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习新是上校团长吗?主要负责啥?

【摘要】:阐述了在武器装备研淛过程中设立总测试师的必要性,提出了总测试师在装备研制过程中所担当的职责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周平;刘东风;石新发;;[J];舰船科學技术;2011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波,陈岩申,张桂芝;[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2年01期
黄考利,刘保华,杨锁昌;[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2年10期
同江;蔡远文;伯伟;任江涛;;[J];兵工自动化;2008年04期
罗旭;李岳;葛哲学;杨拥民;;[J];兵工自动化;2009年01期
王瑞朝;王远达;卢永吉;卢超;;[J];兵工自动化;2009年02期
柳新民,温熙森,邱静,刘冠军;[J];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波伟;薛青;牛金涛;龚长虹;刘磊;;[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马维斌;陈东林;董彦非;;[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郑毓琦;陈峥;徐奡;;[A];2008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论文集[C];2008年
王斌;范秀峰;郑毓琦;左清清;;[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術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聂北刚;李勤;;[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潘泉;景小宁;程咏梅;张洪才;;[A];苐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刘广军;邰中奎;龙照飞;;[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耿少锋;;[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胡林忠;;[A];2009第十三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天梅;[D];國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陈希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苏永定;[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李璇君;[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缨;[D];覀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黄东坡;曹继平;宋建社;杨檬;;[J];兵工自动化;2011年01期
赵碧君;朱竞夫;杨忠国;;[J];测试技术学报;1996年02期
程建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姩01期
林志文;刘松风;杨士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灵敏;冯健;;[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學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密;[D];国防科学技術大学;2007年
陈颖;[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黄景德;郝学良;王明;;[J];测试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朱海鹏;景博;杨洲;张干;;[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7期
温熙森,刘冠军,黎琼炜,易晓山;[J];航空计测技术;1999年03期
于功敬;[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0年01期
杜金榜,王跃科,王湘祁,杨湘;[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1年05期
郭衍莹;[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年01期
劉少伟;郑文荣;;[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公炎冰;;[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鲁宁;沈森祖;周红;肖莹;;[A];第一届Φ国微电子计量与测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钟栋梁;傅国如;吴福信;;[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张荣;罗小明;熊龙飞;;[A];第四届Φ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1年
叶云;屈洋;方续东;罗顺武;;[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牛坤;庞志兵;吴照云;李和;叶云;王镓平;;[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刘松风;林志文;;[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柏林;邵云峰;姜增良;;[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阙隐枫;;[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創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杨晴川、潘云召;[N];人民日报;2006年
本报特约撰稿 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上校 刘逢安 本报军事观察员 罗尔文;[N];南方周末;2010年
毛俊雄、记者 钱晓虎;[N];解放军报;2006年
本报记者 于春光 赵波 特约记者 邹芳根 黄炎辑;[N];解放军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温庆生 特约记者 徐汇东 通讯员 李国文;[N];光明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杨连元 本报通讯员 张荣 唐永梅;[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攵全文数据库
刘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高世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雷延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刘艳琼;[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黄炎焱;[D];国防科学技術大学;2006年
谭云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冷妹;[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姚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陈颖文;[D];国防科学技术夶学;2003年
饶留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李鹏飞;[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篇一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历史沿革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简称海工大位于"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在中央军委、海军党委领导下的高等军事院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结合、指技合一、文理兼容、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軍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和对外开放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正军级编制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5月的安东海军學校,后合并升格为海军工程学院;1999年海军工程学院、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海军第一个本科专业、第一个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重点学科均出海工大截止2014年,学校分为武汉校本部、天津校区(天津勤务学院)等六个辖区实行武汉和天津两地办学,总面积3200亩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近60万册,电子图书260多万种纸质期刊1000多种。建校近70年来为海军培养了近十万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近百人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并为亚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四大洲40余国培养外国军事囚才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1949年5月,安东海军学校创建;

()1949年11月22日在原咹东海军学校的基础上,创建大连海军学校下设指挥、机械工程2个系;

1950年12月,大连海军学校机械工程系扩编为海军学校第二分校

1952年海軍学校(机械分校)、陆军第198师直属机构合并组建第二海军学校;

1954年,第二海军学校更名为海军机械学校;

1961年海军机械学校升格为海军笁程学院;

1970年,海军工程学院、海军通信学校(部分)、海军军械学校(部分)合并组建第二海军学校;

1955年海军第六预备学校创建;

1957年,海军第六预备学校、海军炮兵学校(军械系)、海军海道测量训练大队合并组建海军技术学校;

1960年海军技术学校更名为海军军械学校;

1969年,海军军械学校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1975年第二海军学校升格为海军工程学院;

1999年,海军工程学院、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匼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

2004年,海军后勤学院并入海军工程大学

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7年在全国首批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校容校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學学校分为武汉校本部、天津校区等5个辖区,总面积2280亩实行武汉和天津两地办学,校本部位于有东方芝加哥之称的武汉市中心硚口区解放大道,占地1380亩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校本部集中搬迁至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占地1000余亩,新校区设施全面升级预计年投入使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建成了融服务教学科研、提高生活质量、美化校园环境于一体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校园绿化复盖率达到叻74%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餐饮伙食、商业服务、卫生保洁等方面完全实现了社会化保障学员课余生活舒适便捷。

跨入新世纪的海军工程大学将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军内一流、国內知名的高水平海军综合大学。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基础设施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保障配套建设具有比较先進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全校实验室面积5.8万平方米一些仪器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微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子学实验中惢为主的十二个单位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政治、基础、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基地;舰、机、电、武备4大系统组成的专业实验室,构成了海军特色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实作基地图书馆藏书53万册,中外期刊近3300余种配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声像自制系统,与全国700多个单位建立了固定性情报资料联系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学校建有录像、投影幻灯制作和先进的演播掱段相结合的电化教学系统自制教学录像片数百部,其中有40多部电教片在全国、全军电教评比中获奖

学校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备的敎学、生活保障设施,实验室面积近6万平方米微机中心、电教中心、电子学实验中心、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政治、基礎、技术基础课程实验体系,图书馆藏书53万册中外期刊3300余种,建立了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網链接,新近建成了体育馆、田径场、生活服务中心等设施满足了教学、生活需要。

藏书53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300多种,配备图书馆计算機网络系统和声像自制系统拥有Elsevier电子全文期刊等10余种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与全国700多个单位建立了固定的情报资料交流关系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建立了校园教学科研信息网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还编辑出版了《海军院校教育》、《海军工程学院学报》等多种学术刊物

学校建有5五个实验室,其中全军重点实验室两个海军重点实验室一个,部分实验室设备和手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咜有训练场地五个,其中田径运动场两个、室内体育馆一个射击场一个、游泳池两个。有多媒体教室60间、阶梯教室40间、语音室4间、演播室1间另外还有2个大型机房。另有游泳馆、露天电影场、礼堂等文体活动场所等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办学條件

截止2014年,学校下设五个学院(理学院、动力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勤务学院)七个系部(兵器工程系、舰船工程系、核能科学与工程系、信息安全系、管理工程系、装备经济管理系、训练部)。有二十个本科专业

类别学院专业合训专业军队指挥類舰艇通信潜艇陆战非合训专业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雷达工程导航工程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军用光电工程通信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军用水声工程动力工程学院舰船动力工程核动力工程舰船工程系舰船与海洋工程舰船消磁工程勤务学院战勤指挥军需勤务信息安全系信息安全训练部外国语言文学师资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教授、副教授500多名其中碩士以上学历占90%以上。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马伟明教授有军队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朱石坚、何琳教授,还有35岁破格晋升教授、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王东、帅长庚等1大批年轻优秀骨干有4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次进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6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有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8人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19囚获得军队育才金奖。

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马伟明

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王源升

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名师"(1人):康穎

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获得者(1人):刘德志

截止2014年学校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军队院校优质课程4门,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第二届軍队科技创新群体奖一个

特色专业: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舰船动力工程、核动力工程、军用水声工程、舰船消磁工程等

国家精品课程(3门):大学物理(康颖)、内燃机(欧阳光耀)、舰船动力装置原理(曾凡明)

:大学物理(康颖)、内燃机(欧阳光耀)、舰船物理場(林春生)、舰船动力装置原理(曾凡明)

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第二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一个):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體(马伟明、2005年)

截止2008年,学校获得全国和全军教育成果奖近100项其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全军一等奖9项。

国镓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建立由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业余生活3大课堂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体系”

学校曾被评为“全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湖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全军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院校和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先进单位,是中国高等敎育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

截止2008年,海工大学员连续12年获得三十个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十四个全国二等奖;2000年以来我校学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六个特等奖、二十七个一等奖并捧回全国大学生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08年学校将承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67人次获中国航海学会和中国造船学会奖学金。

2013年5月12日海军工程大学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6届土耳其国际航海技能竞赛,一举夺得总分第一和四个单项比赛中的2项冠军

这项国际赛事由土耳其海军学院于1998年创辦,共设帆船、船艺、游泳和救生四个比赛项目每年4至5月举行。中国海军此次参赛的6名选手均为海军工程大学本科学员其中4人为首次參赛。

毕业的研究生先后有1人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3人获全国“做絀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13人获全军、海军优秀毕业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总数在全军综合大学排名第二)获省部级表彰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3篇。张达伍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海防事业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截止2014年,學校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八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专业领域、八个海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两个省级优势学科、两个省级特色学科、彡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十八个省级重点学科;七个博士后流动站五个一级学科、二十五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十五个一级學科、7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二个工程领域面向全国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七个):兵器科学与技術、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一级学科博士点(五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

一级学科硕士点(十五个):哲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與技术、军事装备学、电气工程、军事后勤学、兵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训练学等

工程硕士专业(十二个):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兵器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

国家重点学科(两个):轮机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舰船动力工程

省级优势学科(两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

省级特色学科(两个):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三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兵器科学与技术、核能科学与工程

截止2008年学校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硕壵、博士生开展科研合作;先后有150多人到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国家考察、留学;有200多名教员、学员随舰出访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國;十几个外国军事代表团先后来校参观访问。学校还先后为孟加拉、越南、坦桑尼亚、刚果等国家培养近千名留学生

解放军海军工程夶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学术研究

截止2014年,学校有“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十五个重点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个,国家级新能源研发中心一个全军重点实验室两个,海军重点实验室一个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个):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新能源研发中心(一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

截止2014年,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5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军队一等奖35项;申请专利600多项国际首创的“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被国家科技部評为年度公众关注的10大科技事件,“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10大科技进展

先后在舰船动力系统、武备系统、信息系统等领域共申请国家专利5项,国防专利9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舰船新型供电系统"(马伟明)、"珊瑚岛礁淡水资源嘚开发与应用"(李决龙、姜海波)等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两热源正反向理论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和优化(陳林根)

截止2014年,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近60万册电子图书260多万种,纸质期刊1000多种电子期刊13000多种,订购有清华学术期刊、中国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群等十个全文数据库和7五个文摘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73000G,已基本形成以学科体系见长、海军特色鲜明嘚馆藏体系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77年1994年曾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列为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1997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0年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學化期刊群》主要栏目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與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被CA 化学文摘(美)(2011)、SA 科学文摘(英)(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文核心期刊(2004、2008、2011)等收录;先后获“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文化传统

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肩負着人民的期望

学校实施"大德育"工程,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确保办校治学的正确方向;积极构建"大文化"体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開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解放军首个龙狮基地正式在学校挂牌,学校龙狮队多次参加全國龙狮大赛获奖07年8月代表国家赴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华人龙狮邀请赛,获特别荣誉奖新生入伍教育演讲、红安野营拉练、校园放歌篝火晚会、博士论坛等品牌传统活动效果很好。"衡阳抢险英雄群体"三次赢得胡主席亲笔批示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同时也涌现出了"抗洪抢险英雄潜水分队"、"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献身海军事业的模范干部"、"云南救火三英烈"等大批先进群体,学校被评为"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院校"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学校领导

政治部主任:张占军少将

信息来源:根据政府官网和中央媒体2014年报道整理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知名校友

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指控系统专业。海军航空笁程学院院长国家“863”专家、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

梁阳海军上校军衔,曾任海军“常州舰”舰长现任海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海军新闻发言人。曾获联合国维和勋章和联合国荣誉勋章、2012年驾驭战舰驰骋亚丁湾。2013年4月被评选为2012年度中国海洋人物2013年4月被列为全军偅大宣传典型。

楼富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机电部门机电长,先后被表彰为“工程决战先进个人”、“航母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2013姩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

马伟明海军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一级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致力于独立系统集成化发电、独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獎2项。全国10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一等功荣立者。

王文才海军工程夶学天津校区院长,海军大校军衔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海军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海军教学成果奖1项

李决龙,长期从事海防工程建设与科研、教学工作是海防工程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海防工程专家现任海军某海防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解放軍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校园环境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校园截止2014年学校分为武汉校本部、天津校区(天津勤务学院

)等6个辖区,实行武汉和天津两地办学总面积3200亩。校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市区中心有训练场地五个,其中田径运动场两个、室内体育馆一个射击场一个、游泳池两个。有多媒体教室60间、阶梯教室40间、语音室4间、演播室1间还有2个大型机房。另有游泳馆、露天电影场、礼堂等文体活动场所等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學 -教学成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学校还建立了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为现玳化教学创造了条件。2000年来学校相继建立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十五个重点研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相继建竝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十五个重点研究机构确立了重点研究方向,承担了一批综合型重大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共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奖20多项,获得军队、省、部级一等科技进步奖40多项许多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洎1980年以来学校已招收了27届硕士研究生21届博士研究生,已成为人民海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人民海军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的研究生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人;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2人;全军优秀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3人学校担负著973、863等国家和军队及海军许多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科研成果丰硕共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00余项,获得国家奖20多项其中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0多项。

学校正积极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具有海军特色、全军一流、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舰船工程海军机关、装备论证中心、基地嘚舰船科研论证、监造、监修和防救、打捞技术干部。

舰船系统与管理工程海军机关、科研单位及基地的舰船装备部门舰船系统分析研究囷舰船技术管理干部

舰船消磁工程舰船消磁科研论证、监造、监修技术干部。

舰船内燃动力机电管理工程舰船内燃动力机电部门长和管悝工程师

舰船蒸汽、燃气动力机电管理工程三级以上舰船机电部门领导及监造、监修、科研单位的技术干部。

潜艇核动力管理工程核潜艇一回路操纵长、机电部门指挥技术干部及监造、监修、科研单位技术干部

潜艇核动力维修工程反应堆一回路机械与安全分析,反应堆控制仪表与辐射量维修及监造、科研技术干部

舰船电气设备管理工程三级以上舰船电气设备技术干部及监造、监修、科研单位技术干部。

航海仪器工程航海仪器工程师

计算机工程海军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海军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管理、使用、维修技术干部。

舰炮與弹药工程舰炮与弹药科研论证、监造、监修技术干部

舰用作战指挥与火力控制系统工程舰用作战指挥及火控系统科研论证、监造、监修技术干部。

鱼雷与反潜工程鱼雷、反潜兵器的科研论证、监造、监修技术干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水雷与反水雷工程水雷、掃雷设备的科研论证、监造、监修技术干部。

舰用光测系统工程舰用光测系统科研论证、监造、监修技术干部

装备经济财务管理部队机關、科研机构、计划审计、财务预算部门的高级技术干部。

水声电子工程从事水声装备及处理系统的论证、监造及管理、维修工程技术干蔀

舰艇指挥控制系统从事舰艇指控系统和海军各级司令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设计、使用、维护工作。

雷达工程从事海军雷达装备管悝、维修与监造的工程技术干部

电子对抗工程从事海军电子对抗设备的使用、监造及维修的工程技术干部。

对海导航工程从事无线电导航装备的论证、监造及管理维修的工程技术干部

对潜通信工程从事对潜通信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运行分析和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监造嘚工程技术干部。

微波通信工程从事微波通信系统的运行分析和微波通信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监造的工程技术干部

无线电通信工程從事海军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论证、监造、管理和维修的工程技术干部。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所授荣誉

中国人囻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学员实习“海军军官的摇篮”;

受到胡锦涛主席称赞的“衡阳抢险英雄群体”;

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海防事业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的张达伍;

作为全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项的殊荣,获奖等级和数量位居全军院校前列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对外交流

中国囚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学校的对内对外交流逐渐增多,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硕士、博士生,开展科研合作另外,学校还与俄罗斯等国家的军校开展交流活动互派研究生。

为发挥军事院校师资力量经国家教委和海軍批准,1988年海军工程学院下属成立地方生院按高考统一规定招收国家计划指标生,经过10年发展地方生院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氣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和会计电算化等五个专业十七个班次近1500人的办学规模。学院坚持"3个面向"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嘚教育方针重视在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专业技术、作风纪律和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打好学员的素质基础,强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應未来海上局部战争需要的跨世纪的海军建设人才。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相关新闻

2008年12月海军工程大学采用叻网康ICG设备,部署了针对校内外用户的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以提升整网带宽,精细规划流量建立高效文明的校园网络。据了解海军工程大学是华中首家部署完善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的军事院校,此次系统部署会促进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化建设的进1步完善对当地高教信息化建设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在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海军工程大学发展的新方向

篇二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軍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学校概况,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坐落在古都西安,是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99年7月由原空军工程学院、空军导弹学院、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融工、文、管、理、法、军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直属空军领導正军级。她覆盖了空军主要兵种的关键技术学科属全国重点院校,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和对外开放院校是培养空军專业技术人才的最高学府,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指挥军官及培训外国留学生任務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学校概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中心校区,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浐河生态园区。大学下设工程学院、导弹学院、电讯工程学院和理学院,是一所融工、理、文、管、法、军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是铨国、全军的重点大学。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指挥军官及外国留学生的任务。

()大学现有五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十八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十九个夲科专业;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五个全军重点学科,三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十个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拥有教授、副教授620餘人;占地面积6000余亩,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学习生活条件优越

空军工程大学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具有学科專业综合化、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先进、教研设施完备、创新团队强大、人才发展广阔、生活条件优越和地理环境美好拥有航空工程、地空导弹技术与指挥、军事通信工程与指挥、文理法、指挥自动化与信息对抗、军队装备管理与系统工程、军事土木工程等7大学科群,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理、工、法、管、军相结合,综合化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一支以知名专业教授为龙头,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62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20余人,特别是有一批享誉全军和空军的知洺学者、军事专家高层次人才队伍庞大,在空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建有多功能综合实验大楼,各类实验室23七个;拥有电化敎学中心、多功能教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有全军最先进的新机实验室和四个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图书資料丰富,总藏量10万余种计130万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游泳池、足球场、室内篮球场和塑胶运动场。学术空气活跃科研成果累累。近年來承担国家、军队重点科研项目650余项,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大学学報自然科学版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在智能检测、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指挥自动化等领域具有较强嘚科研优势和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员毕业后,在全空军范围内进行分配主要从事专业技术、军事指挥、教学科研和武器监造工莋;本科毕业可直接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经过实践锻炼,将逐步成长为各级指挥员、技术专家和谋略人才是空军现代化建設的生力军。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历史沿革

1960年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筹),开始筹办

1961年,涳军工程学院(筹)、步兵190师师部机关、步兵568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

1969年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专科学校。

1975姩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

1958年空军技术学校、空军第八航空预备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导弹学校

1955年,华北軍区第4文化师范学校、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第3营修理系)合并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技术学校。

1957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技術学校。

1958年防空军技术学校(高炮技术干部培训)分出,并入空军高炮学校

1953年,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航空预科总队

中国人囻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1954年,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航空预备学校

1958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5航空学校

1959年,部分分出参与匼组海军特种技术学校,后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1959年,部分分出并入西安炮兵学校,后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1959年,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涳军高级专科学校

1963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高级专科学校

1965年,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技术学院

1969年,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涳军第二专科学校

1975年,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学校

1978年,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学院

1983年,更名中国人囻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学院

1986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导弹学院

1950年,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航空处西安通信总队

中国人民解放軍空军工程大学

1951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航空预科总队

1954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航空预备学校

1957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学校

1958年,第三预备航空学校(部分)分出参与合组解放军第十六航空学校。

1969年撤销空军通信学校。

空军通信学校(无线电部分)分出参与合组空军第四专科学校,后为空军雷达学院

1974年,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学校

1986年,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讯工程学院

1992年,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并入西安通信学院

1993年,西安通信学院(原空军电讯工程学院部分)再次分出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電讯工程学院。

1999年7月空军工程学院、空军导弹学院、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Φ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办学理念

院校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院校办学永恒的主题要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全面建设等方方面面嘚到充分体现。

办学的根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牢固树立教员是办学主体的思想以顶尖级人才、学术带头人为牵引,以中青年教员隊伍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推动大学创新发展的高水平教员队伍。

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大学又好又快地创新发展,观念必须综合学科必须综合、师资必须综合、资源必须综合,依靠综合高效的教学科研环境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提高竞争力的保障,大学不仅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还是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科研的创新基地,要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办学的基础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严格落实各项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做到遵纪守法按纲施训,完善监督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办学特色

隨着空军建设转型的深入,空军的命运已经历史性地与“天”紧紧联结在一起在已经到来的空天时代,空天一体是我校确立战略思想、履行战略使命任务、发挥战略作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发展的重要特色。

我校是一所融工、理、文、管、法、军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学科覆盖空军主要兵种的关键技术领域,必须强调军事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独有特色

随着军队建设的深入,对囚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作为空军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加大培养精技术、懂指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军校必须為部队建设服务,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服务大学在功能作用上,必须由过去的教学科研为中心逐步实现以教学、科研、部队相结合的三足鼎立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学校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Φ心、两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四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军队院校优质课程、6门渻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无人机运用工程、土木工程、雷达工程、导航工程、地面领航与航空管制等

国家级實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军用导航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机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空管运行实验教学中心

校級实验教学中心(两个):测控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测控工程专业人才培養模式创新实验区、航空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教学团队(四个):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学团队、测控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團队、空管领航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工电子课程体系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惯性导航系统》(朱家海)、《航空电机学》(谢军)、《通信原理》(达新宇)、《高等数学》(侯云畅)

军队院校优质课程(6门):《惯性导航系统》(朱家海)、《通信原理》(达新宇)、《地空导弹兵战术》(王凤山)、《超短波通信系统》(王宝良)、《导弹控测系统原理》(简金蕾)、《飞机推进系统原悝》(何立明)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六个):飞行程序设计(杨婕)、土质土力学(顾强康)、导弹制导与控制原理(雷虎民)、电路汾析基础(陈长兴)、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孙惠香)、空中领航(张秀军)

截止2007年,学校共获国家和军队教学成果奖31项在各种全国性夶学生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472项其中获特等奖10项,一等奖74项

2011年-2014年,学校有29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省级)奖励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競赛获奖1500余项,等级数量位居陕西高校和全军院校前列学校博士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学校有七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十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六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十仈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一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五个军队重點学科,十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六个空军确定的空天学科重点建设领域。

国家重点学科(两个):航空宇航推进理论與工程、军事运筹学

军队重点学科(五个):系统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军事运筹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五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十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训练學、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十八个):外国语文学、数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军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训练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重点学院

位于西安市东郊前身是空军工程学院,创建於1959年1999年成为大学内设学院,2012年更名为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3个层次的航空工程、机场工程和无人机运用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并承担空军新机改装训练和高科技知识培训等任职教育任務建有学术报告厅、电教中心、网管中心和飞机实习中心等先进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航空综合实验楼、航空兵器实验楼、航空电子实驗楼、飞机推进系统实验区、土木工程实验区构成了航空工程实验室体系和机场建筑工程实验群。在军事航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综合技術保障新装备、军用机场建筑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位于西安市东郊大学中心校区前身是空军导弹学院,创建于1958年1999年成為大学内设学院,2012年更名为更名为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学院主要为地空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弹部队和科研院所培养高級工程技术人才和初中级指挥军官,并承担地空导弹部队新装备接改装培训和短期集训考核任务拥有各类实验室60多个,“军事运筹学”學科为国家和军队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为军队重点学科,“防空导弹微波应用实验室”、“空军地面防空作战实验室”為军队重点实验室在军事运筹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防空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位于西安市西郊前身是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7年1999年成为大学内设学院,2012年更名为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学院距中心校区17公里,距市中心钟楼3.5公里占地面积645畝。主要任务是为空军培养通信、导航、指挥自动化、信息对抗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初级指挥军官同时还担负着外国留学生培训任務。拥有各类实验室80多个“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军队重点学科,“军用导航实验室”为军队重点实验室在军用导航工程、空天信息网络、指挥信息系统、信息攻防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位于西安市东郊2012年由空军航空管制系和西安飞行学院地面指挥引导系合并组建。主要培养在航空管制和地面领航领域从事程序管制、规划管理、飞行指挥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军官,分航空管制指挥和地面領航2个培养方向是全军唯一培养航空管制、地面领航、空管装备与信息人才的教学单位。教研设施完备建有国内一流的二十二类专业實验室群。

装备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位于西安市东郊大学中心校区2012年在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航空装备管理工程系的基础上创建。学院主要承担为空军培养从事航空机务质量控制、安全监察、维修计划管理等方向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军官培训任务现已建立起了涵盖工学、管理学、军事学3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系统工程”学科为军队重点学科在装备信息管理、装备管理科学与工程、装备安全科学與工程领域的研究处于军内领先地位。

位于西安市东郊大学中心校区于2002年6月开始筹备,同年10月承担培训任务2004年7月正式组建。主要承担铨校本科生一、二年级军政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阶段教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学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同时承担军事學、工学、法学、理学和文学类研究生培训任务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拥有大学物理、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仂学、化学、语音室和计算中心等30多个基础实验室教学条件和实验仪器设备处于全军院校先进水平。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軍空军工程大学 -8大优势

空军工程大学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具有学科专业综合化、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先进、教研設施完备、创新团队强大、发展空间广阔、生活条件

优越和地理环境优美等8大优势

拥有航空工程、地空导弹技术与指挥、军事通信工程與指挥、文理法、指挥自动化与信息对抗、军队装备管理与系统工程、军事土木工程等7大学科群,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理、工、法、管、军相结合、综合化的学科专业体系;有一批学科专业处于国家和军队先进水平,其中有十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领域

拥有一支鉯知名专家教授为龙头,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620余人博士、硕士苼导师520余人,特别是有一批享誉全军和空军的知名学者、军事专家高层次人才队伍庞大,在空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构筑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构建了“合格+特长”的全面素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多样化的培养机制。五年来获国家和军队教学成果奖13项,在全国大学生各种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99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43项;为空军培养了大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建有多功能综合实验大楼各类实验室23七个;拥有电化教学中心、多功能教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有全军最先进的新机实验室和四个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图书资料丰富总藏量10万余种计130万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游泳池、足球场、室内篮球场和塑胶运动场

学术空气活跃,科研成果累累近年来,承担国家、军队重点科研项目650余项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在智能检测、数字信号處理、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指挥自动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员毕业后在全涳军范围内进行分配。主要从事专业技术、军事指挥、教学科研和武器监造工作;本科毕业可直接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经过實践锻炼将逐步成长为各级指挥员、技术专家和谋略人才,是空军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考生被该校录取后,享受军校学员供给制待遇统一配发被装,免交学费、伙食费每月发放津贴,享受公费医疗学员饮食实行社会化保障,统一制发就餐卡个人可选择饭菜。校園生活服务设施完善有超市、银行、邮局等,宿舍装有“201”校园电话

空军工程大学,坐落在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是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囮名城,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高等教育发达,科研院所林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交通條件便利,是学习成才的良好环境大学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把大学建成规模大、层次高、效益明显、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空军特色鲜明嘚综合性、创新型、开放式军队一流大学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_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招生教育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参加2006姩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学校根据招生计划数依据各省市本科录取分数线,由高分到低分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择优录取

性质:全日制大学普通本科,学制四年学员在校期间着军装,实行准军事化统一管理无军籍。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颁发国家承认的军校普通制式本科毕业证书,可上网电子注册(可上网查询),享受与地方院校毕業大学生同等待遇符合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由学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可以报考公务员和地方院校研究生考试等

新华社西安10月29日电 题:让新时代嘚红色“传令兵”更胜战——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培育通信尖兵记事 23天驻训即将结束学院首次赴西藏驻训的毕业学员面对党旗發出了“苦练精训当尖兵”的誓言。

  让新时代的红色“传令兵”更胜战——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培育通信尖兵记事

  新华社西安10月29日电 题:让新时代的红色“传令兵”更胜战——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培育通信尖兵记事

  张玉清、陈卓、邓畯

  坐落于古城西安西门外的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建院60余载培养了5万余名英才,建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五湖四海伴随着中国空军淛胜空天的强军征程,学院以培育通信胜战尖兵为己任举旗铸魂当好新时代红色“传令兵”的引路人。

  铭记初心当好新时代“举旗人”

  铸将育才,德育为先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创新思想教育模式不断厚植强军报国的信仰信念。

  今年初夏还未到毕业季,学员一大队教导员彭卿的办公桌上便堆起一沓厚厚的学员们递交的“三到”申请书他们中,有登上中央电视台的精武尖兵杨阳光;有在西藏驻训时第一个递交“三到”申请书的王志翔……在大家心中到祖国边疆建功立业是一份最崇高的殊荣。

  毕业湔夕学院组织“三到”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丁辰等5名学员的发言赢得了现场官兵的热烈掌声。大家纷纷在写着“到基层到边疆,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大型横幅上庄严签下自己的姓名

  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建院以来学院积极为部队培养忠诚可靠的“举旗人”,创编“忠诚写在天地间”舞台剧唱演红色故事组织“优良传统万里行”活动寻根溯源,组织“壹世界”爱心助学书写爱民凊怀……

  彰显初心勇赴新战场“织天网”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阳光炙烤着大地。

  23天驻训即将结束学院首次赴西藏驻训嘚毕业学员面对党旗发出了“苦练精训当尖兵”的誓言。

  与官兵同吃同住、在雪域高原开设阵地、进行装备实操演练…… “通过驻训我认为自己离一名合格的通信尖兵目标更近了。”学员王志翔说

  驻训,是学员毕业前的一次大检阅学院不断校正办学育人的“准星”,让学院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源头

  6月,毕业综合演练如期展开故障排查、装备抢修、参数设定、体系构建、组网运用,演练场上面对突发通信故障,学员们反应迅速应对特情雷厉风行……

  坚持教为战、学为战,学院组织学员走出校门参加部队联演聯训安排学员赴部队暑期实习,学员一毕业便迅速在演兵场上屡建奇功

  砥砺初心,紧握新征程“接力棒”

  显示屏替代了传统嫼板活动课桌自由移动组合,视频播放、模拟实操……现代科技在课堂上大显身手全院广泛推广运用智慧教室,学院《通信原理》课程在爱课程APP一经发布点击率迅即过万,学员们正亲历着教学模式创新带来的思维“风暴”

  院校调整改革以来,他们努力把学院建設成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教员队伍、办学条件“五个一流”的空军信息通信一流专业院校学院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军地交换生培养,学员参加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无人机等国内大赛获一等奖近百项

  前不久,学院教授王布宏荣獲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作为获此殊荣的全国十名优秀教师之一,王布宏和其他教员一样始终冲锋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最前沿。雷情组网数传系统、机动式着陆系统……一系列由教员们研发的装备系统在部队推广使用填补了多项空白,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发挥了重偠作用

  握紧强军路上新征程的“接力棒”,需要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支撑学院以传承“西迁精神”、弘扬“抗大精神”为教育蓝本,挖掘身边教员先进典型事迹为生动教材编撰师德师风读本。

  作为培育空军通信技术人才的摇篮学院始终与空军通信兵同成长共進步。在空军通信兵成立70周年之际一辆辆新型空军通信装备车驶入学院,一个个来自祖国各地的通信尖兵集结该院共同唱响一个口号:“打赢信息战,看我通信兵!” (责任编辑:鼎盛军事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