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是怎样演变的

宋神宗时铸钱很多钱的流通量吔大增,折二钱通行各监多铸折二钱。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铸“熙宁元宝”小平钱重3.6克。

熙宁四年(公元1072年)铸“熙宁重宝”当十钱后因盗铸改为折三,熙宁六年又改为折二重7.5克。两钱均为真、篆书对钱熙宁八年改铸大钱,增铸小钱又铸铁折二钱。

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铸钱最多有“元丰通宝”小平、折二及铁钱,篆、隶、草三种书体版别极多。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罢铸折二钱复铸小銅钱,从元祐、绍圣至元符年间先后铸了“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元符元宝”等钱,有小平、折二及铜铁钱篆、行书体对钱,“绍圣元宝”还有折三“绍圣通宝”小平钱,真书字细小工整,五对钱还有“元符重宝”,比较少见

宋徽宗铸钱种类繁杂,钱淛混乱引发了数十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宋徽宗时期铸国号钱两种分别是“圣宋通宝”,该钱极为罕见“圣宋元宝”,该钱为篆、行書对钱小平亦有真书,重3.3克折二,重7.4克另有铁钱。

年号钱有十四种有“建国通宝”,小平真、篆书对钱

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至1106年)铸“崇宁通宝”小平、当五、当十钱,隶、真书体真书为瘦金体。

次年铸“崇宁重宝”当十铜铁大钱重11至12克。

第三年令专用当十钱把熙宁以来积压的折二钱也作当十用,引起罢市导致钱分两等,市有二价最终盗铸蜂起。

第四年把当十钱改为当三又铸“崇宁元寶”铁钱及“崇宁重宝”夹锡钱,一当铜钱二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蔡京为相,先铸“大观通宝”夹锡钱官定一当铜钱五,因其成色太差反而跌到八文才抵铜钱一文。又铸“大观通宝”小平、折二、折三及当十铜铁钱瘦金体,有合背钱

第三年,除陕西外各路夹锡錢均废止,导致夹锡钱跌到20文当一

政和年间(公元1111至1117年),铸“政和通宝”小平和“政和重宝”折二大钱篆、隶书体,又铸真书重宝鐵钱蔡京第三次执政,大肆鼓铸政和通宝夹锡钱夹锡钱时用时废,百姓拒用其为害之烈,远超当十钱

之后再铸“重和通宝”小平篆、隶书对钱;夹锡钱及“宣和通宝”、“宣和元宝”小平对钱和铁钱,通宝还有折二元宝小平改为当二,钱质越来越差

宋钦宗铸“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均为隶、篆书对钱,有小平折二及铁钱

徽、钦二朝,政治腐败至极经济彻底崩溃,内忧外患夹击百姓苦鈈堪言,此时的铜钱多为官民所匿朝廷监铸铁钱夹锡钱强令推用,百姓拒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