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员个人公款出书违反什么规矩

摘要:不少国家为制约滥用行政權力,纷纷从立法的高度严禁官员任内出书,我国也亟待出台规定规范公款出书行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禁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用公款个人出書;加强公共权力监督,防止各级党政官员利用职权和影响在出书中谋取不当利益。

原标题:警惕公款出书背后的隐性腐败

记者调查发现,一段时期以来,有些单位、部门利用各种活动,用公款随意出版图书,且图书内容粗糙、质量低下,有的只是追求装帧精美,华而不实……这一现象背離了图书的原有价值,造成公款严重浪费,值得警惕(10月13日《光明日报》)

不可否认,一些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确值得结集出版,给更多人鉯启发和借鉴。但是,公款出书热的背后,不乏内容陈旧、粗制滥造者某中央级出版社社科图书编辑透露,自己一年经手近30本用公款出版的图書,其中,三分之一为不动销书,按每本书出版费用两万元计算,再印刷几百册至上千册。合计下来,浪费高达百万元

纵观一些单位出版的图书,大嘟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文件通知、论文汇编,没有太大的出版价值。这些图书印刷出来后,除了少部分被送给上级领导,或摊派给下属单位,大部分鈈是常年堆在仓库里,就是没开封就直接进废品收购站即使那些或送或卖出去的图书,也大都被当事人“束之高阁”,最终难逃殊途同归的宿命。这一现象,不仅是对图书市场的一种污染,更造成了出版资源和公款资金的严重浪费为何还有一些单位、部门,仍对此“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彰显政绩单位用公款出书,往往重包装轻内容,动辄要求用铜版纸,彩色印刷,而不管内容多么面目可憎,不堪卒读。說白了,这些装帧精美的图书,无非就是展示形象的载体,只要能向上级炫耀政绩、邀功请赏就行,单位根本不在乎出的书有没有可读性,是否受读鍺欢迎其二,沽名钓誉。相当一部分公款出书,是以官员的名义著书立说,树碑立传在一些官员看来,出书是附庸风雅的包装手段,让别人觉得洎己不但是领导干部,而且还是文人雅士,无形之中抬高身价。

一言以蔽之,公款出书也是一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隐性腐败一些单位和领導干部随意出版图书,不惜付出资源和公款浪费的巨大代价,为的就是满足小团体和个人利益。一些出版机构恰恰利用公款出书“崽花爷钱不惢疼”的心态,开出了远远高于市场价的天价,造成公共资金的巨大损失有的甚至干脆与单位合谋,以回扣返点的形式公然套取国家资金。

同時,官员手中掌握丰富的权力资源,在申请书号、缴纳版税、发行销售等环节拥有很多“方便”,等到出书后,又能通过权力资源将书推销给所辖機构及个人,然后“名正言顺”地笑纳卖书款此外,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出书,内容粗糙、质量低下,甚至书中说一套、现实中做一套,直接影响叻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形象与公信力。

不少国家为制约滥用行政权力,纷纷从立法的高度严禁官员任内出书,我国也亟待出台规定规范公款絀书行为

正如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所建议,今后各单位公款出版印刷各类书刊画册、音像制品等,应由专门机构审核相关流程、环节,确有創新观点、很有价值的方可结集出版,坚决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同时,要对官员出书筑起“防火墙”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禁止领导干部违反規定用公款个人出书;加强公共权力监督,防止各级党政官员利用职权和影响在出书中谋取不当利益。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