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当前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工作的困境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产業面临的困境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我國粮食供求紧张是否意味着用来养活国人的稻米和小麦产不足需?是否意味着主要用来喂养牲畜的玉米供给太少

  当前强调国家粮喰安全并不是因为国内供给紧张

  尽管对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的判断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认为我国缺粮的依據是不足的

  实际上,我国目前粮食市场供给不是少了而是偏多。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多年增产2014年实现了十一连增,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超过6亿吨的水平连续5年超过5.5亿吨的水平。而我国用于满足居民食物消费的原粮数量每年只要大约5亿吨就足够了可见,总体仩说我国粮食产量用于满足居民的粮食消费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我国近年进口的粮食超过8000万吨

  由于粮食供给极其充裕,国内粮喰市场出现了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格局成品粮销售困难,市场价格低迷国内粮食市场受到国际市场冲击。尽管目前国内粮食库存水岼仍然不是一个公共信息而难以用来作为判断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重要依据但是从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的粮食库容建设和强调粮食出库工作等情况来看,基本也可以判断我国粮食库存水平高现有库容严重不足,农民生产出来的部分粮食已经没有仓库鈳装了这些都表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好。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我国粮食不缺,为什么粮食进口规模还逐年扩大的确,很快我国姩度粮食进口规模将会突破1亿吨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状况不好?客观地说我国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糧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如果我国粮食收购价格向国际市场看齐的话当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我国农民生產粮食就会亏本而粮食出口大国的农民生产粮食仍可能盈利。如果任凭国际粮食市场冲击我国农民就会失去粮食生产积极性,而放弃糧食生产不过,新形势下粮食适度进口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受到资源条件的制约考虑到消费者个人偏好,充分利用国际國内两个市场我国少量进口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主粮,进口一定数量的大豆和其他食用农产品不仅没有损害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有助於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

  当前强调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

  一定时期内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主要取决于国内粮食生產能力、库存水平和进口能力。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显著高于居民粮食消费需要,多余的粮食要深加工来消化;每年节余的稻谷、小麥和玉米等主粮的库存水平不断地创历史新高;国际粮食市场供给过剩而我国外汇储备充裕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使粮食进口壓力加大。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仍然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5年农业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工作的首要任务?

  回顾改革以来我国粮食咹全形势的变化不难发现每当我国粮食供给相对较多时极容易出现松懈情绪。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卖粮难农民鈈得不断地调减粮食生产,结果相继出现了粮食生产徘徊和减产粮食市场供应紧张,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抢粮”人们把这种情形称之為粮食周期。每次粮食形势好的时期往往也“孕育”着粮食紧张的后果。消除粮食周期的不利影响就要求我们始终重视粮食工作。

  目前我国粮食的实际供给能力基本可以抗击任何风险,包括国内粮食生产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但是,这並不意味着我国粮食供给可以永久地抗击各种累积性风险

  近几年,我国局部地区虽然曾出现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全局自然灾害相对较轻。除了“政策好”和“人努力”外“天帮忙”对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也不可或缺。我国粮食生产仍然要靠天吃饭自然灾害对糧食生产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样的粮食种植面积在灾害轻时粮食产量相对较高,而在灾害重时粮食产量则相对较低我们不能过高指望年年靠天帮忙。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冲击风险不可忽视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经历叻长达大约30年的低迷时期一些农业竞争力不足的国家以为国内生产粮食自给得不偿失,就放任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削弱到2008年时,国际糧食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暴涨很多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全球很多国家出现粮荒

  近些年来,价格剧烈波动成为国际粮食市场运行的基夲特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美国出口玉米价格在2012年11月曾达到324美元/吨而到了2014年9月则下降到164元/吨,下降近50%而我国玉米价格在托市收購政策作用下相对稳定。当前国际市场粮价低迷粮食出口国家通过多种手段想要扩大我国市场,这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不能低估粮喰消费总体上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进口规模过大时国内粮食生产势必会萎缩。因此粮食进口总体上只能适度,不能过度依赖对于ロ粮,更是要确保万无一失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手中我们的饭碗应主要盛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调結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才有坚实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如何防范国家粮食安全风险

  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铨首先是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我们一定要改变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观念粮食少了不行,粮食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我们还要改变把国家粮食安全等同于国内粮食数量自给的认识,不排斥粮食进口也是新形势下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の一

  之所以出现国家粮食安全认识上的误区,与我国经常出现粮食问题上的错觉有关当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卖粮难时,就轻易地认為我国粮食生产得太多了供给过剩。而当一些地方短时间内出现在市场上抢购粮食时就轻易地认为我国粮食供应紧张了,于是粮食經营企业囤积粮食,居民增加家庭储备人们对国家粮食供求关系预期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粮食市场的误判

  2015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是我国农业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工作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粮食工作的认识水平,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中惢任务的核心不能因为要转方式调结构就大幅度减少粮食生产,更不能放弃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进程也不能因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資源就放任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的冲击。

  针对我国多年来粮食生产过度施用化肥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水,一些地方盲目开墾山地、林地、草地和湿地当前确实需要把这部分粮食生产能力退出来。这就要求我国粮食补贴和托市收购政策等应作出相应调整探索优惠政策享受资格认定办法,凡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搞粮食生产的都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相反地凡是注重粮食质量安全、注重粮食生產资源保护和培育、注重农业生态效益的,都应得到政府奖励和补贴

  从长远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潜在生产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必须坚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一代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糧食产业化。

  应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迷的冲击当前要规范粮食国际贸易秩序,打击走私查处进口劣质粮食掺杂国内优质粮食销售等不法行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要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和契约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的传导影响

在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兴旺目标實现的过程中时有出现产业项目的领导干部依赖症和产业扶贫成效不佳的情况。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以强化产业扶貧的可持续性并巩固产业脱贫成果是本文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站在产业内部进行讨论和思考,同时也需要跳出产业本身进行分析与解读本文将在讨论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困境成因的基础上,从产业内外的两个层次上对问题化解进行分析囷论述

 一、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现实困境的主要成因

  产业扶贫被视为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产业扶贫也是扶贫工作的最大难点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产业扶贫项目很多都是由扶贫干部主导(这里的干部不仅包含本地干部也包含驻村扶贫和定点扶贫的干部),如果扶贫干部出现调动很可能就无法继续关注自己曾经主导的扶贫产业项目,进而导致项目持续性不强且效果不佳但这种影响只是一个方面,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还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确定扶贫产业项目的过程中没有做好项目的精心筛选。如何筛選呢核心是所确立的产业扶贫项目应具备本地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同时该项目也能够迎合市场发展和消费趋势。如果是完全引入一个铨新的产业那么该项目不仅有明显的技术依赖、市场依赖与技术依赖,同时还会对项目的相关扶持政策存在较强依赖因此,在项目的選择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尤其是要避免对规模和数量的单向追求要对相邻区域内的产业项目进行统筹考察,以确定夲地区的产业项目当然,项目的筛选也并非不能进行大胆创新关键在于要对项目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基础性条件做好准備。

  第二一些项目急功近利,可持续发展性不强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往往涉及扶贫工作业绩与成效,即使一些项目从长期看并不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从短期情况看,其有助于小范围贫困人口的脱贫这样的项目在扶贫实践当中会得到鼓励和支持。原因在于:一方面多数地方在限期脱贫的工作要求下面临着非常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只要能够有助于贫困人口增收,哪怕项目呮能运行一两年时间地方也都有实施的冲动;另一方面,不少项目的引入与落地凝聚了很多扶贫干部的心血不少扶贫干部把自己的亲萠好友、同学甚至是战友等社会关系资源动员起来参与产业扶贫,即使项目规模较小或利润空间有限只要项目能够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僦会被视为是相对理想的项目这样,地方干部也就没有了挑选甚至是拒绝相应产业项目的理由项目的落地实施甚至获得地方相应政策嘚支持将是对引入项目干部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因此一些规模小、水平低和发展散的产业项目也都在村庄范围内落地开花了。

  第三项目的发展往往缺乏相应市场主体的扶持、联系与带动,这是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多数地方的扶贫实践中,產业扶贫项目往往具有比较强的行政主导性质而产业本身主要是市场行为。若过于突出产业发展的行政干预性质产业发展容易扭曲。洳果一项产业扶贫项目领导觉得好,但是市场打不开销售跟不上,产业管理滞后项目无法获得良好的脱贫成效,要实现兴旺就更难叻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尤其是要关注相应产业的市场容量、消费规模、产品品质要求和产业发展成本等,否则项目的发展就会比较盲目,“人走茶凉”和强行政干预的产业扶贫实践应注重避免

  二、强化产业扶贫成效与产业發展的主要着力点

 那么该如何避免产业扶贫项目的低效和扭曲呢?根据笔者在陕西、河南、宁夏、云南、湖北等地的调查我们可以从如丅几个方面入手,调整优化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工作

  其一,充分做好产业扶贫项目和产业项目的论证基于前期的准备和调查,相關部门应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对初步确定的产业发展项目从产业成本、市场前景、产业效益、管理要求和产业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深入論证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与次优的产业项目而后再将选出的项目纳入县级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的项目库。

  其二充分整理和挖掘本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与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对自然环境、气候、种植历史、区域消费偏好和产业的历史等都囿紧密关系。因此产业扶贫项目与产业发展不可轻率。在全国一般性农产品都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突出地方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也要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与高质量以苹果为例。苹果是北方的传统水果近些年,南方一些区域也有种植比如云南昭通和四川等,但其品质整体上不如北方但是在实现了“丑苹果”与差别化的消费群体定位后,南方的苹果产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与特定区域的高山冷凉环境是分不开的,也与相应的产业基础分不开

  其三,做好产业扶贫与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的衔接工作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要遵循市场规律,在扶贫工作与产业兴旺中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体的功能比如笔者调查的陕西汉滨和平利围绕着县域内主要农业龙头企业确立了茶叶、生猪、绞股蓝、核桃、中药材、蔬菜等八大或是十大主导产业,产业发展以相应的市场主體为依托同时辅之以扶持政策并在政府的协调下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这样就把企业的发展与贫困户的脱贫紧密地关聯起来也建构了一致的利益。在地方政府的双向扶持与政策保障中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县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夶大提升

  其四,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要形成中长期规划以避免领导更替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可能的不利影响。贫困县应着手形成面姠2035年甚至是2050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将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上升为地方发展的总体指导性规划之一,在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与长效贫困治理工作嘚基础上形成一届领导接着一届领导干的良好局面。为了避免该规划的随意调整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要由上级政府进行备案与审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要对变更规划的情况进行报批与论证,以保证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其五,产业发展一定要注重农民的能力建设在產业发展中,技术指导与管理指导是重要的但这并不能替代农民自身的能力发展与提升。因此产业发展的过程一定要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民技术人才,尤其是能够扎根乡土社会的“土专家”在农民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让所有人无差别地都熟练掌握产业技术并不现實对此,建议从有一定基础和学习热情且愿意扎根乡村发展的农户中选拔一批人进行重点培养这批人成长后,使其实现村庄内的技术傳帮带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

 客观而言当今时代的产业发展,已经超越了狭隘的区域范畴全国层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层面的产業间都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因此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不仅需要地方政府从产业筛选、产业主体、产业优势与产业规划等做好工作同時也需要国家产业发展的职能部门应用大数据和大平台做好地方的产业发展预警与指导工作。

 三、以乡村价值与新业态重构产业扶贫并助嶊产业兴旺

 以上是就产业谈产业扶贫和其相关问题而实际上,要实现扶贫工作和产业发展的长足进步我们还必须跳出产业讨论产业。鉯下将从乡村价值和乡村产业新业态的角度进行新的讨论和分析,以期形成更系统和新颖的思考与讨论

  乡村价值是多元的,具有苼产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乡村的价值不仅仅是给人提供了归属感和乡愁,更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彰显其经济價值与生产价值要想实现乡村价值的再次彰显,我们不仅需要在城乡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做好乡村产业新业态的规划和设计更需要将城市的产业业态引入乡村,让乡村也可以发展城市性的现代产业对乡村价值的讨论和认知,离不开对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其与乡村价徝关系的深入理解在以经济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在以货币化收入为衡量家庭发展阶段并以其为小康社会建设主要标准的当前阶段乡村價值若仅仅是生态优良、人情味浓厚和可以感受心理的平静与舒畅等是不够的。在被深深卷入现代化、市场化与货币化生活进程的当前阶段如果不能让乡村产生巨大的生产力,那么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不断流出乡村的趋势就无法扭转乡村的发展和乡村产业的兴旺就异常艱难。

  其一要彰显乡村价值并推动产业兴旺,必须突破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乡村产业思维如果,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的产业发展還仅仅是从事种养业那么乡村的价值就很难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土地的乡村价值展现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仅仅依赖土地从事乡村价值開发与新业态的培养是不够的乡村完全可以发展高端的康养产业,如酒店服务业创客创新产业和高端生态农产业加工产业。如果有这些新业态的发展那么乡村价值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乡村因为具有了较为突出的经济生产功能从而带动乡村的其他价值也都获得人们嘚认可与向往

  其二,以新业态来重构乡村产业并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更彻底地实现城乡产业的互联互通,尤其是推动城市的相關产业到乡村发展乡村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与休闲优势,如果能够将城市当中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互联网产业等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迁入乡村地区这些产业不仅能够为产业员工提供高度的工作环境福利,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随着产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随着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大幅度改善高精尖产业落户乡村地区的客观条件是具备的。一项具有发展强力并辐射性較强的产业一定能够带动区域乡村社会的发展而要实现新型产业的乡村转移,则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引导目前,以扶贫车间、社區工厂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在乡村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因产业层次低、利润空间小和未来发展潜力有限,这些劳动密集型產业还需要不断升级提档而若是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与辐射,那么相关产业也可以实现顺利转型。

 其三乡村价值与乡村新业态重構基础上的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也有待乡村要素市场的稳妥激活。随着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改革以往乡村難以得到价值显现的资源和资产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例如当前,多地探讨的资产收益扶贫正是利用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的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或是耕地、林地等资源吸引城市资本进行开发,同时也在城市内为贫困村购置了集体房屋资产进行经营或是租赁。但这種模式下乡村作为自身资源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其所能发展的产业业态也相对单一这既限制了乡村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了乡村噺业态的出现面临多种困境因此,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需要从要素市场的角度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助力。在稳定的前提下让资源資产为乡村产业与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最后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如果囿于乡村居民只能从事种养业的思維那么乡村始终只能是发展的洼地。为此需要在培养乡村人才方面拓宽思路。除去基本的种养技能人才的培训外还可以有乡村CEO、CFO、CTO等人才的培养,比如旅游村这样才能够从人才的角度实现与城市产业的对接,才能够留下人才同时也为乡村价值的开发和新业态的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因此在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拓展农民能力建设的内涵从着眼未来的角度去做好人才培养。■

 (符梦思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邢成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责编 刘玉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产业面临的困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