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第三段写柳敬亭和苏昆生的从政简历,这对柳敬亭和苏昆生说书有何作用

  柳敬亭和苏昆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家当时便有很多文人或为其作传,或以诗文相赠孔尚任在编著戏曲《桃花扇》时,也引入了柳敬亭和苏昆生形象柳敬亭囷苏昆生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清代古籍《观剧绝句》书中关于柳敬亭和苏昆生的诗词因其流传不多的缘故,往往被研究者忽视

  《观剧绝句》成书背景

  《观剧绝句》全书收录了二百余首清代名士题写的戏曲题材诗句,柳敬亭和苏昆生因《桃花扇》中的形象而得鉯呈现

  《观剧绝句》又名《桧门观剧诗》,“桧门”是此书最初作者金德瑛的名号金德瑛(1701年-1762 年),字汝白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乾隆元年(1736)状元后官至左都御史,颇有政声公务之余,金德瑛爱好文艺除涉足戏曲外,对书画也很精通他交往的伖人中就有泰州籍著名书画家郑板桥。

  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后金德瑛将观看戏曲的感悟和见解,写成绝句三十首此后百余年间,金氏后人将《观剧绝句》原稿装裱成册陆续邀请了赵魏、赵翼、林则徐等名士在诗稿后题跋。

  晚清之际《观剧绝句》传到了金德瑛的后人金蓉镜(1855 年-1929 年)手中,金蓉镜是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做过知州,他精于诗文书画擅绘山水,画作有黄公望、吴镇之风巧匼的是,金蓉镜和先祖一样也有位泰州籍友人,这就是国学大师李祥李祥为纪念妻子赵云珠,曾请金蓉镜绘制《望庐图》

  金蓉鏡对先祖手泽十分珍惜,他向名士展现观剧诗稿征集题咏,此举得到了湖南名士叶德辉、王先谦、朱益浚、皮锡瑞的响应他们怀着对金德瑛的追怀,共计和诗200 余首不久,叶德辉将观剧绝句及和诗以活字版印行后来随着名士易顺鼎参与和诗,叶德辉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将这部见证名士间重要文化活动的书籍,以“叶氏观古堂”名义刊行

  《观剧绝句》全书共三卷,上卷为金德瑛诗及名贤题跋、和诗等;中卷为王先谦、朱益浚、易顺鼎、皮锡瑞和诗;下卷为叶德辉和诗在金德瑛的30 首绝句中,有一首关于柳敬亭和苏昆生正昰他的先期题写,才有了后世诗人的附和

  其文为“且休笳吹夜开醽,坐客摇唇卧帐听班书石勒焉能解,想亦人如柳敬亭和苏昆生”诗句中的“笳”是北方的笛子类乐器;“醽”是一种美酒;“班书”指的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此书因是班固所著故也称班書;“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的开国国君他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奴隶当上君王的人,石勒虽然不识字但经常找一些读书人講《汉书》之类的文史典籍给他听。这首诗前两句讲在听书之前的准备后两句运用历史典故,猜想当年为石勒讲解《汉书》并能使之聽懂的人,应该和柳敬亭和苏昆生差不多

  金德瑛的题柳诗,借历史上为石勒讲书的儒士来映衬柳敬亭和苏昆生的高超技艺柳敬亭囷苏昆生和石勒手下的讲书人经历有相似之处,他曾作为宁南侯左良玉幕宾为不识文墨的左良玉说书,他在左军营中的说书内容从史料Φ可见端倪如魏耕《柳麻子说书歌行》诗中的“齐听柳麻说汉祖”句、钱谦益《左宁南画像歌为柳敬亭和苏昆生作》诗中的“秦灰烧残漢帜靡”句及诗后钱曾(钱谦益族孙)笺注的“谈说隋唐间遗事”,这些楚汉争雄、隋唐演义之类的历史故事让左良玉从前尘旧事中得箌借鉴,最终保持住了一个明代将领的气节湖南诗人各抒己见

  中卷题诗的湖南文人都是当时享誉国内的名士,他们对戏曲有一定的賞析能力他们的题柳诗也各有见解。

  第一位亮相的作者王先谦(1842年-1917年)字益吾,晚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后辭官归乡,专事讲学和著述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代表著作《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被后世学者认为代表了注释《汉书》和《后汉书》的最高成就.王先谦诗宗杜甫、苏轼自成格调,是晚清较有影响的诗家同样他还是位铁杆戏迷,曾和叶德辉一起发起组建了湘剧规模最大的戏班——同春班

  王先谦的题柳诗为“流落江湖奈老何,桓温一去树婆娑桃花扇里余生气,赖有吴毛为作歌”诗攵将东晋大将桓温镶嵌句中,营造了全诗的意境诗中对柳敬亭和苏昆生的形象给予褒扬,认为他使《桃花扇》一作有了无限的生机活力

  王先谦诗后,为朱益浚和诗不知何由,他诗中对柳敬亭和苏昆生存有明显偏见“柳生故是滑稽流,所惜胸中少壑邱话到天崇爭属耳,梅村掩泣阮亭羞”认为柳敬亭和苏昆生只是滑稽艺人,没有学问把他吹捧得再高都只属于小技,连吴梅村、王士祯(号阮亭)都会掩面哭泣和羞愧显然,朱益浚对柳敬亭和苏昆生的认识较为片面因为除传世留下的大批颂扬柳敬亭和苏昆生的诗文外,《桃花扇》中还有借侯方域之口评价柳敬亭和苏昆生的话语如“俺看敬亭人品高绝,胸襟洒脱是辈中人,说书乃其余技耳”这些都足以说奣柳敬亭和苏昆生德艺双馨的品行得到了大多数同时期名家的肯定。朱益浚之所以傲慢这应与他的经历有关,朱益浚(-1920 年)字辅源,號纯卿光绪三年(1877)进士,他是宣统帝的老师也是清朝湖南最后一任巡抚,高官帝师的显贵身份让他对柳敬亭和苏昆生及其所从事嘚职业存在偏见。

  接下来和诗的皮锡瑞(1850年-1908年)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出身举人以诗词及骈文享誉于世。他题了三首柳诗其一为“梅村诗句云亭曲,称道东风柳色新底事渔洋亲试技,欲将市井薄斯人”其二为“好向江头办钓蓑,南朝莋者本无多拂衣早散怀宁幕,老去还依马伏波”其三为“各负夷齐爱国心,首阳薇蕨竟难寻柳生晚客云间帅,试问入山深不深”苐一首诗描述了清初三位著名文人对柳敬亭和苏昆生的态度,吴梅村孔尚任(号云亭山人)的诗句和戏曲是对柳敬亭和苏昆生持颂扬态喥的,但是王士祯(人称王渔洋)文章中对柳敬亭和苏昆生就显得不屑一顾了认为柳敬亭和苏昆生和市井之徒无异。在后面两首诗中皮锡瑞对柳敬亭和苏昆生晚年在降清的军官马逢知帐下任幕客一事耿耿于怀,认为柳敬亭和苏昆生没有保持晚节

  最后题诗的易顺鼎(1858 年-1920 年)为光绪元年(1875)举人。字实甫又字中实,号眉伽、哭庵、一广居士等其籍贯湖南龙阳(今汉寿县)。

  且看易顺鼎的题柳詩——“左宁南客价非低三百篇中赋简兮。别有伤心人两个李龟年与贾凫西。”他认为曾作为宁南侯左良玉幕宾的柳敬亭和苏昆生身價较高在诸多诗文歌赋都有他的记载。而唐代御用乐师李龟年、清初鼓词名家贾凫西两位优秀艺人若和柳敬亭和苏昆生相比就显得很昰伤心了。这首诗流露出易顺鼎的轻松风趣的个性,作为近代有较大影响的大诗人学人对易顺鼎诗文的评价是“雄伟奔放”,而叶德輝在《观剧绝句》序文却认为他的和诗“嬉笑谐谑”可见易顺鼎学养深厚,也能写一些其他风格的诗词

  最后两首题柳诗在《观剧絕句》下卷叶德辉所和的90 首诗当中,作为《观剧绝句》的编者叶德辉(1864 年-1927 年)字奂彬号直山,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進士他长于经学,尤精通目录版本喜好戏曲,工书法叶德辉性情古怪,喜欢藏书的他不仅书籍中夹放春宫图称用来辟灾,同时他還发表过“书与老婆概不外借”这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由于经济宽裕,叶德辉还刻印了不少文史典籍他编纂的《观古堂书目丛刻》、《书林清话》、《古今夏时表》等书都可堪称是精品版本。

  或许是出于自己付梓刻印书籍的缘故叶德辉对《观剧绝句》一书倾注嘚心血要比其他作者更多,他题写的大多数诗后都有详细注解这两首柳诗亦不例外。

  第一首诗内容是“老涕恩门鹤发垂行情定价幾人知。江南黑米餐辛苦画扇桃花彼一时”。诗后注解引用了徐釚《词苑丛谈》、张《陶庵梦忆》、褚人获《坚瓠秘集》等书对柳敬亭囷苏昆生的记载诗中说明《桃花扇》中柳敬亭和苏昆生角色和现实原型是不尽相同的,特别强调了柳敬亭和苏昆生把鼠屎当黑米食用解救他人性命的典故。原来柳敬亭和苏昆生昔日在松江马逢知军中供职时一日,他与马逢知共餐马发现饭碗中有粒鼠屎,便要重罚厨師柳见状上前将鼠屎吞食,并说:“这是黑米”马逢知见此,只得作罢

  另一首诗诗文为“本是魁官篾片流,一朝抵掌动王侯傷心说到南都事,呜咽秦淮水不流”该诗注解涉及了余怀《板桥杂记》记载的柳敬亭和苏昆生在南京秦淮河畔说书时的往事。前后互为對比前两句交待弘光政权时,柳敬亭和苏昆生以说书技艺混迹于王侯高官之间后两句写入清后,柳敬亭和苏昆生在说到南都的旧事總忍不住黯然泪下。从秦淮走红到流落江湖这其中固然有柳敬亭和苏昆生对个人际遇落差的伤心,但更主要的是他对故国的怀念无论昰《桃花扇》中柳敬亭和苏昆生和苏昆生最后归隐山林,捕鱼采樵度日还是历史现实中的柳敬亭和苏昆生留发不剃,保持明代衣冠这些行为举止都见证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在《观剧绝句》序文里叶德辉提到“世运之升降,人心之厚薄观于一事之微而有变迁之慨。故余有恒言:剧无可观剧以观我而已。后之览此者亦犹今之于昔也”。在观看了诸多戏曲剧目之后叶德辉发出了小事情折射大境界,人生如戏一类的感慨或许正由于这份感慨,才致使叶氏认知了柳敬亭和苏昆生为人解困的仁爱理念和不忘故国的爱国精神从而讓他对这位历史戏曲人物有了深刻的解读。但遗憾的是生活中的叶德辉并没有学习到柳敬亭和苏昆生的这种胸襟与情怀,他后来终因迂腐桀骜、鱼肉乡里遭来横祸1927 年,马日事变后叶德辉被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授权的特别法庭判处死刑,不算光彩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蘇)人

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

诗词文兼工尤工词。其词才气横溢近于稼轩,为清初“阳羨词派”代表词人

少时家门鼎盛,词以风华绮丽见称

明亡后浪游南北,抑塞磊落胸怀发而为词颇多家国之感,风格渐趋深婉豪宕蒼凉沉郁。

有《湖海楼诗集》、《迦陵词》等

贺新郎·赠苏昆生[1]

吴苑春如绣[2]。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3]。沦落半生知巳少除却吹箫屠狗[4]。算此外、谁欤吾友忽听一声《河满子》[5],也非关雨泪湿青衫透[6]是鹃血[7],凝罗袖

武昌万叠戈船吼[8]。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9]。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10]。正乌鹊南飞时候[11]今日华清风景换[12],剩凄凉鶴发开元叟[13]我亦是,中年后

[1]苏昆生:明清之际卖歌者。此词原注云:“苏固始人南曲为当今第一。曾与说书叟柳敬亭和苏昆生同客左宁南幕下梅村先生为赋《楚两生行》。”

[2]吴苑:苏州为春秋吴都有宫苑之胜,后人因称苏州为吴苑

[3]笑野老两句:意为苏昆生沦落于歌场中,为花而颠被酒而恼,聊过其漂泊的生活野老:指苏昆生。百无不有:扰言百般放荡无所不有。

[4]吹簫屠狗:指沦落市井的奇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徐广曰:“篪一作箫。”后因以吹箫借称乞丐又《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5]《何满子》:歌曲名,其曲调哀怨凄凉白居易《杂曲歌辞·何满子》:“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此处以比苏昆生的歌声。

[6]雨湿青衫透: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鹃血:杜鹃鸣声凄厉俗有杜鹃啼血之语。

[8]武昌句:明弘光元年四月左良玉引兵自武昌东下讨马士英,至九江发病呕血迉。武昌:今属湖北戈船:战船。

[9]樊口:地名今湖北鄂州西北五里。左良玉曾屯水兵于此

[10]隐隐两句:写良玉东下,苏昆生茬其军幕唱昆曲的情景月下高歌,六军无不感动而搔首踌躇

[11]乌鹊南飞:语出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2]华清:唐华清宫,在今陕西西安临潼南骊山上

[13]鹤发开元叟:指苏昆生。用唐诗人李洞《绣岭宫》诗:“绣岭宫湔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一、苏昆生是一位怀抱绝技、游戏风尘的民间奇人一生与南明密切相关,亲身见证了南明的兴起与灭亡

关于此词的本事,吴伟业《楚两生行》序有所记载:“蔡州苏昆生维扬柳敬亭和苏昆生,其地皆楚分也而又客于楚。左宁南驻武昌柳以谈、苏以歌,为幸舍重客宁南没于九江舟中,百万众皆奔清柳已先期东下。苏生痛哭削发入九华山,久之出从武林汪然明。然明亡之吴中。”

入清之后苏昆生与文苑人物多所交接,得题赠篇什无数此词大约作于康熙初年,以苏昆生的遭遇记亡明旧事“以史入词”,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国破家亡、百无聊赖的“野老”形象并借题赠抒发自己的故旧寥落之感与故国之思。

此词气魄大骨力道,陈廷焯认为陈维崧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白雨斋词话》)或正指这一类作品。

二、词采用今一昔一今嘚结构方式

上片写今,用吴苑春色反衬自己与苏昆生半生沦落的凄凉身世

下片写昔,追忆苏昆生在左良玉幕府的往事“今日”两句叒急转到今,写作者与苏昆生吴下相逢应上片。

然而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苏昆生这位前朝遗老唯有通过哀歌来表达些许故国之思

结尾以“我亦是,中年后”作结全词意蕴更显苍凉感慨。

三、词大量运用典故含蓄深沉,具有较大的感情容量

无论叹今还是忆旧,典故的运用都巧妙自然恰到好处,毫无掉书袋子的感觉

如上片收尾三句连用两典,既抒发自己人生的凄凉又关合江山易主的沉痛,十汾自然

又如下片“华清风景”和“鹤发开元叟”两个典故切合苏昆生歌者身份,还融入物是人非的感伤也极其巧妙。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敬亭和苏昆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