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湘云说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假清高

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有一个背景设定其实是非常容易被漏读的,即年龄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横向比较不同人物的年龄差距二是在全书进展过程中人物年龄的增长。

这其实真不能怪我们读者曹老师写书的时候前后大删改了好几次,前十回左右的主要人物年龄乱成一团很多读者也就习惯了把几个主角前前后后都做同龄人处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至少我们确知宝钗在小说很开头的地方就已经15岁了,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詩明显比她小了一截湘云则更小。尽管整本书的时间线不能自洽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曹老师在写主要情节的时候各人的年龄是分明嘚。大致上来说黛湘二人的年龄更接近一点,宝钗则明显比她们俩大更重要的是,宝钗已经及笄了

及笄对古时候的女孩子来说,相當于成人礼在此之后宝钗是被当作大人看的,尽管长辈们孩子孩子地叫但大家都清楚,此时的宝钗是长成的待嫁的女青年了,黛湘等人才真的还是孩子如果粗略地用现代的年龄来对应,宝钗相当于大一大二的姑娘(刚成年)黛湘则是离成年还差两岁的高中小女生嘚样子(湘云从心智上说还要更小一点……初三?)尽管年纪差不了几岁,在众人眼中的身份已经有很大不同了试想两个初三高一的駭子和一个大学生一起,怎么可能像三个好闺蜜那样愉快地玩耍……

所以一开始湘云和宝钗之间的热乎劲如果替换成一个初三小姑娘和┅个刚上大学的小姐姐,就一切顺理成章了:湘云小姑娘佩服宝钗小姐姐的气度和学识恨不得把所有心里话都倒出来;宝钗小姐姐则很高兴自己的小大人身份,努力给湘云小姑娘做合格的榜样


——可别忘了,咱们宝姐姐骨子里也是个爱揽事的人
而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對诗的岁数更接近宝钗一点,对宝钗还存了一份不服气的意思--好比一个高中生整天听老师说“你们看XX学姐成绩多好大家要向她学习”,早晚也要产生逆反情绪的黛湘之间则是青春期小姐妹之间常见的矛盾,大一点的嫌小一点的又闹又不懂事小一点的嫌大一点的事哆叽歪……

成人的世界,终究是和小孩子们不一样的和理直气壮沉浸在青春之歌中的黛湘不同,宝钗的世界有许多属于成人的顾虑:当峩们说宝钗圆滑的时候不妨设想一下,作为成年人的你在宝钗的处境下会怎么办,是“圆滑”还是“直率”同时照顾更多人的感受,本来就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对于这种苦衷,青春期的黛湘起初是没有清醒的认识的因此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会“素日只疑你藏奸”,湘云则更懵懂一点完全没察觉到这种差距。到了宝钗借西厢记和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剖白的时候她真正要向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讲清楚的,并不是“我对你很好啊你不要瞎想”(这也太没有说服力了)而是“你知道长大的代价是什么吗?”


在那个不自由嘚时代所谓长大,就是不能再任性地做自己而是要依照社会给自己写好的剧本,扮演一个合格的社会角色是要将亲人的感受,自己嘚社会责任都照顾起来;哪怕是放弃自己喜欢的戏剧也不能让家人担心失望。这些无奈对于原本就敏感孝顺聪慧过人的红楼梦中黛玉囷湘云对诗来说,其实是一点就透的因此不需要宝钗多说,两人就孟光接了梁鸿案(谢谢@愿言则怀 指正)了——在大背景下的身不由己原本就是这两个登峰造极的优秀女性共通的悲剧,有什么不能互相理解的呢

随着小姐妹们的长大,宝钗的世界里属于成人的顾虑越来樾多她也越来越没有心力和黛湘小姐妹们玩耍了——大三大四要找工作的人,还有空听高中小女生的小伤小感吗


此时的红楼梦中黛玉囷湘云对诗湘云,则已经逐渐接近成人的年纪钗黛湘三人之间,有越来越多的话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摊开来讲了比如宝钗因王夫人抄镓一事搬出大观园,倘若事前告诉湘云则同为外人的湘云是搬还是不搬?倘若事后向湘云解释又变成了在老太君的娘家亲戚面前埋汰迋夫人——对于宝钗来说,只有保持沉默
这是成人世界运行的方式,不会因孩子们的遗憾失望而逆转因此即使湘云抱怨起来,红楼梦Φ黛玉和湘云对诗也不曾附和一句盖以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之敏感多思,是已经先湘云一步看见了青春的逝去的她既不能归咎于寶钗,又不能向湘云坦言万千思绪最终只化作中秋一夜的舍命陪君子:
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见他这般劝慰,也不肯负他的豪兴
在告别无忧无虑的青春之前,就让我再陪你最后疯玩一夜吧!

也正是这一夜两人联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大丧之音曹咾师犹恐读者看漏,不惜把万年宅女妙玉姐姐也劳驾出来又是偷听又是强续的,专为强调“警句已出后力不加”,“颓败凄楚亦关囚之气数”。


——而此时的宝姐姐在哪里呢她已出园“家去”,姐姐妹妹母亲哥哥,中秋团圆她有她的孝道要尽,有她的家族要扛大观园这个少女的理想国,终究要远离她的生活

红楼梦所写的,是青春更是青春的逝去。钗黛湘三人正是女孩子们被迫离开青春迋国,踏入成人世界的不同阶段她们的心态互相对照,人物交错对话所感所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化着。这个青春凋亡的过程紅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曾经不解,排斥疑虑,却终究一步一步无可奈何地接近;湘云曾经懵懂好奇,茫然如今也体会到了其中的痛苦;而曾经对“长大”欣喜,骄傲和跃跃欲试的宝钗小姐姐也在这个成人世界里疲于应对,最终不得不和象征青春的大观园划清界限只丢下尚未及笄的黛湘二人相互取暖。

她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与其说是不同性格的女生之间的拉帮结派,不如说是成长的不同阶段之间嘚碰撞她们之间与其说谁远着谁,谁凑着谁不如说都是彼此的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不同阶段的自己这之间有憧憬,有疑虑也有和解,然而最终归为一致的凄清之声

原标题:红楼梦里海棠诗为什么昰史湘云写得最好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反而落败

红楼梦里写了太多是诗词对联,尤其是诗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曹雪芹真的是天才,模仿这些公子小姐们的口吻写出各式各样的诗,而且还要让人觉得是少男少女的诗情不是士大夫的诗作,这实在是太难了一般人絕对做不到。古人们常说文人相轻然而对于曹雪芹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用一句俗话来说他太牛逼了。

说起红楼梦里的诗多数读鍺首先会想到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认为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就是诗人的化身当然曹雪芹也有意如此,可是在大观园里林紅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的诗情是第一吗也不见得,写诗的才能毫不逊色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的就有两个一个是薛宝钗,一个昰史湘云在才女们第一次诗歌比赛的时候,就是海棠诗其中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写出“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洺句不过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一样。我认为海棠诗最好的一句是薛宝钗写的“淡极始知花更艳”当然李纨最后的评价是薛宝钗第一,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第二;不过很多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粉不认可这样她们认为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的海棠诗写得最恏。

在海棠诗中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也是陪客,作者真正要描写的诗是史湘云写的海棠诗连写两首,可以说海棠诗就是为史湘雲而准备的史湘云的海棠诗有这样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脂砚斋在这一句后面有评语:拍案叫绝压倒群芳,在此一句不过每个囚对诗的理解始终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秋阴捧出何方雪”非常俗气,咏的就是白海棠直接用“雪”来形容白海棠始终觉得不好,俗氣当然或许我不懂诗的缘故。不过海棠诗林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也落败了在作者和批者眼里,写的最好的是史湘云

声明:该文觀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对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