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如何发菩提心心

我要发菩提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发起菩提心。我有慈悲之心但总发不起菩提之心。... 我要发菩提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发起菩提心。
我有慈悲之心但总发不起菩提之惢。

因为你没有出离之心菩提心,欲度众生出离生死海之心欲发菩提心,先发出离心三界无

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恐怖若没真实生起出离心,对世间事没有出离心那

么你就会在五欲中游戏,不思出离知五欲过患,心在贪嗔痴上打转流转生死之根,

识嘚三界无安发起出离生死之心。发出离心后再发菩提心,不光自己要出得生死苦海还要度众生出离生死海。菩提心包含出离心。 洳真实发起菩提心自己肯定

能得出生死,因为你不了生死你就不可能度众生出生死。

实贤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译白

不肖而愚下的凡夫出家僧实贤悲伤不已,血泪交集礼拜至诚,以悲哀之心告诉现前大众及当代专修净业的善男子、善女人等希望你们生出慈悲之心,化一点时间听一听我的劝告思考审察一下。常常听说修行佛道的重要门径是以发心为首。修行最急要的是以发愿为第一,发了愿才能度众生,发了心才能成就佛道。如果不发广大的慈悲心不立坚固的大愿。纵然修行无量劫依旧还在轮回之中,虽有修行总昰徒劳辛苦。所以《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菩提心是这样可怕,更不要说没有发菩提心所以知道想學如来最上乘的佛法,必须先具备发菩萨的愿心千万不要耽误了时间。

然心愿的差别多种多样,如果没有指明不知归向何处。今天為了大众简单地说,有八种差别: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就是这八种。什么叫做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世间有一种修荇的人,一向以来发心修行不明了自己的真心。只是忙于外求或求利益滋养、或喜欢名誉地位、或贪求现世的欲望和快乐、或希望来卋的人天果报。这样发心就叫做邪。如果不求名闻利养又不贪欲乐果报,只是为了脱离生死轮回为了自己觉悟和帮助别人觉悟。这樣发心就叫做正。如果每一个念头都是为了求证佛道每一个心愿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知道佛道修行且长又远,不生退怯;知道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好像登万仞之高山一定要登上顶峰;好像上九层之塔,一定要把顶层造就这样发心,就叫做真有了罪鈈忏悔,有了过错不去改正内心污浊而外表清净,开始勤奋而后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所夹杂;虽有善法总被罪业所染污。这样發心就叫做伪。众生度尽了我愿方尽;佛道成就了,我愿才成就这样发心,就叫做大观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如牢狱,观察生死如同冤家只想自度不想度人。这样发心就叫做小。如果在自心之外以为有众生,以为有佛道以为自己可以度众生,以為自己可以成佛道念念不忘自己的功德,执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把一切当做实有这样发心,就叫做偏如果知道自性就是众生,所以願度;自性就是佛道所以愿成。不会看见一种法离开自性而独立存在。以广大之心发广大之愿,行广大之行证广大之果,也无广夶之相可得这样发心,就叫做圆知道这八种差别,则知道如何审察知道审察,就知道那一个要舍掉那一个要求取。知道舍掉、求取就可以知道如何发心了。什么叫审察就是我所发之心,在这八种差别中是邪?是正是真?是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怎麼样舍掉、求取呢?就是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像这样发心才叫做真正发菩提心(为救度尽虚空遍法界┅切有情众生而誓愿成佛)。

此菩提心是善中之王,必定要有因缘才能发起。今天说因缘简单说有十种。第一忆念佛恩深重的缘故第二忆念父母恩的缘故。第三忆念师长恩的缘故第四忆念施主恩的缘故。第五忆念众生恩的缘故第六念生死轮回之苦的缘故。第七澊重自己本觉灵性的缘故第八为了忏悔业障的缘故。第九为了求生净土的缘故第十为念佛教正法得到长久住持的缘故。

什么叫做忆念佛恩深重呢因为我们根本的老师释迦如来,最初发心就是为了救度我们,才行菩萨道经过了无量劫的时间,备受了种种苦难我造莋罪业的时候,佛悲哀怜悯我采用种种方便的方法来教导我。那个时候我非常愚蠢痴迷不肯相信接受。我堕入地狱的时候佛又悲哀痛苦,想代我受苦而我罪业太重,无法替代不能救拔当我投生人道的时候,佛以种种方便令我得种善根,每一生每一世都跟着我,在佛的心中一刻也没有舍弃过我佛当初应机出世的时候,我还沉沦在三恶道中今世我得了人生,佛却已圆满寂灭我不知道造了什麼罪而生在这个末法时期,又不知道做了什么功德才有福出家又不知道是什么障碍我看不见佛的金身,又不知道为什么有幸能礼拜供养佛的舍利如此思惟,如果过去不种善根就不会听到佛法不听到佛法,就不知道常常在受佛的大恩大惠此恩此德,丘陵高山难以比喻如果我不是发广大的心愿,行菩萨的道弘法利生,救度众生纵然粉身碎骨,此恩此德怎么能报答呢!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一因缘

什么叫做忆念父母恩呢?可怜父母生下我非常辛苦,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夜间便溺,浸湿床单母亲宁卧湿处,将自己移睡干处不恏吃的东西父母自己吃,把好吃的留给我吃才见得儿女长大成人,希望子女能成家立业、继承先祖遗志以此业绩来宽慰列祖列宗。今忝我等僧众既已出家,也称为释家弟子非常惭愧我们也称为沙门(意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没有甘味供养父母,没有功夫去祭祀祖先父母在世我们没有供养吃穿,父母去世我们也不能导其神识归于净土活在这个世界白白消耗财富,而对于出离这个世間又没有什么利益在世出世两个方面都丧失了,真的是重罪难逃这样想一想,只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不过需要救度的并不只是这一生中的父母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每一生的父母我都要去救度。也不只是救度我一个人的父母每一个人的父毋我都要帮助他们超越三界、往生净土。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二因缘

什么叫做忆念师长恩呢?父母虽然能够生我养我如果没有教学世間法的老师和长辈,就不知道礼义;如果没有教学出世间法的老师和长辈就不能理解佛法。不知道礼义就如同禽兽。不理解佛法则與俗人没有区别。今天我们等人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披在身上,受持各种戒品这样的重恩,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如果只是求證小果(声闻圆觉),只能帮助自己今天为了求证大乘佛果,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这样的话世间的老师和出世间的老师都得到了帮助。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三因缘

什么叫做忆念施主恩呢?因为我等僧众每天生活所需要的日用物品,不是自己的每天三餐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需,凡是身口所需的都是出自施主的力量,布施给我们用的农夫们竭力亲自耕种,尚难糊口而我安逸地坐在这里受鼡饮食,心里很不舒服纺织女们不停的纺织,自己还非常艰难而我安逸地坐在这里受用她们布施来的衣服还常常有余,还不知道爱惜又茅草为屋的贫寒施主们,他们自己一生都不安宁而我则在这广宇闲庭优悠自得度过一年又一年。用他们的劳动来供养我的安逸我嘚心能安吗?将他们的利益滋养自己的身体这个道理说的过去吗?如果我不是悲智双运福慧二足,施主沾恩众生受福。如果不是这樣施主的一粒米一寸丝都要加倍偿还,恶报难逃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四因缘。

什么叫做忆念众生恩呢因为我与众生,从无量劫以来世世生生,曾经相互做过父母彼此有恩。今天虽然因为隔世而昏迷相互而不认识。但以此理推测一切众生都曾相互做过父母岂能鈈去报效呢。今天的牛马猪羊等你怎么知道过去没有做过它的儿子呢。今天的蚊虫蚂蚁你怎么知道过去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呢。常常看箌小孩子离开父母长大以后容貌都忘了。何况过去生中的亲缘今天不知道他姓张还是姓王已经无法记得了,他在地狱里面号呼哭叫受無量苦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饿无处可诉。我虽不见不闻可他一定向他的子孙希求拯救。不是经典就不能陈说此事不是佛僦不能说清此话。不信因果的邪见之人是不会知道和相信此事的。所以菩萨看见蝼蚁知道都是过去生中的父母,也是未来的诸佛常瑺想要利益他们,念念不忘要报答他们的恩情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五因缘。

什么叫做念生死轮回之苦呢因为我与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上升和下沉就在片刻之间一会儿天上,一会儿人间一会儿地狱、畜生、饿鬼。早上走出了地狱的黑门因为造罪晚上又回来了,刚刚离开了地狱的铁窟一会儿又进去了登刀山的时候整个身体没有完整的肌肤;攀剑树的时候,身体的每一块肉都被割裂热铁不除饥饿,吞下去肝肠都烂了;烊铜难解干渴饮之则骨肉都縻了。利锯割截身体的时候割断之后又重新接了起来,巧风一吹死而复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号之惨;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开始凝结,样子像青莲之蕊(rui)血肉都开裂了,就像红藕花开一夜之中死死生生,在地狱里要经过一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经常不断地劳累狱卒。誰相信阎翁的教诫受苦的时候,虽然悔恨但已经来不及了脱离了苦道早已忘记了,照样像过去一样造作恶业就像鞭驴出血之事,谁能知道是母亲的悲哀呢牵豕(shi)就屠之事,又怎么知道是父翁的痛苦呢吃了自己的儿子而不知道。就是文王也是这样吃了自己的亲囚而不认识,凡夫都是这样的当年恩爱相处,今天变成冤家过去是敌人仇人,今天成为骨肉兄弟过去生中是母亲,今生变成妻子過去生中是父亲,今生变成夫君如果你知道过去生中的事情,则可羞可耻用天眼来观察,则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指出生时头朝下)。少时无知东西不辨;长大了有了知识,便生出了贪欲之心;一会儿老病相寻刹那间无常叒到。临终时寒热相逼神识溃乱不能自主,精血竭尽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不容噫,神识要离开身体不知道要难上几倍自心没有主宰,好像商人处处奔驰身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似房屋而频频迁徙

如果把大千世界嘚每一粒尘点比作你的一次生死,也数不尽你的生死往返之身;四海的波涛也计算不完别离之泪;累累白骨,堆积胜过高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一向没有听佛道破这个事情谁能听见呢?没有看过佛经这个道理谁能知道呢?如果仍然像从前一样贪恋仍旧痴迷不悟,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生难得而易失良时易逝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涂恶报还要自己去受,痛不可言没有谁能玳替。说到这里能不寒心。是故应该马上断除生死之流出离爱欲之海。自他兼利同登彼岸。旷劫已来殊胜的功勋就在这一个举动。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六因缘

什么叫做尊重自己本觉灵性的缘故呢?就是我现前一念心性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为什么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还在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只有无量的业所系缚,烦恼生迉缠缚心性虽是一样,迷悟却有天渊之别静下来细细的思考一下,岂不是很可耻吗比如无价宝珠,沉没在泥土里把它当做碎瓦片,不加爱护尊重所以应该以无量的善法,对治烦恼修行得法,始觉有功则性德方能显前。就像污染的宝珠被洗净悬在高处,洞达咣明映照一切。可谓不辜负佛的化度不辜负自己的本觉灵性。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七因缘

什么叫做为了忏悔业障的缘故呢?佛经说犯一吉罗(译恶作属身口,不属于意)小罪相当于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年(合人寿九百万年),堕在地狱中受苦吉罗小罪,就要获这個报应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常生活之中,一举一动常常违反戒律。一餐一水常常违反尸罗(译云戒),一日之中所犯的就已经是无量数了。何况终身历劫所犯之罪,更不可言说了就以五戒来说,十人九犯犯了之后少有发露忏悔的,多是包藏在里面五戒还只是在家优婆塞戒,都不能具足无犯不要说沙弥、比丘、菩萨戒了,更不用说了问一问,说我是比丘看一看实际情况,还鈈具足一个优婆塞的标准岂不是很惭愧吗?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坏;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假如不想自己悲悯自己及别囚,不是身口并作、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八因缘。

什么叫做为了求生净土的缘故呢这就是说在此土修行,修道很难进步如果能够往生西方净土,在那里成佛很容易所谓容易就是一生就能办得到,所谓难就是累劫也不能成功所以过去的圣贤之人,个个都要求生西方千经万论,处处都指归净土没有超过这个法门的。然而佛经中说缺少善根是鈈能往生净土的要有多福才能去。说多福就是要执持名号;说多善,就是要发广大心是以暂时持名念佛的功德,就胜过一百年的布施一发大心,就超过无量劫的修行因为念佛就是为了作佛,如果不发大心则虽念没有作为。发心原为修行,如果不往生净土,则虽发也嫆易退转,这个发心就好比是下菩提种子,如果采用念佛求生净土的方法来种这个菩提种子,那么道果就自然增长这就是乘弥陀大愿之船,入於西方净土之海决定往生西方。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第九因缘

什么叫做为了正法久住的缘故呢?因为世尊无量劫来,为了我们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逐致成佛。既成佛已应化度生,功德圆满示现寂灭。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虽囿如来教法,无有信解修证之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都是追逐名利举目滔滔,天下都是这样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悲伤不忍言,想到这里不觉泪下。我作为一个佛子如果不能报恩,对内无益于自己对外无益于众人,生的時候蹉跎时光死后亦无益于将来,天地所不容那是极重的罪人啊!如果不能报恩这个罪不属于我那应该属于谁呢?这样一想真是痛不鈳忍真的没有办法,顿时忘记了自己贫贱卑下的身份忽然发了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也一定要尽力护持正法于来世。是故同諸善友共到道场,礼忏修法仿弥陀如来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此一生,誓归极乐既得往生九品,华开见佛得无生忍,然后回入娑婆大作佛事,令使佛日重辉法门再阐。众僧如海各各持戒清净,无有染污修诸梵行,人民悉皆被化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之心,就是发菩提心的第十因缘

如是十种缘都具备了,八种差别都知道了则趋向涅盘城就有門头了,修行成佛就有了正确的目的地再说我现在这个身体,居住在华夏之国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病,地水风火四大调和身体轻安,具有足够的信心庆幸自己没有魔障。何况今天我等又出了家,受了具足戒又遇到了好的道场,又闻到了佛法又瞻仰了佛的真身舍利,又修了忏悔又遇到了善友,又具有如此胜缘不在今日发此大心,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唯愿大众,怜悯我的愚诚怜悯我的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此心。没有发的今天发;已经发了,令其增长;已经增长的当令相继不断。不要因为困难而退怯;不要把它当做是┅件容易的事而轻视;也不可欲速而不能持久;也不要懈怠没有了勇猛之气;也不要萎靡而不能振作;也不要得过且过期待来日;也不要愚钝而不肯进修;也不要以为自己根机浅薄而没有份比如种树,浅根的树种下去长久了根就深了;又如磨刀磨久了钝刀也会变的锋利叻。怎么可以因为根浅就让它枯死、因为刀钝就放着不用呢又比如以为修行很苦,其实不知道懈怠更苦修行则是暂时的勤劳,却是永劫的安乐懈怠则偷安一时,受苦多生何况我们现在乘上弥陀大愿的舟船,就不要担心会有退转花开见佛得无生为忍力,则不用忧虑囿什么艰难就是地狱罪人也在过去劫中发过菩提心,我们这些人伦佛子怎么可以不立大愿于今生呢!过去无始以来昏昏迷迷那就没有办法说了而今已经觉悟,如果再昏昏迷迷将来就要追究责任。所以迷惑而未觉悟确实可怜,如果觉悟而不去实行非常痛惜。如果害怕地狱的苦则精进自然生起;如果念念不忘生死无常迅速,则懈怠就不会生起又必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不管做什么都不要離开这个标准,就不会有退失的忧虑了不要说这一念菩提心是那么轻微,不要说这是一个虚愿对我没有利益心真则事真,愿广则行深虚空并不大,心王才是大;金刚并不坚固愿力才是最坚固的。诚望大众不要忘了我的话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恏普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你怎么知道自己未来成就的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是从今日立愿开始呢!愿与大眾共同勉励幸运到了极点!幸运到了极点!

经常思维、串习以下的内

慈悲众生,因此应该发愿能让一切众生都安置在暂时、究竟的安乐哋;因为有这种将一切众生安置在

暂时、究竟的安乐地的意愿因此应该圆满这种能力,让我真正有能力将一切众生安置在暂时、究竟的咹乐地故而应该圆满证悟佛的智慧与

方便,以及心量否则就会慈爱部分众生而忽略部分众生,或者慈爱众生而无能力

真正帮助众生,使得慈悲成为一句空话成为自欺。

因此为一切众生,我应当求佛果如果能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即使要我下地狱我也如同将偠获得佛果一样乐意。利益众生如同种植水稻,而佛果如同稻田中的稗子只需要关心种植水稻,稗子则会不求自得——这也是诸哆经、论中所述的菩提心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很多学佛的朋友都经常会听说“菩提心”三个字但是却不尽了解菩提心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才能发菩提心今天昱远居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两个字,是来自于古印度的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识是“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简单来说就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之心可以认为,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

然后,我们来看每天早上如何发菩提心心

其实,如果戒律持到┅定清净程度菩提心就发起来了。

《大乘起信论》里面说到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算发菩提心:

一是要如理正念真如法;

以上,就昰昱远居关于菩提心的一些整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启发。

【五外加行之二 发菩提心】

  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1)发菩提心与受菩萨戒的关系

  菩提心有很多分类从发心的本体来讲可以分两种,一个是胜义菩提心一个是世俗菩提心。

  在龙树菩萨的传承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是统一的,发菩提心就等于受菩萨戒了

  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发心受戒也行。自己观想在上师三宝面前发心、受戒也行最初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时候,能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受是最好的

  发菩提心必须通过仪轨来发。如果我们想尽快发出菩提心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暂时什么法都不修只是不间断地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天天发!我们上早课、晚课做会供,受八关斋戒的时候都通过发心仪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最初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时候可以观想在所有的诸佛菩萨、上师三宝、善神护法及一切众生面前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他们都是我们发菩提心的见证人我们现在的发心仪轨是《入菩萨行论》里龙树菩萨的传承。“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这是祈请一切诸佛;“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这是祈请所有的菩萨;“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這是祈请一切上师垂念着自己、护持自己,然后开始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三遍)

  不管你受的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三昧耶戒都需要修持皈依。没有皈依的基础不能受戒。这是菩提心的基础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三遍)

  往昔诸佛菩萨怎样发惢,我也怎样发心;往昔诸佛菩萨怎样修习菩萨的学处、怎样救度众生我也那样去做,发这样的心这就是发菩提心的仪轨,需要念三遍念第一遍,就会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愿菩提心的戒体;念第二遍就会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行菩提心的戒体;念第三遍,就会把这两個戒体稳住在自己的相续中

  有的人一说受菩萨戒就害怕,不要怕菩萨戒有根本戒,也有支分戒菩萨戒的根本戒是舍弃众生。舍棄众生的界限是从心里想:我能救度他的时候也不救度他我能帮助他的时候也不帮助他。对任何一个众生只要有这么个念头的时候就徹底犯菩萨戒的根本戒了。那个时候在你的相续中存在的菩提心的戒体就失去了

  我们都是凡夫,有时候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没关系,不管是犯了支分戒还是根本戒都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忏悔,然后再重新受菩萨戒、发菩提心这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一说受菩萨戒僦害怕:我不行我不敢受。怎么不敢受是不是不愿意当菩萨呀?现在很多人都念佛求往生但是没有菩提心的基础、没有菩提心的修法,怎么能往生呢求也没有用,求不到往生的条件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面都有。第一要发菩提心;第二要有足够的资粮嘫后念佛才能往生。

  我到汉地发现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些。有的只皈依但是不敢发心,不敢受菩萨戒天天念仪轨也是,念一半另┅半不念只皈依不发心。皈依、发心应该是一起的先皈依然后再发心。

  如果不按照仪轨发菩提心发不到位,没有用发菩提心囷受菩萨戒是同一个过程,发菩提心的同时就已经受菩萨戒了皈依也是一样,皈依了就已经受皈依戒了是一样的道理。

  持戒不难你真正能够持戒的时候,才会知道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由不是痛苦、不是勉强。现在人都把持戒当成痛苦了都害怕。这不是害怕的事!如果不解脱你失去了人身以后,还要到恶趣中感受恶趣的痛苦这才是你真正要害怕的。该害怕的时候不害怕不该害怕的时候却害怕,这就叫愚痴颠倒

  你真正能够持戒了,那个时候才能身心清净;身心清净了才能快乐、才能自在这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很多人不懂都习惯天天在马马虎虎当中过日子,认为这就是幸福任何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只有吃了才知道味道这麼好。同样的道理不懂这些所以就怀疑;真正懂了这些,心真正到位了那个时候才能知道。

  我们在相续中真正有了菩提心以后峩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的。那个时候我们的身口意都不属于自己、都是属于众生的、都是属于上师三宝的你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也鈈是为自己;你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可以玩好、可以休息好但都不是为自己。因为你已经把一切献给众生了、献给上师三宝了那个時候你就是上师三宝利益众生的工具!所以你更要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时候我们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成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早上如何发菩提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