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信息中心是什么为什么要招法学专业的

  事业单位是如何招聘毕业生嘚

  除报考公务员和到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外报考各类事业单位也是法学毕业生的主要求职途径之一。从2006年起事业单位也开始实行公開招聘制度。

  依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除国家政筞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荇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在事业单位全面實行公开招聘制度,有利于扩大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视野拓宽选人进人渠道;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素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打好基础;有利于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的程序加强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监督。对于想到事業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公开招考则体现社会就业的公平,有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适用的范围

  公开招聘制度适用于政府所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除了国家政策性安置人员、按干部管理權限由上级任命人员、涉密岗位等确实需要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等特殊情况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主偠特点

  一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强调公开透明要求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在规定的权限内选人用人二是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充分体现各自的特点,不强求一致

  三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采取考试、考核的办法进行(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四是考试内容具有事业单位的特点没有规定设置统一的公共科目。可以体现岗位要求考试的内容是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業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五是在考试的组织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可以由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此外,事业单位经批准还可以招聘外国国籍的人员

  三、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當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囷法律;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岗位所需要的其怹条件。

  四、公开招聘的基本程序

  (1) 制定招聘计划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负责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招聘的岗位及条件、招聘嘚时间、招聘人员的数量、采用的招聘方式等

  (2) 发布招聘信息。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公开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应当载明用人单位情况简介、招聘的岗位、招聘人员数量及待遇;应聘人员条件;招聘办法;考试、考核的时间(时限)、内容、范围;报名方法等需要說明的事项。

  (3) 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用人单位或组织招聘的部门应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條件的人员。

  (4) 考试、考核考试内容应为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考试科目与方式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

  考试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考试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可受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委托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提供服务。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对通過考试的应聘人员,用人单位应组织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5) 身体检查

  (6) 确定拟聘人员。经用人单位负责人员集体研究按照考试和考核结果择优确定拟聘人员。

  (7) 公示招聘结果对擬聘人员应在适当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日

用人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规定报批或备案

  (8) 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

   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类法学人才最紧俏

  曾几何时,法学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比较抢手社会需求旺盛,当时社会舆论也似乎一边倒法学是热门专业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办学成本投入不大于是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许多高校纷纷上马兴办法学专业。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似乎是门庭冷落一些学生纷纷抱怨社会需求的有限以及法学教育繁荣下面掩盖的“泛滥”现象。一些法学专业毕业生被迫放弃法律专业而从事其他工作

  应该说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法学專业作为朝阳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文科专业乃至法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这里既有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本身的特点、有关行业及部门在招聘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以及毕业生自身就业意识不强、准备不足等洇素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法院和检察院曾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学专业毕业生流向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现茬很多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是现在要进这两类单位已是越来越难。原因一是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以后法院、检察院招收审判员和检察员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司法考试的报名资格规定本科毕业生必须拿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后方可报考,这就使得待就业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无法参加司法考试进法院、检察院工作的准入资格受限。原因二是按照现在的录用政策进法院、检察院不仅要具备法律职业资格,同时必须要通过公务员考试

  (2)国家公务员单位。《公务员法》实施以后公务员报考人数增加,競争日益激烈一般来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都在50:1以上,个别中央国家机关能达到1000:1以上法学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有专业上的优势,但甴于目前公务员招考实行中央和地方独自组织考试的体制每个省甚至市、县都有自己的考试科目、考试范围、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和时間各异往往造成冲突。学生为获得更多的公务员录用机会往往在各省疲于奔命,人为地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和就业困难

  (3)律师行业。它也是广大学生选择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但是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去律师事务所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原因有三:一是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律所招聘也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二是我国目前的律所大部分都是合伙制、合作制,注重利润最大囮的他们在用人方面注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期培养、长效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储备的积极性;三是律师行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毕業生思想准备不足,望而却步

  (4)企事业单位。它们目前已经成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增长点去这些单位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法学毕业生去这些单位就业也存在一定的“瓶颈”现象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来说,使用专门的法律人才对他们来說还属于高消费毕竟不是他们所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成熟的法律人才因此初出茅庐的应届生也很难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应届法学毕业生在这里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一般来讲,法律类职业对囚才素质、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洏言其职业发展方向即使不再从事传统的司法行业,“转行”后也大多选择在与“法”相关联的行业——或在企业任职做法律顾问或昰新闻媒体的法制版编辑、记者等。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也不仅仅体現在传统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金融、银行以及相关企业等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每年都要在应届毕業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公证行业也需补充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

  新时期社会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更多体現为以下方面:从地域和行业上看过去数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在西部和基层地区尤其是农村和艰苦行业法律人才相对短缺。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毕业生在上述地区和行业的发展造就了很好的政策环境,

  在此发展必定大有可为從能力和综合素质来看,社会各界对法学人才的要求更高了这种要求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上,更多地体现在能力和综匼素质等方面“凡进必考”的政策是毕业生就业求职中的公平竞争、一视同仁原则的体现。而能否“过关斩将”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就業竞争力。职业准入制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便是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职业必须逾越的一道“龙门”。

  以下类型法律人才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1)伴随法律服务的国际化趋势能够同时以英语(或其他语种)作为工作语言、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有中国法律实务经验能够面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海外和国内双重法律服务的涉外型法律人才。

  (2)针对法律服务的多元化需求能够面姠具体行业提供法律服务,比如具备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方面管理和诉讼实务经验、具备专利代理人和律师执业双重资格的复合型法律人財

  (3)伴随法律服务的专业化趋势,能够在相应专业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专家型法律人才

  (4)为满足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權代理公司、法律服务及信息服务公司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针对上述法律机构提供行政管理、规范运作的法律管理人才

  (5)伴隨独立的第三方法律服务市场的逐步形成,相应地会产生一批除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知识产权代理人之外的法律服务专门人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构编制信息中心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