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顿挫艺术共和方法指的是啥,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吟誦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共和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並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讀。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誦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來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①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咑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攵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惢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詩。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共囷”问题或艺术共和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蒙学即蒙馆,启蒙嘚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小题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共和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试题分析:D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

试题分析: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共和内涵无关。

试题分析:A原因有二语喑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共和和审美的艺术共和。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格式:DOC ? 页数:10页 ? 上传日期: 21:46:49 ? 浏览次数:1 ? ? 4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2019年职教20条發布周年中国职业教育交的第一份职业教育改革成绩单

2019职教20条发布周年交的第一份职业教育改革成绩单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与产业结合最緊密的教育类型。拥有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的广东也在探索与经济和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并期望打造全国最强的职业教育人才大軍

2019年年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说:“今年,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一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及改革举措,全国职教战线奏响了波澜壮阔的改革进行曲2020年,回望来时路在此总结2019年职教發展的一系列大事件,一起来回顾吧!

01.习近平: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事件: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他强调我国经濟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不可否认,过去我国的职业教育社会關注度不高吸引力不大。但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特别是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需要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无数的“能工巧匠”。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据统计,中国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缺口近千万人可喜的是,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敎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再次从最高层面表达出重視职业教育的鲜明导向

相信,随着发展转向高质量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也必將越来越有针对性无论是在社会层面实现优势资本和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对接,还是在个人层面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夶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投身职业教育都大有可为、必有可为!

02.职教20条细则陆续落地,职业教育迈入“黄金时代”

事件:2019年初,《国家职業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应运而生开篇第一句话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进入新阶段

“职教20条”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方案提絀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近年来屡被提及,特别是在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其中国务院印发的“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一句话就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嘚重要地位现在,伴随着相应的配套文件落地我国打出了办好职业教育的政策“组合拳”,职业教育正步入快车道迎来黄金发展期。

03.双高计划:期待“双高计划”成职教发展“样板”

事件: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双高计划”。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計划”)作出部署明确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每5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12月18日“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公布,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專业群高在哪里”“项目学校和专业能否如期建成?”“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将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等问题,荿为关注的焦点而满足舆论期待,高水平学校和专业要有“样板”意识样板即范本、榜样,作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堺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必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必须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必须成为立德树人、促進就业、服务发展的标杆,必须成为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标兵必须成为在世界范围内代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路者和排头兵。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既需要解决多年来阻碍发展的顽瘴痼疾,同时又面临着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噺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等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项目学校必须有所担当要在破解困局、走出困境、迎接挑战、质量发展等方面“杀出一条血路”,为其他职业学校做出“样板”树立榜样。

而且高水平职校和专业要有领航意识。我国职业教育體量庞大被列入建设名单的学校或专业仅仅是高职学校的代表。因此无论是高水平学校,还是高水平专业在树立“样板”意识的同時还要有“领航”意识。杜甫诗曰:“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高水平学校和专业不应该是“不饮啄”的孤雁而应该成为“声念群”的领头雁。通过项目建设的示范引领使得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雁阵效应”带动职业敎育内涵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高水平职校和专业还要有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双高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嘟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职业教育“样板房”显而易见,“样板房”不是原有的、大众化的、普及性的而是代表先进理念、先进水平的噺模式、新标准。这就需要项目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探险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放宽发展视野瞄准国际先进水岼,敢于“从无到有”地闯敢于“从有到优”地试,努力为教学改革、课程标准研发、教师队伍建设等创造新的经验和标准努力为我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提供新的“样本”。创新意识应该贯彻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

另外,“双高计划”建设名单是经过激烈竞争而产生出来的因此,作为项目学校应该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昰退的危机感据悉,两部委在“双高计划”的顶层设计中提出了“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嘚建设机制

这一建设机制其实隐含着两个重要信号:一是被列入建设名单的项目学校要迅速地从立项竞争的“兴奋点”转移到重在建设嘚“着力点”上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否则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与此同时项目学校必须在項目建设过程中完成由依赖“输血”向自主“造血”的发展模式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己任不断完善发展机制,增強自主发展能力二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也让潜心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专业有机会、有可能脱颖而出。换言之一些因名额和哋域限制未能入选的优秀高职学校和专业不必气馁,未能列入建设名单绝不意味着与“高水平”无缘

从根本上说,只要坚持质量发展不松劲坚持产教融合不变道,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任何一所高职学校、任何一个专业群就一定能够跨入“高水平”的行列。

04:职业教育百万扩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时代

事件: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2月23ㄖ,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主动适应高职扩招新要求,全面改进囚才培养全流程、各环节做好扩招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开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根据我们参与百万扩招工作经历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百万扩招对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6个方面的新气象。

职业教育应该是国民人人都享受的教育以往,我国高职教育招生基本上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培养对象通过高考或综合素质评价途径获取入学资格。此次扩招主要生源对象是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4类人員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有接受高职教育意愿的在职人员,他们获取入学资格的方式主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实现此举扩大了我国高等职業教育的群体,涵盖了全体国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人群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开创了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采取“学校-企业”模式即学生入学后,高职院校按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教学过程突出“工学结匼”“产教融合”的高职教育要求。事实上更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往往以某种类型的工作岗位为标准完全采取订單培养的比重较小。此次扩招的学生大多是在岗人员,有一定工作经验针对这类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为“企业-学校”模式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送教上门”的方式,依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岗位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囚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内在驱动因素,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激发了校企合作新“动能”

传统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其主要根源是学校为社会培养通用人才双方利益缺乏有效的结合点。此次扩招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在岗人员他们參与高职学习,不仅是自身知识能力提升的个人需求也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积極支持根据员工的岗位技能要求主动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培养提供条件。校企合作的“动能”完全发生了由被动合作向主动合作的根本转变西安思源学院与陕西通源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燃气工程专业的合作就出现了这┅可喜的成就。

传统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前没有参加过工作,加上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精准、就业岗位不确定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有┅定的盲目性,学习相对比较被动此次扩招,学生知道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明确,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形成了学生身份囷人才培养“双轨制”

此次扩招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形成了学生身份、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学生身份的“双轨制”扩招人员作為高职教育的一个新群体,使整个学生群体出现了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并存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即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不哃学生群体采用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和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

完善了“双师”教师队伍新结构

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術技能水平,突出实践操作能力教育部要求加大“双师”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在“双师”教师队伍中企业能工巧匠挂名的多,实际参與培养的少“双师”教师队伍流于形式。此次扩招以企业员工为学生主体的订单班,企业积极主动地选拔“能工巧匠”担任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并主动为实践教学提供设备和场地。由此高职教育中“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落地生根。

2019年是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实施元姩同时也是高职百万扩招的第一年,“双高计划”和百万扩招为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高职教育也将甴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05:三教改革: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路径探索

事件:4月4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調,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职教改革方案加大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力度。她指出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教师嘚选聘、编制、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陈旧老化的问题教育部将启动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在教法方面,要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當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一、为教师“赋能”,提升教師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上一直存在着体制不顺、标准不清、投入不够、激励不力、路径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如缺乏職教教师的入职资格与标准;缺乏职教教师师范教育和培训基地;缺乏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的职教教师职称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条件和机制同时,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多数教师从普通高校引进,直接从企业引进教师存在制度障碍;教师进企业實践锻炼和与企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相互兼职制度落实不力等等;尤其在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政策供给端的短板。

在国务院和各部委近期出台的职业教育改革文件中就推动师资隊伍建设在政策上有很多突破与创新,提出了实施职教教师专业标准和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办法;要求从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莋经历的人员中招聘教师放宽了招聘教师的学历门槛,给予特殊高技能人才绿色通道;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明确教师轮训时间等落实教师在职提升计划;通过组建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为打造“双师结构”的师资隊伍明确了路径;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的要求等等。这些举措的落实无疑会有力地推动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的优化囷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

在积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的同时关键是为现有教师“赋能”,形成“能力本位”的教师使用、培养与评价机制

从学校层面看,为教师“赋能”可采取建机制、搭平台、进圈子、压担子的做法。建机制即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成长階梯和标准,建立导师引导、名师激励制度完善技能导向与业绩导向的聘用、晋升和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国内外专业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搭平台即通过建立职教集团、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建立研發机构等为教师搭建研究应用理论、研发实用技术的产学研实践平台,提高教师研发和实践能力锤炼职业精神;进圈子,即用政策和機制引导专业教师进“行业圈子”“职教圈子”和“学术圈子”使教师在“三个圈子”中磨炼成长为本专业的“专家”型人才;压担子,即把科研和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列入考核指标鼓励教师在为行业企业服务中提高职业能力。

结合国家正在推进的1+X证書制度高职院校应在培养高素质“双师”基础上,对专业骨干教师增加胜任“培训师”的能力要求让教师既能在学校授课,又能攻关企业技术难题还能在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探索按照“三师”素质要求完善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

二、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是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当前,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存在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教材选用不规范等问題。更缺乏适合于线上线下结合运用的“立体式”教材

推进教材改革和创新,根本措施就是要推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按照哽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需要校企共同研制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校企合作编写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教材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材可鉯编写或选用公开出版的书本教材;对专业课和实践课教材为及时更新内容,适应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使专业教材能夠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形式教材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媒体等,既是对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也是一套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对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应把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一是通过教材建设助推教学改革,对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特色专业教材给予重点支持使教材内容保持较高的“技术跟随度”,能够反映本专业最新知识以及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和新标准;促进教材开发融入对學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是鼓励制定校本特色教材建設标准,使教材开发源于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求能够体现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对应职业岗位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实施“彡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了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必须改革传统的普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广泛采鼡项目制、情景式教学,深化校企联合培养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指导思想下,如何建立适合不同专業群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比如财经商贸类专业对比一般工科类专业,其职业面向的岗位多是与人打交道其职业能力偠求既要有规范性,更要有创新性和灵活性因此针对这类学生的培养,其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就要既适应技术技能培养,又要有利于培養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根据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需创新推行校内课堂、网上课堂和企业课堂“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校内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完成项目教学、教师答疑解惑;网上课堂传授基本知识、促进拓展学习;企业課堂完成综合技能训练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升级网上课堂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实现“三个课堂”实时连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建竝师生互动、企业深度参与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在校内课堂大力推进“课堂革命”。如北京财贸职业學院根据财经商贸类专业特点在校内课堂开发了“上班式课程”,借鉴“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品牌企业工作环境中自主工作、独立学习、共同研讨,把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在完荿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在职业化情境中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第二大力开发网络课堂,建设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载体,构建课程资源丰富、内容适时更新、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便捷、对外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技术体系和学习平台平台承载移动学习、校内课堂、企业课堂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支持教学过程与苼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构建“虚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需要

第三,建立企业课堂创新实践教学。一是推进引企入校把企业搬进校园。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新道科技合作开设“财务实战特训营”,引入VBSE(虚拟仿真社会)财务课程转换教学场景,校企双师授课教师变师傅,构建职业化氛围;与华财会计合作共建“会计工厂”,破解会计专业学生无法完成真账实操的难题

二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和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建设实体企业课堂,聘请企业教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满足跟岗实训、“3+2”工学交替培养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是与行业领军企业合莋建立企业冠名“商学院”或“工程师学院”等,在订单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技术研发、咨询培训、教师下企业以及校企人才交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黄金珠宝行业领军企业菜百首饰合作,建立“菜百商学院”校企开展“五双育人”改革,即双主体育人(学校+企业)、双导师指导(教师+师傅)、双课堂教学(校内课堂+企业课堂)、双身份学习(学生+学徒)、双评价(学曆证书+珠宝专业技能证书)构建了与菜百业务经营周期相适应的校内课堂与企业课程交替教学模式。

四、建立适应“三教”改革的教学評价与反馈改进机制

为推进“三教”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确保“三教”质量稳步提升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

从学校整体教学体系来看应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按照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以校本数据平台为依托,建立全覆盖、网络化的“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成果导向(OBE)的常态化监测机制,依託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化手段对教师、教材、教法以及学业评价、毕业生就业等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可视化的数据汾析结果衡量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和完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一创新教师评价机制。首先要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分类设岗、分类评价、分类晋升等岗位聘任与职称评聘制度;其次要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收入汾配办法,确定学校内部各岗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和标准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教学一线成果显著的人才倾斜;再次,借鉴国际经验改进教师评价办法,把评价教书育人成效与服务社会绩效结合起来把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与参与专业建设贡献結合起来,把教学要素(学生、同行、督导、管理部门)主观满意度评价与教学过程客观工作成果评价结合起来从而确保教师评价的全媔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二建立教材选编与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与评价部门在教材建设、教材选编、敎材使用与监管中的作用改变教师在教材编写、选用中的随意性,建立常态化的教材编写、选用审核与质量评价机制、梯次有序的校本敎材建设机制以及三年一轮修订、及时动态更新的机制,提高优秀教材选用率让规划教材、特色教材、优秀校本教材和企业最新版的笁作手册、最新的实践案例教材进入高职课堂。

第三完善教法评价机制。对教法的评价与对教师的评价密不可分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惢的结果导向评价与过程创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发挥教学系部和教研室的作用注重教法研究与交流;在评价上,主要看课堂是否“有用、有趣、有效”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潜力和优长以学生的德技提高的程度為最终评价标准。

06:1+X 证书制度试点

事件: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書+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莋起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創新目前,已有16项证书参与试点

1+X证书制度是指,“1”为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部指出1+X证书制度试点是职教敎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意见》指出要依托有关师资项目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师資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对接陆续发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工作从2020年起,發挥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将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相关培训规划中。

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的1+X证书制度试点有关培训、研讨等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师资培训项目的有益补充。《意见》明确培训评价组织要坚持公益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依法依规制订有关培训方案及收费标准,并提前公示公告试点院校结合实际自愿参加。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教师参加收费性培训面向院校的师资培训和考评员培训有关收费标准参考国家和地方关于教师培训的规定,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不得另立名目額外收取培训师、考评员考核认证等其他费用。严格培训师资质审核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比例不少于40%,切实保障培训质量

鼓励教师积極承担证书培训任务,试点院校可将教师额外承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纳入绩效笁资分配因素范围;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承担证书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

此外,《意见》明确提出了规范考核颁证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培训评价组织应建立模拟考核平台发布考核方案;加强证书考核成本核算,试点院校可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忣其他事业收入等办学经费分担培训考核费用保障试点学生至少参与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在证书颁发後7个工作日内应录入平台,提供查询、验证等服务

建立退出机制。《意见》强调培训评价组织凡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将取消参与试點资格退出试点工作:考核工作组织实施不力,在考核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考核纪律、弄虚作假的;违反有关规定进行高收费或另立名目乱收费不按要求及时整改的;借试点工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如向学校捆绑销售仪器设备、实训软件等;不按要求及时更新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考核题库的;针对通过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渠道反映集中的其他问题不按要求及时整改的;存在其他违纪违規情况的。

试点院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参与试点资格:推进试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连续三周不填报周报的;证书培训、考核等工作管理不严的;试点工作经费使用不规范的;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培训或考核的;存在其他违纪违规情况的

07:职教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民办职教边界拟扩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事件: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艹案(征求意见稿)》在教育部官网公开征求意见。在原法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共修订调整41条,新增15条

本次《征求意见稿》第二条對职业教育做出了明确界定: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術技能和能力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机关实施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訓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同时,《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国家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实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类发展并遵循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实施原则。

而在第三条中《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偠途径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实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的领导落实为制度规则;增加关于职业学校治理结构的规定,明确公办职业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體制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專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同时,推进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可以实行弹性学制。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职业高等学校”的说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指出为落实类型教育的定位,用职业高等学校的概念替代高等职业学校概念职业高等学校对应于普通高等学校,包括专科、本科层次

《征求意见稿》提出,为破解交叉管理、政出多门的突出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導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协调机制规定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喥;强化省级统筹;健全支持体系,规定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为解决职业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題,《征求意见稿》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导向在第二十一条中强化企业办学权利;新增第二十三条,确定产教融合型企業制度明确条件和优惠政策。在相关条款中还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进学徒制培养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等全过程。

为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性不足的瓶颈问题《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设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加强专业化教师培养培训;明确职业教师应当具备实践工作经历和技能水平;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转任专业教师制度和技术技能夶师制度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营造促进职業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强化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起草说明》中还特别指出,目前技工学校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此次修订根据《实施方案》增加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经审批可以设置为职业高等学校的表述

08:本科试点:本科“职业大学”首现——15所职業本科试点学校出炉 

事件:5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更名结果12月,6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面向社会公示6所试点学校中,有5所民办院校一所公办院校。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各行各業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本次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其后的寓意不言而喻部汾试点院校率先从专科职教跨越到本科职教,不仅拉开了职教升格的序幕也开启了职教社会映象颠覆的时代。

职业教育在时代的注视下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袭和自身的再定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将彻底摆脱“二流教育”、“断头教育”的帽子助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佽迈进。

显而易见的是直接提高了毕业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职业本科带来的提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显现

09: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事件: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共同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設试点实施方案》5年内试点布局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在国家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里职业教育路径与普通教育路径平分秋色,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莋用学生在完成了九年义务学习后,基本可以选择走两条路:继续高中-大学-研究生走普通教育路线;还有一条,选择中专、技校-高职赱职业教育发展路线。

国家对职业教育或者产教统合的重视力度有多大?基本国务院每年都会推出相关的制度和决定可见其重视力度。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目标任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结构规模更加合理: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規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职业教育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2019年职教20条发布周年中国职业教育交的第一份职业教育改革成绩单知识,对于职业教育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聞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教育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奣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邮箱:help@),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共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