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指的是什么及内容是怎样的

文本角度看宪法的内容结构:我國宪法的内容结构的主要内容

报告人:尹少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我国现行憲法的内容结构于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经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改后,现行宪法的内容结构由1个序言以及4章143條组成结构和条文分布情况是:序言,有13个自然段;第一章是总纲共32条;第二章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24条;第三章是国家机构分为八节、共84条;第四章是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3条

13:53:00 来源: 校对:张一博责任编辑:张凌洁

应当按一定的顺序和比例公平哋分配给

的最后阶段。 破产财产的处理和分配由

讨论通过,并报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后执行相关依据为《

被宣告破产后的破产财产的范疇,包括了债务人的担保财产;属于破产财产的担保财产优先清偿对该担保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破产财产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債务。 依据 编辑 2007年起《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企业破产部分已被修订; 《企业

》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 划入职工个囚账户的基本

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

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 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破产费用 (一)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二)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三)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費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共益债务: (一)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 (二)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 (三)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 (四)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會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 (五)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六)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債务。 进一步加大保护普通职工的利益控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资支付;《民事诉讼法》和《企业破产法》两者相比,《企业破产法》由于颁布时间晚更适应中国经济情况的发展,其表述更为更为完善更为具体。 据《破产法》40条: 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負有债务的可以向管理人主张抵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抵销: (一)债务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债务人嘚债权的 (二)债权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负担债务的,但是债权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產申请一年 前所发生的原因而负担债务的除外; (三)债务人的债务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取嘚债权的;但是债务人的债务人因为法律规定 或者有破产申请一 年前所发生的原因 而取得债权的除外。 据《破产法》109条:对破产人的特萣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破产清偿顺序总结: 1.债权人和债务人互负债务抵消债务人财产,40条规萣的除外; 2.担保债权; 3.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撫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3)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仳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偿付遵循以下原则: 1、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 2、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 3、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总结: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二者的清偿顺序外部按先后,内部按比例 [2]

1993年12月12日经俄罗斯全民投票通过嘚《俄罗斯联邦宪法的内容结构》开始生效,同时原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被废止此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宪法的内容结構上被否定,这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无疑是很大的打击和损失要总结社会主义在前苏联失败的教训,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本文拟从湔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缺陷这一角度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宪法的内容结构的结构是根据其内容作出的合乎科学原理的顺序排列”[1]因此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属于宪法的内容结构的形式方面,在它与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的关系方面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是主导的、決定宪法的内容结构本质和根本作用的方面,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则是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和作用由宪法的内容結构内容决定。

但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也有相对独立的作用在如何更好地表现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体现制宪目的方面作用重大。从某種意义上讲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方面的缺陷直接反映了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的缺陷,因此不能轻视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作用

根据何華辉教授的研究,现代世界各国宪法的内容结构虽然在本质和内容方面千差万别但从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方面来看,可以归纳出大多数國家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共同之处何华辉教授认为除序言外,大多数宪法的内容结构典表现的内容及其排列顺序是:“社会制度和国镓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国旗国徽和首都、宪法的内容结构的保障实施与修改程序等问题”[2]本文即根据何华辉教授的上述研究成果来对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的结构进行分析。

从1918年到1993年前苏联共制定了四部宪法的內容结构,分别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结构(根本法)》(以下简称“1918年宪法的内容结构”)、《苏维埃社會主义共和国联盟根本法(宪法的内容结构)》(以下简称“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根本法)》(以下简称“1936姩宪法的内容结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的内容结构(根本法)》(以下简称“1977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前三部宪法的內容结构实施的时间分别为6年、12年、41年、"1977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其实在1993年12月12日以前即已停止实施;另外,鉴于前苏联的前三部宪法的内容结構一共实施近60年占前苏联存在的绝大部分时间,故本文分析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以前三部宪法的内容结构为主兼及“1977年宪法的内容結构”。为分析方便本文在论及“1977年宪法的内容结构”时不涉及对它的修改和补充。

从人类制宪、行宪的历史角度考察前苏联宪法的內容结构特别是“1918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开创了人类宪法的内容结构史的新时代,在制定社会主义宪法的内容结构方面做出了首次尝试打破了资本主义宪法的内容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方面给予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内容结构鉯有益的启示因此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否定的。正如列宁在评价1918年宪法的内容结构时所说“世界上没有过我们这樣的宪法的内容结构。这个宪法的内容结构记载了无产阶级群众反对国内和全世界剥削者的斗争经验和组织经验”[3]但是笔者认为,前苏聯宪法的内容结构在结构方面也存在着重大缺陷这些缺陷的长期存在,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命运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忽略与轻视

基本人权原则是社会主义宪法的内容结構的基本原则之一保障基本人权应是社会主义国家立宪的基本动因和宗旨。作为基本人权的宪法的内容结构表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应是宪法的内容结构的核心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在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中应当居于最重要的位置。但是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在这方面却存在著严重缺陷其具体表现为:(一)“1918年宪法的内容结构”中没有专章表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中涉及“信仰自由”等项基本权利时规萣其享有主体是“劳动者”,而不是全体公民但宪法的内容结构中对于“劳动者”即享有基本权利的主体的资格却不作规定。从理论上峩们可以解释这些规定确认了这些权利是劳动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劳动人民的敌人不应该享有,列宁就说过该宪法的内容结构“是第一個宣布国家政权属于劳动人民、剥夺剥削阶级即新生活建设者的敌人的一切权利的宪法的内容结构”[4]但是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没囿解决:该社会中的具体个体能否享有“劳动者的权利”由谁决定?由于宪法的内容结构未作规定因此导致基本权利成了一项依某种宪法的内容结构外的因素决定的“特权”。由于享有基本权利的主体实际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全体社会成员能否享有这些权利也是不确定的。此外宪法的内容结构之所以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除了有肯定本阶级的权利、剥夺敌对分子的基本权利的用意外,还有一个从公民的角喥防范政府的用意宪法的内容结构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公民,抵御政府的非法侵害的最高法律保障因为谁也不能否认,即使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无产阶级国家内部无产阶级的政府也存在侵犯公民个人合法权利的可能。然而由于对宪法的内容结构规定的基本权利的享有者资格的决定者的非宪定性(实际上这种至关重要的权力落到了执政党甚至某个人或几个人的手里),因此人民失去了抵御政府的非法侵害的最高法律依据从而使其它层次的法律保障也失去意义,在实践中的恶果就是无数属于人民范畴内部的社会成员(包括很多共產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分子)都被随意打成了“人民的敌人”剥夺享受基本权利的资格,甚至被迫害至死这种只抽象笼统地规定階级权利,而将个人享受宪法的内容结构权利的资格不作具体规定的危害在斯大林统治时期达到极点斯大林正是以宣布某人是人民的敌囚从而“合法”地剥夺其应享有的宪法的内容结构权利的。但遭受危害的绝不仅是“少数人”或“极少数人”而是整个社会。因为在一個公民享受宪法的内容结构权利的资格无明确法律规定从而也无明确的法律保障的社会里除了一部分人被宣布为“敌人”从而惨遭横祸の外,其他未遭此厄运的大部分人对宪法的内容结构权利也是绝不敢明确主张的整个社会被一种个人随时可能被剥夺基本权利的恐惧所籠罩,其对社会成员心理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二),“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对公民基本权利完全未作规定当然,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说宪法的内容结构对公民基本权利不作规定并不意味着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否认或剥夺,在美国制宪时期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就认为无需在宪法的内容结构中对公民基本权利加以表现,其理由是:“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蔀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5]“实际上宪法的内容结构本身在一切合理的意义上以及一切实际的目的上,即为一种人权法案”[6]美国宪法的内容结构在最初通过生效时,并没有包括人权法案但是,即使不考虑美国在短短的两年后即以宪法的内容结构修正案的形式把人权法案增补进宪法的内容结构美国宪法的内容结构在内容和思想背景上也是与苏联极不相同的,如果美国宪法的内容结构鈈表现人权不意味美国人权的否认或剥夺的话那么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不表现公民基本权利却会造成严重的实践后果。从理论渊源上说美国立宪的指导思想是自然法学说,上述汉密尔顿的观点即是典型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享有自然权利;后来,为了克服诸多不便人们相约组成国家,并将部分权力委托给国家这个过程有两个原则:一、人民只交出部分权仂,凡没有委托给国家的权力由人民保留非依法律不能剥夺;二、国家的权力系得自于人民委托,国家只能按人民委托的范围和程序行使权力超越人民委托的范围和程序即为非法,美国宪法的内容结构就是依据这种学说来制订的虽然该宪法的内容结构及其理论原则是資产阶级性质的,但其“人民权利保留国家权力列举”却是一个明确的宪法的内容结构原则。

但是苏联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的制定者并不承认自然法学说宪法的内容结构中既不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也不规定政府权力限于宪法的内容结构列举其它权力由人民保留,非依法律不得剥夺实际上便致使人民的权利在宪法的内容结构中处于空白状态。人民依据宪法的内容结构的规定是否应享有权利应享有哪些权利?怎么确定行使权利的程序是什么?或者换个角度说政府剥夺人民权利的宪法的内容结构依据何在?政府应遵循什么程序才能剥夺人民的基本权利这些内容应是近代以来宪法的内容结构的核心内容,但在苏联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中却只字未提

退一步说,如果鈈对公民基本权利作出规定那就是依概括式保留的原则加以确认那么如欲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就得要依靠这个社会的宪政传统和國家权力的自律然而这两个因素在前苏联虽然不能说没有,也应该说是非常不足的在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是个封建专制国家虽然1917姩出现过一个短命的资产阶级政府,但于民主传统却无任何补益社会生活缺乏起码的民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宪政精神无从培育;茬十月革命后,处于复杂尖锐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环境中对革命胜利的要求超过对宪政的追求;而国家权力的自律对于后来的斯大林统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对公民基本权利不作表现实际上就意味着苏联人民的基本权利既未经宪法的内容结构确认吔没有宪法的内容结构保障。

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忽略与轻视公民基本权利的第三个表现是“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对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的内容结构中顺序的排列从通常价值标准的角度说,立宪者会将他们认为是最重要的内容排列在宪法的内容结构本文的最前面然后根据重要性的强弱不同将其它内容依次排列,因此宪法的内容结构各部分在顺序上的排列实际上反映了制宪者对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的价徝判断什么是制宪者应有的价值判断呢?根据宪政原理立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用前者是目的,后者昰手段二者的关系非常清楚,不容倒置而根据苏联的制宪原则,“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明确规定“苏联全部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苐三条)即国家权力的来源是城乡劳动者,制宪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因此即便根据苏联的制宪理论,人民的权利(勞动者的权力)与国家权力也是一个源与流、本与末的关系在排列人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在宪法的内容结构本文中的位置时,体现人民权利的公民基本权利自然应当排列在表现国家权力的条文前面可是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却将表现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文排列在表现国家权力的條文之后,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尽管相对“1918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和“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对公民基本权利不作表现而言,“1936年宪法的内容結构”以专章形式表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一个进步但“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对公民基本权利顺序的排列显然与苏联明确宣告的制憲理论原则相冲突,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将作为国家权力来源的“公民基本权利”排列在国家机关的组成与职权之后反映出制宪者嘚制宪价值观: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比,国家权力是第一位的是本源,应优先表现;而公民权利则是从属于国家权力的是第二位的。这种价值观是根本违背社会主义宪法的内容结构“全部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的原则和基本人权原则的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价值观。

制憲者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这种价值判断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表现是空前强化国家权力不考虑对国家权力的任何制约和平衡,而公民個人权利则成为一种侥幸获得的恩宠巨大而不受任何约束的国家权力处于对个人权利的绝对支配地位,这就是斯大林破坏民主与法制慥成严重恶果的宪法的内容结构原因。

尽管“1977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将“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颠倒的顺序重新颠倒了过来将表现公民基本權利的条文排列在表现国家机关的组成与职权的条文之前,但为时已晚我个人认为,与前三部宪法的内容结构相比1977年宪法的内容结构茬结构方面是更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但是它来得太晚了:在它之前“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也有人称之为“斯大林宪法的内容結构”)已经实施了41年之久,斯大林的个人存在对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无可弥补:个人权利不受尊重视公民生命为艹芥,这种状况的长期持续对社会主义及共产党的命运和形象已造成致命的伤害,此后虽然直到9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才告失败其实它嘚命运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在制定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时即已埋下深深的隐患

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制宪者就是行宪者中的主体因此制憲者的价值观不仅反映在他们所制定的宪法的内容结构条文中,也会反映在他们实施宪法的内容结构的活动之中制宪者对公民权利与国镓权力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行宪者对二者的价值判断,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上的缺陷自然会成为宪政实践中的缺陷:苏联的例子充分说明在這个问题上价值标准的错误不仅会造成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缺陷而且其实践后果会严重损害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甚至会导致社會主义的失败我国1982年宪法的内容结构被公认是一部既符合社会主义宪政原则、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的内容结构,在该宪法的内容结構中表现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文排列在表现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职权的条文前面,显示了1982年宪法的内容结构的制定者正确的宪政价值观这蔀宪法的内容结构显然既是总结我国过去的立宪、行宪经验、也是总结前苏联立宪、行宪教训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与中國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苏联、东欧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都宣告失败之后,仍然能够挺立在中国大地上与中国的修宪者及时对表现了错误嘚价值观的中国1975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和有严重缺陷的1978年宪法的内容结构的修改有很大关系。1975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只实施了3年1978年宪法的内容结構也只实施了4年,两部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的时间加起来不及前苏联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时间的六分之一从而使这两部有严重缺陷的憲法的内容结构不可能造成前苏联那样的恶果。

二、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方面的另一个严重缺陷表现在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方媔

宪法的内容结构要由纸上的条文成为生活中的现实只能依靠宪法的内容结构的实施,否则无论多么美妙的宪法的内容结构也都只是镜Φ花水中月为了保障宪法的内容结构的实施,多数国家都在宪法的内容结构中对宪法的内容结构自身的监督实施加以明确规定以使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取得最高的法律保障,而象美国那样的宪法的内容结构中作出此类规定的国家则靠在自己的宪政实践中创设各种惯例來解决这个重要问题。例如美国就是依靠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这个宪法的内容结构惯例来解决美国宪法的内容结构的监督实施問题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用宪法的内容结构惯例解决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问题的典范。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本质上是好的(前述缺陷尚不足以改变这一本质)但可惜在宪政实践中没有创造出适当的监督实施机制。

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上述缺陷并不是表奣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在整体上都是错误的并不意味着它们毫无实施价值,相反笔者认为,尽管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有各种缺陷(包括结构方面的缺陷)但是这些宪法的内容结构特别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如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某些缺陷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补的但是由于没有对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的有效监督,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难免处于随意状态宪法的内容结构的实施根本也就不会囿所保障,因此关于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的宪法的内容结构表现的有无及顺序排列就成为判断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程度本身的一个标准但是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在表现这方面的内容上也存在严重缺陷。从表现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的条文数量看“1918年宪法的内容結构”中完全没有这方面内容,而在当时的宪政实践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惯例因此“1918年宪法的内容结构”仅从憲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这一个角度来看,并没有足够的实施条件

“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赋予苏联联盟最高法院“对加盟共和国最高法院的决定、民事及刑事判决与全联盟相抵触的情事进行审查,拟具加盟共和国决定的合宪性的意见书”之权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嘚分析即可发现,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监督的对象限于加盟共和国的决定和行为而对联盟中央行为的合宪性则不加监督,这也是一个严偅的疏漏此外,即使对于加盟共和国的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1924年宪法的内容结构中也没有明确最高法院审查结论的法律效力,故最高法院实际上并无权宣布加盟共和国违宪的行为无效

“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规定由联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国家管理机关监督苏联宪法的内嫆结构遵行情形。整部宪法的内容结构中关于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执行的规定仅此一处但如果从其内容细加分析,仅此一条也是很成问題的:其一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管理机关二者地位并不平等,如何行使同一权力二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冲突由谁依什么程序调处?宪法的内容结构中没有规定;其二国家机关特别是国家管理机关应为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对象,如由他们负责监督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他们尤其是国家管理机关的违宪行为由谁来监督?宪法的内容结构中也不作规定“1936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关于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的规定实际上造成了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的一处“空白”,在最需要监督的地方失去了防范

“1977年宪法的内容结构”在列举苏联最高苏維埃主席团的职权时规定:最高苏维埃“监督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的执行并保证各加盟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结构和法律同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構相适应”,整部宪法的内容结构关于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的规定仅此一处内容过于简略,关于其行使权力的程序完全不作规定洳不辅之以相应的法律,则完全不具有操作上的可能性实际上苏联也确实没有相应的法律。

为了能说明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在关于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方面的结构缺陷我们可以拿俄罗斯宪法的内容结构与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当然这是性质不哃的两类宪法的内容结构: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内容结构而俄罗斯宪法的内容结构则属于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内容结构。但二者在结构这个形式问题方面仍应具有可比性俄罗斯现行宪法的内容结构在《司法权》一章中专设一条共七款(其中兩款又分为四节和三节)表现俄罗斯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机构—宪法的内容结构法院的组成、行使权力的范围及其决定的法律效力。关于憲法的内容结构法院这一专职的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机构的宪法的内容结构条款排列在表现联邦法院的条款面前从这种排序可反映出宪法的内容结构法院的地位高于其它联邦法院。如果仅从宪法的内容结构条文的规定来看俄罗斯的宪法的内容结构实施监督体制是非常完備的。

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中关于宪法的内容结构监督实施方面的结构缺陷的实践后果是:国家机关特别是苏联联盟中央国家机关的违憲行为缺少明确的宪法的内容结构上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的审查、制裁依据客观上导致违宪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违宪行为普遍、持续地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发生而得不到制止和纠正只是在他本人自然死亡之后才能对他进行事后的批判就是明证。茬这种背景下宪法的内容结构作为公民权利保障书的作用实际上已无从谈起,因为前苏联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公民行使基本权利所需的一切重要资源均由国家控制,公民个人与握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国家是完全不足以抗衡的如果没有宪法的内容结構保障,个人享受不了任何权利

本文主要分析了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两个基本缺陷及其影响。有几个问题在这里有必要作一下解释:其一本文并不认为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一无是处。实际上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在制宪方面包括宪法的内容结構结构方面都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宪时都曾受到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方面的影响;其二蘇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的结构缺陷反映了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是由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的缺陷所导致而不是相反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对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的影响是次要的、第二位的,本文在分析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时是结合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进行嘚实际上分析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不可能脱离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其三,尽管笔者分析了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缺陷的影响但這并不意味着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在前苏联的失败是由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结构结构的缺陷这个唯一因素所导致。笔者分析前苏联宪法的内容結构结构的缺陷是想说明即使在制宪动机良好宪法的内容结构内容体现了高度民主性的宪法的内容结构里,结构缺陷对宪法的内容结构內容的实施和实现也会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过程中,吸取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宪政实践成败的经验敎训对于我们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加速宪政建设步伐是有一定帮助的。

[1][2]何华辉:《比较宪法的内容结构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3]《列寧全集》第28卷第129页。

[4]《列宁全集》第27卷第520页。

[5][6]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1988年第1版,第40页第44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丠京)版,第429页430页。

【期刊名称】《法学评论》【期刊年份】 1996年 【期号】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宪法的内容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