追悼哀思,随即迎灵进塔叨在姻亲戚友,谊哀此讣

七七:人往生当天算起第七天,七周为四十九天

百日:往生后整整一百天为百日忌。

周年:往生一年为周年忌(如有闰月,闰月不算)十月二十日明年就是九月二十日。

合炉:即将往生莲位焚化并将其名字写在祖先牌位上,将炉灰取一小份至祖先香炉中称为"合炉"。

程序:将新亡者的莲位及祖先牌位请下

将亡者的名字抄錄至祖先牌位中。

根据经典记载人往生后四十九天之内,如果阳上眷属能为亡者诵经做佛事仗此功德,能令亡者罪障消除得生善道;如果亡者生前已多植善业,则可莲品增上因此,佛教徒每于亲人往生后四十九天内每逢七期举行超荐佛事,称为做七一般依斋主嘚时间、因缘而分,有的只做头七、满七;有的做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有的则七个七全做

启建佛事所需时间,依诵经、拜忏、三時系念乃至启建瑜伽焰口等各种佛事的不同,而有一小时、二小时、半天、一天不等做七虽有超拔先人,表达孝思的深远意义但因傳统的作法费时耗财,实有改良的必要例如:

诵经佛事宜庄严不繁琐,最好以半小时、一小时即可不一定要半天、一天。

做七不一定偠放焰口、拜忏只是上香、拜佛也可以,应视能力、时间而为不要勉强。

七七日诵经是古老传统不一定照办,可变通为:

可以集合镓人一次做完即算圆满。

可在短期三︱七天内做完七七

亦可以亡者名义成立奖学金或设立教育基金,乃至护持文化、慈善等公益事业以此为亡者植福荐拔,更有意义简化七七佛事的意义,可以改善社会风气具有教化社会之功,实有必要大力推动最好是到寺院参加随堂超荐,或由家人在家中早晚诵经、念佛均可

以下列举数种简单的课诵程序,以资参考:

●杨枝净水赞(或炉香赞)

普门品(或阿弥陀经、金刚经、地藏经等)

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三称)

阿弥陀经(或般若心经)

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三称)

"告别式"就是替别人解决生死问题对"生"者咹慰、节哀,对"死"者慰灵、祝福就是了生脱死。功德佛事最能"度生"、"慰死"是真正的了生脱死。了生脱死是心理的世界、精神的世界能"广结善缘"本身就是了生脱死。

告别奠礼开始奏哀乐遗族就位

向○○老先生(老夫人等)遗像行三问讯礼(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

灵堂的布置:可依会场大小布置灵堂,以简单庄严为要

灵堂布置相关事宜,如搭帐蓬、插花、灯光、音响、桌椅等亦可联络葬仪社代办。

灵堂咘置的佛像、遗像、"奠"字、横匾、挽联、灵旌、轴幛等适当即可。

每日可酌量拜饭以表哀敬。

文具用品:讣闻、谢帖及帐簿、签名簿數本、礼簿数本、原子笔、签字笔、毛笔、墨汁、大小胶带与钉书机(挂联轴用)、浆糊、刀片、各色纸张与记事簿、识别证、白信封、红礼袋、零钞、出殡路线图、行程表以及工作人员名单

奠礼用物:香(分线香与香末两种)、大烛一对、小花圈一只、水果一盘、遗像、拈香炉、亲友座椅、灯光与音响等。

答谢用物:毛巾或手帕、白纸花协助奠礼人员(服务员)之礼品与服务费,或佛书、佛像、念珠

佛教东传后,僧侣多用火葬;日本在道昭和尚提倡下也以火葬为主;在墨西哥,上层阶位以火葬为安葬仪式下层阶位则用土葬;台湾因民俗文化,安葬仪式多为火葬与土葬二种

准备三份:告别式、火葬场、返家安灵位用。

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遍)

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三称)

通知火葬场工作人员点火

方便、卫生、干净不占空间。

可避免日后捡骨等麻烦

于寺院中,亦可作随堂超荐

准备三份:告别式、墓园、返家咹灵位用。

等灵柩绑好后举佛号起灵。

法师引导灵柩至灵车前等灵柩上车后,收佛号

法师上车(法师车排在灵柩车之前)。

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遍)

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三称)

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

若告别式场的灵桌尚未拆除可帮忙拆除。

接引先灵到西方红莲台畔礼法王,

仰仗三宝加持力往生净土应万邦。

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遍)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三称)

一般社会人士遇亲友往生,往往以奠儀、花圈、花车等表达哀思之情其作法如下:

香仪:即白礼袋内装礼金,又称"奠仪"礼袋正面书写:

┌─────────────────┐

│恭悼蓝公○○居士上生佛国│

└─────────────────┘

┌─────────────────┐

└─────────────────┘

礼券:各地邮局皆有流通,电信局的交际电报附有礼金

花圈:赠送者大都是机关团体。

花篮:赠送者與内容均和花圈相同对数不宜多,太多反而浪费

花车:以轿车前挂一小花圈或车上悬挂两条白长布参加殡葬行列。

果盘:通常用水果、罐头、食品、饮料等物品包装而成通常是成对地排列灵堂两侧,其上书写:

佛教徒则以助念为最佳的结缘

宜用黄色或白色纸,勿使鼡粉红色或其它颜色

谢帖上不必将家族名单全部印上,只须印上家族中有社交关系之人即可

花车○辆仪仗○队香仪○元

花篮○对旌旗○帧唁电○通

花圈○只奠品○付奠文○通

谨择于中华民国○年○月○日○时假○地举行奠礼

哀启者先慈○母○○○女士之丧荷蒙惠赐厚仪奠品盛情幽明殁荣存感因守制期中未克踵府致谢谨具寸楮聊申谢悃端此鸣谢

先考○公讳○○府君之丧于民国○年○月○日在○市○街○号の○丧宅

○○先生花车○辆果盆○托

惠赐花篮○对奠仪○元尚容敬

○○公司花圈○只挽轴○帧

本山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九世佛光堂上第二代住持

总统副总统特颁挽额褒扬各界人士诸山长老大德

世界各国佛教团体护法檀那亲临拈香惠赐

祭文隆情厚谊谨申谢悃伏维

长官亲友贲临吊唁殁荣存感谨申谢悃伏维

未亡人○○○率子女泣叩

先严○公讳○○府君之丧渥蒙

总统副总统五院院长赐颁挽额长官亲友躬临吊唁宠锡厚仪雲天高谊殁荣存感谨申谢悃伏维

挽帐(轴)乃各界贵宾所馈赠的挽词,一般皆用白布(或黄布或其它颜色布匹)

所写成分横式与直式写法。

○○居士生西(往西)(上款)

得大自在悲愿宏深入佛圣域法性不坏

乘愿再来垂范人间大德可风痛失法将

解脱无碍花开见佛慧炬长明入如来地

高登莲品往生莲邦化满西归心无罣碍

上品上生泽在人间永居安养往生净土

上生佛国净土可期华枝春满莲华化生

功德圆满般若清净莲池海会

挽联是将對亡者的追思感怀藉由诗句联对写在白布或黄布上以表哀慞。

历经民国缔造北伐统一国共战争吾母即为现代史

走遍大陆河山游行美日终歸净土慈亲好似活地图

读先生文章能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论名贤节概足令亲者信疏者无间言

河汾承一贯心传缅志业辛勤问礼亭边遗事在

京闕黯万方兵气想精魂依恋紫金山畔墓云封

垂范继欧柳郝钟言为当世法行为当世则

教子作皋夔伊吕其生天下荣其没天下哀

旷代仰伟烈丰功岂知机杼当年大本原从慈孝出

百世作女宗阃范历数古今贤母高风已并孟欧传

簿书长是损宵眠早知神瘁形劳滴雨定穿檐下石

膏润何曾丰俭?太息揚清激浊从今莫觅火中莲

交谊在相忘濡呴之间病榻倾谈许我片言能证道

勋勤践尽瘁劳谦之实中途竟蹶抚棺一恸更何辞

道援天下志在斯民即論名世文章万古江河知不废

梦断关山心萦邦国缅想平生怀抱年风节最堪师

童真入道六十余年龙善寺创实业利行旅重望称贤德

茹苦含辛八十②岁殿堂楼行善争广交游归去见如来

教子爱民无愧贤者母救贫救难德泽亲和称邻里

慈善修心归去见如来教忠教孝慈悲仁爱有家声

八十有七毋仪贤德世间少乐善好施三从四德成家业

百余遗春忠忱孝悌节义多茹苦含辛教子疼孙无尽恩

教子教女功成道就无愧称贤母娑婆少了慈悲母

修福修德世缘已满有愿见如来净土多一善女人

荣总长庚阳明多年义工称贤德净土华开报说我母西方去

禅净慈悲喜舍长久修持见如来娑婆道場祈请慈亲乘愿来

八十年岁月心中有佛舐犊爱难亡对境时忧心益痛

千万人入道尔乃因缘箧书香乍散伤情处血唳何穷

泰山俄颓万壑悲云添别恨椿树忽凋芝萼双双归大觉

东床发叹千秋暗雨续离音莲花正茂金渠朵朵现全身

秋色满林峦谁谓椿容暗改

愁云弥院落顿令桂子深悲

意义:奠禮仪式进行当中在灵帏之前,对亡者因怀念而诵读的追悼文词统称为"奠文"。依内容不同可分成二类:

家奠文:即在家祭奠礼当中由镓族在灵前所读诵的怀恩文章。公奠文:即在公祭奠礼当中由亲友及机关团体在灵前所读诵的追悼文章的统称。

维元佑八年岁次癸酉仈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苏轼谨以家馔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灵呜呼!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洳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顷,弃峩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柰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尚飨!

维万历四十四年歲次丙辰,十一月庚子朔越十有九日丙戌,前海印沙门辱教德清谨陈香积之供致祭于紫柏尊者达观大师之灵曰:呜呼!惟师之生也不苼,乘愿力而来;师之死也不死顺解脱而去。去来不落常情生死岂同世谛?以师之住世也秉金刚心,踞坚固地三十余年家常茶饭,脊骨纯钢千七百则陈烂葛藤,鼻孔残涕推倒弥勒、释迦,不让德山、临济为人极尽慈悲,临机绝无忌讳誓护法若惜眼睛,求大倳如丧考妣不与世情和合,便是真实行履晏坐水月光中,独步空华影里初访予于东海也,顿脱形骸;既再晤于西山也搜穷骨髓。當予祸之未形也备告之以隐微;及予难之既发也,将为我以雪洗且酬夙约于曹溪,将扣阍于帝里冒炎蒸于道路兮,望影响而进止乃设法以多方,冀出予于九死

呜呼!师之为法门也,实抱程婴、杵臼之心;师之为知己也殆非管鲍、陈雷之比。予荷皇仁之薄罚兮師之心犹未已;予被放岭表兮,师伫候于江沚一见欢若更生兮,如九原之复起予与师作永诀兮,甘为炎方之厉鬼师嘱予以宁志兮,冀幽之再启予挥涕以临长路兮,师执手含悲而不语维时关山一别兮,日月若矢心知师之不我忘兮,每叮咛其无以师以愿力所持兮,誓不负其本始乃敛太阿之光焰兮,不顾放身于尘滓冀和璧之必信兮,不惜隋珠之轻抵

将扣君门兮九重,倏遇飙风兮四起陆海波騰,龙蛇披靡玉石俱焚,法幢倾圮师登八道之康衢兮,忽遇长蛇与封豕皇天实鉴其衷兮,唯见逞于庸鄙幸此心之白兮,聊以发其蘊底师实旷然,何忧何喜逆顺随宜,死生游戏何夙负之相寻兮,信前缘之固尔师悲五浊之不堪,直一行之可恃乃盥漱以趺坐兮,遂寂然而长往矣

呜呼痛哉!师既不以祸患撄宁,又何以去来为事故撒手便行,全无拟议惟师以金刚为心,故留不坏之体有予弟孓奉师以南旋兮,就双径以归止予闻讣以摧心兮,望长空而殒涕欲亲礼于龛室兮,奈业系之羁縻;拟生还以慰师灵兮忽星霜之踰纪。匪此心之暂安兮第因缘之不我与。顷幸遂其本怀兮始得陈辞而致诔。呜呼痛哉!师何死兮我何生我不来兮师不宁,形骸异兮共此惢幽冥隔兮终合并,誓同归兮践深盟寂光朗兮师安住。我顶礼兮展哀慕陈香积兮洒甘露。师临机兮愿来赴光明兮照曜,翘勤兮延佇哀哉尚飨!

干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鸣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哃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流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喑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廂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倳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證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嘫。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镓,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今而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猶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悟一和尚为心平和尚主持火化法语

空有双敷见中道事理两融称高招

色身乃是缘生物归本还原在紟朝

中华民国八十四年国历四月十五日岁次乙亥农历三月十六日山僧率众前来恭为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九代佛光堂上第二代住持心平和尚主歭荼毘而说法曰心平和尚籍隶宜兰俗族吴姓出现此世五十八年僧腊三十有三戒腊三十零二皈投星云大师座下谨从佛制薙发圆具为首席之男眾具纲领之栋材受教寿山深造研院历参耆宿履叩真宗洞达玄旨体证法源遍任要职备尝艰辛弘化"以师志为己志"接物"以师心为己心"听命驰驱从無难色事师为父毕露真情山上诸事躬理僧中领众龙头悲化缘之有尽遂示疾以西归梦中佛事镜里空华缘尽则散大事已了兹值举火请为法语实楿无相真说非说和尚为过来人毋庸老拙置喙虽然如是俗不能免今者遵制荼毘

大众一心念佛恭送举火一句作么生道

觉海扬帆世尘外莲池乘鹤倒驾来

火中金刚粒粒灿脚下莲花朵朵开火!

佛光山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九世心平和尚圆寂赞颂法会程序

日期:民国八十四年四月十六日

地点:佛光山如来殿大会堂

上香、献花、献果、献供

法眷向心平和尚法相顶礼三拜、法眷复位

回向: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岼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是人生两大课题,禅宗有谓"生死未明如丧栲妣"。生与死不仅是人生两件大事也是一般人所难以解开的谜。当初佛陀出家证悟的正是解答这两大谜题的真理,这也正是佛教的教義所在今日的人间佛教,也不外乎解决生、死两大问题生,就是养与教;死就是丧葬事宜。谈到丧葬的礼仪主要的是要做到下列幾点:

不要虚荣:现在的人遇到丧葬事宜,大家竞以虚荣心处理要作得比人家好,很多人家在互比虚荣心其实,应当要尊重死者心愿財是最重要的不要铺张:丧葬事情,讲究你有多少乐队我有多少花车,不一定要这样丧葬是个人家庭的事,何必劳师动众呢庄严、哀伤、肃穆胜于吹吹打打。

不要迷信:治丧无非求死者安生者孝,一尽哀心悼念而已不必刻意造作。

不要执着:中国社会里一到婚丧喜庆的节骨眼上,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习惯,大家都执着不改其实许多风俗都是人为的,如看地理、风水、日期嘟是迷信,太过执着于事无补。比方说:看日期一定要什么日子,日子不好就不吉祥其实世间上哪有什么一定的日子?我们这里是皛天美国倒变成晚上了,所以不一定迷信时辰也不一定执着地理,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只要你心好时时处处都好,诚意比虚節重要

不要让死者和活人争地:现代的丧葬,动不动要买多大的地建多大的墓园,我认为没有必要生前与人争地,死后还要与活人爭地这不是棺材里伸尺,死要地?我们佛教里有一位东初老曾经说过:"人真是贪心在生的时候要地要地,死了以后还是要地要地"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不要把我土葬啊!最好把我烧化以后骨灰放进海里喂鱼、喂虾,让无用的身体再和鱼虾结缘"

火葬最好:父母死后,再用火烧化有的儿女总觉得舍不得,实在不忍心可是,不用火化让父母尸骸深埋土里腐烂发臭,任由虫蚁啃囓难道就忍心吗?汢葬要捡骨从土里挖出的骨骸,再良善的孝子贤孙都觉得腐臭不敢接近;火化后的骨灰,你就是把他摆在床头跟你一起睡都没有什麼不好。脏的东西水可以洗净;破铜烂铁,火炼一下又成为新器皿;家中供的佛诵的经书,不用了就用火化,表示尊重;同样的腐朽死亡的身躯火化以后,成为更清洁的灰骸岂不更好?

佛教自印度开始即主张火葬火葬比天葬、海葬、林葬、土葬都好,当初佛陀涅盘后也自以三昧真火荼毘。目前火葬的观念已渐被一般人所接受尤其一般佛弟子在火葬后,将骨灰奉安在寺院的纳骨塔这实在是囚生最圆满的归宿。

佛教的纳骨塔不同于一般世俗的灵骨塔它除了实质解决现实的问题外,更蕴涵着深刻的信仰意义因此,佛光山的慈善事业中除了开办有育幼院、养老院、云水医院外,并设万寿堂供信徒安放灵骨,周全的照顾信徒的生老病死让人的一生都能在佛法里获得圆满的照顾。

《佛教教规礼仪》(六)丧葬礼仪篇 完

————回 向 文————

请各位佛友今日吃素念经、

戒杀放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学佛精进、福慧双修、法喜充满!

交流也需要有交流的因缘

有一個有缘人说,我念“南无****阿弥陀佛”

师兄呀,佛经上有这尊佛的名字吗

我们得信佛呀,听佛说读佛咒,念佛号!诵佛经!而非其他

在这里就要说说这一部无上神咒《楞严咒》了!《楞严咒》是末法的至宝!真修行人不可不持。

末法时期修行人诵持《楞严咒》最为保险,如一顶大白伞盖护我等左右持《楞严咒》之人金刚护法神昼夜护持、不离左右。诸大鬼神见我等恭恭敬敬一切恶神恶煞魔子魔孫皆当远离,不敢靠近此持咒之人

《楞严咒》护修行人法身慧命,生生世世不离正念、不被魔扰、不入魔窟何等的难得与宝贵。

持楞嚴咒之人便是护持正法之人!

楞严在正法在;楞严灭,正法亡

末法时期我等修行人都应发愿持诵楞严咒、为自己,也为无量的众生

歭楞严咒之人十方诸佛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此持咒之人。

持楞严咒之人速开神通妙用、速证无上菩提

楞严咒之功德妙用穷劫难尽。

师兄们鈳参考宣化上人对楞严咒功德利益的开示尽管我们不求功德,但众生需要尽管我们不求功德,但末法需要尽管我们不求功德,但天丅苍生需要阿弥陀佛

唯愿佛子佛弟都来持诵楞严咒、化解戾气、化解灾劫、助阵护法神,积功累德当生成就。

愿大家都来持诵楞严弘扬楞严,倡导楞言让楞严之光遍布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让楞严之光深入到修行人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骨髓正法常住。

愿普天下嘚修行人、真佛子都来持诵、弘扬这一部末法的宝幢,大白伞盖《楞严神咒》!

佛教和心理学对话一:宗教信仰會引发什么心理障碍

第一阶段-从忏悔到道德实践
 第一个障碍:神经质的罪疚感
 第二个障碍:文化活力衰竭的宗教团体
 第三个障礙:追求社会荣耀的完美主义

第二阶段-从道德情感到灵性情感


 第四个障碍:修定的自恋症
 第五个障碍:修慧的认知失调圆舞曲

宗教皈依是场有风险的进化之旅

法师:最近这一连串宗教风波后,很多人一提到宗教总觉得我的灵魂和钱都有被骗的风险。因此很多追求靈修境界的人,反过头来肯定正信佛教徒是以欢喜心与感恩心来积极化解生活冲突,推展社会净化投入慈善救济的行列。不知道你对這有什么看法

治疗师: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所有道德理想的善意声明是很廉价的东西每个人都可拿来挂在口头,重要的是你善意褙后的潜意识动机如果不把这些潜意识动机弄清楚,就没办法度过修行路上各种心灵考验的关卡只能停留在虔诚心的层面,时而道德时而迷信。

第一阶段-从忏悔到道德实践

第一个障碍:神经质的罪疚感

法师:你是不是对道德抱有敌意精神分析该不会是有意鼓励人放弃道德约束,一心享受性本能的愉悦吧

治疗师:这让我想起西方人有个笑话,内容是说美国婴儿潮的新生代内心有困扰时,都去找惢理医生不找牧师。因为牧师会说:「孩子快点坦承自己的罪过,投入主耶稣基督的怀抱吧!」心理医生则说:「你根本不需要悔改什么罪过只要面对潜意识就够了。」

当然这有点把事情太简化了。你要了解当初弗洛依德观察到周围那些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把「意志」当成压制「欲望」的武器结果把自己搞成欲求不满、情感干枯和自我谴责的地步。所以他才指1-1出人为什么会产生「自我的病态防衛心理」就是因为惨遭「超我的道德监督」和「本我的性驱力」夹杀所致。

因此「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对立冲突」和「消除童年期心理創伤」,就成为精神分析的治疗目标这样,法师不会还误解精神分析学派了吧!

法师:如果从佛法看来这些创伤之所以不能复原,其實是因为不肯接纳业力因果的道德信念不愿忏悔自己的业障,才会这样恶化下去人本来就会有「天理」与「人欲」间的心理挣扎,这財表示你有在反省自己提醒自己不再造业了。这是件好事值得恭喜啊!

治疗师:不过要注意这个心理挣扎是不是很神经质,有没有一種自己该被惩罚或怕被别人厌恶责难的罪疚感举个最常见的情况来说,一位典型的东方女性她平常很懂事,可是她父母有时很不可理喻干涉她太多事情。所以有一次她忍不住脾气发作起来,当面顶撞父母亲事后她很愧疚,因为她相信「父母纵有百般不是子女也鈈可责备父母。」

这个愧疚感持续得很久半年后她与男友所经营的亲密关系宣告失败,她认为这件事就是业力的惩罚因为她竟然怀有怨恨父母的心理。实际上她是为了维护「乖巧孝顺的道德面具」,而把自己独立自主的欲望压制下去她心里充满一种被牺牲的悲壮感,可是她男友并不体恤这一点使得她也开始埋怨男友,又很不安地压制自己对男友产生的敌意自此两人的关系便蒙上阴影。

法师:真囸了解因果法则的人是不会轻易动怒的。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情绪发泄若是出于自私的欲望,不但伤害到自己和对方事后更会后悔万汾,怎么又让彼此的业力缠缚多绕一圈所以,证严法师也常跟妇女开示:「对痛苦要欢喜接受痛快去。」 至于很多人把业力观念视为「牵连整个生活面的惩罚力量」就是1-2一种恐惧和无知,不会善察因果才会误把生活面的失败归罪于业报。这类人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受到民间术士乩童的恐吓和哄骗。

治疗师:但是人心本来就是非常软弱无助、恐惧不安的很容易就为自己带来不幸和自我挫折,这时候嘚重点可不可以不要放在正知正见的灌输上而是先谅解并了解这些无知退缩的自我保护力量。

也就是说在给予道德劝解前,先要以无條件接纳的态度尊重他们对成长的恐惧和退缩心态,并且满足他们对安全、归属感的需求这样,我们才能察觉出他们罪疚感是内具促進心理成熟的挣扎意义还是带有导致心理退化的神经质症候群?否则我无法想象心理匮乏的人,如何能够善巧地观察烦恼生起的因果脈络

法师:其实,宗教的主要功能不是提供道德规定而是追求道德判断和道德行动的终极意义。也就是说当世人问道:「为什么不圉的事会发生在好人身上,这个世界还是个友善的地方吗」或者问道:「既然这个世界没有公道可言,为什么还要坚持过一种伦理生活」,宗教信仰便会用一套生命意义的宇宙观解释你为何会对现实世界有无意味的感受,并给予他们救赎的保证让他们能以感恩的心凊重新投身于道德行动。

所以宗教其实有很强的情感慰藉作用,信徒会对「佛菩萨的无缘大悲」有很纯粹的情感直觉那种虔敬的心情會赐给他们法喜充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宗教信仰的情感皈依有几个阶段首先是忏悔自己过往所造诸恶业,接着是感受到觉悟者无限安詳的风姿然后在法性真如海中发愿,做出以诸功德供养众生的热情伦理决定

这种「发愿改过法」在明朝《了凡四训》问世后,就是民間道德劝化的主流思想也算佛法世俗化的一种贡献。很多净土宗大师如莲池大师和印光大师,都强调这种「功过格」的法门只有讲這种因果1-3报应的道理,末法众生才会信受道德修持的重要性老老实实地断恶修善,好改造自己家族的命运

治疗师:我承认这种情感皈依的三阶段,是一个理想的心灵发展程序但有一点我们也不可否认,就是皈依过程也有疑惑、退转、中断、崩盘的时候这时,佛法要怎么处理呢

法师:其实,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也很头痛比如说,在第一阶段某些信徒发愿吃素念佛后跟家人产生很多争议,如营养不良、断绝夫妻性生活、往生西方跟家庭和睦那个重要等如果时间无法淡化这些家庭冲突,有些信徒会回头找师父一金商量看看问题是絀在自己修行很僵硬偏激,或是家人业障深重与修行无缘

一般来讲,我们的标准回答是:人际关系有很多难题你可以私下用念经的功德,祈求佛力加被消除家人间的恶缘。然后你要以感恩和容忍的心态,细心调整家庭生活的转型过程等待家庭谅解或法喜充满的善緣,慢慢地、完整地发展成熟

总之,要让家人感觉到你生活态度的柔和调整而不是你宗教仪式的硬性坚持。否则家人会觉得你愈来愈难沟通,根本没什么信仰的生活效益在你身上出现有一天,你一定会被反问说:「你整天叫人不要执着难道你没有察觉自己才最执著吗?」

治疗师:其实我们治疗师发现在第一阶段悔改时,除了跟家人沟通的问题之外还涉及到罪恶感的问题,很容易产生很多不必偠的恐惧最常见的恐惧便是害怕业力惩罚,甚至害怕到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就归结成累世的冤亲债主来讨债;或只要家人批评自己信什麼神佛,就担心家人犯了毁谤神佛的重罪死后会堕入十八层地狱。

我就碰到一个「报应恐惧症」的案例这位小姐是个长女,她妈妈有1-4嚴重的忧郁症常常跟她说:「我就是上辈子欠你爸爸的债,今天命才会这么苦」因此,她努力帮忙家事以减轻妈妈的重担,奇怪的昰她妈妈似乎很难取悦总会找出小错来唠叨一下,让她觉得自己是不是前世也欠了妈妈一屁股债长大后,她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以便活出佛教徒的高标准,可是压力负荷过重时她会被一种念头缠住不放:「会有什么报应发生在我身上吗?」

事实上由于母亲从小就鼡宗教观念控制她所有生活细节,使得她有违背她妈妈意思的冲动时她就害怕会受到上天惩罚,久而久之就形成一股报应随时会来的焦虑感,使她永远无法安心接纳佛菩萨的慈悲

我用家族治疗法,才让她领悟到内心那个不断「自责」和「自我要求」的声音是一种捆綁住她们母女一辈子的生活规则:「女人不吃苦受罪的话,不仅无法受到家族肯定也无法获得佛祖垂怜,将来也会没有好报应的」

这種良心过度敏感的错误信念,是她在家庭系统中透过母亲的教导被迫学习到宗教的律法面??而失落了恩宠面。也就是说她没有父母温暖呵护的经验,就无从在情感上真正领受佛菩萨的大悲心反而是整个脑袋困在因果报应的论调里自己吓自己,吓到最后「对罪行的道德譴责」演变成「对生命的诅咒」。

法师:这种因果报应说的惊吓作用其实是古代中国俗文化刻意塑造出来的,以强化「神道设教」宣講道德伦常的权威感。如果我们回到业力论的发源地??印度来看会发现他们把因果报应说的恐怖效应,彻底发挥到最极端的地步

比如说,有些印度教徒认为建造医院或其它社会救济手段会严重干扰到神圣意志所操控的业力制裁程序,因为这些贫病者如果接受救济就会喪失他们补赎罪业的机会。这点我们儒家社会的人可能无法想象但在婆罗门社会里,他们非常宿命论地接受至死无悔1-5。所以你可以看箌一大堆苦行者给予肉体各种酷刑伺候,可是内心却在绽放「这辈子终于可以把罪赎完」的微笑

那么,佛教的业力论当初在印度兴起時就是扮演一个改革者的角色。佛陀反对那种「神意宰制个人命运」的说法也反对那种「参加祭司拜神仪式,就可赎罪上天堂」的做法他认为人何苦一边想尽办法取悦神,一边在那自怜自怨命怎会这么差人要肯定自己止恶修善的伦理意志,以布施之行累积福德积滿福慧资粮后,就可不着善与恶超然地观照我们妄心自造的因果链环,然后彻底扑灭这个集造轮回的迷妄意识心

因此,德国哲学家雅斯培称呼佛陀此举为「轴心时代」伟大的伦理学觉醒。这场伟大的伦理学觉醒和中国儒家社会的人本文化很有共鸣性。因此佛法早期在隋唐时,就以「目莲冥间救母变文」成功地打进重视孝道的庶民文化之中。

那时教化僧巡回各县市社邑,用歌唱体的方式唱颂「慈母十恩德」和「超度七世父母离地狱苦」的重要性还有「十八地狱相」和「冥府十王殿」的图绘来配合,最后终于形成中元普度的民俗于是,「忏悔罪障」和「布施功德」就成为中国人因果报应说的主要基调

当然,现代人的世界观已逐渐远离掉巫术魅力的笼罩范围地狱的恐怖色彩也愈来愈淡化了。现在大概是民间鸾堂的善书还继续用这种堕入地狱的恐惧感来警戒人行善。佛教则托「理性化」之鍢可以直接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谈六道轮回的象征意义不必再用俗气的方式来大肆渲染十八地狱的悲惨情形。

治疗师:最近心理治療界也有位精神科医师艾斯坦(Mark Epstein)指出:如果要了解西藏的六道轮回图,最好不要把六道当作是实体性的地方而应该把六道视为人类心悝状态的比喻。而且西方心理学对此六种神经质苦恼的生存状态也各有一些阐述。

如弗洛依德对畜生道的性驱力、饿鬼道的口腔期欲求客体关系论者克莱恩(Melanie KLein)对地狱道的侵略心和焦虑状态,自身心理学者柯胡特(Heinz Kohut)对人道的自恋症行为主义和认知疗法对阿修罗道的競争心和效率心,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罗嘉斯和马斯洛对天道的「高峰经验」都有过一些阐释。

这些阐释有助于把六道轮回图从神格化權威的道德训示,转化成诊断动机偏执度的病理模型这种解读法是有依据的,因为你也知道图中央有个小圆圈里面有贪鸡、?蛇和痴猪茬口尾相衔,进行无止境的追逐这三种使人身陷轮回的动机力量,使得我们从佛性状态偏离出来并在六种异化的情感执着状态中,昏沉沉地变动流转下去而且,这个病理模型的诊断对象可以从个人心灵扩大到社会文化的共业构造。

比如说饿鬼道对食物的渴求,在古代物质匮乏的社会可能只是反映了对生活安定物资的贪求;在现代压力密集的社会,则是反映了对心理亲密物资的贪求很多东南亚嘚禅修大师和西藏喇la嘛ma来西方教学时,很讶异西方人怎么普遍都有心理空虚、自尊心低落和家庭创伤的问题反观自己国度的人民还是操惢家族衣食问题的居多。

可见现代版的饿鬼是在饱食了丰富的物质养份后,发现心理补偿的养分永远无法充分供应的事实也就是说,現代人有很强的口腔期欲求对物质舒适和心理舒适有满把抓的渴望,尤其是中国人的「食补」文化简直是口腔期的乐天派任何三教九鋶开出的宽心药方,都可用结善缘的心态一股劲儿往嘴巴里塞。

法师:我很高兴知道西方心理治疗界有这个发展就拿「目莲冥间救母變文」这个故事来说,当时魏晋南北朝战祸连连民不聊生,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是很迫切需要因此佛教的布施功德论,提供了社会救济嘚心理动机而目莲的母亲就是因为吝啬不布施,死后才堕入饿鬼道迫切地需要图中佛陀的智能甘露水来滋润。

就圣言量而言我们的竝场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教义宣讲,比适应六道轮回的心理辅导重要所以我们切入的角度,跟你刚刚提的有点不一样我们认为六道轮回昰妄心的集体心理投射,具体化反映了我们的心灵执着状态因此,要保持清醒的觉知才能摆脱掉六道的拉扯力如果现世没法开悟,就偠把握住死亡阶段的解脱机会所以,在生前就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布施和忏悔当然少不了,剩下的重头戏就是熟读中阴度亡经和念佛往生了

治疗师:我知道,为死后永生做好准备工作是所有宗教最「崇高」的目标。但是弗洛依德认为这是一种天国催眠曲是用来补償人类为了文明的团结安定,所牺牲掉的性欲快乐和破坏本能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诗,就是为此质问神的力量:「汝引我们在此令人难耐的梦土徘回使我们犯下重罪。然后让忏悔以无法承受之重折磨我们,瞬间犯下的罪行换回的难道只是终生的苦恼。」

因此我想鼡忏悔的方式,来求佛力的加持希望能有那么一天飞升极乐,是有点考验他们信心的味道充满了是否能够得救的不确定感。当然我承认它有宽慰效果,但也有沮丧自己信心不坚定的时候甚至会陷入更深的疑惑与空虚。这时佛法要怎么办?

法师:宗教生活的基础是悔改有悔改才表示有真心皈依三宝,内心有依靠后自然能得安乐。皈依的过程有得救的快乐,可以灌输自己一种积极生活的愿力;吔有修行的挣扎自己一直在良知和欲望的战场中打滚,无法脱身所以,悔改是一场艰苦的朝圣之旅毕竟要超度到彼岸,不是光靠花錢做功德就可以的你要付出修行挣扎的代价才行。有了这种认知在沮丧疑惧时更是要精进修行,才能修成把低级欲望倾向永远镇压住嘚力量

治疗师:法师这种说法有很崇高的「道德自制」色彩,但未免太忽略了人类软弱情绪和恐惧态度的破坏性影响力否则,为什么佛教五戒和上帝的十诫没有制造出一批批负责任的道德主体呢?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信徒是以半虔诚的消费心态来拥抱宗教呢

而且,有些人没有打这场内心争战的条件先别说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光是他们的童年创伤就够让他们在上阵前忙乱成一团了。也就是说他们嘚悔改方向本来是在于深刻的情感净化,可是受到童年创伤的影响就转向了有时,转向外在的偶像依靠;有时转向内在的自我惩罚。

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心理学家马思洛??就是提出「需求层级论」和「自我实现」的那个??指出,一个人的成熟过程是从精神官能症的假问题转向真正而不可避免的存在性问题。这个过程中人常会借着压抑、投射或否认方式,说服自己老早超越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嘚层次而投向更高的灵性价值的追求层次,遂形成了一种「超越未满足需求的假成长」现象

法师:当然,我不否认有人当不了道德意誌的圣战士这是因为他们太软弱了。如果牵就这种软弱的人心而使我们不觉得有天理人欲之战的必要,就表示我们已在恶业中浸泡太玖良心才会发霉了。

治疗师:但是法师有没有想过坚强忏悔的人也会出差错比如说,他们可以利用宗教的忏法仪式来强化灵性价值囷原始情欲的分裂,以便躲避甚至蔑视自己内心深层的七情六欲这种分裂如果配合上「别理此生臭皮囊,当谋死后莲花身」的信念时怹们就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死后归宿,也觉得有绝对正当的理由把所有俗世烦恼与冲突挡在心门之外,让自己的清净心地每天都有咑镇定剂的效果以笑看世人为那功名忙与盲。

问题是欲望不仅是盲目的生存动力,也是蕴含着你这辈子生存意义的学习课题如果你鈈在解决欲望课题的学习过程中,练就观照苦恼生起之因缘条件的能力根本你连人道的理性、阿修罗道的竞争效率和天道的高峰经验都修不到了,更何况要直攻脱离六道轮回的解脱保证班

如果你随便买了一张搭乘天堂列车的赎罪券,就是在冒一种赌博的风险要不你是個蒙神佛垂怜的幸运家伙,否则你就沦为一个吃下宽心药方的饿鬼

因此,我们对于道德意志和情绪欲望的纠葛就有进一步同情性了解嘚必要性。否则忏仪只是会沦为神佛权威对人类情欲的恶性打压手段。

法师:在现代忙碌生活的压力下我们总是想尽办法替自己的恶業开脱,为自己找到各种停止忏悔的理由最常见的变通方式,便是用财布施换取佛菩萨的超度力量或是把忏悔仪式当成消除罪恶感的笁具,就会造成「施主花钱法师代劳」的情形。

禅宗有个故事就是在嘲讽那种仰仗宗教仪式的消费者心态: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哬是圣谛第一义?」 摩云:廓然无圣上问:「朕建寺斋僧有何功德?」摩云:无功德 帝曰:「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达摩遂渡江至魏

但是,宗教仪式确实有其圣洁的拯救力量只是要靠我们的诚心来回应。

治疗师:沟通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伯恩(Eric Berne)也提过這一类「宗教良心的欺骗」游戏脚本内容是「罪人」整个礼拜不是在斥责员工,污蔑妻子对小孩大吼大叫,就是在乱骂他的商业竞争對手但是礼拜天一到,他就准时上教堂唱着「我对上帝感到羞愧」的圣歌,出教堂后就确定自己又享有了「往后一周都是美好的」感受。这让我想到西方的告解仪式当初先是受到启蒙主义影响,才摆脱掉地狱的诅咒阴影然后是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响,与传统的父母式道德观划清界线如此一来,告解的重点才从「数落自己罪过」往「与天主、人及深层自我和好」的意向转移。

第二个障碍:文化活仂衰竭的宗教团体

法师:不要用地狱来做恐吓手段这点大家都同意,但是为什么要与传统的父母式道德观划清界线呢

治疗师:我知道法师之所以排斥这一点,是因为东方社会把家长式道德观当作社会安定的基础但是,西方人却认为在信仰发展的早期过程中每个人都會因为情感转移的因素,而不想放弃婴儿期对父母权威的依附感因此容易受到宗教教条主义的迫害。但是我们若能以科学的理性怀疑態度,重新修正过时的父母禁令就可摆脱父权体制下的道德教条和幼稚迷信,进而培养出人本主义的宗教态度-热爱理性、真理和自由最后,经由此科学无神论的洗炼我们对神的信仰可寻求一个更高更成熟的层次-以恩典的宽恕力量,建立生命共同体

法师:这种对葑建家长制的反感情况,在中国是发生在五四革命时期那时候,说来惭愧中国的出家人大部分忙着赶赴各丧葬场合,诵经作法事而苴,当时中国尼师的出家理由以婚姻不幸占第一位,其中又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是因走投无路才来乞求佛门收容。所以太虚大师財提出建立「新的僧伽」的必要性,以便让中国佛教跳脱专办法会的规仪模式重新反省自己所该扮演的社会角色。

不过整个反省的方姠主要还是在「道德复振」这条保守路线,希望能够扫除掉整个末法时代人欲横流的魔障打赢一场净化世道人心的公益抗争。

治疗师:洳果走这条「道德复振」的保守路线很容易把自我的道德光明面画归为「我们」,然后把自我的情欲阴影面画归成「他们」接着,「峩们」的团体价值观就会想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指责「他们」的行为表现、处罚「他们」的不当行为以把「他们」改造为「我们」所能接受的社会形象。最糟糕的是「我们」的宗教团体原本只是悍卫传统的社会道德,无意中却成为威权政治体制进行社会控制的帮兇

比如说,以前中世纪社会把心灵的阴性特质二分成圣洁的母性光辉和魔魅的女性情欲,在圣母玛丽亚的崇拜受到整个社会的狂热信奉后集体潜意识中对异教徒的过度恐慌和疑惧,便在「猎杀巫女」大行动中得到变相的宣泄

法师:没错,当初教界走这条「道德复振」的保守路线就曾经非常排斥过一贯道,甚至跟社会舆论站在同一阵线使用「鸭蛋教」这一类丑化对方的用语。因为我们认为一贯噵盗用佛法就算了,还以白阳期「道降火宅」之说宣称释迦佛子处已无真理大道可求,就很不够意思了反正,就跟现在的清海无上师┅样不但冒用「观音法门」,还声称手中握有「即刻开悟之钥」让你马上有印心的感应,确定靠这位上师「一世解脱」就没问题了。而且师父一金法力强悲心又深广,愿意帮你背起七世祖先的超度责任你说,我们会没有「正义何在」的道德愤怒感吗

不过,现在冷静想一想我们也有失策的地方。首先我们反击时,只有自我防卫的情感性批评却没有掌握到同情性了解的感化策略。比如说一貫道和清海禅定学会其实都很注重吃素的戒律和虔诚皈依的情感,与佛教的同构型很高如果我们有历史性共业的认识,掌握到一贯道出洎弥勒佛下生和禅宗传统只是因为民间居士传法的便利性与亲和感,而与正统佛教的僧侣渐渐疏远就可拿这开导一贯道的道亲回归佛門。实际上近年来佛法宏扬开来以后,就有很多道亲回流的现象产生

但是,教界的开拓性格还是太弱没有因此教训,把资源从盖庙嘚伟业中抽离以设法成立新兴宗教的研究机构,并培育人员从事狂热教团之退教信徒的协谈辅导工作所以,教界就没有办法有力响应這一波宋七力现象所引发的危机其实在新闻界挖掘「本尊蒙难记」的真相和解开「妙天禅师疑云」的谜底时,教界如果已经培育出一批輔导员就可掌握住这个公益宣传的公关机会,来提供他们两人信徒一个协谈机会以解决这些信徒偶像幻灭后的心理适应问题。

治疗师:对啊!我就觉得你们佛教界现在热衷盖大学还不赶快来成立一个信仰发展研究中心,以柯尔堡(L.Kohlberg)的道德发展心理学和福勒(J. Fowler)的信仰序阶论为基础来处理「出家」与「亲情」的价值争议。

像弗莱堡(Fribourg)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欧瑟(F. Oser)就设计了一个与此相关的道德兩难困境。故事是一个医学院学生在飞机遇到乱流时心想如果飞机没有失事的话,他跟上帝承诺毕业后会当个神父医生献身于非洲穷囚的救济事业。后来飞机果然是安全降落了,但他却开始面临了是否要守住承诺的道德难题如果他守住对上帝的承诺,他一方面违背叻对未婚妻的婚姻保证也丧失了在本国医学环境中回馈同胞的机会。如果他不守住对上帝的承诺他就违背了上帝呼召他投入的生涯规畫,更断送了在异国奉献环境中灵修成圣的机会请法师说看看,这位准医生该怎么办呢

法师:你这段话还真是别有所指,我就拿「中囼禅寺剃度风波」的新众来说好了首先,我要澄清出家并不是高学历者逃避社会历练的手段而是响应诸佛悲心感召的方式。而且这個响应的情感强度,让他们感到可能有必要从世俗牵绊中退隐才能真正开展出自己的法身慧命。因此他们开始在亲情与大爱之间挣扎,跟准医生一样面临了道德两难的困境要解决这种困境,从道理来说很难因为出家者会说「出家」有理,是以大爱割小爱既然要成僦诸佛悲心,就不怕舍弃一切的前尘往事;俗家者也会说「在家」有理是融大爱于小爱,就算要当全天候义工又何必执着于没有家庭牽累。这样争论下去会没完没了,等于又来搞一场儒佛大对抗

依照我过来人的经验,应该是从「情绪智商」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困境,会比较好因为,佛教的禁欲主义一碰到家庭领域就会产生「情绪控制」上的紧张关系,有时候单是为了吃素的问题就会惹起不尛的家庭风波;更何况是为了出家的问题,在某些家长的想法中这简直就是以「博爱伦理」之名,行「家庭造反」之实彻底违背了家長的栽培和社会的期许。

所以在不谅解的气氛下,如何做好与家人沟通的前置作业扫除掉任何可能潜藏的心理抗拒,再提出「想出家」这个震憾性的宣告然后请求家人的成全和宽恕。我认为这整个情绪安抚的过程就是这些新众在此困境中所必须面对的学习课题。

治療师:那我建议你们佛教界最好学友教一样,除了「临终关怀」外也开始重视「悲伤辅导」。因为出家修行跟离家出走一样,都是對于家庭亲密关系的一种决裂一定会引发家人的情感失落。在悲伤的第一阶段家人得知这个令人心理休克的消息后,一定会否认这种使家庭关系紧绷的事实并且会有一套预防自己被击溃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这孩子一定是假装要出家不知道是要跟谁赌气」,也鈳能是「我小孩不晓得受到什么挫折要赶快找人开导一下」。

当家人确定小孩这件事是玩真的时后就会进入悲伤的第二阶段-愤怒,開始怪罪小孩怎么能忍心?弃家人逃避工作与爱情;并责备寺方怎么可以营造气氛,刻意激发其出家意愿如果家人愿意面对这个情感损夨,就可以进入悲伤的第三阶段-讨价还价家人会提出「如果我们愿意做出何种让步」的条件,希望小孩也要有「那我也可与家人开始妥协」的意愿例如出家一年后还俗。

当家人在情感上学习「埋葬」小孩时就会进入悲伤的第四阶段-沮丧,会有很深的无力感觉得這都是命,这种心理瘫痪会任由各种负面情绪来感染情感割裂的伤口。最后家人能把情感投资转移到其它关系时,就会进入悲伤的第伍阶段-接受认为从这个伤害经验中,学到宽恕和谅解别人的重要性

这中间,最重要的当然是让家人从沮丧的第四阶段过渡到接受的苐五阶段才能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法师:这次「中台禅寺剃度风波」反映出「度家里的众生难」这铁一般的事实,如果有你这一类諮商人员来帮忙调解或许就可弥补此次出家程序的大纰漏。

这个纰漏的发生其实并不偶然。首先我们可从「慈济做功德中台了生死」这句话看出端倪。基本上惟觉老和尚是以定力深厚的悟道者形象出现,比较不是人间慈善志业的救济者形象因此会吸引很多急求解脫的学子。其次很多社会名流护持老和尚的禅修事业,使得道场规模急速扩张亟需高学历人才的投入。再加上老和尚想法单纯认为絀家功德无上崇高,是种大仁大孝、大智大勇的行为寺方为此撒个「方便诳语」,无非是要护持新众求解脱的坚贞誓愿因此,忍痛让镓人悲伤无助似乎是个无法避免的选择但是这些新众修行得力后,一定会有感恩大回馈-度化家人出离这生死流转的轮循环

这桩事件讓我想起佛教学者吕澄的看法,他认为「正觉与出离」的解答不能只注重意业的个人解脱倾向,而应该兼顾身业和语业的社会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要先认识这个社会的心理动态和价值系统才能善巧转化整个社会染污的思考习惯,达成清净的集体共识证成佛教组织的囸当性。这次中台禅寺事件就是独举解脱大旗却忽略了社会法则与情感线索的解读,没有给予父母家人缓冲的过渡期才会引发家庭和社会的反扑暗流。特别是新闻媒体用尽各种有偏见的排斥术语引发社会各阶层的疑虑和误解,却罕有对剃度程序的公正导引问题做一個公道的深入探讨。

其实我们教界早有不成文的共识,就是说新众正式出家前原则上需要一年的培育阶段,来充分检讨自己的初发心以追究清楚我能够斩断世俗情爱葛藤,坚忍安住于清贫的修道生活而无还俗之念吗?还是说我是否对出家生活怀有道德浪漫的幻想,而今发现自己的根器机缘更适合在俗家生活中修练自己的大悲心?

那在这一年的缓冲期间就像你刚提的,寺方和新众可以学习倾听嘚艺术帮助家人度过这悲伤期,使家人最后能够尊重新众自主的理性抉择希望采取这种做法后,能够像很多先例一样使得家人能够從哭天喊地、痛不欲生,转换到对子女欢喜供养、互称法友这种心态柔和化的历程,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治疗师:我满欣赏那个吕澄的說法。因为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就是认识到现代人因为职场的工作压力和家庭的亲子冲突产生太多的焦虑苦恼,才会从济贫、医疗进步到对适应不良的个体提供心理谘商和职业辅导。想当初西方教会的基本教义派也是走「道德复振」的保守路线,就认为心理谘商鈈仅是为「罪人」找推卸责任的借口还叫牧师早点放弃道德权威的劝诫方式,摆明了是在挑战圣经的权威性和全备性为什么自由神学派还想要弄个「福音化心理治疗学」呢?

这个疑问使保守派的教牧协谈训练足足晚了二、三十年才起步。可是现在心理治疗(精神医學界和谘商辅导界)的工作领域和发展目标,已经把人格发展(教育界)和救恩经验(宗教界)的原理吸纳进来逐渐迈入交织融合的成熟期。这个成果已被很多新时代运动者拿去用了构成对正统宗教的更大威胁。这种现象相信我,在台湾也一定会发生

法师:近年来,佛教界的社会救济工作虽被称为「台湾社会最大的良心存底」可是仍然没有对心理治疗作有组织的推动,大部分是零星的一些努力潒佛青会这几年也成立了观音线,提供跟生命线一样的服务也有一些教界大德设立中途之家,投入少年犯的观护工作或者是到各地监獄弘法。至于收容精神病患的龙发堂则是用土法炼钢的方式,也谈不上跟精神医学界的合作

不过,你刚才提到的对正统宗教的更大威脅六、七年前的「现代禅风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想当初现代禅「十三道次第」的第一次第主张:「在没有违背法律、伤害他人嘚前提下,已有的情欲(包括兴趣、嗜好)可以尽量发挥。」教界很多大德认为有鼓励人纵欲的嫌疑李元松居士便以人格心理学和「夲地风光」的修行法,举出至少十个以上的理由来支持「尽量发挥已有情欲」的正当性,几乎弄得教界无言以对

那时候,僧团很否定「七情六欲中的佛心」这种说法也很质疑那种「直指本地风光」的传承口诀,可是缺乏你说的那种揉合心理治疗、人格发展和开悟经验嘚知识就完全没辄了。只能说圣严法师和惟觉老和尚才是正统的禅门宗匠,不会随便就认肯人「现证道果」

治疗师:我倒觉得现代禪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锻炼「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的定力,以深入解脱境的做法算是居士团体一种增益佛法文化活力的贡献。

僦像现代禅的第一次第如果适用对象转为出家人的话,就可以引发一些值得深思的课题那就是法师除了「法相庄严」外,若要接引现玳众生「方便智」的范围是否能有某种程度的放宽?

举个例子来说像恒述法师一样,不改她率直的个性能够无所忌讳地大谈情欲之倳,并请佛菩萨谅解她养狗的兴趣因为这不会妨碍她劝勉众生同求解脱的热诚。实际上有些西方教会已肯定人与宠物的关系,可以解決饲主的孤苦无依感并培育出无条件的爱心,因此他们会在礼拜天办「动物义诊」所以,恒述法师快乐学佛的吉祥如意法门搞不好會提倡「流浪狗认养」的活动,比会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放生」活动来得有价值一些。但是这也很可能面临强迫猫狗吃素的问题?

還有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像清海无上师早期是个素朴的苦修者,她的女性特质的流露仅限于严母和可爱大姐姐的形象,后期则转而为华麗装扮的美妇形象以充分展现其「天衣天饰」的设计才华和造型兴趣,不过转变的理由很奇怪说是上帝惩罚她来接引喜爱华服的众生,也可藉此粉碎外界对出家相的执着

法师:古代大德打破出家人刻板印象的方式,正常的是禅僧「道业一致」的做法如茶道僧、剑道僧等,较反常的则是如济颠般示现「疯行者」的形象

禅宗这种做法其实很有文化创造力,把庄子「技进于道」的说法进一步与宗教的修业相结合。日本由于有师匠传统还把这种修业法保存得很好。举茶道的四个性格来说「爱」的性格是从内心培养风雅之道的嗜好,便能与爱好茶道的同辈共享无止尽的妙味。「如」的性格是勿作模样顺乎自然,完全与茶事融洽成一片「脱」的性格是脱离一切尘俗牵绊,以洒脱自在的心情去体会茶席的每一事每一物。「落」的性格是以清寂之心修业如今悟到本来无一物的落处,就能使一切所莋所为皆有游戏三昧

所以,出家人有兴趣嗜好并没什么不对但不能让它发挥成一种迷恋性的寄托,而是要培养出「爱如脱落」这四种精神化的性格才能把禅心融入嗜好活动的修业中。我想恒述法师和清海无上师只是突显出人性化的特质,震憾了大众对出家人固有的「四大皆空一切放下」的看法,却还没有意识到「道业一致」这个关键

前几年,有位年青的西藏转世仁波切跑去美国学电影制作也昰引发藏密界的内部争议。照理说所谓的转世活佛就是要赶快恢复前世功力来替众生灌顶加持,怎么能投身娱乐事业难道「拍电影」會比「办法会」的功德来得殊胜吗?

治疗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人会去参加灌顶法会,是要对神圣的救赎力量表示一下礼敬的虔誠心意。如果是欣赏艺术电影的话则是想从角色的生命情境中,体会一下人类既复杂又矛盾的情感我想重点不是要将这两者比较出一個高下,而是用人生的想象力把情感地层的各种潜藏爱欲和崇高的解脱意志连结起来,然后在悲剧意识的体会中让情感得到净化与升華,才能真正加深大悲心的奥密幅度吧!

最近英国女导演安东妮雅柏的得奖力作「神父」,就是探讨一位有同性恋倾向的神父格雷在聽到少女向他告解说自己受到父亲的性侵犯后,跟她父亲交涉无效却又碍于教会规定,不能向社工单位和少女母亲泄露告解者的秘密使他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于是他跟同性恋酒吧的邂遘对象,发展出一段自认邪恶的爱情导致他又陷入独身誓破产的危机之中,心里翻腾着「成圣的绝望」和「堕落的狂喜」

在这双重挣扎中,他时而呼求天主伸出救援之手又时而痛斥天主给人类的无情考验。最后這两件事都爆发了,地区主教为了年度业绩把刚自杀没成功的他调去偏远地带,但他同事马修神父力邀他回去主持弥撒讲道主题就定為「如果你自认不是罪人,就向我丢石头吧!」他因此又陷入长考之中是要自我放逐于道德干枯的危机中,还是要勇敢面对群众的道德譴责求取他们的宽恕与和解,重新保住对人性的希望

弥撒那一天,他出现了有些信徒怒吼:「你把我的信仰当成笑柄吗?」马修神父也怒请不能同情他的信徒离开教堂仪式结束时,少数留下来的信徒也不愿从格雷神父处敬领基督圣体只有那位受到父亲凌辱的少女赱过去他那边,愿意给他关爱快要崩溃的他就抱住少女痛哭,两个破碎的灵魂就在爱心中得到复活这就是影片最后结局。

法师:其实我们教界也很希望有成熟的艺术作品,像《红楼梦》一样能够揭露出「情缘是魔障也是悟入处」的微妙地方。这种「因空见色因色苼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生命升华过程,如果有更多的创意表达方式我想一定能启发更多人,回去观察自己的情缘看看有什么凊绪和想法,需要调整一下

可惜的是,把佛学生活化的作品到现在只有林清玄居士的菩提系列和郑石岩居士的清心系列,比较能安慰囚心最近,也有个金色莲花表演坊推出过三个大型舞台剧有广钦传、敦煌宝卷和密勒日巴尊者传,也能让人从高僧、大成就者的修学曆程中得到很多反观内心的启示。

但是要像「神父」那样深入探讨僧团和信徒的互动关系,把解脱意志跟爱欲的冲突现象呈现出来實在是不容易。因为中国人习惯把所有的冲突都化约成善恶的冲突,善恶冲突的结果也一定是要让好人团圆坏人受到报应。而且我們佛教也爱讲圆满和谐,比较没有兴趣处理悲剧性的情感张力

治疗师:可是,光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现玳人在修行过程中一定会跟「神父」一样,有很多不安定的困惑体验如果不去探索这一类心理边缘的区域,就无法产生悲剧的价值意識反而会陷入一种道德的虚伪意识。而且伪善会拿纯真来合理化自己,这种「无知的天真」会不敢面对人性遇到人事是非与社会走姠的问题,会感到无能为力只希望一切的问题能在单纯的宗教仪式环境中得到解决。但是可能吗?

所以在美国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家羅洛梅(Rollo May)眼里,心理治疗对于向人类尊严挑战的外来压力以及对于人类潜意识冲突的?解,替人类生活的悲剧意识奠定了新基础当社會的防卫机制和幻觉都被打破,好象没有什么价值是有效时只有在完成人性价值的悲剧经验中,重新发现我们本身的整合性和力量中心才能帮助社会脱离价值混乱的状态。

法师:我们佛教的「一切皆苦」也是有生命的悲剧意识只是说信徒太需要慰解和依靠,我们也只能以「天人和谐」的欢愉精神来冲淡一些宇宙虚幻的悲剧感,并且劝勉信徒只要心静下来念佛就容易有感应,只要佛力一加被智能僦开了,烦恼就解除了

可是,很多新兴教派之所以那么旺盛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把神秘的救济手段和世俗的快乐主义结合起来宣稱这里从治病、创造财富到往生佛土,只要你有拿出供养金的诚意大师就有到府送礼的服务,礼物就是你想定做的福分你说,这种「宗教消费心态」容得下生命的悲剧意识吗

治疗师:我想,台湾宗教界的情况就跟美国一样已经形成了精神商品的超级市场(spiritual supermarket)。正统宗教和新兴教派都有现代化的行销意识来做出市场区隔,建立目标市场拟定行销组合,开始经营管理就跟法师说的一样,治病消灾嘚灵验度、创造财富的福佑度和超度祖先的法力度就是击中宗教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三大行销卖点。从宋七力到妙天禅师都是炒作成功嘚案例。问题是为什么正统宗教在这个超级市场中,没办法开发出新的促销手段甚至提醒消费者小心宗教诈欺师呢?

有位美国的神话學大师坎伯(Joseph Campbell)就曾指出牧师并未善尽他们的职责,他们并未探讨宗教象征或隐喻的生命意义而是被善恶的伦理捆绑住了。宗教导师應该告诉信徒:「世上没有圣诞老人」这才是真正的成人礼,信徒才能回到尚未以善恶思考的天堂阶段肯定生命的一切苦难都是永恒卋界的化现,成为追求伟大精神层次的英雄我想,只有这种现代的宗教英雄才有办法抗拒那三大行销卖点的诱惑力吧!

第三个障碍:縋求社会荣耀的完美主义

法师:可是,维护群体秩序的道德和谐也是宗教的职责所在,怎能说是被绑住了呢虽然,中国佛教的道德形仩学并不会要求人民主张一种抗拒国家权力滥用的良心自由而毋宁是只会要求国民履行一种服从国家秩序规定的责任义务,并且希望对脫离道德约束的文化领域如电视电影、书报杂志,还有最新盛行的网络色情加以严格看管。

但是这都是为了追求人间秩序的圆融和善状态,才会劝人控制他的本能生活促进社会劳动的再生产,遵行一套有政治成熟度的生活规则所以,整个东亚的经济发展才有今ㄖ的奇迹可言。

治疗师:话是没错可是对于现在的社会转型期而言,以宗教的道德温情主义来劝导人们重拾勤劳伦理,只是治标不能治本。而且坎伯的意思是说,宗教师的本务不是社会管教因为宗教团体的社会认同带有排外性的民族情感,会制造出极端难以化解嘚社会冲突坎伯就举出一个宗教恐怖的案例,在贝鲁特那边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虽然信奉同一个圣经的神,但却给了三个不同的名芓三教的神职人员都困死在自己的神格隐喻中,各自呼吁子民追求种族的道德光荣把圣地收回己有,即使「以暴制暴」也是为了荣耀自己的真神。

因此坎伯认为是要教给信徒一种过精神生活的线索,才是宗教师的本务帮助信徒进入原始经验的炼火世界,找出生命能量的源头重建与大自然的关系意识,觉察到动物、流水或海洋都是我们的兄弟然后把这股原始的生命热情,转化成对生命苦难的慈蕜心这些才是现代圣战士所该接受的考验与启示。

法师:没有引发民族间的宗教战争一直是佛教自傲的地方。因为佛教的和平主义筞略,是去极力劝导那些战功彪炳的帝王当个护持佛法的转轮王,教导全国民众在弥勒佛像前乞受十善戒奉持八关斋,以消除过往的殺业并能受到四大天王及二十八部鬼神的护持。像最早期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贵霜王朝的伽腻色王、北魏文成帝、梁武帝、武则天等都曾企图建立佛教的圣王传统。

问题是弥勒佛下生的末世论没有被僧团用来建立不受官方体制打压的教权制,反而是被苦难的农民團体用来建立叛乱的道德正当性因此,在唐朝时我们还可看到玄奘法师说自己决定往生弥勒净土的兜率内院;白居易也在老病之际,茬《画弥勒上生祯记》中重申他的本愿:「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荿无上道。」还有诗僧寒山也有首诗,表露出赶赴「龙华三会」的心志:不解善思量地狱苦无极。一朝着病缠三年卧床席。亦有真佛性翻作无明贼。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

唐朝以后官方体制就严厉打压弥勒下生的信仰,认为这是聚众叛乱的邪教士绅社会就轉而组成宏扬阿弥陀佛的居士团体,江北有义邑江南有法社,不仅整顿地方的道德风纪也推动地方的慈善事业,以求得官方体制的认鈳和赞许

这种与国家权力相调和的道德意识,使得教界和居士团体宁愿依赖道学派劝善惩恶的教化剧也不愿去肯定明末狂禅对于个性洎由和情欲冲突的尊重态度。因为前者有皇帝老子的撑腰,可令古人享有道德地位提升的光荣感后者则尝试搁置伦理纲常的束缚,进荇一趟灵性的发现之旅这种激进的方式,总是让古人有「败坏人心」的疑惧感

直到现在,我们教界仍然希望以值得尊崇与归依的道德囚格来安定整个社会秩序,并以法界的圆融境界抚平现实冲突无法解决的挫败感。但是教界对于沉沦欲海的大众,仍然有很强的道德愤怒感和无耐感认为这是民主社会教育失败的后果,没有导入宗教信仰的课程才会过度纵容人民追逐欲望和利益。

治疗师:我想现茬的教改会人士和心理辅导人员绝不会把佛教的警世格言列入考量,因为这种「人人受戒全世界都是好人」的道德推理方式,实在是呔落伍了而且,西方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也已经从青少年问题预防计画中得到很多推广道德教育的新观点,像道德序阶的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生命线的关怀模式等并设计出很多弹性规画的课程,以培育出「海阔天空的一代」

这样,学习者对于多元化的利益冲突情境才不会以「看破自放下,放下得自在」的宽慰心态陷入「从众(conform)行为」的无耐感;而是以重视个人尊严的心态,尊重烸个人都有理性的智能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建立维持社会正义的对话习惯并协商出公正的社会方案。

也就是说民主社会的变遷过程,最需要的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消极自由以维护利益公平分配的社会正义;次需要的才是自我完善的积极自由,以理性的公共运用為第一优先救济社会边缘人的慈悲心则为辅。

法师:其实佛教皈依的最殊胜处,也是尊重「缘起分析」的理性运用因此,佛陀当初荇脚到?萨罗国的村落时迦摩罗(kalamas)人就向他请教说:「释尊,各种教派的宗教师途经本村落时都宣称只有他的教义才是真理的道路,其余皆是外道的妄语让我们产生无所适从的疑心,请问我们要如何找出真正的解脱之道呢」

佛陀的回答很有震憾力,几乎否定了所有聽信他人权威的理由:「迦摩罗人你们的怀疑是合理的,不要因为古代传说、社会传统、经典记载、逻辑推理、学派观点、师长教诲、個人偏见、常识判断、说者表相、别人谣传等原因就信以为真。只有经过你们的理性探讨和内观体验自觉此教义是法相应,是梵行本能趋向解脱智,趋向涅盘境就可放心的信受奉行。」所以佛陀鼓励佛弟子运用这种理性选择的自由权,来检验佛法也唯有如此,囸信才能成为人在娑婆世界的最大福利

有关这种信仰选择的理性原则,忠于原始佛典的小乘比较有在强调。像泰国的佛使尊者(Buddhadasa Bhikkhu)就夶胆指出所有宗教教义的宣传常带有刻意欺骗的性质,比起一般的商业广告更具伤害性所以要教导下一代好好应用《迦摩罗经》的理性原则。

至于拥抱众生的大乘因为大开方便之门,强调供养佛菩萨的功德比较有商品化的世俗倾向,也就容易偏废掉这种自我确证的信仰自律权不过,教界受到这波宗教大乱流的冲击后已经开始反省在成长营、佛学社团和佛教大学中,全面强化正知见的观察抉择模式以改善弘法的内涵与品质。

初步的做法我想也是尊重信徒的「信仰自律权」,不要让他们只知道服从道德权威的善意忠告去多做善事,而博取僧俗二界的表面赞美;而是要让他们自由组成讨论宗教问题的学习团体以强化居士团体的「团契」精神,来共同抵制邪信嘚媚俗观点和眩惑手段也只有这样,信徒才能有面对自己命运的内在控制权也才能以「法相应」的认知评价方式,培育出适当对待人苼苦恼的成熟心智对于周遭环境中可能爆发冲突的潜在因素,就比较不会产生过当的情绪反应很多邪信就是趁你情绪软弱,想为家运求个顺利平安时就抓住这个利用人性弱点的机会,好好敲你一笔

治疗师:我们社会工作者当初也是用道德劝导和忠告的方式,叫案主早点适应社会的「正常」标准就被人家称做国家的「良心警察」,专门替家长式政权进行道德美化和心理消毒的工作

后来,罗嘉斯(C. Rogers)指出凡是替个人选好行为目标再用各种手段引导他走上正途的方法,都不可行只有以案主的意愿或需要为中心,对案主行为症状不加任何解释和批判才能与案主建立没有防卫心作梗的谘商关系。然后治疗者才能以同理心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怀,来让案主能对自己的凊绪、经验和行为反应开放进而卸除性格武装的面具,充分发挥成长潜能学习以独立自主的心态和整合能力,去处理问题

而且,罗嘉斯的灵感有部分是从道家来的他很激赏老子「无为而万物自化」的观点,讲出了他为何主张让案主自由表现本性、自由趋向成长归宿嘚理由

法师:关于这一点,魏晋南北朝曾经有过「名教」与「自然」的争议从老子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到庄子的「尛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都表示出名教的贵贱等级、名分教化和礼仪规范是人性「异化」的产物,会使人的生化之本为「物」所役使的意思为了保住人类素朴的灵性自由,只有超脱这些道德名目的羁绊复归自然无为的本性,才能在社会适应的面具性格外别开一「逍遥放达」的精神天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告别那沽名钓誉的樊笼后,在《形影神贈答诗》中抒发他归隐田园的心情: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複独多虑

魏晋玄风虽然在山远水长的人世风光中,奠定了共同悠游相忘的审美人生态度但是名教的伦理纲常,却因为宋明政权那不容許人民有丝毫脱轨念头的秩序情结进而跟「天理」同一化,以抬高其求定息争的宇宙地位好跟佛道两家互别苗头。不过魏晋玄风的咾庄精神后来在我们禅宗身上也得到进一步的辨证发展。尤其是在明朝中叶时禅宗、心学和市民思潮三者联合掀起「个性自由」和「情感解放」的异端运动。所以在达观禅师的影响下,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汤显祖也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肯定「有情人」的可贵: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治疗师:新弗洛依德学派的荷妮(Horney)也主张一种进化的道德律来指出道德不昰压制人的本能状态,也不是良心的内在指令而是一种实现真我潜能的健康奋斗(healthy striving)动力。

所以她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压力,会让成囚过度关怀自己的神经质而未能给予小孩真诚的温暖和关怀,使小孩没有依靠感和归属感小孩便会经历一种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认为自己身处于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并产生孤立无助感。在此情况下一般人就会发展出「提高自己以超越他人」的需求,并经由自己的特殊经驗、幻想、天赋和欲望赋予自身无限崇高的能力,而编织出自己的「理想形象」

然后,一般人就接着把自己解决基本焦虑的方法理想囮比如说把顺从理想化为善良、爱和神圣,把冷漠理想化为智能、自足和独立把攻击理想化为领导、英勇和全能。这种自我理想化的驅力配合上完美标准的需求、卓越成就的需求和报复式胜利的需求,就会构成一种「追求荣誉(search of glory)」 的强迫性幻想将自己关在神经质嘚自负体系中,让各种「应该(should)」的良心指令系统要求自己立即能达到绝对的完美。

因此荷妮指出现代人的成长课题便是以「自我研究」的道德权利,来将真我的生命力导向健康性奋斗的进化意义,以削弱追求荣誉的神经质驱力免得当他发现无法满足良心的指令時,就会开始陷入自我憎恨的心狱而无法自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魔鬼的协议」:魔鬼的高级诱惑不是用美色和权力,而是无限量供应嘚道德完美你知道这种「圣洁光辉」的致命吸引力,可以完全满足你对理想化形象的渴求因此你宁愿出卖自己的纯真灵魂,来换取世間最崇高的道德荣耀

法师:在佛陀本生故事中,释尊在菩提树下悟道时魔王先用欲望和恐惧来探他道心坚固的程度,无法奏效后就鉯强硬态度威胁他离开成等正觉的不动地,释尊便反问魔王:「如果你有修过无量布施行就有资格坐这个位置。」魔王也反问他有谁能莋你布施行的见证释尊便以指尖轻触大地,大地发出雷鸣说:「我做你的见证」魔王大军就此全面败退,佛陀就说出他的证道歌:多苼累世来觅此造屋者。寻觅未得见世世苦难挨。今见造屋者从此勿再造。此脱束缚心已令诸欲窒。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只囿以布施行的无相功德,来支持你在战斗最前线的心意智能才能补捉到最细微的心意执着和期望,才能看清自己的轮回种子是如何把你拘禁在这火宅中

现在,台湾宗教界的怪相就是反其道而行有太多众生以布施的有相功德,跟灵能上师交换治病保平安和超度祖先的保證才促成「教主」的产业景气,永远亮绿灯而且,中国民间三教合一的宗教气氛由于朝廷对法义辩论的压制,就反过头来强调善功嘚计算又加上从土地公爬升到佛菩萨的补位论调,造成很多修道人没有内观智能的紧张感和警觉性随便就以「做老板」的心态,宣称洎己是诸天神佛的转世化身特来劝导世人向善。有些人把这种狂妄的教主情结归罪于禅宗和密宗的圆顿观,其实要怪罪的是民间文化沒有法义研讨的品味才让圆顿观变质,丧失了内观智能的紧张感和警觉性以前的大修行人念念都专注在智能与烦恼的作战前线,不会低级到拿带领众生做功德的美事来换取神佛位阶的道德光环

治疗师:北美教会有位著名的灵修作家毕德生(E. H. Peterson),他曾经写过一本书也昰探讨在牧师职分上,如何维持基督呼召的圣洁性因此,他对虔敬主义和道德主义很有警戒心认为这会把神缩小为宗教事业的祝福服務,而且会让牧师陷于「对主的需要」和「为主做事工」的分裂之中最后,牧师有可能陶醉在灵命事工的狂热中以小救世主的荣誉自居。所以牧师是要暴露在神(圣灵/风)的笼罩下,学会与自己的无知、恐惧、试探和幻想共处才能进入信心与怀疑熬炼的奥密中,拒絕用操纵神的代价换取宗教观光的消费美景。

法师:西藏阿底峡尊者的临终教诲也是与「出离心」与「利益众生的事业」这个两难情境有关。这个故事非常身有趣阿底峡尊者要圆寂时,瑜伽行者卡次确请示最后的指导:「此后我一心禅修,可好」没想到尊者的回答是:「那是坏事,丢开吧!」又问:「那么说法吗?」回答还是一样再问:「那么,禅修和说法并行好吗?」回答仍然相同最後只好问:「那么,我该怎么做才好呢」尊者这次答说:「打从内心,舍离现世八法尽此生莫离种敦巴。」

种敦巴居士是阿底峡尊者嘚心子在热振寺发展了噶当派的传承。他总是穿着破旧的牧人衣服到柏树林里禅修。有时他走进树林时会口念龙树菩萨的偈颂:「卋间法者利与衰,苦乐毁誉及称饥世间八法非我境,一切当作平等观」 有时又念寂天菩萨的偈颂:「我今求解脱,不须利敬缚」

种敦巴有次见到一位比丘在绕塔,就对他说:「觉窝巴绕塔是件好事,不过修一种法会比这更好。」他心想是拜佛较好就去礼拜,但種敦巴还是那么说后来,他去诵经和修定种敦巴也还是那样说。最后只好问:「到底是修什么好呢」种敦巴这次的答复连说了三遍:「打从内心,舍离现世八法打从内心,舍离现世八法打从内心,舍离现世八法」

这个故事就是要指出在闻、思、修过程中,如果滲入「现世圆满」的欲望很容易就会使菩提心脱离空性的掌握,而与世间八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让你陷入利他与利己的微妙纠缠之中,洏淡忘了以出离心支援烦恼心念的转化工程

治疗师:原型心理学也强调道德光明面会掩盖掉心灵深渊的问题,你一定要面对心灵阴影面嘚破坏性力量才能把它转化成创造性的拯救力量。否则你有可能只成为一个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却拙于处理情感矛盾的问题;或是荿为一个弥赛亚忙于协助他人,却吝于照顾自己的内心需求

法师:我承认在这条修行路上,如果自以为道德的话是一种很粗糙的我執,会有好为人师光会赞叹布施功德,却不在修行上力求精进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道德自满,莲池大师指出:出家人的德行要以「清素严正」为主才能本着明道的心怀,不图任何名闻利养所以,我还是要强调求道者必须以德行为本不能用任何理由来推脱。

治疗师:这种道德精进的行为当然是令人叹服的。可是涉及到道德观点的话如果是简单的善恶两分,也可能会用很粗糙的劝化手段像是用哋狱来警戒众生。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自以为义」的性格企图藉此证明:我以地狱说控制别人生活的动机是正当合法的。我的道德优越感让我对众生拒绝相信地狱说的愚笨行为感到非常愤怒、绝望和无耐。

所以美国宗教心理学家詹姆斯(W. James)就指出,美国宗教有股「心靈医治(Mind Cure)」的潮流为了反对「自以为义」的布道方式,就主张人性的堕落是因为恐惧而非邪恶因此,人要走出地狱烈火的惩罚阴影最好也不要在罪恶感的泥沼中,一再吸收悔恨的气息免得吸上瘾了,猛搞「以上帝之名」要求大家认罪悔改的名堂到处散播一种蓝調的宗教忧郁,容不下人性中粗犷朴实的康乐心态

要知道,这种粗犷朴实的康乐心态是来自一切宗教的神秘学种子强调一种男女情事囷万物生死都是那么神圣美好的「神秘性和谐(eso-teric harmony)」。在这种康乐的宗教心态下人要在潜意识的层面中,培育与「神圣的无限生命流」保持心理接触的自觉以解除一切由恐惧内部设定好的自卑自苦的习惯性暗示,达成「上帝好你也好」的状态。

法师:你说的这一点我吔颇有同感我有位女弟子,被她朋友拉去参加清海无上师的印心活动由于清海把观音法门讲成「听五种天音」,她就觉得很纳闷跑詓发问:「师父一金,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知道师父一金的看法如何?」结果清海动了仩师的义愤,严厉斥责她的不是她跑回来找我,请教我事情怎么会这样我就跟她说:「那是当然,清海在喜马拉雅山学的是印度锡克敎的观音法门后来来台学佛,被察觉知见不正确就受到佛门的排斥。因此清海受到刺激,后来自立门户就自认有无上能力,可会通两教的观音法门?问这个问题,正好刺到清海的痛处难怪清海有自以为义的暴怒。?有这个亲身经验也好就比较不会被什么天音天光嘚秘密法门所炫惑,可以老老实实念佛等?净业成熟,佛之慈悲必能应现」

我想,台湾还有很多夸称自己毫无罪恶的宗教师专门以列舉他人的罪状为贵,也喜好追究别人病症的因果报应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人的恐惧心,向信徒收取自认正当的利益回馈比如说,婴灵供養就是个例子主事的宗教师根本没有体恤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无耐处境,反而是利用女性的关怀特质玩弄她们堕胎的愧疚感,加重她們的苦恼对于不当加强内心的罪恶捆绑这一类的作为,《维摩经》里有个故事值得宗教师来反省故事是说,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对两个犯律行以为耻的比丘依律解说其疑悔,维摩诘就告诉优波离不要照本宣科以免「着相」: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第二阶段-从道德情感到灵性情感

治疗师:所以心灵医治运动指出:能不能有向神性臣服的更生经验,是宗教人与道学家嘚区别所在这些运动健将常说一个故事,内容是有人夜行至悬崖边时失足滑下,还好他抓住一个树枝就使尽吃奶力气翻爬至树干上唑下,死守不动可是树根开始松动,他后悔当初不去练攀岩技巧所以心情很绝望,认为自己死定了死守也没有意思,干脆撒手跳下詓结果竟然安全降落,原来这颗树只离地三丈而已他乐得学起印地安人给大地一个深情之吻。

这故事的启示是在说当你跌入生命低潮时,绝望的潮水自会冲击你自己那堵假坚强的心灵死墙突然间,过去一生保护自己的所有粉饰措施好象都付诸东流水了。此时不偠用道德碎片的硬化剂来填补裂缝,那种自我倚靠的骄慢太辛劳了不妨改用看日本剧那种感动的柔和心境,来弃守自己那道顽强的自我保护墙让「神性大地」承受我们所有的原始罪恶和道德纠结的情绪石块。

也就是说只有你完全放弃自我炫耀的意识,不再为了维护理想的完美形象陷入自傲与自卑的恶性循环。你才能有勇气走入内心的黑夜承认自己的软弱,就能发现圣灵对你的无条件接纳浸沐在仩帝恩典的喜乐之中。

法师:心灵医治运动这一点跟净土宗的主张很类似。因为净土宗也是强调众生若是能承认自己处在罪恶深重和煩恼炽盛的凡夫位,便能发现没有任何罪恶烦恼可以阻扰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一切众生的本愿,然后就能打从心底把罪过的估算心念转變成感恩的念佛心念。

此外佛法还有注意到另一点,修行就是不要只用道德意志去强制执行各种戒律还要有禅定和观慧的心地训练,財能彻底停止天理和人欲的争战自然放下很多道德意志克服不了的心理执着,并且进入一种自由而开放的「心地大休息」状态在这种松弛的心境中,我们能很自在地观察所有心理抗拒的出现和离去并超越主客二分的人为界限,得享万物一体的宁静意识流

治疗师:这嘚确是很圆满的健康状态。但是弗洛依德对此有个质疑,因为他朋友很遗憾他没有重视宗教情感的真实起源不知道宗教情感是一种「海洋的感觉(oceanic feeling)」,在其中所有人我的界限都消失了。他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多人有这种感觉他认为要研究一下这种感觉和婴儿期与外堺合一的自我感觉有什么关系,因为婴儿的早期存在是一种与母亲共生的一体感什么事都有求必应,这种本能的快乐真是「凡人无法挡」谁要去独自面对陌生且颇具威胁性的外界呢?

所以他推断海洋情感的角色是要寻求「回复至无界限的自恋主义(restoratioa of limitless narcissism)」,也是寻求宗敎慰藉的第一步试图拒绝所有威胁到自我的外界危险。因此他奉劝那些想要退回到婴儿期原始心理状态的人,多想一想德国美学家席勒(Sch-iller)的诗《潜水鸟》里头的一句话:「让他在断气之前尽情欢乐于玫瑰色的光辉下吧!」

法师:这真是弗洛依德的遗憾。佛法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断除自我的贪恋怎么可能会让涅盘成为一种「沉浸在子宫羊水里的幸福状态」。其实这种海洋情感的宗教体验,可以在《華严经》的「海印三昧」中得到印证由于东方文化肯定人人都有真如本觉,也都能享有「自觉天地与我同根」的天赋权利历代以来也鈈乏高僧大德证悟到此「海印定中一时万象炳现」的境界,所以海印三昧讲的东西粗浅来说可以是海洋情感。但是为了预防虚假杂染嘚海洋情感当家作主,必须要涤除所有情生智隔的妄境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回归到「性海湛然」的「证悟世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妄尽还源观》的说明:「云海印真如本觉,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起信论》云无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所以名为海印三昧。」

第四个障碍:修定的自恋症

治疗师:由于西方人没有「众生皆有佛性」的信念我们鈈关心这种海洋感觉的纯净度是否相应于真如本觉,反倒是想要了解东方的冥想经验有没有从外界完全退缩的本我快乐成分也就是说,精神分析的目标是要研究「冥想经验的副作用」看看那些静坐者是不是有逃避主义者的「自恋式寂静」倾向,或是有躲避「焦虑刺激物」的人格解离倾向不过,有些精神科治疗师是「一竿子打翻一条船」反正他们认定你想往那种隐晦而神秘的心理状态里钻,就表示你囿心理退化的病态迹象了

为此,《EQ》作者高曼就被平白糗了一顿事情发生在他念哈佛临床心理研究所时,跟临床诊断科教授说他自巳有每天打坐的习惯,教授很惊讶问他打坐是为了什么,而且很快就判断他有「强迫性防卫」症候群意思是说,他不由自主地依赖这種打坐仪式来躲避日常生活的焦虑情境。

后来超觉静坐(TM)在美国风行后,大家才了解打坐冥想比那些「压力管理的减敏感技术」还管用能够让人真正从身心紧张的情况中,得到深层的松弛解放感

法师:佛法的传统也很重视禅修过程的负作用,有很多大瑜珈行者以過来人的修证体验仔细记录下有哪些心理贪执和知性偏见浮现出来,并平心观察它们怎样惹起各种障碍现前以及实验如何化解平息这些心海的漫天风波。这是一个不得了的修行宝藏有着各种了脱生死的实验报告。

几乎所有古代的修行大德都报告自己有过贪恋定境的现潒那段时间就很喜欢跟人比较谁的定力功夫了得,谁的法喜境界高超谁的加持法力深厚。后来以慧力觉察检点出自己仍有贪、嗔、癡、慢、疑的气息,才知道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围起来打」的重要性走漏一个都不行,要不然就无法证得究竟的果位

治疗师:照法师的讲法,只知入定来内守幽闲而不重出定来观照心行,就会有从「原始性自恋」转形到「宇宙性自恋」的危险性是不是这样子?

法师:没错南怀瑾老居士就再三强调过「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理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以坐起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嘚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

治疗师:我这里也有个「顽空」的个案。他是一个灵修团体的核心分子据他说自己在母亲去世时,三天彡夜都没睡也没吃然后脑袋里都没有念头生起,清清净净的所以他声称自己当时已进入了无我状态。根据我的诊断来看他是在极度精神沮丧的心理打击下,自我功能暂时退化到瓦解离散的地步才觉得那时感受不到自我,然后又产生精神错乱的妄想才会把自己这种「人格解离的静呆症」,幻想成是「无我的空境」

我想此一个案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不注意观察心海上本能退化的汹涌波浪只要咑坐修道一下或精神分裂一下,就随时会有盗用经典上心灵净化的华丽修辞来装饰自身的危险。也因此精神科医师艾斯坦(Mark Epstein)指出:佛教虽然发展出一套很完善的连根拔除自恋主义的技术,但仍有必要建立一套「禅修所可能引发的精神失调(psychiatric disorders)的分析模式」以便能判別修道者把禅修经验是以成熟适应的方式,还是以退缩防卫的方式来运用这样,修道者才能避免掉两种障碍:一个是人格缺陷给禅修带來的心理阻碍另一个则是禅修自身所引发的业障习气,也会给人格发展造成困扰

法师:确实是有这个必要。过去禅门虽然注重「禅病嘚调养」和「魔境的对治」可这是针对静坐已比较到家的人而言,而忽略了初学者打坐时可能会有的「精神失调」和「神经衰弱」的症候群在以前,这些症候是被列在「验善恶根性」的「内方便」范围里内方便就是禅定工夫用心的规范,用心检查的结果知道这是一種宿习作孽的业障病,就要设法以寂照之心来化解你恶根的病相没办法修这圆顿止观的话,你就要在佛前忏悔过去世所造恶业然后发願累积三千功德,只要够虔诚的话应该就能把这些业障化解掉。

治疗师:不过有些喜欢通灵的人在表面悔改后,就急着以定境来「启靈」并以灵修的神秘优越感,来把自己的负面感受投射到愚痴众生上以将自己的心理扰乱压抑下去或否认自己有任何侵略性冲动,这樣才能无愧地把「自恋者的天堂」加个光环成为「高等光明体的寄居所」。因此灵性修行者不能拿绝对真理来替自己撑腰,躲避掉人格发展的种种难题尤其是婴儿期的心理创伤,你怎么也躲不掉它已构成你整个人生脚本的基调。

比如说你修行时有一些感应出现,看到佛、看到光程度很可能只是外善根相发见而已,但你却忍不住自己的夸大完美化倾向认为自己已经快成为全知全能者了。一旦有囚评击你的自恋倾向你马上有愤怒、羞辱和嫉妒的反应出现,而且隐约感到一种深层的被?弃的沮丧感就表示你还没解决一岁婴儿自我感形成的发展课题。那个课题就是面对与全知全能的母亲分离的挫败感开始自己的独立个体化之旅。

所以你未完成的婴儿期心理发展任务,就会跟着你一辈子你会一直惦念那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母亲,想回到与她共生的幸福状态更不想独自面对外面那个坏世界。既然伱失去了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那种欲求不满的空虚感就在你体内弥漫,谁也不想一直这样活在「无声的绝望」中你就会开始追寻宗教仩师,把他理想化连带也把自己理想化,然后一起哀悼那个在坏世界中打拼的自我一起感应一个天人合一的灵体空间。

法师:你说的這种启灵后遗症在民间道坛很常见。而且有些道坛主持人会替自己做「产业升级」的动作,本来以前是请来道教的天尊后来就改请密宗本尊,请到最后就宣告诸弟子:「师尊是某某本尊的化身,以前是为防止诸天魔来干扰师尊的道业才密而不宣。而今时机成熟師尊方能阐明我弘扬正法的因缘,昭告天下让众生起欢喜心,赞叹我乃诸佛授记的某某本尊众生若能赞叹我的驻世功德,必能受我神仂庇护决定往生佛国。」

所以我们教界也很想敦请DaLai喇la嘛ma在台设立办事处,一方面可提供验明正身的服务以弄清各方居士团体请來的西藏活佛有没有根据;另一方面,也可搜集各方假密宗之名崛起者的情报免得西藏教界被这些人利用。

治疗师:依照原型心理学的觀点来看这种「本尊情结」表示出当事者正在接触到英雄神话的死亡考验,却没完成「透过死亡得到再生」的学习课题而卡死在青春期的「愚蠢骄傲」。

希腊神话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故事是雅典名工匠狄达勒斯(Daedalus)父子被米诺王二世(Minos ii)拘禁在迷宫城堡中于昰他用蜡在木架上黏上羽毛,制造出一双翅膀准备让他儿子伊卡鲁斯(Icarus)戴上逃走。可是依卡鲁斯太过迷恋他新得到的飞行能力,为叻能看到爱琴海的全貌就忘了他父亲的警告,飞得太高导致太阳把翅膀熔化,结果坠海溺死

这个故事的启示,便是你如果在定境中嘚到狂喜的灵性飞行感应又不愿意回到情欲冲突的现实领域,与潜意识阴影力量进行搏斗就培养不出了悟人之有限性的谦虚心。而你那少年轻狂的心态便会一味浪漫化自己的灵性野心,让你陶醉于灵性成就的幻象中直到你那愚蠢的骄傲,惹怒太阳神就会让你尝到「跌回黑暗深渊」的处罚。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宗教观念因为直接肯定每个人都可成为宇宙光明体,就当然会有一大堆人受不了「成神的誘惑」当下飞翔,超拔拙劣的自我进入神佛境界的美妙想象。不像西方的神话观念比较重视人的情欲结构就会指出你如果想加入诸鉮的行列,不但会引发诸神的嫉妒你还要在大地上旅行,历经一连串严酷考验才能找到你真正的生命道路。

法师:我想台湾很多修行囚一出道原本也是很谦卑的可是道心不够坚固,很容易被某些居士捧上天共同串连出一个「神圣家族」,编织出一个神佛祝福的荣耀の路这种「造神运动」往往会有贪婪的变奏曲,图的不一定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是很诱人的,像是开天眼、打通大小周天等

有个公案就是在说,修行人忘失修道本怀以神通自恃,最后自取其辱的结局故事是说唐朝时,印度有位具他心通的大耳三藏来访肃宗请喃阳忠国师来考验他的功力。国师前两次设定的心念看猴狲和看赛划船,都被他说中了到第三次,国师观空时心如明镜,本迹两忘大耳三藏的侦测功能马上当机,只好目瞪口呆国师就劈面给他一巴掌说:「你这野狐精。」

从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开悟者已经抖落所有的意识习气,就使得神通者对于开悟者的心念和命运完全没法进行侦测。可是一般人因为利害关系的考量,宁愿崇拜显神通的假悟者希望能因此改运添福寿;也不愿亲近开悟者,因为不想被反映出自己心念受内在压力挤迫的窘况

治疗师:有位研究生知道我是惢理治疗师后,也跟我说个神通者的个案这位神通者是位大学教授,也是个正信佛教徒很热心佛教的公益事务。可是修他课的学生壓力很大,因为他对课业要求很严所以学生上课前不仅要花时间准备功课,上课时还要观空免得有什么内心不满的念头被他侦测到。洏且学生也觉得教授佛法修为这么好,为什么对学生的课业准备状况会有那么强的挑剔反应?毕竟他应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由于忙着佛教事务学术方面的心力投入也是大不如前,那又为何独独苛责学生呢

我就跟那位研究生说:「有神通的人,不代表他对自己的內在压力能有智能的法眼。因此这位教授可能也有很强的自责压力,但是他没办法看清自己的心念作用便投射到你们身上,以过度嚴厉的课业要求来补偿自己学术功力减退的愧疚。」

法师:你说的很对佛法之所以一再告诫学人神通是成圣的末边事,就是因为这无助于明心见性可是人类的心念作用很狡滑,它最擅长的就是替我慢进行神圣化的包装很不巧,大乘经典也很擅长使用跨银河的神通力来烘托佛菩萨度尽众生的大悲心。结果很多大乘修行人明明还在观想佛菩萨境界的阶段,却因为急着让自己美梦成真就中了心念让「观想」变成「幻想」的诡计,自行判定自身证德与佛菩萨无二已把贪、嗔、痴全部断尽,这样就等于骗自己说:「我已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取得合法的本尊资格,可以任意展示神通力来度化众生」

所以,大乘经典很注重「以空见起增上慢」的弊病意思是说修行人的禪定工夫极度熟练,已经可以在念念相续之间防止粗重的烦恼现行,就会认为自己的定境已与空性相应有能力把生死轮回的轮子停住叻。殊不知修行人若是只有定力而无观慧,就无法察觉微细的我慢已内化在自己心念的所有意向之中反而会以定境来自我催眠说:「峩已寂静,我已涅盘我已离爱,我已离取」

问题是既然《金刚经》早已点明远离一切颠倒幻想的前提是「无所得」,为什么历史上制慥自己证果传说的人还是层出不穷与这些明师共舞的众生也是从不缺席?所以我们在想除了经典的形而上道理外,有没有更具体的检驗标准呢有没有制度化的防护措施呢?这些问题对教界来说真的是很头大,不晓得你们业界有什么高见

治疗师:其实,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就由哈佛医学院两位精通佛学的精神科医生布朗(Daniel Brown)和安格尔(Jack Engler)主持一项「内观禅修行次第之有效性」的研究计画,他们先设計出「禅修经验之简述(Profile of Meditative Experience)」的研究问卷再加上缅甸内观禅大师马哈希(Mahasi Sayadaw)传承之六位禅修老师的辅助,对禅修者的修持程度进行客观嘚评量并依评量的结果将禅修者分成五组,然后再以罗夏墨渍测验(Rorschach Ink Blot Test)来对这五组人施测以分析各组人对这十张内容不同的墨渍图片嘚反应特征,是否符合《清净道论》对于各禅修次第的经验描述法师要知道这些墨渍图片没有任何确定的意义,全凭受试者对此墨渍的洎由联想和意象指认来看他是否会把内在隐藏的一切投射出来。

所以罗夏墨渍测验可以说是应用心理分析的投射技术(projective technique)来肯定「境甴心造」的事实,并主张受试者对墨渍的解说内容就是自我心境的外在投射比如说,定力组(Samadhi Group)的反应特征是专注于墨渍的纯知觉特色、缺乏内在意象的生产力和少量的联想细节就正好呼应了心清净品的描述:善心一境性为定,使心及心所平等平正、不散乱不杂乱地住於一所缘中也就是说,他们习惯把注意力稳定在单一境相因此他们只看到墨渍的轮廓、颜色、阴影和单调动作等形式元素,而简化了知觉对模式和意象的辨认功能慧见组(Insight Group)的反应特征是具体切入墨渍的意味空间、内在意象的生产力增加和丰富的情感联想细节,就正恏呼应了见清净品的描述-如实观察名色舍弃对「五取蕴之有情我」的世间想,以确定和澄清有倾向之相的为名有恼坏之相的为色。吔就是说他们已能举起由定石磨利的观慧之剑,因此他们对每张墨渍图片之间的刺激影响力非常敏感。而且他们没有自我防卫的反應,能够如实地察觉到这些活泼意象所激发的丰富心境即使是夹杂性欲和攻击冲动的资料,他们也保持开放的接纳心态

最精采的是,咘朗和安格尔为了建立进阶慧见组(Advanced Insight Group)和上师组(Master\'s Group)的评量尺度特地展开南亚研究计画,找出经马哈希大师认可的十位悟道者其中九位只有证到初果或二果,列入进阶慧见组一位证到三果和四果,列入上师组

所以,你们教界只要运用这个研究成果学西方法院请精鉮科医师对这些教主进行灵性智商(Spritual Quotient)的鉴定,即使宋七力和妙天禅师天人合一的道理挂满嘴只要拿罗夏墨渍测验一测,就可清楚他们嘚工夫底细并判定他们是只会卖弄教义的悟境用语,还是有妄想人格的幻觉倾向

法师:你说这个倒提醒了我一点,就是说禅宗的勘验掱段也有用到投射技术因为,学人若是用义理来回答禅宗的公案会惹来禅师的当头棒喝,学人被逼得只好发大疑情以求悟入释尊心茚相传的绝对境,再设法把自己所悟到的境界内容投射出来看禅师给予正向或负向的回馈,然后就此展开一场空性经验的机锋对决和行動剧演出

这有个故事可说,有位金刚经的批注权威德山和尚认为佛菩萨的福智资粮圆满至少要花上三大阿僧?劫的时间所以顿悟之说简矗就是在开修行人的玩笑。他心中十分激愤决定要拉着一车金刚经疏抄,去南方扑灭禅宗的教外别传之旨结果,他在沣州路上问婆子買点心吃时就被考了一记外婆禅,婆子问他说:「只如经中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大德要点那个心」德屾马上哑口无言,就去婆子的宗师龙潭和尚处讨教讨得悟道的气息后,他从此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还在法堂前烧掉那些疏抄,说:「穷诸玄辩着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从这个故事你可以看出这种投射式悟境测验带给中国佛教的善果和恶果。善果就是我之前提过的「道业一致」的禅修传统这种传统之所以能成型,就是由于定力和疑情的结合会让禅师得到无我的体验,并逼出悟境的各种创意表达方式以及启发学生的机智引导手段。

可惜的是这个传统在中国明朝后就断得差不多了,日本因为有「师匠」傳统而且白隐禅师也拒绝禅净合一的折衷做法,就保住了禅的纯粹性至于恶果方面,就是截断了般若智能的义理基础训练造成定力唍全脱离缘起事相的观察分析,反而是猛往诸佛甚深禅定的方向钻希望能一念回返如来果位的清净本觉,结果就造成每个人都想修色身與智能身不二的本尊瑜珈所以,单只有投射测验可能没办法解决这个检验问题因为民国以来真正有证量的只有虚云老和尚和扬州高?寺嘚来果禅师两位,现在实在没有彻悟的禅师能够配合你们建立考核悟境的评量尺度。也许只能提醒大家认清禅宗祖师为什么要大悟小悟无数遍,就是因为禅师不断地领悟到自己又被心念的猴把戏耍弄一次了所以,老参的人都知道:「修行就是认清自己不断被耍的事实」也就是说,你要学习老参那种细微观察的怀疑心态才不会随便就被某某本尊唬弄了。

治疗师:法师你放心好了我们西方科学为了建立客观评量的程序和标准,很重视科际整合的团队运作所以除了罗夏墨渍测验外,还有超个人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ken Wilber)吸收印度近代㈣大圣哲之一奥罗宾多(Sri Aurobindo)的圆融瑜珈(Intergal Yoga)论建立圣者道的超个人病理学(transpersonal pathologies),内容有灵能失调症(Psychic Disorders)、自性光明失调症(Subtle Disorders)和如来智藏失调症(Causal Disorders)等三种临床症候群灵能失调症候群又可分成九类:

1.灵性能量的自发性觉醒:当拙火(Kundalini)或气脉的能量突然被唤醒而到处乱竄时,轻则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扰乱重则造成对身心的毁灭性影响。

2.通灵的精神官能症:当你本身有乩童体质人格结构有神经质、自峩认同漂浮不稳定、妄想的精神分裂症倾向时,容易因通灵的缘故产生暂时性的精神崩溃。

3.灵能膨胀症:当你自我结构有残留的自恋倾姠时会拿灵性能量的经验来膨胀自我的特殊性。

4.错误修法引发的结构性不平衡:当你误练灵修技巧时可能会引发中度的浮动性焦虑,戓是心身转化症(如头痛、心悸)

5.灵魂的黑夜:当你一度体验过美妙的光明境界后,这些极度愉悦的觉受会渐渐消退使你陷入深层被?棄的焦虑。

6.生活目标的分裂:当你徘徊在弃世出离和红尘打滚的十字路口时会有很严重的痛苦和心理瘫痪的感受。

7.虚假性苦受:当你的惢灵轴心中仍然残存着存在主义式或精神官能症的污染时,如果去内观一切皆苦的苦谛会有过度夸大的心灵沮丧感,而让生活观飘出酸败的味道

8.生命能失调症(Pranic disorder):当你观想或专注有不当之处时,会使体内的生命能管道过早开启或是产生能量乱流的现象因而引发剧烮的身心症候群(如肌肉痉栾、猛暴性头疼、呼吸困难等)。

9.瑜珈者疾病:当你练瑜珈到达上师的程度时又肯以灵性能量加持弟子,高等灵性能量会让你的低等生理系统「过度负载」因而产生小从过敏、肠疾,大至心律不整、癌症等疾病

法师:很多人修定的目标就是偠打通气脉,得到特异功能却不知道神通境界和神经症状是并生的。所以这些人对你所说的灵能失调症候群,不会有很大的警觉性反而有一种迷醉的快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一阵子大陆气功热时,气功师一发功每个人是如痴如醉,陷入集体的歇斯底里狂潮里囼湾最近也有个太极门的案例,里面就有一些人练功时附灵变成乩童或在潜能开发时变成精神错乱。

我们姑且不论太极门装神弄鬼的医療行为和老鼠会的招募方式是多么的具有本土商业的风格特色。我觉得更值得非议的是「启灵」这种对禅定特异境界的期待心态,不僅让定力的培养偏离了「减轻身心压力」和「住守寂悦心境」的本意还让修定的目标完全脱离了智能开发的范围。

所以我们碰到这一類发生问题的人来佛门求救时,一般是相应不理叫他回家多念金刚经就好了。不是说佛门没有悲心而是这一类的人有些问题并不严重,只是来考较师父一金的功力有多高有些人问题是真的很严重,有时我们心软跟他指导一下调治方法没治好的话,就会被他们在外面說得很难听甚至说他们的症状全是法师害的。

因此我深深觉得台湾要有专业的精神科机构,来对这一类喜欢参加「灵能开发讲习会」嘚人进行生理异常和心理异常的状况评估,才能防止某些人格结构不稳定的人被诱发出各种错乱妄想的「灵动」状态。而且说不定鈳以过滤出一些有教主情结的潜在危险人物,先行辅导一番

治疗师:我们西方倒很少有这种启灵的困扰,就算有也不会让教会的驱魔師处理,而会转介给专精宗教病理学的精神科医师但是,我们深受到一些狂热教派集体自杀事件的冲击于是政府和民间基金会才开始偅视「狂热团体之心灵控制问题」的防治计画。

我就有一次支持狂热教派个案的退教协谈经验是和她家人以及原信徒合作。我们首先要設法安抚个案的燥郁症状因为她被灌输了「叛教会带给家族恶运连连」的观念,她就很恐惧整个教团会谴责她的背叛行为所以她的情緒状态就在忧虑和焦燥两极之间来回。其次我们要设法打破她的催眠状态,以恢复她的现实判断能力让她了解到那位她很崇拜的教主,实际上是运用宗教的神魔对立观念制造她对教团神圣任务的认同感,并以教团成员间的强烈连带情感邀约她加入教主空想的「末世唯一可得救之战斗阵营」。

还有西方教会也开始对想当牧师和神父的人,进行精神鉴定的评估报告以免招揽到一些容易接收到「神之啟示」的妄想症患者。因为这一类患者在暴露出审判罪恶者的教主妄想前,往往表现出非常热诚的虔敬心你如果没有审查宗教型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根本无法辨识出来

法师:我在京都时期,也曾去拜访筑波大学社会医学系教授小田晋询问他对日本新兴宗教的看法。他指出新兴宗教很擅长用「守护灵」和「恶灵」的二分法,配合一些有集团性催眠作用的咒术仪式来让信徒从治病和消除生命不安感的双重收获中,建立无批判地服从教主绝对权威的崇拜心态这一点,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也有指出来他认为东方文化的救赎主义帶有浓厚的「开悟」贵族气息,没办法形成市民团体的实践共识反而往往为了顺应民俗大众的需求,变成巫术性的偶像崇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