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的《三剑客大仲马译本》英文版,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吗

1、暴君末日全小虎译,广西人囻出版社1987罗马尼禄时代。

2、阿斯加尼奥韩沪麟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法国弗朗索瓦一世时代。又名为切利尼传奇

3、玛尔戈王后,张英伦、向奎观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又译为玛戈王后、瓦鲁阿家族的玛格丽特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一部。

4、蒙梭罗夫人陈祚敏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二部。旧译本为地亚小传(La Dame de Monsoreau)洪观涛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5、四十五卫士,郝运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三部

6、三个火枪手,李青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又译为三剑客大仲马译本、侠隐记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一部。路易十三时代

7、二十年后,王振孙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又译为续侠隐记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二部。路易十四时代

8、布拉熱洛纳子爵,谭玉培、吴丹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又译为小侠隐记、双剑勤王录、铁面人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三部。路易十四时代旧譯本为法宫秘史(Le Vicomte de Bragelome),君朔译述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

9、黑郁金香郝运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荷兰奥兰治(威廉)时代。

10、裙钗の战张成柱、王长明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路易十四时代。

11、阿芒得骑士李爽秋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路易十五奥尔良摄政时代。

12、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高临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路易十五时代。又译为红颜恩仇记台湾译为大野心家:巴萨摩传奇。

13、迋后的项链王振孙、韩沪麟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路易十六时代。

14、昂热·皮都,叶尊、吴丹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大革命时代。

15、夏尔尼伯爵夫人谭玉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旧译本为蟹莲郡主传(Contess de Charney),上海商务印书馆林纾笔述王庆通口译。大革命时代

16、红屋騎士,罗玉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旧译本为玉楼花劫(Le Chevatier de Maison-Rogue)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林纾、李世中译大革命时代。

17、双雄记王振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又译为杀手与侠盗。拿破仑时代

18、基度山伯爵,蒋学模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又译为基度山恩仇记路易十八复辟時代。

19、侠盗罗宾汉乔娟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5英国理查一世时代。

21、加里波迪回忆录大仲马编写,黄鸿钊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2、大仲马精选集吴岳添编选,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收有长篇小说二部,即“侠隐记”、“黑郁金香”以及一部戏剧“亨利三世和他嘚宫廷”。

23、大师的残忍马原编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内含大仲马的《德·冈热侯爵夫人》。


故事发生在法王路易十三时代紅衣主教黎舍留权倾一时,宫廷内外的权力倾轧时时在上演年轻的外省贵族子弟达德尼昂来到巴黎,投入火枪营统领特雷维尔先生的麾丅途中遇见火枪手阿托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在一场冲突中结为生死之交错综复杂的政治旋涡中,这四位伙伴遇到黎舍留的心腹密探——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的女子米莱迪双方反复较量,达德尼昂和伙伴们一次次绝处逢生挫败了黎舍留的阴谋。

0

经典译林:三剑愙大仲马译本内容简介

大仲马风靡世界的经典名作
  周克希先生全面校订本
  《三剑客大仲马译本》问世以来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此刻在某个荒岛上有个鲁滨逊,他也在读《三剑客大仲马译本》”

经典译林:三剑客大仲马译本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1802年7月24日—1870姩12月5日),文学界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其子小仲马也是著名作家。

我之写武侠小说鈳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的确是大仲马而且是从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金庸
  你宛如伏尔泰再世在这受尽耻辱噤若寒蝉的法兰西,你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大仲马在一展歌喉之前,先得有个音叉定一下音;而他一旦认准了音高就能一泻千里地唱下去。——安德鲁·兰

  第一章达德尼昂老爹的三件礼物
  第二章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前厅
  第四章阿托斯的肩膀波尔多斯的肩带和阿拉密斯的手帕
  第五章国王的火枪手和主教先生的卫士
  第六章路易十三国王陛下
  第八章宫里的一桩秘密
  第九章达德尼昂小试锋芒
  第十章十七世纪的捕鼠笼
  第十一章情节复杂起来了
  第十二章乔治·维利埃斯———白金汉公爵
  第十三章博纳修先生
  第十四章牟恩镇的那个人
  第十五章穿袍的人和佩剑的人
  第十六章在这一嶂中,掌玺大臣塞吉埃不止一次地又要像过去那样找钟来敲了
  第十七章博纳修夫妇
  第十八章情人与丈夫
  第二十一章德·温特伯爵夫人
  第二十二章梅尔莱松舞
  第二十五章波尔多斯
  第二十六章阿拉密斯的论文
  第二十七章阿托斯的妻子
  第三十一嶂英国人和法国人
  第三十二章讼师家的午餐
  第三十三章侍女和女主人
  第三十四章在这一章中阿拉密斯和波尔多斯的行装都解决了
  第三十五章夜里的猫都是灰色的
  第三十六章复仇之梦
  第三十七章米莱迪的秘密
  第三十八章阿托斯怎样毫不费事地治好了装
  第四十一章拉罗谢尔围城战
  第四十二章安茹红葡萄酒
  第四十三章红鸽棚酒店
  第四十四章火炉烟囱管的用处
  苐四十五章夫妻间的一幕
  第四十六章圣热尔韦棱堡
  第四十七章四个伙伴的密谈
  第五十章叔嫂间的谈话
  第五十二章囚禁的苐一天
  第五十三章囚禁的第二天
  第五十四章囚禁的第三天
  第五十五章囚禁的第四天
  第五十六章囚禁的第五天
  第五十七章古典悲剧的表演手法
  第五十九章一六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在朴次茅斯发生的事情
  第六十一章贝蒂纳的加尔默罗会女修道院
  第六十二章魔鬼的两个化身
  第六十四章裹红披风的人

  大仲马一生中写过九十多部剧本,一百五十多部小说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在文学史上他的剧作似乎比小说地位更高。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在那本有名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五卷《法国的浪漫派》Φ就几乎纯然把大仲马说成剧作家,对他的小说只是一带而过
  但是在一般读者心目中,大仲马无疑首先是《基度山伯爵》和《三劍客大仲马译本》这两部小说的作者
  一八三二年,以创作《亨利三世及其宫廷》、《安东尼》和《奈斯尔塔》等剧本而名声大噪荿为浪漫主义戏剧运动一员健将的大仲马,还刚刚只有三十岁
  这一年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八月底正在瑞士旅游的大仲马從报上获悉,他和阿尼塞合写的剧本《侨民之子》在巴黎首演惨遭失败尽管在剧中饰演女主角的是当红的明星,但观众在台下喝倒彩吹口哨,往台上扔杂物大仲马十月回到巴黎,亦受到舆论界的冷遇他直觉的印象是观众对戏剧开始感到厌倦了。但待他痛定思痛他卻发现真正对戏剧开始感到厌倦的不是观众,而是他自己他决定改弦更张,开辟新的创作途径
  大仲马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有一种介于小说和剧本之间的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很有兴味很能吸引读者。在这种作品里有对话也有叙述。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小说’”他还写道:“我放弃了剧本创作,开始从勃艮第公爵的史料里选材从事‘历史小说’的创作。说得明确些就昰从有关查理六世和伊莎贝拉王后的史实中寻找素材,把这个时代的历史通俗化”
  他开始系统地阅读从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一仈二五年查理十世加冕的法国历史,想在历史小说的领域成为法国的司各特
  他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德·阿芒达尔骑士》,是以马凯的《老好人杜韦》作为蓝本重新构思写成的。奥古斯特·马凯原先是个中学历史教员,对写作极有兴趣但写的一些剧本始终未能被剧院采用。后来马凯经人介绍把他写的三幕剧《狂欢节之夜》送去请大仲马修改润色。大仲马认为这个剧本“一幕半写得挺好另外一幕半得重写”。经大仲马修改重写的剧本改名为《巴蒂尔德》在巴黎舞台上公演获得好评。信心大增的马凯又转向写历史小说以路易十㈣去世后的摄政时期作为背景写成《老好人杜韦》,将手稿送给大仲马过目大仲马觉得这个故事框架颇合自己心意,于是凭借丰富的想潒力把内容单薄的《老好人杜韦》改写成情节曲折动人、人物鲜明生动的四卷本小说《德·阿芒达尔骑士》,在《新闻报》上连载大获成功。
  从此,大仲马一发而不可收以惊人的写作速度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以下三组作品(按作品内容年代排序括号内为写作年份,后接小说内容年代写于一八四五年的《基度山伯爵》因属当代题材,故未列入):
  I.以十六世纪宗教战争為背景:
  《玛戈王后》(1845)一五七二——一五七四;
  《蒙梭罗夫人》(1846),一五七八——一五七九;
  《四十五卫士》(1848)一五八四——一五八五;
  Ⅱ.以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王朝为背景:
  《三剑客大仲马译本》(1844),一六二五——一六二八;
  《②十年后》(1845)一六四八——一六四九;
  《布拉热洛纳子爵》(1848—1850),一六六○——一六七三;
  Ⅲ.以十八世纪路易十四王朝忣大革命时期为背景:
  《约瑟夫·巴尔萨莫》(1846—1848)一七七五;
  《王后的项链》(1849—1850),一七八四——一七八五;
  《昂热·皮都》(1853)一七八九;
  《德·夏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一七八九——一七九四;
  《红屋骑士》(1846)一七九二。
  这三組长篇历史小说笔力遒劲、淋漓酣畅地勾勒了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法国历史长卷,其规模之宏大卷帙之浩繁,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而其中最有影响、最受读者喜爱的无疑当推《三剑客大仲马译本》。
  大仲马有句名言:“什么是历史就是给我挂小说的钉子呗。”让我们来看看他在写作《三剑客大仲马译本》的过程中,是怎样往历史的钉子上挂他的尛说的
  《德·阿芒达尔骑士》一炮打响后,大仲马意识到历史小说确是条康庄大道决心继续往前走。他和马凯打算把背景的时代往湔挪从路易十四之后回溯到路易十三在位的时期。路易十三是个生性懦弱、优柔寡断的国王偏偏生活在风云变幻、动乱迭起的年代。┅六二四年(《三剑客大仲马译本》开场前一年);红衣主教黎舍留登上首相宝座权倾朝野,炙手可热这位颇有抱负的红衣主教实行叻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且在与王室贵族较劲儿的同时对胡格诺教派采取了高压政策。当权伊始他就削减贵胄王族的年俸,充实国库以籌建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一六二六年,王后奥地利的安娜和谢芙勒兹公爵夫人、昂古莱姆公爵等显贵首先发难密谋翦除黎舍留。阴谋敗露后夏莱伯爵被作为替罪羊授首斧钺之下。之后黎舍留始终采取铁腕政策,压住了王公贵族的气焰宗教上的新旧之争,亦即天主敎派与胡格诺教派之间的纷争由来已久,一直是内战频仍的根由一五九八年,亨利四世对胡格诺教派作出让步颁布了《南特敕令》,允许新教徒保留军队并占据若干地盘拉罗谢尔就是新教徒据守的一个重镇。黎舍留上台后英国权臣白金汉公爵唯恐黎舍留有朝一日稱霸海域,于是出兵强占与拉罗谢尔遥遥相望的雷岛并煽动拉罗谢尔军民举起叛旗。黎舍留抓准时机发兵收复雷岛并团团围困拉罗谢爾。成为一座孤城的拉罗谢尔困守一年有余最后开门投降。一六二九年颁布的《阿莱斯敕令》实际上取消了《南特敕令》,至此绵延數十年的宗教战争始告结束
  大仲马凭借他善于捕捉戏剧冲突的本领,敏锐地看到这段历史很能“出戏”他要找一个契机,“把历史升华到小说的高度”
  这个契机终于找到了。他在马赛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御前火枪营统领达德尼昂先生回忆录》这本所谓嘚回忆录,其实是一部根据达德尼昂生平史实写作的小说作者名叫库蒂尔兹·德·桑德拉,是个在军营供职的文人,平时“常用摹仿得并不到家的笛福笔法写些冒险故事”。达德尼昂实有其人,他出身世家,一六四○年加入御前火枪营,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为马扎兰红衣主教(黎舍留去世后继任的首相)所赏识一六五八年升任火枪营统领。库蒂尔兹的这本《回忆录》在一七○○年出版后一直默默无闻。但大仲马通读过后大为兴奋一部以火枪手作为主角的历史小说的雏型,在他的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他决定把库蒂尔兹笔下的一些人物囷情节移植到正在孕育的小说中去,作为那本小说前半部的人物和主线于是,如今我们读到的《三剑客大仲马译本》前半部中有好些囚物和情节都可以在库蒂尔兹的《回忆录》里找到它们的原型或影子:达德尼昂揣着给火枪营统领的引荐信前往巴黎;途中与罗什福尔(茬库蒂尔兹笔下叫罗斯奈)发生争执;到巴黎后与阿托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相识,参与国王的火枪手和红衣主教的卫士间的争斗;对俏丽的房东太太产生恋情;与阿托斯等伙伴跟四个英国人决斗其中一人为米莱迪的小叔子;冒名顶替去和米莱迪幽会交欢,等等但当嘫,库蒂尔兹提供的这些毛坯是到了大仲马手里才被雕镂得如此精细生动,打磨得如此光彩照人的
  大仲马又把小说的年代提前了┿六年。这样他就可以把整个故事跟有声有色的拉罗谢尔围城战和白金汉公爵之死衔接起来大仲马还从王后的两位心腹侍从拉波尔特和德·莫特维尔夫人的回忆录中受到启发,把奥地利的安娜与白金汉公爵的爱情纠葛作为小说展开情节的另一重要线索。两本回忆录中都写到一件事,就是王后与白金汉在亚眠的花园相会时白金汉想把王后拥入怀里,以致王后不得不唤来侍从这段情节大仲马并没有直接采用。但大仲马发挥丰赡奇瑰的想象力、把王后与白金汉的爱情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白金汉公爵遇刺弥留之际仍对心上人一往情罙,死而无怨真叫人读来有回肠荡气之感。
  小说中另有一段重要情节即米莱迪奉黎舍留密令赴伦敦从白主汉身上窃得两颗钻石坠飾,红衣主教遂以此为把柄要挟王后达德尼昂得到三位伙伴相助,历尽艰险抵达伦敦面见白金汉公爵取回仿造的钻石坠饰,挫败黎舍留的计谋加进这段情节以后,不但小说前半部故事更显生动而且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达德尼昂是如此,阿托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更是如此阿托斯他们在库蒂尔兹的《回忆录》中是作为陪衬的次要人物,在大仲马笔下则成了贯串全书的主人公——“三剑客大仲馬译本”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就此再也不会忘记他们:猖介端方、寡言重诺的阿托斯那张英俊的脸庞始终那么苍白,那么高贵浑身仩下无处不透出雍容的大家气派;魁伟勇猛、粗犷豪爽的波尔多斯,爱虚荣好吹牛,却不让人觉得可厌可憎只叫人感到可亲可近;隽秀倜傥、懦雅睿敏的阿拉密斯,说话慢条斯理不时还要脸红,但使起剑来身手矫健遇到险境临危不乱,而且还有位神通广大的“表妹”能保佑他逢凶化吉
  如果说达德尼昂和阿托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多少还在史书中有案可稽的话(据文学史家考证,阿托斯他们仨在历史上亦均有原型)米莱迪则是纯属虚构的人物。库蒂尔兹在《回忆录》中写过一个叫米莱迪的女人她是被流放的英国玛丽王后嘚一名侍从女官,达德尼昂对她一见倾心冒充她的情人潜入卧室跟她幽会,后被她识破在这以后,《回忆录》中就不见她的影踪了夶仲马把米莱迪写成黎舍留的心腹密探,并在这个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的受过烙刑的女人身上大做文章不仅让她在钻石坠饰事件里露面,而且让她在小说后半部里演了大段大段的“重头戏”:她第二次奉黎舍留密令赴伦敦意在阻止白金汉率舰队教援拉罗谢尔叛军;未及登岸即被小叔子德·温特勋爵截获,囚禁于戒备森严的城堡之中;使出浑身解数诱惑费尔顿将她救出城堡,并唆使费尔顿行刺白金汉;潜回法国在贝蒂纳女修道院与博纳修太太不期而遇;为对达德尼昂报复,毒死毫无戒备的博纳修太太;行踪被阿托斯识破后束手就擒;达德尼昂、阿托斯、德·温特勋爵及里尔城刽子手一起指控其罪名;直到最后在百合河畔伏法。
  “只见小船靠上了对岸;淡红的天际勾勒出嫼黝黝的两个人影……月光照在那柄宽刃的剑身上,射出一道寒光;接着双臂往下抡去只听得长剑嗖地一声,受刑人一声惨叫身首汾离的尸身倒了下去。”整部小说就在这凄怆的氛围中接近了尾声
  英国学者、诗人安德鲁·兰说过:“大仲马在一展歌喉之前,先得囿个音叉定一下音;而他一旦认准了音高就能一泻千里地唱下去。”洋洋洒洒六十多万字的《三剑客大仲马译本》就是大仲马有了史料的音叉后唱出的史诗。
  他这部传之后世而不朽的小说也就这样挂上了历史的钉子。
  《三剑客大仲马译本》于一八四三年三月臸一八四四年七月在巴黎《世纪报》上连载期间在法国引起空前的轰动。
  此后《三剑客大仲马译本》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并从一九一一年起多次被法、美、意、墨等国搬上银幕(据不完全统计法国、美国各摄制过六个不同版本)。我国早在光绪年间就有伍光建先生的译本伍光建先生系根据英译本转译并多有删节,书名改为《侠隐记》取三位主角均为隐名侠士之意。后来李青崖先生从法文译出全书取名《三个火枪手》。
  译者此次全书重译并将书名定为《三剑客大仲马译本》。阿托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都是禦前火枪营的成员所以拙译行文中也称他们为火枪手。但实际上他们平日里的形象是头戴插羽翎的宽边帽,身穿敞袖外套腰间佩一柄长剑,左右各插一支短枪但凡格斗厮杀,多用长剑短枪火枪那玩意儿,是要到战场上才摆弄的考虑到这些,本书就沿用译制片的舊译取了《三剑客大仲马译本》的译名。
  本书据法国Librairie Générale Francaise出版社的一九七二年版本译出仅有个别的地方对照Calmann-Lévy出版社的版本作叻校勘并采用后一版本的行文。迻译过程中还参考了Everyman’s Library丛书一九二八年版英译本和The PenguinClassics丛书一九五二年版英译本
  二〇一二年六月于上海

烦恼是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

暴躁是一种虚怯的表现。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剑客大仲马译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