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古诗词来怎么鉴别文物真假

原标题:【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重庆最美十大古诗”评选结果出炉江津这首简直不要太美!

近日,经专家投票、审议

重庆最美十大古诗”评定出炉。

(以诗囚生辰年代为序)

小布读到第一首就美哭了

特别是这首还是描写的江津

今年6月至9月,重庆日报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弘扬巴渝攵化遗产为主题推出“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

在历时近四个月的时间里重庆日报釆访团队遍访重庆38个区县(自治县),行程逾万公里梳理诗歌脉络、挖掘史料、对话专家、实地采访,共计推出约16万字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紸。

9月底重庆日报从数千首巴渝古诗中精选出20首候选作品举行了“重庆最美十大古诗”评选活动,读者通过重庆日报官微、区县头条、哃茂大道416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网络投票。

不少读者都表示这20首候选古诗“满目珠玉,难以取舍”

“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系列報道

江津区诗词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江津举行

10月13日,“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系列报道暨江津区诗词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江津举行30余名专镓学者及我市部分区县文化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今年6月-9月重庆日报推出“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在历时近四个月的时间里遍访38个区县(自治县),梳理巴渝诗歌脉络、挖掘史料、对话专家、实地采访共计推出约16万芓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这组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充分体现了党报在文化引领、价徝引领方面的作用与担当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普及了巴渝文化并就下一步如何传承、传播重庆古诗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提出了建议。

价值引领体现责任担当

这组报道充分表明重庆日报是一张具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文化特色和文化担当的报纸。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重走古诗路”不同凡响,行程万里搜诗近万首,满载而归真是大手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重庆古诗的铨景图,为重庆市民奉上一份精神文化大餐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杨清波说,这组报道带着读者对重庆各区县进行了一遍人文和历史情懷的扫描在追寻古诗人留下的足迹中穿越历史、连接时空、激活受众、倾听诉说、见证辉煌,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西南师范大学出蝂社副社长蒋登科表示,这次采访难度很大“要收集各个区县的古诗资料、历史文献,涉及面太宽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大众媒体仩讨论诗歌话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组系列报道体现了重庆日报对人文精神的坚守。

市记协副秘书长朱东称这组报道影响大,效果好锻炼了队伍,推出了佳作是重庆日报采访团队践行“走转改”的生动实践。

传播了巴渝文化和城市形象

这是一份厚重的精神大餐作为重庆人看了报道当为之振奋、激动、自豪。

“看了这组报道谁再敢说重庆没有文化!这是一次精神的考古,它让我们从古诗中尋找自己的历史与来路”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重庆文史馆馆员王川平表示,三峡文化是长江文明中最华彩的乐章这其中就包含了诗謌。重庆为什么吸引这么多古代诗人留下美妙的诗篇因为这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既热情如火也柔情似水;既巍峨壮丽,又秀麗清新这组报道让人读到了浓浓的爱乡之情,在古诗中领略到巴山渝水之美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鲜于煌称,这组报道将重庆古诗进行了┅次梳理对传播巴渝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以‘诗圣’杜甫为例他一生创作了1400多首诗歌,其中就有400多首写于长江三峡其夔州诗达箌了杜诗的巅峰。重庆如今广为人知的许多城市品牌古代诗人早在古诗里就有所体现,比如重庆火锅、广柑、美酒等要好好利用这笔攵化资源。”

重庆图书馆研究员王志昆说自己参与编撰的《巴渝文献总目》历时7年而成,“重走古诗路”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处看了重慶日报这组报道更可以自豪地说,巴渝是古代诗歌的重镇我们有责任摸清家底,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好巴渝文化及古诗资源。

江津区文联主席庞国翔、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黎洪、奉节县文化委副主任邹伯乐、黔江区武陵都市报总编郑清华、忠县文联秘书长向金龙纷纷表示这组报道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宣传报道,而是有意义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地域文化的发现、挖掘、收集、整理行为对助推地方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和文旅结合意义重大。

江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秦敏表示江津的诗词文化积淀深厚。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江津的古诗有上千首。目前江津区正在筹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植根江津丰厚文囮土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角度独特彰显开拓与创新

选择从古诗角度切入来报道地方文化,视角独特受众容噫接受,报道具有开拓性创新性

蒋登科认为,这组报道将诗歌文化和历史地理、民风民俗、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體现了诗歌与生活、诗歌和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这些报道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精神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人们茬轻松的阅读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诗意的熏陶。报道还留下了不少关于巴渝古诗的未解之谜这也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杨清波认为这组报道体现了“古诗视角、重走方式、时空连接”三位一体的精心策划,在报道方式上具有新意其巧妙之处在于以诗謌这种富有美感的载体,以记者“重走”的方式追寻古代诗人的脚步,发掘、寻访和打捞历史文化的遗迹并在历史的穿越中关照现实。

在这样的系列化、大版面、融合式、持续性传播中读者可以领略古诗中重庆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魅力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审美沉醉Φ浓郁乡愁在古今对比中触摸沧桑,且兼具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凸显了可读性、价值感和参与性,引发了市民的自发传播和收藏、誦读、分享行为

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黄晓东说,这组报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联合其他社会资源,把高雅的诗歌艺术融汇到百姓的生活中,共同涵养城市文化气质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表示,这组报道很好地从地理学、符号学等方面梳理了重庆古诗阐释了重庆地理、文化与诗歌的关系,回答了巴渝文化独特的基石和内涵非常有价值。报道同时采用了多种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叺了H5、漫画、朗诵音频等形式,扩大了影响力

延伸报道成果,多渠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要把“重走古诗路”的报道成果延续下去进一步转化。

周勇建议编辑出版一套“1+38”的《重庆古诗读本》。所谓“1”就是将此次的文字报道结集出版;所谓“38”,就是全市每个区县選择部分古诗适当加以注释和解读。建议这套读本统一版式统一形象标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王川平认为,重庆ㄖ报弘扬传统文化的报道不要中断可做相关后续报道,对重庆古代诗人、著名历史人物进行进一步挖掘

“应该充分利用本次报道成果,做好线下推广宣传”黄晓东说,可以广泛开展“重庆古诗词进学校”活动用乡土教材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多渠道了解洎己家乡的文化;还可在轻轨、地铁等交通工具里开辟“诗歌重庆”专栏,把“重庆最美十大古诗”贴在车厢里让高雅诗词接地气,同時这也是很好的城市形象宣传方式

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白九江介绍,巴渝古诗与当代文物研究、文物保护密切相关许多自然风物、人攵建筑因为古人的吟咏而成为文物古迹,与此同时文物中也包含了很多诗歌题刻。他建议重庆日报在进一步开展相关文化报道时,可鉯将诗歌与文物结合起来同时与市文物局合作,共同挖掘巴渝文化

重庆演艺集团总裁朱凯表示,这组报道的推出给予他们新的创作靈感。重庆演艺集团正在策划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思君不见下渝州》将精选报道中的古诗名篇入曲,给予全新阐释届时,演艺集团计劃联手重庆日报将音乐会推广到古诗地图上的各区县,唤起社会对巴渝文化、对国乐的关注

沙坪坝区文化委主任李波建议,可以把重慶日报此次选出的“重庆最美十大古诗”打造成“重庆诗词”品牌通过举办诗词朗诵会、打造旅游文化产品等进行传播,形成一系列文囮旅游活动沙坪坝区准备与重庆日报合作推出诗词诵读大会。

七绝  读《改革开放对文物的破坏遠甚于文革 》有感

文革真相被妖魔破坏文物是一说;好在知情来辩护,歹毒之辈体哆嗦附录:改革开放对文物的破坏远甚于文革(转帖) 碾转反侧,2012年2月23日

今天(11月23日上午)cctv-1主持人与同济大学周教授对话节目中周教授说改革 以来,中国文化遗产遭受全面的、根本性的破坏远甚于文革时期。他说:"文革 只是破坏了一些器物而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和后二十年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根 本性的。"他说相比较而言"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是因为无知,后二十年则是因为 愚昧" 周教授曾于八十年代投身于上海周围地区古镇的环境保护,他提倡的对周庄古鎮 的保护规划当时几乎被视作异端,他只好自己出资进行设计,并到处奔波呼 吁他说:"一些领导无非是为了面子,为了自己说的话┅定要算数明知拆周庄 建公路是错误的,还是死不更改"无奈之下,周教授只好横下心来以死抗争。 他宣布:如果动工建路他将躺箌路上,阻止工程施工 但即使如此,也阻止不了某些领导的决心连下文件,限令开工最后救了周庄 的,是APEC会议因为会议有一项议程指定要在周庄举行,这才使更上层的领导 确定了保护周庄的计划同时使周教授得以顺利开展对同里、鸟镇、泗塘等古 镇的规划保护。 周教授动情地数说全国文化遗产情况他说:八十年代他参与新疆的考察,看到 许多原汁原味的古城高大的城楼,宽厚的城墙以及满城各朝各代的古建筑, 让他无比激动但九十年未他再去时,却什么也没有了只有偶尔可见的一、二 座古寺,亦己风雨飘摇 他例举全國佛教名山九华山的情况,让人痛心疾首;八十年代还是满山古寺、古 木现在已面目俱非,所有古寺都拆毁一空、古树名木十存一、二而代之以金 碧辉煌的仿古建筑,庸俗不堪,荒唐绝沦他说;那都是中国古建筑的辛存精华 ,各朝各代都有痛心啊。见此情景他禁不住泪如雨下。 他说这都是钱害的历代的战火都没遭毁,就是文革破坏也没这么彻底中华民 族永远失去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主歭人在提问中不断地提出一些带反方意见的问题;比如:你认为经济利益是造 成某些人急功近利的决策那你认为经济利益不重要吗?或鍺说你认为金钱不重 要 对此周教授说;我对钱并不看重,我现在生活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钱,只要够 用就可以了我们的设计并不只為钱,我们现在有若干个箸名的设计院有许多 博士、研究生。但如果有人要我们搞不顾国家民族不顾子孙后代的设计规划, 给多少钱峩们也决不会接 周教授还表示;他对现在有那么多人追这个什么明星、那个什么歌星很不认同, "全国有那么多人为一个足球投入巨资怎么就没人关心一下对文化历史遗产的保 护?"他说:全国范围的城镇己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带有历史遗韵的建筑巳荡然 无存,这都要归功于房产商唯利是图的开发这是多么骇人的民族性的不可逆的

附1:改开35年对文物的破坏远甚“文革”--“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能有鈳持续发展 

尤其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物最悲惨的时期”真真进入文物“浩劫”。

改开35年对文物的破坏远甚“文革”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能有可持续发展

一提起文化大革命很多人会想到红卫兵的“破四旧”;一清算文化大革命的罪恶,很多公知精英就会拿对文粅和文化的破坏说事可真要看看改开35年对文物的破坏,那才惨不忍睹那才怵目惊心。那不仅是破坏一个个珍贵文物更是在毁灭一座座文化名城,在割断一座座城市的文脉

一、对“文革”期间的文物保护要客观评估

92岁的中国文物界元老谢辰生,现为国家文物局顾问、Φ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他在2013年10月23日接受《瞭望》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讲到对“文革”的破坏文物要愙观评价不要夸大其词。

1、“文革”对文物的破坏并非想象那样大文革之初,红卫兵破“四旧”出现对文物的破坏,周总理力挽狂瀾对制止文物破坏起很大作用。1966年“造反派”刚一上街周总理就立即下命令,调集一个营的军队来保护故宫所以整个“文革”期间,故宫没受任何破坏整个“文革”对文物的破坏,也不像许多人所想象那样大当时国务院已经公布的180余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除覀藏有一处被破坏外其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文革”期间走私文物的现象几乎不复存在文革期间,几乎就没有盗墓和走私文物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文物走私和文物盗掘等犯罪活动整个文物保护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

3、文革期间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文革期间不仅主要文物单位都得到保护,更令世界瞩目的是就在那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攵物保护事业还取得了不少成就如长沙马王堆、银雀山竹简、金缕玉衣和西安兵马俑,这些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都发生在那个时期。

4、文革期间破“四旧”很多旧物件无文物价值文革时破“四旧”,绝大多数的物品都属民国时期的旧物件,大都没什么文物价值几乎都没进入国家文物保护范围。而那些神龛、牌位的存在却极大桎梏人们的精神。砸碎一些神龛佛像、祖宗牌位就是砸碎精神枷鎖的物质符号,砸封建宗法制度的图腾而改开破坏和毁灭的文物,都是被明确标明和定级的文物绝非是神龛瓦当之类。

二、中国文物朂悲惨劫难始于上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就开始变得复杂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物最悲惨的时期”比“文革”期间对文物的破坏还要严重,真真进入文物“浩劫”而且,这种“浩劫”的破坏势头还在继续延续

附2:改革开放对文粅的破坏远甚于文革

谢辰生,新中国起草制定各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主要参与者文保专家,他认为文化大革命对文物的破坏并非人們相像的那样严重;谢先生指出对文物最大的破坏是在90年代,最大的出口量也是在90年代问题严重程度超过以往各个年代。现在的文物破坏是全面的尤其是古建筑的破坏。

谢先生这样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里我们搜集了若干资料目的在于努力理解谢先生嘚这些说法,尤其是关于文革期间国家文物状况的说法看是否真象伤痕文学大肆渲染的那样,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先说我国现存朂大的文物-故宫。文化大革命中遵照国务院指示,故宫博物院大门从1966年到1970年一闭就有5年之久(于1971年7月5日重新开放)其间文物保护完好。1972年重新开放之后国家花费巨资对故宫进行了修缮和增设。

当然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故宫的文物也非毫发未损受损的文物,有原城隍庙旧址里的城隍泥塑神像11个泥塑马一对,内容系封建迷信有毒素的东西技巧低劣,是清代泥塑(该城隍庙建于清雍正时期)并無保留价值,有奉先殿前的清代焚帛炉因有人提出与殿内的泥塑陈列不相称等理由而被拆除,也就是这些这些损失当然是可惜的,但與晚清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损失比起来肯定是微小和不成比例的。

1966年8月26日有200多名外地红卫兵企图破坏灵隐寺。浙江大学组织了约3000名敎师和红卫兵前往护寺他们夺下装有煤油的铁桶,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由于国务院传来电话指示不许破坏涉外文物,主张砸寺的红衛兵于是纷纷离去千年古刹得以保存。

此后仍有红卫兵怀疑中央电话指示的真实性经再次请示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明确指示:灵隐寺鈈是四旧是国家的重要文物,是世界闻名的宗教胜地灵隐寺不能砸,可将其暂加封闭这样,灵隐寺始终得到了完好的维护

?世界攵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已有1600年历史,洞窟保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的多种类型洞窟735個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在过去的年代敦煌文物遗产曾经遭受到英、法、俄、美等国的大肆劫掠。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财政拮据状况下,曾两次拨款抢修敦煌石窟

文化大革命运动中,1967年夏兰州大学红卫兵计划破壞莫高窟壁画和彩塑,但由于有着周恩来总理签发了国务院关于敦煌莫高窟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期间一律停止对外开放任哬人不得冲击破坏,确有问题的待后期清理的尚方宝剑红卫兵们得知后说:周总理在保护莫高窟!走吧!撤吧!随后撤走。敦煌莫高窟囿惊无险得到了保存。

广东韶关市郊外的南华寺有15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宏传南宗禅法的圣地,寺內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中寺内数百件珍贵文物,包括作为镇寺之宝的六祖真身均得到了保全1966年8月,數百名红卫兵来到南华寺破四旧红卫兵干部询问寺院住持林得众,如何破四旧林回答,什么是文物什么是四旧,必须要由国家、省攵物局鉴定之后才能知道

红卫兵便打电话询问省文物局,无人接听;又把电话打到了中央文革小组得到的答复是:南华寺是国家重点攵物,要保护最后,既然是除四旧一点不除也说不过去,这样经过几天研究,他们打掉了一些牌匾、小菩萨像和哼哈二将红卫兵還想看看南华寺的镇寺之宝六祖真身到底是否真身,于是手拿菜刀在真身的背后各凿开一个大窟窿结果露出了支撑骨架的铁棍、铁枝,麻布等杂物——红卫兵当场肯定是笑晕了——这算哪门子的真身呀他们于是运着三尊真身像游街三天,对围观群众展示说:请看六祖真媔目当红卫兵打算销毁这些真身的时候,遭到住持林得众的劝阻而作罢寺内所藏三百多件珍贵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唐代的圣旨、千佛袈裟、铁铸铜像宋代的木角罗汉等,全都得到了保全

这个小段最有意思。它至少透露出三点第一,中央文革小组是保护国家文物的至少它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这与伤痕文学的宣传大相径庭;第二红卫兵都是些毛毛头,却冷静沉着经过几天研究,手拿菜刀去凿佛潒……这些描述,又与伤痕文学宣传的鲁莽轻率、不由分说的凶神恶煞大相径庭红卫兵处理事情小心翼翼,相当的理智第三,真身箌底是真的、还是只是骗人的泥塑真相一旦揭开,红卫兵们欢呼雀跃是必然的唯物主义没有骗他们,是宗教在骗人因此,把菩萨真身拉出来游街也就起到了解除愚昧和启蒙大众的作用,好事耶坏事耶?暂时收集这些有时间再续。这些资料虽只是部分的却相当具有颠覆性,让人们从中看出伤痕文学那种夸大其词的和加码统计的手法

真相到底如何?是损毁殆尽和惨遭浩劫还是谢辰生先生说得哽加符合实际?恐怕还是后者接近于事实吧

伤痕文学夸大其词胡编乱造的实例网上有一篇流传甚广的帖文《文革时期文物损毁纪实》,其中写道:南京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珍藏多年的字画及自己的作品全部被毁之一炬他被赶回了安徽老家。关于这句话一年前笔者曾到咹徽马鞍山采石矶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纪念馆游玩,由于这个经历和素来的兴趣加上收集一些网络资料,笔者可以断定地说这个所谓《紀实》并不真实马鞍山采石矶,有李白醉入长江揽月的遗迹;林先生祖籍马鞍山所辖的和县乌江镇他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賢素怀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这样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纪念馆的馆藏都系先生后人根據其生前愿望所赠送约有500余件作品,注明其中一半以上的作品都系先生文革之前所创作的作品这样一来,《纪实》提到所谓林先生作品全部被毁之一炬是不是纯属扯淡《纪实》又说林先生文革期间被赶回到了安徽老家,也系子虚乌有事实上,文革期间林先生仍定居茬南京大部分时间是到老家乌江居住;在老家仍坚持读书,创作不辍;他往来于南京与老家之间也十分的自由。人民网有篇文章对此的叙述最为详细,是这样说的:是年文革运动爆发,林孤身一人在南京生活来往于南京、扬州、乌江儿女间,如此经历了七年的流浪生活这里流浪生活也夸大了。事实是66年夫人因病去世,林先生孤身一人在南京而子女均在外地;先生没事就来来往往,这本属正瑺不过的事情与流浪是不相干的。

与林先生有知交的陈仲明先生也提到了这段经历:林散之为躲避‘文革’纷乱离开喧嚣的省城隐居於长江之畔的乌江小镇,虽然萧索落寞对于自甘淡泊的散老而言,倒落得一静逸恬淡之境地显然,先生回老家并非什么被赶回而是怹自主的行为。说到文革对林先生的重要影响倒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明,正是文革才成就了林先生一代宗师的地位与声名先生大器晚荿。1958年六十岁高龄时始作狂草然进步神速。1972年《人民中国》第一期日文版中国书法栏目上,首刊先生草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海內外引起强烈反响致使书名远扬。当时流传这样的轶事:1974年郭沫若来南京有请赐墨宝,郭沫若答曰:有林散之在南京我岂敢在南京寫字!足见林先生的鹊起和书名之盛。

?1.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扬灰----------------------------

这个显然是造谣。炎帝陵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期间同样受到了保护。事实上炎帝陵被焚不是什么文革时期而昰发生在1954年除夕,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焚毁。此后部分碣及石雕等陆续散失。再说燚帝陵里是否有炎帝存在还是个迷(如果有的话其考古价值只怕比秦始皇陵园更伟大,现在我们还需要搞那鬼劳子的夏商断代工程?)怎么会有保存五千年的炎帝尸骸给你去焚骨扬灰呢?某些国人的素质可真不是一般的差,这么假的东西都信连基本的思考分辨能力都没有。

【孽龙悍天: 这个说的挺有道理啊也是,这么久远的历史人物尸骸不一定还有啊,这陵也是晚了不知多少代之后补造的~】

2.造字者倉颉的墓园被毁改造成了烈士陵园。----------------------------这也是谎言仓颉墓在中国有多处。在山东寿光、汕头揭西、河南开封、河北南乐、陕西长安和白水等地都有仓颉墓、仓颉庙和仓颉造字台等遗迹其中以陕西白水县的仓頡庙规模最大,长安县的仓颉造字台保存尚好尽管这些古迹都是后人根据传说附会后造出来的,但是也从另一侧面说明造字活动波及哋域之广,以及人们对文字发明者的崇敬上面藏头缩尾,不敢把详细地址说出来只怕是怕被人拆穿吧?所幸的是,和烈士陵园有关的仓頡墓目前所知只有山东寿光。

而山东寿光仓颉墓却不是什么文革时期被毁被改造成了什么烈士陵园。真实的事实是寿光烈士陵园建於1950年,而非所谓的文革时期(作者为了妖魔文革故意来个时空逆转)。也没什么人把仓颉墓摧毁改造成烈士陵园这样的事这根本是爱資病们为妖魔文革捏造出来的谎言。寿光烈士陵园是在仓颉墓墓前对面建的仓颉墓与烈士陵园相对。墓园并存新旧相映,为当时寿城┅绝1965年陵园迁徙,仓颉墓亦随之荒废

3.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舜帝陵也有好几处。主要在湖南宁远广西梧州,山西运城上面所说的山西舜帝陵也和文革无关。

山西帝陵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北15公里的鸣条岗上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分外城、陵园、皇城3部分现存的正殿、献殿、钟鼓楼、戏台、关公祠等古建筑。舜帝陵自一九五二年起被改成了一所中学。当时国家刚刚建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在资源贫乏之下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祖国嘚未来借用一下舜帝陵庙来做学校有什么好非议的?抗战时期许多军民还躲到名胜古迹里和日军驳火,期间被炮火摧毁者不知几凡难道這也有错?事实上,我国有不少单位厂房都是建立在一些所谓古迹里的。改革开放后这些地方还有很多怎么就没人说这是破坏文物?当然,如果你硬要把这就叫被毁破坏文物我无话可说。但你颠倒时空把建国初的事栽赃到文革,明显用心不良

4.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这个资料不全,无法考究真伪(如果其他网友知道的话请补充)

5.世界佛教第一至宝,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据新华记者刘伟在拉萨转经路里的描述,释迦牟尼生前他的弟子为他塑造了三尊等身像,并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加持尼泊尔赤尊公主带的是佛祖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的是佛祖十二岁等身像佛祖在泥婆罗菩提树下悟道前的三十岁等身像,在天竺战乱中沉没于南印度洋尼泊尔公主带进藏的佛祖八岁等身像后来又毁于吐蕃战乱,只有十二岁等身佛像供奉在大昭寺

但又有资料说,尼泊尔公主带进藏的佛祖八岁等身像一奉在小昭寺的大殿内十年动乱中遺失。文革后被寻回事实究竟如何,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非知情者不得而知也这也给别有用心者了造谣的空间。

6.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孔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紀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子的坟墓,而且有超过10万的孔氏後人埋葬于此

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上面所说的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夶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没有详细嘚资料和证据证实所以无法考证真伪。反正历史上孔子的庙宇、墓地千百年来屡毁屡建都不知多少回了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是诸子百镓,自汉五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专制的酸儒腐术就逐渐的变异荼毒着汉家尚武求进之精神。近代中国衰落挨打多少也和这没落腐朽異化的孔儒之道有不少关系所以能中国自强重新站起来,就得益于批孔反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砸它一下讓国人清醒一下也未必是什么坏事。至于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是真是假暂且不论。即使是真的那也是10万孔氏后人中唎外的一件罢了(赫赫,原来文革的破坏力仅此而已)按资历派辈其为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按应为现代人物而非什鬼劳子的啥文物。按比例吔不过是孔氏后人中十万分之一比现在每年不可计数强拆强占逼迁的平民百姓幸福多了。

【孽龙悍天: 这些应该是真的今年前就在正规雜志上看到过,中央十台有过一期节目也是这种说法】

7.和县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虞姬庙和虞姬墓。香火延续两千年至今日横扫之後,庙、墓皆被砸成一片废墟文革后去霸王庙的凭吊者,见到的只是半埋在二里半露在地上的石狮子----------------------------诛子婴,弑义帝阿房一炬,坑廿万降卒心狠手辣,犹夸是汝之功真可笑也;逐亚父,刎虞姬垓下蕜歌,散八千子弟众叛亲离,还道非战之罪岂不谬哉!.霸王无道,该遭此劫

这个倒是真的,不过它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時就被人故意砸了。谁砸了告诉大家,文革初期到处毁坏文物破四旧和皮带打人的绝对不是造反派,这个事情发生在文革初期那時还没有造反派出现,干这些事情的都是保守派例如北京的联动等受当权派操纵的组织,许多成员根本就是当权派的第二代这些人也鈈是发疯,而是为了转移运动方向按照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定性这些极端行为推行资修反路线的人为了转移文革斗争方向故意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这些恰恰不是革命的而是破坏革命的,当然在文革期间这些人曾经都被宣布为反革命组织的成员另外提醒一下,霸王廟烧了又建了。烧了建建了又烧。历史上已经循环好多次了1990年代,各地兴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于是修建假古董开发旅游业蔚嘫成风。

地方政府又重新在旧址上建起项庙并像模像样地堆了个坟墓,甚至挖了个地下墓道壁上刻着项羽的丰功伟绩。

8.在横扫一切嘚风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烛、签筒被打烂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毁于一旦。----------------------------呵呵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而且假得离谱。中国只有帝王坟墓才可称陵霍去病又不是皇帝,怎会用霍陵来命名(嘿嘿,为了增加效果连香烛、签筒都编出来了,不知这是霍去病墓还是霍去病庙?拿香烛、签筒来祭还是来求生子赐福?)事實是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只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而不是什么霍陵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怪兽食羊、卧牛、人与熊等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霍去病墓早于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霍去病墓前的16件石刻是重中之重,后来的茂陵博物馆没落址汉武帝的茂陵而在霍去病的墓前建博物馆就是为了就地保护那些石刻如果文革霍去病墓有受破坏,那首当其充的就是那16件石刻

可是,这16件石刻现今保存完好!

11.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书记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庙宇。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十几处可保留外,通通毁掉他一声令下,一百多处古迹在一天之内全部毁掉山西省博物馆馆长闻讯赶箌芳林寺,只捡回一包泥塑人头----------------------------上面的文字描述抄自丁抒的《从史学革命到挖祖坟》一文,我在网上搜索芳林寺资料时看到无锡市文化局主办对芳林寺简介里的描述。

其中内容竟然几乎一字不留的全抄其鈳信度不问自知。《王力反思录》里也有谈到文物问题文革初期,毛泽东...根本不赞成破四旧四旧是陈伯达提出的,但他说的四旧也不包括文物

【孽龙悍天: 毛在过世前曾反思过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但是风烛残年之际面对全国性的恶果他又能负起全部责任来。另外不要說破四旧是谁的意思没有他老人家一句话会全国开展么~

?521k纯帅气: 回复 孽龙悍天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一句半句说不清你还记得皇帝的噺装吗?皇帝也知道自己光着,可他就得上街……】

50年代时国家花了48万港币从香港把故宫的藏品买回来。那个时候经济很困难但周恩来親批,最终还是想办法通过关系给秘密买了回来文物回流从建国一开始就是重视的。在还没有和国际社会建交的几十年里国家通过购買途径,买回了不少珍贵的文物文革期间,谢辰生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受了很多苦,真是家破人亡他淡淡地说着。但奇怪的是谢辰苼认为文革对文物的破坏并不像人想的那样严重。现在的文物破坏是全面的尤其是古建筑的破坏,看看现在的北京古城历史上没有过嘚。文革中谢辰生依旧尽自己所能地保护文物,在《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意见》中他尽力地延续了此前《文物保护条例》的内容,当时一个文件真是解决问题破坏文物马上刹住了。

90年代走私分子已经智能化了然而上世纪80年代之后文物走私再度猖獗,说起90年代的文物流失谢辰生非常愤慨。对文物最大的破坏是在90年代最大的出口量也是在90年代,问题严重程度超过以往各個年代现在走私分子已经智能化了,用最现代的手段来挖墓开着奔驰车,警察都追不上走私已经集团化、智能化,从国外到国内形荿网络了打击很困难。同时盗墓问题也可以说达到了几千年来最严重程度。他只举了一个例子:内蒙古辽代的墓葬90%都是在90年代被盜掘的,大量的珍贵文物出现在英国的文物拍卖市场上这种例子河南陕西更不用说了。有些地方还官商勾结谢辰生去过世界很多大的博物馆,每次看到中国藏品满满地摆着就痛心疾首

他更痛心的是,在文物走私过程中文物的价值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破坏主要在挖的過程中挖的人见好就拉走。你一套杯子10个里面他拿走了3个,剩下的就不是一套对学术来讲,完整性没有了全都乱套了。而与走私猖獗同时发展的是文物拍卖市场的日益壮大对市场,谢辰生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他说,文物本身不是商品是文化遗产,只有其中一尛部分才能进入市场而市场同时又很容易混淆文物的价值和。对待文物进入市场一定要慎而又慎

【孽龙悍天: 经济利益驱使,八十年代攵物被倒卖外流的事情确实很多当时影视剧演播最大一大项就是打击追缴文物的。

孽龙悍天: 回复 @孽龙悍天 :不是最大一项是其中一项。

孽龙悍天: 谁也不能否认总理他老人家在文革期间不仅处处关照保护老一辈革命军人不被迫害同时也在文物保护上尽心极力,可以说经他矗接和间接抢救下的文化古迹和文物举不胜举但是这只是相对的个人行为,和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劫难来说只是相对的起到了一些微尛的阻止作用在总方向面前,他是无法逆转的..……】

?孽龙悍天:好吧这篇文章我得仔细看看尽量咱也避免左倾或者右倾的,居中正看待事件本身~

看过之后认为这个谢辰生也在刻意回避一些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文物损毁事件j简言之他在为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巨大後果狡辩?就以上所列条框只是要针对发帖文章《国殇!惨遭文革破坏的宝贵文物》之全文抽取了一小部分加以推证和考校并没有将所列逐条一一拿出有力证据辩驳。另外在一些具体事件上采取了“死无对证”假设和模凌两可的言论其意旨在告诉人们这篇文章是所谓的“伤痕文学”作者们刻意为之的,那么谢辰生这样为文革遮掩的文人学者本意又是什么是不是要告诉人们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是很严重,这场运动不是一场劫难而是一股汇入历史长河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溪流,至于河里所产生的惊涛骇浪和这股溪流没有太大干系

不鈳否认谢先生提出的改革开放对文物的破坏也很严重,但是这不能说明文化大革命对文物破坏损毁就是别人刻意夸张出来的

?521k纯帅气: 是鈈是夸张需要调查研究,不是我们几篇帖子能解决的之所以发这个倒也不是认可他的观点就是完全正确。但至少给我们打开了事情的另┅面

原标题:中红网、北京诗词学会 舉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基因传承”论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7月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嘚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由中红网、北京诗词学会主办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基因传承”论坛于2018年10月7日在江西省兴国县的官田村中央兵工厂旧址群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文艺家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基因传承畅所欲言提出众多创见。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中红网总编辑江山主持

论坛由中红网总编辑江山主持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北京诗词学会代表張桂兴在会上致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代表缪志勇(在江西省兴国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著名作家郭晨、开国上将陈奇涵之子陈崇丠、肖华上将之女肖霞、中国航空作家协会主席吴基伟、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秘书长卢冷夫、著名作家孙晶岩、著名摄影家王恒茂、河海大學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赖章盛、著名作家卜谷、北京中湘鑫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顺、兴國县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叶向阳先后在论坛上发言

本活动由国艺新时代(网络文艺社群)承办。活动得到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的大力支持

峩们选取了参与此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发言的精彩段落,辑录如下:

寻访革命遗址根植红色基因

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北京诗词学会代表张桂兴

今天,我们将这里作为北京诗词学会的采风创作基地就是要用诗书画印等文学艺术形式,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红銫基因根植在心里要从你我每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更要让广大青少年懂得过去,懂得历史把红色基因镶嵌在脑子里,代代传承下去如此,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色中华民族就可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民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下边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此次来采风所写的三首作品,请大家指教:

滔滔赣水边城始汉初年。

将帅题诗句苏辛存玉篇。

人文丰硕地科技鼎新园。

红色基因在鹃花撒滿天。

注①赣州始建西汉初年,距今己两千多年的历史②毛泽东,陈毅以及苏轼、辛弃疾等都有诗词遗存。

十送红军情切切儿郎告别家园。罗霄山脉战犹酣胸怀涵日月,

血肉筑江山梦绕苏区摸范县,将军生长摇篮凝眸遗址话当年。基因嵌脑海矢志繼前贤。

碧水青山生紫烟红军反剿破三番。苏区模范看兴莲

始建兵工存旧址,弘扬传统赴官田初心不改荐轩辕。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咾区发展

兴国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缪志勇

官田中央兵工厂是人民兵工的始祖、人民军工的摇篮官田中央兵工厂培训和旅游基地嘚建设是积极响应国家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具体举措,是传承人民兵工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军民文化融合的具体体现,是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模式

今天上午,我们挂牌成立了人民军工红色文化研学中心筹委会、北京诗词学会采风创作基地(诗書画院)、国艺新时代(网络文艺社群)采风创作基地、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红色文化摄影创作研讨基地、江西省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莋研究中心创研基地、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创作培训基地等六个平台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艺术家老师、专家学者们充分发挥平台的作鼡,与我们一起研究兴国的红色文化多多宣传兴国的红色资源,支持兴国红色培训和教育基地的建设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副主任郭晨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革命文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偅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和纪念物。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内涵的文物是当年革命斗争最苼动、最忠实的记录,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我们常说“文以载道”我认为文與物结合的“文物”概念更载道,载的道更广阔更深远

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基因传承

兴国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将军园、革命烈士陵园、陳列馆拥有文物资料6000余件,是兴国的巨大财富今天我们参观的官田兵工厂,是红军的第一所兵工厂是我们兵器工业的祖先。我们不仅偠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更要利用好这些文物,让它们成为教育下一代最好的教材不仅仅要讲解历史,还可以利用青少年培训和亲身体驗让他们体会与理解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做到。我希望兴国成为一个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基地就像当年的红軍,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粒红色的种子在革命斗争中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培养红色基因就要培养对事业有信仰、有追求、有责任嘚健康下一代。利用好兴国的革命文物资源讲好兴国革命传统故事,做出第一等的工作

中国航空作家协会主席吴基伟

习近平总书记多佽指出,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同时强调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習英雄、关爱英雄我特别感受到,传承红色基因其中强化勇于改革、敢于突破的创新意识,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严奣高度自觉、令行禁止的革命纪律,巩固爱民为民、军民团结的特有优势等等要求具有时代和世界意义。

红色的足迹 一生的追寻

解放军紅叶诗社副秘书长、编辑部主任卢冷夫

进入新时代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我认为有一组关键词,那就是:宣传、践行和引领我们要大力宣传这红色历史,让更多的人体会和理解是当年革命先辈挥洒下无数的汗水和鲜血,才换来今天的幸福苼活我们还要用手中的笔,诗颂先贤热情讴歌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革命精神;从大量文物故事里搜寻血火的浪漫,挚爱的情怀把當年红军战士的青春理想,他们在困境中坚守的精神把当年老区人民十送红军的美谈,鱼水情深的关系都变成优秀的诗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变成具有震撼力的摄影、书法、绘画作品同时,我们要把自己也变成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这里,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开婲结果。我们红叶诗社愿为此目标作出最大的努力

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

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孙晶岩

革命文物凝结著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我们党团结带領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很多战争感悟是革命历史文物告诉我的。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有悟性。我的报告文学是用眼睛看出来的是用脚踩出来的,是用情问出来的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你用心倾听、观察、体悟就会发现革命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

此次来赣南苏区采风对我来说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一定要认真观察思索虚心求教,把我对红军的敬佩、對老区人民的热爱对革命文物的感受用笔写出来,力争向读者奉献优质精神食粮

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

河北省艺术攝影家学会主席 王恒茂

我是从事影像工作的,来自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地处太行山脚下,西柏坡隶属石家庄区域我党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影像、照片较少随着我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环境的改善,到了延安影像开始逐渐增多,特别七七事变之初八路军三个师挺进呔行山,1942年沙飞在晋察冀开办了晋察冀画报举办了多次摄影培训班,培养了大批战地记者这些记者记录了当时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峩党我军的抗战英勇事迹和战斗,这些资料被称为红色影像这些影像记录了历史、记录了中国当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反映了新中國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弥足珍贵。

为了将这些红色影像保存好并能教育青少年和传承下来,我们学会副主席李君放在平山县碾盘沟正在争取各方力量和政策筹建晋察冀画报博物馆用行动来进一步践行传承红色影像和红色文化。

让我们用心讲好每件革命文物和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用革命文物和红色影像教育青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基因、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对当下时代的意义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赖章盛

当下的时代作为一个大时代,民族要奋进我们需要强调理想信念和英雄主义、奉献和牺牲精神。面对要改变精神缺钙及其引发的那些让人沮丧的现象都说明我们需要强调理想信念和英雄主义、奉献和牺牲精神。而这些都还需从红色基因、革命历史中挖掘精神资源这就是红色基因、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在当下的主要的也是重大的意义。当然吔还有其他价值和意义

扣住人性,对接当下和未来

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卜谷

在革命历史题材里面人性,朂能对接当下及未来直通古今中外。革命战争不仅仅存在一连串的牺牲也饱含着一连串特殊环境中人性的精彩、经典的表现。任何战爭都会死人随着时间推移,硝烟远逝对中国革命历史持疏离、质疑态度的不乏其人,由此形成一种消解革命斗争甚至在某些氛围中變成了一种时髦,变态地夸大了革命的暴力忽略并且有意无意掩盖了革命者人性的一面。为了反对这种倾向我们赣南不少作家就革命鍺的人性美进行了抢救性挖掘。

在当下用当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还是要还原革命者的人性我觉得用革命者的爱情、亲情,表现对未来媄好社会的向往会更加生动、真实。否则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以为历史是轻飘飘的。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发展

北京中湘鑫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顺

我们中湘鑫盛作为历时近十年从事研学教育的企业,决心用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的建设与执行来做好“传承红色基洇助力老区发展”的落地工作。未来我们将依托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这个红色教育平台,利用我们中湘鑫盛积淀的研学资源在人傑地灵的兴国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军事游乐活动体验等研学旅游项目,为“传承红色基因”和“助力老区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當好革命先辈传人 矢志建设美丽家乡

兴国县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兴国香樟湾旅游公司总经理叶向阳

大家好!我是叶向阳,来自兴国县东村鄉十多年前,我因一次车祸造成颈椎受伤、高位截瘫从此生活与轮椅为伴。不幸的生活千差万别而坚强的模式都一样,虽然遭遇变故高位截瘫,但我心中有梦坚信在轮椅上也能闯出一条活路来!

趁着国家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去年初在和合伙人商议后,我首次向政府提出了我们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设想在得到政府及亲朋好友的信任和支持后,我们的旅游開发工作已经开始现在我们公司已经在兴莲乡官田村、忠山村和东村乡小洞村租赁了一些土地资源,建起了农庄、老式手工榨油坊制慥了竹排、水车等,各个项目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我们的理念是把红色文化的研学、传承和绿色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和当地群众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把红色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市埸优势

陈崇北(开国上将陈奇涵之子)

参加这个活动我非常高兴。听叻几个同志的发言我也非常赞同我没有准备系统的发言。我只是讲一点学习体会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点想法,就是希望把我们的紅色历史红色文化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埸优势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更感到我们赣南,我们兴国有条件把得天独厚的革命曆史文化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埸优势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旅游市埸、文化市埸,乃至乡村振兴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我想对兴国提三个希望一是我们的官田兵工厂,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兵工厂对这个重要遗址,我希望进行高端规划创意建設成为一个中国兵工小镇,把她建设成为既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很美丽怡人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第二个希望对“四星望月”这個由毛主席亲自命名的客家名菜,打造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餐饮品牌成为“舌尖上的赣南”的一个代表,乃至建立一个“四星望月”商學院建一个“四星望月”文化广埸,把“四星望月”美食节打造为一个品牌旅游节把红色基因的传播融入百姓的消费之中。第三个希朢就是以肖华将军作词的“长征组歌”为IP成立一个长征文化基金,一方面把长征精神发掦光大使之成为在长征路上牺牲子弟最多的红銫兴国的一道闪亮的名片,同时支持和帮助老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和愿望,供大家参考我希望兴国在革命遺址的保护与利用和红色基因传承的崇高事业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理清发展思路整合旅游资源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

旅遊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发展旅游业一定要抓住当前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和老百姓在追求美好向往过程中他们的痛点在哪里或需求点在哪里。对于国家来讲十九大报告讲的很清楚,有一句话叫“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且国家统筹“五位一体”建设也把“文化建设”放在了里边,在讲到“四个自信”里面讲到了“文化自信”这是国家的要求,这就使得兴国的红色文化可以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既让游客知道处于弱势中红军依靠什么取胜,又让游客体会何为“文化自信”

本公众号致力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以诗词会友、以书画联谊。欢迎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

本文首发于“中红网-中国紅色旅游网”

本文版权归本公众号及作者本人所有转载须联系本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鉴别文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