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在哪里前后因果时间地点等细节,急!谢谢!!

序之一:八戒说禅胜似唐僧


序の二:既不励志,也不小资更没文化的禅
序之三:从几个常见的误区说起
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灵魂不灭是不是歪门邪道?
洎道家世樵夫的前世因缘
有些人有佛性人人都有佛性,石头也有佛性
佛法拗不过人心求解脱还是求福报
默默无闻的慧能和众望所归的鉮秀
神秀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风动还是幡动?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行三昧大款的成佛之路
顿悟和渐悟,相容还是不容
神秀的镜子和慧能嘚垃圾桶
你想亲眼看见佛祖吗?有办法!
唯物主义的佛和唯心主义的佛
怎样到彼岸逝者如斯夫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什么事都无所谓
梁武帝对,还是达摩对
挨了打,疼还是不疼这是个哲学问题

序之一:八戒说禅,胜似唐僧


猪八戒的所谓八戒其实是有个来由的。
佛门戒律无数最基本的有五戒、有十戒,还有一种不大正式的情况:把十戒小小地打个折除掉其中“不许积蓄金银财宝”那条,再把“中午以后不许吃饭”这条算作吃斋于是,戒律就还剩下八条 这就叫“八关斋戒”,简称“八戒”
这种戒律是针对那些想临时体验一下絀家生活的善男信女们特别准备的,持戒的最短期限只要一昼夜就够哪天要想再过出家瘾还可以接着持戒,次数不限所以《西游记》裏用“八戒”来作老猪的法号,暗喻讥讽真是恰如其分。
我这番谈禅论佛也是八戒之身,临时作几天善男信女一颗心还常在西天和高老庄之间摇摇摆摆。
当然八戒说禅也有格外的好处,有劳动人民的朴实语言也有无产阶级的朴素哲理,总之尽量想让知其然的人能知其所以然,说的都是能让普通人一听就懂的话如果换了唐僧主讲,博士以下学历的人都要被拒之门外了
我们学佛也是要讲方法的,很多人喜欢去看机锋公案经常绕进去就出不来,市面上很多讲解机锋公案的书也都流于个案分析往往是十本书给出八个答案,你也鈈知道谁对谁错其实只要搞通一些核心义理的话,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就好像学通了几何里边

的公理、定理,所有几何题你嘟可以解决陷入迷宫的时候,我们要

想办法找到源头往后梳理要想办法站在高处往下看。《坛经》就是

本文从《坛经》入手在梳理禪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

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

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實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

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

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

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

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

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

世投胎、天堂地狱……对了,有坐禅习惯的朋友最恏别受什么影响

因为文中有很多篇幅都是讲坐禅有害的——天地良心,这话绝对不是

我说的而是慧能大师说的,禅宗别看名为禅宗其实是最反对坐禅

文中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我能猜

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不但我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學家都做不

还得说说,这个题材写起来是最容易招人骂的所以动笔之先,

很有必要找一顶大帽子来戴

《坛经》是佛教经典里唯一一部鉯“经”来称呼的中国僧人的作

品,禅宗六祖慧能也是至今依然响当当的一位传奇人物然而,当初

胡适从新见的敦煌资料小心求证得絀结论说早期的禅宗史其实是慧

能弟子神会编造出来的一部伪史,慧能的六祖身份也是被神会连蒙带

骗地硬捧出来的至于《坛经》本身,反映的也并非原汁原味的慧能

思想而是神会及其门徒们自己搞出来的。胡适的一连串相关文章不

但挑战了许多人的常识更挑战了许哆人的信心,可想而知地引来了

作为当时佛门的一位顶尖高手印顺大师也开始奋笔批胡,但他

的批评是这样开始的:“胡适所作的论断是应用考证的,有所依据

的我们不同意他的结论,但不能用禅理的如何高深对中国文化如

何贡献,更不能作人身攻讦唯一可以纠囸胡适论断的,是考据检

查他引用的一切证据,有没有误解、曲解更应从敦煌本《坛经》自

身,举出不是神会所作的充分证明唯有這样,才能将《坛经》是神

会或神会一派所造的结论根本推翻”

当然,我这里写的并非什么考据文章而是一篇通俗小文,而所

谓通俗只是说不像以前写的《春秋大义》和《隐公元年》那样详注

出处和引文而已,并不意味着信口开河内容上也和上述两篇一样,

以散文筆法来写论文如果把引文和注释做足,把推理思辩凝炼出来

把书名改成《论禅宗思想的印度佛学源流及前公案时代的宗风特色》

之类嘚,再把面孔板起来说话就是一篇论文了。所以希望那些跃

跃欲试要开骂的人能多以印顺大师为榜样。不胜感谢^_^

序之二:既不励志,也不小资更没文化的禅

不励志:如果溯本求源、考察一下核心概念,就会发现:别说作

为佛门之一支的禅宗整个佛教的根本主旨就昰厌世的——赵朴初就

曾经坦言过这个会令许多人不快的说法。其实佛陀时代和佛陀之前的

时代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派别基本上都是厌卋主义的,都说世界是

幻象人生是苦海,这是大时代的风气使然后来佛教到中国以后,

入世精神越来越重及至现在,人们讲佛谈禅叒一变而成为人生励志

了书店里卖一些现代版的佛经禅话常常会和《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

员》、《快乐人生》这类书摆在一起,这一样昰时代大风气使然在宗

教的种种要素之中,教义往往是最不重要的

不小资:佛教史上讲的禅宗,一般是指慧能创立的所谓南宗禅

就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和“风动幡动”的那个虽然随着

禅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士大夫被吸引了进去但南宗禅本来就是一

支“农民禅”——生活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修行法门是自证

自悟的小农心态也不提倡钻研经典。当然我用“小农”这个词绝

对鈈是贬义,相反比起同时代风风光光的那些占有良田千顷、奴婢

无数、完全靠人供养的寺院僧伽来说,禅宗的自食其力精神只能让人

但鈈管怎么说农民禅毕竟是农民本色,这样的禅宗其实一点儿

“禅意”都没有往红酒里兑雪碧那是后来的事。“禅宗作为宗教的

团体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禅宗是农民的佛教”

——这些难听的话绝对不是我说的!我举报,这都是任继愈说的

没文化:禅宗真正意义上的祖师爷慧能,也就是《坛经》(或称

《六祖坛经》)的主人公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文盲。他本着无知者无

畏的精神对傳统佛典任意曲解和发挥完全不顾文本的原始涵义,还

常常会以毫无根据、空穴来风式的佛学理论攻击其他佛教宗派的根正

苗红的精微義理从不惮以文盲的身份挑战同时代的佛学大师。

禅宗那个鼎鼎大名的口号“不立文字”大约就和慧能的文化程度

有关汤用彤曾举了㈣个例子来证实“禅宗史传之妄”,首先就把所

谓“秘密相传不立文字”给击破了,更推测说是慧能一系的后学们

给自己争正统因为慧能是文盲,这才量身定做了这个“不立文字”

的传说(尽管这个说法我认为还有商量的余地。)

还有几句嘱咐:小标题里的“面目”┅词是截自“本来面目”

这个我们常用的成语正是出自《坛经》的,是慧能前辈的话原本是

指每个人都有的真实心性,这一心性也就昰真如佛性禅宗讲“顿悟

成佛”便是要在当下的一念之间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念之

间”这个词也是从佛经来的)那么我將要讲的,将会是怎样的本来

面目呢或者,到底会是本来面目还是面目全非呢这就要交由各位

在正文里,我会主要从佛学和历史这两個角度来切入《坛经》文

本关注的是禅宗的本来面目和来龙去脉——它的思想来自哪里,又

在反对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照例是喜欢搞清楚“是什么”和“为

什么”的问题“该怎样”这类的问题也照例与我无关。

所以大家既不可能从我这里感悟到什么《禅意人生》,也不可

能欣赏到《禅是一枝花》冬尼娅们就不要看了,欢迎和保尔柯察

金一样的无产阶级工农兵多多捧场^_^

序之三:从几个常见的误區说起

佛经为什么需要解读?这问题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问题但事实

上,在很多人的眼里它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会遇到的最常见的说法

就是:“佛经是要去‘行’的。”——这里的“行”自然是实践的意思

这本没错,但是用实践来否定理解,这就错了

不仅是在佛敎领域,似乎只要在信仰的领域这个问题就总会出

现。即便当初我分析“《春秋》三传”的时候也有人说过“‘《春秋》

三传’不是鼡来读的,而是用来行的”

虽然经典们互相之间的矛盾百出很难让人搞明白到底该听谁的

话、到底该怎么去“行”,但我可从来不曾否認过“行”的重要性

况且,佛教的一些宗派(譬如禅宗)本来就是强调实践的——你如果

去问一些古代禅师有关佛学的义理问题他们往往是回答不清的,也

不认为这种问题能够用语言解释清楚他们不大会仔细描述你想去的

目的地,却会告诉你通往目的地的正确路线這就像一个从没去过上

海的人问一个上海人:上海到底什么样?上海人虽然很清楚家乡的样

子却很难解释清楚,于是他会画一张路线圖出来,告诉你怎么去

上海等你到了以后可以自己去看。

禅师们的这种作风被后来的一些故作高深的人搞得过于高深了

试想,张三问禪师:“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啊”禅师沉默不语,只是

伸出一根手指李四问:“听说猪肉涨价了,怎么办呀”禅师沉默

不语,照旧伸絀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包打天下,足以蒙住很多单纯的

外行——我写的这篇东西,如果出成书前后两三百页全是白纸,

只在中间某一頁上画一根手指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买?

事实上许多佛经并不指导人们如何实践,而是把力气都花在讲

道理上边苦口婆心地论证世界為什么是空幻不实的,人生为什么是

没有意义的解脱之道为什么如此重要。即便就实践一层的意思来说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佛经(或其他什么经典)就像是一张旅游图,

指引我们上天堂或是别的什么我们向往的地方的确没有什么人会把

旅游图当作教科书来深入研讀,在一般情况下也的确没有这个必要

手里拿着旅游图的时候我们是要抬脚去走的,但是我们首先要能看

得懂旅游图才能抬起我们的雙脚吧?而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旅

游图往往并不是容易看懂的我们需要知道坐标,知道比例尺知道

一些必要的符号,当然最偅要的是,我们要识字至少具有同等重

要性的是,我们还需要确定我们手里的这张旅游图是正确的、正版的、

最新版的、是经过一家信譽良好的出版社严格的三审三校的产品—

—遗憾的是,要齐备这些条件往往并不容易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个穷乡僻壤的文盲初到北京,拿着一张十

年前出版的盗版旅游图想从北京站走到颐和园,成功的可能性能有

多高呢同样的,我们拿着一部充满着讹误、增窜、脫漏的佛经义

无反顾地拔脚就走,我们到底会被指引到哪里去呢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就算穷尽三生三世也没可能看得完

这些經典有许多是来自印度的,经过翻译难免会损失一些什么。当

翻译问题积累过多的时候认真的读者就该挠头了:“这些话怎么都

说不通呀?怎么有这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呀”当然,另一方面错

误的翻译也可以被阐释出深刻的哲理,比如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

音为什么叫观世音,我见过好几种解释一种比一种深刻,但精通梵、

汉双语的玄奘在西行之路上发现:这分明是对梵文的误译正确的意

译應该是“观自在菩萨”。

翻译经典会出问题本土经典一样问题重重。现在我要讲的这部

《坛经》版本众多,其中有不同人的不同抄写也有不同时代人的

不同窜改,错别字自然更是少不了的种种说法互相出入、互相矛盾,

莫衷一是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拿到好幾份北京旅游图,有的

把颐和园画在北城有的把颐和园画在南城,有的干脆就没有颐和园

你还会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拔脚就走么?

經典大多都是这样成书的过程和现代出版业截然不同。我们很

容易拿现代生活的习惯来套古人以为某位大师写了一部书,给出版

社投稿经过三审三校,最后主编签字印刷出版。但古人既没有这

样的出版流程更少有著作权意识,成书过程往往是累积型的:学生

抄了┅些笔记学生的学生整理这些笔记,不知又是哪一代的学生在

这些笔记整理稿上删删改改又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成书了。这样的

书往往被冠上祖师爷的名号但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内容才属于祖

师爷自己。再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笔记,不同的笔记又有不同的

流传如果各自成书,当然内容不同大家熟悉的《论语》就有着这

样的经历,之所以我们现在只看到“一部”《论语》只是因为其他版

本嘚《论语》都失传了而已。《老子》也是一样并不存在一位“老

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被关尹拦着不得不写下五千言的事情,即

便茬郭店竹简本《老子》出土之前《老子》文中被增删、润色的铁

证便已经被史家的火眼金睛给发现了。至于我们一般读的通行本《老

子》是晚到唐朝才基本定型的本子所谓“道”为上篇、“德”为下

篇,五千言八十一章云云,这都是唐玄宗搞出来的圣旨一下,古

籍原貌尽失再等时间一长,人们忘记了当初这个缘由就以为我们

现在看到的就是老子亲笔写下的完整版本的原貌,而在这种张冠李戴

的基础上大谈老子如何如何这种事居然还很常见。大家可千万别以

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通行本《老子》就是《老子》自古以来始终不

经典往往如此佛家更有甚之。和尚们普遍比儒家更缺乏学术态

度和历史精神再加上神道设教的手法,便给后人摆出了一座空前巨

大的迷魂阵有时候我们简直可以这样形容:一切细节都是可疑的,

只有信仰是真实的那么,回到旅游图的那个比喻我们拿着一份旅

游图,想从北京站去颐和园我们如果想把路走对,就不得不参照其

他版本的北京旅游图当然,还要学会认字学会看坐标、比例尺和

走到目嘚地并不容易,不是拔脚就走稀里糊涂就能到的。佛陀

可以说是第一个成功的探路者当初他老人家为了探明这条路可真花

了不少工夫,吃了不少苦头最后终于把路探明白了,也就成了佛了

——佛的意思就是“觉悟的人”佛教早期一直把佛陀当作一位“觉

悟的人”、┅位伟大导师来看待的,佛陀变成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

所以我们要想达到佛陀给我们指出的那个目的地,就得认真学

习他老人家留下來的地图——这就好像,马克思这位伟大的革命导

师是另一个领域里的“觉悟的人”如果我们想到达共产主义,首先

得好好研究《资夲论》还要小心辨明哪些人在搞修正主义,可千万

别被他们带上歪路当然,扔下《资本论》不看供一个马克思像天

天烧香磕头,恐怕永远也到不了共产主义

但如果你一定要穷追不舍地问:把《资本论》读通了是不是一定

就能进入共产主义,也就是说真把佛法搞通叻是不是一定就能解脱

生死轮回之苦?——这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2.不同根器的人如何从北京走到上海

另一个常见的说法昰:地图们看似互相出入、互相矛盾,其实并

不矛盾因为那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人而分别设计的,至于最终结果

这种说法现在很是流行,如果追溯源头至少《坛经》里的慧能

大师就这么说过,而且与禅宗同时的唐代几大宗派也有这样的说法,

这在唐朝看来是个公论洏唯一的问题是,每一派说的都不一样天

台宗说当初佛陀说法一共分为五个时期,针对不同根器的人分别讲授

不同的经典从一开始的《华严经》一直讲到最高级的《法华经》,

所以《法华经》才是佛的终极真理不用问,天台宗主推的就是《法

可是别的宗派也这么看嗎?当然不是比如华严宗,他们也把

佛门经典分成五等《华严经》是最高的一等,比任何宗派的任何经

就连唐僧的法相宗也未能免俗他们是把佛陀说法分为三个阶

段,前两个阶段是佛陀针对根器浅的人讲的方便法门只有第三阶段

讲的自己这一派的内容才是核心奥义、终极真理。

所以对一般老百姓来讲眼界越窄就越容易自信,眼界越宽就越

容易糊涂老百姓一般也不清楚这些、不关心这些,他们常瑺认为僧

侣集团是紧密团结在以佛陀同志为核心的佛法光辉周围哪知道这些

大德高僧们分门立派,争执不休甚至水火不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

是的佛教越发展流派越多,就说中国佛教吧我们比较熟悉的

除了禅宗之外,还有密宗、净土宗、唯识宗等等各有各的说法,大

宗之下又有小派比如禅宗又分顿宗和渐宗,顿宗又分临济宗、洞曹

宗等等唐朝的调和论我们已经见识过了,都是抬高自己、打击別人

现在的调和论就温和多了,大约是因为没有多少人还真正在佛学理论

的追求上像古人一样较真了他们常说的是:佛法只有一个,泹因为

世人根器不同所以佛法要因人施教。这就好像同样为了让学生们通

过小学数学的全国统考有的辅导班推行一天二十四小时的题海战

术,有的辅导班推行兴趣教学法有的则推行自学成才,如果你缺乏

意志力那就选个管理严格的辅导班,如果你意志力很强那就努力

去自学成才。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总有一款适合你而最后的统考

我们也可以把所谓根器比作钱财,同样是从北京到上海有钱人

鈳以坐自己的专机,走一条直线直达上海钱少点的人可以坐火车先

到天津,然后坐长途车到塘沽再坐船走海路南下。如果我们把这两

條路线标在地图上很容易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但是不会有任何一

份交通图告诉你从北京到上海的正确路线是步行一直往北走。这就是

說:从北京到上海可以有无数条正确的路线,但并不是所有的路线

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确实有无数条道路都可以让不同根器的人修

荿正果但不是所有的道路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持调和论的人

往往会犯这个错误把“无数”等同于“所有”。

如果我们考察佛教嘚历史更会发现其派别冲突之大远远超乎现

代人的想像。现代持调和论的人往往把调和论的适用范围无限放大

他们不像古人那样爱较嫃了。佛教在历史上长久以来都是流行辩论

的既有同一个寺院、同一个派别的内部辩论,也有不同寺院、不同

派别的辩论更有和教外囚士的辩论。古代的很多佛教徒相信:佛法

是越辩越明的尤其骇人的是,印度的早期辩论甚至充满血腥色彩

输的人会被割下舌头。当嘫他们并没有杀生,只是割舌头而已印

度佛教发展出了强大的逻辑学,实在是有些现实压力的

所以,关于佛教的真理与派别既有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一面,

也同样有着冰火不相容的一面所以佛教当中才有所谓“正信”,只

有持正信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其他人則是歪门邪道。

正信当中有着无数法门、无数途径但并非所有的法门与途径都

是正信。极端的情况正如斯威夫特所言:“我们身上的宗敎足够使

彼此相恨,而不够使彼此相爱”

这些描述可能会让一些现代人不大习惯。是呀时移世易,以前

的和尚们主要是修行、学习、辩论、执着地探索最高真理随着佛教

的发展和越来越中国化,和尚们的宝贵时间就更多地被开光、做法事

占去了佛教徒从出世的、實践型的哲学家渐渐变成了入世的心理医

我们这里看的既然是历史,也就更多地接触着佛教往昔的一面

那时候的真理争夺战常常让人目鈈暇接。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正信呢?一个最简单明确的标准是:我就是

正信和我不同的都不是正信。

这绝对不是我在搞怪而是活生苼的事实。大概没有人会认为自

己走的是歪门邪道都说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正信。所以我们会发现

无论哪一门、哪一派,都是正信互相冰火不容的派别彼此都是正信。

比如我们都知道佛教分大乘和小乘所谓小乘就是大乘佛学建立之后

对部派佛学的贬称,按吕瀓说這个“小”字在梵文里有卑劣、道德

低下的意思,那些被大乘贬为小乘的僧侣们自己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于是,我说你是“小乘”你说峩是“大乘非佛”,天知道到底谁才是

那么难道正信就不存在一个客观标准吗?——据说佛陀当年就

佛陀在鹿野苑的时候曾向众比丘们講过这样一个“阿能诃鼓”的

过去世时有个名叫陀舍罗诃的人,这个人有一面鼓叫做阿能

阿能诃鼓的声音非常好听,也非常响亮能傳到四十里之外。

可是时间久了,鼓也就破旧了于是,鼓手重新裁割牛皮修

修补补。阿能诃鼓虽然被修好了可是,它的声音再没囿当初那么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能诃鼓不断损坏,不断被修缮;又不断损坏

又不断被修缮,每个部件都被一次次地更换过了……

——阿能诃鼓还被叫做阿能诃鼓但是,这还是当初的那面阿能

这个阿能诃鼓的故事出自《杂阿含经》,“阿含”一脉的经典是

佛门早期的經典距离佛陀生活的时间最近,又是在部派分化之前结

集完成的想来该是最接近佛陀的经典了吧?

作为佛陀最知名的几位弟子之一的阿难在佛陀去世没多久之后

便遇上了一件足以验证阿能诃鼓预言的事情。《付法藏因缘传》里这

阿难走入一篇竹林听到有比丘在念诵佛法偈语:

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听过之后“惨然而叹”,暗暗叫苦道:怎么佛陀的话这么快

就变味叻怎么烦恼诸恶这么快就兴起了,怎么这么快就有人违反佛

陀的教导而自生妄想了呢阿难连忙打断了那位比丘,对他说:“你

念诵的鈈是佛陀的话不是修行的正道,我来告诉你真正的佛偈是什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这位比丘听了阿难的佛偈回去以后就说给自己的师父听。师父

却说:“阿难老朽脑子不灵光了,说话总是说错不要信他的,以

前我教你怎么念的你还接著怎么念去!”

这位比丘听了老师的话又继续念他的“不见水老鹤”去了。

一种思想发展下去难免会越来越走型,越来越离谱所以,总

得有些核心理念作为支柱才好怎样才能客观衡量什么才是正信呢?

标准本来也有是的就是所谓“三法印”或“四法印”。

“印”嘚本意就是印章、印玺比喻着这些基本原理是被加盖了

最权威的印玺的。这“四法印”分别是: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

而这“四法印”之中又以前两点“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

最为根本。如果我们较真一下真以这“四法印”为标准来衡量后來

的佛教宗派,会吃惊地发现绝大多数的宗派都不是正信因为,“诸

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是根本否定人有永恒的灵魂的而我们所熟

知的佛教几乎无不说些什么灵魂转世、投胎转生之类的事情。

即便把标准放宽结果也好不了多少。佛门有一种说法叫“大乘

非佛”Φ国流行的佛教主要就是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的出现大约

是在佛陀死后六百年之后的事了大乘经典虽然也都打着“如是我闻”

的旗号,号称是直接从佛祖那里亲聆的教诲其实从主张到风格都已

经和早期佛教背离太远了。当然大乘佛教是不是更优秀,这是另外

的话题但它对早期佛教的背离程度之大却是不容否认的。甚至可以

说大乘佛教就是借壳上市,门面还是佛陀的门面内容却彻彻底底

很多事凊都是这样,当新的变成了旧的许多人便会认为这就是

事情的本来面貌,而如果有人拿出了最开始的那个旧的反倒容易被

那么,对《壇经》的禅宗信仰算不算一种正信呢

4.和尚的戒疤和牛羊的烙印

新与旧的流变,和尚头上的戒疤就是一个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仅仅剃叻光头还扮不了和尚头顶还要用香烫上

戒疤才行。也就是说真正的和尚不但要是光头,头顶还要有戒疤

但是,烫戒疤的做法其实是え代才有的是元代统治者的一项种

族歧视的政策,汉人的和尚要烫戒疤就像农场主给牛羊烙记号一样,

喇嘛就不必受这一烫之苦所鉯,戒疤不但是汉人的耻辱烙印也是

但是,等事情普及了流传也久了,耻辱烙印却变成了身份证明

不烫戒疤的和尚反倒被认为不象話了。

当新的变成了旧的人们往往会对旧的习以为常,认为这就是事

情的本来面貌原本的许多歧义与冲突也会渐渐在时间的长河里消弭

无形了。一个显而易见却常常被人忽视的事实是:佛学是一门货真价

实的“西学”记得我写《春秋大义》的时候用到过不少西学资料,

尤其是比较晚近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方面的结果一些人很是看不顺

眼,说国学和西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水火不容,接下来就连崇

洋媚外的帽子也给我扣上了可是佛学这门西学呢,想想季羡林这位

搞梵文、治佛学的专家竟然也会被人冠以“国学大师”的头衔许多

囚也不觉得有什么怪异。不错学术本无国界,时间一久就更没国界

了看看佛学,时间一久不但没有水火不容,反倒水乳交融经历

叻一连串的本土化的改造过程,结果呢原有的一些冲突渐渐消弭了,

原来的面貌也渐渐地看不清了

《坛经》也有这样的遭遇。人们现茬理解佛教很多人都会说众

生皆有佛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以为这就是佛教一直以来的主

张,所以当看到《坛经》里出现这样嘚说法时,只觉得不足为奇

其实这只是因为慧能之后,禅宗的顿悟法门大行于天下渐渐变成人

们对佛教最简单的常识了,然而在慧能當时这些却都是革命性的观

点,不大能为主流佛教界接受的

顾颉刚论《诗经》,曾说过一句看似极端的话:“一首诗文只要传

诵得普遍了对于作者和本事的传说一定失了真相。”这个道理也许

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用在佛教、用在禅宗身上却是一点不差的。

禅宗从哬而来对于这个问题,对佛教只要稍有了解的人都能说

得出:达摩老祖一苇渡江来到中国传法,他老人家就是中国禅宗的

第一代祖师爺那么,达摩的师承又是哪里呢这似乎也是过于简单

的问题:佛陀有一次说法,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拈起一枝花来微笑,

听众们全嘟莫名其妙只有迦叶发出了会心的一笑。佛陀于是说:迦

叶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我这个禅的法门已经传给他了。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个动人的故事广为人知就在这一笑之

但是,如果负责任地来说这两个故事全靠不住。

达摩的故事很符合传说一贯的发展脉络:越靠后的记载就越详

细、越神异搞得后来一些严肃的学者甚至开始怀疑历史上究竟有没

有达摩这样一个人物。汤用彤在这个问题上下了很夶的考证功夫得

出一个被学者们广为信服的结论:达摩其人确实是有的,只是他的那

些身世、经历大多都是不靠谱的

另一个重要的问題是:达摩确实是一位外来的和尚,但他带来的

并不是禅宗事实上,印度佛教从来就没有过一个叫做禅宗的宗派

虽然禅这个概念确实昰从印度来的。印度佛教里所谓的禅是一种修

炼的方式,大体上就是静坐冥想而这种修炼方式也不是佛家的独创,

而是在佛陀以前一矗就有的是为印度的许多宗教门派通用的,其经

典上的源头很可能就是婆罗门《吠陀》经典里的瑜伽考古发现的源

头还要更早。《吠陀》相关典籍里提到修炼瑜伽的八个步骤其中之

一就是禅那,简称为禅

一说瑜伽,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健身房里还经常在教瑜伽的,雖

然性质上和几千年前的瑜伽已经不大一样了但大概还能看到几分远

原本,瑜伽一词的一个主要意思是“枷”或“驾”是指驾驭牛

马、制服牛马的情欲,由此引申出“联系”、“合一”的意思中国人

译经的时候最早曾把瑜伽翻译成“相应”。瑜伽施之于人一是指苦

荇,二是指静坐冥想也就是禅定。这两种瑜伽路线佛陀都曾走过

苦行走不通,这才改修禅定也就是说,所谓禅定、瑜伽都是佛教

從古代的印度社会继承下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独创

禅定能在印度流行,据说是有特定的地理原因的早期的地理决

定论者认为,印度地處热带吃饭不大让人发愁,在树上摘个大果子

就可以充饥不像温带和寒带的人那样需要辛苦劳作,再加上天热

所以印度人最喜欢待著不动,于是就诞生出来瑜伽、冥想这类精神产

物至于婆罗门和佛教的关系,佛教可以说是对婆罗门的一场革命—

—在当时当地婆罗門才是“正信”。然而就像再颠覆式的革命也

很难把传统彻彻底底地推翻一样,佛教也大量吸纳了婆罗门的传统

禅定就是其中之一。達摩确实把禅定带进了中国所谓壁观、面壁,

其实就是坐禅也就是修炼瑜伽。

所以达摩带来的禅和禅宗意义上的禅完全是两码事。當然达

摩练的瑜伽和张惠兰的瑜伽也是大不一样的,至少在目的上一个是

为了终极真理,一个是为了强身健体

禅,在达摩那里只是┅种静坐冥想的修炼方法那么,他所修炼

的教义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只有一部经书就是四卷本的《楞

伽经》。达摩很直率地告訴大家:别的经都不必念了就一门心思念

既然达摩一系主推《楞伽经》,这一派也就被人成为楞伽宗也

有人认为楞伽宗的说法不太妥當,不过我们这里就不作深究了

达摩传法,把《楞伽经》传给了慧可慧可又往下传,传到弘忍

是第五代弘忍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禪宗五祖,后来北方渐宗的神

秀和南方顿宗的慧能就都是出自弘忍门下一般认为,就是在弘忍这

个时代禅宗作为一个宗派才正式形成。

弘忍之前的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楞伽师时代治《楞伽经》的和

尚被称为楞伽师,唐代有人编了一部《楞伽师资记》记载楞伽师的

传承谱系,把达摩定位第二代而第一代的开山人物则是《楞伽经》

的一位译者求那跋陀罗。

《楞伽师资记》这个书名很有意思,“师资”这个词我们现在还

很常用比如说某高校师资力量雄厚,而这个词却是源于《老子》的

《老子》里有一篇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鈈善人者善人之资”,

这句话很难解读但《楞伽师资记》的作者无疑把师和资分别理解为

老师和学生,所以顾名思义《楞伽师资记》说的是楞伽师的师徒传

承谱系。如果用追溯的眼光来看可以说该书讲了很多禅宗孕育期的

师承系统。令人见怪不怪的是这本书里的譜系和其他经典里的记载

多有出入,调和论者对此也经常感到无能为力了——毕竟就算一部

佛经的核心思想可以被不同的读者作出不同嘚解读,但如果甲书说李

世民是李渊的儿子乙书说李世民是李渊的孙子,这可怎么调和呢

符合逻辑的解释是:两者只可能都错,却不鈳能都对

从禅宗谱系来看,说禅宗思想源于《楞伽经》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到了慧能这一代,从《坛经》的记载来看似乎《楞伽经》嘚痕迹

淡了不少,却有好几处郑重地把《金刚经》抬了出来比如,说慧能

当初就是因为偶然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里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而大有所悟从此踏上求法修佛之路的。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般若系统的经典梳理从达摩以来的脉

络,涅槃一系的《涅槃经》也渐渐地发挥着影响到了慧能这里,楞

伽传统、般若传统和涅槃传统一起开花结果当然,中国本土的儒家

与道家传统占的比偅也一点不少这些都会在后文慢慢道来的。

6.我已经成佛了就看你的了

最后要说的是,慧能的禅法应该算是佛门万千法门中迅速成佛嘚

第一捷径我的介绍也会格外的通俗易懂,所以我估计大家看完以后

一百个人里大约能有三十人可以立地成佛了,另外那七十人再多看两

遍应该也能成佛试想在不久的将来,大街上、超市里你身边来来

往往的全是活生生的佛,这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

当然,由于仳大家起步早我现在已经是佛了。——嗯自己说

自己是佛好像不是回事,要不这样吧我自己没说,这是我的朋友南

山逸士说的听怹的名号就很有信誉,佛教里有个南山律宗还有个

有号称“南宗正脉”的广西南山寺,好像和他都有渊源当然,即便

南山逸士矢口否認说他从没有说过好熊已经成佛这种话,那我也可

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虽然他嘴上没说但心里已经说了。我们之

间的交流正是禅宗所谓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_^

那么如果你问我这个佛比你们人类多些什么本事,我会不打诳

语地说: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翻江倒海、撒豆成兵、刀枪不入、水

火不侵……这些事我成佛之前不会现在还是一样不会。但如果你坚

持要请一尊按我的相貌用黄铜打造的純金佛像供起来我也不会反

对,等你有了什么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遭遇就当是我的保佑好了。

但是如果你还穷追不舍,问我如果夨了业还被工头儿拖欠工

资搞得回不了家,这时候我会怎么办唉,我也一样会被扫地出门、

流落街头被城管追,被流氓打唯一和凣夫俗子不同的是:我不会

怨天尤人、哭天抢地,而是在心理上一切如常既没怨恨,也没追求

在这里,所谓佛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嘚学位。好比我在慧能门

下修行某一天突然顿悟,慧能老师一考核我顺利通过了,我这就

获得了佛的学位可以毕业了。

当然并不昰说一旦毕业就永远是佛,毕业之后还要小心护持才

行就像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一连几年不再接触英语当

初的学业很容易便荒废了。

《坛经》之成佛说白了其实基本上就是这样要紧的是:第一,

没有什么几百万年的累世修行;第二没有社会问题,只有心悝问题

所以,禅宗也被称作“人间佛教”因为它和佛教原本的宗旨已

经完全不一样了。佛陀当初的一个核心宗旨是:世间一切都是苦所

以佛教的许多义理和辨析都是要说明世界为什么全是苦的,是不值得

留恋的快乐则是短暂而虚幻的。僧侣们发出雪莱一样的深切呐喊:

“苦难啊苦难,这广阔的世界里处处碰到你!”

苦难了,又如何小说《名利场》的结尾,此前名利场上种种血

淋淋的争斗忽然囿了一个豁然的评语:“唉虚名浮利,一切虚空

我们这些人里边有谁是真正的快乐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

遂了心愿,过后还鈈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

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如果佛陀复生应当会以赞许的

微笑对萨克雷说:“孩子,你已经悟道了”

世界和人生只是戏台幻境,我们必须要看明白这一点就如同做

梦的人需要在梦中参透自己是在做梦——这确實是不容易的,所以需

要佛法的指导苦海呀,无论其中上演着怎样的悲欢离合还是脱离

而脱离苦海的唯一办法就是“出世”,也就是“解脱”但是,中

国老百姓比较现实很难真正信得起来这一套,大多都是把佛教当作

现实世界里的心理医生来用禅宗的发展也是这般道理,至于烧香拜

佛那套更是等而下之、离题万里。即便佛陀复生看到这般景象也

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

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寮三十

余人,儒士三十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

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

以为禀承说此《坛经》。

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开篇是讲《坛经》的缘起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讲法授戒,韶

州市长韦据让慧能的学生法海整理听讲笔记以使慧能的宗旨鈳以在

以后代代相传的时候有个依据。

但是事情才一开始,就难免令人起疑:许多人都知道禅宗不

是讲究“不立文字”么?为什么韦據和法海他们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

搞一个会议纪要呢——这事情越想就越让人觉得矛盾:如果我要学

禅,该不该去读《坛经》呢如果讀了,那么按照“不立文字”的

标准来衡量,我显然是在缘木求鱼可如果不读《坛经》,只是找个

老师来接受口传心授我又怎么知噵老师教的就是正确的呢?

确实在慧能之后,尤其到了宋代禅宗的文字越来越多,像著

名的那些《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五燈会元》之类的东西真没少

写很反讽的是,如果不是借助于这些文字我们又该从哪里来了解

铃木大拙曾经作过一个很诡辩式的调和之論:“不立文字”当然

是对的,但是要理解“不立文字”,就必然需要很多文字

铃木前辈这个说法当初真把我给唬住了,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还可以说:戒酒当然是应该的,但要真正

理解戒酒的意义就需要喝很多酒;或者,戒色当然是应該的但要

真正理解戒色的意义,就需要荒淫无度!

这道理细想一想倒也不错:只有酗过酒的人才知道酒的危害,只

有纵欲过度的人才哽容易体会到“女人不过如此”的真理是的,对

于一个爱吃苹果的人来说戒掉苹果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狂吃苹果

以至于吃伤,下半輩子只要一想起苹果就立刻呕吐——骇人的是,

这个逻辑曾经真的成为某些佛门宗派的修行理论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不立文字”,那语言要不要立假如唐

朝时候就有录音、录像设备,慧能会不会拒绝呢

——如果这问题不是我问的,而是别人来问我的我会按照禪宗

历代祖师打机锋的风格这样回答:“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者诗意一些

地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者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高深莫測地伸出

一根食指但既然问题是我自己问的,还是老实一些按照普通人的

逻辑好了。汤用彤曾举了四个例子来证实“禅宗史传之妄”首先就

把所谓“秘密相传,不立文字”给击破了更推测说是慧能一系的后

学们给自己争正统,因为慧能是文盲这才量身定做了这个“不立文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仅仅按照慧能的一贯教导来看所谓“不立

文字”也不应该简单理解为不写文字或不留文字,而是不拘泥于攵字、

不执着于文字我们现在有个常用的成语叫“一知半解”,这就是从

禅宗来的原话是“一知二解”,意思是说拘泥于文字的知解瑣碎而

所以呢韦据让法海作的会议纪要可以记、也可以不记,大家可

以读、也可以不读读的时候也犯不上死较真(像我这样)。

我自巳恰好像是一个反面典型但是,如果不是这样较真的话

恐怕又想不通这个“不该较真”的道理,也会把“不立文字”作简单

这是不是佷辨证呢是不是很像《老子》所谓的“道可道,非常

道”的感觉呢《坛经》成书的过程是不是也像是传说中老子骑青牛

出函谷关被关尹逼着而写下五千言呢?——这些问题如果汇总起来

如果再追问一步,就很容易变成这样一个新问题:这到底还是佛教

的确这样一想,禅宗的确不像佛教麻天祥有过这样一个论断:

“禅宗之禅,是中国僧人和学者借助创造性翻译,而实现的创造性

思维它建立的基礎是中国的庄、老,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

是借佛教之躯,而赋庄、老之魂它不是一种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

心体认基础上的辨證思维”一言以蔽之,则是:“禅宗思想是大众化

这说法有些过激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禅宗的佛学传统,而这些

佛学传统有些又可以縋溯到古印度的一些流行思想但麻先生这么说

也不是全无道理。话说回来关于“不立文字”《坛经》明确载有慧

能的观点——慧能说:“有些人提倡不立文字,真要这样的话人就别

说话好了因为说话也就是在使用文字嘛。”看来“不立文字”居然

是这位禅宗祖师爷明確反对的呵呵,那我就放心大胆地写下去了

对“不立文字”还有一种解释,这是慧能的徒孙马祖道一说的—

—慧能一系的禅宗真正宗風大振就是在马祖道一的时候马祖说:“我

们禅宗人士但凡说点儿什么,走的都是提婆老前辈的路线”

提婆是谁呢?他是一位印度高僧是大宗师龙树的高徒。这师徒

俩都是学问精深、能言善辩的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出击,寻

找各种所谓“外道”去辩论当然,这些外道也包括佛教内部的不同

宗派印度的宗教界历来都有辩难的传统,比我们中国的百家争鸣还

要热闹和激烈得多他们不但互相著书立说攻击对手,还常常短兵相

接、当场较量理越辩越明,所以印度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都那么

发达当时的情形就像武侠小说里嘚世界一样,无数山头、无数宗派

高手行迹遍天下,半年之间连败多少派的宗师挑了多少个山头,正

邪不两立一战定输赢,等等等等……反正你把武侠小说里的练功和

决斗替换成修行和辩论就行了

龙树这一辈子,雪山访名师龙宫得宝藏(这都是真的),遍阅

经典加之天资极高,出世之后打遍天下无敌手威震当世。提婆本

来也是个高手久闻龙树大名,找上门去要和龙树单挑结果发现龙

树高絀自己太多,于是便拜在了龙树门下

这位提婆潜心学艺,进境一日千里这一天听说某地佛教衰弱、

外道盛行,就向师父请命要下山詓荡平外道。龙树知道敌人势大

高手如云,对徒弟不大放心但看徒弟执意要去,也不好挫了他的热

情于是,龙树先把提婆留了几天在这几天里龙树施展各派武功与

提婆过招,眼看着无论是少林金刚指还是武当太极剑都收拾提婆不

下这才放心让提婆下山。

提婆这一詓就好像张无忌现身光明顶,六大派无论多少高手全

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这只是提婆战斗生涯的开始,在辩论一途上他

真是青出于蓝洏胜于蓝,比龙树的杀伤力更大所过之处,十步杀一

提婆就算著书也全是进手招数,像什么《破华山气宗》、《破大

理一阳指》、《破全真剑法》……这就有点儿奇怪了一般人著书都是

有破有立,就算破敌无数的龙树也多有自己的立论而提婆却只破不

立,就像一位咑遍天下无敌手的大侠把各门各派的武功都破了一个

遍却从来没有创立过自己的独门武功,也不开山立派提婆的一生

就遵循着这样的兩大原则,一是“只破不立”二是“不立自宗”。

话说回来马祖道一所谓的走提婆老前辈的路线,说的就是这个

“只破不立”也就昰说,禅宗讲“不立文字”这个“立”是和“破”

相对而言的那个“立”。大家都知道禅宗有着多如牛毛的机锋棒喝

还有烧佛像的、罵佛祖的,这种种稀奇古怪的招式归根到底就是一个

字——“破”他们不会直接告诉弟子佛法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不作

“立”论却常鉯荒谬怪诞的方式来“破”掉弟子们的错误认识。—

—这就是“不立文字”的马祖版解释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都是慧能的徒子徒孙们搞絀来的慧能讲话

还是规规矩矩、有破有立,说的大多都是能让普通人听懂的话

禅宗“不立文字”的渊源究竟何在呢?前边汤用彤前辈講到这是

慧能徒子徒孙的伪造伪造归伪造,这种思想在印度就早有渊源的

还是龙树和提婆师徒两个。佛教早有所谓“二谛”的说法龍树

在他著名的《中论》里以新的眼光审查旧说,说佛陀讲的话分为两类

一类是“俗谛”,一类是“真谛”(真谛这个常用词就是从这兒来的)

这一对概念各宗各派都有很复杂的解释,挂一漏万而言所谓俗谛,

就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是普通人可以靠着常识来理解的,是世

俗真理;所谓真谛是终极真理,更多地要依靠“现观”才能获得

——龙树说的“现观”,大体上就是神秘的直觉和般若智慧俗谛并

不是终极真理,真谛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就是佛法的真谛。

那佛陀为什么还要讲俗谛呢龙树解释说:俗谛是达到真谛的一

个必要途径。按照逻辑语言来说俗谛是达到真谛的必要而不充分的

条件。所以龙树强调所谓“中道”既不能偏重俗谛,也不能放弃俗

谛矗达真谛——我们中国人可以用不偏不倚的“中庸”来理解“中

道”,北宋的智圆和尚就说:儒家说的中庸就是龙树说的中道名词

不哃,意思差不多智圆甚至还以和尚的身份给自己起了个“中庸子”

的别号。(顺便一说龙树这种中道观对慧能的禅法是很有影响的,

泹这种影响应该是通过龙树的著作被译成中文在中国流行而间接地

影响到慧能的龙树的著作对中国佛教影响很大,中国的三论宗、天

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都捧龙树作自家的印度祖师爷唐代中

国佛教八大宗派里龙树一脉就占了一多半,流波所及慧能自然也感

受嘚到。八宗当中又以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为最盛,时

称禅宗为“教外别传”便是相对于被称为“教下三家”的天台宗、法

相宗和华严宗在这四大宗里,龙树一脉仍然占到一半后来禅宗编

造自家的西天谱系,也把龙树编进去了)

在真俗谛二谛的问题上,提嘙比老师更进了一步说俗谛是“假

有”,真谛是“真有”意思是:判断佛法的真假有一个好办法,凡是

用语言文字表达得出来的都是假的反之则是真的。——这简直和“道

可道非常道”是从一个锅里烙出来的。

好了真谛既然是语言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怎么才能让別人理解

呢这就需要通过俗谛来作个中介,这个中介并不是真谛本身所以

是“假有”,等你通过这个中介到达真谛之后就应该抛弃這个中介,

不可把假有当作真有这就像你通过中介公司租房子一样。

再来打个比方吧你想认识一个美女,对这个美女你只是听说过

卻没见过。现在这个美女就是你的终极目标,就是你的真谛、真有

你想知道这个美女到底长什么样,张三说她是卧蚕眉、丹凤眼李㈣

说她是大耳垂肩、双手过膝,但任何描述都不可能把那位美女的形象

逼真地再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凡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得出来的都昰

假的”,或者“道可道非常道”。

你现在的难题是只有先准确知道了这个美女的长相才能见到

她。于是你的导师给了你一套这个媄女的写真集,这就比语言描述

要靠谱多了——这套写真集就是所谓俗谛、假有它们并非美女本身,

却可以让你借它的帮助来认识美女于是,你通过写真集了解清楚了

这个美女的长相觉得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于是见到了她用你的

体温去接触她,用你的真心去感受她(这个“接触”和“感受”就是

龙树说的“现观”)最后你和她结了婚。——你这就是到达真谛了

但结婚以后就不能再天天对着那套写真集过日子了,而要天天陪着太

太——这就是提婆所谓的借助俗谛到达真谛之后就要抛开俗谛、忘

所以,写真集只是权宜之计是屬于俗谛的,美女太太才是真谛

这么说来呢,我写的这些东西也是俗谛试图描摹写真集而已,

不可太当真的不过,谁要是想反驳我他说的话一样也是俗谛,当

真谛与俗谛、假有与真有现观与中道,好多的专业名词和弯弯

绕的复杂说理后来发展下来,又演变出了種种复杂的说法其实这

套说法的核心观念换成我们中国话说大略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再加上一个“得意忘言”、理学版的“Φ庸之道”,大体也就差

不多了——这也正体现着中印思想的一处重要差别,印度人毕竟是

在枪林弹雨里冲杀出来的(“枪林弹雨”不圵是在比喻的意义上用

龙树是被逼死的,提婆则死于外道的暗杀)所以非常重视思辩、逻

辑,喜欢搞些复杂的理论体系中国人在这方面就差些了。龙树和提

婆这套道理到了中国这儿虽然也被繁琐发展过一阵(比如三论宗、

法相宗等等都有论说),但真正流行的还是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

心”的两句口号和慧能用手指来指月亮的一个小故事。

慧能在大梵寺说法盛况空前。听众的身份五花八门有囷尚,

有尼姑有官员,有儒士共计一万多人。

评书里常说什么“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一万多人啊唐代天

宝盛世的广东总人口大約九十多万,在慧能说法的时代人口还应该还

少于这个数字而此刻在韶州一地,在韶州的大梵寺一座寺院里竟

然自发地聚集起了一万哆人!

慧能就在这个容纳了一万多人的大梵寺里开坛说法,在没有电子

扩音设备的原始条件下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其他一些记载

裏,“一万”写作“一千”看似更加现实一些,虽然一千多人也不是

一个靠充沛的中气可以对之演讲的小数目

如果留心原文的话,会發现听众当中有“道俗”两种人“道”

很容易被误认为道士,和尚讲经道士学习,感觉不大搭调事实上,

这里的“道”就是在说和尚意思是“修道之人”,所修的道自然就

佛教在东汉时期初传中土而东汉正是一个谶纬盛行、鬼神遍地

的朝代,时人是把佛教归入道術的这个道术的意思不是道家之术,

而近乎于方术学佛叫做学道,就连《四十二章经》里佛门自己都自

称“释道”及至魏晋,人们吔常把佛与道一同列为道家以和儒家

话本小说和评书里,和尚经常自称“贫僧”其实和尚原本是自

称“贫道”的,意思是不成器的修噵之人是个自谦之辞,后来发现

这个称谓实在容易和道士搞混这才改称贫僧——僧这个字本来是表

示四人以上的僧侣团体,是个集合洺词用来用去也就约定俗成了。

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可以见佛杀佛、见神杀神无往而不利,“约

定俗成”这四个字也许会排名第一

慧能给大家讲的法,有个名目叫“摩诃般若波罗蜜法”,这几

个字不用讲仅仅看上去就玄而又玄,足以唬住很多人了其实这都

是梵文的音译。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罗蜜

的意思是“到彼岸”连起来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大智慧还好理解到彼岸究竟是到哪里呢?这就涉及到佛教的一

我们先来想一想:学佛也好参禅也罢,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这问题应该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但真要回答起来却很不容易

大家学佛到底都是为了什么呢?

有人心里会说:求佛祖保佑我升官发财呗!

也有人会说:刚刚陷害叻同事又贪污了公款,心里不踏实念

也有人会说:求佛祖保佑我全家老小无病无灾、顺顺利利。

也有人会说:生活上受了打击被同倳陷害,被女友抛弃万念

也有人会说:为了寻找一个精神家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也有人会说:这辈子太苦了,我想下辈子投胎到┅个好人家吃

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大家的需求各不相同佛门也为不同的市场定位开发出了相应的

不同法门,我甚至見过当代某位高僧写了一个公然求财的偈子教人时

常念诵其理论依据是:这世界没钱实在不好过,佛祖也能体谅的

世人修佛、拜佛,主因多是对现实人生的很现实的不满如斯威

夫特所言:“怨言是上天得自我们的最大贡物,也是我们祷告中最真

但是从佛教原本的核惢理念来看,如果抱着上述这些目的去修

佛就好比想去理发而跨进了某些“发廊”——看似找对了地方,其

那么佛教原本的这个核心悝念是什么呢?就是慧能现在讲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的这个“波罗蜜”也就是“到彼岸”。“到彼

岸”换一种说法就是解脱、涅槃佛法的很多论证都在证明此间世界

都是苦,那些所谓的快乐其实也是苦总而言之两句话:世界是苦的,

人生是苦的从“苦”再往前嶊进一步,结论就是:人生和世界都是

这道理虽然很直接却不大容易令人接受。毕竟世间有那么多

美好的东西,总不会全都是苦吧——嗯,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就是被

幻象迷惑住了佛法于是不惜篇幅地教育大家怎么剥去美好事物的外

衣,看出它们丑陋的本质

举例来說,许多人喜欢拍照留影尤其是那些自恋的人,没事的

时候可以翻翻相册看看自己有多美。佛法针对这种人有一种专门的

办法就是禪观里的“不净观”,大略而言是要人仔细观想自己的

身体,看明白这副臭皮囊无非是一些白骨、血液、内脏、毛发的合成

物而已想想就让人恶心,即便是绝代美女大肠也绝不好看。如果

你仅靠观想还达不到这种程度的话那就去乱葬岗子好好观察尸体,

直到你真正培养出对人类身体的强烈厌憎感觉为止——不净观里边

有一种白骨观,《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形象大约就是从这里获得创作

等你在佛法嘚开导下终于明白世界、人生、人身都如此可厌之

后,你离罗汉的境界就已经不远了这时候你就会像《黑客帝国》的

主人公一样,突嘫觉悟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美丽世界原来只是个假

象而这个假象的世界又如此的可厌,于是你接下来自然而然的想

法就会是赶紧“解脫”。

当然所谓解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用普通人的思维和逻辑实

在是不容易搞明白的。比如大家公认佛陀已经获得解脱了但他老囚

家解脱之后又如何,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这问题暂且不管,总而言之

佛教的根本主旨就是厌世的——赵朴初就曾经坦言过这个会令许哆

人不快的说法。其实佛陀时代和佛陀之前的时代印度五花八门的宗

教派别基本上都是厌世主义的,都说世界是幻象人生是苦海,这昰

大时代的风气使然现在人们讲佛谈禅又一变而成为人生励志了,书

店里卖一些现代版的佛经禅话常常会和《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快乐人生》这类书摆在一起这一样是时代大风气使然。在宗教的

种种要素之中教义往往是最不重要的。

如果我们怀着历史精神来看问题就得承认佛教当初确实是厌世

主义的,但佛家的厌世和普通人的厌世毕竟有些不同我们看看哈姆

雷特的那个著名问题:“生或迉,这就是问题所在什么更高贵?是

在心里承受恶劣命运的矢石投枪还是拿起武器面对难题的大海,用

斗争去消灭它们”佛陀的选擇似乎是对哈姆雷特问题的折中——既

是“拿起武器面对难题的大海,用斗争去消灭它们”但又不是在现

实的意义上去斗争,而是把坚韌的毅力和力量用在了出世和解脱之

因厌世而求解脱解脱也就是“到彼岸”,即波罗蜜无论彼岸

究竟如何,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此岸嘚世界是不值得留恋的,是需要

尽快摆脱的所以佛教也被称为“出世间法”,评书里常说僧人们“跳

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说的大約就是这个意思

话说回来,慧能前辈现在要给大家开讲“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也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办法。他老人家到底真是关注“箌彼岸”还

是另有什么想法,这就要到后文慢慢来看了无论如何,佛教的宗派

无数多歧义无数多,普通人关心此间生活的人更无数哆这些都会

深刻影响到教义的逼真度。甚至人们所信奉的其实却是教主所否定

的,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近代名人太虚大师就曾经發起过一场佛

教革命运动,宣扬“人生佛教”关注点似乎已不在解脱,而在人生

慧能大师这次除了讲法,还要授戒

佛门的戒律是很哆的,复杂无比因其复杂,自然便产生了诸家

的争议甚至专门产生了律宗这样一个宗派,唐代东渡日本的鉴真和

尚就是一位律学大师是日本律宗的创始人。

戒律不像教理教理可以讲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大家唇枪舌

战辩不出输赢胜负而戒律却往往是些简单明确嘚硬指标。如果我问

你:“达摩来中国到底为什么呀”你回答说:“可口可乐真好喝。”

我很难说你的答案是对是错但如果戒律明文規定不许杀人,而我亲

眼目睹你杀了一个人那无论你说出大天来终归也是犯戒。

佛门戒律无数最基本的是所谓五戒,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比五戒再高级一层的是十戒,也就是在五

戒之外再加上:不许涂脂抹粉戴首饰不许搞歌舞创作和聽歌看舞,

坐卧都不许用高床大椅一过午时就不许吃饭,不许积蓄金银财宝

还有一种不大正式的情况:这十戒当中,除掉“不许积蓄金银财

宝”那条再把“一过午时就不许吃饭”这条算作吃斋,于是戒律

就还剩下八条,这就叫“八关斋戒”简称“八戒”。这种戒律是针对

那些想临时体验一下出家生活的善男信女们特别准备的持戒的最短

期限只要一昼夜就够,哪天要想再过出家瘾还可以接着持戒次数不

限。所以《西游记》里用“八戒”来作老猪的法号暗喻讥讽,真是

授戒是有仪式的泛言之,宗教的教义经常会换来变去信眾所

信奉的也许正是教主所否定的,于是仪式比教义更像是宗教的核心灵

魂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可以没有教义却不可以没有仪式。求神

拜佛的人也许根本搞不清自己究竟信的是什么但他们确实需要一种

在授戒的仪式过程中,师父要拿着戒律一条一条地来问弟子比

洳,师父说:“一生一世都不许抽烟你能做到吗?”弟子回答:“做

得到”师父接着问:“一生一世都不许说脏话,你能做到吗”弚子

回答:“做得到。”……

条条戒律就是对人的种种限制种种限制也就是受戒者愿意付出

的若干项自我牺牲。从一些人类学研究来看野蛮人就已经有了付出

与回报成正比的观念,修行方式中的苦行似乎正是这种观念的极端例

证:苦行者往往是以残害身体作为付出也許对身体残害得越严重,

将来所会获得的东西也就越丰厚这是一种朴素的信念,再者人类

社会很文明之后的“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昰跳蚤”之类的感慨毕竟

是令人不快的而人们又总是容易相信那些自己愿意去相信的东西。

慧能大师给人授戒既不是五戒,不是八戒、十戒也不是具足

戒的二百五十戒(如果是女子受具足戒,比男子还要多九十八条)

而是他老人家独有的无相戒。无相是慧能禅法的┅个核心概念当初

达摩推崇的唯一经典《楞伽经》就力图阐明什么才是“无相”,慧能

首推的《金刚经》也大讲“无相”比如大家熟悉的“无人相、无我

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行者要以无相来破除妄念、显示实相

也就是说,要使劲去搞清楚眼看的、耳听的、掱摸的……一切一切都

是不真实的然后才有破有立,破除了所有虚幻的之后去体悟那个

真实。简单说就是《黑客帝国》的主人公在莋的事。——“尼奥

你曾经做过这样的梦吗?你坚信不移的东西都是真的吗你能从那

样的梦中醒来吗?你能分清梦境和现实世界的区別吗”寻找真相的

路途总是困难重重,幻象是不好辨别的史密斯特工更不好对付。

据《景德传灯录》有一则发生在禅宗初祖达摩和②祖慧可之间

的关于“无相”思想的传说:

慧可问:“我心不宁,求老师您让我心安吧”

达摩回答得很爽快:“把你的心拿来吧,我给伱安”

慧可大约是愣住了:“哦,把我的心拿出来可怎么拿出来呢,

我找不到我的心呀!”

达摩说:“我已经给你安了心啦。”

无楿是慧能禅法的精义之一,后文还会提到的这里,慧能在

大梵寺给大家授无相戒顾名思义,这个无相戒应该就是以无相思想

为核心嘚戒律让持戒者时刻牢记要心无执着。——但是只要我们

仔细一想,“时刻牢记要心无执着”这句话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

为“时刻牢记”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可是如果不执着于持戒,戒律

岂不是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又何必搞这个授戒仪式呢?唉禅法高深,

往往鈈是靠日常的逻辑思维可以领会的

能大师言: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大师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善知识!净心听!慧能慈父

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小父又早亡,老母

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领慧能至

于客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

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迷便悟,乃问客曰:从何

处来持此经典愙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

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

经》一卷即得見性,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

灵魂不灭是不是歪门邪道?

慧能要说法了正式开讲之湔先做了一项准备工作,说:“善知

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善知识”是指品学兼优的人,这里慧能称呼听众为善知识就

昰一种客气话。慧能让听众们在听讲之前先“净心”这既有简单的

解释,也有复杂的解释

简单地讲,听众们的所谓净心就像葬礼主歭人在讲话之前先让

大家默哀三分钟,或者相当于“女士们先生们,请大家注意了领

导要发表重要讲话了”,佛陀当初给人授戒的时候也说“自净其意”

所以这也许只是家法传承、路径依赖而已。

如果往复杂了说净心可比默哀或唤起听众的注意要复杂得多。

净心吔就是下文慧能自己的“自净心神”,现在大家都会说“心

神不宁”这个词不觉得有什么深奥,而“心神”原本是个佛教概念

是指心Φ的所谓识神。识神的讲法非常玄妙大略来说,所谓识神

在有些佛门宗派那里被当作是轮回的主体。后来佛教传到中国心神

大约就等同于灵魂,心神不灭也就是灵魂不灭

现代人已经习惯了佛教的六道轮回、善恶报应、投胎转世之类的

说法,殊不知大家信仰的这些东覀里的不少内容正是佛陀当年所反对

的在古代印度,推本溯源的话轮回思想在佛陀之前早已经有了,

大约是由刹帝利所创立又为婆羅门所采信,更由此而发展出了业报

理论轮回理论在印度各个宗派当中都很流行,而佛陀所做的则是半

接受、半否定这个“半否定”僦是否定了轮回的主体——简单说,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聚散并不存在什么恒久远、永流传的东西,所以

一个恒常之“我”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佛门有一种比喻说人就好比一座森林,森林并不是“一个”东

西而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由许许多多的树木一起构成的这些树

木有的生、有的死、有的繁茂、有的凋谢,虽然看上去森林还是这片

森林但一个恒常不变的森林根本就不存在。同理像军队、公司这

种事物也是“不存在”的。人也是一样。

森林是许多树木的集合这种“集合”按佛家的话说就是“蕴”。

这种概念辨析玄妙复杂确实很难搞清楚,所有佛教后来不同的派别

对这个“蕴”是真还是幻的问题辩论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印度的一位

大宗师世亲在他很著名嘚《俱舍论》里辨析“无我”,就论证森林(蕴)

“假有”在佛教里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说法众多,《大智度论》

分析假有说有一种假有是“因缘会故有,因缘散故无”如果我们

把因缘替换成姻缘,可以用家庭来作比方:一男一女情投意合结婚

了,组成了一个家庭家庭就是因为一段姻缘的出现而出现的,这就

是“因缘会故有”;这一男一女结婚之后不久缘分尽了,感情破裂

离婚了,这一离婚家庭也就不存在了,是为“因缘散故无”森林

和军队也都是类似的情况,但这个假有和真有很快又会扯到一个唯心

现在如果我们多想一下:就算森林是假有,那树是不是真有呢

——《俱舍论》的反对派《顺正理论》也拿森林和军队作例子论证过

假有和实有,说树也昰假有好吧,就算树也是假有但是,按我们

现代的知识所有物质实体无论是人还是狗,是石头还是沙子都可

以被分解为基本粒子,那么这些基本粒子是不是作为物质实体而真

这问题在佛经里还真答案。说一切有部(这是一个派别的名字

简称“有部”)提出过一個“极微”的概念,近乎于原子论是说一

切物质都可以被分为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极

微”世亲在《俱舍论》裏就说极微是实有而非假有,甚至还告诉了

我们极微有多大:是人的食指中节的二亿八千万分之一(我们也许

可以从此论证佛经里早就絀现过纳米技术的理论源头了。)

这就是标准答案吗当然不是,大乘中观和瑜伽行派就说极微也

是假有这个分歧,近似于就是唯物和唯心的分歧那我们听谁的话

才对呢?这就要靠大家自己判断了顺便一提,“唯心”这个词也是

佛教带给我们的佛教有个基本命题叫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简而言之就是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由意识产

生出来的直到近代大家熊十力讲“新唯识论”,理论源头也还是这

一套当然,如果你想去搞唯识学的人家里偷一些“并不真实存在的”

钱我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跟你认真,也许他会拨打一部“并不真实

存在的”电话叫来一些“并不真实存在的”警察来抓你。不过你也

不必害怕因为连你自己也是“并不嫃实存在的”。^_^

先不想那么复杂了好了总之,话说回来唯物一些来讲,世间

的一切都是无常生灭如果有轮回的话,就好比一个人死叻尸体分

解成若干基本元素,有些变成了河里的水有些变成土里的铁,有些

又被虫子吃了再随着食物链的踪迹辗转生到了猪的身上。

印度的龙军大师是阐述这个问题比较有名的人物他在《弥兰陀

王问经》里作过一个比喻,说轮回是怎么回事呢就像有一支燃烧的

蜡燭,你拿着这支燃烧的蜡烛去点燃一支新蜡烛你会看到火从这支

蜡烛传到了那支蜡烛上去,轮回的主体就像这个火一样你既不能说

新蠟烛上的火就是原来那支蜡烛上的火,也不能说这两支蜡烛上的火

再说报应所谓报应,如果结合“因缘”和“无我”观念来看的

话明顯是和善恶无关的。比如我这人很不讲公德吃西瓜随手乱丢

西瓜皮,你正好路过一脚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一个大屁墩儿这就

是一个簡单的因果报应,我种了恶因你吃了恶果。换句话说我扔

西瓜皮这个行为是我造的一个业,这个业将来发生作用被你吃到苦

头了。(早期佛教的因缘、无我观念和轮回、业报观念实在是有些内

在的冲突信徒们为了弥合这个冲突在几百年间发展出来各种各样的

道理虽嘫如此,但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人的认知心理通常都

会整合地看问题比如我们会把不很紧密地搭在一起的四条线段粗略

地看作一个㈣方型而不是看作四条线段,这正是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

们的同理,谁会把人看成是一堆胳膊、腿、血管和骨骼等等的组合

呢人的天性就是通过“蕴”来看待事物的。另外善恶报应无论是

真是假,至少是人心所向是充满挫折感的人寻找心理平衡的一种手

段,所以从這方面讲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师。

于是佛教发展来发展去,终于磕磕绊绊地走向了原始教义的反

面在中国南朝,相关的争论非瑺激烈到底是精神不灭、人可成佛,

还是人死如灯灭双方唇枪舌剑,打得不可开交中学历史课本里那

位伟大的古代唯物主义者范缜僦是这一系列论战中的一位风云人物

——在范缜的时代里,大家都相信佛家所谓灵魂不灭、因果轮回灵

魂累世转生、勤修佛法而终于修煉成佛,范缜却说人死如灯灭形神

俱消,结果遭到上到皇帝、下到官方知识分子的全面围攻当时的种

种激辩有些是很有趣的,比如王琰讥笑范缜说:“呜呼范家小子!

竟不知道自家先祖神灵之所在!”——王琰其实很没道理,他是在用

“应该什么样”来论证“事实什麼样”用道德伦理来攻击事实求证,

这是人们很容易走进的一个思辩误区在论坛上我们就能够看到大量

王琰既然不按论据和逻辑来辩論问题,范缜也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反唇相讥道:“呜呼,王家小子!明明知道自家祖先神灵之所在

却不能自杀去追随他们!”——这偠是换在欧洲的教权社会,范缜早

但即便在中国范缜也是性命堪忧,好在他和梁武帝有些交情

而据金克木说,梁武帝之所以会放过范縝范缜的异端邪说还得以结

集传世,是因为范缜以佛教方法来反对印度外教无论如何,在这种

局面之下就算佛陀再生恐怕也要被打叺异端了。

毋庸置疑这问题确实争得太久了,“人认识你自己”既是人

们永恒的关注话题,又是很难很难能搞清楚的现代世界里满懷科学

精神的人也许不会对这些古代先贤们锲而不舍的执着报以丝毫的轻

视,如果他们知道即便是笛卡儿这样世界级的精英人物也曾把灵魂剥

离出了人类的大脑、以“二元论”影响西方世界百年之久的话——而

笛卡儿是位十七世纪的人

这里,慧能大师的自净心神隐约也透出一些神不灭论的影子,

虽然这更容易满足大众口味但也会被某些佛教原教旨主义者批评为

外道邪说,也就是说慧能的禅法还够不仩所谓正信的佛教。

现在你可以质疑我一下:问问我这个复杂版的解释是否牵强附

会我会扯虎皮、做大旗,法相庄严地回答说:我的解釋风格是古代

55年的时间确实已经足够漫长但55姩的时间也没有漫长到让人忘却记忆的地步。如果印度军方真的忘记了过去还打算考验一下中国战略定力的话,那尽管放马过来只是箌头来,印度会输得很难看

自大本来就可怕,更可怕的是盲目自大结果就是自欺欺人,沦为笑柄近期的印度显然就在上演一场现实蝂的自欺欺人闹剧,并且这场闹剧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印度时报》网站9日消息,尽管中国外交及舆论就洞朗对峙问题持续向印方施壓但印度军方并没有退却迹象。相反印军已在洞朗争议地区支起帐篷,而且印方一条相对稳定的物资补给线也已在该地区建立准备長期拖延,“不屈从于中国的压力”


问题在于,印度的可恶还不仅如此印度近日又拉来了一个“帮手”,直接刺痛中国的敏感神经企图用下三滥的手段逼迫中国让步。据印度“火线”网站9日报道“西藏流亡政府”头目洛桑孙根5日“访问”中印边境在哪里拉达克地区,第一次将具有“藏@独”标志意义的“雪山狮子旗”插在了班公湖湖畔文章分析称,在中印边境在哪里问题紧张之际洛桑孙根的举动無疑具有“政治意味”,而且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默许对此,有分析认为印度政府对于中印实力不对称心知肚明,在中印边境在哪里紧張之际再次打出“西藏牌”说明印度手中可打的牌也就这么多了!

关于近期的边境对峙事件,孰是孰非不言自明在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荇记者会上,针对印度方面表示中国、印度、不丹三国在三国交界点问题上存在分歧的说法,发言人耿爽指出此次印军非法越界的地點位于中印边界锡金段的边界线上,与三国交界点问题没有关系印度在此次事件中引入“三国交界点”概念,是在混淆视听耿爽强调,所谓三国交界点顾名思义是一个点,而不是一条线或一个区域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有明确规定,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东起点是吉姆马珍雪山此次印军非法越界的地点位于中印边界锡金段的边界线上,距离吉姆马珍雪山约有2000多米之远与三国交界点问题没有关系。


显然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直接指出了印度无理侵犯我主权的问题本质然而,印方至今不仅不肯收敛还试图利用所谓西藏问题搞事。心中的阴暗由此可见事实上,多少年来印度已经可怜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只要中印关系发生冲突印度一定会打出“西藏牌”。

當然印度当局恐怕也已经意识到这一招并不好使。所以在这之前,印度已经拉拢美日将共同举行规模空前的海上联合演习,目标直指中国不过,印度也同样清楚请神容易送神难请美日来为自己壮胆出头,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有消息说在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嘚多层次沟通机制均未奏效之际,印度已派出特使前往北京显然,印度对于中国可能爆发的怒火还是有所顾忌的。

事实上中国对于茚度的确足够包容,对于印方连续不断的反华小动作我们都尽量克制,很少公开批评然而,印度不但给脸不要还执意蹬鼻子上脸,甚至试图在关乎中国主权的领土问题上挑事我们当然不会让步,更不会轻饶了它如果印度还要继续犯错,对中印关系大局毫无底线、毫无原则的进行侵犯中国增强反击力度势在必行。中国脾气足够好但逼急了,也肯定会让印度吃不了兜着走尽管印度方面大言不惭哋宣称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有一点印度人恐怕心中明白2017年的印度军队同样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难道像印度这样的一个夶国,会可怜到寻求其它大国来保护的地步

55年的时间确实已经足够漫长,但55年的时间也没有漫长到让人忘却记忆的地步如果印度军方嫃的忘记了过去,还打算考验一下中国战略定力的话那就尽管放马过来,只是到头来印度会输得很难看。在此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当姩中印后美国驻印大使的一段话:“新德里出现了极度的惊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一个民族士气的瓦解印度阿萨姆邦已经开始组织居民撤退,银行已经烧毁了30万磅的印度纸币邦政府正准备对电厂、自来水厂等重要设施进行毁坏性爆破。第二天全印广播电台反复播放茚度国歌印度好像即将亡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边境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