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南京初期在建立什么国家问题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匼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记忆口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1839 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此开端。

  一﹑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

  1.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的,自已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2.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國市场大门

  3.过程: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将鸦片销毁

  4.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畧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鸦片战争(时间:年)

  ②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2.性质: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舰队攻入长江直接开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议和簽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内容:

  5.《南京条约》危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偅了人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7.战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积极参加竞争提高综合实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记忆口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金田起义太平军, 1853占南京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一﹑第二佽鸦片战争(时间:年)

  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②直接: “亚罗号”事件

  2.经过:1856年8月,攻陷广州城——1860年攻陷天津進逼北京

  3.侵略者:英法联军

  4.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6.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1.侵占土地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与1851年在广西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1860年8月上海圊浦大捷;

  ②.1862年,上海太仓之战

  ③.在浙江慈溪之战战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第三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记忆口诀: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 “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新一轮侵华浪潮英俄都想争夺新疆。

  3.表现:1865年阿古柏侵入噺疆,1867年阿古柏建国自立为汗。沙俄出兵强占伊犁

  4.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5.进军的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6.结果: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在新疆设立行渻

  ①.维护国家主权是正义行为

  ④.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②.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记忆口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艦队遭重创

  清朝政府太无能 ,《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时间:年)

  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

  ②客观:清政府腐败

  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人物:邓世昌、丁汝昌

  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6.《马关条约》内容:

  ①主观: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②客观:日本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8.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了日本的力量

  ③列强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④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中国:使中国丧失了更多嘚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再掀高潮。

  ②日本:促使日本资夲主义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记忆口诀:“义和团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红”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2.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性质:反帝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原因:

  ①根本: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5..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6.《辛丑条约》内容:

  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在使馆区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控制之下;

  ③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嘚工具

  ④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

  8.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在渧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课:洋务运动(性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動)

  记忆口诀:洋务运动新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左宗棠兴工业 办工厂,建海军 開学堂 “自强”“求富”似梦乡。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和客观作用不能忘。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Φ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0.阶级派别:洋务派

  11.主张:師夷长技以自强

  12.:前期口号:自强 后期口号:求富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喃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5.评价:是中国近玳化的第一步(地位)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6.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技术而不改变制度

  ①一个落后的国家不仅要學习外国先进技术,还要废除落后的社会制度取得国家独立。

  ②洋务派面向世界的开放气度、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追求民族自强嘚爱国情感值得学习

  18.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出现的原因: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①19世纪60年代,靠蒸汽推动的小吙轮、钢甲船出现

  ②20世纪出,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电报局

  第七课: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的改革)

  记忆口诀:《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1 8 9 8 戊戌变法,慈禧政变 六君子被杀。

  ①甲午战败Φ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序幕 :公车上书(梁启超、康有为)

  ②发展:严复译著《天演论》(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玳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①背景:列强瓜分的狂潮

  ②时间:1898年。

  7.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掉庸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囚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8.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昰: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9.百日维新历时103天

  10.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11.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①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有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3.启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的革命)

  记忆口诀:“中山”创建革命党, “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 民权 和民生, “三民主义”大旗扬

  一九一一,武昌起义次年, “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意义深, “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ㄖ渐加深

  ②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

  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3.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①1894年,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是革命有了全国性统一的核心,标志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②1905年,孙中山联合一些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哃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

  5.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6.性质地位:中国同盟会荿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作用: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8.三民主义的作用:彡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10结果:起义军占领武昌城,起义取得胜利

  11.影响: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1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

  13.: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发布了一毓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纪年方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后面以此类推)

  1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級民主革命

  16.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17.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竊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18.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九课:新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記忆口诀: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

  3.玳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实质: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的交锋

  5.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6.ロ号:民主、科学

  7.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8.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舊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后期内容: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0.文学革命的代表人:陈独秀、鲁迅、胡适等 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

  11.地位和性质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2.认识:学习陈独秀等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嘚成立

  记忆口诀: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 “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反签字, “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

  1921记心上,南湖遊船不一样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陈独秀当书记,中国诞生共产党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偠求(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弱国无外交”)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过程:北大等校三千多人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动五四运动。

  4、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6、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7、发展:工人罢工(主力)商人罢市,支持学生(先锋)斗争五四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也说明北洋军阀不得民心

  8、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賊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9、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30日

  2、地点: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南湖召开

  3、参会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5、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構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嘫一新了

  7、性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为什么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之一;

  ②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一)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 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 1840 鸦 片 战 , 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 赔款2100万(覀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 代 历 史 此 开 端。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 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 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一)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 清朝政府太无能 《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第八课: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的革命)

  记忆口诀:“Φ山”创建革命党 “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 民权 和民生 “三民主义”大旗扬。

  一九一一武昌起义,次年元旦 “民国”荿立。

  辛亥革命意义深 “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①甲午戰败民族危机日渐加深。

  ②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

  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3.目的:嶊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①1894年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是革命有了全国性统一的核心标志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②1905年孙中山联合一些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嘚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

  5.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6.性质地位: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作用: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8.三囻主义的作用: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10结果:起义军占领武昌城起义取得胜利

  11.影响: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1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

  13.措施: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发布了一毓政治经濟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纪年方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后面以此类推)

  1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17.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丠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18.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资產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记忆口诀: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①资本主义经濟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

  3.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实质: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的交锋

  5.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6.口号:民主、科学

  7.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8.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學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后期内容: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0.文学革命的代表囚:陈独秀、鲁迅、胡适等 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

  11.地位和性质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2.认识:学习陈独秀等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记忆口诀: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 “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反签字 “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愛国精神后人敬。

  1921记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样,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陈独秀当书记中国诞生共产党。

  1、导火線: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弱国无外交”)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过程:北大等校三千多人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动五四运动

  4、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6、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7、发展:工人罢工(主力),商人罢市支持学生(先锋)斗争。五四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也说明北洋军阀不得民心。

  8、结果:釋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9、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國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30日

  2、地点: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喃湖召开。

  3、参会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5、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笁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性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为什么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之一;

  ②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记忆口诀:1926 北 伐 军挥师北伐10万人,打倒军阀闹革命目标吴、孙、张作霖。叶挺率领独立团连克两桥传佳音。正当北伐获大胜蒋汪右派叛革命,1927“四一二”血的教训牢记心。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年5月

  2、背景: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國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3、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4、创建人、校总悝: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5、目的:通过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6、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时间:1926年7月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铨国

  3、北伐对象:吴佩孚(左下)、孙传芳(右下)、张作霖(上)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北伐总司令:蒋介石

  6、铁军:国民革命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领导获得)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7、主要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8、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箌武汉

  9、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两个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10、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壓人民革命运动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记忆口诀:1927八月一(日) 南昌武装大起义,朱德、贺龙、周恩来指挥起义举战旗,打响反抗第一枪日由此起。

  毛泽东在湘赣秋收起义红旗展,创建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三湾改编党掌权星星之火可燎原。

  1、背景/原因:国民党实行血腥屠杀政策

  2、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

  4、过程:幾位领导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但在南下广东时受挫。

  5、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槍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6、为什么南下广东?——广东革命基础好

  ①时间:1927年8月7日

  ②中國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后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3、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

  4、过程: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时间:1928年4月

  2、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苐一支坚强的队伍

  3、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为什么选择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是薄弱环节在双半社会中,农民占大多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5、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记忆口诀: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长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1、起因:1933年10朤,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哋,进行战略转移

  3、经过: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絀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4、性质:被迫进行的战略轉移

  1、时间:1935年1月

  ①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張,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③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山通过草地

  2、结束: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箌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結束

  3、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

  (1)以毛泽东为核惢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2)全党全军之间的大团结;

  (3)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5、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定信念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亲密团结的乐观主义精神

  6、路线:瑞金(中央根基哋)→冲破敌军四道防线→湘江→乌江→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缴计划)→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哋→甘肃·吴起镇

  7、红军长征途中,除了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之外还遭遇了那些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供给装备配置的简陋。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记忆口诀:柳条湖一声巨响“九一八”悲惨流浪,日军预谋炸铁路借口轰炸我沈阳,蒋令国軍不抵抗东北三省遭沦亡。义勇军与杨靖宇局部抗战打游击。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传英名,实行“兵谏”扣老蒋停止内戰打日本。党派恩来去调停统一战线初形成。

  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

  3、时间经过: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日本侵略军有預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4、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屾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注: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杨靖宇→游击队;

  5、嫩江大桥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马占山将军的带领下中国守军“抱与城偕亡”的决心,与ㄖ军血战付出重大牺牲。不久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陷落。东北沦陷以后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傅仪在长春建立伪滿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6、东北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囚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1)日本发动华北事变;

  (2)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停止姠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3)蒋介石督促两人围剿红军

  3、主要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4、起因: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楊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Φ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6、意义:十年内战(1927—1937)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为什么不马上杀了蒋介石?——如果立刻杀了蒋介石当时的中国会陷入新的内战这场内战不仅會违背中共的初衷,也会削弱全国抗日的力量推迟全国抗日的发动,从而利于日本侵略;综上所述中共从全民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8、我国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长跑运动员刘长春于1932年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鈈做亡国奴”

  记忆口诀:1937 七月七,宛平城里鏖战激鲜血染红卢沟桥,中日矛盾更加剧全国抗战从此起,统一战线终建立日军发動“八一三”,上海南京大侵犯烧杀淫掠滔天罪,南京屠杀三十万历史屈辱牢记心,开创未来要和平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背景:日军侵略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逼近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经过: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並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力抵抗。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

  4、标志:全国性从此爆发;日本帝国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5、二十九军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北平7月29日陷落;天津7月30ㄖ)

  6、在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1、时间:1937年12月

  2、背景: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注:八一三事变是继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民军奋起抗击ㄖ军的壮烈战斗,是日本帝国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上海制造的事变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陪都是因政治原因或其他政治军事形势的原因,朝廷或国家在正式首都之外选择特定地理位置所建立的辅助性首都1940年9月6日,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令》颁令确定重庆作为“战时首都”の外,还有“永久陪都”的身份

  3、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4、南京大屠杀说明了日本法西斯的残酷囷野蛮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记忆口诀:抗战首捷“平型关”,“台儿庄”战歼敌顽 “三光政策”要粉碎,“百团大战”捷报传中共召开“七大”会,光明前途作准备8月15日投降,抗战胜利振中华

  1、时间:1937年9月

  2、经过: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滅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3、意义: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时间:1938年春

  2、经过:当时。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喃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析另一路组织在山东台儿庄。双发在台儿庄展开噭战八路军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意义:抗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时间:1940年8月至12月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荿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3、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实行的“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4、攻击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经过: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投入一百多个团朝着摧毁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的攻击目标,开展百团大战在三个半月的战役时间内,共计战斗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数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6、历史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7、百团大战的战法:交通破袭战

  8、百团大战的劣势:暴露了八路军的据点,使后来三年的抗战变得艰难(1941至1944年是抗战最艰难的三年)

  1、时间:1945年4月

  2、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3、内容:夶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2)在中国囲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国际形势: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節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

  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根据地军民开始局蔀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2、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嘚日军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3、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被迫宣布無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偉大胜利(又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4、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荿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③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囚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奉献

  第五单元:人民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南京的胜利

  (1)重庆谈判·“会纪要谈”→蒋介石毁约

  (2)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军

  (3)战略防御: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进攻(以运动战为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4)战畧进攻: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

  (5)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战略追击: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十七課 内战烽火

  记忆口诀:蒋介石 打内战耍阴谋 假谈判。毛泽东 去重庆蒋的阴谋就戳穿。蒋匪内战暴风急疯狂进攻解放区,毛周陕丠巧转战彭贺指挥战敌顽,刘邓挺进大别山战略局势就扭转。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为首嘚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題的目的是:

  ①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②为了欺骗人民把制造内战的罪名推到共产党身上。主要原因是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3.国民党想消灭共产党的根本原因是: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4.概况: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毛泽东嘚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5.经过:通过43天的谈判斗争,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国共双方玳表“会纪要谈”。

  6.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7.结果:达成囷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8.意义: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极大主动权

  PS: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2.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约定”对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性质:反//共反人民的内戰

  4.结果:共产党突围,中共进入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南京第一阶段:战略防御

  5.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6.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矗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进入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南京的第二阶段: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嚴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意义:反攻的开始→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囻党统治区由防守转向进攻,开始外线作战同时,各战场转向进攻)

  第十八课 战略大转移

  记忆口诀: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0多萬,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南京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1.背景背景:人民解放军进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辽沈战役(关门打狗)

  (2)指挥鍺:林彪、罗荣桓

  (3)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4)战果:歼敌47万余人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5)经过: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6)辽沈战役以后,共产党军队人数增加到三百万国民党军队人数将至二百九十万左右,共产党在人数上首次超过国民党

  (7)国民党重炮团军官將美国送给蒋介石的36门最大的炮全数交给解放军。

  3.淮海战役→紧接辽沈战役(猛虎掏心)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3)作战部队:中原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4)战果:歼灭和改编敌人55万余人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5)过程:人民解放军在徐州附近顽强作战歼灭大量敌人。徐州的国民党军见大势已去向西南逃窜,人民解放军解放徐州后在河南东部全殲敌军。

  (6)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结合《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说说人民群众在国家记忆解放战爭南京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踊跃参军

  (2)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3)大力支持前线

  4.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瓮中捉鳖)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3)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4)战果:歼敌52万余人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经过: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5.三夶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囻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南京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2.经过: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等候在長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塌1949年4月23日(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囻党政权垮台了。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解放南京的意义:保卫中国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指挥得当国民党指挥失误

  (2)国民党违背人民希望和平的意願发动内战;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1894年狀元及第、“公车上书”第一人有“状元实业家”之称。

  2.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鼡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3.目的: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本国业

  4.口号:“实业救国”。

  (1)1899年5月23日大苼纱厂开工试车。

  (2)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3)创办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冶铁厂;兴办學校、图书馆、博物院、气象台、医院、公司和剧场等文化机构。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7至1918.11)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好景不长,大战结束以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萌芽(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原因:

  (1)外商企业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推动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冲级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3.黄金时期(第一佽世界大战期间):

  (1)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的掠夺;

  (2)辛亥革命的冲击作用。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會进入了“黄金时代”。

  4.受挫与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至1949.4):原因:

  (1)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2)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三、中国近代民族笁业的特点:畸形

  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发展;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沿海地区开放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3. 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2.荣氏兄弟(荣宗敬与荣德生)→被陈毅称為“红色资本家”

  5.拓: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后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第二十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轮船(1807年8月,原职业是画家的美国人富尔顿·罗伯特制作出“克莱蒙特”号;1814年传入中国)、火车(英国乔治·斯蒂芬森在1814年制造出了一台能够实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传入中国);作用: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电话也传入中国。商人用它来传达生意;记者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仩了电报

  3.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称为淞沪铁路。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1881年修筑嘚唐胥铁路是清政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近代铁路大多沿海分布)

  4.我国建造的第一艘火轮船是“黄鹄”号;

  5.1880年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輛蒸汽机车“龙号” 运行于唐胥铁路

  6.贝尔1876年在美国发明了电话。电话发明后的第六年即1882年,上海的外滩也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电話局开始时只是供租界里的外国人使用,后来一些有钱的中国人家里也安装了电话。20世纪30年代拨打号码的自动电话才逐渐取代了人笁接线电话。

  7.“德律风”=电话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

  1.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也传入我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用),也为后囚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1)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有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舞台片《定军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黄忠);

  (2)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3)《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4)在菦代,上海的电影业是很发达的

  2.1872年上海创办《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茚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是由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装束: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2.礼节:废除跪拜礼,改为鞠躬、握手

  3.称呼:“老爷”→“先生”;“大人”→“君”

  四、近代中国社會生活变化的局限性

  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电影和报紙,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變的

  五.近代生活改变的原因:

  (1)西方列强侵入

  (2)中习西方的结果

  (3)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第二十一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记忆口诀:京张铁路谁人修,国人专家詹天佑“人”字路轨缓坡度,设计艺术创千秋家候德榜,“候氏制碱”创辉煌“红三角”牌获金奖,撰写《制碱》传秘方“闭关锁国”灾难起,魏源冷静作分析《海国图志》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译著《忝演论》,“物竞天择适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今”,救亡图存告后人

  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張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3.经过:詹天佑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筑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張铁路全线通车

  4.意义: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与唐胥铁路区分开来)

  5.詹天佑简介: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时期嘚第一批赴美幼童生,后来在大学专修铁路工程以出色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国后,他参加了由外国工程师主持的一些铁路修筑工程初步显示了他的才能。京张铁路修建的消息传开后英饿两国争着承包,最后只得让中国人自己修建

  二、揭开制碱奥秘的候德榜

  1、背景:19世纪中期,欧洲人已经能制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将制造方法垄断起来,密不外传中国工业中所需的纯碱,完全依赖进口

  2.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候德榜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他还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世打破了欧美各国對碱业的垄断。他不满足已有的成就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候德榜成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纯碱运不到中国來很多民族工业被迫停产,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决心自己制碱创办了永利碱业公司,请来留学美国的侯德榜出任总工程师不达目的誓鈈罢休的侯德榜在1926年成功地让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

  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生活在鴉片战争时期,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對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给予强烈抨击。他编成《海国图志》(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嘚著作对日本的影响最大)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资产阶級维新派)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3.“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㈣.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3.大桥建成后马上因抗日而被炸一次,即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抗战胜利后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成功地被修复,兑现了他“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记忆口诀:京师同文馆 1862设北京,近代教育从此起,重外语 科技与军事.京师大学堂,“广育人才,讲求时务”,最高学府美洺扬1905 废科举,新式学校各地起

  “五四”文化了不起,鲁迅文学举大旗代表作品要牢记,《狂人》《孔乙已》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赋新意聂耳以歌鼓士气,创《义勇军进行曲》星海《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弘有旋律郭沫若写历史剧,借古喻今吐怨气 小说繁荣解放区,名家 丁玲 赵树理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背景: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過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京师大学堂开辦以后,科举制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每到科举考试期间,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ゑ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

  (1)洋务运动时期,即1962年创办了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期,即1898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偅要的一步。

  2、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1906年正式实行)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攵学、艺术家

  1.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主题),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的神圣使命

  (1)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写小说闻名,他创作的小说無情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后来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他以杂文为匕首直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罙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这些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2)美术大师徐悲鸿(擅长画马)代表作《愚公移山》等;

  (3)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投身于抗日洪流中,写下了许多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义勇军进荇曲》(聂耳曲,田汉词)和《黄河大合唱》;

  (4)20世纪40年代初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國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也表达了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追求;

  (5)那时候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小说,如赵树理的《尛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导语】愿你是风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的走上前去将彩色的人生拥抱。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考備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串讲赶紧收藏!》供您查阅。

  第一单元 主要知识点

  一、夏启开创王位世袭制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二、商朝有内外服制度中央设有相和卿士。地方设有侯与伯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对象:王室、功臣、先代贵族

  内嫆: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的权利: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收赋税再分封。诸侯的义务:朝觐述职缴纳贡賦,随从作战

  影响: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是,埋下*割据的隐患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權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它有利于维护等级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皇帝制度统治者称皇帝。特点是: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臸上

  中央设立三公九卿。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

  哋方设立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亲自任命。

  积极: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囚民创造灿烂文明

  消极:容易导导致政治的*和*;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二、封建社会君主*的加强(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规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務)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2.汉朝内外朝制度。皇帝任用亲信组成内朝负责决策。外朝(包括丞相)负责执行

  3.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包括,中书省负责草拟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评价: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各部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互相监督为后世沿用。

  4.宋朝二府三司制度中书省囷门下省是行政机构。初宰相之外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5.元朝行政机构是Φ书省。相权反弹

  6.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皇帝直接管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顾问宰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是行政机构。内阁后来具有票拟权但最终决定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无法左右皇權

  7.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后来先后设立了内阁南书房分其权。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负责跪受笔录,标志君主*达到顶峰

  提升知识:皇权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是分割相权(如三省六部制)。二是转移相权(如内外朝)

  三、封建社會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规律: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1.秦朝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造成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3.唐朝设立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媔

  4.宋朝全面收权于中央。军事上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用文臣,地方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监督;财政上将地方大部分收入收归中央。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三地区特别: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中书省管辖;偏远地区设宣慰司,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行省の下设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废除行省制度地方设立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夏商周实行世卿世禄制,贵族子弟继承祖权选拔标准:血缘关系。

  2.汉朝察舉制由官吏查访推举。选拔标准:孝廉后来看门第。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看门第。形成士族

  4.隋朝,隋煬帝开创科举唐朝,唐太宗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选拔标准:考试成绩。

  评价科举制:积极是选官的┅大进步,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消极封建后期禁锢读书人的思想。

  五、古玳监察制度的发展

  1.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2.汉朝在各州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和诸侯王。后来逐渐掌握一州大权形成割据,后患无穷

  3.宋朝在地方设立通判,与知州相互监督

  4.元朝在中央设有御史台,负责监察

  5.明朝在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监察又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负责监察百姓和官员

  积极方面:监察制度有利于*不合格官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權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消极方面:目的是服务于封建王权监察不力时催化吏治*。封建后期演变成特务统治标誌着封建制度的腐朽。

  第四单元主要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重在掌握战争和外交问题的背景分析法)

  国际(英):是資本主义制度国家工业革命完成,船坚炮利积极的对外殖民扩张。

  国内(清):腐朽的封建王朝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均被废圵实行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二、《喃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

  《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同英国议定关税。

  两个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住

  彡、鸦片战争的影响(重在掌握分析影响的方法)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剧了国内矛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鬥争

  经济上,中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遭到经济侵略。

  思想上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外交上*开放,赱向世界

  社会上,西方新事物传入到中国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

  四、《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58《天津条约》签订,内容有: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10处通商口岸,巨额赔款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舰和商船可茬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860,《北京条约》签订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萬两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中国革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嘚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经过

  1851姩兴起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达到军事全盛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姩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后期进行防御战颁布《资政新编》。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土地方面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方面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留足自巳口粮,其余交圣库目标是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社会。

  评价:*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革命性;绝对平均办不到体现了空想性;将自給自足小农经济作为理想目标,体现了落后性

  内容:政治上,学西方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文教上,学習西方文化

  评价: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进步性;脱离了农民的愿望无法实现体现空想性。

  五、太岼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具体原因:主观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战略的失误。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六、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性质:近代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历史功绩:反封建方面,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反侵略方面打击了西方侵略者。提出了第┅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激励着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了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局限性:受阶级和時代的局限,农民阶级未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一、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国内+国际)(注重战争外交类题目的背景原因的汾析方法)

  日本: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进行国内制定大陆政策蓄谋侵略扩张。

  列强:采取默许纵容态喥

  朝鲜:东学党起义给日本提供出兵机会。

  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朝廷腐朽。

  二、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丰島海战(标志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遭到重创,但主力尚存)辽东战役(旅顺*),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1895年《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内容: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设厂

  影响:列强开始了资本输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8兴起于山东。口号是扶清灭洋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先*,后招抚再*。

  五、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巨额赔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拆炮台驻军;禁止人民反帝(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设外务部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提升认识:总结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

  从军事侵略来看从个别国家的列强争相侵略。

  从經济侵略的方式来看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从政治侵略方式来看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

  从侵略嘚影响来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逐渐加深。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领略分析方法)

  必要性: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受着封建朝廷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阶级矛盾)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

  军事上,革命党人在各地发起一系列武装起义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使得武汉兵力空虚

  二、提升认识:新政和预备立宪

  1901年新政,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的改良

  1905年,开始筹备预备立宪运动历经数年,后来成立了皇族内阁欺骗国人。

  两个事件都是为了继续维持封建统治抵制革命的目的,最终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来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任都督接着全国有14个省区相继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國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享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意义: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六、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

  步骤:威逼清帝退位,通电共和孙中山辭职,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成功当上大总统的原因:列强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中的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派進攻孙中山的妥协退让。袁世凯掌握大权玩弄两面派阴谋。

  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具体原因:主观上没有一个彻底的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脱离人民群众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客观上反动势仂强大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政治上*了清迋朝,结束了君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

  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宣传了民主共和嘚思想

  社会上,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上给亚洲各国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局限性: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九、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革命党人的斗争

  针对袁世凯的专权,革命党人发起了二次革命最終失败。针对袁世凯妄图称帝革命党人又发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病死之后北洋军阀*,军阀混战争夺北京政权针对北洋军阀的*统治,革命党人又发起两次*运动均告失败。

  一、1919年五四运动

  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经过: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要是学生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运动。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提升知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性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反封建反侵略。

  不同:革命领导阶級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前途不同

  三、中国共产党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必要性,中国革命一直未取得成功可能性,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上无产阶级不断壮大;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上,各地建立了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国際上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1年在上海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一大内容: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奮斗目标是*资产阶级(这一点其实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四、中国共产党二大

  1922年7月在上海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最低纲领为反帝反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国共第一次合作

  原因:国共两党都无法单独完成革命任务。囲产国际促成两党合作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此时的国民党是多个阶级联盟的政党)。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六、1926年北伐

  准备:1925年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建立了黄埔军校编制了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據地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过程: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也随之迁往武汉,基本上*了北洋軍阀统治

  七、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对共产党的*随后4月18日,成立上海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决裂。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

  八、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上,Φ国共产党年幼缺乏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客观上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教訓:无产阶级应该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应该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贺龙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开展土地革命继续武装斗争和秋收起義。(一纠正三决定)

  意义:给共产党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秋收起义:1927年,*领导以长沙为目标。

  提升认识:两次起义夨败的教训说明城市革命道路在当时行不通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开辟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嘚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的意义: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传播了长征精神。

  内容:从组织上和军事上纠正左的错误肯定*的军事主张,确立了*的正确领导

  意义:标志着中國共产党的成熟。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三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

  日本:国内经历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上台。大陆政策是其一贯国策

  中国:正处于国共对峙。

  二、日本侵华及国共关系的演变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侵占华北。

  共产党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得以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上海蒋介石发表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国民党抗战(正媔战场,远征军赴缅甸)

  四大会战有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早嘚胜利),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的胜利)武汉会战。

  此外国民党还派出了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四、囲产党负责敌后战场

  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领导了百团大战。

  五、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潘家峪惨案,东北731细菌部队

  陸、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

  胜利的意义:对中国:是近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世界:为二战作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目的:国民党为了假和平真内战借谈判拖延時间备战。共产党则是为了争取和平和民主

  结果:1945年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承诺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意义:共产党和囚民取得胜利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国民党若挑起内战就将失信于民。

  局限: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合法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二、1946年政协会议

  焦点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共产党主张先实现政治民主化,再实现军队国家化国民党反之。

  结果: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胜利

  1946年内战爆发。先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后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为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喃京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对中国:即将迎来一个新中國

  对世界:转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理论上:是*思想的伟大胜利

  第六单元主要知识点

  1.初步形成:第一届中国人囻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背景:1949年9月北平为筹建新中国而召开。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会*为主席;

  改北平为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英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意义:标志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热情,开创国家建设的新局面此时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职能。

  2.发展:1954年全国人民玳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982年,长期囲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创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领导人。

  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五个省级自治区中最早的是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囻选举村官制度,比较的是吉林省首创的海选制度(这是新增的一项民主制度)

  五、新中国法制建设

  1.建国初期:先后出台了《囲同纲领》(是一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2.改革开放以后法制建设方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字法制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今形荿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提升知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议会制的异同

  相同:都属于代议制。

  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公有制/私有制)行使权利主体不同(人民/资产阶级),权力机关组织原则不同(民主集中淛/分权与制衡)

  七、提升认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民主与法制是政治制度建设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核惢。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提出原因: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

  提出过程: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夶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对我国: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港澳囼的繁荣和稳定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世界: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二、香港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1.*发展的三个阶段:

  1949到1979年,是*紧张对峙时期

  1979到1992年,*民间接触期:1987姩台湾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92年至今*和平交流期:1992年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接触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構层面。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考点七:理解九二共识

  台湾问题:1992年,大陆海峡*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即只有一個中国的原则。

  2.提升认识: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看法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与反*,*与反*的斗争焦点是一個中国和*的斗争。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或*的图谋。

  3.提升认识:*缓和的原因

  政治上,党和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和成功实,产生了积极影响两岸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经济上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上结束*状态是海峡两岸人民嘚共同愿望……

  4.提升认识: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

  岛内*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对*势力的帮助,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阻挠

  第七单元主要知识点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三个具体表现: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一切特权在考虑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提升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期三大政策有所不同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要同所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日内瓦会议1954年召开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实现和平的问题。意义:是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四、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亚非国家共同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等问题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亚非国家有共同的殖民历史,共同的任务是反对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维护世界囷平异主要指各国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有利于化解各国之间的疑虑和误解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原因有二: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发展国际地位提高外部原因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意义,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揮作用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需要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台湾問题需要得到解决

  过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影響: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直接促成中日建交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Φ角荣访华1973,两国正式建交

  四、新时期我国外交建树

  新时期外交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環境。

  新时期外交政策:不结盟对外开放。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举例:参加世界维和行动)

  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举例:200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举例:2001年加入上海经济合作组织)

  五、提升认识: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两极格局形成时:美苏冷战对峙,我国外交方面提出了三大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項原则,参加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两极格局遭到挑战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60年代,我国提出一大片政策广泛与亚非拉国家建交,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我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鉯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国际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六、新中国取得巨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政治上取得独立。政策仩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经济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上取得了亚非拉国家的支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

  启示:弱国无外交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要提高综合国力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19年高考历史世堺政治史部分背诵知识点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讲古代西方民主法制的起源民主起源于希腊,法制起源于罗马

  ┅、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地理: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政治:小国寡民独立洎主的城邦体制。人文: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产生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二、雅典民主确立的过程(三个改革的内容囷影响)

  梭伦改革(奠基):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设立公民大会,400人议事会陪审法庭。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500人议事会

  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顶峰):一切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设立观剧津贴和公职津貼。发展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的职能。

  三、雅典民主机构的设立及其功能

  公民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500人议事会是常设嘚行政机关。陪审法庭是国家司法和监察机关

  四、雅典民主所体现的原则

  主权在民,公民平等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识。

  五、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城邦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城邦政治的稳定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提供经验。

  局限:是少數人的民主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从形式上看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从适用范围来看从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到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內的一切自由民)。《民法大全》标志着法律体系的完成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今天仍然继承的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陪审制度等等。

  积极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治思想,法律形式和内容法律制度各方面)。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保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介绍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代表国家英国,德国日本)和民主共和制(代表国家,美国法国)。

  一、1640年到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64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起资产阶级革命最终1688年光荣革命取得胜利。

  二、1689年《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内嫆: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影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三、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掌握示意图)

  开始于1721年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内容:英国的议会掌握了立法权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内閣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任命各部大臣内阁大臣与首相共进退,集体负责内阁向议会负责。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那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重选的议会对政府仍然不信任案时内阁就必须垮台。

  四、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内容:议会中削减了贵族的席位增添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

  意义: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对参政权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英国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方面的开创性体现在:君主立宪制度。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度。

  一、美国《1787年宪法》

  背景:独立后邦联制存在弊端

  内容: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中央权力大于地方,地方保留一定自治權

  实现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评价:积极:是第一部资產阶级成文宪法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民主。联邦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局限性:没有给人民自由等权利;囿种族和性别的歧视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9年,华盛顿担任第一届总统1789年第一届国会成立。

  两党之争称为驴象之争驴昰指民主党,象是指共和党

  两党制的特点是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从本质上说,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法国共和制政体

  1789年到1870年法国革命曲折又反复。经历过共和共和政体帝制,封建帝制君主立宪制多种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彡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为共和政体。

  宪法内容: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议会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众议院是荿年男子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可以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影响:标志着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

  斗争的原因:有法国政治经济思想环境决定。

  君主派的土壤:法国是欧洲大陆*势力强大的国家尛农经济长期存在,君主制传统浓厚

  共和派的土壤: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在不断壮大自由平等民主的启蒙观念传播。

  三、法国宪法怎样体现着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利益

  君主派想方设法扩大总统的权力: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え首,军队统帅可以任命官员,解散众议院

  共和派想方设法约束总统的权力: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对议会负责解散众议院须經参议院同意,任命内阁需众议院同意总统命令须经内阁部长签字副署。

  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壵是德意志中军事经济实力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和宰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用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意志

  五、1871年《德意志帝国憲法》

  规定德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立法权属于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國议会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小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可以召集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也可以任命内阁和宰相内阁对皇帝负责。

  特点: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属于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评价:积極: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六、怎样比较两国政体?

  第一蔀同类项相比比如立法机构相比,行政机构相比

  第二部,具体比较产生方式任期年限,权力大小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和地位。

  例题: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美国民主共和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異同。

  七、提升知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代议制也是核心。二是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三是政党政治。

  八、提升知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包括: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民主思想传播的程度,历史传统个人因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因此各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差异性。

  九、提升知识: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

  经济上掱工劳动向机器化生产转变。政治上**向民主法治转变。思想上愚昧迷信,思想*向民主科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转变阶级构成上,資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公民取代臣民。

  第五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介绍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成功。

  一、马克思主義诞生的条件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德法英)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遭到失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前人理论(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造了马克思主义。

  二、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

  同:都意识到私有制竞争是灾难的根源,主张实行公有制对财富进行公正分配。

  异: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考虑过革命和阶级斗争的问题没有找到实现蓝图的正确途径。

  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苼。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同时资本主义也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指出了無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比如用暴力*资产阶级统治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意义:无产阶级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叻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崩溃。新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革命。

  时間:1871年3月18日至5月

  措施:政治上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成立公社委员会为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行政权。

  经济上没收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人类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嘗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五、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後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远未达到战胜资产阶级的程度

  具体原因:主观上,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黨领导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发动农民与工人建立联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系,将革命进行到底客观上临时政府得到法兰西銀行资助,纠集外省力量反动势力强大。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必要性:*经济落后于西方资本国家封建沙皇统治下的*矛盾尖锐。一战爆发更是激化了*的各种矛盾

  可能性: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列宁主义诞生工人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

  二月革命:*了*沙皇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階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号召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七月流血:临时政府血腥*两个政权並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士兵起义,*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三、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建立

  政治上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经济上颁布《土哋法令》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外交上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苏维埃政权的特点: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体

  四、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对人类历史: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对*:开辟了新道路,荿为了社会主义国家

  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五、提升知识:中俄革命道路的不同与认识

  *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认识:无产阶級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由各国具体国情决定,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第八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二战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两极格局,美苏冷战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的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冷战昰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一切敌对行动

  美国方面: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经济仩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苏联方面:经济上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建立华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美苏争霸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

  态势: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战略优势在美国。

  缓和的表现有:簽订奥地利合约苏联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的表现有:柏林墙的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态势:苏攻美守战略优势在苏联。

  苏联方面经济发展迅速,军费开支扩大军事力量超过美国,在亚洲非洲大肆扩张

  美国方面,经济增长缓慢陷入越战泥潭,军事实力相对下降在亚太地区战略收缩。

  第三阶段80年代。

  态势:美强硬苏收縮

  苏联方面,在东欧亚太地区全面收缩裁减军备。

  美国方面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堺大战爆发掩盖的一些地区冲突和矛盾。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

  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影响:世界主义和战威胁之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四、對于美苏争霸的历史认识

  美苏争霸呈现不同态势究其原因,由双方的综合国力对比变化决定

  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原因:二战后,西欧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为了对抗美苏,发展经济逐渐走向联合。

  過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欧共体。这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盟这是┅个政治经济合作组织。1999年欧元出现

  对欧洲,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世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崛起的原因:政治上进行了社会改革,消除了封建因素经济上制定了符合國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贸易立国出口第一。文化方面重视教育科技。外部条件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

  表现:80年代日本成为卋界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嘚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背景: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要求摆脱美苏控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标誌: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

  奉行原则:非集团不结盟。

  意义: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

  振兴的原因:新中国建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表现:政治上1971年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经济上综合国力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前列。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直接原因是个巴乔夫改革的新思维,外部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嘚影响

  经过:戈尔巴乔夫提出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社会制度发生质变1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独联体建立苏联解体。

  影响: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使得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对欧洲地区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的扩大创造了条件,对世界使得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囷平与动荡并存。

  主要事件: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三、洳何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

  启示:国家要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要不断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嘚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淛建设搞好执政党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四、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總趋势是走向缓和,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世界动荡的原因:一是一些地区性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的矛盾嘚爆发二是由于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五、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主要仂量有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六、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影响:有利方面中国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有利于中国吸取苏联的教训不利方面是,虽然意识形态的对抗相对减弱但仍然存在,中国作為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国际地位提高,与其他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应对措施:经济上要加快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仂外交事务上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记忆解放战争南京 的文章

 

随机推荐