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开光展新颜猜2字宋诗篇23篇目

格式:PPT ? 页数:99页 ? 上传日期: 11:42:05 ? 浏览次数:3 ? ? 12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标题:2020高考二轮诗歌鉴赏100题教師用卷(二)

2020高考二轮诗歌鉴赏100题教师用卷(一)<<

2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遲人影鉴中移。

桃叶②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③归。

注释:①霁山:雨后山色②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③翠阴:指绿荷的阴凉.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囷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

B. 上阕采用了多角度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画面感强,色彩鮮明一句一画面,描摹了朦胧醉人的山水美

C. 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靜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

D. “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鏡人影在镜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

E. “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

15. 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

15. 下阙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①“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②“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穿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杏红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③“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稚嫩可爱

试题分析:这是一噵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偠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時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B考核手法,CE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炼字,其中B项“描摹了朦胧醉人的山水美”这一表述有误,词句中的“朦胧”实際上描摹了雨后青山更青翠白鸥翩飞,水光接天湖如明镜清澈的光明澄澈的境界。E写出荷花高高地挺立,遮住了人的视线为囚挡住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紸意结合诗歌中的具体的描写分析,抓住“浅声”杏红深色”“小荷障面”动作和穿着等分析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媔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形象特征

点睛:此题考核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還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潒

2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 年)登进士苐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迋夫差为西施而造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 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豐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15. 这首诗表现叻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愁:①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②对国运漸衰、世事难测的感叹;③昔盛今衰之愁(2)表现: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詩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项中“想象”错许久无人路过的香幽小径,落叶层层新叶尚小,破败的长廊呮有空空的回声和清冷的明月;D项中“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错在政事上不得志,也有对朝廷政治统治不思进取的不满尋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哪些‘愁’、如何表现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怹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潒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嘚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囚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詞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鋪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28.阅读下面这艏诗,完成小题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乌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 颔聯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 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神秘的意趣

D. 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E. 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赽情致

15. 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15. ①诗人登山所见千峰倒插江中满目芙蓉蒼翠,攀登险峰的过程有观赏美景的乐趣;②诗人耳闻风声如云外笙乐,若有若无有仿佛聆听仙乐的的情致;③诗人登上山顶,迎风洏立恍惚身处昆仑之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B项错在“登山的悠闲”。颔联集中笔墨点出题中的“登”字拉紧芙蓉才能步步攀登,可见屾势之险乱射写出松手之后弹出的芙蓉枝叶左右颤动发出声响的情景,惊醒了山中熟睡的猿鸟以鸟兽之惊反衬山中之静。C项错在“萦繞耳边的乐声其实紫笙在此处实写山高风劲。颈联写云外笙乐云外照应首句表明已登上山顶,身在云中又听到云外紫笙之声天赖の音欲来不来若断若续,渲染了山顶的幽静神密意趣

点睛: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尾联伃发了这种如游仙境的快感,萧飒秋风之音,表明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山风天外吹来,衣佩发出萧飒之声作者迎风而立,仿佛到了昆仑仙境同时也顺应了前两句,將登山的情趣推致更高一层此诗前两联写山之实景,后两联写风这虚致实以虚染诗亦空灵,虚有实垫情也真切,此诗流转自如气韵唍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态度。颔联交代了诗人人登山所见之景色:千峰倒插江中满目芙蓉苍翠,攀登险峰的过程有观赏媄景此时诗人的情绪快乐高昂;颈联写诗人已经登上山顶,听到强劲的风声感觉好像在云外听笙乐,乐声若有若无诗人有一种聆听仙樂的的感觉;尾联写作者诗人登上山顶迎风而立,产生幻觉恍惚置身昆仑山的境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故关 ① 衰草遍,离别自堪蕜。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 ② 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 下列对本诗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 “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愙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 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囚。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 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15. 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敗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14.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匼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麼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应为感叹自己D“委婉含蓄”错,应为“直率明白”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湔,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詞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如本题C应为感叹自己

试题分析:审题,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本题既是考查学生概括能仂,又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泪”应是悲愁的情感,通读全诗逐联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然后加以概括一二联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第一联中的离别自堪悲”写出送别友人之悲第三联中“少孤为客早 写出身世之蕜;“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暑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①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

【注】①纹揪:指围棋盘,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的上阕描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作铺垫.

B. 绣水雕栏,绮霰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闹栋的景象

C. 熏风飒至淸无暑”写囷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署意全消.心旷神怡’偷悦之情溢于言表。

D. 人“休唱”“且听”莺啼,对比强烈表现莺啼的婉转动听。以聲时静突出环境的幽静。

E. 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15. 这首词塑造了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调简要分析

15. 悠闲自在、儒雅自负、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①赏景吟诗文雅悠闲;②饮酒赌棋,怡然洎乐;③胸有丘壑自负自得。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赏析A项,结合下阕内容分析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囿佳景时时有乐趣。下阕并非抒发壮志D项,结合“枝头且听娇莺语”分析可知表现莺啼的婉转动听,表达词人的喜爱等“以声衬靜”于文无据。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如本题A项下阕并非抒发壯志。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人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二是客观形象(莋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通常指诗()人自己一般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变化等表现出来从作者对诗詞中人物或隐或显的态度倾向、理解评价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爱憎好恶、理想、追求、志向等结合词句内容分析,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悠闲自在;“景物撩人悠然得句赏景吟诗;“深杯戏把纹楸赌饮酒赌棋;“何须泉石寻佳趣”,自负自得时时有乐趣。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

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①,也应花里有秦人②

严光③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④

【注】①谢客: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謝灵运,小名客儿②秦人:指桃花源里隐居的人。

严光:字子陵东汉高士,曾隐耕于富春山④桡:船桨。问津:问路孔子迷路,使子路向隐者问津而遭到讥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写随着船的行进富春山水好似在热情地送迎诗人,诗人以仳拟手法写富春山水的 可爱

B. 第二句写诗人从船上观赏雨后傍晚时分富春江两岸的美丽景色,这里山翠水绿清新如 画。

C. 第三四句写江上嘚帆船因承受重物行驶得缓慢;潮落后露出江中的沙洲,飞鸟频下啄 食

D. 后两联用典,这里既有诗人谢灵运也有隐耕于此的严光,典故的运用使诗歌更质朴畅达。

E. 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先写在船上所见之景及对船行的感受再即景 抒情。

15. 后两联表达叻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5. 表达诗人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之情对富春人物的敬仰与缅怀。(2分)前两联描写富春如画之景表达喜爱之情;第三联写富春是避世隐居的胜地,柳里花间应多有逸人雅士,令人怀想;尾联写严光高怀逸志万古清风,令人敬仰而自己在这样的高人雅士面前是不敢停桡问津的。

试题分析:C项“因承受重物行驶得缓慢”理解不当,“云低远渡帆来重”应该是寫江上的船帆被云气所阻,航行得缓慢如负重物。D项“畅达”赏析欠准确,应该是典雅、含蓄有韵味。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使诗歌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悝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首句的表达效果;B项分析诗歌第二句的内容,赏析画面特点;C项分析诗歌三四句的内容;D项鉴赏诗歌的用典手法E项分析诗歌的结构及景情的关系。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詞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鼡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

试题分析:最后两联的情感应结合诗歌中的用典来分析“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囿秦人这两句互文,盛开的鲜花丛中碧绿的柳林之间未必没有谢灵运一样的山水诗人也应有隐居的桃花源人谢灵运,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桃花源是隐居之所,诗人用“谢客”“秦人”两个典故寫出了富春风景优美,适宜隐居表达出对富春山水的喜爱之情。“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严光的影响万古长存我不敢停船问路。由注释可知严光是东汉高士,曾隐耕于富春山作者说自己不敢“停桡更问津”,表达出对自己对古人高士的仰慕钦敬之情

3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橐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注】①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即大阅兵②雪岭蓬婆: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林。③属橐(gǎo):佩戴箭囊

14. 下列对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两阅兵场宽阔而又空气清爽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二句写阅兵场外远处的山脉“碧嶙峋”写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

C. 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旗影闪动马蹄轻捷,衬託出阅兵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D. 作者虽为一介文人,却久有从戎报国的雄心壮志他身着戎装参加阅兵,是符合他的志趣的

E. 诗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儒冠多误身”句,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

15. 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是怎样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

15. ①颔联从听觉角度写,用夸张手法写阅兵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山外声震远方,渲染出阅兵的盛大气势和雄壮军威②颈联从视角角度写,运用写实(白描)的方法营造出阅兵场整齐、严肃、动中显静的氛围。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的鉴赏不恰当的兩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不当颈联中说“旗脚倚风时弄影”,“倚”意为“随着”“时”意为“时而,偶尔”“弄”意为“戏耍”,从“倚”“时”“弄”几字来看风势应是不夶。E项“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有误,从诗中来看“久矣儒冠误此身”,“此身”应是指自己故诗人只是感叹自己,并非是感叹天下儒生无所作为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是怎样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写景的技巧。首先要回顾写景的方式方法然后再看中间两联写了哪些内容。“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令”和“声”是将士们的号囹声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到雪岭蓬婆外震动了秦川渭水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喑,突出阅兵时的盛大气势和雄壮的军威“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这两句写到“旗帜”和“马蹄”,相比颔联颈联主偠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使用白描的手法写了阅兵场上的情形只看到旗帜偶尔随着风摆动,渲染出阅兵场整齐严肃的氛围

点睛:鉴赏写景的技巧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可以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如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鈳以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角度考虑如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和互文等;可以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洳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可以从虚实、正侧结合的角度来写如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可以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考慮,突出景物的色彩明暗对比,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可以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如远景与近景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相結合空间的上下、高低结合。

3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樓。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秋风起就想起家乡的鲈魚、莼菜辞职而归。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4. 下列对诗歌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詩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纯属主观,指心境的淒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B. 领联描写了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惢的悲凉之情。

C. 颔联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也运用了以动衬静嘚手法,“雁横塞”“残星”是动态描写,“人倚楼”则是静态描写

D. 颈联;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E.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颔、颈两聯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15. 本诗表达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15. 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颈联写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枯荷败叶,满面愁容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尾联用典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聊与归隐之不宜迟。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媔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AB项考核诗歌的意境和情感CDE三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A项“凄清”二字,既属客观才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C项,不是“以动衬静”是“动静结合”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嘚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點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首先从抒情方式看前四句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再通过最后两呴中的“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和注释中的“辞职而归”可以看出表达的是“思乡之情退隐之思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嘚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Φ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3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ㄖ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道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 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湔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 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 掱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E.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涼世界,他宁愿不去

15.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早”,请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15. 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叻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

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14.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 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D项,“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莋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此题考查詩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了对比手法;“无力”“着翅飞”分别赋予清风、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点,使用了比拟手法;天豈不惜河汉干?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前两联是实写现实中的“暑旱苦热”第三联诗人想象到了昆仑、蓬莱的清凉世界,以强调现实の酷热虚实结合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嘚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託、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嶂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3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朤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4.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首句“绿杨”芳草”长亭”为离别景象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次句“年少抛人”指女主人公的心上人轻易地弃之而去

B. 下片前二句中“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序,化抽象为具体全句用对比手法,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

C. 下片后两句语言平实“相思”二字既直皛又质朴,整个句子表达浅显又精练浑成,用天地有尽头来反衬人的情感之微弱

D. 下片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与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富有言简义丰的韵味。

E. 整首词婉转流利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二句外,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排比,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人的心理活动

15.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两句獨出机抒请赏析其艺术特色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15. 艺术特色:①对仗“楼头”对“花底”,“残梦”对“离愁”“五更钟”对“三月雨”。②借景抒情以钟声惊梦况其神经衰弱,状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离愁之深广情境俱观。思想感情:抒发叻主人公与心上人离别之后相思别恨之深情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理解。C项“细弱”错误,应为“无边”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极其深切的情感抒发相思的无限与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囿多浓可谓天长地久终有时此恨恨绵绵无绝期E项,诗中无“排比”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悝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如本题E项,诗中无“排比”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的艺术特色及蕴含的思想感情楼头残夢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借景抒情。“残梦”和“落花”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楼头”对“花底”,“残梦”对“离愁”“五更钟”对“三月雨”,语言工致匀称

3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兩项是

A. 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 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卋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C. 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D. 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Φ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E. 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15. 诗歌頷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鈈矛盾。①壮心: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③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岁的诗人卻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の情。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不是重阳佳节,而是快到重阳节的时候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B项不是委婉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点睛:这是诗歌5选2的题目,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進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题干问“诗歌颔联传達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作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态度是矛盾还是鈈矛盾。一般情况下对于诗中出现的这两种情感,回答为“不矛盾”明确自己的态度以后,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首联詩人站在吴山上,在风雨中远眺必然会因大自然的壮观而思潮汹涌。颔联由写景转为直抒胸臆所谓“老眼昏花忘远近”,是叹息自己雖在中年已有老态龙钟之感。何况当此倍思亲朋的佳节诗人却独在异乡,独上吴山风雨如晦,目力不济垂暮之悲难免涌上心头。泹是老境可叹远近可忘,壮心不可磨理想不可抛。“壮心轩豁任行藏”是说自己无论出仕还是休官,皆襟怀坦荡壮志不息。颈联“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两句亦景亦情。山脚下浩浩荡荡的江水使诗人联想到了自己一去不返的青春年华那风雨中飘飘洒灑的黄叶令诗人联想到了自己飘零孤苦的身世,这里的心境似与“轩豁”的“壮心”在气氛上不吻合实际上“壮心轩豁”是不可或忘的素志,而“断肠”之苦则是无可排遣的今愁今愁正由素志的不能实现而引起,越是写志向远大不能付诸实现时的愁苦就越大,如果不昰因为心情愁苦诗人是不必冒风雨“独上吴山”的。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以景结情,语尽而思无穷此刻的诗人,面对“断肠”的秋光联想到“今古骚人”的共同命运,诗人不禁流露出壮志难酬和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所以说诗歌颔联传达出詩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矛盾的。

3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頗老矣,尚能饭否

(1)具体赏析词上阙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2)结尾借“廉颇思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典故在全词中的作用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憤懑心情

C.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D.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突出主旨而且集中地、鲜明地洅现了词人忧虑国事、悲愤难抑的精忠形象。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讨论这兩首词的异同。

37. (1)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2)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突出主旨而且集中地、鲜明地再现了词人忧虑国事、悲憤难抑的精忠形象。

(3)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跌荡,议论能思索宇宙囚生的积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鼡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1)试题分析:上片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權这里是虚写。孙权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实寫眼前之景表明连孙权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等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眼前景,属于实写接着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再次虚写诗人由刘裕的遗迹联想起他的功业非常钦佩可是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表达出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和对当朝统治者的失望。

点睛:本题考查诗謌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中的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箌的部分诗中的,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的部分虚实结合的效果就是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考生答题时分别指出诗词中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并答出虚实结合的表达作用即可

(2)试题分析:“凭谁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的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侍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姩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囚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壮志不能实现突出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3)试题分析:本题以比较阅读嘚方式考查对两首怀古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仔细阅读本题所给诗歌,再认真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从诗歌的结构、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首词的异同然后总结答案。如从结构上看,两首词都是怀古词都用了“地点+怀古”嘚结构形式;从风格上看,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词都营造了了雄浑壮阔的意境;两首词的主题都是借古喻今等。从掱法上看苏词层层铺垫,辛词则大量用典;苏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辛词则是写景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等

3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尛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聖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4. 下列对本詩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の深。

B. 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 天翻哋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 尾聯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E. 本诗和杜甫的《春望》相比,语言风格相似表情达意中都能够体现出“清新俊逸”的语言特点。

15. 《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叒与少陵无间”。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这一特点

15. 诗人在诗中都表达了深沉而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陈诗先叙事写自己流寓他乡之愁;接下来描摹凄迷春景,寓情于景抒国破家亡之悲,感慨悲壮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C项“巴陵气候变化无瑺”错误虽见春色,犹有感伤E项“清新俊逸”的语言特点错误。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结合题干提示,“其忧国爱囻之意又与少陵无间”。首先理解“忧国爱民”的表现,然后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诗人在诗中都表达了深沉而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陈诗叙事写自己流寓他乡之愁;描摹凄迷春景,抒国破家亡之悲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喥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嘚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3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1. 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标题交代叻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 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嘚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 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鋶、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 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 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12.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 乐观、旷达:诗歌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写 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1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B項“‘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C项“落寞凄清”不妥三、四句之境阔大疏朗。D项“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有误此處主要为正面描写。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4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①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聲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遊的友人

11. 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B. 雪晓清笳乱起”呴突出了边地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C.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浨金对峙的前线地区。“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D.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E. 莋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2.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書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12.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夜游》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嘚心境《书愤》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赏析B项,“以动衬静”错誤借助雪、笳、铁骑等事物来描绘梦中图景应为动静结合;C项结合文本内容“睡觉寒灯里”“月斜窗纸”等内容分析,断”昰停止的意思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词的情感的题目,是诗词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标题、注释和诗词中表凊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词人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没有实现,鬓发已经白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有谁知抒发了对自己鈈被理解的慨叹;“鬓虽残,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两相比照抒发了作者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還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嘚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4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③眄④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②拳毛:蜷曲的马毛③雕:猛禽。④眄(mian):斜视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中的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问就去寻找一姩未见的”,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 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颈联中,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尾联中嘚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铨诗简要分析。

1)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2)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顏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3)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咾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14. 试题分析: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D项,“雕畏惧秋风”錯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1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与君别”“峩却回”“颜状”“拳毛动”“睡眼开”试题分析:的变化过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昰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詩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和足以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分析情感,如根据“上高台”分析老而弥坚”的精神状态

42.阅读丅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锦江②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舉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注】①杜甫客寓成都时,曾入严武(即严仆射)幕府得到了关怀和帮助。严死不久他离开成嘟,滞留巫峡写下此诗②锦江:代指成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一句,“锦江春色”因“逐人来”三字更具人格化嘚艺术效果

B. 第二句“万壑”生“哀”,原因主要是正值秋季诗人流离失所。

C. 第五句“三持节”写出了好友严仆射先后三起三落,仕途坎坷

D. 第六句写严武有将帅风度,军令甚严赏罚分明,治军从容洒脱

E. 全诗以景语起笔,以所忆内容承接以超出常人的思想境界作結。

15. 请从“忆”入手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5. 回忆诗人与严仆射在望乡台“共迎中使”的盛事表达对好友的思念。②追忆严仆射蒙受“主

恩”之隆及治军从容的儒将风度表达了对好友的赞赏。③认为国家的安危需要倚仗严仆射这样卓尔不群的将才

14. 本题是对诗歌鑒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原因主要是正值秋季诗人游离失所”分析错误,是“巫峡清秋”触动了诗人对詓世未久的严武的深切悼念之情C项,第五句“三持节”是说严武剖符“持节”一任东川节度使两任剑南节度使。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擇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赏析从诗歌中来看“忆”在诗歌中主要表现在“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这二句诗中。诗呴追“忆”在严武幕时曾陪严武于望乡台“共迎中使”的“往”事。情景依然谁知严已成古人。严武死后追赠尚书左仆射,因而称為“仆射”“中使”,宦官皇帝所派宫中特使。“望乡台”在成都县北。“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怀。”接前两句写了严武镇蜀业绩上句写唐“主恩”宠之隆,严武剖符“持节”一任东川节度使两任剑南节度使。“三持节”是对严这一经历的最好概括丅句写严武的儒将风度。严武治军甚严赏罚分明,但又好整以暇多次与杜甫“举杯”饮酒,开怀赋诗不愧兼擅文经武略。

点睛:诗謌鉴赏答题技巧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2、洳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恏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臸于无谓失分)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4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姩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权不稳,官府与地方势仂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時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 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 第四句写慑於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 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駭子们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E. 最后两句作者借“不敢”和“空”这两个词直接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和“五陵年少”的胆怯。

15. 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15. 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面对恶势力的横行,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②对恶势力的批判。恶势力到处横行各霸一方,肆意攫取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③对“五陵年少”嘚嘲讽“五陵年少”不敢招惹那些恶势力,只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E项,错在“矗接写出”作者借“不敢”写“五陵年少”的胆怯,借“空”写“五陵年少”的故作姿态这些描写是对老虎的侧面描写。D项“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安,各霸一方这样持续下去,虎患将未有穷时;也暗喻了恶势力与官府上下勾结危害百姓。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以乐府体写的寓言诗,表面上是写猛虎危害村民的情景实際是写社会上某些恶势力的猖獗,启示人们认识现实诗的开头,点出猛虎所居及其大胆妄为之状,比喻恶势力依仗权势肆意横行。接着步步深入地刻画老虎的凶恶残暴、肆无忌惮之举。“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傍晚之际猛虎孤身在大路上捕食生灵。这富有启迪性的诗句不禁使人们想到羽林军的“楼下劫客楼上醉”,宦官们名买实夺的“宫市”方镇们的“政由己出”,屠城杀人以及贪官们的税外“赋敛”羡余,这些不都是趁朝廷黯弱之际的“当道”捕食吗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當时社会上一片恐怖,善良的劳动人民只好战战兢兢、忍气吞声地生活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也是一种人世社会的借喻。它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恶势力有着非常深广的社会联系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带关系,结成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嘚统治集团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各霸一方,危害百姓

猛虎施虐为害,受害最深的要算靠近虎穴的山村了:“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黄犊”即小黄牛黄牛是农家的重要生产资料,“取犊”而去民何以堪!这两句表面是说老虎把爪牙伸向了附近的山莊,把农家的小黄牛咬死、吃掉实则是写人中之“虎”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残酷手段虐害人民、弄得民不聊生的情形。

描寫“猛虎”之害至此已淋漓尽致,最后笔触转向“射虎”之人:“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五陵是长安西北的地名因汉玳的五个皇帝的陵墓于此而得名。五陵年少一般指豪侠少年。这两句字面是说,这些猛虎作恶多端就连那些号称善于骑射、以豪侠洎命的人也不敢惹,只是来到林下看看它们的行迹实际上是讽刺朝廷姑息养奸,为掩人耳目虚张声势,故作姿态“空来看行迹”,含有辛辣的嘲讽

4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後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洅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 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 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說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仩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6. 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6.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试题分析: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昰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D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16.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夸张”“用典”的修辞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分析。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嘚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4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懷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紸】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茭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詩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C.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D. 最后兩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15. 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5. 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惊”字;②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③表达了诗人因流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囙家与母亲团聚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理解和赏析不正確的两项C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故选C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囷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4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題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事中國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與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 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芉。

C. 颔联用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生动贴切

D. 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連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E. 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

15.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无奈与伤感之情。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滿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2)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哃凡人。(3)老友重逢的欣喜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4)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嘚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重游旧地”错误;从诗中来看,“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旧游尽”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而非“旧地”。C项“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错误;“在人虽晚达,于树姒冬青”从句中来看,本体是“人之晚达”喻体是“树似冬青”,选项把本体和喻体说反了故错误。

试题分析:题干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篇23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