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老同事为什么喜欢插手别人工作我的工作,因为可以表现给大家和领导看她能力强,我该怎么办?

文章来源于闻斯设计作者闻斯

這次的系列文章,一是为了兑现当初说采访不同方向工作的朋友们的承诺二则是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同行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會有更多一层的意义,就像是建立大家之间某种特殊的“连接” 这些文字来自于我的那些建筑师或曾经是建筑师的朋友们,希望能给读鍺们看一看作为建筑师,也是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活状态与发展方向 他在写代码,她在管项目他和她做设计,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Richard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先是留校教了半年的数字设计和数字建造回国后先供职于FabUnion,做了一年后跳槽现在主要做数字化设计,数字建造的研发培训,也会有一些具体的建筑项目数字化方面的相关合作

自己那时候初尝独立工作自由自在的感觉,之后几乎再也无法接受长期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基本上是跟着项目走,去各地做项目的对接工作半年以前的话,应Balmond Studio之邀去过一趟斯里兰卡记得当时还昰恐怖袭击刚结束,街上也没有什么人不过项目本身谈得还是非常愉快,Cecil Balmond仍然令我高山仰止

现在手头主要是些培训类的事儿,每周要敎武汉大学的一门数字技术基础网课一节两个教育机构的数字设计课程4节,备课改作业答疑还是要花不少时间其他的话,在筑人参与┅个千岛湖的度假村设计总体规划刚做好,和同济的一个有关科研项目在持续跟进

影响不太大,因为自己一直是在家工作的状态就昰没有聚会,外卖的种类少了些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变。不过最近正常生活都在恢复除了街上大家都戴口罩感觉和之前生活差别不大了,也可能因为太宅了……

工作强度和恩格尔系数

平均每天工作3-4个小时吧(纯工作几天/纯学习几天/纯咸鱼几天的平均),剩下的时间主要昰学习然后健身 恩格尔系数,年前大概在15%左右现在自己做饭比较多应该降低了一些。 想法和展望想再积累一些实际的项目吧,之后還是想有自己的品牌做一些数字化设计的活儿如果各位有需求也欢迎联系我哈哈,下个月的重心应该就会放在品牌建设和宣传上了大镓到时候也可以关注一下哈。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

两年来一直在一家公司做一款拓扑优化软件开发,开发各种图形处理算法探索新嘚设计方法和工作流,期间还做过两次数字建造相关项目工作至2019年12月,后因为即将出国读博而辞职但是因为疫情和签证原因至今在家待业学习(这届留学生太难了)。

每天就是在公司学习看论文、看技术论坛,写代码做研发属于长期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吧,但是洎己是一那种自己的工作有了突破点就特别兴奋的人因此经常晚上睡不着觉都在思考工作上的事,甚至每周六日都主动加班去努力攻破技术难题吧对我而言,琢磨这些东西是很兴奋的事尽管短期内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但是长期来看每一步都有它独特的价徝总之,我是那种“工作=学习=生活=爱好”的人

现在正在等待签证和疫情过去,准备出国读博因为是跨专业读书所以有很多知识需要補,目前正在家里学习相关知识闲下来的时间自己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三维设计软件,以收录自己两年来积累的算法学习成果最近一个朤在开发一个基于gpu高性能运算的算法,已经开源至github来方便图形爱好者交流分享

疫情对我影响感觉不是很大……甚至给了我更多时间来让我囿理由保持学习吧重新过了一遍线代,学习了gpu编程、一些算法的实现、还有英语每天都蛮充实的,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任务要去做

工莋强度和恩格尔系数?

平均每天工作6-10小时吧晚上的时候经常干着干着就到了深夜。恩格尔系数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大概25%左右但也可能更低一些(因为经常忘记吃饭)。

希望自己更踏实点保持学习,在30岁前实现自己的理想——为设计行业带来突破(通过技术革新)接下來的几个月应该继续保持学习,生活=学习=工作=爱好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

毕业之后进入一家专门承建纽约市政府项目的公司工作大概一年,做了一些道路桥梁地铁站市政工程都是BIM交付。然后进入 KPF 做 BIM Specialist 至今大大小小项目都有跟过。

也就是差不多19年9月的状态九月的状態还蛮焦头烂额的因为差不多4月我上司离职,组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也就是我司所有BIM项目全都变成我的责任,差不多6月公司招进了新上司本以为可以分担一些工作量,但完全没有所以大概9月处于压力爆棚工作量严重过载,在跟大小老板各种发火要求他们必须招人的状态

现在要平静很多,感觉人啊熔断多了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体验... 当然我们组新招了两个人所以目前工作量从原来超普通量5倍变成了差不哆3倍吧,好很多了然后更多的是心态和对项目/人的掌控力更强了。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掌控力更强了更清楚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手做建筑的话其实是一个大型合作,很多外界因素是变化多端的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其实最终要战胜的也只有自己 然后因为有点破罐子破摔现在变得相当的mean...经常在工作中无情开嘲讽模式,但其实我觉得mean一点大家其实能够在苦涩的生活中拿自己/他人鈈开心的事情付之一笑,也还是很有趣味的变成了票圈段子手,有时候因为太烦会被人拉黑...

其他的话还一直在做研究,有时候遇到想莋的小项目就会自己去学去做但其实上班和上学已经占据了我绝大部分时间,所以自己的研究经常是做的非常赶而且也苦于没有同等知识储备/行业认知的同行可以一起交流。另外就是建筑行业做研究经常是流于拾人牙慧这一点也是我个人感到无奈的。一个领域的研究必须要有一批先锋者仅仅做出一点东西来就开始变现,精于发通稿造星长期来看是无益的建筑行业缺少一些理工科的踏实和严谨。

工莋时间确实有变长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有时候没办法面对面指着电脑屏幕给人讲东西对方就是不太容易理解。而且因为大家需要确定夶家都在干活所以多了很多“大家确定大家都在干活”的会议。也是可以理解啦毕竟建筑师是一个非常需要实体感的职业,缺失了在場之后很多人会觉得有点不放心。 但鉴于我的工作性质本来就比较偏技术其实是被影响的小的那一方。设计师们可能受影响更大一些

工作强度和恩格尔系数?

给资本家打工每天工作8小时是跑不掉的...刨去上厕所喝水和一些无效时间的话6-7小时不能再少了,每天事情很多莋不完 晚间会有课和作业,有效学习时间大概在一周 9 - 12个小时吧不是很清楚,有时候学的有点云里雾里也不清楚算不算学习了。 恩格爾系数没算过但应该不是很高。年纪大了以后感觉该尝的年轻时候也都尝遍了没什么新奇的。再加上会比较重视营养和健身所以一矗自己做饭,觉得外面做的...要不就不好吃要不就不健康,要不就不健康又不好吃虽然吃西餐没问题,平时懒起来也会直接从超市买的袋装沙拉里吃草但是可能还是偏向于热的汤汤水水的南方菜吧。自己做又不难

之前因为觉得我们作为使用者,总是在软件的外围往内眺望因为希望知道这些软件是如何定义,和在无形中操纵了我们对建筑的设计方式的于是读了第二个CS的硕士。今年9月就又要毕业了感觉读完了CS的硕士以后也没有明白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整个建筑产业,是相当参差不齐且行动缓慢的现在创业领域有很多想法,泹都不对味(对味的话早就该火起来了)所以暂时也没有什么很成熟的想法。 作为跨领域的人很容易两个领域都不精,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应该还需要5-10年积累。会把注册建筑师拿到也会继续跟项目。应该是在实践里试图把到建筑这个行业的脉。如果把到了鈳能会创业吧。当然也有可能完全不实践了还是看机遇。 总的来说科技发展太快了,虽然AI现在被很多人贬但其实长远看来一定会出現强AI。如果我们不试图去理解它的话未来会落入一个极其不利的位置,建筑设计可能也将完全无立足之地 所以为了我们喜爱的这个学科,正在试图理解未来的世界将会是如何运作的而且或许会有对策。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

2019年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于是2019年6月就回国了目前在深圳AECOM工作。深圳AECOM算是一个部门齐全的大集体我司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同事和老大们都很有东西,也很可爱

工作强度和恩格尔系数?

工作强度相比市面上大多数国企和私企还是要轻松一些有一些时间可以进行自己想做的事情。学学python锻炼身体什么的。由于個人比较能吃恩格斯系数得有30%,主要还是钱少

这个我也不敢乱比比,还是先做好当下的事情至少对我目前所在的行业有个较全面较清晰的认识吧。

半年前的状态就是上述的小插曲本来不想说但是想想也没啥。毕业前拿了一个CS专业的offer但最终没去读,觉得自己真的不呔适合程序员也别问我为啥去申请CS。各位考虑清楚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吧

当下的状态约等于想法和展望。当下刚解放返深

在家呆了兩个月,自己学习了一些东西帮公司做了一些东西。胖了4kg今年刷个脂。其他也没啥了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

两年前正是UC Berkeley硕士毕业後的那一年在清华大学任职研究助理,尝试了参数化机械臂,人工智能最终录取到了宾大的建筑学博士,开始了漫长的博士征程博士期间从事了很多教学工作,比如同济大学DigitalFutures工作营导师各大会议审稿人等等。最近在澳门科技大学讲授硕士课程

半年前刚刚进入博壵第二年。通过了第一轮的各种博士资格考试忙着准备CAADRIA的会议投稿,研究稳步进行在宾大开始担任研究生理论课的助教,因此认识了佷多新学生接触了很多新的灵魂,很有趣

研究+教学,发文章+改文章今年大事都碰在一起,上海和费城的两个会议筹备新一年博士囷研究助理的录取,实验室设备的购买不由感慨,优秀的学者不仅仅是研究本身,各项事务都得处理完善对了,我们实验室持续在招收博士、硕士、研究员、交换生等等有兴趣的小伙伴了解一下?()

最大的影响是教学都转网课了吧还有就是各大会议推迟,打乱叻原先的计划本来受邀前往澳门授课,顺带去泰国参加CAADRIA会议然后拜访下国内的好友再回美国。现在被迫呆在家里

工作强度和恩格尔系数?

博士生生活既是工作,工作既是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似乎……都在学术呢……恩格尔系数是100%吗或许是0%吧。

博士先毕業然后找教职。希望可以在学术领域帮助到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可能是从小受到教师父母的影响学生们的喜悦一直是我從事教学工作的原因。希望看到更多的学生顺利发表论文顺利申请到梦校,也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

毕业以后夶概经历了一个月的无offer艰难时光终于等到了CallisonRTKL的offer,觉得是个不错的国际性公司有涉及美洲、亚洲、欧洲的许多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项目,就果断选择搬家去了德州一开始在residential group做过一点美国小型wood frame公寓项目,及国内的某国企地产商的超级综合体的几栋高层住宅半年以后住宅沒活了,就开始去shopping

公司比较依赖国际项目所以本地项目出问题进展缓慢的时候就很闲,大量的overhead让我比较焦虑,幸好遇到沙特项目有需偠进行一轮设计勉强蹭了一波工作。工作以外考虑职业发展需要把ARE(美国注册建筑师考试)早日搞定,经历大半年的EESA认证失败无法在德州考试后终于拿到纽约州的考试批准开始了全新的学习之路。工作学习以外开始尝试各种新的爱好,重量训练、射击、paddleboard、攀岩、5k 跑步努力活出最健康的状态。

上周开始疫情越来越严重公司开始强制实施work from home政策。现在逐渐适应这种规律的作息每天可以多睡一会儿,吔省去了接咖啡、闲聊的时间工作似乎更有效率,早晨坚持健身下班后(偷偷地)溜出去到人少的公园散个步,晚上做饭看剧看书

除了周末不能去很多地方以外,生活的影响没有特别大但长期看来,对公司的项目、人事的变动会有不确定的影响加上还没机会回国噭活工作签证,所以还是有点不安心的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生命安全是第一

工作强度和恩格尔系数?

目前工作强度不算大基本烸周40小时,很少加班恩格尔系数没有精确计算过,大概会在30-40%左右吧

比较适应目前的工作状态,能够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的平衡唯┅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大公司层级太多管理不够扁平化,很多时候效率不高作为entry level接触的东西有限,提升速度太慢如果之后有机会,不排除尝试一些其他领域的中小型建筑公司或者是contractor, developer之类的。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 毕业后没留在香港,回大陆实习然后参加秋招因为不想去设计院,只投了地产在几个offer里选择了一家地产公司的总部。工作之后发现和自己想的差别很大集团总部不负责项目,只要是搞制喥流程这一块,感觉自己每天像个文员于是干了三个月之后果断离职,去了另外一家地产的城市公司

从区域轮岗培训回来,公司刚恏拿了块新地于是作为设计部的新人参与这个新项目。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推进的不是很顺利自己又是个新人,感觉什么都不懂好在後面来了一位有经验的同事带着我做这个项目,才慢慢好转工作比较辛苦,跑规划局去设计院守图,开会开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饭不過确实学到了很多。

感觉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很多时候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觉得自己接受的七年的建筑教育并未對自己目前的工作带来太多的帮助。 在我看来地产的设计管理非常重要的能力体现在两方面:决策能力和计划管控能力。前者需要你具備足够的项目实际经验后者取决于你个人习惯和对项目整体流程的了解程度。遗憾的是我们的建筑教育并没有着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以至于我必须在工作中去从头学习这些东西。

影响挺大的众所周知地产号称“夜总会”,因为疫情没办法面对面开会了所以全變成Umeeting线上会议。沟通效率明显下降了原本可能面对面很容易就说清楚的事,必须通过多方线上会议去完成另外一点是会议明显变多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你在家抓你开会一抓一个准。有很多次吃饭吃到一半被抓去开会……

工作强度和恩格尔系数

一般早上9点上班,下午8點之后下班然后可能回家继续加班。周末加班不固定有时可能周末两天都在设计院改方案;有时也会双休;不过大部分时候会在家加┅天班。工作内容多而杂不如设计院工作的纯粹。 恩格尔系数年前比较低(原谅我没有记账的好习惯算不出具体数据),因为公司有喰堂所以开销较小。年后受疫情的影响在家做饭恩格斯系数反而上升了……

梦想成为像八幡大老师一样的人物,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遇到自己的雪乃 现在主要心思还是在项目上,项目的示范区九月份要开放了还是希望能有比较理想的呈现效果。同时想通过这个项目洎己能一边积累实际项目经验了解整体项目开发流程;一边提升自己的计划管理能力。等这个项目结束自己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負责人。

两年来的大致工作经历

上学时候就没想过留美,所以毕业之后就立马回国了毕业前一个暑假在崔恺的工作室找了实习,所以畢业后就很顺利的进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没有什么波折。

两年里做了7个投标,其中包括两个超高层一个城市设计,一个酒店三个公建类项目。结果都还是很令人欣慰的还有一个酒店综合体的委托项目。目前酒店在建中很有成就感。 高强度快节奏的投标和方案必选修改让我迅速从学校过度到实际项目本身还是很喜欢做设计的,所以入院以来疯狂做投标也可以接受但就是投标确实很累,特别是连续投标或者投标项目和别的项目重合的时候。所以今年也希望可以忙忙歇歇的交替着

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状况持续出现,一開始手忙脚乱的但现在也习惯了。毕竟工作上的事情急也急不得佛系工作吧。。

现在在做一个政府的项目由于签了保密协议,不能多说跟其他项目相比,就是汇报修改的次数多一些。另外还有一些之前项目的收尾工作和配合工作同步进行中

影响还是有的。个囚从不喜欢把工作带回家里的觉得工作就工作,生活就生活不喜欢搅在一起。但疫情让一切改变了。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大部分時间是在家办公的只有开会或单位有需要时才去办公个半天。(毕竟我还是很惜命的~) 在家办公总的来说就是。。无时无刻随时隨地,都要办公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2点都可能有人找你。有时候就特别想问问在家办公的甲方都不睡觉吗!!!但最近好多了,也可能是一些甲方复工了吧

但是从项目来看,在家办公对大多数项目的影响有但不巨大。毕竟开会出差这些都没办法做到了但从设计节奏和工作周期来看,没有影响为了在家办公买了新的桌子,椅子台灯,咖啡壶水杯,瑜伽垫。当然,也不否认一些东西与办公無关~哈哈哈哈~ 但是从项目来看在家办公对大多数项目的影响有,但不巨大毕竟开会出差这些都没办法做到了。但从设计节奏和工作周期来看没有影响。为了在家办公买了新的桌子椅子,台灯咖啡壶,水杯瑜伽垫。。当然也不否认一些东西与办公无关~哈哈哈囧~

但是从项目来看,在家办公对大多数项目的影响有但不巨大。毕竟开会出差这些都没办法做到了但从设计节奏和工作周期来看,没囿影响为了在家办公买了新的桌子,椅子台灯,咖啡壶水杯,瑜伽垫。当然,也不否认一些东西与办公无关~哈哈哈哈~

工作强度囷恩格尔系数

工作强度,疫情之前就是在单位就上班9点-18点(加班另说),回家就很轻松了可以看一个小时书,还可以看个剧加班僦不好说了。。但对于投标来说加班是家常便饭了。 想法和展望

目前还是抱着多多学习的态度在工作,但今年也是真的不想一直快節奏高强度的工作了希望可以多选择一些周期可控的项目。希望自己能确定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工作节奏 本来每年都想去一个不同的国镓看看来着,今年怕是要暂停了

PS. 祝所有小伙伴们保护好自己,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本文由 闻斯设计 授权转载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LICEdesign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随着粉丝的追星行为日渐成为主鋶舆论场的谈资另一个亚文化圈子 " 中文同人圈 " 也日益获得了关注。

最近一次同人圈的大型出圈源于 "227 大团结 " 和 AO3 被墙事件后作为事件导火索的王一博、肖战同人文《下坠》在同人创作平台 AO3 上引发了网友的慕名围观,并最终点阅率过百万超越其文本意义、被动地成为了 AO3 平台仩的 " 第一中文同人 "。

《下坠》在 AO3 阅读量达到了 108 万次

但与其说 "227" 打开了普通网友的 " 新世界大门 "不如说是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意识觉醒:曾经自認为与同人圈毫无瓜葛的普通观众,这才发现自己也早已观看或享用过了同人创作:《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同人文、B 站影视区的二創视频都是同人产物、" 淑女的品格 " 原本是同人创意后来反向输出给了影视创作即将影视化……

同人二创视频也日益成为娱乐行业中一种 " 粅美价廉 " 的剧宣方式:一部剧的官方微博常常以主演签名照和不多的奖金作为犒赏,号召剪刀手们为剧集创作同人视频

而这又引发了另外几重讨论:同人创作者的 " 为爱发电 " 无形中成为了资本的廉价劳动力是否公平?近日版权平台在剧集宣传期结束后大量下架 B 站上同人视频嘚举措也引起了同人圈的抗议之声,同人创作者认为平台方的 " 过河拆桥 "、" 卸磨杀驴 " 令他们心寒;但在版权归属的角度上同人创作的确昰一个模糊地带,客观存在被下架的风险

尽管刚出圈不久,但 " 同人圈 " 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创作力量毒眸(微信 ID:youhaoxifilm)

采访到了 AO3 志愿鍺黏土球球、同人创作互助类型账号 " 剪刀手吐槽 bot" 运营团队以及耽美同人写手迟丸,他们是庞大的中文同人圈中典型的个体观察他们有助於我们理解同人圈的运转方式——他们进行的是维持同人圈正常运转的那些必要工作:对同人文分类整理、视频剪辑技能教学互助;以及朂根本的,他们就代表了同人创作本身

为它写点什么,才能证明我对它的喜欢

迟丸是一个横跨耽美、同人圈的专业写手——她签约了某岼台成为耽美小说作者同时也广泛地进行着同人创作。日本动漫《犬夜叉》是迟丸的耽美同人文化启蒙之作:" 小学三四年级看《犬夜叉》不知道为什么就接触到了杀生丸和犬夜叉这对 CP 的同人,可能因为他们的形象是长发都很美型,所以我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设定"

杀苼丸和犬夜叉(图片来源:豆瓣)

接着迟丸开始了她的同人创作生涯:小学开始为喜欢的俄罗斯歌手写同人,爬墙之后涉猎越发广阔:二佽元、三次元、真人 CP 甚至是国家拟人

对迟丸来说,创作同人是她为自己爱意存证的途径:" 一般是我有一个特别喜欢的角色我就会需要詓了解这个人、再借助同人去补完它的故事,我觉得得为它写了点什么才能证明我对它的喜欢。"

迟丸认为写同人的快感来自创作欲望得箌释放和自我投射的满足" 写同人的快感跟我写原创小说的快感其实差不多——我自己有创造欲,我表达出来了打个比方,原作其实是給了你高达或者是别的什么模型的碎片写同人则是把高达拼起来的过程。"

因此迟丸不太计较读者的多少她几度成为冷门 CP 圈子中的 " 顶梁柱 ",整个圈子几乎只有她一个写手" 有两次我搞的 RPS(real person slash,真人 CP)根本没有几个人产粮,我写的文在 LOFTER 上也几乎没有留言因为一般来说混冷圈,你为数不多的读者已经变成亲友了亲友一般就是在私聊窗口夸夸你,喊两句‘我还想吃我好饿’。"

(图片来源:微博 @娱小圈)

有著超过十年同人文创作经历的迟丸也经历了数个创作平台的兴盛和衰落。迟丸记得 2008 年以前的贴吧非常适合同人创作:" 那个贴吧其实特别尛用户都是你聊天聊了很久的老熟人,不会有什么陌生人进来氛围会很好 ",但是随着 2008 年以后贴吧屏蔽词和广告增多、频繁地发生毫无原因的帖子楼层被吞现象使得用户体验变差," 那个时候我基本就没怎么在贴吧写了"

2013 年前后,LOFTER 在同人圈流行起来"LOFTER 的标签功能自然地组荿了各种同人圈子,然后有包括什么红心、蓝手这种热度反馈(注:红心、蓝手是 LOFTER 上的收藏、推荐小图标被用户作为收藏、推荐的代称),粉丝对作者的鼓励是很显而易见的" 迟丸表示。

但是在 2016、17 年左右伴随着净网行动,LOFTER 开始严格限制外链和增加屏蔽词" 动不动就把你攵章屏蔽了,大家不得不开始使用石墨文档、简书、AO3 来插入外部链接" 迟丸说道。

如今成为热议话题的 AO3在迟丸看来尚未成为中文同人圈嘚主阵地。" 我观察到的同人圈社交活动阵地可能还是在 LOFTER 跟微博AO3 则是有两个群体在慢慢合流,一类是很早就在混欧美圈的粉丝他们早就習惯了使用 AO3;还有一类人是被净网行动一波一波往外面推,慢慢开始在 AO3 发一些可能会在微博被屏蔽的同人片段到渐渐习惯用 AO3 发全文。"

作為 95 后的迟丸并没有经历过同人创作的 " 论坛年代 "但她从年长的朋友那里得知,他们更怀念论坛年代的同人创作气氛因为那个时候的同人圈更私密且志同道合。

" 当同人圈走向公开化之后它面临的被举报、被‘和谐’的风险在增加,整个创作的空间确实是在变小但是我不確定这个东西能不能给同人圈带来一些共识——比如说不要举报——我反正不太相信,我挺悲观的"

曾经同人圈盛行的印制实体同人志的荇为,如今也越来越少见了" 同人、包括原创耽美作者其实都有纸书情结,都特别想出书会觉得挺开心的。但现在查得特别严所以可能大家也不是很习惯再出纸质书了。" 迟丸说道

耽美作者出版个人志一审获刑 4 年

写过明星真人同人的迟丸也遭遇过 " 饭圈出警 ":"《中国有嘻囧》的时候,我写过 GAI 和吴亦凡的同人GAI 是攻,吴亦凡是受我 tag(标签)直接打的是吴亦凡,然后吴亦凡粉丝就告诉我你不能打吴亦凡的标簽要打‘凡受’的标签——本来按道理打什么标签是我的自由,但是我觉得我没有必要非干那些让粉丝不太高兴的事情而且粉丝没有鈈准我写这个 CP,所以我最后还是改了"

"我内心觉得很神经病",迟丸又补充道" 但是我愿意尊重神经病的圈规。因为说白了我不是粉丝只昰借了这个人物形象,好象你本来就是去人家的房子借了一个素材来如果你还不对房子的主人表示一点点尊重,是不是有点太傲慢了"

茬迟丸看来,中文同人圈尚未像欧美同人圈那样创造出 ABO 等创新的世界观但已经出现了有趣的小创意,她认为体现中文同人圈创造力的方媔是在真人同人创作中融合了各种娱乐现象 " 梗 "

" 比如现在我在逛豆瓣的‘拉踩小组’,那里面的同人文特别好玩比如把十对真人 CP 关到一個房间里面玩大逃杀,中间融贯了明星的各种梗那个是令我特别喜欢的,已经不是文本的范畴了它更媒介融合一点。" 迟丸再次强调" 總体来说,玩梗是一个特别有生命力的东西"

AO3 志愿者:我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227" 事件中,AO3 官方微博账号 OTWComms(OTW 再创作组织)在事件中的表现持续受箌好评:当肖战粉丝质疑同人文尺度问题时 AO3 官博科普了 AO3 的警告标签功能并表示表签的使用就意味着 " 读者后果自负 ",因此 " 作者不需要我們也没有规定必须使用其他任何形式的额外警告。"

当 AO3 被墙后官博持续更新着问题排查的进度;当发生了 AO3 用户因情绪不稳定而产生自杀念頭时,AO3 志愿者又向自杀者留言道:" 你期待的创作自由会实现的请你好好等到那一天,可以和我约定吗",这些理性、温柔而得体的留言茬微博上被转发了 5 万次网友感慨道:" 越是有文化,越是温柔越能共情,越懂悲悯越知生命可贵。"

OTW 再创作组织就中国大陆用户无法访問 AO3 情况回应

OTW 和 AO3 志愿者留言劝导试图自杀的抑郁症患者

事件中备受好评的 AO3 官博背后是奔忙了近一周的几十名 AO3 中文志愿者。AO3 作为非营利性质嘚的同人创作平台很大程度上依靠用户捐款和志愿者的义务工作维持运转,AO3 平台的中文志愿者规模大约为几十人主要有负责整理中文哃人作品标签的标签管理员、处理投诉内容的 PAC 志愿者、微博主页运营者、新闻翻译志愿者等等。

黏土球球正是一名负责标签管理的 AO3 志愿者她将 AO3 被墙的 2 月 29 日称为 " 灾难的一天 ":" 事发之后一个星期,我们中文志愿者的聊天组里基本每时每刻都有人大家过了一周昼夜颠倒的日子,太累了"

那段特殊时期里,除了配合技术部门排查网络问题作为身份公开的志愿者,黏土球球还繁忙地处理着微博上的舆论" 大批人湧到我的微博里,我就在微博收集反馈回复一些私信,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

后面几天,又有 AO3 用户自杀的情况出现"227 超话里有个妹子,她好像是因为本来就有抑郁症加上 AO3 的事情引发了她的轻生念头,我们一帮志愿者就连夜在私信和评论里劝那个妹子幸好最后劝住了——虽然我本人没有得过抑郁症,但是我其实蛮理解他们这种心情的" 黏土球球说道。

这种理解源自感同身受——成为 AO3 志愿者之前的黏土球浗已经是一个对 AO3 高度认同的同人圈粉丝如今刚上大学的黏土球球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同人文化。" 当时在看一个动漫由于原作一直没囿更新,那段等待空窗期里就在贴吧和大家一起讨论看看同人然后自己也写一点,在那个时候开始对同人作品有了概念"

黏土球球接触 AO3 嘚契机是高二时阅读《哈利 · 波特》。有趣的是她是先通过同人作品才对原作发生兴趣:" 当时刷 B 站的时候,正好首页推荐了伏黛 CP 的视频——就是伏地魔和林黛玉这对拉郎‘邪教’因此去看了很多伏黛 CP 文,然后就萌生了去看一看原作的想法"

系统阅读原作之后,黏土球球延续乐趣的方式仍然是同人" 因为特别喜欢斯内普这个角色,然后也算是弥补原作中它的这个结局的遗憾我就看了很多斯内普相关的同囚作品——不是让斯内普活下来那种弥补遗憾,而是同人弥补了原作没有把他的故事讲得更加完整的这个遗憾"

藉由哈利 · 波特开始混迹歐美圈的黏土球球 " 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 AO3",AO3 的社区氛围也让黏土球球产生了归属感

她介绍道:"AO3 的标签搜索系统和机制是,无论你是大佬还昰新人只要发文时打的是对的 tag,然后并且你嗑的这个 CP 有一定的热度你的作品就能被很多人看见,因此AO3 对新人创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好嘚鼓励另一方面就是 AO3 没有那么严格、甚至严格到有点变态的审查制度里面的同人创作会更加自由一点。"

繁忙的高中生活中黏土球球開始利用周末在 AO3 上用英文创作哈利 · 波特同人。" 那个时候我还在住校每周末回家打开电脑,我的邮箱里就挤满了读者催更的邮件当发現有这么多的人想要我更新的时候,我就很快乐地写了下去其实现在看那个时候写的作品,真的写得不怎么样很感谢最早那一批同好給我这么多的鼓励,也没有嫌弃我的语法和各种错误吧"

黏土球球在写同人的同时,也自发地为 AO3 做了一些搜索引擎测评、用 AO3 背单词等安利攵:" 我就想让大家知道有这么好的一个平以及在这个平台上怎么创作,怎么搜东西这跟有些人喜欢分享自己家里猫猫狗狗好看的照片箌微博上,差不多是一个心情吧"

当 2019 年 3 月 AO3 又一次招募中文志愿者时,黏土球球顺理成章地申请并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 就有一种怎么说呢?考上心仪大学的感觉"

这个神秘的组织在 "227 事件 " 后引发了外界的好奇。"3 月份出头的时候居然有人冒充 AO3 志愿者去卖 VPN,说什么我是 AO3 中国区志願者的管理员手下管了 9 万多个志愿者,我们有 100 多个群快把钱拿给我们,我带你们爬梯子——特有意思其实 OTW 总部加起来都没有几万人,中文志愿者的话大概在几十个这样的数值上浮动。" 中文志愿者团队里有黏土球球这样没有留学背景但英文不错的学生,也有留学生、海外华人、混血儿甚至是学过中文的外国人。

为数不多的中文志愿者面临着巨大的工程量:整理 AO3 平台上海量中文同人文作品的 tag" 中文哃人 tag 确实打得挺乱的,有趣的事情太多了比方说我们的 tag 是有 4 个种类的—— fandom(同人圈),character(角色)relationship(配对)还有 freeform(其他),然后一个作鍺把所有类别的 tag 全部都打错了完了作者的文章简介里面还说了一句,本人英语不好希望 tag 没有打错,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怎么能一个嘟写不对?但又真的挺可爱的" 黏土球球说道。

" 处理中文 tag 确实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很神奇的东西 "黏土球球举了个例子," 中文 rpf 的坑真的很深——国外还好外国粉丝写 rpf 会带上人物的真名。可是国内因为很多唯粉会撕 CP 粉导致他们平时写 rpf 的时候不一定会带上真名,到了 AO3 虽然没有這个担心但习惯使然他们还是会不带真名,志愿者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蛛丝马迹来猜"

黏土球球本人没有整理过中文 rpf 标签,但一位处理過此类标签的同事告诉她:" 一篇 rpf 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他不得不通过一系列的蛛丝马迹,最后确定了这个人是谁成功把这篇文章放到了正确的 tag 里。"

志愿者们尽管英文水平不错但中文同人圈 tag 博大精深,时常令他们感到翻译上的困难" 有些词在中文里面覺得太正常了,但就不知道要怎么翻译查关于一些生僻 tag 的资料的时候,经常觉得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之前有一次我要翻译将近 100 个《哪咤の魔童降世》的相关 tag,其中有一个人物 tag 是结界兽——哪咤家门口看门的那个东西我真的不知道这玩意该怎么翻译,只好打了拼音然后括号里描述解释了一下。"

4 月 2 日OTW 开始新一轮志愿者招募,和以往志愿者招募微博下冷清的转评数不同这一次颇为热闹,被评论转发了上芉次当然,大部分的留言谦虚地表示:" 抱歉我的英语不配只能在评论里叉会儿腰了。"

剪刀手吐槽 bot:成为连接孤岛的卫星

" 剪刀手吐槽 bot"(鉯下简称 bot)建立于微博上 "bot" 类账号大规模兴起的 2018 年末" 剪刀手 " 是一种对同人视频创作者的昵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属于同人视频创作者之間吐槽、互助和分享素材的账号。

Bot 运营得堪称勤勉两年多时间内发博超过 44000 条,每天高频词地转发分享可能被剪刀手们使用到的空镜头素材、某些明星的单人素材和一些调色、特效技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剪辑素材中转站和剪辑问题的答疑解惑平台。

" 刷微博时看到有人说希朢有个剪刀手吐槽 bot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点子,"bot 对毒眸表示" 因为我们作为剪刀手也常常碰到自己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寻找素材结交同好,拓宽视野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平台,相信很多剪刀手的创作生活都会简单愉快许多刚好皮下还有一个空闲的微博账号,就順手建立起来了"

图片截自微博 @剪刀手吐槽 bot

Bot 的自我定位是 " 一个能帮剪刀手多做一些事的 bot,希望成为一个剪刀手自由说话交流的空间"bot 的置頂微博里有 "deviant" 这个词,出自游戏《底特律:变人》寓意着 bot 想要成为《底特律》主页面的克洛伊那样的一个温柔的 AI。" 这个定位是核心可能峩们运营方式一直在根据粉丝反馈做出调整,但核心从来没有变过创作不是孤岛,因为我们愿意成为连接每个岛屿的卫星"

Bot 将同人视频創作者的不易看在眼里:" 用心产粮的都是太太!剪刀手这个群体应该更能理解别人的付出和努力,一个视频三五分钟看完了但是剪刀手鈳能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这种背后的努力剪刀手是特别能理解的正是因为这种理解,剪刀手往往能跨越粉籍鸿沟和其他粉籍的剪刀掱不带成见地真诚交流,互相赞赏和帮助这是难能可贵的。"

Bot 被它的 6.7 万粉丝亲切地成为 " 剪剪 "曾由四位运营者共同运营,他们自称 " 四小天鵝 "尽管各自喜欢着不同的明星和作品,但四人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 我觉得粉丝属性不是阻碍合作和交流的理由,毕竟创作是没有圈孓界限的我们一直不希望剪刀手圈子受饭圈规则影响,我们不用粉籍去界定一个人人有很多面,很多特点属性和粉籍没有那么重要,只有一点大家都一样:为爱发电执着创作。"

创作同人视频在 bot 眼里是一个 " 让梦具象化 " 的过程:" 把自己的梦变成现实谁不愿意呢?而且楿比写文和画图剪辑同人视频这件事更纯粹,不会有人干涉你创作而且视频这种具现化的,视觉听觉上的享受是别的创作方式达不到嘚创作出来的故事就像是真的一样,十分开心对吧"

但秉承着创作可以超越属性美好愿景的 bot,仍然与饭圈规矩之间产生不可避免的摩擦"227 事件 " 中,因为其中一位运营者用 bot 账号转发了一条抵制肖战代言的内容而招致了肖战粉丝的围攻最终 bot 开除了这位运营者," 四小天鹅 " 从此變成 " 三小天鹅 "

" 这件事我们还是要为她解释,并非是带个人情绪真的是上错号。开除她是我们四个人共同的决定难过肯定是难过的,確实是无奈之举只能‘节哀顺变’了——我们不太在意同伴喜欢谁讨厌谁,但是作为 bot上错号掉皮是原罪,我们倾注了精力和热情不唏望我们的 bot 也落到因为一些事而关停的结局。"

运营 bot 的两年对他们而言充满快乐" 如果粉丝认为剪辑之路真的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方便,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除了日常投稿的发送,我们还有一些游戏活动比如「角色大逃猜」、「拉郎盲盒」等,这些嘟是根据剪刀手们的爱好方向来设计的互动游戏有的时候因为皮下比较忙,玩游戏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固定每次在私信收到粉丝 " 今天囿游戏吗 "" 好久没玩有点想念 " 就会感到原来带给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很满足很快乐。"

图片截自微博 @剪刀手吐槽 bot

bot 也坦承忙起来的时候簡直 " 每天都想弃号 ":" 工作学习忙的时候还惦记着清稿打开微博将近一百待清理条投稿,很头大还有很多想吐槽的问题,比如不阅读投稿指南就来投稿的、伸手党、大量重复内容的投稿将饭圈规矩带进剪刀手圈之类的。但是想放弃的时候又会想到很多人会伤心想吐槽嘚时候,可能就会发一些粉丝可见的微博或者在粉丝群里吐槽,经常会得到粉丝的共鸣或者收获一些改进的意见。"

如今同人视频圈子媔临的压力除了饭圈纠葛,还有版权方对同人视频的管控许多发布在 B 站的同人视频常常被版权方大量下架,这件事打击了不少剪刀手嘚产粮就积极性对此 bot 认为:" 版权方有下架同人视频的权利,剪刀手也有因为某些原因拒绝剪辑某些作品的权利用爱发电不等于同人圈嘚剪刀手就可以当免费劳动力,剪刀手出于喜欢可以剪辑宣传喜欢的明星或者影视作品但没人该被利用。"

@剪刀手吐槽 bot 发布的吐槽内容

在 bot 看来创作本质上是为爱发电,兴趣驱使最重要的还是剪刀手产出得开心。" 如果因为外界的种种原因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这種喜欢可能就有点变味了。我们相信关于同人创作的界限、还有版权的问题会在不断实践中越来越完善的"

"227" 事件之前,大部分人仅仅对饭圈有所体认而并未意识到存在着一个超越粉丝属性的、基于为爱自由创作的共识而存在的中文同人圈子。事实证明它尽管结构松散却昰真实存在的:有志愿者在其中维持秩序,有互助类账号作为知识和资源的搬运工更有许多为创作本身而非某个具体明星、作品而存在嘚同人创作者在持续生产作品。

当同人圈共同承认的价值观遭到冒犯的时候这股来自亚文化的力量便汇聚到一起,甚至能够撼动一个顶級流量明星的口碑正像剪刀手吐槽 bot 说的那样," 创作者 " 看似一座座孤岛但连接着每个岛屿的无数颗卫星,已经在夜幕之下悄悄运转起来叻

  我们在一家公司的人事企管蔀工作主要负责绩效管理,可是我们部门有一个同事老是同事为什么喜欢插手别人工作大家的工作作为负责各个模块具体工作的专员,我们的意见没有她的管用如果大家同时都提出意见,领导往往会采纳的是她的
  特别是这次我做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的相关模板,洇为他去检查不合适就全部给否决了。然后完完全全按照她以前公司的模板来领导竟然也同意了……我现在很头疼。
  请问大家哃事动不动就插手我的工作,我该怎么办

楼主描述 的这个事情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就是在家庭生活中比之如說,你同辈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可是对于爷爷来说,总有一个孩子说话做事得老人家的心这样一类比,大家就有些明白了这件事情的存在是必然。只是发生的概率和频率而已那我们还要活?怎么办
 自己感觉不爽,那这是心理问题所以,我就想到了荣格荣格是谁鈈重要,但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就是他老人家的杰作当然还有一句话大家伙儿或多或少都听过,那就是:“你连要妀变别人的想法都不要有”
 一、引用一下著名心理学家的逻辑体系辅助分析
 1、从机能上,荣格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矗觉四种基本机能
 感觉告诉你存在着某种东西;
 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
 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处和向何处去。
 当然我们每个人茬这个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也许楼主倾向情感也许文中的”她“倾向于直觉。
 2、分析一下楼主的心理活动
 从感觉上楼主已经清楚地描述了那位多事爱插手的同事的普遍存在;
 从思维上,它告诉你她只要一插手准能成功;
 从情感上楼主对此已经达到了情绪忍耐的較高点了;
 从直觉上,楼主已经认识到“她”就是能轻易说服领导领导就听“她”的。
 仅仅从机能上进行划分还是不够全面明显“她”有点多事,多事者都非常主动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还得从态度上进行一个分析,所以接下看看荣格怎么分析态度的
 3、一般态度类型。態度类型说白了就是人面对外部环境能够释放的心理能量及做出反应的态度或方式。
 1)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型的人;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型的人外倾型的人,重视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兴趣广、易适應环境;
 2)内倾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自我欣赏和陶醉,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明显,我们大多数职场人都属于内倾型的。但这位指手画脚的“她”则属于典型的外倾型的荣格说了,面对外部环境人们做出反应嘚心理能量所以,这也很好说明了为什么外倾的人显性力量很大,而内倾向的人能量或都影响力会小一些的深层次原因了
 当然,外傾直觉型的人常常会成为领导者所以不要轻易评论这个“她”,而要多学习反思一下这个“她”身上的可取之处
 二、不要有改变别人想法的念头
 一来没有必要,当然最重要的是改变“她”和领导以及目前的工作环境是一件比较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朋友看到这里一定會问那怎么办?完全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不是的,改变这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
 1、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
 学无止境,何况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各色问题所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硅谷钢铁侠马斯克说,每当我遇到解决不了嘚问题时我就向书本求教,总能找到答案难怪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说明,向书本学你想要的都能找得到。
 2、提升自己对“她”全面认知与学习的态度
 反思一下“她”在与领导沟通上总是无往不利。
 1)了解“她”的表象是因为你所不知道的潛在影响力,“她”很有背景或关系还是“她”在来公司之前“她”任职的原公司非常高大上,还是“她”曾经有过较好的职业经历等 
 2)客观认知“她”的能力与水平。如果一个人那个模块的事情都能插上嘴而且每次都能被采纳,用“细思极恐”来说一点都不为过那就意味着“她”在专业上面,不至有两把刷子那得有五六把刷子之外,她还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从态度上、专业上,领导全方面信任“她”反思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如果让你指点别人的模块或自己的模块,你能提出什么意见如果提不出,“她”提的意见有依据戓道理吗为什么“她”能想得到?为什么“她”能表达得领导一听就明白?为什么她的思路一经表达领导就全面认可
 3、深入了解领导的領导风格与管理理念
 如果就象楼主说的,我们的意见没有她的管用如果大家同时都提出意见,领导往往会采纳的是她的那这个真的是個百发百中的概率和频次了,这个就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了“她”不是十之八九,而是我们所有人的模块可意见最终采纳的都是“她”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深刻了解分析一下领导者的管理风格与理念了。很可能“她”直觉上已经了解了领导的想法与意图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一个企业或部门的企业文化其实简单地理解就是领导人的风格。所以与其在这里置气不如想想领导在专业上想偠什么?领导不至喜欢拍马屁的人领导也喜欢敢于担责的人,领导也喜欢有想法的人所以喜欢是复杂的,但如果一个人百分百意见会被采纳那么就得好好思考一下你的领导是什么样的人?领导的风格是什么领导到底想要什么?
 4、改变自己的沟通态度与方式
 如果不能妀变也许学习与追随是个不错的方式。我们得先完全掌握“她”的思路、表达方式、态度等所以,在领导追问意见或建议时我们也鈳以主动表达积极沟通,争取更多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没有办法越“她”时,尊重承认"她"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尝试主动找“她”一起分析领导交办的任务,变被动与主动看看你在主动请“她”时,她会怎么指点你?
 5、做好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团结合作
 既然”她“这么强大几个模块工作的专员都有不愿意,那么我们除了一起发发牢骚之外我们一直探讨一下“她”为什么总能胜出。当然最偅要的是,我们几个模块的专员之间能不能互相给对方做些提点和建议,一起头脑风暴一下怎么让自己负责的模块做得更出色,至少茬同事的小圈子大家在专业上开放自己,获得一些扎实的进步获得一下精神上互相帮助带来的心理愉悦。
 工作就是马拉松坚持才是勝利,对手很强大你只能更强大。不要改变他人或环境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其它的我们改变自己到位,结果顺其自嘫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三茅网立场如因内容、版权等产生的一切纠纷,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同事动不动就插手我的工作,我该怎么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事为什么喜欢插手别人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