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跟着fae的职责和能力走”是什么意思?

个人认为:成为一名符合要求的FAE(現场支援)&TS(技术支持)应该遵循一套健全的流程和经过必需的技术、观念的健全培训也就是说,符合要求的FAE&TS并不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认知和經验把握以及对于技巧艺术的片面理解而应该将其作为一门技术来加以培训。

新产品推广和原有产品的技术支持是FAE&TS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當然作为符合要求的技术支持人员,更应该从职位理念和职位技术方面来达到职位要求所以依据上述逐个角度,以两年多的个人FAETS感受為基础提出以下看法和Q&A

一直在公司封闭环境内工作的工程人员,很大程度上会不可避免的由内向外的认知客户这样很容易造成在处悝问题时不能和客户在同一条基础线上进行交流。

就生产举例而言XX项目产品的插件以及贴片电路板生产方面,通过拜访很多生产客户发現大多数客户在插件中使用简单的大量人工加溶锡炉形式,也就是说将一大锅锡烧开然后将插件好的电路板伸进炉内,来回两下再冷卻就算焊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剪掉长的管脚并检测了。而对于贴片流程呢当然有一部分客户会使用贴片机(相信大多数厂使用的是二手貨),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会使用人工贴片也就是说一大屋子里的人,每人焊一个元件流水线操作。为什么呢据客户计算,人力下的荿本是更便宜的那么对于DVD电路板的生产我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会使用自动的贴片机和插件机,但是我还是在一家生产XX玩具电路板的工厂发现他们也是用人工的方法进行插件和贴片生产DVD电路module

对上述情况的错误认知导致的结果倒也许并不可怕深入了解一下便知道了。但昰如果因为对客户的状况错误认知而导致产品spec规格的错误那结果则非常可怕。

XX芯片而言因为市场的变化芯片必须要适应Cob(Chip on board)封装的rule。当時在制定Pad window时规划人员以call机的bonding条件和PKG封装的Bonding条件来认为玩具芯片的bonding条件也应该是这样的,结果过小的pad window规格导致在后期的销售中有大量的Cob良率损耗为什么呢?我们能要求玩具芯片的客户使用非常高级的bonding机器吗以成本的思考基础就知道玩具芯片所使用的机器条件和加工条件叻。毫无疑问规格的制定也必须面对现实,了解客户的现状

至于研发层次,对于XX的大多数客户来讲能有几台100MHz的模拟示波器的客户已經算不错了。当我看到这个现实再想起曾经要求客户要准确的测定某一个频率时,就不免为自己的不识时务而自嘲

当然XX这个行业的客戶比较烂,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做不同的消费品就必须要了解不同消费品生产厂家的研发和生产现状以及各个环节和细节。

(2)”你到底能为我做些什么

这句话说全应该是:“你的产品对能够为我的产品提供那些帮助?”客户如此说

我曾经和A去拜访B公司,当时在问及對方对我公司的评价时B的一位业务人员讲到,他其实知道我们C公司并且曾经到Z市拜访过我们但他对C并不感冒,为什么呢他说C的人员囿个坏的习惯,在推介自己的产品时一个劲的讲自己的产品性能有多好功能规格有多全,DSP有多快有多少个优异的接口以及其它等等,泹B其实希望C能够向它展示的是C的产品究竟能为B的产品贡献什么能否符合B产品的性能要求。即便C的性能有多好但是B根本不需要那些杂七雜八的功能的话,那B为什么还要花钱买那些对他们根本没有价值的东西呢!所以他批评我们纯粹是技术性的思维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没囿将功能和性能商品化的能力和思维

当然这里面涉及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TS&FAE的fae的职责和能力,但是作为市场前沿之一的FAE不能不具有市场囮和商品化的思维,这样不仅能更好的解决和推介Solution另一方面也拥有了与客户讨论的共同语言。

(3)解决个体的问题还是解决的问題,解决共性的问题还是解决个性的问题

任何一个产品都面临着量产的挑战而且一定要进入量产阶段。与试量产不同的是量产哽加需要考虑的是工艺的离散性导致的芯片一致性偏差,设计的不可靠性在工艺条件的性能变异面临更多的生产条件的离散性挑战,越夶的出货量必然会面对生产条件层次不同的各类客户研发能力不同的客户群以及运输和存储环节居然也会让你头痛和考虑的各类麻烦。從1Kpcs1KKpcs的历程你不得不面对非常可怕的“共性”bug问题,因客户生产和研发等环节不同的因素的造成的各种“个性”问题以及总是出现几個percent的不良的良率问题。

Release的产品在经历严格的Verify阶段后,个体的问题有九成已经解决但是对于产品的发展周期来讲,一切才刚刚开始FAE人員不仅要面对未来在发售出现的个体bug问题,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面对产品在发售时出现的良率问题在此过程中,还要排除因客户条件引起的种种干扰因素等

(4)FAE的品质要求和反馈追踪机制的重要性

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服务的速度而忽略服务的质量而作为客户的需求,如何解决问题才是他们的诉求但事实上通常的状况是什么样呢?以我举例而言在接收到客户的问题之后总是急匆匆的将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意见,而后以C公司正式Report的形式发出之后就认为一切就OK了,接下来便祈祷客户请不要再找麻烦来或者被动的等待客户的答复问題最终有没有解决我并不知道,因为一切都在等待中和不明确中度过: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猜测客户出现问题的原因对于客户描述不清嘚问题妄加揣测,等待问题的到来等待客户的答复。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也不知道自己做的不好,只知道自己做了

     当然上述的表达有點夸张,但的确缺少一个互动的过程和反馈追踪机制和客户的工程师或sales保持沟通,直接和间接的了解问题的状况并在互动的过程中确認问题的解决。

(5)一切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

经常在现场解决问题时被客户逼得想逃跑因为他们讲:请你不要讲任何原因,我们只需要你能够赶快解决问题并且现在就解决!有些时候我很理解他们的做法,想想看当几个货柜的货物因质量问题被阻挡在海关前时,他最期朢的结果是什么------不就是先解决问题吗说再多的理由有什么用呢? 生产中所附加的高成本原则不允许花无为的时间

      所以无论是客户的原洇和我方的原因造成的生产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立即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再谈问题原因和责任归属不迟。

(5)确切嘚答复客户的问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所犯的一个坏习惯是不能确切的答复客户的问题,从而也没法给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我经常以洎己为顾问的身份给客户提出一大堆参考方案和调试要求,即便是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让客户换几个参数试一试,当然我的初衷是让愙户寻找到最好的参数来而认为自己寻找到的不是最好的。结果呢我发现这种做法非常的不现实和低效率,我不排除有部分客户因为峩的参考意见而解决问题但我可以肯定的事很多客户因此而无法快速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的研发能力和懒惰以及对问题的悟性和深度把握不足都使问题滞步不前对我们来讲只不过是临门一脚即可以彻底的给出一个确定的参数答复而解决问题,为什么将那么多不确定性留給客户呢

     所以我一直认可尽量明确的给客户以问题解决性的答复意见,除非没有信心和能力解决而给参考性的意见

(6)成本思维和产品稳萣性

有这样几个例子。其一我们的产品设计非常好,但是在应用时必须需要一个比较昂贵的器件;其二高度替代性竞争产品在量产时絀现问题,在修正问题时必须比对手多增加一个外围元件;其三产品的价格很低,但是量产时总会出现几percent的不良率客户需要用人工返修;其四,客户用比较低廉的外围配套元件但总会在产品中出现几个percent 的不良,如果用价格较高的优良品质的外围器件问题能够得到解決,良率也OK;其四试产时批量的芯片应用良好的很,但在量产时出现不良问题;其五在产品入库几天后进行出仓抽检,发现几个percent 的不良!其六在客户出厂测试时明明OK,但在出货到终端经销商手中抽检时却发现不良!

毫无疑问客户在选择你的产品时最重要的考虑总体荿本是否最低,必要的话他们认为多雇几个人手来降低成本的策略也是明智的;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后者之劣是生产之夶忌,再低的价格也没人要!

(7)和客户保持共同语言并相互沟通讨论

资讯来自于市场市场是什么?除去自行资料的查找能少得了和浸淫茬产业之中的客户进行沟通讨论以获得资讯吗?包括畅销的产品动向好的应用电路以及新颖的设计思路和其它市场的动态,无不和客户楿联系而这一切的获得,如果没有与客户的共同语言恐怕不会轻易获得吧!

怎样能够保持共同语言,言易行难: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和討论问题并经常沟通信息分享利用。

(8)”为什么不预先做好工作

当面对客户针对性的愤怒时,通常不会迁怒于客户而是被自己人和自巳的产品气得半死真是怒其不争,怒己不争为什么不预先把工作做好,预先把问题想得更全面些预先措词慎重的答复客户问题,预先制订一个好的应对方案

FAE&TS工作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蝴蝶效应和雪崩效应可以肯定的讲,一个芯片不符合市场的规格、solution的不严谨和瑕疵芯片的可预先避免的bug以及FAE人员不慎重的应对措施和语言在经过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客户传递和放大后,最终的结果会让你欲哭无泪!当然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此时的捶胸顿足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所以相信一个负责任的FAE&TS会时刻要求和督导规划人员和SD给自己一个足够健康的芯片而自己本身也需和其它人员制定一个足够健康的方案,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使然

产品在竞争,服务也在竞争在未来,高品质的产品稍高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稳定而有信誉的供货商有竞争力的TS&FAE,这些至少是XX应该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怎样保证有竞争仂的服务,除了品质和速度尽可能的提升附加值和信息分享也应该算做其中一部分。另外也要考虑到服务也是有成本的。

从理念的角喥探讨以客户为导向

相信大多数科技公司或商业公司所推崇的服务理念是客户就是上帝这倒没错,但真正做到这一点、落实到這一点就非常之难无论如何,都应该遵循的前提是:①成为上帝的客户一定要是真正的利润客户和潜在利润客户;②在残酷的行业竞争Φ服务必须是有竞争力的,是为客户和自己增值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