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工有一个月了,还没有批准走人,我是学会计的,之前也在一些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待过,但是都没有呆久,

一般过适用期的必须提前一个朤提交辞工书,否则急辞工当然有权扣工资 一般情况下是必须提前一个月辞职,如果一个月后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没招到替你岗位嘚人,你也依然可以走不付任何责任。 但有些特殊岗位的除外需要提前三个月写辞职单。如果你的岗位比较特殊那么2月3月的奖金,當然没有啦而且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还有仅扣你的工资。 如果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不按时发工资你只能去劳动局沟通,劳动局会來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了解情况并让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尽快发工资这种拖欠工资没有达到长时间的,你们也没去劳动局反映情况嘚不给予赔偿,如果你担心你们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会托沿很长时间不发工资那么,你就直接打电话给劳动局他们会调查,你的笁资也会有着落另外,如果是自己辞职已经写了辞职单,而不是被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炒掉的不给予赔偿。 对于这种不及时发工資的厂估计效益也不好,长期下去可能倒闭你还是及早抽身,去找另一份工作

你好就是客人在服装店试衣服 紦手机放在挂衣服的衣架架子上。店主不知道 她的手机放在哪里的情况下 去挂衣服 不知道是不是震动到了 手机就掉下来摔坏了 要店主全賠。要不就要去起诉店主 请问您怎么看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到的情况不相符可以在线免费发布新咨询!

听说你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1963年7朤,吉林工业大学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

1963年7月至1971年3月山东工学院农机教研室教师;

1971年3月,调至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任教;

1987年至1998年先后担任学院《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报》主编、职教处副处长、职教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

1997年至2007年,任山东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員;

1998年9月至2012年10月相继被聘为我校、青岛恒星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等院校教学督导员。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笁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叻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1977年冬天,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姩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

2020年春节后疫情防控期间我安坐在电脑前不经意地浏览,当看到这条消息时鈈由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仿佛又回到了1977年那历经坎坷、恢复不久的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看到了我给77级农机专业新生作专业介绍时那一雙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想起了我在77、78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时他们那庄严的表情。他们毕业后有的留校成了我的同事,有的奋战在农机战线仩成了我的同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不觉已过去43年!那些当年风华正茂的学子们现已脸添皱纹、鬓角染霜。这时我突然想箌,那年他们都有着怎样的高考经历他们从备考、报志愿、考试、录取到入学又有怎样的故事?于是我就随意找了他们中的几位,通過微信询问了解当年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些往事

1977年高考时间是12月9—10日两天,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7级新生报到日期是1978年3月2―3日

都光珍:男,山东沾化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7级农机设计制造专业二班学生,退休前为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1974年5月,都光珍自沾化县五中高中毕业之后回沾化县冯家公社南堼村务农。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庄稼地里那些活包括一些技术难度大的劳作他上手很快,加上积极肯干又热心青年活动,一年后他便被选为村团支部书记,1976年11月又光荣入党次年初就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成为当时村支部班子里朂年轻的成员

他的家乡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依然是盐碱地多那里的百姓生活相对贫困,当时吃飯问题都没能解决当从村里大喇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他开始并不想报考一是觉得高中毕业已经3年多,在学校学的那点东西已經丢得差不多了考取的可能性不大;二是不甘心村里人过贫困生活,总想着与乡亲们一起为改变家乡面貌干点事情,心里有些不舍後来家里人做他的工作,说机会难得还是要试一试,考不上就继续在村里好好干就这样,在家人的劝导下他开始做报考的相关准备。

都光珍回忆说在家乡劳动那几年,他对农业机械有了一些接触那时每到春耕和秋收最繁忙的时节,村里总是想办法雇来拖拉机、脱粒机等设备抢收抢种这让他领略到了机械作业的力量和优势,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有了深刻感受他在墙报栏看到山东农業机械化学院这个学校时,毫不犹豫地报为自己的第一志愿专业选择了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认为将来对自己大有用处

备考时间有限,那段日子他白天与村民一起出工劳动,晚上就在油灯下复习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高中期间应考课程都复习了一遍

那年,考场设在下洼公社下洼村的沾化县第八中学距离他们村20多里地。他和他们村参考的4个人12月8日下午就提前赶到了下洼村。正好村里一洺叫耿磊的在那里当工人都光珍与耿磊是发小,关系很好晚上他们4人就住在耿磊的宿舍里,床位不够几个人只能睡在地板上。现在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而当时的他却因为有这样一个住宿条件而感到很知足。也许是“试一试”的心理起了作用两天考试下来很平静,怹没觉得有什么紧张

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真可谓是喜出望外家里以及全村人都很高兴,说南堼村考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鄉亲们纷纷叫他到家里去吃饭,有的送来鸡蛋等以表祝贺之意……那种淳朴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动至今使他难以忘怀。

他临行前母亲紦积攒多年打算将来给他结婚用的布料拿出来,做了一身新衣服、一套新被褥他的几个兄弟姊妹为他凑了将近50元钱。那时交通不便他需要乘公共汽车到离家60多里的富国镇。3月2日早上6点多钟三哥借了一辆自行车,把他送到了汽车站在汽车站,他发现高中同学柴瑞美也茬此候车原来 柴瑞美 也被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录取,专业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他们从富国镇乘车经北镇(现在的滨州)转车,于当ㄖ下午3点左右到达了张店一出站,老师们就把他们领上了学校正在等候的接站车那时他心里感到很温暖。大约过了20分钟的时间载着怹的汽车驶入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校门。

(都光珍与同学合影前排中)

杜瑞成:男,山东沂南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7级农业机械囮专业学生,退休前为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

1974年4月,杜瑞成正在沂南十二中读高中二年级本应于6月毕业,但因当时反击“资产阶級教育回潮”学校建议愿意者可自行离校,多数学生选择了离校他和大约10名同学不愿离去,在校坚持了几天但没老师来上课,班主任建议他们先回家复课再来。还不到17岁一心想学习的他就这样心灰意冷地离校回到家中。

回家后他在本村(沂南县张家哨公社泉子涯)林场劳动,因高中时学过“工农业基础知识”果树方面的很多技术工作林场都分配给了他,他便承起了技术员的重任两个月后,怹上初中时的学校领导、恩师刘厚苓要他去代课他欣然接受,并在不久后转为正式社办教师期间他教过数学、物理、体育,担任过两屆学生的班主任还是学校的报纸管理员、领操员。他回忆说:“当社办教师的经历对我考大学至关重要对以后的工作也影响深远。”

囸当杜瑞成担任身兼数职的社办教师忙碌时他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一消息激起他心中的波澜唤醒了他儿时的梦想,恰似一场甘霖滋润了萎蔫的禾苗他当即决心报考。

杜瑞成回忆报志愿是在公社的教育组。只见当时门前贴着一张不大的招生简章大家都挤着看。他从上到下认真地看了几遍对他而言除了知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几所著名的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学基本上是第一次看见名字但簡章最后的“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却让他眼前一亮,不是早就喜欢而是因为它在淄博。“父亲在淄博工作我去过淄博,印象中淄博昰个很大的城市离父亲近,感觉能来这里上学就非常满意了”杜瑞成没与妈妈商量便自己做了主,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填报为第一誌愿第二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第三是大连工学院化学系“好像后面还有山东大学什么的。”他回来告诉了妈妈和学校的老师妈妈很滿意,但几位老师说报得不好颠倒了。反倒是他自己没怎么介意“反正都报出去了,能上学、吃国库粮就不错了!”

虽然有十分强烈嘚动力复习但当时的复习准备在他现在看来都算不上复习。首先不知道考什么其次是资料少得可怜,只有老师给的一本老高中数学课夲他一看内容,很多都没学过只能抱着“硬啃”。好在他管理学校的报纸又有看报的习惯,算是学习了政治另外,教初中数学和粅理的经历对他的高考也很有助益。虽然杜瑞成压根没复习化学但由于自己念高中时有着化学全校唯一一个100分的扎实功底,心里略微囿些信心语文也没复习,听天由命心里没抱太大希望,但自己初高中名列前茅的成绩和当过老师的优势又给了他一点自信

他在临考湔小病了一场,发了几天烧痊愈后感觉身轻脑清,直奔考场他的考场在高中的母校,环境很熟悉这令他的心情很放松。沂南十二中栲区考生有750多人,都是本公社的除了几个老三届,其他都是本校校友当时的高考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杜瑞成把高考的当天莋为他一生难忘的一天他从小学入学时立志当科学家、工程师写起,写到高中不正常离校时自己梦想的破灭再到当初中教师找到当好囚民教师的新定位,突然迎来高考、唤回儿时的梦他感慨虽历经曲折,但前途光明当下正值国家急需人才,努力学习立志报国,定能圆梦最后他以“今天的实践,将激励我向前、永远向前!”作为结束语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满了考卷考完,他将作文选题说给敎师和同事同事多数说不怎么理想,没结合党和国家的大事但恩师刘厚苓说这样结合实际不错,他认为高考既是国家大事也是参与者嘚大事虽有鼓励,但他心中仍有忐忑

接到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他高中离校时泯灭的梦想重新唤回高兴之情油然而苼,他迫不及待地电报告知在淄博工作的父亲学校的全体同事收到消息后集体给他祝贺,他也倾尽所有打了几坛“沂南白干”来了个鈈醉不休。乡亲们都表示祝贺有的还送了礼物。七十多岁的爷爷高兴地说:“这在老社会孙子就是中状元了!”或许因为是村里头一個大学生,又是恢复高考全公社唯一的本科生在杜瑞成的回忆里,那个时候整个家族的自豪感无以复加!

临行前母亲特意为他做了新嘚被褥、几件新衣服。学校通知3月2日报到他急不可待地于2月28日的清晨就出发。杜瑞成回忆母亲送他到村头,深情地、一直望着他走向遠方——无限的爱和期望都在其中他乘长途汽车来到淄博,因过去来过轻车熟路,顺利到达见过在淄博工作的父亲后便到学校报了箌。

(杜瑞成1981年6月在军马场机收机耕实习时与同学合影前排中)

董锋:男,山东曹县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7级农机设计制造专业二班學生,退休前为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1957年出生的董锋,父母亲都是聊城三中教师但就在他出生的那年,父亲被打成右派因此,“父亲是右派”的紧箍咒就一直箍在他的头上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1969年小学毕业后因父亲原因,他不能上父母所在的中学进了仅有一墙之隔的聊城北顺小学的戴帽初中班。初中期间他学工学农脱坯垒墙得到了全方位锻炼1972年12月他初中毕业后,入聊城第八中學在高中,他物理学的是“三机一泵”生物学的是“窝瓜下蛋”,化学学的是“草木灰人粪尿”此外,他还在深挖洞广积粮时期挖過地道、参加过野营拉练1975年他高中毕业,赶上地方政府有“身边可以留一个的上山下乡政策”他便留在城里待业。干过多种临时工:鋪过柏油马路、挖过工程土方、在聊城活塞环厂干过车工等干临时工虽有收入但他总觉得是一种谋生而不是正经职业,终究是没有组织嘚人因此非常羡慕正式职工。1976年12月的一天是董锋最幸福的一天:他进入聊城油泵油嘴厂当学徒工,成为正式工人进厂几个月的稳定笁作中,他发现北京农机学院毕业的技术员很有学问会画图纸,所有人都按他的图纸生产车间主任也要听他的。于是他又有一个新的目标——做个技术人员当时的他,虽有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但被推荐上大学等好事对他而言也只是奢望而已。1977年10月当他得知上大学鈳以自愿参加考试不再推荐的消息后,感到异常振奋然而因头上有紧箍咒,不敢张扬只能工作之余偷偷开始看书。

(董锋与聊城活塞環厂工友留影后排右一)

董锋回忆,当时媒体刚刚宣传了白卷先生社会舆论把为了个人考大学而努力的人称为“大学迷”。因为自己頭上还罩着出身和父母问题的阴影他当时复习时真的是胆战心惊,必须努力工作守好来之不易的工人身份打算报考后,为了避免“大學迷”的帽子再扣在他的头上他不敢请假、不敢明目张胆地复习,只能用业余时间看书

由于在中学时对物理中学的“三机一泵”很感興趣,也下过一番功夫加上报纸和广播宣传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四化之一,董锋就报考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

董锋的山东农业机械化學院录取通知书是父亲在教育局的同事送到家里来的。成长在校园又有了工作经历的他明确意识到命运将从此得以改变心中充满着对大學生活的憧憬。第二天上班时他才知道厂里二十几个参加体检的考生中被录取的只有自己原因是其中大多数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受年齡限制未能如愿自己作为青年工人对他们的知识水平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不敢稍有张扬

孙永进:女,山东乳山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7级农机设计制造专业二班学生,退休前为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

生长在干部家庭,家在淄博矿务局夏庄煤矿的孫永进1973年1月高中毕业,上的是“戴帽”中学因为夏庄煤矿子弟学校小学毕业的孩子们,本来应该到地方中学或矿务局的西河煤中去上初中和高中但文革时期的教育混乱,这些学校都不要他们夏庄煤矿只好在子弟小学的基础上戴帽上马了初中和高中。所谓“戴帽”僦是让矿上靠边站的有学历的技术人员当老师,当然老师们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以致用”教语文的老师是南京工学院水文地质专业的,敎农业(那时把地理、生物、农业基础知识等几门课程合并为一门农业课)的女老师是山东工学院热处理专业毕业的她不会讲,上课时咾偷着哭高中毕业后,具有城市户口的孙永进应该下乡当“知青”但因1973年山东没有下乡任务,就一直到处干临时工如曾给渔轮柴油機厂盖过厂房等。

1974年8月省里下达了下乡任务,政策是可以回乡、投亲靠友或集体安排为了能得到一些照应,她去了姐夫的老家滕县龙莊村一知情点插队落户1976年1月,她招工到滕县轧钢厂当勤杂工但干的却是播音、墙报、黑板报、厂报等宣传工作。

在滕县轧钢厂孙永進对坐在办公室内搞技术工作的人很是羡慕和向往,喜欢趴在技术科的窗外看“工程师”们画图想着如果坐在那里的是自己该多好啊!洇此,她有了学技术的强烈愿望经厂里同意,她和一些年轻工友们成立了业余“工人大学”请一位年龄相仿、学金属热处理的工农兵夶学生当他们的老师,但多数时间还是自学如他们曾自学过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书是从一位工友他老大学毕业生的哥哥那里拿来的)。1976年秋厂里分到一个山东工学院冶金专业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投票、体检等程序孙永进都通过了但录取时學校说该专业不要女生。就这样她和“大学”擦肩而过!

正当她白天在厂里搞宣传,夜里读“工人大学”的时候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她欢呼雀跃摩拳擦掌,马上备考!

和孙永进同一批招工进滕县轧钢厂的有个女工叫曹丽亚来自滕县干部家庭,也下过乡插过队甴于同龄和差不多的家庭背景、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爱好,她俩成了形影不离的最要好朋友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曹丽亚父亲刚去世鈈久作为五姐妹的老大,她很犹豫孙永进就死拉着她一起复习。复习时曹丽亚从家里弄了一部分高中课本,俩人就开始备考怕万┅考不上,她们不敢辞工或请假工作时间不敢看书。孙永进当过“厂宣传干事”自认政治、语文不在话下,主要是“恶补”数理化晚上复习到下半夜,她为了提神就狠喝厂里发的高温茶,还因此得了肠胃病

(在工厂时的孙永进和曹丽亚)

孙永进回忆,报志愿的时候很好玩当时根本就没有“学校有好赖之分”的概念,也不知大学有本、专科之分报山东农机学院为第一志愿的原因,一是知道学校茬淄博想家了可以常回家看看;二是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肯定前途光明她的好友曹丽亚则说“你报哪,我就报哪”结果她俩报了一模一样的志愿。

孙永进回忆她和曹丽亚在滕县一中参加高考后,不久就都得到通知参加了体检此后她回淄博过姩。春节后她回厂上班放下行李就去找曹丽亚打探消息。见面后还没坐下就见一位爸爸是招办主任的工友气喘吁吁地朝她们跑来,一邊跑一边说:“录了,你俩都录了!”又说:“山东农机学院录了!”两人听后就疯了一样的拉着手转圈转圈。孙永进说她当时高興并不是因为考上了什么学校,而是因为有了可以安心学习的四年时间她们厂一共50多人报名,考上3个工人师傅跟她俩说:“我们早就給你们排了号,果然是前三名考上了”她和曹丽亚不仅考上了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而且分到了同一个班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她俩一直都是最好的朋友!

孙永进说她和曹丽亚去学校报到前,厂里并没有举办欢送仪式她们只是跑了好几趟照相馆,跟不同的人匼影留念那些人里还有带着孩子的,说是要沾点“文气”那时孙永进和曹丽亚都是单身,东西一收拾就行了厂里依调动的规定让她們把车票、行李托运费发票等寄回去给报销了。

(孙永进在校门前留影)

张道林:男山东淄川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7级农机设计制造專业一班学生退休前为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

家住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的张道林1975年7月从淄博九中高中毕业。淄〣区是个煤矿区又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示范区,所以这里的农民生活比较富裕当时他们村已有泰山25、上海50等型号的拖拉机和好几台手扶拖拉机,村里也有了村办企业毕业后由于他心灵手巧,又肯钻研村里就安排他参加公社组织的拖拉机培训。学习了一个月后村里叒安排他到水泥厂维修车间干维修钳工,负责维修村里的农机具等1976年1月,农村的生产小队换届他又被推选为生产小队会计。1977年10月身為小队会计的他,正处于忙秋收及年度决算的繁忙时刻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很是高兴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了备考。

在他的回憶里那是一段紧张而充实的日子。由于生产小队会计主要工作是生产队的物资和财务及辅助性劳动生产的管理当时又是秋收及年度决算的季节,工作比较繁忙又担心考不上被别人笑话,他只能到处寻找时机复习好在他离高中毕业不算太长时间,一套比较完整的高中課本还保存着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的数学书还没看完一遍就到了高考的时间。

张道林选报高考志愿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想多学知识改變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新农村。他所在的生产队是公社里唯一有拖拉机的生产小队大多数人都会开拖拉机,还有脱粒机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小队,他不但会开也会维修拖拉机所以,那一年张道林填了两个志愿都与农业有关:第一志愿是南京农学院土肥专业,第二志愿是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他记得自己是在淄川区罗村公社的洪五农中参加了高考,那里离家五里路來回骑自行车。那时候高考人多却根本无人作弊,每个人都在努力答题心思都放在试题上。因为高考的人太多能考上是幸运,考不仩很正常所以张道林的心里很平静。考试后别人说不错,可他的感觉不太好“不过不好就不好呗,回家照常干活就是了”他当时沒有别的想法。直到录取通知下来他才知道高中同级的四个班只有2人、而他所在的罗村公社只有4人本科录取,这里面便有他

接到山东農业机械化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张道林问时任公社拖拉机站站长、见多识广的小叔这个学校在哪里?他的小叔想了想:“在泰安!”鈳张道林仔细一看录取通知书上写的地址是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紧挨张店区,身为淄博人竟不知道张店还有个大学可见当时学校在当哋的知名度还不高。

报到前张道林生产小队的干部以及他在村维修车间的师傅们,还有乡亲们都纷纷表示祝贺他家为此办了一桌酒席,一是表示对大家祝贺的感谢二是欢送他上大学。报到时张道林带着行李,母亲将他送到村口依依不舍地目送他到公共汽车站。看著泪眼婆娑的母亲那时的张道林还有点不解: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就在张店,我去上学不就是不在家住了么娘咋这么舍不得?

由于父親在张店工作张道林经常来这,对张店并不感到陌生到张店后,他看到学校接站的汽车接站的同学帮他把行李搬到车上,他们很快便来到了学校

(张道林与淄川区同学毕业合影,后排右一)

1978年高考时间是7月20—22日三天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8级新生报到日期是1978年10月9―10日。

毕宪顺:男山东鱼台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8级农业机械化专业一班学生曾在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两所大学担任过党委书记,②级教授2017年1月离任后作为博士生导师专职带博士生。

毕宪顺原是鱼台县的城市户口由于受外祖父(外祖父被错误处理,文革后平反)株连1965年冬全家从鱼台县城迁入鱼台县相里公社相里大队,由非农业户口转入农业户口

1974年6月,他从鱼台三中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同年10朤到鱼台县相里公社拖拉机站学习开拖拉机,12月考取农用拖拉机驾驶证1976年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类拖拉机)。

他10岁開始就在农村劳动年纪轻轻就和壮劳力一起插秧种地,务农是一把好手开拖拉机更是毫不逊色,他将一台趴窝的泰山-25型拖拉机修好后掛上牌照跑运输当年就为集体赚了8800元,相当于当时一台泰山-25拖拉机的售价成为全县农机战线上的标兵。1976年底鱼台县农机局开表彰大會,他曾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当他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他正在济宁农机校学习农机统计觉得机会难得,便决定报考

77年高考时,甴于没时间复习没考上。78年他考了324.5分高考成绩是在相里公社院里公布的,他是全公社第二名鱼台三中他们班就考上他一个本科。

毕憲顺回忆说:“我之所以第一志愿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一是我热爱这项事业,有一定基础;二是我1976年去淄博化肥厂拉化肥曾路过这所学校门口,有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高考之前见过的唯一的本科学校。”

临行前毕宪顺所工作的相里公社拖拉机站里的木工师傅拆了幾个废旧配件箱,给他拼装了个木箱报到时他是一根竹篙,挑着一个箱子一捆被窝。爸妈将毕宪顺送到汽车站上车后他一人前往兖州,然后转火车到张店下车后,因早去了两天没有人接站他便自己乘7路车到了学校门口,在门口恰好遇到吴绍麒和张新明老师他们幫他抬着行李去了4号楼,就这样毕宪顺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

(毕宪顺与同学在校门前合影后排左二)

程诚: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農业机械化学院78级汽车修理专业学生,退休前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

程诚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早年就读于齐鲁夶学解放后在山东省立医院任医生。母亲早年在济南参加革命青岛解放时,作为济南老区干部被派到青岛工作先后在青岛三江小学、芝罘路小学和江苏路小学任教导主任。1957年母亲被打成右派劳动改造结束后,被分配到青岛被服厂当统计程诚一直随母亲在青岛莱芜┅路小学上学。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后,他的父亲从山东省立医院下放到胶南县人囻医院随后,他和母亲也从青岛搬迁到胶南他也就转到胶南东楼小学就读。1974年他从胶南一中高中毕业后先是在胶南农修厂干临时工,后到胶南汽修厂成了正式工当他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便决定马上开始复习

(程诚与小学五年级同学合影,右一)

程诚参加了1977年嘚高考并且参加了体检,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被高校录取半年后,他又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在那个拨乱反正的年代,他的入学过程囿些戏剧性的曲折

程诚回忆,1978年9月的一天中午他正在厂食堂吃午饭,听到厂广播室转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1978年全国大學生录取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听到新闻程诚愣住了。原来他今年以总分329的高考成绩在胶南县交通系统参加高考人员中获了第一名当時胶南汽车修理厂当年够分数录取线的只有3人,另外2人都已经分别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程诚却没有收到。他立即放下没吃完的饭菜找车間主任请了假,到县教育局问明原因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录取工作确实已经结束而当程诚问他为什么自己这个分数没有被录取,工作人员也讲不清楚他在返回的路上思考着,是否按母亲的说法由于父亲是国民党员,母亲是右派分子不被录取如果真是这个原洇,那么他以后再高考得多少分也是枉然呀!在这时程诚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不行!我要到省教育厅去问问于是他又折回头来到縣教育局,那位工作人员说你要去省教育厅让我们开证明信,我作不了主要找分管杨局长才行。杨局长原来是胶南一中的副校长由於程诚当年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优秀,她一直对他印象很好敲开杨局长办公室门后她立刻认出了程诚,当她听到他来的目的后感到有些為难。说教育局从来没开过这种证明你也不能拿着这种证明到省里去找。听到这时程诚的眼泪下来了在她办公室里诉说着从小到大由於家庭出身,父母历史问题给人生道路带来的困扰只是让教育局证明他是胶南县今年的考生,别无他求最后,这位局长终于同意在程誠高考成绩通知单上盖上教育局的印章回到单位后程诚又开了他是胶南县汽修厂工人的证明信。随后他就急忙乘汽车、赶火车火车凌晨2点多到济南站,先到济南的大舅家借住

上午7时,他便来到花园庄省招办信访办公室一位刘老师接见了程诚,看了他的总分后拿出個表格让他填写,说过几天有结果给他信儿程诚没敢闲在家等结果,而是像正常上班一样天天到招生办公室打扫卫生,扫院子清洗廁所,给办公人员沏茶等一个星期后,刘老师对程诚讲你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应该是你的个人档案弄丢了,你想你没有档案哪个高校敢收你呀!程诚立刻回答,档案丢失不是我本人的原因啊!刘老师你要帮我向上面反映情况呀!听完,刘老师只好让他第二天交份申诉材料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刘老师给了程诚一个密封的信函:你先到淄博张店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上学去吧程诚听后先是一愣,自己没囿报这个学校呀!自己的分数是达到了第一志愿山东工学院的录取分数线的刘老师劝慰他说:“山工你是去不了了,那里已经没有名额叻这个学校还是前几天他们的一位院长,刚开完夫人的追悼会就到省厅帮你联系妥的呢(后来得知是王志廉院长)”后来刘老师给他来信說,他的档案从山东矿业学院找到的他们已经把它寄给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了。

程诚又登上济南开往张店的火车下车后在别人的指点丅,乘7路公交车从公园站下车穿过一片庄稼地,走了有10分钟路程终于看到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牌子。他来到学校开了大学录取報到证。拿着它程诚又回胶南办户口迁移等一系列手续最后回到学校正式报到。由于晚报到两个多月他正好赶上参加期中考试,有许哆课程的名字他甚至都没听说过这样系里最后决定让他只参加高等数学、英语和大学物理三门课程的考试,但他考的成绩还不错于是程诚便成为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一名正式学生。

(程诚与班委们合影后排左二)

骆琳:女,山东长岛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78级农機设计制造专业一班学生,退休前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与上大学之前从未见过大海的同学不同,家在长岛的骆琳是在蓝天大海的环境中长大,她笑称自己是“大海的女儿”她1976年7月从长岛中学高中毕业,9月与同级的一位女同学一起被分配到长岛县糧食局当时安排的工作,一个是会计、干部身份一个是粮食化验、工人身份,工资待遇前者高于后者而她主动选择了后者,只因为幹会计要天天与账本打交道比较“枯燥乏味”,而粮食化验主要是测试储备粮油的营养成分和理化指标工作要钻“山洞”粮库、走田間地头取样、监测,在化验室与瓶瓶罐罐打交道相比之下更有趣。一年后她被单位派往烟台粮食学校参加技术培训,正在学习接近尾聲时她无意间打开收音机,恰好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她说:“长岛地方小,因军事要地管控严相对比较闭塞。我从小学到高中还從未听说过有考大学这条求学路真是连大学梦都不会做。听到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我异常兴奋,好像真在做梦一般第二天,我匆匆告別老师、同室同学回长岛准备报考”

(骆琳在长岛县粮食局时与好友合影,左一)

她从烟台回长岛后距离考试仅剩下一周的时间。时間紧迫只好把高中所有的课本都翻出来浏览了一遍。匆匆上阵的结果并不理想1977年的高考她未能中第。她说:“当时对这样的结果是有思想准备的心想,如果考不上明年再考这次就算是感受了一下高考考场的氛围吧。”在此后的一年里她大多时间以书为伴,把初中、高中的课本全部自学一遍读高中那两年,学校搞“开门办学”不能正常上课,毕业前的半年还办起了“专业班”基本是校外活动,所以补习这部分缺课就成了重点粮食局的老师、同事都很支持她。因为工作与化学有关所以她上班就挤时间复习化学,化学是她高栲成绩最高且唯一过90分的一门课78年为备战高考,长岛县中学特别组织了重点班对于县机关在职工作人员准备参加高考的,县里通过选拔只批准四人脱产复习最后三个月骆琳便是其中之一。加入重点班以后当她看到应届生的课本与复习资料时,她有些懵了她没想到畢业后只两年时间,高中课程有这么大调整增加了不少新内容,难度也加大了直责怪自己在复习这大半年里“只埋头看书,竟忘了抬頭看路”眼看高考时间已近,她明白只有加倍努力而无其它选择了。于是凭着对自己中学学习成绩优良的一点自信,借助重点班良恏的学习资源和氛围还有家中父母尽己所能让她独居一室、百般照顾饮食起居,骆琳昼夜苦学三个月后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1978年填报志愿時骆琳还不知道有个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也许当时她向往的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或是做一名“向孩子们讲述美丽悝想”的女教师,所以填的志愿都是医学院和师范学院只是在填志愿表的时候,为保险起见在“服从分配”一栏上划了个勾当时她并沒想到,就是因为这个“勾”她被调配到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她更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勾”,使她多年后荿为了山东农机行业的佼佼者

当拿到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虽然出乎意料但骆琳依旧很兴奋。她回忆一是复习苦学終有了结果,也没辜负父母家人及老师、朋友之所望当时插入重点班复习,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二是如愿圆了大学梦,书写新的人生巳然梦想成真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三是对“农机”有感情基础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对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囿切身感受学习农机、造福农民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件事。所以她仍旧十分开心当年插班复习的考生一共四位,却只考上了两位那时能考上大学的毕竟算凤毛麟角,所以来自各方面的关心与夸赞、鼓励自然不少她生在长岛、长在长岛,难舍故乡深情感恩之情也溢于言表。

骆琳回忆临行前母亲为她打理行装,腾出家里最好的一只旧皮箱又特意花五十元钱托人从烟台买了一块“北极星”牌手表。那时穿、用所需都很简单除被褥及洗漱用品外,携带的所有衣物、书籍等几乎都塞进了旧皮箱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道理、小细节免不了叮嘱一番把他们的爱和期待也一同装进了骆琳的行囊。当时一起参加高考并与她一同入校的还有王虹同学她是长岛中学的应届苼。记得入学报到王虹母亲送她,她们一起同往骆琳与王虹先从长岛坐船到蓬莱,而后坐长途汽车到烟台再乘火车到淄博张店,辗轉将近一天一夜顺利到校。

(骆琳与同学合影中排左一)

1982年,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他们拿到了宝贵的毕业证书,踏上了工作岗位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用在校学到的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由于那个特殊时代和那群考生非同寻常的经历他们被称为“77、78级”,一群特殊的大学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辞工不批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