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最多的国家中使用最多的炸药是什么炸药,是不

要了解温压弹首先要知道云爆弹,云爆弹是以一种高能燃料-云爆剂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炸弹,与传统的TNT炸药制成的炸弹所不同的是,它并非靠爆炸能量来杀伤敌人破坏设备建筑物,而是充分利用爆炸区空气中的氧气,在前期起爆时使云爆剂抛洒开,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剧烈爆炸,也称云雾爆轰。云爆弹对目标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靠爆轰产生的超压和温度场效应,加上高温、高压爆轰产物的冲刷来造成杀伤和破坏。同质量的云爆剂比炸药释放的能量高很多,在封闭空间杀伤效果是空旷区域的几倍,特别适合杀伤建筑物、地道、地下密室等封闭掩体目标。

云爆弹爆炸给爆炸区域造成无氧、高压加高温(温度通常在2500℃左右)和冲击波来杀敌和破坏,最早实战应用于战场是1975年4月的越南战场,美军5架C-130运输机在春禄地区投下100多颗BLU-82云爆弹,爆炸区域有几十个足球场大小,区域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一片废墟,人员要么被烤焦要么窒息而亡,死在隐蔽工事内的士兵在垂死前都抓破了自己的喉咙,场面异常恐怖,这是人们第一次见到云爆弹用于实战的恐怖场面。而在海湾战争中当一名英国侦察兵看到美军空投一枚重型云爆弹攻击地面目标爆炸的场景时一度认为是美军在运用战略核打击,可想而知云爆弹爆炸攻击效果。

而温压弹是在云爆弹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综合常规炸弹和云爆弹两者优点的炸弹。温压弹的出现是基于实战时需要,海湾战争时,由于北约联盟军队占到压倒性优势,对手只能龟缩在地下工事里面发动袭击,同样给北约联盟军队造成重大损失和伤亡,而北约联盟军队却对于深藏在地下工事里的对手没有极其有效的打击方式,这不符合美军强调的“非对称战争理念”,于是美国国防部提出了要研制一种能最大限度地打击地下洞穴加固掩体工事的新型武器。温压弹便应运而生,美国海军水面研究中心接到设计任务后,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这种新型炸弹,被美军称为“掩体粉碎机”的GBU-28钻地弹。

温压弹相较于云爆弹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突出了其钻地功能,可以有效杀伤隐藏在地底深处的敌人,美军研制的GBU-57A/B超级钻地炸弹,重量13吨被称为“炸弹之祖”,炸弹长度6.5米,战斗部直径0.8米,可打穿60米钢筋混凝土或40米中等硬度岩层,侵彻深度弹径比值高达75。而在杀伤力方面温压弹采用含有氧化剂的固体药剂,如铝、硼、硅、钛、镁、锆等物质的粉末,当固体药剂呈颗粒状在空气中散开,在加热状态下起燃并释放大量能量,大大增强了温压炸药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形成的爆炸杀伤力比云爆弹更强。

除了美军拥有的“掩体粉碎机”“炸弹之母”GBU-57A/B超级钻地炸弹等几十种温压弹、云爆弹外,其他军事强国也不甘落后,2007年俄罗斯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威力最大燃料空气炸弹,称为“炸弹之父”,填装7.8吨新型高爆燃料,能产生44吨TNT当量爆炸威力,不亚于小型核武器的冲击波,俄军称其威力是美国“炸弹之母”的四倍,可取代多种小型核弹,而在叙利亚战争中俄军也使用过其他重型空投温压弹袭击敌方目标,其爆炸威力仅次于核爆。

目前世界上除了战略核武器之外,威力最大的当属这种以高爆燃料制成的温压弹、云爆弹了,它是常规武器装备中威力和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我国早在2004年就已经完全掌握超高速钻地武器的所有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东风15C型钻地弹道导弹射程为650公里左右,弹头长度为2.5米,直径为500毫米,战斗部重量大于500公斤,材料为厚壁钨合金,弹道末速在6马赫左右,最大钻地深度可大于25米厚钢筋混凝土,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成果。在大型温压弹、云爆弹方面,我国在2000年研制250/500/公斤系列航空云爆子母弹并出口到巴基斯坦、缅甸等多个国家,在单兵云爆火箭筒方面也多有报道,在5-10吨重量级温压弹、云爆弹我国目前正在研制阶段。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又将火药用于战争之中,并且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得到发展。再后来,中国的火药却陷入了停滞之中。

东方不亮西方亮,火药传到西方以后,在欧洲人的手中成为战争利器,欧洲人靠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1842年,英国人用中国发明的火药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开始了中国近代长达一百年的屈辱史。

火炸药是现代战争的基础,中国已近从世界巅峰跌落下来以有上百年,在这上百年间,中国的热兵器一直是落后于世界的。63年前,一个19岁的青年怀揣着“改变中国火炸药领域落后局面的宏伟愿望”走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大门,开始了火炸药的学习与研究。

这位青年就是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3次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并且还是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个被称为“火药王”的男人!

当然了60多年前的这个年轻人在当时还不是王,只是一个啥都不懂、空有一腔热血的青年,在别人都争着往航空、航海这些看起来就高大上的专业扎堆时,王泽山院士却选择了在火炸药这个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的冷门专业一干就是60年。

时光不负深情,60年的寒来暑往,60年的披星戴月,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突破。1993年,王院士因火药回收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因发现低温感含能材料再获国家进步科技一等奖。而此时,王泽山院士已经60多岁了,个人荣誉上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又是工程院院士,职位上还是南京理工大的化学系主任,一般人在这时候肯定会选择功成名就,回去颐养天年了,但是王院士不,他选择继续工作下去。

2016年,王泽山院士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别人评价王院士的成果为“几乎重新发明了火药”,的确,在王院士一系列成果下,中国的火炸药终于在时隔百年之后重回世界之巅!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王泽山院士还是进行着他热爱的火炸药事业!

中国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的像王泽山院士这样的人,在科研一线奋斗终生,才换取了中国科技的快速进步。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成果,中国得以才向过去的屈辱历史说再见。天佑中华——有这样的一群人,实乃我中华之幸!【qhw】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战争最多的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