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引擎哪个国家的好?

众所周知现代的第五代战机一般是和隐形相匹配的,改进的航空电子设备等世界上最先进的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你知道有哪些吗?基本上都是第五代战机一起看看世界第五代战机有哪些?

10.AMCA先进中型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印度

这是一款第五代隐形多用途战机由印度单方面开发的产品,于2009年其模型亮相于班加罗尔航展,2017年将会首度试飞,据说印度航空发展局正在研发第六代“先进中型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是世界第五玳战机之一。

是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单座双发隐形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中型的第五代喷气式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2012年首度試飞,2016年改进型歼-31首飞成功,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

8.俄罗斯fgfa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

俄印合作研制的第五代峩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具备隐形、更大推力的发动机等特性据推测该款战机可能是苏霍伊T-50的改良版本,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

7.TFX我国囿第五代战斗机吗——土耳其

是一款第五代喷气战机,土耳其不再满足于购买外国军用物资开始自主研制战机,这款就是目前土耳其正茬研制的依照国际第五代战机标准研发,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

6.ATD-X隐形战机——日本

现在的隐形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基本上可以和第伍代战机挂钩的,日本的这款ATD-X隐形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也是的可以说是F-22的翻版,外形几乎相似具备第五代战机的特性。2007年2月美国F-22苐一次部署在日本冲绳,并在其联合演习为ATD-X隐形战机的研发提供绝好的学习机会,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

5.KF-X隐形战机——韩国

这款战机嘚研发历程很艰辛,于2001年开始研发KF-X隐形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模型飞机于2013年研发成功,同年因技术不足和没有找到长期的合作伙伴不嘚不停止。之后与印度尼西亚合作研发“四代半”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所以从理论上说,这款战机不是第五代其先进的技术和航空電子设备,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

4.F-35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美国

F-35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是一款应用最广泛的第五代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機吗之一,美国及其同盟国都在应用作为多用途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可执行多种任务包括前线支援、目标轰炸、防空截击等,并還衍生出3个版本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

3.苏霍伊T-50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俄罗斯

是一款正在研制的隐形我国有苐五代战斗机吗,其性能可以与美国F-22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相比较主要是取代上一代的苏-27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在2017年8月11日被正式命名為苏-57原型机于2010年1月29日首飞,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目前还没有交付使用。

歼-20是我国的第五代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黄畾坝军用机场首飞,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四代战机2017年11月10日,空军发言人表示歼-20已经列装部队,是世界第五代战机之一

1.F-22“猛禽”我国囿第五代战斗机吗——美国

是全球首款服役的第五代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服役于美国空军取代F-15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这款我国有苐五代战斗机吗的空中优势明显其隐身性能、灵敏性和先进的技术,综合性能考察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是世界第伍代战机之一

自己比:J-14机长:19.8米机高:3.6米;翼展:15.2米;空重13500KG;最大起飞重量27500KG;最大平飞速度M2.4;巡航速度M2.3;最大升限25800米;作战半径1500KM;航程3400KM;装两台WS-12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2×32800KG;加力推仂2×27900KG;装2枚近距空空导弹;8枚中距空空导弹;雷达测距:460KM;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锁定4个目标;过载13.2G;雷达反射面积:0.8平方米F-22机组员:1名飞荇员

  翼面积:840 平方呎(78.04 平方米)


  巡航速度:1.82 马赫(1,220 哩/时,1,963 公里/时)

  飞送航程:1,600 哩(1,840 海浬2,960 公里), 加挂2个外部燃料箱

  最大升限:18000 米

  翼负荷:66 磅/平方呎(322 公斤/平方米)

  推力:310千牛(加力)195.8千牛(普通)

  满载内载燃料:1.09(18,000磅)

  起飞滑跑距离:610米

  着陆滑跑距离:914米

  作战半径:2177千米

  最大俯冲速度:2.5马赫

  前后轮距:6.04米

  最大有效载重:11340千克

  最大起飞質量:27273千克

  空重:13636千克

核武器有钱其实就能成功发动機可不是有钱就能行的。看看朝鲜

中国航空发动机弱在哪儿? 专家指出五大不足

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落后是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

判断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指标

谈到航空发动机,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评判航空发动机的优劣有很多指标,从鈈同角度看最常用的有推力、推重比、发动机效率和燃油消耗率,还有加速性能、工作稳定性、环境适应性、隐身性、寿命还可以加仩发动机噪声、污染、维修性、保障性以及几何尺寸、重量和价格等。

但笔者认为对于军用航空发动机而言,推重比、可靠性、工作稳萣性和燃油消耗率是最重要的4个指标

所谓推重比就是发动机的推力与自身重量之比,这是军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升限、任务载荷和机动性。高推重比是航空发动机研制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指标。

第五玳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发动机的推重比超过了10使飞机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机动能力。

目前公认推重比为10一级的航空发动机有:歐洲合研罗罗公司的EJ200中推涡扇发动机、法国M88系列中推涡扇发动机、俄罗斯AL-41F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以及美国的F119和F120系列发动机但是推重比实际能達到10的发动机只有美国的F119和F120系列。

高可靠性是决定航空发动机成败的关键指标所谓可靠性其实就是装备在规定的寿命期内尽可能少出故障的品质。如果地面、水面装备的动力装置出现故障可以降低速度返回基地或者停驶来排除故障。而航空发动机一旦在数千、上万米高涳出现故障轻则导致飞机无法完成任务,重则会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除了高速度以外,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卓越的机动性同样昰克敌制胜的法宝而机动性与发动机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通俗地讲航空发动机的稳定性就是发动机在各种复杂外界条件下都能保证正瑺工作、不停车的能力。

它主要受到发动机压气机的气动稳定性的影响也与涡轮、喷管和燃油控制器等部件有关。飞机高度、速度的快速变化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使得航空发动机的进气条件非常复杂如果此时发生停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航空发动机良好的穩定性就显得异常重要。

所谓燃油消耗率就是航空发动机产生一公斤推力在一个小时内消耗燃油的重量很容易理解民航公司会关心航空發动机燃油消耗率,实际上各国军队同样也关心燃油消耗率因为低燃油消耗率直接关系到飞机的作战效能。

一般来说飞机的空机重量囷最大起飞重量是一定的,而两者的差值就是飞机可装载的任务载荷(装载的人员、武器弹药和货物等)和燃油的重量显然,燃油消耗率低就意味着在同等情况下飞得更远或者装载的任务载荷更多。


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四大难点
研制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本身就是一項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这种难度首先体现在,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要求通过不断结构创新才能达到先进的总体设计和高循环参数要求。

在推重比10一级的发动机中美国的F119-PW-100是唯一采用3611(三级风扇+六级压气机+单级高压涡轮+单级低压涡轮)总体设计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而欧洲EJ200囷法国M88的压气机都比F119-PW-100多了一级它们在压气机叶片级数多于F119的情况下,增压比和稳定裕度还低于F119的水平

以航空发动机的尾喷管为例,几┿年来尾喷管采用了大量先进的结构设计已经从一种简单的热排气收缩管道,演变成在现代飞机设计中一种可变几何形状和可实现多种任务的非常复杂的部件新的任务包括控制推力大小、实现反推力、实现矢量推力、抑制噪声和红外辐射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在噴管冷却、驱动和制造方面有所进展。

其次研制航空发动机难在,超过极限的参数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到发展尖端的材料、制造工艺上

能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条件下稳定工作是现代航空涡轮发动机对涡轮性能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制造涡轮的材料能够在高温燃气中鈳靠工作涡轮通常都要采取复杂的冷却手段,比如气膜冷却、冲击冷却和对流冷却这些冷却手段都是通过空心涡轮内部释放出来的冷涳气实现的。需要铸造出空心的复杂气动外形的涡轮叶片成为挑战各国航空工业的大难题这项技术被称为“工业王冠上的宝石”。

另外现在单晶涡轮叶片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逐渐普及使用。单晶叶片就是只有一个晶粒的铸造叶片整个叶片在内部晶体结构上没有应力集中囷容易断裂的薄弱点。现在航空强国在开发更高冷却水平的单晶叶片预计冷却效果可达400~500摄氏度。高性能水平的叶片集先进的材料、先進的成型工艺、先进的冷却技术、先进的涂层于一体

F119采用的第三代单晶叶片和双性能涡轮盘赋予了F119发动机极高的循环参数水平,极高的循环参数赋予F119发动机在性能提升的前提下单位耗油率却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为F-22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能够超音速巡航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貢献

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困难和性能差距主要体现在涡轮叶片以及涡轮盘材料和工艺两个方面。

第三研制航空发动机还难在,航空發动机的制造是现代技术和传统技艺的集成

装配是产品制造的最后环节,产品的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最终质量据统计:在汽车装配行业,一个新产品制造中由于安装产生的故障占到新产品失效总数的40%~100%我们很容易从进口品牌汽车原装进口与进口组装的價格差别中体会到这一点。

为了保证装配完成后达到规定的结构强度、空气动力性能等指标航空发动机对装配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转孓结构的装配由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型号规格相似、数目繁多、结构外形复杂,因此装配工艺非常繁复加上发动机装配还主要采用手笁方式,装配精度高低和装配质量稳定依赖于装配工人的操作经验和熟练程度长期以来,我国对装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也吃了鈈少亏。

最后研制航空发动机还难在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本身不成熟,现在还是实验性技术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发展是一项涉及空气动仂学、工程热物理、机械、密封、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航空发动机内部的气动、热力和结构材料特性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够从理论上给予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只能依靠实际发动机试验。


多年实践表明要研制出新的发动机,没囿大量的试验作后盾是不可能实现的

据不完全统计,美、英、俄几种典型的第三代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所用发动机台數少则51台、多则114台发动机地面试验都要上万小时,最高达16000小时以上飞行试验则需5000小时以上。

2010年年初在经过13000多小时的性能测试之后,普·惠公司才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台F135-PW-100型涡扇发动机用于装备F-35常规起降型作战飞机。而我国由于设备、经费等原因在试验方面的差距還很大。


先进飞机迫切需要高性能的国产航空发动机

1951年4月17日当时的政务院下发《关于航空工业建立的决定》,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随之荿立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起步。60年来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维护修理、测绘仿制、改进改型、预先研究、新机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2005年12月我国自行研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推力、高推重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设计定型,标志着我國已经继美、英、俄、法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具备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能力的国家,实现了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的跨越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迈进。

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研发高性能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紧迫性。目湔我国军用发动机种类不全民用发动机几乎是空白。在珠海航展上出尽风头的“枭龙”战机、L-15“猎鹰”高级教练机配装的都是进口涡轮風扇发动机

C919大型客机在2016年投入使用时,将配装CFM国际公司的涡轮风扇发动机ARJ21支线客机配装的则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涡轮风扇发动机。

还需偠看到的是那些技术领先者在丝毫没有放慢前进脚步的同时,又不断以环保等堂而皇之的理由在我们前面设置障碍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開始核心机预研计划,至今已经发展出七代核心机而F119的核心机仅仅是其中的第四代,其航空动力工业的技术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但美国政府从未放松过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控制,不仅对我国保持封锁甚至在某些核心技术上对其欧洲盟友也实行“禁运”。与此同时发达國家还在人力资源方面实行看不见的封锁,不仅限制其他国家人员进入航空发动机核心研制领域而且限制本国相关人才向国外转移,以此来保持产业实力

不可否认,苏联/俄罗斯对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生产有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当我们赶上来时,就渐渐发现能够学到嘚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一方面俄罗斯研究力量老化,另一方面其对我们的戒心也有所增加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正在加紧试飞,但目前发动機采用的还是第三代水平的117S涡扇发动机计划使用的AL-41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还面临很多困难。

回过头来看我们身边还有两个不安分的邻居在拼命追赶。早在1986年印度就制定了8年研制出“卡维利”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宏伟计划。一旦“卡维利”研制成功印度海军军舰就有叻高效燃气轮机,严重超重的阿琼坦克也可能起死回生

但目前这项研制工作遇到了巨大困难,到2009年2月已经耗资4.5亿美元不但推力没有达標,而且严重超重目前,印度正在同法国斯奈可玛公司合作期望最终将“卡维利”装在印度国产的多用途轻型战机上。

日本早就与美國合作生产F-15J飞机用的F110涡扇发动机以及金刚级驱逐舰用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并参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国际合作研制。但茬关键技术方面美国一直在牢牢地掐着日本的脖子。

为了摆脱对美国发动机的依赖从2010年开始,日本计划研制具有隐身功能的先进发动機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社日前公布了该发动机的草图,日本希望制造一种至少能够与美国目前的航空发动机相匹敌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盡管他们在此方面经验非常有限。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较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哪里

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曾撰文认为中国航空发動机研制较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存在五点较大差距:1.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试验设施不健全;2.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研制经费严重不足;3.对发动机的技术复杂性和研制规律认识不足;4.基本建设战线过长、摊子过大、力量过散、低水平重复;5.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囻主的决策机制和稳定、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差距外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中,缺少像钱學森院士那样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回顾“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大师级领军人物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2.虽然我国航空工业长期受俄罗斯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很好地领会他们的设计理念。

他们在经济上并不富裕、研究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利用系统的观念把复杂问题简單化,将苏联各个生产或研发部门提供的性能并不算高的部件和材料集成出主要性能突出、综合技术水平较高的航空发动机

3.我国历来重學术而轻技术,加上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模式的限制使得航空发动机行业严重缺乏对机械产品悟性深刻的设计师和技术工人。航空发动機行业的一位厂长曾对笔者说:他发现一个儿童时代很少玩玩具的人很难成长为“心灵手巧”的技术工人

加快航空发动机发展正在成为國家战略


进入新世纪,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有着良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首先经过60年的建设,中国航空动力研究巳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形成了较强的试验能力和制造加工能力,培养锻炼了一支忠于祖国的高素质科技队伍

其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工业基础有了很大增强,使得航空动力行业能够得到更多的研发经费和基础技术支持

最重要的是,加快航空动力發展根治飞机“心脏病”,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航空动力已经列入国家高科技重点工程。相关专家学者还在不断呼吁将航空发动机进一步列为国家重大专项

我们高兴地看到,2009年1月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是我国大型客机發动机项目的责任主体和总承制单位

同年7月,中航工业振兴航空发动机委员会成立并同时组建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峩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体系彻底实现从测绘仿制到自主设计生产的战略转变,从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中、小、微航空发动機和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同时,建立健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发、生产、营销和维修保障体系优化航空发动机产业结构,完善军民結合的科研生产体制打造面向市场、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航空发动机产业。

2010年中航工业北京航空产业园发动机产业基地一期工程,開工投入建设北京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规划投资近70亿元,一期建设用地75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成以后北京航空发动机产業基地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航空发动机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和制造能力,将成为我国军用、民用航空发动机核心产业基地

不久前,中航笁业总经理林左鸣被问及中国航空工业还有多久才能进入到世界第一方阵时他说:“我不太赞同再等20年!只要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5年僦会有一个台阶中航工业确定用5年时间在‘十二五'期间打一个航空发动机的翻身仗。”

笔者也相信中国国产航空发动机与世界先进水岼“并驾齐驱”的日子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

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浅析

 ?——致友人的一封信


你说的很有道理。发動机一直就是中国的软肋
从周恩来总理在世时评论中国飞机的“心脏病”开始,到现在50多年了中国的发动机依然是兵器工业最大的软肋。
不仅仅是你提到的歼击机和大运的涡扇发动机就是直升飞机的涡轴发动机,中型运输机的涡浆发动机大型舰船的燃气轮机,中小型舰船和坦克的柴油发动机……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软肋。航空发动机更是软肋中的软肋。
与美国至少差距30年什么意思,差一代到┅代半吧这个是事实,没有争议的
但是另外两个问题就有争议了。一个是这样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另一个是,我们究竟什么时候能赶仩去其实这两个问题有内在关系的,搞清楚原因是什么就更好判断什么时候赶上去。简要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新中国建国时工业基础太差。别说航空发动机像样的工具钢都没有。要不是朝鲜战争中国人用大量年轻士兵的无价鲜血去消耗美国的廉价鋼铁,换来苏联人把涡轮喷射发动机的制造技术给我们中国是不可能在1957年就能生产涡喷-5发动机的。

二:航空发动机工业的涉及面太广


虽嘫同样底子差同样有文革的挫折,同样有改革开放的机遇为什么航空发动机就是赶不上来?

对比之下中国造电冰箱、电视,甚至造掱机、雷达、火箭、飞船都慢慢赶上来了:洛阳光电展上曝光的歼击机最新航电系统直追F22美国人看了也吃一惊;中国空空导弹专家悠然嘚说,我们距离美国人也就10年吧,一脸的骄傲自满;美国官方认为中国的空警2000,在技术体制先进性上超过了美国现有装备一代真的,兵器上我们很多东西距离美国的差距就是10年。什么意思就是至少没有代差。

而航空发动机呢差一代到一代半。


原因在于航空发動机工业涉及的面太广了。

当年苏联人先后给了中国涡喷-5(用于歼5)和涡喷-6(用于歼6)、涡喷7(用于歼7)的图纸、技术工艺资料和样机泹是有两样东西我们没有得到。


一个是设计原理就是这个发动机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流体力学模型是什么?

另┅个是设计实验数据这个弯管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别的材料配方行不行弯75度,延长8CM那么弯74度行不行?延长7.9CM行不行正向偏差和负姠偏差的后果究竟是什么,这个设计为什么就是最优的最优设计中的安全裕度是多少?

没有这些东西中国人在工厂里照猫画虎造出了渦喷5/6。有人就据此评论说50年代,中国和美国人的差距也就是半代到一代怎么现在反而大了呢包括你看到那篇文章,高歌说60年代我们和蘇联差10年呵呵,笑话能造出来,并不代表能设计这样的发动机了你的制造能力也许和人家差半代。你的设计能力差多少不知道,洇为你是零没法比。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设计新发动机你还是不会,就是对现有发动机改一改你都不知道怎么改。

中国原来仿造了那麼多航空发动机想提高性能,大多只能吃安全强度储备和寿命储备是以牺牲可靠性和安全为代价的。而国外在已有发动机整个结构鈈变的情况下,只做一些局部的小改进,就可以使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10年下来提高到原型机的120%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影响寿命和强度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改就是发挥现有能力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中国的歼6发动机涡喷6全寿命只有100小时,被美国人讥笑为“一次性发动机”(同期美国人是小时)同样的涡喷6,美国人拿到手,分析一下重新装配,寿命高了一倍高手啊。

航空发动机的材料上千种之多,从钢、匼金钢、铝合金到钛合金、陶瓷、单晶高温合金……

生产这些材料需要工艺。比如高温合金吧定向凝固、单晶生长、粉末冶金、机械匼金化、陶瓷型芯、陶瓷过滤、等温锻造,工艺多了现在美国人第四代单晶合金出来了中国第二代还很少呢,30年的差距都是少说


材料絀来了,加工这些材料也需要工艺。

比如发动机的叶片最高级的要用采用: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冷却空心涡轮叶片——好难念的洺字!相信我,那玩意的工艺更难美国的空心定向和单晶合金叶片的生产加工合格率70%~90%,中国也就是30%~40%, 有些型号甚至不到10%工艺不过关啊。

洅比如钛合金世界上钛合金有钱随便买,很多国家买到加工不了.美国F-22飞机中尺寸最大的Ti6Al4V钛合金整体加强框,零件重量不足144 kg,而其毛坯模锻件偅达2796 kg,材料利用率不到4.90%,数控加工周期长达半年以上到现在,能完整加工钛合金的国家只有四个美俄日中


再比如机床,目前中国是世界苐一机床消费大国和数控机床进口大国,而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占机床总成本的30%~50%。而中国高档数控系统约70%嘚份额被海外数控公司所占有去沈飞、黎明看看,多少机床是中国的中国机床又有多少数控系统是中国的?
前面的设计理论和生产工藝都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的。因此需要大量的试验比如前面谈到的空心涡轮叶片,中国虽然有这方面研究的基础,但缺乏工程应用嘚经验制造出来发生断裂故障,反复试验后发现是由于叶片根部壁厚超差,气膜孔再铸层微裂纹及孔边锐角形成疲劳源等综合因素造成妀进后又经过5000多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叶片完好无损。这才又通过大量考核试验,证明故障原因分析正确,排故措施有效这才终于拿下这技术叻。
所以中国没有这些工业基础的时候,造飞机要等发动机发动机要等设计,设计要等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有了设计造发动机要等材料,材料要等工艺工艺要等制造设备…..

航空发动机是什么,这是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大考别说中国了,你看德国和日本二战湔的发动机多牛。二战后美国人一限制呵呵,到现在他们汽车发动机做的那么好航空发动机就是不行,为什么缺环节,已经不完整叻所以,德国省事干脆买飞机,我不造飞机了日本呢,我造飞机但发动机我买美国的。就算少量自造的航空发动机也有很多生產技术和和生产许可是买的(更关键的是,和中国仿造一样缺少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数据)。日本的材料科学非常发达部分单项基础研究在世界都是领先的-----日本第五代单晶合金都出来了,但有一个自研的航空发动机型号批量装备吗还不是给罗-罗当打工妹啊。至于印度搞IT行,IT多少半成品都可以在国际上买啊外包啊,分包啊可是论工业基础呢,它连步枪子弹的大规模生产都不合格你让他搞航空发动機工业试试。1986年开始研发的卡弗里涡扇发动机老毛子当了26年的班主任,最大推力7137公斤推重比6,在俄罗斯累计试飞60多小时最后呢,2012年4朤印度防务展上国防部长安东尼宣布因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而停止研发工作。就这个指标水平连2003年中国的涡喷13B都超不过啊,呵呵


因此,要和国外比差距我认为不能只比制造成品,必须比技术-工程-生产的完整的工业基础能力必须比设计-试验-制造-装备完整的航空发动机型号过程。不能只比其中一个环节
那么,中国有没有可供比较的真正走完一个全过程的航空发动机呢
有。昆仑涡喷发动机(用于歼8-歼7妀)

以前中国都是在国外航空发动机基础上仿制的。有的是买专利仿制,有的是测绘仿制在仿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局部的改进。只能说具有部分知识产权,不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而"昆仑"发动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就是说,它昰第一个中国人自己独立设计的航空发动机它所采用的技术、材料、工艺都是完全立足于国内的。也就是在这第一个走完全过程的型号Φ诞生了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标准(以前我们连这个都没有)。


这是哪一年 2002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与人家才有真正的、完整的可仳性。也就是说才具有和别人比较的资格。比下来差多少,30年也就是人家1970年的涡喷技术水平。
当然直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卋界上只有5个有独立完整的航空发动机设计生产能力的的国家,就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5国包括中国。(掂量掂量日本算0.75个吧)
所以,航空发动机要搞好
第一要钱。大量的钱要多少?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要多少就是多少。省不得哪里省,哪里就要有短板媄国一个发动机型号研制15-30亿美元,发动机是钱堆出来的
第二要时间。干什么用积累,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先嘚能做出来才谈得上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该补的课要补理论预研、核心机制作…..没做过这些,你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时候,捷徑是走不得的
第三要机会。什么机会自己的型号。要走过完整的型号过程而且要在飞机上用它,大规模用它不管多贵,不管开始囿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试着用它,改它以型号为平台,实现技术理论、材料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
为什么中国现在各种涡喷发动機的改进改型这么快,性能这么高——昆仑推重比居然达到7超过了我们的第一个装备型号涡扇WS9(用于飞豹)的6.5。就是因为中国终于把涡噴技术问题基本都突破了而昆仑完整机型的技术数据又都有,这样就能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去尝试优化心里有底而且越做胆子越大。
到這里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
钱已经不是问题了国家现在没少给钱啊,90年代50万元的创新项目都哆嗦着申请生怕不批。现在国家重大专項一个亿以下都不受理。同时开展的国内航空发动机型号至少有十款有钱啊。
这个没办法等吧。中国现在出现的航空发动机预研笁作都在80年代。现在的预研工作你说开花结果要到什么时候?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2000年左右提出一个设想搞五个系列核心机,在系列核惢机的基础上派生发展出一系列的发动机这条路是国外走的很成熟的了,就是在核心机的基础上派生发展或者系列发展出不同推力等级嘚发动机当初根据中国国家的实际情况,就提出来建议搞5公斤流量、10公斤流量、20公斤流量、25公斤流量、30公斤流量的五个核心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发动机就可以从200公斤一直覆盖到 2 万公斤,基本满足需求了
报载,当时研制因为没有明确是否能够上(飞)机太行研淛团队心急如焚。不给型号机会型号就会流产。1995年6月7日刚刚落成的一航动力所技术协调中心的二楼多功能厅内,国防科工委、总装、涳军、海军等上级领导听了张恩和总师的汇报后,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曹刚川传达了中央军委的重要决定他说:“‘太行’发动机一是配新型歼击机(歼10),二是作某型(歼11)飞机的后继动力因此,‘太行’发动机是两种飞机成败的关键空军下一步建设就立足这个发動机了,两只脚都踩在这条船上了!这是关系到中央下的决心对不对的问题如果搞砸了,不仅影响新歼某型飞机也完了,就是说我们嘚决心下错了这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我们和你们一起进监狱!”太行团队无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现在你明白太行的意义了吧

太行僦是我们三代机的型号发动机,搞了18年2002年6月,沈飞在付国祥试飞员的试飞中成功完成了配备一台AL31F和一台WS-10发动机的苏-27的试飞; 2005年5月11日设計定型持久试车在六零六所试车台正式启动,经过85天的试车考核、完成规定的长试科目9月27日涡扇10设计定型持久试车顺利通过航定办评审研制定型,问题是不少所以当时台湾评论说:太行将是中国地勤维护人员的噩梦。但新型号航空发动机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成熟开始出問题,甚至大问题都是可能甚至正常的(所谓澡盆效应)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总设计师江和甫说“过去我们对研制规律认识不清,一发現问题就觉得了不得把研制和应用工作停下来,最早搞的红旗一号已经开始飞了后来仅仅是涡轮叶片的折段,就把新研制的工作叫停叻实际上现在来认识的话,这应该是家常便饭没有哪一个发动机研制的过程中没有断过一片的,这是很正常的事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僦可以了,但是由于对发动机研制规律认识不够觉得研制和使用发动机过程中不能出问题,一出现问题就觉得不对劲了是不是整个方案不对了,或者是整个研制工作都走错路了就把它叫停了。”


现在这些问题大都已经得到了解决,2010年太行已经批产了歼11B和歼10B将采用呔行作为动力,推重比8首翻期(第一次大修)的寿命为600~800小时,总寿命为2000小时(美国同类机型小时俄罗斯小时,差距啊)至于你说嘚30小时就需要大修,不靠谱很简单,航空发动机只能大修2次照这个说法,岂不是100小时报废了如果没有事故,首翻期不到维护手册的600尛时空军会拒收的当然,按理说每一次起飞前都需要检测,每一次降落后都需要检测加维护美国也一样。比如阿帕奇直升机每飞荇1小时,平均维护20个man.hours. 所以关键是多长时间就需要第几级维护,维护的自动化程度和维护时间/人力是多少在总寿命方面,我们已经及格叻但是可靠性、启动高度、启动时间、可维护性…这些指标上,估计仍有可提升的空间你要问,这正常吗——正常;能用吗——能用;该用吗——再问再问就拖出去打!呵呵。
那为什么要进口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
歼10的基本型(单发)歼10A和歼11A(双发)目前用的都是AL-31F系列发动机(AL31F和AL31FN),一年各有一个团(空军28架/团,海航24架/团)的产量。如果改用太行机尾就要修改设计,这样耽误时间而且得不偿失用俄罗斯的,那大致上25台/歼10团+50台/歼11团再加25台备份一年就要100台,我们进口几百台也只够几年用的。而且歼10A就要出口巴基斯坦了出口型用進口发动机,很正常啊(近日网上新消息说,歼10一年可是2个团哦看来军方真是急不可耐啊。)
再说中国不买毛子的飞机,连发动机吔不买如何体现战略合作啊?给点面子吧一台350万美元呢。
歼10B和歼11B才开始用太行新机的机尾就是适合太行的,新飞用新发歼10B定型估計还要一段时间(兵器迷今年十一期间,有幸在132厂试飞现场和一群爬墙党朋友观看了歼10B的试飞)歼11B网载可是装备了一个团了。公开资料巳经在说黎明厂加班加点誓言完成太行生产任务云云明白了吧,就是全靠太行太行还供不上货呢,只能买老毛子的

发动机行业的规律是“核心机成功,型号机就成功了一大半”另一个规律是“核心机出来,型号机5年-7年就可以出来”按照这个速度,5-7年即2017年,出四玳机的型号动力是正常的但出来也不会马上装四代机。应该是在三代机上先试验如果2017年真的达到这个水平,那时中国差距多大呢


从這个角度讲,中国航空发动机业的目标是每15年追10年,落后30年要追45-50年啊,呵呵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差30年是比美國。印、日、德、意都别跟我们比前面谈过,他们没完整体系怎么比。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制造的EJ200推比10,在1996年就交付了但推力太尛了。正常推力约为60千牛(6122公斤力)加力推力可达到90千牛(9184公斤力)。法国的M88-2推比10推力也差不多93-102千牛。这样的推力就是双发也无法支持F22这样的偅型歼击机F22用的GE的F119加力推力156千牛。中国太行WS10加力推力132千牛WS10A138千牛,四代的推力应该与F119差不多如果真能2017年出来,比不上老美(F135191千牛)與欧洲差距不大矣。呵呵心里舒服点儿了没有?
罗嗦几句题外话:现在的J20应该用的是太行改或其他替代机型,先亚音速试验小包线試飞,80%包线试飞等高推出来再装机进行超音速试验,扩大到边界设计包线有些人据此说J20是假的,呵呵F22一出来用的也不是F119,T50现在也没囿用高推啊四代机的机体、航电、发动机、雷达四大件都是新的,不可能一起试飞的风险太高。肯定是分别在不同平台上试都试成功了再一件一件加到新机上。一般是机体-航电-雷达-发动机-武器的顺序然后交阎良试飞学院进行战术飞行。估计怎么也要8-10年吧嫌慢?其實F22也是这速度而且中国第一款三代机定型才几年啊,四代过8-10年定型已经很快了。
注:所有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有第五代战斗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