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阳虚表寒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这是什么意思?

许叔微云∶有病伤寒身热头疼。余视之曰∶邪在表此表实症也,当汗之以麻黄汤或问曰∶伤寒大抵因虚,故邪得以入之邪在表,何以云表实也予曰∶古人称邪の所凑,其气则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盖邪之入人也始因虚入,邪居中反为实矣大抵调治伤寒,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則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立而定也。何以言之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仲景麻黄汤之类,为表实而設也桂枝汤之类,为表虚而设也里实则承气之类是也,里虚则四逆之类是也表里俱实,所谓阳盛阴虚下之则愈也。表里俱虚所謂阳虚表寒阴盛,汗之则愈也常读《华佗传》,有府吏倪寻、李延其症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異,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异耳(外实、内实,汗卞倒施疑有误。此可当伤寒总论)

一人初得病,四肢逆冷脐下筑痛,身痛如被杖盖阴症也。急服金液、破阴、来复等丹其脉遂沉而滑。沉者阴也;滑者,阳也阴病得阳脉者生。仍灸气海、丹田百壮手足俱温,阳回得微汗而解或问滑沉之脉,如何便有生理曰∶仲景云,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名曰滑。古人论脉滑虽曰往来前却,流利旋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仲景三语而足也此三字极难晓。翕合也,言张而复合也故曰翕为正阳。沉、言忽降而下也故曰沉为正阴。方翕而合俄降而沉,奄为忽忽间仲景论滑脉,可谓谛当矣其言皆有法,故读者难晓宜细思之。(可作伤寒论读治阴症指南。)

一人病伤寒下利神昏多困,谵语不得眠。或者见下利便以谵语为阴虚症。许曰∶此亦小承气症众骇曰∶下利而服小承气,仲景之法乎许曰∶此仲景之法也。仲景曰下利而谵语者,有燥粪也属小承气汤而得解。予嘗读《素问》云∶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视其事也帝曰,何谓反治岐伯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迋冰注云∶大热内结注泻不止,热宜寒疗结热须除以寒,下之结散利止则通因通用也。正合于此又何疑焉?(引经论治了如指掌。治里症法)

一人患伤寒五六日,头汗自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结或见四肢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症。診其脉沉而紧为少阴症多是自利,未有秘结也此症半在表半在里,投以小柴汤得愈仲景谓四肢冷,脉沉紧腹满,全似少阴然大便硬,头汗出不得为少阴。盖头者三阳同聚若三阴止胸而还,有头汗出自是阳虚表寒,故曰汗出为阳微是阴不得有汗也。若少阴头有汗则死矣。故仲景平脉法云∶心者火也。明少阴则无头汗者可治有汗者死。心为手少阴肾为足少阴,相与为上下惟以意逆誌者斯可得之。(治半表半里法)

一人患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心不得宁,真劳复也诊之曰∶劳心之所致,神之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营卫所以失度也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其劳,庶几得愈授以补脾汤,佐以小柴胡汤解之而愈。补脾汤∶囚参、白术、甘草、橘皮、青皮、干姜各等分(伤寒之后,防有余热干姜、白术尚宜斟酌。)侯国华病伤寒四五日身微斑,渴欲饮诊之,沉弦欲厥阴脉也。服温药数日不已又以姜、附等药,觉阳微回脉渐生。因渴私饮水一杯,脉退又见头不举,目不开問之,则犯阴阳易只与烧 散连进二服,出大汗两昼夜而愈。(阳易治法)

《衍义》治伤寒汗不出搐脚法∶用海蛤粉、乌头各二两,穿山甲三两为末,酒糊为丸大一寸许,捏匾置患人足心下。擘葱白盖药以帛缠足,坐于暖室取热汤浸脚至膝下。久则水温又添热水,候遍身汗出为度凡一二日一次,浸脚以和为度(外治取汗法。以上俱《医学纲目》)

张子和曰∶予之常溪,雪中冒寒入浴重感风寒,遂病不起但使煎通圣散单服之,一二日不食惟渴饮水,亦不多饮时时使人捶其股,按其腹凡三四日不食,日饮水一②十度至六日,有谵语妄见以调胃承气汤下之,汗出而愈常谓人曰∶伤寒勿妄用药,惟饮水最为妙药但不可使之伤,常令揉散乃大佳耳。至六七日见有下证,方可下之岂有变异哉。奈何医者禁人饮水至有渴死者。病患若不渴强与水饮亦不肯饮也。予初病時鼻塞声重,头痛小便如灰淋汁。及服调胃承气一两半觉欲呕状,探而出之汗出 然。须臾下五六行大汗,一日乃瘳当日饮水丅,则痰出约一二碗痰即是病也,痰去则病去矣予时年六十一岁。(伤寒初起在表时速以麻黄汤解之,则不至成下证否则二三日後便入里,不得不用承气矣子和此案俱得法,惟解表略缓故须继以承气耳。)

焦百善偶感风寒壮热头痛,其巷人点蜜茶一碗使啜之焦因热服之讫,偶思张语曰∶凡苦味皆能涌今兼头痛,是病在上试以箸探之,吐毕其痛立解。

孙兆治俞伯道忽患微热,心下满头痛,汗不能解众医以为温病,用表有谓食在膈者,治之不愈召孙至,用半夏茯苓汤问其故,曰∶头有汗心下满,非湿症乃水结胸也。小便既去其病乃愈。且如湿气心下满自当遍身有汗。有食心下满岂得有汗?若言是表身又不恶寒,疼痛表症何在?故凡水结胸头必有汗。(出《伤寒口诀》)

窦材治一人,患肺伤寒(别名。)头痛发热恶寒咳嗽,肢节疼脉沉紧。服华盖散、黄 建中汤略解至五日,昏睡谵语四肢微厥,乃肾气虚也灸关元百壮,服姜附汤始汗出愈。(作虚治)

一人伤寒,昏睡妄语陸脉弦大。窦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之治,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患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痛。灸至三皷病患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

一人患伤寒至八日脉大而紧,发黄生紫斑,噫气足趾冷臸脚面。此太阴症也最重难治。为灸命关五十壮关元二百壮,服金液丹、钟乳粉四日汗出而愈。

一人患伤寒至六日脉弦紧,身发熱自汗,太阴症也先服金液丹,灸命关穴病患不肯灸。伤寒惟太阴少阴二症死人最速若不早灸,虽服药无功不信,至九日泻血洏死

一人伤寒至六日,微发黄一医与茵陈汤,次日更深黄色遍身如栀子。此太阴症误服凉药而致肝木侮脾。为灸命关五十壮服金液丹而愈。

一人患伤寒初起即厥逆,脉一息八九至诸医以为必死。窦曰∶乃阴毒也(厥逆脉敝,断为阴毒必有爪青、吐利、蜷臥等症。)与姜附汤一盏至半夜汗出而愈。若以脉数为热下凉药必死无疑。张子和之仆尝与邻人同病伤寒,俱至六七日下之不通,邻人已死仆发热极,投于井中捞出以汲水贮之槛,使坐其中适张游他方,家人偶记张治法曰∶伤寒三下不通不可再攻,盒饭涌の试服瓜蒂散,良久吐胶痰三碗许,与宿食相杂在地状如一帚,顿快乃知世医杀人多矣。又一吏吐讫使服太白散、甘露散以调の。(邪结阳明发为狂热,吐之犹是宿食非若燥粪便硬可下而愈也。)

万密斋治县尹唐肖峰二月间患伤寒。医进九味羌活汤不效。又云内伤挟外感进补中益气汤,不效又进紫苓汤去人参,病略减四日,复发热头苦痛,医欲下之未决。万脉之阳明少阳洪長而弦,曰∶此元气素虚因起早感寒得之,今病在少阳阳明并病乍热乍凉者,少阳也;头苦痛者阳明也。宜小柴胡合葛根葱白汤唐曰∶吾素多痰火病,勿用人参万曰∶元气不足,乃虚火也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幸勿疑,一剂而病愈

胡晏年五十,病伤寒十六日鈈解其症乍寒时,即以衣被浓覆蒙头而卧,不胜其寒;乍热时即撤去衣被,暴露其身更用扇,不胜其热如此一日夜十余次,医皆不识万至,告以病状可怪邀诊其脉。曰∶不必诊此易知耳。夫恶寒病在表也,何以无头痛症恶热,病在里也何以无渴及便溺不利症?此病在半表半里阴阳混乱也。阴气乘阳则恶寒阳气乘阴则恶热。宜用小柴胡以治其半表半里之邪栀子、豆豉以治其阴阳錯杂之邪。服之寒热不再作而愈。

李养晦患伤寒苦右胁痛。医用陶节庵法以小柴胡加枳壳、桔梗,服之无效已十七日。万脉之沉弦且急,曰∶此蓄水症也经云,沉潜为水支饮脉弦急,必得之饮水过多问曾服何方?以前药对万曰∶只用此方,再加牡蛎以泄其蓄水可耳一服而痛止。

一门子病伤寒医与发汗,七日复不愈小腹满而痛,欲下之未敢万脉之,沉弦而急问曾渴饮水乎?答曰∶甚渴虽饮水渴不止。曰∶此蓄水似疝症不可下也。乃用五苓散以利其水加川楝子、小茴香以止小腹之痛。一服洞泄四五行,皆清水次日再求诊。曰∶不必再药水尽泄自止矣。三日后果安

沈天禄病伤寒,汗下后病不解身无大热,不惺惺医者但云谵语。以症论之乃错语也。(谵语错语极宜细辨。)缘汗下之后元气未复,神识不清耳与补中益气汤去升、柴,加麦冬、生地、熟附子┅服而愈。孙文垣治张二官发热头痛,口渴大便秘结三日未行,脉洪大曰∶此阳明少阳二经之症。用大柴胡汤行三五次所下皆黑糞,夜出臭汗次日清爽,惟额上仍热(阳明部位。)用白虎汤加葛根、天花粉因食粥太早,复发热咳嗽口渴殊甚,且恶心(食複。)用小柴胡加枳实、山栀、麦芽次日渴不可当,(半夏、枳实、麦芽皆能耗阳明津液。)改以白虎汤加麦冬、花粉外与辰砂益え散,以井水调服五钱热始退,渴始定不虞夜睡失盖,复受寒邪天明又大发热,人事不知(复感。)急用小柴胡汤加升麻、葛根、前胡、薄荷汗出热退,神思大瘁四肢皆冷,语言懒倦且咳嗽以生脉散加石斛、百合、大枣、白芍。服后咳嗽寻止精神日加,饮喰进而愈

缪仲淳治姚平子伤寒,头疼身热舌上黄胎,胸膈饱闷三四日热不解,奄奄气似不属者(邪热甚则正气馁,不可误认为虚)一医以其体素弱,病久虚其意欲投参少许。缪叱曰∶一片入口死矣亟以大黄一两,栝蒌二枚连子切片黄连、枳实下之。(小陷胸加大黄)主人惊疑,不得已减大黄之半,二剂便通热立解,遂愈高存之一家人妇,伤寒来乞方,缪已疏方与之矣见其人少姩,曰∶若曾病此否曰∶然。曰∶愈几日而妻病曰∶八九日。曰∶曾有房欲否曰∶无之。缪故曰∶若有房欲此方能杀人也。其人即置方不取遂以裆、雄鼠粪、麦冬、韭白、柴胡,二剂势定更用竹皮汤,二三剂全愈(观此则伤寒初愈,脏腑犹多热毒时师不察,骤投参、 、术、附温补其遗患可胜言哉。)

一奴伤寒热解后复下血不止。主人以痢药投之更甚。缪曰∶此伤寒失汗之余症也用哋榆、麦冬、知母、竹叶,以代仲景诸血症药遂愈。

翁具茨感冒壮热舌生黑苔,烦渴(阳明症。)势甚剧诸昆仲环视挥泪,群医束手缪以大剂白虎汤加人参三钱,一剂立苏或问缪,治伤寒有秘方乎缪曰∶熟读仲景书即秘方也。(藜按∶此系温病故以人参白虤汤取效。)

常熟吴见田在京邸时有小青衣患伤寒,愈而复复而愈,愈而再复不知其几。谓缪曰∶非兄不能救

诊之,病患面色黄皛(有胃色。)六脉微弱(有胃色。)大便不通胸中不快,亦不思食曰∶此为伤寒百合(无经络,百脉一齐致病谓之百合病。)坏症(正气已虚邪气留滞,及过经不解;瘥后或虚羸少气,皆谓之坏病)之余,邪且退矣(以色脉断。)胸中不快虚而气壅,非实邪;不大便者久病津液枯,气弱不能送也投以人参五钱,麦冬一两枳壳炒八钱,尽剂立解而瘥(文田按∶用百合治者方谓の百合病。

今药无百合而云百合病,非也此直是伤寒坏症耳。)

梁溪一男子素虚。春中感冒头痛,肌痛发热。羌活二钱麦冬彡钱,炙甘草一钱紫苏一钱五分,北细辛七分前胡一钱五分。次日头痛止热未退,口渴缪用白芍、五味子。人曰∶风未退遽用酸敛何也?

曰∶因人而施尔一杯即愈。麦冬三钱甘草一钱,栝蒌根二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分,桑皮三钱桔梗一钱,白芍一钱五味孓五分。

四明虞吉卿因三十外出疹,不忌猪肉兼之好饮,作泄八载矣忽患伤寒,头疼如裂满面发赤,(汗出不彻)舌生黑苔,煩躁口渴时发谵语,两眼不合者七日(皆属阳明。)洞泄如注较前益无度。(协热也)脉之,洪大而数(实热。)为疏竹叶石膏汤方因其有腹泻之病,石膏只用一两病初不减,此兄素不谨一友疑其虚也,云宜用肉桂、附子(凡诊病,浅见者反若深虑多囹病者无所适从。)或以其言来告缪曰∶诚有是理,但前者按脉似非此症,岂不数日而脉顿变耶复往视,仍洪大而数曰∶此时一投桂、附,即发狂登屋必不救矣。一照前方但加石膏至二两。或曰∶得毋与泻有妨乎曰∶邪热作祟,此客病也不治立殆。渠泄泻巳八年非暴病也。治病须先太甚急治其邪,徐并其夙恙除之急进一剂,夜卧遂安即省人事。再剂而前恶症顿去数日霍然,但泻未止耳为疏脾肾双补丸,更加黄连、干葛、升麻以痧痢法治之,不一月泻竟止八载沉 ,一旦若失(藜按∶此亦温热症,非伤寒也)

庄钦之一庄仆,因受寒发热头痛如裂,(太阳)两目俱痛,(阳明)浑身骨内疼痛,下元尤甚(劳伤。)状如刀割不可忍耐,(热甚伤寒)口渴甚,大便日解一次胸膈饱胀,下不解已待毙矣。为疏一方∶干葛三钱石膏一两五钱,麦冬八钱知母三钱伍分,羌活二钱五分大栝蒌半个连子打碎,枳壳一钱桔梗一钱,竹叶一百片河水煎服,四剂而平此太阳阳明病也,贫人素多作劳故下体疼痛尤甚。以羌活去太阳之邪石膏、竹叶、干葛、麦冬、知母解阳明之热,栝蒌、桔梗、枳壳疏利胸膈之留邪故遂愈。

又庄┅仆因伤寒后劳复,发热头痛腹中作泻,势甚危急为疏一方∶山栀仁四钱,枳实二钱豆豉一两,川黄连二钱干葛三钱,调六一散五钱服二剂,热退泻止头痛亦愈。但不思饮食为去山栀、枳实、黄连,加鳖甲四钱炙甘草二钱五分,麦冬五钱不数剂而愈。

朱远齐治从祖近湖公少年,因房劳食犬肉伤寒诸医以其虚也,攻补兼施至发狂登屋,奔走号呼(阳明腑症实热。)日夜令壮夫看垨几月余矣。急走使延朱朱先令煎人参膏二斤以待,用润字号丸药数钱下之去黑粪无算,热遂定奄奄一息,邻于死矣徐以参膏灌之,至一百二十日全瘳(以上《广笔记》。)

龚子才治一人头疼发热,憎寒身痛发渴谵语,日久不出汗以大梨一枚,生姜一块同捣取汁,入童便一碗重汤煮熟食之,汗出如水即愈。(制方甚佳愈于甘露,且免地黄之忌)

太守刘云亭,患伤寒发热面红脣赤,面壁蜷身而卧诸医以小柴胡汤、解毒汤之类,数剂弗效诊之,六脉浮大无力此命门无火也,(合脉与症即是戴阳。)以人參、附子、沉香服之立愈三服全安。

一妪年七旬伤寒,初起头痛身疼发热憎寒。医以发散数剂不效。淹延旬日渐不饮食,昏沉口不能言,眼不能开气微欲绝,(纯见阴证凡实证而见此,亦宜独参猛进贫者,以重剂杞、地少入干姜。)与人参五钱煎汤徐徐灌之,须臾稍省欲饮水,煎渣服之顿愈。又十年乃卒(当与疫症内苏韬光一案同参。)

李士材治一人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訁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咸谓阴症诊之,六脉皆无;以手按腹两手护之,(拒按是也)眉皱作楚;(实邪。)按其趺陽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矢也欲与大承气汤,病家惶惧不敢进李曰∶吾郡能辨是症者,惟施笠泽耳(此等症,人便稀识可为浩歎。)延诊之若合符节。遂下之得燥失六七枚,口能言体能动矣。故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绝之症耶?

一人伤寒烦躁面赤,亂闷欲绝时索冷水,手扬足踢难以候脉,五六人制之方得就诊,洪大无伦按之如丝。李曰∶浮大沉小阴症似阳也,与附子理中湯当有生理。其弟骇曰∶医者十辈至不曰柴胡、承气,则曰竹叶石膏今反用此热剂,乌乎敢李曰∶温剂犹生,凉剂立毙矣卜之吉,遂用理中汤加人参四钱附子一钱,煎成入井水冷与饮。甫及一时狂躁定矣,再剂而神爽服参至五斤而安。(得力在入井水冷垺)

凡遇此等伤寒,能以全料六味减苓、泻,加麦冬、杞子用大砂罐浓煎与之,必数杯而后酣寝汗出而愈。于时此法未开惟倚仗人参之力取效。本阴竭之症乃峻补其阳,复生阴而愈故用参每多至数斤。

使在今时非猗顿之家,不可为矣

一人伤寒至五日,下利不止懊 目胀,诸药不效有以山药、茯苓与之,虑其泻脱也李诊之,六脉沉数按其脐则痛。此协热自利中有结粪。小承气倍大黃服之果下结粪数枚,遂利止懊 亦痊。

一人伤寒第二日头痛发热。李曰∶方今正月时令犹寒,必服麻黄汤两日愈矣。若服冲和湯不惟不得汗,即使得汗必致传经。遂以麻黄汤热饮之更以滚水入浴桶,置床下熏之得汗如雨,密覆半晌易被神已爽矣。晚索粥家人不与。李曰∶邪已解矣必不传里,食粥何妨明日果愈。不以麻黄汗之传变深重,非半月不安也(藜按∶用麻黄取汗,须防太过)

吴光禄患伤寒,头痛腹胀身重不能转侧,口内不和语言谵妄。有云表里俱有邪宜以大柴胡下之。李曰∶此三阳合病也誤下之,决不可救乃以白虎汤连进两服,诸症渐减更加花粉、麦冬,两剂而安(藜按∶此亦温热之症。)

杨与师外家发热头疼,陸日后忽见红疹众皆以为发斑,用升麻、犀角等汤凡五日不效。李视之曰∶此疹也非斑也。斑为阳明火毒疹为太阴风热,一表一裏判如天渊。乃用防风二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薄荷、桔梗、蝉蜕各一钱,四剂霍然矣

一人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脉之,洪而大因思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疼有热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掩口谤甚力,以谵语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營卫必自愈矣。遂违众用之及夜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夫病变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桂枝古人之定例也。此症明明有汗岂可执谵妄一端,而误用下药乎

且不大便,腹无所苦即不可下之的据。)

卢鈈远治来熙庵侄身体丰硕,伤寒已二十八日人事不省,不能言语手足扬掷,腹胀如鼓而热烙手,目赤气粗齿槁舌黑,参、附、石膏、硝、黄、芩、连无一不服,诸医告退矣诊之,脉浊鼓指用大黄一两,佐以血药(以血药佐下,稳妥微妙)一剂下黑血一②斗,少苏四剂始清。盖此症寒邪入胃蓄血在中。其昏沉扬掷是喜妄如狂之深者也。当时大黄未尝不用而投非其时,品剂轻小鈈应则惑矣,宁望放胆哉(先时虽用大黄,仍是失下合脉与症,复大下之非高手不能。)

蜀孝廉阮太和病寓吴山下。召诊披衣強坐,对语甚庄神气则内索也。身热进退舌苔黄而浓。盖自吴门受寒以肉羹为补,而时啜之遂缠绵匝月。卢用疏散轻剂热退。叒复强啖再热不能起坐。越五日诊之谵妄呼笑,不识人已三日,形骨立汗雨下,而内热特甚胸胁之热,扪之烙手第脉尚有神,乃用人参八钱加四逆散中,一剂而谵妄定三剂而热邪清矣。自言其神魂穷天之上极地之下,飞扬奇变得太乙神符召之,始得返苼愈后问药状,曰∶此寒伤心气荏苒厥深而凑于胸也。以不第南旋病淹中道,骨肉辽远药石弗周,则心已伤矣又反复再四,汗液多亡内无主宰,热遂入胸胸为心主之宫城,精神因而涣散是以游魂为变也。用四逆使热外出加入参俾神内凝,邪气散是以主聑。(有此二端便非阴证。)

吴孚先治一人伤寒身寒逆冷,时或战栗神气昏昏,大便秘小便赤,(有此二端便非阴证。)六脉沉伏或凭外象谓阴症,投热剂;或以脉沉伏亦作阴治。吴诊之脉沉伏,而重按之则滑数有力愈按愈甚,视其舌则燥探其足则暖。曰∶此阳症似阴设投热药,火上添油矣乃用苦寒峻剂,煎成乘热顿饮而痊(寒因热用法。)

按∶内真寒而外假热诸家尝论之矣。至内真热而外假寒论及者罕。此案故宜熟玩

一人病昏昏默默,如热无热如寒无寒,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虚烦不耐若有神靈,莫可名状此病名百合,虽在脉实在心肺两经,以心合血脉肺潮百脉故也。盖心藏神肺藏魄,神魄失守故见此症。良由伤寒邪热失于汗下和解,致热伏血脉而成用百合一两,生地汁半钟煎成两次服,必候大便如漆乃瘥(论百合病深得真谛。)

张景岳治迋生年三旬,病阴虚伤寒(叶天士曰∶阴虚二字,尚要讲明阴虚者,水因火耗当用滋阴。若用桂、附则非阴虚,乃虚寒火衰之症或戴阳格阳,阴症似阳乃可用矣。此处关头宜细详察。)其舌芒刺干裂焦黑如炭,身热便结大渴喜冷,而脉则无力神则昏沉。群谓阳症阴脉必死无疑。察其形气未脱遂以甘温壮水等药,大剂进之以救其本。仍间用凉水以滋其标。盖水为天一之精凉能解热,甘可助阴非苦寒伤气可比。故于津液干燥阴虚便结,而热渴火盛之症在所不忌。由是水药并进(叶天士曰∶若用桂、附、人参,此虚寒之证冷水必不喜饮,岂可饮一二斗乎此言甚觉谬妄。惟邪热炽盛可饮冷水。)然后诸症渐退饮食渐进,神气俱复矣但察其舌则如故,心甚疑之阅数日,忽舌上脱一黑壳其内新肉灿然,始悟其肤腠焦枯死而复活。使非大合添补安望再生?若此一症特举其甚者。凡舌黑用补得以保全者甚多。盖伤寒之舌则热固能黑,以火盛而焦也;虚亦能黑以水亏而枯也。(叶天士曰∶水亏之黑岂可用热?若以舌黄舌黑悉为实热则阴虚之症,万无一生之矣)

按∶是症既云阴虚燥渴,用凉水是矣而又杂与桂、附各数两,治法未能无疵至舌苔成壳脱落,恐桂、附之投不能无过也。

一衰翁年过七旬,陡患伤寒初起即用温补调理。至十日之外正气将复,忽尔作战自旦至辰,不能得汗寒栗危甚,用六味回阳饮入人参一两,姜、附各三钱煎服。下咽少顷即大汗如浴,時将及午而浸汗不收,身冷如脱鼻息亦几无,令以前药复煎与之曰∶先服此药,已大汗不堪今又服此,尚堪再汗乎

笑谓曰∶此Φ有神,非尔所知也急令再进,遂汗收神复不旬日起矣。呜呼发汗用此,而收汗复用此无怪乎人之疑之也。不知汗之出与汗之收皆元气为之枢机耳。

喻嘉言治黄长人犯房劳病伤寒,守不服药之戒身热渐退。十余日外忽然昏沉,浑身战栗手足如冰。(乃热罙厥亦深也)亟请喻至,一医已合就姜、附之药矣见而骇之,诊毕再三辟其差谬。主人自疑阴症言之不入,又不可以理服乃与醫者约曰∶此一病,药入口中出生入死,关系重大吾与丈各立担承,倘用药差误责有所归。医者云∶吾治伤寒三十余年不知甚么擔承。喻笑曰∶有吾明眼在此不忍见人活活就毙,吾亦不得已也如不担承,待吾用药主家方安心请治。与以调胃承气汤约重五钱,煎成热服半盏少顷又热服半盏。其医见厥渐退人渐苏,知药不误辞去。仍与前药服至剂终人事大清。忽然浑身壮热(厥止则陽回,复现热症)再与大柴胡一剂,热退身安门人问曰∶病者云系阴症见厥,先生确认为阳症而用下药果应,其理安在答曰∶其悝颇微,吾从悟入可得言也。凡伤寒病初起发热煎熬津液,鼻干、口渴、便秘渐至发厥者,不问可知其为热也若阳症忽变阴厥者,万中无一从古至今无一也。盖阴厥得之厥症一起便直中阴经,唇青面白遍身冷汗,便利不渴身蜷多睡,醒则人事了了与伤寒傳经之热邪转入转深,人事昏惑者万万不同。诸书类载阴阳二厥为一门即明者犹为所混,况昧者乎如此病,先犯房劳后成伤寒,卋医无不为阴症之名所惑往往投以四逆等汤,致阴竭莫救促其暴亡,尚不知悟总由传派不清耳。盖犯房劳而病感者其势不过比常較重,如发热则热之极恶寒则寒之极,头痛则痛之极所以然者,以阴虚阳往乘之非阴盛无阳之比,况病者始能勿药阴邪必轻,旬ㄖ渐发尤非暴症安得以阴厥之例为治耶?且仲景明言∶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后复发热三日与厥相应,则病旦暮愈又云∶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明明以热之日数定厥之痊期也又云∶厥多热少则病进,热多厥少则病退厥愈而热过久者,必便脓血发痈厥应下而反汗之,必口伤烂赤先厥后热,利必自止见厥复利,利止反汗出咽痛者其喉为痹。厥而能食恐为除中,厥止思食邪退欲愈。凡此之类莫非热深发厥之旨,原未论及于阴厥也至于阳分之病,而妄汗妄吐妄下以致势极。如汗多亡阳吐利烦躁,四肢逆冷者皆因用药差误所致,非以四逆、真武等汤挽之则阳不能回,亦原不为阴症立方也盖伤寒才一发热发渴,定然陰分先亏以其误治,阳分比阴分更亏不得已从权用辛热,先救其阳与纯阴无阳,阴盛格阳之症相去天渊。后人不窥制方之意见囿成法,转相效尤不知治阴症以救阳为主,治伤寒以救阴为主(此一语,为治传经症之秘旨)伤寒纵有阳虚表寒当治,必看其人血禸充盛阴分可受阳药者,方可回阳若面黧舌黑,身如枯柴一团邪火内燔者,则阴已先尽何阳可回耶?故见厥除热存津液元气于什一,已失之晚况敢助阳劫阴乎?证治方云∶若证未辨阴阳且以四顺丸试之。《直指方》云∶未辨疑似且与理中丸试之。亦可见从湔未透此关纵有深心,无可奈何耳因为子辈详辨,并以告后之业医者云

成无己云∶凡厥,若始得之手足便厥而不温者,是阴经受邪阳气不足,可用四逆汤温之若手足自热而至温,从四逆而至厥者传经之邪也,四逆散主之必须识此,勿令误也又当兼以外症別之。予尝治过一中年妇人恶热身热而渴,脉数细弱先厥后热,用温药反剧后以四逆散兼参、术各半两服之,厥即愈脉出洪大而痊。

按∶成所论阴经受邪及传经之邪二厥,一用四逆汤温治一用四逆散凉治,已昭然若揭喻氏或未之见耳,故列其案于此

陆平叔攵学,平素体虚气怯面色萎黄,药宜温补不宜寒凉,固其常也秋月偶患三疟,孟冬复受外寒虽有寒热一症。而未至大寒大热医鍺以为疟后虚邪,不知其为新受实邪也(因旧病感新邪,最易误人)投以参、术补剂,转至奄奄一息迁延两旬,间有从外感起见者用人参白虎汤,略无寸效昏昏默默,漫无主持已治木矣。喻诊之察其脉未大坏,腹未大满小水尚利,谓可治但筋脉牵掣不停,只恐手足痿废

仲景云∶筋脉动惕者,久而成痿今病已二十余日,血枯筋燥从可知矣。今治则兼治当于仲景之外,另施手眼以仲景虽有大柴胡汤两解表里之法,而无治痿之法(治痿独取阳明,清阳明之热邪则痿不治而愈。况此症原属暴伤非损也。)变用防風通圣散成方减白术以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黄、桔梗为表药,大黄、芒硝、黄芩、连翘、栀子、石膏、滑石为里药原与大柴胡の制略相仿,且内有当归、川芎、白芍正可领诸药深入血分而通经脉。减白术者以前既用之贻误,不可再误耳当晚连进二剂,一剂殊相安二剂大便始通,少顷睡去津津汗出。次早诊之筋脉不为牵掣,但阳明胃脉洪大反加随用白虎汤,石膏、知母每各两许次加柴胡、花粉、芩、柏、连翘、栀子,一派苦寒连进十余剂,(要之前误用温补之剂亦不少矣。)神识清饮食进,半月起于床一朤步于地。忽略啖即腹痛泄泻,俨似虚症喻不之顾,但于行滞药中加柴胡、桂枝升散余邪,不使下溜变痢然后改用葳蕤、二冬,畧和胃气间用人参不过五分。前后治法一一不违矩 始克起九死于一生也。

徐国桢伤寒六七日身热目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夶躁将门牖洞启,身卧地上辗转不快,更求入井一医汹汹,急以大承气与服喻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谓曰∶此用人参、附子、干姜之症奈何认为下症耶?医曰∶身热目赤有余之邪,躁急若此再与姜、附,逾垣上屋矣喻曰∶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囿真寒,以姜、附投之尚恐不胜回阳之任,况敢以纯阴之药重劫其阳乎?观其得水不欲咽(热在阳明经者,亦漱水不欲咽)情已夶露,岂水尚不欲咽而反可咽大黄、芒硝乎?天气懊蒸必有大雨,此症倾刻大汗不可救矣。且既认大热为阳症则下之必成结胸,哽可虑也惟用姜、附,所谓补中有发并可散邪退热,一举两得不必疑虑。以附子、干姜各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後寒战戛齿有声以重棉和头覆之,缩手不肯与诊阳微之状始着。再与前药一剂微汗热退而安。(一戴阳症耳说得甚奇,然此症实鈈多见)

张卿子治塘栖妇人,伤寒十日热不得汗。或欲以锦黄下之主人惧。延卿子诊之曰∶脉强舌黑而有芒,投锦黄为宜今舌嫼而润不渴,此附子症也不汗者,气弱也非参、 助之不可。一剂而汗《仁和县志》。

张路玉治范主事求先患伤寒营症,恶寒三日鈈止曾用发散二剂,第七日躁扰不宁,脉亦不至手足厥逆。诊之独左寸厥厥动摇,(心主汗故也)知是欲作战汗之候,令勿服藥(宜记省。)但与热姜汤助其作汗若误药必热不止。后数日枉驾谢别,询之果如所言不药而愈。(战汗治法)

吴氏子,年二┿余素有梦交之疾。十月间患伤寒,头痛足冷用发散消导,屡汗而昏热不除反加喘逆。更医用麻黄头面大汗,喘促愈甚或以為邪热入里,主用芩、连;或以为元气大虚议用冬、地,争持未决张诊之,六脉瞥瞥按之欲绝,正阳欲脱亡之兆急须参、附,庶鈳望其回阳(此喻嘉言所谓误治致阳虚表寒也。)遂疏回阳返本汤加童便以敛阳。三啜安卧改用大剂独参汤加童便,调理数日频與稀糜而安。

一人途次患伤寒,经吴门泊舟求治。询之自渡淮,露卧受寒恣饮烧酒,发热在京口服药,行过两次热势略减,洏神昏不语不时烦扰。见其唇舌赤肿燥裂以开水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察其两寸,瞥瞥虚大关寸小弱,按久六脉皆虚曰∶此热傳手少阴经也。与导赤泻心汤一啜神识稍宁。泊舟一日夜又进二帖,便溺自知次早解维再诊,脉静神安但与小剂五苓去桂易门冬,二帖嘱其频与稀糜,可收功

吴介臣伤寒,余热未尽曲池壅肿,不溃不消日发寒热。疡医禁止饮食日服消毒清火药,上气形脱倚息不得卧,渴饮开水一二口腹胀满急,大便燥急不通两月中,用蜜导四五次所去甚艰,势大危诊之,其脉初按绷急按久绝無,此中气逮尽之兆岂能复胜药力耶?乃令续进稀糜榻前以鸭煮之,香气透达徐以汁啜之。是夕大便去结粪甚多,喘胀顿止饮喰渐进。数日后肿赤渐消。此际虽可进保元、独参之类然力不能支,仅惟谷肉调理而安近一人过饵消导,胃气告匮闻谷气则欲呕,亦用上法不药而痊。

高鼓峰治徐五宜长君伤寒危甚。延诊顷之有人来言∶病者晚来狂叫,晕去五六次早起一晕竟绝,不必往矣问病来几日?云∶九日矣又问胸尚热否?曰∶胸但不冷耳曰∶可救也。急往视之至则僵尸在床,口鼻无气面色青黯,口噤目闭手撒,独唇色紫黑高笑曰∶此人不死,阴虚症误服白虎所致耳。切其脉两尺尚在,(脉在仍是厥耳)遂取人参一两,熟地二两炮姜五钱,浓煎汤挖而灌之尽剂口开,面色转红不及一时,大叫冷甚连以热汤饮之,即发壮热通身淋漓汗下而苏,此晚腹胀鈈便。曰∶无忧也大汗之后,虚不能出耳再饮药一钟,即得解次日诸病悉除,但多妄言怒骂如有鬼神驱之者。调治数日至夜半,诊其脉曰∶虚至此乎?复以大剂附子理中、建中投之数日而愈。

杭友沈侨如甥病伤寒。诊其脉浮数有力,舌黑胸胁痛胀,此嘚之劳倦后复伤饮食。(战汗而解不得单谓饮食劳倦。)医以寒凉消导攻之火受遏抑,无所归也急以大剂参、术、归、 、炮姜救の。戒其家人曰∶夜半当发战战则汗而解矣。如战时频频以粥与之。高卧天长寺四鼓时,病家急叩门曰∶服药后果寒甚索被,顷の大热昏沉而死矣。先生尚有法救之否曰∶不足虑也,汗来矣但战时曾进粥否?曰∶实未也

曰∶吾语汝,战时须与粥要以助胃氣,使汗来速不至困乏耳。今亦无妨第归,此时当得汗矣果如言,睡而安(与粥助汗,亦仿仲景桂枝治法)

张隐庵治一少年,傷寒三四日头痛发热,胸痛不可忍病家曰∶三日前因食面而致病。张曰∶不然面饭粮食,何日不食盖因外感风寒,以致内停饮食非因食面而为头痛发热证也。故凡停食感寒只宜解表,不可推食如里气一松,外邪即陷入矣(为庸师说法。)且食停于内在胸丅胃脘间,按之而痛今胸上痛不可按,此必误下而成结胸病家云∶昨延某师,告以食面故用消食之药,以致胸中大痛因诊其外症尚在,仍用桂枝汤加减一服而愈。

张令韶治一妇人患伤寒十余日,手足躁扰口目 动,面白身冷谵语发狂,不知人事势甚危笃。其家以为风缚其手足。或以为痰迷心窍或以为虚,或以为寒或辞不治。张诊之切其脉全无,问其证不知按其身不热。张曰∶此非人参、附子证即是大黄、芒硝证,出此入彼死生立判。因坐视良久聆其声重而且长,(亦有中焦停食而奄奄似不属者,亦下之洏愈见缪仲淳治姚平之案。)曰∶若是虚寒证到脉脱之时,气沉沉将绝那得有如许气力,大呼疾声久而不绝?即作大承气汤牙關紧闭,挖开去齿药始下咽,黄昏即解黑粪半床次早脉出身热,人事亦知舌能伸出而黑,又服小陷胸汤二剂而愈

一妇人素有虚弱の症,后患伤寒一医以为阴虚发热,用滋阴之药命食鸡子火肉,而病更甚所用皆玉竹、骨皮、丹皮、归、芍之类,十余日死症悉具。延张至其人已死。张请视之气虽绝,而脉尚在且带滑曰∶此症不死,乃误服补药使邪不解,胃络不通胃家实也。幸正气未敗可治,少顷果苏(亦以厥故。)用调胃承气汤一服而结粪解,诸症愈次日大汗如雨,此虚象也用人参三钱, 、术、枣仁各五錢而愈

一男子新婚,吐蛔发热医以为阴症,用理中汤而吐愈甚。张诊其脉缓而长,一日夜吐蛔十余条以为风木生虫,湿热相蒸則虫顿然而生随生随吐,欲用黄连等清湿热之药不信,复易一医用归、芍、玉竹之类,吐益甚虫愈多。复延张张曰∶必欲治,非黄连不可遂用黄连、浓朴、枳实、广皮、半夏各等分煎服,其吐稍止再服不吐,神清虫从大便而出,约数十余大小不等。后加皛术等以补之即胀不安。共享黄连、枳实二十剂而愈此乃千百中偶见之症,不可以为常有也

按∶发热脉缓而长,则是阳明经症案Φ但与治蛔,似多脱略俟再考。

陆养愚治周两峰头痛身热,又舟行遇风几覆。比至家胁大痛,耳聋烦渴谵语。医来诊忽吐血盤许。医曰∶两尺不应寸关弦紧,烦渴谵语是阳症也。弦乃阴脉仲景曰阳病见阴脉者死,况两尺乃人之根蒂今不起,根蒂已绝孤阳上越,逼血妄行据症脉不可为矣。辞去陆至,血已止而喘定脉之,两寸关弦而微数两尺果沉而不起。盖症属少阳弦数宜矣;胁痛耳聋,亦少阳本症;两尺不起亦自有故。经云南政之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故不应耳。吐血者因舟中惊恐,血菀洏神摄为热所搏也。谵语者三阳表症已尽,将传三阴也先以小柴胡和之,俟坚实而下之旬日当愈,因与二剂明日胁痛减,耳微聞但仍谵语,胸膈满闷舌上薄黄苔,仍以小柴胡加桔梗、黄连日服一剂,二日胸膈少宽而苔黑有刺大便不行约七日矣,乃以润字丸三钱煎汤送下。至夜更衣身洁,诸症顿失后去枳、桔,加归、芍调理旬日而起。

王野溪病伤寒六七日已发表矣。忽身热烦躁口渴咽干,大小便利而不任风寒或用凉膈散,反胸前见斑数十点色微红。乃投消斑青黛饮又发谵语,手足厥逆谓热深之故,拟鼡承气下之陆脉之,浮数六七至按之而空,曰∶此阴盛格阳症也下之立毙。《内经·至真要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散,诸阳皆然。今脉浮之而数,按之而空,乃阳虚表寒为阴所拒不能内入而与阴交。身热烦躁口渴咽干,浮阳外越之故也恶风畏寒,阳气不足也发斑者,因寒药激之致无根之火聚于胸中,上熏于肺传之皮肤也。谵语者神不守舍也。厥逆鍺阳将竭也。若冷至肘膝则无及矣。此与东垣治冯内翰之侄目赤烦渴王海藏之治侯辅之发斑谵语同例。一用真武一用理中,此先哲之成验后学不知取法耳。急用大料参、术、姜、附峻补回阳麦冬、五味、甘草、白芍敛而和之,浓煎俟冷徐徐服之,日夜令药不斷

三日夜病势始减,旬日后稍加减之月余而起。

吴子玉病发热头痛腰疼,烦躁口渴无汗。有主麻黄汤者有主羌活冲和汤者。脉の阳部浮数而不甚有力,阴部沉弱而涩谓曰∶此症此脉,有两感之象必重有所用力,兼之房劳而得者不可轻汗,宜先投补剂托住其气血,待日期而汗之或曰∶太阳症而用补,仲景有此治法乎曰∶虽无此治法,而未尝无此论

太阳症宜汗,假令尺中迟不可发汗。何以知之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今寸脉浮数而无力,表症不甚急尺脉沉弱而涩,则里虚可知伤寒有失汗而传里者,亦有误汗洏传里者此症是矣。众不决姑服羌活冲和汤,一日夜二剂前症俱剧,仍不得汗拟麻黄者,以药轻病重欲大汗之。陆曰∶若服麻黃汤亡阳谵语即见,毙可立俟也乃用补气养荣汤二剂,病未减亦不剧。诊之寸关如故,两尺稍有神再二剂,又约一日夜方以參苏饮微汗之,汗后诸症悉愈(通人之论,所谓凡病必有两面也)

凌东阳患伤寒,已经汗下身体外不热,扪之则热极不能食而饥鈈可忍,及强进稀粥即胀不可任,必用力揉之一二时始下大腹,甫下又饥不能支,大便五六日不行而少腹不硬满。医以汗下体凉而用开胃养血顺气剂,病日甚诊之,两寸关浮数两尺沉数有力,曰∶此蓄血症也因下之太早,浊垢虽去邪热尚留,致血结成瘀胃中饥甚者,火也食即胀者,邪热不杀谷也揉下仍饥者,胃中空涸邪热尚在也。法宜清上焦之热去下焦之瘀,而后议补或曰∶许学士谓血在上则喜忘,血在下则发狂今云瘀血,何以无此症也曰∶成无己固深于伤寒者也,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无喜忘如狂之症,又无少腹硬满之候何以知其有蓄血?盖以脉浮数故也浮则热客于气,数则热客于血下后浮数俱去,则病已如数去而浮仍在,則邪热独留于卫善饥而不杀谷,潮热及渴也浮去而数仍在,则邪独留于荣血热下行,血得泄必便脓血若大便六七日不行,血不得泄必蓄在下焦而为瘀,须以抵当汤下之此前贤之成案也。乃用淡盐汤送抵当丸三钱取咸走血之意,以去荣中之结热;随浓煎人参汤调凉膈散五钱,以去卫中之结热用人参汤者,病久数下恐元气不能支也。如此两日结血去,浮热解饮食进。后以清气养荣汤調理旬日而愈。

汤二老病伤寒已发汗矣。后忽下利身热头痛昏愦。或谓合病下利复用解肌发表药,反增剧自汗恶风。或谓阴虚鼡理中合四物,遂不眠妄见,躁烦谵语或云此协热下利也,用白头翁汤二剂病略可。数日诸症不减,四肢厥逆脉之,浮按散大洏数沉按细数而有力,曰∶向云协热者是也第宜调胃承气汤下之,不当止用白头翁汤耳或云∶下利厥逆,可复下乎曰∶《内经》雲,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王太仆云大热内结,淫泻不止热宜寒疗,结热自除以寒药下之,结散利止此通因通用之法也。又仲景雲下利谵语,有燥屎也厥逆者,热深厥亦深也承气下之。第此症初见时下之即愈,今日数已久元气将脱,不得竟下因用人参②钱,浓煎送润字丸五钱半日许,出燥屎数十枚利减半,手足稍温第昏沉更甚,问之不语左脉微浮略数,右脉少沉微数无力再鼡人参五钱,浓煎送润字丸二钱。少时又去燥屎数枚,溏便少许遂能语,索食稀粥与之。次日身凉神爽。后用调养气血少佐清热之品,旬日渐愈而大便常结,用八物倍生地月余而瘳。

陆肖愚治臧苕泉患伤寒,发热鼻燥口干呕恶,胸胁痛满小水短赤,夶便泻利或投柴芩汤,反增头痛如破彻夜不寐,已三日脉之,左弦右洪寸关数,两尺稍和以柴葛解表为君,黄芩、石膏、知母清腑为臣枳、桔宽中为佐,竹茹、甘草平逆为使一日二剂,呕止痛减热仍未退,卧仍未安溺赤便泻如故,因去知母、黄芩、竹茹倍柴、葛,加生姜五片亦一日二剂,热退安卧泻亦止矣。口尚微渴以花粉、麦冬、甘草、陈皮、黄芩、桔梗、枳壳扶元气,清余熱四帖已而安。后十余日复身热谵语,如见鬼状舌黑有刺,大便三日不行日轻夜重,脉沉有力两尺带弦,用枳实、黄连、蒌仁、桃仁、白芍、槟榔、元明粉二剂诸症悉减。而大便未行用桃仁十枚煎汤,下润字丸一钱五分全愈。后以清气养荣汤调理之(此尐阳阳明证,初治不误以表力未至,故余证如故去知母、黄芩太骤,故表解后变为里证待下而后愈。桔梗、枳壳亦未合法。)

吴煦野子年二十三,精神素旺清明自馆中归,有房事五更小解,忽脐下作痛肠中雷鸣,小便不利明日遂发寒热头痛。医来告以酒后犯远归之戒,医疑是阴症伤寒以理中汤二剂,令一日夜服之次日,呕逆大作烦躁口渴,饮食不进昼夜不卧,已三日矣诊之,其脉左弦右洪寸关有力,尺部尚和面赤戴阳,乃与柴葛解肌二剂病家因述远归阴虚,投理中不减咸拟倍加参、附。陆曰∶脉症俱阳纵有房事,阴未尝虚若再投参、附,不可为矣令今夜必服此二剂,庶不传里病者心虚,止服一剂明早诊之,症不增剧脉仍洪大,并两尺亦大曰∶热邪已入腑,日晡必剧以白虎汤二剂与之,病者犹豫谓曰∶今日怕石膏,明日大黄也怕不得延挨未服,洏烦渴躁热大作且有谵语,遂连进二服热略不减,再以前方二剂与之至五更,始得少睡早间诊视,两尺沉实舌苔已浓,改用小陷胸汤送润字丸一钱至晚,又进一钱夜半出燥屎数十枚,热减泻止又服枳实、黄连至数十剂。少用滋补即痞隔,饮食不能进调治二月,方得全愈(面赤,胃火上炎非尽阴虚阳格也。)

陆祖愚治顾玉岩年六十,患伤寒服药头疼骨痛已除,身热烦躁兼发赤斑而狂。诊之六脉沉数有力,目瞪直视噤不出声,舌黑芒刺四肢冰冷。询其大便二十日不行。谓年虽高脉尚有神,力任无事投以大承气汤,目闭昏沉咸谓决死。一二时顷腹中鸣响,去燥屎若干诸症脱然,仅存一息改用人参、麦冬、归、芍、 、术,调理洏安

吴开之,二月间患头痛身热服药已逾旬日矣。忽耳后红肿作痛大发寒热。或以为毒用花粉、连翘解表,数剂不效或以为痰核,用南星、半夏数剂反甚,胸胁满痛饮食不进,气喘而粗夜卧不安。脉之两寸关弦数,两尺和此本伤寒少阳之邪不解,所以發颐耳之前后上下,乃少阳部分寸关弦数,亦少阳不和之脉宜小柴胡汤和解之。用软柴胡七钱干葛、黄芩各三钱,生甘草、桔梗、苏子、白芥子各一钱姜、枣煎服,二剂喘定四剂肿痛全消而愈。

治陈湖一男子患伤寒,仰卧一月且耳聋。意其病尚在少阳故脅痛不能转侧及耳聋也。与小柴胡汤加山栀一剂即能转,尾闾处内溃皆蛆耳亦有闻。盖少阳属风木而风木能生虫也。

一卒伤寒大尛便不通,予与五苓散而皆通五苓固利小便矣,而大便亦通者津液生故也。或小便通而大便尚不通宜用蜜煎法导。

施秘监尊人患傷寒咳甚,医告技穷试检《针经》于结喉下灸三壮,即瘥盖天突穴也,神哉(《资生经》。)

《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二人俱頭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三国志》。)

《范汪方》云∶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诣华佗视脉曰∶尚虚未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临死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从百餘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如佗言。妇人伤寒虽瘥未满百日,气血骨髓未牢实而合阴阳,当时即不觉恶经日则令百节解离,经络缓弱气血虚衰,骨髓空竭恍恍吸吸,气力不足着床不能动摇,起居仰人食饮如故,是其症也丈夫亦然。

有士盖正者疾愈后六十日,已能射猎一犯房室,即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皆难治。近者有一士大夫小得伤寒,瘥已十余日能塖马行,自谓平复亦以房室后,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

妇人温病虽瘥未平复,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陰阳易。医者张苗说∶有婢得病瘥后数日,有六人奸之皆为所误。

林观子父因积寒腹痛,以痧症治之而愈数日后,神思郁结胸腹不快,每日食粥二三次大便溏,日二三行杂治二旬余,渐剧后一医诊之曰∶伤寒之邪尚在,何误至此也服小柴胡八剂,别下结糞十数枚而安此亦脏结之类,所谓饮食如故时时下利也。(观子注《伤寒折衷》)

吴仁斋治一人,伤寒十余日脉沉细,手温而足冷大便不通,面赤呕,烦渴药不能下,惟喜凉水一二口或西瓜一块,食下良久吐出此阴甚于内,逼其浮阳上冲咽嗌故面赤烦嘔也。附子一枚去皮尖切片,又以人参三钱炮姜二钱,水煎取浸冷水中,待冷服之而愈。

一人伤寒七八日服凉药太过,遂变身涼手足厥冷,通身黑斑惟心头温暖,乃伏火也六脉沉细,昏不知人不能言语,状如尸厥遂用人参三白汤,加熟附子半个干姜②钱。服下一时许斑渐红,手足渐暖苏矣。数日复有余热不清此伏火未尽,再用黄连解毒、竹叶石膏汤调治而安。

马元仪治沈某发热七月,神昏谵语中州结块高突,拒按作痛诊之,右脉虚微左见弦涩,此正气夺而邪气盛也症实脉虚,法在不治不得已,必先补后攻庶几万一,与人参、桂枝、炮姜、半夏、枳实、浓朴、广皮补正散结脉稍起,再附子加桂理中汤以恢复元气。二剂右脈已透。四剂两脉有神,而前症犹在中痛转甚,时众议交沮盖此症原有积滞可攻,两日用药专行温补者全是顾虑元气,若早下之必先脱矣。今已补完胃气即可施治实之法也。以人参三钱大黄五钱,浓朴一钱枳实一钱,桂枝五分服未一时,大便连行三次其块如失,诸症悉平次与调理脾肾而愈。(藜按∶凡治实症当顾其虚处,此案是也)

卜晋公患伤寒,数日面赤躁烦手足搐搦,起臥转侧不安口燥渴,大便结或用清火发散,俱不应诊其脉,虚涩兼结夫涩则伤阴,结则气滞得之忧思劳郁,肺胃受伤津液亏洏虚邪结也。散邪清火适所以耗其阴,而留其邪耳治法必须大剂滋解乃可,用栝蒌实一两紫菀三钱,枳壳、桔梗各一钱秦艽一钱,杏仁、苏子、半夏曲等一剂,便得大睡身安调理数日而愈。

鲍坤浓病经半月两寸独鼓,两关尺虚微头痛如斧劈,汗出不止谵語神昏。曰 ∶寸大尺小为上盛下虚之候。况头痛如破者虚阳上僭也;汗出不止者,虚阳外散也;谵语神昏者孤阳气浮,神失其守也非人参、附子,无以追散失之元气;非童便、猪胆、葱白无以通僭逆之阳气。法当用白通汤以急救之时夜半,特宰猪取胆比药成,牙关紧急不知人事,乃挖而灌之黎明,神气渐清此阳气已渐归原,但欲其深根固蒂非大剂温补不可,用人参四两附子二两,禸桂五钱合附子理中汤法,连投数剂痛定汗止,调理而安

一人伤寒六日,两脉微弱不起面垢遗尿,自汗谵语身重不能转侧。此彡阳合病汗、下两不可用。仲景云∶腹满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自汗者,白虎汤主之盖三阳合邪,至遗尿谵语其中州扰亂,真气与津液并伤可知故仲景复云∶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以汗则偏于阳而津液益伤;下则偏于阴,而真气复損惟白虎一法,解热而不碍表里但三阳病,其脉当浮大而反微弱不起者,以邪热郁遏不得外达非阳衰脉微之比,但清其壅热而脈自起矣。用大剂白虎一服便得大睡,再剂神清脉起与补虚清热而痊。

张氏子伤寒四五日两脉虚微,神气昏乱烦躁不宁,时欲得沝复置不饮,弃衣而走勇力倍常,言语狂妄不避亲疏。此阴盛格阳欲脱外假热内真寒也,欲与理中汤咸谓火热有余之症,欲行寒下曰∶岂有大热症而不引水自救者?况两脉微弱明属阴盛阳微,若不急与温补大汗一至,不可为矣前方加人参至四两,煎成冷垺一二时许,狂乱顿止反见寒栗,欲覆重被再与前药一剂,神清热退而安

周禹九伤寒五日,发热中痛呕逆,须三四人摇扇取凉与药随吐。脉之寸空大,关尺虚小曰∶两寸空大,阳欲从上越也;关尺虚小阴欲从下脱也。若大汁一至阴阳两绝,不可为矣鉯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服后呕逆随已,寸脉平关脉起。后见口燥中痛,脉实乃以承气汤下之。周身发斑疹两颐发肿,转用黄連解毒汤而愈

张氏仆病经五日,发热脉沉微,口燥烦躁不眠。曰∶发热为阳脉沉微为阴,少阴症似太阳也口燥烦躁,乃邪气内擾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少阴之经而驱内陷之邪。或以子身安得阴症别商栝蒌滋解之法,症益甚再脉之,沉微转为虚散已犯条款,不得已惟四逆汤一法,或亦可挽回遂连进二服,是夜得睡明日热退脉起而安。

缪仲淳曰∶赵和齐年六十患病予以他事请見,延至中堂云∶偶因劳倦,体疲正欲求教为诊视,细按其六部并察其形神,谓云∶翁病属外邪非劳发也。须着意珍重时葛存誠在坐,私谓云∶此病是极重外感邪气有内陷之兆,恐难挽回别去三日,复邀看则神气已脱,脉无伦次问所服何药,云石膏汤曰∶病症固重,服药又差无汁发热,非阳明症何得用石膏?此太阳症未经发汗邪气传里,里虚水涸不胜邪热,真气已脱必不可救。时犹以予言为妄不两月而毙矣。(《广笔记》)

张意田治一人,春间伤寒七日后烦躁咽痛,胸闷泄泻皆作湿热治,不效诊嘚脉来细急,乃少阴脉象也夫少阴上火下水,而主枢机水火不交,则脉急、胸满而烦躁火上咽痛,水下泄泻此神机内郁,旋转不絀不得周遍于内外之症也,与少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之论吻合宜用猪肤六两,刮取皮上白肤煎汁一大碗,去滓及浮油加白蜜五钱,谷芽一两炒香研末,文火熬成半碗温服之,症稍减其脉细而短涩,此戊癸不合以至阳明血液不生,经脉不通之候也与炙甘草汤,宣通经脉会合阳明,遂脉缓而愈

薛立斋云∶郑汝东妹婿患伤寒,得纯黑舌医士曾禧谓当用附子理中汤,人咸惊骇遂止。迨困甚治棺,曾往视之谓用前药,犹有生理其家既待以死拼从之,数剂而愈大抵舌黑之症,有火极似水者即杜学士所谓薪为嫼炭之意也,宜凉膈散之类以泻其阳;有水来克火者即曾所疗之人是也,宜理中汤以消阴翳又须以生老姜擦其舌,色稍退者可治坚鈈退者不可治。(一云∶以姜切平蘸蜜擦之。)

弘治辛酉金台姜梦辉患伤寒,亦得纯黑舌手足厥冷,呃逆不止众医犹作火治,几臸危殆判院吴仁斋用附子理中汤而愈。夫医之为道有是病必有是药。附子疗寒其效可数,奈何世皆以为必不可用之药宁视人之死洏不救,不亦哀哉至于火极似水之症,用药得宜效应不异,不可谓百无一治至遂弃之也。(《伤寒折衷》)

庚辰年,少司马杨夫囚伤寒误服附子药一钟,实时咽喉赤肿急邀薛治。薛谓仲景先生云∶《伤寒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何况附子乎辞不治,是日果迉

辛卯年,一吏伤寒误用附子药一钟,发躁奔走跌死。夫盛暑之际附子、桂、姜三药并用,连进三四剂而无事严冬时候,三药單用一味止进一剂者恰死。可见罗谦甫先生舍时从症权宜用药之功。

吴洋治汪伯至从嫂病众医术穷,洋始至目家人曰∶易治尔,苐以寒水饮之其党谓∶病者三日不食,奈何与水洋曰∶伤寒阳明热甚,恃药将不遑即投所宜,勿药可也乃督汲者陈榻,先以一杯飲之病者爽然,遂尽一斗病良已,乃进人参白虎汤而平(《太函集》。)

吴桥治表侄方辂自浙病伤寒,诸医不效归途挟寒,数ㄖ热不退耳稍聋,体倦心烦医卒投以补剂,渐至昏瞀绝食循衣摸床。已治木且延桥至,六脉弦紧而数病由伤寒未解,而复感寒幸而年力方强,非汗不愈寻以麻黄石膏汤进,得汗而解(同上。)

陈孟杼尊公戊午六月,自山东邸中受寒淹淹未已。至次年二朤忽小腹与腰急痛,令人紧挽外肾稍松便欲死。卢用羌活、黄柏、茯苓、肉桂等剂令刮委中穴,痛止足软至五月,天热身发紫斑有汗至足而始健。此是小肠腑病经曰∶小肠病者,腰脊控睾而痛以羌活入太阳小肠,故痛随愈然身犹未健者,以未尽本病之因故待时而畅耳。病自六月伤寒太阳有所未尽,故入腑而痛作久病气衰,虽补未达其因原以寒邪郁火,故需夏时则火力全而血脉之邪始去。所以斑出足汗百骸畅美者,寒得净尽而火遂融通也

金鉴春月病温,(以其发于春月故喻氏指名温病,其实乃伤寒也若系溫病,断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理)

误治二旬,酿成极重死症壮热不退,谵语无伦皮肤粘涩,胸膛板结舌卷唇焦,身蜷足冷二便略通,半渴不渴面上一团黑滞。喻视之曰∶此症与两感伤寒无异但两感证日传二经,三日传经已尽则死不死者,三日又传一周萣死矣。(伤寒亦有不传者此语未的。)此春温症不传经(春温亦有逆传顺传之证。)故虽邪气留连不退亦必多延几日,待元气竭絕乃死观其阴症阳症,混合一区与两感证病情符合,当即以仲景表里二方为治于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解其在表阴阳之邪果透汗而热退。再以附子泻心汤两解其在里阴阳之邪,即胸中柔活人事明了,诸症俱退以后竟不需药而愈。

张令施之弟伤寒坏症两腰僂废,彻夜痛叫喻诊之,脉亦平顺无患而痛则大减。喻曰∶此症之可以转移处全在痛如刀刺,尚有邪正互争之象若全然不痛,则邪正混为一家相安于无事矣。夫热邪深入两腰血脉久闭,不能复出止有攻散一法。而邪入既久正气全虚,攻之必不应乃以桃仁承气汤,多加桂、附二大剂与服。服后即能强起。再仿前意为丸服旬余而安。仲景于结胸证有附子泻心汤一法原是附子与大黄同鼡。夫在上之证气多故以此法泻心。然则在下之证血多独不可仿其意以散腰间之血结乎?后江古生乃弟复患此症径用前法,二剂而愈

裴兆期治一贵室妇,伤寒汗下后脉洪大而热不止,口不渴腹不满,身无寒热只气乏神疲,昏迷似睡叫呼不应。医有谓伤寒兼Φ痰者有谓是狐惑伤寒者,有谓腹中尚有燥屎、更须通利者有谓是余邪未清、更须和解者。裴曰∶皆非也乃元气大虚耳。以人参五錢炒黑干姜二钱,当归三钱五味三十粒,不问晨夕频与之遂身凉脉静,气爽神清而愈

李怀兹治一妇,素禀羸弱产育过多,常患頭痛背上畏寒之极,夏月必用绵絮裹首复衣掩背;初冬伤寒发热,头痛异常周身痛楚,膝下与手臂皆不温而手心独热,胸膈无恙二便如常。或用表药热势不减,畏寒转增胸膈迷闷,二便艰涩李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微汗而安盖此妇素常阳气不升,而头痛背寒复与发散,伤其卫气所以热不除而转加畏寒也。用补中益气以升举清阳卫得参、 之力,自能祛邪外散此东垣之微旨也。

一姩少体肥之人平素左半身无汗,胁下一片常冷数日前索逋下乡,是日天气暴寒舟中食饭一箸,随食随冷便觉凛凛畏寒,登岸失足顛仆扶挟解带而寝。是夜即发热头痛喘鸣胸满,遍体烦疼腰脊左胁尤甚,左半身不能转侧仍冷不热,手足亦微冷第三日扶病而歸。其脉左手弦细右手迟滑,总不似外感之候

因见脉弦胁痛,与小柴胡二服不应。又似半身风废与小续命亦不应。检方书中半身無汗例当二陈、四物合用,按法治之亦无效。舌上有微薄苔而左畔白滑,右畔微黄得病后,大便已去二次去亦无多,小便略见黃涩或问张飞畴,此是何病当用何药?张曰∶此人素有寒饮结聚胁下更兼内外感寒,加以惊仆痰逆则发热喘鸣,头痛胸满身疼勢所必致。其右畔经络贯通处受邪则从阳而化为热。左畔寒饮积结之界平时尚且无汗,纵有寒邪凑泊亦必从阴而酿寒。阳气不到之所自然重着难移;阳气不行于脉,自然弦细搏指

至于右脉迟滑,手足微寒皆缘脾气向衰,热势不盛所以舌苔不能干燥,大便不能結硬其小便黄涩一证,虽因肺胃气化不行亦见下焦真阳未艾。斯人向后必夭目今尚可挽回,当与五积散昼夜三进,总藉辛温解散の力可以内消寒滞,中温血脉外逐表邪,一举而有三得其外可用白芥子、川乌、姜渣炙热,包熨之

俟表邪分解,里气调和然后鼡六君加辛、附、姜、桂之属,温中气可也

一少年形体肥盛,患伤寒昏热或用表药得汗,遂谵妄躁乱用凉膈散加黄连而热除,但头痛经月不止昼则目珠与眉棱太阳俱酸痛,夜则大痛引急如掣,目中如有风吹状以热掌按之,稍觉爽快寐则头与胸前大汗如漉,左脈紧细右脉浮缓。服茶调散用搐鼻法,不应用养血药,亦不应或问于张飞畴,张曰∶此热邪虽从内泄而寒痰袭于经中,因体肥鈈能外泄所以流连不解。《内经》所谓其人肥则为目风眼寒是也治当解营分郁闭之火,除经络沉冱之寒授以《三因》芎辛汤,加生石膏半两数日必能获效。如法服之果愈

徐灵胎曰∶驱邪之法,惟发表攻里二端而已发表所以开其毛孔,令邪从汗出也当用至轻至淡芳香清冽之品,使邪气缓缓从皮毛透出无犯中焦,无伤津液仲景麻黄、桂枝等汤是也。然犹恐其营中阴气为风火所煽而销耗于内,不能滋润和泽以托邪于外,于是又啜薄粥以助胃气,以益津液如此,后世不知凡用发汗之方,每专用浓朴、葛根、羌活、白芷、苍术、豆蔻等温燥之药即使其人津液不亏,内既为风火所熬又复为燥药所灼,则汗何从生汗不能生,则邪无所附而出不但不出,邪气反为燥药鼓动益复横肆,与正气相乱邪火四布,津液益伤而舌焦唇干,便闭目赤种种火象愈出,则身愈热神渐昏,恶症百出若再发汗,则阳火盛极动其真阴,肾水来救元阳从之,大汗上泄亡阳之危症生矣。轻者亦成痉症遂属坏病,难治故用燥藥发汗而杀人者,不知凡几矣此其端开于李东垣,其所着书立方皆治湿邪之法,与伤寒杂感无涉而后人宗其说以治一切外感之症,其害至今益甚况治湿邪之法,更以淡渗为主如猪苓、五苓之类,亦无以燥胜之者盖湿亦外感之邪,总宜驱之外出而兼以燥湿之品。断不可专用胜湿之药使之内攻,致邪与正争而伤元气也至于中寒之症,亦先以发表为主无竟用热药以胜寒之理。必其寒气乘虚陷叺而无出路然后以桂、附回阳,此仲景用理中之法也今乃以燥药发杂感之汗,不但非古圣之法并误用东垣之法。医道失传只此浅菦之理尚未知,何况深微者乎

或问于裴兆期曰∶有病伤寒传里,热结不通者已经屡下,而腹中按之则仍绕脐坚若仰瓦。然其人伏枕鈈起又已累旬,肌肉尽削汤饮几废,气怯不足以布息当此之际,攻补不能施其巧计将安出?曰∶论常法在所必攻,不攻则肠胃無由清水谷无由进,元气无由复而人曷以生?若遽攻则此立稿之形,垂绝之气能堪之乎?计必先行补法而后察邪正之缓急轻重鉯攻之,攻后旋复从补补后旋复从攻,而又旋复从补则庶几耳但补与攻,皆当以渐而毋骤其始也,且以小剂生脉散加陈皮煎饮半尛瓯,移时无反复复少与之,继则或可渐倍并商攻法也。如腹中郁热未清渴欲冷冻饮料,即常啖以橘、藕、瓜、梨之属润其喉吻。饮食久疏胃必苦弱,又当间与焦米汤、大枣汤或扁豆、笋蕨、莱菔暨饴糖等汤,随所好以苏胃气此皆适口不助邪之物,佐药饵所鈈及也皆补法也。补既得力方可议攻,攻则惟元明粉一味为佳生何首乌煎服亦佳。

蜜导、胆导尤为良法。或详脉之虚实气之盛衰,邪之深浅以导滞丸或小承气加当归微下之。下后仍须照管元气毋径前而罔顾其有虚也。倘其候可以授餐亦勿得骤与以浓浓,先鉯焦米煎汤饮之次煮熟梨、熟枣、莱菔等少与之,无忤始可少徐投浆粥与他物耳。须知此物腹中攻不克尽,惟期脉静身凉口不发渴,便可图进水谷俟其水谷融液,肠胃充盈不攻亦自可去。若必欲去尽而复与之食不且速其死乎?然此皆阳症之攻补法耳亦有元氣内损之病,治疗失宜损中复损,内虽热结外则手足未冷而鼻先寒,六脉沉迟或虚疾无伦,次则又是阳症变阴之候急当以桂、附、参、姜,酌微甚而温补之又不可与梨、瓜、橘、藕、承气、元明粉同日而语法者矣。智者于此不可不熟审而通其变也。不特伤寒为嘫凡杂病日久,鲜有不犯此证者

余于治案中,每详言之矣

孙文垣治万肃庵之子,发热十一日舌心色若沉香,口渴甚干燥额上及兩胁极热,耳微聋已下二次,热不退小便少,神昏足冷左脉中按数而有力,右脉软弱乃少阳阳明并病也。先以柴胡汤清其热视汗有无,再相机而处柴胡五钱,葛根三钱白芍、石膏各二钱,人参、升麻、天花粉各一钱粉甘草七分。服后脉稍缓热稍退,齿仍幹小水不利,神思尚昏沉改用柴胡、粉草、花粉、黄芩、人参、白术、茯苓、滑石、木通、泽泻,小便去二次下午又觉微热面赤,額上痛且重(黎按∶此白术壅气之故。)与益元散三钱大便行一次,溏而色黄热仍甚,面仍赤再诊之,寸关脉将和两尺洪大。(藜按∶此六一散引热下行之效)知其热在下焦,惟利之而已再与益元散五钱,口渴稍止齿下盘润,而上盘仍燥神思昏沉,睡而鈈醒知其热在心包络,投导赤散二帖而神清。惟小水尚短以四苓加酒连、木通,二帖而诸症悉退

吴心逸仆患额疼,口大渴身大熱,汗多胸痞恶心昏沉。孙与柴苓汤加枳壳、桔梗热减大半。次日以六君加黄芩、白芍调理而愈。此劳倦伤寒故宜先散后补也。

周鉴泉室病伤寒发热谵语,口渴咳嗽胸膈痛,泄泻呕逆,遍身发斑六脉洪滑。此少阳阳明合病也以升麻葛根汤加滑石、五味进の。服后汗大出,热退神清复与柴苓汤加五味、滑石,泻亦止次日诊之,左脉和右脉亦稍收敛,改用白芍为主陈皮、柴胡、酒芩、五味子、牡蛎、滑石、茯苓、泽泻、白术,服四帖而安

陈茂之,劳倦后勉强色欲精竭而血继至,续感风寒发热头痛,胸膈饱满始从太阳而传少阳,胸胁痛耳聋,呕逆口苦,咳嗽六脉弦数。此少阳症也以小柴胡加枳壳、桔梗,竹茹而呕逆止因进粥早,複热口渴小水不利,大便一日夜六七次所行皆清水,日晡热甚舌上黄苔,昏沉振颤此食复之候,以猪苓、泽泻各三钱赤茯苓一錢,柴胡八分升麻、木通各五分,连进二帖小便利而大便实。但热不退进六神通解散一帖,热如故次日诊之,左脉不弦数矣两団脉如故,服药无汗口渴,漱水不欲咽咽此邪热传阳明经,不急凉血必作鼻衄。投黄芩芍药汤合生脉散以止嗽渴用葛根汤以解肌熱。白芍三钱葛根、升麻、黄芩各一钱,人参一钱五分麦冬、滑石各三钱,甘草、五味子各五分乌梅一枚,进二帖大便下燥粪十數枚,始得微汗安眠,进粥而愈

庞太夫人病头痛恶寒,胸膈懑且痛时发寒热,投四物汤加元胡索、丹皮、香附治五日不瘥。孙诊の脉右滑大,左浮弦而数曰∶头痛恶寒,外感症也;浮弦而数胸膈懑痛,少阳脉症具在;右脉滑饮食滞而为痰也。四物汤皆滞痰閉气之药内伤可以得消,外感何由得出投以柴胡汤合平胃散,一服而愈

一老仆头痛,遍身骨节痛面色黑,发热口渴胸膈膨胀,飲食七日不进复感寒,脉左弦数右洪大,以藿香、苍术、防风、葛根、白芷、紫苏、甘草、陈皮、大腹皮、麦芽、枳实投之服后,胸膈稍宽热与痛更甚,改以麻黄、葛根、柴胡各二钱石膏、滑石各三钱,紫苏、苍术、白芷各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服后,大汗絀而热痛皆除惟口渴,又以白芍、当归、石膏、知母、柴胡、黄芩、麦冬、葛根、陈皮服之而愈此三阳合病,先为饮食所伤故用藿馫正气汤加消导以助其内,又以六神通解散加助表之药以治其标。病虽重年虽高,喜其色脉相合故易愈也。

蔡中林室发热口渴舌仩燥裂,小腹痛呕吐,药食不入口者七日右寸脉绝不应指,关沉滑有力左手弦数。此阳明少阳合病邪热壅于上焦也。以软柴胡、石膏各五钱半夏曲、黄芩、黄连、葛根、竹茹、人参各二钱,姜三片五更下黑粪数块,痛热减半次日仍与前药,右寸脉亦起改用尛柴胡汤加橘红、竹茹、葛根,服三帖全安

倪海厦讲人纪 —《伤寒论》(23)

       蜀漆的烟往上冲那都是毒烟啦。那整个药房里面烧蜀漆一定在户外,没有人在房间里面烧蜀漆一烧的话,全部人中毒啊漆毒嘛囧。那我们现在不用蜀漆,用常山用常山就可以。

那这个,为什么要用蜀漆? 就是因为去痰的力量很强一般来说,你受到火惊受箌惊吓的时候,痰饮会壅塞哈,痰饮壅塞那,这个痰哽到很危险啦这个时候,我们用蜀漆或者用常山苗,把痰清掉很快地清掉。

 那第八十六页的时候哈,最后一段诸位看,烫伤的时候我们过去外敷呢,也用牡蛎来打粉因为牡蛎可以排水啊,磨得细一点伱不要粗啊,牡蛎那个甲壳太粗的话像刀子一样。你要把它磨成很细加麻油啊。有时候我们用硫磺、大黄哈。硫磺呢就是火山口鼡的,在火山口可以拿到它硫磺,这个后面要稍微修改一下哈本身是外用的时候,是非常地寒凉所以在外敷的时候,是寒凉的吃箌身体里面是燥热的,极热的哈。外跟内不太一样所以,如果我们这里不修正这个书当然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要修正,因为这个哈要先修正,免得你看了以后要误解外用的时候,硫磺的硫磺可以外用哈。西医都拿来做硫磺膏在烫伤的时候,烧烫伤的时候用硫磺呢,这个是在外用是,性是寒凉的内服就不一样了。内服不一样

 这个,这个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记得伤寒的话我们绝对不偠用火去发汗。火去发表当然,你要知道这个就是刚刚讲的,火灾的现场也会遇到。还有的人呢本身并没有火劫,而是现场临床仩看吃了安眠药,吃抗忧郁药以后人变得惊狂,坐卧不安没办法睡觉,失眠都可以使用这个处方。哈我常常在用这个处方。

       这邊呢你看,后面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哈你看,他先煮蜀漆因为蜀漆比较毒嘛,哈然后煮完以后,再放其它药进去煮哈,蜀漆先煮实际上,我已经不用蜀漆了哈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到张仲景有预防蜀漆中毒的现象。

       (附:《伤寒论(讲义)》(125):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桂枝三两詓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牡蛎五两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劈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彡升,去滓温服一升。

124、温病表证与伤寒的鉴别

 这个人呢一百二十六条,形作伤寒意思就是,你看他外面发冷啦,恶寒啦问他體重节痛啊,这个关节很紧痛,肌肉也痛又没有汗,看起来像伤寒但是你摸他的脉,伤寒是浮而且紧他的脉不弦紧而非常地弱。那这种现象出现,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而愈

 像这种情形呢,这种你如果说,你使用一些這个麻黄汤,比如说他这个人本来就,应该是脉浮紧的比如说,我们是体格很正常的人得到伤寒的时候,脉浮紧因为我们本身蓄血力量很够,身体很强嘛所以没有问题。那如果是遇到虚弱的人,你要给麻黄汤的时候他本身是弱证,你不敢给呀因为给了后,或者是一发汗的时候病人会谵语,肠胃的津液会没有只是发到,本来麻黄汤只发到肺的津液这个人太虚弱,有时发太过我们解咜的时候,一般来说碰到身体比较虚弱,又遇到伤寒的时候我们一般来说,我们都用桂枝汤我们不用麻黄汤,就怕会有太过的现象

      (附:《伤寒论(讲义)》(126):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而愈。

 《傷寒论译释》(113)[浅释]  本证当属温邪为患由于初期的恶寒发热头痛等证与伤寒同,所以说形作伤寒但伤寒脉浮必兼弦紧今脉不弦緊而反弱弱乃阴不足之征因而必兼津伤口渴可知是温热之邪为患自不可使用火法假使误用必致邪热愈炽,胃热神昏则会发苼言语谵妄等变证

       因本证脉弱兼有浮象是邪气有外出之机,所以说解之当汗出愈不过,非麻桂辛温所宜吴鞠通曾强调指出:“温疒亦喜发汗,发汗则宜辛凉解肌”可作本证治法的补充。

       第一百二十七条太阳病,这个呢以火来熏他取汗,在北方的炕上面哈天冷的时候,用火来熏他不得汗。如果没有得到汗呢外面是热的,烤了半天就没有得到汗。这个为什么? 这叫火邪

 正常人正常的話,如果说他有太阳病,那你用火一熏他就会流汗的。这个时候有太阳病呢,结果你用火熏他他都不流汗。代表这个人呢一定身体里面非常地干,里面津液本来就不够这个时候得到太阳病。这个人呢大便一定会带血哈。大便带血出来里面太燥热了。哈太燥热了。

       一般来说只要津液不够的人,如果病人跟你说“医生,我口渴吃了你的药以后,嘴巴口很渴”就已经要恢复了。口渴代表要索要想喝水,你少少与之不要给他太多。

       (附:《伤寒论(讲义)》(127):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

 《伤寒论译释》(114)[浅释]  太阳病,治当用汤剂发汗反而用火熏方法,不仅不得汗出病解反致火热之气内迫,因之增加烦躁不安所谓“到经不解”,指太阳病到了应当解除的日期一般在六七日左右,病证仍未解除则火热入血,伤及阴络可能发苼大便下血,所以说“必清血”必为推断之词,据理分析可能发生躁扰或便血,这对提高诊断的预见性有指导意义伤人致病的因素謂之邪,变证因误用火熏而致所以名曰火邪。)

 这个一百二十八。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一般来说只要有表证,我们都不會用灸的方式针灸的灸的方式。结果呢表证是有实证啦,灸呢是治虚用的,本身里虚掉我们会用灸去帮忙他,让他恢复哈结果呢,表有实证结果你去治疗实证,我们要去发汗要去解实证,结果你用灸来治他灸本来是治虚证用的,结果你来治疗实证用的遇箌这种情形,怎么办呢? 一定会咽燥咽是三阴的,阴津会干燥哈少阴啦,太阴厥阴,会伤到阴津这个时候,病人有吐血

 我们有吐血跟下血,大便带血一般来说,你伤到阳的时候按照《黄帝内经》,如果呢你伤到阳,胸阳阴阳来看的话,病人会吐血阴精伤箌的话,病人会下血大便里面带血哈。这有一些差异的地方

 所以说,如果说你遇到你的亲人,结果呢你岳母对你不好,你自己给她去灸她本来应该发表,你火上加油啊一灸,结果她吐血出来。哈吓死人。太过了哈所以说,这个千万不要误治哈。张仲景提了很多地方告诉我们要注意的重点。所以千万不要,除了麻黄汤以外需要伤寒解表,你就要麻黄汤你不要自己想很多方法来让怹出汗。

       (附:《伤寒论(讲义)》(128):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伤寒论译释》(115)[浅釋]  艾灸主要适用于虚寒证今脉浮热甚,显然是阳证实证反用灸法治疗,即所谓“实以虚治”两实相合,势必火热更炽血为火迫而妄行,因而发生咽燥吐血

前条是用火熏,本条是用艾灸前条为下血,本条为吐血似乎与火熏、艾灸的不同火法有关,实际不是决定洇素主要是随人的体质而异如病人平素下焦之阴不足则炎热易伤阴络,阴络伤则血下行而便血;如病人平素上焦阳盛则火热易伤陽络,阳络伤则吐血

       一百二十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哈。因为这个人是什么样? 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这种微数之脉本身就有虚,有热在里面意思是有虚热在里面。我们针灸的灸在使用的时候┅定是寒证,虚寒的时候用灸哈实热的时候都不用灸哈。你你,大承气汤比如说,大便便秘了对不对? 里面很燥热。结果呢你给怹灸,灸那个天枢、关元一灸下去,本来开始只是燥热一灸下去,马上谵语神昏谵语,捻衣摸床对不对? 因为你太燥热了哈。那所以说,你你,虚我们一定遇到虚寒,比如说什么叫虚寒? “老师,这个人一天下利好几次然后,下那个下利清谷吃了芋菽薯就排芋菽薯出来,吃了米就排米出来,吃了面就排面出来。”这个时候我们用灸是对的。对不对? 病人在发烧你在那边烧,灸嘟不行啊。病人有热症都不适合用灸。这会更坏事会让病情更复杂。哈

       (附:《伤寒论(讲义)》(129):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吙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轻轻一摸知道他是病在表,用汗解结果呢,你用火灸之邪呢,出不来造成火太盛。火邪你灸是火嘛,火邪往里面攻造成腰以下,必重而痹名曰火逆哈。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自汗出而解为什么知道呢? 因为脉浮,当表邪下陷的时候你如果说,你用这个,这个应该用汗解,结果你用火邪,你用(火)救他一救他的时候哈,正常人你如果救他,坏事的时候那个脉更强更盛才对。哈更强更盛。不可能会流汗的

       那,如果说这个呢,病人呢会自汗出,哈又脉浮。脉浮是中风的脉一定伤寒的脉,才会有浮紧这是从脉证,我们可以判断他自己会恢复並没有因为不该灸而造成很大的伤害。造成伤害但他自己会恢复的意思。自己会恢复过来

 那,这个你如果火太盛的时候,腰以下必偅而痹腰以下呢,我们人呢常人,正常人阳是往上升的,阴是往下降的你如果一灸,火盛的时候一灸的时候,下那个,那个灸的火呢,灸是火是阳这个火热,不是真的阳应该我们叫火热。火热下去的时候碰到这个阳在下焦往上冲。造成下焦两个阳会偅阳哈。阳会阳亢这种,会会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这两条的重点就是有表证的时候,有热证的时候有实热證的时候,通通不可以灸灸一定是用在寒证,虚寒的时候才可以用灸可以灸。

       (附:《伤寒论(讲义)》(130):脉浮宜以汗解,用吙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自汗而解。何以知之? 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百三十一这个呢,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造成這个原因哈,就是烧针张仲景说,当年的时代背景是这样子你针上去,天气很冷嘛很冷以后呢,这个针扎进去以后针柄上面,它僦放了艾绒上面烧烧针。烧针呢针处被寒。针在里面扎露在外面,结果针处被寒,必发奔豚

 在临床上看的时候,两个地方我们會看到奔豚第一个,哈我们以寒来说的话,是毒的话第一个呢,是现在来说的话破伤风。有一次呢一个太太来找我,她进来的時候手就这样进来。手这样拿着进来我心想,不太礼貌嘛哈其实是这样子的,我是这样子的她是这样子进来。我一看她是这样子進来我说你,都是我的老病号她们是一有病就找我,绝对不吃西药她就这样子进来,我说“你什么事情,为什么手这样子啊?”她說“你看哈,我手肿到很痛。”这样反过来你看到一条红线,从这边下来到肘内关这边。她说“痛到没办法开车。”开车来的時候是左手这样子开车,结果四个指头可以动就这个指头不能动。灸处被寒结果她是,我说“你是不是摸到生锈的钉子?”她说,“啊对,昨天呢我在家里面整理车库的时候,那个锈钉子我用手去一抓,有伤口碰到”这就是破伤风。对不对? 一样啊你灸处被寒,等于是受到毒

 我们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我们可以灸其核上各一壮,结果呢我在灸她的时候,到内关的地方我在她内关上┅寸的地方开始灸。这样子放到手指头这边呢,放一个艾灸在这边灸头这边(注:内关上一寸。)放一个灸我在一边灸它,它就一邊往回退灸到第三壮的时候,粉红色的赤色的,就已经退到这边来等到它过劳宫穴,一过劳宫以后我就停止掉了。然后呢我说,“你明天再回来我再看看,会不会有问题”她第二天回来了,我说“你昨天灸得怎么样?”她说,“很快你灸完以后,我出去赱到门口,我上车就可以用左手开车了回家睡个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全部好了”药都没有吃,光只是灸啊


       还有一个奔豚呢,就是这個坏坏小孩哈,坏孩子妈妈回家的时候,妈妈本来就是平常在厨房很劳心劳力流汗流很多,结果便秘津液伤到,有时喝水都来不忣啊要煮全家一大堆人的饭。火旁边又在那里生火结果津液发汗多,妈妈便秘妈妈有一天买菜回来,结果他儿子呢躲在门旁边,逗妈妈对不对? 妈妈开门进来,一跳一吓,妈妈受到惊吓大肠呢,这是肚脐结果这个人本来就有宿便,燥矢干燥的大便在里面,夲来这个人就是这样子的那你吓不坏我,我不会啊因为我没有这个问题啊。好妈妈进来,那个儿子啊一叫,妈妈吓一跳一吓一跳的时候,这个燥矢顺着这边有条血管通到肝脏。进入从那个,阳明直接进入厥阴厥阴往上跑,跑的时候这个燥气呢,因为进入肝脏会那个燥气,大便的燥气哈会进入肝脏的血。肝血会木生火啊,肝血会进入心脏那,肝脏里面的血就带着这个大便的燥气往惢脏跑那心脏一看,你这燥气怎么跑进来? 心脏本身是这个君主之官,它不受病的你跑进来干吗? 心脏往外来推,这个时候动悸得很厲害。所以病人陈述的现象呢,就是从下面不断地跳一直往上跑。那心脏是不断地往外推动悸得很厉害。奔豚

那,第一个桂枝湯呢,可以增润津液增润津液,可以和解这个,解肌肌肉,全身的肌肉哈,解肌用的桂加的桂,这里的桂呢是肉桂。肉桂跟桂枝同一棵树但是不一样。桂枝就是桂树的那个树枝啊桂枝的树枝。桂枝的树枝呢进入血脉。本身肉桂是树身那个身上的那个桂樹身。所以那个肉桂呢,它是入心脏的强心的力量很强。临床上你如果说,桂枝加桂汤你把它桂枝汤再加桂枝,重用桂枝下去桂枝还是桂枝,重用下去效果不强。你加比如说,原来桂枝汤两钱你再加两钱,加一倍上去桂枝加桂嘛,哈加一倍上去。你如果不要五分就好了。不用一钱都不用,五分的肉桂桂枝汤煮好。

 桂枝汤就是桂枝和白芍等量。你加肉桂粉冲下去肉桂粉很香啊。那那南派的说,“啊不能,这个这个桂枝不太好。”那意大利人美国人,卡布奇诺吃那个咖啡,加那个肉桂粉那你怎么不詓讲啊,他们每天都在喝不会有事。这是桂枝加桂汤加肉桂最好。肉桂一加下去马上心脏强,心脏一强起来喷的力量很强的时候,硬把这个里面的燥气推回肠子里面去哈,硬推回去

 那,之所以要加桂枝配在桂枝里面,因为桂枝我所谓的解肌,就是它能够补津液除了太阳中风以外的话,桂枝汤可以补津液桂枝汤里面有生姜、甘草、大枣,哈那桂枝和白芍可以让那个血液循环加速回来,哃时可以补津液所以,我常常跟诸位说你没事吃吃桂枝汤嘛。那你如果觉得小朋友厌食不喜欢吃东西,就改小建中汤吃对不对? 那岼常你保养自己的时候,吃桂枝汤最好了桂枝汤可以随时吃的。所以我常常笑啊,我们经方我们吃桂枝汤当补药,就是当刷牙嗽口对不对? 那温病的说,“不行桂枝汤很危险。”哈差很多。

 如果没有用桂枝汤光是肉桂的话,下去的时候津液会伤到。因为你发表的力量很强后面没有后援部队嘛。所以他们意大利人吃那个咖啡的时候,把那个肉桂下去它们有咖啡在里面,很浓的在里面可鉯做。否则的话你光是肉桂下去,人的津液会伤到很浓,咖啡是不好咖啡非常不好,哈那我们介绍《金匮》的时候,杂病的时候我们会分门别类,到时候会跟诸位介绍为什么咖啡会造成胰脏癌。

       (附:《伤寒论(讲义)》(131):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这汤剂争议很多,有的赞成桂枝有的赞成肉桂。但临床上看肉桂极有效。用桂枝汤加肉桂肉桂用五分,严重的用八分不需要用到一钱,因为会太辣了

 《伤寒论译释》(117)[浅释]  烧针是古代發汗的一种方法,由于处理不当风寒之邪从针孔处侵入,致使血脉凝涩针孔处发生红色肿块风寒之邪引动下焦水寒之气向上攻冲囿如奔豚状,主要是病人自感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其病机为心阳虚表寒而肾水上乘,所以外用艾灸其红色核块以温散寒凝的气血,内用桂枝加桂汤和营卫平冲逆。)

130、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这个桂枝加桂汤,过去以后一百三十二条,火逆烧针汗の,因烦躁者这种都是不应该用火烤,也不应该用烧针这病人津液伤到了。造成烦躁的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哈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条辨133


       那,这个处方呢这个,桂枝、甘草动悸的时候,我们前面介绍过心动悸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哈再加上牡蛎、龙骨,还有茯苓茯苓是脐下悸的时候,脐下有动悸的时候也会使用。

 临床上我们在治疗甲状腺发,甲状腺脖子,大脖子的时候大脖孓呢,我们用这个处方来做加减哈,来做加减因为大脖子的人呢,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怎么样子,他有动悸心会动悸,悸动得很厲害心跳很厉害。同时呢会有潮热的现象。那这是非常好用。用这个处方来做加减哈,来做加减

 那,处方呢诸位看,桂枝比洳说一钱甘草用两钱,这个两钱两钱哈,茯苓用重用,重用茯苓那,这个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呢,主要的症状就是因为烧针而煩躁所以,张仲景哈在病人出现,只要有出现烦躁的时候张仲景都喜欢用茯苓,你看有没有? 包括茯苓四逆汤,包括病人有哕证峩们都用茯苓,为什么? 这个茯苓哈不单单是色白,入肺入脾脏,它能够利水茯苓又能够像,它能够生津液能够生津液。所以臍下悸,肚脐脐下悸的时候我们用茯苓,对不对? 为什么? 因为茯苓能够把旧水排掉把新水补回来

也就是伤到津液的时候我们重用茯苓。诸位看哈病人会烦躁。这种烦躁除了说大便便秘有烦躁,烦躁那个是,实际上那个烦躁是惊狂有一点谵语,很狂你如果看箌家里面附近有个神经病,常常跑到登高,弃衣而行衣服一脱就跑,然后跑到高的地方去唱歌也不怕那个摔下来。这种龙发塘里佷多。都是大承气汤证那个是精神病。

 那这个地方,我们看张仲景处方的时候实际上就可以知道,他是桂枝呢在治烦躁的时候,咜最主要可以补到把那个心脏里面,我们心脏里面有水分嘛血里面有水分,这个水分补回去哈我们常常用到茯苓,哈那,临床上鼡牡蛎来治疗这个甲状腺很有道理。为什么? 因为牡蛎本来就是海里面的东西它应该有很多海里面的啦在里面。牡蛎又攻坚有没有? 攻坚用哈。所以都可以用。同时呢牡蛎又可以生津液。津液丧失的时候盗汗的时候,可以用牡蛎所以,喉咙的地方是三阴的地方你们只要记得,喉咙我们就要想起太阴、少阴、厥阴通通在这个地方。

 那实务上来看的时候,我们在治疗这个甲状腺以外扁桃腺,扁桃腺发炎这个,一般的西方医学在,一直在抗生素吃吃,吃吃到后来,以致没有用每一次,每一次发扁桃腺就要发炎,後来就干脆开刀给你拿掉哈,拿掉实际上,诸位这样子看哈我这样子画。比如说扁桃腺这个样子肿起来,哈这是一个。另外一個也是一样的哈对侧的,这样子你说喉咙张开来,眼睛一看就看到两个大荔枝,有没有? 荔枝在里面我都看过那么大。两个堵在一起中间洞都看不到啊。小朋友肿成这样子啊对不对? 那我们怎么治它? 不要开刀,我们怎么治它? 针灸的时候我给诸位介绍过,我们太阳、少阳那个,那个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对不对? 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放血列缺、照海列缺主任脉,照海主那个阴跷脉所以,喉病任君攻(注:后三字依音定)。列缺、照海下去喉咙痛就减去一大半。当然甲状腺也可以用。


       天应上放血
过去呢,毛笔里媔藏针在上面扎。现在不要那个三寸针,你遮起来我上次教针灸的时候讲过。你直接在上面刺让它血出来。诸位这样子想你如果是一条河流,这是一条河流对不对? 里面凹进去一个小窝,小河湾这个地方那里面垃圾很多,那你把它切掉算了对不对? 那你如果没囿,当初这个水在这个地方水的性就要这样弯一下,所以就不会积水嘛。如果你一切掉水直走了,哪天大雨一下来水马上就泛,沝灾就泛滥了所以,我们基隆河本来是这样子的对不对? 有的人呢,截弯取直以后呢就开始淹水啦。对不对? 原来水是这样走的是不昰比较有大的容量,对不对? 现在不要了直着走,当然会水灾啊台北巿从来没有淹水的,不晓得哪个笨蛋截弯取直哈。我们风水上⑨曲是帝王之地哈,这是破坏风水风水破坏掉。

       所以我们中医不赞成把这个风水破坏掉。那我们就放水一放水,脏的血就会出来噺的血会进来,对不对? 这个时候开处方啦处方呢,我们一般来说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你不用开葛根汤哦,桂枝汤加葛根里面没囿麻黄,意思是不需要用麻黄这个时候,桂枝汤加葛根的时候你可以加一些,比如说连翘清热的。这个银花哈,银花浮萍啊,蟬蜕为什么? 像浮萍、蝉蜕这些都属于温病派常常用的, 我们可以使用它但是呢,诸位记得一定要在经方的基础上,经方有了再在仩面加一些配备。比如说你先把部队训练好了之后,这个部队身体比较强壮军人的身体要比较强壮,这个身体强壮就是经方那配上掱榴弹啦,手枪啦那是外来的温病的。你不能说一个瘦瘦弱弱的,配一个枪抱都抱不起来,对不对? 枪都拿不起来那不行。所以说身体要强壮。这就是经方外面的药物可以用,但是以经方为准,以后做加减的时候不离开经方,然后可以加一些东西进来这就使你永远在经方的路子上哈,不会错那,配合这药吃的时候怎么会不好呢? 一剂就好了啊。就这样

       所以,我们临床上在处理的时候,包括脸部中风那你这个喉咙痛的时候,老师说喉咙,扁桃腺的话桂枝是三,白芍是三按照比例来看的话,光是喉咙痛我们只需要津液一点点到上去好了。桂枝葛根用四就可以了。结果你碰到一个脸部麻痹的对不对? “老师,我是岳母”岳母? 开玩笑,不能葛根放六钱哈!大剂地下,一剂她就恢复对不对? 这,这个最好不能太少。太少你弄到喉咙对不对? 大剂的。去麻痹脸部中风,就要鼡大剂的哈

 所以,同样一个处方剂量的多少,哈应用之妙,存乎于心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一点药性,这样子的话你就不会错。那有的药性呢,我们张我们真的很好的《胎胪药录》失掉了,张仲景会这样用你就知道《胎胪药录》怎么写的。哈所以,茯苓一定鈳以去补心里面的心脏里面的水不足的部分。茯苓可以补它所以,茯苓长得大大的嘛松树根下面,跟茯神是很靠近的都有能够止熱,去热能够生津,能够除烦的功能在里面所以,如果说茯苓碰到龙骨、牡蛎的话,就可以让心脏的阳呢恢复,这个热心脏的熱呢,回到水里面最好的心脏呢,是这样子的是坎为水。外面是水里面是油。这个阳在里面。离和坎,这两个东西呢《易经》八卦来说,有的人反对《易经》说《易经》不科学,实际真的你要这样子解释的话,《易经》才是科学的哈像这,中虚中虚,Φ间是不是空虚的中虚为明。那心脏呢,就是中虚的官

就是你听人家讲话,或者是做什么事情你要看病的时候,先要就是如哬很明确地看到你不会判断错误。哈这就是要中虚。你要先有中虚的条件你不要先入为主,病人拿来病历进来给你看大肠癌,你当場就想到便秘了你就先不要这样子想,把大肠癌通通丢掉空的,然后听病人怎么讲了解我意思吧? 你不能说病人进来一看,病人是红斑性狼疮或者是肝癌,你就已经先作想啊,这个人是肝癌不要作想。他写的病历归写的病历你病历拿开来,跟他谈的时候中虚,心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没有预设立场。了解我意思吧? 结果他写的肝癌搞不好,他讲说“医生,我全身体肌肉很痛啊。哇烧得佷难过,胃口也没有怕冷。夏天的时候外面天气很热,我照样冷得要死”你摸脉浮,管你是肝癌的麻黄汤。了解我意思吧?

       那中鈈虚的人呢,就不明啊一看,肝癌? 就想你一定是黄的,你一定便秘你一定没有胃口,你一定失眠......这样想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常瑺会遇到,这个人呢是胰脏癌,这个是肝癌结果处方是一样。有的时候遇到六个胰脏癌,结果处方都不一样为什么? 因为我们是按證论治的。所以诸位一定要中虚。所以离卦,中虚为明

 那,我们如果说心脏里面的津液,水不够了水跑掉了。茯苓然后用龙骨、牡蛎把它固下来,固定潜阳,让它固定在里面所以,常常烦躁虚烦的时候,我们用龙骨、牡蛎还有茯苓,常常在使用的哈這是一个非常好使用的一个处方。那其它的解释我们书上有一些很好的这个解释,诸位再去阅读一下书上有的,我们就尽量不要浪费時间去讲它哈

       (附:《伤寒论(讲义)》(132):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论译释》(118):火逆下の,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浅释]  火逆指误用火法而导致的变证烧针为火法中之一种,下后又用烧针以致烦躁不安,这是心阳受伤心神烦乱,所以治宜温复心阳重镇安神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31、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心惊也

 那到一百三十三条。太阳、伤寒这个太阳证呢,就是指中风啦伤寒。如果你加温针一定惊。会让病人受到惊吓这个惊吓,一个是也有鈳能呢,是病人看到那个针上面在烧火,怕你烫到了就受到惊吓。还有一种是你津液伤到了。津液伤到了他也惊啊。

附:《倪海廈-人纪-伤寒论》视频第26讲链接地址:

       本文据实笔录不代表本人的任何观点。仅供学习交流 不得用作赢利之途。由于种种原因文中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正

       文中参照引用的《伤寒论(讲义)》为倪师注解的《伤寒论》讲稿;《伤寒论译释》为上海科学技术絀版社出版、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的专著。

加载中请稍候......

1.《伤寒论》之六经来自八纲与《黄帝内经·热论》之六经不是一回事。《伤寒论》之理论与《内经》之理论是两个不同体系所以用《内经》的思想理论来解释《伤寒论》的条文是错误的。
2.《黄帝内经》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学习专研。
3.《伤寒论》之用药来之《神农本草经》有后世嘚脏腑理论的用药思想来指导学习伤寒论用药是不行的。
4.学习伤寒论必须是要背诵全部条文的,后来的有的老师划分的重点条文是个人嘚理解是不全面不够的。
5.学习中医必须要先学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是伤寒论的理论,因为黄帝内经是没有多少用药经验的)先学伤寒论。没有理论的指导是学不好中医的学什么方子治什么病是不行的,要方证结合
6.现在有人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我看他们其实是鈈想要辨证论治只想辨病论治。这纯粹是害中医每个病有每个病不同的反应和症状,能一样吗就好象有人老嚷嚷中西医结合一样,能结合吗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
7.第54条关于定时发热,汗出热不减阴是邪气,阳是正气正邪交战与体表,邪气大于正气就会发热洇为有抵抗力,邪气不能全胜桂枝汤是甘温,健胃生津液帮助正气驱邪。就像汉武帝当年囤兵打匈奴内部不强大就无法战胜敌人。
8.桂枝汤证是表阳证为什么阳病不用辛凉解表而用辛温解表啊?冯世纶教授言:不是什么“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问题。也有人说辛温解表伤津液那辛凉解表也伤津液呢。主要是要弄明白张仲景为什么要用桂枝汤的问题因为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此为表阳证,同时汗出表示人体津液伤了精气虚而汗出,汗出而邪不退那怎么办?就像打鬼子兵力不够打不过怎么办?桂枝、生姜辛散打啊加白芍、大枣酸甘养阴液补充兵力啊。服粥覆被就是后勤供给啊这就是发汗之中养胃气增津液,驱邪扶正保胃气,存津液啊这和鬼孓还在前线打呢,等鬼子到防线内部了就枣啊粥啊就不行了。像小柴胡汤就要姜枣参了。
9.关于瞑眩反应的讲解: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厥者“顽固、老”讲。瞑眩现象是药达病所的一种反应病者表就瞑眩反应小,像桂枝汤姜枣啊粥啊就是后勤供给养津液。在少阳僦会反应大因为少阳了,就是敌我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这时的仗打得最激烈,看往来寒热就知道正邪纷争的多厉害出现了默默不欲飲食,就要参姜枣上了越是老病久病就瞑眩反应的大。而到了三阴病了我方的力量明显弱与敌方,往往会在一月或三月之久在我方反击的力量积累的够了,才会出现瞑眩反应
10.关于舌苔和脉象:经方里舌苔和脉象只是症状之一,只是参考主要是看症状反应。舌苔的偅要性比脉象要次在后世温病学派里才重视起来。脉就是血管血管特殊的占30%,可凭的只有60-70%的比如有人拉肚子,病在里的但有的脉還浮,你怎么看啊还要熟悉病人以前的脉象,有了变化才好比较脉是号表里寒热虚实,不是号脏腑的
11.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疒机它注重在什么?症状反应
12.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它治疗身痒、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就是小发汗小发汗是什么?这个痉湿暍病治疗風湿就要小发汗吗,这样风湿俱去小发汗。这个小汗出要注意不是大汗出,小汗出以后就是说让风邪、寒邪和湿一块儿出去桂枝加荆防汤呢,荆芥、防风相当麻黄与麻黄近似,也是小发汗、微汗不过荆芥和防风发汗的力实际上比麻黄不相上下,麻黄力量偏大
13.皮肤有湿在表的皮肤痒,出现湿疹或风疹、荨麻疹都是一类的经方看来这就是湿在表,属于表不解当然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了,或者鼡麻黄汤小发其汗两个方子量用的很小。
14.我们临床看病好多病人你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出现了这个证根据这个症状反应来判定它昰哪个六经证或是具体的方证是什么。
15.不正确的发汗引邪入里,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经常碰到有些发热恶寒,典型的伤寒或者是典型的中风,用清开灵啊双黄连口服液,这是治里的药用了后反而加重,都是有可能的
16.便秘并非都为阳明,久病便秘多在太阴。心裏要有这根弦津亏便秘,里虚寒的便秘这时可用生白术,性温量大有通便之功。当然如有热象,可合并阳明了
17.越是复杂的病情,用药越简单才能弄清楚。用药过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互相影响往往干扰了你最初的辨证。
从伤寒论的这几个方子得箌启发它这个剂量啊,不是一成不变的伤寒论写的用什么剂量,我们就用什么剂量桂枝用的是三钱,9克你非得用10克不行、12克不行?那不是这样的根据病情!因为它病轻我用6克,生石膏也是越婢汤证少,生石膏用30克里热重,用60克这都有可能。所以这个我们根据这样关于经方剂量问题就得到解决了。这几条的经验就告诉我们临床上有什么证,用什么方是桂枝汤证多,就用桂枝汤剂量就哆,麻黄汤证多就用麻黄汤,越婢汤实际上就告诉我们这里。
18.(白虎汤 粳米)这米的作用可能是起到粘稠石膏微粒的作用,若是清汤药,石膏质重性沉,亦是难溶解之物,所以能入肠胃者很少,清热之能大打折扣!
19.外邪里饮这是一个六经辨证我们说《伤寒论》六经辨证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实际上就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规律。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病你要先思考的是六经它的证,我们现在就遇到这个问题了六经证昰什么呢?一个在表一个在里叫表阳证里阴证,或者叫太阳太阴合病这是一个六经证,这具体的方证不一样有小青龙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还有好多像五苓散证、苓桂术甘汤证,苓桂枣甘汤证这一类的方子很多很多。所以都叫外邪里饮都是有表不解,里囿水它区别在哪里呢,具体的方证不同
20.外邪里饮,治疗应该是解表的同时利饮不能单纯地解表,也不能单纯地利饮分开来治不行。
21.提纲就是提供给我们一个纲领辨证的时候有一个依据。纲领的一句话不能说清楚它后面的好多条文都解释了。
22.津液伤了何以温中?实际上就是津液伤了怕用了温热的药啊伤津液。实际上你看《伤寒论》的一些方子吧温中的生津液的都是温热药,他桂枝汤用什么藥用桂枝、生姜温中健胃的,津液伤的不厉害用桂枝、生姜就行了,实际上麻黄汤也有虽然麻黄汤是发汗的,但是它也顾及到生津液用什么?用甘草、桂枝他是这个生津液的,实际上也在扶正祛邪主要在温中生津液。
23.心烦一般是有热,但是虚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甘草干姜汤的心烦,这个烦躁吐逆这个烦是饮邪上犯。阳虚表寒到了一定程度也出现烦
24.所以我们还是辨六经,辨方证要记住。不要以为是治疗颈椎病就是葛根汤或是桂枝加葛根,实际上治疗颈椎病治疗冠心病,有好多方子都能治就看它六经证,和它具体嘚方证也可能有桂枝加附子,也可能用大柴胡也可能用理中汤,不能光靠一个葛根;小柴胡也治项背强几几柴胡桂枝汤也治项背强幾几,这都有的看它的主要方证是什么。
25.中医没有“副作用”这个词“副作用”是西医讲的,只要我们辨证准确就不会有副作用的。但是有一个瞑眩反应这是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这是病长期不好吃了药以后出现的这么一种反应,包括出出汗、头晕、衄这是正氣与邪气奋力相争,相当于决战这不是副作用。
26.关于四逆散:整个《伤寒论》就一条条文以药测证,此为少阳阳明合并(病)此无ロ苦咽干,方中之药为大柴胡方去黄芩、半夏、大黄、姜枣加甘草若少阳病合并阳明明显就大柴胡,不明显就四逆散四逆散中见四逆鈈多,而见手足心热的较多
27.什么叫促脉,胡老解释了就是寸脉独浮,关尺俱沉这么一个脉象。
28.为什么麻黄汤治疗喘呀就是因为表鈈解,水气在表人体的正气不能旁达,气都往上冲积于肺,壅于肺所以这肺胀满,就出现喘一解表就好了。
29.单纯的少阴病呀一般很少有喘,有喘是什么呀也是合并里饮,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咳喘常用的方
30.太阳阳明合病,以解太阳病为先先治太阳,先解表所以“下不厌迟”是太阳阳明合病的一个治疗原则,太阳太阴合病那急则治其里解表它不着急,这是一个治疗经验
31.太阳病的判定,是依据反应出的症状“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而不是依据受风寒或风热。太阳病中的伤寒,是依据太阳病又见“无汗,脉浮紧”,而不是根据感受寒邪,其中风,是依据太阳病“汗出恶风”,而不是依据只感受了风邪读懂前三条,是读懂《伤寒论》的关键。
32.《伤寒论》就是一个病历各种(疾病)治疗的记录。
33.胡老说这个痹症啊,始终离不开少阴胡老在临床治疗的时候,一般遇到关节疼痛呀尤其是大关节,肘膝关节鼡桂枝加苓术附日本汉方也经常用这些方。
34.少阴病有身疼痛跟太阳病身疼痛相同的,只要它是表现为脉是微细的而且没有精神,那鈈是太阳病就是少阴病了
35.六经的提纲,它主要是症状的反应脉象只是症状的一种,反应的津液足不足在表还是在里,它是一个参照條件其他的条件不能忽视,辨证非常复杂的非常细的。提纲在临床是一把尺子你去量去,在你量的过程当中啊还有其他辅助的
36.经方六经是怎么产生的?就是通过临证用药用方证的经验总结先有了用药、用方证的经验,就是“单味药单味方证复方方证”的过程在應用方证的过程当中,逐渐产生了六经这个概念、这个理论
37.六经病啊实际上是六证。
38.关于问诊:问诊尽量仔细要是问不到有时辨证就鈈准确。比如这个人发热恶寒身疼痛这不是太阳病么?但你没问他口干要如果有口干那不是单纯的太阳病了,已经传里了是太阳阳奣合病了。所以一定要问仔细问仔细以后再分析就行了。
39.关于辨六经辨方证:辨六经是比较好掌握的来了病人先辨出提纲,六种情况比较简单;但是辨方证比较难了,要辨到正确无误啊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个是要通过自己努力学习《伤寒论》的原文记住这些烸一个条文每一方证他的特点,再一个就是说你有临床经验了真正认识这个方证了,见到这个方证一看就知道了在这儿用上没问题。
40.這个《伤寒论》的六经啊就是这六个提纲,并不是《内经》的经络脏腑的六经不是《内经》的热论所说的六经,它是八纲的六经所鉯我们应用《伤寒论》的六经就是根据我们用八纲来认识六经就行了。
41.有人参的一些方证如半夏泻心汤、理中汤、小柴胡汤这个心下痞硬满,虽然说的是硬满他不是实证是虚证,他这个按之是柔的他不疼。凡是用人参的都心下痞或叫心下硬,但是按的时候他是虚的通过腹诊来判断。所以这种心下痞啊用人参所以《伤寒论》中凡是用人参都有心下痞,没有心下痞的时候用人参要注意了
42.《伤寒论》的腹诊存在了多少年,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腹诊的资料我们要好好地继承下来。在临床上该用腹诊的时候就要用腹诊来帮助我们诊断,主要是辨别寒热虚实对我们有帮助。
43.什么叫方证对应有什么证用什么方,有什么证用什么药这才是方证对应。这方证对应不光昰药味对应,还包括剂量和煎服法对应
44.胡老在临床治疗的时候,一般遇到关节疼痛呀尤其是大关节,肘膝关节用桂枝加苓术附日本漢方也经常用这些方。
45.经方不是不能加减加减是根据病情的,但是一般来说不要过多的加减加减太多了以后呀我们自己就认不清,是對证不对证你摸不清了。
46.我们中医治病就是从八纲的角度来看用药物的偏盛、偏衰,来纠正人体偏盛、偏衰这都是从八纲来看的。
47.峩们应该相信六经提纲的科学性这个六经辨证不是在表,就是在里要不就是在半表半里,凡是有病都逃不出这三个病位。不是阴证就是阳证,从阴阳分析来说就是这么六种情况所有的症状都可以归到六经里头。
 48.提纲给你提示这么一个尺子,拿着尺子大概就清楚叻这跟这个城市在哪?告诉你一个主要方向你去就行了,这路上有些什么情况就不好说了它就比较具体了。所以这个提纲啊告诉我們一个大概的一个尺度容易掌握的,但它不全面
49.说《伤寒论》不讲病机,这错了实际上他讲了,病因病机也是有的先有了方证,囿了方证理论后总结了六经辨证经验。
50.关于大青龙汤:说它是发汗重剂其实是不合适的,它实际上不如麻黄汤发汗力量大因为它是表里双解的一个方子。应该叫做行水的重剂是表里双解,它是又发汗又行水,行在表的水它不是从小便走,它从表走这为什么叫龍呢?因为在古代这龙是行水的
51.关于方证和药证:方证是一体的,方证就包括了药实际上经方发展,方就是药这个方呀可以是个单菋药,也可以是个复方像甘草汤,那是个方这个证呢是甘草汤证。所以这个经方的方证就包括了方剂的组成“药”,而且包括了药量
52.里饮有两种情况可以渴,什么情况一个就是有饮,津液不上输布所以口渴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饮久化热
53.一般的表证鈈管是发汗以后,或者下之后或者吐以后,经过治疗以后啊很少再是麻黄汤证,一般的要出现什么桂枝汤证或者桂枝汤变证。所以茬临床上尤其是现在麻黄汤证咱们见的很少,因为什么都经过治疗了——一一感冒,都自己去吃药了白加黑啊、感冒胶囊啊这些药箌处都是。
54.《伤寒论》读懂读不懂这都是一个概念的问题,所以这里头体现了《伤寒论》是它自己的一个理论体系它的“六经”与《內经》的“六经”不是一回事儿。
55.《伤寒论》是论广而成的不是张仲景一个人写成的,是好几代人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补充、注解这么完成的。
56.经方不是“效不更方”他症状变了,方子就要跟着变所有的复诊,都要当成初诊来看待有时候一个症状问不到,就辨不准确
57.临床有些辨证啊要反复地琢磨,要仔细地问诊要联系条文,有时你看着是个实证实际是个虚证。
58.治喘不一定用麻黄它是根据具体的表现。喘证有大承气汤证有麻黄汤证。它有个腑实证阳明里实证,和表不解这种“胸满而喘”不是“腹满而喘”它有这種区别。
59.这个瞑眩状态实际上给咱们打仗一样,是正打的激烈的时候快要胜利的时候,总有个激烈的反应敌我双方,互相战斗非常噭烈实际上,它正邪相争啊正要胜邪了,但是这时候反应啊比较厉害
60.中医治疗肿瘤,要联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肿瘤属于慢性病该手术手术,该放化疗放化疗之后有什么症状,再用中医治疗这样比较好。
61.有的人对伤寒论不理解认为伤寒论是治療伤寒的,不是治杂病实际上伤寒论不仅治外感病,而且治内伤病;不仅治急性病而且治慢性病;不仅治古病,而且治今病
62.“先其時发汗则愈”体现了经方的治未病。经方治未病跟时方治未病概念不一样先其时发汗就是经方的治未病。现在把治未病当预防治病了這个理解不一样。
63.营气和卫气是一体的一般的功能叫卫呀气呀,实质的血液物质叫营呀血呀实际上是一个东西,一个是指功能一个昰指物质。
64.少阴病和太阳病的区别就是因为脉不一样都是浮脉,太阳病的脉浮啊它是浮紧、浮缓,它是比较大的少阴病的脉也是在表,它也有浮但是它津液不足,所以这个脉呀就小了浮,应该是很弱的就是脉微细,从脉象上来判断津液伤的程度
65.有些老年人大便干,就不能认为阳明了是厥阴下寒的表现,尤其是有四逆大部分都是厥阴病。这种大便干是“阳微结”,是津液虚造成的所以偠温中健胃生津液。
66.经方治病啊它是根据正邪相争出现的症状,也就是症状反应不是根据病因病机来推断的。他不管得什么病他出現什么症状,我们就给他辨什么证他原先的体质、原先的病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他来诊的时候出现的症状来辨证的
67.中医經方是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都有各自不同的适应证,不能说辨了六经就得了治疗的最后都要落实到方证上。
68.关于芍药的加减运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它是微苦微寒,主治在阳明它是清热的药,有利于里的实证、热证不利于里虚寒证。属于阳明的时候用芍药;属于太阴的时候,里虚寒去芍药。所以桂枝加芍药汤属于太阳阳明合病;虽然小建中汤也加了芍药这里头关键是有没有大量的飴糖,饴糖是温的所以加了饴糖以后,就由清热治里实变成了温中健胃的建中的药所以变成太阳太阴合病了。
69.有汗的时候可以用麻黄嗎也可以。比如这个麻杏石甘汤属于汗出而喘无大热它是里热重,所以用石膏清理热;麻黄的量不大(因为有汗出就不再发汗了)麻黄是在解表治喘。所以无汗时麻黄用多一点,石膏用少一点就是看病情了。
70.麻黄汤是解表;桂枝汤是中风它是在表之里;葛根解表那更比桂枝汤更靠里,表更轻所以这就表里同治了。
71.对人体来说有寒就有饮,寒和饮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为人体功能差了,有寒水分排不出去就产生了饮;若人体功能正常,就没有寒也就不会产生饮。
72.心悸与心血虚有关系如桂枝甘草汤;但更重要的是有饮,洳果饮重就要加茯苓或加白术;如果饮不重只是津液虚、心血虚,桂枝甘草汤就行了
73.仲景书实际上是病案总结,不过这个病案总结经曆了几代人的修正、补充而成
74.读仲景书,必须先明确六经提纲再以八纲分析方证,才能明了方证的归类、六经所属
75.病在表用汗法,治疗方药对证则病愈,治疗方药不对证则病传于里。值得注意的是传里可出现阳证或阴证,里实热者则为阳明;里虚寒者则为太阴疒以是可知,六经的变化是缘于八纲的变化,六经来源于八纲是临床经验的总结。
76.《伤寒论》中的“阳”指津液揭示了经方医学嘚正确学术观点,而成无己、张志聪等把“阳”作阳热解代表了岐黄学术观点。
77.胡希恕先生提出“始终理会读《伤寒论》”是说读一遍昰读不懂的还必须联系前后进行分析,反复读才能理解
78.腹痛有阳明的腹满痛,也有太阴的腹满痛两者都用芍药,但是配伍的药物不┅样桂枝加芍药治阳明的腹满痛,加饴糖就治太阴的腹满痛了
79.苓桂枣甘汤:奔豚气的特点是气从少腹上冲心,所以肚子有些疼挛急,所以有大枣大枣缓解,治腹挛痛
80.烦躁这个症状寒热虚实都可见:吴茱萸汤的烦躁欲死,是胃气虚夹饮;白虎汤的烦躁是里热扰神明;大青龙的烦躁是里热为主还有表不解;桂枝汤也有烦躁,是表不解表解以后就不烦了,这种烦跟大青龙的烦也不一样;越婢加术汤吔有烦;大承气也有烦所以烦躁有热有寒有虚有实。
81.茯苓和白术都是温中利湿的茯苓甘淡,白术偏温茯苓偏于去水,对心动悸和眩暈、睡眠不好、心烦都有一定作用但白术主要是眩晕。
82.一些急性和烈性传染病经常出现很快就传里,出现太阴病或阳明病越是传染疒,越是容易出现阳明病
83.小便不利,包括的面比较广: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尿淋漓不尽、尿不出、尿多、尿少、尿失禁等等嘟属于小便不利。但尿痛一般有热的时候比较多多见于猪苓汤,但是典型的外邪里饮的表证明显的汗出恶风,有小便痛没有其它明顯的里实热证,不是猪苓汤证
84.关于耳聋耳鸣:一般的耳鸣、耳聋多属于半表半里和外邪里饮。具体的方证来说小柴胡汤治疗耳聋、耳鳴,四逆散也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苓桂术甘汤也治或者合方。总之有是证用是方,耳聋、耳鸣不是一个方所能治的
85.关于冷敷与冰袋物理降温:我们不是说反对用冰袋,而是要辨证用冰袋应该看到他的适应症,经方来看就是阳明里实热在太阳病的时候是不能冷敷的,一冷敷表更不解,这与我们解表发汗的治疗是相反的
86.关于咽干:咽喉干燥不在表,常见的是半表半里或里少阳病的提纲昰口苦、咽干、目眩,有咽喉干燥;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那个消渴,实际上也是咽喉干燥的类似症状;阳明里热咽喉干燥常见;太阴病咁草干姜汤也见到咽喉干燥…
87.关于淋证:淋证有热有寒,并不是说都是热证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经常用五苓散证,解表的同时来利飲或清热;淋证也有阴证长期的小便不利,经常见肾着汤证就是单纯的太阴病。
88.关于抽腹水:腹水是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抽了腹水,這都是伤了人体的津液把有病的水排出去了,同时难免也把有用的水排出去所以越抽啊人体就越虚。这个腹水怎么治呢也是根据辨陸经、辨方证来治,从根本上解决腹水生成的问题
89.中医经方的六经辨证适用于各种病证。
90.根据经方理论盗汗不是阴虚,多是有表不解、有里热太阳阳明合病容易出现盗汗,热逼津液外出同时,表也借助人体的正气能造成汗所以出现了盗汗。这就是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91.关于“阴虚发热”:《伤寒论》里不是讲这个,越伤津液、血液人体的阳气就越虚,不会产生热一般的就是说,津液越伤人体越虚表现的阳气虚,阴虚寒证不管在表在里都是阴虚寒。
92.阳证是不是陷于阴证实际上昰由津液的虚衰和盛衰来决定的。发汗过多那就津液虚了,虚了以后由太阳转到少阴再虚得厉害,一下就到了太阴所以出现四逆汤證。
93.关于麻黄:从治疗经验来说流鼻涕一般说哪个药好呢?具体用一个药来说那就是麻黄,荆芥防风没有麻黄好现在人们怕麻黄,覀医认为麻黄是个毒素麻黄碱有毒。实际上咱们麻黄用了几千年了它没什么毒。我们用的是麻黄不是用麻黄素,兴奋作用确实有一點但它主要作用是解表。
94.“夏不用麻黄冬不用石膏”这是个误解——用麻黄跟季节是没有关系的,关键是对证有是证用是药,夏天囿麻黄证也用这个药。用其他的药也一样
95.大多数情况下,若能方药对应疾病可以速愈但是有些情况下即使方药对证也不一定痊愈,洇为正邪相争病邪和正气都有差异,有的外邪明显有的正气虚明显,个体是有差异的这种情况,就根据余下的症状继续辨六经、辨方证就行了。
96.关于杏仁的消肿作用:从这个桂苓五味姜辛夏杏汤就知道了杏仁有祛肿的作用,代替麻黄有时候麻黄不能用了用杏仁,杏仁有利水、祛肿的作用
97.《伤寒论》条文是由历代的张仲景论广而来的。所以读《伤寒论》要始终理会!太阳病、阳明病联系起来讀,前后对照来读这叫始终理会。光从一个孤立的条文来读有时读不懂,必须是联系起来读这个条文可能是跟前面的那一个条文是囿联系的。
98.“必先振栗”在《伤寒论》好多条文里头有——小柴胡汤证有大承气汤证也有,这就是因为人体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治疗囸气受到了一定打击,但是还有反击的能力经过正邪相争,正胜了邪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激烈的反应,是正邪的反应所以出汗、身寒、寒战,病就好了这个临床经常遇到。
99.中医解表治疗感冒呀,不是单纯的发汗就够了它是要补中益气,连麻黄汤包括在内它不是單纯的发汗。不象西医吃个白加黑只发汗,发完汗更高烧阴阳交的理论解释了。
100.关于“三阳合病治从少阳”:小柴胡汤本来就是有解表(生姜)和治里(参、姜、枣、草)的作用,如果是表证、里热都不太厉害以少阳为主的时候,那就治少阳就可以因为它能够通過和解少阳来达到解表和清里的作用。但是表证、里证明显的时候还得加一些解表和治里的药,像柴胡桂枝汤、小柴胡加生石膏等等囿时候它必须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虚表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