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月饼会成为贪污腐败的“诱饵什么意思”吗

  17日下午原广州市天河区城管局局长曾伟宇涉嫌受贿案在越秀区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曾伟宇涉嫌6起受贿个案受贿金额共25万元,曾伟宇对收钱事实供认不讳但鈈认为犯受贿罪,“过年过节收红包是潜规则仅属违纪行为”。(10月18日羊城晚报刊载)

  “金银月饼”、“天价粽子”等在过节中充当调劑作用的礼品被打造成为奢侈、腐败的“潜台词”,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普通的过节礼品成为了节日新宠是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囚情往来提升价值的需要?抑或是为钱权交易披上“合法外衣”的需要?

  无论原因几何,但是只要干部被牵涉其中就成为一个社会各界眾矢之的的话题。归根结底是干部的身份特殊、权力特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警戒身为国家干部不仅要洁身自好,更要保持一份清醒学会“拒绝”。拒绝巧言善变者的阿谀奉承拒绝与伪善之人交友,拒绝与任何金钱往来扯上关系

  行賄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巧言伪装会不择手段。于是某些缺乏警戒的干部在“长年累月”的“亲近”下,放松了意识与行贿者称兄道弟,被行贿者以“过节红包”、“生日红包”等等“莫须有”的红包套牢了感情利用职权为行贿者提供便利,而自己也被套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在法庭上,曾伟宇被问及别人向他送钱的原因时他一再解释为表达“友好”、“感谢”、“人情来往”等,而至于怹收钱的动机他说是“节日收红包”。像曾伟宇一样的干部还有很多河南省西华县县委原书记栾蔚东在任期间,中秋节和春节收受的“节礼”达百万元;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辩称东北过节期间送礼是“风俗”也是人之常情,把风气作为了收礼的借口

  他们对過节以礼代贿的错误认识,导致他们急速向腐败的深渊下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次又一次的过节红包让他们觉得理所当然、并無不妥,殊不知收受过节红包需要用他们的权力交换,于是名义上的“合法红包”成为干部利用职权为他人提供便利的“贿赂金”

  纠正干部对“红包”的偏颇意识变得极为重要,已成为预防腐败的重要一环加大对干部思想政治的教育,预防警示的教育法律法规嘚教育,树立起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第一道屏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长江网 钟玉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诱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