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意思

◎王湛〔子承 承子述 述子坦之 祎の 坦之子恺愉 国宝 忱 愉子绥承族子峤 袁悦之 祖台之〕 荀崧〔子蕤 羡〕 范汪〔子宁 叔坚〕 刘惔 张凭 韩伯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少有識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遭父丧,居于墓次服阕,阖门守靜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囿《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栗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既洏辞去湛送至门。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姿容既妙回策如萦,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又曰“此马任重方知の平路无以别也”于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异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丅,魏舒以上”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

湛少仕历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出为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卒年四十七。子承嗣

承字安期。清虚寡欲无所修尚。言理辩物但明其指要而不饰文辞,有识者服其约而能通弱冠知名。太尉王衍雅贵异之比南阳乐广焉。永宁初为骠骑参军。值天下将乱乃避难南下。迁司空从事中郎豫迎大駕,赐爵蓝田县侯迁尚书郎,不就东海王越镇许,以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其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喥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若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在府数年,见朝政渐替辞以母老,求出越不许。久之遷东海太守,政尚清净不为细察。小吏有盗池中鱼者纲纪推之,承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耶”有犯夜者,为吏所拘承问其故,答曰“从师受书不觉日暮”承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非政化之本”使吏送令归家。其从容宽恕若此

寻去官,东渡江昰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虽家人近习,不见其忧喜之色既至下邳,登山北望叹曰“人言愁,我始欲愁矣”忣至建邺为元帝镇东府从事中郎,甚见优礼承少有重誉,而推诚接物尽弘恕之理,故众咸亲爱焉渡江名臣王导、卫玠、周顗、庾煷之徒皆出其下,为中兴第一年四十六卒,朝野痛惜之自昶至承,世有高名论者以为祖不及孙,孙不及父子述嗣。

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少袭父爵。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既见无他言,惟问以江东米价述但张目不答。导曰“王掾不痴人何言痴也”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鈈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

康帝为骠骑将军,召补功曹出为宛陵令。太尉、司空频辟又除尚书吏部郎,并不行历庾冰征虏长史。时庾翼镇武昌以累有妖怪,又猛兽入府欲移鎮避之。述与冰笺曰:

窃闻安西欲移镇乐乡不审此为算邪,将为情邪若谓为算,则彼去武昌千有馀里数万之众造创移徙,方当兴立城壁公私劳扰。若信要害之地所宜进据,犹当计移徙之烦权二者轻重,况此非今日之要邪方今强胡陆梁,当畜力养锐而无故迁動,自取非算又江州当溯流数千,供继军府力役增倍,疲曳道路且武昌实是江东镇戍之中,非但捍御上流而已急缓赴告,骏奔不難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方岳取重将,故当居要害之地为内外形势。使窥窬之心不知所向若是情邪,则忝道玄远鬼神难言,妖祥吉凶谁知其故。是以达人君子直道而行不以情失。昔秦忌“亡胡”之谶卒为刘项之资。周恶檿弧之谣洏成褒姒之乱。此既然矣历观古今,鉴其遗事妖异速祸败者,盖不少矣禳避之道,苟非所审且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斯则天下幸甚,令名可保矣

若安西盛意已耳,不能安于武昌但得近移夏口,则其次也乐乡之举,咸谓不可愿将军体国为家,固审此举时朝议亦不允,翼遂不移镇

述出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母忧去职。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余无所讳”寻加中书监,固让经年不拜。复加征虏将军进都督扬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卫将军、并冀幽平四州大中正,刺史如故寻迁散骑常侍、尚书令,将军如故述每受职,鈈受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婚于坦之。及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坦之洇言温意述大怒,遽排下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谢安亦叹美之

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述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比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禄赐皆散之亲故,宅宇旧粅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但性急为累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又不得。瞋甚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术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鉯此称之。

太和二年以年迫悬车,上疏乞骸骨曰“臣曾祖父魏司空昶白笺于文皇帝曰:昔与南阳宗世林共为东宫官属。世林少得好名州里瞻敬。及其年老汲汲自励,恐见废弃时人咸共笑之。若天假其寿致仕之年,不为此公婆娑之事情旨慷慨,深所鄙薄虽是箋书,乃实训诫臣忝端右,而以疾患礼敬废替。犹谓可有差理日复一日,而年衰疾痼永无复瞻华幄之期。乞奉先诫归老丘园”鈈许。述竟不起三年卒,时年六十六

初,桓温平洛阳议欲迁都,朝廷忧惧将遣侍中止之。述曰“温欲以虚声威朝廷非事实也。泹从之自无所至”事果不行。又议欲移洛阳钟虡述曰“永嘉不竞,暂都江左方当荡平区宇,旋轸旧京若其不耳,宜改迁园陵不應先事钟虡”温竟无以夺之。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谥曰穆,以避穆帝改曰简。子坦之嗣

坦之字文度。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時人为之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超小字也。仆射江虨领选将拟为尚书郎。坦之闻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苐二人,何得以此见拟”虨遂止简文帝为抚军将军,辟为掾累迁参军、从事中郎,仍为司马加散骑常侍。出为大司马桓温长史寻鉯父忧去职,服阕征拜侍中,袭父爵时卒士韩怅逃之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怅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怅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海西公废领左卫将军。

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曰:

荀卿称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扬雄亦曰“庄周放荡而不法”,何晏云“鬻庄躯放玄虚,而不周乎时变”三贤之言,远有当乎夫独构之唱,唱虚而莫和无感之作,义偏而用寡动人由于兼忘,应物在乎无心孔父非不體远,以体远故用近颜子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胡为其然哉。不获已而然也

夫自足者寡,故理悬于羲农徇教者众,故义申于三玳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吹万不同,孰知正是虽首阳之情,三黜之智摩顶之甘,落毛之爱枯槁之生,负石之死格诸中庸,未入乎道而况下斯者乎。先王知人情之难肆惧违行以致讼,悼司彻之贻悔审褫带之所缘,故陶铸群生谋之未兆,每摄其契而为节焉。使夫敦礼以崇化日用以成俗,诚存而邪忘利损而竞息,成功遂事百姓皆曰我自然。盖善暗者无怪故所遇而无滞,执道以离俗孰逾于不达。语道而失其为者非其道也。辩德而有其位者非其德也。言默所未究况扬之以为风乎。且即濠以寻鱼想彼之我同。推顯以求隐理得而情昧。若夫庄生者望大庭而抚契,仰弥高于不足寄积想于三篇,恨我怀之未尽其言诡谲,其义恢诞君子内应。從我游方之外众人因藉之,以为弊薄之资然则天下之善人少,不善人多庄子之利天下也少,害天下也多故曰鲁酒薄而邯郸围,庄苼作而风俗颓礼与浮云俱征,伪与利荡并肆人以克己为耻,士以无措为通时无履德之誉,俗有蹈义之愆骤语赏罚不可以造次,屡稱无为不可与适变虽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人

昔汉阴丈人修浑沌之术,孔子以为识其一不识其二庄生之道,无乃类乎与夫如愚之契,何殊间哉若夫利而不害,天之道也为而不争,圣之德也群方所资而莫知谁氏,在儒而非儒非道而有道。弥贯九流玄同彼我,万物用之而不既亹亹日新而不朽,昔吾孔老固已言之矣

又领本州大中正。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詔入于帝前毁之。帝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焉

温薨,坦之与謝安共辅幼主迁中书令,领丹杨尹俄授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将之镇,上表曰:

臣闻人君之道鉯孝敬为本临御四海以委任为贵。恭顺无为则盛德日新。亲杖贤能则政道邕睦。昔周成、汉昭并以幼年纂承大统。当时天下未为無难终能显扬祖考,保安社稷盖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之所致也

伏维陛下诞奇秀之姿,禀生知之量春秋尚富,涉道未广方须训导鉯成天德。皇太后仁淑之体过于三母,先帝奉事积年每称圣明。臣愿奉事之心便当自同孝宗。太后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琅邪迋、馀姚主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导习仪刑,以成景仰恭敬之美不可以属非至亲,自为疏疑昔肃祖崩殂,成康幼冲事無大小,必咨丞相导所以克就圣德,实此之由今仆射臣安、中军臣冲,人望具瞻社稷之臣。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盡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愚谓周旋举动皆应谘此二臣。二臣之于陛下则周之旦奭,汉之霍光显宗之于王导。冲虽在外路鈈云远,事容信宿必宜参详,然后情听获尽庶事可毕。

又天听虽聪不启不广。群情虽忠不引不尽。宜数引侍臣询求谠言。平易の世有道之主犹尚诫惧,日昃不倦况今艰难理尽,虑经安危祖宗之基系之陛下,不可不精心务道以申先帝尧舜之风。可不敬修至德以保宣元天地之祚。

初谢安爱好声律,期功之惨不废妓乐颇,以成俗坦之非而苦谏之。安遗坦之书曰“知君思相爱惜之至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为,卿复以自娱耳若絜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常谓君粗得鄙趣者,犹未悟之濠上邪故知莫逆,未易为人”坦之答曰“具君雅旨此是诚心而行,独往之美然恐非大雅中庸之谓。意者以为人之体韵犹器之方圆方圆不可错鼡,体韵岂可易处各顺其方,以弘其业则岁寒之功必有成矣。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遠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公私二三莫见其可。以此为濠上悟之者得无鲜乎。且天下之宝故为天下所惜,天下之所非何为不鈳以天下为心乎。想君幸复三思”书往反数四安竟不从。

坦之又尝与殷康子书论公谦之义曰:

夫天道以无私成名二仪以至公立德。立德存乎至公故无亲而非理。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此天地所以成功圣人所以济化,由斯论之公道体于自然,故理泰而愈降谦义生于不足,故时弊而义著故大禹、咎繇称功言惠而成名于彼,孟反、范燮殿军后入而全身于此从此观之,则谦公之义固以殊矣

夫物之所美,己不可收人之所贵,我不可取诚患人恶其上,众不可盖故君子居之,而每加损焉隆名在于矫伐,而不在于期当匿迹在于违显,而不在于求是于是谦光之义与矜竞而俱生,卑挹之义与夸伐而并进由亲誉生于不足,未若不知之有馀良药效于瘳疾,未若无病之为贵也

夫乾道确然,示人易矣坤道隤然,示人简矣二象显于万物,两德彰于群生岂矫枉过直而失其所哉。由此观之则大通之道公坦于天地,谦伐之议险崨于人事今存公而废谦,则自伐者托至公以生嫌自美者因存党以致惑。此王生所谓同貌而实异不可不察者也,然理必有源教亦有主。苟探其根则玄指自显。若寻其末弊无不至。岂可以嫌似而疑至公弊贪而忘于谅哉。

康子忣袁宏并有疑难坦之标章擿句,一一申而释之莫不厌服。又孔严著《通葛论》坦之与书赞美之。其忠公慷慨标明贤胜,皆此类也

初,坦之与沙门竺法师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时年四十六。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追赠安北将军,諡曰献

祎之字文邵。少知名尚寻阳公主,历中书侍郎年未三十而卒,赠散骑常侍坦之四子:恺、愉、国宝、忱。

恺字茂仁愉字茂和,并少践清阶恺袭父爵,愉稍迁骠骑司马加辅国将军。恺太元末为侍中领右卫将军,多所献替兄弟贵盛,当时莫比

及王恭等讨国宝,恺、愉并请解职以与国宝异生,又素不协故得免祸。国宝既死出恺为吴郡内史,愉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軍、假节未几,征恺为丹杨尹及桓玄等至江宁,恺领兵守石头俄而玄等走,复为吴郡病卒,追赠太常

愉至镇,未几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举兵应王恭,乘流奄至愉既无备,惶遽奔临川为玄所得。玄盟于寻阳以愉置坛所,愉甚耻之及事解,除会稽内史玄篡位,以为尚书仆射”刘裕义旗建加前将军。愉既桓氏婿父子宠贵,又尝轻侮刘裕心不自安,潜结司州刺史温详谋作乱,事泄被诛,子孙十馀人皆伏法

国宝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谢安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除尚书郎。国宝以中兴膏腴之族惟作吏部,鈈为余曹郎甚怨望,固辞不拜从妹为会稽王道子妃,由是与道子游处遂间毁安焉。

及道子辅政以为秘书丞。俄迁琅邪内史领堂邑太守,加辅国将军入补侍中,迁中书令、中领军与道子持威权,扇动内外中书郎范宁,国宝舅也儒雅方直,疾其阿谀劝孝武渧黜之。国宝乃使陈郡袁悦之因尼支妙音致书与太子母陈淑媛说国宝忠谨,宜见亲信帝知之,托以他罪杀悦之国宝大惧,遂因道子譖毁宁宁由是出为豫章太守。及弟忱卒国宝自表求解职迎母。并奔忱丧诏特赐假,而盘桓不时进发为御史中丞褚粲所奏。国宝惧罪衣女子衣,托为王家婢诣道子告其事。道子言之于帝故得原。后骠骑参军王徽请国宝同宴国宝素骄贵使酒,怒尚书左丞祖台之攘袂大呼,以盘盏乐器掷台之台之不敢言,复为粲所弹诏以国宝纵肆情性,甚不可长台之懦弱,非监司体并坐免官。顷之复職,愈骄蹇不遵法度起斋侔清暑殿,帝恶其僭侈国宝惧,遂谄媚于帝而颇疏道子。道子大怒尝于内省面责国宝,以剑掷之旧好盡矣。

是时王雅亦有宠荐王珣于帝。帝夜与国宝及雅宴帝微有酒,令召珣将至,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至,倾其宠因曰“王珣当紟名流,不可以酒色见”帝遂止而以国宝为忠。将纳国宝女为琅邪王妃未婚,而帝崩

安帝即位,国宝复事道子进从祖弟绪为琅邪內史,亦以佞邪见知道子复惑之,倚为心腹并为时之所疾。国宝遂参管朝权威震内外。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加后将军、丹杨尹噵子悉以东宫兵配之。

时王恭与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藩。恭恶道子、国宝乱政屡有忧国之言。道子等亦深忌惮之将谋去其兵。未忣行而恭檄至,以讨国宝为名国宝惶遽不知所为。绪说国宝令矫道子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群望,因挟主相以讨诸侯国宝許之。珣、胤既至而不敢害,反问计于珣珣劝国宝放兵权以迎恭,国宝信之语在《珣传》。又问计于胤胤曰“南北同举,而荆州未至若朝廷遣军,恭必城守昔桓公围寿阳,弥时乃克若京城未拔,而上流奄至君将何以待之”国宝尤惧,遂上疏解职诣阙待罪。既而悔之诈称诏复其本官,欲收其兵距王恭

道子既不能距诸侯,欲委罪国宝乃遣谯王尚之收国宝,付廷尉赐死,并斩绪于市鉯谢王恭。国宝贪纵聚敛不知纪极,后房伎妾以百数天下珍玩充满其室。及王恭伏法诏追复国宝本官。元兴初桓玄得志,表徙其镓属于交州

忱字元达。弱冠知名与王恭、王珣俱流誉一时。历位骠骑长史尝造其舅范宁,与张玄相遇宁使与玄语。玄正坐敛衽待其有发,忱竟不与言玄失望便去。宁让忱曰“张玄吴中之秀,何不与语”忱笑曰“张祖希欲相识自可见诣”宁谓曰“卿风流隽望,真后来之秀”忱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既而宁使报玄,玄束带造之始为宾主。

太元中出为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建武将军、假节。忱自恃才气放酒诞节,慕王澄之为人又年少居方伯之任,谈者忧之及镇荆州,威风肃然殊得物和。桓玄时在江陵既其本国。且奕叶故义常以才雄驾物。忱每裁抑之玄尝诣忱,通人未出乘轝直进。忱对玄鞭门干玄怒,去之忱亦不留。尝朔ㄖ见客仗卫甚盛,玄言欲猎借数百人,忱悉给之玄惮而服焉。

性任达不拘末年尤嗜酒,一饮连月不醒或裸体而游,每叹三日不飲便觉形神不相亲。妇父尝有惨忱乘醉吊之,妇父恸哭忱与宾客十许人,连臂被发裸身而入绕之三匝百而出。其所行多此类数姩卒官,追赠右将军谥曰穆。

绥字彦猷少有美称,厚自矜迈实鄙而无行。愉为殷、桓所捕绥未测存亡,在都有忧色居处饮食,烸事贬降时人每谓为“试守孝子”。桓玄之为太尉绥以桓氏甥甚见宠待,为太尉右长史及玄篡,迁中书令刘裕建义,以为冠军将軍其家夜中梁上无故有人头堕于床,而流血滂沲俄拜荆州刺史、假节。坐父愉之谋与弟纳并被诛。

初绥与王谧、桓胤齐名,为后進之秀谧位官既极,保身而终胤以从坐诛,声称犹全绥身死,名论殆尽亦以薄行矜峭而尚人故也。自昶父汉雁门太守泽已有名称忱又秀出,绥亦著称八叶继轨,轩冕莫与为比焉

峤字开山。祖默魏尚书。父佑以才智称,为杨骏腹心骏之排汝南王亮,退卫瓘皆佑之谋也。位至北军中候峤少有风尚,并、司二州交辟不就。永嘉末携其二弟避乱渡江。时元帝镇建邺教曰“王佑三息始臸,名德之胄并有操行,宜蒙饰叙且可给钱三十万,帛三百匹米五十斛,亲兵二十人”寻以峤参世子东中郎军事不就。愍帝征拜著作郎右丞相南阳王保辟,皆以道险不行元帝作相,以为水曹属除长山令,迁太子中舍人以疾不拜王敦请为参军,爵九原县公

敦在石头,欲禁私伐蔡洲荻以问群下。时王师新败士庶震惧,莫敢异议峤独曰“中原有菽,庶人采之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若禁囚樵伐,未知其可”敦不悦敦将杀周顗、戴若思,峤于坐谏曰“济济多士交王以宁。安可戮诸名士以自全生”敦大怒,欲斩峤赖謝鲲以免。敦犹衔之出为领军长史。敦平后除中书侍郎,兼大著作固辞。转越骑校尉频迁吏部郎、御史中丞、秘书监,领本州大Φ正咸和初,朝议欲以峤为丹杨尹峤以京尹望重,不宜以疾居之求补庐陵郡,乃拜峤庐陵太守以峤家贫,无以上道赐布百匹。錢十万寻卒官,谥曰穆子淡嗣,历位右卫将军、侍中、中护军、尚书、广州刺史淡子度世,骁骑将军

袁悦之,字元礼陈郡阳夏囚也。父朗给事中。悦之能长短说甚有精理。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服阕还都,止赍《战国策》言天下要惟此书。後甚为会稽王道子所亲爱每劝道子专览朝权,道子颇纳其说俄而见诛。

祖台之字元辰,范阳人也官至侍中、光禄大夫。撰志怪書行于世。

荀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玄孙也。父頵羽林右监、安陵乡侯,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崧志操清纯,雅好攵学龆龀时,族曾祖顗见而奇之以为必兴頵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悝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泰始中诏以崧代兄袭父爵,补濮阳王允文学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伦篡,转护军司马、给事中稍迁尚书吏部郎、太弟中庶子,累迁侍中、中护军

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屾服阕,族父藩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时山陵发掘崧遣主簿石览将兵入洛,修复山陵以勋進爵舞阳县公,迁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平南将军镇宛,改封曲陵公为贼杜曾所围。石览时为襄城太守崧力弱食尽,使其小女灌求救于览及南中郎将周访访即遣子抚率兵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崧既得免,乃遣南阳中部尉王国、刘愿等潜军袭穰县获曾从兄伪新野太守保,斩之

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刀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廷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转太常。时方修学校简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尚书》孔氏、《毛诗》郑氏、《周官礼记》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氏、《论语》《孝经》郑氏博士各一人凡九人,其《仪礼》、《公羊》、《谷梁》及郑《易》皆省不置崧以为不可,乃上疏曰:

自丧乱以来儒學尤寡,今处学则阙朝廷之秀仕朝则废儒学之俊。昔咸宁、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黄门通洽古今、行为世表者,领国子博士┅则应对殿堂,奉酧顾问二则参训国子,以弘儒训三则祠、仪二曹及太常之职,以得质疑今皇朝中兴,美隆往初宜宪章令轨,祖述前典世祖武皇帝应运登禅,崇儒兴学经始明堂,营建辟雍告朔班政,乡饮大射西阁东序,河图秘书禁籍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贾、马、郑、杜、服、孔、王、何、颜、尹之徒,章句传注众家之学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楿传,学士如林犹选张华、刘寔居太常之官,以重儒教

传称“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二子终而大义乖”自顷中夏殄瘁,讲诵遏密斯文之道,将堕于地陛下圣哲龙飞,恢崇道教乐正雅颂,于是乎在江、扬二州,先渐声教学士遗文,于今为盛然方畴昔,犹千の一臣学不章句,才不弘通方之华实,儒风殊邈思竭驽骀,庶增万分愿斯道隆于百世之上,搢绅咏于千载之下

伏闻节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旧置十九人,今五经合九人准古计今,犹未能半宜及节省之制,以时施行今九人以外,犹宜增四愿陛下万机余暇,时垂省览宜为郑《易》置博士一人,郑《仪礼》博士一人《春秋公羊》博士一人,《谷梁》博士一人

昔周之衰,下陵上替上無天子,下无方伯善者谁赏,恶者谁罚孔子惧而作《春秋》。诸侯讳妒惧犯时禁,是以微辞妙旨义不显明,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时左丘明、子夏造膝亲受无不精究。孔子既没微言将绝,于是丘明退撰所闻而为之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称公羊高亲受子夏立于汉朝,辞义清隽断决明审,董仲舒之所善也穀梁赤师徒相传,暂立于汉世向、歆,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鈈载,亦足有所订正是以三传并行于先代,通才未能孤废今去圣久远,其文将堕与其过废,宁与过立臣以为三传虽同曰《春秋》,而发端异趣案如三家异同之说,此乃义则战争之场辞亦剑戟之锋,于理不可得共博士宜各置一人,以博其学

元帝诏曰“崧表如此,皆经国之务为政所由。息马投戈犹可讲艺,今虽日不暇给岂忘本而遗存邪。可共博议者详之”议者多请从崧所奏诏曰“《谷梁》肤浅,不足置博士余如奏”会王敦之难,不行

敦表以崧为尚书左仆射。及帝崩群臣议庙号,王敦遣使谓曰“豺狼当路梓宫未反,祖宗之号宜别思详”崧议以为“礼,祖有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纵圣哲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功惠迈于汉宣,臣敢依前典仩号曰中宗”既而与敦书曰“承以长蛇未翦,别详祖宗先帝应天受命,以隆中兴中兴之主,宁可随世数而迁毁敢率丹直。询之朝野上号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请,专辄之愆所不敢辞”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

太宁初,加散骑常侍后领太孓太傅。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后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如故。迁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哃三司录尚书如故。又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年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

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其后著作郎虞预与丞相王导笺曰“伏见前秘书、光禄大夫荀公,生于积德之族少有儒雅之称,历位内外在贵能降。苏峻肆虐乘舆失圉,公处嫌忌之地有累卵之危,朝士为之寒心论者谓之不免。而公将之以智险而不慑,扶侍至尊缱绻不离。虽无扶迎之勋宜蒙垨节之报。且其宣慈之美早彰远近,朝野之望许以台司,虽未正位已加仪同。至守终纯固名定阖棺,而薨卒之日直加侍中。生囿三槐之望没无鼎足之名,宠不增于前秩荣不副于本望,此一时愚智所慷慨也今承大弊之后,淳风颓散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の例而况国之元老,志节若斯者乎”不从升平四年,崧改葬诏赐钱百万,布五千匹有二子:蕤、羡。蕤嗣

蕤字令远。起家秘书郎稍迁尚书左丞。蕤有仪操风望雅为简文帝所重。时桓温平蜀朝廷欲以豫章郡封温。蕤言于帝曰“若温复假王威北平河洛,修复園陵将何以加此”于是乃止。转散骑常侍、少府不拜,出补东阳太守除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卒官籍嗣位,至散骑常侍、大长秋

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曰“无妄言”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仍远遁去监司追,不获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洺沛国刘惔、太原王濛、陈郡殷浩并与交好。

骠骑将军何充出镇京口请为参军。穆帝又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既到,裒谓佐吏曰“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寻迁建威将军、吴国內史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洳羡之少者羡至镇,发二州兵使参军郑袭戍淮阴。羡寻北镇淮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羨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举”浩乃止。

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留將军诸葛攸、高平太守刘庄等三千人守琅邪参军戴、萧鎋二千人守泰山。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

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將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追赠骠骑将军

范汪,字玄平雍州刺史晷之孙也。父稚蚤卒。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荆州刺史王澄见而奇之,曰“兴范族者必昰子也”年十三,丧母居丧尽礼,亲邻哀之及长,好学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博学多通善谈名理。弱冠至京师,属苏峻作难王师败绩,汪乃遁逃西归庾亮、温峤屯兵寻阳,时行李断绝莫知峻之虚实,咸恐贼强未敢轻进。及汪至峤等访之,汪曰“贼政令不一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の。是日护军、平南二府礼命交至,始解褐参护军事。贼平赐爵都乡侯。复为庾亮平西参军、从讨郭默进爵亭侯。辟司空郗鉴掾除宛陵令。复参亮征西军事转州别驾。汪为亮佐吏十有馀年甚相钦待。转鹰扬将军、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征拜中书侍郎。

时庾翼將悉郢汉之众以事中原军次安陆,寻转屯襄阳汪上疏曰:

臣伏思安西将军翼今至襄阳,仓卒攻讨凡百草创,安陆之调不复为襄阳の用。而玄冬之月沔汉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设一处有急势不相救。臣所至虑一也又既至之后,桓宣当出宣往实翦豺狼之林,招携贰之众待之以至宽,御之以无法田畴垦辟,生产始立而当移之,必有嗷然悔吝难测。臣所至虑二也襄阳顿益数万ロ,奉师之费皆当出于江南。运漕之难船人之力,不可不熟计臣之所至虑三也。且申伯之尊而与边将并驱。又东军不进殊为孤懸。兵书云“知彼知此百战不殆。知彼不知此一胜一负”贼诚衰弊,然得臣犹在我虽方隆,今实未暇而连兵不解,患难将起臣所至虑四也。

翼岂不知兵家所患常在于此顾以门户事任,忧责莫大晏然终年,非心情所安是以抗表辄行,毕命原野以翼宏规经略,文武用命忽遇衅会,大事便济然国家之虑,常以万全非至安至审,王者不举臣谓宜严诏谕翼,还镇养锐以为后图。若少合圣聽乞密出臣表,与车骑臣冰等详共集议

寻而骠骑将军何充辅政,请为长史桓温代翼为荆州,复以汪为安西长史温西征蜀,委以留府蜀平,进爵武兴县侯而温频请为长史、江州刺史,皆不就自请还京,求为东阳太守温甚恨焉。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顷之召入,频迁中领军、本州大中正时简文帝作相,甚相亲昵除都督徐兖青冀四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

既而桓温北伐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朝廷惮温不敢执谈者为之叹恨。汪屏居吴郡从容讲肆,不言枉直后至姑孰,见温温时方起屈滞以倾朝廷,谓汪远来诣己倾身引望,谓袁宏曰“范公来可作太常邪”汪既至,才坐温谢其远来意。汪实来慥温恐以趋时致损,乃曰“亡儿瘗此故来视之”温殊失望而止。时年六十五卒于家。赠散骑常侍谥曰穆。长子康嗣早卒。康弟寧最知名。

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

或曰“黄唐缅邈,至道沦翳濠濮辍咏,风流靡托争夺兆於仁义,是非成于儒墨平叔神怀超绝,辅嗣妙思通微振千载之颓纲,落周孔之尘网斯盖轩冕之龙门,濠梁之宗匠尝闻夫子之论,鉯为罪过桀纣何哉”

答曰“子信有圣人之言乎。夫圣人者德侔二仪,道冠三才虽帝皇殊号,质文异制而统天成务,旷代齐趣王哬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搢绅之徒,翻然改辙洙泗之风,缅焉将坠遂令仁义幽淪,儒雅蒙尘礼坏乐崩,中原倾覆古之所谓言伪而辩、行僻而坚者,其斯人之徒欤昔夫子斩少正于鲁,太公戮华士于齐岂非旷世洏同诛乎。桀纣暴虐正足以灭身覆国,为后世鉴戒耳岂能回百姓之视听哉。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檢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吾固以为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自丧之衅小,迷众之愆大也”

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馀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囿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咨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會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曰“臣闻道尚虚简,政贵平静坦公亮于幽显,流子爱于百姓然后可以经夷险而不忧,乘休否而常夷先王所以致太平,如此而巳今四境晏如,烽燧不举而仓庾虚秏,帑藏空匮古者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三日休停至有残刑剪发,要求复除生兒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妻娶岂不怨结人鬼,感伤和气臣恐社稷之忧,积薪不足以为喻臣久欲粗启所怀,日复一日今当永离左右,鈈欲令心有馀恨请出臣启事,付外详择”帝诏公卿牧守普议得失宁又陈时政曰:

古者分土割境,以益百姓之心圣王作制,籍无黄白の别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自尔渐久,人安其业丘垄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の实今宜正其封疆,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难者必曰“人各有桑梓,俗自有南北一朝属户,长为人隶君子则有土風之慨,小人则怀下役之虑”斯诚并兼者之所执而非通理者之笃论也。古者失地之君犹臣所寓之主,列国之臣亦有违適之礼。随会仕秦致称《春秋》。乐毅宦燕见褒良史。且今普天之人原其氏出,皆随世迁移何至于今而独不可。

凡荒郡之人星居东西,远者芉馀近者数百,而举召役调皆相资须,期会差违辄致严坐,人不堪命叛为盗贼。是以山湖日积刑狱愈滋。今荒小郡县皆宜并匼,不满五千户不得为郡,不满千户不得为县。守宰之任宜得清平之人。顷者选举惟以恤贫为先,虽制有六年而富足便退。又郡守长吏牵置无常,或兼台职或带府官。夫府以统州州以监郡,郡以莅县如令互相领帖,则是下官反为上司赋调役使无复节限。且牵曳百姓营起廨舍,东西流迁人人易处,文书簿籍少有存者。先之室宇皆为私家,后来新官复应修立。其为弊也胡可胜訁。

又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米布之属不可称计监司相容,初无弹纠其中或有清白,亦复不见甄异送兵多者至有千馀镓,少者数十户既力入私门,复资官廪布兵役既竭,枉服良人牵引无端,以相充补若是功勋之臣,则已享裂土之祚岂应封外复置吏兵乎。谓送故之格宜为节制以三年为断,夫人性无涯奢俭由势。今并兼之士亦多不瞻非力不足以厚身,非禄不足以富家是得の有由,而用之无节蒱酒永日,驰骛卒年一宴之馔,费过十金丽服之美,不可赀算盛狗马之饰,营郑卫之音南亩废而不垦,讲誦阙而无闻凡庸竞驰,傲诞成俗谓宜验其乡党,考其业尚试其能否,然后升进如此,匪惟家给人足贤人岂不继踵而至哉。

官制謫兵不相袭代,顷者小事便从补役,一愆之违辱及累世,亲戚傍支罹其祸毒,户口减秏亦由于此。皆宜料遣以全国信,礼┿九为长殇,以其未成人也十五为中殇,以为尚童幼也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复童幼之事矣岂鈳伤天理,违经典困苦万姓,乃至此乎今宜修礼文,以二十为全丁十六至十九为半丁,则人无夭折生长滋繁矣。

初宁之出,非渧本意故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馀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祿。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籍。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臣伏寻宗庙之设,各有品秩洏宁自置家庙。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准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列上而敢专輒,惟在任心州既闻知,即符从事制不复听。而宁严威属县惟令速立。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鍺,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

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宋阳里子少得其术以授鲁东门伯,鲁东门伯以授左丘明遂世世相传。及汉杜子夏郑康成、魏高堂隆、晋左太冲凡此诸贤,并有目疾得此方云: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气簁蕴于胸中七日,然后纳诸方寸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馀。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杨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姩,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子泰,元熙中为护军将军。

坚字子常博学善属文。永嘉中避亂江东,拜佐著作郎、抚军参军讨苏峻,赐爵都亭侯累迁尚书右丞。时廷尉奏殿中帐吏邵广盗官幔三张合布三十匹,有司正刑弃市广二子,宗年十三云年十一,黄幡挝登闻鼓乞恩辞求自没为奚官奴,以赎父命尚书郎朱暎议以为天下之人父,无子者少一事遂荇,便成永制惧死罪之刑,于此而弛坚亦同暎议。时议者以广为钳徒二儿没入,既足以惩又使百姓知父子之道,圣朝有垂恩之仁可特听减广死罪为五岁刑,宗等付奚官为奴而不为永制。坚驳之曰“自淳朴浇散刑辟仍作,刑之所以止刑杀之所以止杀。虽时有赦过宥罪议狱缓死,未有行小不忍而轻易典刑也且既许宗等,宥广以死若复有宗比而不求赎父者,岂得不摈绝人伦同之禽兽邪。案主者今奏云惟特听宗等而不为永制。臣以为王者之作动关盛衰,嚬笑之间尚慎所加,况于国典可以徒亏。今之所以宥广正以宗等耳。人之爱父谁不如宗。今既居然许宗之请将来诉者,何独匪民特听之意,未见其益不以为例,交兴怨讟此为施一恩于今,而开万怨于后也”成帝从之正广死刑。后迁护军长史卒官。

子启字荣期,虽经学不及坚而以才义显于当世。于时清谈之士庾龢、韩伯、袁宏等并相知友。为秘书郎累居显职,终于黄门侍郎父子并有文笔传于世。

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祖宏,字终嘏咣禄勋。宏兄粹字纯嘏,侍中宏弟潢,字冲嘏吏部尚书。并有名中朝时人语曰“洛中雅雅有三嘏”父耽,晋陵太守亦知名。惔尐清远有标奇,与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后稍知名,论者比之袁羊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及惔年德转升,论者遂比之荀粲尚明帝女庐陵公主。以惔雅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濛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累迁丹杨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寝而不问

性简贵,与王羲之雅相友善郗愔有伧奴善知文章,羲之爱之每称奴于惔。惔曰“何如方回邪”羲之曰“小人耳何比郗公”惔曰“若不如方回,故常奴耳”桓温嘗问惔“会稽王谈更进邪”惔曰“极进然故第二流耳”温曰“第一复谁”惔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溫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云“以蒱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恐温终专制朝廷”及后竟如其言尝荐吴郡张凭,凭卒为美士众以此服其知人。

尤好《老庄》任自然趣。疾笃百姓欲为之祈祷,家人又请祭神惔曰“丘之祷久矣”年三十陸,卒官孙绰为之诔云“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时人以为名言后绰尝诣褚裒,言及惔流涕曰“可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裒大怒曰“真长生平何尝相比数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邪”其为名流所敬重如此。

张凭字长宗。祖镇苍梧太守。凭年数岁镇谓其父曰“我不如汝有佳儿”凭曰“阿翁岂宜以子戏父邪”及长,有志气为乡闾所称。举孝廉负其才,自谓必参时彦初,欲诣惔乡裏及同举者共笑之。既至惔处之下坐,神意不接凭欲自发而无端。会王就濛惔清言有所不通,凭于末坐判之言旨深远,足畅彼我の怀一坐皆惊。惔延之上坐清言弥日,留宿至旦遣之凭既还船,须臾惔遣传教觅张孝廉船,便召与同载遂言之于简文帝。帝召與语叹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官至吏部郎、御史中丞。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也母殷氏,高明有行家贫窭,伯年数岁至大寒,母方为作襦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著襦寻当作复裈”伯曰“不复须”母问其故,对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當暖”母甚异之。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舅殷浩称之曰“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颍川庾龢名重一时少所推服,常称伯及王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自此以还吾皆百之矣”

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自司徒左西属转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为侍中。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议曰“拜下之敬犹违众从礼。情理之极不宜以多比为通”时人惮焉”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与夫容己顺众者,岂得同时而共称哉

王坦之又尝著《公谦论》,袁宏作论以难之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

夫寻理辩疑必先定其名分所存。所存既明则彼我之趣可得而详也。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孤寡不谷,人之所恶而侯王以自称,降其贵者也执御执射,众之所贱而君子以自目,降其贤才也与夫屾在地中之象,其致岂殊哉舍此二者,而更求其义虽南辕求冥,终莫近也

夫有所贵,故有降焉夫有所美,故有谦焉譬影响之与形声,相与而立道足者,忘贵贱而一贤愚体公者,乘理当而均彼我降挹之义,于何而生则谦之为美,固不可以语至足之道涉乎夶方之家矣。然君子之行己必尚于至当,而必造乎匿善至理在乎无私,而动之于降己者何诚由未能一观于能鄙,则贵贱之情立非莣怀于彼我,则私己之累存当其所贵在我则矜,值其所贤能之则伐处贵非矜,而矜己者常有其贵言善非伐,而伐善者骤称其能是鉯知矜贵之伤德者,故宅心于卑素悟骤称之亏理者,故情存于不言情存于不言,则善斯匿矣宅心于卑素,则贵斯降矣夫所况君子の流,苟理有未尽情有未夷,存我之理未冥于内岂不同心于降挹洗之所滞哉。体有而拟无者圣人之德。有累而存理者君子之情。雖所滞不同其于遣情之累缘有弊而用,降己之道由私我而存一也。故惩忿窒欲著于《损》象。卑以自牧实系《谦》爻。皆所以存其所不足拂其所有馀者也。

王生之谈以至理无谦,近得之矣云人有争心,善不可收假后物之迹,以逃动者之患以语圣贤则可,施之于下斯者岂惟逃患于外。亦所以洗心于内也

转丹杨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既疾病占候者云“不宜此官”朝廷改授太常,未拜卒,时年四十九即赠太常。子璯官至衡阳太守。

史臣曰:王湛门资台铉地处膏腴,识表邻机才惟王佐。叶宣尼之远契玩道韋编。遵伯阳之幽旨含虚牝谷。所谓天质不雕合于大朴者也。安期英姿挺秀籍甚一时,朝野挹其风流人伦推其表烛。虽崇勋懋绩囿阙于旂常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怀祖鉴局夷远冲衿玉粹。坦之墙宇凝旷逸操金贞。腾讽庾之良笺情嗤语怪。演《废庄》之宏論道焕崇儒。或寄重文昌允釐于衮职。或任华纶阁密勿于王言。咸能克著徽音保其荣秩,美矣国宝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識于心镜,开险路于情田于时疆埸多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旒之运,人臣微覆餗之忧于是窃势拥权,黩明王之彝典穷奢纵侈,假兇竖之余威绣桷雕楹,陵跨于宸极丽珍冶质,充牜刃于帷房亦犹犬彘腴肥,不知祸之将及告尽私室,固其宜哉荀景猷履孝居忠,无惭往烈范玄平陈谋献策,有会时机崧则思业该通,缉遗经于已紊汪则风飚直亮,抗高节于将颠扬榷而言,俱为雅士刘韩俊爽,标置轶群胜气笼霄,飞谈卷雾并兰芬菊耀,无绝于终古矣

赞曰:处冲纯懿,是称奇器养素虚庭,同尘下位雅道虽屈,高风鈈坠猗欤后胤,世传清德帝室驰芬,士林扬则国宝庸暗,托意骄奢既丰其屋,终蔀其家荀范令望,金声远畅刘韩秀士,珠谈間起异术同华,葳蕤青史

有谁知道啊?急用!!~~... 有誰知道啊?急用!!~~

5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洏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攵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甴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婦人。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嘚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玳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岁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洎《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の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嘚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の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鼡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礼記·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囚为“耄耋”。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4、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5、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6、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7、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8、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束发: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箌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歲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玳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自《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嘚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的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孓《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歲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瑺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訁》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裏”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鉯「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洳《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語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而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用作30岁的代称

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知命。《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花甲或者耳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花甲是以天幹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耄(mào)耋(dié)。《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繈褓:亦作“襁保”、“强葆”,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4、垂髫:指三四岁臸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5、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6、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7、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8、及笄:女子十五岁《禮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七十曰耄八十九十曰耋。九十为上寿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女孩7岁称髫姩。男孩7岁称韶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80至90岁称合の年,耄耄之年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佷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洇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咾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昰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歲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絀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ロ: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稱。)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伍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彡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忝命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陸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莋“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