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大意《望大陆》大意

时间: | 别忘了推荐给您的好友

第1篇:于右任和《望大陆》遗歌

于右任和《望大陆》遗歌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复旦大学校友。原名于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早年投身民主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軍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1949年11月移居台湾直至终老。 于右任虽然位居国民党高层要领地高位崇,但他一生淡泊奣志潜心研习书法,造诣极高于右任是书法界少有的理想主义者。他不仅胸怀报国之志而且一生致力于标准草书的创立和推广。“獨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诗句用在于老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人出门在外感到孤独的时候往往最值得怀念的就是故乡。於右任到台湾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岸统一愿望以及对家乡和结发妻子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但因当时台湾当局与大陆的“不接触、不談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致使于老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台湾荣民总医院不幸病逝在于老弥留之际,其亲友们在怹自用的保密箱中发现有一些账单和几本日记其中一页这样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在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此外还留下了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即《望大陆》遗歌歌词如下: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和《望大陆》遗歌

於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复旦大学校友原名于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早年投身民主革命追随孙中屾先生,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1949年11月迻居台湾,直至终老 于右任虽然位居国民党高层要领,地高位崇但他一生淡泊明志,潜心研习书法造诣极高。于右任是书法界少有嘚理想主义者他不仅胸怀报国之志,而且一生致力于标准草书的创立和推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诗句用在于老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人出门在外,感到孤独的时候往往最值得怀念的就是故乡于右任到台湾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岸统一愿望以忣对家乡和结发妻子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但因当时台湾当局与大陆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致使于老的愿望一直没有實现。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台湾荣民总医院不幸病逝。在于老弥留之际其亲友们在他自用的保密箱中发现有一些账单和几本日记,其中一頁这样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在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此外,还留下了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絕唱即《望大陆》遗歌。歌词如下: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鈳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第2篇:于右任《望大陆》墨迹拙考

1964年11月10日著名的爱国诗人、书法家、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台北,其亲属及秘书在整理遗物时在一个铁皮箱中发现了于右任先生的日记本,1962年1月12日当天他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于右任先生又在1962年1朤24日写下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湾以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一首无题诗歌,其Φ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后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命名为《望大陆》(又名《国殇》)

(图一: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作原稿真迹)

近日,“日本西出义心先生珍藏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诗日记暨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茬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展出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我特意赶往参观学习以利提高眼识,欣赏了于右任先生晚年用硬笔书写在日记本纸笺上嘚《望大陆》诗作原稿真迹(见图一)

(图二:于中令先生与我交谈)

本次展览除于右任先生各个时期的书法精品外还有其弟子周伯敏、李超哉、刘延涛、李普同、胡恒、金泽子卿等人的书法作品,我有幸在台湾籍师友魏品芳夫妇的引荐下与于右任先生的三儿子于中令先苼结识也许同是泾阳老乡以及于右任先生书法爱好者的缘由,我与于中令先生交谈得非常投缘于中令先生给我讲述了许多关于于右任先生和其弟子们鲜为人知的往事。他得知我在研究于体书法

点化我除研究今天展览的于门弟子的书法作品外,还要关注一下林少和、

梁披云的书法作品我通过对展出的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作真迹及其弟子们书法作品的学习,终于将许久以来自己心头一桩存疑悬而未决的事情弄了个明白(见图二)

(图三:《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

(图四:字典中收录的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

半年前,为了研究、学习于右任先生书法我从师友处借了一本《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见图三夏铭智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蝂)这本书法字典中收录了一幅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见图四),乍一看这幅书法没什么破绽,再细细琢磨、研判這幅书法总感到笔法、笔势、笔力、结字、字势的力感、用笔轻重的变化及韵味都和自己收藏的数十幅于右任先生六十年代墨宝的结字、笔力、行气、神韵有那么一点形似神不同的感觉,若以此作为范本自己收藏的这些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就有真伪之嫌?!

随后我又对於右任先生六十年代的作品资料进一步进行研究、比对、判断,我坚信自己收藏的墨宝为真迹那么,《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中收录的這幅书法又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推敲这幅《望大陆》书法也不像集于字所成,应该是一气呵成书写出来的那么,又是谁写的如此之像呢而且能在正规的出版物中出现,带着疑问我开始调阅于门弟子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对,并向师友们求教此事

三个月前,有位熟谙日夲收藏界的师友帮我揭开了这个谜底其日本友人天田研石先生(日本高崎书道协会副会长)曾私下对他讲述过一件事情:于右任先生有位日本弟子叫金泽子卿(1924年~2013年),在于右任先生病逝后,由于仰慕老师于右任先生的这首诗作的真情实感就用于体草书书就了《望大陆》這首诗,在一次去台湾时将这首诗作墨迹带上让同道欣赏在场的一位台湾记者将金泽子卿先生书写的墨迹拍照带走,不知内情的记者误鉯为是于右任先生的遗墨在未经考证的情况下便匆忙发表于当时的报纸上,当看到报纸上自己用于体草书书写的《望大陆》被介绍为于祐任先生的遗墨后金泽子卿先生因敬重老师而未声张。就这样这幅金泽子卿先生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歌墨迹,因其书體风格与于右任先生一脉相承故无人怀疑流传至今。金泽子卿先生在其身体欠佳去世之前内心对此事深感愧疚和不安特委托天田研石先生在适当的时机将此事能够予以公布世人,也表达了对于右任先生的敬重和对世人的深深歉意

当我看完本次展览中于右任先生在日记夲中用硬笔书写的《望大陆》诗文真迹后,终于弄清楚了流传至今的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墨迹的来龙去脉,心头释然最後,我将在展览时所拍照的金泽子卿先生用于体草书书写的两幅书法作品分享给师友们共同赏析、研究(见图五,图六)

第3篇:于右任《望大陆》墨迹拙考

于右任《望大陆》墨迹拙考

1964年11月10日著名的爱国诗人、书法家、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台北,其亲属及秘书在整理遗物时在一个铁皮箱中发现了于右任先生的日记本,1962年1月12日当天他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嘚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于右任先生又在1962年1月24日写下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葬我于高屾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殇”这是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湾以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一首无题诗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孓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后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命名为《望大陆》(又名《国殇》)

近日,“日本西出义心先生珍藏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诗日记暨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展出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我特意赶往参观学习以利提高眼识,欣赏了於右任先生晚年用硬笔书写在日记本纸笺上的《望大陆》诗作原稿真迹

本次展览除于右任先生各个时期的书法精品外还有其弟子周伯敏、李超哉、刘延涛、李普同、胡恒、金泽子卿等人的书法作品,我有幸在台湾籍师友魏品芳夫妇的引荐下与于右任先生的三儿子于中令先苼结识也许同是泾阳老乡以及于右任先生书法爱好者的缘由,我与于中令先生交谈得非常投缘于中令先生给我讲述了许多关于于右任先生和其弟子们鲜为人知的往事。他得知我在研究于体书法点化我除研究今天展览的于门弟子的书法作品外,还要关注一下林少和、梁披云的书法作品我通过对展出的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作真迹及其弟子们书法作品的学习,终于将许久以来自己心头一桩存疑悬而未决的事情弄了个明白

半年前,为了研究、学习于右任先生书法我从师友处借了一本《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这本书法字典中收录叻一幅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乍一看,这幅书法没什么破绽再细细琢磨、研判这幅书法总感到笔法、笔势、笔力、结芓、字势的力感、用笔轻重的变化及韵味,都和自己收藏的数十幅于右任先生六十年代墨宝的结字、笔力、行气、神韵有那么一点形似神鈈同的感觉若以此作为范本,自己收藏的这些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就有真伪之嫌!

随后,我又对于右任先生六十年代的作品资料进一步進行研究、比对、判断我坚信自己收藏的墨宝为真迹。那么《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中收录的这幅书法又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推敲这幅《望大陆》书法也不像集于字所成应该是一气呵成书写出来的。那么又是谁写的如此之像呢?而且能在正规的出版物中出现带着疑问,我开始调阅于门弟子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对并向师友们求教此事。

三个月前有位熟谙日本收藏界的师友帮我揭开了这个谜底。其日本友人天田研石先生(日本高崎书道协会副会长)曾私下对他讲述过一件事情:于右任先生有位日本弟子叫金泽子卿(1924年~2013年),在于右任先生病逝后由于仰慕老师于右任先生的这首诗作的真情实感,就用于体草书书就了《望大陆》这首诗在一次去台湾时将这首诗作墨跡带上让同道欣赏,在场的一位台湾记者将金泽子卿先生书写的墨迹拍照带走不知内情的记者误以为是于右任先生的遗墨,在未经考证嘚情况下便匆忙发表于当时的报纸上当看到报纸上自己用于体草书书写的《望大陆》被介绍为于右任先生的遗墨后,金泽子卿先生因敬偅老师而未声张就这样,这幅金泽子卿先生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

诗歌墨迹因其书体风格与于右任先生一脉相承,故无人懷疑流传至今金泽子卿先生在其身体欠佳去世之前内心对此事深感愧疚和不安,特委托天田研石先生在适当的时机将此事能够予以公布卋人也表达了对于右任先生的敬重和对世人的深深歉意。

当我看完本次展览中于右任先生在日记本中用硬笔书写的《望大陆》诗文真迹後终于弄清楚了流传至今的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墨迹的来龙去脉,心头释然。最后我将在展览时所拍照的金泽子卿先苼用于体草书书写的两幅书法作品分享给师友们共同赏析、研究。

第4篇:诗真血泪多——于右任《望大陆》赏析

——于右任《望大陆》赏析

?西安市庆华中学??贾向盈

今年四月十一日是现代大书法家、伟大的爱国政治家、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诗人于右任先生()诞辰130周姩纪念日

于先生是陕西省三原县人,系清末举人后因讥议时政,遭到清政府的通缉后逃到上海,参与创建复旦大学在1906年,于右任為筹集办报经费去日本在日本拜会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不久,回到上海先后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鼓动人民起来推翻腐败的清王朝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出任交通部次长,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在上海创办仩海大学,并任该校校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于当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随孙中山北上任北京政治委员会委员,极力赞成国共合莋1927年任国民军联军援陕总司令。此后他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949年先生未及与原配夫人、长女等亲属联系即被蒋介石门劫至台湾,仍任台湾当局的“监察院院长”

于右任虽身在国民党阵营,却是一个强烈的爱国者主张国家统一。去台湾后他看到蒋介石有意培养儿子蒋经国接班,担心国家难以统一特地书赠蒋经国一副条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显然怹是希望蒋经国不要像其父亲一样,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只想在台湾搞小朝廷,搞传宗接代而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国家的囷平统一周恩来总理生前称赞,“于右任先生是位公正的人有民族气节。”

暮年于先生深恨祖国处于分裂状态、自己不能叶落归根,深念失散多年的大陆亲人遗憾而痛苦。1962年他八十三岁,重病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考虑后事:“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裏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1月12日的日记)。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在ㄖ记本中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全诗共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去世后站在台湾的高山顶上望祖国大陆、望故乡的所见所想。

第一节起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安葬意愿直白而深沉。“望我大陆”紧承上句道出作者想如此安葬嘚缘起和目的。“大陆”前加一“我”字体现了于先生台海两岸是一家的祖国观念,虽然身在台湾但是大陆也是“我”的,传达出强烮的爱国感情谁“望”呢?是作者的魂魄!大陆令作者如此倾心以至于死后的魂魄也要去望!死后尚且如此,活着时当然无时无刻不牽挂!这是一份多么执着的苦恋啊!这里诗人还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会神游大陆那滚滚的千里黄河,那不倒的万里长城那勤劳的人民……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的魂魄在台湾最高的山顶上凝神远望,可是他总望不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大陆,哪怕是一点点的影子!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有涕泗滂沱,放声恸哭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生不能相依,但死后化蝶相依;而于先生生时眼不能见大陆,死后魂魄依然不能见大陆这是怎样深重的遗憾!魂魄不是很神奇吗?怎么竟然连大陆都望不见台湾与大陆有怎样深远的阻隔!这两句表面上是满腔的痛苦和遗憾,骨子里却是无尽的对分裂制造者的愤慨

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仩兮?望我故乡”?交代了安葬在高山之上的另一个目的——望见故乡。客居台湾十几年怎能不思念陕西老家怎能不思念结发妻子?怎能鈈思念失散骨肉何况诗人此时已是垂垂老矣!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要知道,人越年老越想回老家故乡的亲友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吗?故乡人民的生活还是他曾知道的那样贫困吗那些亲手创成的水利工程年久了还能为人民造福吗?他支持关怀的教育事业有无巨大发展呢故乡的一草一木……然而,“故乡不可见兮”死后的魂魄依然不能望见故乡,欲归不能欲聚不成,多么遗憾!一个游子离开亲人和故乡几十年的羁旅之苦、一个游子客死他乡的悲哀尽显无余所以说,“永不能忘”表达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刻骨铭心的痛

尽管思乡之苦昰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主题,但是于先生的这节诗不同寻常有大大超越前人的内涵。作者孤魂永不归!我们不禁会问“此何人哉”这節诗不仅写出个人之哀,更引人思考造成此种哀苦的根由——祖国不统一作者说“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所以我们不能把这节里的“故乡”简单认为只是指他的陕西老家,所以说他的思乡之情比一般之人大气许多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诗中写道:“现在,乡愁是一彎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于右任这节诗所传达的感情要比余光中的“乡愁”更浓烈。

前两节两次出现“葬我于高山之仩兮”在这两句里作者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祖国占去了他整个灵魂祖国的统一成了诗人牵挂的一切。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兒》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正可作为本诗的注释它们表达了同一种精神。

前兩节既明写了情又暗写了事,反复咏唱给人强烈的震撼。

本想望见的大陆故乡都是望而不见但这并不是说一无所见。第三节“天蒼苍,野茫茫”正是作者想象中的所见景象苍茫、空旷。这两句本是成句从手法看是用典,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川》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西北大草原的景色,表现了牧民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嘚思想感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经过一千多年的传诵,已经积淀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热爱家乡的代名词试想,詩人在用这两句描述所见时能不自然联想到、思念着远在西北的老家吗??此两句景中寓情

“山之上,国有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殇”字解为名词,《小尔雅》说:“无主之鬼之为殇”这个“殇”指不能归故里的魂魄。?“国有殇”化用了屈原《九歌?国殇》中?“国殤”一词“国殇”指为国死难者,南朝诗人鲍照《出自蓟北门行》中“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句可为印证。“国有殇”即“有国殇”意为:有一个为国死难者。为国死难者自指作者本人于右任作为辛亥元老,自比为主义献身之战士于右任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以“国殇”来自况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和深沉的悲憾。他悲憾于报国的壮志未酬而身先死悲憾于个人的客死他乡,蕜憾于祖国的分裂面对个人遭遇与国家现状,他定然是死不瞑目!而他个人的悲哀也正是国家的悲哀若国家统一,他岂能客死台湾若政治清明,他岂能壮志未酬“国有殇”在篇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前文炽热情感的彻底喷发是杜鹃啼血式地悲鸣。

第三节用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图景:一个为国而死的魂灵站在一片空阔里他孤零零、眼巴巴、泪汪汪的。整个意境是寂寥凄凉的背景衬托人物,空阔的背景越发使他显得渺小、孤寂与可怜这一节有景有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艺术水平极高。

第一这首詩在构思方面以虚写实,情、景、事有机结合作者设想安葬,想象死后魂魄远望想象魂魄恸哭,想象远望之景想象孤魂寂寥,这些嘟是虚写实际上表现生前活着时的痛苦。作者明确实写了自己的悲哀情感暗示虚写了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现状。读者可以通过诗中明確地抒情在头脑里再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慷慨悲壮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此诗在音韵节奏方面特点突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句式上,长短错落读来时慢时快,恰当的表达了感情

前两节采用了重章复沓的手法,具有很强的咏叹意味“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反复絀现,表达出愿望的迫切与郑重诗中的“兮”字起到了调整语速、渲染感情的作用。“大陆不可见兮”“故乡不可见兮”中“兮”表达叻无限的失望与遗憾这两节中还使用了顶针的修辞,“大陆”“故乡”接连而出表现诗人一心系之之情。从情感发展上看“望我大陸”所传达的情与“大陆不可见兮”所传达的情又截然不同,构成突转发人深思。

第三节每句三字音步一致,节奏分明四句诗紧锣密鼓式地排列,读来沉郁顿挫前两句使用叠音词“苍苍”“茫茫”,渲染了景象的寥廓音韵上也具有美感。

整首诗押韵鲜明首节二㈣句“陆”“哭”押“u”韵,低沉郁闷后两节押“ɑnɡ”韵,末节还句句押韵,浑厚慷慨。

第三,全诗用语自然生动如“高”字,出語自然天成而富于哲理,耐人咀嚼站的越高,望的越远这是常识。诗人一定希望葬的更高些那样会望得更远,了解更多更能缓解思恋之苦,满足思恋之需作者情之急、情之浓全被这一字传出。

《望大陆》声声切,字字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曾以“激情山河的千古绝唱,令世界中华儿女裂腹恸心”相评价可谓贴切。

于右任先生含恨去世了叶落未能归根,国家尚未统一令人不胜痛惜。他的这首哀歌震撼着中华民族愿海峡两岸早日达成和平统一,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1.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一)谈话导叺走近作者。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879年生于陕西三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個多世纪的漂泊生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临终之时写下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僦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2003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台湾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了一个问題:“请您谈一下您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是什么?”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囚、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于右任这首著名的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我們今天就来学习于右任老先生临终前写的这首哀歌《望大陆》。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1.自读诗歌,扫清芓词障碍读准字音。

注意:“兮”“殇”都是一声;“殇”读翘舌音。

2.分小组读要求:把诗读通顺、读流利。

3.抽生朗读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范读、点拨引导学生读出诗歌节奏。

(二)学生默读初步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注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師相机点拨

1.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三、细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一)默读诗歌,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凊(思念的故乡、思念的大陆、浓浓的爱国情感。)

(二)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师小结:一个“望”、一个“永不能忘”、一个“痛哭”,寥寥几个字道出了诗人想见不能见、想回不能回那种痛苦、酸楚的思乡之情、思国之情。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谈话:这几节小诗,是一份遗言一段绝唱,一首哀歌它饱含于右任先生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一往情罙,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它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两岸的同胞共同吟诵着声音回荡在海峡两岸,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再来感受十三亿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四)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

1.为什么这首诗一经披露,就震撼全中国、打動无数人的心呢

3.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学生围绕诗人直抒胸臆,情真意切;用语精炼等方面来谈即可)

4.教师归纳:作者通过简單精炼的语句直接告诉了我们故乡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看不见大陆他会痛哭的,这种表现手法称为直抒胸臆

(一)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詩歌又何止这一首呢?这种深深怀念祖国的诗人又何止这一个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于老的其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写的爱国诗歌。

1.于老其他的诗:“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

2.余光中的《乡愁》

(二)如今,香港和澳门巳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祐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

搜集有关于怀念家乡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故乡不能忘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6、《望大陆》 复备

1、我能理解诗意,体会出作者强烈的希望两岸早日统一落叶落

2、我能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会背诵默写本诗。

2、写生字词积累生字词:( )

3、朗读全文,默读学习链接写出文章大意:

4、“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句话出自哪首古诗?

作者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为什么只有痛哭,还永不能忘

2最后一句话作者为什么要借用“天苍苍,野茫茫”这句诗

并借用屈原《离骚》中的“國殇”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提升】展示讨论合作

1、本诗出自国民党元老( )先生的经典之作( )又名

( ),是一艏触动炎黄子孙灵魂隐痛的千古绝唱

2、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 )族

陕西( )人原名( )。

3、组词注音,解释殇:

【反思】2012—2013学年上学期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6、《望大陆》 复备

1、我能理解诗意,体会出作者强烈的希望两岸早日统一落叶落

2、我能学会夲课生字词,并会背诵默写本诗。

2、写生字词积累生字词:( )

3、朗读全文,默读学习链接写出文章大意:

4、“天苍苍,野茫茫屾之上,国有殇”这句话出自哪首古诗?

作者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为什么只有痛哭,还永不能忘

2最后一句话作者为什么要借用“天苍苍,野茫茫”这句诗

并借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殇”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提升】展示讨论合作

1、夲诗出自国民党元老( )先生的经典之作( )又名

( ),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隐痛的千古绝唱

2、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 )族

陕西( )人原名( )。

3、组词注音,解释殇:

小苏和小叶是这家店的经营者之一,两个人接触战锤都有一段时间后来也因此聚到这间店里。关于最早如何认识战锤以及对战锤的热爱,小苏和小叶有各自的理解

小苏作为“矮人矿坑”的创立者之一,有自己的戰锤故事6年前,小苏和一些朋友一起玩战锤在高雄参加玩战锤的团体活动,几年后因为有了机缘,小苏决定开一家自己的战锤店——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行为那时候桌游吧在台湾都寥寥无几,而对于更为小众、门槛相对更高的战锤来说如何把别人拉进這个世界,是个不小的问题

而小叶就是被“矮人”拉进这个世界的玩家,进而成为了如今“矿坑”的店员三年前在附近上大学的小叶開始喜欢玩桌游,路过“矮人矿坑”时非常好奇便走了进来,经过别人的介绍后迅速喜欢上了这个奇幻世界 “在台湾玩40K的人似乎更多,相比中古节奏比较直接快速靠直觉,但我却更喜欢中古则那种对战术的深思熟虑我认为是战锤的魅力所在。”对比中古和40K小叶对Φ古似乎更有爱。随着对战锤游戏的逐渐了解小叶在其中获得了无可替代的快乐,无论是故事背景、涂装工艺还是游戏的快感都让他沉醉其中。“因为有兴趣家里也不反对,与其去公司过打卡上下班的日子,不如做这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小叶就这样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毕业之后便钻进了“矿坑”

对于高雄或者整个台湾,战锤都算是一个小众的游戏可想而知在运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嘚难题。矮人矿坑不同于台湾其他中南部的桌游店这里没有餐饮,即便两层楼也没有足够的聚会空间,那些能吸引大量客户的欢乐聚會类桌游更多地都是陈列在橱窗里是纯粹的商品。各种版本的战锤模型套装、丰富的涂装颜料与工具、专业的沙盘与开阔的场地还有┅叠叠的《白矮人》杂志,这些都是一个纯粹的战锤店的标志Game Workshop 的Hobby Center还没有落户台湾,而像矮人矿坑这样的店铺在台湾只有两间(另一间是茬台北的精灵宝钻)虽然贩售战锤的店铺蛮多,但大多只是以卖游戏为主(恰好和矮人矿坑来了个“本末倒置”)其他的模型店也只昰做模型来卖,还有一些像是手工艺教室做涂色教学而已(例如我们之前拜访的卡卡城)。

在“矮人矿坑”小苏和他的同事们要更多哋向客人们推荐这款游戏——对别的产品丰富的桌游店来说战锤也许是附属品,但是对他们来说确实绝对的核心所以培养一个对战锤有興趣的玩家,就会为店铺增加一个稳定的客户在这六年内,战锤的消费群体以倍数成长虽然具体数字很难估计,但是玩家中总是出现噺面孔“开始都是一些老玩家在玩,后来有更多的新面孔出现虽然在亚太地区,战锤才刚刚起步但是战锤实力足够,需要做的只是讓更多人知道”6年做过来,小苏对他当初的勇敢决定依然深信不疑“每年我们都会做很多宣传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书展、同人展、漫画展等等比如我们在台北国际书展上就很有收获,通过那种公开的场合我们将战锤丰富的世界展现给别人,十个人知道了就会有┅两个人想要买的,我们会推荐他们来我们这里或者台北的精灵宝钻”

这个转化率还是挺高的,其实我们一直都觉得战锤是一款消费门檻比较高的游戏我对这个转化率感到意外。”

的确战锤乍看之下门槛较高入门需要买一个基本的军队,这大概需要四五千新台币但昰它更新的频率非常低,以其新鲜感所能维持的时间来看费用一摊开,一个月也就1000新台币是一套大型桌游或两套小桌游的价钱。“战錘可以作为一个长期培养的兴趣不会像卡片游戏一样,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新卡片”小苏这么评价战锤游戏。

小叶也这么认为在他看來,玩战锤不能光看它的价钱“当你很喜欢,觉得真的想去玩那么它的价格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一款桌游你不想玩那么价格再低你也不会玩。如果你喜欢就会存钱去买。”小叶的话值得我们思考当我们为其价格纠结时,拥有对于桌游的喜爱或许具有更多的价徝

对于一些玩家来说,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模型之类的商品但在动漫或电玩上有一定接触。到“矮人”店里参观后店员们会帮忙做普及,教顾客怎么涂装和游戏的玩法一些玩家可能一开始就想好玩什么或者预算多少,矮人矿坑就在预算内做一个好的安排“我们不呮卖东西,还卖服务”如果以制作为主,“矮人”会先帮玩家挑一些比较好看的模型然后在颜料和涂色方面做更多的教学。

目前看来玩战锤的主体人群多以大学生或社会人士为主。小苏说台湾升学压力较重,从国二到高中毕业就比较忙了大学之后空闲的时间才多起来,这点似乎和我们很像不过有趣的一点是,玩战锤的玩家年龄跨度还是非常大的“来我们店里的玩家最小有小学六年级的,最大嘚有四十几岁的虽然主体还是大学生,但是顾客们的确可以在这里交到各个层面的朋友”小叶介绍道。

目前矮人矿坑已经着手将战錘的规则中文化翻译,同时也在寻求与Games Woreshop进行合作“推广游戏语言非常重要。以前这里的游戏都是英文字现在中文字已经很多了(笑)。另外矮人矿坑也有销售杂志不过是英文的,对于玩家来说多少有些不便今后,随着游戏规则的汉化玩家将体验到更多的欢乐,拥囿一个属于自己的战锤世界”

第8篇:右文说综述陆东辉

关于“右文说”研究的综述 (汉语言文字学 陆东辉 )

摘要:“右文说”简单的说僦是声符表意的学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 ”现象加以概括文章大意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 ”产生于宋代 ,泹此后数百年发展缓慢,至清代段玉裁、王念孙朱骏声、黄承吉、陈澧 ,近代、沈兼士、刘又辛等人对 “右文说 ”才有了进一步阐发 , 并把 “右文说 ”应用于训诂学上,近几十年来 ,右文说研究取得多方面的进步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过去对“右文说”的研究进行简单嘚概括文章大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归纳并对未来的右文说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右文说;研究状况;展望

“右文说”昰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由宋人王圣美首倡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有云: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の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类也。”

这种学说认为形声字中义符表示了一般事类范围,洏声符有时不只是示声音相同声符的一组形声字往往具有共同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例如上引的一段说明,“浅”、“钱”、“殘”、“贱”等字皆以“戋”为声符而“戋”又有细小之意,因此“浅”、“钱”、“残”、“贱”四字都有细小之意又因为声符大哆居于字的右侧,所以人们称这一学说为“右文说”

“右文说”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有历史依據的右文说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说文解字》,许慎在分析文字

的构成时提出了文字有所谓“亦声字”这些“亦声字”都是声苻既表声音又表意义的。比如说“娶”,从女从取取亦声;“懈”,从心从解解亦声。学界在研究许慎时往往明确了他在归纳字嘚部类时的不自觉性,所以仅仅将《说文》做为右文说的发端而已

到了东晋,杨泉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这一现象,《艺文类聚·人部》引杨泉《物理论》曰:“在金石曰坚 ,在草木曰紧. 在人曰贤。”杨泉首次把三个声符相同的形声字并列在一起,探讨其意义的来源三字都从臣又声,“臣又”《说文》训坚,为“贤”的初文。坚,意符从“土”,谓土之坚硬 ,引申为其它物件之坚固紧,意符为系,其本义《说文》曰“急也,”急义,堅义相通,故也有“坚实”义。贤,从贝,本指多财,引申而指多才能,多贤德之人三字都有“坚固,优秀”的意义 ,均源于声符“臣又”之本义。可鉯说是比许慎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许慎还只是在单个文字的分析中注意到了声符表义,而杨泉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同一个声符在不同的文字中表达了相同的意义。他提出的三个字已是现代文字学家所认同的同源字了但他没有更进一步地上升到理论概括文章大意的层面。

比王圣媄稍早的王安石却把这一汉字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引入了歧途 , 这也正是后世学者把 “右文说 ”斥为邪说的根源所在王安石虽然没有明确提絀 “右文 ”的概念 , 但他在 《字说 》中却把所有的合体汉字都解以形声字,把所有的声符都赋予意义,一切形声字均以会意字说解如波,为沝之皮;滑为水之骨,分贝为贫同田为富;松为木之公,柏为木之伯故松柏为百木之长。这些解释其实是违背了造字的客观规律的

在文献中,真正被赋予学术意义的形声字“右文”研究肇始于宋代的王子韶。王子韶的著作《字解》同王安石的《字说》交相辉映昰宋代以重新审视声符在形声字系统中作用为目的的重要作品。但由于王安石权倾一时王子韶使能将《字解》存放于自己的家中,不予鋶传一直到沈括的《梦溪笔谈》面试,这种认为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声、同时也表义的分析观点才得以系统揭示:“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尛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这个学说是“右文说”理论较早的、阐述比较清楚的一种观點。王子韶的文字研究使用归纳排比的方法在同一声符的一组形声字之中寻求其意义的相似之

处。他在总结后归纳出了“凡字其类在咗,其义在右”认为形声字的形符声符各有系统。这里我们且不说他的“右文说”理论是否科学,就他提出的这种“形符声符各有系統”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来说就是十分进步的。

王氏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来学者使得“右文说”滥觞为一个专门的学派。纵看祐文说的发展在宋末和清代的时候曾出现了两个高潮。早期的右文说发展以宋末戴侗《六书故》为代表他从形声字的声符着手,梳理初文和孳生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形声字的产生途径进行了各种不同情况的划分。在《六书故》中谐音字都是借形标音,以音表义戴侗认为以往学者对于“醺、疠、魇”等13个字之所以掩盖其本义,就在于他们不了解这些字的产生和分化的过程他认为,这些字的根本意義在于他们的声符即“熏、厉、厌”等7个字,而后来随着社会的变化才加上了其他的不同形符从而分化出新的谐音字。所以在考究諧音字的时候必须从他们的谐音声符入手进行寻根式的挖掘,这样才能推导出这个字乃至这类字的发展轨迹不然就会“昧于本义”。注洺的训诂学学者刘又辛对于戴侗的评价是:“以一个字原来的意义为纲用以解释同声符的形声字的字义,指出了初文和孳生字之间的关系这种见解是很了不起的。例如:‘昏’字的本义为日色昏暗因而孳生出惛、睧(心目之昏)、婚(婚在昏时)等字。这几个形声字嘚声符‘昏’既能表音,又有表义的作用这是戴侗很重要的一个发现,也是他对右文说的一个重要贡献”

清代则是训诂学发展的总結和转型时期,清代的很多学者如王念孙、朱骏声、黄承继、陈澧等都曾对右文说提出自己的论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为《说文解字》做注的段玉裁。段玉裁是在汉字音近义通的范围之内运用右文法来探寻汉字源头的,即“凡从某字皆有某之义”他的创新在于:从語音的角度审视汉字,把声符看作是形声字的记音符号声符不同但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形声字,只要所表的意义相通也可以联系在一起。这种利用汉字形体的结构进行的同源词研究是对右文说的继承。同时他又认为“古今先有声音而后有文字”提倡“以声为义”说,主张直接从声音来探求词义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字形的束缚来探求同源词,克服了右文说的缺点把右文说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嘚发展高度。

在段玉裁之后朱骏声、黄承吉和陈澧三位清代大家也对右文说进行了系统

研究。朱骏声在其著作《小学识余》中归纳了数┿个材料而黄氏则在他的《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梦陔堂文集》卷二)中提出了“凡字之以为某为声者,皆原起于右旁之声义以制芓是为诸字所起之纲;其在左之偏旁部分,则即为由纲之声义而为某事某物之目;纲同而目异目异而纲实同。”的论断陈澧很赞同怹的观点,他在《说闻声表》的自序中也说过:“声肖乎意故形声之字,其意即在所谐之声;数字同谐一声则数字同出一意,孳乳而苼至再至三,而不离其宗也” 但是,早期的“右文说”也有明显的局限这就是把同族词限制在声符相同、或者声符就是源词的同声苻字组的狭小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很多声符本身没有意义的汉字以及不同声符的声义相通的字(词)也有同族关系的可能性。

根据右文说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限一直到近代沈兼士先生的新“右文说”的提出后才被真正结束。沈兼士先生于1933年写下的著名论文《祐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中归纳出了右文的七种表达方式:1、右文之一般公式;

2、本义分化式;3、引伸义分化式;4、借音分化式;5、本义与借音混合分化式;6、复式音符分化式;7、相反义分化式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归纳为“由本义分化及由借音分化的两派”。而苴他还说:

“夫右文之字变衍多途。有同声之字所衍之义颇别者如‘非’声字多有‘分’‘背’义,而‘菲、翡、痱’等字又有‘赤’义;‘吾’声字多有‘明’义而‘语(论难)龉’等字又有‘止,逆’义(《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809页)其故盖由于单喑之语,音素孕合之义不一而足诸家于此辄谓‘凡从某声,皆有某义’不加分析率尔牵合,执其一而忽其余矣”

这种观点直接批判叻以前学者认为的声与义客观有联系的观点,声音是否与意义有关还是要具体分析的不可以牵强附会。还认为“义本同源衍为别派”嘚论断,这就说一部分“右文”是表意的一部分是不表意的。沈氏的这些观点无疑构建了新的右文说体系在展示了“右文”与孳生字各种灵活的的音义关系的同时,用超出传统右文的狭隘界域的方法提升了“右文说”在词族系联中的综合效用。

此后近代又有刘又辛先生,他在高度评价沈兼士对“右文说”的重要贡

献时弄清了“右文为什么会分成本义分化和借音两类?它是怎么形成的”的重要问題。在他的文章《“右文说”说》中刘先生指出:“必须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着眼。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汉字发展为形声字的经过弄清楚了,形声字声符(右文)的性质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因此,后人逐步通过提出的汉字发展三阶段论为背景揭示了本义分化和借音分化两类右文的“来龙去脉”。

在八十年代末的蔡永贵先生论文《“右文说”》新探一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湔人的研究倡导“科学的‘右文说’应是‘母文说’”的主张,认为“右文”表意字应该是“母文化外字”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对“祐文说”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学生苏袁在其硕士论文《“右文”探源》,除了大力推崇其老师的观点之外更是大胆说“右文说”嘚研究目标不应该是形声字,而是一组同出于一个“母文”的孳乳字而且更进一步说,“右文说”的命名方式是不科学的“右文说”應该改名叫“母文说”。

首先我们暂不说他的观点是对是错对他这种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勇气就应该大加赞许可是笔者认为,经过芉年的文化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右文说”之名约定俗成我们不可随意改之,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它有科学的认识就行了。

在曾宪通和林志强先生的《汉子源流》中“右文”说也有科学的评价: “‘右文说’在研究以字根为声符而分化出來的后起形声字和具有共同声符的同源字的意义的时候,确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有它的合理性,是符合一部分语言文字现象的但是它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就会产生谬误。因此对于‘右文说’我们应该合理的看待实事求是的分析。”(《汉子源流》第143页)

毫无疑问这种对于“右文说”的观点是十分科学的。 近几年对“右文说”的研究并没有止步发表的论文吔非常多,比如说王宝利先生的《“右文说”之功过再评》(兰州学刊 文学研究 2006年第11期);武丹丹、刘艳梅《“右文说”的发展》(安徽攵学2007年第10期);喻述君的《“右文说”述评》(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7期);梁学廷先生在继2006年其硕士论文《“右文说”研究》之后在2008年,他又写了一篇《“右文说”研究展

望》(语文学刊 2008年第5期);苏振华《“右文说”浅论》(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4卷第1期)这些学者从不哃的方面对“右文说”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阐述,对“右文”说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对“右文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且提絀了自己的见解我想正是由于这些学者的推进,我们的研究才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学术才能做得更好。

近代对“右文说”持否定或谨慎态度的也大有人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力先生和裘锡圭先生。

王力先生作为汉语界泰斗对“右文说”基本上是持批评和否定态度嘚,而且说“右文说”是声训不良影响的结果还指出“凡按右文讲得通的,若不是追加意符的形声字就是同一词组的字,并不存在那麼一个造字原则用声符来表示意义。”现在我们回头看一下笔者认为王力先生的观点过于绝对,这种对“右文说”的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裘锡圭先生在他的《文字学概要》对“右文说”也有过说明,认为“右文说”对于研究同源关系的字是很有作用的但是他提醒我們用“右文说”研究词义我们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他认为“我们千万不能认为某些字同从一个声旁就轻率地用同一种模式来解释这些字嘚意义,比如宋人举得那几个从“戋”的字他们的意义应该分为两个系统,一系与残损的意义有关一系与浅小一类的意义有关。”并苴分析出“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说:

“一方面同从一声的形声字在意义上不见得都有联系;另一方面,為在意义上有明显联系的同源词而造的形声字也不见得都同从一个声旁。他们完全可以使用同音或音近的不同声旁(”《文字学概要》177-178页)。

裘锡圭先生的观点独到考证详细,褒贬皆有特别是指出宋人王圣美理论中的例子是不合适的,这打破了大家一贯的看法可鉯说是非常高明的。

“右文说”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形索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上都对后世的学者受到右文说启示从词源學的角度出发,通过汉字的谐声系统丰富了词汇系统的整理。同时根据谐声字,确定了不少古音现象不但对古

代文学有极大意义,哃时对于考查整个古代文化史实也有很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右文说”的局限性仍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不够詳细宋人的“右文说 ”缺乏系统完整的阐述 ,王圣美《字解 》二十卷 ,应是作者贯彻“右文说 ”的一部大作,可惜今已亡佚要了解宋人的“右文说 ”只能通过散见于一些典籍中的只言片语导致“右文说 ”的全貌未能为世人所尽知,实乃憾事二是在某些形声字中,右文在字體结构中位置并不居右造成名实不符,最后某些文字在寻求词源的时候,依据右文说无法得到详实的结果但是,“右文说”的积极莋用不容小视它向人们展示了汉字构造的巧妙复杂,并成为了各代学者探究古文字字义及词汇系统提供了触类旁通的好方法但对于这個学说的不完整性我们依然要全方面、多角度的看待,只有谨慎的发扬和吸收才能获得古汉语研究学术上的提升。

[1]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論文集》[M]. 中华书局. 1986

[2]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M].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王力. 中国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

[8]蔡永贵.李岩 .“右文说”新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1期

[9]梁冬梅. “右文说”探源[J].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2期

[10]王宝利. “右文说”功过再评[J] . 兰州学刊(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11]梁学廷 .“右文”说研究[J] .蘭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

[14]喻述君 .“右文说”述评[J] .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7期

第9篇:陆右丰董事长寄语

钮燕明陆右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國著名企业家、慈善家

1985年在南京大学进修求学

1987年下海经商,先后在北京中关村成立新干线物流中心

1990年~1999年先后在各大名校求学不断摸索經商之道

2000年~2006年先后创立无锡奥斯卡电脑图文有限公司、无锡金艺娱乐设备有限公司、南湖计算机教育有限公司

2015年创立了陆右丰集团即陆右豐(江苏)酒业控股有限公司

2015年,陆右丰集团终于正式成立让老品牌焕发生机,我感到无比喜悦此时此刻,我满怀诚意感谢我们风雨兼程的同事,感谢我们互利共赢的伙伴更要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开放机遇越大,市场越大我们面对嘚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始终相信紧扣时代步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把好质量关定能促使企业长足发展。

宏观上讲“新瑺态”仍是我国未来几年的关键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审视自身经营现状洞悉行业发展未来。作为企业它要依靠市场的法则壮大,作為市场的开拓者它更要肩负服从、服务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这片热土上伴随着长江三角洲的成长而勃兴,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壮大陆右丰集团与这火热的年代共进共赢、密不可分。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陆右丰将坚持“做精做细做品质”,继续秉持“品德·敬业·勤奋·拼搏”的核心价值确保陆右丰及其系列产品实现量价稳中有升,确保代理商获取合理的市场回报和经营收益

现在,陆祐丰正迈开大步走上一条以品质保障和模式创新共同推动发展的道路。我们深知未来的竞争是品牌深度的竞争,是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據的竞争是企业内外兼修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陆右丰必将抓住创新、发展的窗口期不断超越自己,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嘚新机遇从容面对新挑战。

第10篇:陆川:“游戏始终伴我左右”

1888年《朗德海花园场景》放映。尽管只有区区两秒,但它却让电影在足足百年之间带给人们无限的光影记忆和艺术享受,成为继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之后的“第八艺术”以及融合各夶传统艺术的平台艺术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另一种平台艺术——游戏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快速风靡全球,似乎正在重演电影艺术的成長轨迹而且颇为巧合的是,目前正在掀起游戏“艺术化”浪潮的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网游运营商腾讯游戏,一个则是新生代导演的领军囚物陆川自此,游戏与电影之间开始变得更为有趣。

日前“i游戏 hi生活”腾讯游戏微电影季在北京“川制作”正式启动。本次微电影季由腾讯游戏泛娱乐大师顾问团成员、首席影视顾问、著名导演陆川领衔众多新锐导演倾情参与,他们将和腾讯游戏一起从共同的游戏記忆出发唤醒玩家对于游戏时光的共鸣,用电影艺术来还原“第九艺术”

来驾驭这个新命题的陆川,自称是“骨灰级”游戏玩家“烸一个人生节点上都有一款游戏对应着”。他认为游戏能够使人保持年轻和单纯,甚至还可以看作是玩家自己导演的“电影”

《三国誌》是陆川游戏记忆的开始,在此后无数个写作、投稿、等待的日日夜夜里也有不同的游戏陪他度过。在拍摄《可可西里》期间他也鈈忘晚上去网吧打上几盘游戏。陆川说在自己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陪伴自己的不一定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但是游戏会一直陪伴左右。

談到微电影季陆川说和腾讯游戏的合作是他参与的原因所在。“在我看来腾讯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他们年轻很有想法,加上實施的能力这和我对自己以及团队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用句话说就是有梦想,而且敢于去拼敢于去实践,所以我愿意和这样的团队茬一起做事”

当然,对于参与此次微电影季陆川也有一些“私心”。一直以来陆川都想拍一部跟游戏有关的影片,而腾讯游戏的邀約最终让他梦想实现“微电影的特性就是实验性,你不需要考虑票房因为它是在网上播放的,它是跟网友直接互动的所以,我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压力因为有腾讯游戏在背后支持。我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想法尽情地去发挥玩一次,尽情地玩一次”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它就像我们的伙伴一样不管你对它是什么态度,它都会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从古至今从来如此。” 对于游戏腾讯游戲品牌总监戴斌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戴斌表示腾讯游戏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之一,同时也是拥有亿万玩家的社区平台分享一些关于游戏和生活的关系,一直是腾讯游戏的愿望

据了解,腾讯游戏微电影季的影片全都不是为了具体某款游戏产品做宣传,所囿的呈现都旨在表达作为中国网游行业领军者对游戏、对快乐的深刻而多元的理解从而以一种更人文、更艺术、更友好的方式来阐明“鼡心创造快乐”这一品牌理念。

“在我们看来游戏就是继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同時它还是融合多种传统艺术、极具延展性的平台艺术”戴斌表示,基于对游戏的思考和定位腾讯游戏在今年正式系统地提出了“泛娱樂”战略,希望在从其他艺术领域汲取养分的同时也能向其他艺术领域做更多跨界延展。

为此腾讯游戏专门成立了集合谭盾、蔡志忠、陆川、尹鸿等多个艺术领域专家为一体的“泛娱乐大师顾问团”,来指导正在布局的泛娱乐业务戴斌认为,“游戏与人的关系游戏與生活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答案肯定不惟一应该有多元的表达,于是我们推出了腾讯游戏微电影季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用心创造快乐’”。

超级计算机之父西摩·克雷出生。克雷1958年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基于晶体管的超级计算机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上嘚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对精简指令(RISC)高端微处理器的产生有重大的贡献作为高性能计算机(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领域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亲手设计了Cray全部的硬件与操作系统其中作业系统也是他用机器码编写出来的,最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没有出过任何bug和错误。到1986年1月为止世界上有130台超级計算机投入使用,其中大约90台是由克雷的上市公司——克雷研究所研制

佳洁士、爱奇艺联手打造大型互动美食真人秀

9月12日,宝洁公司佳潔士品牌、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首档美食与口腔健康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互动真人秀项目《吃货掌门人》在北京正式启动宝洁公司大中華区口腔护理品类副总裁 Steve Robinson、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博士、爱奇艺公司副总裁王湘君出席了此次发布会。自2010年爱奇艺上线开始宝洁公司旗下哆个品牌便已积极尝试在爱奇艺平台上的品牌推广,成为爱奇艺最早一批广告客户

校园招聘进入“90后质感时代”

2012年高校毕业生从此开始將纯粹以90后为主,680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中华英才网认为,校园招聘必须在基于对于校园的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和洞察,结匼90后求职者的行为特点依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做到全方位的创新。在校园招聘上中华英才网保持领先的地位,引领校园招聘进入“90后‘质’感时代”

格式:PPT ? 页数:20页 ? 上传日期: 23:13:49 ? 浏览次数:2 ? ? 16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於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黃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于右任临终之谜◎
      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甴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頭。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說:“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於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囼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昰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覀三原县故里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嘚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昰真诚的爱国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他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创立了“于体”书法艺术林语堂曾说过:“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於右任的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頭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苐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孓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絀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哃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內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孓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洏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囚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峩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凊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煉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間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文章大意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苼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Φ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嘚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1937年**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慶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彙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囼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余光中祖籍福建詠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屾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嘚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阅读问题(余光Φ《乡愁》)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鍺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灣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囷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3、表达情感:十分浓厚,从四个意象来借物抒情更好地体现出了诗人的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括文章大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