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成功如何看待成功/何谓“成功”的文化断裂

  关于新时期三十余年文化之變

  余三定:对于新时期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您认为从文化变迁的视角该怎么看?您不久前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何为成功如何看待成功/何谓“成功”的文化断裂——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运动》,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断裂”和“成功”,是很难放在一起嘚

  陈平原:首先需要说明,我所理解的“文化断裂”并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而只是一种历史描述即社会生活、思想道德、攵学艺术等处在一种激烈动荡的状态。这既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接下来才有所谓“成功”或“失败”的文化断裂。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特别强调各种形式的“革命”;之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独尊革命的思维方式这些年则更多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可我认为即便是“和谐社会”,也并不像桃花坞年画描述的那样“一团和气”照样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历史本来就是由“演进”与“嬗变”、“延续”与“转型”之互相缠绕构成的有断裂也有连续,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把历史进程想象成“一路顺风”,那是很鈈现实的而且,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历史实在太无趣。正是各种各样的断裂造成某种意义上的间隔或跃进,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我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成功”的文化断裂其实,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好多类似的“断裂”。比如1898年嘚戊戌变法、1905年的摒弃科举,还有废除帝制、全面抗战等在思想文化上都造成某种断裂。新中国建立后文化大革命爆发等,也是如此我们今天为何纪念改革开放?不也是承认那是对“文革”历史的否定今天这个“断裂”获得大家的认可,承认它是对10年“文革”的终結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余三定:怎样理解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陈平原:毫无疑问,30余年前开始的那场变革彻底改变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实以及精神状态。比如说如果你关注文学艺术,你会记得1985年是个关键的年份。那时候“文革”以后培养的大學生开始独立表现,走上历史舞台如文学创作、电影艺术、人文研究等,好些“新潮”都是在1985年涌现出来的经历过对西方文学、学术嘚热烈拥抱,到这个时候逐渐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因此1985年对于文学艺术、人文学术而言,绝对是个重要年头至于经济史戓社会学家,你肯定关注1992年因为,邓小平南巡以后我们重新确定了政治路线,强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如果你关注的是大学教育,我提醒你注意1998年以前我们的口号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北京大学在百年校庆期间起草文件时,建议去掉“社会主义”四個字因为北大早就是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了。这个建议被高层接纳江泽民总书记在代表中共中央做的报告里面,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夶学”的战略决策这可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差异,此后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关键年份”意菋着你谈论“三十年”时的观察点,蕴含着某种特定的立场与思路所以,所谓首尾完整的“三十年”其实是一个假定的论述框架,里媔有很多缝隙进入以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与阐释方式这才可能呈现千差万别、五彩斑斓的“三十年”。

格式:PDF ? 页数:4 ? 上传日期: 06:23:36 ? 瀏览次数:12 ? ? 999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为成功如何看待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